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教学活动(精选12篇)
学科教学活动 篇1
教师的教学活动离不开“机制”,教学目标的确定、课堂的操作、教学效果的评价等都是有一套相应的运作程序的。教学机制不仅是教学管理者对教师教学行为督导的依据,更是教师应遵守的教学活动的运行规范。新课程下,教师教学观念、教学方式的改变首先应该从建立新的教学机制入手。
一、学科课堂教学目标确定机制
1.“三维目标”。教学目标是一个多层次的系统,是由一系列大小不等的教学目标组成。它包括:国家培养总目标一学科(课程)教学目标一阶段教学目标一单元教学目标一课时教学目标。《课程标准》从学科角度反映了“国家总目标”,目标的表述都包括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领域,也称“三维目标”,是教师设计教学目标、衡量学生学习水平的重要依据。
知识与技能是“基础目标”,过程与方法是“核心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前两个目标的结果。它是新课程要完成的素质维度,就是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它包括对己、对人、对自然及其相互关系的情感、态度、价值判断以及做事应具有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引导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选择,这个过程将深刻地影响他们思想道德的形成,影响他们一生的发展。
2.《课程标准》。《课程标准》的核心是明确规定了国家学科课程教学目标。它在规定学科课程教学内容(范围)体系的同时明确了学科课程教学的总目标、阶段教学目标乃至于单元教学目标。目标从三个维度表述。课程内容(范围)体系是实现“三维目标”的基本素材。《课程标准》是课堂教学的依据,它从三个维度上规定了课程教学的目标和学科指标,提出了教学建议等,与之相对应的教材是实现这个目标的基本材料。
3.具体学情。学科课程目标是既定的,是由《课程标准》规定的,但课时教学目标是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的。学科课程目标具有规定性、层级性和整体性,课时目标的确定应系统地对其进行分解,分解的依据是学生对教科书提供的内容及其所能训练的能力体系的认知状况、学生智能发展的方向。
二、学科课堂教学运行机制
1.学生学习中心理念。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以及相关要求、建议等对学科教学目标进行重构,建立以技能训练、能力培养为主要任务的教学体系。教师的教学预设要以学生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教师教学程序应该是:引导学生学习,学生学会学习;教学过程中应该指导学生掌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法与技能,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与精神。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关注学生的多元发展趋势,引导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使每个学生都能健康成长。
2.教学资源的开放性理念。学科教材不是唯一的教学资源。社会活动、生活体验、人际交流以及学生的学习生成等都是可资开发利用的教学资源。《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内容(范围)是学科的核心部分,但不是全部,内容有一定的选择性。选择的依据是学生的认知状况。因此,要处理好公共基础课模块与个性发展模块的关系,把握好教学的量与度。教学资源的选择原则是有利于实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学科教学目标。
3.课堂组织的开放性与灵活性理念。课堂活动的组织方式可以多样化,但必须是有利于学生的积极参与。学生参与程度不以学生参与的物理量来评价,而应该以学生参与活动的主动程度和在参与中表现出的对学科方法的理解、运用状况和学科思维品质来衡量。课堂活动中教师应该及时引导、调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反映出的学科方法与思维方法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很可能就是阻碍学生学科发展的关键性障碍。
4.课堂活动的适时评价与调控理念。课堂活动的适时评价的基本原则是引导与激励。教师要适时对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在参与课堂活动中生成的积极的思维成果进行积极的评价。对于带有倾向性的认识偏差应该适时引导,必要时可及时调整教学方案。
三、学科课堂教学评价机制
学科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含义是:价值判断和定向激励。学科课堂教学评价包括对学生学科学习效率、效果的判断和对教师教学活动的效率、效果判断。判断的意义在于定位与激励。学科课堂教学评价的依据:《课程标准》规定的“课程目标”;学生学科学习评价的要点:对《课程标准》规定的“课程目标”达成状况和个人学科的发展状况;教师教学活动的评价的要点:对《课程标准》规定的“课程目标”达成状况,课时目标的达成效率。教师教学活动的效率、效果以学生达成的效率、效果为判断依据。
学科教学活动 篇2
摘要:英语学科与其他学科融合教学,本文提出了四个侧面:一是结合艺术学科,陶冶学生的艺术情操;二是结合科学学科,培养学生科学探索精神;三是结合语文学科,发挥学生文学素养;四是结合体育学科,促进学生体能发展。
关键词:英语学科;融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5-0011
现代社会,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学科之间高度交叉与融合,对教育提出走课程综合化的新要求。我国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就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强调课程的综合性,淡化学科界限,增进学科间知识与方法的联系。新《英语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也明确提出:英语教学活动应积极促进英语学科和其他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和联系。使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审美情趣和艺术感受、协作和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得到发展。新《英语课程标准》关于小学阶段要达到的二级目标中所包含的话题――数字、颜色、服装、节日、文体等主题都与其他学科有紧密的联系。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应努力挖掘每一项活动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的可能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结合其他学科要素,促进整体素质全面发展,从而最大限度发挥英语教学的多维效能。
一、结合艺术学科,陶冶学生的艺术情操
《新交际英语》教材,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了大量诗歌、童谣、游戏。旨在通过学生的玩、演、?、听、唱、做等活动学习英语。而这些都与艺术相关。因此,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应积极引导、启发学生,对他们潜移默化地进行艺术熏陶。
1.以颜色为切入口。第二册第二单元是关于颜色主题的。教师在进行这一单元的教学时,可以在有趣的颜色实验或游戏中顺便提及三原色以及混合色调配的一些基本知识。例如,设计一课件,类似一搅拌器械,如图:
(资料来源:《新华英语资源库》)
通过单项点击,点出黄色、蓝色颜料;教师提示:Put yellow,blue together.What color is it now?Guess.然后点击搅拌棒,看得出什么颜色。只靠看,印象还是不够深刻的,接下来,教师可用若干玻璃杯在班上和大家一起做实验进行验证,让大家亲眼目睹颜色组合后色调的变化。以加深他们对调色知识的理解。
颜色单元中有一项练习:Color the clothes.是让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颜色来给衣服上色。其实,给衣服上色,也是有文章的。上下颜色搭配得好,衣裤就衬得相映生辉,给人十分舒服漂亮的感觉。倘若搭配得不好,衣服就不起眼。笔者在组织学生做这一活动时,补充了小组讨论的要求:After that,please discuss with your partner choose your favorite clothes.要求在小组内互相观看成员作业:Which one do you like?选出最喜爱的配色图,拿出来全班学生共享。让他们感觉一下相同的衣服经不同颜色搭配的效果。
2.以表演为切入口。通常情况下,在教完“A Talk”之后,教师都会要求学生把对话表演出来,这时,教师有必要说说戏,引导学生揣摩主人公的心理。演绎一个故事,要从语音语调、面部表情、身体态势等各方面入手,高兴时该用什么语调,伤心时、愤怒时、歉疚时又用什么语调;主人公的喜、怒、哀、乐都应该在演员的面部表情、身体态势上有所表现。教师在整体领读时,要注意示范表情、语调和动作。特别是动作,它所起的作用非常大,恰如其分地运用动作,能够帮助学生较快地记忆对话内容,提高背诵速度。并且,边说边做动作,小学生是十分乐意的。教材第一册第三课对话部分讲到Ben 玩弄他的新水枪而不小心把水射到了父亲脸上的情形:Dad!Dad!Get up please.Look at my gun.Good night,Dad.短短几句话就体现了Ben 整个心理变化的过程:从一开始的得意忘形,到弄湿了父亲之后心虚等。学生要在认真朗读、细心分析的基础上,才能把课文演活。教师如果能长期地、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辅导,学生的英语表演能力肯定能得以持续的提升。
二、结合科学学科,培养学生科学探索精神
《新交际英语》教材中许多话题内容隐含科学内涵,教师只要细心研究教材,就能利用英语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索。
在这一方面,教师要特别注意设计问题情景的巧妙性。受传统思维的影响,教师会非常习惯于提出问题,让学生解答。学生也自然而然地按照教师提示的方向来进行活动,他们的整个思维活动还是处于被动的状态,与新教育理念相悖。因此,教师设置的问题情景要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需要和求知欲望。笔者在教Colors单元时,第一次很直接地、很机械地提出:“Look,I am putting yellow and blue together.What color will it be? Guess!”虽然学生在课堂上是比较踊跃的,但过后他们并没对此留下很深刻的印象。笔者开始反思,或许这样的操作还未能触动他们的心灵深处。到第二次讲的时候,笔者改用了另一方法设置问题情景:(课前让大家准备三种水彩颜料――红、蓝、黄,其他不带来)。Today we will have an art class.Let’s draw some beautiful pictures.Please draw a tree.Color the tree green.学生一听“green”马上嚷开了:“ Miss Lin!We don’t have green!”笔者趁机引导他们:“Yes,we haven’t got green.But someone tells me we can make many other colors with these three colors.Let’s have a try in groups.”他们在调色盒上乱弄一通之后,慢慢发现了原来绿色可以由黄色加蓝色得来。并且,由于每个学生放的颜色份量不一样,绿的程度也不一样。有的调出来的是深绿,而有的调出来的是浅绿。红色和黄色相混合、红色和蓝色相混合,也可以产生多种新颜色。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碰上没学过的单词,可以查词典。如此一来,学生不仅学到了颜色调配,更扩充了英语的词汇量。而且,这样的操作活动,给予了学生相当深刻的印象。整个活动过程都是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第四册第四课的对话是关于几个小孩看蚂蚁的故事。学完课文后,教师可以利用教材对学生稍加点拨:Ben is watching ants carefully.But he can’t understand how the ants can walk in line.布置学生课后研究。如果是农村学校,教师还可以利用闲暇时间带学生去找蚂蚁做实验:Now,let’s put a stick here(放条细小的棍子拦在路中央),What happens? Do you know the reason?(路中间放一些东西,或者随意划一下,蚂蚁就会走乱。但过一会儿,它们又会秩序井然。)对这样有趣的现象,学生会很积极地去查个究竟。找到答案后,可以尝试用英语作一小报告,也可以作科技课的实验研究结果。这样就自然而然地把英语科和自然科学结合到起来。
三、结合语文学科,发挥学生文学素养
语文和英语同为语言学科。虽然语文在很多方面与英语有差别,但它们之间又有许多可相融、可借鉴之处。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固然要帮助学生排除母语的干扰,又要引导学生灵活地利用他们所积累的汉语知识素材,为英语学习服务。学生在语文习作课,经常要对一些故事进行续写、改写。笔者利用他们的这些经验,在英语课堂上也鼓励他们对某些对话内容进行增添、删改。教材第四册第五课A Talk 是讲Ben和学生踢足球时误射己方龙门的。在学习对话时,笔者引导学生思考:Is Ben sad If you were Ben,what would you do?很快就有同学反应说:“Play again,try again.”笔者紧接下来组织他们以小组为单位,续演故事。最后,经共同商议,给该对话改了结局:
Ben:Oh,sorry.Mike:Never mind.Try again!
