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方式改革

2024-05-15

考试方式改革(通用12篇)

考试方式改革 篇1

考试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手段,是检验教师教学效果、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考试是课程考核的主要方式,课程考试是教学活动的指挥棒,对于“教”和“学”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 ,教师考什么、如何考 , 决定着学生学什么、怎么学,课程考试的功能是否得到真正发挥将直接影响素质教育及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能否实现。科学合理的考试方式能激发教师和学生的成就动机,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改进教风和学风。但目前考试制度还有很多弊端,与高等教育发展不相适应。主要表现为考试方式单一,手段落后,重知识轻能力素质现象比较严重,重课程结束时的鉴定性考试,轻教学过程中的检查性考试。因此进行考试制度改革具有导向意义,成为许多高校关注的重要教学环节。

一、考试模式现状

从培养学生学习自觉性和调动积极性出发, 部分学校教学管理部门适当提高了平时成绩在总成绩中的比重, 更有利于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 部分任课教师对平时成绩考查和记载的随意性较大, 有的教师仅凭考勤次数记载平时成绩,或者以实验报告的成绩作为平时成绩,学生普遍认为这样的平时成绩水分较大,有失公平。个别老师对考试重视不够,命题不够准确,甚至脱离教学大纲,或命题数量过少,达不到检查教学质量的目的。除以上情况外,笔者通过对长江大学目前考试情况的调查,认为普遍性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命题方式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命题方式主要有试题库命题、命题组集体命题和教师个人命题等。试题库命题具有客观公正的优点,不受教师个人主观因素的影响,实现教考分离,比较容易进行,但是试题库命题有着重要缺陷,这一命题方式容易脱离课堂教学实际,不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扬个性, 对实现课堂教学的多样化有抑制作用。试题库更新工作量较大,容易造成更新困难,导致内容陈旧,这种命题方式比较适合公共基础课考试。命题组集体命题和教师个人命题两种命题方式虽然紧密联系课堂实际,发挥教师的自主性,但为了评阅方便快捷,命题中客观题的比例明显偏高,客观题的优点十分明显。由于客观题在答题中所花时间较少, 考核量可以相对较大。由于答案统一明确,可以排除评阅人主观上的因素,因此其评定成绩的客观公正性较好,成绩可信度较高。答案统一明确,教师阅卷工作量较少,考试组织成本较轻。但是客观题所考的知识几乎全部局限于教科书和课堂笔记, 这种知识再现式的考试内容制约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 很难考核学生对知识理解的深度和深层应用能力,不利于考查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准确性,学生学习完全是为了考试, 考前死记硬背, 造成学生高分低能现象,不能全面、客观地衡量学生的真实水平。

2.考试方式中存在的问题

多年来,闭卷考试一直占据考试方式的中心地位,只有少部分选修课和考查课选择开卷形式, 往往让学生误认为采用开卷形式考试的课程就是不重要的课程, 这种长期习惯的影响是巨大的。绝大多数任课教师并不是依据课程体系、内容、性质及要求,经过深思熟虑,慎重选择考试形式,而是盲目地选择闭卷笔试的考试形式。闭卷考试对严肃教学纪律、保证教学质量起到积极的作用, 对多数公共基础课程而言无疑是合适的,如高等数学、化学、政治等。但对专业课程、某些实验、实习占有较大比重的课程, 这种考试方式会忽视对学生综合分析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核,引导学生把大量精力放在对知识的记忆上,增加学生应考的压力和负担,迫使学生死记硬背或猜题,尽量缩小复习范围,形成读死书、死读书的应试学习方式。考试形式的单一严重地扼杀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

3.考试工作量核定中存在的问题

采取不同考试方式,工作量考核很少有区别。采取不同考试方式,教师付出的劳动是有很大差异的。如采取口试或实际操作方式,教师必须对每一个学生进行逐一测试,即使在每个学生身上花费的时间并不太多,但总时间量是相当大的。开卷考试和研究报告等考试方式要花费的精力也是相当大的,在这种考试方式下,学生个性发扬,答案不统一,方法多样化,教师逐一审阅过程中付出的劳动量是巨大的。相对而言,在相同课程和学生数量的条件下, 闭卷笔试方式由于题目答案比较一致,使用的方法有限,学生在教师事先决定的框架内完成考试,这种答案的统一性、解题方法的有限性给阅卷带来一定的便利性,尤其是客观题,虽然命题工作量会加大,但阅卷工作量明显减少,总工作量减少。所以在实际工作中,教师广泛采用闭卷考试这一考试方式, 对于其他考试方式则不是很愿意尝试。

二、关于考试改革的建议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 改革现行考试制度有着必要性和紧迫性,对整个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1.提高考试命题的科学性

命题是考核的关键, 各种考核的目的和作用都要通过试题实现。命题要体现考试目的, 覆盖课程教学大纲的主要内容,试题难易度要适当,分量要适中,试题构成比例为:基本题占60%,综合题占25%~30%,提高题占15%~10%,考试内容不仅局限于教材,更多的是与实际相联系的应用题,考试时可提供必要的公式和常量,考试题目不是很多,但是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实用性和综合性,以考核学生能力和智力,有助于发展求异思维。

2.考试方式实现多元化

建立多样化考试形式,合理设计成绩评价体系,采用多样化、切实可行的考试模式是推进考试方式改革的有效手段。考试方式包括闭卷、开卷、半开卷、口试、小论文、课程设计、文献综述等。本科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均应采取闭卷考试方式,目的在于学校和院(系)得以全面保证教学质量,并使考试本身保持权威性和有效性。对于专业课、考查选修课等的考试方式,可根据课程特点和教学要求,由主讲教师与教研室研究商定,并报院(系)主任批准,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考试。

3.改革工作量考核办法

不同考试方式需要教师付出的劳动是不同的。不同的劳动付出需要不同的回报,没有劳动回报,考试方式改革是难以推进的。因此,改革工作量考核办法是进行考试方式改革的重要条件,需根据不同考试方式中教师的工作量,合理地给予回报,不但要考核教师的工作量,还要把这种回报与工作质量相联系,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原则。这一方面,目前研究还比较少,办法不多,但这是十分急需的。

强调考试方式的改革, 并不意味着应该放弃现行考试方式,而是希望使考试方式多样化。事实上,各种考试方式各有利弊,并不存在唯一正确的考试方式。我们希望根据具体课程性质、学生情况,合理选择考试方式,希望对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工作给予影响, 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创新人才的培养。推进高校考试方式改革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我们既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又要实事求是、科学统筹,更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努力实现考试方式的改革与创新。

考试方式改革 篇2

考试是教育评价的有力工具,也是评价教师教学效果和评定学生学习成绩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测定学生理解知识和掌握知识水平的行之有效的方法。目前,普遍采用的考试方法有笔试、口试、听力和实践等。其中,笔试是使用最为普遍的一种方法,它分为开卷和闭卷两种方式。开卷考试,即允许考生携带任何书籍和资料,而闭卷考试则不允许考生携带任何书籍和资料。笔者要探讨的是介于开卷和闭卷两者之间的考试方法,在这里称它为半开卷考试法。

一、半开卷考试方法

半开卷考试,即考试时允许学生携带自己准备的复习内容(每人限A4纸一张)进入考场,在考试中可以参看本张纸的内容,但不许使用其他同学准备的内容。为了促进课程的融会贯通,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采用的半开卷式考试的做法是:学生可将自己认为本学期所学该课程内容中比较重要的知识点抄写在“专用纸”上,纸张两面均可使用(内容不限)。每位学生的“专用纸”上所写的内容必须是本人手抄体,考试时“专用纸”上所写内容若是复印、复写和打印的则视为舞弊处理。考试时学生不得相互传递、借用“专用纸”,否则视为舞弊处理。考试结束后“专用纸”随试卷一起上交,否则视为作弊处理。

二、半开卷考试方法的优点

(一)有利于培养创新型技能人才

科学合理的考试制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理解力和创造力,有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引导学生主动、创造性学习的重要手段。不科学的、僵化的考试制度则会扼杀学生的智慧和创造力。因此,积极开展考试改革,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创新型人才已成为新一轮高校改革的重要内容。开展半开卷考试符合高职考试改革的需要。

(二)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负担

科学技术的进步日新月异,新的知识、新的技术层出不穷,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越来越多、信息量越来越大。每个学期末学生都要完成几门课程的考试,学生的负担较重。如果在考试中允许学生将一些认为较难的内容和难记忆的内容,包括一些概念、定理和公式等浓缩于一张A4“专用纸”上,这样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负担。在采用半开卷考试班级的学生,由于不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只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或通过一些实践活动来加强记忆,这样不仅没有降低教学质量,而且学生在上课时更注意听讲,注意教师讲课的重点和增加的新内容,并注意听课记笔记。从而有利于学生对上课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有利于学生期末考试时复习,学生学习比较轻松。

(三)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综合和整理的能力

在考试中允许学生携带一张A4“专用纸”的有关资料,所能容纳的内容是有限的。如果学生不加思考地将认为可能考试的所有内容都抄在一张A4纸上,无疑是不可能的。学生要想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就必须认真地理解课本的内容和教师在讲课中加入的一些新知识,要认真地复习和记住绝大部分内容。最后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将一些难以记住的重要概念、定理和公式等进行筛选、综合和整理,浓缩于一张A4“专用纸”上。这样的过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综合和整理的能力。

(四)有利于端正考纪考风

过去,学生在考试中时有作弊行为发生,虽然被抓时将受到学校的严肃处分,但少数学生还是心存侥幸心理,顶风违纪。这种作弊现象屡禁不止,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目前我们面对的学生具有接受新生事物快、依赖计算机的心理;二是高职学生的基础一般较差,要求这些学生去记忆一些计算公式、定理和概念确实有困难;三是考试方法有待改进。

