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认知

2025-01-20

感染认知(精选6篇)

感染认知 篇1

医院感染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所面临的公共卫生问题。我国也非常重视医院感染的控制工作,并于本世纪初相继颁布了《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等法规及部门规章,从而将国家对医院感染的管理和监控,提到了历史的新高度。临床实习是护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实际工作能力的必经阶段。在实习期间,护生同医护人员一样,要与患者及其他感染源接触,护生若能正确认识医院感染的危害,掌握必要的预防医院感染的知识与技术,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与扩散。为了解护生医院感染知识认知状况及岗前培训对其认知状况的影响,探求岗前培训医院感染知识的必要性,于2007年在我院实习的护生开展了本研究,现报道如下。

1 对象

调查对象选自2007年7月来我院实习的护生52名,均为女性,其中中专生37名,大专生15名。

2 方法

2.1 实施方案

培训前做第一次调查,然后给予专题多媒体讲座4学时,对一些实际操作项目进行现场演示,如:常用消毒方法,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使用后处置等。培训结束后1周做第二次调查。

2.2 问卷调查

根据《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等,并参照陈丽霞[1]、陈爱荣的调查表条目[2]略行增减后设计了医院感染知识调查问卷。共7个方面,29个条目,题型为填空及简答题,调查内容包括:医院感染的概念、感染源、危险因素、传播途径含4个条目;消毒、灭菌、隔离的概念含3个条目;消毒方法的选择及化学消毒剂的性能含7个条目;无菌物品的使用及一次性用品使用后的处置含5个条目;医院污物的分类及处理原则含3个条目;医护人员的自身防护含3个条目;卫生监测及标准等含4个条目。调查表闭卷进行,现场回收,回收率100%,根据标准答案及统一评分标准由笔者评分统计。

2.3 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用±s表示,并用配对t检验,应用SPSS10.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培训后护生医院感染知识分类评分较培训前有无改善。

3 结果

护生岗前培训前医院感染知识认知调查评分中各分类条目回答均分均偏低,岗前培训后各分类条目评分明显升高,与培训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见表1。另外在医护人员的自身防护条目中,关于注射器注射、采血后是否应回套针帽单项,医务人员岗前培训后各分类条目回答均分均有提高。洗手适应证单项,回答均分仅为0.19及0.17。

4 讨论

4.1 岗前培训前护生医院感染知识认知状况调查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52名护生在未经岗前医院感染知识培训时,医院感染知识极其匮乏,可以说到了令人震惊的程度。对医院感染的概念、感染源、传播途径、危险因素4个条目的回答均分为0.59,对消毒、灭菌、隔离的概念3个条目回答均分为0.82,这些为在校已学过的基础知识,护生的认知程度都不佳,由此说明,护生的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还必须予以复习与强化;消毒方法的选择及化学消毒剂的性能7个条目回答均分仅1.28,这些为临床工作中每日都要应用的知识,护生绝大部分不能掌握,后果势必给实际消毒灭菌工作及医院感染的控制带来困难。另外,无菌物品使用及一次性用品使用后的处置5个条目回答均分仅1.04,医院污物的分类及处理原因3个条目回答均分仅0.35,而这部分知识在临床上的应用意义非常重大,违反无菌物品使用规定,可能给患者带来直接感染的危险。若不加强一次性用品的使用后的处置及管理,甚至使一次性用品回流市场,将给环境造成污染,引起病原体的扩散,后果将不堪设想。在医务人员自身防护方面,关于注射器注射、采血后是否应回套针帽的问题,医务人员洗手适应证问题,回答均分分别仅为0.19及0.17。说明护生个人防护意识淡薄,若不重视这方面知识的提高,在工作中,不遵守洗手的原则和要求,她们的手将成为交叉感染的中介。另外注射器使用后回套针帽,将会增加职业暴露的危险,据王新丹等报道:在对实习护生针刺伤调查中显示,在调查的6种易发生针刺伤场合,用过的针头再次套上针帽引起的刺伤占12%[3]。有20多种血源性传播疾病可通过针刺传播,在操作中若不慎被感染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等感染者的血液污染的针头刺伤,就有被感染HBV、HCV、HIV等血液性疾病的危险,其感染率分别为6%~30%,1.2%~10%,0.2%~0.5%[4],后果更不堪设想。对卫生监测及标准4个条目回答均分为0.54,说明护生对医院感染的有关监测标准的知识不足,卫生监测是验证消毒灭菌效果的必要手段,应要求护生了解常用监测指标。