Ben:Pass me the ball!Hurrah!1to1!
All:Well done!
经此修改,学生还会意识到,犯错误并不要紧,只要决心改过、知难而上就能取得成功。
教“Act in a Play”“A Fable” 等单元时,笔者也鼓励学生把在语文课上曾学过的《农夫与蛇》《小壁虎找尾巴》《狼和小羊》《小马过河》等故事改编成英文小戏剧。由于学生对这些故事熟悉,他们很乐意去做,编剧、表演整个过程都比较顺畅。倘若引导得当,语文、英语两科知识可以在学生的头脑里相汇相融、相益得彰。
四、?Y合体育学科,促进学生体能发展
《新交际英语》第四册第二单元是以Sports为主题的,这无疑与体育学科紧密相连。那么,教师在设计这一单元的教学活动时,就应该想办法让学生在活动中,促进他们身体体能的发展,既学好英语又锻炼身体。一些教师在课堂是让学生做做动作,进行竞猜游戏。这样的活动还是停留在为单学科服务的层次上。教师可以把活动设计为室外课:用上体育课的形式进行调查:“What can you do?”“What sports do you like?”学生回答时要选出运动器材(学校体育室准备)并进行相应的演示。比如回答“I can play basketball”的同学要运球、投篮。其他同学根据其表现打分,按等次打☆☆☆,☆☆,☆。填完调查表后选出班上的superstar。并且约定,superstar每月选一次。通过这样的调查选举,一些平时学习不怎么样的学生往往可以大放异彩,他们学业一般,却非常擅长运动。superstar的称誉可以让他们得到同学的肯定。在英语课堂找到了自信,学习英语的兴趣也有所提升。第五册第六单元有一项练习:“Shoot at the basket 10 times.Score your points and find out who is the best sportsman.学生在运动中学习英语,真可谓一举两得。
总之,走课程综合化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鲜明特色。英语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应充分利用各学科资源,为学生的英语学习提供有效帮助。反过来又要让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强化其他学科知识,使得学生能做到把各学科积累的知识相互渗透、相互融合,无论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上都能得心应手,事半功倍。
学科教学活动 篇3
跨学科作为一种研究方式,在一些国内外高校和研究机构得到重视,其在培养创新人才中的作用也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201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打通基础课程,开设跨学科专业的交叉课程,探索建立跨学科、跨专业交叉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新机制”。目前,跨学科的教学在国内外许多高校业已开展,如东北财经大学的“问题导向的跨学科教育”、美国密歇根大学的跨学科协同教学等。但在我国中学课堂中,由于受到现行考试模式的制约,广大教师守着自己的学科“精耕细作”,缺少“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的借鉴精神、缺少多学科合作教学的尝试。这种情况造成了本应完整丰富的知识和能力出现了人为的“学科断裂”,学生面对的复杂多元的生活图景被割裂,这不利于综合型和创新人才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全面、完整地掌握知识及应对今后遇到的复杂问题。
我们认为,在中学教学中教师应具有跨学科的视野,在跨学科的视阈下组织教与学,组织教学研究,在跨学科的视阈下推进综合性的项目开展。由此,将会促进课程的变革、课堂的变革、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培育对学生终身有用的跨学科素养,促进教师专业的广度发展。
学科教学活动 篇4
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相互作用及其形成演化的特征、结构、格局、过程、地域分异与人地关系的学科。作为一门综合学科, 地理学知识内容广博, 涉及数学、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等多个学科内容, 因此, 它有着不同于一般基础学科的学科特点:即空间性、区域性、综合性、人地相关性等特点。正是由于地理学独特的学科特点, 地理教学中学生往往表现出普遍的学习困难。这就要求地理教师要有一套科学而有效的训练方法, 逐渐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
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不同学科都有自己不同的学习习惯要求。地图是地理信息的载体和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
地图语言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 因此地理教学中要首先培养学生读图、用图、析图的习惯。地图技能也是高考考查的基本技能之一,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平时多看图, 做到“图不离手, 人在图在”, 学习地理事物务必落实到地图上。学生回答问题时要做到脑中有图, 建立一种对地图的敏感度。在初中区域地理教学中, 教师应侧重培养其在地图上对某区域的地理位置、轮廓特征、重要地理事物分布等方面的认知与识记, 并使其掌握常规的读图方法, 如识记图例、量算距离、判断地形、读图步骤等。高中地理对图表的考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加强图表训练, 一方面可将地理图表进行分类, 以便在读图、析图中找准图的要点, 另一方面要让学生多画图, 学会图图转换, 剖面图转换为平面图、局部图转换成整体图, 如多角度光照图的转换以及图文转换, 学会图形与知识点搭桥。
其次, 地理教学中还要培养学生看书的习惯。一要多看书, 熟悉和掌握知识要点;二要会看书, 把握教材的脉络和主要思想、观点, 善于总结归纳, 梳理知识结构, 把握地理专业名词和术语, 培养学生回答问题时, 语言要简明、扼要, 用词妥帖, 能否正确使用地理术语可以体现出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
二、学会科学的思维方法
思维是学生掌握知识的主要心理过程。地理思维就是地理事象之间和人地之间有规律的联系在头脑中的概括反应。地理思维的训练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整理知识和应用知识的问题, 提供思考问题的线索, 并指导学生分析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逐渐形成科学的地理思维能力。
1. 比较的思维方法
比较法是地理学习中重要的逻辑思维方法, 比较是一切理解与思维的基石。根据不同的地理知识要列出不同的比较要点:
(1) 相近地理概念的区分比较:如天气与气候、气候类型与气候特征、气象灾害与地质灾害、地形与地形区、水资源与水能资源、风化作用与风蚀作用等。通过比较, 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会更深刻, 并能灵活运用概念。
(2) 不同地理区域的比较:在区域地理的学习中, 要善于比较不同国家和地区间在自然环境、地理位置和人文经济特征上的异同点, 深化认识。如日本和英国同属岛国, 它们的自然环境与经济方面有何异同;我国黄土高原与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征差异很大, 但却存在着相同的环境问题———水土流失, 它们的成因和治理措施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
(3) 同种地理事物之间差异与联系的比较:如黄河与长江水文特征的差异、气团与锋面的联系。
2. 分析与综合的思维方法
分析是把地理事物从各方面进行分解, 是从整体到局部, 综合是把地理事物各组成要素相结合, 是从局部到整体。两者彼此相反而又相互联系。只分析, 不综合, 好比只见树木而不见森林, 反之, 只综合, 不分析, 又会只见森林而不见树木。因此, 分析中的综合与综合中的分析贯穿于地理思维的整个过程。如说明气候特征时, 可对其组成要素气温和降水的特征进行分析, 综合在一起即为气候特征。再如学习区域特征时, 应先分析其各自然要素地形、气候、河流、植被、土壤的特征, 各要素之间又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 而气候要素是关键要素, 它影响其他要素特征的形成。在了解了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再分析其人文状况包括人口、城市、工农业生产等, 即得出区域的综合特征。
3. 归纳演绎的思维方法
归纳演绎是指从个性的地理事象归纳出具备普遍性的地理原理和规律, 再用其解释特殊的地理事象的思维方法。如从学习等高线的判读方法入手, 归纳总结出等值线判读的基本原理, 再举一反三去解读其他的等值线图。
三、建立清晰的时空概念
空间性是地理学的重要特点, 空间性落实到具体的地理空间就是区域性。地理学是在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结构的基础上, 再去阐明其空间联系, 并进一步揭示其空间变化规律。因此, 空间定位是基础, 认识地理事物一定要落实到具体的地理空间, 即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等, 有了空间定位才能有空间联系、空间想象思维。
