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鸡啄癖

2024-09-20

防治鸡啄癖(精选8篇)

防治鸡啄癖 篇1

近几年来鸡啄癖现象较多, 严重影响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此病主要以预防为主。 现总结如下:

1 发病原因

1.1 营养不良 现在农村规模鸡养殖越来越多, 饲养环境有限, 饲养管理不善, 微量元素缺乏, 日粮中蛋白质、矿物质和氨基酸缺乏、尤其是日粮中B族维生素不足引起鸡啄癖, 钙、磷、铜、钠、铁、锌等缺少或比例失调等, 都是造成鸡啄癖的原因。

1.2 管理不当, 布局不合理 鸡舍的采光不够, 密度过大, 鸡只拥挤, 单位面积鸡的数量极多, 饲喂量不足, 突然换料, 参杂多量未粉碎的料肉及鱼等。 饲养人员在饲喂过程中, 哄赶鸡只, 造成不良的应激反应, 卫生条件差。

2 临床症状

鸡只互相啄羽毛、啄肛门、啄趾、啄尾、啄蛋等。

3 预防

加强营养提供营养全面的优质日粮, 特别是蛋白质、微量元素、矿物质, 根据不同阶段合理的搭配日粮。 一般蛋白质日粮中比例含量维持在18%~20%, 粗纤维在日粮中占3%~5%, 矿物质在日粮中占3%~4%, 食盐在日粮中占0.3%~0.5%, 同时还要补充各种微量元素, A、D、E及B族维生素。

合理选址确保鸡舍采光通风、散热性能好, 密度合理, 定时、定量合理投喂饲料, 保证充足的饮水, 保证鸡舍卫生, 确保适宜的养殖环境。 冬季注意保暖, 夏季注意防暑、防蚊、蝇工作。 避免突然换料以及饲料的质量, 饲养人员在饲养过程中避免驱赶鸡只, 造成应激反应。

及时断喙是关键, 一般首次在7~10 日龄断喙, 必要时, 开产前修喙一次。 断喙使用专门的断喙器, 温度一般在500℃左右, 上部断喙1/2, 下部断喙1/3, 做到上短下长, 操作时间在2s内完成。 断喙后料槽内多加点料, 饲料厚度不要低于3~4cm, 以免鸡采食时碰到槽底有痛感而影响吃料。 被断喙的鸡群要健康。 最好在断喙前1d, 在饲料中添加4mg/kgVK。 这样有利于止血。 断喙后全天供水, 并在水中加多种维生素。

4 治疗

发现感染病例, 及时治疗。 首先单独隔离, 被隔离的病鸡用黄连素、龙胆紫等药物做消炎处理。

鸡啄癖的产生原因 篇2

1.营养方面

1.1蛋白質不足或日粮氨基酸不平衡 因为羽毛为含硫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当鸡发生啄羽癖时主要是由于蛋白质不足而导致硫氨基酸含量不足或日粮蛋白质虽然很高但氨基酸不平衡。

1.2矿物质缺乏 日粮中常量元素(钙、磷、氯、钠等)或微量元素(铁、铜、锌、锰、硒、碘、硫等)缺乏或比例失调而不能满足机体对这些营养物质的需要,使鸡的新陈代谢紊乱,而食盐缺乏是诱导鸡啄羽、啄肛、啄蛋的主要原因。

1.3粗纤维及维生素缺乏 对广杂食性的鸡来说,粗纤维过多导致鸡特别是雏鸡的消化不良、腹泻,严重时会造成消化道阻塞;粗纤维过少,肠道蠕动不充分,胃肠道空虚产生饥饿感而引起啄羽、啄肛等恶癖。 VA、VB1、VB3、VB12等缺乏,也会引起啄趾现象的发生。

2.饲养管理方面

温度过高或鸡舍通风不良,造成鸡体热量散失受阻,同时CO2、H2S、NH3等有害气体过多,破坏了鸡体的生理平衡,使鸡烦躁不安引起啄癖;饲养密度过于拥挤、湿度过大使鸡感到闷热不适,湿度过小,则空气干燥污浊都可导致鸡乱啄产生啄癖;光照强度过大,光照制度不合理尤其是产蛋初期,强烈光照使鸡肛门紧缩而导致微血管出血引起啄肛;公母鸡、强弱鸡、不同日龄鸡、不同群的鸡、不同颜色的鸡混养,由于改变了群序或不同生理条件而引起鸡的啄癖;饲喂时间不合适、饲料喂量不够或饮水供应不足,长时间缺水、缺料、产蛋箱放置不合理或不足都可引起鸡相互啄斗;利用饥饿法强制换羽期间,鸡易自啄解痒或由于饥饿而相互啄斗;环境突变或外界惊扰,如防疫、转群等可引起啄癖,如产蛋鸡在捡蛋时由于不适应而有啄食蛋盘的奇怪现象。