近年来我校加快了教学改革力度,对上课、实验、实训的方法进行全面改革,在教学上实行教、学、做一体化,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但对必要的理论知识也要求学生掌握。学生学习理论和专业知识不是为了进一步的高层次理论研究,而是因为知识是形成能力的基础,是为了更好地应用这些知识,形成在一定理论知识支持下的技术应用能力。改革考试方法,采用半开卷考试方法,就是顺应高职院校目前的改革要求。通过几年的实践,笔者认为采用半开卷考试方法有利于减少学生作弊行为。据调查,学生准备在“专用纸”上的这些内容,可利用率并不高,大致在30%左右,但学生考试时紧张程度降低,一定程度上也减少了学生作弊现象的发生,对端正考风有帮助。

(五)有利于学生全面掌握知识

采用半开卷考试方法,因为允许学生携带一定的资料,因此老师出题范围可适当加宽,难度适当提高,题量也可适当加大。同时,为了适应半开卷考试的形式,教师在命题中应当大大减少那些针对死记硬背而出的题目,代之以考查学生综合能力的应用题。这将对老师提出新的要求,命题科学化应纳入日常教学研究的内容中。采用半开卷考试方法,要求教师要有实际工程的经验,有完成工程项目的实际能力,这样在教学中,才能按照完成工程项目任务的工作过程组织教学,帮助学生在完成实际工程项目任务中锻炼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采用半开卷考试方法的实践中,时刻要注意高职教育是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因此在试题中,大部分内容是考核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例如,工程的计算能力、绘图能力。考核题目主要来源于生产实际,考核学生对完成工程项目任务所采用的方法、实施步骤、技术要求。这样,不仅考核了学生对必要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考核了学生是否具有完成工程项目任务的工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掌握知识。

三、半开卷考试方法的实践

近年来笔者在各班的考试中用了上述的半开卷法,收到较好的效果。这种半开卷法毕竟不同于人们熟知的常用的闭卷法和开卷法,因此,在课程开始时就必须向学生解释清楚这种考试方法的具体做法和特点。在这些试验的班级中,学生非常注意课堂的听讲和笔记。因为教师在讲课中点出了重点、难点和关键的内容,在板书上有重要的概念、定理和重要的例子。另外,教师还在课堂上加入一些课本上没有的新知识,如果学生没有认真注意听讲和做笔记,期末复习时就无从下手,很难把握课程的重要内容。学生在认真听讲和通过思考选择笔记的过程中,加深了对课堂内容的理解,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期末考试来临前,学生并不懂得怎样去复习,后来教师教给他们选择、综合和整理的方法,学生就能独立地将所有的概念、定理、公式和重要的内容、例题等抄写出来。开始时,有的学生抄了5、6页之多,然后,他们再去理解和记忆这些知识,最后将一些记不住的重要内容缩写在一张A4纸上。有的学生到最后连一张A4纸都没有写满,因为有相当多的内容在复习、综合和整理中已经掌握了。从我校2009级水建1班的期考结果来看,80分以上的学生人数为15人,占学生总人数的30%,不及格的学生人数为6人,占学生总人数的12%,及格率为88%,这个结果是正常的,说明这种半开卷的考试方法能够正确地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考试方法。

四、选择半开卷法应注意的问题

(一)教师要注意出好试题

与闭卷法和开卷法相比较而言,半开卷法在出题方面应注意:题型要多、覆盖面要广、每类题型的题目要多、题目要小和每个题目的分数要少。期考试题包括了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简答题、名词解释、计算题和综合应用题等7种题型。其中填空题有20个,判断题有10个,选择题有10个,简答题2个,名词解释4个,计算题和综合应用题有9个。同时在出题中要注意考虑试题具有适当的难度以及试题的有效度和可信度,全面考核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基本内容的理解,以及应具有的知识应用能力、工程计算能力、绘图能力及操作能力。

(二)学生要注意考前的复习和独立整理资料

半开卷法允许学生携带A4纸的有关资料,所能容纳的信息是有限的。这就要求学生在考前注意认真地进行全面的复习,理解和记忆绝大部分的内容,经过独立思考后选择、综合和整理资料,在考试中不要过分地依赖这张资料。笔者在实践中发现,绝大部分学生能认真地进行全面的复习和整理资料,但也发现少数学生集体进行讨论,确定各章在试题中可能出现的题目,综合整理出一张较统一的资料,人手一份。有的学生甚至拿别人整理的资料复印一份作为自己的资料,有的学习差的学生看见学习好的学生整理什么内容,自己也整理什么内容,缺乏独立思考,这样无疑是不利于学习的,要取得好的成绩也是不可能的。

半开卷考试制度是高等教育改革的新举措之一,特别是对于理论性强的课程,这种考试制度具有较大的优势。通过对水利工程测量课程考试的实践,证明半开卷法是一种可行的和有效的方法,能够较准确地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半开卷法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综合、整理的能力以及记忆力,减少了考生在考场中考试作弊的行为,同时学生还避免了闭卷法的完全死记硬背的作法,减轻了压力和负担。半开卷法有利有弊,需要进一步的探讨和完善,使这种方法能够全面、合理和正确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祝远姣,王琳琳,陈小鹏等.半开卷考试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高教论坛,2007(5)

[2]祁强,张广溢.从《电机与拖动基础》课程考试看半开卷考试方法的利与弊[J].高等教育研究,2007,23(1)

[3]缪加玉.结构动力计算的半开卷考试[J].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13(4)

高考改革不应只改考试方式 篇3

高考事关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也攸关国家优秀人才的选拔与培养战略。高考改革涉及方方面面,牵一发而动全身。一方面是因为高考本身改革的难度就不小,另一方面则是因为高考改革牵涉多方面利益的重新分配。正因为如此,每次提到高考改革,都能引起全国上下的关注。出席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自然也积极建言献计。

事实上,现在已经有不少人认识到,如果单从考试的视角推动高考改革,而不改变现行的高校统一录取制度,显然不会是全面、系统、良好的高考改革。因此,我们可以学习、借鉴国外一些国家的成熟做法,实行“多投多录,双向选择”的高校新录取模式,切实扩大考生对高校与专业的自由选择权,同时也强化高校对学生的选择权。这方面,诚如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委员指出的“高校与学生之间的双向选择逐步走向开放、走向自主,这将是必然的改革趋势”。

进一步说,这样的高考改革还有利于激活高校之间的良性竞争,推动高校走特色发展与质量提高之路。当前,我国高校千校一面的同质化亟须改变,校际竞争亟待加强。可以说,几乎所有高校都在不遗余力地追求学科与专业的“大而全”,争相办综合性大学,甚至有师范大学也设有核科学与技术学院、医学研究院和公益研究院等。

按理说,由于办学经费的有限和自身定位的不同,如今任何大学都不可能涉足所有学科与专业领域。比如,世界一流研究型学府哈佛大学就没有建筑学院,加州理工学院则一直秉持“小而精”的办学理念。但最近几年我国一些高校,却在同质化、大而全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高校录取模式的改革,应该是全面、系统、良好的高考改革的应有之义。因此,“多投多录,双向选择”的新录取模式应该成为下一步高考改革的内容。我们期待通过这样的改革,促使我国的高校尤其是国家重点大学,摈弃“大而全”的办学理念,呈现出差异化竞争态势,集中有限且宝贵的财力、人力、物力与智力资源,全力走特色发展与质量提高之路。 (来源:《光明日报》 胡乐乐/文)

规范“国际班”要遵循公益属性

课程体系设置混乱、教学质量参差不齐……近年来,随着公办高中“国际部”和“国际班”陆续兴起,随之而来的各种问题也逐渐暴露。2013年,教育部明确表示将对各种形式的高中“国际部”和“国际班”进行规范。今年,北京市将在中招中加强对公办高中国际班的招生规范,不再审批新的高中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3月12日《北京青年报》)

笔者要为北京停止审批公办高中“国际班”的做法叫声好。近年来“国际班”往往成了“金钱班”、“暴利班”,比如上述新闻报道,相比北京示范性普通高中每学期每生800元的学费,“国际班”的学费要高得多,且无统一标准,每年每生的学费从5万到10万元不等,还不包括伙食费、住宿费、校服费等。据报道,有的地方“国际班”一年需缴纳的显性费用,甚至可达十三四万元。

当公办高中“国际班”成了“暴利班”,教育的公益属性恐怕荡然无存。教育首先是公益事业,尽管它可以“产业化”,但绝对不能抹去其首要的公益属性,绝对不应该把它产业化。而蜂拥而上的“国际班”,似乎成了教育产业化的新渠道。正如业内人士所言,“如果主管部门不整肃这个行业……它就是一个利用公立教育资源、打着国际教育名号、实际是出国培训的暴利行业”。

“国际班”的暴利或许会造成新的教育不公。纯粹比拼金钱的“国际班”,颇有导致基础教育贵族化的倾向。笔者曾经听说过,一位学生家长曾有这样的担心:“国际班”学生享受着公立教育最优质的教育资源,对其他学生来说明显不公;经济差距所带来的享受教育资源的差距与鸿沟,可能会造成下一代人在经济水平上的再度分化,从而走向恶性循环。

对富裕学生和家长来说,“国际班”的暴利也未必物有所值。新华社曾披露,一些“国际班”缺乏“国际味”,师资力量薄弱,课程安排不协调,教学质量难提高,所谓的“国际精英教育”等宣传只是空话。交纳了昂贵学费,也不一定能让孩子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具有国际化的沟通意识、交流能力。不少“国际班”为帮助学生参加“洋高考”,也搞功利化的应试教育。

