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效对比试验

2024-10-24

肥效对比试验(共12篇)

肥效对比试验 篇1

棉花是阿图什主要经济作物之一, 为进一步做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在棉花上使用, 于2015年4月进行了棉花肥校正试验, 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试验地址与环境

试验地点设在阿图什市格达良乡库尔干村农户依斯马依力地块进行的, 面积0.12 hm2, 前茬白地 (去年为棉花地) , 土壤为潮土土类, 盐化潮土亚类, 土壤肥力中等。地理坐标东经76°32′51″, 北纬39°41′24″, 海拔高度为1 221 m。

1.1.2 供试作物

棉花品种为当地主栽品种中棉36号。

1.1.3供试肥料

氮肥 (尿素46%) 、重过磷酸钙 (五氧化二磷46%) 、硫酸钾 (氧化钾50%) 。

1.2 肥料施用方法和用量

磷肥, 钾肥, 全部作底肥, 氮肥根据土壤类型氮肥的35%做底肥, 65%作追肥, 追肥分2次施用。施肥时, 把纯养分量折算成实际肥料施用。

1.3 试验设计

本试验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校正 (对比) 试验设计, 试验设3个处理, 3次重复, 处理1为空白对照 (CK) :不施肥, 施肥量为0。处理2为常规施肥区:667 m2施肥量为氮20.1 kg/667 m2, 五氧化二磷16.1 kg/667m2 (均为纯量) 。处理3为标准施肥区:667 m2施肥量为氮18 kg/667 m2, 五氧化二磷9.1 kg/667 m2, 氧化钾2.45kg /667 m2 (均为纯量) 。

1.4 试验操作情况

播种期为2015年4月11日, 按试验处理分小区施入化肥后播种, 株距10 cm, 行距30 cm×60 cm, 播深3 cm, 采用人工打孔播种, 一日内播完, 株行距完全与大田相同。

1.5 试验管理记载

出苗现行期4月19日, 5月5日定苗。每穴1株, 全生育期中耕松土除草3次, 第1次为6月3日, 第2次7月13日, 第3次8月2日, 灌水3次, 分别为6月27日, 7月7日, 8月2日, 追肥2次, 分别为初花期和花铃期, 即6月25日和7月11日, 采用人工按穴点施, 施肥后灌水。成熟期为9月10日-10月30日, 整个生育期126 d, 采用按小区单收, 单晒, 单脱, 单称的方式收获。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产量的影响

从方差分析结果表明 (见表1) , F=47.27>F0.01=18说明, 不同处理间有极显著增产效果。

产量结果表明 (见表2) , 各处理间产量差异比较结果表明:配方施肥 (标准) 区比对照和常规施肥区极显著增产, 每667 m2增产量分别为80.24 kg、51.19 kg, 增产率分别为23.73%、15.14%, 常规比对照显著增产, 每667m2增产量29.05 kg, 增产率10.02%。说明配方肥 (标准) >常规>空白对照。

计算公式:

增产率 (%) =﹛Yp-Yk (或Yc) ﹜/ Yk (或Yc) ×100%

增收=﹛Yp-Yk (或Yc) ﹜×Py-2区肥料投入成本

产投比=﹛﹛Yp-Yk (或Yc) ﹜×Py-2区肥料投入成本﹜/2区肥料投入成本

其中:Yc代表常规施肥的产量 (kg/667 m2) , Yk代表空白对照的产量 (kg/667 m2) , Yp代表配方施肥的产量 (kg/667 m2) , Py代表棉花的价格。

配方施肥区较空白对照增产80.24 kg, 新增值240.87元, 产投比1∶2.44;常规较空白对照增产29.05 kg, 新增值120.3元, 产投比1∶1.19。

3 结论与讨论

通过肥效对照示范, 配方肥效果较为明显, 产量、产值、收入比较显著, 此次肥效对比示范的数据整理分析, 为棉花配方肥提供一定的技术参数和优化肥料配方提供依据, 在该试验结果表明, 中等肥力条件下, 配方施肥能提高棉花产量和品质, 经济效益显著, 施肥纯氮18 kg/667 m2, 纯磷9.1 kg/667 m2, 纯钾2.45 kg/667 m2 (均为纯量) 。

肥效对比试验 篇2

一、试验目的

根据《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2011年修订本,以下简称技术规范),在已经基本摸清土壤养分状况的基础上,通过各地多点的田间微量元素单因素试验,确定土壤微量元素临界值、潜在缺素面积以及微量元素适宜用量,进一步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工作的开展。

二、选点要求

每个项目县选择两处地点进行试验。根据测土配方施肥微量元素取土化验结果,分别在土壤微量元素含量较高值和低值范围开展试验。

时间:2012年

三、试验处理

(一)供试肥料

供试的微量元素肥料需要保证质量,试验前分析化验相应的养分含量。

(二)试验处理 每处试验设5个处理: 处理1:空白对照;

处理2:当地测土配方施肥+硫酸亚铁2公斤/亩; 处理3:当地测土配方施肥+硫酸锰1公斤/亩; 处理4:当地测土配方施肥+硫酸铜0.5公斤/亩; 处理5:当地测土配方施肥+硫酸锌1公斤/亩; 空白对照为不施用微量元素的当地测土配方施肥配方处理。以上处理微量元素肥料全部作基肥使用。

(三)试验重复与小区排列

为保证试验精度,减少人为因素、土壤肥力和气候因素的影响,田间试验设3个重复(或区组)。采用随机区组排列,区组内土壤、地形等条件应相对一致。

小区面积:一般为30-50平方米。

每个试验小区间隔开30-40cm。微量元素肥料田间试验中各处理的氮、磷、钾化肥用量采用当地测土配方施肥推荐用量和施肥方式。注意在进行微量元素肥料试验时,所用大量元素肥料中不能包含供试的微量元素。

(四)样品采集

1.土壤样品:每个试验播种(或种植)前按照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采集0-20cm混合土样,同时填写采样标签,取样和制样过程中注意防止微量元素养分污染。

2.植株样品:收获前请参照“技术规范”要求进行相应作物的样品采集和处理。

(五)观测记载

试验期间,记载播种期、出苗期、成熟期等生育期,同时,填写田间管理登记表。

(六)考种和测产

请按照“技术规范”的技术要求进行相应作物的考种和测产。

(七)分析测试

播前土壤有机质、无机氮、有效磷、速效钾、试验所涉及的相应微量有效养分。植株样品的微量元素含量。测试方法按照“技术规范”要求。

四、中微量元素使用建议

冬小麦“3414”肥效试验总结 篇3

关键词 冬小麦;肥料试验;产量;肥料效益

中图分类号:S512.1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5)18-0-03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作物

冬小麦、品种为唐山83171号。

1.2 供试肥料

尿素(N含46%)、重过磷酸钙(P2O5 46%)、硫酸钾(K2O 40%)

