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模式划分

2024-10-13

管理模式划分(精选12篇)

管理模式划分 篇1

一、从环境的变化和管理理论变化看对管理会计划分的影响

20世纪初期, 为了应对第一次世界经济危机, 美国的许多企业开始推行泰罗制。这种制度是以科学管理学说为基础的, 强调提高生产效率和工作效率, 通过时间研究和动作研究, 制定一定条件下可以实现同时又最具有效率的标准, 以实现生产各个方面的标准化。标准制定后, 必须严格执行, 不允许一切可避免的浪费存在。当时的成本会计为了配合泰罗科学管理的需要, 就引进了“标准成本计算”和“预算控制”, 来代替传统的“先干后算”的成本会计制度。标准成本计算和预算控制的共同特点是:首先通过测算, 制定出作为未来活动的理想规范的标准数;然后就拿它作为控制实际数的根据, 并进一步分析它们之间出现差异的原因, 确定经济责任, 提出改进的措施和建议。一般认为标准成本计算、预算控制差异分析属于管理会计的萌芽或早期形式。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 科学技术突飞猛进, 并运用于生产之中, 生产力获得迅速发展;另一方面, 资本主义企业进一步集中, 企业规模越来越大, 生产经营日趋复杂, 企业外部的市场情况瞬息万变, 国内、国外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领导认为单纯依靠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促进企业内部经营合理化的科学管理和职能管理, 已远远不能适应市场的变化, 于是通过重新审查组织目标、组织环境、组织结构和领导方式等, 形成了企业管理的行为科学学派。行为科学管理认为, 要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不应以产品为中心, 而应以人为中心, 来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 让职工参与管理和决策, 借以提高产品质量, 降低产品成本, 扩大企业利润。客观上调动了积极性, 提高了生产率, 开辟了资本主义管理实践的新道路。会计界普遍认为20世纪50年代是管理会计建立时期。

20世纪60~80年代, 现行会计由于受到系统管理学派、权变管理学派、信息经济学和代理理论等各种管理思想的影响, 使会计和管理的结合更为密切, 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技术方法日益先进, 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发展趋势。因此, 这个阶段被认为是管理会计的发展时期。

20世纪80年代后, 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重大变革和发展必然要对传统管理会计产生重大冲击, 从而在管理会计中不断孕育出新的领域, 使之同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新发展所形成的企业内外新环境和条件相适应, 如作业管理和作业成本计算、战略管理会计、适时生产系统与存货管理等。这个时期是传统会计向新型的现代管理会计过渡的一个历史时期, 被认为是管理会计的变革时期。

二、从管理会计发展的显著特征上看管理会计的划分阶段

20世纪20年代管理会计制度只用于美国产业界, 其他国家尚没有使用, 美国会计前驱麦金西在1922年出版了《预算控制》, 1924年又出版了《管理会计》, 这是世界上第一本管理会计的论著。这时只是确定了管理会计的雏形。

1952年在伦敦举行的会计师国际代表大会上, 正式提出了“管理会计”这一术语, 标志着会计正式划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大领域。财务会计侧重于为外部的报表所有者提供信息, 而管理会计则侧重于为管理当局提供经营决策所需的相关信息。管理会计实践的发展, 大大促进了管理会计学研究的繁荣。从20世纪50年代起, 英美等发达国家陆续将管理会计学课程作为高等院校会计专业和其他财经管理专业的主干课程。50年代初, 责任会计概念的明确提出及内容定位是向现代管理会计演变的一个重要标志。

专业管理会计团队的成立是现代管理会计形成的标志之一。1972年, 美国全国会计师联合会成立了“管理协会”。同年, 英国也成立了“成本和管理会计师协会”。1972年美国全国会计师协会开始举办“审定管理会计师” (CM A, 执业管理会计师) , 凡考试合格者颁发给“管理会计师证书”, 作为上岗的依据。1980年, 在巴黎举行的世界会计人员联合会第一次会议上, 也把管理会计的应用作为研究主题, 这次国际会议的举办表明管理会计的影响已开始扩大到世界范围了。

三、从管理会计目标上看管理会计的划分阶段

在管理会计发展的初期, 管理会计的内容主要包括预算和控制, 尽管后来人们又充实了成本习性分析、本量利分析等管理会计的基础理论和方法, 但在实践中, 管理会计的行为始终停留在个别或分散的水平上, 仅限于决策方案的落实和经营计划的执行上, 集中体现在“控制”方面, 因此这个阶段管理会计的特征是以控制会计为核心。这个阶段内企业管理部门十分重视为编制财务报表的目的而计算的全部成本, 重心是寻求“真实成本”或“绝对真实的方法”。

随着行为理论的出现和在实践中的运用, 50年代在现代管理会计基础体系构建方面也取得了进展, 美国会计学会在1958年的报告中指出, 管理会计工作在于协助经营管理人员拟定达到合理经营的计划并以此做出明智的决策。这是现代管理会计思想方面的一个明显进步。通过引进、吸收相关学科新的理论和方法, 管理会计体系逐步完善和建立。其基本框架包括:决策与计划会计和执行会计两部分。决策以经营决策经济效益的分析评价为核心, 计划则是对经营决策选定的有关方案的数量表现和加工、汇总, 执行则是以责任会计为核心, 着重于经营活动进程和效果的评价和控制。

管理模式划分 篇2

职能是指“活动”、“行为”,也就是各种基本活动及其功能。最早是法国的亨利 · 法约尔提出的“五职能”说,后有“三功能派”、“四功能派”、“七功能派”等。总的来看,关于管理职能划分有: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激励、人事、调集资源、沟通、决策、创新。

我国从宏观上分为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四个方面。

(一)计划职能指对未来的活动进行规定和安排。是管理的首要职能。在工作实施之前,预先拟定出具体内容和步骤,它包括预测(分析环境)、决策(制定决策)和制定计划(编制行动方案)

(二)组织职能组织是指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按一定规则和程序而设置的多层次岗位及其有相应人员隶属关系的权责角色结构。l 是指为达到组织目标,对所必需的各种业务活动进行组合分类,授予各类业务主管人员必要职权,规定上下左右的协调关系。l 包括设置必要的机构,确定各种职能机构的职责范围,合理地选择和配备人员,规定各级领导的权力和责任,制订各项规章制度等l 要处理好管理层次与管理宽度(直接管辖下属的人数)的关系。还应处理好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的关系,对于后者应“避免对立,加以利用”

(三)领导职能领导职能主要指在组织目标、结构确定的情况下,管理者如何引导组织成员去达到组织目标。将自己的想法通过他人实现的人

(1)激励下属;

(2)指导别人活动;

(3)选择沟通的渠道;

(4)解决成员的冲突。

管理模式划分 篇3

一、内蒙古县域经济类型划分

考虑到社会、历史、地理、自然等方面的原因,以及影响县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我们可以对内蒙古全区的85个旗县市区作各种类型的划分,比如按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可以分为经济发达旗县、次发达旗县利欠发达旗县;按照地理位置和地貌条件,可分为市郊旗县、平原旗县、草原旗县、山区旗县、斤陵旗县和沙漠戈壁旗县;按其产业结构,可分为工矿旗县、农业旗县、牧业旗县、半农半牧业旗县和林农结合旗县。另外,还有地处风景名胜区、以旅游经济为主的旗县和地处交通枢纽、以物流沟通为主的旗县市。当然,县域经济的划分,还有其重叠性,不一定非常清晰,比如某旗地处草原深处但可能是一个经济发达的工矿旗。从内蒙古目前旗县市区经济发展现状来看,全区85个旗县市区可分为四个带有一定共性的类型:

第一种类型是与经济中心城市结为一体的市郊旗县区。如呼和浩特、包头、赤峰、通辽、海拉尔等各盟市所在地城市的郊区旗县,和一些远离市中心的区,如包头市的内云鄂博区、石拐矿区,赤峰市的元宝山区、松山区等。这类区不同于市内的城区,它的行政范围既包括区级行政机关驻地城区,又包括相当大的农村地区,而且其行政机关的设置、行政职能同旗县有许多相似之处。上述旗县区在自治区所占比例较小,但经济社会非常发达,2002年生产总值185亿元,已占到全区的107%。它们处在城市近距离辐射圈内,人流、物流、信息流同城市沟通顺畅,在文化、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等方面都比较一致,因此,这类旗县区经济不是一个独立的区域经济,而是城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种类型是社会经济发展相对独立的旗县。这类旗县在地理空间上远离城市,经济自成体系,自成一块,行政区域相对封闭独立。旗县所在地作为唯一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中心,对整个旗县地域内社会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类旗县农村人口占到全旗县人口的70%左右。在旗县所辖地域内,既有传统农业和落后的农村经济,又有传统手工业和发达的现代工业,还有商业、科技、文化、教育、卫生等等,一应俱全,各种经济形式、经济成分和经济要素组成了一个独立的综合性有机整体,这类旗县占全自治区旗县市总数的62%,生产总值占全区326%,对内蒙古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着重大作用。可以说,这部分旗县代表着内蒙古旗县经济的主体。

第三种类型是社会经济发展相对独立的县级市。包括海拉尔市、扎兰屯市、乌兰浩特市、锡林浩特市、集宁市、临河市六个市,它们与内蒙古的经济中心城市如呼和浩特市、包头市、乌海市,和原属于市后改建制成为区的红山区(原赤峰市)、科尔沁区(原通辽市)、东胜区(原东胜市),以及满洲里市、二连浩特市,均处于等距离状态,属于这些城市的辐射盲区。这些城市多是盟行政机关所在地,在某种程度上行政管理上的职能作用要大于经济辐射方面的职能。

第四种类型是产业结构单一的旗县和县级市。这类旗县市以生产某种产品为主并覆盖和左右整个旗县市经济活动,如林业、工矿业、旅游服务业的旗县市等。这些旗县市主要分布在呼伦贝尔市、通辽市、鄂尔多斯市、锡林郭勒盟等地。在这类旗县市中,有的因蕴藏着丰富的地下资源,国家进行了大规模的投资开发建设,兴建了大型的工业企业,多年来已发展成为当地的重要支柱产业,为经济建设做出了相当大的贡献,如霍林郭勒市等;有的正在开发,不久将会形成生产规模,迅速成为主导产业,如伊金霍洛旗等;有的还尚未充分开发,但有相当广阔的发展前景,如鄂温克旗等;有的是近几十年来建设形成的单一产业结构,近期内还难以完全改变传统单一的产业现状,如牙克石市等四个林业旗市。这类旗县市大都人口密度比较低,人均占有资源非常丰富。对其进行全面开发,使这些旗县市依托资源优势,尽快走上致富之路,不仅会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而且有着不可估量的社会效益。

下面是将85个旗县市区按四种类型的分类:

与经济中心城市结为一体的市郊旗县区12个:土默特左旗、托克托县、和林格尔县、武川县、清水河县、石拐矿区、白云矿区、土默特右旗、固阳县、达茂旗、元宝山区、松山区。

社会经济发展相对独立的旗县53个:阿鲁旗、巴林左旗、巴林右旗、林西县、克什克腾旗、翁牛特旗、喀喇沁旗、宁城县、敖汉旗、科左中旗、科左后旗、开鲁县、库伦旗、奈曼旗、扎鲁特旗、鄂托克前旗、杭锦旗、阿荣旗、莫力达瓦旗、新右旗、新左旗、陈巴尔虎旗、科右前旗、科右中旗、扎赉特旗、突泉县、阿巴嘎旗、苏尼特左旗、东乌旗、西乌旗、镶黄旗、正镶白旗、正蓝旗、太仆寺旗、多伦县、卓资县、化德县、商都县、兴和县、凉城县、察右前旗、察右中旗、察右后旗、四子王旗、五原县、磴口县、杭锦后旗、乌拉特前旗、乌拉特中旗、乌拉特后旗、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右旗、额济纳旗。

