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分新方案

2024-11-04

划分新方案(精选7篇)

划分新方案 篇1

鄂尔多斯盆地为一不对称的向斜盆地, 轴部位于天池-环县狭窄区域, 东翼宽350 km, 西翼仅20km。东翼构成盆地主体, 为一西倾单斜, 倾角<1°。盆地周边以大断裂与新生代断陷或其它构造单元相隔, 被北缘隆起、东南缘挠褶和西缘断褶环绕, 构造变形从盆缘向盆内由强逐渐变弱。杭锦旗地区位于伊盟隆起、伊陕斜坡与天环向斜交汇部位。古生代以来, 该隆起基本处于相对隆起状态, 盖层总厚1 000~3 000 m;各地层向隆起高部位减薄、尖灭或缺失, 形成现今东北抬升、向西南倾斜的平缓斜坡构造面貌, 倾角1°~3°[1]。

1 研究背景

鄂尔多斯盆地内部被划分为伊盟隆起、渭北隆起、西缘冲断带、晋西挠褶带、天环坳陷、陕北 (伊陕) 斜坡等六个一级构造单元 (图1) 。依据是盆地的构造形态、基底特征 (起伏、断裂) , 并结合沉积建造和油气资源分布特点。杨俊杰 (2002) 曾将伊盟北部隆起划分为三个二级构造单元[2], 即乌兰格尔基岩凸起带 (中新元古界什那干群出露区域[3]) 、伊北挠褶带和伊南斜坡。其中, 东胜以北地区隆起幅度最大, 缺失下古生界;上古生界 (太原组以上) 直接覆盖变质基底, 且出露地表。近年来, 一些学者据基底顶面起伏、盖层发育与构造形态特征, 将伊盟北部隆起分为乌兰格尔凸起、杭锦旗断阶、乌加庙凹陷、公卡汉凸起等四个二级构造单元[4—6] (图2) 。但各个单元之间的分界尚存在一定的争议, 主因是缺乏构造单元划分的标准、依据和原则, 从而导致部分构造单元的分界线具有“多解性”。

2 构造单元划分依据

构造单元划分是盆地研究的重要内容, 也是油气资源评价和油气勘探部署的重要依据。同时, 构造单元划分可为盆地形成和演化认识提供帮助[7]。同一构造单元通常具有相同 (或相似) 的基底特征、地层系统、沉积充填和构造演化, 因此构造单元划分的依据主要包括断裂及其走向趋势线、地层尖灭线、基底起伏和重磁场变化特点等方面。

2.1 断裂及其走向趋势线

断裂的长期活动导致两盘的地层系统、沉积和构造演化存在巨大差异。显露断裂则以断点的平面连线作为构造单元边界;若断裂只断至地下某一层位, 则采用垂直投影法确定断裂在地表的平面位置。尽管存在资料缺失或认识程度的差异, 但大型断裂一般会向两侧作较远距离的延伸。

2.2 地层尖灭线

若某一勘探目的层或烃源岩层沿某一界线尖灭, 那么该界线可作为两个构造单元的边界线[8]。重要地层层序的尖灭线一般是构造单元的边界线。

2.3 基底起伏特征

基底起伏特征即基底埋深在平面上的变化, 通常某一向下延伸的等深线可作为构造单元划分的界线[9]。在东西向上, 杭锦旗地区晚古生代呈东低西高的构造格局;燕山期受区域构造应力场控制发生反向翘倾, 东高西低。现今继承了燕山期构造格局, 呈东高西低、北高南低的单斜形态。地层倾角小, 梯度变化平缓。天环向斜在研究区位于鄂托克旗西凹陷一隅, 结晶基底埋深4 000~6 000 m[10], 本次以-2 500 m等深线 (基准面1 500 m) 作为其构造单元边界线。

2.4 重磁场特征

在地震剖面上, 一些隐伏的基底断裂难以识别、追踪和对比, 需借助航磁和重力资料。重磁场解译的线性构造也是构造单元划分的重要依据。

3 基底断裂特征

杭锦旗地区的基底断裂识别依据涉及到遥感、航磁和重力资料等的解译[11—17];而地震剖面上的识别、对比和追踪难度较大。研究针对下古生界底面及加里东期不整合面进行全区追踪, 并以此为基准, 解释、组合断裂约50余条。

据基底断裂顶端是否切割各个沉积盖层, 可分基底断裂和盖层断裂。 (1) 基底断裂是指断裂深埋于沉积盖层之下, 仅发育在基底中的断裂, 其顶端不切割盖层。这些断裂主要发育在基底拼合期, 大多后期活动较弱, 多据航磁和重力资料识别。 (2) 盖层断裂是指断裂切穿基底和盖层, 断裂顶端切割至盖层中的不同层位。这类基底断裂既具有新生性, 也有继承发育或活动的前寒武纪断裂。识别依据主要为反射地震剖面及航磁、重力资料。盖层断裂一般控制圈闭的形成和油气分布, 勘探意义较大[18]。

杭锦旗地区的基底断裂多属隐伏断裂, 在地震剖面上的反射波组特征不明显, 横向上难以追踪、对比。下古生界底面断裂系统与航磁解译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 (图3) 。三眼井断裂、泊尔江海子断裂及塔拉沟-牛家沟断裂、李家渠断裂等具盖层断裂性质, 其中泊尔江海子断裂、三眼井断裂控制下古生界的地层沉积。浩绕召地区发育一条倾向西南的北西向断裂。该断裂早期可能是中元古代坳拉槽的边界断层, 古生代受区域挤压发生反转成为逆断层 (图4) , 并控制上覆盖层的沉积和构造形态。

4 地层展布特征

杭锦旗地区发育太古宇、元古宇基底地层, 其上不整合覆盖了下奥陶统马家沟组;石炭系太原组;二叠系山西组、下石盒子组、上石盒子组和石千峰组;三叠系刘家沟组、和尚沟组、二马营组和延长组;侏罗系延安组、直罗组、安定组;白垩系志丹群和第四系。

古生界展布受乌兰格尔凸起、公卡汉凸起和泊尔江海子断裂、三眼井断裂控制, 其中下古生界主要分布在泊尔江海子断裂-伊22井-锦8井-三眼井断裂一线以南 (图5) , 在浩绕昭地区中新元古界坳拉槽边界断层下降盘的箕状断陷内可能发育同期沉积。太原组主要分布在泊尔江海子断裂-锦4井-道劳-乌兰吉林庙-伊23井一线以南地区 (图5) , 主要受泊尔江海子断裂及古地形控制。山西组在工区西北角及乌兰卡汗-埃勒盖乌素一线以北缺失 (图5) 。在乌兰卡汗附近局部缺失, 其展布受公卡汉凸起控制。下石盒子组及其以上地层则全区发育。

5 构造单元划分新方案

本次据大断裂及其趋势线、下古生界尖灭线、基底构造起伏形态及-2 500 m海拔高度 (基准面1 500 m) 对前人的划分方案尤其是边界线重新进行厘定, 分为乌兰格尔凸起、杭锦旗断阶、公卡汗凸起等三个二级构造单元以及伊陕斜坡、天环向斜一角等两个一级构造单元的组成部分 (图6) 。

5.1 乌兰格尔凸起

乌兰格尔凸起具有长期继承性隆起的特点, 南以塔拉沟-牛家沟断裂为界。在乌兰格尔一带, 白垩系直接覆盖太古宇。

5.2 杭锦旗断阶

南以泊尔江海子断裂为界, 北至塔拉沟-牛家沟断裂, 西至浩绕召地区中新元古代坳拉槽断层线。区内缺失中新元古界和下古生界。在太古宇-中元古界侵蚀面上, 古潜丘广泛分布;上古生界披盖明显, 形成许多局部隆起。太原组仅发育在泊尔江海子断裂北侧的较低部位。区内断层发育, 大多走向北东、倾向北西, 以断穿T9—T9d层位的逆断层为主 (图7) 。在划分二级构造单元时通常将具有此特征的构造单元称为断裂带。断裂带可次分为断褶带、断阶带等, 对其差别并未严格区分, 因此本文沿用习惯称谓[7], 仍称其为杭锦旗断阶。

5.3 公卡汗凸起

公卡汗凸起位于杭锦旗地区中西部, 南界为三眼井断裂及其走向趋势线和下古生界尖灭线, 北东侧以浩绕召中新元古代坳拉槽边界断层为界。公卡汉凸起为中元古代-上石盒子期的长期隆起区, 古生界向北依次减薄直至尖灭 (图6) , 石千峰组在高部位直接覆盖中元古界。区内发育北西向、东西向断裂。

5.4 伊陕斜坡局部

在地震剖面上, 三眼井断裂、泊尔江海子断裂断穿太古界基底及盖层, 具有明显的盖层基底断裂性质, 并控制下古生界沉积。因此, 伊陕斜坡的北界分别以三眼井断裂、泊尔江海子断裂及下古生界尖灭线为界。