3.疾病方面

当鸡发生白痢、球虫或其他疾病时常由于肛门上粘有异物而引起相互间的啄斗;体表寄生虫病导致鸡体表生痒而造成鸡自啄;母鸡病源性或生理性脱肛、皮肤外伤等因素都可诱发啄癖的发生。

4.遗传方面

初生雏鸡对外界事物感到好奇,或转群时鸡进入陌生的环境都可造成鸡乱啄;性成熟时由于体内性激素分泌增多,常有异常行为发生,其中最常见的为自啄或乱啄的恶癖;部分品种鸡生性好斗,也是引起啄癖的一个原因。如地方品种、麻鸡、黄鸡鸡群发生啄癖的现象远远大于罗曼、海兰等鸡群。

鸡啄癖的原因及防治 篇3

啄癖的形式有四种, 啄它鸡、自啄、互啄、啄其他物。表现为:一是啄羽。啄背部、尾部、全身羽毛;二是啄肛。后果严重时肠子被拉出体外, 三是死亡。全群效仿;四是啄蛋。多发于蛋鸡蛋被吞食。啄伤口。造成感染, 难以愈合;五是异食癖。啄笼具、粪便、墙壁等。

1 发生特点

1.1 品种

蛋鸡多发于肉鸡, 轻型鸡多发于重型鸡。

1.2 年龄

雏鸡和初产至高峰的产蛋鸡多见。

1.3 气温和饲养

天热, 阳光足多于冬秋凉爽时, 拥挤多于散养。

1.4 性别差异

母鸡多发于公鸡。

2 防范措施

2.1 加强营养

2.1.1 用优质饲料防止蛋白质、氨基酸不平衡。

2.1.2 加入矿物质和维生素防止钙磷比例不当以及缺盐引起啄癖的发生。

2.1.3 增加粗纤维含量。

2.2 改变环境

2.2.1 环境差、通风不良, 有害气体浓度高, 鸡群烦躁。

2.2.2 光线太强, 诱发啄癖, 用黑网遮挡窗户。

2.2.3 应激反应、鸡群受惊吓、停电、老鼠等引发。

2.3 提高管理

2.3.1 7~10日龄为全群鸡断喙。

2.3.2 增加水槽和饮水乳头。

2.3.3 改变鸡群的密度。

2.3.4 勤捡蛋还能提高产蛋率, 防止啄蛋。

2.3.5 免疫转群等要小心, 动作要轻。

2.4 病理防治

2.4.1 有的鸡患下痢、大肠杆菌等引发啄癖。

2.4.2 体内外寄生虫, 鸡痒, 导致啄癖。

鸡啄癖的综合防治措施 篇4

1 鸡啄癖的发生原因

鸡群发生啄癖, 有内因, 也有诱因。内因主要是先天性的遗传因素, 诱因主要是人为因素对于内因所起的诱发作用。有人认为鸡啄癖是由于饲养管理不当、饲料中硫化物不足而引起;也有人认为是由于饲料中钙不足、蛋白质和维生素缺乏以及密集饲养、缺少户外运动所引起。从兽医学的观点看, 鸡啄癖是人为条件诱发鸡的先天性遗传因素而发生的一种应激综合征。引起鸡啄癖的诱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1 日粮中营养成分不足, 或各种营养物质比例不当

如日粮营养不全价, 动物性蛋白质或某些氨基酸含量偏少, 氨基酸不平衡, 粗纤维含量过低, 维生素及矿物质缺乏, 青饲料或粗饲料缺乏, 食盐不足, 玉米含量过高等, 使鸡的生理机能失调、代谢紊乱, 诱发啄癖。笼养比平养更易引起鸡啄癖。

1.2 养鸡环境不佳, 饲养管理不当

温度偏高, 通风不畅, 有害气体浓度高;地面潮湿, 鸡群感到闷热不舒适;光照太强, 光照制度不合理;限制饲喂等, 均可使鸡感到烦躁, 诱发啄癖。如果笼养或平养密度过高, 都会增加因彼此不熟而互啄的机会, 常会发生剧烈的啄斗。强弱混养, 大小混养, 或者在重新组群时把不同品种、不同日龄、不同羽色的鸡混养在一起。产蛋箱内光线偏强, 会增加啄肛的机会。收蛋不及时, 特别是对薄壳蛋和软皮蛋收捡不及时, 一旦被鸡踩破, 让鸡啄食后也会很快诱发食蛋癖。饲喂量不够, 饲喂时间不定, 饲料质量低劣, 发霉变质, 饮水供给不足等, 鸡在争食过程中会以强凌弱, 并在啄斗中形成啄癖。