4.2 对护生开展岗前医院感染知识培训的必要性和有效性

医院感染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涉及基础护理学、临床医学、消毒学、预防医学及医院管理学[3]。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逐步提高了对医院感染的认识与控制。各级卫生部门通过多途径对医务人员开展了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使护生对相关理论知识及消毒技能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并加强了实施过程中的运作监督及终末效果监控,从而有效地降低了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护生在进入临床实习前,学到的医院感染相关知识较少。目前,卫生院校在理论及临床实践教学中,医院感染知识的教育一直没有被列入教学计划[2],且理论与实际脱节,导致护生在这方面的理论水平及技能较差,根据陈荣风[5]等对医护人员开展相关培训的经验,笔者认为对护生开展岗前医院感染知识培训非常必要。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培训后,护生医院感染知识各分类条目回答均分均有明显提高,培训后各分类条目评分与培训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此结果对上述观点提供了有力的支持,说明岗前培训医院感染知识可明显改善护生相关知识认知水平。

综上所述:护生岗前培训前,医院感染知识缺乏,防范医院感染的意识淡薄,开展岗前培训,提高护生相关知识认知水平已迫在眉睫,各教学医院应重视此项工作的开展。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方式提高护生认知程度,自觉培养防范和控制医院感染的意识,与医务人员一道,从自身做起,严格遵守《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及《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等,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率,维护患者及自身权益。

参考文献

[1]陈丽霞.高护函授生医院感染知识认知及需求状况调查[J].卫生职业教育,2004,22:24

[2]陈爱荣.护理人员医院感染知识调查分析与教育培训[J].医药论坛杂志,2004,25(21):75

[3]王新丹,吴美容.实习护生针刺伤调查[J].浙江预防医学,2005,17(2):75

[4]申良荣.护理人员被针刺伤的研究现状[J].护士进修杂志,2005,20(3):216

[5]陈荣风,周利霞,李树贞.增设医院感染学的教学调查和体会[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0,17(6):26

感染认知 篇2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09—07~2011—03在我院门诊妇科诊室就诊患者340例, 年龄16~76岁, 其中20岁以下18例, 21~30岁63例, 31~40岁85例, 41~50岁88例, 50岁以上86例。全部患者均同意配合问卷调查。

1.2 方法

调查方法:采用自行设计问卷调查表进行调查, 由妇科诊室护士向患者讲解问卷调查的内容及填写表格要求, 患者理解后填写, 当场进行回收。

2 结果

340例患者生殖道感染263例占77.4%, 子宫肌瘤21例占6.1%, 外阴白色病变2例占0.58%, 宫颈癌1例占0.29%, 内分泌失调33例占9.7%。

对生殖道感染途径的认知情况, 个人卫生习惯182例占53.5%, 不洁的性感染172例占50.5%, 医源性感染 45例占13.2%, 母婴垂直传播28例占8.2%, 其它53例占15.6%。

对生殖道感染危害的认知情况, 盆腔炎195例占57.3%, 不孕症宫外孕85例占25%, 宫颈癌的关系 102例占30%。

对生殖道感染防护认知情况, 注意个人卫生321例94.4%, 及时就医163例占47.9%, 使用安全套103例占30%, 固定性伴侣296例占87%, 夫妻同时治疗163例占47.9%。