更有甚者,为多揽生源、谋取暴利,一些“国际班”往往成了“忽悠班”,许下各种承诺却难以兑现,对学生构成一种欺骗。有的还将“国际班”承包给留学中介,成为中介机构的“广告牌”;或与国外“野鸡大学”联办,成为“野鸡大学”的“招生办”。

高校考试方式改革的探寻 篇4

一、对国内高校考试方式现状的诊断

虽然不同高校的考试方式略有不同, 而且有部分学校已试图针对某些专业在考试方式上作出大胆革新, 但总体而言, 我国高校考试方式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一) 就考试目的而言, 重为考而学, 轻为学而考

高校考试目的在很大程度上还停留在把考试作为学生获得学分、评得奖学金、最终顺利拿到毕业证和学位证的依据, 而忽视考试最深层的作用, 即考试是教师掌握教学情况、改进教学的手段, 也是学生知晓学习效果, 引导、激励、督促学习的手段。在考试目的上存在认识上的误区, 必然会导致学生单纯追求考试分数, 而忽视考试真谛, 不注重全方位培养和锻炼素质与能力, 导致为考试而学习现象的盛行。

(二) 就考试形式而言, 重闭卷笔试, 轻其他形式

闭卷考试固然具有组织简便易行、尺度相对统一、评价规范公平的优点, 但是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1. 考核缺乏差异性, 无法科学合理地评价学生对不同课程的掌握程度。

隶属于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课程具有不同的性质特点, 对那些要求实际运用能力、获取新知识能力的课程, 脱离实践操作、忽视涉猎前沿知识的闭卷笔试方式根本无法检查学生对该学科的实际掌握程度。

2. 考题具有局限性, 无法考察出学生对该课程掌握的广度和深度。

闭卷笔试由于受限于试卷篇幅和答题时间, 只能选择最重要的知识点进行命题, 只能要求学生对每道考题进行笼统的分析, 很难挖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与深入剖析能力。

3. 评价效果片面化, 无法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作出综合评价。

闭卷笔试注重知识的再现水平, 无法考核学生的口头表述能力、应变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自学能力以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而这些能力却是大学生走向社会不可或缺的。

4. 容易引发学生产生考试焦虑。

把一学期所有课程的考试集中安排在期末考期, 长期的考试压力会使学生产生“马加尼克效应”[2]。

(三) 就考试内容而言, 重教材内容, 轻课外内容

考试内容只局限于教材, 会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带来负面影响。

1. 教师传授的知识不全面、不新颖。

由于考题多数源自于教材, 教师会把大部分的课堂时间用于讲述教材知识, 而留给讲述学科相关的新观点、新见解, 国际、国内学术动态的时间却非常有限, 使教师失去不断吸收新知识、新技能, 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的动力, 造成所教授的知识片面、陈旧。

2. 学生获得的知识不广泛、不实时。

考试内容局限于教材, 学生会只注重理解教材知识, 而不愿花费时间和精力去阅读教材之外的图书和资料, 失去不断汲取前沿知识、扩展视野的兴趣, 造成所获知的知识面窄、目光短浅。

(四) 就命题方式而言, 重识记题型, 轻开放题型

识记型题目由于其答案统一明确, 具有评价客观公正、节约答题时间的优点, 而且能从一定程度上考查学生对课程基本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也减轻了教师命题、评卷的压力, 但是仍然存在着无法克服的缺陷。

1. 识记型考题内在的简单性, 无法真正对学生掌握情况作出区分。

仅凭机械记忆而得出的卷面成绩无法成为有效区分学生学习效果的根据, 无法选拔出认真钻研、勤于思考的优秀学生, 考试结果有失公允和全面。

2. 识记型考题知识点的分散性, 不利于学生培养融会贯通的能力。

分散于各个考题的知识点, 打乱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 割裂学生思维的流畅性, 打乱学生思路的逻辑性, 使其无法从整体上综合把握课程脉络和结构, 不能灵活地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

3. 识记型考题答案的唯一性, 不利于形成学生个人的学习风格和个性。

统一标准、统一答案的题型, 使学生不能发表自己的观点, 不便阐明自己的态度, 容易使学生惯于接受已有的知识和理论, 不敢质疑和批判, 甘于平庸, 不愿彰显个性。

(五) 就考试评价而言, 重期末考试, 轻平时考核

目前高校存在着重总结性考试、轻过程性考核的倾向, 表现为平时成绩所占比例小, 期末成绩所占比例大。当然, 这与课时安排有限、学生数量与教师数量比例不协调具有直接关系, 但是这种考试倾向的缺点不容轻视。

1. 导致学生学习态度不端、助长应试之风, 甚至引发考试信用的丧失。

这种只注重结果、不注重过程的考核方式必然会导致学生在思想上“为考而学”, 在行动上“考前突击”, 投机心态和功利主义严重, 甚至有学生不惜铤而走险, 考场作弊, 若被发现, 给学业生涯上留下难以磨灭的污点, 即使侥幸蒙混过关, 也会对其产生负面的心理暗示, 使其在走向社会时常常抱有侥幸心理, 乐于投机取巧, 造成人生观、价值观的扭曲。

2. 造成学生无法强化学习效果, 教师无从改进教学质量。

日常诊断性考试的缺失, 使学生无法及时发现学习上的不足和差距并据此改变学习策略、改进学习方法, 使教师无法及时得到教学效果的检查和反馈并据此改变教学方法、调整授课进度。

二、对国内高校考试方式改革的探寻

(一) 敦促考试目的由功利化向功能化转变, 注重全面发挥考试的功能

转变考试目的是进行考试方式改革的基础和前提, 教师转变考试目的, 才能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 使教学不再流于形式, 学生转变学习目的, 才能树立正确的学习理念, 使学习不再为了一纸文凭。只有考试目的正确才能使考试方式变得更加科学和合理, 才能判定学生是否真正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并掌握授课内容, 才能使考试不仅起到检验评价的基础作用, 更能发挥反馈调节、引导预警、激励督促的深层作用。

(二) 推进考试形式由单一化向多样化转变, 注重全面考查学生知识、能力、素质

破除唯笔试、闭卷的观念, 根据课程特点、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的不同, 开展灵活多样的考试方式, 不求千篇一律, 但求别具匠心, 做到既有闭卷考试, 也有开卷考试、半开卷考试;既有笔试, 又有口试、实践操作考试;增加课程设计、学术论文、调研报告等考试形式的应用比例, 使考试能够全方位多角度对学生进行综合科学的评价。例如, 采用开卷考试、学术论文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考核, 学生为了取得优异的成绩必然会有意识地进行课外阅读、关注学术动态、钻研课程难点, 敢于质疑批判, 不再局限于教材所写、教师所讲, 不再满足老生常谈, 这样一来, 不仅能够考查学生知识涉猎的广度和研究的深度, 还可以考核学生的自学能力与创新素质。

(三) 促使考试内容由教材化向综合化转变,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考试内容要打破以教材为中心的局面, 适当从教材之外的与课程相关的图书与资料中挑选考试内容, 考核学生对最新知识的了解情况, 锻炼学生主动查询课程前沿信息、搜集最新资料, 并把收集到的信息变成自己知识储备的能力和素养, 使学生掌握的知识与社会发展同步, 与国家要求相符。

(四) 倡导考试题型由识记型向开放型转变, 强调考核学生融会贯通、推陈出新的能力

考试题型应该识记型题型和开放型题型兼而有之, 并侧重于开放题型。开放型题型给学生提供更大的发挥空间, 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使学生不再墨守成规, 不愿老生常谈, 敢于标新立异, 勇于彰显个性。试卷结构应该有层次性, 以识记型题型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以开放型题型检测学生综合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以识记型题型判定学生是否达到考核的基本要求, 以开放型题型选拔出见解独到、研究深入的优秀学生。

(五) 促进考试评价由期末化向过程化转变, 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

改变“一锤定音”的考试模式, 减少课程成绩对期末考试的倚重, 提高平时成绩的比重, 加强日常考核的力度, 促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 养成良好的学风。应该实行全程多元动态考核, 将考试贯穿于课程教学的全过程。考评成绩从出勤、学习态度、问题讨论、回答提问、日常作业、课堂测验等多个方面综合考虑, 具体比例视课程而定。这样会使学生将期末考试的压力变为平时学习的动力, 激发学生持久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积极参与课堂互动, 而且日常考核的成绩也能揭示出学生的不足之处, 使学生可以根据不足进行改进和提高, 不再把所有学习任务都搁浅到期末, 不再抱有“临阵磨枪、不亮也光”不切实际的幻想, 不再不惜铤而走险、考试作弊, 有助于学生养成踏实做事、诚实做人的人生观。

综上所述, 高校考试方式不当不仅直接影响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 而且间接制约高等教育改革的推进和高校素质教育的实施, 造成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国家发展人才匮乏不相协调现象的产生。因此, 高校必须要重视这个问题, 把考试方式改革作为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来抓, 从考试目的、考试形式、考试内容、考试命题、考试评价等多个角度对考试方式进行全方位改革, 使考试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1]张旭日, 王业松, 刘启营.改革高校考试方式与考试制度, 真正实行素质教育基本对策[J].消费导刊, 2008, (2) .