5.5 天环向斜局部

天环向斜作为鄂尔多斯盆地的一级构造单元, 西邻西缘冲断带, 东与陕北斜坡在定边-环县一线相接, 北为伊盟隆起, 南至渭北隆起。该区在古生代呈现西倾斜坡;晚三叠世坳陷发育, 并在侏罗-白垩纪持续发展;沉降中心逐渐向东偏移。在杭锦旗地区, 天环向斜位于鄂托克旗西, 基底埋深4 000~6 000 m[9], 本次以基底起伏的-2 500 m等深线 (基准面1 500 m) 作为构造单元界线。

蓝色 (2000) ;红色 (2008) ;绿色 (2010) ;黑色 (本次划分方案)

6 讨论与结论

研究系在前人的乌兰格尔凸起、杭锦旗断阶、公卡汗凸起以及伊陕斜坡和天环向斜一角等构造单元划分基础上, 以大断裂及其走向趋势线、下古生界尖灭线、基底起伏形态及-2 500 m海拔 (基准面1 500 m) 为划分标准, 对杭锦旗地区的二级构造单元边界做了较大的调整 (图6) 。

(1) 伊陕斜坡北界, 前人划分依据为泊尔江海子断裂、三眼井断裂、乌兰吉林庙断裂等3条大断裂及其走向趋势线。其中泊尔江海子断裂、三眼井断裂具有盖层基底断裂性质, 并控制下古生界沉积。乌兰吉林庙断裂为断面南倾的正断层, 属燕山末期[16]区域拉张应力的产物, 对下古生界沉积不具控制作用, 因此以其划分构造单元缺乏说服力。研究选择了控制下古生界沉积的泊尔江海子断裂、三眼井断裂及下古生界尖灭线为界。界线以南沉积体系相同, 断裂发育较少, 总体呈东高西低的单斜形态。

(2) 浩绕召地区的公卡汗凸起与杭锦旗断阶的界线争议较大。在地震剖面上, 原划分方案中确定的几个边界并不明显。本次研究在浩绕召地区解释出一条走向北西、倾向西南的断层, 并在古生界之下发育明显的坳拉槽特征。该断裂可能是在加里东期受到挤压反转为逆断层, 并控制了盖层沉积与构造形态。现已落实的浩绕召西及浩绕召东的局部构造圈闭均受控于该断裂。

不同类型的地质单元有其自身的油气要素特征。杭锦旗探区作为鄂尔多斯盆地的组成部分, 受区域构造、沉积控制, 各次级构造单元在石油地质特征、成藏机制、油藏分布规律等方面存在较多的差异。各次级构造单元受局部背景或地质条件制约可能形成一系列明显不同的石油地质条件。而且, 在同一构造单元范围内, 不同区块也有不同的地质特点。这些问题将对油气藏形成分布产生影响。因此, 重新厘定、认识不同类型的构造单元, 采取不同的勘探思路和不同的勘探方法及具体部署方案, 对于提高勘探成功率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

摘要:构造单元的划分对明确杭锦旗地区内部基本构造特征、深化地质认识、指导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对原构造单元划分方案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据近年来的钻探和地震解释成果以大断裂及其走向趋势线、下古生界尖灭线、基底起伏形态及-2 500 m海拔为依据, 对基底断裂及地层展布特征进行了论述。对杭锦旗地区构造单元边界划分进行了探讨。与原方案相比, 下古生界尖灭线和坳拉槽特征的界定使二级构造单元的划分更趋合理。该划分方案对于杭锦旗地区下一步天然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杭锦旗地区,构造单元,划分新方案,地质意义

划分新方案 篇2

我国大陆的东部和南部面临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 属于太平洋的边缘海, 台湾岛东部直接面临太平洋, 整个海域的自然地理分布南北跨度约38个纬度, 东西跨度约24个经度[1]。我国的内水、领海和管辖海域面积为300万km2, 针对不同的管辖海域范围, 我国先后制定和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及毗连区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岛保护法》等法律法规, 体现了法律适用性方面的海洋分区特征。

1问题的提出

关于海域的横向分带, 不同的领域和人员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认识, 因此给出的分带方案和分带名称也不尽一致。目前, 常见的相关概念有近海、远海、深海、浅海、近岸海域等。但是, 首先这些概念的意义并不十分明确, 如近岸海域一般指紧邻海岸的条带状海域, 并没有确切的界线和范围;其次这些概念的内涵在不同的领域并不完全一致, 比如, 在海域管理实践中, “近海”的概念往往是指开发利用活动较为密集的近岸海域和浅海海域, 而在渔业、国防等领域, “近海”则一般针对大陆架、大陆坡范围以内的海域。

近几年, 国家海洋局发布的一些管理文件中, 也经常出现“近岸海域”“近海”等名词概念, 如《关于改进围填海造地工程平面设计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加强围填海造地的管理, 保护稀缺岸线和近岸海域资源”, 与发展改革委员会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围填海规划计划管理的通知》中提到“围填海规模增长过快, 海岸和近岸海域资源利用粗放”;《关于开展省级海洋功能区划修编工作的通知》明确此次区划修编的主要任务是“合理确定海洋发展定位和战略布局, 科学划分海岸和近海基本功能区”;《海域使用论证技术导则》中规定“项目用海属近岸海域海砂开采用海的, 应将海岸侵蚀和地形地貌影响分析列为论证重点”。

2012年3月, 《全国海洋功能区划 (2011—2020年) 》 (以下简称《区划》) 经国务院批准实施, 其中共有17处提到“近岸海域”, 如在海域管理与环境保护状况中提到“海岸和近岸海域开发密度高、强度大, 可供开发的海岸线和近岸海域后备资源不足”等, 在海区主要功能中也多次提到各岸段近岸海域的功能定位和开发保护要求, 最为核心的是, 《区划》明确提出了“近岸海域海洋保护区面积占到11%以上”和“近岸海域保留区面积比例不低于10%”的区划目标。

在学术研究层面, 一个空间概念的表述方式和其内涵在不同领域和不同研究者之间存在差异亦属正常, 然而, 如果这些空间概念作为实施相应海域管理政策的客观对象, 以一种类似术语的形式出现在相关管理文件中, 那么其界线范围和内涵意义则都应该是明确的。特别是在《区划》中, 这些区域概念与明确的量化管理目标直接对应, 就更应该明确其范围, 只有这样才能客观评价区划目标的落实情况。然而, 关于上述几个海域范围的概念, 在相关的各类典籍、规范、标准和管理文件中, 目前尚没有准确定义。因此, 本文将在综合分析相关学科领域海洋区域划分方法与国际国内海洋管理实践的基础上, 尝试提出一个符合海洋地理学科理论和海域管理实际的海洋横向分带与命名方案。

2 “海”与“洋”的划分

一般来说, 海洋是由“海”和“洋”组成, 二者分别代表不同的空间地理范畴, 有着各自的自然地理特征。《海洋学综合术语》 (GB/T 15918—2010) 对于“洋”的定义为:“地球表面上相互连通的广阔咸水水体的主体部分, 及其上部大气和覆盖的底土。一般远离大陆, 深度一般大于2 000 m”, 而对于“海”的定义为:“地球表面上相互连接、盐度为2以上的水体被陆地、岛礁、半岛包围或分割的边缘部分, 及其上部大气和波及的底质”。可见, “海”特指海洋的大陆、岛陆等的边缘部分, 也就是常说的“边缘海”。“海”与“洋”最为本质的区别是基底地质构造, “海”的基底构造属于大陆壳, 而“洋”的基底构造则属于洋壳, 也就是说, 海洋是由大陆边缘海和大洋盆地两部分构成[2]。因此, 要划分“海”与“洋”, 就必须界定何为大陆边缘。

从海洋地质学和自然地理学的角度讲, 大陆边缘是指大陆至洋底的过渡地带, 也就是陆壳和洋壳的过渡地带, 由陆向洋按照地貌特征分成3个部分, 即大陆架、大陆坡和大陆隆 (亦称“大陆基”或“大陆裾”) (图1) 。大陆架是大陆向海延伸的浅海部分, 又称陆棚, 构造上属于陆壳性质, 平均坡度只有0.1°左右, 其范围由海岸线向外, 至坡度明显增大的转折处为止, 平均水深130 m (一般以200 m等深线作为大陆架的界线) , 平均宽度只有70 km[3], 但是在稳定的大陆边缘, 大陆架宽度可达数百至数千千米以上, 比如我国东海区域就属于稳定的大陆边缘, 大陆架宽度最大可超过500 km, 其外缘深度为130~150 m[4]。大陆坡是连接大陆架与大洋底的海底大斜坡, 坡度较大陆架明显变大, 平均坡度为4°17′, 下界水深在2 500 m左右, 大陆坡的平均宽度仅为20~40 km。大陆隆是位于大陆坡和洋底之间的一种大型扇形地 (深海扇形地) 堆积, 水深在2 000~5 000 m处, 宽度约600~1 000 km。