1.3 患有寄生虫病

有体内寄生虫病的鸡, 排粪后常有虫体残留在肛门内外, 此时, 鸡因有痒感而自啄, 或者其他鸡见到虫体后急促前来争食而把肛门啄破。有体外寄生虫病的鸡常自啄解痒, 一旦出血便会迅即招来同群鸡只争啄。

1.4 其他因素

(1) 换羽因素。鸡换羽、雏鸡生出新毛芽时, 皮肤发痒, 自啄解痒时偶尔啄伤出血, 也能招来同群鸡只争啄。 (2) 病鸡未隔离饲养。如:患有寄生虫病、肠炎, 换羽时皮肤发痒, 以及未能及时把有啄伤、肛门裂、泄殖腔垂脱等病鸡隔离饲养。 (3) 调整鸡群。育成鸡和产蛋鸡在调整鸡群时, 放入新鸡会破坏原来的安定格局, 常发生争斗以重新确立群序, 在确定从属关系前会出现互啄现象。

2 鸡啄癖的常见类型

2.1 啄肛癖

啄食肛门及其下腹部, 是最严重的一类啄癖, 见于高产笼养鸡群或开产鸡群, 损失的多是高产蛋鸡, 诱因是过大的蛋排出时努责时间长而造成脱肛或撕裂。肛门一经被啄破, 则群鸡争啄, 直至肠道脱垂坠地, 引起死亡。产卵鸡在交配后或鸡白痢发生时, 肛门周围羽毛粘满白灰样粪块时, 易引起啄食肛门。

2.2 啄羽癖

多发生在发育中的幼雏换羽期以及产蛋鸡换羽期和盛产期, 尤其是当年的高产新鸡最易发生, 多与含硫氨基酸、硫和B族维生素缺乏有关。表现啄羽、啄翅、啄尾或自啄、被啄、互啄。常使羽毛不全, 皮肉暴露, 产蛋量下降。有时啄得皮肉暴露出血后, 发展为啄肉癖。

2.3 食蛋癖

蛋鸡刚产下蛋, 鸡群就一拥而去啄食, 有时产蛋鸡也啄食自己下的蛋, 主要发生在产蛋鸡群, 尤其是产蛋旺盛的春季。多由于饲料缺钙或蛋白质含量不足, 常伴有薄壳蛋或软壳蛋。常由软壳蛋被踩或地面打破一个蛋开始。

2.4 异食癖

啄食陈旧的白灰渣、砖瓦、陶瓷碎块, 吞食被粪尿污染的羽毛, 木屑等, 多见于中鸡或成鸡。病鸡常见消化不良、羽毛无光、消瘦等表现。

3 鸡啄癖的预防措施

3.1 适时断喙和修啄

适时断喙是预防鸡啄癖发生的一种效果较好的办法。7~10日龄, 进行第一次断喙较好, 10~12周龄对蛋鸡进行修整。最迟不晚于18周龄, 断喙前、后一天, 按每10只雏鸡每天加入VK 0.5~1毫克于饮水中, 预防出血;断喙前、后各1周内不要作免疫接种;术后要供给清凉的饮水;断喙后1~2周内, 应喂给粉状饲料, 待伤口痊愈后再喂颗粒饲料。

3.2 实行科学管理

喂给营养全价的配合饲料, 各型号饲料绝不可混用或代用, 降低饲养密度, 为鸡只提供足够的空间, 可减少啄癖发生的机会。饲养密度过大, 鸡的活动空间减少, 同时呼出二氧化碳和排粪较多, 鸡舍空气污浊, 既影响健康, 又易发生啄癖.平养育雏, 每群不宜超过100只, 饲养密度应随鸡日龄的增长而逐减, 按公母、强弱、大小和品种不同进行合理分群, 随时将病鸡隔离, 及时淘汰啄癖鸡以及不易治愈的病鸡。供给饮水, 水槽中保持清洁饮水, 维持既定的饲养制度, 避免发生争槽现象。鸡舍内或运动场里设置沙浴池, 或在运动场里悬挂青饲料, 借以增加其活动时间, 减少啄癖的发生。。

3.3 保证适宜的环境条件

严格控制温湿度, 避免引起拥挤堆叠、烦燥不安、恶癖增强。温度以保持在18℃~25℃为宜。鸡舍和育雏舍中相对湿度力求保持在50%~60%, 切忌潮湿或燥热。灯光颜色与啄癖发生有关, 灯光过于明亮极易引起啄肛癖和啄羽癖。育雏期光照控制不当, 产蛋期易发生啄癖, 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鸡人工照明, 应选用光线柔和的白炽灯泡, 必要时可用红色或绿色灯泡。舍内应经常保持通风良好、清洁干燥、空气新鲜, 最大限度地降低舍内有害气体含量。

4 鸡啄癖的治疗措施

治疗本病, 首先应了解发生啄癖的原因, 进而根据原因, 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最主要的是改善饲养管理条件。