3 讨论

调查结果显示, 城市患者对生殖道感染认知率明显高于乡镇农村患者, 文化程度高的认知率高于文化程度低的。在妇科门诊就诊的340例患者中, 患生殖道感染率高达77.4%, 这些疾病给妇女带来很大痛苦和烦恼。其主要的原因就是患者感染后不能及时就医, 患病后存在难以言表的隐私问题, 导致延长患病病程, 加重病情, 从而增加了疾病的传播风险。女性患者患生殖道感染不仅给自身带来痛苦, 同时也可以通过性行为传播给性伴侣, 导致增加患者心理负担, 紧张焦虑恐惧等心理反应, 甚至影响到夫妻感情, 女性对生殖道感染知识的了解程度, 直接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因此, 医护人员对患者加强健康宣传教育, 树立良好的卫生习惯, 固定性伴侣, 了解和掌握疾病的预防知识, 可以很大程度的预防减少患病率, 告知患者要每年要进行妇科常规体检1次, 进行妇科疾病检查, 定期进行宫颈脱落细胞筛查, 患生殖道感染的女性患者早期大多数临床症状不明显, 不能及时诊断和治疗, 易延误病情, 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1]。并且患病后应及时就医, 夫妻同时按疗程治疗, 定期复查直至完全康复, 可以有效预防控制疾病的发展。综上所述, 门诊妇科就诊患者特别是农村患者、文化程度较低的患者, 对生殖道感染的认知水平及防范意识弱, 做好妇女健康知识普及, 提高妇女的防护知识, 能更有效的降低感染率患病率, 不断提高对生殖道感染的认知水平。

参考文献

感染认知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6名消毒供应室工人为研究对象, 其中女19例, 男7例;年龄28~47岁, 平均 (33.4±4.2) 岁。26名工人中受教育程度为小学~高中, 其中73.1% (19/26) 教育程度为小学水平, 受过高中教育者1例, 占3.8%。26名工人在医院工作时间1个月~4年, 平均 (1.8±0.3) 年。

1.2 方法

对26名工人采用我院自行设计的“医院感染知识认知情况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问卷调查内容主要有:医院感染概念知晓情况;医院感染途径;消毒方法及消毒液正确配制方法;“七步”洗手方法;针刺伤正确处理方法;工作正确顺序;拖抹布洁污分区使用;器械标准清洗流程;下收物品分类等。将调查项目按总分100分分配得分, 统计调查项目总得分。其中90~100分者视为对医院感染知识十分了解;80~90分者视为对医院感染知识较了解;60~79分者视为对医院感染知识了解;60以下者视为对医院感染知识不了解。

1.3 统计学方法

对所得数据应用SPSS13.0进行统计描述并分析。

2 结果

2.1 医院感染知识调查及得分情况

本次调查一共发放26份, 回收26份, 回收率100%。26名工人医院感染知识调查得分34~78分, 平均得分 (54.2±4.1) 分。其中无1名工人对医院感染知识十分了解或较了解者;对医院感染知识了解者仅8例, 仅占30.8%。

2.2 医院感染知识调查情况分析

26名工人对各主要调查内容了解情况如附表所示。其中对消毒的方法及消毒液的配制和拖抹布洁污分区使用认知程度相对较高, 达30%以上。认知程度最低者为“七步”洗手法。

3 讨论

消毒供应室为医院可重复利用的器械物品进行消毒、灭菌的科室, 是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院医疗水平的关键部门[2]。消毒供应室工人对医院感染的认知水平直接关系到其自身的健康, 同时也是导致院内感染的重要途径之一。从本调查中看, 26名工人医院感染知识调查得分34~78分, 平均得分 (54.2±4.1) 分。其中无1名工人对医院感染知识十分了解或较了解者;对医院感染知识了解者仅8例, 仅占30.8%。其中对消毒的方法及消毒液的配制和拖抹布洁污分区使用认知程度相对较高, 达30%以上。认知程度最低者为“七步”洗手法。这说明消毒供应室工人对医院感染的认知水平较低。分析其原因可能与如下几个方面有关: (1) 工人文化程度低, 大部分 (73.1%) 工人教育程度为小学水平, 受过高中教育者1例仅占3.8%。即使给予规范培训, 其受到自身文化水平的限制, 对医学知识的学习能力、接受能力较差, 仍以自身习惯指导工作。 (2) 工人工作待遇较差, 工人管理不到位。由于工作待遇差, 随着工作年限的增加, 工人对待工作热情不高、积极性不强, 再加上对工人的管理不到位[3], 工人对消毒供应室工作往往敷衍了事。在本研究中发现, 工作年限在半年以下的3名工人对医院感染知识认知程度最差, 平均得分仅 (40.2±3.5) 分。