地理教学中要通过经纬网来构建空间概念的骨架, 并在此基础上叠加板块构造图、洋流分布图、气候分布图、自然带分布图等, 心中有了这张综合地图, 进行空间联系便游刃有余。
空间和时间是地理学研究的两个范畴, 地理现象是随时间而发生、发展、演变的。这种变化包括日变化、季节变化、年际变化等, 我们要教会学生学会进行时空转换, 会从不同角度去思考不同时间段里地理事物的变化情况。
四、关注热点和生产生活实际, 形成地理观点
学科教学活动 篇5
科计划
小学英语学科安全工作计划
小学英语学科安全工作计划
曹秀娟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育人不仅要进行智力教育,还要进行道德、纪律及安全教育。学生的安全牵涉到千万个家庭的幸福,需要交警、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负责,齐抓共管,使学生从小就接受安全知识教育,达到自己教育自己,自己管理自己,养成自觉遵守法规的良好习惯,是能达到一代人和一个社会的良好秩序的百年大计。
英语和其他学科一样,安全教育同样非常重要。为了更好的实施英语学科 的基础教育.本学期,以保障学生的身心安全为前提,提高学生的文化道德素质为目标,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全面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教学思想,全面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与危险防范能力。进一步加强学生安全意识,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更好的服务于教学工作。维护英语课堂教学能顺利进行,进一步增强中小学生安全意识,提高他们的自防自护能力,遏制安全事故的发生。我在教学中尽量做到“安全教育进课堂”。
安全教育工作重点及措施:
1、英语课堂适当加大安全思想教育宣传力度,多形式、多渠道、全方位地强化安全工作法律意识,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2、把英语教学与安全教育结合起来。使教学与安全同步进行
3、加强学生课堂管理工作,规范学生行为,防止学生做出可能引发安全事故的行为。小学五年级下册英语学科
计划PPE版
PEP五年级英语下册教学工作计划
拟写人:何东学
一、班级概况分析:
我们班有学生31人,多数学生具备一定的听、说、读、写的能力,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基础差、上课积极性不高。但儿童可塑性很大,只要充分激发他们学英语的兴趣,相信他们能学好英语。
二、教材分析:
本教材借鉴了当今国内外把英语作为外语的教学理论和我国小学英语教学的成功经验,博采众长,形成了本套教材特有的编写体系。本套教材的编写思路是以话题为纲,以交际功能和语言结构为主线,逐步引导学生运用英语完成有实际意义的语言任务。
三、学习目标
1.能听懂、会说12组对话,并能进行简单的交流。
2.能听、说、认读60个单词和听、说、读、写24个句子,并能简单地运用。
3.能听、做6个TPR活动。4.能唱8首歌曲。
5.能听懂、会吟唱7首歌谣。6.能完成8个自我评价活动。7.能理解6个幽默小故事。
8.能了解6项简单的中西方文化知识。
四、教学措施: 词汇教学
1.注重词汇的呈现方式;2.利用Let’s start部分引入话题、引出新词和新句型;3.在实际交流中教学单词;4.充分发挥单词卡片的作用
对话教学(Let’s try)
1.在听力活动中感知新的语言;2.在理解语言的基础上学说、操
练语言
阅读理解部分的教学 语音训练
(五)歌曲与歌谣教学 趣味故事教学 阶段复习教学 教学进度计划表:小学英语学科工作计划(1209)
浦东新区2016学第一学期
小学英语学科教研计划
浦东新区教发院教研部小学英语组
一、指导思想
以落实《浦东新区提升中小学课程领导力实施方案》为契机,依托项目的研究成果,密切联系基层学校,努力实践课程的领导力与指导力;开展符合本地区实际与本学科特点的主题化、序列化活动,进一步关注课堂教学五环节的一致性研究,探索有效的教研机制和学科有效教学的路径;加强学科教师队伍建设与教研组建设,强化过程管理与质量意识;通过分类分层指导以及片区、片署活动,提高教师的课程理解力与执行力,进而提升整个区域的教育教学质量。
二、工作重点
1、依托《浦东新区提升中小学课程领导力实施方案》,努力探索提高学校课程执行力的途径与方法,实践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探索高效课堂的教学范式。
2、以两个项目的推进和新《课程标准》的研读为契机,找寻教学问题解决的突破口与捷径,借助项目的实施来提高新课标的达成度。
3、加强学科中心组、学科教学骨干队伍、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借助良性的传、帮、带机制形成三类教师梯度培养的网络结构,逐步打造区域学科课程核心团队。
4、加强学科教研组建设,在教研组合格的基础上争优秀、创特色,形成一种同生共长的教研氛围。
三、具体工作
1、研读新课标,探索高效课堂的教学范式
组织区域教师透析新课标,合理把握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
新课标的核心素养概括为一---三—-六,即:理解与表达、语用与语感、文化与情感。理解与表达分为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语用与语感分为思维方式与学习策略、文化与情感分为语言文化
与语言自觉。语言知识包括语音、词汇、语法、功能与话题;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思维方式包括思维习惯、思维意识;学习策略包括认知策略、交际策略;语言文化包括文化理解、全球视野;语言自觉包括学科情感、学习态度。
结合学科特点,继续开展“主题单元教学研究”,探索有效的教学路径
以单元话题展开新知学习,合理兼顾分课时学习内容;努力实践目标再构、内容再构与过程再构;将文本内容、文本语言和文本情感融合。
结合各年级的不同教学要求,在听说训练的方法、词汇教学的方法、阅读教学的模式以及新教材的把握等方面侧重推进,实践“以学定教“、“少教多学”。
具体包括:
① 加强一线教师教材分析及0-3年青年教师的教法辅导工作 ② 加强对教材单元的把握与处理
树立单元整体意识,处理好分课时
实施与单元整体的关系,做好学习内容的纵、横向梳
理,注意学习内容的宽度选择与深度挖掘。
③ 加强对教学五环节的深度研究
能依据课程标准、教材与教学参考等因素确立教学进度和教学目标,体现全面性;教学目标的落实要体现阶段性、阶梯性和学生特点;作业的设计要匹配于教学目标,严格控制作业量,提高作业的批改与反馈力度;要做好学生的辅导工作,尤其是困难学生的帮扶工作;能重视教学反思,不断提炼与总结,提升自身素养。
加强对高效课堂教学范式的提炼
面对新课标与新教材,要及时发现和总结教学成效显著教师的先进经验和做法,通过提炼形成并推广本学科高效的课堂“教学范式”。
2、依托课堂,确保常规教研的有效实施
结合学科特色,开展以“国家课程
校本化实施”为主题的教研活动
关注课程目标,体现英语学科素养是核心、关注课程设计,教研功能的发挥是关键,课程实施,教师素养的提升是基础。
学科活动体现主题化与系列化,设计6-8次教研活动,其中有2—3的分层教研活动。活动力求做到主题突出、目标明确、内容翔实、准备充分、组织周到、效果良好。活动有签到、有反馈、有反思、有资料,并作好积累工作。
结合项目研究,进一步提升全区一线教师的教学与研究能力
《浦东新区聘请外籍教师在中小学任教的管理与研究》实施五年多来成效显著,培养、锻炼并成长了一批青年教师,也使更多学生的英语能力得到了提高。
本学期,要继续加强对项目组学校的管理以及课堂教学研究。此外,要尤其关注外教的课堂教学视导,初步拟定每月一次,初定第3、7、11、15周,具
体日期待定。
《上海市中小学英语学科课程标准浦东新区实施指导手册》项目实施已有一年,在市、区两级专家的指导下,31所实验学校积极参与实验过程,已初显成效。本学期,要在进一步完善的基础上推广成功经验,力求施惠本区师生,逐步辐射全市。
本学期将进行三次实验学校项目组活动,分别在第4、8、13周,第16周进行一次大型研讨活动。
利用“浦东新区教师研修社区”平台,提升网上教研效能 本学期,结合课堂教学的热点问题或急需解决的问题,将开展三次网络教研活动,分合兼顾,分别是:期初专家讲座心得交流、期中年级问题探究、期末项目活动引发的思考。每次网络教研活动,要确保教师的参与率。
组织好“第六届浦东教学展示周”活动
活动主题: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
活动时间:第12周周一至周四;形式:教研部统一安排;小学由四所学校承办。
3、开展调研,提炼成功的教学教研经验
开展“综合性”集中大调研:
调研内容:① 听课评课;② 备课、作业以及组长手册等书面资料检查 ③ 学生座谈 ④ 教研组建设情况
调研要求:① 听课评课全覆盖;② 完成一份调研报告
第3周周四 工商附小
第7周周三 六师二附小
第9周周四 民办竹林小学和民办智源小学
第13周周二 孙桥小学
开展“针对性”学科调研 形式:第1、2节有针对性的听课、第三节课观测一次微型的教研组活动、第4节与听课教师交流、查看教研组相关资料;最终会提供学校一份对教研组与教师的诊断、对策与建议报告
参与局、署组织的各种学科调研与诊断活动。
4、其它工作
加强教学质量管理与监控分析
期中考试:第10周、期末考试:第20周;四年级全区质量检测
做好合格教研组、优秀教研组、特色教研组评审工作
2016秋学生语用能力培养实践研修班学员申报
5、三点说明: 区小学英语学科计划会及早上挂浦东教师研修社区小学英语门户;
各校能结合区学科学期计划,针对实情,制定相应的学科教研组工作计划;
根据教研部教研活动规范要求,请参与区级层面活动的学校注意活动资料的收集,尤其是教研活动的照片、专家点评的文字稿、教案、课件等资料,活动后及时发给相关教研员。
让我们共同努力!
