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设备

2024-10-13

大型设备(共12篇)

大型设备 篇1

一、工程概述

普光气田净化厂内多数设备坐落在狭小的框架钢结构内, 酸气气田的介质对设备腐蚀严重, 设备寿命短, 更换频繁, 其设备更新的进度直接影响净化厂的产量。我单位在净化厂内数年的施工中, 运用自己独特的施工方法, 在工期紧、任务重、作业空间复杂的环境, 更换大型设备数十台, 解决了狭小空间设备更换的施工难题。

二、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1. 施工工艺流程

设备移位更换施工流程:

2. 平台地基处理

安装轨道支架平台时, 考虑到设备较重, 承压较大, 可根据更换设备的重量, 拟采用δ=50mm的Q235B钢板作为平台基础。

3. 轨道平台安装

钢板铺设完成后, 安装支撑轨道的平台, 平台采用H型钢和工字钢制作,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 平台宽度稍大于设备的直径, 平台水平高度略大于设备底座内的横梁高度, 即保证设备水平位移时框架结构不受力。

4. 轨道铺设

设备移位是由牵引车托举设备在轨道上牵引, 轨道承受着设备与牵引车的重量, 在铺设安装过程中对其精度要求很高。

(1) 小车轨道的定位

为防止小车在牵引设备过程中发生偏移现象, 在滑道支架的轨道上方焊接50×50方钢预制两条小车轨道, 即在HW300×200轨道上方采用断焊方式各焊接一条50×50方钢的小车轨道。在安装HW300×200的型钢轨道前, 先将50×50方钢的小车轨道焊接固定在型钢上, 分别找出型钢轨道两头的中心, 用放线绳定位, 然后分别从中心线向两边偏移25mm定位, 即是50×50方钢的两条边缘线。为防止变形, 应按如下草图制作卡子数个在平台上放样, 在线的周围用L75×75×8角钢焊制8—10抓, 把待组装构件固定, 为减少应力, 部分地方可反变形措施。

(2) 小车轨道的焊接

小车轨道的焊接采用断焊方式, 在轨道焊接过程中, 要严格控制轨道的水平度、桡曲度、扭曲度及顺直度, 如出现变形, 应及时进行矫正。为了减少焊接变形提高焊接速度, 焊缝长度超过0.8米的采用CO2气体保护半自动焊, 其他部位采用手工电弧焊。

5. 附属管道拆除

设备牵引前, 将设备附属的管道拆除, 考虑新设备安装后还需与管道连接, 管道拆除时使用等离子切割机, 尽量不破坏母材。拆除时使用倒链将管道固定, 防止拆除后管道没有支撑而上下摆动。

6. 设备顶升

为使设备能放置牵引车上顺着轨道牵引处框架, 需现将设备顶升离开原设备基础, 根据设备的重量, 拟采用大吨位同步液压千斤顶。设备顶升使所用的托架按照原设备底座加工制作, 按照设备底座尺寸加工制作两个临时托架。用H型钢加工制作2个放置液压千斤顶的平台, 放置在设备顶升处投影部位, 并与下铺的钢板焊接。千斤顶受力座横梁上加筋板, 防止被压变形, 支座底部钢板下面铺设枕木, 以保证其稳定性。

7. 设备牵引

(1) 牵引设备的选择

根据本工程情况, 为了提高施工效率, 特专门找专业桁车厂家设计制作2台电动台车作为牵引设备的工具, 台车承受重量需满足设备安全拉运。

(2) 设备牵引

准备阶段。

通过同步液压千斤顶将设备顶到合适高度, 然后将2台100T台车安置在设备鞍座下。

设备拉出阶段。

在设备往外牵引的时候, 需要在设备行走过程中应有专门人员控制台车开关并且检查是否台车有跑偏。

8. 设备吊装

单台吊车的承担负荷不得超过其额定负荷的80%。吊装前应对吊装工况进行验证, 确保吊装能够满足吊装要求。

吊装参数计算

⑴吊装负荷计算:

设备吊装负荷P=G+G′

其中G为设备重量, G′为吊装索具重量;

⑵设备吊装负荷分配计算:

设备单台吊车荷载=起重总量*动荷载系数

⑶吊装半径计算:吊装半径=吊车最小回转半径+吊装设备最大半径+工作余量*2

⑷吊装高度计算:吊装高度=滑道高度+设备高度+索具高度+吊钩长度+工作余量

吊车参数及吊车选型

查吊车额定起重量表

三、结束语

本方法在受限空间设备更换中具有通用性, 虽然措施工作量较大, 但相比常规施工方法拆除设备周边的框架钢结构, 甚至拆除设备上方的设备, 无论从工作量、施工周期等多方面考虑, 该方法工艺都具有明显的优势。以净化厂四联合一系列的末级硫冷凝器 (重约180t) 为例, 采用该施工工艺, 更换使用周期为40天, 而建设时使用周期60天, 相比工期缩短20天, 节省施工费约80余万元, 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从而证明了其的合理性和先进性。

参考文献

[1]《大型设备吊装施工工艺标准》SH/T3515-2003.

[2]《石油化工静设备安装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461-2008

大型设备 篇2

中日友好医院大型设备绩效考评报告

——对二台B超设备绩效考评

根据中日友好医院374号文件“中日友好医院大型医疗设备绩效评价办法”的精神,计财处对超声诊断科的23271号、国际医疗部的23264号B超设备项目的绩效进行了考评。

一:项目单位情况

1、超声诊断科是我院医技科室,2004年12月购置均23271

号B超设备一台,放置于医院B 超室,主要用于医院门

诊及住院患者的B超检查。

2、国际医疗部是我院特需医疗科室,2004年12月购置

23264号B超设备一台,放置于国际医疗部门诊,主要用

于国际医疗部门诊及住院患者的B超检查。

二:立项背景

大型医疗设备是医院固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院提供

医疗服务的重要的物质基础,近一段时期医院将在购置大型医疗设备加大投入,为使医院有限资金投入得到最大回报,从而达到医院财务管理的有机控制。

三、立项考评依据

1、采用2005年1——4月数据。

2、按单台设备统计收入、成本。其中:人力成本按实际发生

计算;设备折旧按《医院会计制度》规定6年计算;设备

耗电按单台设备功率计算;房屋折旧按20元/平方米计算;

设备消耗材料按实际发生计算;管理费用按收入的3%计

算。

四、项目的主要内容

超声诊断科的23271号彩色超声诊断仪

一、收入

总收入396217.00元,3984人次

二、成本

总成本172511.67 元

1、工资

工资及奖金支出59445.52元。

2、设备折旧

折旧额67433.32元

3、房屋折旧

本设备占用房屋15平方米,折旧额1200元

4、设备耗电

设备功率是1250W,1.25度,我院电费0.6422元/度,总金额674.32元

5、设备耗材

各项耗材合计31872.00元

6、分摊管理费

总收入396217.00元

管理费=396217.00×0.3=11886.51元

三、指标分析

次均成本=成本÷实际业务量=172511.67÷3984=43.30元

次均收入=收入÷实际业务量=396217.00÷3984=99.45元

投资回收期=初始投资÷(年净收入+年折旧)=1190000÷

[(396217.00-172511.67 +67433.32)×3]=1.36年

超声诊断科的23271号彩色超声诊断仪由于充分发挥了设备的可利用空间,使用率达到A级,达到1.36年可收回投资的较高效益指标。

国际医疗部23264号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一、收入

总收入661650.00元,1949人次

二、成本

总成本170452.20元

1、工资

工资及奖金支出63193.24元。

2、设备折旧

折旧额66583.32元

3、房屋

本设备占用房屋15平方米,房屋折旧费1200元

4、设备耗电

设备功率1250W,1.25度,我院电费0.6422元/度,总金额1059.64元

5、设备耗材

18566.50元

6、管理费

661650.00×0.3=19849.50元

三、指标分析

次均成本=成本/实际业务量=170452.20÷1949=87.76元

次均收入=收入/实际业务量=661650.00÷1949=339.48元

投资回收期=初始投资/[(年净收入+年折旧费)=1175000÷(661650.00-171042.20+66583.32)×3]=0.70年

大型医疗设备机房建设及设备安装 篇3

[关键词] 大型医疗设备;机房;安装

[中图分类号] R197.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2)34-0100-02

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各大医院逐步引入许多先进的大型医疗设备。大型医疗设备具有资金投入量大、运行成本高、应用技术复杂、检查治疗收费价格较贵等特点[1],因此大型医疗设备机房的建设及安装执行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

1 大型医疗设备的范围

大型医疗设备是指列入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管理品目的医疗设备以及其他未列入管理品目、区域内首次配置的单价在500万元以上的医用设备,分为甲、乙两类。根据有关法律规定,以上设备须向相应行政管理部门申请配置许可证,通过审批后方可购买安装。

1.1甲类

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管理,具体包括:①X线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仪(PET-CT/PET)。②伽马射线立体定位治疗系统(γ刀)。③医用电子回旋加速器治疗系统(MM50)。④质子治疗系统。⑤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系统(CyberKnife)等。

1.2 乙类

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管理,具体包括:①X线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装置(CT)。②医用磁共振成像设备(MRI)。③800 mA以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X线机(DSA)。④单光子发射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仪(SPECT)。⑤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LA)。

2 大型医疗设备机房的规划设计

购买设备之前应充分考虑所购医疗设备对机房的要求,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和医院的长远发展需要,在充分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 参照设备制造商提供详细的设备安装场地要求,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方案。