针对本调查结果, 笔者提出了几点对策如下: (1) 必须加强对消毒供应室工人的管理。在本研究中对清洗器械标准的流程等调查发现, 仅5名 (19.2%) 工人对该知识能完全掌握。因此必须加强对消毒供应室工人的管理, 工人必须严格按照操作章程进行操作, 对不按照规范进行操作者应进行相应处罚或教育, 以期通过规章制定约束工人的行为, 提高其医院感染知识认知程度。 (2) 做好岗前培训。加强对消毒供应室工人的岗前教育工作是提高其医院感染知识认知程度、减少其职业损伤的重要措施[5], 也是控制医院感的重要措施.在本次调查中笔者发现仅11.5%的工人知道如何正确处理针刺伤, 仅7.7%的工人知道如何正确洗手, 因此有必要对新上岗工作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岗前培训应包括医院感染概念、感染途径、危害等, 也应加强对针刺伤等职业损伤相关知识培训, 包括针刺伤如何处理、可能并发症、如何预防等。只有通过岗前培训将医院感染知识不断灌输入工人大脑, 才能提高其警觉性并使其从思想上重视职业损害。同时定期进行强化培训和考核, 以提高其对医院感染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总之, 从本研究调查看, 消毒供应室工人对医院感染的认知程度相对较差。加强消毒供应室工人管理、做好岗前防护培训是提高工人医院感染知识认知程度、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方法。

参考文献

[1]徐碧华, 肖智谦.消毒供应室的医院感染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杂志, 2009, 19 (3) :309.

[2]鲁泽萍.浅谈规范化消毒供应室管理[J].中国当代护理杂志, 2010;20 (4) :80-81.

[3]胡萍波.加强工勤人员管理控制医院感染[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9, 19 (9) :1116.

[4]刘翠萍.加强消毒供应室管理控制医院感染[J].基层医学论坛, 2010, 14:934-935.

感染认知 篇4

一、调研目的

1、了解在校学生对浅部真菌感染的认知程度及感染情况。

2、了解在校学生对浅部真菌临床检验技术的了解情况。

3、为浅部真菌检验技术项目课程的开发提供依据。

二、调研对象

某高校五年制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在校学生,其中男生72人,女生502人,年龄15~20岁。

三、调研方法

1、问卷调查

由课题组成员设计调查问卷,并到其所负责的班级进行宣传和讲解,由学生自行独立填写并当场收回问卷。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常见浅部真菌感染性疾病的种类、可能的感染途径、医治情况、学生对真菌相关知识的认识情况与防治态度等。由课题组成员将收回的问卷进行整理、登记和统计。

2、浅部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

(1)根据典型症状,如水疱、脱屑、角化过度、奇痒等,使用抗真菌药症状缓解。(2)症状不典型且未经医生诊断者,采用沙堡弱培养基进行真菌培养确诊。(3)近期患该种疾病且经临床医生确诊的,并在治疗期间。(4)症状不典型且未经医生诊断者由校医院医生作出临床诊断,通过随访得到数据。

3、统计学处理

用Excel2003录入原始数据,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对计数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四、结果

1、学生真菌感染情况。

2、参加调查的574人中,患真菌感染的有136人,患病率为23.69%,具体见表1。

3、大学生患真菌感染性疾病种类

在常见浅部真菌感染性疾病中,被调查的大学生中患足癣的人数最多,占75.00%,具体见表2。

4、真菌感染的可能影响因素调查情况。

5、大学生对真菌知识的知晓情况(见表4)