2016年8月30日
附教研活动安排表
浦东新区2016学年第一学期小学
英语学科
附区域小学英语中心组成员名单:
浦东新区2016学年小学英语学科中心组名单
这是上学年的安排。本学期由于各位所执教年级的调整,将有所变动。我们将原则上按所教年级进行安排。具体的安排与分工将在第3周上挂小学英语门户,敬请相关老师关注。
附表:
小学外教信息统计表
注:若有若干名外籍教师,请分别说明。新译林小学英语四年级英语学科教学计划
科目:英语 年级:四 任课老师 制订时间: 四年级共有两个班,大部分学生对英语有着一定的兴趣。通过三年级一年和四年级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已有了一定的基础。通过分析调查,也有少数学生由于种种不同的原因,如智力方面的问 学生现 题、学习态度上的问题、学习态及家庭方面的因素等在学习上有
困难。本学期必须在继续培养学生 状分析 学习兴趣和听说能力的同时采用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坚持听说领先,有计划 地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特别对于个别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耐心采取积极鼓励的方法,创 设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以达到学习的目的。本册教材共十个单元,其中第五和十单元为复习单元,其他 8 个单元是新授单元。教材的知识要求 是掌握一定量的词汇,二十多个基本句子结构和一定量的日常交际用语。其中一部分与前几册课文 教材分 析 Read and say 情景对话板块。该板 块通过情景会话,着重训练学生的听说技能,提高会话能力。第二部分是 Look read and learn 个单元的教学重点。Read and act 的任务是培养学 生初步的语感、阅读能力和良好的朗读习惯。Listen and repeat 是语音训练板块。Fun house 是 一个活动板块。
1、能按照四会和三会要求掌握所学单词。
2、能按照四会要求掌握所学句型。
3、能使用日常交际用语,进行简单的交流,做到大胆开口,发音清楚,语调正确,达到学以致用的 教学总 目标 目的。
4、能在图片、手势、情景等非语言提示的帮助下,听懂清晰的话语和录音。
5、养成听、说、读英语的习惯,认真模仿语音语调,以逐步培养语感。初步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能做到书写规范整洁。
6、能演唱学过的英语歌曲,诵读学过的歌谣。
7、初步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能做到书写规范整洁。
1、以游戏表演等活动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让学生在乐中学、学中用,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英语 的兴趣。
2、动脑动口,勤学苦练。鼓励学生大胆开口,勇于实践,尽可能在课内外反复使用已学过的日常 提升质 交际用语。量的措
3、借助体态语,利用实物、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创造一个比较真实的情景。施
4、互帮互助,共同提高。建立英语互学小组,使学生互相帮助,互相勉励,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5、仔细听音,认真模仿。要求学生注意师示范发音的口型变化,仔细听准,再模仿语音语调。
6、设计全面、高效的课外作业,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做到整洁、规范、正确地书写。四 年级英语教学计划 周次 序号(Unit)课题 教学目标 教
学重、难点
课时数 1~3 Unit 1 A new student
1、能正确地听、说、读、写词汇 a student, a teacher, a doctor , a new
2、能听、说、读、写句型 Who’s
1、熟练掌握四会词汇:a student, a teacher, a a girl,a man, a woman, new nurse, a boy,a girl, a man, a woman, doctor , a nurse, a boy that_______? He’s / She’s _______.2、熟练运用日常交际用 He’s/She’s a__.Are you ________? 语: Yes, I am./ No, I’m not.I’m a „ Welcome to our school.3、正确运用日常交际用语 Welcome to Who’s that boy? our school.Who’s that boy? I’m new I’m new here.here.Come down.Don’t climb trees Are you ________? Yes, again.音。
5、会唱歌曲 Who’s that boy? 练边学习本单元的交际用语。3~5 Unit 2 At a party
1、听得懂、会说、会读、会拼写 mother, brother, sister, white, a friend。to meet you./We’re late for the party./ Let’s hurry!s the „with..? He’s/She’s(my)„?/Is that„ your„?/Which one?/The one in the„
4、会诵读歌谣 My brother
5、教师应让学生在“课堂”的情景中边 练边学习本单元的交际用语。
6、通过教师创设情景,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5~7 Unit 3 What’s your
1、听得懂、会说、会读、会拼写 a job? policeman, a policewoman , a waiter,1、询问和介绍他人的职 a waitress, a driver, a worker, a 业: farmer, a cook.s your / his / her job ? are their jobs ?They’re „.I’m / He’s /
She’s a„.you want to be ? t it ? Guess!What’s your /his / her job ?I’m / He’ their jobs ? They’
2、辅音字母组合 dr 和 tr 6
3、反意疑问句的初步了 today, isn’t it ?
1、听得懂、会说、会读、2、听得懂、会说、会读、会拼写本单元词和句型 的关于课堂用语的交际 用语。s 的缩略及完整形式。I am./ No,3、熟练运用本单元出现 的关于课堂用语的交际
4、听读、辨认字母 w 和 z 在单词中的读 I’m not 6
6、教师应让学生在“课堂”的情景中边 用语。grandfather, grandmother, father, 会拼写本单元词和句型
2、听得懂、会说、会读日常交际用语 Nice
3、熟练运用本单元出现
3、听得懂、会说、会读、会写句 型
Who’ He’s / She’s / Who’ 6
2、听得懂、会说、会读、会写句型 What’ s / She’s „.What are I’m / He’s / She’s a / an „.What re „.How old are you / is he / she? 在单词中的发音.3、听得懂、会说、会读日常用语 What do 解和使用: It’s cold I want to be „.It’ s cold today, isn’
4、能听后辨认,会读辅音字母组合 dr 和 tr 在单词中的发音。
5、会唱歌曲: 7~8 Unit 4 Buying fruit They sing happily。
1、听得懂、会说、会读、会拼写单词
1、熟练掌握四会单词及 apples, oranges, bananas, peaches, 句型 apples, oranges, grapes, watermelons, pears, some are these/ those? They’ re„.kilos, please bananas, peaches, pears, some。
What are 6 How many kilos?„ these/those? They’ re„.How many kilos? „ kilos,3、听得懂、会说、会读日常用语 Can I please.help you?These or those? 化。种不同读音。
6、能有表情地流利的诵读歌谣《I like fruit》。
2、熟练运用本单元出现 用语。确运用。
4、初步掌握名词复数的词形和读音的变 的关于课堂用语的交际
5、了解辅音字母组合 th 在单词中的两
3、名词的复数形式的正
2、听得懂、会说、会读、会写句型 What grapes, watermelons, 9~ 10 Unit 5 Review and
1、能通过复习,要求学生能比较熟练的
1、一到四单元的四会单 check 听,说,读,写已经学过的单词和句型。词和四会句子
2、能综合运用所学的日常交际用语。
2、复习一到四
单元的三
3、教师应让学生在“课堂”的情景中边 会单词和三会句子 练边学习本单元的交际用语。学中玩,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6
3、熟练综合运用所学的
4、通过教师创设情景,让学生在玩中学、日常交际用语。10~ 12 Unit 6 Let’s go by taxi
1、听得懂、会说、会读、会拼写单词词
1、地点,交通工具的表 汇:a station,a supermarket, a library, a theatre, a hospital, an airport, by train, by plane, by foot by„/Good idea./How do we go there? How do you go to „ ?/Are you free
3、在实际生活情景中能 now ?3.听得懂、会说、会读、会运用 运用所学句型。句型: Shall we go to„ by„ ?/All right./ this „
for„ ?