2.1 长远性

大型医疗设备使用寿命较长,其机房一旦建成投入使用通常不会经常变更,因此,第一次选择合适的机房建设的位置至关重要,且机房的设置要符合医院的长远发展规划。

2.2 合理性

在最大限度地满足设备安装和使用的环境要求、方便患者诊疗、减少对非诊疗人群的影响的前提下,尽可能地考虑机房的美观以及与周围的环境。

2.3 建筑空间要求

要求有足够的设备安装和应用空间、预留设备运输通道和维修空间、若设备安装在二层以上须考虑吊运通道进出位或电梯的尺寸,若在地下须考虑吊装口的预留。

2.4 电源及接地要求

应按照设备所需的额定功率、频率、电压、电流要求配置专用电源,并留有一定功率余量,必要时须配备专用配电柜和电源净化稳压器[2]。

2.5 射线防护及电磁屏蔽要求

重点考虑大型设备中属射线装置部分,尤其对机房的混凝土浇铸厚度和机房迷路结构有特殊的要求的一些放射治疗设备必须满足。在设计和施工中必须严格执行,不容忽视。电磁屏蔽通常多采用导电良好的金属材料作屏蔽体,核磁共振和一些电生理设备对电磁屏蔽的要求相对比较高。

2.6 通讯网络及远程服务

随着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医院PACS系统的建设已是必然,在设计时应考虑铺设网线或光纤,另外,最好在检查室安装一条具有上网功能的直拨电话线。

3 安装项目执行

订单→联系客户确认→首次拜访日期 →现场协调会→供应商提供机房平面布局图及场地技术要求→用户审核批准→用户按照委托的建筑设计单位的施工图进行场地准备→保持与公司沟通场地的进度,确认场地完成时间→工程师场地检查确认→设备运达→医院负责联系商检以及卸车就位设备→安装调试→交付临床试用。

3.1 安装前期的技术支持

主要与项目执行工程师确认机房的布局及相关的空间要求、以及防辐射屏蔽要求、电源负载要求、环境的温湿度等要求等。

3.2 三方联合协调会

医疗设备安装工程师、设备科项目管理工程师、基建工程师三方举行现场联合协调会,与设备安装工程师及基建工程师对基建工程质量、进度进行监督和确认。

3.3 设备到货及吊装搬运

充分考虑对设备的运输通道情况,在吊装现场进行讲解和提出吊装的质量安全要求,根据获取的相关信息提出设计方案。

3.4 设备的安装调度

设备项目管理工程师配合安装工程师将设备搬运安装到位。同时安装工程师向用户提交项目安装进度表,严格执行设备安装手册要求,做好安装过程记录。

3.5 设备的检测验收及功能验证

按照国家颁布的设备系列标准为依据进行验收。对于要求有射线防护的设备要委托有资质的检测部门进行检测后方可投入使用[3-5]。

3.6 设备档案的整理

设备档案整理是重要环节。仪器设备档案的管理,相关资料要收集齐全,有利于管理人员依据原始资料处理一些履行合同中未尽的事宜,有利于方便操作人员和维修人员查找说明书解决操作上和维修上的难题。

[参考文献]

[1] 陈嬛,刘珍才,汪兴旺. 大型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的思考和探讨[J]. 中国医学装备,2012,9(2):52-54.

[2] 罗洪平. 大型医疗设备安装工作探讨[J]. 医疗装备,2012,25(1):68-69.

[3] 郑忠伟,王婧. 医院大型医疗设备资源的优化配置策略研究[J]. 四川医学,2012,33(1):162-164.

[4] 许鸣. 大型医疗设备机房建造要点[J]. 中国医学装备,2007,4(2):24-25.

[5] 张美,杨斌. 大型医疗设备机房空调的选型要求[J]. 医疗卫生装备,2010,31(9):114-115.

大型设备基础施工技术 篇4

美卓造纸机械 (广州) 有限公司位于广州市经济开发区禾丰路, 主要生产造纸机械及造浆机械系列产品, 总建筑面积13800m2, 车间内设计有多个设备基础, 其中1#轧棍磨床基础为一大型设备基础, 由设备基坑与混凝土惰性块组成, 设备基坑平面尺寸24.0×6.5m, 板面标高-4.15m, 底板厚0.85m, 壁厚0.50m, C40P6混凝土约275m3;混凝土惰性块为23.80×4.00×3.850m, C30混凝土约350m3, 剖面图见图1。惰性块顶面设计有多个机器螺栓孔且标高多变, 下面设计有两条凹槽 (图1 (4) ) 以安装减振弹簧组, 混凝土惰性块 (图1 (5) ) 由弹簧组提离底板120mm高;所有预留孔洞模板安装必须有独立的支撑系统, 保证孔洞位置尺寸准确, 模板安装复杂。

2 施工难度

⑴业主在混凝土惰性块 (图1 (5) 部分) 上安装轧棍磨床机械进行产品生产, 混凝土惰性块受动荷载作用, 混凝土惰性块严禁出现裂缝, 否则会影响业主机械产品的精度, 此设备基础要拆除重做, 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⑵基坑内有电器设备, 严禁渗水受潮, 根据地质报告, 设备基础所在部位地下水头在-2.650m处, 设备基础基坑墙 (图中 (2) 部分) 施工缝的防水施工是难点。

⑶惰性块 (图中 (5) 部分) 内钢筋密布, 布料软管口难以到达底部, 混凝土浇筑落差较大, 易造混凝土离析。

⑷因在图1 (4) 处安放弹簧组, 故对图1中第 (3) 部分平整度要求较高, 相邻点位之间误差不超过±2mm, 平整度控制较难。

⑸惰性块属大体积混凝土施工, 施工季节刚好在夏季, 内外温差控制难度加大, 惰性块裂缝易出现。

⑹本设备基础混凝土可见面均要求达到次清水混凝土墙的效果, 混凝土配制/模板安装技术要求较高。

3 施工方案选择

根据本工程构造有两种施工方案, 一种是先施工惰性块 (5) 再施工壁墙 (2) ;另一种为先施工墙壁 (2) 再施工惰性块 (5) 。第一种方案有利于惰性块 (5) 模板安装及混凝土强度较早满足设备安装的要求, 保证结点工期;第二种方案有利于基坑土方回填较早进行, 车间地台板和惰性块可以同时施工, 且壁墙 (2) 可作为惰性块 (5) 施工时的支撑结构, 但设备安装时间稍延后。综合各方面的情况, 我们选择第二种施工方案布署。

根据选择的施工方案, 施工顺序为:设备基坑底板 (1) →设备基坑壁墙 (2) →二次300厚超平层 (3) →惰性块 (5) , 因为底板 (3) 部分平整度要求较高, 故与底板 (1) 分开浇筑;惰性块 (5) 混凝土浇筑时壁墙 (2) 强度必须达到70%以上且墙外土方回填完毕。

根据施工部位先后顺序, 各部位施工方案如下:

3.1 设备基坑850mm厚底板 (1)

混凝土浇筑采用分层进行, 每层≤300mm;在墙壁施工缝处预埋钢板止水带, 在止水带内侧设置Φ30压力灌浆管 (塑钢管) , 每段长度3m, 施工缝距底板面≥250mm;在超平层 (3) 范围内混凝土留毛面, 并在浇筑 (3) 前凿毛清洗。

3.2 设备基坑壁墙 (2)

模板采用18mm新胶合板, 用50×100木方、φ48×3.5钢管作模板支撑系统, 木枋 (次龙骨) @250, 双横钢管 (主龙骨) @500, 用Φ14三段式止水对拉螺栓固定;混凝土浇筑采用分层进行, 每层≤300mm, 浇筑混凝土前先浇一层50mm厚配比同混凝土相同的砂浆或细石混凝土 (石子粒径≤8mm) , 混凝土浇筑落差≤1.8m, 大于1.8m时采取溜槽等措施。

3.3 二次300厚超平层 (3)

采用270高槽钢做骨架, 槽钢由预埋在底板 (1) 中的螺栓固定, 螺栓@1000直径14, 配上下双螺母, 下螺母起调平作用, 上螺母起固定作用 (见图2) , 槽钢与底板 (1) 之间隙用砂浆 (细石混凝土) 封实;混凝土振捣密实后用新钢刮尺刮平, 初凝后收光, 每条槽平整度控制点、检测点按300×500布置 (见图3) , 相邻点高差。

3.4 混凝土惰性块 (5) 是最关键的施工

因为涉及到模板安装、降温、测温、预埋等工艺, 现分述如下。

3.4.1 惰性块 (5) 模板安装方案

模板采用新18mm厚胶合板, 50×100木枋@150做次龙骨, 双φ48×3.5钢管做主龙骨, 下部五排主龙骨@300、中部两排主龙骨@400、上部三排主龙骨@500, 每排主龙骨用@500的钢管 (方木) 顶撑在壁墙 (2) 上, 壁墙 (2) 与顶撑接触处加做150×150的钢或木垫板, 钢板厚5~8mm、木板采用胶合板;顶撑木采用φ48×3.5钢管@2.0m保证模板不向内倾斜、模板垂直、位置正确, 见 (图4) 。

3.4.2 惰性块270×800凹槽 (4) 处模板方案

因该处上部混凝土压力较大且混凝土面平整度要求较高, 采用钢模能保证平整度, 但考虑到后期拆模困难, 故采用木模方案, 用新18mm厚胶合板做面板, 制成270×800长条形木盒, 木盒横向加劲肋采用18mm厚胶合板@75密肋沿纵向布置, 以提高木盒面板刚度, 木盒与混凝土接处面涂刷脱模剂并加铺二层0.2mm厚PE薄膜, 以便后期拆模, 见图3;木盒在浇混凝土时由支撑冷却管系统的钢管架提供支撑固定, 保证成型位置准确。