社会经济发展相对独立的县级市4个:海拉尔市、扎兰屯市、乌兰浩特市、锡林浩特市、集宁市、临河市。

产业结构单一的旗县市16个:其中工矿旗县市9个:霍林郭勒市、达拉特旗、鄂托克旗、乌审旗、伊金霍洛旗、准格尔旗、鄂温克旗、苏尼特右旗、丰镇市;林业旗市4个:牙克石市、根河市、额尔古纳市、鄂伦春旗;旅游业市1个:阿尔山市。

上述旗县区和县级市共85个,如包括城市市区14个,共计99个(城市城区指新城区、回民区、玉泉区、赛罕区、东河区、昆都仑区、青山区、九原区、海勃湾区、海南区、乌达区、红山区、科尔沁区、东胜区)。

二、不同类型旗县市区域经济形成原因及特点

内蒙古旗县市区域经济之所以出现不同类型的差异,其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

市郊旗县区由于地处农村经济和城市经济紧密结合的最佳区位,既有为城市服务的商品性农业,又有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既环绕城市,又背靠农村,既有对城市有较强的依附性,又有凭借优越的区位条件对城市经济发展前瞻性的特点,因此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市郊旗县区经济。从其发展过程看主要借助了六个方面的优势:一是距中心城市市场近,比较了解市场对商品的需求,有城市人口所形成的生活资料市场需求,各方面资源能得到优先开发并尽快形成规模。如呼包两市的市郊旗县区的蔬菜、生猪家禽养殖、肉蛋奶、花卉等副食品等生产基地建立形成和发展;是地理位置优越,临近城市铁路公路交通运输线,有发达的交通运输业和仓储业,能够迅速地将各种物资和商品输送于四面八方,扩散于城乡的各个角落;三是一般都具有着灵敏的信息网络渠道,可以广泛地进行地区间各种信息的交流和反馈,及时了解和掌握市场的动向,在把握商机上比边远地区旗县有很大的优势;四是能够就近吸收城市雄厚的科学技术利经营管理经验,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企业竞争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五是借助于城市的名片,巧打城市招牌,采取各种方式筑巢引凤,全方位的招商引资。特别是在工业园区的开发建设和大型建设项目的引进上,能够得天独厚抢占先机。和林格尔县的盛乐工业园区、九原区的希望铝业、托克托县的大唐电力等项目的引进就走是成功的范例;六是部分市郊旗县区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在经过多年的开发建设后,已形成相当的生产规模,与所在城市经济融为一体,成为城市经济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如白云鄂博区、石拐矿区、元宝山区等。可以说,内蒙古市郊旗县区经济是借助和依托于几个中心城市的发展而形成起来的,特别是随着近些年来城市经济的迅速壮大,市郊旗县区的经济已经融入了城市经济社会中去,与城市相互依存,紧密连在了一起。

社会经济发展相对独立的旗县一般距离中心城市较远,多处于以城市为中心的区域经济边缘地带。这类旗县大多是依托当地的气候、自然资源、人文资源而形成的带有浓厚地方特色的地域经济,绝大多数是以农业、牧业或者半农半牧业为主导产业的经济,是以中小企业、乡镇企业和个体民营经济为主体的经济,是以劳动密集型为主要特征的经济。因此,从总体上说,这类旗县经济是整个国民经济中的薄弱环节,是完全的弱势经济。从内蒙古全区53个旗县情况分析,目前所表现出的主要特点,一是产业结构层次是以第一产业为主,第二、三产业均不够发达。2002年这53个旗县平均第一产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高达44%,从业人员多从事农牧业生产活动,基本是以家庭为生产单位开展小规模经营,再加之农牧业受资源因素的影响大、投入产出比例低等方面的影响,产业经济弱势尤为明显;二是从业人员多是农牧民、中小企业职工、个体私营业主,一般是文化程度低,掌握现代科技知识不够,他们在整个就业大军中是“弱势群体”,不具有竞争优势;第三,这类旗县的经济处于资本、技术、人才辐射之末梢,多数以小、散、低的配套性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区域经济劣势的特征相当突出;第四,就经济货币化、金融化程度看,这类旗县金融短缺、金融压抑现象严重,经济货币化、金融化程度较低。总之,城乡经济二元化所具有的“三农经济”的劣势在这些旗县中都凸现出来,是内蒙古全区县域经济中的最薄弱的环节。

社会经济发展相对独立的县级市基本上都是盟市行政机关所在地,多年来是所在盟市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中心并发挥着聚集带动周边地区经济发展的作用,具有鲜明地区自身特色的相对独立的经济特征,其产业结构多以农畜产品加工业以及现代化程度较低的配套性产业和劳动密集性产业为主,建立外商投资密集区、发展高新技术经济、构筑人才高地等各方面基础稍显欠缺。这类县级市发展潜力很大,在实现城市化进程中的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

产业结构单一的旗县和县级市的形成发展过程,反映了县域生产力发展的自然资源、经济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情况。如果单纯按照产业结构的单一性,可分为林业主导旗县、工矿业主导旗县和旅游服务业主导旗县市。林业主导旗县市集中在呼伦贝尔市大兴安岭林区,其经济特点是以广袤的森林资源为基础,以林业及延伸产业为主导,在国家大量投资扶持下于“一五”时期开始逐步形成的。近几年来国家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森林工业受到冲击出现衰退,对林业旗市单一经济影响很大,转换发展方向是今后的唯一选择。工矿业主导旗县市经济的特点是工矿业是整个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工业经济的发展在旗县市经济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这类旗县市一般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在45%以上。它们中有的原本属工农业或畜牧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由于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进行了开发建设而迅速发展起来的,如霍林郭勒市、准格尔旗、伊金霍洛旗、鄂托克旗等;有的是国家和自治区进行了大规模的项目投资,兴建了占据该地区经济的主导地位的电力、建材等大型企业后,迅速发展起来的,如达拉特旗、丰镇市等;还有个别资源丰富的旗县正在开发,尽管目前还没有形成规模经济,但从发展趋势看,几年后一定会成为该地区经济的支柱产业,如鄂温克旗的石油开采、乌审旗的天然气、苏尼特右旗的碱化工等。旅游服务业主导旗县市的形成和发展是以旅游服务业为先导从而带动整个经济发展起来的。比较典型的是阿尔山市,它凭借冰雪、温泉、火山、森林、湖泊等独特的自然旅游资源,在近年内迅速凝聚壮大为被誉为“朝阳产业”的旅游业,这一产业包括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在内,与数十个部门相关联,牵动了其它产业的发展,2002年该市的第三产业增加值已占到生产总值的465%。在内蒙古各地区,一些具有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景观的旗县很多,如克什克腾旗、科左后旗等,已经具备了发展旅游服务业先导型经济的先决条件。

三、发展旗县市区经济的思路与模式选择

由上述分类看出,不同类型旗县市区经济形成都有自身的原因及特点,同时也表明,由于各旗县市区地域分布辽阔,横跨华北、东北、西北地区,基础不同,自然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各异,多年来发展模式下所形成的经济结构也不一样,所以很难就其今后的发展做出切合实际的模式选择,但从中可梳理归纳为几个具有共同点的模式。

(一)市郊旗县区的经济发展模式

市郊旗县区所处的区位优势,使其发展思路和模式选择有自己的特点。市郊旗县区经济的形成得益于城市的发展,因此,市郊旗县区的进一步发展也必须首先依靠城市,并为城市提供服务。从它经济形成的客观规律和它在城乡经济一体化中地位,也决定了它以服务城市、繁荣市郊经济、与城市经济结构互补,建立产业结构合理、充满活力、具有较高生产水平和技术水平的相对独立的经济体系为其发展目标。

首先,市郊旗县区应结合城市“菜篮子工程”,围绕建立城市副食品基地,采取适应城市市场需要的,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的市郊农业生产结构,如土左旗利用紧靠呼和浩特市的区位优势,依托“伊利”、“蒙牛”等大的公司为龙头,全力打造中国西部奶牛业的硅谷;

其次,市郊旗县区应建立适应城乡市场需求的吸引城市工业扩散的生产结构。随着城市工业的行业改组和技术改造,有相当一部分劳动密集型的行业和协作配套产品,必然由城市扩散到市郊旗县区,因此,建立为城市工业协作配套的经济结构应是市郊旗县区经济发展的主导生产部门。此外,城市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利改造,房地产业的蓬勃发展,也需要利用市郊旗县区建筑市场的巨大劳动力资源,直接满足于城市建设的需要;

再次,市郊旗县区应针对城市庞大的人口和较高的生活水平的状况,发展商业、饮食业、居民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确立城市发展的服务地位;

第四,市郊旗县区可从区域发展战略和国土开发的高度,以城市雄厚的科技、人才、资金、信息等丰富的生产要素为后盾,扩大各种资源的利用,通过建立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工业园区、教育园区等,提供广阔发展空间,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如和林格尔县因地制宜,在短短的几年内,建立了工业园区、农业园区、旅游文化园区和生态园区,迅速打开了经济上升的通道。

(二)社会经济发展相对独立的旗县发展模式

这类旗县经济的发展,应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结合本旗县的区位特点、资源条件、现有经济和工业发展基础,面对现实,客观分析审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正确选择和确定经济发展的方向。一些旗县在选择发展模式上,就注意遵循了这一点。如:

有的旗县蕴藏着丰富的地下矿产资源,有开发的价值,因而资源型工业的建设和发展是其工业发展最基本的选择导向。如乌拉特后旗选择了“矿业立旗”的发展方向;

有的旗县名优特产品历史悠久享誉四方,具有发展这类产品的传统优势和巨大的市场需求,确立发展这类地方特色产品的生产作为主导产业,是现实的选择。如开鲁县要做全国最大的“红干辣椒之乡”,五原县要做“中国葵花大县”,库伦旗要做“中国荞麦之乡”;

有的旗县人口众多,土地贫瘠,加之退耕还林还草耕地减少,农牧民增加收入困难,因而可走劳务输出经济的路子。翁牛特旗提出的“输出人员、引回人才;输出劳动力、引回生产力”的发展方向,大力发展壮大劳务经济。该旗2003年共输出劳动力65719人,获纯收入262亿元,已占到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的38%。类似的旗县还有奈曼旗、多伦县、库伦旗等。

还有的旗县另辟蹊径,根据本地区所处的地理环境位置,依托周边寻求发展。如乌拉特前旗毗邻包头,他们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把自己定位为“包头市的卫星城”,盯住包头市场搞经济,要成为包头市的工业原料基地、蔬菜副食品基地、旅游服务基地、劳动力补偿基地、新技术实验基地。

当然,选择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和发展方向,并不是只限于一个,也可以是两个或者更多。如多伦县按照“生态固基、养牛开发、工业强县、旅游兴商”的思路,强力推进水力开发、工业、养牛、旅游四大产业,使当地经济发展步入了快车道;阿右旗结合本地的实际,确立了“工业强旗、旅游兴旗、生态立旗”的发展模式,力争打造荒漠戈壁草原绿色产业链,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乌拉特中旗提出“生态立旗、开放活旗、养殖富民、推进产业化”的发展模式,也是根据地处边境与蒙古接壤具有区位优势的条件而确立的。

(三)社会经济发展相对独立的县级市发展模式

这类县级市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对独立的旗县的情况基本一致,也应紧密结合本地的实际来确定自己的发展模式,所不同的是城市要有自己独特的经营城市的理念和思路。在这方面,一些城市解放思想,拓展思路,在谋求促进经济更大发展上已经迈出了新步伐。如乌兰浩特市以项目为核心,全力推进工业化进程来打造城市。他们打破资源本位观,把自身和周边地区市场及资源都纳入全市工业发展所需资源的范畴,依靠蒙牛乳业、草原兴发、吉林德大、科创中蒙制药等,形成大龙头、大产业、大基地的发展格局。再如被称为“塞外苏杭”的扎兰屯市,制定了“推进大开放、构筑新环境、创建新园区”的发展模式,引进森工、伊利、哈慈、中水、御香苑、中国乡企总公司等一批国内知名集团公司和上市公司落户,并从能源、交通、水利基础设施方面加大投入,打通对外出口,创办涉农产业工业园区,优惠政策引进以农副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对接农区与市场,使扎兰屯市的经济迅速呈现新的生机与活力。