3、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与人交往,合 作精神。
5、本课的学习要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 合,在学完本课以后,学生对周围的公 共场所,交通状况有更多的了解。6
2、句型:Lets go to„ go„ by„ ?Is this metro, by motorcycle, by minibus, on How do we„ ? Shall we
2、听得懂、会说、会读句型: Lets go„ bus„ ? 达。13~ 14 Unit 7 At a snack bar
1、在听说读练中,学会食品及饮料的名 称 pies、sandwiches、hamburgers、1、教学重点: chips、sweet、biscuits、noodles、食品饮料名词的发音和 milk、chocolate、juice、tea、coffee.书写
2、在听说训练中,学会 What wold you
2、教学难点: like ? How about you ? Anything else ?(1)物质名词 的相关知 How much are they ? 等句子。识;
3、通过听说训练,能正确听读、辨认辅(2)像 noodles 之类本身 音字母组合 ds、ts 在单词中的发音。
4、就是以复数形式出现的 学会诵读歌谣 What would you like ? 名词的相关知识.4、在交际过程中,学会与他人相处,建 立友谊。
5、在交际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 能力和合作的能力。14~ 15 Unit 8 Open day
1、能听懂、会说,会读,会拼写单词 1.能听懂、会说,会
读,a chair, a blackboard, a computer ,a 会拼写单词 a a picture, a classroom, 6 an office, a chair, a picture, a bookcase, a classroom, an blackboard,a computer, office, a playground , our s in/on /near„? Theres a /
2、能听懂、会说,会读,会写句型 What’ bookcase, 6
There are some...in/ on/ near...playground , our
3、能听懂、会说,会读日常生活用语 I’
2、能听懂、会说,会读,ve got a new T-shirt.It’s smart.I 会写句型 What’ love China.音。
5、会唱歌曲 In the classroom.结合 T 恤衫上的”I love China”的句 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15~ 16 Unit 9 Breakfast
1、能听懂、会说、会读、会拼写单词 a
1、能听懂、会说、会读、knife, a plate, a glass, a cup, a 会拼写单词 a knife, a bottle, a table, an egg, bread, rice.,a fridge plate, a glass, a cup, a bottle, a table, an s in/on /near„? are
4、了解辅音字母组合 ch 在单词中的读 Theres a / There some...in/ on/ near...3、单复数中 be 动词的运
6、在教授 Read and act 时,教师可能
用。
2、能听懂、会说、会读、会拼写句型 egg, bread, rice.,a Wheres the/ my„?Its „Where are fridge the/ my„?Theyre on / in / near „
2、能听懂、会说、会读、Theres no „ on / in / near„ 会拼写句型 Wheres the/
3、能听懂、会说和会读日常交际用语 my„?Its „Where are Whats for breakfast? Have some juice the/ my„?Theyre on / 6 then.Can you use chopsticks ? No, I in / near „Theres cant.But Id like to try.Watch me.no „ on / in / near„ Let me try again.4、会诵读歌谣 Its one in the afternoon.17~ Unit Review and
1、能听得懂、会说、会读和会拼写前面
1、能正确理解、掌握部 18 10
~ 26 ~
check 九个单元的单词。分对话内容,并能朗读,2、能听得懂、会说、会读和会写前面九 组织表演对话。个单元的句型和日常交际用语和句型。
2、能正确听、说、读、5
4、能对已学的知识进行综合性的运用。写单词和句型。
体育学科教学初探 篇6
关键词:体育学科 教学 措施
现代社会的发展对于学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理念,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样的新要求既是对于我们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否定,也给我们国家新时期的学校教育提出了努力和发展的方向,那就是我们一直所说的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体育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与技能、科学的体育锻炼方法等重要使命,通过学生在体育课堂的有效学习,使学生既能够收获知识,也能够增强学生的体质,并且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培养他们优秀的道德品质和坚韧的意志力。从教育学理念的角度来说,体育学科教学是需要师生间有效的沟通和共同的参与,才能够高质量地完成的。
然而事实上,就目前来看体育学科教学面临着严峻的形势。首先,从当前广大学生身体状况来看,加强身体锻炼和体育锻炼势在必行。从每年国家调研的结果中可以看出:尽管广大青少年的生活条件大大改善,甚至可以说是日益优越,但是他们存在的问题也让人倍感压力,主要表现在:视力下降、体质虚弱、肥胖等,同时抗挫折或者面对困难的能力很低,动手能力更差,这说明他们急需科学合理的锻炼来强健体魄,培养意志力。其次,从学校体育学科的地位来看,形式也不容乐观。因为受应试教育思想的长期影响,体育课程无论是从学校层面,还是从学生、家长的角度来看,都处于被忽略的地位,这就使体育课程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学生上课积极性不高,这样的一种情绪会影响到体育教师,使他们上进心严重受挫,体育课上的也缺乏生机与活力。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对于体育学科来说是难得的发展契机,他们使整个社会要重新的审视体育学科教育教学在学生全面成长中的重要性。从事体育学科教学的教育工作者更要抓住机遇,发展学科教学,使体育学科教学发展到一个新高度。那么,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呢?
一、科学的认识体育学科教学
过去我们很多从事体育学科教育工作的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更多是在关注相关体育技能、技巧或者技术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体育意识、体育锻炼理念等方面的培养,这就导致在体育课上要么是单一的技术、动作的重复性训练,要么就是“放羊式”的自由活动,这不符合当前体育学科教学的目标。
从新时期教育的目标来看它应该包括三个方面,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全面提升。从体育学科自身来说,体育教学既要向学生传授一些体育项目的基本常识、锻炼的技能、技巧,还要帮助学生树立科学体育锻炼的方法及认识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还有那就是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坚韧的意志品质和不服输的精神等,这才是当前体育学科教学。
二、丰富教学内容和手段
教学本身就是双向的过程,既需要教师的教,更需要学生的学。然而在旧有的教学模式下很多教师在教师的教的角度思考的更多,但往往忽略学生们的学,这就会导致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的相互脱节,教学的效果会大大下降。
要想使体育学科教学高效,就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的展现体育学科的魅力。从体育学科本身特点来看,作为室外课的一门唯一课程,学生是比较喜欢参加的;但是枯燥甚至单一的教学模式往往会使学生的兴趣大大下降。所以我们要想上好体育课就要充分的展现体育课堂的魅力。用多变的教学模式来调动学生们参加的热情;用丰富的教学内容使学生们体验体育带给他们的快乐,这样的课堂才是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才能真正吸引学生。
三、培养学生好的学习习惯
任何一门学科要想学好都需要好的学习习惯的促进,体育学科也不例外。学”是过程,是“会”的必经之路;而“会”则是理解、掌握。学生要想真正学会,就需要一定的习惯。
首先,要注意落实“有效教学”。“有效教学”,其实就是让学生“会学”,缩短学习过程,提高学习效率。体育教学中,教师在讲解示范后,适时介绍学练方法,让学生在练中学、在学中思、在思中提升,形成意识。有了会学的意识,就能较快地学会动作。其次,要使学生树立勤学的观念。学习是需要一定的付出的,体育学科也不例外,所以帮助学生树立勤学观念不可缺。在篮球的行进间上篮学练中,有兴趣的同学练得带劲,无兴趣的同学则袖手旁观。有责任心的教师,绝对不容这样的现象存在下去。教学中,要用荣誉观帮助学生树立勤学观念,有意将不同层次的学生编成一个组,发挥“帮”的作用,激发“懒惰者”进取心,通过组内竞赛、组与组之间的比赛等活动,让这部分学生勤快起来,效果甚好。
教学本身是一门内涵深刻的艺术,作为教育工作者要结合本职工作和学科特点,不断地去总结、反思,这样才能够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学科教学,才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给予教育的新要求,才能够办好教育,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合格人才。
学科教学活动 篇7
一、回顾物理学史,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
当我在课堂上介绍物理知识的过程中,很多学生会产生疑问:为什么绝大部分物理定律都是外国人发现的?为此,我会向学生们说明,其实我国不乏伟大的科学发现。比如战国时期学者公孙龙就已经提出“飞鸟之影未尝动”的观点,认识到运动的相对性。又比如北宋科学家沈括对磁偏角的发现,还有《墨子》《论衡》等书记载的大量科学现象和原理,以及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科学发现,都值得我们为之骄傲。就连英国科学家培根曾经说过:“在人类文明发展中,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罗盘对整个历史的进程影响最大。”学生们听了以后频频点头。
在学习“液体内部压强”这一章节时,我首先引导学生计算7000米深度的海水压强是多少,当学生通过讨论计算得出结论时,再向学生介绍我国自行研制的潜水器“蛟龙号”,它能达到的深度正是7000米,而且在如此高的内部压强下还能完成勘探工作。这样的成就定会激发学生对祖国科技发展水平的自豪感。
