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课程教学平台(精选12篇)
网络课程教学平台 篇1
一、网络课程教学平台基本功能要求
网络课程教学平台应集成到数字化校园整体架构之下, 能与数字化校园教务管理等其他应用系统实现基础数据共享和统一身份认证, 解决信息孤岛问题。平台应符合教育部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 并兼容LOM和Dublin Core, 实现对国际主流标准的支持, 应确保发放访问量下 (5000以上并发) 的访问速度、稳定性和可靠性, 应具备系统运行监控和数据备份的有效策略和机制。同时, 平台应不限注册用户数和注册课程, 平台系统设计应满足大规模用户使用、支持分布式部署, 应满足万人在线学习的性能要求。平台还应为每个学生提供独立的学习空间, 记录其学习历程。学习空间采用APP架构, 所有学习服务实现APP化。
二、平台建课功能设计
(一) 成熟的课程网站建课模板
平台应能提供多套精美的网络课程建课模板, 教师可依据个人资料的丰富程度及喜欢的风格进行个性化的设置, 支持教师在建课程自动生成课程网站。平台支持慕课制作和慕课教学模式, 实现课程知识单元化, 每个知识单元能聚合丰富的多媒体教学资源, 并在同一个页面中进行显示。
(二) 支持课程团队共建共享
平台应支持多名教师以主讲、助教的组合形式共建共教一门课程, 支持主讲教师对助教的权限进行分配、对助教的教学情况进行跟踪。支持全校范围内课程间的共享, 支持教师自主设置主讲课程的共享范围和内容, 有效支持校内教师共享课程资源, 深化教学交流。
(三) 教学资源的引用和序化
平台支持教师自定义任意目录结构教学材料, 组织本课程的教学资源;通过在线编辑资源、上传本地文件、添加网址资源、引入教师个人资源库资源等方式整合多种来源的教学资源;支持查询、移动等方式灵活管理与使用资源;支持教师灵活设置资源访问权限, 包括面向不同用户的浏览权限, 面向课内学生的编辑、发布权限, 支持学生参与课程资源的建设。
(四) 在线多媒体编辑器的功能要求
在线多媒体编辑器支持各类资源编辑, 教师可以引用多种类型的文本、图形图像、动画、音频、视频的数字内容, 重组为可以播放、保存和修改的个性化资源。支持视频的虚拟剪辑, 可以将视频文件按需要剪辑成适当长度。支持数学、物理、化学公式、图形以及实验仪器装置的矢量化在线动态编辑, 适合网上应用, 并实现与多媒体编辑器的整合, 无需借助客户端外挂离线制作工具。
三、课程教学组织管理功能设计
(一) 教学基础信息的编辑与发布
支持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教学日历、课程通知等教学基础信息的编辑与发布;支持教师自定义扩展教学基础信息栏目。教师可灵活控制学习内容的发布对象、状态、权限;可随时根据教学进度需要, 控制教学模块的增加、修改、删除和顺序调整以及面向不同用户的开放状态。
(二) 学习任务推送
1. 课程知识点推送控制
教师可以针对每一个教学班对每个章节学习的内容进行“开放、定时开放、闯关模式开放、关闭”等设置。“开放”表示该章节可以学习。“定时开放”表示该章节在设置的一个时间段内开放学习。“闯关模式开放”表示学生需要完成上一章节学习内容并通过相应的作业和测试后才能进行下一章节的学习内容。“关闭”表示学生无法进行学习。
2. 任务驱动式的进阶学习
教师可以将课程章节内的视频、图书、作业等内容设置为任务点, 要求学生必须完成, 灵活控制学生学习的情况。学生端可以看到整个课程和每个章节需要完成的任务点情况。
(三) 教学互动功能设计
1. 网络在线课程教学互动
以课程为中心, 平台应支持教师对学生进行分组教学, 提供全面的作业、答疑、评价等互动教学活动的功能, 达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效果。
2. 移动课堂互动功能设计
移动课堂互动的核心是提高课堂活跃度, 强化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并适时记录课堂教学过程和结果, 具体功能包括课堂签到、课堂测验、课堂报告等功能。
(四) 学习过程跟踪与控制
1. 学习过程的监督和跟踪
平台可以跟踪记录并统计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课程登录次数、学习材料浏览和下载次数、作业和测试完成情况、在线时长、视频观看的遍数、参加答疑讨论的情况等多项学习考核指标。
2. 教学视频播放控制
课程的教学视频文件要具有“防拖拽和防窗口切换”功能, 即视频播放的时候无法进行快进播放, 打开章节学习的时候不能再打开其他网页, 否则视频播放停止。同时在章节视频中可以插入测验题, 作答正确, 才能继续学习。
参考文献
[1]徐苑苑, 张际平.基于云架构的网络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J].远程教育, 2013 (3) .
[2]程聪, 牛小铁.高职院校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思路[J].教育与职业, 2012 (6) .