6、大学生对真菌感染的防治态度

大学生对真菌感染的防治态度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①学习真菌感染防治知识的必要性:认为有必要者占91.85%;没有必要者占3.24%;无所谓、不在乎者占4.91%。②防治真菌感染对健康的重要性:认为重要者占95.28%;不重要者占3.25%;无所谓、不在乎者占1.47%。③对真菌感染性疾病的判断能力:能准确判断者占12.23%,判断有一定难度者占58.97%,不能准确判断者占28.80%。

五、结论

病原性浅部真菌的生长喜好温暖、潮湿的环境,出汗、不卫生是发病的重要因素,且可通过密切接触,用手搔抓感染部位,与患者共用鞋袜、脚盆、浴巾等多种途径传染。本课题组通过对某五年制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在校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发现,真菌感染患病率为23.69%,且男性感染率明显多于女性。我国调查结果显示,足癣的患病率达42.85%。本调查通过对浅部真菌病病种分析现,大学生发病最多的是足癣75.00%,这可能是因为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新陈代谢旺盛,活动量大,出汗多,容易引起汗足所致。

感染认知 篇5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2月-2011年2月于我院妇科门诊就诊的生殖道感染患者362人,所有病例均符合张惜银主编实用妇产科学第2版诊断标准。

1.2 方法

1.2.1 一般情况

调查婚姻状况、职业、文化程度、既往生殖道相关疾病史等。相关赋值情况见表1。

1.2.2 问卷调查

对所有病例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员均经统一培训。问卷调查内容包括生殖道感染的途径、危害及防治方法等,共16个问题,每题1分,共计16分,答错不计分。

1.2.3 指导干预

在上述调查的基础上,对所有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进行一系列干预措施,包括:生殖道宣传画及宣传手册的发放、每周1次生殖健康讲座、电话咨询、定期随访及指导。对照组只在就诊时给予一般性指导。经干预2月后对两组患者再次进行问卷调查,与干预前进行比较。

1.3 统计方法

数据分析运用SPSS 13.0软件包。干预前后比较应用配对t检验。相关分析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Enter法,取α=0.05)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362例患者中年龄为17~62岁,平均(43.2±6.7)岁。孕次平均1.52次,产次平均1.28次。婚姻状况为:已婚257例(70.99%),未婚73例(20.17%),离异16例(4.42%),分居4例(1.10%),丧偶12例(3.31%)。文化程度为:文盲6例(1.66%),小学56例(15.47%),初中251例(69.34%),高中37例(10.22%),大专及以上12例(3.31)。职业为:农民210例(58.01%),工人103例(28.45%),教师或干部32例(8.84%),待业17例(4.70%)。既往曾患病者249例(68.78%),未曾患病者(31.22%),未曾就医者128例(35.36%),积极就医者234例(64.64%)。

2.2 对生殖道感染认知情况

2.2.1 对感染途径的认知情况

不良卫生习惯283例(78.3%),不洁性交270例(74.6%),医源性传播46例(12.7%),母婴传播59例(16.4%),药物43例(11.8%)。

2.2.2 对生殖道感染危害的认知情况

盆腔炎191例(52.9%),夫妇交叉感染167例(46.1%),宫颈癌138例(38.2%),不孕125例(34.5%),宫外孕68例(18.7%)。

2.2.3 对生殖道感染预防措施的认知情况

注意个人卫生229例(63.2%),带安全套182例(50.3%),固定性伴侣260例(71.8%),及时就医104例(28.6%),夫妇同治90例(24.8%),治愈后怀孕77例(21.3%)。

所有患者调查问卷得分平均(6.44±2.63)分。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得分为(6.47±4.31)分,对照组得分为(6.41±4.26)分,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认知水平影响因素分析

