功能文体学

2024-11-21

功能文体学(共11篇)

功能文体学 篇1

华兹华斯是英国浪漫主义文学史上的一个领袖人物, 他的抒情诗《黄水仙》体现了华兹华斯关于诗歌创作中自然景物对诗人的影响、想象力和灵感的作用、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以及诗人对个性和自由的强调等重要观念。它描写的是诗人和他的妹妹罗西在高巴罗公园附近林地中游历, 偶然间发现湖畔一大片盛开着的金黄色的水仙花, 微风吹拂下, 花儿翩翩起舞的美景。本文试图以Halliday功能语言学理论为基础, 从功能文体学角度出发探析其语言结构所产生的文体效应, 通过语域、语境、语法隐喻、词汇特征、音韵特征、诗句及物性分析和人际功能来探析诗歌的意境美。

1 语域、语境及语法隐喻

所有语言都是在一定的语域中使用的, 语域是“使用中的变异” (variation in use) , 是对语言变体的描述和划分。它同时受语场 (所发生的事件) 、基调 (人物间的关系) 和方式 (话语形式) 的影响, 同时与情景语境 (context of situation) 也密切相关 (Halliday&Hasan, 1985:41;戴凡, 2002:12) 。

这首诗从诗人孤独的心理状态出发, 在山间散步时发现了一大片黄水仙, 因而诗人的心情便瞬间愉悦起来, 就像那随风起舞的黄水仙一样。也就是说, 全诗围绕诗人心理状态的转变, 先后出现了两个语场。一个语场是诗人刚开始在山谷里散步表现出来的内心孤独, 另一个则是诗人突然大片黄水仙的出现表现出来的内心喜悦。这首诗是围绕诗人自己和所见的黄水仙展开的, 因而全诗的基调有两个, 即诗人和带给诗人快乐的黄水仙。方式是两个, 口语媒介和叙述文字。

语域主要有封闭性和开放性语域之分。在封闭式语域中, 语言通常是一成不变的。而开放性语域则可以根据具体对象的不同而在措辞上有所差异。因此越趋于抽象层的语域可供选择的意义范围就越大。诗歌的功能之一是“喻世”, 往往通过想象、意象性的比喻、强烈的感染力去刺激人们的情感来达到目的 (张德禄, 1998:402) , 所以诗歌较其他语篇具有更为抽象的语域, 适用的情景语境也就比较多, 因此能很容易地在读者心中引起共鸣, 能轻而易举地把读者拉入诗的意境中。

诗歌在措辞上的特殊性使得读者不仅要从字面上去理解它, 更要重视它带给人的联想和认同。这使诗的语法隐喻变得很重要。简单的说, 语法隐喻是通过把词汇语法层的本义转笔为隐含意义的表达方式 (Halliday, 2000:342) ;更具体地说, 语法隐喻把人们熟知的、具体的概念或事件投射到抽象的概念或事件, 以获得读者的共鸣。

这首诗语法隐喻主要体现在象征和重复的修辞手法上。第一节诗中, 诗人对水仙花的描述是“a crowd, a host, of golden daffodils”, 其中“crowd”有“人群”的意思, 而“host”也有“主人”的意思。这表明诗人觉得自己是那个盛满黄水仙的世界的客人, 就好像自己步入了另一个与自己当时所处的完全不同的世界, 感受着另外一个世界给诗人带来的喜悦与欢快, 与此同时诗人把读者也拉入到了这个欢快的世界。

诗中有4个“dance”, 分别出现在每一节中。虽然都是“dance”, 但是它们所表现出的诗人的心理状态是不一样的。第一个“dance”只是诗人感官的简单反应, 诗人咋一看到的是那些正在随风飞舞的水仙花。而第二个“dance”则在较具体的语境中, 那些水仙花跳起舞来不仅是“tossing their heads”而且是“sprightly”的, 诗人把水仙拟人化表明诗人的内心开始逐渐欢腾, 水仙不再只是单单的水仙, 而是欢快的小精灵。第三个“dance”写的是水波, 表明诗人内心的欢腾扩散开来了。并且诗人把水波和黄水仙的随风跳动作比较, 更加突出了水仙花的欢快, 同时也把诗人随黄水仙喜悦跳动的心情推到顶点。最后一个“dance”不像前三个表现出了水仙花的动作, 它表现出来的是一种状态, 而这种状态也能折射出诗人内心的心理状态。这里也可以从“pleasure”和“fill”这两个词看出来, “pleasure”表现了诗人想起黄水仙时的一种幸福感, 而幸福与快乐最大的不同点在与幸福是有一种状态, 而快乐通常是可以转瞬即逝的;而“fills”、“满满的”表现的也是一种状态, 所以从这几个词可以看出诗人的内心不再像前几节写的那样欢悦, 而是内心里有了一种平和的幸福感。

2 词汇语法层面和谋篇的语法隐喻特点

这首诗以“I”开始, 接着大片水仙花 (they) 跃入诗人的眼帘, 给诗人带来了美的感受, 在对水仙花做了4次描述之后, 又进而描写了“the waves”的美丽, 它们就像是在跳舞一样, 非常欢快。在最后一节诗里, 诗人以“my heart”为叙述主角, 与这首诗的第一句的“I”相呼应, 但是两处的基调是完全不一样的, 前处的诗人是孤独, 寂寞的, 而结尾处诗人认为即使是独处的时候, 一旦想到那些跳动的黄水仙, 内心的幸福感也会是满满的。

这首诗分为四节, 每一节有六行, 每一节的韵律结构是ababcc, 基本格律诗抑扬格四音步 (iambic tetrameter) 。它的音韵特征主要体现在头韵上。首先是第一节中的“besides”和“beneath”两个介词押头韵, 读起来有美感之外, 这两个方位词也容易让人在头脑中形成图画, 引起读者共鸣。再就是第二节第一句中的“stars”和“shine”押半头韵, 作者把天上繁星闪动的光芒赋予给了那一大片黄水仙, 给人的感觉就是那些水仙犹如银河里闪动的繁星那样美丽。

3 诗歌的及物性和人际功能

及物性 (transitivity) 是表现概念功能的一个语义系统, 其作用在于把人们在现实世界中的见闻和作为分成若干种“过程” (process) , 并指明与各种过程有关的“参与者” (participant) 和“环境成分” (circumstantial element) , 这三者构成及物系统中有意义的语法单位“小句” (clause) 。及物系统包括六个过程:物质过程表示做某件事的过程;心理过程表示“感觉”、“反应”、“认知”心理活动的过程;关系过程表示“是”和“属于”关系的过程, 反映事物之间处于何种关系;行为过程指诸如呼吸、叹息、哭等生理活动过程, 是典型的人类生理和心理的行为, 介于物质和心理过程之间, 具有物质和心理的特点;言语过程指一类广义上“说”的信息交流过程;存在过程表示某物存在的过程。

全诗有7个行为过程, 这几个句子分别是“I wandered lonely as a cloud”, “They stretched in…”, “The waves…”, “I gazed-and-gazed…”, “…I lie in vacant…, “They flash upon…”, “…my heart with pleasure…”。心理过程有2个, “When all at once I saw a crowd, …”, “Ten thousand saw I at a glance, …”。关系过程有1个, “A poet could not but be gay, …”。这7个行为过程的句子的施与者不是一成不变的, 而是“诗人”与“水仙花”相互交替的。第1、4、5、7个行为过程的句子的主语是诗人自己, 第2、3、6个行为过程的句子的主语是水仙花。动作实施者的相互交错表明了诗人与水仙花的关系也是紧密相关的, 并且也能让读者感觉到诗人内心也在随水仙花的拂动而欢腾。

4 结语

根据Widdowson (2000) 的观点, 诗永远没有权威性的解释, 因为诗的设计本身就包含了许多意义潜势。华兹华斯对水仙花惟妙惟肖的描述, 不仅反映了诗人内心情感的变化, 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系统功能理论在文体学中的应用, 使读者对这首诗有更深刻的理解, 增强了诗的感染力和震撼力。

摘要:华兹华斯是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人, “湖畔派”的代表人物, 他的名作《我似一朵孤云独自游》是浪漫主义诗歌中的代表作。前人多从文学的角度来分析这首诗的主题, 而本文从语言学的角度, 以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理论为基础, 从功能文体学的角度在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上分析华兹华斯的诗歌I Wandered Lonely as a Cloud, 首先探讨了诗的语域、语境、语法隐喻, 然后在微观层面上探讨诗中的词汇特征、音韵特征、诗句及物性和人际功能及它们对实现全诗意义的作用。

关键词:功能文体学,语法隐喻,及物性

参考文献

[1]Halliday M.A.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2]Halliday M.A.K.Hasan R.Language, Context and Text Aspects of Language in a Social_semiotic Perspective[M].Geelong, Vic:Deakin University press, 1985.

[3]Widdowson, H.G.Stylistics and The Teaching of Literature[M].London:Longman Group Limited, 1975.

[4]戴凡.对一首诗的功能文体学分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2 (1) :12-14

[5]吴伟仁编.英国文学史及选读[M].北京: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 1999.

[6]张德禄.功能文体学[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1998.

功能文体学 篇2

英语词汇变异及其文体功能

词汇变异是英语语言变异的形式之一,常被用于诗歌、小说等文学语篇以及广告、日常口语等非文学语篇.本文从词性转换、词义变异、词的超常搭配、新词创造及词形拼写变异几个方面来探讨词汇变异及其文体功能.

作 者:徐宜良 Xu Yi-liang 作者单位:湖北民族学院,外国语学院,湖北,恩施,445000刊 名: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PKU CSSCI英文刊名:JOURNAL OF SOUTHWEST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HUMANITIES & SOCIAL SCIENCES年,卷(期):26(9)分类号:H314.2关键词:常规 词汇变异 文体功能

功能文体学 篇3

【关键词】偏离理论 文体分析 理论运用

20世纪70年代后期,文体学研究将目光投向语言教学,教学文体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研究受到广泛的关注。《高等学校专业英语教学大纲》规定:专业英语基础课程阶段要使学生了解英语各种文体的表达方式和特点;高级阶段要强调语法修辞和文体分析的训练,培养学生对名篇的分析和欣赏能力。而专业英语精读课教材中有很多文体风格各异的文学作品,这为教学中文体知识的融入提供了很好的平台。本文中将以文体学中的偏离理论为切入点,结合综合英语教学实践,讨论专业英语精读课教学中如何运用这一理论进行文体分析和文体思考。

1.偏离理论及其发展

文体学者认为,文体的特征是对常规的偏离(deviation)。亚里斯多德在《诗学》中提到:“有偏离常规用途的非熟悉化可拔高词语,而保留部分常规形式可维持词语的清晰。”这里所说的“非熟悉化”(defamiliarization)也叫做“使陌生化”(estrangement),是指作者通过从读者习惯的语境中取出某些熟悉的事物和事件,以一种似乎它们第一次被人看到的方式表现出来。偏离是为了突出。1964年,穆卡洛夫斯基在“标准语言和诗学语言”一文中提出了“突出论”的观点.即诗学语言的功能在于最大限度的“前景化”或“突出”(foregrounding)。一个成分之所以突出,是因为它和处于背景或陪衬的成分进行对照。通过突出的手段,可以使读者注意到所表达的主题是什么。穆卡洛夫斯基的“突出论”是文体学理论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1969年,英国语言学家利奇(Leech)对偏离的种类进行归纳,区分了包括词汇偏离、语法偏离、语义偏离等在内的9种偏离现象,并提出在下面3种情况下,人为的语言偏离具有显著性:①偏离传达了某些内容;②偏离传达了作者的意图;③读者感到或能够判断所出现的偏离具有显著性。但是,有些语法的偏离在某些文体中可能是正常的。比如在诗歌的语境中,那些不合语法的句子或词语就不能算做偏离。索恩(J.P.Thorne)认为这是因为语言偏离不是随机发生的,要放在具体语境中进行识别。毫无疑问,对常规的偏离是确定文体特征的一个重要标记。但传统的偏离理论只要发现形式上与常规不同便是“偏离”并可视为文体特征的观点最终要受到挑战。