网络课程教学平台 篇2
高校开始设立大学语文课程时提出基本目的有三点:一是提高大学生的语文知识水平和汉语运用能力;二是传承传统文化精髓;三是提升精神文明。这三点有很强的现实性。但就目前的情况看,很难达到。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对象是非中文专业的学生,在他们的专业培养方案中,大学语文是公共课,所以上课时间比较短,往往是一学期34学时的授课时间。而强化汉语水平,加强文化修养,提高人文素质,不是通过几篇文章就能一蹴而就的,从一定意义上说,这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学生不仅需要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还需要多读优秀作品并通过思考将知识系统化,形成自己的感悟。如此有限的上课时间内却需要从总体上提高非中文专业学生的文学文化水平、人文修养和人格素质,这很难实现。于是很多教师把大学语文当成“高四语文”,依然采取高中模式教学,通过阅读文章给学生划分段落,分析内容,给学生标准答案,上课过程索然无味,学生的认可度普遍不高。
(二)传统教学方式的局限性
传统的语文课程大多采用填鸭式、满堂灌教学方法,方法比较古板单
一、墨守成规,大多是一张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如今不少高校大学语文课依然如此,外加上一块屏幕,满屏的文字,通过有限的上课时间给学生灌输,教师费劲,学生乏味,无法调动学生的兴趣,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师生间的交流互动不够。那怎样来克服大学语文课传统教学中的这些弱点?完全抛弃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不现实的,语文课确实需要借助文本带动教学活动,也需要教师参与讲解引导、启发。所以教学方式的改变依赖于教学理念的更新。一旦有效的教学理念得以推广,教师的教学方式就会发生改变,就能吸纳更多新的教学因素。
二、重新定位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理念
(一)大学语文不是“高四语文”
大学语文课的课本往往如高中课本一样,由多篇经典文章组成,而这些文章的深度并不比高中强。但是大学语文如果为求深度、新颖性,选择“不重复”,那么就只能查漏补缺,大量的名作都得删掉,那怎样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和审美能力?大学语文的优势应该是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不同于以前的学习。学生在学习大学语文前,已经接受了12年的语文教育。语文基础知识、课文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都经过了高中的强化训练。大学语文主要致力于将优秀作品介绍给学生,帮助学生提升兴趣,形成一定的有品位、开放性的艺术判断能力,对具体作品提倡有不同的解读方法,以此提高文学审美能力,完善知识结构,发展学生的人文精神。所以,大学语文首先在教学理念上就应当和高中教学不同,大学语文不是“高四语文”,教学授课时应该牢记这一点。那大学语文课应该把学生从高中的模式中解放出来,给予学生一种理念:语文学习是“一辈子的事”。
(二)大学语文教学理念的探索
大学语文课程的设置一般只有2个学分,一学期34学时。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要达到从提高语文技能到素质等多重教学目标是非常困难的。况且无论是语文技能的提高还是文学素养的培养抑或是人文素养的熏陶,都不应该只是学生在学校阶段的学习,母语能力的掌握与学习应该持续在人生的整个阶段。但就当前情况看差强人意,汉字不会写,语言表达有问题等现象在大学生中还存在。因此,大学语文教学,不应只限于学生在课堂时间内的简单学习,而应扩展到为学生提高整个大学学习期间,甚至是一生的语文能力和文化修养奠定基础。基于上述观点,大学语文课的教学应该把启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审美能力作为重点。授课教师应该依托课本中的作品有效地为学生提供指导。这种指导包括将学生原有的语文知识的完整话、系统化,还需要启发学生关注作品表现出的审美享受,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关注知识背后的文化层面上的意蕴,启发思路,使学生在学完一学期的大学语文课后,能够持续不断地自觉学习、自我充实,逐步达到“学到老”的要求。大学语文课还需要把课内学习和课外学习相结合,特别注重课外时间的应用。在大学中,课外学习不仅是课堂学习的有效补充,也是补充知识、提高学生能力的重要方面。大学语文授课学时很有限,仅仅依靠课内时间无法寄予学生更多的指导,所以课外的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利用多媒体网络辅佐大学语文教学,把传统的教学方式与大学语文数字化教学平台相结合,两者相互配合、相得益彰,就能达到1+1大于2的结果。
三、大学语文网络教学平台的探索与构建
(一)大学语文教学平台的优势
大学语文网络化教学平台的内涵是指利用网络技术,将各种教学资源数字化,实现网络化的教学、管理和沟通方式,从而形成语文资源丰富的软环境。好的教学平台可以解决传统教学方式中的大量弱点。首先,解决教学课时少与授课结构、授课内容之间的矛盾。通常大学语文课程设置34个学时,在紧张的课内时间将大学语文丰富的内容讲授完并启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是不可能的,于是只能把讲授内容压缩再压缩。数字化教学平台的建立可以解决这一难题。其次,解决大学语文课程中实践环节相对较弱的问题。网络教学平台可以设计与开发阅读、写作等语言实践技能相关的子模块,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第三,解决大学语文教学资源匮乏的问题。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设计与开发高效、易用、扩展性强的多媒体大学语文资源库,使学生接触到课本以外更广阔的知识。第四,可以增强师生间的互动。平台设置了互动交流模块,学生可以匿名提建议,问问题,求帮助,这种方式可以打破公共课中师生交流的不顺畅问题。如果大学语文教学能够有效构建并充分利用网络教学系统,使师生的教与学环节从固定的教室延伸到无限的网络中,将大大提高学生的兴趣,无论是学生的作业、习作、老师的感言和论文,还是师生的讨论、问难和争鸣都可以在网上实现,使现阶段单一的学习过程变为多元的互动形式。
(二)大学语文课程网络教学平台模块的构想
大学语文网络教学平台应该呈现出什么面貌?设置哪些模块更适合学生的需要?1.大学语文课程网络教学平台的设计思路。在大学语文教学理念的引导下,大学语文课程网络教学平台的设计思路,可总结为“一个中心两个层面四项功能”。“一个中心”是以学生为中心,本着为学生服务的原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适应与否是网络教学平台设计的依据。“两个层面”是发挥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既为学生提供实用的语文知识,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汉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写作水平,更好地适应社会需要。又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通过学习古今中外的优秀的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感悟蕴涵于其中的人文精神。“四项功能”是赋予大学语文的基本目标:
(1)帮助学生“梳理”和完善中小学所学的语文知识,将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学生经过小学、中学语文课的系统学习,已经掌握了许多知识点,我们需要把这些知识点连成线、结成面,使学生对知识有系统的把握;
(2)在古今文化精品的熏陶下,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人文精神,促成审美能力的提高和健全人格的塑造;
(3)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叶圣陶先生曾指出,语文教学最终要做到“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学生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教”是为了“不教”;
(4)方便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教师可以在课下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大学语文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应该是学生语文课堂学习的延续,更应该是学生终身接受语文学习的延伸。
2.大学语文课程网络教学平台的设计模块。大学语文网络教学平台的开发是与设计思路相结合的,在实施过程中,通过一而再地设想、验证、思考等环节建立大学语文课程网络教学平台的模块。模块包括:
(1)与大学语文课程相照应的“课程设置”模块,这个模块包括课程介绍、大纲日历和教材信息三项内容,可以把与本课程相关的课程信息如课程沿革、教学大纲、各种大学语文教材的对比等放入,能够使学生对这门课有更深的了解。
(2)与教学内容相关联的“学习内容”模块,这个模块包括教案课件、视频资料、音频资料和思考练习,主要是与学生使用的教材中的文章直接相关的内容,老师可以把更多与上课内容相关的资料放入,也可以布置相关练习思考题。
(3)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精神相关联的“拓展资源”模块,这个模块是为拓展学生课外知识、使学生由课堂延伸到无限的网络,拓展大学语文课程体系的外延而设的重要模块,包括推荐阅读、大语研究、名作欣赏、职业汉语、综合资料这五项。在这个模块中,老师可以放入推荐学生阅读的名作、书籍,也可以放入实用的语文知识。
(4)与测试评价相关联的“在线练习”“在线测试模块。
网络课程教学平台 篇3
一、信息时代开展网络课程辅助教学是职业学校的必然选择
网络课程辅助教学是指运用计算机网络,教师和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讲授、学习、练习、评测和辅导答疑的教学过程。一个网络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主要由网络多媒体课件系统、网络多媒体教室系统、网络远程教学系统三部分组成。它集声音、图像及文字为一体,通过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一个虚拟的网络教学环境,实现查找资料、备课、设置教学进度、布置作业、在线测试、答疑、共享学习所需的参考资料,在线的作业以及部分课程内容利用网络远程教学,帮助教师实现在线授课、测验、与学生的交流、检查作业的功能,使教学时空的延伸、教育规模的扩大、教育资源的开放、教学模式的多样化成为可能。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协同教学的教学和学习方式,不仅不受学生所在地域的限制,也没有学习时间的限制,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交互式个别化教学。
在职业学校网络教学中,教师布置完学习任务后,学生们主动“点击”网页,按照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学习,自己分配学习时间。对那些自己感到有一定难度的内容可以多花一些时间,而对那些比较简单的可以一扫而过,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另外,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学习。丰富的网页画面和大量的学习材料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线测试功能可实时地给予学生客观的评判,巩固学习效果;在线交流功能有效地缩短了学生、老师之间的距离。一改传统的教学方法及教学模式,实现了学生唱主角,教师是学生的辅导者、指导者这一目的,实现了“一对一”的个性化学习。学生面对一台计算机就仿佛是面对一位教师。学生可以自主地“点播”授课内容,可以随意地与之个别交流,而不会有任何的羞怯。
二、网络课程辅助教学的主要优势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大多采用“一统天下”的讲授模式,师生缺乏互动,学生参与性不强;上课照本宣科,缺乏活力;有的过多注重抄笔记,重视既定知识的灌输而轻视获得知识,对问题分析不够,影响了教学效果,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锻炼和发展,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将网络技术引进传统课堂强调的是信息技术服务于教学,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和能力。它将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情感激励工具、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使各种教学资源、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组合、重构,相互融合,促成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和过程模式的根本性变革,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网络课程应用于辅助教学有下列几个意义
(一)能够拓展和补充教学资源
使用网络课程辅助教学,教师可以突破传统课堂的时空限制,向学生提供更加全面广泛的学习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新的知识,拓展其思维空间,激发创新能力。另外,由于职业学校学生接受能力相对较弱而传统教学又不能实现时空的倒转,而采用网络课程辅助教学可以解决这个难题。
(二)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网络教学平台的使用使学生随时随地都可以学习,更好地培养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强调了学习的个性化和研究性。网络学习平台的智能知识库,可以自动保留和分类整理以前的学生在学习中的各种疑问,配合在线答疑、作业等,能够做学生学习的好帮手,实现教与学的互动功能,同样的问题教师只需回答一次,所有的学生在网上都可以知道答案。