3.4.3 惰性块 (5) 钢筋安装方案

钢筋安装前应先进行超平层 (3) 的平整度验收, 合格后在底板上先后铺贴2层0.20mm厚PE薄膜和一层0.5mm厚新薄钢板, 钢板的表面光滑, 没有铁锈, 并涂刷脱模剂。钢板之间的接缝是对焊接缝, 并用宽的, 可持续的强力密封胶带贴在接缝上;为了防止浇筑惰性块 (5) 的混凝土浆液渗透到钢板下面, 造成惰性块与底板粘在一起, 薄钢板的侧面必须留进入 (4) 部位木盒模板底面50mm, 而PE膜则应铺满整个底板 (1) , 见图3;钢筋搭接严禁使用焊接, 钢筋应无生锈, 固定预留孔洞模板的钢筋严禁焊接在结构钢筋上, 必须另做附加支撑钢筋固定。

3.4.4 惰性块 (5) 混凝土浇筑方案

混凝土浇筑采用专用操作平台 (由HW250/22a型钢组成, 横向九条HW250、纵向四条22a槽钢焊接成骨架, 面铺胶合板) , 严禁直接在结构钢筋上踩踏, 以保证预留孔洞模板位置尺寸准确;该部位混凝土选择在夜晚进行浇筑, 以降低混凝土的入模温度, 混凝土浇筑前, 先浇水湿润模板, 底上先铺100~150厚细石混凝土层, 碎石粒径小于16mm;混凝土浇筑采用连续逐层进行, 每层厚度≤300, 浇筑由里往外退着进行, 泵管、布料杆随着灰头逐渐移动;每层混凝土的浇筑厚度由支撑冷却管系统的钢管架 (钢管上事先划分刻度标志) 拉线控制, 混凝土振捣后出现的泌水必须立即清除。

3.4.5 惰性块 (5) 混凝土裂缝控制方案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是混凝土原材料及配合比控制, 本混凝土采用PO42.5低水化热水泥, 3d水化热为280KJ/kg, 7d水化热为304KJ/kg;为减少水泥水化热, 降低混凝土的温升值, 在满足设计强度和混凝土可泵性的前提下, 将PO42.5水泥用量控制在280kg/m3以下;根据测试, 外加剂选用五山建筑科技有限公司N-2型缓凝高效减水剂、武汉三源特种建材公司的HEA膨胀剂, 使水泥水化速度变缓, 以降低水化热的峰值, 减少混凝土内外的温差及使混凝土产生微膨胀补偿混凝土的干燥, 水灰比为0.46, 初凝时间延长到12h左右;选用10.40mm连续级配碎石 (其中10.30mm级配含量65%左右, 最大骨料料经≤30mm) , 细度模数2.80~3.00的中砂 (通过0.315n凹筛孔的砂不少于15%, 砂率控制在40%~45%) 。砂、石含泥量控制在1%以内, 并不得混有有机质等杂物, 杜绝使用海砂;根据设计强度及泵送混凝土坍落度的要求, 经试配优选, 确定混凝土配合比如下:水泥:水:混合料:砂:碎石:减水剂:UEA膨胀剂=1:0.84:0.64:3.55:4.9:0.02:0.10, 坍落度120~140mm。

二是降低混凝土的入模温度, 混凝土配料过程中采取对碎石洒水降温, 保证水泥库通风良好, 用冷水搅拌;选择夜间施工, 泵管浇筑时覆盖麻袋, 并浇水湿润进行散热, 使入模温度控制在25℃以下。

三是采用冷却水管降温系统, 本方案采用冷却水管降温系统降低混凝土内部温度, 管道为直径25mm的钢管, 竖向布置六层, 最底层距底板@400、其它层@500;每层布置九排, 排@400 (附图五) , 冷却水管由独立的钢管架支撑。预埋的冷却管系统由单独的纵向回路组成, 一个回路 (入口和出口间的长度) 的最大长度不能超过60~80m (取决于冷却水的进水温度) , 管道的焊接缝和弯管部分绝对不漏水。管道根据方案图纸严格固定在设计的位置, 防止浇灌时的移动。浇注前进行压力检测铸铁冷却管系统, 试验压力至少比在使用时的最大压强上加1BAR。

冷却结束后, 排掉冷却管中的水, 采用灌浆料灌填密实。

根据业主要求, 混凝土内外温差要≤13℃, 通过计算确定:进入混凝土惰性块的水温度≤16℃ (由进水阀处温度计测定) , 故供水池的水源温度考虑损失之后, 要降到14℃以下, 根据计算及实验, 我们采用冰:水比例在1:5左右, 在实施过程中, 在供水池里面放置电热偶测温计, 随时测定水温以调整冰水比例。

四是本工程采用电热偶测温仪系统测混凝土内外温度差, 测温截面选在混凝土块中间, 测温布置点见 (图5) , 以全面反应混凝土内外温度变化为原则。制定专用表格, 由专业人员按规定进行测量记录, 第l~5d每2h测温1次, 第6d以后每4h测温1次, 测至温度稳定为止。

4 施工质量控制

惰性块 (4) 混凝土浇筑落差≥1m时严禁直接浇筑, 应采取导管或溜槽等措施, 采取溜槽时前端应设挡板。每层混凝土浇筑后, 随层用振捣棒进行振捣, 要求每次振捣时, 振捣棒应插入下层未初凝的混凝土中不小于50mm, 以利于上下两层混凝土接触面密实。根据振捣棒有效作用半径为棒长1.25倍的依据, 布置振捣点, 振捣以混凝土面出现返浆, 不再冒气泡时为准。每层混凝土面振捣后, 工人在后面用铁耙将灰面耙平, 标高以钢管架支上的挂线下返100mm为依据找平。混凝土面排除泌水后, 混凝土初凝前由抹灰工用铁抹子先将混凝土面搓平压实两遍, 再用木抹子将板面混凝土搓平两遍, 以消除混凝土表面裂缝。

浇注混凝土之前, 所有的垃圾、积水和零散材料都清理干净。与混凝土相连的模板表面在浇注前应先用清水喷湿。

对每车混凝土浇筑前进行坍落度测试, 试测值要求与配比通知单上要求数值上下不超过20mm, 否则该车混凝土作退场处理。

混凝墙对拉螺栓拆除后墙面凹槽用环氧砂浆封填密实。

5 施工效果检查及体会

建筑大型设备月巡查总结 篇5

2014年12月至今,公司安全设备部依据上级主管部门的文件精神和公司的相关制度的要求,对在建项目使用的大型设备进行检查,共检查塔吊38台/次,人货电梯21台/次。检查内容主要有设备管理资料、日常维保情况、设备用电、设备本身,人员持证等,项目涉及合肥、巢湖、安庆、蒙城、马鞍山、歙县、宿州、蚌埠等地。此次共下发安全隐患整改通知单13份,截止目前,除部分项目如…项目未回复外,其他项目均已回复完毕。

一、设备基本管理情况

1、管理资料

大多数项目的设备管理资料情况较好,只有少数项目存在垂直度检测记录不真实等现象,2、人员持证

根据此次所检查的设备资料来看,总计应检查118份特种作业操作证,其中塔吊司机证38份,塔吊司索信号工证38份,人货电梯司机证42份,但实际只有92份证件合格有效,其中塔吊司机证38份,司索信号工证24份,人货电梯司机证42份。只有少数项目大型设备操作人员持证状况良好,如…等项目,操作人员证件都能有相应的配备,大多数项目的塔吊司索工证件均未未配备到位.二、设备实体检查情况

1、设备基础方面:根据此次所检查的情况来看,还有少部分项目的塔吊基础排水措施不够完善,塔吊基础仍然具有较多积水,如…等。

2、紧固件方面:所有项目上设备均有不同程度的标准节螺栓松动现象,比上月检查情况有很大好转,未发现塔吊有大量螺栓松动的情况。

3、限位、保险方面:少数项目上设备有不同程度的限位失效现象,其中比较严重的有…塔吊力矩限制器或起重量限制器不起作用,蒙城鸿业又一城人货电梯门连锁失效,极限限位,天窗限位失效,…人货电梯极限限位失效。

4、钢丝绳方面:根据这次检查的情况来看,大多数塔吊钢丝绳无断丝断股或少量断丝仍可正常使用,少数塔吊钢丝绳断丝断股已达报废标准,如…塔吊等。

5、设备用电方面:根据这次检查的情况来看,大部分项目用电情况良好,但…人货电梯专用开关箱内存在一闸多用乱拉乱接的现象。

6、消防器材配备:根据这次检查的情况来看,除少数项目以外,大多数项目的塔吊驾驶室内仍然未配备灭火器。

三、对项目使用的大型建筑起重设备存在隐患的原因分析

1、项目设备维保不到位。

维保单位不能及时有效的排除项目上的设备隐患,并且某些隐患处于麻木状态,如和县安粮学府花园的塔吊力矩和起重量限制器经复查仍未整改。

2、项目部对设备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

蒙城项目部安全员和和县项目部机管员安全员对设备事故的重视程度不够,觉得重大安全隐患仍然处于可控范围之内。

3、项目对设备管理程序上理解存在误区。部分项目对隐患整改回复不重视,多天仍然未回复

4、项目对设备特种作业人员配备不足。

除少数项目外,大部分项目司索工仍未配备,在塔吊工视线看不到的地方进行起吊时极易发生安全事故。

四、对项目设备管理情况的处理通报

1、通过此次检查,发现有少数设备管理工作做得比较好的项目,如宿州国购项目,巢湖华邦项目,现场安全员和机管员尽职尽责,在公司此次组织的设备检查中,未发现有重大安全隐患。现在公司范围内予以通报表扬一次。

2、对于下列项目给予公司范围内通报批评一次:

(1)…力矩限制器及起重量限制器不起作用,属于重大安全隐患,并且经复查仍未整改,根据公司相关规定,予以罚款6000元;(2)…人货电梯门连锁失效,极限开关,天窗限位失效,属于重大安全隐患,给予通报批评一次。