1971年,在“突出论”的基础上,功能语言学家韩礼德从语言功能的角度提出“突出是有理据的显著性”的观点,即只有与语篇的整体意义相关的显著特征才是“突出”的。在韩礼德看来,“显著性”有别与“突出”,它是指语篇中某些特征被置于比其他成分显著的地位。“最初我们可以观察到某些显著性,然后按此提示去进行审视或计算。如果我们有理由说明这个显著性是有理据的,便可确定它为突出”。韩礼德坚持显著性与概率有关。常规形式的频繁使用只要适合于某一语境都可以实现突出。突出不一定是偏离。特定的语言结构的存在,比如偏离和/或排比的存在本身不能保证读者会认为它与解释过程有关。韩礼德的观点使文体研究的视角不得不从关注偏离的、不合语法的形式转向兼顾某些在频率上与所期待的有出入的“失衡”(deflections)现象。为了使“偏离”论能概括韩礼德的观点,莱文(Samuel Levis)提出了一个折中的理论:定量偏离和定性偏离。前者是频率上的偏离,后者是非语法性的偏离。这样,偏离理论从点到面,从横向分析到纵向分析,逐渐走向完善。

2偏离理论的运用

2.1定性偏离现象的文体分析。定性偏离是指通过明显地违反语法、词汇、语义、书写等规则的手段达到突出、强调文体意义的效果,往往通过句子结构的变化、词语非常规搭配等形式出现。

2.1.1句子语序的调整。把新信息或最重要的部分安置在句子的尾部的句尾重心或末端中心是英语句子的常规布列。但有时为了强调,把一个非句尾成分移至句尾,这叫后置(postponement)。另外,在语言交流时,句首的位置也很重要。如果将旬中某一部分挪出其正常位置,置于前位,叫前置(fronting)。后置和前置都是对常规的偏离,是为了突显某一部分文体意义。比如在《新编英语教程》,Book 3中的My first Job一文中,有这样的句子:

① I saw in a local newspaper a teaching post advertised at a school in a suburb of London about ten miles from where I lived.

②—and across his ample stomach was looped a silver watch—chain.

例①中saw的宾语a teaching post…后置,表面上是强调广告的出处,深层意义则传达出作者要应聘的不过是一个当地的不太起眼的学校,为下文中作者对学校简陋糟糕环境的描述埋下伏笔。例②中,across his ample stomach前置,将小学校长“隆起的腹部”放在突显的位置,不良的视觉效果暗示作者对校长外表的厌恶,也预示了这次面试可能是一次不愉快的经历。

2.1.2词语搭配的偏离。作家或诗人一般通过造词、改变词的惯常搭配打破常规追求创新,传达蕴意。在词的惯常搭配方面,Roger Fowler(1966)认为词的搭配、发展和偏离,对文本结构意义有很强的影响。搭配的偏离通常暗示比喻的用法和特别的含义。比如:

③The school was a dreary,gabled Victorian house of red brick and with big staring sash—windows. —My First Job

此句中staring与sash—windows在语义上显然是不搭配的。Stare一词的本义是“由于恐惧、惊讶、愤怒、沉思而睁大眼睛盯着看”。在这里表层意思是指教室的推拉窗很大,像一双大眼睛盯着你看。按照弗雷格的语境原则,“只能在句子的语境里寻求词的意义。”也就是说,在表征、阐释中不断寻找出符号新的意义。不难体会到作者对即将到来的面试的心情是不快不满意。

总之,对定性偏离现象的分析和阐释离不开语境。这点需要特别提醒学生注意。

2.2定量偏离现象的文体分析。定量偏离是指某一词、句式等出现频率过高,与期待的有出入而造成的“失衡现象”。韩礼德认为,读者对不同语法和词汇形式的相对频率会是敏感的,它是“意义潜势”的一个方面。如果说一个作品、一个作家或一个时代有可识别的文体的话,其可区别性归根结底是可以用相对频率来表示的。教材中这种由频率造成的文体突出十分常见。这里主要从重复与反复、语言的规范性方面进行说明。

2.2.1重复或反复。一般来说,语言应力求简洁,避免重复。对某个字词、句式、概念的无端的反复使用,会使语言显得累赘、单调。然而,作者有意安排的重复则具有修辞意义,是突出主题意义的有效方法。通过对重点词、重要概念的多次重复,可以引起读者或听者的注意,加深他们对重点的印象。反复则是用不同的语言形式表达同样的意思。反复能帮助避免简单重复带来的单调。

1)词汇重复或反复。词汇衔接中最直接的方式是具有同样语义、同一形式的词汇在同一语篇中反复出现。它不仅是原词在同一语篇中的重现,还指一个词语的语义重复出现,如同义词(近义词)、概括词和上下义词重现的偏离具有很强的文体效应。

原词复现,指重复或反复使用某一字或词时,词类及词形不变,只是有时根据语法需要作细微调整。兰斯顿·休斯自传小说《拯救》(Salvation)中作者4次重复使用Lamb一词,除了谋求结构上的统一呼应,还暗示基督徒希望他们的孩子们听到上帝的呼唤像羔羊般的尽快得到“拯救”,渲染突出了浓浓的宗教气氛。如:

⑤to bring the young lamb to the fold

...but one little lamb was left out in the cold

Young Iambs,won’t you come?

All the new young lambs were blessed in the name of God.

—Salvation

概括词和上下义词,是词汇的粘合手段,它的一条基本规则就是用上位概念的词来复指下位概念的词,即用更概括的词来复指更具体的词。比如在《草原日出》(A Sunrise on the veld)一文中下义词复现率很高。描绘“发光”的词出现了glow、glitter、sparkle、glistening、shine;描绘“色彩”的下义词有blackness、bits of white、pink fragment of flesh、white bone、whitetail之多,这些具体形象的词汇的使用,丰富了读者的想象力,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2)句式的重复。句式的重复包括句子的重复和句法结构的反复使用。比如:

⑦I sat there calmly in the hot,crowded church,waiting for Jesus to come to me.

Still I kept waiting to see Jesus.

And I kept waiting serenely for Jesus.

—Salvation

随着叙事的进展,作者分别在3处使用了I(kept) waiting for(to see)Jesus这一 复产生节奏,暗示了“我”一定要亲眼见到耶稣的坚持与执拗;同时,执拗的结果与“我”最终没有看到耶稣、幻想的破灭,形成强烈反差,嘲弄了在“我”看来很荒诞的教堂仪式;而句中连词“still”和“and””的递进重复强化了文体结构的完整性。可谓滴水不漏,周密严实。

2.2.2正规语言和非正规语言。文本叙事中语言特色的突变也是常见的偏离现象。它表现在语言的正规和非正规性在使用时发生错位。也就是说,如果在正规场合使用了非正规语言或者在非正规场合使用了正规语言,均视为偏离。比如:

威尔·斯坦顿的《今年将别开生面》①一文以生动轻松、幽默地道的会话式文体风格出现,运用了大量的口语化词汇,比如“bet,cute,sure,tiptoe over”等。但有关自我修养的7条计划却突兀地使用了刻板的书面语言,比如:“Be spontaneous in showing affection”.“A sincere compliment is worth its weight in gold”。这种语言风格偏离的突出,呈现出新年伊始,作者决心采纳书本上提出的修身建议,重塑亲和体贴的丈夫、父亲形象的计划与家人对他的突然间改变的不接受、不适应之间的戏剧冲突。暗示书中的教条在现实生活中并非处处行得通,不可死搬;教条让家人熟悉的丈夫、父亲变得陌生了;作者最终回归真实个性是必然结局。

3结束语

文体分析关注的是语篇的独特性,偏离现象是文体的重要特征,是作家别有用心的文体风格体现。其表现形式很多,因篇幅所限,本文只能涉略一二。专业英语教材提供了文体丰富的文本,作为教师,应充分加以利用,培养学生文体意识,提高文学鉴赏水平,使学生真正体味阅读之乐趣。

【参考文献】

[1]Aristotle "Poetics" in The Works of Aristote Translated in English[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6.

[2]Leech, G. A Linguistic Guide to English Poetry[M] London: Longman Press, 1969

[3]Thorne, James Peter. Stylistics and Generative Grammar Journal of Linguistics [J],1965,(21):349-3

[4]Halliday, M. A.K.“Linguistic function and literary style:an inquiry into the languageof William Golding’s ‘the Inheritors’ ”.In Seymour Chatman.(ed.)literaturestyle:A Symposium[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1.

[5]胡壮麟, 理论文体学体系 [M].北京: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2000.115.

[6]钱瑗, 实用英语文体学(上)[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78.

功能文体学 篇4

20世纪70年代以来, 功能文体学蓬勃发展。功能文体学的研究目标之一是在意义潜势中选择合适、有效的语言使社会交流成功进行[1]。翻译是一种社会交流, 不可避免会涉及从目标语中选择合适、有效的语言表达原语的语言特征。所以, 功能文体学与翻译有着天然的联系。本文以功能文体学中的“语境理论”、“纯功能理论”、“多层次理论”、“功能文体概念”为基础, 探讨把功能文体学应用到英文演说辞的汉译中去。

2. 功能文体学简介

功能文体学的理论基础是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韩礼德认为语言具有三种“纯理功能”: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谋篇功能。“概念功能”是指语言能使讲话者表达对主客观世界的认识的经验功能。“人际功能”是指语言能使讲话者表达意见、态度、评价及与听话者之间的角色关系。“谋篇功能”是指语言能把概念功能和人际功能组织起来形成完整的语篇。人们进行语言交际时, 要在这三种功能中作出选择, 对三大功能的选择形成了三大语义层。功能在语言中起中介作用, 向上它由语言的外部因素———情景语境所制约, 向下它由语言的形式———词汇语法结构 (词汇语法层) 来体现并最终由语言的实体———音系或字系 (音系、字系层) 来表达。情景语境指语言运行的具体环境, 它包括语场、语旨、语式。“语场”指人们所从事的社会活动, 制约着人们对概念功能的选择;“语旨”指的是参与者的特征、角色和社会地位关系, 制约着人们对人际功能的选择;“语式”指的是语篇的组织方式, 包括渠道和修辞方式, 制约着人们对谋篇功能的选择。语场、语旨、语式制约着人们对语言三大功能的选择。在语言内部, 这三大功能分别由相应的词汇语法结构来体现。语言的概念功能主要由及物性结构和词汇的实义部分来体现;人际功能主要由语气结构、情态、语调和词汇中表达情感和态度的部分来体现, 谋篇功能主要由主位结构、信息结构和衔接来体现。以上所说的都是为更好地认识文体来服务, 在功能文体学中, 文体是“有动因的突出”。突出指语言特征以某种形式凸露出来, 分为两种形式:“失协”, 是违反常规的, 指“质量”上的偏离;“失衡”, 是建立、强化常规, 指“数量”上的偏离[2]。无论“失协”还是“失衡”都必须是“有动因的”, 这些特征必须和情景语境制约的三大功能或和作者的整体意图相关联, 文体可以出现在语言的任一层次上和任一语法单位上。