(三)作为教学的辅助工具,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因为网络教学平台拓展和补充了教学资源,所以教师从重复性工作中解放了出来,可加强对学生学习行为的分析,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优秀教师还能够“以一当十”,跟踪学生学习情况并及时指导,以弥补教材单一、封闭型学习的缺陷。对于全日制的学生而言,网上资源也可延伸到课堂,更好地反馈课堂学习效果。该平台还可以自动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全程督导,并对教师的教学进行实时监控,使教学环节的控制变得简单,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目前,采用Web技术的网络教学平台的软件已经基本上成熟,市场上也已经出现,可以立刻拿来实施,所以大力推广网络教学平台已经具备了物质和技术条件,关键是我们要提高思想认识,重视网络教学平台在职业学校教学中的应用,以此来推进教学改革,培养出更多新时期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三、对目前职业学校推进网络辅助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相结合的几点思考
(一)提高认识,大胆实践、勇于创新
采用网络辅助教学对教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机会,也是艰巨的挑战。网络辅助教学虽然将教师从一些事务性劳动中解脱出来,但对教师在提供资源、引导学生学习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教师的工作量没有减少,其责任反而有所增加。
(二)教师要努力钻研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
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素质的缺失,会直接妨碍实施网络化教学的实施,因而要对教师开展教育技术培训。通过学习、宣传、观摩、实验、实际操作和继续教育活动,不断提高素质,调动积极性,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创造条件。
(三)学校要充分创造条件
通过创造数字化硬件环境、建设应用软件平台、打造信息资源库、开展示范性推广活动、加大在资金和技术力量的保障等,使整合过程顺畅、规范。最后,要优化管理。学校要制定积极的配套政策,调整相关机构的职能,将网络课程辅助教学制度化、规范化,通过师资培训、教材建设、内外交流、学术探讨、效果评估等,促成网络辅助教学这一新模式的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
四、结束语
网络课程教学平台 篇4
Moodle是澳大利亚教师Martin Dougiamas基于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而开发的课程管理系统, 是一个免费的开放源代码的软件, 目前在各国已广泛应用。Moodle这个词是Modular Object-Oriented Dynamic Learning Environment, 即模块化面向对象的动态学习环境的缩写。是一个用来建设基于Internet的课程和网站的软件包。Moodle平台依据社会建构主义的教学思想, 即教育者 (老师) 和学习者 (学生) 都是平等的主体, 在教学活动中, 他们相互协作, 并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共同建构知识。
Moodle平台界面简单、精巧。使用者可以根据需要随时调整界面, 增减内容。课程列表显示了服务器上每门课程的描述, 包括是否允许访客使用, 访问者可以对课程进行分类和搜索, 按自己的需要学习课程。
二、Moodle网络课程的理论基础
Moodle网络课程是一种新型的网络探究型学习方式, 它是以构建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 以计算机网络为环境, 以信息技术为手段, 以任务为载体, 以学生为主题, 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信息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拓展知识和启迪智慧。在设计Moodle网络课程时, 首先要定位好师生角色、设计和选择恰当的任务和问题、合理组织和管理教学并开展全面的教学评价。
1. 师生教师定位:
在Moodle网络课程中教师要成为问题的设计和组织者, 帮助学生在信息的海洋中畅游。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根据老师设定的情景自己主动的搜索分析相关数据和资料, 在合作中发现问题, 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
2. 任务的设置:
教师在Moodle平台中添加的资源要有针对性和有效性。教师在设置任务时要注意任务目标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个别学习与合作学习的统一。
3. 教学管理:
教学是多因素影响的动态过程。开展Moodle网络课程要具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重视教学互动和发挥教师引导者作用的特点。
4. 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整个教学工作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 能看出老师的教学效果。在设计评价是应当以学生为中心, 既有总结性评价又重视形成性评价。评价的手段和方法都要体现多样化。
三、基于Moodle的网络课程的设计流程
根据一般的教学规律和网络教学的特点, 我们将Moodle网络课程的教学流程分成以下几步:
1. 分析教学对象:
在网络教学中, 教师要根据教学对象的个性分析学习者的认知特征、起点水平、学习风格、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这样才能使教师设计出符合教学目标的情景或人物。
2. 教学目标分析:
在Moodle的网络课程中, 首先应先制订此课程的总体教学目标, 再细化为每一个任务的教学目标。根据任务的不同, 将其贯穿于每个主题的学习活动中。
3. 教学模式设计:
Moodle平台的设计是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的, 它为建构主义倾向的教学模式类型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 为学习者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在Moodle平台中强调以活动在开展教学, 让学生体验活动、参与活动。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 支持学习者对高阶知识的学习, 有利于发展学习者的高阶能力、知识创新能力, 完成对高阶知识的意义建构。教学实践中可以选择建构主义倾向的教学模式, 比如:Min Quest、Web Quest的教学模式。
4. 学习资源设计:
学习资源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一个重要来源, Moodle平台为设计者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提供形式。该平台支持显示任何电子文档、Word、Powerpoint、Flash、视频和声音等, 可以上传文件并在服务器进行管理, 或者使用web表单动态建立 (文本或HTML) 可以连接到Web上的外部资源, 也可以无缝地将其包含到课程界面里可以用链接将数据传递给外部的web应用。资源提供方式的多途径也大大改变的学生学习的方法。
5. 教学评价设计:
Moodle的考核系统功能非常强大, 可以将学生分组, 给不同的小组布置不同的作业, 笔者在自己的公选课中就是几个学生布置一个小题目, 这样既避免学生相互抄袭, 又增加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在Moodle的考试和练习系统中, 支持练习、考试、项目、任务、讨论、期刊、调查、课程、论坛、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支持的题型和作业也非常多。包括单选、多选、填空、匹配、随机问题、计算题、问答、离线作业、上传文档型作业、多媒体题型如听力题等。
四、Moodle的网络课程实际应用的思考
1. 改变教学观念是关键。
几十年, 甚至几百年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观念, 老师习惯于传统的黑板加粉笔教学法, 现在说变就变, 部分教师还是有点不大习惯。所以在新的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 要组织老师们不断学习现代的教育教学理论和进行教学实践, 逐步转变教学观念, 而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提高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 能力的提高又有助于提升教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兴趣。并在教学实践中正确引导学生适应新的教学模式, 使学生感觉到新教学模式给他带来的前所未有的良好学习效果, 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 使教学效果进行良性循环。
2. 建设好网络资源库是基础。
有一个好用资源库, 大家才乐于使用。什么是好用, 我们努力朝以下方向改进:
(1) 以精品教学内容为核心, 集资源、平台、服务于一体
(2) 以课程知识点为基本单元, 覆盖教学重点和难点, 按照课程教学规律及需要确定素材类型, 针对性强, 方便组织教与学。同时, 各个素材相对独立, 同一素材有多种文件格式, 如Word, ppt, html格式等, 方便直接引用、按需修改。
(3) 突破时空界限、体现个性化、具有开放特征、资源优化配置
3. 要有全体师生的高素养。
计算机要有机地运用到教学中, 真正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很大程度取决于培养师生的信息素养。培养要从理念出发, 在对教师进行技术培训的过程中, 必须渗透相关的整合理念, 让教师在掌握技术的过程中明确自己学习的目的。有人讲, 教师培训问题已成了计算机整合于教学的瓶颈, 这是不无道理的。因此, 要从教师培训机制、学校课程设置、人员经费投入等方面进行改革, 切实扭转不利局面, 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提供保障。
五、总结
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着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技术和媒体的读写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有效沟通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协作能力变得更为重要。如何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的职业技能是我们高职高专院校面临的共同挑战。本文从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从发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 探讨了Moodle网络教学过程和需要思考的问题。当然由于教学经验尚浅, 文章有不足之处请各位同行多多指正。
摘要:目前,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 计算机网络在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教师以网络为平台开展的丰富多彩的信息化教学也逐步走进我们的课堂。Moodle作为一个功能强大的网络课程平台, 可以为学校网络课程的实现提供支持。根据学校要求课程创新的精神我们在Moodle平台上开发了《电子商务概论》这门课程, 在使用这个平台教学的同时我们探究现阶段我国Moodle网络课程学习设计中需要思考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Moodle中国,网络课程,问题
参考文献
[1]严君, 胡丽萍.基于魔灯Moodle的交互性学习研究[J].中小学电教, 2007 (4) :14-15.
[2]黎加厚.信息化课程设计——Moodle信息化学习环境的创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18.
[3]项国雄, 赖晓云.活动理论及其对学习环境设计的影响[J].电化教育研究, 2005, (6) .
[4]杨艳.网络课程设计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8.
网络课程教学平台 篇5
关键词:网络教学;Web服务;数据库;软件设计
中图分类号:TP311.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2011)24-0000-01
Web-based Network Elective Courses Teaching
Platform Design
Ma Nan
(Shanxi Political Management Cadres College,Taiyuan030002,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study the network elective courses teaching platform under the Web environment,significance and role of the teaching platform,the overall design of the learning platform,then the access layer of the data layer,data intermediate layer and the system design,through a process designed to improve the access speed,and focus on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eachers for course information,upload,manage,and students to download course information access.Keywords:Online teaching;Web services;Database;Software design