(四)产业结构单一的旗县市发展模式

这类旗县市发展应在原有主导产业的基础上,寻求突破单一产业结构的切入点,以确立具有自身特色的多方位的发展模式。

如鄂温克旗结合本地实际,提出了奶业、工业、旅游、生态、文化“五大工程”,确立了今后的发展模式。而且在畜牧业的结构调整上也别具一格,提出了白色产业(乳业)、红色产业(肉业)、绿色产业(草业)的三色产业作为发展方向,力求完成传统畜牧业向生态效益型畜牧业的转变;霍林郭勒市是伴随着霍林河煤矿开发而建设起来的一座新型煤炭工业城市,现今这座城市提出继续以煤炭产业为龙头,在建成国家13个亿吨煤炭基地之一的基础上,发展煤电铝项目,形成以电带煤、以煤促电、用电炼铝的产业链,从而带动各个产业全面发展的新模式;呼伦贝尔市的四个林业旗市,在国家实施“天保工程”后,审时度势,及时进行了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确立了人造板、烤胶、包装纸等林纸工业以及非林非木产业发展模式,特别是非林非木产业已遍地开花,黑木耳山野菜等纯天然食品、大棚蔬菜基地、北极狐梅花鹿特色养殖、白鹅养殖屠宰加工、各具特色度假村森林公园等各项产业的发展,使几十万林业工人成功转行,三次产业得到全面发展。

基于关联规则的模式库划分算法 篇4

关键词:多数据库挖掘,模式库划分,关联规则

0引言

随着分布式数据库技术[2]及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应用,在一个商业组织或金融机构中可能存在若干分布式的数据库。比如,对于一个大公司而言,其下拥有若干个子公司,每个子公司有各自的数据库,这些数据库在逻辑上或者是相关的,或者是无关的,但在物理位置上是分布的。每个子公司对于总公司来说具有不同程度的辅助作用,对于总公司来说,要为公司的发展作决策,就需要从每个子公司的数据库中挖掘出有意义的模式、规律,然后综合评价这些局部的模式得到最终的全局模式,为总公司决策提供支持与帮助。因此,多数据库挖掘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数据挖掘研究工作[4,5]。

如果将不同子公司的数据收集后整合起来再作综合处理、挖掘,由于每个子公司的数据量一般都很大,因此这种做法很不现实,而且目前的数据整合技术还有待研究。比如,Wal-Mart公司的每个子公司每天都收集了20,000,000条交易,我们不可能在现有的计算资源下处理这么多的数据集,因为数据量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了计算机性能的改进速度。另一方面,由于数据隐私问题,一个公司可以给他人提供数据的模式(包括关联规则等),但是一般情况下,它不会将自己的数据库中的原始数据与他人共享。因此,通过挖掘每个数据库的局部模式后再将这些模式提交给总公司会是一个可行的多数据库挖掘方法[3]。

1问题描述

在多数据库模式挖掘的一般过程[4,5]中,因为一个大公司可能经营的产品包括很多种类,比如有电器类、饮食类、日常用品类等等,所以在从各个子公司的数据库中挖掘得到的局部模式库要先进行划分,再对划分的结果分别进行综合评价,从中找出我们感兴趣的全局模式,例如例外模式[12,13]、Burst模式等。

本文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对从n个子公司数据库中挖掘得到的n个局部模式库:RBi(i=1,2,…,n)进行划分,得到m个相关局部模式库组(RRGi,i=1,2,…,m ,1≤m≤n)。为了更好地描述,在这里我们就用“关联规则”[6]来代替“模式”,子公司向总公司上交的局部模式库就是关联规则库,库中的关联规则都是强规则,也就是说它们的支持度和置信度都是分别大于或者等于最小支持度(min_sup)和最小置信度(min_conf)的。在本文中我们提出了一种基于最大频繁项集的模式库划分算法,就是先根据局部模式库中的关联规则得到相应的最大频繁项集,然后分别度量各个模式库的相似度,最后将它们划分成m个相关的局部模式库组。

2相关工作

对局部模式库的划分其实也是一种分类。在对多数据库进行分类中,前人已做了不少的工作[10,11]。在这里我们主要强调与本文算法相关的 [5,6,7]提出的对多数据库进行分类的方法。文中提出了四种度量两个数据库相似度的方法:第一种是根据数据库所包含的数据项来测量;第二种是根据从数据库中挖掘出的关联规则所包含的数据项来测量;第三种是直接根据各个数据库中的关联规则来测量;第四种是根据数据项出现在关联规则中的次数进行测量。文中对四种测量方法进行了比较说明,然后提出了一种有效地寻找出对多数据库的最好分类的策略。该方法不仅面向某个应用的,而是可以面向多个应用的。

3局部模式库相似度的度量方法

要将n个局部模式库进行划分,我们就需要度量它们之间的相似度,度量的方法有很多种,在这里我们采用的方法是先从各个局部模式库中的所有关联规则产生各自的最大频繁项集,再利用最大的频繁项集来度量两个局部模式库的相似度。

现在假设n个分布在各地的子公司交给总公司的n个局部模式库为:RB1,RB2,…,RBn,并且它们包含的模式都是关联规则,那么我们可以通过这些关联规则产生n个频繁项集集合:FIS1,FIS2,…,FISn。

假设I是一个项集的集合,a∈I,如果supp(a)>=min_sup,则a是一个频繁项集。

那么当总公司获得来自子公司的局部模式库的时候,怎么获得频繁项集呢?假设上交的局部模式库中有一条规则r:a->b,那么我们知道supp(r)>=min_sup,conf(r)>=min_conf;因此得到:supp(a)>=min_sup;supp(b)>=min_sup;supp(a,b)>=min_sup,所以由规则r:a->b得到的所有频繁项集是:{a},{b},{a,b}。这里得到三个频繁项集,因为频繁项集{a},{b}是频繁1-项集,它们不能直接产生关联规则,而且最大的频繁项集{a,b}也包含了它们,所以我们在度量两个局部模式库的相似度的时候,我们只考虑最大的频繁项集。从一条规则产生的频繁项集中只选取它们最大的频繁项集。例如:

r1: a->b得到的最大频繁项集是: {a,b};

r2:a,c->b得到的最大频繁项集是:{a,b,c};

r3:a->b,c,d得到的最大频繁项集是:{a,b,c,d}。

因此我们从n个局部模式库中可以通过上面的方法得到n个最大频繁项集集合:MFIS1,MFIS2,…,MFISn。

定义 1 两个局部模式库的相似度sim(RBi,RBj)

两个局部模式库的相似度表示两个局部模式库之间的相似程度,可以用下式计算:

sim(RBi,RBj)=xΙSi,jminmum{suppi(x),suppj(x)}xUSi,jmaxmum{suppi(x),suppj(x)} (1)

其中ISi,j=MFISi∩MFISj,USi,j=MFISi∪MFISj,suppi(x)表示最大频繁项集x在第i个局部模式库的支持度,并且在这里假设如果频繁项集x不在第j个局部模式库中出现(1≤j≤n),那么suppi(x)=0。

从相似度sim(RBi,RBj)的定义和计算公式,可以发现相似度sim(RBi,RBj)有下面三个特性:

0≤sim(RBi,RBj)≤1;

sim(RBi,RBj)=sim(RBj,RBi);

sim(RBi,RBi)=1。

定义 2 两个局部模式库的距离dist(RBi,RBj)

两个局部模式库的距离表示两个局部模式库之间的差异程度,可以用下式来计算:

dist(RBi,RBj)=1-sim(RBj,RBi) (2)

dist(RBi,RBj)的值越大就说明两个局部模式库就越不相似。很显然dist(RBi,RBj)也具有sim(RBi,RBj)的三个特性。

定义 3 局部模式库的相似矩阵RSM

有了度量两个局部模式库相似度的计算公式,就可以计算子公司上交的n个局部模式库之间的相似度,可以用一个n×n的方阵来直观地表示它们之间的相似度,这个方阵就叫作局部模式库的相似矩阵(RB Similarity Matrix)RSMn×n,其中RSM(i,j)=sim(RBi,RBj),i,j=1,2,…,n。

4局部模式库的分类

定义 4 两个局部模式库α相关

如果两个局部模式库的相似度sim(RBi,RBj)大于或者等于用户或专家给定的阈值α(α[0,1]),则称它们α相关。

定义 5 n个局部模式库的一个α分类classα

当给定一个阈值α就可以通过它将n个局部模式库进行分类,假设得到m个分类并记为classkα,k=1,2,…,m,并且每个分类classα包含的局部模式库都是α相关,则称这样的一个分类结果为一个α分类。

定义 6 完全分类

如果每个局部模式库都被包含在m个分类中,那么这样的分类称为一个完全分类。

定义 7 理想分类

一个完全分类可能会出现一个局部模式库同时出现在两个或者更多的不同类中,而我们希望分类的结果最好为每个局部模式库都仅属于一个类,那么称每个局部模式库都仅属于一个类的完全分类为一个理想分类。一个理想分类就是一个划分。

定义 8 理想的非平凡分类

将n个局部模式库划分成一个类或者每个局部模式库都成为一个类(即得到n个类),这两个分类也是理想分类,但是这样的分类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我们称它们为平凡的理想分类,除去这两个平凡的理想分类,剩下的所有理想分类都是理想的非平凡分类。

将n个局部模式库进行理想的非平凡分类,还会有很多种分类结果,那么选取哪个作为最终结果呢?这个问题就要求对分类结果进行评价,以得到最好的划分。最好的分类结果就是:类内各个局部模式库之间的相似度最大,类间的各个局部模式库的相似度最小。也就是说:类内各个局部模式库之间的相似度最大,类间的各个局部模式库的距离最大。

下面给出类内相似度和类间相似度的计算公式。

定义 9 一个分类的类内相似度intrasim(classα)

给定一个α值可以得到一个分类classα,该分类的类内相似度可以用下式计算:

intrasim(classα)=ckclassαRBi,RBjckijsim(RBi,RBj) (3)

定义 10 一个分类的类间距离interdist(classα)

给定一个α值可以得到一个分类classα,该分类的类间距离可以用下式计算:

interdist(classα)=ck,cqclassαkqRBick,RBjcqdist(RBi,RBj) (4)

有了上面的两个公式我们就可以定义一个分类的良好度。

定义 11 一个分类的良好度goodness(classα)

给定一个α值可以得到一个分类classα,该分类的良好度可以用下式计算:

goodness(classα)=intrasim(classα)+interdist(classα)-num(α) (5)

这里num(α)表示分类classα所包含的类的个数。

不同的α值可以产生不同的分类,因此需要想办法找出一个α值,使得goodness(classα)的值最大,从而找到最好的非平凡的理想分类。我们可以通过两步的方法找到最好的分类,第一步:先由α值产生一个分类;第二步:再根据dist(classα)的值寻找一个最好的非平凡的理想分类。

(1)生成一个分类

我们可以用一个函数GreedyClass(α)来实现:

当将各个局部模式库输入,并给定一个α值,那么函数GreedyClass(α)可以生成一个分类classα。第一步是由各个局部模式库产生最大频繁项集集合;第二步构建局部模式库的相似矩阵RSM;第三步将classα初始化置空;第四步用于确定一个RBi属于一个类,分三个小步实现:第一小步先给一个标记a false值,表示RBi未属于那一类;第二小步判断该局部模式库是否属于现有类中的一个类,判断的标准就是它是否跟现有的某个类中的所有局部模式都α相关,若相关就加入到该类中;若找不到都跟它α相关的类,那么就转到第三小步以它新建一个类,并将这个新类加入到classα中;第四步就是将分类的结果输出。