3. 功能文体学在英文演说辞汉译中的应用

关于英语演说辞的文体, 它们既有口头语特征, 又有书面语特征, 并且还有一定的文艺色彩[3]。对于这样复杂的文本, 无法依据文本类型来确定翻译目的。而功能文体学中同时强调三大功能, 在翻译时, 要在译文和原文中寻求三大功能对等, 解决这一文本类型问题[4]。这个语言学理论包括的功能观、层次观和语境理论既能解释文本内语言现象, 又能解释文本外文化和情境因素;将语言形式、内容和语言功能结合起来考虑, 能加深人们对英文演说辞实质的理解, 克服传统文体分析和严格直译的缺点和不足。与其他文体理论相比较, 功能文体学为英文演说辞的分析和翻译提供了一种更全面、更深刻、更系统的研究方法。文本分析的具体方法如下:首先, 找出原文的情景语境, 即语场、语旨、语式。接着, 确定作者是如何在由情景语境制约的三大功能中作出的语义选择, 然后分析在词汇语法结构 (包括及物性结构、语气、情态主位结构、信息结构和衔接) 上的突出文体特征如何体现三大功能的。分析后, 在译语中, 找寻相应的可以体现原文文体特征的表达来实现和原文三大功能的对等。

4. 实例应用分析

本文选取美国第32任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的第一次就职演说为例来探讨是如何把功能文体学应用到汉译中的。

4.1 语境分析

语场:罗斯福向听众阐述严峻的国内形势, 表达自己的观点, 提出解决办法和自己的承诺, 以及对民众的期望。希望能够使人民对新政府增加信心, 团结一致, 建设国家。

语旨:罗斯福和听众是总统和民众的关系, 地位较为悬殊, 但他也要拉近和民众之间的距离。

语式:演说方式是通过诵读经过文人精心准备的演讲稿, 以口头方式向大家发表的。

4.2 概念功能

受语场限制, 罗斯福在表达自己观点时需要使用一定的修辞手段来增加民众的认同感, 在阐述当时现状时也需要用正式的语气来表达当时严峻情况。下面主要分析体现概念功能及物性结构的突出特征, 以及语法和词汇层面上的文体修辞特色。

4.2.1 及物性结构隐喻

及物性过程指把人们的所见所闻分为六个不同的过程。涉及不同过程合并的隐喻结构可使语法简化, 加大词汇密度, 这类隐喻叫做语法结构名物化, 它把一个小句转换为一个名词词组, 再由关系过程来表达两者之间的关系, 可以提高正式度。下面举例分析:

例1:Recognition of the falsity of material wealth as the standard of success goes hand in hand with the abandonment of the false belief that public office and high political position are to be valued only by the standards of pride of place and personal profit;

在翻译这句话时, 要注意这里面的结构隐喻。本句涉及两个名物化结构, 请看下表:

隐喻式:一般式:

这两个名物性结构由一个关系过程 (goes hand in hand) 连接起来。这句话的结构就可以简单写成:名物性结构+关系过程+名物性结构。而在汉语中, 很少涉及这种语法隐喻, 并且汉语的动态句子居多, 能用动词表达的很少用名词性短语表达。因此我们将这句话翻译如下:

我们认识到物质财富不是成功的标准, 与之相适应, 也必须放弃这样的错误信念———仅以地位的荣耀以及个人获利的标准来评价公职和政治地位的价值;

4.2.2 动词隐喻

除了上面讨论过的及物性结构隐喻外, 还有一种由词汇体现意义转移的修辞手段。这种修辞手段本身就是一种“突出特征”。一个句子所表达主要意思主要由动词来承担, 为了增加演说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演讲者常常用大量的动词隐喻来达到这种目的。请看下面例子:

例2:So, first of all, let me assert my firm belief that the only thing we have to fear is fear itself———nameless, unrea soning, unjustified terror which paralyzes needed efforts to convert retreat into advance.

本句中的动词“paralyzes”, 是动词隐喻, 其原意是“使……瘫痪”, 它用来生动地比喻“恐惧”本身对前进动力的毁灭性阻碍力。这在中文中不属于比喻, 相当于汉语中的拟物修辞格。拟物修辞格是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是把甲事物当乙事物来写。英语中的隐喻翻译成汉语, 有两种方法, 一种是意译, 一种是把它译成拟物修辞格[5]。我们使用意译的方法将“paralyzes needed efforts to convert retreat into advance”译成“它会把转退为进所需的种种努力化为泡影”可以把原文中的动词隐喻在中文以另一种方式体现出来, 既形象又生动, 以达到对应原文文体特征的目的。整句翻译如下:

我们唯一不得不害怕的就是害怕本身———一种莫名奇妙的、丧失理智的、毫无根据的恐惧, 它会把转退为进所需的种种努力化为泡影。

4.2.3 排比和重复

排比是某一语法结构或语法成分 (如词组) 的多次重复, 而具体的词汇项目不发生重复或只有部分重复的突出形式。排比是用平行结构来表达相同或相似的意思。作为一种失衡突出形式, 排比和重复有利于表达强烈的情感, 突出某种意义, 在演讲中常用来取得感染听众的文体效应。

例3:The great nation will endure as it has endured, will revive and will prosper.

例句用了两种修辞手法, 一种是情态动词结构“will+动词”的排比, 一种是词语“endure”的重复。排比和重复的使用强调了演讲者要重新建立一个新国家的决心。汉语中, 同样有排比和重复在翻译时, 只要将这两种修辞手法还原成汉语中对等的修辞手法即可。英语“will revive and will prosper”结构对称工整, 把它翻译成结构对称且能给人印象深刻的中文四字表达法较好, 即复兴起来, 繁荣下去。在例句中, 两个“endure”来强调美国是个意志坚强的国家, 会克服所有困难, 最终会获得胜利。在汉语中用重复动宾短语“经得起考验”来表达和原句强调意义。即把“The great nation will endure as it has endured”译成“这个伟大的国家过去经得起考验, 今后还会经得起考验”。整句翻译如下:

这个伟大的国家过去经得起考验, 今后还会经得起考验, 复兴起来, 繁荣下去。

4.3 人际功能

由于语旨的限制, 罗斯福与听众之间的权利关系不平衡, 不属于亲密的关系, 因此, 本文的语气正式程度较高。下面是具体分析体现人际功能的词汇和语法上的各种突出手段。

4.3.1 介词短语和后置修饰语

文体特征可以出现在语言的任何一个层次上, 除了语气结构和情态系统主要表示人际关系以外, 介词短语和后置修饰语也可以表示人际关系。如下例:

例4:I am certain that my fellow Americans expect that on my introduction into the Presidency I will address them with a candor and a decision which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our nation impels.

介词短语“on my introduction into the presidency”很正式, 如用日常英语来表示应为“when I become the president”, 这表明罗斯福对民众的尊重, 同时也表明了他们之间的正式关系、适合当时的场合。翻译时, 为体现这种正式程度和人际关系之间的距离亲疏, 把介词短语译成“值此我就职之际”较好, 同时本句话中的“with a candor and a decision”来代替常用的副词“frankly and decidedly”作后置修饰语, 增加文体的正式程度。而汉语中副词往往是放在修饰动词之前的, 整句话翻译如下:

值此我就职之际, 会像我国目前形势所要求的那样, 坦率而果断地向他们讲话。

4.3.2 情态隐喻的失衡突出

情态是介于肯定和否定两极之间的过渡, 由情态动词 (will/must/can等) 或情态副词 (probably/usually等) 所表示。一方面表达讲话人对事情做出的判断, 同时还表现人与人之间社会角色关系、正式程度和权位关系。情态通常是由“主语+情态动词”的形式构成, 但也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 由小句或客观形式来体现, 这叫情态的“隐喻化”, 如果这种隐喻形式再由排比体现, 这就叫做情态隐喻的失衡突出。如下:

例5:Finally, in our progress toward a resumption of work we require two safeguards against a return of the evils of the old order;there must be a strict supervision of all banking and credits and investments;there must be an end to speculation with other people’s money, and there must be provision for an adequate but sound currency.

“There must be+n.+...”是“we must+verb+...”情态结构的隐喻式, 它把主观的情态结构隐喻成客观形式, 同时用这种结构的排比形成隐喻的失衡突出, 表明说话者的意态坚定性, 给听者强烈的感染力和号召力。在翻译时, 只要用相应的汉语中表示情态的词把这种强烈的语气体现出来, 并把原文隐喻化的名词结构还原成中文的动词结构即可。整句翻译如下:

最后, 为了防止重新出现旧秩序的种种弊端, 必须严格监督所有银行、信贷和投资;必须制止利用他人钱财进行投机, 必须提供充足而健全的货币。

4.4 谋篇功能

语言的谋篇功能指的是在一定的语境中, 把概念功能和人际功能连成一个意义完整的语篇。它主要由小句中的主位结构和各个句子以及句子各部分的链接机制体现。下面举一个段落进行分析:

例6: (1) Our greatest primary task is to put people to work. (2) This is no unsolvable problem if we face it wisely and courageously. (3) It can be accomplished in part by direct recruiting by the government itself, treating the task as we would treat the emergency of a war, but at the same time, through this employment, accomplishing greatly needed projects to stimulate and reorganize the use of our natural resources.

本段落只有两个简单句和一个复杂句组成。先来看每个句子的主位来分析段落的主位推进程序。句 (1) 的主位是“our greatest primary task”;句 (2) 的主位是it, 指的还是 (1) 句的our greatest primary task;句 (3) 的主位还是it, 仍然是指task。这是一种平行性主位推进模式, 主要来对“我们最主要任务”集中说明, 加强表现力。它们的主题分别为:确定任务、任务的性质、解决任务的方法。清楚主位推进模式有助于我们从整体上把握段落的发展线路, 了解句与句的衔接。整句翻译如下:

我们最重要的任务是安排人们工作。如果我们能明智、勇敢地面对它, 这将不是无法解决的问题。通过政府直接雇工可部分地做到, 对待这项工作就像对待战争的紧急状态一样来处理, 同时通过这种就业, 圆满地完成一些必需的工程项目, 它们将刺激和重组我们对自然资源的利用。

5. 结语

本文把功能文体学运用到英文演说辞的翻译中, 为汉译的理解过程提供了一种更为全面、科学、有效的文体分析模式。通过本论文, 笔者希望扩大功能文体学在翻译领域中的应用, 而不仅限于文学翻译。

摘要:优秀的英语演说辞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 因此有必要对英文演说辞的汉译进行研究。功能文体学是由韩礼德创立的系统功能语言学为基础的文体学理论。这个语言学理论的功能观、层次观和语境观能将语言的形式、内容与功能结合起来, 为演说辞的文本分析和翻译提供一种更全面、更深刻、更系统的研究方法。

关键词:功能文体学,演说辞,汉译研究

参考文献

[1]李惠.功能文体学指导下的合同翻译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03.

[2]张德禄.语言的功能与文体[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3]张庆文.英语公众演讲的文体特色[J].青岛远洋船员学院学报, 2000, (2) .