1.3 试验重复与小区排列

试验不设重复,处理随机排列,试验小区的形状为长方形,宽度不小于4 m,小区面积均为21 m2(长×宽为:5 m×4.2 m)。

1.3 试验设计

1.3.1 “3414”试验处理

“3414”是指氮、磷、钾3个因素、4个水平、14个处理(表1)。4个水平的含义:0水平指不施肥,2水平指当地最佳施肥量,1水平=2水平×0.5,3水平=2水平×1.5(该水平为过量施肥水平)。

1.3.2 施肥方法

各小区重过磷酸钙、硫酸钾一次性做基肥施用,各小区尿素用40%做基肥,30%第一次浇水时追肥,30%第2次浇水时追肥施用,本试验2水平施肥量尿素25 kg/667 m2、重过磷酸钙30kg/667 m2、硫酸钾6kg/667 m2。

1.4 试验实施

1.4.1 试验地选择

本试验在乌恰县巴依库鲁提乡克孜阿根村吐尔孙阿吉地块进行。选择的试验地块平坦、整齐、肥力均匀,具有代表性的不同肥力水平的地块,坡度平缓,肥力差异较小的田块。纬度:39°47?26″N,经度:75°36?22″E、海拔高度:1 995 m、土壤质地:壤土。

1.4.2 试验准备

2011年9月15日上午进行犁地并按计划进行播种,整地、设计了保护行、小区,灌沟等。

1.4.3 田间区划

按田间试验设计与种植计划进行试验地区划。利用勾股定理画出了整个试验区,按试验设计要求和田间种植计划,划分小区(每个小区面积为21 m2)、走道、保护行等,绘出了田间布置平面图,在图上表明了方向,以便实际布置落实试验时可完全依循它进行操作。 播种量及密度、播种深度均保持了一致。

1.4.4 田间管理

2011年9月15日人工打埂(小区间埂高25 cm,埂宽40 cm,四周埂高40 cm,埂宽50 cm)做畦,开沟施肥,条播行距18 cm,施肥量严格按照试验方案称取施入。9月28日-10月2日出苗。中耕除草2次(2012年5月12日,6月3日)。全生育期浇水4次分别在2011年10月15日、2012年4月18日、6月13日、7月3日。4月18日施第一次追肥。收获期6月13日。收获按试验要求每个小区单打单收。详见表2。

表2 小麦3414试验生育期叶色调查记载表

处理出苗期拔节期孕穗期抽穗期开花期成熟期

1浅绿黄绿浅绿黄绿黄绿金黄色

2浅绿黄绿浅绿黄绿黄绿金黄色

3浅绿绿淡绿绿黄绿金黄色

4浅绿绿浅绿绿绿黄金黄色

5浅绿深绿淡绿绿绿黄金黄色

6浅绿深绿深绿深绿绿黄金黄色

7浅绿深绿深绿深绿绿黄金黄色

8浅绿绿深绿深绿绿黄金黄色

9浅绿黄绿深绿绿黄绿金黄色

10浅绿绿绿深绿绿黄金黄色

11浅绿深绿淡绿深绿绿黄金黄色

12浅绿深绿浅绿深绿绿黄金黄色

13浅绿绿淡绿深绿黄绿金黄色

14浅绿深绿淡绿深绿绿黄金黄色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施肥量对小麦植株性状的影响

测定小区株数、穗数、穗粒数、千粒重,计算出小区产量、667 m2产量(表3)。

从生育期调查可以看出:处理1和处理2,即空白无肥区和无氮区,小麦提前3 d成熟,说明小麦不施肥或不施氮肥,直接影响其正常生长且小麦杆矮、茎细、叶色淡黄,穗子小、籽粒少而小,因早衰而提前成熟;而处理11是高氮区氮肥用量大,后期有轻微倒伏,成熟期推迟3 d,生长期叶色深绿。而其他小区生长基本正常。

2.2 本试验田土壤供肥参数

2.2.1 作物吸收养分量

土壤供肥量根据抽减养分的小区产量(处理2、4、8)计算该养分的土壤供肥量,按形成100 kg产量N2.82 kg,P2O5 1.25 kg,K2O 2.5 kg计算,土壤供肥量为:

N供肥量 (285.3/100)×2.82=8.04 kg

P供肥量 (307.5/100)×1.25=3.84 kg

K供肥量 (393.10/100)×2.5=9.83 kg

2.2.2 小麦对供试土壤的依存率

小麦对供试土壤的依存率=无肥区产量/处理6产量(N2P2K2处理)×100%

依存率=204.9/419.31×100%=48.86%

2.2.3 作物相对产量

缺N区相对产量为68.04%,缺P区相对产量为73.3%,缺K区相对产量为93.7%。

2.2.4 肥料利用率分析

每100 kg小麦吸收N、P2O5、K2O的含量分别为按2.82 kg、1.25kg、2.5 kg计算)

氮肥利用率%=(施肥小区吸收氮量-缺氮小区吸收氮量) ×100÷(氮肥施用量×氮肥养分含量)=32.87%

磷肥利用率%=(施肥小区吸收磷量-缺磷小区吸收磷量)÷(磷肥施用量×磷肥养分含量)=10.15%

钾肥利用率%=(施肥小区吸收钾量-缺钾小区吸收钾量)÷(钾肥施用量×钾肥养分含量)=27.2%

2.3 经济效益分析(表4)

3 结论与讨论

不施或少施(尿素)氮肥,在小麦整个生育期内直接影响小麦正常生殖生长,小麦杆矮茎细,叶色淡黄,穗小和籽粒少,因早衰而提前成熟,产量大大降低。若施入氮肥过量,小麦成熟推迟,易倒伏。加大氮磷钾肥投入,相对最佳施肥量,不仅小麦产量减少,而且增加成本,造成氮磷钾肥的浪费。氮肥对小麦产量影响最大,其次是磷肥和钾肥。

小麦最佳施肥量肥效对比试验 篇4

关键词:小麦,最佳施肥量,农艺性状,增产效果,投产比

为了对大荔县洛灌区小麦配方施肥最佳施肥量与常规施肥量的增产效果进行比较,明确投产比效益差异,为指导生产实际、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提供可靠依据,于2014—2015年度安排了小麦最佳施肥量肥效对比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安排在大荔县伯士乡高城村五组某农户责任田内,试验占地1 866.7 m2,地势平坦,灌溉方便,肥力均匀,土质为垆土,前茬为玉米,产量9 975 kg/hm2。播种前测定养分基础为速效氮38.89 mg/kg、速效磷19.85 mg/kg、速效钾162.96 mg/kg、有机质10.7 g/kg,p H值7.1。

1.2 试验材料

供试作物为小麦,品种为西农889。供试肥料为尿素[含N>46.%,山西丰喜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粒状重过磷酸钙(含P2O5>46%,云南天化国际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磷酸二铵(15-42-0,安徽六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1.3 试验设计

试验根据施肥种类和施用量不同共设3个处理,分别为处理1:最佳施肥量,施纯氮195 kg/hm2、P2O5234 kg/hm2;处理2:常规施肥量,施磷酸二铵300 kg/hm2、尿素300 kg/hm2;以不施化肥作对照(CK)。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20 m2。试验肥料分基肥和追肥2次施完。基肥施用量:氮肥为总量的50%,磷肥一次性作底肥全部施完;追肥施用量:氮肥施完剩余的50%。