4.1 查明发生原因

主要是查日粮中各种营养成分 (包括各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 是否达到饲养标准;查温度、湿度、饲养密度、光照、空气等环境条件是否合适;查组群是否合理;查给料、给水是否按时等。然后针对原因, 确定具体解决方案。对少数表现明显恶癖鸡应及早淘汰。及时移走互啄倾向较强的鸡只, 单独饲养;隔离被啄鸡只, 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4.2 对症治疗

鸡啄癖的发病原因及防治 篇5

1. 啄癖的病因

(1) 饲养管理方面

主要包括鸡舍环境、舍内设备以及饲养方式和管理等不当情况, 都可能造成鸡群发生啄癖。夏季天气炎热, 鸡舍内环境温度过高, 鸡体内热量散失受阻而使鸡烦躁不安, 易出现啄癖;空气高度干燥, 或者湿度严重不足或过大时也易诱发啄癖;鸡舍内通风不良, 氨气、硫化氢、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过多时也易发病;如果鸡舍的光线较强, 光照时间过长, 使鸡的神经系统一直处于高度紧张状态, 表现为好动不安, 此时也易发生啄头和啄羽。

当鸡舍内料槽、水槽不够, 垫料不合适 (如垫料中含尖锐的木片) 、饥饿、缺水时间过长、饲养密度过大时也容易引起鸡因采食而争斗, 诱发啄癖的发生。另外不同日龄、不同颜色、体质强弱不同的鸡混群饲养、换料造成的应激、换羽时鸡因自啄解痒时偶尔出血, 这些也易引起群体啄食。产蛋期, 由于产蛋箱不足, 母鸡随地下蛋, 鸡食破蛋壳可能引起食蛋癖。在产蛋初期, 如果强烈光照可使肛门紧缩, 导致微血管破裂出血, 可引起啄肛。产蛋过多或蛋个头过大 (如双黄蛋) , 排出时努责时间长, 造成组织 (泄殖腔、输卵管) 脱出或撕裂, 也会发生互相啄食。

(2) 营养方面

在饲料配制过程中, 如果饲料成分过于单一、蛋白含量较低, 缺乏蛋氨酸、赖氨酸、胱氨酸、精氨酸、甘氨酸或者氨基酸含量配比不平衡, 缺乏维生素A、硫胺素、核黄素、泛酸、烟酸、生物素等维生素, 或者矿物质元素钙磷缺乏或比例不当, 锌、硒、铜、铁等缺乏或比例不当都容易造成鸡群发生啄癖。此外如果日粮中粗纤维、硫和食盐含量不足时也易发生。当日粮中长期添加使用某些抗球虫药也会使鸡群发生啄癖。

(3) 疾病方面

有些疾病也会引起鸡群发生啄癖的现象, 比如球虫病、白痢、生理性或病理性脱肛都会引发啄癖;在法氏囊病早期易引起啄尾现象;当鸡身体有外伤时, 尤其有血流出时, 容易被其他鸡叼啄踩踏;当鸡体表有寄生虫如鸡羽虱、刺皮螨等也易引起啄癖。

2. 预防与治疗

(1) 加强饲养管理

实行定时喂料、喂水的方法, 并且间隔时间不要太长, 防止鸡产生饥饿感而互啄;料槽、水槽的数量要足够, 一般每1 000只鸡约需要10个料槽和10个水槽, 二者的数量保持在1∶1;鸡群的饲养密度要适宜, 在散养时大鸡饲养为9~12只/m2, 夏季少, 冬季多一些。鸡舍内照明要适当, 夏天要避免强烈的太阳光直接射入鸡舍, 并且做好降温工作;冬季空气过于干燥时, 可喷洒水来保持一定的湿度。散养时一定要提供足够的优质垫料, 使用刨花作垫料时要注意剔除一些尖锐的木片, 避免刺伤出血。同时做好鸡舍的通风, 尽量排出氨气、硫化氢、二氧化碳有害气体, 努力为鸡群创造一个舒适的小环境。另外不同日龄、不同颜色、体质强弱不同的鸡不要混群饲养。对产蛋鸡育雏时提供足够的产蛋箱。产蛋期增加拣蛋次数, 发现破蛋及时挑出, 防止被鸡啄食。防止鸡啄癖最有效的方法是在雏鸡6~12日龄进行断喙, 断喙的方法是用电断喙刀片沿着上喙鼻孔下到啄尖1/2, 下喙的1/3处切开。