(2)寻找一个最理想的非平凡分类

算法findbestnon-trivialpartition目的是寻找出最理想的非平凡分类。第一步是初始化α值;第二步初始化候选最理想的非平凡分类集合candbp;第三步就是生成一个α分类:classα,并判断该分类是不是一个平凡分类,如果是平凡分类就放弃,否则再判断它是不是已经存在candbp,如果不存在则将它加入到candbp中;第四步利用(5)式计算candbp中每个分类的良好度;第五步输出良好度最大的分类结果。

5实验和结果分析

为了验证我们提出算法的有效性,我们在Intel CPU 2.00GHz、内存为2GB、操作系统为Microsoft Windows 2000 Service Pack 4的Dell work station PWS650上用Microsoft Visual C++ 6.0做了实验,实验数据是用文献[8]上面提供的数据生成器生成的,共三组,数据都是均匀分布的。三组数据的基本信息如表1、表2、表3所示。

这里将生成的数据库划分成多个子数据库,一是:为了模拟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大公司都是同时经营多种不同的产品,同一类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又可能有多个子公司共同经营;二是为了检验我们提出的局部模式库划分算法能否有效地将不同类别的局部模式库进行正确的划分。将以上三组数据共划分为12个子数据库,各个子数据库的基本信息如表4所示。

表4中的频繁2-项集和频繁3-项集是用Apriori算法[9]在最小支持为0.1的情况下挖掘出来的。下面我们用算法findbestnon-trivialpartition将RBi(i=1,2,…,12)进行划分,划分前要计算它们的相似度,在这里我们直接利用Apriori算法生成的频繁项集当作从子公司中提交上来的局部模式库中得到的最大频繁项集。先得到各个局部模式库的相识度然后再对它们进行划分,划分结果如表5所示。

从表5划分的良好度我们可以看出:最差的划分是当α=0和α=1时,最好的划分是当α=[0.39,0.82],其划分结果为{{1,2,3},{4,5,6,7},{8,9,10,11,12}},得到三个局部模式库相关组class1={1,2,3},class2={4,5,6,7},class3={8,9,10,11,12}}这个结果跟我们最开始的数据库划分是一致的,也就是说我们的算法findbestnon-trivialpartition能有效地将各个子公司上交的局部模式库进行正确的分组,因此算法findbestnon-trivialpartition是准确而有效的。

6结论

文中提出的基于关联规则的模式库划分算法,直接运用用户感兴趣的关联规则作为参考条件,而且用关联规则所包含的项来考虑模式库(数据库)间的相似度,能很好地区分各个模式库(数据库),也能很好地满足用户的实际需要,能在多数据库挖掘中发挥很重要的作用。提出的算法也可以直接运用于多数据库的划分上。

电梯公司区域划分管理策划 篇5

新品牌的电梯生产厂家在当今日异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作为电梯行业新生的品牌首先找准自己的市场定位,加强人员素质认真服务客户加强用户对公司品牌的认知。在这市场竞争的大环境影响下,新兴品牌无完整销售管理规划很难生存,如只靠公司内部的几个销售人员根本无法满足公司面对全国的发展需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共有31个省(包含直辖市、自治区不含港澳台)如此广阔的疆域,只依靠一两个人无规划销售发展管理经销商,是无法很好的发展规划市场、服务客户、经销商宣传公司电梯品牌。公司如有面对全国市场服务全国用户的意愿,首先对市场进行调查整理,做好详细的规划,依靠公司现有强有力的生产线、工程服务等优势为依托,摆脱一切束缚往外寻求合作,大力发展经销商、同时扶持新有实力的客户为我司经销商,与让利予经销商、服务好经销商与经销商共赢。

如以下是对公司开拓全国市场的规划:

一、首先把全国共有31个省(包含直辖市、自治区不含港澳台)划分为四大区域,一区:上海、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江西省、山东省。二区:北京、天津、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东北三省。三区:贵州省、湖南省、云南省、广东省、广西省、海南、重庆、四川省。四区:河南省、湖北省、西藏、陕西省、青海、甘肃省、宁夏、新疆。公司对上诉的四大区域派出四位得力的销售骨干人员任职四大区域负责人。

二、公司下方一定的权限和任务给区域负责人,由其负责发展管理自己管辖区域内的经销商,公司内工程服务部门全力给予支持其工作服务好经销商。

三、公司制定出台销售管理考核制度、区域管理考核办法,销售人员与各区域工作人员的工资待遇、奖金福利均与其业绩考核直接挂钩。

四、公司生产部门加大生产力度、优化产品结构,为销售人员与区域人员提供便捷,增强信誉更好的服务经销商。加强质量管理、改善产品包装,工程服务部门加大服务力度,让经销商在对公司产品销售活动中无后顾之忧。

给人生划分行程 篇6

有一次,将柴草背到家后我差点儿晕过去。母亲看我疲惫不堪的样子,就问:“你一路没歇歇就回来了?”“是呀,我不是想早点儿回家吗?”我气呼呼地说。母亲笑着说:“孩子,你仔细看看,那些大伯大婶是怎么背的?他们总是急急地走一阵,歇歇脚,再走。虽然他们走一阵、歇一阵,但跟你到家的时间却差不多,看上去也没你那么累。下回你试试吧。”

从那以后,我听从了母亲的教诲,便学着大人们的样子,背一程,歇歇脚;再背一程,再歇歇脚。果然,到家的时间没耽搁,我也觉得不再那么累了。我暗自琢磨:为什么歇歇脚再背会觉得力气又足了许多呢?再背柴草上路的时候,我便用心地体会。原来,在潜意识里我将那一个个歇脚的石礅、土坎当做行程的目标。当我疲惫的时候,一想到马上就要到达下一个歇脚的地方,我便又对艰苦的行程充满了希望,然后咬咬牙继续走下去。歇脚时,当我将沉重的柴草放下,感觉疲惫的身体有一种从未有过的轻松。我长长地喘口气,活动活动被压得僵硬的腰身,便有了一種说不出的畅快和惬意。再踏上行程的时候,疲惫感再次袭来,我也总会在心里安慰自己:再坚持一下,马上又到了下一个歇脚的地方。于是,我便又充满希望地朝前走去。

许多年过去了,每当感到人生行程艰难的时候,我便想起了小时候背柴草的经历。于是,我有意识地暂时歇一歇,给自己一个喘息的机会。我告诉自己,在这一段行程里,只需达到某一段目标就行了。于是,我便陡然觉得减轻了许多心灵的重负,轻松间又欣然背着人生的“柴草”上路了。

管理模式划分 篇7

一、面向档案信息资源用户的开发

以用户的职业、专业和承担的任务为分类标准, 将档案信息资源用户分为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专门职业者和普通居民五大类。面向档案信息用户的开发所能采取的一些方法, 总的说来其开发的核心就是服务, 具体方法就是围绕档案信息资源拥有机构与档案信息资源需求机构和人员之间如何更好地进行交互性行为, 如何更好地提高档案信息资源拥有机构的服务水平和供给与需求双方的交流效率。

1. 档案信息资源被动性开发。

它是一种根据档案用户所提出的要求, 主动、全面地去满足档案用户需求的模式。这是目前档案部门提供利用服务的主要方式, 其具体方法主要包括: (1) 档案阅览。即档案馆 (室) 在特定的场所开辟阅览室, 向有关档案用户提供档案信息的一种方式。它是目前我国档案收藏部门为档案用户提供档案信息的一种主要方式。 (2) 档案外借。即利用者为了某种需要将部分馆藏档案原件或副本暂时借出使用。但是这种服务方式是有限制的, 按规定馆藏档案一般是不借出馆外的, 尤其是那些珍贵的或易损的档案、年代久远的档案以及特殊载体的档案。确因特殊需要需外借时, 必须建立完善的外借制度, 做好登记, 跟踪监控, 及时催还。 (3) 档案证明。它是指档案收藏机构根据有关档案用户的询问和申请, 为核查某一事实在馆 (室) 藏档案中记载情况而摘抄编写的一种书面证明材料。 (4) 档案咨询。即根据档案用户的利用需求在了解其利用档案信息的专题范围的基础上, 有计划地为档案用户收集相关题目的档案文献情报, 编辑档案参考资料, 主动协助档案用户实现其利用需求。 (5) 档案寄存服务中心。它是指由国家综合档案馆设立的, 为各类企业、社会团体以及个人提供档案寄存有偿服务的机构。

2. 档案信息资源主动性开发。

即档案信息资源的所有者通过编辑、加工、研究、宣传等手段, 使档案中的信息以更适合于利用者的形式, 吸引档案用户并向用户传递档案信息资源, 介绍档案信息或者指导用户如何利用档案信息资源。 (1) 宣传报道型。主要包括档案展览、档案网站、档案信息发布会、大众传媒。 (2) 网络报道型。即为了方便档案用户集中利用分散的档案信息资源, 实现多个档案信息资源拥有机构之间的资源共建共享和互联互通, 打破部门、区域、行业的限制, 实现档案信息资源一处存储、多处使用, 降低档案信息资源的冗余, 发挥档案信息资源的最大价值而进行的开发工作。

二、面向档案信息资源本体的开发

1. 整理加工型。

档案信息资源多数处于比较原始的状态, 若想被档案用户及时准确地利用, 从中获取有价值的档案信息, 就必须采取一定的手段对档案中包含的信息进行加工和整理, 将原始的档案材料转变成信息密集的二次、三次文献。

2. 翻译与转化型。

即根据用户需求, 将不同类型、载体、形式、文种的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形式转换, 以方便档案用户利用的开发活动。翻译主要是指克服各类语言的限制, 将外文档案资料翻译成本土语言;转化是指将档案信息资源在不同的类型、载体、组织结构、表现形式间转化。具体来说就是, 多语言化:将外文的档案书籍或档案资料提供借阅或翻译并出版;多介质化:将口述档案信息资源、实物档案信息资源通过笔录、录音、拍摄等方式转化为文献型和视频型, 将网络档案信息资源通过下载打印成文献型;数字化:文献型也可以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转化为电子型, 传输到网络上成为网络型;多文件类型化:将TXT文本转化为Word文档、CAJ文档或PDF文档;多媒体化:将档案信息内容以文本、图形、声频、视频等形式结合成多媒体信息形式。

3. 研究评价型。

即通过对某一时期、某一学科或某一专题的现有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归纳整理和系统分析, 做出综合叙述、评价建议, 或根据其发展规律, 预测未来一段时间的发展动向和趋势的开发活动。这种开发是一种研究性的再创造活动, 其结果将形成三类信息产品:综述类, 包括各种综述、科研总结、专题总结、年度总结等;述评类, 包括各种述评、点评和评论等;预测类, 包括各种预测、趋势分析和未来展望等。

三、从对象角度对档案信息资源开发模式划分的意义

1. 有利于进一步加强馆藏建设。

馆藏建设是衡量档案馆工作水平的重要标志, 其意义在于档案馆收集和整理文献, 以利用文献记录中的知识与情报。从对象角度对档案信息资源开发模式的划分能够帮助档案馆根据本馆的任务, 系统地规划、建立和发展馆藏体系的全过程, 经过精心选择与组织形成具有特定功能的知识体系。

2. 有利于丰富档案管理策略。

面向用户的档案信息资源开发模式的实质在于方便用户充分利用档案信息资源, 其管理策略应更注重档案的智能控制;而面向档案信息资源本体的开发模式则更注重于档案的实体控制。智能控制与实体控制是档案管理工作中的两个重要方面, 无论是在传统纸质文件时代, 还是在电子文件时代, 两个方面都不可或缺。