1.4 试验过程

2014年10月8日玉米收获后,10月10日施基肥,玉米秸秆还田,旋耕2遍。基肥是在秸秆旋耕第1遍时施入。10月12日播种,播种量150 kg/hm2。播种方式为机播[1,2]。10月19日出苗,整个生育期灌水3次(2014年12月10日冬灌,返青期2015年2月25日灌水1次,2015年4月28日灌麦黄水),5月8日一喷三防,6月9日小麦成熟,进行田间取样,室内考种[3,4,5,6]。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对小麦农艺性状的影响

如表1所示,处理1、2小麦的株高、有效分蘖、穗长、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等均较CK明显高,且处理1显著高于处理2。处理1株高72.0 cm、有效分蘖3.5个、穗长8.4 cm、穗数517.5万穗/hm2、穗粒数35.8粒、千粒重39.9 g,比处理2株高66.2 cm、有效分蘖2.1个、穗长7.0 cm、穗数459.0万穗/hm2、穗粒数34.2粒、千粒重35.5 g,分别高5.8 cm、1.4个、1.4 cm、58.5万穗/hm2、1.6粒、4.4 g。由此表明,最佳施肥量施肥处理比常规施肥量施肥处理更能促进植株生长发育,提高抗逆能力。

2.2 不同处理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如表2所示,处理间F处=40.129>F0.01=18.00,差异极显著;区组间F区=0.746<F0.05=6.944差异不显著。处理1产量7 400 kg/hm2,较CK(5 100 kg/hm2)增产2 300 kg/hm2,增幅45.10%,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处理2产量5 850 kg/hm2,较CK(5 100 kg/hm2)增产750 kg/hm2,增幅14.71%。由此看来,最佳施肥量处理增产效果显著优于常规施肥量处理,最佳施肥量处理较常规施肥处理增产1 550 kg/hm2,增产率26.50%。

2.3 经济效益分析

在各处理中,处理1产量最高,达7 400 kg/hm2,与CK相比增产2 300 kg/hm2,增值4 140元/hm2。投入46%尿素424.5kg/hm2(按1.8元/kg元计算,下同)764.1元/hm2,46%重过磷酸钙508.5 kg/hm2(按2.4元/kg计算)1 220.4元/hm2,共计投资1 984.5元/hm2,新增投入产出比1∶2.09;处理2产量为5 850kg/hm2,与CK相比增产750 kg/hm2,增值1 350元/hm2。投入46%尿素300 kg/hm2(按1.8元/hm2计算),磷酸二铵300 kg/hm2(按1.8元/kg计算),共计投入1 080元/hm2,新增投入产出比为1∶1.25,两者相比,最佳施肥量处理产生的经济效益比常规施肥量处理更为显著。

3 结论与讨论

综上所述,最佳施肥量处理较常规施肥量处理能更好地促进植株生长发育,提高抗逆能力,增产效果更大。从投入产出比来看,产生的经济效益更为显著。故最佳施肥量处理即施纯N 195 kg/hm2、P2O5234 kg/hm2,效果最好。由此说明配方施肥最佳施肥量既能使小麦获得高产,又能更大程度地提高施肥效益,达到高产高效[7,8,9]。

参考文献

[1]李莉.沛县小麦最佳施肥量研究[J].上海农业科技,2014(6):114.

[2]陈娟,陈健.临夏市冬小麦最佳经济施肥量研究[J].甘肃农业科技,2015(9):34-36.

[3]陈娟,陈健,戚瑞生,等.和政县冬小麦最佳经济施肥量研究[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5(11):23-26.

[4]冯沛.江苏省沛县小麦氮磷钾最佳配比施肥研究[J].园艺与种苗,2014(10):55-57.

[5]朱萍,王华,翁矑遥,等.奉贤地区小麦氮、磷、钾最佳施肥量研究初探[J].上海农业学报,2010(2):128-131.

[6]吴勤.临猗县水地冬小麦最佳施肥体系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3(7):

[7]宋建民,刘爱峰,吴祥云,等.氮钾配合施肥对小麦济南17品质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04(3):344-350.

[8]王旭,李贞宇,马文奇,等.中国主要生态区小麦施肥增产效应分析[J].中国农业科学,2010(12):2469-2476.

肥效对比试验 篇5

中微量元素水溶肥料在棉花上应用肥效试验总结

作者:徐守明 王向阳 王恒祥 罗 娟 宋银桂

来源:《新农村》2010年第06期

摘要:对中微量元素水溶肥料在棉花天进行的肥效应用实验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中微量元素肥料棉花试验分析

为验证盐城市汇豪农化有限公司生产的中微量元素水溶肥料在棉花上的应用效果,射阳站在射阳四明镇双六村5组王加龙农户的棉花田进行了肥效应用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一、试验材料与方法

1.试验材料

作物品种:棉花(南抗3号)

供试肥料:Mg≥8.8%,B+Cu+Fe+Zn+Mn≥1.2%。产品形态为粉状,由盐城市汇豪农化有限公司生产提供。

试验地点:江苏省射阳县四明镇双六村5组王加龙棉田。土壤类型为水稻土,PH8.07,有机质含量12.6g/kg,全氦0.95 g/kg,碱解氮122.2mg/kg,有效磷5.5mg/kg,速效钾139.8 mg、kg。

2.试验方法

试验设3个处理,即:

①常规对照(cKl)。基追肥按当地常规情况进行,不使用叶面肥和调节剂。

兴国县花生施用钙肥肥效试验 篇6

关键词:花生;钙肥;肥效试验;兴国县

中图分类号 S56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17-0069-02

在目前人们对氮、磷、钾肥料三要素的重要性已普遍认识的情况下,更应重视中、微量肥料的配合施肥[1]。花生是喜钙作物,花生植株中的钙质活动性较差,花生荚果发育过程中所需的钙主要靠果针、幼果和荚果表面的毛状附着物从周围中直接吸收[2],因此保证土壤的钙素供应对提高花生产量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笔者在基本摸清兴国县土壤有效钙的基础上,拟通过钙元素单因素试验,确定花生钙元素适宜用量,为进一步推进花生测土配方施肥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1.1.1 供试土壤 潴育型潮沙泥田,前茬作物为晚稻,pH值5.7,有机质22.52g/kg,碱解氮135.6mg/kg,有效磷11.2mg/kg,速效钾82.8mg/kg,有效钙6.2mg/kg。

1.1.2 供试作物 杂交花生,组合为仲恺花1号。

1.1.3 供试肥料 丰登百禾牌钾硅钙肥(钾3.8%、硅20%、钙30%),中科建成矿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江西九江产尿素(含N46%)、江西贵化产45%(15-15-15)复合肥、加拿大产氯化钾(含K2O60%)。