考试方式改革 篇5

当年栗先生考了两次都没考上大学,“我就吃亏在爱思考上,什么事情都要自己想出个所以然来,可是考试评分只看标准答案,学生答卷上有那几个给分的点,就能得分,如果没有那几个字,人家才不管你是否真的思考了”。

“为了这个标准答案,我付出的代价是我的前途。”栗先生说。

几天前,栗先生回老家探亲,看到自己的两个侄女正在备战高考,两个人比当年的自己看起来还要疲惫,两个人分工把每页书下面的注解都抄在了卡片上,每天睡觉前互相提问,错一个字都不行。据说,她们中的一个曾经在一次考试中按照自己对注解的理解回答了问题,结果那道题没有得分。当她与老师去理论的时候,老师说:“你说的也没错,可是跟标准答案不一样,为了确保你们在高考中把该得的分都拿到,你必须记住标准答案。”

“没办法,我现在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有些事情没办法讨论,先记住吧!其他的考完试再说’。”武老师遇到这样的问题时也很无奈。

“我就是不明白,素质教育已经搞了这么多年了,怎么孩子们比我们那时候的体质更差、胖子更多、动手能力更差、心理承受力更低,而且学习比我们累很多?”栗先生说,“我一个外行人都觉得有问题,难道研究教育、管理教育的人还不该想想办法吗?”

不少人认为是考试在影响着素质教育的效果。

“现在确实到了该改革教育评价方式的时候了,要使评价方式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朱小蔓所长说。

她认为现在的考试制度存在的最大问题是“频度过大、方式过死”。虽然教育管理部门一再强调不要增加学生的负担,尽量少考试,考试也不能排队。但是很多学校仍然是月考、阶段考、期中考、期末考……考试不断。

考试方式改革 篇6

关键词:内科学;考试;改革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人才培养的理念正从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转变,从重视结果向重视过程转变。作为检验教学效果、评价教学质量的课程考试在考试的评价功能、考试方式、考试内容等许多方面仍存在着偏差,已越来越不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突破现有考试方式的不足,科学地评价教学效果,促进教和学双方的积极性,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我们于2010年春季学期开展了中西医临床专业内科学考试改革研究与实践,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一、内科学考试改革内容和考试方法的具体措施

1.考试内容:内科学(含实验)考核内容综合化,以培养临床思维能力为中心,突出学习的过程,考核学生的基本理论知识,尤其是注重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方式,考核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考核内容分为八个单元:⑴呼吸系统疾病临床思维训练;⑵心血管系统疾病临床思维训练;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思维训练;⑷泌尿系统疾病临床思维训练;⑸血液系统疾病临床思维训练;⑹脑血管及神经系统疾病临床思维训练;⑺风湿性疾病临床思维训练;⑻内分泌代谢疾病临床思维训练。

每一单元选择一个典型病例,以PBL教学为基本方式,进行内科学知识的考核及临床思维训练。

2.考试方法:采用多种考核方式的有机结合,突出、注重过程考核,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内科学(含实验)分为八个考核单元,即呼吸系统疾病临床思维训练病例讨论发言稿、口试考核;心血管系统疾病临床思维训练讨论发言稿、口试考核;消化系统疾病临床思维训练讨论发言稿、口试考核;泌尿系统疾病临床思维训练讨论发言稿、口试考核;血液系统疾病临床思维训练讨论发言稿、口试考核;脑血管及神经系统疾病临床思维训练考核;风湿性疾病临床思维训练考核;内分泌代谢疾病临床思维训练讨论发言稿、口试考核。

3.成绩计算:提高过程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比例,以减少期末终结性考核带来的片面性;提高临床思维能力考核占课程总成绩的比例,以减少知识性考试的片面性。将内科学课程考核成绩分成过程考核成绩30分和终结性考核成绩70分两部分组成。

过程考核成绩30分:呼吸系统疾病临床思维训练5分;心血管系统疾病临床思维训练5分;消化系统疾病临床思维训练5分;泌尿系统疾病临床思维训练5分;血液系统疾病临床思维训练5分;脑血管及神经系统疾病临床思维训练5分;风湿性疾病临床思维训练5分;内分泌代谢疾病临床思维训练5分。计算过程考核总分,再×3/4,为过程考核成绩。

终结性考核成绩:内科学各系统考核笔试70分。

二、内科学考试改革实施效果

1.考试改革提高了学生内科学课程的总成绩和及格率。由于课前向学生说明了内科学成绩计算方式,强调平时成绩、临床思维能力考核成绩,同学们更加重视学习的过程和临床思维能力的实训。每一次病案讨论课,既是一次内科学知识的消化、巩固课,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课,采集临床资料的能力训练课,又是一次内科学的考核课,这样建立了一种更加激励学生的教学模式。与过去一次性终结性考试比较,平时成绩、技能成绩提高了内科学总成绩的分值。中西医临床2007级二班平均成绩增加了5.2分,减少补考人数19人,提高及格率26.38%;中西醫临床2007级一班平均成绩增加了4.3分,减少补考人数9人,提高及格率12.2%。

2.考试改革提高了学生的内科临床思维能力。改革内科学成绩评分制,提高了内科学临床思维能力培训的地位,调整了内科学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的比例,大大提高了学生对临床思维能力训练的重视程度,大大地促进和提高了同学们的临床思维的感受、体悟和能力。我们以“问题为中心”、病案讨论,PBL与病案剖析法相结合为主要方式培养医学生的临床思维方法和能力。病案讨论由8学时增加到18学时。病案讨论前,提前下发《内科病案讨论与临床诊疗思维训练》,部署讨论病案,提出要求。为了在病案讨论中做到论据充分,学生必须围绕有关问题有针对性地复习基础知识,查阅相关资料,主动独立思考,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讨论中要求每个学生均需多次发言,提出诊断、个体化治疗的依据、理由,反对的依据、理由,赞成思维与批判思维相结合,理清思路、分清层次、权衡利弊。最后老师总结。老师总结过程中和总结后,要求学生对比思考,明白自己诊治的得失,找出原因,以利进一步提高。这样通过强化内科临床病案讨论,提高了学生自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提高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学普遍反映,通过内科临床思维训练的教学实践,促进了对医学理论知识的复习、消化、吸收、巩固,调动了学习积极性,提高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医德医风的树立。使中医本科生熟悉和掌握进入临床前必要的内科临床基本诊疗思维程序,为将来从事临床医疗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考试改革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和习惯。考试改革突出学习的过程,同学及时复习、巩固,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良好学习规律和习惯,避免了临时“抱佛脚”的不良习气。这样学习到的内科学知识和技能更加牢固。

4.考试改革促进了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由于考试方法改革的目的是要公正、全面反映学生的综合知识、技能水平,同时促进人才的知识应用能力与技能的发展和提高,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因此,教师为了实现掌握新知识、技能和能力培养目标,必然要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考试促进了由“知识本位”到“技能、能力本位”的转变。教学过程中,在保证内科学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删除一些不实用的内容,根据中医本科生内科学课程实际情况调整教学体系和具体教学内容,使内科学知识的学习、临床思维能力的培训更符合中医高校实际情况。每一次病案讨论课,既是一次知识的消化、巩固课,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课,诊治方法的思维训练课,又是一次内科实验考核课;改变内科学理论考试重点,增加“思维型”试题的比例,促进良好思维方式的形成;建立一种激励学生、导向提高临床思维能力为重心的内科学教学模式。

考试改革促进了教研活动。老师们探索、研究病案讨论课的教学方法、规律,提高临床思维训练效果和教学质量。训练、强化诊断思维的基本过程,解剖异常、生理改变、病理生理角度发病机制、致病原因、病情轻重、提出假说、检验假说、鉴别诊断、进一步检查和处理的措施等。训练、强化临床诊断思维的基本原则,实事求是的原则、“一元论”的原则、优先考虑常见病、多发病的原则、首先考虑器质性疾病的原则、首先考虑可治性疾病的原则、简化思维程序的原则等。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临床思维训练,克服学生常患的片面思维、表面思维、简化思维、静态思维、印象思维等错误,结合病案具体难点、疑点、重点,有意识地加强逻辑性思维、感性思维、抽象性思维、比较性思维、批判式思维、发散性思维、归类性思维、纵深性思维、侧向性思维、逆向性思维法、演绎性思维、模糊性思维、求异性思维法、动态性思维、回归性思维、分析综合性思维、创造性思维训练。加强教研活动,提高了老师自身水平,同时也提高了培训学生临床思维的训练效果和教学质量。

三、内科学考试改革对提高课程考试质量的意义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专业结构的调整,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更新,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逐步确立,传统的考试内容、方式、方法已难以适应新的形势下对各类人才培养的需要。考试作为检验学生掌握科学知识、培养能力、获取实际技能的一种手段,对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基础扎实、创新和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因此,只有改革传统的考试内容、方式、方法,才能真正反映学生的综合知识技能水平,只有采取灵活多样的考试方式、方法,才更加有利于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优秀人才。

考试改革更加公正评价学生掌握内科学理论知识的情况,公正评价学生掌握内科学技能的情况,公正、科学、全面评价学生掌握内科学知识和技能的综合实际情况。通过考核方式的改革,诱导人才培养的理念从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转变,从重视结果向重视过程转变,提高了教学质量。

考试方式改革 篇7

一、变学科成绩评价为综合素质评价

学科成绩反映的是学生的学习状况, 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以考代评, 用有限科目 (小学主要是语数外学科) 的考试成绩代替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 不仅是片面的, 而且造成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为改变单独以考试成绩评价学生的做法, 我校积极探索学生评价的新方式, 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尝试。

首先, 将学生思想品德表现和日常行为习惯纳入综合素质评价, 体现基础教育养成性特点。考查项目有文明礼仪、课堂表现、作业情况、劳动表现、参加活动五项内容。学生人手一册《实验小学学生行为评价手册》, 采取学生自评、同学互评以及教师、家长评价结合方式, 做到周评、月结、学期汇总, 使评价真正反映学生在校日常表现。多元评价机制, 综合评价方式, 为学生健康成长营造了良好的空间。