二、以物理实验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物理实验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课程内容,也是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态度的最佳手段。教师在学生做实验时应要求他们做到实事求是,尊重实验数据,对实验数据进行仔细分析并得出结论。但很多时候,学生在做实验之前就已经知道了实验结果,他们直接根据实验结论随便凑几组数据,这样做明显偏离了实验的目的。为此,我会给学生介绍科学家在完成伟大发明之前的艰苦实验过程,如炸药大王诺贝尔好几次实验失败,他的弟弟、父亲都因为实验而丧命,但他没有退缩,最终成功发明了炸药等。通过这些事例,教给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三、践行生命教育,引导学生珍惜生命
物理教学中的生命教育无处不在,而且很多内容与生命教育紧密相关,所以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生命教育内容,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实践生命教育。如在讲到次声的时候,教师可以告诉学生生活中的很多自然灾害如海啸、台风等都会产生次声,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我保护方法。在讲到惯性的时候让学生明白超速行驶带来的危害。在讲到摩擦力一节时则创设情境,让学生大胆想象假如我们生活的世界中没有摩擦力会怎样。在讲到光学《透镜》一课时引入情境,随手一扔的矿泉水瓶造成了一场森林大火,引发学生思考,学生从中既可以学到物理知识,又可以受到生命教育。
四、在多项活动中推进德育
科技活动非常适合教师实施德育,如教学三棱镜这节课时,如果遇上阴雨天,学生无法利用自然光线通过三棱镜是散射现象看到美丽的彩虹,教师就将这些简易器材放在教室的科技角上,让学生等天气好了自己动手研究,这样既增强了学生动手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实践精神。
我校是OM创新大赛的承办方,所以每年都会有许多学生参与,活动内容大多要涉及一些物理知识。此时,很多学生会主动来询问物理教师,学生在活动中收获了成功,也掌握了课堂上无法掌握的知识。
学科教学活动 篇8
在很多课改课、公开教学等大型活动中,课堂无一例外都是热闹非凡,好像缺少了学生的小组讨论和动手操作等活动,就不是一节好课。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合作学习对其发展的确有独到的作用,但也应该视具体情况而定。笔者认为,学生思维的深度参与是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不仅数学课堂需要思维的参与,每门功课的学习都离不开思维活动,以下是笔者在一次比赛课上听到的一节数学课。
案例1在一次市级学科带头人评比课上,课题为“苏科版5.3展开与折叠(1)”。课前,教师让学生准备了一些圆柱体、圆锥体、正方体等硬纸板模型。课堂上,教师利用将近半个小时的时间组织学生动手剪裁立体图形,同时组织小组相互交流自己是如何剪的,展开的平面图形形状如何,并且请学生到黑板上张贴自己的“作品”。学生们热情高涨,主动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课堂气氛可谓“异常热烈”。可惜的是,这位教师自始至终都没有按照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向学生提出以下的问题:(1)把一个正方体纸盒的表面展成一个平面图形,要剪开多少条棱?(2)你能从正方体展开图中,找出在立体图形中的相对面吗?(3)你能得到如图1所示的平面图形吗?如何剪?
让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三个问题。第1个问题,要找出把正方体展开需要剪开棱的条数,可以通过操作后计数,也可以通过数出展开后平面图形的外围的小正方形的边数,因为在原立方体中每剪一刀,都会形成两条小正方形的边,还可以用总的棱数减去展开的平面图形中没有被剪的棱数。第2个问题,要找出立体图形的相对面,又要把平面图形还原成立体图形。第3个问题则是定向剪裁,要充分考虑立体图形的每条棱和展开图形的位置关系。通过这几个问题的设置,课堂的思维容量就增大许多,凸显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把操作和学生的思考结合起来,通过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不断展开与折叠,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让学生的思维得到锻炼和发展。
二、不要寻求短时效益,争取发挥过程价值
学科教学的过程特征是教学最为重要的特征之一,因为教学活动不仅要反映活动的结果,而且还要反映活动的过程。学科教学除了应试以外,还承载着许多更为重要的功能,比如能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创新的意识和能力等,这样的人才才是新时代所需要的。要培养一个人的创新能力,必须注重过程,积累活动经验,学会反思,这个过程可以是知识的形成过程,也可以是学生探究的过程、思考的过程、预测的过程、推理的过程、反思的过程,等等。在以下的案例中,这位教师就很好地利用了教学的过程价值,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好奇心,引导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案例2对“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第3课时:氧气的制取”这一课时,有的教师作了这样的教学安排:这节课是学生接触到的第一个气体制取实验,教材安排的演示实验,教者把它改为随堂探究实验,充分发挥教学的过程特征。
探究实验1:
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认识仪器,说出仪器的名称和用途,同时提醒学生思考: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时为什么总要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在学生交流讨论的基础上得出初步结论:二氧化锰能加快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制取氧气的速度。为了让学生明确催化剂的概念,教师继续提出问题:二氧化锰是一种不溶于水的固体物质,它在反应前后的性质是否改变了呢?
探究实验2:
利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Mn O2)制取氧气。
探究实验3:
加热氯酸钾(KCl O3)和二氧化锰(Mn O2)制取氧气。
“氧气的制取教学”要更加侧重于学科的逻辑性、实验的规范性,更加注重科学严谨的推理思维的培养,以及对实验结果的比较思维的培养。可以说,这节课的教学在学科知识上具有统摄功能,充分发挥了教学的过程价值,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科学的实验态度以及严密的推理思维。
学科教学的本质,要求学生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在探究思考的过程中,体验科学的研究和思考的方法,从而让学生不仅学到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认识自然界、认识社会的方法,这才是学生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
三、 不仅追求基础扎实,更要注重方法熏陶
毋容置疑,扎实的基础知识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不论是应试也好,深入学习、思维创新也罢,都要具备深厚的知识基本功。许多教师非常重视“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教学,这是值得肯定的。与此同时,我们更要重视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思想方法,让学生能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这才是学科教学的本源所在。
案例3“苏科版2.4有理数加法与减法(1)”一课的教学,大多数数学教师可能认为,这是一堂比较简单而又非常普通的技能训练课,用简单的“教、记、练”的方法去组织教学,教学效果肯定不错,学生能够记住有理数加法法则,并能运用法则进行计算。但从教材目标和数学本质来说,在教者对于数学内容的深刻理解中,在对“教什么”和“怎样教”的独特把握中,可以把它上成内涵丰富、融知识技能、思想方法于一体的精品课例。我们可以先创设情境:小明参加学校篮球队集训,在一条东西走向的篮球场上训练带球折返跑,假定向东方向为正,则向西方向为负,提出以下问题:
问题1:小明第一次向东跑了5米,第二次接着向东跑了10米,问小明的最终位置在哪里?问题2:小明第一次向西跑了5米,第二次接着向西跑了10米,问小明的最终位置在哪里?问题3:小明第一次向东跑了5米,第二次接着向西跑了10米,问小明的最终位置在哪里?问题4:小明第一次向西跑了5米,第二次接着向东跑了10米,问小明的最终位置在哪里?问题5:小明第一次向东跑了5米,第二次接着向西跑了5米,问小明的最终位置在哪里?五个问题要求学生列式表示,并利用数轴得出结果,层层递进地把同号和异号两数的加法通过实例呈现给学生,用数形结合(数轴)来表示运动的过程,使学生容易形成对有理数加法的认知。在此基础上,给出一组简单的有理数加法算式,要求学生完成,目的是让学生积累对有理数加法的感性认识,为接下来的讨论得出有理数加法的运算法则奠定基础,得出法则后再练习巩固。
仔细分析,这节课中蕴含很多的重要数学思想方法:首先是转化思想。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是算术加法和减法,而有理数加法则要在引入负数的基础上运算,分两步进行:先确定符号,再把绝对值相加减,实际上还是转化为小学的算术运算;转化思想中还包含了把生活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有理数加法)来解决。其次是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把有理数加法分成三大类———同号两个有理数相加、异号两个有理数相加以及零和有理数相加,而每一类中又可以细分,特别是异号两个有理数相加,再进行分类是有非常意义和必要的,因为异号两数相加的符号取决于绝对值较大数的符号,绝对值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的和为零。再次是运用数轴来表示运动过程。用数学算式来表示运动过程,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最后是遵循了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认知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规律,这在数学教学中俯拾皆是。
四、 不仅重视思维策略,更要突出思维创新
当下的很多数学课堂教学,仍然停留在解题的教学层面上,能够进行思维策略渗透的为数不多。当下,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经提到国家战略层面上,各个学科的新课程标准都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因此,我们在日常的学科教学中,应该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上有所作为。
案例4《泊船瓜洲》是北宋诗人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其中的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传颂。某教师在教学中进行了以下处理。
师:诗中“绿”字写得很传神,请问好在哪里?