1.2 试验方法 试验设3个处理,分别为处理1(CK):施用 N90kg/hm2、P2O581kg/hm2、K2O135kg/hm2;处理2:施用 N90kg/hm2、P2O581kg/hm2、K2O135kg/hm2、钙150kg/hm2; 处理3:施用 N90kg/hm2、P2O581kg/hm2、K2O135kg/hm2、钙300kg/hm2。3次重复,每小区面积为30m2,每个小区之间用畦沟分开。氮肥用尿素和45%复合肥、磷肥用45%复合肥,钾肥用氯化钾、45%复合肥和钾硅钙肥。磷肥和钾硅钙肥作基肥一次施用,氮肥、钾肥分基肥和追肥施用。

1.3 试验操作 2013年3月20日翻耕整地,按畦宽1.2m作畦,4月2日按处理1用45%复合肥540kg/hm2施基肥,处理2用45%复合肥540kg/hm2、钾硅钙肥150kg/hm2施基肥。处理3用45%复合肥540kg/hm2、钾硅钙肥300kg/hm2施基肥。当日按行株距40cm、株距20cm栽种,12.5万穴/hm2,每穴3粒种仁。4月3日喷施50%乙草胺800倍液进行芽前除草。6月13日(开花下针期)按处理1追施尿素19.5kg/hm2、氯化钾90kg/hm2;处理2追施尿素19.5kg/hm2、氯化钾80.5kg/hm2;处理3追施尿素19.5kg/hm2、氯化钾71kg/hm2。8月3日进行田间测产,每小区取有代表性的3穴花生进行室内考种。8月5日分小区收获、单独晒干。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施钙量对花生经济性状的影响 由表1可知,处理2比对照每穴饱果数增加2.43个,出仁率提高3个百分点,理论产量增加657.7kg/hm2,增产幅度达13.5%;处理3比对照穴饱果数增加2.5个,出仁率提高3.3个百分点,理论产量增加682.2kg/hm2,增产幅度达14.0%。

2.2 不同施钙量对花生实际产量的影响 由表2可知,处理2产量比对照增产410.0kg/hm2,增幅达9.3%,增产达显著水平;处理3产量比对照增产433.4kg/hm2,增幅

2.3 不同处理经济效益与施钙农学效率比较 由表3可知,处理2比对照每1hm2肥料投入成本多180元,增加效益3 280元,肥料投入产出比为1∶18.22;处理2比对照每1hm2增产410kg,折合每1kg钙增产2.73kg花生果;处理3比对照每1hm2新增肥料投入多360元,增加效益3 467.2元,肥料投入产出比为1∶9.63,处理3比对照增产433.4kg/hm2,折合每1kg钙增产1.44kg花生果。

3 结论与讨论

(1)试验结果表明,适当施用钙肥能增加花生的荚果数、提高花生百果重和出仁率,对提高花生产量有明显的作用,增产幅度达9.3%~9.8%。

(2)试验结果表明,花生产量随着钙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具体钙肥用量最大临界值多少,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3)花生是喜钙作物,每生产100kg荚果约需钙1.35~1.92kg[3]。按照兴国县花生产量4 000kg/hm2计算,每个生产季从土壤中带走钙54~76.8kg,按养分归还学说施钙量为54~76.8kg/hm2。从试验结果施钙300kg/hm2的处理3比施钙150kg/hm2增产23.4kg,增幅为0.5%,增产效果不明显。综合考虑施钙肥经济效益、钙肥利用率的情况,初步确定钙肥的适宜用量为150kg/hm2,不过该结果还有待来年通过试验示范进行校正。

参考文献

[1]李建军,杨红伟,孙小莉,等.《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贯彻实施指导与作物配方施肥技术手册[M].北京:科技文化出版社,2006.

[2]黄钧如,黄立新.增施钙肥是实现花生高产的有效措施[J].江西农业科技,2000(6):22.

马铃薯测土配方施肥肥效对比试验 篇7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试验设在仁厚镇茂岑村一农户责任田, 东经110°00′59.238″, 北纬22°38′07.872″, 海拔90 m。试验田块地势平坦、肥力均匀、排灌方便, 近3年来未做过肥料试验, 不靠近村边、路边, 前茬作物为水稻。土壤农化性状:有机质为3.04%, 全氮为0.164%, 速效钾为213 mg/kg, 速效磷为78.0 mg/kg, p H值为6.0, 潴育沙泥田。

1.2 供试材料

供试马铃薯品种为荷兰15号。供试肥料为:富岛产尿素 (含N 46%) 、硫酸钾肥 (含K2O 50%) , 鹿寨产钙镁磷肥 (含P2O512%) 。

1.3 试验设计

采取“3414”试验方案[5,6], 以氮、磷、钾3个因素为基础, 当地推荐施肥量为主, 建立4个施肥水平, 0水平为不施肥, 2水平为当地最佳施肥量的近似值, 1水平=2水平×0.5, 3水平=2水平×1.5;共14个处理, 各处理设计见表1。采取回归最优设计, 3次重复, 随机排列, 小区面积20 m2。

(kg/666.67 m2)

1.4 试验实施

晚稻收割时齐地割平稻草, 整地后及时起好畦, 做好排水沟。2007年11月20日种植, 出苗期为12月15日, 结薯期为2008年1月17日。各个处理按统一规格摆种, 即行距0.4 m, 株距0.3 m, 并随手压种, 使种薯与免耕田厢面上的松土充分接触, 以利扎根出苗。摆放后用些碎土盖种撒上肥料 (均匀撒在种薯之间) , 后均匀盖上稻草且不露光即可 (稻草量按650 kg/666.67 m2) 。且区行距边缘各留0.2 m、株距边缘0.15 m不摆种。小区用种量160块。基肥施60%的氮肥, 40%的钾肥, 全部磷肥;苗期施10%的氮肥, 10%的钾肥;现蕾期施30%的氮肥, 50%的钾肥。2008年3月20日分区收获、称重。

2 结果与分析

2.1 马铃薯产量

由表2可知, 平均产量以处理10最高, 为1818kg/666.67 m2, 比处理1增产833 kg/666.67 m2, 其次为处理6、处理7, 均比处理1增产789 kg/666.67 m2。

2.2 三元二次综合效应方程回归分析

试验结果经方差分析, 处理间差异极为显著 (表3) 。回归方程为y=997.011 6-1.964 2N2-1.542 3P2+0.062 7K2-1.332 6NP+0.534 4NK+5.113 0PK+69.829 0N-5.025 4P-22.708 4K, 相关系数为0.956 9, 标准误为129.628 7。根据回归分析, 玉林市玉州区冬种马铃薯的最大施肥量为纯氮17.9 kg/666.67 m2、纯磷2.4 kg/666.67 m2、纯钾7.1 kg/666.67 m2, 产量达1 536.4kg/666.67 m2;最佳施肥量为纯氮16.8 kg/666.67 m2、纯磷3.2 kg/666.67 m2、纯钾8.0 kg/666.67 m2, 产量可达1 537.3kg/666.67 m2。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 玉林市玉州区种植马铃薯的最佳施肥量为纯氮16.8 kg/666.67 m2、纯磷3.2 kg/666.67 m2、纯钾8.0kg/666.67 m2, 产量可达1 537.3 kg/666.67 m2。氮、磷、钾适当配合, 增产效果显著[7,8]。本试验重复间数据重现性较好, 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冬种马铃薯在实际运用中, 应根据当地肥力水平, 适当调节, 增减幅度为1 kg纯量左右。

参考文献

[1]丁桂华.马铃薯测土配方施肥试验初报[J].农业科技与装备, 2008 (4) :10-11.