(3)…塔吊起重量限制器不起作用,属于重大安全隐患,经复查已整改,给予通报批评一次。

(4)…人货电梯极限限位失效,属于重大安全隐患,给予通报批评一次。

五、下一步工作要求

1、做好项目设备的人员持证管理。

从2015年1月1日起,凡是项目特种作业人员配备不足的,一律按集团公司统一要求,按2000元/人/月对项目部进行经济处罚。

2、加强对设备的维护保养。

建立维保时间表,督促项目在维保时间内及时维保,并在项目设备维保后进行抽查。

3、加强对公司与项目之间的信息沟通。

检查完后对项目进行跟踪问询,确保安全隐患及时消除。

4、严格履行公司对设备的程序管理。

对设备方案和日常维保垂直度检测资料严格把关,从源头防止隐患产生。

大型设备 篇6

关键词 大型设备;机床;数控改造;问题

中图分类号 TH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2)051-0122-01

在我国,小型数控机床在企业中的应用已经非常的普遍,而且技术也比较成熟,因此,小型机床的整体价格也就相对较便宜。而大型数控机床对可靠性、精度、主轴以及伺服调速范围等都有相当高的要求,而且价格也比较昂贵。因此,为了满足加工要求,以及减少投资,大型普通机床进行数控改造已经成为了必然的趋势。而在大型机床设备的数控改造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我们应该在发现问题后及时的进行解决。

1 分析大型机床数控改造的意义

1.1 节约资金

对于大型的机床设备而言,若是购置一台新的机床是需要很大笔资金的,而进行数控改造的话一般可节省60%~80%的费用,甚至更多。大型机床设备的改造一般只需要花费购置新设备的1/3,即使是将原来的机床结构进行彻底改造大约也只需要购置新设备费用的60%。另外,进行机床改造还可以利用原有机床的地基,无需重新找地基安置。

1.2 性能稳定可靠

大型机床对可靠性、精度、主轴和伺服调速范围的要求都较高,而采用旧机床进行数控改造后的机床由于其各基础件都已经经过长期时效,所以几乎不会产生应力变形等影像机床的精度。

1.3 提高了生产效率

机床经过数控改造之后,即可实现加工的自动化,那么就能够提高工作效率,一般比传统的机床工作效率高3~7倍。而且对于复杂的零件而言,难度越高,功率提高得越多。另外,由于改造后机床的自动化可以不用或是少用工装,因此,不仅能够节约费用,还可以减少生产周期,节约时间。

2 大型机床的数控改造

2.1 机械部分的改造

由于机床在数控改造之后需要达到很高的静动态刚度,因此,运动副之间的摩擦系数必须较小、传动无间隙、功率大而且要便于操作与维修等。所以,在机床的改造过程中,对于数控车床而言,导轨除了必须具有原有的精度外,还必须具有良好的耐摩性以及较小的摩擦阻力。目前改造中,一般在原有的导轨上粘接聚四氟乙烯软带,这样不仅能防爬,而且还具有自润滑性,也能够提高导轨的使用寿命。另外,由于传动链的精度受到传动丝杆以及齿轮副的影响,所以,丝杆与齿轮的选型是非常重要的。对于传动丝杆的选型而言,滑动丝杆的价格较低,但是在精度方面不能满足要求较高的加工零件;滚珠丝杆摩擦损失小,传动效率也在90%以上,传动度灵敏、精度高、寿命长,而且能够降低电机的启动力矩,在高精度零件的加工中也能满足其精度要求。因此,在数控改造中一般采用滚珠丝杆。对于齿轮副传动间隙而言,为了确保传动的精度,数控机床上所使用的齿轮精度等级一般都比普通的机床精度高,并且需要达到无隙传动。一般消除齿轮副传动间隙的方法有两种,即柔性调整法和刚性调整法。两种调整方式相比,柔性调整法结构复杂,传动刚度低,而刚性调整法结构简单,传动刚度高。

2.2 数控系统的选择

对于改造后的数控机床而言,数控系统是机床的核心。因此,在对普通机床进行改造的时候应该对数控系统的性能、经济性以及维修服务等进行综合考虑后,再选择数控系统。另外,选择数控系统的时候,除了要考虑数控系统本身之外,还需要考虑被改造机床的结构、性能以及被加工零件的精度。从数控系统以及被改造机床两方面进行综合的考虑就是为了确保两者之间功能的相匹配,从而尽量减少过剩的数控功能。这样,既可以减少资金的浪费,又可以避免因为数控系统的复杂而造成故障发生频繁的情况。目前,主要的数控系统有三种,即步进电机拖动的开环系统、异步电机或直流电机拖动光栅测量反馈的闭环数控系统和交/直流伺服电机拖动编码器反馈的半闭环数控系统。因此,在数控系统的选择中必须要对每一种数控系统的性能等进行详细的了解,从而选择与被改造机床功能相匹配的数控系统。

3 机床数控改造中应注意的问题及措施

3.1 技改队伍的选择

技改队伍是保证整个工程质量的关键,因此,选择一个高素质的技改队伍是相当重要的。所以,在这一方面应引起重视,选择技改队伍的时候应考虑队伍的整体素质。

3.2 验收

改造完成后的验收工作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保准样件的试切削;二是机床精度的校验。样件试切削时应注意按照标准进行。这时可以让有资格的操作工以及编程人员进行配合。样件试切削主要是检查机床的刚度、切削力、噪声、运动轨迹以及关联动作等是否符合要求。机床精度的校验应该将系统本身的功能与标准计量器具进行对照检查,从而得到补偿位置测量系统的数据,以提高机床的精度。另外,还需要将改造后机床的各项机械性能和精度与改造前的机床进行比较,获得量化的指标差。总之,在验收阶段,一定要确保机床的各项机械性能指标都达到要求的标准,几何精度等都必须在规定的范围内。

3.3 改造资料的保存

机床改造资料的保存是非常重要的,保存完整的资料对设备今后的稳定运行起着关键作用。因此,完成改造以及验收合格后,应把改造图纸、资料和记录等,进行汇总,然后将其整理并归档保存。

4 结束语

大型机床设备的改造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有很多,在改造施工过程中的任何一道工序都需要仔细的进行。本文简要的阐述了数

控改造的意义、数控改造以及需注意的一些简单问题,希望对今后机床的技术改造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李勇波,杨柳,方绍熙等.大型普通机床的数控改造[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0,7:131-132.

[2]任建生,郭津嵩,王周等.C61200大型卧式车床的全面数控化改造[J].中国设备工程,2008,1:31-33.

医院大型设备腹腔镜效益分析 篇7

一、设备基本情况:

2013年5月通过政府招标医院购入美国史赛克生产的腹腔镜 (型号1088i) 一台, 投资总额1158600元, 目前主要应用于外科胆囊切除术、阑尾切除术、妇科卵巢手术和子宫手术等。腹腔镜手术仅对肚脐、腹部开1-3个小创口, 不切开病变器官伤及正常组织, 术后疼痛轻。下面我运用图表对该设备在2014年和2015年的运行使用情况进行简单分析。

二、设备运行分析:

2014年和2015年医院腹腔镜手术开展了胆囊切除术130例, 收入约108万元, 次均费用8294元, 较非腹腔镜手术减少2110元, 平均住院日8.81天, 较非腹腔镜手术减少5.34天;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开展8例, 收入5.23万元, 次均费用6541元, 较非腹腔镜手术减少397元, 平均住院日为6天, 较非腹腔镜手术减少2.61天;妇科卵巢修补术中腹腔镜开展5例, ;输卵管切除术开展22例, 次均费用和平均住院日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具体如下表:

三、效益分析:

腹腔镜手术的开展, 填补了医院微创手术的空白。由于不能将成本完整地分配到单个设备上, 现在将成本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分配, 成本取值可能不尽完善, 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 尽量完善成本构成分析。

从分析中看出, 2014年成本利润率达到3.26%, 2015年达到9.53%;2014年资产报酬率1.79%, 2015年达到6.24%, 2015年较2014年有一定幅度增长。2015年医院增加阑尾切除术的腹腔镜手术治疗, 扩大了治疗范围, 减少患者痛苦, 提升了服务能力。具体分析如下表:

单位:万元

四、与购置前期的论证比较

设备购置前期论证, 按照2012年胆囊切除手术预测, 年手术台次为20, 实际手术达到79次, 计划完成率接近4倍, 远远超过预期。手术收入也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具体如下表:

五、结论

微创外科手术是外科手术发展的方向, 医院开展腹腔镜手术术填补了多项技术空白, 减轻病人开刀的痛楚, 减少病人手术创伤, 同时缩短病人的恢复期, 增加住院床位的经济效益。通过比较, 我们可以看出, 腹腔镜手术在医院日趋成熟, 除外科外, 妇科手术也在发展之中。无论是手术台次还是经济收入都在增加, 而平均住院日却在缩短, 这充分说明, 开展腹腔镜手术的意义重大。另外, 从成本效益来看, 即使使用全成本核算, 成本利润率也在逐步增加;投资报酬率也在逐渐增加, 达到医院预期目标。

六、建议

一方面医院进一步加大腹腔镜手术的宣传, 扩大治疗范围, 另一方面多培养专科医生, 增加妇科腔镜手术的应用, 提升医院品牌。

大型设备现场加工难题解决方案 篇8

石化企业大型化工厂设备大都是连续运转工作, 主要密封面经常发生磨损。以往都是生产单元停车, 拆下磨损部件送修理厂修理或更换。针对这种情况, 研究设计简易车加工工装, 针对设备不同情况, 在不拆卸设备的情况下进行现场车削。