生1:将春风吹到江南的生机写了出来,千里江岸,万物复苏,一片绿色。
师:很好。作者将无形的春风化为鲜明的形象,变成了视觉的效果,又具有动态的效果,煞是传神。
紧接着,教师又追问:如果你来写,你还可以将“绿”字替换为什么字?为什么?
生2:可以用“到”字,说明春风吹到了江南。
生3:可以用“渡”字,表明诗人离家渐远,思乡情更浓。
生4:可以用“回”字,寒来暑往,年复一年,表明作者回乡心切。
笔者认同这样的教学方式。教师并没有只停留在对原诗的赏析上,而是启发学生思考,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联想能力等,而求异思维、发散思维、逆向思维能力都是创新能力形成的思维基础。
五、 不仅强调逻辑演绎,更要推崇理性精神
学科阅读的教学 篇9
策划人语书籍和阅读是传承人类文明的主要载体,坚持阅读能使人终生受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两会中曾表示: 希望全民阅读能够形成一种氛围,无处不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加强学科阅读的过程就是自我学习的过程,当阅读成为习惯,也就是自主学习成了习惯。如果每位教师都能在教学中不以追求知识深度为终极,而以追求人生宽度为目标,那么阅读则就如一粒粒幸福的种子,撒在学生幼小的心田,伴随学生的成长生根、发芽,成为学生的宝贵财富。
这期我们为大家推荐两篇名师文章,希望能引起广大教师的深思,也希望更多的学生手捧书卷,心有书香。
学科课程与教学论 篇10
深入了解之后, 虽然对此类课程在态度上有了一个转变, 由“反感”到“接受”。但是在我的理解里, “学科课程与教学论”其实还是一个在经验中找规律的过程, 还是一个比较宏观的、不怎么接地气的课题。那么扪心自问, 我是否能对这门课程产生更多的热情呢?很难, 因为我们艺术生天生的浪漫气质, 喜用孩子般天真单纯的眼光衡量喜好的事物。而这种程式化的学术性学科建设课题, 往往让人觉得索然无味。“凡物皆有可观, 苟有可观, 皆有可乐”, 艺术生对该课程不甚感冒的态度也是可以理解的。
但也由此我注意到一个现象, 大家普遍对这类理论型的课程的热情不高。他们更愿意多些出去实习的机会, 增加的实战经验。仅管这门课还与目前求职的热门职业“教师”挂钩, 但是发自内心热爱喜欢这门课程、想继续深入学习的人却是寥若辰星。在很多人心里这类枯燥的理论课无非就是的自己晋升的一块敲门砖。等达到目的后, 这些理论又可以束之高阁、不闻不问了。所以我常常认为这种与实践分离的比较严重的知识建设, 与当下的人群就是处于一种“曲高难和”的尴尬境地。也许我们会在任何一个场合都会互相调侃, 但是我们永远不会一群人围绕这一个空洞的理论概念大谈特谈, 当然除了研讨会。纯理论的学术研究, 它缺少市场, 特别是在人气这块很弱。本身我就觉得高层理论建设就是带着仙气的。“烧香扫地门半掩, 几册闲书卷”, 在世人眼里, 这些不接地气的理论书都是闲书。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教授陈桂生曾对这门学科有过“教育学的迷惘与迷惘的教育学”的这样的评价。这种两难境地有事怎样造成的呢?其实是因为它的高度造成的距离感。“学科课程与教学论”是个宏观的科研标题, 尽管教育理念一直在转型、教学方法在转变, 但这种转变似乎还没引起师范教育在专业方向、课程设置上的调整和改进, 以致“学科课程教学”理论在基础教育中没有得到全面理解和运用。无论是目前的学术建设状态, 还是他们基于这种状态而拥有的态度, 都是我们应该去关注和值得思考的地方。
撇开别的不说, 单说我们艺术类的学科建设, 它的创作初衷或许是基于对现实中实践课程的一种挖掘、梳理、总结, 但是在创作的过程中, 高谈阔论容易让其偏离了方向。“鬼魅最易, 犬马最难”, 这是一种可具体化、有形化的事物, 我们研究的方向应该是细致深挖, 而不是侃侃而谈。等积累到一定的量时, 必然会有质的提升。
“学科教学法”作为独立学科不过百年历史, 在这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中, 我们应从“小”做起。
开展这样的课程时, 相对“以口相传”理论的教学方式, 更应该注重“手、口、心”并用, 将教师、学生、教学内容等因素融入一个设计好的场景环境, 进行经验展示。这样更更容易让人们理解设置这门课程的初衷。目前这门课程的建设自身缺乏合理性, 本来想体现的指导、借鉴的作用, 却在应用的过程中, 呈现出一种类似于站在岸上指示别人游泳的不靠谱的感觉, 最终出现很多问题。在教学门外徘徊了半天, 却总是不得要领。我们应该为这门“小学”而静心探索教学, 加强关注理论下的实践, 尊重人性、提倡人本, 避免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产生教条主义, 也不要过于沉浸于学术瀚海, 而毫无实战经验。过于追求理论上多有建树, 而忽视实际操作, 那无疑就是“拾的芝麻, 丢了西瓜”。
“学科课程与教学论”目前的总趋势还没有做成精品。此外, 许多此类堪称精华的教材对于没有任何经验可言的学生来说, 可能仍是雾水一团。致使“学科课程与教学论”这样的课程徒有虚名, 加剧了人们对“学科课程与教学论”专业位置定位的模糊。当然, 目前出现的这种“空中阁楼”式的理论建设与当下的“浮躁”的社会风气也是不无关系的。但这些都是我们需要进一步去探讨和克服的。
学科教学活动 篇11
思想政治课承担了重要的育人功能,那么什么是全面的育人呢?我认为应该包括学生获得的知识、培养的素质与技能,还有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本课内容是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因此在处理教学内容时,不仅是将其看作政治经济学中有关就业的话题,更是將其作为生命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体会到就业是其生命过程中必经的重要环节,帮助学生树立人生规划意识,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凸显育人价值。但是对于学生而言,他们现在仍然在读书阶段,没有走上社会,对就业并没有太多的认识。所以在教学设计中,要通过精心设计的各种教学活动拉近教学内容与生活的关系,唤醒他们对职业理想和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二、整体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上课之前,我先明确了中学思想政治课学科育人价值的内涵,然后思考了几个问题:本课体现的育人价值是什么?本课有哪些知识点需要掌握?如何建构学科知识与育人价值间的联系?基于这些思考对本课做如下设计。
(一)育人价值的确立
思想政治课对学生的育人应该是全面的,所以育人价值也是涉及各个方面的。首先从教材角度来说,确立三维目标;再从学生情况来说,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初步了解了产业结构调整对劳动就业所带来的影响,但这种了解还不够深刻,不太全面;我们的教学对象是在校学习的高中生,他们对择业、就业和创业还没有亲身体验,没有紧迫感,对劳动就业的认识尚处于感性认识阶段。有鉴于此,在教学设计中采取课前调查、案例分析等形式,巧妙设计问题,抽丝剥茧,层层深入,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帮助学生理解,避免“教条式”的说教。
(二)知识体系的建构
课本的知识是对育人价值的支撑,虽然本课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重要落脚点,但不意味着不需要重视知识目标。本课的知识体系很清晰,先明确就业的含义、途径、方式和意义,再了解择业中的误区,着重阐述劳动者应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最后是劳动者应该具备的素质。
(三)精心建构学科知识与育人价值间的联系
如何将学科知识与育人价值有效结合,这是上好本节课的关键。我运用了“二二三四”的课堂教学范式。第一个“二”即两点,是指低起点夯实基础,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高视点培养能力,将教学与育人紧密联系起来,通过各种教学活动提升学生各方面的能力。第二个“二”即两度,是指小坡度设置台阶,遵循循序渐进的过程;高密度培养思维,合理设问,通过有效问答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励碰撞思维火花。三是“三动”,是指动手实践、动脑思考、动嘴表达相结合,鼓励学生组织语言表达观点,提出个人的见解。四指“四导”,导读、导思、导练、导行,即指导学生研读课本、思考问题、完成练习、学以致用,教师在教学环节中起积极的指导作用,促进学生的发展。
三、精心设计教学活动
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不断加快,世界日新月异的变化,社会出现了许多现象,有些是与主流价值观相违背的,导致学生对社会、对人生会产生很多困惑。例如树立怎样的择业观,许多学生都存在误区,很多学生过于注重收入高低,贪图安逸享乐;只考虑个人兴趣,完全不考虑精神追求和国家社会需求,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没有明确的人生规划目标,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知道自己想达成什么目标。这些都是学生存在的困惑与需求。为了使本课上得更有针对性,有的放矢,课前进行了职业理想调查,在课上把统计的结果都呈现出来,直面学生的现实情况(见表1)。这样再进一步设计教学活动,使学生看到自己身上存在的误区,从而觉得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是十分重要的,引起了学生的其鸣。
(二)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有效启发学生思维
课堂的有效提问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所在。有效的提问能驾驭参差不齐、瞬息万变的学情,能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既能让学生有所悟、有所获,又能使学生感受到身心的愉悦和享受,从而使课堂教学事半功倍。课堂是复杂多变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备课时深入钻研教材,剖析教学内容,在把握教材重难点的基础上,仔细研究学情,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心理特点,找准诱发他们思维的兴趣点来精心设计问题。环节三(见表2),我想通过学生讲述创业者的创业故事,让学生感悟到创业者身上可贵的品质,进一步凸显学科育人价值。于是就设计了问题“你知道哪些创业者的故事?他们身上有哪些可贵的品质?”这些问题的设计就可以让学生有话可说,而且着重分析创业者身上的可贵品质,有效达成了预设目标。