调查问卷得分大于10分为及格(赋值为1),小于10分为不及格(赋值为0)。单因素分析显示:文化程度、既往病史、就医情况与认知情况关系密切(χ2 =23.41,P<0.01;χ2 =6.43,P<0.05;χ2 =12.58,P<0.01)。

2.4 干预前后两组认知水平的比较

干预前,两组认知水平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经健康教育干预后,干预组认知水平得分较干预前显著提高(P<0.05),同时,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干预后认知水平得分亦有所提高,但较干预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注:与干预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比较,△P<0.01。

3 讨论

女性生殖道感染的致病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原虫等,其种类多,严重危害女性身体健康,并可影响胎儿、婴儿的生长发育。同时,RTI是性病/AIDS发病的促进因素,因此,生殖道感染有必要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3]。尤其在我国农村,由于卫生资源的缺乏及健康意识的淡薄,RIT的发病率较城市女性更高[4,5],所以,我们更应该加强农村女性的健康普查及干预。

有研究显示,农村已婚育龄妇女RTI患病率为38.5%~85.1%[6],导致农村女性RTI高发病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致病的危险因素包括卫生习惯、孕次、夫妇双方的文化程度、年龄、丈夫有性伴等[7]。由于农村地区思想观念、文化水平比较落后,其并不能真正接受系统的、全面的RTI/STD防治知识,导致不能及时就医进行干预。亦有研究显示,RTI的发病年龄以21~40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可能与此年龄段人群正处于性活跃期或较多年轻人的性观念的改变有关[8]。

本研究结果显示,调查患者中文化程度普遍偏低,而对RTI的认知水平较低,这与国内报道比较处于较低水平[9]。RTI的相关症状包括外阴瘙痒、白带增多、变黄、异味;部分患者有腰酸、下腹部疼痛和尿频及尿痛,但相当部分的农村女性并不会因此而及时就医或羞于就医,最终导致RTI病情加重或多重感染。本研究相关因素分析亦显示,患者的文化程度、既往病史、就医情况与认知情况关系密切。所以,针对以上情况对农村女性进行必要的健康干预与引导可提高RTI的认知水平[10],增强防病意识,从而减少RTI的患病率。本研究中干预组经健康教育干预后,其对RTI的认知水平显著提高,明显高于一般干预组。

综上,RTI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1]。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是加强农村女性对生殖道感染认知水平,对RTI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减少RTI发病率,提高女性生活质量的主要方法[12]。

参考文献

[1]邱立平,丁辉.女性生殖道感染现状及保健措施[J].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2):1695-1696.

[2]张彤,吴艳乔,王艳萍,等.农村地区育龄人群生殖道感染/性传播疾病的健康教育效果评价[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3,24(10):911-912.

[3]王军华.生殖道感染与卫生服务对策[J].中国妇幼保健,2003,18:52-53.

[4]丁高侬,林娟霞,郑雁坚,等.4370例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情况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13):1288-1289.

[5]张亦心,路庆章,吕丽华,等.河北省农村已婚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现状调查[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09,17(6):347-348.

[6]方利文,王临虹,苏穗青,等.中国生殖道感染(RT I)/性传播疾病(STD)流行现状与防治对策[J].中国妇幼保健,2004,19(9):6-7.

[7]宋向菁,叶汉风,袁彦玲,等.1 993例农村妇女生殖道感染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7,22(36):5167-5169.

[8]封纪珍,王亚凡,狄素兰.妇科门诊患者生殖道病原体感染及年龄分布[J].河北医药,2010,32(2):228-229.

[9]汤文娟.妇科生殖道感染的病原菌特征及患者认知水平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18):2791-2792.

[10]马新,李涛,李云,等.600例妇女生殖健康状况及保健知识需求途径调查[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7,27(6):468-470.

[11]陈飞霞.医院健康教育的管理模式[J].现代医院,2010,10(11):112-113.