其次, 注重学生个性特长评价, 将学生体艺学科考核的成绩、参加学校社团、体艺专业队的表现以及学生参加体艺比赛获奖的情况纳入综合素质评价。这为学习成绩一般, 具有诸多特长的学生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正如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戴家千教授所说:“一个好的考试, 应考出学生的长处和优点, 能够反映学生的兴趣、能力、潜质等, 鼓励和引导学生发展自己的特长, 并在某种程度上对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发挥重要的作用。”教育不是扼长补短, 评价也不是测出学生的劣势, 好的评价应该发现学生的潜质而加以培养, 使每个学生都成为最好的自己。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总计10分, 其中学生思想品德表现和日常行为习惯占5分, 个性特长发展占4分, 而平时学习成绩仅占1分。综合素质评价机制的导向性, 促进了学生良好品德习惯的形成, 个性特长的发展, 避免了以一两次考试成绩定学生优劣的弊端, 为学生健康成长搭建了平台。

二、变一次性终结考试为日常动态评价

终结性评价是一种静态评价, 它不考虑评价对象原有状态和发展趋势, 只考虑特定时空范围内的现实状况。它有利于横向比较, 有利于强化竞争机制, 但无法进行纵向比较。日常动态评价是对评价对象的历史情况、发展水平及发展趋势进行评价, 评价的目的、内容、标准、方式应随时间的变化而逐步改进, 评价的结论也应根据教育活动、教学水平的发展而不断修正。动态评价的使用有利于指导、激发被评价对象的进取精神, 明确前进方向, 促进其不断进步。

为改变一考定终身的做法, 试行以日常检测为基础的动态评价方式, 降低毕业统考成绩在学生评价中的比例, 提高日常检测在学生评价中的比例。具体做法是:以学生六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检测为基准, 语、数、外三科成绩的平均分作为学生的基础分。基础分在85分及以上的, 在第二学期学校组织的各项检测中, 语、数、外三科成绩平均仍达到85分的, 平时学习成绩评价直接得1分。基础分在85分以下的学生, 在第二学期的检测中, 语、数、外三科成绩均合格的条件下, 每次考试的三科总分与基础总分比较, 每增加1~5分, 在平均成绩乘1%的基础上加0.2分;每增加6~10分, 在平均成绩乘1%的基础上加0.4分;每增加11分以上, 该学生的平时检测记为满分1分, 出现一科不合格的减半。加分后的得分超过1分的记为1分。动态评价注重学习过程考查, 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性功能, 以发展的眼光对待学生的成绩, 将考试的横向比较变为学生个人的纵向比较, 充分考虑学生的进步幅度和努力的程度, 使考试评价成为有利于学生发展进步的阶梯。

三、变单一的笔试为多样化评价

学生的综合素质是通过各种能力表现出来的, 有些能力可以通过笔试进行考核, 如计算能力、阅读能力以及写作能力等;而有些能力则不宜用笔试的方式进行考核, 如口语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等。单一的笔试, 不仅不能反映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状况, 也影响了学生其他能力的培养。单一的笔试, 只能增加学生的作业量, 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因为只有多写, 才能保证学生考试时会写, 也只有会写, 才能得到好的成绩。这既不符合教育的规律, 也不符合学生发展的规律。为了减轻单一笔试对学生发展的不利影响, 学校积极进行考法改革。语文学科增加朗读测试和说话测试, 朗读、说话成绩计入学生语文成绩;英语学科在笔试基础上, 增加听力测试和口语测试, 三项成绩按比例计入总分。除此之外, 制订艺体学科考核方案, 将学生跳绳、踢毽、唱歌、绘画等方面的技能纳入体艺考核, 并组织专人集中进行测试。多样化评价, 使学生的特长、优势得到发挥, 改变了单一笔试对学生发展的不利影响。

改革考试评价方式, 让学生在考试中发现自己的潜质, 在评价中发展自己的优势, 使考试评价成为学生多元发展、健康成长的桥梁。

摘要:考试制度的改革已成为教育改革的焦点, 高考不再“一考定终身”, 中考实行学业水平测试, 诸多考试评价的新举措拓宽了人才培养的路径。作为基础教育起步阶段的小学教育, 要积极进行考试评价改革, 通过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 使考试评价门槛变成学生成长的桥梁。

电路分析课程考试方式的改革研究 篇8

以期末时的一张试卷考核学生的学科成绩,使得学生围绕着教师指定的学习内容和一本教材,死读书、读死书,不敢越过雷池一步,无暇顾及个人的兴趣、特长,这严重地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一套考试机制,既能考出学生的学习效果,实际是考查学生的模仿能力,又能鼓励学生个性的发展,有利于创造能力的培养,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势在必行的。

2. 建立综合评估机制,打破单一的试卷考试方式

试卷考试是必需的,但已不是唯一的,因为试卷考试仅仅是考核和培养学生的模仿能力,而不能考核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特别是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学生只能忙于完成教师规定的学习内容,而无法发展个人的特长、爱好,因此必须有必要的补充考核模式。

首先,学生的个性或者说是个人的兴趣,应该加以保护和培养。在具体学科的学习过程中,若学生对某些知识感兴趣,即便不是教师要求的,不是大纲中所有的,不是教材中描述的,只要和本课程有关,教师就应该积极鼓励,加以引导。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这部分知识,这正是开启学生创造思维的基础,但应要求学生写出自学报告,将自学报告的成绩计入本学科的最终总评成绩之中,以鼓励学生个性的发展。

其次,由于学时的限制,有些基础的重要的内容,没有列入大纲,教师无法在课堂上详细讲解。对于这部分内容教师不应放弃,而应指导学生以自学为主,但不要作为试卷考试的内容,而应以递交自学报告的形式给予考核,也就是说学生只需按比例掌握其中的一部分,打下基础即可,待以后有所需要时,在此基础上再仔细学习,全面掌握。自学报告要算成绩,计入最后的总评成绩中。

另外,如果学生对某个知识点有个人的研究兴趣,教师特别应该加以培养,不可压制。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就此展开学术研究,将研究结果以论文的形式递交,并给予较高的成绩,计入最终的总评成绩中。

再次,学习手段、工具的使用也应加以引导使学生掌握。以大学电路分析课程为例,现代电路设计手段已进入计算机时代,教师应鼓励学生更多地练习使用电路仿真软件来完成电路的分析和设计,这些知识内容的掌握主要靠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自主学习完成,但应要求学生写出软件实验报告,同时算成绩,计入最终的总评成绩之中。

对于传统的硬件实验,教师必须加以科学和严格的指导,这是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必经之路,也是重要手段。实验的内容应因材施教,分层次。对能力强的学生适当增加设计性和应用性实验,指导学生完成。对能力差的学生应指导完成基础性的实验,不可采取同一个要求和同一个难度,以免形成这部分学生跟不上,造成放羊式的教学,或者部分学生吃不饱,得不到更大的提高。教师的责任就是指导各类特点的学生掌握知识,共同提高,但程度不一定一样。实验要注重实验的过程,但实验报告也是很重要的,要注意指导学生在实验报告中较规范地整理实验数据和得出实验结论。对部分实验中的考试题,教师应设计成鼓励式的而不是惩罚式的,即虽然是实验考试题,也应指导学生最终做出结果为止,达到锻炼实际动手能力的目的。实验过程、实验考试与实验报告都应给出一个综合成绩,计入最后的总评成绩中。

最后,完成作业情况,上课出勤情况可酌情给予一定的平时成绩,计入最后的总评成绩之中。

综合评估中各部分成绩所占比例期末试卷考试成绩占总评成绩的50%,其它成绩占总评成绩的50%。

3. 试卷考试也可分阶段

在电路分析课程的教学中,我采取了分阶段的考试方式。具体是按照电路分析课程的内容直流电路、动态电路和交流电路分了3个阶段考试,每个阶段不超过一节课(45分钟)。这样的好处是可使学生平时就抓紧时间学习,跟上教学进度,防止学生最后考试突击和压力、负担过大。

4. 试卷题型、难度有讲究

就电路分析课程而言,题型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分析题和综合题等。出什么样的题型应以有利于学生考出水平、答出知识点为宜,而不是难为学生。题目的难易程度应以考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即可,而无须出偏题、怪题。基础题和中等题应占绝大多数,难题、提高题和综合题不必过多,最好不超过15分。教师应该指导学生把精力放在对问题的深入理解和研究上,而不要过多地在题型和技巧方面兜圈子。应试教育讲究题海战术和解题技巧,培养的是模仿能力,而素质教育注重研究性学习,培养的是创造性思维能力。

考试范围应不超过平时学习总量的70%为宜。教师应指导学生熟练掌握其中最重要的内容,而不必面面俱到,以免造成每个方面都没掌握好的尴尬局面。

5. 结语

以综合评估机制评价学生的学科成绩取代单一的试卷考试成绩,不仅可以考出学生学习的程度,而且可以发展学生的特长和个性,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摘要:传统的学科课程成绩是以期末的考试试卷成绩作为学生本课程的最终成绩,这种一张试卷定学生学科成绩的考试制度,是应试教育下的考试模式。这种模式虽然在某种程度上能够考出学生的学习程度,但同时也遏制了学生的个性的发展和创新性的培养。综合评估学生的学科成绩,不以一张试卷定终身,鼓励学生发展个性,注重培养创新性,这种考试方式是一种新型的素质教学下的考试模式。