(2) 选择全价营养饲料

在鸡群的饲料中, 建议根据品种使用正规厂家生产的全价饲料。如果选用比例较小的预混料时, 很容易因技术水平、混合不均匀而导致各种营养元素的不平衡, 尤其农村养鸡自配料时, 更容易发生啄癖。如果蛋白质不足, 可补充一些动物性蛋白饲料如鱼粉, 或植物性蛋白饲料如玉米蛋白粉, 但添加豆粕的效果不好。如果是饲料的蛋氨酸或胱氨酸不足, 可补充相应的氨基酸, 如用0.1%的蛋氨酸逐级稀释拌料等。如果是饲料的维生素不足, 如维生素A、硫胺素 (B1) 、生物素等不足, 可补充相应的维生素, 如可用1%鱼肝油拌料, 万分之一的多维饮水。如果是饲料中矿物质元素不足, 如锌、硒、铜、铁等不足可补充相应的矿物质元素, 如:硫酸锌、亚硒酸钠、硫酸铜、硫酸亚铁等。如果饲料中硫不足, 可添加1%硫酸钠, 或1%~2%生石膏粉, 也可加5%的羽毛粉。如果食盐不足, 可在料中提高盐含量1.5~2%, 连喂2~3 d或1%盐水连饮2~3 d。如果饲料中粗纤维含量不足, 可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糠粉或麸皮, 让饲料粗纤维的含量达到5%。

(3) 做好疾病的防治工作

鸡啄癖产生的原因及防治 篇6

1 啄癖产生的原因

1.1 饲料营养不全

如饲料中缺乏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等。

1.2 鸡舍环境差

若鸡舍通风不良, 温度过高, 湿度过大, 光线过强, 雏鸡密度过大, 鸡受惊吓、突然停电等应激因素均有可能引起啄癖。

1.3 外伤出血或肛门脱垂

体表创伤、炎症、输卵管炎、泄殖腔炎及其他原因引起的脱肛, 身体就会不舒服或受伤部位和肛门发痒就会去啄, 其它鸡只见了也一哄而上, 跟着啄。

1.4 皮肤寄生虫

鸡皮肤寄生虫主要有鸡皮刺螨、鸡新棒恙螨、鸡虱以及蠓和蚋等外寄生虫, 外寄生虫长期寄生于鸡的体表, 吸取鸡体营养, 引起鸡群不安, 致使皮肤发痒而导致啄癖发生。

1.5 饲养管理不善

(1) 不同日龄和体质强的和弱的混群; (2) 用不能吞食的垫料铺地; (3) 断喙质量差, 没有及时修整; (4) 饲槽或饮水器数量不足; (5) 突然更换饲料; (6) 免疫、转群、强行驱赶等因素也可产生啄癖。

1.6 鸡患有疾病

鸡患白痢杆菌病、大肠杆菌病, 鸡群下痢引发啄癖。

2 主要症状

鸡只相互或自啄羽毛, 啄头、啄肛、啄趾、啄尾等, 母鸡啄蛋, 雏鸡啄肛, 直到把肠道全部啄出, 如此病在全群蔓延, 其损失不亚于传染病所造成的损失。

3 防治

发现被啄食的鸡只, 应马上挑出, 隔离饲养。同时, 尽快查出病因, 抓紧对症治疗, 现介绍如下方法, 供对症选用治疗。

3.1 加强饲养管理

(1) 养鸡户最好根据鸡的不同生长阶段选用大型饲料厂家生产的全价优质饲料。自配饲料应根据营养需要来配制, 应尽量做到营养全面, 如蛋白质缺乏时, 应添加动物性饲料, 如增加适量鱼粉, 减少谷粒饲料, 增喂糠麸及氨基酸等;如矿物质饲料缺乏时, 应补充适量的矿物质, 如添喂适量 (1~2%) 的食盐, 骨粉每天2~4g, 或添加2%的石膏粉等;如维生素不足, 应补喂多种维生素等。 (2) 公母分饲, 强弱分群, 密度适宜, 及时淘汰病弱鸡只, 并做到准确控温, 注意湿度, 合理通风, 确保鸡群有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 (3) 垫料要求松软, 吸水性强, 不发霉, 卫生干燥, 长短以5~10cm为宜, 垫料以稻壳、锯屑、刨花、麦秸、玉米秸、树叶为好。 (4) 谨防应激。通过完善饲养条件, 避免饲养管理工作失误, 根据不同季节调整饲养管理, 如寒冷季节注意通风保温, 高温季节注意防暑降温, 转群、接种疫苗保持舍温和其它环境条件, 适当增加喂料次数, 提高日粮中维生素含量等来尽可能地减少各种应激, 并做到定时喂料, 定时供水, 饲喂时间间隔不应过长。

3.2 光照要适度

要有适度的光照, 如光线过强, 可将红纸糊在在玻璃窗上, 或挂上遮阳纱布, 使鸡舍内的光线变暗, 将鸡舍内的灯炮换成红色灯炮照明, 可避免此病的发生。一般肉鸡1周龄实行通宵光照, 2~3周龄22h光照, 以后16h光照, 出售前10天23h光照, 光照强度为每20m2:1~14日龄一只60W的照明灯, 15~28日龄一只40W照明灯, 29日龄后一只15W的照明灯;产蛋育成鸡采用稳定的短光照射, 每天光照时间不超过12h, 鸡舍内光照强度以5~10lx为宜;产蛋鸡从19周龄开始以20~40min/周的递增幅度, 使日光照逐渐延长, 到26周龄时日光照达到16h, 以后保持恒定, 光照强度以10~20lx为宜。