感染认知 篇6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医学研究以2015年1~12月本市209个县的27万成年人口作为观察对象,抽取3次样本,共6000人,且均具有较高的代表性,对HBV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及认知行为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

1.2方法通过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固相放射免疫法、反向被动血凝试验法对患者的表面抗体(抗-HBs)、核心抗体(抗-HBc)和乙肝表面抗原(HBs Ag)进行检测。

1.3诊断标准HBV血清学指标:抗-HBc检测阳性为暴露;HBs Ag检测阳性为感染;抗-HBc、抗-HBs和HBs Ag检测均为阴性为易感。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成人人群发生HBV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学历、乙肝家族史、乙肝知晓(母婴传播)及乙肝知晓(疫苗可预防)(P<0.05),性别、乙肝知晓(性接触)、乙肝知晓(血源)对其影响不大(P>0.05)。见表1。

3讨论

我国16岁以上成人是HBV感染的高发人群,且近年来我国成人人群抗-HBc和HBs Ag流行率均未见明显改变,由此可见,成人人群HBV感染和暴露情况未见改善,HBV感染发生率仍然相对较高,且多数患者HBV感染发生在15岁之前[1]。随着近年来我国成人人群抗-HBc阳性率的逐步降低以及抗-HBs阳性率的逐步提高,成人人群HBV感染发生率也日渐降低[2]。随着16~59岁人群抗-HBs阳性率的上升,大范围乙肝疫苗接种已经逐渐成为必要,从而实现人群保护性抗体水平的提升[3]。然而,成人人群HBV易感情况研究结果证实,16~59岁成人人群HBV血清学指标阴性率仅为易感者的37%左右,且不同年龄段人群HBV感染率对比差距较大,由此可见,仍然有部分人群没有受到乙肝疫苗的保护,仍然暴露于HBV感染的风险之中[4]。16~59岁不同年龄段成人人群之间易感率对比较为接近,可见,不同年龄段成人人群HBV感染比例均相对较高,HBV感染风险性较高,分析其主要原因在于,这一年龄段人群的社会活动较为频繁,更加容易接触到相关危险因素,且介入性治疗、不洁针具操作、纹身、静脉吸毒、不安全性行为等HBV感染危险行为较多,所以,有必要针对这部分人群开展系统的健康教育以及乙肝疫苗接种工作。随着乙肝疫苗接种工作在我国的大力推广,儿童人群接种乙肝疫苗对于HBV感染的价值实现了最大发挥,HBV感染率和暴露水平均显著降低,但是,国家卫生部门仍然没有出台针对成人人群的接种制度和策略,仍然实行自费接种、自愿接种的制度[5]。

综上所述,对成人人群HBV感染发生危险因素的不同,采取积极有效的控制措施,制定和实施系统的乙肝疫苗接种制度,有助于我国成人人群HBV感染发生率的降低。

摘要:目的 探讨成人人群发生乙型肝炎(乙肝)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及认知行为情况。方法 以本市209个县的27万成年人作为观察对象,抽取3次样本,共6000人,且均具有较高的代表性,对乙肝病毒(HBV)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及其认知行为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成人人群发生HBV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学历、乙肝家族史、乙肝知晓(母婴传播)及乙肝知晓(疫苗可预防)(P<0.05),性别、乙肝知晓(性接触)、乙肝知晓(血源)对其影响不大(P>0.05)。结论 成人人群HBV感染的发生受到多种危险因素的影响,需针对其影响因素的不同,采取积极有效的控制措施。

关键词:成人人群,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危险因素,认知行为

参考文献

[1]韩悦,张欣欣.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固有免疫反应.肝脏,2012,17(1):44-45.

[2]陈伟,张祥文,徐双双,等.成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与蛋白尿的相关性分析.医学临床研究,2013,30(1):183-184.

[3]林斌,汪峰,曾克芬,等.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影响.中国公共卫生,2007,23(5):586-587.

[4]周俊,田兴国,季光辉,等.贵州省玉屏、镇远、岑巩县农村人群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调查.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8,18(3):520-521.

上一篇:知识正迁移下一篇:错误也可以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