然而, 国际和国内法规对于大陆架的界定, 与传统的自然科学定义又有所区别。1958年国际海洋法会议通过的《大陆架公约》对大陆架定义为“邻接海岸但在领海范围以外深度达 200 m 或超过此限度而上覆水域的深度容许开采其自然资源的海底区域的海床和底土”, 以及“临近岛屿与海岸的类似海底区域的海床和底土”。此定义更多的是从资源开发和管理角度出发, 并未给出明确的区域范围。而1982年通过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以下简称《公约》) 对于大陆架则给出了非常明确的界定方法, 其中规定:“沿海国的大陆架包括其领海以外依其陆地领土的全部自然延伸, 扩展到大陆边外缘的海底区域的海床和底土, 如果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量起到大陆边的外缘的距离不到200海里, 则扩展到200海里的距离”。这一定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法》里得到了完整的继承。此处, 如果不考虑对于200海里专属经济管辖权的说明, 《公约》规定的大陆架是到大陆边的外缘, 而大陆边“包括沿海国陆块没入水中的延伸部分, 由陆架、陆坡和陆基的海床和底土构成, 它不包括深海洋底及其洋脊, 也不包括其底土”。可见, 《公约》规定的大陆架实质上是包括了地理学和地质学意义上的大陆架、大陆坡和大陆基3个部分, 而大陆架和大陆坡都具有明确的地貌标志, 大陆基范围则不很明确, 因此《公约》中的大陆架一般更明确的是指大陆架和大陆坡。需要特别指出的是, 《公约》中对于划定大陆边缘的标志——大陆坡脚的定义为“大陆坡坡底坡度变动最大之点”, 类似于地质学领域对于大陆架的“从低潮线起以极其平缓的坡度延伸到坡度突然变大的地方为止”的定义[4], 但是笔者认为, 《公约》所指坡底坡度变动最大之处并非指由缓变陡, 而是从大陆坡向平缓的洋底过渡的由陡变缓之处。《公约》中另有条款规定大陆架范围不应超过2 500 m等深线, 这个深度也是大陆坡的下界水深[3], 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这一问题。

因此, 笔者认为, 从海洋综合管理和海洋权益保障的角度出发, “海”与“洋”的界线应该在大陆边缘附近, 也就是大陆坡坡度明显变缓的大陆坡脚附近 (《公约》规定的大陆架外边线可至大陆坡脚之外60 n mile处) 。这样划分的原因有3个:一是大陆坡坡脚处是陆壳向洋壳转变的起点[3], 以此来分界, 符合海洋地理学和海洋地质学的自然规律和一般认识;二是地貌标志明显, 便于界线的勘定和说明;三是依此分界, “海”涵盖了《公约》确定的大陆架范围, 便于海洋管理与国际国内法规的有效衔接。

3 “海”的划分

目前, 关于海洋横向分带方面的唯一相关的标准定义见于《海洋学术语海洋资源学》 (GB/T 19834—2005) , 其中定义近海渔业为“在专属经济区、大陆架以内海域从事的渔业生产活动”, 定义远洋渔业为“在非本国管辖海域 (外国专属经济区、大陆架或公海) 从事的渔业生产活动, 包括大洋渔业和跨洋渔业”。可见, 此处的“近海”是指海岸线至大陆架边缘的海域空间, 实际上对应的是《海洋学综合术语》中的“海”“近海”和“远洋”实质上指的是“海”和“洋”, 这也与前文所述的“海”与“洋”的划分方案是一致的。

对于“海”的进一步划分, 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按照横向的海区自然特征划分;另一种是按照垂直方向的水深特征划分。前者如前苏联学者A·B·根别利, 按照海的形态和水文特征把海又分为边缘海、地中海 (内陆海和陆间海) 、岛间海和内海[5], 还有美国学者 David A.Ross则把大陆边缘海划分为沿岸区、大陆架、大陆坡、大陆隆, 其中又把沿岸区进一步划分为海岸、海岸线、海滩、河口湾、潟湖、沼泽等[2]。后者如英国和美国的一些学者根据边缘海的深度又把边缘海分为沿岸海 (或浅水海, 深度500 m以内) 和开阔海 (或深水海, 深度500 m以上) 。而对于海岸带区域的进一步划分, 则一般认为现代海岸带是海陆交互作用的地带, 包括海岸、海滩和水下岸坡3个部分 (图2) 。海岸是高潮线以上狭窄的陆上地带, 大部分时间裸露于海面之上, 仅在特大高潮或暴风浪时才能淹没, 又称潮上带。海滩是高低潮之间的地带, 高潮时被水淹没, 低潮时露出水面, 又称潮间带。水下岸坡是低潮线以下直到波浪作用能到达的海底部分, 又称潮下带, 其下限相当于1/2波长的水深处, 通常约10~20 m[4]。但是, 对于“海”的横向划分, 目前尚没有公认的和标准的方案, 尤其是针对海洋管理, 更是缺少有针对性的界定方法。

在海洋管理实践中, 由于海洋分区往往有针对性的管理政策和管理目标的指向, 所以分带与分区需要准确的界定, 而不应存在概念认知的不确定性, 因此其界定的标志, 如地理标志、水深条件、地理方位坐标等, 应同时兼顾自然区域划分的合理性和与有关管理法规的衔接性。结合目前的研究成果和海洋管理实践, 可以提出3条较为明确的且具有实际管理意义的界线:一是海岸线, 海岸线是海洋和陆地的分界线, 也是海洋管理和土地管理的分界线, 具有明确的法律地位, 而且其勘定技术较为成熟;二是15 m等深线, 15 m是沿海波基面的平均深度, 是波浪可以作用的深度范围, 因此一般将15 m等深线作为海岸带向海方向的下限, 再下则进入浅海区域, 海岸带区域具有不同于陆域和一般海洋区域的特性, 也是海域开发利用的最热点区域, 具有明确的管理意义;三是领海外部界限, 目前, 我国已经正式公布东海和南海区域的领海基点, 因此其领海基线和领海外部界限都是明确的, 领海外部界限是领海与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分界线, 国家对领海外部界限以内的海域享有完全主权, 《全国海洋功能区划 (2011—2020年) 》中提到的近岸海域也是指领海外部界限以内的海域。

4结论

综合以上海洋分区的分析结果, 可以以海岸线、15 m等深线、领海外部界限、大陆坡脚为界线将海洋横向划分为岸带海域 (或滨海海域) 、近岸海域、近海、远洋等几个部分, 其具体划分与管理意义见图3。

(1) 岸带海域 (滨海海域) :

海岸线至15 m等深线范围内的海域, 该区域是海陆相互作用的最典型区域, 包括了海岸线和潮间带滩涂区域, 是海洋开发利用活动最为集中的热点区域, 是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尤其是针对海岸线和潮间带滩涂, 亟须制定和实施有针对性的管理政策。

(2) 近岸海域:

领海外部界限以内海域, 是我国行使完全主权的海域, 是真正意义上的“蓝色国土”, 是落实《全国海洋功能区划 (2011—2020年) 》目标的具体海域。

(3) 近海 (大陆边缘) :

大陆边缘以内的全部海域, 是海洋地质学和自然地理学意义上的大陆边缘海 (基底地质属于陆壳) , 其外缘线就是《国际海洋法》公约规定的大陆架的外部界限。领海外部界限至大陆边缘, 因与领海外部界限以内的近岸海域相对应, 我们定义其为“远岸海域”。

(4) 远洋 (洋底) :

大陆边缘以外的大洋, 其基底地质属于洋壳, 一般属于公海, 因与大陆边缘以内的“近海”相对应, 因此称之为“远洋”。“近海”和“远洋”合起来则是完全意义上的“海洋”。

摘要:“海洋”是地球上与“大陆”相对应的巨大水体及其底土, 而“海”是大陆边缘区较浅的“洋”, 也是沿海国家海洋权益保障和海洋资源开发的主要区域。由于海洋自然条件的差异性十分明显, 因此海洋管理和海洋科学研究中, 常以“近海”“近岸海域”“浅海海域”等概念表示特定的海洋区域, 尤其是在海洋管理中, 这些特定的海洋区域往往指向有针对性的管理政策和管理目标, 如《全国海洋功能区划 (2011—2020年) 》的主要量化目标即是针对“近岸海域”。然而, 在海洋管理中, 目前尚没有公认的海洋的区域划分方案, 这也对管理政策的制定和落实构成了阻碍。文章以海洋地理学和海洋地质学中的海洋区域划分方法为基础, 结合国际海洋法规和国内海洋管理实践的研究, 尝试提出一个兼顾自然科学和管理科学的海洋区域划分方案。

关键词:海洋区域划分,近岸海域,近海,海洋功能区划,海洋管理

参考文献

[1]国家海洋局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课题组.中国海洋发展报告 (2011) [M].北京:海洋出版社, 2011.

[2]ROSS DA.普通海洋学[M].周俊谋, 译.重庆:徐氏基金会出版, 1976.

[3]刘南威.自然地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0.