[2]李伟, 李继明, 赵丽娟.干旱区马铃薯测土配方施肥试验研究[J].中国马铃薯, 2009 (5) :274-276.

[3]付艳忠.马铃薯测土配方施肥试验[J].新农业, 2008 (1) :17.

[4]段立志, 孙忠坤, 徐永杰.北方早大白马铃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08 (14) :100.

[5]李丁仁, 李爽, 李茂廷, 等.引黄灌区菜用马铃薯测土配方施肥试验研究[J].农业科技通讯, 2009 (7) :58-60.

[6]赵振刚.庄浪县马铃薯测土配方施肥指标研究[J].甘肃农业科技, 2009 (6) :30-32.

[7]吕云会.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促进马铃薯产业提质增效[J].云南农业, 2006 (11) :9.

肥效对比试验 篇8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供试点田块分别为:东源县灯塔镇莲塘村, 面积1 067 m2, 东源县蓝口镇秀水村, 面积1 306.6 m2, 供试田块均排灌水方便, 土壤为壤土, 肥力中等均匀。

1.2 试验材料

试验肥料为尿素、过磷酸钙、碳酸氢钙、氯化钾;参试水稻品种为秋优998。

1.3 试验方法

1.3.1 小区肥效试验。

采用“3414”试验方案设计, 即设氮、磷、钾3个因素, 0、1、2、3等4个施肥水平, 共14个处理 (表1) , 其中0水平指不施肥, 2水平指当地最佳施肥量近似值, 1水平=2水平×0.5, 3水平 (过量过重施肥水平) =2水平×1.5, 3次重复, 小区面积为20 m2。小区之间修筑田基并覆盖农膜防止肥水渗漏;小区单灌单排, 防止串灌, 四周设置保护行, 以确保试验数据的准确性[1,2]。在插植当天施入, 氮肥占总施氮肥的40%, 磷肥全部作底肥;第1次追肥在插秧后7 d (即回青肥) 进行, 氮肥占总施氮肥的40%, 钾肥占总施钾肥的65%;第2次追肥在插秧后33 d (即幼穗分化三期) 进行, 氮肥占总施氮肥的20%, 钾肥占总施钾肥量的35%[3,4]。除施肥水平不同外, 其他栽培措施相同。7月18日播种, 秧苗为塑料软盘育秧;8月8日移栽, 插双科苗, 插植规格23.33 cm×16.67 cm;始穗为10月10日, 齐穗期为10月17日, 完熟期为11月18日[5,6]。收获前每个小区取样5株进行考种, 11月20日进行收割并分小区实割实收计产, 收获后对产量进行差异显著性测验。

1.3.2 中区表证试验。

为验证2水平施肥量的准确度, 并与当地习惯施肥处理效果进行比较, 设5个处理, 其中处理Ⅰ为小区试验中的最佳施肥量水平, 处理Ⅱ为最佳施肥+10%N, 处理Ⅲ为最佳施肥-10%N, 处理Ⅳ为当地农民常规施肥水平, 处理Ⅴ为空白处理。试验的施肥种类、次数、方法和调查均与小区试验相同。

2 结果与分析

由于时间安排、技术力量及水灾等因数的影响, 此次肥效试验仅以灯塔镇莲塘村供试田进行对比分析。

(kg/hm2)

2.1 不同配方施肥处理对水稻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

从表2可以看出, 不施肥N0P0K0处理的穗总粒数、实粒数最低;高氮N3P2K2处理最高苗数和有效穗数最高, 但穗实粒数和千粒重均偏低;高磷N2P3K2处理和高钾N2P3K2处理各差异不明显;N1P1K2处理千粒重最高;而N2P2K2处理穗总粒数和穗实粒数均最高, 有效穗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均表现比较理想。可见, N2P2K2处理农艺性状表现好, 能形成高产丰产的合理群体结构。因此, N2P2K2产量最高。

从表3可以看出, N0P0K0处理产量最低, 为5 800.5 kg/hm2, 在4个不同施N水平处理中, N0P2K2、N1P2K2、N2P2K2、N3P2K2处理产量分别为6 051.0、6 951.0、7 900.5、7 800.0 kg/hm2, 说明氮素对水稻的施肥效应最明显, 水稻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 但高氮水平产量下降。磷、钾对水稻产量的影响不大, 但生产中最好补充适量的磷、钾肥。产值最高的是N2P2K2处理, 其次是N3P2K2和N2P2K0处理, 而N0P0K0处理最低。

2.3 不同配方施肥处理对水稻地力的影响

从表4可以看出, NPK互作效应最高, 比不施肥处理增产率36.20%, 其次是NP的互作效应, 增产率为32.76%, 再次是NK互作效益, 增产率为31.03%, PK互作效应最差, 增产率为4.32%。无肥区、缺N区、缺P区、缺K区产量占全肥区 (NPK) 产量的73.42%、76.59%、95.58%、97.47%, 说明土壤的有效氮养分含量较低, 有效磷养分含量中等, 有效钾含量为中止。地力分析结果显示, 氮肥、磷肥、钾肥增产率分别为31.88%、5.17%、3.44%。

2.4 表证试验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从表5可以看出, 处理V产量最低, 产量为5 868.0kg/hm2, 最佳施肥量处理的产量最高, 最佳施肥氮量减少10%处理 (处理Ⅲ) 减产487.5 kg/hm2;当地习惯施肥处理 (处理Ⅳ) 的产量居第4位, 为6 525.0 kg/hm2。可见, 该试点配施不同氮水平的水稻产量存在一定差异, 说明N2水平已经基本达到最佳施用效果。

注:水稻单价为2.6元/kg。

3 结论

试验结果表明:东源县灯塔镇连塘村水稻生产产量为7 900.5 kg/hm2;从增产效应来看, 氮肥增产效果最好达31.88%, 磷肥次之为5.17%, 钾肥则为3.44%。表明氮是影响水稻产量的主要养分因子, 其次是磷, 再次是钾。随氮、磷、钾施用量的增加, 水稻产量逐步提高, 但过量施肥产量下降。此外, 土壤含钾量较高时, 施钾不能有效增加水稻产量。

(kg/hm2)

摘要:东源县农业局于2010年晚造分别在灯塔、蓝口2个镇进行了水稻“3414”小区肥效试验, 以探索水稻在不同施肥条件下的产量效应, 寻找最科学合理的施肥量。结果表明:在东源县中等肥力土壤条件下, 施纯N 178.95 kg/hm2、P2O546.20 kg/hm2、K2O 125.85 kg/hm2的产量最高, 为7 900.5 kg/hm2, 从增产效应来看, 氮肥增产效果最好达31.88%, 磷肥次之为5.17%, 钾肥则为3.44%。

关键词:水稻,测土配方施肥,产量

参考文献

[1]叶贤荣, 邓赞莉, 朱彩云.南雄市水稻测土配方施肥田间肥效试验分析[J].广东农业科学, 2009 (4) :57-59.