3.3 搞好疾病防治

及时治疗有关疾病, 皮肤外伤及发生脱肛的鸡应及时隔离治疗;患白痢杆菌、大肠杆菌病及输卵管炎的病鸡用抗生素治疗;体表寄生虫病鸡用溴氰菊酯或敌百虫等进行喷雾, 也可用阿维菌素拌料饲喂;根据疾病发生情况有针对性地治疗其它疾病。

3.4 断喙

防止雏鸡啄癖的最好办法就是给雏鸡断喙, 通常雏鸡在7~10日龄进行, 其方法采用断喙器, 也可用烧红的剪刀代替, 切断喙的上1∕2、下1∕3处, 如有出血用电烙铁烧烙止血, 并在饲料中加入VK3防止出血, 12周时进行修喙, 切去断喙后生出的角质部分。

3.5 防止外伤

在饲养期间和转群装运过程中, 鸡体易受磨擦、碰撞、挤压造成伤残。为此, 要求饲养过程中要保持环境安静、不惊扰鸡群, 地面垫料松软干燥, 板条平坦、光滑、间隙不要过大, 料水槽分布合理, 高度适中, 鸡舍不设置易造成挫伤的障碍物等。由于外伤主要是在鸡群免疫、转群过程中造成的, 所以要做好免疫、转群的准备工作, 捕捉前4~6h使鸡吃光饲料, 吊起或移出料槽和一切用具, 饮水器在抓鸡前撤除。为减少鸡群骚动, 最好在晚间或遮光条件下圈鸡捕捉, 抓鸡、入笼、搬运、装卸中动作要轻、途中运输要平稳, 以防挤压和碰伤。

3.6 防止啄蛋

除常拣蛋外, 还要放置足够的产蛋箱并做到放置合理, 破裂蛋及时拣出后, 应擦干净残留在产蛋箱中的蛋液, 对有啄蛋癖的鸡, 应放在上层笼内, 若其本身为低产鸡, 则可提前淘汰。

4 小结

浅谈鸡啄癖的原因与防治 篇7

1 鸡啄癖的原因

1.1 营养方面

鸡营养不良造成鸡生理功能紊乱, 特别是蛋白质缺乏或不全面容易使鸡发生啄羽癖;还有矿物质如食盐缺乏、维生素缺乏或不平衡也可诱导鸡啄羽、啄肛。

1.2 饲养管理方面

1.2.1 环境温度过高或鸡舍通风不良, 造成鸡体内热量散失受阻, 同时CO2、H2S、NH3等有害气体过多, 排除不畅, 会破坏鸡体的生理平衡, 使鸡体烦躁不安引起鸡的啄癖。

1.2.2 饲养密度过大、鸡群拥挤、湿度过大, 会使鸡感到闷热不舒服;湿度过小, 则空气干燥污浊。这些原因都可导致鸡乱啄而产生啄癖。

1.2.3 光照强度过大、光照制度不合理, 尤其是产蛋初期, 强烈光照使鸡肛门紧缩而导致微血管出血引起啄肛。

1.2.4 公母鸡、强弱鸡、不同日龄鸡、不同品种的鸡、不同颜色的鸡混养, 由于改变了群序或不同生理条件而引起鸡的啄癖。

1.2.5 饲喂时间不合理, 饲料量不够或饮水不足;长时间缺水、缺料、产蛋箱放置不合理或不足都可引起鸡相互啄斗。

1.2.6 环境突变或外界惊扰, 如防疫、转群等都可引起啄癖。

1.3 疾病方面

当鸡发生白痢、球虫或其他疾病时常由于肛门上粘有异物而引起相互间的啄斗, 还有鸡体表有寄生虫时鸡只燥痒而造成鸡自啄, 其次是母鸡病源性或生理性脱肛、皮肤外伤等因素诱发啄癖的发生。

1.4 遗传因素

初生雏鸡对外界事物感到好奇, 或转群时鸡进入陌生环境都可造成鸡乱啄。还有部分品种鸡生性好斗, 也是引起啄癖的一个原因。

2 鸡啄癖的防治

防治鸡啄癖总的原则是查找原因, 有的放矢, 及时救治, 标本兼治。

2.1 加强饲养管理是防止鸡啄癖的前提

饲养管理不当或饲养环境差, 容易引起鸡啄癖, 如饲养密度过大、光照过强、温湿度不适当等都会引起鸡啄癖。因此, 在饲养过程中要注意以下五点。

2.1.1 要控制合理的饲养密度。

一般夏天的饲养密度地方品种小鸡为30~40只/m2, 大鸡为9~10只/m2;快大型品种小鸡为40~50只/m2, 大鸡为10~12只/m2;其他季节的饲养密度可适当提高一点。