[4]冯士筰, 李凤岐.海洋科学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

划分新方案 篇3

关键词:安全域,场景划分,营业厅,安全

一、地市营业网络现状及分析

1.1地市营业网络现状

经过多年的业务发展和市场拓展, 目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河北有限公司全省实体渠道营业网点总数达16000多个, 其中自建实体渠道营业网点达1600多个, 合作厅和代理商实体营业网点达14000多个, 营业终端数达23000多个。

各地市的自建厅全部通过SDH自有传输经过MDCN上连至省业务支撑中心, 但是合作厅和代理商实体营业厅接入省业务支撑中心的方式复杂多样, 经过调研, 结果如下:

承德、张家口、秦皇岛、廊坊、保定、沧州、邯郸七个地市分公司的合作厅/代理商厅均通过SDH自有传输经本地市的营业汇聚交换机接入省业务支撑中心;石家庄分公司大部分合作厅/代理商厅通过SDH自有传输经本地市的营业汇聚交换机接入省业务支撑中心, 少部分通过公网SSL VPN方式经本地市的营业汇聚交换机接入省业务支撑中心;唐山分公司部分合作厅/代理商厅通过SDH自有传输经本地市的营业汇聚交换机接入省业务支撑中心, 部分通过公网SSL VPN方式经本地市的营业汇聚交换机接入省业务支撑中心, 还有一部分是通过租用其他通信公司企业专网VPN方式接入本地市的营业汇聚交换机再上连至省业务支撑中心;衡水分公司部分合作厅/代理商厅通过SDH自有传输经本地市的营业汇聚交换机接入省业务支撑中心, 部分通过公网SSL VPN方式经本地市的营业汇聚交换机接入省业务支撑中心;邢台分公司少部分合作厅/代理商厅通过SDH自有传输经本地市的营业汇聚交换机接入省业务支撑中心, 大部分通过公网SSL VPN方式经本地市的营业汇聚交换机接入省业务支撑中心。

各地市合作厅/代理商厅营业网络现状情况如上图所示:

另外,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河北有限公司近期启动了营业厅瘦终端改造工程, 目标是在未来5年内, 逐步实现全省营业厅的瘦终端化, 瘦终端服务器群在省业务支撑中心集中部署, 因此在当前瘦终端尚未完全覆盖全省的情况下, 除了上述全省十一个地市分公司的营业网络现状外, 又将增加一个瘦终端的接入方式, 全省的营业网络接入方式变得更加复杂。

1.2地市营业网络现状分析

从上述现状描述中可以看出, 针对不同性质的营业厅, 没有进行有效的安全域划分:

首先, 从网络层面, 通过公网SSL VPN和通过租用其他通信公司企业专网VPN这两种方式接入省业务支撑中心的合作厅/代理商厅在地市汇聚接入时未采用双层异构防火墙安全措施, 且所有类型的营业厅均直接接入地市营业汇聚交换机, 未对不同性质的营业厅进行安全域隔离, 在瘦终端尚未全面覆盖的过渡期, 合作厅/代理厅等所使用的终端、业务访问行为等不能完全受河北移动公司管理, 安全方面存在隐患, 例如存在代理商操作员在非代理商接入域登录的现象, 一旦出现安全问题, 影响面积较大。

其次, 为满足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河北有限公司绿色瘦终端改造工程安全性建设的需要, 要求绿色瘦终端营业厅同其他性质的营业厅进行安全隔离。

二、基于安全域场景划分的营业网络解决方案

2.1方案说明

结合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河北有限公司地市分公司的营业网络现状和未来几年的瘦终端厅部署规划, 针对11个地市分公司的营业网络进行基于安全域的场景划分如下:

将市公司的营业网络接入域划分为两个安全域, 即内部接口子域和合作/代理子域;并划分出四个场景分别部署不同性质的营业厅, 场景一为普通终端自建厅, 场景二为瘦终端厅, 场景三为具备传输条件的普通终端合作厅/代理商厅, 场景四为不具备传输条件的普通终端合作厅/代理商厅。

自建营业厅, 由于营业人员所使用的终端、业务访问行为等能够接受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河北有限公司的管理, 属于内部系统, 瘦终端厅 (无论是自建厅还是合作/代理厅) 所采用的瘦终端将简化只有键盘、鼠标、显示器和外接打印机、智能卡等设备, 在集中部署的服务器端采用远程桌面技术, 远程桌面服务作为瘦终端的代理, 执行营业系统的客户端应用, 访问业务系统, 省公司还可以根据管理需求针对营业厅的性质进行瘦终端的配置, 比如自办厅可以额外配置磁盘, 而合作/代理厅不配置磁盘等等, 这种性质的营业厅能够规避营业员操作带来的安全漏洞, 能够确保营业网络的安全性, 因此场景一和场景二部署在市公司内部接口子域。

场景三中普通终端的合作厅/代理商厅因所使用的终端、业务访问行为等则不能完全受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河北有限公司的管理, 属于外部系统, 因此场景三部署在市公司的合作/代理子域。

场景四中普通终端的合作厅/代理商厅因所使用的终端、业务访问行为等则不能完全受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河北有限公司的管理, 属于外部系统, 由于场景四是通过公网Internet方式接入至省业务支撑系统, 安全风险较代理厅、合作厅更大, 针对此类场景的营业厅需要特殊处理, 将其部署在省业务支撑系统互联网接口子域。

以上基于地市分公司安全域和省业务支撑系统安全域的四种场景划分如图2所示。

2.2方案实施

市公司内部接口子域和市公司合作/代理子域中涉及的三个营业场景需要物理上隔离, 需要部署统一汇聚接入交换机和路由器, 场景三还要在交换机南向接口部署隔离防火墙, 且与省业务支撑系统防火墙形成双层异构, 如表1所示方案实施前后采取的安全措施。

目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河北有限公司各地市分公司现有地市营业汇聚交换机为Cisco3750三层交换机, 背板带宽32Gbps, 内存256M, 端口为10/100M自适应以太端口, 在现状情况下刚刚能满足需求;通过在石家庄瘦终端体验厅进行测试, 每台瘦终端的带宽需求为56KB至300KB, 而目前每台普通营业终端带宽约为300KB, 因此瘦终端的引入对目前的带宽无影响;另外综合考虑业务远期发展和一些业务可能带来的复杂度提升以及节能降耗、最大化利用投资等因素的影响, 地市公司的营业汇聚交换机采用较高性能的中端三层交换机, 在交换机上通过划分VLAN来区分隔离场景一、场景二和场景三, 达到物理隔离提升安全性目的, 场景三在交换机南向接口部署隔离防火墙, 要求此防火墙和省业务支撑系统防火墙形成双层异构以保证安全性, 另外, 四个场景划分后还需要重新划分IP地址。

因为MDCN和省业务支撑系统互联网接口子域负责四类场景的接入, 为保证业务的顺畅访问, 要求MDCN在各地市的接入节点以及省业务支撑系统互联网接口子域接入交换机的各项性能指标不低于营业汇聚交换机的性能指标。

省业务支撑系统需要配合进行应用改造, 地市公司至省公司的安全策略需要进行调整, 各地市公司间互访隔离策略需要部署, 以达到路由精简, 降低网络节点负荷。

三、结束语

划分新方案 篇4

关键词:新CAS,长期股权投资划分,趋同

1 引言

2010年4月, 我国正式颁布《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趋同路线图》, 旨在推动全球统一高质量会计准则的制定、实现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标准的持续趋同。路线图表示, 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 (IASB) 已确认了中国特殊情况和环境下的一些会计问题, 其中就包括了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这涉及到作为投资方对长期股权投资进行最初划分的问题。从这一角度考虑, 长期股权投资的划分或者说相关准则的专门制定, 将直接影响企业财务信息的公告和比较。尽管在2006年颁布的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 (新CAS) 中, 长期股权投资的划分得到了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但由于改革仓促和时间有限, 在2007年至2009年这三年的新准则执行期间, 长期股权投资在实务中的划分仍存在不少问题。

2 新CAS下长期股权投资划分的改进

2.1 我国长期股权投资划分规范文件

为规范投资行为的会计信息披露, 提高会计信息的有用性, 推动证券市场的发展, 我国财政部于1998年先后颁布了《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和《企业会计准则—投资》 (即旧投资准则) , 后又于2001年11月修订了旧投资准则。为顺应经济全球化和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之势, 财政部借鉴了国际准则中有关投资准则的会计处理规范, 于2006年2月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 (CAS2) , 并要求于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 随后逐步推广到所有大中型企业。

2.2 新CAS对长期股权投资划分的改进

可以说, 在2006版新CAS中, 变动最大并且对其他准则产生重大影响的准则, 就有CAS2。CAS2作为对原准则概念下的“投资”进行全新分类结果的一个重要部分, 将“长期”的“股权”投资行为从原准则的“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 (包括长期股权投资和长期债券投资) ”中单独划分出来, 以区别于新准则下的“金融资产”等其他投资行为和投资项目, 并以单一的准则对之进行规范。