[2]时燕.水稻测土配方施肥田间肥效试验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 2009 (15) :121-123, 166.

[3]李伯欣, 冯道炼, 周柏权, 等.珠海市水稻测土配方施肥田间肥效试验及应用效果[J].广东农业科学, 2011 (14) :66-68.

[4]周利长, 徐卫华, 杨旭辉, 等.水稻田间肥效校正试验[J].广东农业科学, 2012 (3) :62-64.

[5]邓新文, 凌彬青.黄山市屯溪区水稻田间肥效对比校正试验报告[J].现代农业科技, 2013 (24) :237, 239.

玉米“3414”肥效试验 篇9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在阜新市清河门区河西镇东堡子村试验田进行, 试验田地势平坦, 土壤为褐土, 肥力中等。

1.2 供试材料

供试作物玉米丹玉601。供试肥料为尿素 (纯N 46%) , 过磷酸钙 (P2O513%) 、硫酸钾 (K2O 50%) 。

1.3 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3414”最优回归设计, 设氮、磷、钾3个因素, 0、1、2、3 4个水平, 共14个处理。3次重量, 随机排列, 共42个小区, 试验设计方案见表1。小区面积为30 m2, 行距0.5m, 6行区, 行长10 m。

1.4 试验方法

各处理土壤条件一致, 1/3氮肥作底肥, 另外2/3的氮肥在玉米大喇叭口期施入。磷肥、钾肥全部作底肥一次施入[1,2]。4月23日, 采用半机械化耕种播种, 播种量120 kg/hm2, 4月24日喷洒除草剂, 用50%乙草胺2.25 kg/hm2加38%莠去津3 kg/hm2进行封闭除草。5月14日出苗, 人工间苗, 6月29日追肥, 玉米于9月29日成熟[3,4], 9月29日测产并收获, 并对玉米整个生育时期进行调查[5,6]。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育性状调查

从表2可以看出, 处理1 (空白区) 、处理2 (无氮区) 植株的叶色、秃尖长度、穗粒数、百粒重均较其他处理差。处理10钾肥施量最多, 但对生育期各性状影响不大;处理7的3种肥料施用量最大, 但植株叶色、秃尖长度、小区穗数、穗粒数、表现一般, 与其他处理相比无无优势;处理9的综合表现最好。

2.2 产量调查

从表3可以看出, 处理9产量最高, 达8 693.3 kg/hm2, 较处理1增产2 220.0 kg/hm2, 增幅34.29%;处理12、14分别居第2、3位, 分别为8 686.7、7 310.0 kg/hm2, 处理13产量最低, 为4 600.0 kg/hm2;处理2、3、5、7、10、11、13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负增产现象。

2.3 植株考种调查

植株考种时, 采用自然条件下进行风干。从表4可以看出, 处理3、7、13经济系数较低, 处理5、8、12差异不大, 处理9、6经济系数最高, 分别达到44.50和43.05。

3 结论与讨论

从植株生长看, 由于气候异常, 2010年降雨量674.3 mm, 比2009年 (176.1 mm) 高283%, 营养生长过旺, 出现营养生长、生殖生长失调, 结穗部位上移到第11~12节。从产量结果看:N2P2K1组合的产量最高, 达8 693.3 kg/hm2, 其次为N1P1K2组合产量为8 686.7 kg/hm2。从经济系数上看, N2P2K1最高, 为44.50。综合分析, N2P2K1、N2P2K2组合施肥量可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提高地区玉米单产, 首先要增施有机肥, 提高土壤供养能力, 提高肥料利用率, 在化肥投入上增磷、补钾、适量降低氮肥的投入量。用小投入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最佳的合理配方施肥量是施纯N 210 kg/hm2、P2O5150 kg/hm2、K2O 52.5kg/hm2。

摘要:进行玉米“3414”田间肥效试验, 结果表明:以施纯N 210 kg/hm2、P2O5 150 kg/hm2、K2O 52.5 kg/hm2的增产、增收效果最佳, 可以大面积推广。

关键词:玉米,“3414”,施肥,试验,产量

参考文献

[1]沈军, 宋永斌, 冒布厂, 等.东海县白浆土玉米3414配方施肥效果初探[J].现代农业, 2009 (3) :29-30.

[2]王会, 孙会东.淅川县完成夏玉米3414试验播种任务[J].河南农业, 2008 (15) :23.

[3]阿尔孜古力.热合甫, 节米拉.吉力力, 艾米拉汗.阿不都热依木, 等.玉米3414试验总结[J].新疆农业科学, 2007, 44 (B6) :105-107.

[4]彭冠初, 麦麦提.木沙.拜城县玉米3414试验分析[J].新疆农业科技, 2009 (2) :42.

[5]赵振彪.2009年玉米肥效试验总结[J].榆林科技, 2010 (3) :49-51.

棉花“3414”肥效试验 篇10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在东至县胜利镇瓦垅村上套组一农户承包地进行, 面积为1 066.7 m2, 肥力中等, 该试验地块土样统一编号为:247220E2010120146。常年为油—棉耕作制, 前茬油菜产量3 300 kg/hm2, 棉花常年产量3 750 kg/hm2左右, 肥料以化肥为主。

1.2 试验材料

供试肥料:尿素 (N 46.4%, 安庆石油化工总厂生产) ;过磷酸钙 (P2O512%, 东至县神山化工厂生产) ;俄罗斯红钾 (K2O60%进口) ;硼砂 (B 15%, 辽产) 。供试作物:鄂杂棉10号, 常年产量3 750 kg/hm2左右。

1.3 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3414”最优回归设计, 试验设N、P、K 3个因素, 0、1、2、3 4个水平共14个处理[1,2,3]。0水平指不施肥, 2水平指当地最佳施肥量近似值, 1水平=2水平×0.5, 3水平=2水平×1.5 (该水平为过量施肥水平) [4,5,6]。具体设计方案见表1。试验小区面积30 m2, 不设重复, 四周设保护行。

(kg/666.67m2)

1.4 试验过程

试验为营养钵育苗移栽, 播种期为4月16日, 每钵播1粒健籽。移栽期6月3日, 移栽密度为1 334株/666.67 m2, 行株距为1.0 m×0.5 m, 小区实栽60株。田间共进行病虫害防治10次, 中耕2次, 化除2次, 遇雨天大田水自然排干, 移栽时秧苗高27.1 cm, 叶片4.5叶, 红茎比2∶1, 茎粗0.48 cm, 百苗鲜重468 g。氮肥15%、磷肥40%作基肥, 氮肥85%、磷肥40%、钾肥60%作追肥。基肥于6月3日施用, 7月3日进行第1次追肥, 8月2日进行第2次追肥, 8月23日为第3次追肥。追肥均采用穴施。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物学性状