[4]司显柱.功能语言学与翻译研究——翻译质量评估模式建构[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

功能文体学 篇5

按照县政府工作安排,现将x县文体智能装备产业功能区“十三五”时期及xxxx年工作总结和xxxx年工作安排汇报如下:

一、xxxx年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x县文体智能装备产业功能区管委会聚焦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这个中心任务,围绕重大项目、重要指标、重点任务,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科学谋划、狠抓落实,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功能区x-x月实现全口径总产值xxx.x亿元,同比增长x.x%;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x.x%,规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xxx.x亿元,同比增长x.x%;规上企业实现利润总额xx.x亿元,同比下降x.xx%。x-xx月税收x.xx亿元,同比下降x.xx%。

(一)科学疫情防控,复工复产稳步有序

一是落实“四个第一时间”工作方针,成立由分管县领导为组长的功能区疫情防控指挥部,制定《功能区新冠肺炎应急处理预案》等指导建议,高度重视疫情输入风险,适时调整和完善管理服务举措,对复工后防疫工作进行系统安排部署。二是成立“xx小时值班、xx小时在岗”服务工作小组,充分发挥“触角”优势,精准高效开展拉网式、地毯式疫情大排查工作xxxx次,并建立“一人一档”,切实做到个例真实准确、人员管控有序,功能区无一例确诊、疑似病例,荣获“x县疫情防控先进集体”。三是发挥工业政企互通供需对接平台和援企服务平台作用,紧急协助功能区服装企业进行生产线改造,达到日产xx万只民用防护口罩的产能,极大缓解口罩资源匮乏问题。四是强化“六个一”工作机制,立足于“早、重、准、快”目标,切实开展“春风行动”“春润行动”“送政策、帮企业、送服务、解难题”专项服务,抓好企业用工保障,所有企业在x月x日之前顺利复工复产。天邑康和“抗疫情抓生产、筑堡垒当先锋”被《人民日报》公开报道。

(二)聚焦项目引建,产业生态加速重塑

一是精准招商谋破局,组建招商专班,提升招商队伍专业度。新签约肇煌高尔夫等项目xx个,协议总投资xx.xx亿元,与主导产业契合度达xxx%。二是重点项目强促进,落实“两化一责任”,上半年新开工联士科技、科利特等x个项目;加快建设珉田等x个续建项目;建成投产邑宁航、思达特等x个项目。三是盘活存量促转型,成功盘活烂尾xx年面积xxx亩的科健地块;盘活闲置xxx亩土地,盘活闲置厂房xx.xx万平方米,新引进租赁企业xx家,预计新增投资xx.x亿元。四是功能配套蓄后劲,推进功能区xx公里道路管网建设;东片区完成xxxkv、xxxkv、xxkv杆线迁改工程;启动西片区工业污水处理厂建设。加快公共服务配套建设,推进x.x万标准厂房建设与xx万平米人才安居工程建设。

(三)坚持环保整治,从细抓好安全生产

一是召开“功能区疫情防控暨安全生产工作会”“功能区环境保护工作会”等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业务培训会议,与企业签订《目标责任书》,提升企业负责人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管理能力。二是突出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组织“安全管家”对企业开展安全隐患和生态环境大排查,xxxx年重点排查了医药化工、家俱企业、泡沫制品、酒类生产等企业共xxx家(次),排查安全隐患xxxx个,都下达整改通知书,要求企业限期整改,目前正抓紧复查。三是强化日常巡查。xxxx年对园区企业开展安全、环保日常巡查xxx家(次),排查安全隐患xxx个、环保问题xxx个,已督促整改完毕;同时不期对迅源纸业、金兴防水等xx余家重点涉水涉气企业进行夜查,四是抓好防洪防汛工作,制定了功能区防洪防汛预案,召开专题工作会安排部署该项工作,要求企业加强防洪防汛设施排查,特别是检查井、沉渣池、排水、排污沟等,确保安全度汛。五是做好央督件、省督件的“回头看”工作,加强“河长制”巡查,今年以来共处理环保投诉案件xxx个,对xx家使用中频炉企业建立巡查台帐并认真排查。

(四)强化要素保障,不断提升创新承载力

一是科技创新助升级,助推规上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功能区企业嘉宝莉等x家企业入选xxxx年省级绿色制造示范单位;天邑股份入选xxxx年x民营企业xxx强;建丰林业等x家企业入选x省工业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成高阀门入选国家工信部单打冠军企业名录,获得“国家基金”青睐;大宏立x月xx日于深交所创业板正式挂牌上市。二是招才引智强支撑,引进技能人才xxx名,本科以上人才xxx名,其中高层次人才xx名;建立功能区人才智库,与三名智库专家签订智库专家聘用协议。三是产业基金增动能,与社会资本合作,成立总规模xx亿元的产业投资基金,助力思达特等种子型企业打通融资渠道。上半年,协助金融机构为功能区企业融资约x亿元,极大缓解企业在疫情期间的现金流压力,同时积极引入新业态、新产业,新注册科技型研发公司、科技型商贸公司等非生产型企业xx家,为x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五)靠前靠实服务,高标准优化营商环境

一是打造服务品牌,落实“项目专员制”,推进政务服务“e网通办”和“一号通答”建设。二是强化上市服务,圣诺科技上市已申请待审,成高阀门等x家企业股改工作稳步推进。三是开通服务热线,畅通企业问题反映渠道,及时了解企业需求、快速回应企业要求,走访企业xxx余家,收集反馈问题建议xxx 余条。四是组建协会组织,成立x县企业家协会,筹集助学资金xxx余万元,多渠道帮助企业采购口罩约xx万只、消毒剂约xxx公斤、测温枪约xxx支,保证了企业在x月x日前全部安全复工复产。五是落实“人才巴士”补贴等人性化政策,为功能区企业申请发放人才巴士补贴xx余万元。

四、xxxx年工作安排

xxxx年,功能区将秉持建设“人城境业”高度融合的公园城市理念,坚持高水平规划引领城市现代化,以城市现代化促进产业高端化,聚焦实施重点改革发展领域“六个围绕”工程,打造“产业集聚、产城一体高地”。

(一)围绕转型升级稳增长、调结构

一是聚焦“x+x+x”产业发展战略,重点布局体育装备产业,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美妆、新一代通信技术产业,夯实旅游专用设备、医药健康、新材料、现代食品四大存量产业。二是瞄准八大细分领域,充分整合省外优强企业、商协会、中介机构等资源,组建产业链项目招引攻坚专班,找准产业链建链、补链、延链、强链的关键环节和核心要素,深入谋划和编制产业发展策划方案与招商专案,精准开展“点对点”招商。三是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围绕天邑、成高等龙头企业,引进上下游企业,重点布局现有产业转型升级和倍增发展,力争xxxx年实现产值xxx亿元,入库税金xx.x亿元,解决x.x万人就业。四是推进重点项目建设,落实“两化一责任”,坚持领导分包、进度公示、项目专员、项目例会等工作制度,及时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遇到的问题,抓早、抓细、抓实,重点抓好亿元以上重大项目,特别是突出抓好辖区龙头企业技术改造、产业升级项目的实施,以月保季、以季保年。

(二)围绕产城运营高规划、共管建

一是打造产城融合空间,牵手世界xxx强五矿集团,央地合作共建体现新发展理念的未来生态城,高水平规划建设定制青春友好城市起步区,围绕沙渠芙蓉湿地生态公园,推动未来生态城科创空间早日动工、早日建成。二是创新市场化运营模式,积极引进专业营城公司创新共建共营共享模式;加强与天邑集团、x西岭科技产业投资有限公司等公司进行区域合作开发;探索本地平台公司全资子公司参与功能区资源盘活、广告运营、产业投资开发路径。

(三)围绕节约集约清低闲、盘存量

一是坚持高水平规划,第一季度启动功能区总体规划编制;第二季度完成总体规划编制初稿;第三季度完成功能区总体规划;第四季度启动控规、十四五规划及各项专规。加强与五矿地产、x市经济发展研究院合作,制定五年行动计划。二是加强低效用地清理,通过国土收储、督促开工、盘活利用、司法途径处置等方式消化闲置低效用地和盘活闲置厂房。三是加强空间优化升级,整合资源,按照府院联动的原则有序推进破产重整工作,加快推进凯西集团、美岭纸业、祥业机械、昌盛鸿笙、海龙纸业等一批园区困难企业的破产重组和并购重组。

(四)围绕营商环境优服务、提质效

一是切实提高政务效率,秉持亲商护商重商“三商精神”,推行首席代表负责制,打造“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搭建便捷高效的企业供求信息对接系统,推动与x广电总局等机构合作建设“e网通”掌上服务平台,提升服务企业的精准度和实效性。二是加强政策兑现力度,加快中央、省市县优惠扶持政策兑现进度,切实激励企业开拓市场。在企业对外营销、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等方面出台鼓励扶持政策。

(五)围绕安全环保强监管、重落实

一是对前期检查出来的安全和环保问题进行复查,确保整改到位,并组织“安全管家”“环保管家”开展新一轮安全环保大检查。二是继续做好日常巡查、防洪防汛工作、大气综合治理和“河长制”工作,对功能区化工、危化企业进行仔细摸排,建立档案,完善台帐,加强监管。三是对功能区环保迎检工作情况进行再调度,对环保督查重点内容进行再明确,对开展问题整改和信访处理工作进行再部署,确保省市环保督查和中央第二轮环保督察迎检工作有序推进、全面完成。四是在招商引资过程中邀请县生态环境局和“环保管家”共同参与项目洽谈,强化环保先行,避免交叉影响;积极配合企业做好入驻项目评审和环保验收工作,督促企业尽快完成环保验收。

(六)围绕体制机制促改革、抓关键

《了不起的盖茨比》功能文体分析 篇6

关键词:文体学 功能文体学 了不起的盖茨比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美国著名作家弗·司各特·菲茨杰拉德的一部反映美国梦开始与破灭的小说。盖茨比是渴望实现美国梦的典型,他希望通过物质成功来赢得爱情和社会地位。由于他的梦想是建立在虚幻而非现实的基础上,这就注定了他的梦想的幻灭。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意味着美国梦本身的破灭[1]。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作者用凝练的语言、精巧的结构布局、跌宕的故事情节和富于想象力的象征主义手法再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社会生活和精神面貌,淋漓尽致地揭示了美国经济繁荣时期所流行的物质至上主义和资产阶级的自私与冷漠,真切而形象地再现了“爵士时代”的荒唐恶梦和道德沉沦。许多文学爱好者从文学欣赏和评论的角度对它已进行过分析。本文的目的是基于功能语体学对它进行分析并试图在韩礼德的模式下阐述该小说的文学主题。

功能文体学是在功能语言学,主要是韩礼德提出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帮助下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功能研究的结果对于揭示文学作品的文体与功能的联系具有特殊的意义,因为从功能的角度解释文学作品的文体特征对于文学作品而言是分析文学作品的基础。

功能文体学是现代文体学的一个分支。广义上讲,它是根据语言的功能来研究文体的理论;从狭义上讲,它是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文体学理论。系统功能语言学家把语言看作具有意义潜式的系统,功能语法主要研究言语的过程以语言选择带来的结果。

笔者将分析小说中故事的高潮部分即第五,第六和第七章:第五章主要讲的是盖茨比和黛西的重聚;第六章主要讲述的是盖茨比的过去和发家史以及汤姆和黛西第一次同时参加盖茨比的聚会;第七章主要是对车祸细节的详细描述以及车祸发生后的情况。笔者将应用概念功能对小说的第五章进行分析;应用语篇功能对小说的第六章进行分析;应用篇章功能对小说的第七章进行分析。

本文将从下面三个方面结合系统功能理论和文体学理论对小说进行分析。

一.应用概念功能对小说分析

及物性系统包括六种过程:物质过程,心理过程,关系过程,行为过程,言语过程,存在过程。在概念功能方面,笔者应用及物性理论对小说的第二部分进行分析,首先分析了盖茨比参与的过程,物质过程,数量20,频率40%;心理过程,数量5,频率10%;关系过程,数量3,频率6%;行为过程,数量15,频率30%;言语过程,数量7,频率14%;存在过程,数量0,频率0%;合计50。其次分析了黛西的参与过程,物质过程,数量4,频率20%;心理过程,数量8,频率40%;关系过程,数量0,频率0%;行为过程,数量4,频率20%;言语过程,数量4,频率20%;存在过程,数量0,频率0%;合计20。