2.1.2 要控制合理的光照时间和光照强度。

小鸡一般情况每10m2的房间用1只60瓦的灯泡即可, 进鸡的第1周要实行24小时光照 (白天可利用自然光照, 晚上要通宵开灯) , 以后逐渐减少光照时间, 如是地方品种, 一个月后可不开灯;产蛋鸡晚上的光照不要太强, 通常每10平方米用一只40瓦的灯泡即可;白天自然光照过强也会引起啄癖, 这时就可用较暗的薄膜或遮阴网适当地挡住窗户的光照, 以减少对鸡的刺激。

2.1.3 要控制合理的温湿度。

温湿度过高, 鸡闷热难受, 造成鸡烦躁不安, 从而引发啄癖;温度低, 鸡只容易发病, 并造成堆挤压死鸡, 湿度低就空气干燥, 而空气干燥又容易引发呼吸道病, 特别是小鸡, 由于各脏器发育不完善, 适应能力不强。小鸡在育雏期的温度控制原则是前高后低, 第1周温度要求为33~35℃, 第2周为30~32℃, 第3周以后为28~30℃, 45日龄以后的鸡如在夏天可室温饲养, 冬春季还要适当保温;湿度要求小鸡阶段为70%~75%, 中大鸡阶段要求为75%~80%。

2.1.4 要掌握鸡的习性, 合理安排各生产环节。

鸡天生胆小, 易受惊, 而且对颜色较深的东西敏感。因此, 在生产过程中要特别注意, 如转群、断喙、肌肉注射接种时要在晚上进行, 不要白天乱来, 以免鸡只受惊;另外, 饲喂鸡只时动作不要过大, 饲养员不要经常换和穿颜色太深的衣服, 喂料时要保证每只鸡都吃得到、吃得饱, 并有充足的饮水;产蛋鸡在产蛋期要有充足的蛋箱并放在合理的位置, 以防鸡只堆挤和乱生蛋, 而发生啄蛋现象。

2.1.5 要合理分群。

强弱、公母和不同品种、不同日龄的鸡要分开饲养, 在养鸡生产中, 最忌强弱不分、公母不分、和新老搭养, 这样不但不利管理, 而且会引起啄癖和疾病的交叉感染。

2.1.6 要精粗搭配饲喂。

饲养过程中光用精料, 由于粗纤维少, 鸡肠胃蠕动弱而导致消化不良和产生饥饿感, 饲料中粗纤维多, 鸡容易发生肠道阻塞, 这些都会引起鸡啄癖, 通常情况鸡饲料中粗纤维含量多的原料配比不宜超过5%, 圈养和笼养鸡出现肠胃蠕动减弱时, 可在饲料中添加5%~8%的中小沙子或用容器盛些沙子放在墙角任其自由采食。

2.2 加强营养是防止鸡啄癖的关键

饲料中的营养成分不足或不平衡, 就不能满足鸡只生长的需要, 从而引起鸡只新陈代谢紊乱, 造成鸡只啄癖。因此, 在养殖过程中, 养殖户一是要选择营养全面的饲料, 最好使用全价料;二是如因营养不足而出现啄癖时, 要及时补充所需营养成分;如出现啄羽, 一般是饲料中含硫氨基酸不足, 故要有针对性地在饲料中添加赖氨酸和胱氨酸及蛋氨酸;如出现啄肛, 一般是饲料中常量元素钠、氯或微量元素锌缺乏, 此时就应及时补充这些元素并扩大补充元素的范围, 可适当补充钙、磷、铁, 以防这些元素的缺乏, 缺钠、氯可在饮水中添加0.1%的食盐, 其他的在饲料中添加, 比例按说明使用;如出现啄蛋, 一般是饲料中蛋白质不足或钙含量偏低, 因此要及时提高饲料中蛋白质的水平和钙的含量, 补充蛋白质时植物性蛋白不要太高, 植物性蛋白过高容易发生腹泻, 要适当增加动物性蛋白的比例, 如在饲料中添加8%~10%的上等鱼粉, 这样不但可以提高饲料中蛋白质的含量, 而且可以增加饲料的互补性, 补充钙可用骨粉或碳酸氢钙, 比例按1%~2%在饲料中添加;如出现啄趾, 一般是饲料中缺乏维生素, 主要是缺乏维生素A和维生素B1, 缺乏维生素时, 可在水中补充电解多维或多种维生素, 也可在饲料中添加鱼肝油。