3. 有利于完善档案学科体系的构建。

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和档案工作实践的不断丰富, 档案学研究的触角正逐渐伸向档案工作的各个领域, 使这一学科的研究内容越来越广, 范围越来越宽, 分支学科不断发展。面向档案信息资源用户的开发模式要求着重从用户出发构建档案学学科体系, 强调学科体系的开放性, 这种学科体系主要是根据用户的需要、学科间的交流来构建档案学科体系。面向档案信息资源本体的开发模式要求着重从档案本体出发构建档案学科体系, 强调学科体系内容的有机联系性。这两种开发模式所采用的开发方式与方法有着不同的使用范围, 只有将这两种模式有机结合起来共同发挥效用, 档案信息资源开发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全面的信息资源开发。

参考文献

[1].倪丽娟.信息化背景下的档案信息资源开发[J].档案学通讯, 2003.4

管理模式划分 篇8

我国大陆的东部和南部面临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 属于太平洋的边缘海, 台湾岛东部直接面临太平洋, 整个海域的自然地理分布南北跨度约38个纬度, 东西跨度约24个经度[1]。我国的内水、领海和管辖海域面积为300万km2, 针对不同的管辖海域范围, 我国先后制定和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及毗连区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岛保护法》等法律法规, 体现了法律适用性方面的海洋分区特征。

1问题的提出

关于海域的横向分带, 不同的领域和人员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认识, 因此给出的分带方案和分带名称也不尽一致。目前, 常见的相关概念有近海、远海、深海、浅海、近岸海域等。但是, 首先这些概念的意义并不十分明确, 如近岸海域一般指紧邻海岸的条带状海域, 并没有确切的界线和范围;其次这些概念的内涵在不同的领域并不完全一致, 比如, 在海域管理实践中, “近海”的概念往往是指开发利用活动较为密集的近岸海域和浅海海域, 而在渔业、国防等领域, “近海”则一般针对大陆架、大陆坡范围以内的海域。

近几年, 国家海洋局发布的一些管理文件中, 也经常出现“近岸海域”“近海”等名词概念, 如《关于改进围填海造地工程平面设计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加强围填海造地的管理, 保护稀缺岸线和近岸海域资源”, 与发展改革委员会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围填海规划计划管理的通知》中提到“围填海规模增长过快, 海岸和近岸海域资源利用粗放”;《关于开展省级海洋功能区划修编工作的通知》明确此次区划修编的主要任务是“合理确定海洋发展定位和战略布局, 科学划分海岸和近海基本功能区”;《海域使用论证技术导则》中规定“项目用海属近岸海域海砂开采用海的, 应将海岸侵蚀和地形地貌影响分析列为论证重点”。

2012年3月, 《全国海洋功能区划 (2011—2020年) 》 (以下简称《区划》) 经国务院批准实施, 其中共有17处提到“近岸海域”, 如在海域管理与环境保护状况中提到“海岸和近岸海域开发密度高、强度大, 可供开发的海岸线和近岸海域后备资源不足”等, 在海区主要功能中也多次提到各岸段近岸海域的功能定位和开发保护要求, 最为核心的是, 《区划》明确提出了“近岸海域海洋保护区面积占到11%以上”和“近岸海域保留区面积比例不低于10%”的区划目标。

在学术研究层面, 一个空间概念的表述方式和其内涵在不同领域和不同研究者之间存在差异亦属正常, 然而, 如果这些空间概念作为实施相应海域管理政策的客观对象, 以一种类似术语的形式出现在相关管理文件中, 那么其界线范围和内涵意义则都应该是明确的。特别是在《区划》中, 这些区域概念与明确的量化管理目标直接对应, 就更应该明确其范围, 只有这样才能客观评价区划目标的落实情况。然而, 关于上述几个海域范围的概念, 在相关的各类典籍、规范、标准和管理文件中, 目前尚没有准确定义。因此, 本文将在综合分析相关学科领域海洋区域划分方法与国际国内海洋管理实践的基础上, 尝试提出一个符合海洋地理学科理论和海域管理实际的海洋横向分带与命名方案。

2 “海”与“洋”的划分

一般来说, 海洋是由“海”和“洋”组成, 二者分别代表不同的空间地理范畴, 有着各自的自然地理特征。《海洋学综合术语》 (GB/T 15918—2010) 对于“洋”的定义为:“地球表面上相互连通的广阔咸水水体的主体部分, 及其上部大气和覆盖的底土。一般远离大陆, 深度一般大于2 000 m”, 而对于“海”的定义为:“地球表面上相互连接、盐度为2以上的水体被陆地、岛礁、半岛包围或分割的边缘部分, 及其上部大气和波及的底质”。可见, “海”特指海洋的大陆、岛陆等的边缘部分, 也就是常说的“边缘海”。“海”与“洋”最为本质的区别是基底地质构造, “海”的基底构造属于大陆壳, 而“洋”的基底构造则属于洋壳, 也就是说, 海洋是由大陆边缘海和大洋盆地两部分构成[2]。因此, 要划分“海”与“洋”, 就必须界定何为大陆边缘。

从海洋地质学和自然地理学的角度讲, 大陆边缘是指大陆至洋底的过渡地带, 也就是陆壳和洋壳的过渡地带, 由陆向洋按照地貌特征分成3个部分, 即大陆架、大陆坡和大陆隆 (亦称“大陆基”或“大陆裾”) (图1) 。大陆架是大陆向海延伸的浅海部分, 又称陆棚, 构造上属于陆壳性质, 平均坡度只有0.1°左右, 其范围由海岸线向外, 至坡度明显增大的转折处为止, 平均水深130 m (一般以200 m等深线作为大陆架的界线) , 平均宽度只有70 km[3], 但是在稳定的大陆边缘, 大陆架宽度可达数百至数千千米以上, 比如我国东海区域就属于稳定的大陆边缘, 大陆架宽度最大可超过500 km, 其外缘深度为130~150 m[4]。大陆坡是连接大陆架与大洋底的海底大斜坡, 坡度较大陆架明显变大, 平均坡度为4°17′, 下界水深在2 500 m左右, 大陆坡的平均宽度仅为20~40 km。大陆隆是位于大陆坡和洋底之间的一种大型扇形地 (深海扇形地) 堆积, 水深在2 000~5 000 m处, 宽度约600~1 000 km。

然而, 国际和国内法规对于大陆架的界定, 与传统的自然科学定义又有所区别。1958年国际海洋法会议通过的《大陆架公约》对大陆架定义为“邻接海岸但在领海范围以外深度达 200 m 或超过此限度而上覆水域的深度容许开采其自然资源的海底区域的海床和底土”, 以及“临近岛屿与海岸的类似海底区域的海床和底土”。此定义更多的是从资源开发和管理角度出发, 并未给出明确的区域范围。而1982年通过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以下简称《公约》) 对于大陆架则给出了非常明确的界定方法, 其中规定:“沿海国的大陆架包括其领海以外依其陆地领土的全部自然延伸, 扩展到大陆边外缘的海底区域的海床和底土, 如果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量起到大陆边的外缘的距离不到200海里, 则扩展到200海里的距离”。这一定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法》里得到了完整的继承。此处, 如果不考虑对于200海里专属经济管辖权的说明, 《公约》规定的大陆架是到大陆边的外缘, 而大陆边“包括沿海国陆块没入水中的延伸部分, 由陆架、陆坡和陆基的海床和底土构成, 它不包括深海洋底及其洋脊, 也不包括其底土”。可见, 《公约》规定的大陆架实质上是包括了地理学和地质学意义上的大陆架、大陆坡和大陆基3个部分, 而大陆架和大陆坡都具有明确的地貌标志, 大陆基范围则不很明确, 因此《公约》中的大陆架一般更明确的是指大陆架和大陆坡。需要特别指出的是, 《公约》中对于划定大陆边缘的标志——大陆坡脚的定义为“大陆坡坡底坡度变动最大之点”, 类似于地质学领域对于大陆架的“从低潮线起以极其平缓的坡度延伸到坡度突然变大的地方为止”的定义[4], 但是笔者认为, 《公约》所指坡底坡度变动最大之处并非指由缓变陡, 而是从大陆坡向平缓的洋底过渡的由陡变缓之处。《公约》中另有条款规定大陆架范围不应超过2 500 m等深线, 这个深度也是大陆坡的下界水深[3], 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这一问题。

因此, 笔者认为, 从海洋综合管理和海洋权益保障的角度出发, “海”与“洋”的界线应该在大陆边缘附近, 也就是大陆坡坡度明显变缓的大陆坡脚附近 (《公约》规定的大陆架外边线可至大陆坡脚之外60 n mile处) 。这样划分的原因有3个:一是大陆坡坡脚处是陆壳向洋壳转变的起点[3], 以此来分界, 符合海洋地理学和海洋地质学的自然规律和一般认识;二是地貌标志明显, 便于界线的勘定和说明;三是依此分界, “海”涵盖了《公约》确定的大陆架范围, 便于海洋管理与国际国内法规的有效衔接。

3 “海”的划分

目前, 关于海洋横向分带方面的唯一相关的标准定义见于《海洋学术语海洋资源学》 (GB/T 19834—2005) , 其中定义近海渔业为“在专属经济区、大陆架以内海域从事的渔业生产活动”, 定义远洋渔业为“在非本国管辖海域 (外国专属经济区、大陆架或公海) 从事的渔业生产活动, 包括大洋渔业和跨洋渔业”。可见, 此处的“近海”是指海岸线至大陆架边缘的海域空间, 实际上对应的是《海洋学综合术语》中的“海”“近海”和“远洋”实质上指的是“海”和“洋”, 这也与前文所述的“海”与“洋”的划分方案是一致的。

对于“海”的进一步划分, 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按照横向的海区自然特征划分;另一种是按照垂直方向的水深特征划分。前者如前苏联学者A·B·根别利, 按照海的形态和水文特征把海又分为边缘海、地中海 (内陆海和陆间海) 、岛间海和内海[5], 还有美国学者 David A.Ross则把大陆边缘海划分为沿岸区、大陆架、大陆坡、大陆隆, 其中又把沿岸区进一步划分为海岸、海岸线、海滩、河口湾、潟湖、沼泽等[2]。后者如英国和美国的一些学者根据边缘海的深度又把边缘海分为沿岸海 (或浅水海, 深度500 m以内) 和开阔海 (或深水海, 深度500 m以上) 。而对于海岸带区域的进一步划分, 则一般认为现代海岸带是海陆交互作用的地带, 包括海岸、海滩和水下岸坡3个部分 (图2) 。海岸是高潮线以上狭窄的陆上地带, 大部分时间裸露于海面之上, 仅在特大高潮或暴风浪时才能淹没, 又称潮上带。海滩是高低潮之间的地带, 高潮时被水淹没, 低潮时露出水面, 又称潮间带。水下岸坡是低潮线以下直到波浪作用能到达的海底部分, 又称潮下带, 其下限相当于1/2波长的水深处, 通常约10~20 m[4]。但是, 对于“海”的横向划分, 目前尚没有公认的和标准的方案, 尤其是针对海洋管理, 更是缺少有针对性的界定方法。