不难发现,及物性在分析主要人物性格和其复杂的内心情感状态中是一个极为有力的语言学工具。它也帮助作者起到了刻画人物的作用。主人公盖茨比的描写主要是物质和行为过程,分别占据了40%和30%。而女主人公黛西主要以心理过程为主。根据及物性理论,物质过程是用来表明客观事物发生的一切,而行为过程则表现心理的活动。主人公盖茨比是个出身于穷乡僻壤的青年,少年时代饱受生活的辛酸。受富兰克林成功之路的影响,他从小野心勃勃,向往金钱和地位,是“美国梦”的追求者。但他无力改变自己贫穷的生存状态,只能不停地挣扎在幻觉和现实之间。与此同时,此时的“美国梦”也和最初的“美国梦”产生了天壤之别的差距。当时的美国崇尚金钱至上和享乐主义之上,盖茨比的“美国梦”也发生了质变。盖茨比有了崇尚物质的错位信仰,他错误地认为只要物质上富裕了就能追求到爱情,拥有想要的一切,就能充分享受到自由和美好,特别是当他遇到富家小姐黛西之后。他在第一次大战期间与上流社会的小姐黛西相遇并双双坠入爱河。后来盖茨比去了一战前线,归来后发现黛西已经嫁给了具有贵族血统的富家子弟汤姆,并有了一个女儿。盖茨比坚定地认为是贫穷使他失去了黛西,他希望能够凭借物质成功来实现自己的爱情梦。而女主人公黛西虽出身富贵之家却庸俗浅薄,没有理想,没有情操,没有追求,只以享乐人生为最高目标,甚至连起妈的真诚都没有。五年前在盖茨比服兵役时黛西曾是他的恋人,两人私定终身。在盖茨比去海外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出身于富豪家庭的纨绔子弟汤姆用30万美元的项链就买下了她的“爱”。然而物欲和肉欲的满足也未能填补黛西精神上的空虚与贫乏。当她看到盖茨比的财富时,又和他重归于好,做了盖茨比的情妇。及物性的分析也为欣赏小说提供了崭新的角度。

二.应用语篇功能对小说的分析

语篇功能是为组织语篇的功能。此功能由主位结构,信息结构和信息系统协同完成。韩礼德认为[2],主位是话语的出发点,是小句所关心的成分。在主位—述谓结构中,主位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分析复合句中的主位结构可以摸清小说情节发展的基本脉络。

在文章的第六章,作者简单的介绍了盖茨比的过去和他的发家史,盖茨比一直在追求他想象中的成功,一种“像升起在明日地平线上的海市蜃楼一样闪烁”的成功,这完全是一种浪漫主义的没有任何实际内容的思想观点。他本人实际上就是柏拉图式理想主义的化身。而黛西不过是个外表美丽心灵空虚的世俗佳人。与热烈、痴情又浪漫的盖茨比相比,她既不具备浪漫理想,更没有为理想而牺牲的勇气。她虽爱盖茨比,但更贪图奢华安逸的生活。黛西无疑是“金钱第一,物质至上 ”的享乐主义人生观的具体体现,是物欲社会典型本质的化身。而汤姆,是上流社会有产阶级的代表,是那些在美国早期的历史中通过无情的厮杀而聚敛了巨大财富的先辈们的后裔,他是躺在前人留下的财富上盛气凌人地挥霍的典型,他总是通过炫耀财富来表现自己的优越地位和高人一等。他拥有家庭还包养情妇,但是却不允许自己的妻子出轨。他还富有心计,当他得知黛西和盖茨比有染之时,暗中悄悄调查盖茨比,直至在黛西面前揭发了盖茨比非法的发迹史,赢回了黛西。通过逐句的分析文章的主位结构,读者可以对文章有着更深刻的理解和清晰地看出小说是如何被完美的组织的。

三.应用篇章功能对小说的分析

人际功能是讲话者作为参与者的功能。这种功能主要体现在语气和情态系统上。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在高潮部分第七章运用了大量对话,客观展示了主人公活动或内心活动的功能。

通过对对话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作者通过对话表现出来当时所有的社会关系都有悖常理,黑白颠倒,这也深刻的反映了小说的部分主题:盖茨比的失败从某种意义上预示着“美国梦”的破灭,他的奋斗是美国精神的体现,他的失败也宣告着美国精神的衰退。他的悲剧就在于他把理想建立在幻觉而非现实的基础之上。他渴望成功,但是当他实现金钱梦后却陷入了精神危机之中,他宁愿逃避现实也不愿勇敢的正视。盖茨比与汤姆之争不仅是情敌之间的交锋,而且是两个社会阶层代表人物的较量,因此他的失败是必然的。

“情态表达了作者对所设计内容的情态和意态做出的判断”[3]。作者反复使用情态动词“would”,表达了此时主人公盖茨比的心理变化,这样强大的文学感染力是通过作者精心的选择用词来实现的。而通过对小说中人物的语气和情态的分析,可以清楚地发现人物在话语中蕴含的潜台词。这样就可以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理解作者是如何向他的读者表达他的想法的。

四.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应用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可以成功并准确地对小说进行文体分析。在分析过程中,所有的文体特征都恰如其分地为小说服务。本文提供了一个试验性的方法即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角度来理解文学作品。该方法进一步验证了系统功能语法和文体学互相结合的确可以为应用语言学的研究提供新的工具,也为理解文学作品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参考文献

[1]F.Scott,Fitzgerald, The Great Gatsby[M].Yilin Press, 2013.

[2]李战子.话语的人际意义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3]朱永生.世纪之交论功能[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编号HEUCF151216)。

功能文体学 篇7

随着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 需要迅速有效地培养能够运用外语进行交际的人。因此对于如何更好地提高外语教学的有效性, 外语教师与专家进行了一系列深入的讨论。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过多关注于生词的解析和重点语言点及句型的罗列, 忽视了从语篇, 文章的内在含义把握课文, 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应用功能文体学的理论, 可使学生更集中于文本, 提高他们理解文体的能力, 通过语言分析的实践, 学生能够达到既可以欣赏文章内容又可以巩固和掌握语言的基础知识, 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的双重目的。本文拟以《全新版大学英语》 (第三册) 第一课Mr.Doherty Builds His Dream Life为例, 试运用功能文体学的理论进行分析, 找出大学英语记叙文的某些文体特征和写作特点, 以便于大学生提高记叙文的写作能力。

二、功能文体学理论

功能文体学是指以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为理论基础的文体学理论。系统功能语法包括两个部分:系统语法和功能语法。系统语法把语言视为系统, 重点说明语言的内部底层关系。它是与意义相关联的可供人们不断选择的若干个子系统组成的系统网络, 亦称“意义潜势”。功能语法研究语言选择的过程或结果, 是对语言结构在语篇中的功能的研究。功能文体学强调意义在文体研究中的作用, 讨论语言的功能理论与文学研究的文体相关性问题。语言的功能理论是指语言具有概念功能, 人际功能和谋篇功能三大元功能。语言结构和语言现象的解释都围绕这三大元功能展开。韩礼德把文体视为“前景化”, 即“有动因的突出”。韩礼德功能文体学理论的核心是“功能思想”。韩礼德认为, 语言结构是在交际过程中根据其使用功能发展起来的, 并把语言的功能归纳为三个元功能, 所有的语言结构都可以从这三大功能给予解释。功能思想把语言形式和情景语境联系起来, 有利于我们从更深层次上把握语篇的文体特点。对情景语境的关注是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另一个重要思想, 与语言的三个元功能相对应, 韩礼德抽象出情景语境的三个组成部分:语场, 基调和方式。功能语法理论的系统性为我们系统地进行文体分析提供了语言学理论框架。在及物性, 语态, 语气, 情态以及主位结构, 衔接等几个层次上同时展开分析, 旨在体现语言三大元功能是连接突出的语言形式与情景语境的中介, 而与情景语境有关的有动因的突出, 则是文体特征。情景语境是在语篇形成的过程中形成, 是作者创造出来的, 与整体意义相联系。将以上的分析结果与情景语境的三个变体即语场, 基调和方式相联系, 即得出突出的语言形式在情景语境中突出出来与作品的整体意义相联系, 建立相关性, 从而获得作品的文体特征 (获得常规与偏离常规) 。

1. 主位结构和主位推进模式。

主位结构由两部分组成:主位 (Theme) 和述位 (Rheme) 。主位表示信息的起点, 是讲话人谈论的话题, 述位是对主位的发展。在英语和汉语中, 主位总是位于小句的句首。在语篇的生成过程中, 讲话者需要对主位作连续的选择。选择什么成分作主位是受情景语境支配的。一方面, 主位与语篇外的情景因素发生关系, 把语篇和情景密切联系起来;另一方面, 它还要和上下文以及支配信息流动的更高层的意义结构相联系。这种联系体现在对语篇中小句的主位作连续的选择上。这种对主位的连续选择称为“主位推进模式”。主位推进模式反映语篇的信息发展方法, 即讲话者组织语篇信息的方法。这些不同的信息发展方法是不同的文体突出形式, 在一定的情景语境中可产生不同的文体效应。

因此, 在大学英语的写作教学中, 教师应该引入主位和主位推进的模式的方法, 引导学生将这种方法运用到写作记叙文中。以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和表现形式。

2. 语篇衔接分析。

语篇的衔接机制是把语篇成分组成一个整体, 使其成分与周围的环境相适应, 使整个语篇与情景语境相联系的一种语义关系。这种语义关系也存在于语法结构中。韩礼德把衔接分为语法衔接 (grammatical cohesion) 和词汇衔接 (lexical cohesion) 两种。语法衔接有四类: (1) 照应。它是指语篇中一个成分用作另一个成分的参照点的现象, 包括前后照应关系。 (2) 省略。它是指语篇中的某个或某些成分被省去。 (3) 替代。指用替代词去取代某一个成分, 包括名词性替代、动词性替代和小句性替代。 (4) 连接。指通过连接成分体现语篇中各种逻辑关系的手段。词汇衔接也有四类:1) 重复。是指某个语言成分多次出现的现象。2) 同义/反义。3) 上下义/局部—整体关系。4) 搭配。通过分析语篇的不同衔接方法, 读者就会从语篇的角度、从语言运用的上下文中去完整地理解并欣赏所阅读的内容, 而不是将语言孤立起来片面地去理解掌握。因此学生只要在写作中注意做到以上分析的方法, 写作的水平就会有所提高。

三、功能文体学在英语记叙文写作中的应用

英语教师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在读一篇学生的作文时, 虽然每个句子语法, 用词上都正确, 但读起来却很吃力, 不能给人一种顺畅的感觉。这就是因为学生在写作中缺乏主述位意识和衔接机制, 结果写出的语段很不自然。例如, (1) One day on my way home from school, I was crossing the street when a car suddenly sped by. (2) A boy carrying a school bag was knocked down by the fast car and a screaming cry was heard. (3) Unexpectedly, the boy was lying in the street bleeding and the car continued at full speed. (4) At this time, a taxi was stopped at once by a young man who was passing by and rushed to the poor child. (5) The child was helped to get into the car by the tax driver who drove them away without saying a sing word.上述语段的句子语法无可挑剔, 却因语序不妥而显得逻辑混乱, 若将该语段句子的语序加以主述位结构的调整并且运用衔接机制, 就可以成为既符合语法规则又具有可接受性的语篇。 (1) One day on my way home from school, I was crossing the street when a car suddenly sped by (2) The car ran so wild that a boy carrying a school bag was knocked down by the fast car and a screaming cry was heard. (3) Unexpectedly, the car continued at full speed, and the boy was lying in the street, bleeding. (4) At this time, a young man passing by rushed to the poor child and he stopped a taxi at once. (5) The driver of the tax helped to get the child into the car and drove away without saying a single word.句 (1) 的主位“On day on my way home from school, I”使读者知道了这个场景的地点及描述者。述位提出了“a car”。句 (2) 的主位“the car”是已知信息, 与句 (1) 的述位构成重复衔接"这句的述位提出了新信息“the boy was knocked by the car”。句 (3) 是两个并列句, 描述已知信息“the car”和“the boy”的情况。并且用”and”连接和重复衔接机制。句 (4) 的主位是时间状语“at this time”和新信息“a young man”述位又提出新信息“a taxi”。使用的衔接机制是同义 (the poor child-a boy) 。句 (5) 的主位是已知信息“the driver of the taxi”, 述位告诉读者“get the child into the car and drove them away”, 运用了重复衔接机制。在英语写作教学中, 学生对英语主位推进理论和衔接机制的掌握并恰当地应用有助于在写作记叙文中实现上下文的连贯, 把握并突出重点。文章条理清晰, 逻辑性强。