二、现场加工方法分析

要完成设备现场加工主要是要解决几个关键问题, 即动力源、加工机构、刀具和定位。

1. 动力源

动力源是现场加工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之一。动力源有三种, 设备本身、外接电机和手动动力。究竟用哪一种, 需现场观察测量。

(1) 设备本身。在加工石油一厂脱油5#滤机时, 曾采用转轱的自转作动力源进行加工。

(2) 外接电机。在加工裂化塔顶法兰平面及梯形槽时, 采用过该方法。

(3) 手动动力源。在加工加氢氢压机高低压出口端面时, 采用人工做动力。

2. 加工机构

加工机构根据装置损坏部位、程度和修复后的要求确定, 同时考虑作业环境确定加工机构的大小和加工能力。还要注意设计的工装结构简单、制作和操作方便, 一般能够利用所修设备部件组成加工机构的尽量利用, 不能满足要求的再自制加工。

(1) 变速进给加工方法。裂化塔顶法兰由于端面不平, 密封不好产生泄漏, 加工该端面时速度要求要慢, 而加工其他部位时速度可快些, 而且加工过程中刀具不但做旋转运动, 还沿着横梁移动, 所以必须制作变速进给加工机构, 才能满足这些条件。

(2) 利用机床部件进行加工。如车床的大、中、小溜板, 因其具有三个方向的运动, 且有一定的移动距离, 在条件充分允许下可采用。

(3) 采用简易刀具制作加工机构。在对加氢氢压机的加工中, 就是利用孔和端面定位, 制作简易刀具后进行加工。

3. 刀具材料及角度选择

刀具材料对刀具的切削性能影响很大, 而刀具的切削角度要根据加工部位的材料、损坏程度、切削方法、刀具和工件的切削速度而定。如加工加氢氢压机密封面时, 刀具前角为5°~10°, 后角为1°~3°, 刃倾角为3°~5°, 而加工裂化塔顶法兰密封沟时, 采用的前角为15°~20°, 后角1°~2°再加0.2°~0.5°负倒棱。

4. 定位

首先要使定位尽量与工件的设计一致, 定位必须符合六点定位原则, 选择定位时要注意, 定位必须与工作状态重合;必须满足工件的技术条件;必须考虑工种的稳定性;必须有利于简化工装的结构。总之要根据设备的位置、加工方式、周围环境来确定如何定位。

三、现场加工修复脱油5#滤机转轱轴实例

石油一厂脱油滤机是从美国引进的, 价值97万美元。设备长10.4m, 高5.2m, 宽4.8m, 转轱直径3.36m, 总重量45t, 转轱重量17t, 靠液压传递动力。设备工作时, 溶剂飞溅到轴瓦上, 造成轴瓦的润滑油流失, 使耳轴磨损。拆除修复困难很大, 需将厂房屋顶一起拆除, 再用40t吊车吊出。拆除后再运输、加工、安装, 整个修复周期很长, 同时, 国内加工直径超过4m的卧式车床很少, 加工费相当高。

通过现场测量, 测出滤机耳轴的最大磨损长度为轴瓦宽度, 深度1~2 mm, 且耳轴轴头已呈锯齿形, 再不修复很容易磨断轴瓦。需修复的轴头直径840mm, 转轱壳体轴头伸出部分窄小, 高1500mm, 宽1242mm, 轴头伸出80mm, 要加工长度为260mm (轴瓦宽度) , 轴头中心距地面2800mm, 滤机工作环境在25m高处, 滤机上半部分有钢结构工作台。

根据以上观察和测量的数据, 确定加工过程。

1. 动力源

现场解决动力源, 利用转轱自身转动 (1~3r/min) 为动力。

2. 加工机构设计

根据所加工位置空间, 为保证纵向和轴向走刀, 决定采用C6163车床大拖板、中拖板、小拖板、刀架和溜板。放弃床身, 重新设计溜板底板, 把溜板固定在底板上, 如图1、图2。

3. 刀具角度及加工工艺

根据轴头材料及切削次数、走刀次数、刀具角度来选择加工工艺, 由于轴头磨损深度在1~2mm, 宜采用粗、细、精三次车削完成;刀具角度选择方案见表1, 粗车走刀量为2~4mm/r, 细车及精车均为0.5~1mm/r。现场加工示意见图3。

4. 支承机构设计

根据现场实际, 需将转轱轴头瓦座拆下, 因轴瓦严重磨损, 用一转动支承轮代替, 以保证转轱正常转动, 并防止转轱产生轴向串动及径向位移。根据转轱重量、工作状态、设备高度制作托辊支承座。

(1) 托辊 (支承轮) 设计。因加工时耳轴转动, 所以支承部分需有转动机构, 为此设计托辊。托辊、支架、支承板安装时, 必须保证原中心高度, 否则加工出的耳轴尺寸很难保证直径一致。所以托辊起到调整高度、转动、定位的作用 (图4) 。

(2) 支承架设计。因该加工部位狭小, 利用设备的有限空间, 设计成如图5所示结构, 借助设备自身结构将支承架制成偏心形式。

(3) 支承底板设计。该设备为大型壳体设备, 可利用空间较小, 为保证转轱的支承, 需设计支承底板, 将其安装在螺钉的外侧, 外形如图6。

将支承底板固定在转轱的壳体上, 再将支承架放在支承底板上, 用垫铁调整两支承架距离。将托辊放在支承架上, 调整支承架距离, 使其中心高为610mm, 固定所有支承机构。

为了保证刀具与耳轴中心, 需要确定整体高度。中心高距地面2860mm, 为此在底板下方焊四个定位柱, 上方与溜板固定, 下方用4根直径108mm, 长2m的无缝管进行活动联结。利用转轱壳体加强筋和周围金属结构架将工装固定, 用三个千斤顶限制上下移动, 借助壳体加强筋和两个千斤顶限制轴向移动。

四、结语

现场加工维修用工装的设计制作, 经济简易, 拆装运输方便, 灵活性大, 在节省大量修理费用的同时, 可解决特大设备拆装困难问题, 缩短停机时间。

摘要:为解决大型化工设备现场加工维修难题, 设计简易工装, 针对不同工况选择相应动力、加工机构、刀具及定位方案, 实现设备现场车削加工。

大型设备 篇9

海南实华炼油化工有限公司位于海南省洋浦经济开发区, 于2003年开始建设至2006年投产。60万吨/年气体分馏装置是其中一个化工装置, 主要设备为分馏塔, 重约850t, 基础混凝土体积约1 200m3, 塔座基础直径约为6.5m, 预埋72根M72地脚螺栓, 长度2.4m。

本方法参考了机械加工行业在钢件尺寸加工精度控制方面的原理, 采取了制作尺寸要求精度高的专用定位模板对每个设备基础的预埋地脚螺栓进行总体控制。

2 施工工艺原理

本方法的关键是采用上下两层12mm钢板制作配套高精度专用定位模板, 以图纸、基础类型、螺栓布置位置为依据, 按照图纸的螺栓尺寸要求在钢板上进行机械成孔, 然后将定位模板与螺栓配套套筒周边焊接在一起 (见图1) 。

控制方法

1) 定位模板应采用钢制且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模板上螺栓孔应用机械方法加工, 孔径比螺栓直径大1mm, 孔径与设计地脚螺栓的外径中心一致, 这样地脚螺栓只能产生小于0.5mm的位移, 那么任意两个螺栓的位移都不会超过1mm, 这样就能保证任意螺栓间的中心位移不大1mm的施工预控目标;2) 安装定位模板时, 为保证定位模板在同一水平面上, 应先安装独立支架, 然后用全站仪定位, 水准仪超平。

3 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定位模板制作→支架固定件预埋→安装模板支架→定位模板就位、调整→地脚螺栓入模→地脚螺栓平面位置调整、垂直度、标高调整→地脚螺栓焊接、固定→混凝土浇筑→定位模板拆除→验收交接。

控制操作要点:

1) 仔细核对设计图纸, 对基础的螺栓组绘制相应的定位模板详图, 必须多人严格审核后, 把详图交付专业加工车间制作;

2) 制作时为保证精度应严格控制各道程序:定位模板表面平整度;钢板钻孔间距与孔径;上层钢板正北方向留定位口, 其余正方向钢板钻小坑, 作为模板轴线使用;

3) 定位模板加工制作验收 (包括每次拆除后再次使用前的检查、验收) :应按制作图及以下标准验收:

定位模板钻孔孔径偏差≤1mm;

钢板构成平面的平整度≤2mm;

任意孔径间距偏差≤1mm;

上下孔同轴度≤1mm。

4) 在砼基础垫层浇筑时, 根据支架立柱位置将钢板埋入砼中, 作为支撑固定点;

5) 定位模板设置独立支架, 并保证其有足够的刚度及稳定性, 一般采用10#槽钢搭设支架;

6) 定位模板调节无误后, 将定位支架固定牢固, 其支架搭设高度控制原则定位模板下层钢板应比砼基础顶面高出100mm左右;

7) 定位模板就位前, 将定位模板按实际尺寸绘制到各基础平面位置, 并将定位模板轴线位置引测至外部控制桩, 作为其就位的测量依据;

8) 在模板支架搭设完成, 且基础底板钢筋绑扎已经完毕后, 开始进行定位模板的就位工作;

9) 地脚螺栓就位应由3人~4人操作, 就位时螺栓不宜碰撞定位模板, 地脚螺栓下脚先采用临时固定;

10) 地脚螺栓初步固定后, 并且基本垂直后, 螺栓上口旋入螺帽;

11) 地脚螺栓就位后, 即可进行螺栓顶标高初步调整;

12) 地脚螺栓顶标高调整完毕后, 即可进行螺栓平面位置、垂直度的调整;