这一单一准则CAS2规定, 在初始计量时要区分企业合并的类型, 从而采取相应的核算方法;并在投资持有的期间, 根据投资企业对被投资企业的影响程度及是否存在活跃市场、公允价值能否可靠取得等条件, 将企业分为四类:控制, 共同控制, 重大影响, 无共同控制且无重大影响, 并应当分别采用成本法及权益法进行后续计量。

尽管新CAS体系并没有对股权投资提出明确而具体的划分, 但从准则对股权投资核算原则与要求上看, 按照“投资的意图和能力”, 股权投资可划分为以下几类:

①投资企业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投资;

②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投资;

③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 并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权益性投资;

④交易性投资和指定为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投资;

⑤初始确认时即被指定为可供出售的非衍生金融资产, 以及不能被明确归入其他各类投资的非衍生金融资产。

由此可见, 考虑到投资企业管理层管理意图与决策等因素, 除第④外, 其余四项均可包含于“长期股权投资”的范围之内, 而这些也是长期股权投资选择核算方法的几个子类别。

3 长期股权投资划分的国际比较分析

3.1 与相关国际准则划分规定的比较

在国别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大势下, 我国2006版新CAS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借鉴了国际会计准则 (IAS) 的处理方法。与长期股权投资准则CAS2相对应的, 便是国际会计准则中的IAS27《合并财务报表和单独财务报表》、IAS28《对联营企业的投资》和IAS31《合营中的权益》。但由于国情差异和我国资本市场的特殊情况, 我国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处理规范与国际准则仍存在差异。尽管从表面上看, 差异是由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的适用范围来体现的, 但事实上, 对长期股权投资进行划分, 或者说, 对投资进行合理的划分, 才是投资项目会计处理初始计量、后续核算、报表呈报的依据和前提, 其对投资核算方法的采用具有决定性作用。

(1) 单独的“长期股权投资”准则。

总观国际准则, 并没有对“长期股权投资”作出单独且明确的规定, 因此也就不存在基于投资方角度所考虑的多种长期股权投资的划分。从这个角度来说, 我国的CAS2比相应的国际准则对长期股权投资的规定则显得更具针对性和更为详细。但这种划分是否合理, 或者说以单独的“长期股权投资”角度去探讨投资问题是否有益, 还值得深入探究。

(2) 初始取得时的投资划分。

CAS2规定, 在长期股权投资取得并按初始投资成本入账时, 要分为“企业合并”和“非企业合并”两种情况。国际会计准则对长期股权投资初始计量也分为以下两种情况:通过合并形成的和非合并形成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可见从总体上考虑, CAS2与相关国际准则对长期股权投资的划分是一致的。但CAS2针对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又依据企业合并的类型划分为“同一控制”和“非同一控制”。而对“同一控制”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 正是目前我国准则与国际准则存在的少数差异之一。

(3) 投资持有期间的投资划分。

CAS2并没有专门就长期股权投资的类型进行划分, 而是根据后续计量的方法限定了方法适用的范围。在投资持有的期间, 根据投资企业对被投资企业的影响程度, 可将企业分为四类:控制, 共同控制, 重大影响, 无共同控制且无重大影响。其中, “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长期股权投资”和“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且在活跃市场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属于成本法的适用范围, “对被投资企业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长期股权投资, 即对合营企业及对联营企业投资”属于权益法的适用范围。

国际准则不存在单独针对“长期股权投资”持有期间投资划分的准则, 但分别就“合并”、“联营”、“合营”等单个类别投资行为所造成结果的核算作出规定。在国际准则中, 只有IAS27对成本法的适用范围作出规定。从总体上看, CAS2在成本法适用范围上的规定与IAS27一致, 即对采用成本法核算的投资类型持统一观点;但CAS2比IAS27在何时采用成本法、何时遵循金融工具准则来处理投资分类的规定则显得更为详细。同时, IAS27所强调的“单独财务报表”则明确了“长期股权投资”的投资方所处的角度和立场。而这一点在我国准则中还没有得到明确体现。

而IAS28和IAS31对权益法适用范围作出的规范与CAS2也不尽相同。CAS2将合营企业和联营企业的投资划入权益法适用范围。IAS28和IAS31则在对合营企业和联营企业的基础上限制了权益法适用的范围, 表示这两条准则均不适用于风险资本组织、共同基金、信托公司和类似主体的投资。可见, 国际准则考虑到了特殊主体投资的情况, 对权益法采用范围企业的划分作出了更为严格的限定, 并以此与一般企业主体投资行为相区分。

(4) 投资划分的标准。

CAS2最显著的特征便是在长期股权投资的划分中强调了投资的“经济实质”而非“法律形式”, 不再将投资仅依据一定的比例数值进行划分, 而是综合采用“实质控制法”与“持股比例”这两种标准, 作为划分成本法与权益法适用条件的判断依据。这被认为是与国际准则相似。同时CAS2还要求在报表附注中对投资企业的持股比例和表决权比例、被投资单位向投资企业转移资金的能力受到严格限制的情况等进行披露。针对长期股权投资划分的标准和评判要求的披露方面, 由于国际准则是有单独的“合并”、“联营”和“合营”准则, 因此相关规定更为详细和具体。

3.2 相关报表呈报比较

为更好地体现我国CAS对长期股权投资的划分以及相关国际准则的划分规定, 本文选取了同时发行A股和H股的一家上市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下文称“中国石化”) 为例, 对其2009年按照我国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所编制的年度财务报告 (下文称“A表”) 和遵循IASB所发布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编制的财务报表 (下文称“H表”) 中有关长期股权投资划分部分的披露信息进行分析。

在A表合并资产负债表中, “长期股权投资”作为单独的一项, 列于“非流动资产”的下一层;H表合并资产负债表, 并不存在单独的“长期股权投资”科目, 而是以“于联营公司的权益”、“于合营公司的权益”以及“投资”三个科目来表示中国石化的长期股权投资情况, 使得投资情况更为显而易见。H表合并利润表的“投资收益”科目中, 单独列示了“来自联营及合营公司的损益”, 而A表则是一概而括, 没有子科目。同样的现象也出现在合并现金流量的“投资活动”中。

在财务报表附注中, A表将“长期股权投资”分为“对合营公司投资”、“对联营公司投资”和“其他股权投资”三类, 而H表分别列示了“于附属公司的投资”、“于联营公司的投资”、“于合营公司的投资”以及“投资”。值得注意的是, H表附注的“投资”包括了“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 (含上市的权益证券和其他可供出售的证劵投资, 以及非上市的其他证券投资) ”, 这与我国CAS对股权投资的划分要求有所不同。

4 结论

通过上述对比阐述和年度报表分析, 我国新CAS对长期股权投资的划分在实质上与国际准则相同, 但存在着角度和宽度的不同。我国有独立的“长期股权投资”准则, 并依据“实质控制法”与“持股比例”将长期股权投资划分为“控制”、“共同控制”、“重大影响”和“无共同控制且无重大影响”四类, 并以之为后续核算方法采用的判断依据。而国际准则之所以没有专门制定“长期股权投资”准则, 是因为其已立足于已有的分类基础, 如“合并”、“联营”、“合营”等单个类别投资行为所造成结果的核算处理。因此, 国际准则对类似划分的规定及处理显得更为具体和明确, 对于划分企业的对象, 如权益法采用的企业范围, 则有所限制。

长期股权投资的划分, 就是要把实际过程中发生的长期股权投资归到哪种类型中, 也就是要选择一个比较公平合理的标准, 将不同类型的长期股权投资进行归类, 并就其共同之处选择一个适宜的计量方法, 以达到正确计量, 从而有效地为各利益相关方服务。尽管CAS2完善了投资企业实施“控制”、“共同控制”、“重大影响”等概念的界定, 更为关注投资企业对被投资企业实际权力的大小, 考虑了投资企业对被投资企业经济管理业务的实际参与程度, 而不是仅仅以投资份额的比例来作为长期股权投资划分的评判标准。这充分体现了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也使得会计信息的质量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但是长期股权投资的划分直接影响到了长期股权投资交易事项的记录、确认、计量和报告, 同时也间接对企业整体的经济活动产生了重大影响。在准则国际趋同之路上, 我国长期股权投资的划分已达到“神似”, 但能否最终形成“形似”, 划分的角度与宽度是否也需与国际保持持续一致, 值得再作思考。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S]. (2006) .

[2]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2010年度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辅导教材:会计[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10, (3) .