因此, 大学生在写作记叙文中, 应该按以下步骤进行, 以提高写作水平。

(1) 分析所给的题目要求, 综合自己对题目的已有知识和所能获得的材料进行整体构思, 构思所写的语篇主题, 选择有代表性的事件; (2) 语篇的结构:弄清楚应当先哪一部分, 再写哪些部分, 如何运用衔接机制; (3) 进行主位推进模式的选择:根据所要表达的段落主题, 选择对应的主位推进模式; (4) 对词汇和句法的选择:根据所要表达的内容, 选择句子结构、句子类型和主位类型; (5) 语篇的修改:通过对语篇的各主述位结构和衔接机制的分析, 检查所应用的主位推进模式和衔接机制是否能很好地表达作者的意图, 检查所运用的词汇和句法结构是否与所要表达的中心紧密相关, 是否是紧紧围绕中心展开的。

摘要: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过多关注于生词的解析和重点语言点及句型的罗列, 忽视了从语篇, 文章的内在含义把握课文, 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应用功能文体学的理论, 可使学生更集中于文本, 提高他们理解文体的能力。试运用功能文体学的理论进行分析, 找出大学英语记叙文的某些文体特征和写作特点, 以便于大学生提高记叙文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写作,功能文体学,记叙文,特点

参考文献

[1]程爱群, 阮凤敏.英语四种语体中主位推进模式的对比研究[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 (6) .

[2]张德禄.功能文体学[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1998.

功能文体学 篇8

经过多年的学习, 大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知识, 即英语的共核知识 (common core) , 但是他们很少能够切实地把语言知识和语言运用联接起来, 在英语写作过程中, 仍然是注重单词拼写、语法运用的正确性, 以及段落结构的合理性, 而基本忽视了写作内容、目的、对象、环境等因素对作品风格的要求, 即语言的得体性。传统的英语写作教学主要沿用的是演绎法, 即教师首先把基本的写作知识和技巧传授给学生, 一般是从词语、句子、段落一直到语篇, 重点讲述的是段落的展开、语篇的框架结构和组织, 以及语篇的类型, 然后由学生进行模仿练习。在单纯的写作知识和技巧的直接灌输下, 学生只是从表面上接受了写作的程序和模式, 并没有真正把语言的运用和语言表达的效果联系起来, 所谓知其然, 不知其所以然, 因此很难写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作文。因此, 本文拟以《全新版大学英语》 (第一册) 第三课Public Attitude toward Science为例, 引入功能文体学理论进行分析, 找出大学英语说明文的某些文体特征和写作特点, 来提高大学生说明文的写作能力。

二、功能文体学理论

功能文体学是指以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为理论基础的文体学理论。系统功能语法包括两个部分:系统语法和功能语法。系统语法把语言视为系统, 重点说明语言的内部底层关系。它是与意义相关联的可供人们不断选择的若干个子系统组成的系统网络, 亦称“意义潜势”。功能语法研究语言选择的过程或结果, 是对语言结构在语篇中的功能的研究。功能文体学强调意义在文体研究中的作用, 讨论语言的功能理论与文学研究的文体相关性问题。语言的功能理论是指语言具有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谋篇功能三大元功能。语言结构和语言现象的解释都围绕这三大元功能展开。韩礼德把文体视为“前景化”, 即“有动因的突出”。 韩礼德功能文体学理论的核心是“功能思想”。韩礼德认为语言结构是在交际过程中根据其使用功能发展起来的, 并把语言的功能归纳为三个元功能, 所有的语言结构都可以从这三大功能给予解释。功能思想把语言形式和情景语境联系起来, 有利于我们从更深层次上把握语篇的文体特点。对情景语境的关注是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另一个重要思想, 与语言的三个元功能相对应, 韩礼德抽象出情景语境的三个组成部分:语场、基调和方式。功能语法理论的系统性为我们系统地进行文体分析提供了语言学理论框架。在及物性、语态、语气、情态以及主位结构、衔接等几个层次上同时展开分析, 旨在体现语言三大元功能是联接突出的语言形式与情景语境的中介, 而与情景语境有关的有动因的突出, 则是文体特征。情景语境是在语篇形成的过程中形成, 是作者创造出来的, 与整体意义相联系。将以上的分析结果与情景语境的三个变体即语场, 基调和方式相联系, 即得出突出的语言形式在情景语境中突出出来与作品的整体意义相联系, 建立相关性, 从而获得作品的文体特征 (获得常规与偏离常规) 。

1.主位结构和衔接手段

主位结构由两部分组成:主位 (Theme) 和述位 (Rheme) 。主位表示信息的起点, 是讲话人谈论的话题, 述位是对主位的发展。在段落中, 对主位的连续选择就构成了“主位推进模式”。 主位推进模式反映语篇的信息发展方法, 即讲话者组织语篇信息的方法。下面以Public Attitude toward Science一文中的第二段为例, 具体分析一下主位结构和主位推进模式, 体现说明文的特点。

(1) Anyway, even if one wanted, one couldn’t put the clock back to an earlier age. (2) Knowledge and techniques can’t just be forgotten. (3) Nor can one prevent further advances in the future. (4) Even if all government money for research were cut off (and the present government is doing its best) , the force of competition would still bring about advances in technology. (5) Moreover, one cannot stop inquiring minds from thinking about basic science, whether or not they are paid for it. (6) The only way to prevent further developments would be a global state that suppressed anything new, and human initiative and inventiveness are such that even this wouldn’t succeed. (7) All it would do is slow down the rate of change.

在这个段落的7个句子中, 主位相似性的特点不明显, 没有一两个频繁出现的相同的主位, 使我们能够对文章的内容一目了然。相反, 主位的各不相同恰好体现了说明文比较客观的特点。所以在所有的7个主位中没有表示人物名词或代词的出现。然而, 在这7个句子中的述位中, 其中 (1) 、 (2) 、 (5) 、 (6) 句的述位都有“not”一词, 并且 (3) 句的主位是“nor” (=not) , 这都体现了作者的主观意图:在科学的问题上, 作者对某些观点和某些做法的否定态度。所以, 这个段落在主客观上是完美的结合。既体现了说明文的特点, 也表明作者的意图。

语篇的衔接机制是把语篇成分组成一个整体, 使其成分与周围的环境相适应, 使整个语篇与情景语境相联系的一种语义关系。这种语义关系也存在于语法结构中。韩礼德把衔接分为语法衔接 (grammatical cohesion) 和词汇衔接 (lexical cohesion) 两种。语法衔接有:照应 (reference) 、省略 (ellipsis) 、替代 (substitution) 和连接 (conjunction) 。词汇衔接也有四种, 分别为:重复 (repetition) 、同义/反义 (synonymy/antonymy) 、上下义/局部-整体关系 (hyponymy/meronymy) 和搭配 (collocation) 。在Public Attitude towards Science中, 句子间的连接更多的是通过连词, 我们可以第一自然段为例:

(1) Whether we like it or not, the world we live in has changed a great deal in the last hundred years, and it is likely to change even more in the next hundred. (2) Some people would like to stop these changes and go back to what they see as a purer and simpler age. (3) But as history shows, the past was not that wonderful. (4) It was not so bad for a priviliged minority, though even they had to do without modern medicine, and childbirth was highly risky for women. (5) But for the vast majority of the population, life was nasty, brutish, and short.

这一段中, 作者使用了像whether, but, though这类词语把句子连接起来。由于文章为说明文, 没有很紧凑的故事情节贯穿全文, 得到意合的效果, 作者只是在向读者说明, 介绍一种现象, 只能通过一些明显的连接手段把句子衔接起来, 使段落读起来通顺、流畅。

2.及物性系统

韩礼德说:“语言能够解释我们所有的经历, 把我们周围的世界和内心的世界, 以及我们自己的思维过程的无数不同的现象缩减为可处理的几种现象类型:过程、事件和行为的类型, 事物、人和团体等的类型。” (Halliday, 1978:21) 语言的这一功能主要是由语法中的及物性系统来体现的。在这一系统中有意义的语法单位是小句。它表示事物的过程。一个过程包括三个组成部分:过程;参与者;情景成分。在及物性系统中共有六个过程:物质过程;心理过程;关系过程;行为过程;话语过程和存在过程。

结语:功能文体学的研究与使用在英语说明文写作中不仅非常有必要而且很有帮助。在某种程度上, 主位结构、衔接手段和及物性系统的应用可以 改变大学生在写作说明文的习惯, 帮助他们逐渐养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因此这三种理论的应用研究, 对英语写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尤其是通过对作为学习者语言输出的主要部分之一———写作有针对性、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进行主位结构、衔接手段和及物性系统的教和学, 能增强学生的语篇意识, 使他们创造出更加理想的说明文。

参考文献

[1]HALLIDAY, M.A.K."Linguistic Function and Literary Style:An Inquiry into the Language of William Golding's The Inher-itors"[A].In Chatman, S.ed.Literary Style[C].London:OUP, 1971:330-368.

[2]HALLIDAY, M.A.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2nd edition) [M].London:Arnold, 1994.

功能文体学 篇9

1 阿加莎侦探小说的特点

克里斯蒂侦探小说题材颇多, 她在其自传中对侦探小说的题材进行了分类:“轻松型的惊险小说:这种小说写起来特别舒心;扑朔迷离的侦探小说:其情节复杂、颇费心思、值得回味;还有一种饱含激情, 也只能叫它侦探小说, 它充满着帮助拯救无辜的激情, 因为人们关心的是无辜者而不是罪犯” (阿加莎·克里斯蒂, 2008:135) 。在她的许多作品中, 对话所占的比例高达百分之八十, 甚至更高, 对话比例之高是世界上其他侦探小说家无法企及的。通过侦探同嫌疑人的对话, 读者不仅了解了案件的信息和背景, 还与侦探一同推理案件。然而大多数读者因为不能对文中对话进行正确的分析, 就会失去找到线索的机会或被不重要的线索给误导。本文试图从话语文体学的角度, 采用格莱斯的会话合作原则, 对小说《尼罗河惨案》中对话的功能及其艺术效果进行分析, 从而使读者在阅读克里斯蒂的侦探小说时, 与侦探一同从对话中找出线索并通过对线索进行推理而找出真凶。

2 话语文体学——格莱斯的会话合作原则

话语文体学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 主要指以话语分析为模式的文体学派。在分析对象上, 话语文体学注重分析会话, 注重交际双方的相互作用过程。话语文体学分析文学会话的模式主要来自于以下四种分析日常会话的模式:人类学方法的会话分析;由英国伯明翰大学的Sinclair和Coulthard等提出的伯明翰话语分析法;以Goffman提出的“脸面”和Brown及Levinson提出的“礼貌”概念为基础的分析模式和以Grice的会话合作原则为基础的模式 (申丹, 2000:24) 。在这四种模式中, 话语文体学家常用Grice的会话合作原则来分析戏剧、小说中的会话。