在海洋管理实践中, 由于海洋分区往往有针对性的管理政策和管理目标的指向, 所以分带与分区需要准确的界定, 而不应存在概念认知的不确定性, 因此其界定的标志, 如地理标志、水深条件、地理方位坐标等, 应同时兼顾自然区域划分的合理性和与有关管理法规的衔接性。结合目前的研究成果和海洋管理实践, 可以提出3条较为明确的且具有实际管理意义的界线:一是海岸线, 海岸线是海洋和陆地的分界线, 也是海洋管理和土地管理的分界线, 具有明确的法律地位, 而且其勘定技术较为成熟;二是15 m等深线, 15 m是沿海波基面的平均深度, 是波浪可以作用的深度范围, 因此一般将15 m等深线作为海岸带向海方向的下限, 再下则进入浅海区域, 海岸带区域具有不同于陆域和一般海洋区域的特性, 也是海域开发利用的最热点区域, 具有明确的管理意义;三是领海外部界限, 目前, 我国已经正式公布东海和南海区域的领海基点, 因此其领海基线和领海外部界限都是明确的, 领海外部界限是领海与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分界线, 国家对领海外部界限以内的海域享有完全主权, 《全国海洋功能区划 (2011—2020年) 》中提到的近岸海域也是指领海外部界限以内的海域。

4结论

综合以上海洋分区的分析结果, 可以以海岸线、15 m等深线、领海外部界限、大陆坡脚为界线将海洋横向划分为岸带海域 (或滨海海域) 、近岸海域、近海、远洋等几个部分, 其具体划分与管理意义见图3。

(1) 岸带海域 (滨海海域) :

海岸线至15 m等深线范围内的海域, 该区域是海陆相互作用的最典型区域, 包括了海岸线和潮间带滩涂区域, 是海洋开发利用活动最为集中的热点区域, 是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尤其是针对海岸线和潮间带滩涂, 亟须制定和实施有针对性的管理政策。

(2) 近岸海域:

领海外部界限以内海域, 是我国行使完全主权的海域, 是真正意义上的“蓝色国土”, 是落实《全国海洋功能区划 (2011—2020年) 》目标的具体海域。

(3) 近海 (大陆边缘) :

大陆边缘以内的全部海域, 是海洋地质学和自然地理学意义上的大陆边缘海 (基底地质属于陆壳) , 其外缘线就是《国际海洋法》公约规定的大陆架的外部界限。领海外部界限至大陆边缘, 因与领海外部界限以内的近岸海域相对应, 我们定义其为“远岸海域”。

(4) 远洋 (洋底) :

大陆边缘以外的大洋, 其基底地质属于洋壳, 一般属于公海, 因与大陆边缘以内的“近海”相对应, 因此称之为“远洋”。“近海”和“远洋”合起来则是完全意义上的“海洋”。

摘要:“海洋”是地球上与“大陆”相对应的巨大水体及其底土, 而“海”是大陆边缘区较浅的“洋”, 也是沿海国家海洋权益保障和海洋资源开发的主要区域。由于海洋自然条件的差异性十分明显, 因此海洋管理和海洋科学研究中, 常以“近海”“近岸海域”“浅海海域”等概念表示特定的海洋区域, 尤其是在海洋管理中, 这些特定的海洋区域往往指向有针对性的管理政策和管理目标, 如《全国海洋功能区划 (2011—2020年) 》的主要量化目标即是针对“近岸海域”。然而, 在海洋管理中, 目前尚没有公认的海洋的区域划分方案, 这也对管理政策的制定和落实构成了阻碍。文章以海洋地理学和海洋地质学中的海洋区域划分方法为基础, 结合国际海洋法规和国内海洋管理实践的研究, 尝试提出一个兼顾自然科学和管理科学的海洋区域划分方案。

关键词:海洋区域划分,近岸海域,近海,海洋功能区划,海洋管理

参考文献

[1]国家海洋局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课题组.中国海洋发展报告 (2011) [M].北京:海洋出版社, 2011.

[2]ROSS DA.普通海洋学[M].周俊谋, 译.重庆:徐氏基金会出版, 1976.

[3]刘南威.自然地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0.

[4]冯士筰, 李凤岐.海洋科学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

管理模式划分 篇9

关键词:体育教学,模式划分,优化策略

一、前言

随着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入, 传统的以注重单纯的传授体育技术和技能的体育教学模式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近几年来, 学界对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也成为一个热门话题, 这是一个可喜的现象。但是从我国体育教学模式研究的现状来看, 与其他学科相比却明显滞后。具体分析已有的研究, 不难发现:或者过于强调学科个性而游离于现代教学理论发展总体之外;或者简单图释模式理论, 失去了体育教学的特殊性。从体育教学改革的整体来看, 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与这一发展尚不相称, 可以说刚刚起步。这一现状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在此背景之下, 对体育教学模式的进一步研究显得越来越重要。

二、体育教学模式概念的界定

体育教学模式是一个复合的概念, 它的上位概念是“模式”, 其次是“教学模式”, 最后才是“体育教学模式”。要想弄清楚什么是体育教学模式, 则必须先弄明白什么是模式和教学模式。

1.模式和教学模式的内涵

模式的本义是指:“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或者使人可以照着做的标准样式。”[1]模式并非一层不变, 随着时间的推移, 它也相应发生变化, 例如“生活消费模式”、“经济发展模式”, 这些都是作为某一阶段或时期的典范, 具有很强的时代特征, 但随着外界因素的变化, 其内容也不断发生着或大或小的改变。本文所讨论的“模式”则是较为稳定的方式, 它不像“生活模式”那样稍纵即逝, 而是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以指导具体教学活动为目的。

教学模式作为一个教学论的术语, 常被学者拿来讨论与研究, 但是直到目前为止, 对教学模式尚未达成一致的见解。最有权威的两个定义如下。

第一, 《教学大辞典》是这样概括的:

教学模式是反映特定教学理论逻辑轮廓, 为实现某种教学任务的相对稳定而具体的教学活动结构。

第二, 《教学论新编》的解释则是:

教学模式是在教学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中形成的用以组织和实施具体教学过程相对系统而稳定的一组策略和方法。

两者的共同点在于指出了教学模式的稳定性特点, 不同之处则一个认为教学模式是某种“结构”, 一个将其视为某种“方法”。

2.体育教学模式概念

由于体育教学模式有很多的属性和性质是从教学模式中迁移过来的, 因此, 体育教学模式的概念和教学模式一样, 至今未能形成一致的认同, 比较权威的看法有以下两种。

第一, 《体育科学辞典》对它的定义是:

“按照一定的体育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设计, 具有相应结构和功能的体育教学或理论活动模型。”[2]它包括教学指导思想、教学目标、教学调节、操作程序和师生组合五个因素。

第二, 毛振明对体育教学模式定义为:

“是体现某种教学思想的教学程序, 它包括相对稳定的教学过程结构和相应的教学方法体系。主要体现在教学单元和教学课的设计和实施上。”[3]

三、体育教学模式的划分

体育教学模式概念的不统一使得其在相互区别的一般属性和一般特征上也存在不同。因此根据教学模式的目标不同、组织形式不同、教学方法不同、课的类型不同等一般的特征而产生了不同的划分情况。

第一, 邹师对体育教学模式有如下划分 (见表1) 。[4]

第二, 邵伟德的划分则以体育教学活动中的“运动技术的学练”为本质特征, 并以此作为体育教学模式分类的依据, 运用“二分法”的原理把常见的体育教学模式划分如下 (见表2) 。[5]

第三, 赵立、杨楠认为体育教学模式是技能教学模式和体能教学模式。其“低级” 教学模式是由技能教学模式延伸出来的程序教学模式和模仿教学模式;体质教学模式延伸出来训练模式和运动处方模式。“高级”体育教学模式包括发现式教学、快乐体育教学以及体育合作教学模式。[6,7]

四、我国体育教学模式的不足

从上述几位学者对体育教学模式的划分中我们可以看到, 我国体育教学模式是形式多样, 内容繁多的。但是, 透过表面看本质, 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在众多名目繁多的“新的”教学模式中, 基本上都没有超出传授体育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这一范畴, 即便是传授方式有变, 但学习动作技能的根本目的没变。所谓的新也只不过是换汤不换药的一种形式而已。我国体育教学模式的不足之处从以下几点中可以看出。

1.目标指向单一

在我国, 传授动作技能的教学模式几乎占据了所有的体育课堂, 成为唯一实用的固有模式。体育教学以体育知识技能的传授为主要目标和着眼点, 忽视了能力、个性和态度等的培养。长期以来, 体育教学都在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能力 (虽然何为体育学科能力还有争议, 但一般认为其包括:获得体育知识的能力、运动能力、自我锻炼的能力、自我评价能力、适应能力等) , 但是直到目前, 各种体育能力的培养都还是隐形的, 仅是依附于动作技能传授背后的附属目标而存在, 并没有将其作为体育教学的直接目标放在教学的最前沿。

2.模式之间的特征不明显, 针对性差

教学目标和教学模式应该具有一致性, 但是我国体育教学却没有相应的教学模式, 为了使其一一对应, 于是便有很多“附带”目标出现。矛盾的是, 各种“新”的体育教学模式却有同样一种功能, 即能够完成所有的目标。每一种模式大致都遵循着同样的教学过程:准备活动—主教材的学习—放松整理活动。模式的结构很单一但功能却非常的齐全。由于这种情况的出现, 就使得模式之间的特征不明显, 针对性差, 容易混淆。

3. 模式的操作性差

虽然我们在教学理论中提出了多种教学模式, 但在实践中却很少能够被运用。运用最得心应手的是以传授体育技能为目标的教学模式, 而对其他目标的实现则很困难。究其原因, 在于这些模式的操作性差, 理论建构尚不完善, 缺乏具体的操作步骤, 未能形成一个完整的操作和反馈的体系。虽说从其他学科“移植”是建构体育教学模式的有效方法, 但这种移植却缺乏合理的改造和加工, 脱离了体育教学的特点, 因此在教学中难以操作。

五、我国体育教学模式的优化策略

如上所述, 我国体育教学模式还存在着目标指向单一、模式之间特征不明显、针对性和操作性差等不足。为了最终全面实现体育教学的目标, 克服上述缺点, 特提出以下优化策略。

1. 提倡教学模式多样化

有多样化的目标才会有多样化的模式。我国体育教学目标从理论上已经形成了多层次, 从抽象到具体的体系。例如体质发展目标, 体育技术和战术目标, 运动知识目标, 培养运动能力和自我锻炼目标, 针对运动的态度、情感和行为的目标等, 这些都可以被作为教学模式的目标去实现。而要实现这些目标, 其最主要的还是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与之相适应。应打破传统固有的以传授动作技能为主的教学原则, 建立起新的能促进学生能力、个性发展的独特的教学目标, 使目标与模式之间能对应起来, 从而增强目标的可操作性。

2.提高各模式的科学性

要加强体育教学模式的基础理论研究, 充分借鉴其他学科特别是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各种体育教学模式在其最初总会有其不合理之处, 但这并不说明该模式的失败, 而是要求我们在实践中不断的加以完善, 克服其不合理的地方, 充分考虑所建立模式的一般特性, 如完整性、针对性、操作性、开放性和优效性等。

3.加强体育学科特有的教学模式的研究

管理模式划分 篇10

1 城市雨水资源化功能区域划分

1.1 雨水资源功能区域划分原则

雨水资源和其它水资源一样, 在不同的环境、条件和状态下, 都有不同的应用方向。应该依据雨水资源的不同功能特点进行功能区域划份, 以保证城市雨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正确性和合理性。

城市雨水资源功能区域划分原则应包含四个方面:

(1) 依据目标区对雨水需求的多少和质量要求进行区划。

(2) 按照降雨周期、雨水汇集面积及可供应量的多少进行区划。在规划设计中, 雨水储水设施的储水量和目标需求量不能超过降雨可收集量, 即VA<∑VI, 其中的VA是雨水目标需求量, ∑VI是区域降雨可收集利用量。

(3) 依据雨水开发能力进行区划。目标区对雨水需求的能力也是不断变化的, 有些地区尽管有可利用的雨水资源, 但由于经济、社会和其他条件不具备, 或者发展超前, 可不列入规划。