划分新方案 篇5

关键词:租赁准则,改进,双折旧法

2006年2月颁布的新会计准则体系中关于租赁业务的划分和以前颁布的企业会计制度相比也没有发生大的变化。但正是由于会计核算中简单地把租赁业务划分为两种类型, 因此无论是对承租人还是出租人而言, 租赁业务的类型判断对企业会计信息会产生很大影响。

一、租赁业务的会计处理方法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1号——租赁 (以下简称“租赁准则”) 的规定:承租人和出租人应当在租赁开始日将租赁分为融资租赁和经营租赁。融资租赁是指实质上转移了与资产所有权有关的全部风险和报酬的租赁。所有权最终可能转移, 也可能不转移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就应当认定为融资租赁: (1) 在租赁期届满时, 租赁资产的所有权转移给承租人。 (2) 承租人有购买租赁资产的选择权, 所订立的购买价款预计将远低于行使选择权时租赁资产的公允价值, 因而在租赁开始日就可以合理确定承租人将会行使这种选择权。 (3) 即使资产的所有权不转移, 但租赁期占租赁资产使用寿命的大部分。 (4) 承租人在租赁开始日的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 几乎相当于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公允价值;出租人在租赁开始日的最低租赁收款额现值, 几乎相当于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公允价值。 (5) 租赁资产性质特殊, 如果不作较大改造, 只有承租人才能使用。经营租赁则是指除融资租赁以外的其他租赁。从会计准则关于经营租赁和融资租赁的划分标准来看, 准则涉及租赁划分的条件比较形式化。虽然租赁准则指南中特别强调了企业应视租赁的经济实质而不是其法律形式对租赁进行分类, 但是由于经营租赁和融资租赁在会计上处理的区别, 尤其是对于承租人而言, 经营性租入的资产不需要纳入表内作为自有资产核算, 而融资性租入资产需要纳入表内核算, 同样的租赁业务, 判断的结果不一样, 对企业的税收以及财务指标的影响也不一样, 因此租赁业务的相关各方往往在租赁合同的相关条款的制定上, 刻意规避会计准则的要求以满足自身的需要, 比如租赁合同的租赁期刻意缩短、租金支付采用年租制 (一年一签) 等等, 就可以把应确认为融资租赁的业务确认为经营租赁。以航空公司为例, 飞机使用寿命通常为20~25年, 而一般飞机租赁期限大多为10~15年, 但是如果在租赁合同中只约定3-5年, 准则的规定即形同虚设, 并且很难进行定义。因此租赁是一种传统的、现在仍然流行的表外融资方法。

二、租赁业务会计核算改进的建议

(一) 租赁类型确认条件的修改

对融资租赁的认定条件应对资产类型进行界定, 如果租赁资产对于承租人而言, 是企业主要生产经营业务使用的资产, 则应认定该租赁业务为融资租赁, 除非确凿证据证明承租人使用该资产的期限较短 (3~5年) 且租赁期满后续租可能性极小。对于是否为主要生产经营用资产可以用下列具体标准来判断:

1、承租人租入资产的用途涵盖于承租人经营执照所涉及的经营范围内。

2、承租人租入资产后因该资产直接导致的经济利益流入 (生产过程使用、管理或者出租等) 作为营业收入确认。

3、承租人若不能取得该类资产就不能正常地进行生产经营。

4、无确凿证据证明承租人在租赁期满后 (租赁期在5年内) 续租可能性极小的。

5、租赁资产性质特殊, 如果不作较大改造, 只有承租人才能使用。 (保留租赁准则规定的判断条件的第5项) 这些判断标准仍然遵循实在重于形式的原则。

(二) 租赁业务会计核算方法的修改

笔者建议可以采用结合经营租赁和融资租赁两种方法特点的会计处理方法——双折旧法。

双折旧法的特征是在出租方和承租方均对租赁资产计提折旧。双折旧法的关键是以确定承租人预期使用租赁期限而非现行租赁期限占资产使用年限的大部分且在租赁合同期满后没有确凿证据表明承租人不会续租该资产这一标准来认定融资租赁。由于租赁合同中对于租赁期的约定较短 (3-5年, 甚至1年) , 因此预期租赁期限的确定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会计核算时如果采用未来预计租赁期限会产生比较大的问题。

双折旧法的基本思路结合了融资租赁和经营租赁两种处理方法的特点。按照双折旧法, 出租人在租赁期内把出租资产一直作为自有资产进行核算, 租赁期中既要反映自己的租金收益, 同时计提资产折旧, 基于承租人后续租赁期不确定这一因素, 租赁资产的账面价值反映了预期对未来租赁资产收回后经济利益的控制权。

而对于承租人而言, 租赁合同往往采用年租制, 也无法准确预计后续的租赁期。但是基于持续经营假设, 租入资产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重要性基本上决定了企业在可预见的将来正常经营过程中会长时间使用该资产, 且预计期限使用往往明显长于普通经营租赁的期限。因此把出租人和承租人均把租赁资产纳入表内核算有其合理性, 同时传统上利用表外融资对企业的影响也能够反映到会计信息中去。

出租人以自身的固定资产出租的按照经营租赁方式进行会计核算, 出租资产仍然作为自己的资产进行核算, 计提折旧, 按照租赁合同约定的租金确认收入, 每期计提的折旧金额计入成本。

承租人把经营性租入的资产也视为自身的资产核算, 按照和出租方在租赁合同中约定的折旧方法计提折旧, 如果没有约定则按照出租方的折旧方法计提或者自行确定。

三、结语

这样的处理, 既体现了出租人对资产的使用权以及对租赁期满后资产的控制权, 同时也反映了在承租人预计长期使用租赁资产导致形成融资租赁的真实情况, 因此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当然双折旧法的设计还略显粗糙值得商榷之处甚多, 另外还有涉及如何与税法规定协调等诸多问题, 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2006[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6.

划分新方案 篇6

一、确定核算科室类别

科室分类是科室成本核算的第一步,由于各类科室成本按照分项逐级分步结转法进行分摊,最终将所有成本转移到临床服务类科室,其分类的合理性将直接影响成本核算的结果,新《医院财务制度》将科室区分为临床服务类、医疗技术类、医疗辅助类和行政后勤类。

(一)科室性质

临床服务类是能体现最终医疗结果、完整反映医疗成本的科室,此类科室体现医疗服务的最终产品,主要是病人在医院接受医疗服务的门诊和病房。医疗技术类是指作为一个医疗检查、治疗项目的执行科室,只是提供医疗服务中的中间服务,并不体现医疗服务的最终结果,如放射科、检验科、麻醉科、ICU(重症监护室)、药房等。医疗辅助类是提供动力、生产、加工等辅助服务的科室,如供应室、洗衣房、收费处、药品材料库房等科室。行政后勤类是指除临床服务、医疗技术和医疗辅助科室之处的从事院内处行政后勤业务工作的科室,如医务科、财务科、办公室、后勤科等。

(二)服务范围

科室接受了服务,就应承担相应的服务成本,科室服务范围是医院间接成本按“受益归属”原则进行合理分摊的前提。临床服务类直接为病人提供医疗服务,它的服务范围是病人;医疗技术类的服务辐射范围是病人和临床服务类科室;医疗辅助类是为临床服务类和医疗技术类科室服务;行政后勤类的服务范围具有全院性。

确定核算科室的类别应同时考虑科室性质和科室服务的辐射范围,核算科室的分类在性质上与医院医学分类标准相类似,但又不尽相同,例如:麻醉科,医学分类性质属于临床科室,但其只是病人在医院接受服务的一个中间过程,并不能体现最终医疗结果,它的辐服务范围类似于医疗技术类科室,在科室成本核算时将其划分为医疗技术类科室更为恰当;又如医院单独设置的体检中心,在医学分类性质上不属于临床科室,但其服务范围与临床科室相同,若将其划分为其他三类科室将成本分摊到临床服务类科室,将无端加大临床科室的医疗成本,将其列入临床服务类更合理。

二、划分核算单元

医院科室成本核算单元,是医院内部能够承担医院经济目标,落实核算与成本管理责任,并能够根据绩效大小独立承担奖罚,能将责权利结合起来的科室或部门,它是成本核算的最小单位,划分核算单元时应坚持以下原则。

(一)信息采集满足成本核算的需要

划分核算单元时应首先考虑该单元的房屋、人员、资产等是否相对独立,房屋面积、设备价值等基础数据信息是否或可能方便、准确的统计和采集,成本费用是否能够合理的归集,以保证成本核算需要。

(二)核算单元的划分尽量细化

核算单元是成本核算的最小单位,划分时宜细不宜粗,它的细化划分是为医院成本分析和成本控制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的前提,亦为医院开展项目成本核算、病种成本核算奠定了基础,特别是临床服务类和医疗技术类科室在基础信息能够采集的前提下根据实际条件尽可能细化,有下属科室的尽量以下属科室为核算单元,例如某医院心超室下设有心电图室、B超室、彩超室,核算单元应按心电室图、B超室、彩超室分别设置;又如对一些规模不大的医院因人力资源多方面的原因,在正常工作时间外的门急诊病人往往由住院科室值班医生承担应诊工作,相应的门诊收入及人员、材料等门诊成本费用若不从该住院科室分离统计核算,必将影响诊次、床日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对此类临床类科室可设为门诊和病房两个核算单元,在HIS系统中此部分收入纳入该住院科室的门诊单元统计,其门诊成本若不能单独归集,可采用门诊部同类科室诊次成本作为参数进行测算,即某住院科室的门诊成本=门诊部同类科室诊次成本×该住院科室门诊诊疗人次,从科室总成本分离后计入门诊单元,以符合收支配比的原则。