“合作原则”是1967年Grice在哈佛大学的演讲中首次提出的, 后在其著作《逻辑与会话》 (Logic and Conversation) (1975) 中他再次提出了CP这一概念, 并指出了四条准则, 即:“数量准则 (提供适量信息) 、质量准则 (不说假话或缺乏证据的话) 、关联准则 (不说离题话) 、方式准则 (说话清楚明白、井然有序) ” (申丹, 1998:34) 。本文将运用格莱斯的会话合作原则中的这四个准则来分析阿加莎侦探小说《尼罗河惨案》中对话的功能特点和美学意义。

3 克里斯蒂小说中对话的功能及其美学意义分析

在克里斯蒂的侦探小说中, 人物间的对话不仅是成功破案的关键因素, 而且也帮助展示了人物关系、阐释人物性格、交代故事情节, 既在合理的情境下向读者透露某些线索来误导读者, 又适当地隐藏某些重大线索并制造悬念来吸引读者, 使读者在阅读的同时享受探索和推理的乐趣。总之, 克里斯蒂侦探小说中的对话主要体现了以下四个功能: (1) 利用对话介绍故事背景; (2) 利用对话交代情节, 误导读者; (3) 制造悬念并吸引读者; (4) 塑造神探形象, 表现侦探技巧。运用格莱斯的会话合作原则中的四个准则, 下面将分析在《尼罗河惨案》一文中对话所体现的这四大功能。

3.1 利用对话介绍故事背景

故事背景在侦探小说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关于案件发生的社会背景, 还可以提示读者罪犯作案的动机。克里斯蒂的侦探小说喜欢利用两个人物间的对话来交待故事背景, 而不采用“全知的第三者”形式, 这可以达到两方面的效果:一是使侦探和读者了解故事背景;二是给侦探和读者提供嫌犯作案动机, 而隐瞒真凶的作案动机。例如:《尼罗河惨案》第二部分第一章中, 波洛和罗莎莉之间的谈话:罗莎莉并未留神听他说话, 她突然停下脚步, 让阳伞尖在松软的沙地上打转, 然后她突然尖声叫道:

“我真可耻, 十分可耻, 我就像一只野兽, 想要撤掉她身上的衣服, 一脚踩在她那可爱、傲慢、自信的脸上。我是一只吃醋的猫——但我就是这种感觉。她出尽了风头, 又那样泰然自若。”

“好, 说出那些话你会觉得好过一些的!”

“我好恨她!我从来没有憎恨过一个初次见面的人。” (阿加莎·克里斯蒂, 1998:198)

在对话中, 罗莎莉没有继续波洛有关多伊尔先生的谈话, 而是说了一些看似没有关系的言语。合作原则中的关联准则要求对话双方之间的交流要相互关联, 这些没有关联的言语就违反了这一准则。这个对话是为了告诉我们一个重要线索:罗莎莉对林内特非常憎恨。从而向侦探和读者提供了罗莎莉有可能谋杀林内特的动机。在小说中, 当女主人公林内特和新婚丈夫乘船在埃及旅游时, 乘客之间几乎都有过交谈。这些对话告诉侦探和读者:不仅仅罗莎莉小姐因林内特的富有和美丽妒忌她, 几乎所有人都憎恨她。贝斯勒医生因遭到她的诽谤痛恨她, 鄂特伯恩夫人因自己的作品涉及她成为被告、毁坏名誉憎恨她, 斐格森先生因她是资本社会的寄生虫瞧不起她。因此, 林内特被杀害后, 在读者了解故事背景的前提下, 就理所当然地怀疑所有憎恨林内特的乘客, 并好奇到底谁是真正的凶手, 并与侦探波洛先生共同推理。

3.2 利用对话交代情节, 误导读者

除了通过对话介绍故事背景, 克里斯蒂还通过人物对话进行巧妙的暗示并埋下伏笔, 使读者对情节的把握若有所悟, 又难以准确定位。由于缺少对人物对话的话语文体学分析, 所以多数读者失去了找到线索的良机并最终被误导。《尼罗河惨案》第二部分第四章, 就在波洛侦探劝告贾姬忘记恋人被夺走的痛苦, 勇敢面对现实时, 贾姬突然从包里拿出一把小手枪并说到:“很不错的小东西吧?看起来很孩子气不像是真的, 但它却是把真枪!里面一发子弹可以杀死一个人。我是个射击能手。”她喜滋滋回忆道:“幼年时我与母亲回到南加州, 祖父教我射击, 他是那种相信射击的老式人——特别是关乎名誉的时候。我父亲年轻时也跟人决斗过几次, 他是优秀的狙击手, 有一次他杀死过一个人……” (阿加莎·克里斯蒂, 1998:263) 。

所以你知道, 波洛先生——贾姬坦率地迎着他的目光, “我的内心奔腾着热血!一知悉他们的勾当, 我就去买了这玩意儿, 我计划杀掉他们之中的一个, 只是还未决定是哪一个。杀掉两个可不合我的心意。尽管林娜害怕, 她却有反抗的勇气。于是我想, 我会等待机会。” (阿加莎·克里斯蒂, 1998:268)

从话语文体学的角度分析, 我们就能发现比字面意义更为深刻的内涵。当拿出手枪自称是射击能手时, 贾姬又详细讲述她父亲, 贾姬讲述父亲的这段话语就违反了合作原则中的数量准则, 提供给读者多余而又无用的信息。但在接下来的大段陈述中, 波洛侦探和读者听到她似乎精心预谋了这段旅程并有明显的杀人动机。在此, 通过贾姬之口, 克里斯蒂很轻松地隐瞒了与案件有关的重要人物, 使侦探和读者双双被误导。在案件刚发时, 他们根本没想到原来希蒙才是杀害林内特的真正凶手。

3.3 利用对话制造悬念并吸引读者

作为悬念推理类的通俗文学, 阿加莎侦探小说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通过对话制造悬念吸引读者。克里斯蒂很擅长在对话中制造悬念并利用悬念紧紧抓住读者的注意力, 从而带给他们艺术享受。这种对话技巧在克里斯蒂的小说中屡见不鲜, 甚至在同一部小说中多次使用。《尼罗河惨案》第二部分第七章, 波洛返回房间的时候, 遇上了贾姬小姐, 他们之间有这样一段对话:

“因为——你已砍断了系在你身上的安全索。我很怀疑你现在还能够回转头去。”她缓缓地说:“确实是……。”

“啊, 每个人都得跟随自己的星宿, 无论它指引你往何方……。”

“小姐, 留意那不要是一颗迷途的星星……。”

贾姬笑着, 一面模仿看驴小孩的话:“先生, 那是颗坏星星!那颗星会掉下来……。” (阿加莎·克里斯蒂, 1998:381-82)

对话中, 波洛先生正在和贾姬小姐讨论她这段旅程, 波洛先生认为贾姬小姐踏上了危险的旅途, 贾姬小姐简要表示认同后, 突然把话题转到命运并说到:“啊, 每个人都得跟随自己的星宿, 无论它指引你往何方……” (阿加莎·克里斯蒂, 1998:382) 为什么贾姬小姐在对话中违反了关联原则, 突然冒出这么一句毫无关联的话?那颗会掉下来的星意味着贾姬会死亡吗?她会怎样结束自己的生命呢?对话中的悬念让读者按捺不住好奇心, 而这种好奇吸引了读者并引导他们继续阅读下去。

3.4 利用对话塑造神探形象, 表现侦探技巧

波洛是克里斯蒂创造的最负盛名的侦探之一, 可以和福尔摩斯齐名。他不仅有滑稽的外表、自负的言行, 还具有一个出色侦探所必需的一切技巧以及令读者折服的推理能力。波洛擅长抓住嫌疑人在话语中体现出的不寻常的现象, 同时又善于在对话中设置圈套来引出他想要的证据。在小说第二部分第二十五章, 波洛侦探询问潘宁顿先生时, 他们之间有这样一段对话:

“我设想, ”波洛沉思着说, “那块石头只是一时的诱惑, 你以为没人见到你。”

“那是意外。我敢发誓那是桩意外!”潘宁顿身子前倾, 神情紧张, 双眼露出惊怕的目光。“我不小心被石头绊了一跤。我发誓那是意外……。” (阿加莎·克里斯蒂, 1998:524) 对话中, 波洛本来在询问潘宁顿先生的经济状况, 在潘宁顿先生讲述完自己的经济状况后, 波洛突然说到:“我设想, 那块石头只是一时的诱惑, 你以为没人见到你。” (阿加莎·克里斯蒂, 1998:524) 波洛的问话违反了会话原则中的关联准则, 他的回答虽与潘宁顿先生的话语毫无关联, 但他却是在故意设置圈套, 用假想的预设, 让嫌疑人潘宁顿不知所措, 并神情紧张地连续说了三遍“那是个意外”。合作原则中的方式准则要求说话双方会话时要简洁, 避免赘述, 而潘宁顿重复三遍“那是个意外”就违反了这一原则。但这恰恰证实了他曾试图故意推下巨石来伤害林内特, 只是杀人未遂。侦探波洛主动出击, 并制造一些对话陷阱, 不仅达到了让潘宁顿先生自暴企图谋杀的效果, 同时也让读者不得不为他的侦探技巧所折服。

4 结语

通过以上对话片分析, 本文进一步证实了对话在克里斯蒂侦探小说中的功能。首先, 透过对话读者了解了案件发生的故事背景;同时一个个性格鲜明的人物, 尤其是精明的侦探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但对话中巧设的暗示或伏笔干扰读者发现案件真相, 作者由于不懂运用会话合作原则来分析对话并排除那些无光紧要或错误的信息, 所以在和侦探一同推理的过程中, 有些读者会被对话所误导而找不出真凶;有些则一直沉浸在精彩的对话描写中, 当真相大白时才恍然大悟。克里斯蒂的侦探小说通过细致的对话描写向读者一步步揭示案情的真相。为了能在紧张悬疑的气氛中与侦探一同推理并找出真凶, 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应善于使用会话合作原则来分析这些对话, 更深刻地体会克里斯蒂侦探小说中的对话, 通过分析推理感受抓获真凶的喜悦和快感。

参考文献

[1]Carter, R.&Simpson, P.Language, Discourse and Literature:An Introductory Reader in Discourse Stylistic[M].The Academic Division of Unwin Hyman Ltd., 1989.

[2]Grice, P., Logic&conversation.syntax and semantics[A].In P.Cole&J.Morgan (eds.) .Vol.3:Speech Acts[C].New York:Academic Press, 1975:41-58.

[3]阿加莎·克里斯蒂.阿加莎·克里斯蒂自传[M].詹晓宁, 李晓群, 田玲译.贵州人民出版社, 1998.

[4]阿加莎·克里斯蒂, 尼罗河上的惨案[M].宫英海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8.

[5]刘世生, 张萍.小说对话的功能特点与美学意义[J].山东外语教学, 2001 (4) .

[6]申丹.两个年轻文体学派别评价[J].外语与外语教学, 1998 (2) .