一、网络教学平台总体设计
网络教学平台应用程序主要实现网上教学、系统管理等功能。系统在整体上可划分为数据库、数据访问层和业务逻辑层。
选修课网络教学平台主要分为用户登录注册、用户管理、课程简介、课程视频、课程讲义以及课程作业几个模块,访问层模块功能通过数据中间层与系统的数据库连接,由程序代码与存储结构语句进行系统操作。
二、网络教学平台数据库设计
(一)数据分析。本系统的数据库实体主要有“学生”、“教师”、“课程简介”、“课程讲义”、“课程视频”等。整个数据库可以用一个E-R图表示,如图1所示:
图1 数据库E-R图
(二)存储过程设计。存储过程可以用流控制语句编写,有很强的灵活性,可以完成复杂的数据判断和较复杂的运算。由于执行SQL语句的大部分工作已经完成,所以存储过程能以极快的速度执行;在本系统设计的过程中,为了防止有人非法方式登录选课系统,系统中创建了存储过程为proAdminInfo。
存储过程proAdminInfo中,定义了两个输入参数,用于存储管理员登录系统的姓名和密码,创建该存储过程的SQL语句如下:
CREATE PROCEDURE proAdminInfo
(@AdminName varchar(20),@AdminPwd varchar(20))as
select*from tb_Admin where AdminName=@AdminName and AdminPwd=@AdminPwd
GO
三、网络教学平台模块设计
(一)系统登录模块。网络教学平台系统的登录系统用户先要输入用户名和用户密码,系统程序将对该信息进行判断,如果与数据库中字段吻合,则进行系统的主页,否则提示出出错信息。本系统的用户主要分为三类,即教师、学生以及系统管理员。
(二)教学大纲模块。该模块首先提供给教师用户,将课程的教学计划、参考教材以及
修水 rty 主讲教师基本信息上传系统,同时提供给学生用户对课程的教学大纲基本信息进行访问与浏览,模块实现的教学大纲中教学计划。
在该页面的设计中,主要利用了ASP.NET中的数据绑定语句,将数据库中的基本字段信息绑定到Web页面上,实现数据绑定的基本算法如下:
SqlConnection myConnection = new SqlConnection(Connection);
string cmdText=“select*from Table order by ID desc”;
DataSet ds=new DataSet();
da.Fill(ds);
name.DataSource=ds;
name.DataBind();
(三)教学课件模块。教学课件是选修课程的另一个基本信息,在该页面中,教师通过系统后台部分将教学的讲义文件上传到系统中,上传的文件可以是.ppt、.doc、.xls等文档格式,上传后页面将根据数据库信息将课件以列表的方式显示在界面上,提供给学生用户浏览与下载的功能权限。
(四)教学视频模块。教学视频模块是网络教学的一个难点,同时也是实现网络教学的优势特性,此外,在教学平台的设计中,其核心的处理流程就是文件与信息的上传。信息的上传,则是利用页面中的控件来实现的,调用了_Click(object sender,EventArgs e)函数事件。信息的添加操作是调用了数据库SQL的insert语句,在页面中,设置相关的添加字段,将字段的信息指定到对应的textbox或其它上传控件,然后将上传的控件的内容添加到对应的数据库的字段中,实现上传。
四、结束语
在网络技术逐渐渗入社会生活各个层面的今天,传统的教育和教学方式面临着改革,网络化是一个重要方向。尤其是网络技术的发展,使人们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上网来学习新的知识。本文主要研究Web环境下的网络选修课程教学平台,分别就系统的数据层、数据中间层以及系统的访问层进行设计,通过存储过程的设计提高系统的访问速度,并重点就教师对于课程信息的上传、管理以及学生对课程信息的下载与访问进行设计与实现。论文的研究对网络教学信息化发展具有一定理论价值。
参考文献:
[1]孙惠民.UML设计实作宝典[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3
[2]蔡长安.基于B/S模式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6,27(14):85-88
[3]张树亮,李超.ASP.NET 2.0+SQL Server网络应用系统开发案例精解[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9:297-305
[4]詹英,郭贤海,赵小明.基于ASP.NET的在线选课系统的实现[J].台州学院学报,2003,12:23-25
[5]曹斌,韩中孝.ASP.NET数据库系统项目开发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44-42
修水 rty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网络课程教学平台 篇6
关键词:网络课程平台;混合教学;课程内实践;人力资源管理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 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10-0033-04
一、混合式课程内实践教学的提出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网络化学习(E-learning)的发展,单一的教学模式不可能为学习者学习提供足够的学习内容和参与、接触社会的机会。越来越多的教学设计者尝试使用包括多种传输方式的混合式学习模式。从2001年开始,混合式学习(Blended Learning)成为教育界的研究热点。[1]在中国,混合式学习“Blending Learning” 是由北京师范大学何克抗教授于2003 年12 月9 日在南京召开的第七届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上首次提出的,他指出所谓Blending Learning 就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E-Learning(即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2]它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结构,强调网上资源与传统媒体的综合运用。[3]
知识经济时代,随着“以人为本”思想的不断深入,人力资源管理这一管理职能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如何用人力资源管理获取组织竞争优势成为热点话题。市场需求的推动和商界对人力资源管理者需求的日益增长,使得高校《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成为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4]顺应从业要求,学生不但要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而且要掌握各职能模块的操作流程与技术方法。由于该课程内容紧贴管理实际,在教学中必须加大应用性拓展,实践性要求突出。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有效运用网络课程平台,设计多种形式的课程内实践教学环节,实现信息技术与《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深度整合成为高校日益关注的课题。