(4) 坚持雨水功能区域划分的可变性。由于城市建设不断变化, 雨水利用的需求也不断变化, 功能区划分也必须跟着变化。

1.2 城市雨水资源功能区划分方法

雨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功能分区方法和类别很多, 应当依据雨水资源的运动规律和应用去向, 进行综合性的宏观分区, 原则上可划分为开采收集区、补源回灌区、排泄调控区和开发利用区四个类型。其中雨水开发利用区是研究重点。

1.2.1 雨水开发收集区

雨水资源的开发收集是指通过一定的方式、方法和手段, 直接把雨水收集或汇集到某些区域、地段, 如城市沟塘、湿地等, 并且不需要任何雨水处理或深加工, 即可完成收集任务, 达到保护湿地, 形成景观的雨水利用目的。适宜这种雨水汇集的区域, 可称作雨水开发收集区。一般情况下, 城市河道、沟、塘、堤坝或湖泊的周边区, 都可以作为雨水收集区, 通过斜坡、浅沟、河道等, 将雨水直接引入上述水体, 作为城市景观用水或者保养城市湿地。

1.2.2 雨水补源回灌区

补源回灌区是指在某些降雨区或雨水集中的地段, 通过制作渗沟、渗坑、渗渠、废井和渗井等, 将雨水引渗到地下, 补充地下水。目前一些城市地下水位下降已经形成地下水降落漏斗, 属于超采区。利用雨水补源回灌就是消除城市的地下水降落漏斗, 是抬高地下水位的有效措施。另外, 通过建设透水路面对补源回灌地下水也是有效办法之一, 该方法的优势是补源区域广, 回灌范围大, 每一各街道和广场都可以作为补源区域。

1.2.3 雨水排泄调控区

排泄调控区是指在一些建筑老区, 由于地面硬化造成地表和地下水联通隔断, 造成大量集雨, 形成洪灾, 而且近期雨水收集比较困难, 用水条件差, 需要将雨洪水直接排泄到地下雨水管网中, 该地区称为排泄调控区。这些地区包括环城公路、无草地广场、易积水居民街道区等。随着经济条件和雨水开发利用技术的不断提高, 这些雨洪水也可以作为水资源进行开发利用。

1.2.4 雨水开发利用区

雨水开发利用区是城市雨水资源的重点开发地段或地区之一, 在这类地区, 雨水资源容易开发利用, 成本预期合理, 社会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高。依据雨水具有绿地灌溉、湿地和景观保养维护、消防雨水利用、雨水杂用 (包括人工景观用水) 和补源回灌等5种功能, 可以划分成5个功能区: (1) 绿地灌溉区; (2) 生活杂用 (包含消防用) 雨水利用区; (3) 湿地保养和景观雨水利用区; (4) 城市防洪和消防雨水利用区; (5) 城市雨水补源回灌区。

2 城市雨水资源利用的不同模式

城市与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模式很多, 这里提出两种模式, 既雨水开发利用的宏观战略模式和微观技术模式。

2.1 城市雨水资源利用的宏观战略模式

所谓雨水开发利用宏观战略模式, 是指在国家的国民经济发展中, 具有很重要的地位, 甚至可以左右或决定国家或一个地区的生存和发展, 它和水资源的地位同样重要。在雨水利用实践中, 一些缺水或多水国家, 都在从战略的高度开发利用雨水资源, 为我们做出了榜样。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不仅仅是一项技术问题, 也是从资源地位的重要性和认知深度、国民经济发展的全局出发提出的战略措施, 这样的雨水开发利用称为宏观战略模式不为过。

结合国外的雨水利用研究, 提出了以下几个雨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宏观战略模式, 归纳成以下内容。

2.1.1 普及型雨水科学利用战略模式

在雨水利用方面, 在美国推行的是一桶雨水概念。该战略模式包含以下内容: (1) 国家有完善的雨水利用政策法规; (2) 有普及广泛、容易推广、易于理解的成熟的雨水利用技术; (3) 在政府的大力宣传和引导下, 全民雨水资源意识与节水意识强, 人人主动利用雨水资源; (4) 雨水利用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被社会认可。

2.1.2 商品化高科技雨水利用战略模式

雨水商品化高科技开发利用模式在德国非常盛行, 雨水加工后, 可以作为上等水资源出售。它的主要特点是:

(1) 雨水利用的技术含量高, 在雨水开发利用的多个环节上采用了高科技措施, 例如水质自动检测技术、雨水的生物、物理或化学处理以及雨水自动养护和调控技术等, 很少有人工参与处理加工; (2) 在政策保障、市场管理和销售方面, 具备了市场化和商品化的运行机制; (3) 高技术雨水开发成本较高, 雨水水质处理标准要求严格。但是经济效益高, 雨水价格能够被用户接受; (4) 雨水的应用方向和目标具有战略意义, 使用雨水的对象是非常重要的建筑设施、设备或专用场所; (5) 人们重视雨水资源开发利用事业。德国的商品化雨水利用、北京奥运场馆的雨水利用等, 都属于商品化高科技雨水利用战略技术模式。

2.1.3 全方位雨水开发利用应急战略储备模式

在雨水利用方面, 日本采用的是全方位雨水开发利用应急战略储备模式。当发生火灾、地震或海啸时, 雨水的利用就特别具有国家层面的应急救助战略意义。这种全方位的战略储备模式内容主要包含:

(1) 国家对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特别重视; (2) 将储存的雨水应用于特定目标, 尤其用于国家面临火、旱、震、污染等灾害危机状态下的应急救助; (3) 在雨水资源的全面开发利用中, 也包括环境用水、日常生活用水等; (4) 国家有完善的雨水利用管理政策。

2.1.4 利用雨水的战略调控模式

荷兰作为滨海低地国家, 学会了利用雨水和风力作用消除各种地质灾害和水灾害, 保证国家低地不受海水的侵蚀和污染。其实许多国家都存在类似的灾害问题, 只是表现形式不同而已。例如中国的沿海城市天津、青岛等, 海水内浸严重, 威害极大, 如果运用雨水利用战略调控模式, 即可消除灾害, 解决我国存在的一些问题。

2.1.5 应对水危机的节水战略模式

一些严重缺水国家, 例如以色列和其它阿拉伯国家、澳大利亚的西南部地区, 水比黄金还重要。他们想方设法把每一滴雨水收集起来, 作为人们的日常生活用水和各式各样的水源。目的是应对时时刻刻会出现的水危机。我国的西北地区也是严重缺水地区, 应该向这些国家学习, 从城市用水到乡村用水, 从工业用水到农牧业用水, 都要制定节水战略, 充分利用利用雨水资源应对水的危机出现。

2.2 城市雨水资源利用的微观技术模式

所谓微观技术模式是指在雨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 针对某些具体地区的雨水开发利用规划、目标和方向提出的技术措施和方法。例如绿地灌溉雨水利用技术方法、生活杂项雨水利用技术方法等等, 这样的技术方法称为雨水利用的微观技术模式。这些技术方法具有很好的代表性、普遍适用性和重要推广意义, 这类模式灵活多样, 适应性强, 成本较低, 简便易行, 容易实施和推广, 也是本次讨论的主要内容。依据雨水需求和应用方向划分的微观技术模式有绿地灌溉技术模式、生活杂用雨水利用技术模式、湿地保养和景观雨水利用技术模式、城市消防雨水利用技术模式、补源回灌雨水利用技术模式等。

2.2.1 绿地灌溉技术模式

利用雨灌溉城市绿地是经常应用的方法。雨水绿地灌溉模式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是:确定绿地面积和需水量;确定雨水汇集面积、汇集雨水类型、可开发量和汇集方式;研究雨水收集方式和储水池的布置;解决雨水净化处理方法、灌溉方式和合理设置配套设施。

2.2.2 自然景观和湿地养护雨水利用技术模式

城市湿地是建设生态城市的基本保证, 是保持城市居民身心健康的基本措施, 凡是湿地环境保护和建设高的好的城市, 社会和经济发展一定占有优势。

2.2.3 消防雨水利用技术模式

把雨水用于消防是建设节水社会, 开发利用水资源新途径的有效措施之一。但是, 消防对雨水的要求比较特殊, 雨水用于消防时, 必须解决好水质污染处理问题。

2.2.4 回灌和道路渗透雨水利用技术模式

随着城市水资源的越来越紧缺, 运用地表水或自来水回灌已经成了高成本的花费项目, 其它再生水的应用又有较大的污染风险, 因此, 利用雨水进行补源回灌, 已经成了人们乐待其成的可取措施。利用人行道透水路面回灌地下水是一种有效的补源回灌方法, 一种三维透水砖的透水和通水效果非常理想, 不但透水迅速, 而且能很快沿着砖的底部形成通水网, 流向人们希望到达的地方。

3 雨水利用技术推广应用建议

从建立节水和生态型城市考虑, 国内外提供的经验和做法表明, 不管是多雨城市、干旱城市、大中小城市, 都可以从中借鉴前面提出的雨水利用技术模式。

(1) 建议从战略的高度研究我国雨水利用问题, 例如天津、青岛、烟台、上海、北京等城市, 借鉴荷兰的雨水利用战略调控模式, 解决我国这些城市的海水内浸及不同水质的含水层相互串水问题。

(2) 推广全民普及雨水利用模式, 完全可以用于我国城市和乡村的千家万户, 应该大力宣传雨水利用的重要意义。

(3) 我国有不少大中城市处于地震频发带上, 有些城市和地区会遇上大旱之年, 通过用储水池储蓄雨水, 以备灾年。

(4) 德国把雨水深加工, 变成商品, 出售给当地政府, 日本把加工好的雨水海运到阿拉伯国家, 然后换回石油, 一举两得。应该借鉴这些国家雨水资源的商品化措施。

摘要:在阐述城市雨水雨水资源化功能划分原则和方法的基础上, 提出了城市与水资源开发利用的两种模式, 既雨水开发利用的宏观战略模式和微观技术模式并对城市雨水利用模式、利用潜力进行了探讨, 提出了当前城市雨水利用中的建议。

关键词:雨水,功能,资源,模式

参考文献

[1]车武, 李俊奇.城市雨水利用技术与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6.

[2]黄显锋, 邵东国, 魏小华.基于水量平衡的城市雨水利用潜力分析模型[J].武汉大学学报 (工学版) , 2007, (2) .

[3]车伍, 李俊奇.城市雨水利用技术与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6.

[4]陈伟伟.城市雨水利用初探[J].中国水利水电市场, 2008, (11) .

工伤责任如何划分? 篇11

我是在一家印刷厂工作,两个月前我把堂弟介绍到我厂上班。在一天晚上的加班过程中,由于其他人都下班了,他做完自己的事情后,乱开别人的机器导致右手受伤。在住院期间是厂领导垫付的医药费,厂领导说他不是工伤,因为他不是操机人员,也不是上班时间。但当晚他确实在加班,因为他是最后一道工序,当时车间基本上没什么工人了,也就没人能证明他当时是在上班。他当时的下班卡没打。但我们厂的管理存在一定的漏洞,生产部的经理当时安排生产时,没有规定说哪一个人上到几点钟一定要下班,只是说谁的事做完了谁下班。机长的事情做完之后,并没有关掉机器的电源,再加上他自己好学,才导致事故的发生。厂领导一直不愿意报工伤,因为不想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只是住院期间的费用由公司出。可事故发生至今已经过了十天了,厂领导又说他是意外受伤,不愿承担全部医药费,而只是承担部分。而医生说他的手会有后遗症,他以后的治疗费用该由谁来承担?他乱动机器固然不对,但如果不是厂里的管理疏漏,机长一下班就关掉机器电源的话,事故就不会发生,难道厂里就不应该负起大部分的责任吗?出事故时,厂里刚好给他买了一个月的工伤保险,现在公司已经扣押了他上个月的工资(我厂是押一个月的工资),他进厂到现在已经两个月了,还没领过工资呢!现在又一个人住在医院,厂里扣押工资的这种做法合理吗(因为医药费是厂里垫付的,厂里怕他不还钱,就扣押了他的工资)?出了这种事,厂里负责人需要承担什么样的责任?自己又需要承担多少的医药费用?