考试方式改革 篇9

《无机非金属材料》是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的必修课和其他专业的选修课,它包括玻璃、陶瓷、耐火材料、胶凝材料(水泥,石膏,石灰)及无机非金属材料基复合材料,系统地介绍了这些材料的组成、结构和性能之间的关系,以及通过工艺调整这种关系的方法。该课程内容广泛、公式繁多,传统的考试方式大多采用笔试,并且大多数都采用闭卷方式,学生在考试中需要记忆的知识较多。高校学生将分数看得十分重要,会为分数而学,因为从免试研究生的推荐、学习优秀生及三好学生的选拔到奖学金的评定无一不与成绩有关。因此这种考试方式容易培养出一批只会死记硬背的人,他们在考前集中精力突击一下往往能够取得较好的成绩,但却抑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创新精神的培养;同时还会助长学习态度不端正的不良学风。另外,大学校园内的英语、计算机课程的学习热情有增无减,学生必须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面对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和计算机等级考试。再加上当今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大学生会普遍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继续采取闭卷考试的方式,会大大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极有可能会挫伤一部分学生学习该课程的积极性,这对后面专业课的学习也是极为不利的。

总之,闭卷考试的方式和后果已不太适应当今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要求。所以,适当改变考试方式,让大学生在学习上由被动变主动,在目前形势下显得尤为迫切。

二、考试方式改革的内容

针对《无机非金属材料》这门课程内容广泛、公式繁多的特点,笔者认为较为理想的考试方式应该是半开卷考试形式。所谓半开卷考试,即“一页纸开卷”考试。具体实施方法为:期终考试前一周,发给学生一张A4大小的专用纸(本专用纸可带入考场)。专用纸使用规则为[1]:

1. 学生可以将自己对全课程学习内容的总结,包括重点、难点、不好记忆的公式、定理等写在这张A4纸正反两面上,作为参考;

2. 每位学生的“专用纸”上所写的内容必须是本人手抄体,考试时“专用纸”上所写内容若是复印、复写则视为舞弊处理;

3. 专用纸上的学生基本信息要填写完整,考试时“专用纸”不得相互传递、借用,否则视为舞弊处理。

4. 考试结束后,该纸专用纸随试卷一同上交,作为评分依据的一部分。

这种考试方式有以下特点[2,3]:

1.可以大大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和考试压力。从目前大学的教育情况来看,学生的学习时间并没有增加,但学习的知识量和考试的门数却大大地增加了,这自然使得学生在各个方面均承受较大压力。考试方式的改变,使得学生以传统的死记硬背公式中解脱出来,无疑大大缓解了学生的考试压力。

2.“一页开卷”考试方式可促使学生平时认真学习,考前进行全面、系统的复习、整理。允许学生带一张A4纸进考场,把自己认为重要的内容整理在纸上,这种浓缩、整理知识的过程,事实上就是一个很好的学习过程,如果平时没有对所学知识真正理解、融会贯通,很难在小小的一张A4纸上提炼出“要点”或“重点”。所以,“一页开卷”在客观上可迫使学生勤学深思,考前再系统地复习总结,加深理解扩展、延伸所学知识,并在考试中融会贯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不下苦功勤奋钻研,想取得高分是不容易的。

3.“一页开卷”可促进教学方法的改革。改用“一页开卷”后,教师在试卷命题时必然将重点转向考查学生的思考、应用能力,也促使教师在平时授课中加强与本课程相关的新知识、新工艺的分析与讨论,以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学习积极性。

4.能适当拓宽教师出题的深度和广度。在以前的闭卷考试中,教师出题往往要受到一定限制,而采取这种半开卷的考试方式后,教师出题范围可以适当加宽,难度可以适当提高,题量可以适当加大。可以减少甚至取消简单的知识点考核,如名词解析、填空等题型,增加综合能力的考核。

5. 能提高学生的平均成绩。在以前的闭卷考试中,学生有时会出现公式记混或者记错的现象,往往使得不及格率偏高,考试方式改变之后,能有效降低不及格学生的人数,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无机非金属材料》考试方式改革的实践效果

经实践,对学时少的材料化学专业的《无机非金属材料》的考试进行过一次尝试,取得了一些成效:

1. 学时虽少,但所讲授的内容并没有减少,学生在短时间内仍能学得《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大部分内容。学生只需领会基本概念、基本公式的含义,而不需要死记硬背大量复杂的公式。因此,虽然考试的面较宽,但学生并不感到吃力。

2. 教师出题的负担大大减轻。以前的闭卷考试,教师总担心学生记不住复杂公式而回避许多重要章节的内容,但考试方式的改变,使得出题的范围大大地得以拓宽,这样就能较为全面地考出学生的真实水平。

3. 学生的及格率大大地提高。与前一届相比,不及格率由上一届的12%左右降到5%左右。学生对这种新的考试方式普遍感到满意。

四、《无机非金属材料》考试方式改革的不足及优化

这种考试方式的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也有不足之处,就是学生的成绩分数不高,优秀率较低。原因主要是学生第一次进行“一页开卷”的考试方式,没能在考试中融会贯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导致一些偏重运用知识型的题型得分率不高,影响了最终的成绩。一些学生反映,刚开始时觉得特轻松,确实免去了许多死记硬背的时间,但真要想从几百页书中找到有用的重点、要点,其实并不容易,而是“眉毛胡子一把抓”,没能进行“研究型”备考,扩展、延伸所学知识,没能把最重要、最精华的记在纸上。因此在今后教学中要注意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对学生自身能力的培养。一是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引导学生把主要心思和精力放到提高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分析和运用上来,使学生从应试型学习向应用型学习转变。过去的考试,学生们都是将课本中能背的全背下来,结果考试时只有少数知识用得上,而考完后又全抛诸脑后。如果学生善于分析归纳重点,把握教学要点,就不必花费大量的时间去背那些概念和公式了。二是提高学生的总结归纳的能力。“一页开卷”考核模式需要学生精心准备、择优挑选,把认为最重要、最精华的记在一页纸上。准备的过程也是一个认真学习、分析、归纳、总结、提炼的过程,促使学生系统地复习整理所学内容,达到考试的真正目的[3]。

五、结论

这次半开卷考试模式改革,只是一种尝试,这种方式本身未必最好,但我认为是可行的:通过让学生自己准备提纲,培养锻炼自学能力、综合归纳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它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可促使学生将学过的知识进行总结、归纳、提升。由此也可以看出,考试模式必须改革,应该让学生能把考试当作深化学习课程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把复习当作主动学习课程知识的一个重要阶段,从而改变学生被动紧张的“挨考”地位。当然,如有其它更好的考试模式能使考试成为后发式的学习环节之一,无疑将更为理想[4]。

参考文献

[1]孙崇江.半开卷考试模式初探.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3,19,(12):25-26.

[2]张新红.材料力学.考试方式的探讨.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理工卷,2007,4,(2):119-120.

[3]于影,周欣.“一页开卷”考试模式引发的思考.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23,(5):89-90.

高职高专考试考核方式改革之探索 篇10

在高等教育中,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重要组成部分, 其教学过程、培养目标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一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二是根据职业岗位群的需要设置课程, 同时注重课程体系的针对性、实用性;三是在实践教学环节注重灵活性, 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地方社会发展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 需要对教学效果进行全面、系统、公正、客观地评价, 同时科学、系统地规划考核内容、形式、评价体系等, 制定相对完整、可操作性强的考试考核制度, 进一步充分发挥考试考核的作用, 同时完成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目的。

在考试考核的过程中, 高等职业教育需要以培养职业岗位能力为重点, 同时兼顾知识和技能, 沿着职业岗位能力和职业技能考核的主线, 对传统的只考查学生背书能力的考试考核方式进行改革和创新。为此, 字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立和完善了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课程体系, 同时建立了考试形式与教学内容、能力培养相适应的课程考核模式。

在考核模式方面, 传统的高等职业教育存在许多不足, 主要表现为:考试内容注重理论, 轻视应用;理论考试比重大, 应用测试比重小;标准答案试题多, 不定答案的分析试题少。这种传统的考试仅仅是对学生知识点的片面考核, 而对于职业岗位所需的应用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仍得不到验证。大多数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只注重强调学科的严密性和思维的严谨性, 职业岗位所需的应用性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再加上考核方式单一, 评价方法片面;缺乏考试的反馈机制。这样的考试模式势必将学生引向一种僵化、死板的学习轨道。因此, 高等职业教育考试考核的改革势在必行。

2 考试考核方式改革的必要性

考试考核方式改革是课程建设及教学质量评价的重要内容, 也是因材施教, 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开展创新教育的重要手段。加强课程考试考核方式的改革, 是教学改革的必要体现。该院自2005年升入高职以来, 在规范学生成绩考试考核方式的同时, 不断推动课程考试考核方式创新, 鼓励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课程特点, 制定有针对性课程考试考核方式改革方案, 通过试点, 逐步推广。

3 考试考核方式改革的思路

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是以制造业为主的院系, 开设有机电一体化技术、电气自动化、应用电子技术、智能楼宇技术四个专业。其中机电一体化技术、电子技术专业都是传统的老专业;电气自动化、智能楼宇技术专业是近几年开设的新专业。四个专业基础相近, 方向不同。为了提高全系教师和学生的教风和学风, 考试考核制度的改革必须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以及教师深入开展教学活动,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为教师的教学效果, 注重平时实践教学的考核, 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下面以机电工程系核心课程《典型电气控制设备的安装》为例, 介绍在本门课程考试考核方式改革中采取的主要措施与方法。