从表2可知, 处理1现蕾较早, 在6月18日;处理2、6、7、8、12现蕾稍早, 在6月19日;处理9、10、11、14现蕾较迟, 在6月21日, 其他处理均在6月20日现蕾。处理1现蕾较早是由于未施肥, 营养生长缓慢, 生育进度反而加快。当氮≥2水平、磷≥2水平时, 生育进程推迟。处理5全生育期最长, 为131 d, 比其他处理长3~5 d。总体来看, 各处理生育进程波幅不大。

2.2 三桃状况

从表3可知, 各处理成铃比例不同。各处理伏前桃占单株成铃数比例均未超过1%, 处理14最高, 仅0.47%, 处理1、4、5、6、9、13未见伏前桃。伏桃占单株成铃数比例最高的为处理14, 达18.45%, 处理5居第2位, 为16.94%, 处理12最低, 为12.30%, 其余处理在12.55%~16.33%。秋桃占单株成铃数比例普遍达80%以上, 处理4最高, 达87.45%, 处理12居第2位, 为87.34%, 处理14最低, 为81.09%。单株成铃数排在前3位的是处理5、8、14, 分别达66.1、64.6、64.5个;成铃较少的是处理1、2, 分别为34.3、36.3个, 其余处理成铃数为51.5~59.3个。

2.3 经济性状与产量

从表4可知, 理论产量居第1、2、3位的分别为处理5、14、6, 理论产量分别为520.24、507.65、493.48 kg/666.67 m2, 处理1、2、3分别居后3位, 理论产量分别为265.38、271.17、398.46 kg/666.67 m2。实际产量最高的分别为处理7、8、6, 籽棉产量分别达256.67、246.67、240.00 kg/666.67 m2, 处理1的实际产量最低, 仅140.00 kg/666.67 m2, 较处理7减产116.67kg/666.67 m2。

2.4 三元二次方程肥料效应函数模型

对回归模型进行检验, 相关系数为0.96, 说明方程与实际情况拟合较好, 氮、磷、钾最佳施肥量为20、12、18 kg/666.67 m2。为能较好发挥肥料的最大效益, 充分挖掘增产潜力, 丘陵地区棉田建议推荐量为20、12、16 kg/666.67 m2。以棉花产量为应变量, N、P、K肥施用量为自变量, 进行多元回归分析, 得出模型, 选择适当肥料函数效应方程为:

3 结论与讨论

(1) 2010年当地遭遇严重洪涝, 各品种生育期普遍推迟, 造成迟发, 伏前桃、秋桃比重低于往年, 秋桃比重占80%以上。

(2) 处理5、14的理论产量居第1、2位。处理7、8、6的实际产量居第1、2、3位, 分别为256.67、246.67、240.00 kg/666.67 m2, 分别较处理1增产83.3%、76.2%、71.4%, 产量与效益均较优。

(3) 通过“3414”棉花肥效试验, 得到丘陵地区棉田氮、磷、钾最佳施肥量为20、12、18 kg/666.67 m2。为能较好发挥肥料的最大效益, 充分挖掘增产潜力, 丘陵地区棉田建议推荐氮、磷、钾施用量为20、12、16 kg/666.67 m2。

摘要:进行了棉花“3414”肥效试验, 结果表明:氮、磷、钾最佳施肥量分别为纯N 20 kg/666.67 m2、P2O512 kg/666.67 m2、K2O 18 kg/666.67 m2。综合分析不同推荐施肥方法的推荐施肥量, 结合当地农业生产实际, 氮、磷、钾建议推荐量分别为20 kg/666.67 m2、12 kg/666.67 m2、16kg/666.67 m2。

关键词:棉花,“3414”,推荐施肥量,最佳施肥量

参考文献

[1]孙义芳.棉花测土配方施肥效果显著[J].河北农业, 2008 (1) :7.

[2]阿不都热西提, 买日艳木姑.阿不拉.棉花常规施肥与配方施肥对比试验[J].新疆农业科技, 2008 (4) :26.

[3]李水荣, 刘敏.赣中棉花配方施肥试验探讨[J].江西棉花, 2008 (5) :27-28.

[4]王秀梅, 党红, 玛旦古丽.棉花测土配方施肥田间对比试验[J].农村科技, 2007 (6) :26.

[5]王能义, 邹秀明, 何根龙.德安县棉花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试验研究[J].中国农技推广, 2010 (1) :37-38.

磷酸二铵在小麦上的肥效试验 篇11

一、材料与方法

1.供试材料

试验于2014年10月安排在睢县城郊乡保庙村张瑞玲的承包田内。试验田块地处豫东平原,地势平坦。土类为潮土,质地为轻壤。土壤肥力中等,地力均匀,排灌方便。试验前耕层土壤养分为:有机质13.6克/千克,全氮0.88克/千克,速效磷(P2O5)17.4克/千克,速效钾(K2O)148毫克/千克。前茬作物为玉米,667平方米产654.0千克。供试作物为小麦,品种为濮麦10号。供试肥料为“六国”磷酸二铵,由安徽六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2.1试验方法

本试验共设三个处理,随机区组排列,重复三次,小区面积30平方米。

处理1:基肥尿素(当地常规品种含N46%,折N10.0千克)+磷酸二铵(当地常规品种含N18%、P2O5846%,折N3.0千克、P2O57.7千克),追肥尿素(当地常规品种含N46%,折N4.6千克);

处理2:基肥尿素(当地常规品种含N46%,折N10.0千克)+“六国”磷酸二铵(“六国”含N18%、P2O5146%,折N3.0千克、P2O57.7千克),追肥尿素(当地常规品种含N46%,折合N4.6千克)。

试验田基肥按照方案于麦播整地时底施,小麦于2014年10月14日播种,每667平方米播量12千克,12015年3月8日追肥采用条施方式一次施入。试验田冬春中度干旱,春季遇轻度倒春寒,个别穗部受到轻微冻害,后期雨水充沛,没有倒伏。2014年11月10日化学除草,2015年3月13日、4月8日灌水二次,4月16日、5月12日防病虫2次,6月8日收获。收获时各处理随即取相邻50株进行田间调查与考种,并以小区为单位单收单称分别计产。试验除按方案要求施肥外,其他管理措施同一般小麦田。

二、结果与分析

1.1施用“六国”磷酸二铵对小麦长势的影响

施用“六国”磷酸二铵对小麦长势具有良好的影响。冬前次生根发生多而长,单株分蘖多,叶色青绿,生长稳健,有利培育壮苗越冬。

施用“六国”磷酸二铵有利于培育越冬壮苗。从越冬期小麦苗情调查表可知:处理2较处理1主茎叶龄平均增加0.11叶,单株分蘖平均增加0.10个,单株次生根条数平均增加0.12条,次生根平均长度平均增加0.08厘米,越冬群体平均增加1.2万。