浅谈语言偏离的文体功能 篇10

所谓偏离 (deviation, departure from the norm, which is itself relative) , 即违背常规, 是相对性的。肖克洛夫斯基 (Van Peer 1986:1) 认为, 艺术的功能是以一种新颖的方法让人们认识世界。这个方法就是“非熟悉化” (defamiliarization) , 或“使陌生化” (estrangement) 。 而穆卡洛夫斯基 (1964) 则提出标准语言只是背景或者陪衬, 与它对照的文学语言是从美学角度有意识地扭曲语言成分, 即有意识地违背标准语言的常规。他认为, 文学语言的功能在于最大限度的“前景化”或“突出” (foregrounding) 。偏离与突出是紧密相联的, 偏离是突出手段, 突出是偏离的目的。在文学创作中, 由于行文的需要, 也为了突出某种性格、感情、思想, 作者常常打破常规, 运用奇特的语言现象, 也就是运用偏离手段来达到预期的效果。

语言偏离形式没有大小与范围的限制, 它可以跨越从音节到段落所有语篇构成要素, 甚至包括标点符号或词序。不论何种形式的语言偏离都会在视觉或听觉上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这是因为经过偏离的语言已经实现“前景化” (foregrounding) , 形成了不同作者的独特风格, 达到了某些特殊语篇对语言使用的独特要求, 从而证明了文体学的两个基本观点:“ (文体) 风格是对常规的偏离, ” (秦秀白, 1996:98) ;“风格就是前景化” (鞠玉梅, 1999:21) 。可见, 语言偏离、前景化与文体风格三者之间的关系可概述如下:通过语言偏离这种有效的手段途径, 给读者/听众造成一种前景化的感觉, 从而形成一种与众不同的文体风格。所以, 三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本文试举例探讨语言偏离在诗歌和小说文体中的功能。

2. 语言偏离的文体功能

2.1 诗歌

诗歌语言源于普通语言, 但又与日常交际用语有所不同, 突出的表现就是它系统的违背了日常语言的常规, 故意使之“陌生化”, 从而形成诗歌所特有的讲究音韵格律的语言特点, 借以烘托诗的意境, 抒发诗人的情感。诗歌语篇中语言偏离的文体功能莫不是如此。

现代诗人在诗歌的形式方面作了许多新颖的、大胆的、富于创造精神的探索和尝试。他们突破了传统诗歌的规整形式——颠倒语序, 把诗节、诗句和词语进行了偏离的组合来创造一定的效果。有的故意错用甚至放弃标点符号, 只根据呼吸的停顿与内心感情的起伏来划分诗节。有的无视诗歌语言与散文语言的界限, 走向散文化。

如肯明斯 (E. E. Cummings) 和威廉斯 (William Carlos Williams) 等美国诗人在诗作中有意不按规范大写、空行和使用标点符号, 表达了特殊的语义。

seeker of truth

follow no path

all paths lead where

truth is here

在这首短诗中, 诗人首行首字的第一个字母没用大写, 末行又不用句号结尾, 隐含了对真理的探索无始无终。诗中的各行无标点符号, 又不完全符合语法, 意味着对真理的探索无章可循。至于truth 和 path, where 和 here 在视觉上押韵 (眼韵) 给人以似是而非之感。至于分段的不规范, 是为了营造认识的跳跃和对真理的突然领悟的氛围。

突破常规的视觉诗也属于诗歌语言偏离的一种形式。如美国诗人E. E. Cummings 的另一作品。

I (a

le

af

fa

ll

s)

——e.e.cummings

用这种竖着的写法, 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树叶落地的过程。E. E. Cummings形象地创造出人生如树叶般从出生到死亡的过程, 其中第一个半括号表式人的出生, 第二个半括号表示人生的结束, 短短几个单词就描绘了人短暂的一生。它的名字没有大写, 也体现出诗人在大自然前面是多么的渺小。整个句子给人以诗般的意境, 值得回味无穷。

汉语诗歌中也有类似的情况, 如周振中的《英雄纪念碑》:

砥砺着

民族的意志

诗人利用汉字群体造型法, 将诗句造型为纪念碑形状, 给人以强烈的视觉感知, 突出了诗句的语义内容, 抒发了诗人对英雄纪念碑的崇敬之情。

2.2 小说

小说是最能直观、深入表现生活的文体, 其中语言的偏离更多的来源于现实生活, 因而更能折射出语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文化修养, 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充实, 栩栩如生。现以词汇偏离为例说明其文体功能。

It has the poorest millionaire, the littlest great men, the haughtiest beggars, the plainest beauties, the lowest skyscrapers, the dolefulest pleasures of any town I ever saw.

-O. Henry

这段话通过打破词的常规搭配的偏离手法来体现出纽约表面上繁华富裕、五光十色, 而内里极度空虚贫乏、腐朽堕落的两重性。表面上看来自相矛盾, 但仔细回味便感到意味深长, 妙趣横生。营造出一种出乎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引人入胜的奇特效果。

小说中通过词汇偏离手段突出人物思想性格和内心的例子非常多。Jame Joyce在其 Ulysses中使用词汇时大胆突破语言常规限制, 有意偏离, 甚至违背英语构词法合成新词的基本规律, 以前所未有的方式编造表意功能极强的新词, 显示出极大的创造性和自由度。如:

It soared, a bird, it held its flight, a swift pure cry…of the high vast irradiation everywhere all around the all, the endlessnessnessnessness…

以上是布鲁姆在奥蒙德旅馆酒吧的一段胡思乱想。他想象中的情人玛莎在大家的怂恿下一展歌喉, 她那迷人的歌声犹如一只翱翔天空的小鸟, 让布鲁姆神魂颠倒, 想入非非。endlessnessnessnessness一词别致新颖, 象征着诱人的歌声在四周飘落回旋。Joyce有意将后缀ness重复了四次, 不仅强化了歌声的魅力, 而且渲染了布鲁姆在虚无缥缈的精神世界中如痴如醉的心态。显然, 经过巧妙组合而偏离的词汇产生了令人回味无穷的意义。

3 结语

语言偏离普遍存在于诗歌、小说等文学语篇中。语言偏离的文体功能是适应语篇的特殊要求从而形成不同语篇独特的文体风格。语言偏离在实现其文体功能的同时也在追求着偏离本身的美学价值和美学潜力, 即寻求语言形式与语言意义之间以及语言内部体系与客观世界之间的和谐统一, 给人以美的享受。

摘要:语言的偏离是一种对标准语言或者常规语言的违背, 以达到新颖和突出等效果。本文尝试从偏离的文体功能出发对诗学语言与小说语言进行探讨。

功能文体学 篇11

一、广告英语词汇特点

1、创造新的词汇, 吸引买者眼球

在英语广告中, 吸引顾客眼球屡试不爽的一招便是创造新词 (coinage) , 但是这种创造并不是随意的和无规则的, 创作人员往往通过故意把一些单词拼错或增加前缀、后缀的方法来改变一些词语, 使其达到突出商品特点、吸引消费者购买的效果。如下面一则广告“The Orangemostest Drink in the World.”。显而易见, 这是一则橙汁饮品广告, 其精彩之处就在于将orange一词进行了新的改变, 增加了英文单词“most”来说明其最优良的品质, 更叫人拍手叫绝的是创造者又在其后加了形容词的最高级后缀“-est”, 这就更加突出了商品的无与伦比, 不禁让人想尝试一下这种橙汁的味道究竟如何。

2、使用多国语言, 增加国际色彩

随着全球化潮流的推进, 带有国际化色彩的商品也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甚至一些国际商品会比本土商品价格翻倍。广告词中利用多国语言, 可以使消费者增加对该商品的青睐。美国化妆品品牌“露华浓”的一款唇彩就采用了这种方式, 其本身是美国商品, 其销售范围不仅仅局限于美国本土, 更是出口到了欧洲的多个国家和世界其他市场。在其唇彩说明上, 不仅采用了英语说明“Ingredients made in USA”, 更是用法语紧接着表明“Ingredients fabriques aux Etats-Unis”, 如此看来, 露华浓更像是一款融合了世界多个国家精华的国际商品, 为其提高了品牌形象。

二、广告英语句法特点

1、多用简单句, 一目了然

相对于复杂句来说, 简单句读起来更亲切自然, 易于被人们所接受。简单通俗、一目了然的广告语自然会为商品加分不少, 众多国际知名品牌也是如此做的, 比如:雀巢咖啡的广告语“The taste is good!”, 中文译文为“味道好极了!”, 就简单明了地向消费者传达了其产品的美味和诱人, 再如七喜饮料的广告语“Fresh up with seven-up.”, 译为“引七喜, 提精神”, 也很好的起到了提高消费者购买欲的效果。

2、使用疑问句和反问句, 增加产品吸引力

使用疑问句和反问句更好的增强了商品广告的对话性和亲切感, 让消费者难以抗拒, 一则典型的广告语是“You will buy this special gift to your darling, don’t you?”如此的问句让消费者难以拒绝。

三、广告英语的翻译技巧

1、融入企业文化, 提高精神内涵

好的企业必定拥有好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可以帮助一个品牌打造更佳的市场形象, 成为一种精神的代言, 从使人们有一种品牌肯定意识。比如我们熟悉的运动品牌耐克, 它的广告语是“Just do it!”, 中文可译文“只管去做”, 给人一种放手拼搏, 立即行动的动感和意识, 使人们体会到了该品牌的自信和活力。再比如国内的运动品牌李宁, “Everything is possible.”, 中文译文为“一切皆有可能”, 更是将一种体育精神融入到了商品之中, 使人们用于挑战极限, 向不可能说“No”。

2、给人感官上的诱惑

食品类商品广告十分注重带给人感官上的舒适感和美感, 如此才让消费者难以舍弃。人们喜爱的饮品雪碧, 有一则广告语“Obey your thirst”, 中文译文为“服从你的渴望”, 其中“渴望”既可以理解为口渴之意, 又可以理解为人们的欲望。言外之意是, 有了雪碧人们既可以摆脱口渴又可以满足口感上的欲望, 让消费者难以抗拒。再比如雀巢冰激凌的广告语“Take time to indulge”, 中文译为“尽情享受吧”, 有了这种冰激凌人们便可尽情享受美味和舒适, 这样的产品谁会拒绝呢?

3、融入个性与时尚元素

年青人永远是一个庞大而有力的市场群体, 许多品牌便将自己的市场对象锁定于年青人身上, 比如百事可乐。百事向来以时尚著称, 其广告不仅有众多明星联袂加盟, 其广告语也个性十足“The choice of a new generation”, 其译文为“新一代的选择”, 言下之意是要做新一代的年青人, 那么百事可乐是不二之选。再如现在广受年青人追捧的苹果品牌, 其广告语也是个性和时尚的集合, “Here’s to the crazy ones”, 中文可译为“向那些疯狂的家伙们致敬”, 这就是苹果品牌的不羁和霸气, 带给人前所未有的体验。

4、使用对仗的句式, 增强语气

除了商品广告的用词、内涵意义意外, 增强产品吸引力的有效方法便是使用更为工整的句式增强语气, 这种广告语往往具有强大的感召力。比如理光复印机的广告“We lead.others copy”“我们领先, 他人仿效”就体现了企业自身的自信和自豪。三菱电工的广告语“We integrate, you communicate”“我们集大成, 您超越自我”则更好的体现了服务顾客的意识。东芝电子的广告语“Take Toshiba, take the world”“拥有东芝, 拥有世界”则让消费者有了无限广阔的想象空间, 体现了企业的强而有力的信念。

四、结束语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 中国商品在不断“走出去”的过程中都会面临翻译的问题, 而带有强烈感召色彩的翻译可以拓宽更为广阔的国际市场, 以上分析如果能很好的融入到商品广告翻译中去, 定能起到良好效果。

摘要:商品广告翻译在如今的商业营销中必不可少, 而商品广告翻译最为重要的功能是其感召功能, 如此才会增加产品的吸引力。本文将从商品用词、句法、翻译技巧三个方面具体阐述商品广告体现出的感召功能。

关键词:广告翻译,感召功能,词汇特点,句法特点,翻译技巧

参考文献

[1]顾维勇.实用文体翻译[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5, 11.

[2]丁建江.文本类型理论与翻译[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3 (03) .

上一篇:节目制作流程下一篇:公安校园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