(三)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知识,学以致用,知行统一
思想政治课作为育人的显性课程,一方面要使学生懂得一些知识和原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运用已学习的知识去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各种问题,真正做到学与用相结合。因此在最后一个环节(见表3),通过学生完成操作平台,让学生思考自己的职业理想,认真考虑择业的相关因素,直面自己的优势和不足,通过操作平台的活动强化认识,实现本课主题的升华;学会运用已有的知识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的能力,把知与行结合起来,实现教育行为的科学化。“知”就是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做人的基本道理;“行”就是形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达到在实践活动中内化思想品德的目的,并逐步形成自觉行动,这样使三维目标得到统一和实现,完成了从“知”到“行”,实现了知行统一。
四、教学反思
(一)充分挖掘育人资源,实现育人价值
“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思想政治课作为显性德育课程,教材不缺乏丰富的育人资源,但是还是需要教师挖掘这些“育人点”,所以,要求教师课前认真备课,整合教材资源,这样才能在课堂知识的教学中实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自然流露,潜移默化,以提高育人的功能。
其实,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历和学习经历也是可以挖掘的育人资源。教师要联系实际,以适应思想政治课教材中活动教学的要求,搞活课堂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思想政治教学更充分地发挥它的育人功能。因此,在本课教学中让学生了解社会热点中的就业问题,调查学生的择业观念,现今就业问题中的冷热不均,对教师素质的思考,讲述创业者的故事,最后联系自身的人生规划进行职业规划。这样就针对高中生现实的生活,满足学生的生活需要,突出发展学生自主思考并规划人生的能力,使其能够对现实生活和未来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合理的认识和判断,对社会事件和人生问题具有自己的见解,成为有主见的人。所以,教学中要努力挖掘学生自身的育人资源,联系学生社会生活的实际和需求,引导学生关注人生、关注社会,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二期课改中,“一切要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必然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也要求课堂活动的设计体现生活化的特点。在教学上应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所以要求老师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地学习。师生可以采用互换角色、组织讨论、合作学习、互动学习等形式组织课堂教学。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探究的过程。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努力构建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通过调查、讨论等活动,在合作和分享中丰富和扩展自己的经验,不断激发学习的愿望,提升自我成长的需求。可以说,这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方式。
(三)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育人之路任重道远
紧扣学科特点, 优化活动策略 篇12
一、巧猜想促发现, 有效获取新知
小学数学是一门思维性较强的学科, 不少知识源自于生活, 因此, 观察、猜测、实验、计算、推理等都是数学学习活动中有效的方法。不同的知识适合运用哪种方法需要教师灵活地对待, 才能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猜想是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活动方法, 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 鼓励学生大胆猜想, 通过猜想、验证, 发现其中蕴涵的数学知识。
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时, 教师先复习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然后结合教材设计情境图让学生比较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大小, 当学生的意见不一样时, 教师以此为“导火索”让学生切入本课探究。当学生的学习欲望被激发后, 教师鼓励学生大胆猜想, 如何才能计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由于学生已学过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对面积也具备一定的感性经验, 因此, 教师引导学生尝试猜想, 有助于学生将新课的学习同旧知识联系起来。如有的学生可能会结合数格子的方法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有的学生会在观察对比中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底同长方形的长一样, 高同长方形的宽一样, 进而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底乘高。可以说, 把猜想融入到数学活动中, 并不是让学生漫无边际地思考, 而是建立在一定的基础之上, 考虑到新旧知识的契合点, 使学生能够借助猜想活动去获取新知。
二、巧操作促理解, 有效发展思维
动手操作是小学生建立感性经验、获取数学知识的重要方法。小学生刚入学时, 数学教师就会让学生用数小棒的方法感知数学, 如将10根小棒捆成一把, 以此帮助学生建立个、十、百等数学概念。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 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 借助动手操作让学生发现数学知识、验证数学知识, 并获得思维能力的发展。
如在学习“长方体的表面积”时, 为强化学生对长方体表面的认识和体验, 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并上升到理性认识, 我设计了一系列的动手操作活动。在学习长方体的表面积公式之前, 我让学生制作长方体模型, 并为相同的面涂上同种颜色, 从而让学生在大脑中建立长方体的空间观念, 知道长方体有6个面, 上下、前后、左右是分别对应相同的。当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对长方体建立了一定的感性经验之后, 学习长方体的表面积时, 我放手将课堂交给学生, 让学生结合自己准备的长方体模型, 通过动手操作自己推导出公式, 由于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容易发现长方体6个面的特点, 这样, 他们就会想到只要求3个面再乘2就行了。如果长方体的表面积公式只学到此, 学生的思维还是停留在比较简单的层面, 他们可能只掌握公式, 但对于长方体表面积的理解还不够深, 如缺少一个前面的长方体如何求表面积, 也就是如何让学生知道长方体的每个面应该怎样求, 即长、宽、高两两相乘所对应面的面积。要让学生熟练掌握这些关系, 就要让学生多动手操作、多思考, 从而在一定的感性经验基础之上全面理解长方体的表面积公式。可以说, 只有将动手操作同学生的思考相联系, 学生才能实现从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的转化。
三、巧迁移促思考, 主动建构知识
在数学学习中, 有些新旧知识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 而数学学习的迁移并不是自动发生的, 它受制于多方面的因素, 迁移需要学生对新旧知识进行分析, 才能概括出其中存在的共性规律, 并移植到新的知识上来。数学学习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 迁移性的学习方法需要建立在学生一定的认知、经验的积累之上, 学生才能自觉调控学习过程, 努力来建构新的知识结构。
如在学习“小数除以小数”时, 教师先复习小数除以整数, 然后让学生明白小数除以整数关键点在于商的小数点的位置如何确定。然后教师引出小数除以小数的算式, 如7.98÷4.2, 算式出来之后, 教师不要急于让学生探讨如何计算, 而要让学生先发现今天学习的内容同旧知识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然后出示“79.8÷42=1.9”与“7.98÷4.2”, 这时候学生就会发现今天学习的算式里除数是小数, 同时, 学生能够借助被除数与除数和商之间的变化规律来自主研究出7.98÷4.2的得数, 这是迁移法应用的第一步, 学生尝试借助旧知识解决新问题, 但如何让学生在新旧知识的对比中, 研究得出除数是小数的计算方式, 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师让学生结合学过的知识进行讨论, 最终找到计算方法。可以说, 数学学习是学生主动接受知识的过程, 要实现数学知识顺利迁移需要学生能够根据学习内容找到与旧知识的链接点, 深入思考, 最终获得能力的提升。
【学科教学活动】推荐阅读:
八年级语文学科学科教学计划09-23
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体系及学科建设05-30
读《从学科教学到学科教育》有感01-09
数学学科有效教学07-18
小学科教学07-09
数学学科情感教学07-22
社会学科教学09-12
音乐学科教学09-13
英语学科分层教学09-19
学科教学论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