施用“六国”磷酸二铵能够有效促进小麦分蘖成穗。起身期处理2较处理1单株分蘖数平均增加0.08个,单株大分蘖平均增加0.06个,单株大分蘖所占比例平均增加0.4%,起身期群体平均增加1.9万。

2.1施用“六国”磷酸二铵对小麦生产因素的影响

施用“六国”磷酸二铵改善了小麦的成产因素。处理2较处理每667平方米穗数平均增加0.2万,穗粒数平均增加0.5粒,千粒重平均增加1.2克。

3.施用“六国”磷酸二铵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施用“六国”磷酸二铵提高了小麦的产量。由表知,处理2较处理1平均每667平方米增产26.71千克,增产率为5.3%。对各处理产量结果进行方差分析,处理间产量差达显著水平。采用PLSD法进行多重比较,处理2与处理1之间产量差异达到显著水平。

三、小结

辣椒“3414”田间肥效试验 篇12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试验地设置在余庆县小腮镇螺丝冲组, 海拔760.1 m。试验地块为黄泥土, 肥力中等, 含速效钾136 mg/kg、速效磷14.2 mg/kg、碱解氮124.9 mg/kg、有机质19.9 g/kg, pH值5.7。供试辣椒品种为单身理想 (韩国生产) 。供试肥料:钾肥为硫酸钾 (含K2O 50%) , 磷肥为普钙 (含P2O516%) , 氮肥为尿素 (含N 46%) 。

1.2 试验设计

试验设计按照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中的“3414”方案设计[4,5,6,7]。试验因素水平及各处理施肥量见表1。小区采用随机区组排列, 小区面积20 m2。

1.3 试验方法

辣椒采用营养块育苗, 于2011年2月23日播种, 当年6月11日移栽, 实行等株距错行定向移栽, 种植行株距为50 cm×80 cm, 每小区5行, 每行10窝, 密度为1667窝/667 m2。氮肥2/3作底肥, 1/3作追肥 (开花结果期施用) ;磷、钾肥作基肥一次性施入, 试验地四周设保护行[8,9]。期间防治辣椒青枯病、根腐病、螨类等病虫害可喷多菌灵和蚜克净。8月28日开始采收, 共采收4次, 以小区产量累计计产。

1.4 统计方法

试验数据运用Excel软件进行回归统计分析, 得到三元二次回归模型及三因素的二元一次施肥模型。试验统计分析中辣椒产量以鲜重计算, 运用得出的施肥模型计算分析, 获得最佳的施肥配比方案及最高产量的施肥量。同时采用一元肥料效应模型拟合分析方法进行单因素分析。辣椒价格以2.6元/kg、纯氮价格以5.9元/kg、五氧化二磷价格以5.03元/kg、氧化钾价格以8元/kg计。

2 结果与分析

2.1 施肥量与产量的数学模型

不同处理的辣椒产量见表2。根据表2求得氮磷钾肥与产量的数学模型为:

经方差分析, F=7.4253*。表明模型和实测值拟合较好, 可用于数据分析。

2.2 三元二次肥料方程拟合

对回归数学模型令dy/dxi=0, 计算得出最大施肥量为纯氮8.09kg/667 m2、五氧化二磷5.29 kg/667m2、氧化钾7.28kg/667m2, 理论上可获得辣椒产量为1131.7kg/667 m2。

为获得单位面积土地最佳经济效益的施肥量, 通过计算 (dy/dxi=肥料价格/辣椒价格) 得出最佳施肥量为纯氮7.88kg/667m2、五氧化二磷5.09kg/667m2、氧化钾6.99 kg/667m2, 理论上可获得辣椒产量为1130.83kg/667m2。

2.3 一元二次肥料效应模型拟合

将三元二次方程中的2个因素固定于2水平条件下, 建立另一因素的单因素一元二次肥料效应方程, 通过该方程的回归系数判定该因子的效应。得到如下子模型:

以上各方程的二次项系数均为负数, 体现了施肥的报酬递减关系;一次项系数的大小反映了施肥的增产效应, 顺序为磷>氮>钾, 即磷肥效应大于氮肥效应, 氮肥效应大于钾肥效应;从子模型中常数项系数可以看出, 辣椒不施氮肥产量最低, 其次是钾肥、磷肥。

3 结论

试验结果得出氮、磷、钾肥与产量的数学模型为:y=344.25+97.53N+45.87P+74.59K+3.74NP+0.78NK+1.37PK-7.6N2-8.14P2-6.06K2, 最佳施肥量为纯氮7.88 kg/667m2、五氧化二磷5.09 kg/667m2、氧化钾6.99 kg/667m2, 理论上可获得产量1130.83 kg/667m2。氮肥效应大于钾肥效应和磷肥效应, 因此该区域施肥应以重氮、适磷钾为原则。

摘要:辣椒“3414”田间肥效试验结果表明, 辣椒施肥量与产量的施肥模型为y=344.25+97.53N+45.87P+74.59K+3.74NP+0.78NK+1.37PK-7.6N2-8.14P2-6.06K2, 最佳施肥量为纯氮7.88 kg/667 m2、五氧化二磷5.09 kg/667 m2、氧化钾6.99 kg/667 m2, 理论上可得产量1 130.83kg/667 m2。该区域土地供磷、钾能力中等, 供氮能力较低, 由于辣椒产量主要来自氮肥, 因此施肥应以重施氮肥、配施磷钾肥为原则。

关键词:辣椒,“3414”施肥试验,肥效,产量,数学模型

参考文献

[1]夏兴勇, 彭诗云, 朱方宇, 等.辣椒氮、磷、钾施肥效应模型初探[J].遵!!!!!!!!!!!!!!!!!!!!!!!!义科技, 2011, 39 (4) :49-54.

[2]陈海燕, 高雪, 祝元波, 等.辣椒氮磷钾肥配施的试验[J].贵州农业科学, 2009, 37 (7) :166-167.

[3]刘开明, 陈坤发, 马茜, 等.辣椒实施“3414”肥效试验[J].中国园艺文摘, 2011, 27 (5) :25-26.

[4]刘永超, 文萍.陕西省岐山县线辣椒“3414”肥效试验初报[J].陕西农业科学, 2010 (5) :28-30.

[5]王桂玲, 李宗让, 刘斌侠.岐山县线辣椒“3414”试验初报[J].农业科技通讯, 2010 (5) :53-54.

[6]于费, 曹振木, 余爱, 等.辣椒“3414”肥效试验模型拟合的探讨[J].湖南农业科学, 2009 (10) :43-45.

[7]赵护兵, 同延安, 高义民, 等.陕西关中塿土区线辣椒对氮、磷、钾肥的肥效反应[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31 (3) :99-101.

[8]赵尊练, 史联联, 阎玉让, 等.克服线辣椒连作障碍的施肥方案研究[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6, 24 (5) :77-80, 114.

上一篇:美洛昔康下一篇:PON技术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