13) 仔细检查地脚螺栓、平面位置及垂直度, 调整无误后由专业焊工用圆钢将预埋螺栓底脚点焊连接形成闭合环状, 将螺栓中部与支架用不少于两处的钢筋点焊连接;

14) 砼浇捣时, 应安排专职安装人员同步、全程旁站监护;

15) 基础砼达到一定强度后, 在确保预埋螺栓不受扰动的情况下, 可以安排拆除定位模板, 拆除时不得损坏定位模板及预埋螺栓丝扣。拆除完毕将螺栓丝扣外露部分抹上黄油, 并用塑料薄膜将螺栓包缠好;

16) 验收、交接:在基础上标出轴线、标高, 会同监理、设计、安装单位对预埋螺栓轴线、标高逐个进行验收, 做好书面验收、交接记录, 施工周期较长无法立即交接时, 预埋螺栓应做好临时保护措施。

地脚螺栓预埋施工的关键是定位模板的制作与安装。经过几个工业项目实践, 采用此种方法进行大型设备基础地脚螺栓预埋施工, 螺栓偏差能控制在规范要求范围内, 为设备一次吊装成功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参考文献

[1]SH3510-2000.石油化工设备混凝土基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大型设备测试性技术研究现状分析 篇10

本文针对大型设备的机内测试设计研究概况,就其测试性设计的基本概念、一般要求、发展历史与智能机内测试技术的研究热点进行介绍,供相关研究时参考。

1 测试性的基本概念

测试性是产品或设备可以及时准确确定其状态(可工作、不可工作或性能降低)并隔离其内部故障的一种设计特性,是设计时赋予产品或设备的一种固有属性[1,2,3,4,5,6,7,8]。测试性是从设计角度研究与故障斗争的理论和方法,是一种设计理念,是为了更好地实现设备的故障诊断和隔离、提高维修性、缩短检修时间、提高设备可靠性的一种设计特性[2]。

测试性的内涵包括机内测试(built in test,BIT)、自动测试和手动测试等手段,具体的说有以下几个目标:设计良好的BIT,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通过迅速检测和隔离故障,提高系统的可靠性;通过BIT、自动测试设备和其他兼容性设计,降低保障系统的复杂性,减少保障费用,从而达到降低全寿命周期费用的目的[4]。从1975年由F.Liour等人最先在《设备自动测试性设计》一文中提出测试性的概念到如今,测试性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成为了一门与维修性、可靠性并列的学科。

BIT是指设备内部提供的检测和隔离故障的能力,代表了一种新的“可测试性设计”概念[8]。它要求在设备设计的开始就同时进行其测试性设计。机内测试通过良好的结构化和层次性设计,对测试单元、可置换组件和系统等各级故障实现故障检测与隔离自动化,降低了维修的难度,同时可降低产品全寿命周期费用。

具有机内测试功能的设备能够依靠自身的电路和程序,对自身的状态进行检测和监控,并对故障进行检测和隔离。具有这种功能的设备叫做机内测试设备(built-in-test-equipment,BITE)。BIT在国内的翻译还有机内自检测、机内自测试、机内自检等[6][9]。

2BIT设计的一般要求

2.1BIT通用设计准则

设备的BIT设计必须满足如下原则[17]:1) BIT必须监控设备的关键功能;2) BIT容差的设定应保证达到故障检测率最大而虚警率最小的目的;3) BIT的可靠性应比所监测系统或设备的可靠性高一个数量级;4) 设备中的所有单元的诊断测试应能对单元的可操作性进行评估,并将故障隔离到可更换单元;5) 所有自测程序应与功能部件程序分开存储。

2.2BIT的测试要求和确定技术指标

a) BIT的测试要求

对被监控系统或设备的测试要求分析,通常应有相应的规范,规定分析的内容和步骤,可按如下顺序进行并制成相应的表格与文件[13][14]:1) 熟悉被监控对象的原理和功能;2) 将被监控对象分块;3) 掌握对被监控对象的性能要求;4) 确定测试项目;5) 进行故障模式与故障诊断分析,对于需要有BIT测试的分块,要进一步分析其可能发生的故障模式及其对整个系统的影响;6) 提出测试要求。

b) 确定技术指标

技术指标应按测试要求分析的结果和对BIT的测试要求来确定。提出技术指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3][15]:1) 技术指标必须有明确的含义;2) 规定的指标应该合理;3) 不同系统使用的BIT的技术指标应该相互协调;4) 根据需要提出使用要求。

常用的测试性指标有故障检测率(FDR)、故障隔离率(FIR)、虚警率(FAR)、平均故障检测时间(MFDT)和BIT的可靠性与维修性等。

c) 软硬件划分

BIT设计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划分硬件和软件功能。有些功能,既可由硬件完成,也可用软件完成,例如延时、故障特征形成、部分数据采集和处理功能等[16]。一般来说,对于BIT,首先要满足连续实时监控要求,并尽可能由软件完成较多的功能。BIT软硬件研制步骤如图1所示。

3BIT技术的发展历史

国外对于测试性技术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于70年代受到重视并得到迅速发展。70年代以后,美国颁布了一系列有关测试性方面的军用标准,极大地推动了测试性技术应用于军事装备当中,使得测试性技术有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MIL-STD-471A通告Ⅱ[17]——《设备或系统的机内测试、外部测试、故障隔离和可测试性特性要求的验证及评价》、MIL-STD-470A——《系统及设备维修性管理大纲》[18]、MIL-STD-2165——《电子系统及设备的可测试性大纲》等标准规范。其中,1985年颁布的《电子系统及设备的可测试性大纲》规定了可测试性管理、分析、设计和验证的要求和实施方法,是可测试性从维修性分离出来,作为一门独立新学科确立的标志。此外,美国还设立了专门机构,即美国国防部联合司令部自动测试专业委员会下属的测试性技术协调组,来负责国防系统测试性研究计划的组织、协调及实施[19]。到目前为止,国外测试性技术已经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日趋成熟,逐步应用于武器装备、工程机械、大飞机、汽车工业等诸多领域。

我国的测试性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测试性技术的研究逐渐受到重视,相继于1990年颁布了HB6437——《电子系统和设备的可测试性大纲》、于1995年颁布了GJB2547-95——《装备测试性大纲》、于1997年颁布了HB7503——《测试性预计程序》、于1998年颁布了GJB3385-98——《测试与诊断术语》[20]。从测试性设计论证、方案、实施、验证和术语等各个方面对测试性技术进行规范指导,对我国测试性技术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但其主要内容都是针对电子类设备的,具有很大局限性。

当前国内对BIT技术的研究工作主要由相关的研究所承担,各单位在各自的研究领域都积累了相当多的经验,如国防科技大学承担了有关智能BIT的国防预研课题;航空611研究所承担了“BIT技术在非电子系统和设备上的应用研究”等[6][9]。总体来看,我国的BIT理论、技术和应用水平大致处于国外20世纪90年代的水平[6]。

从国内近些年的研究现状看,测试性技术的研究虽然受到充分重视,但由于缺乏充足的理论研究基础,测试性设计目前主要依据可靠性、维修性的设计经验,对设备无法进行系统的测试性设计,制约了测试性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深入研究测试性设计理论,规范测试性设计的程序和方法,并开展具体设备的测试性设计,对提高我国测试性设计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 智能BIT技术的研究现状

BIT技术最早开始产生于航空电子领域,随着传感器技术、信号采集处理技术、计算机技术和微电子技术的发展,使得在机械、电子、液压、光电等复杂机电设备中实现BIT成为可能[6][10][11]。

近年,随着航天、核电、海洋等大型设备的发展,测试性技术发展十分迅速,为BIT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研究领域,其中最为显著的发展之一是智能BIT出现。

智能BIT是指采用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及相关技术将环境应力数据、BIT输出信息、BIT系统历史数据、被测单元输入/输出、设备维修记录等多方面信息综合在一起,并经过一定的推理、分析、筛选过程,得出关于被测单元状态更准确的结论,从而增强BIT的故障诊断能力[6,11,21]。其主要研究内容如图2所示。

4.1 专家系统在BIT中的应用

BIT专家系统应用的目的是丰富知识库以及知识的表达、知识的搜索与推理,这些都是目前研究的热点。BIT系统通用的故障诊断专家系统的结构如图3所示。

4.2 人工神经网络在BIT中的应用

BIT中的设计、诊断、维修专家系统都能利用人工神经网络进行知识的存储,特别是BIT诊断专家系统中人工神经网络的知识获取、存储、推理具有很好的交融性。

图4是一种被称作灵巧BIT-2的系统,主要包含时间应力测量装置(TSMD)、系统级故障相关器、瞬态监测器、K最近邻算法、BP神经网络技术。

4.3 信息融合技术在BIT中的应用

信息融合的基本原理是充分利用多个传感器信息资源,把它们的互补信息依据某种准则来进行组合以获取被测对象的状态信息,获得比单个系统更加优越的性能。基于信息融合的BIT智能故障诊断系统结构如图5所示。

4.4BIT中的新技术应用

随着BIT技术的不断向前发展,近几年来涌现出许多新技术,主要包括故障预测和健康管理(prognostics health management,PHM)技术、综合运载器健康管理(intergrated vehicle health management,IVHM)、基于信标的多任务异常分析(BEAM)等。

1) 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技术代表了一种方法的转变,其原理是:预见性诊断部件或系统完成其功能的状态,然后根据预测诊断信息、可用资源和使用需求对维修活动做出适当决策。PHM重点是利用先进的传感器的集成,并借助各种算法和智能模型来预测、监控和管理设备或系统的状态[23,24,25]。该技术被应用于美国F-35战斗机上。

2) 综合运载器健康管理目的是为运载器操作员及任务执行者提供信息和辅助决策,由智能检测、系统级评估、控制和管理功能所构成[26,27]。其信息层次分为六层,如图6所示。