4 考试考核方式改革采取的主要措施

为了充分发挥考试考核在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活动和人才培养中的引导作用和导向作用, 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体现教学设计的针对性、适应性和灵活性。在考试考核方法上, 该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突破传统考核模式, 针对以往考试考核存在的问题, 采取多样化的考试考核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 通过考试, 意识到考核一方面需要检测学生掌握的知识点, 另一方面对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检测。

4.1 树立注重岗位能力测试的考试考核方式观

随着不断推进高等职业教育素质教育, 使得高等职业教育者进一步构建与现代职业教育相适应的考试考核评价体系, 借助考试考核的引导作用, 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现代职业教育的考试考核来说, 需要我们给予高度重视, 一方面意识到考试考核是核定学生学习成绩的手段, 另一方面通过改革考试考核方法, 借助反馈信息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 从而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质量。

4.2 建立突出职业教育特色的考试考核方式

高等职业教育的考试考核应坚持以培养学生职业岗位能力为重点, 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并重, 以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和职业技能考试考核为主线的原则。因此我们建立了“考试考核形式与教学内容、能力培养相适应的”现代职业教育课程考试考核方式。

4.2.1 注重平时成绩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 减轻学生的期末考试考核压力, 推行平时考试考核制度。即学生的平时成绩可占到总评成绩的20%~80% (包括咨询、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等) 。这种办法避免主要由期末考试一次决定学业成绩的弊端, 激励学生注重平时成绩的考核, 有利于学风建设。

4.2.2 考试考核方式多元化

根据课程性质和特点来确定考试考核方式, 重点考察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和操作技能, 实施模块式 (理论+技能) 考试考核。理论模块以闭卷为主, 技能模块以过程性考试考核为主、参考职业技能鉴定成绩等方式;综合成绩考虑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及平时成绩, 使得考试考核方式多元化。这样更全面的考查一个学生的学习成绩。

5 考试考核方式改革的主要方法

为使学生重视平时的操作训练和知识积累, 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本课程采用过程性考试考核方式, 即课程的总成绩由平时学习过程各个环节的考核和期末考核两部分形成, 而且平时考核比重大于期末考核。对课程考试考核方式采取平时占20%;项目考核占30%;期末项目考核占30%;期末笔试考核占20%核算方法。在考试考核的过程中, 加大了考试考核的过程性考核的比例 (过程性考核占80%) 。这种多元化的考试考核方式不仅注重过程性学习能力的培养, 克服了学生突击复习应对考试带来的弊端, 而且真实客观地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效果, 使的考试考核方法更具有科学性、合理性。

考试考核方式和成绩考核方法:

(1) 考试考核内容。

总成绩=平时考核成绩 (20分) +项目考核成绩 (30分) +期末项目考核 (30分) +期末笔试考核成绩 (20分) 。

平时成绩 (20分) :

考勤 (5分) :每次上课点名, 无故迟到或早退一次扣0.5分, 旷课一次扣1分, 扣满5分为止。

课堂讨论 (5分) :课堂积极发言每次的0.5分。正确回答问题、操作演示每次得0.5分, 以5分为上限。

平时实训作业 (10分) :

共10次, 每次1分, 按要求完成实训项目并提交, 即为满分。各单元平时实训次数为10次。

(2) 考试考核项目 (30分) 。

每个单元进行一次考核, 每次单元考核满分为10分。包括以下单元。

单元一:基本电路的安装与检测:10分;

单元二:机床电路的安装:Z37摇臂钻床控制电路的安装与检测:10分;

单元三:机床电路的安装:X6132铣床控制电路的安装与检测:10分。

(3) 期末项目考试考核 (30分) 。

在期末进行一次典型电气控制设备的设计与安装接线综合作业设计。随堂完成, 评分标准以综合作业设计的要求为准。

例:

单元一:设计运料小车在传送带中自动的装料和卸料的控制线路。 (30分)

(4) 期末笔试考试考核 (20分) 。

按照教务处的统一安排, 集中笔试考试考核。成绩按照我院考试课的标准统计。

(5) 考试考核结论 (100分) 。

总成绩 (平时考核成绩+考试考核项目成绩+期末项目考试考核成绩+期末笔试考试考核成绩) 在60分以下为考核不及格;60分以上 (含60分) 为及格;只有达到及格以上才能获得本课程对应的学分。

6 考试考核方式改革的成果及不足

6.1运用过程性考试考核方式有效改善了目前单调的教学方法,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本门课程的考试考核方式改革采取的是过程性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的考试考核方法, 特别是过程性考试考核成绩的比例远远大于期末考试的比例, 学生在平时课堂上的表现都和期末考核成绩相联系。这样做不仅改变了传统一卷定终身的格局, 而且还改变了当前职业院校学生普遍厌学的现象。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专业课的教学质量, 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 拓宽了学生的就业面, 促进了学院的建设和发展。

6.2采取考试考核方式的改革, 有效提高了专业课的教学质量。《典型电气控制设备的安装》的考试考核采取了平时成绩 (占总成绩的20%) 项目练习 (占总成绩30%) 、项目考核 (占总成绩30%) 、期末笔试 (占总成绩20%) 相结合的考试考核方式。最后根据各个环节所占的比例不同, 综合评定出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成绩。在考试考核成绩中加大过程性考核的比例, 减少期末笔试的比例, 取得了明显的效果。2011机电 (1) 班总人数为44人, 按期初制定的考试考核改革方式, 综合评定出该班学生考核合格人数为40人, 其中90分以上3人;89-80分18人;79-70分15人;69-60分4人;60分以下4人, 考核为不合格。合格率为90.91%。

6.3采取考试考核方式的改革, 有效提高了学生专业技能水平。由于《典型电气控制设备的安装》课程在平时授课的过程中, 采取的是理论加技能的授课方式, 避免了传统授课重理论轻技能的弊端, 学生在完成本门课程时不仅仅是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 技能水平也同步得到了提高。2011机电1班在完成本门课程的学习后, 参加了维修电工中级工的考核。合格率达到90%。

6.4通过《典型电气控制设备的安装》课程考试考核方式改革, 目前该门课程已通过自治区级精品课立项, 通过专家的中期检查。并且通过本门课程考试考核方式的改革, 与本门课程配套的工学一体的出版教材已经完成初稿。预计在2014年正式出版。

6.5通过《典型电气控制设备的安装》课程考试考核方式的改革, 教师对课程考试考核方式的改革增加了信心, 学生对实践教学的态度有了深刻认识, 也增强了学生实践参与强化意识, 对培养实用型人才起到了保证作用。

6.6在实践过程中, 也发现一些不足。主要是考试考核方式改革的着力点主要是过程和零散点, 对于不同的教师在考试考核当中 (该系本学期有五门课程考试考核方式进行改革) 评价学生的标准不一。评价学生的主要标准虽然还是过程性考试考核成绩, 期末成绩占的比例是否合适 (占20%) , 考试考核中的项目选择是否合适等等, 都有待于在今后的教育教学改革中进一步完善。另外, 有些学生对教师的平时成绩还有不重视的倾向, 期末猛看笔记, 猛学, 淘以往试卷等现象严重, 说明考试考核方式改革的力度不够大, 如果设立平时成绩不及格, 就不允许参加期末考试考核, 这种现象就会大大改善。

7 结束语

总体来看, 通过近三年的考试考核方式的改革, 该系已有6门核心课程基本上建成了试题库或试卷库, 尤其考试考核方式制度的规范, 逐步成为推动教学改革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措施。

摘要:本文以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典型电气控制设备的安装》考试考核方式改革为例, 分析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已经不能适应人才培养的需要。怎样按职业教育的规律和特点培养出符合企业需要的人才是目前高职院校的头等大事, 机电工程系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 探索出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在高等职业教育中一种非常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 而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 其关键在于教育教学的课程改革。由此引出了课程体系构建、教学内容选择、教材编写、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教学环境建设、教学方法、考试考核方式改革和教学组织等一系列课题。

关键词:高职教育,考试考核方式,改革

参考文献

[1]袁森.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高等职业教育质量观[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06 (4) .

[2]贺应根, 夏金星.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内涵研究综述[J].职业技术教育, 2005 (13) .

考试方式改革 篇11

关键词:中考试题;英语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5-137-01

自2011年陕西中考英语进入新题型,纵观这3年的考试试题难度还是不大。下面详细分析一下近几年试题的变化。

一、2012与2011比较

2012年中考英语试题较2011年的题型并没有太大的变化,整体试卷难度偏向基础考查。试题内容载体偏向精神生活方向,体现近年来对于学生“情感态度”方面的正向引导。

1、单项选择。单选部分着重在“理解”的层级上对学生进行考查,试题难度从单一词义、句型的“识记”上升到对于整个句子的判断和整体把握。

2、完形填空。2012年完形填空的考查,偏重情感。题目本身难度不大,内容贴近生活,能够有效引起学生共鸣。

3、阅读理解。2012年阅读部分,结合热点话题“西安地铁”稳中求变,同时科普说明成为主角。

4、完成句子。新兴的题型,内容贴近学生生活,结合近期社会现象,同时体现价值教育,载体新颖,但是考查的知识点并不难,只要做好词汇搭配的“识记”,同时注意句子中的细小陷阱,得分并不难。

5、任务型阅读。任务点明确,逻辑指导性强。讲述参观游览的过程,其中地点、时间、参观项目成为考查点,熟悉且容易寻找。

6、短文填空。励志美文再现。从“中国达人秀”的断臂钢琴家到本次考试的逐浪女孩,充分说明中考对于社会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对于同学们价值观和情感态度上的引导也越来越重视。