(三)类别划分与行政隶属关系相结合

成本核算单元在类别划分下按行政隶属关系设置,有利于建立各级成本责任中心,加强成本控制和管理。首先按临床服务类、医疗技术类、医疗辅助类和行政后勤类划分一级科室,再在一级科室下根据医院科室行政隶属关系设置相应的二级、三级核算科室为成本核算单元,如在临床服务类科室下设门诊部,再在门诊部下设骨科、内科、儿科等门诊科室核算单元。但某些科室在类别划分上与行政隶属关系存在不一致的情况,应先根据类别划分,例如门诊收费处在医院行政上隶属于门诊部,但按其服务性质应划分为医疗辅助类科室,而不是划分在临床类科室门诊部的下属单元,其成本应按照各科室的服务量进行分摊至医疗技术类和临床服务类科室。

三、进一步的思考

新《医院财务制度》将科室设置划分为四大类,文章以为不能满足成本核算的需要。新《医院财务制度》对医院成本核算范围进行了明确规定,资本性支出、各种罚款等七大类支出不计入成本范围,在成本分摊时需将这七大类支出剔除,如果仅按这四大类划分成本核算单元,在核算成本分摊时将极为不便,建议将医院科室划分为五大类,除制度规定的四大类外,再设“其他类”,同时在“其他类”下划分核算单元,专门用于归集不计入医院成本核算范围的支出。

参考文献

划分新方案 篇7

下一代互联网 (IPv6、Qo S) 以及无线移动通信 (3G、Wi Fi、Wi MAX、Ad-hoc) 推动了宽带、移动多媒体技术的发展, 基于多媒体编码技术的各种视频应用 (Pay-per-View, Pay-TV, Vo D, Video Conferencing) 也变得丰富多彩。但视频流数据存储和传输的广泛性和便易性等特点, 使其更容易受到破坏和攻击, 制约着众多商业应用的进程。基于某些视频应用的特殊性, 我们只需要对其中的部分数据进行加密, 使图像质量下降到人的视觉无法正常感知的程度, 使未经授权的用户不能正常获取视频的有效信息;另外通过一些密码学方法, 保证破解加密的代价大于购买版权的代价, 就能够满足不同商业应用的需求。

文中, 我们提出一种对H.264[1]编码的视频数据加密的方案, 通过引入一种新的宏块数据划分机制, 对视频数据进行分层次有差别的加密, 来解决视频在网络中传输的安全问题。

1 相关研究工作介绍

H.264是当前最新的视频编码标准, 它因为具有良好的网络特性和高效的编码效率, 在各种网络视频传输中得到广泛应用。国内外学者针对H.264视频加密领域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其中选择加密算法成了视频加密的主要研究方向。这类算法要求加密过程与视频数据的格式相结合, 并且可以根据安全性要求的不同, 选择加密不同的敏感数据, 这类算法通常具有较低的计算复杂度, 具有较强的数据可操作性, 适合更广泛的应用。

常见的选择加密方法可以分为三类:频域加密算法、空间域加密算法和熵编码加密算法。频域加密算法中常常对DCT系数进行加密, 文献[2]提出了一种在H.264标准下对DCT系数进行加密的方法, 它将DCT系数分为AC、DC两类, 分别进行加密操作。空间域加密算法针对帧内空间预测信息进行加密, 文献[3]对H.264的帧内预测模式进行了加密。熵编码加密算法是结合具体熵编码过程进行加密的方法, 文献[4]等人研究了基于CAVLC进行熵编码的加密方法, 而在文献[5]中, 提出了一种针对CABAC进行熵编码加密的方法。但是, 单一地对某种语法元素进行加密, 会使得安全性和加密视觉效果难以达到要求, 文献[4]中指出, 单纯地对预测模式和残差系数进行加密在视觉安全性不够理想, 而且也无法有效抵御置换攻击。而同时对多种语法元素进行加密虽具有更好的安全性, 但却会带来过大的系统开销。

为了使得选择加密算法能够支持不同场景下的商业应用, 新的研究趋势是考虑如何对加密的视频数据进行有效的分类, 通过提供不同的安全级别来对加密的强度进行控制, 从而满足不同的应用需求。在文献[6]中, 提出了一种强度可控的加密算法, 可以提供4种不同强度的加密控制。而文献[7]中, 提出了几种新的数据分类方法, 对不同的视频数据进行分类加密。但是上述几种方法在对加密强度的控制灵活性方面仍略显不足。

2 方案

要满足多媒体视频传输的实时性和安全性, 加密方案必须要提供以下特性:安全性、低成本的系统开销、网络友好性。本文主要通过两种方法来达到上述目标:一是对视频数据进行分类, 把视频数据按照不同的重要程度进行划分;二是利用不均等加密方案, 对重要数据进行较复杂的加密, 对不太重要的数据部分进行简单的加密。而在对视频数据进行加密的过程中, 通过合理的选择策略, 可以保持视频数据的语义格式不变。通过这种方式, 就可以较低的开销来获得很高的安全性, 并保持H.264编码本身良好压缩率和容错机制等特性。

2.1 基于宏块重要性的数据划分方法

在文献[6, 7]中介绍的几种加密数据的分类方法, 都是根据视频编码流中的语义元素来进行分类的, 这种单纯依靠语义元素进行数据的分类并不能真实反映出不同数据在视觉感知上的重要性。在真实情况下, 视频场景变化是不均匀的, 不同宏块数据在重构图像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 如果能对具有较高重要程度的宏块数据进行优先加密, 将会获得更好的加密效果。正是基于以上考虑, 我们利用文献[8]中提出的一种宏块重要性度量算法, 引入“失真度”来对宏块的重要程度进行评估。我们在对每个帧进行编码的过程中, 通过计算每个宏块的失真度来标定宏块的重要程度, 并根据重要程度的不同对视频宏块数据进行有效划分, 下文中我们将给出详细的算法描述。

在对宏块进行重要程度的划分后, 需要把他们分配到不同的数据分区中, 这样可以优先对比较重要的数据进行加密或是对不同的数据利用不同的加密策略。在这里, 我们用到一种H.264中的新特性—FMO编码机制[9]。在一般情况下, 对一个帧的宏块进行编码是按照光栅扫描顺序进行编码的。FMO机制允许编码器不必遵从这种顺序, 可以采用更加灵活的宏块编码顺序。H.264中提出Slice Group的概念来支持FMO编码, 一个视频帧可以分为多个Slice Group, 用Slice Group ID来区分, 每个Slice Group包含某一类特定的宏块。在本文中, 我们利用宏块划分算法将每一帧的所有宏块按照重要程度的不同划分为三个级别, 用FMO的这种特性, 建立宏块到Slice Group ID的映射, 按照重要程度从高到底分别将宏块编划分到Slice group 0, Slice group 1、Slice Group 2中, 如图1所示。

进行宏块划分时, 对于一帧中的每个宏块, 计算该宏块丢失后利用错误隐藏机制带来的失真, 利用失真来代表宏块的重要性。利用Dk, m定义为该宏块丢失后, 采用Direct-copy的错误恢复算法, 利用第k-1帧中的第m个宏块进行错误隐藏后带来的失真, 用平均均方误差 (MSE) 来度量, 则Dk, m可以表示为:

其中YMB和XMB表示宏块的高和宽, pk, i, j和pk-1, i, j分别表示相应宏块中像素点的值。第k帧中宏块的平均重要性可以表示为:

其中Ntotal表示视频帧中宏块的总数。

然后定义两个阈值:Thigh和Tlow, 根据宏块的平均重要性以及这两个阈值来对宏块进行划分, 并映射到不同的Group中, 具体步骤如下:

对于任意宏块, 如果Dk, m≥Thigh·珚Dk, 则将宏块的Slice Group ID设置为0;

如果Tlow·珚Dk<Dk, m<Thigh·珚Dk, 则将宏块的Slice Group ID设置为1;

如果Dk, m≤Tlow·珚Dk, 则将宏块的Slice Group ID设置2。

在本文中, 经过大量的实验分析, 发现在Thigh和Tlow分别为0.8和0.2的时候能够取得比较好的划分效果, 能够将宏块比较均匀地划分到三个slice group中。在实际的应用中, 我们还可以调整Thigh和Tlow的大小来调整数据划分的程度, 从而控制加密强度的大小, 提供了更好的灵活性。

2.2 加密数据元素的选择与分层加密的实现

在完成宏块数据的划分以后, 就可以对具有不同重要程度的宏块数据采用不同的加密策略。在本文中, 通过对H.264编码宏块语义层的分析, 我们决定提取以下三类定长语法元素进行加密操作:

(1) 帧内预测模式H.264中提供了两种亮度块的预测模式: (4×4) 和 (16×16) 两种。通过文献[6]中的数据可以知道, 在视频帧中采用4×4预测编码模式占了大多数, 而16×16模式的预测信息和CBP信息放在一起进行编码, 不易进行加密操作。所以在本文的加密方案中, 我们只考虑对4×4这种预测模式字进行加密操作。4×4的编码预测模式总共有9种模式, 那么至少需要4个bit位。在H.264的标准中, 利用一个“prev_intra4×4_pred_mode”的字段来排除一种预测方式, 用另外3个bit位来表示余下的8种预测模式。在本文的加密方案中, 我们只对后3个bit位进行加密扰乱。

(2) 运动向量差值符号位在H.264中, 帧间编码利用MVD来表示帧与帧之间的预测信息。MVD值是采用是指数哥伦布 (Exp-Golomb) 进行编码的, 这是一种变长编码方式, 如果对整个MVD值进行加密, 会破坏视频的语义结构。因此我们只对MVD的符号位进行加密, 对于每一个MVD值, 只需要对一个bit位进行加密操作。这样既不影响编码的效率也能够保持视频的语义格式。

(3) 残差块系数符号位在H.264中, 残差块系数是通过CAVLC编码和CABAC进行编码的, 在本文中, 我们只考虑使用CAVLC编码的情况。在进行CAVLC编码的过程中, 涉及到以下几个语义字段:非零系数数目 (Total coeffs) , 拖尾系数数目 (Trailing Ones) , 非零系数幅值 (Level) , 最后一个非零系数前零的个数 (Total Zeros) 和每个非零系数前零的个数 (Run Before) 。经过我们分析, 只有Trailing Ones的符号位和Level的符号位是属于定长字段, 对其进行扰乱不会改变视频的语义。因此在残差系数的相关数据中, 我们提取这两个字段的符号位进行加密操作。

通过对宏块数据的划分和加密数据元素的选取, 我们可以对不同数据实现有差别的加密。对于划分到slice group 0中宏块的数据, 这部分数据最重要, 因此对这部分宏块数据, 对上文中提到的所有字段进行加密;对于slice group1中的宏块数据, 则只分别对IPM、MVD符号位和level幅值的符号位进行加密;对于slice group2中的宏块数据, 因为这部分数据的重要程度最低, 我们只对该部分宏块进行IPM和MVD符号位信息的加密。

为了进一步减少加解密操作的计算量, 我们提出如下的分层加密方案, 分三个安全级别对视频数据进行处理。

level 1:只对属于slice group 0中的宏块数据进行加密操作。

level 2:只对属于slice group 0和slice group 1的宏块数据进行加密操作。

level 3:对属于slice group 0, slice group 1, slice group 2中的宏块数据进行加密操作。

对数据进行分类并进行有差别的加密, 可以大幅度地减少加解密的计算量。从Level 1到Level 3的层次的安全加密, 加密的数据不断增多, 安全性也不断增强。这样就可以灵活地根据不同的场合来调整加解密的强度, 可以使得该方案满足不同的应用需求。

2.3 加密的具体实现过程

通过以上的介绍, 我们给出本算法的流程描述加密的详细实现过程。图2是本文加密方案的示意图。

(1) 首先读入原始视频序列文件, 开始进行编码预处理;

(2) 在对每一帧进行处理前, 利用上面提到的宏块划分算法对宏块进行划分;

(3) 对每个宏块进行编码, 在编码的过程中, 根据宏块所属的Slice group和指定的加密策略, 分析和提取相应的定长语法元素, 进行加密扰乱;

(4) 编码加密完所有的数据, 获得最后的H.264码流文件。

而对于每个宏块的加密过程, 实际上是和宏块编码过程相结合。具体来说, 就是在对每个宏块的编码过程中, 对宏块的语法元素进行分析, 如果是要进行加密的字段, 就提取该语法元素, 对其进行加密操作, 然后将加密后的字段写入码流中。下面是算法的具体伪代码描述:

我们利用随机数种子生成一个伪随机序列, 将随机序列二值化作为加密密钥。我们以每一个Slice group作为一个单独的密钥分发单位, 保证group与group之间的加解密的独立性。

3 实验结果与分析

3.1 实验说明

在本文中, 我们以普通的PC机作为实验平台, PC机配置为:Intel E4500处理器, 2GB内存, 操作系统为windows XP SP2。我们利用H.264中的官方参考软件JM10.2[10]来实现上述的算法设计, 利用VS2005完成对JM代码的调试和编译。

实验中以CIF格式352×288的foreman, mother-daughter, container和news作为实验视频序列, 按照上文所说的三个安全级别分别对其进行编码加密操作。在编码器端, 设定编码参数为:以IPPP……P方式进行编码, I帧刷新率为10, 帧率为30帧/s, 使用自定义FMO模式进行编码。在编码过程中, 重点关注编码器输出的码流参数, 对加密的性能进行分析;在解码器端, 因为本文采用对定长语法元素进行加密操作, 保持了视频的语义兼容性, 使用解码器可以直接进行解码, 得到加密扰乱后的图像。在解密过程中, 重点关注解码器输出的图像PSNR值的变化, 来分析图像的加密效果。

3.2 安全性分析

加密后视频的安全性包括两个方面, 加密后的视频安全性和加密算法本身的安全性。视频安全性即视频的全部或者部分信息被隐藏, 使得加密后的视频不能被人正确感知。从图3的加密效果测试图中我们可以看出, 无论是foreman还是motherdaughter序列, 在level1的加密强度下, 图像已经被严重扰乱, 可以用于对加密强度要求不高的场合, 如果需要更好的加密效果, 则需要使用level2, level3的加密强度。表1中测得的图像加密后的PSNR值也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而对于加密算法的安全性, 只要保证key的安全性, 我们就可以抵御大多数的密码攻击。

3.3 性能分析

因为我们使用的是定长语法元素的加密操作, 需要加密的字节数也只占视频码流的小部分, 且加密操作是和编码过程同时进行的, 加密实现过程十分简单。虽然我们在编码过程中使用了FMO机制, 使得编码效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产生了额外的码流 (如表2所示) , 但对实时性的应用影响并不是很大。FMO的引入可以提供给视频传输更高的容错能力, 同时使用FMO对视频数据进行重要程度的划分, 对重要数据提供了更好程度的保护, 这种开销也是值得的。

4 结论

我们提出了一种基于宏块重要性进行分层加密的视频加密方案。文中的加密方案联合加密了多种定长语法元素, 提供了更好的安全性和更好的加密效果, 同时引入了宏块重要性的评价机制和分层的加密策略, 可以灵活地对加密强度进行控制。该方案还保持了视频的语义格式兼容性, 继承了H.264在网络传输中的优良特性。最后通过实验仿真说明, 我们的设计方案满足安全性和实时性的要求, 并且也不会显著增加系统的开销, 是一种适用于对实时视频进行加密的安全方法。

摘要:H.264是最新的视频编码标准, 被广泛地用于各种视频应用中。由于视频数据传输的广泛性和便易性, 使得视频数据安全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出一种在H.264编码下基于宏块重要性分类的加密方案, 根据宏块重要程度的不同, 运用不均等加密策略对重要宏块优先进行加密操作, 减少加密的数据量。在具体的加密过程中, 联合加密几种宏块语义层中的定长语法元素, 在保持视频语义的情况下, 提高了加密的安全性。理论和实验分析证明, 该加密方案满足实时性和安全性的要求, 有效地保护了视频安全。

关键词:视频加密,H.264,宏块划分,选择加密

参考文献

[1]Wiegand T G J, Sullivan, et al.Overview of the H.264/AVC video cod-ing standard[J].IEEE Transactions on Circuits and Systems for VideoTechnology, 2003, 13 (7) :560-576.

[2]Wang Yajun, Cai Mian, Tang Fent.Design of a New Selective Video En-cryption Scheme Based on H.264.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a-tional Intelligence and Security[C].Piscataway:IEEE Computer Socie-ty, 2007:883-887.

[3]Ahn J, Shim H, Jeon B, et al.Digital video scrambling method using in-tra prediction mode PCM2004[C].Hangberg:Springer, 2004:386-393.

[4]Lian S J, Sun, et al.Efficient video encryption scheme based on ad-vanced video coding[J].Multimedia Tools and Applications, 2008, 38 (1) :75-89.

[5]谢强, 郑世宝, 于晓静.一种结合H.264/AVC C AB AC熵编码器特征的视频选择性内容加密算法[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2008, 42 (1) .

[6]Hong G M C, Yuan, et al.A quality-controllable encryption for H.264/AVC video coding.Advances in Multimedia Information Processing, PCM[C].Hangberg:Springer, 2006:510-517.

[7]Yibo Fan, Jidong Wang, akeshi Ikenaga, et al.A New Video EncryptionScheme for H.264/AVC[C].8th Pacific-Rim Conference on Multime-dia, PCM 2007.Hangberg:Springer, 2007:246-255.

[8]孙钢.基于内容感知的视频传输质量评价及资源分配机制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 2009.

[9]Wenger S, Horowitz M.Scattered Slices:A New Error Resilience Toolfor H.264[EB/OL].http://wftp3.itu.int/av-arch/jvt-site/.

上一篇:数据化运营下一篇:银行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