3) 基于信标的多任务异常分析是美国NASA喷气推进实验室近几年开发的一种新技术,是一种端对端的数据分析方法,用于实时或离线故障检测和特征描述。BEAM利用嵌入式计算机中运行的软件,可以为任一复杂系统提供实时自主式诊断和预测,是一种基于事件的机上健康评估和状态总体评价方法[28]。简而言之,BEAM是以数据输入、以报告故障状态为输出的软件,由模块化部件构成。其顶层体系结构如图7所示。

其他如自适应免疫遗传算法[29]等智能理论与技术、多目标优化等各种优化技术[30][31]均得到应用性研究。

5 结语

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在提高系统和设备性能的同时,也增加了系统的复杂性。这必然引起测试时间长、故障诊断困难和使用保障费用高等问题,也为测试性的需求提出了实际要求。

BIT技术是测试性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设备的测试性水平。其对于设备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4]:

1) 对系统或设备维修性的影响。BIT可以自动检测和隔离故障,记录故障信息,为外部测试设备提供方便的接口,提高了故障检测能力,缩短了故障修复时间。

2) 对系统或设备可靠性的影响。BIT在系统或设备中的加入,增加了系统的复杂性,降低了系统的基本可靠性,但它可以及时发现故障,实时监测系统状态,从而提高了系统的任务可靠性。

3) 对全寿命周期费用的影响。由于BIT的加入提高了系统的维修性能和可靠性,因此大大减少了后期的维修保障费用。

大型化工设备吊装质量控制分析 篇11

关键词:大型化工设备;吊装;质量控制

1.大型吊装设备发展现状

我国吊装工艺与国外相比存在较多差异,以往国内使用的传统吊装方法主要为分段吊装,国外则是整体吊装。经过多年实践研究证明,国外的整体吊装技术要优于我国的分段吊装技术。因此国内现今也效仿国外,对大型设备应用整体吊装方法,石油化工大型设备也包含其中。应用整体吊装的优势在于:若使用的是分段吊装,则会增加施工人员空中作业时间,包括施工人员会用到的仪表、梯子等设备,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安全威胁,提升事故发生几率;而若能先在地面安装好,则不仅提升了工作效率,还有效缩短了工期。整体吊装虽然安全性较高,但是若在吊装过程中缺乏管理,则仍然无法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

深化改革背景下,我国大型吊装企业市场化趋势日益明显,伴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现状,也对吊装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现阶段,大型设备吊装过程中,一般采用大型履带吊车和液压提升机等先进的吊装机械设备,辅以标准化的吊装机械索具,可以实现多工种的交叉作业。然而,这一过程中,施工难度依然较大且危险性亦较高。这就需要在吊装施工过程中,采用成熟可靠性高的吊装技术,并进行全面的安全管理,保证场内场外的所有施工协调进行,确保吊装过程的流畅性和安全性。吊装过程中,任何的疏漏都将可能造成严重后果的后果,所以,加强大型吊装设备的组织和质量管理,注重质量控制,对确保吊装设备的整体施工安全尤为重要。

2.大型吊装设备质量控制要点

2.1重视地基建设

经验表明,大型吊装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多为地基建设问题,可见,重视地基的建设对加强大型设备吊装的质量管控,非常的重要。施工单位在设计吊装方案的过程中,需要根据施工场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地基建设的具体处理。譬如,根据施工地的实际地质状况,需要对地基进行平整和强化处理,并需要在吊装施工之前,请专业的评估公司进行全面的检测,并出具合格报告。施工单位需要派遣工程师进行现场的监督,保证施工人员按照设计方案的要求严格施工。实际施工过程中,因施工人员不按照施工方案进行,对低下管线的损坏现象十分常见,这是需要重视的。另外,保障路基板的制作质量,对降低事故风险也是十分有效地。尽管路基板制作成本较高,但是这种路基板是可以反复使用的,它对减少风险事故的发生有着积极的作用。在地基建设过程中,要保证地基的安全性能,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将地基深挖至原土层、用大石块换填,用水泥搅拌桩和毛石混凝土承台,打好预制桩,用钢筋混泥土承台结构回填。

2.2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吊装方案

在开展石化施工前,要结合吊装工程特点及勘测后掌握的具体资料,成立施工策划小组,要求必须将分项目的施工编制得合理可行,并列出在吊装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各个事项,集思广益。而后将其作为编制吊装技术方案的重要依据。吊装技术方案水平如何,直接关系到能否顺利实施吊装项目。因此在制定技术方案前,要集合业主、设计方、制造方、施工方、运输方等进行深入沟通交流。首先要做的是选择设备机具的类型、组成以及所需的配置构件等,主要用以承担主吊以及溜尾吊,因此还要仔细挑选配套的工装件以及吊索具等。基于此,再选择应该使用何种形式的吊耳,还要确定其放置位置。然后再通过力学计算,最后确定具备科学性、可行性以及安全性的吊装方案。而后参与项目的各方对此方案进行严格审查,各方无异议后则予以通过,通过之后则各方都不可随意更改吊装技术方案,若遇到突发情况需要通过多方协商后,结合具体情况决定是否要更改,以保证技术方案的权威性以及指导性。同时在对大型设备进行吊装时,一定要严格遵循技术方案,若发现未将技术方案每一步都落实到位者则予以严惩。

2.3强化对施工过程的管控

(1)对设备的管控。在开展石化施工大型设备的吊装之前,要严格检查参与吊装的设备机具,确保其达标后才能批准使用,同时还要形成专项记录,对施工所需的机械设备先予以空载试验,若达标则形成试验合格报告。

(2)对于施工人员的管控。允许进入施工现场的人员必须是合格人员,对于特种作业人员则要求具备资质。对于高空作业人员,则必须佩戴安全设施,例如安全帽、系挂安全带等,同时还要准备工具袋,禁止出现高空抛物现象。设立项目安全员岗位,此过程由该人员监管。在开展吊装环节之前,吊装主要负责人要与所有参与人员开展技术以及安全措施的交底工作,使他们了解主要施工内容、注意要点以及需要做好的准备工作等。

(3)对于施工环节的管控。在开展石化大型设备吊装工作时,应设置吊装警示牌,并界定好吊装区域,拉好警戒线,配备人员予以看护,严禁闲人闯入吊装区域并站在吊物下方。每个吊装环节都需要有专人监护并且签名确认。

(4)对吊物、吊装环境的管控。在起吊大型设备之前应该仔细检查吊物、吊点、吊运过程等,要观察吊点是否安全、可靠,吊运过程是否存在障碍物。同时还要对设备进行保护,在起吊大型设备时则要有专人统一指挥,并且禁止出现指挥信号模糊、难以辨别以及延误等状况。此外,若遇到大风天气,级数为六级及以上或者其他恶劣天气,则不允许开展吊装作业。

2.4重视技术管理

施工技术的管理是吊装工序中第一重要的环节。在施工技术尚未成熟的情形下,需要进行评审和相关检验试验工作。相关的技术负责人需要邀请业主、监理单位的技术负责人和其他相关技术人员共荣参与,确保吊装的安全性。吊装施工中,诸如地基处理、吊耳的设计及选择等关键的技术措施中,监督和审查应特别严格。一旦技术方案经过批准,施工人员应按照要求严格执行,不得随意变更,维护方案的权威性和指导性。

2.5制定应急预案响应机制

吊装工作风险性高,操作一旦稍有不慎便会出现意外,所以编制应急预案十分的重要,它有利于及时处理各种应急事件。因此要制定应急预案的响应机制,具体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实施:①若产生突发状况,则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同时还要即刻向上级部门报告,结合事态紧急等级看是否需要地方救援机构提供帮助,这样能够降低损失及伤亡人数。上级部门人员接到报告后要马上到达现场,组织人员开展救援工作。②在平时施工方要进行培训,主要内容包括对较常发生的突发状况的处理办法、对相关规范及制度的熟悉程度等,可开展集中培训,培训后进行考核,考核通过后方可进入应急部门。通过培训能够让每一个人员懂得基本的处理办法,并且遇事沉着冷静,同时提高其安全意识。③设立警示标志,禁止闲人进入,降低损失程度。应急部门还要准备好急救药品,并及时补充,确保其分量足够;同时还要准备好救护车等医疗救助设备。此外,在石化施工大型设备吊装项目中,要创建保险制度,这样能够在意外不幸发生时,将风险与损失实现部分转移。

3.结语

综上所述,在石油化工、煤制油、煤制气等项目上,大型设备吊装具备高风险,因此需要对此过程进行管理与控制,本文提出了以下措施:做好地基处理工作,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吊装方案,强化对施工过程的管控,加强技术管理,制定应急预案响应机制等。

参考文献:

[1]SH/T3536-2011,石油化工工程起重施工规范.

[2]HG/T21574-2008,化工设备吊耳及工程技术要求.

[3]SH/T3515-2003,大型设备吊装工程施工工艺标准.

[4]李彦夫.石油化工施工中大型设备吊装的管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16).