7、补全对话。话题不落俗套,环境中套新话题。近年这部分的考题,新颖但考察难度并不高,填空以“提问”居多,只要能够仔细观察上下文,此题分数轻松入手。

8、书面表达。人物与记事结合的书信题材。本题与整篇试卷的主题相吻合,“正向引导”和“良好价值观培养”。从最初的完形填空到完成句子中“帮助别人就是帮助我们自己”,以“好人好事”作结,体现命题者多方面的考察和引导。

二、2013与2012比较

2013年中考英语在知识点方面的特点十分明显——弱语法化,重语言能力。整体试卷更加贴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同时在社会道德观念,人文自然介绍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体现了中考作为学生人生“第一大考”的积极引导性,在整体内容上符合学生思想道德观的正向引导要求。

单项选择:难度较低,有的考查语法知识掌握,有的测重考查学生的理解与感受,有的侧重考查实际交流能力。

完形填空:难度较往年有所提高,直接从原文得出的答案较少,需学生根据语境判断,并还原真实生活场景,注重体验性。

阅读:题材的选择都是我们生活中熟悉的话题,但是试题强调能力,通过语境及语篇的理解,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阅读难度比去年有所提高。

完成句子:难度较低。56题,考察多重定语的位置,语法点复杂,但是只要学生单词掌握了就不易做错。60题,短语搭配结合比较级考察,在整个题目中相对较为复杂。

短文填空:讲的是爱心传递,充分说明中考对于社会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而题目本身,只要结合句内“信息词”,注意可变化词的转变,稳扎稳打,即可得分。

任务型阅读:整体难度上升,原文直接摘抄部分减少,纯总结性题型为相对考查灵活。

补全对话:较难,A部分着重对于问句形式的考察,选项干扰性强。B部分则较为开放,答案多元化。

书面表达:较难,且综合性强,结合前两年写人与活动计划,在时态的运用上更加丰富,多用情态动词,更偏向学生的英语综合性能力考察。且今年要求考生将开头、结尾需抄写在答题卡上,更加注重文章的整体性。

课标影响着中考,课堂教学则是为中考服务的。学习运用课程标准,改革课堂教学是当前教育的一个热点话题。课堂教学改革包括教师角色的转变和学生主体地位的凸显这两大内容。

1、变“组织教学”为“动机激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师生交往的情境中,受到某种刺激,对将要学习的内容产生需求的欲望,进而形成学习的动机。

2、变“讲授知识”为“主动求知”。主动求知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摆脱教师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从而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根据自身的实际来选择、探求蕴藏在教材中的知识。在这一阶段,要突出“自主求索”四个字。这就要求教师应走到学生中去,帮助、引导学生学习,让学生的学习在彼此交流、相互促进之中深入。教在学后,学在教前,生为主帅,师为参谋。一般可以采用“问题讨论法”、“主题研究法”、“师生交谈法”等方式展开教学活动。

3、变“巩固知识”为“自我表现”。其目的就是让学生免除机械记忆、重复练习的痛苦,以自我表现的形式,一方面消化、深化知识,并内化成自身素质,另一方面凸现主体、张扬个性、加强合作,养成活泼自信的品格和团结协作的精神。教师可以采用或模拟表演,或对抗辩论,或演讲朗诵,或趣味游戏等形式鼓励学生动。学生在动中学,在学中动。在自动中战胜自我,发展自我,在他动中发现不足,弥补不足。

4、变“运用知识”为“实践创新”。从学习过程的整体上看,这一阶段是实施全过程的归宿环节,前三个阶段的活动都是为该阶段蓄积力量。一堂课的学习活动是否成功,关键要看这一阶段的质量。只有搞好这一阶段的活动,才能让学生的学习产生实质性的变化,才能达到教学就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的目的。

5、变“检查知识”为“互相交流”。其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同学间、师生间的学习体会和情感体验的交流,体验学习方法,感受学习的酸甜苦辣。这一阶段虽然是结尾阶段,但切忌流于形式。要让学生在相互的交流中,将所学的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组建崭新的认知结构,来增长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考试方式改革 篇12

资产评估是实践性极强的业务过程, 现在我国的高职院校仍然把传统的考试方式作为主要的对教育成果检验的手段, 必然起到对教师和学生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的指导作用。考试成绩和学校中各种荣誉、利益挂钩, 甚至影响学生的毕业、就业。考试因其巨大的导向功能以及考试体制中的种种弊端, 制约着素质教育的有效开展, 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考试作弊现象的普遍化、常态化、组织化、市场化。对考试进行改革, 使考试的内容、方法、形式符合人才培养的要求。众多职业院校正致力于各课程考试方法的改革, 主要在形式上的多样化, 如笔试、口试, 实习成绩单列, 突出课程设计、毕业论文的地位, 强调各种岗位资格证书的获得等等。而针对资产评估专业这些措施虽有一定的成效, 但却未能从根本上解决考试方法与教学不相适应的矛盾。

由于考试方式的巨大的导向作用, 笔者认为考试方式的转变才是学生素质教育, 未来就业的根本。在教学与实际就业能力低下矛盾突出的前提下, 我国众多的职业教育高校往往注重形式的改革, 最后还是沿用了传统的分数考核体系, 造成了资产评估教学改革的形式化、空洞化, 并未触及本质。

高职的学生都是高考中排名在中下的学生, 以考试方式继续考核他们, 其结果可想而知。其中的资产评估学生也是如此。所有的学生都是经过“高考模式”筛选过的学生。“好”的学生更加符合这种模式的要求。高职考试目的不同, 它是以就业为直接导向的。我们的考试或多或少的带入了高考的目的、方法和模式, 没有跟上形势的发展。同时, 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 在高职院校, 没有领导意志主导, 实际授课老师想变革是十分困难的。毕竟, 这是一个系统工程, 需要全社会的努力完成对“人”的教育。高职的很多学生有厌学的情绪, 这与教学方法、教师本身的魅力及社会等因素有关, 但其中不可忽视的原因在于考试的方法和手段陈旧, 使这些高考中“失败”过的学生们, 重温失败的感觉。学生自然会厌学。

高职教育更加注重的是培养实用型的创新人才, 而这其中最根本就是“能用”。对于如何培养实践工作能力强的学生, 最终还是要通过实践来解决, 就是通过实践的考试方式来解决。

二、资产评估学课程考试方式改革初探

高职院校资产评估专业的考试目的不在于选拔, 而在于使毕业的学生在社会中生存下去, 改善自己的生活质量, 这就是把学生毕业后能否满足工作的需要作为教育教学的评价标准。既然教育评价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上岗工作”。那么, 学校考核的内容就当然地要向基本性、实践性倾斜, 这一点尤其对高职院校突出。高职院校的资产评估专业学生虽然有一定的厌学情绪, 但通过笔者几年的教学实践发现, 这些学生多是被考试成绩打击的没有信心, 形成了心理性的学习障碍, 而很多学生却在人际交往, 文艺活动, 组织能力等方面比同龄学生强出很多。而这些在考试模式下被“隐藏”的优点正是资产评估工作中宝贵的要素。因此, 尝试以模拟课程在社会生产中实际运用的考核方式,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提高学生的社会职业生存能力, 以“实际评估工作”的考试方式考核学生有着很好的效果。

具体方式:

1、以社会热门话题结合资产评估的实际, 对社会热门话

题中涉及的资产进行估价活动, 如学校附近最热门地段一定面积商业用地估价等。通过各个任务, 会涉及到资产评估教学过程中的各种评估方法和各种评估对象 (有形资产、无形资产等等) 。通过热门话题的合理选择和排序, 将现有教材中的知识点有机的串接起来。学生对于这种方式表现出强烈的兴趣, 同时又不以考试成绩作为评判的标准, 甚至没有标准答案, 而只是以学生是否完成了热门话题的评估报告工作作为评判标准, 激发了学习热情, 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在学生有了前期各个知识点的基础上, 让“学生”变为“老

师”, 就某个知识点结合实际案例, 给全体同学授课, 以学生考核学生。真正做到了由“有”到“用”。

3、利用学校和地方的有利环境, 直接联系相关的评估事

务所、会计事务所等, 在学生具备了较为全面的基础知识后, 参与实际的评估工作, 将其作为毕业论文考核。全面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感, 学习的热情。实现教学和实践再到工作的无缝衔接。

改革虽然存在困难, 但降低分数权重, 增加“实践”权重的考试方式还是在笔者的实际教学过程中产生了很好的效果, 社会对于学校的教育表示认可;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 更学会了生活;同时提高了笔者自身的素质。在实际工作中, 笔者会不断完善考试改革, 以达到培养合格的高职院校资产评估专业学生的目标。

摘要:阐述高职院校资产评估专业考试方式的现状, 高职院校的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其成绩相对较低, 传统的课程考试不适用。本文探讨了有针对性的、行之有效的考试方式方法。在提升学生自信心的同时, 尝试以模拟课程在社会生产中实际运用的考核方式,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提高学生的能力。

关键词:高职,资产评估,考试,改革

参考文献

[1].阿孜古丽·热热合木都拉, 破解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对策思考 (J) , 法制与社会, 201106 (中) , 239-240.

[2].樊曜, 职业院校课程考试方法改革的思考 (J) , 科技资讯, 2011NO.13, 220-221.

[3].韩松, 对高职高专考试方式改革的若干探讨 (J) ,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3月, 第11卷第1期, 75-77.

[4].孙作林,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院校资产评估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J) ,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0年7月, 第13卷第13期, 93-95.

[5].肖永平彭越, 市场营销专业考试模式改革研究 (J) , 商业营销, 2011年05月, 156.

[6].王莉, 以大学课程考试改革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J) , 当代教育科学, 2011年第7期, 54-56.

上一篇:实体模型研究下一篇:流体介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