2.3 及时断喙是防止啄癖的根本

断喙可从根本上解决鸡啄癖的发生, 第一次断喙鸡只饲养到10~15天时进行, 断喙前水中要添加VK, 以防断喙后鸡只出血, 断喙最好选在晚上进行, 以防鸡只挤压堆死, 断喙切除的部位为上下喙的1/2处或喙端毛孔的2/3处, 断喙时要切底, 不能留有尖嘴, 断喙后要加强饲养管理, 以防意外情况的发生, 必要时可进行第2次断喙, 作后备种鸡的和蛋鸡可在90日龄时再次断喙。

2.4 及时救治是防止鸡啄癖死亡的首选

发生啄癖时首选要及时隔离并进行治疗, 治疗主要是对啄伤的鸡在伤口上涂些紫药水或其他颜色较深的东西, 以防被再次啄伤, 同时在伤口上擦些消炎药, 以防感染和发炎, 伤势较重的要用止血药止血, 以防出血过多而死亡;其次是要防制被啄伤的鸡并发其他疾病, 因此, 要在饮水中或饲料中添加药物预防。

摘要:本文分析了鸡啄癖发生的原因, 并提出防治措施。鸡啄癖包括啄羽、啄肛等, 主要原因是饲料营养成分不全面造成鸡营养不良、饲养管理不当或某些疾病以及遗传缺陷引起的, 发生鸡啄癖对养鸡者的经济效益影响较大, 轻则影响生长, 重则造成死亡。

鸡啄癖病发生的原因和防治措施 篇8

1 鸡啄癖病发生的原因

1.1 饲养管理不当

鸡群密度过大, 空气污浊, 温度过高, 鸡舍通风不良, 地面潮湿, 鸡群感到闷热不适, 光照太强, 光照时间不合理, 饲养管理不科学, 强弱、大小鸡混群饲养, 饲喂时间不合适, 饲料和饮水不充足等。

1.2 饲料配置不当

由于饲料配合不当, 日粮中植物性蛋白质含量不足, 饲料中粗纤维含量过少, 食盐不足, 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缺乏, 饲料型不合理, 日粮中缺乏沙粒, 颗粒性饲料过多等引发啄癖病。

1.3 疾病

如寄生虫病、肝炎病等引起鸡营养吸收较差, 使鸡发生啄癖病和其他病等。

2 鸡啄癖病的防治措施

2.1 断喙

断喙分2次进行, 第1次是7~10日龄切去上喙, 喙端到鼻孔的1/2, 下喙切1/3;第2次在12周龄左右进行, 上喙切1/2, 下喙切1/3。断喙长度要掌握好, 不应过长或过短, 为防止断喙出血, 可在断喙前2天在饲料中加入维生素K。断喙应在凉爽的天气或鸡舍内进行, 断喙后供给充足清洁的饮水。

2.2 改善饲料配方

粗纤维含量应占2.5%~4%, 食盐应占0.2%~0.5%, 沙粒应占1%~2%, 钙磷比1∶1~1.5∶1。鸡群发生啄癖病时, 在饲料中要加适量的维生素C、多维电解质或益生素等。另外, 饲料中还要加适量的鱼粉、维生素B12、羽毛粉、啄羽啄肛灵等。在实际饲养过程中, 早期生长发育较快的鸡, 应该增加养分的供给量, 以防止养分不足。

2.3 改善饲养管理条件

小鸡开始时20~30只/m2, 在平养条件下, 逐渐调整到7~18周龄的育成鸡, 以10只/m2较为适宜, 在笼养情况下可比平养增加20%~30%, 密度不应过大, 否则鸡活动的空间小, 鸡排出粪便和二氧化碳多, 舍内空气污浊, 影响鸡只健康, 也容易出现啄癖病。

2.4 光照的时间和强度要合理

2.4.1 光照时间

现代养鸡通常为23 h光照, 1 h黑暗, 目的是让鸡习惯于黑暗环境下生活, 不至于因为偶然停电而使鸡惊慌, 造成损失。蛋鸡、雏鸡1~3日龄要求23 h光照, 午夜关灯1 h, 从4日龄开始每天减少光照1 h, 如果是密闭式鸡舍, 可一直减到8 h, 开放式鸡舍减到自然光照。育成鸡于141日龄上笼时光照应达12 h, 自上笼之日起每周增加30 min, 在28周龄时光照达16 h, 产蛋鸡才能充分发挥产蛋性能。

2.4.2 光照强度

不论是肉鸡还是蛋鸡, 人工光照要求3 W/m2, 所用灯泡为40 W白炽灯。

2.4.3 光照原则

采用弱光避免强光, 光照不能时长时短, 以免造成光照刺激紊乱, 黑暗时间避免漏光。

2.5 鸡舍要勤打扫、勤消毒、加强通风换气, 做到冬暖夏凉, 通风良好, 清洁卫生。

上一篇:通风空调工程质量下一篇:静心阅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