答:1、医药费用由公司承担还是由个人承担,要看伤者所受的伤是否属于工伤。如果是工伤,医疗费用则由公司承担(如果有购买工伤保险,则由社保部门赔偿医疗费用)。

根据劳动部《关于发布〈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的通知》第八条规定,职工由于下列情况之一负伤、致残、死亡的,可认定为工伤:

(1)从事本单位日常生产、工作或者本单位负责人临时指定的工作的,在紧急情况下,虽未经本单位负责人指定但从事直接关系本单位重大利益的工作的;

(2)经本单位负责人安排或者同意,从事与本单位有关的科学试验、发明创造和技术改进工作的;

(3)在生产工作环境中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造成职业病的;

(4)在生产工作的时间和区域内,由于不安全因素造成意外伤害的,或者由于工作紧张突发疾病造成死亡或第一次抢救治疗后全部丧失劳动能力的;

(5)因履行职责遭致人身伤害的;

(6)从事抢险、救灾、救人等维护国家、社会和公众利益的活动的;

(7)因公、因战致残的军人复员转业到企业工作后旧伤复发的;

(8)因公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遭受交通事故或其他意外事故造成伤害或者失踪的,或因突发疾病造成死亡或者经第一次抢救治疗后全部丧失劳动能力的;

(9)在上下班的规定时间和必经路线上,发生无本人责任或者非本人主要责任的道路交通机动车事故的;

(10)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况。

根据你的描述该事故发生在加班时间,机长下班时未关掉机器电源,本身就存在不安全因素,因此,我个人认为应当认定为工伤,但是否能认定工伤还要当地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在接受工伤认定申请,进行调查之后,根据实际情况做出认定。

2、公司扣押工资的做法是不对的,用人单位不得随意克扣工人的工资。劳动部颁布的《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十五条规定:用人单位不得克扣劳动者工资。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代扣劳动者工资:

(一)用人单位代扣代缴的个人所得税;

(二)用人单位代扣代缴的应由劳动者个人负担的各项社会保险费用;

(三)法院判决、裁定中要求代扣的抚养费、赡养费;

(四)法律、法规规定可以从劳动者工资中扣除的其他费用。

特约主持:赵平

管理模式划分 篇12

根据国家《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指示, 我国核电产业仍将继续保持较快发展, 而核电设备是核电工程项目建设、运营中的重中之重。核电设备的采购及合同管理情况直接影响到设备的安装、调试及运行情况, 进而影响核电机组的运行情况。

因核电设备价值高、种类繁多、质量安全性要求高以及采购交货周期较长等特点, 采购方需要根据设备的不同特点, 在采购和合同管理过程中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才能保证工程项目安全、可靠、高效的进行。设备采购包的划分对于设备采购工作极为重要, 不可随意确定, 需要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和设备的各方面情况, 仔细研究讨论确定。合理划分设备采购包有助于在采购阶段选择一个合适的供应商, 更有助于项目合同管理。

2 核电设备采购包划分

2.1 采购包划分原则

采购包是编制设备采购标书的基本单位, 一般来讲, 一个采购包要编制一份完整的技术规范书。设备项目招标采购, 可以根据不同的采购方、不同专业、不同实施阶段, 分采购包、分阶段进行招标采购, 但不得将必须进行招标项目化整为零或者以其它任何方式规避招标, 应本着有利于保证工程质量与施工安全、节约工程造价、保证工期、施工组织科学、控制标段数量、方便工程管理、减少协调的总体原则进行采购包划分。

在实际的采购中, 设备采购包的划分还应考虑以下内容:

(1) 工程总体进度 (计划) 、工程管理模式;

(2) 设计院设计管理范围、设计需求及供货范围、技术输入情况 (技术规范书) ;

(3) 市场情况及设备供货商资质、供货能力;

(4) 设备类型、设备设计制造周期;

(5) 设备分级;

(6) 成本控制;

(7) 相关方的接口等情况。

2.2 核电设备采购包种类

(1) 按核电厂区域划分

一般可分为核岛类、常规岛类、BOP类、其他。

(1) 核岛 (nuclear island, 简称NI) 指核电厂中核蒸汽供应系统及其配套设施和他们所在厂房的总称, 核岛设备包括:反应堆堆芯、反应堆压力壳、堆内构件、控制棒驱动机构、蒸汽发生器、主泵、主管道、安注箱、硼注箱和稳压器、核岛内核一、二、三级闸阀/截止阀/止回阀等。

(2) 常规岛 (Conventional Island, 简称CI) 指核电装置中汽轮发电机组及其配套设施和它们所在厂房的总称。常规岛设备包括:汽轮机、发电机、除氧器、凝汽器、汽水分离再热气、高低压加热器、主给水泵、凝结水泵和主变压器等。

(3) BOP (Balance Of Plant) 指核电站的外围设施, 主要由BX/AG/EL/YA/PX/GA/GB/AC/GL/CB等厂房组成, BOP设备包括:拦污栅、清污机、钢闸门、鼓形滤网、办公楼空调设备等。

(4) 其他, 如员工宿舍电视等。如图1所示。

(2) 按专业划分

因项目公司或采购方、设计院、施工单位及其他相关单位人员常按专业进行分工, 同时供应商也常按行业进行分类, 因此一般可分为水处理化学类、机械设备类、电气设备类、仪控通信类、其他辅助设备等。

(1) 水处理化学类, 主要指核电站所涉及的的各类水处理系统、化学设备, 如:凝结水精处理系统设备、除盐水处理系统设备、海水淡化系统设备、电解海水制氯系统设备等;

(2) 机械设备类, 如:主机系统 (汽轮机、发电机等) 、容器、热交换器、泵、阀门、过滤器、暖通设备、起重设备、消防设备等。

(3) 电气设备类, 如:主变、高厂变、GIS、中低压开关柜、直流配电盘、不间断电源、电缆、火灾报警设备等。

(4) 仪控通信类, 如:执行机构、仪表、分析仪器、通信设备等。

(5) 其它辅助设备, 如:标牌等。

(3) 按设备特性划分

一般可分为系统类设备、单体类设备。

(1) 系统类设备, 指为实现某系统的特定功能, 将多种设备组成一个系统, 若单独将其中的单体设备划分多个采购包, 会对整个系统的成套、调试、运行管理产生较大风险。为避免此类情况发生, 将该系统作为单独的采购包进行采购。同时, 针对系统类设备, 供应商也应具备系统集成供货能力。对于汽轮机、发电机等设备一般组成主机系统 (TG包) 。对于水处理化学项目, 基本也为系统类项目, 如海水淡化系统设备、凝结水精处理系统设备等。

(2) 单体类设备, 如:泵、阀门、起重设备等。

2.3 采购包划分要点

采购包的划分需结合适用的区域、专业及设备特性以及核电工程情况、市场情况、供应商资质等情况进行划分:对同类型的设备, 若潜在供应商满足招标采购需要, 技术输入具备条件, 可合并为一个采购包。如:常规岛和BOP用灯具, 可合并为一个采购包。对有较大关联, 但潜在供应商不能全部生产的设备, 可适当考虑合并, 允许部分分包。如:电动闸阀的本体与执行机构如分开采购, 采购方将存在接口配合管理等问题, 增大采购和合同执行风险, 因此通常合并为一个采购包。

2.4 采购包划分方案的确定

对核电站设备进行采购包初步划分后, 应形成采购包清单 (如表1) , 并经相关单位、部门人员审查确认。在实际的采购中, 如碰见特殊情况, 可对采购包的划分进行修改。

3 采购包划分产生的合同管理问题及解决措施

3.1 采购包划分不合理可能导致的问题

采购包划分产生的合同管理问题, 主要为分包商问题。核电设备合同管理通常会经历设计提资、采购、制造、交货、安装、调试等过程, 可能遇到的问题有提资问题、资金付款问题、制造质量问题、安装调试缺陷问题等, 设备分包商执行的好坏将影响整个项目合同执行的质量和进度。以下举一个案例进行分析:

某核电厂一期工程采购循环水系统联络井电动蝶阀和膨胀节, 采购方考虑两类设备安装时通过法兰连接在一起, 存在接口配合问题, 同时预估膨胀节所占费用比例不高, 将两类设备合并到一个采购包, 潜在供应商均为蝶阀生产厂家, 且均不生产膨胀节, 膨胀节为分包外购, 项目监造等级为出厂检查。

招评标及合同管理阶段出现了如下问题:

(1) 膨胀节因数量较多, 金额占合同比例50%以上。

(2) 合同执行期间, 分包商通过合同卖方向采购方提交了图纸, 并经设计院确认, 明确膨胀节拉杆数量为8根, 而出厂检查时采购方发现分包商生产的膨胀节拉杆数量为6根, 与图纸不符, 开具不符合项。

(3) 膨胀节交货时, 因合同卖方未及时付款给分包商, 分包商一直拖延不发货, 影响项目交货进度, 后采购方多次出面协调才得以解决。

经核查分析, 合同卖方与该分包商无合作经验, 合同卖方对该分包商管控失当, 未对膨胀节制造过程进行驻厂监造或巡检, 分包商对合同技术要求及图纸也未做详细了解, 致使该设备出现的问题直到出厂检查时才暴露。后采购方、设计院、合同卖方及分包商通过计算分析膨胀节受力情况、对比可能采取的处理措施 (如二次焊接和割除、照用、报废重新生产等方式) , 最终认为6根拉杆也满足设计需求, 同意照用, 并关闭该不符合项。

实际采购中, 可能会碰见上述以小托大的问题, 也可能会碰见某设备因金额少, 为方便采购, 被放进另一不相关的设备采购包中一并采购, 由此导致分包商管理不畅、制造质量无保障、交货不及时等。

3.2 解决措施

采购包划分对后续采购及合同执行管理影响较大, 因此在设备采购初期就应对采购包进行合理划分, 充分进行调研和讨论。避免采购包的划分不合理一般有以下几种措施:

(1) 采购方采购人员 (包括招标代理机构人员) 应有相应经验, 采购初期需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 包括对设备价格进行合理估算。

(2) 采购方相关人员应对设备有充分的了解, 如采购人员不了解设备情况, 应与潜在供应商进行充分的技术和商务交流, 如条件允许, 可以赴制造厂进行源地调研, 了解潜在供应商的生产制造能力和市场情况。

(3) 对已采购过的项目, 应形成经验反馈, 结合以往经验对后续同类项目的采购工作进行适当调整。如案例中的蝶阀和膨胀节, 应分开采购。

对于已经确定采购包的项目, 合同管理期间, 应注重分包商管理, 如分包商管理出现严重问题, 可能或已经影响工程进度, 可通过两种方式进行处理:

(1) 与合同卖方共同安排专职人员赴分包商驻厂监造, 催交进度, 并注意协调分包采购过程的资金问题, 当质量和进度有冲突时, 应以保证质量为前提。

(2) 变更取消该部分分包设备, 另行采购。

摘要:核电设备采购包划分关系到设备在采购过程中能否顺利选到合适的供应商, 以及设备的合同管理情况, 进而影响工程质量和进度。本文从设备采购包划分及设备合同管理常见问题出发, 结合核电项目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提出可行改进措施, 以期为核电项目的顺利采购和提高合同管理效率提供参考。

关键词:核电,采购包,合同管理

参考文献

[1]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 (2005-2020年) [Z].2007.

[2]国电电力大连庄河发电有限责任公司.600MW机组运行培训资料-化学篇[Z].2006.

[3]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高级培训中心.核电综合管理培训教材[Z].2010.

[4]广东核电培训中心.900MW压水堆核电站系统与设备[M].原子能出版社2004.7

上一篇:重度子痫前期下一篇:大型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