大型设备 篇12

对施工企业来说, 某工程项目投标中标后, 必须在较短时间内配置全套设备, 以满足工程工期和质量要求。如何使企业利益最大化, 企业经常在大型设备购置与租赁之间做出决策。所谓决策, 就是人们为实现预期目标, 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手段, 对选择一个能实现预期目标的最佳可行性方案做出决定的过程。作为建筑企业机械设备管理人员, 在企业进行购置大型施工设备决策前, 除了对设备的能力、性能、质量、安全、环保等方面进行详细考查验证外, 还要从经济方面进行测算为决策层提供决策依据, 对于企业投资决策显得更为重要。而设备购置与租赁决策理论方法, 为建筑施工企业设备投资决策提供了科学实用的方法。下面应用通用投资决策理论对建筑施工企业设备投资决策方法进行探讨, 帮助建筑企业在购置与租赁之间做出合理选择。

二、设备投资决策的程序和方法

建筑施工企业在接到一个项目后, 应根据工程的特点结合工期要求, 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 本着降低成本、经济适用的原则来购置或租赁设备。决策的一般流程如下。

1. 工程项目中标

(1) 工程项目中标后, 施工项目部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工程进度和工程质量要求编制机械施工方案, 并做出详细计划。内容包括设备能力、施工工程量、施工周期、设备进场计划、设备安装拆卸 (含进出场) 计划等。

(2) 设备管理人员根据机械施工方案要求, 计算设备产能要求, 确定设备规格、型号。

(3) 设备管理部门分别按租赁设备、购置设备方案组织进行决策信息调查。掌握即时的租赁市场行情信息 (租赁单位调查、租赁市场的租赁价格、租赁费用构成、进退场费用、出租单位设备状况、运输距离等) ;对于拟购置设备, 首先对市场主流品牌进行考察, 主要是对设备用户施工现场进行考察, 除了了解设备的性能状况外, 故障率、售后服务、备件价格、能耗等与设备运行成本相关项目都是考查重点。另外对于与设备购置及租赁方案测算紧密相关的主材、用水、用电价格也要进行调查。总之, 基础信息调查是进行相关方案测算的依据, 也是确定购置与租赁决策的基础, 因此市场信息调查务必详尽。

2. 方案可行性测算

采用购买方案还是租赁方案主要应取决于这两种方案在经济上的比较分析, 比较的原则和方法与一般通用的互斥投资方案比选法相同, 可按如下步骤进行设备投资决策分析:

(1) 根据企业发展需求和项目机械施工方案, 确定拟增加设备的品种、型号。

(2) 定性分析方案筛选。对于投资方案, 应组织进行企业财务能力分析以及包括设备技术风险、操作使用、维护维修等特性因素分析。对于技术过时风险大、保养维护复杂、使用时间短的设备, 原则上选择租赁方案;对技术过时风险小、使用时间长的大型设备, 可选择购置或融资租赁方案。

(3) 定量分析优选方案。根据市场调查的基础信息, 通过投资决策中的预测计算, 通过计算结果结合企业及市场其他因素, 做出自购还是租赁的决策。

3. 定性分析的原则

应考虑以下3个方面的情况:

(1) 分析自购设备及拟租赁设备的现金流量, 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 依据方案的经济性进行测算。

(2) 假定设备产生的收益相同, 在进行方案优选时, 只对费用 (现金流出) 进行比较。

(3) 由于不同设备方案的使用期限或寿命不同, 采用等额年费用比较法来优选。

4. 设备投资中常用的分析方法

设备投资决策中常用的分析方法有净现值分析法、成本分界点分析法、损益平衡分析法。

(1) 净现值分析法:净现值是指在项目计算期内, 基准收益率或其它设定折现率计算的各年净现金流量现值的代数和。本方法是将所有未来现金流入和流出都按预定贴现率折算为相应现值, 即:

若NPV>0, 说明方案可行;若NPV购>NPV租, 说明购置方案优于租赁方案, 反之租赁方案优于购置方案。

(2) 投资回收期分析法:商务投资回收期是指设备投入使用后的净收益偿还全部投资所需的时间。它是反映该投资项目财务上偿还总投资的能力各资金周转速度的综合指标。投资回收期越短, 表明投资效果越好。根据是否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 可将指标分为动态投资回收期和静态投资回收期。

静态投资回收期表达式为:

式中I———设备总投资, 万元

CI——现金注入量, 万元

CO——现金流出量, 万元

静态投资回收期指标最大的优点是经济意义明确直观、计算简单,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投资效果的优劣。但如果在实际中使用, 由于未考虑时间价值, 易造成误差评价。

动态投资回收期表达式为:

式中 (CI-CO) t——第t年的现金流向

i———基准收益率

动态投资回收期分析。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 较准确地反映了总投资、年收益、年净收益以及基准收益与回收期的关系, 结果较准确, 减少了错误评价。

(3) 成本临界点分析法。一般来说, 利用率较高的设备, 采用自购方案具有成本低和使用方便等优点, 而利用率偏低且初始投资比较大的设备, 采用租赁方案在经济上往往优于自购。由此可见, 设备使用的经济合理性与其利用率有着密切的关系。

成本临界点分析法是指各备选方案的相关临界利用台班 (工作量) 不确定时, 通过假定方案A与方案B的年成本费用相同, 得出购置或租赁方案的临界利用台班 (工作量) , 以此为依据, 结合企业的其他因素判定哪种方案最优。

三、实例

中国十七冶集团2009年接到某高速公路工程一个标段约15km沥青路面工程项目, 预测沥青混凝土量约20万t。此时正值国内冶金企业建设市场疲软, 企业为扩大公路建设主业, 有意购置沥青混凝土搅拌设备。为此, 需进行经济测算, 对购置设备合理还是购卖商品沥青混凝土合理, 做出决策。

1. 混合料搅拌设备选型

生产能力Q确定:

式中:G———沥青混凝土总量, t

H——铺筑厚度, m (根据我国目前高速公司标准, 沥青混

凝土厚度按0.18m计算)

N———计划施工工期, 天 (预计150天)

R———压实密度, t/m3, 一般取2.35

T——每天实际运转时间, h, 一般取8h

K——施工日系数, 工期中可能工作天数/计划日历天数, 一般取K=0.8

生产能力Q=SHR/NKT=200000/150×8×0.8≈208t/h

由上式计算出来的生产能力可以看出, 沥青搅拌设备所需达到的生产能力为208t/h, 实际选择的设备必须达到或超过这一水平, 才能满足正常的施工要求。目前沥青混凝土搅拌设备能达到这一生产能力的只有280t/h和320t/h二个级别, 而280t/h级别的实际生产能力只有200t/h, 因此确定购置设备规格为320t/h级别。

2. 市场主要数据调查情况

公路建筑市场主流沥青混凝土搅拌设备调查情况见表1。沥青混凝土搅拌设备租赁市均以生产提供满足客户要求的商品沥青混凝土形式, 以生产量计价。主材市场调查情况见表2。

3. 沥青混凝土搅拌设备运行成本预测

加工20万t沥青混凝土, 整个工期约为5个月。目前国产320 t级沥青搅拌设备按调查数据为980万元。根据公司财务状况, 购置该设备以自筹资金方式。路面施工为不间断施工。根据现行交通部定额:每加工1000m3沥青混凝土为1.35个台班, 混合料比重按照2.3t/m3计算, 20万t料需118个台班;目前高速公路从路基到最后竣工合同工期一般为18个月, 设备平均3年可以进行2个标段的施工。项目销售额7000万元 (20万t成品料按350元/t计算) 。

自购设备运行成本构成见表3。

4. 沥青混凝土搅拌设备年成本预测 (未考虑筹资成本)

年成本计算:6490.5×2÷3=4327万元 (按3年2个标段计算) 。

年成本预测:4327+50=4377万元 (考虑设备年维修及迁址安装费年平均50万元)

5. 沥青混凝土搅拌设备年收入预测

销售额7000万元 (20万t成品料, 按350元/t计算) , 年销销售额预测:7000×2÷3=4667万元。

6. 投资回收期预测 (未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

现金净流入4667-4377=290万元, 投资回收期:980÷290=3.38 (年) 。

7. 设备购置方案与购买商品沥青混凝土方案净现值测算

自购设备年折旧费为 (9800000-294000) /12=792167元 (设备按12年使用期限, 残值率3%) , 设备每年可为企业带来500万元的收益 (表4) , 购置商品沥青混凝土方案实际支付设备年租金4667-3803=290万元 (表5) 。

由上计算可知:NPV购>NPV租>0, 因此, 购置方案及租赁 (购买商品沥青混凝土) 方案均可行, 购置方案理会更佳。

8. 设备购置与购买商品沥青混凝土成本临界点测算

购置方案等额年费用AC (X) , 设沥青混凝土搅拌站年预计使用台班数为X, 自购设备年运行使用费为 (64905000÷118) X=550042X, AC (X) =792167+550042X+500000 (50万为年平均维护费及转场安装费) 。

购置成品料年费用BC (X) , BC (X) = (70000000÷118) X=593220X, 令AC (X) =BC (X) , 即:792167+550042X+500000=593220X, 则X≈30。

通过计算可知, 如果施工企业能保证设备使用年限内, 年连续使用有效台班数大于30个, 则购置设备比较合理, 反之租用设备 (购买商品沥青混凝土) 合理。如果按照沥青混凝土用量为衡量标准, 可将台班数折算为工作量即:30×8×250=60000t, 也就是说, 如果成品料需用量超过60000t, 购置设备较为合理, 反之租赁 (购买商品沥青混凝土) 合理。

9. 决策结论

结合公司未来几年的订单情况以及企业资质等级要求, 公司做出购置国产沥青搅拌设备的决策。

四、结束语

对建筑施工企业设备购置与租赁的决策问题, 应用投资决策理论进行分析的方法, 可以避免投资风险, 且有一定的辨别能力。由于施工机械设备的投资决策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 往往受企业经济状况与发展方向的制约, 仅靠数学模型的定量分析还不完全, 在具体实施决策过程中, 还要充分重视各方面信息反馈, 及时进行调整, 才能达到设备配置的预期效果。

参考文献

[1]汪基桓.建筑施工企业设备综合管理学[M].北京:中国建筑出版社, 1986

[2]陈珠明.投资回收期研究[J].工业工程, 2001 (4)

上一篇:管理模式划分下一篇:磁粉探伤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