混合式实践教学是指以混合学习理论为指导,以传承实践知识、锻炼实践能力、优化实践策略和生成实践智慧为目标,在面对面和在线两种学习环境中,设计主题操作活动,进行实训教学的行动模式。[5]它不仅帮助学生应用现代网络技术手段学习理论知识,而且要求学生在实践环节中感受、认知和运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课程内实践教学作为整体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一环,与所讲授的课程同步进行。它是以增进理解和运用某一具体知识和方法为目的,通过在课程讲授中增加实践模块,从而培养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认知和运用能力。[6]信息技术的发展,为课程内实践教学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与技术支持,如何较好地使离线学习与在线学习相混合、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相混合以及不同学习环境下实践学习的混合,成为网络环境下进行课程内实践教学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
二、《人力资源管理》网络课程平台背景介绍
1.网络教学平台的界定
网络教学平台有狭义和广义之分,本文讨论的是狭义的网络教学平台。它是指建立在互联网基础之上,为网络教学提供全面支持服务的软件系统的总称,是能够全面、有效地支持网络环境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网络教与学的一个相对完整的支撑环境。[7]一个完整地支持基于Web教学的支撑平台应该由三个系统组成:网上课程开发系统、网上教学支持系统和网上教学管理系统,分别完成Web课程开发、Web教学实施和Web教学管理的功能。[8]网络教学平台不仅是高校教育信息化重要的硬件基础,也为高校的日常教学和管理工作提供了便利的软环境。
2.《人力资源管理》网络课程平台
2010年,《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作为惠州学院的重点课程,开始了网络课程平台建设,先后创建了3D天空教室、2D网络课程平台等。在天空网站上建设了公告、作业、讨论、答疑等9个助学模块以及课程实践、网络资源、课件与教案、实验、讨论题等13个立体化资源。2013年又被进一步升级为校级资源共享课程建设项目。同年,《基于网络平台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设计研究》被遴选为广东省质量工程建设项目。在网络平台课程建设中,课题组着重开发多元化课程内实践教学资源,设计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环节,加强课程的应用性拓展,突出课程的实践性。将招聘与甄别、培训、绩效评估、薪酬体系设计、职业生涯规划、劳动法等人力资源管理各职能模块的教学内容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从业能力对接,提高学生对所学课程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三、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课程内实践教学设计
1.基于社会、课堂、网络的三位一体混合式实践教学方案
惠州学院作为广东省省属公办综合性本科大学,积极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作为管理类学科的专业基础课,教学体系有其独特性,课程内实践教学设计要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等方面考虑。从2010年至今,笔者先后在5个学期、12个班级、3个年级、3个专业中探索《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内混合实践教学改革,受试学生达631人,设计出基于社会、课堂、网络的三位一体混合式实践教学方案(详见图1)。
基于社会的社会实践是老师根据《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章节教学内容,采用社会调查、专项项目实践、学科竞赛等多种形式设计的实践活动与活动方案,让学生带着项目到社会和生活中去体验和感受的实践活动。
基于课堂的模拟实践是老师根据现实的人力资源管理环境与管理活动,设计角色扮演、情境模拟、游戏模拟等教学实践环节,模拟现实场景,让学生置身于其中去感受和体会的实践活动。
基于网络的感受实践是老师通过收集、整理各种网络视频资源,如:名人精典演讲视频、世界名校视频公开课、爱课程等网站资源,让学生间接地通过看、听相关视频资料去感受实际工作和生活。
2.《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内实践教学设计
工作岗位分析与设计、员工招聘与甄别、培训与开发、绩效评估、职业生涯规划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职能,也是《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核心的教学章节。根据该课程章节知识的重点、难点及教学内容特点,本文共设计8次课程内实践教学活动,每个项目完成期限为1-2周,并且在每一次课程实践方案中,都明确规定项目实践前、实践过程中、实践后网络课程平台的应用方法与要求,项目设计如下表所示。
四、混合式课程内实践教学组织的探讨
1.小组合作三段九步实践教学法
混合式课程内实践教学组织共分三大阶段、九个步骤。“三段”主要是指活动准备、活动组织、活动考评三大阶段。“九步”是指每个阶段又分三大步骤:第一阶段分为确定活动课题、组建学习小组、认知学习目标三个步骤,这是实践教学的思想与组织准备。第二阶段是实践教学的关键步骤,包括知识探究、形成成果和成果展示三个步骤。第三阶段是整个实践活动的绩效考评,围绕自我评价、相互评价、老师评价三个步骤开展。
小组合作学习是基于网络教学平台实践教学的有效的组织形式。它是以协作知识建构理论为基础,实施以学生为主体、以小组为单位的教学组织方法。笔者先后在不同的班级和专业探索不同的小组建设方法,方法一是学生根据各自意愿自由组合,方法二是老师根据学生个体情况差异化平衡分配,方法三是抽签随机组合。教学实践证明,在抽签随机组合的基础上,学生通过个别自由组合加以调整,分组效果最好,有利于小组学习活动的开展。小组规模以4-6人为宜。为使小组成员责任具体化,每个成员都必须分别承担不同的角色,如小组长、记录员、联络员、分析报告撰写者、提问辩论者、评价打分者等,在相对稳定的学习小组里成员应轮流担任各种角色。
2.基于网络课程平台的知识共享
基于网络平台的知识共享要渗透到项目实践活动中的每个环节。可以充分利用课程网络平台的公告栏、师生交流、作业分享与展示等模块,还可以利用QQ群、微信群、微博群等辅助应用软件,在实践活动的每一个阶段都进行知识的分享与反馈。如第一阶段,小组成员可以依托网络资源,扩展老师提供的教学资料,并在小组内共享;第二阶段,可以将每个小组通过知识探究,学习升华形成的实践成果共享;第三阶段主要是共享学习心得与成绩反馈。[9]
五、混合式课程内实践教学效果评价体系的设计
一次实践教学活动的结束并不意味着课程教学的结束,对学生的过程表现虽然教师作出了简单的评析,但最终要有量化的评估。评价考核反馈要紧紧围绕小组内部学生自评、小组之间相互评价、老师综合评价三个主要方面进行,具体如下:
1.学生自我评价
学生自我评价是小组成员通过自我点评进行自我加工、自我反省的过程。小组成员可以从学习态度、主动参与、积极贡献等方面反思哪些言行是有益的,哪些是无效的,小组活动成功的积极因素是什么及如何坚持,活动开展过程中的阻力有哪些及如何改进等。小组的自我评价可以为小组的合作提供有益的反馈,是保持和提高小组学习活动有效性的重要环节。
2.小组之间互评
小组之间互评是小组之间对成果展示、活动组织进行互评。在成果展示的同时,由每一学习小组选派一名同学代表组成评审组,共同商定评价标准,确定几个核心评价指标给其他小组打分,算出平均成绩作为小组的集体成绩,每个成员共同拥有互评成绩。
3.老师综合评价
老师综合评价是教师根据小组活动整体过程及书面小组活动总结报告进行评分。上述三部分比例分别为自评30%、互评40%和教师评价30% ,三者加在一起就是小组的最终成绩。这一成绩将成为考核学员平时成绩的主要依据,并且进入学生本学期的最终成绩评定中。
关于学生《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学分评定则建立“随堂作业评—实践活动评—期末考试评”的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相结合的混合评价机制。随堂作业评是指学生随堂自主完成在线作业,老师在线评阅作业;实践活动评是指每个季度小组课程实践活动的综合评价;期末考试评是指学期末运用网络习题库,实施网上全体同步异题考试。将传统的以学生个体为对象,以考知识点为主要内容,以老师独自评定为核心的闭卷考核形式,改革为以学生个体和学习小组为对象,以学习过程和结果为依据,以学生自我反省、小组互动评价、老师综合评定的课程评价反馈模式(如图3所示)。通过以上评价模式可以把个体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促进小组内部的合作,同时将互动合作进一步拓展到全班的层次上。
六、混合式教学成效评价
三年的教学实践证明,混合式课程内实践教学可以实现教学内容、教学实训、教学空间、教学时间多层次扩展。
一是扩展教学内容,实现在线教学与离线教学的融合。不再完全以教材为中心组织教学内容,而是借助网络教学平台、互联网、电视、报刊、书籍等多媒体渠道拓宽学习视野,丰富学习内容。
二是扩展教学实训,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融合。不完全以课本知识代替实践知识与技能的训练,夯实实践教学环节,从基于社会的社会实践、基于课堂的模拟实践和基于网络的感受性实践三个维度扩展教学实训。
三是扩展教学空间,实现课堂讲授与虚拟教室的融合。不再把教室视为完全的教学活动中心场所,鼓励学生带着问题走向社会、走进企业,开展调查研究,自编学习案例,模拟管理情境,采用多种方式和途径拓展教学空间。
四是扩展教学时间,实现课前学习、课中学习与课后学习的融合。在时间安排上打破了完全以课堂教学时间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老师课前确定任务,利用网络课程平台向学生公告教学计划;课堂上小组合作分解、归纳学习目标,展示学习成果;课后浏览相关教学资源,利用网络课程平台的助学模块进行师生在线答疑、师生交流,使学习更富有时代气息。
参考文献:
[1]王佑镁,邓丹. Web2.0时代的共享教学法:内涵、技术与策略[J].中国电化教育,2013(1):16-22.
[2]何克抗.TPACK——美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途径与方法研究的新发展(上)[J].电化教育研究,2012(5):5-10.
[3]何克抗.对美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理论的分析思考和新整合理论的建构[J].中国电化教育,2008(7):1-10.
[4]范丹.基于应用能力培养的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人力资源管理,2013(6):214-215.
[5]冯伟,张治勇.混合式实践教学的探索研究[J].中国高等教育,2012(2):46-48.
[6]徐宁.培养应用创新型营销人才的必由之路[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10):109-111.
[7]王志军,余胜泉.基于EduTools的网络教学平台测评[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0(4):73-78.
[8]余胜泉,何克抗.网络教学平台的体系结构与功能[J].中国电化教育,2001(8):60-63.
[9]胡丽萍,谢幼如,李亮.概念图在协作知识建构评价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09(13):232-235.
网络课程教学平台 篇7
关键词:护理教学,专业实践,网络课程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 网络课程资源的丰富性、直观性、可重复性等不仅为学习者搭建了灵活的学习平台, 也为广大教师提供了学习、交流的平台, 实现了资源共享, 节省了人力、物力资源。美国网络教育高度发达, 护理教育的所有教学资料全部在网上[1], 而我国护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网络资源还很少。为此, 通过调查护理专业教师对实践网络课程平台建设的意见与建议, 为护理专业实践网络课程平台的建设提供依据, 现介绍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2012年9月至12月采用纸质问卷与网络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护理专业教师进行调查。对调查人员进行培训并统一方法与用语。随机抽取河南洛阳、郑州、新乡、南阳等5所医学院校的教师进行纸质问卷调查, 当场发放问卷当场收回。网络调查在天会调研宝网站上公开发布调查问卷, 为保证调查对象的广泛性和真实性, 网上公开发布的调查问卷限制每台计算机 (IP地址) 仅能有1位访问者答卷。调查数据采用SPSS 19.0版软件进行统计。
2 调查内容
参考相关文献[2,3,4], 自拟《护理专业教师对护理实践网络课程平台的需要与建议调查表》, 并经过咨询专家及预调查, 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使用网络课程平台的情况、对建设护理专业实践网络课程平台的需求与建议4个方面共23个问题。从信息技术环境下护理实践课程的教学需求出发设计调查表, 不考虑计算机硬件设备、操作不熟练、缺乏上网技能、无时间和精力等外在因素。
3 调查结果
3.1 基本情况
收回有效问卷357份, 其中女260人, 男97人;中职学校135人, 高职高专学校113人, 本科学校109人;大专学历118人, 本科学历218人, 硕士及以上学历21人;护理专业177人, 临床医学专业84人, 医学相关专业56人, 其他专业40人;教授课程:普通文化课11人, 医学基础课 (解剖、生理、药理、病理等) 98人, 护理专业课 (基础护理及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妇产科护理、儿科护理等) 160人, 护理相关课程 (伦理学、医学心理学、人际沟通等) 81人, 其他课程7人;从事护理专业教育的年限:5年及以下77人, 6~10年103人, 11~15年65人, 16~20年78人, 20年以上34人。
以上数据显示:被调查者女性占多数 (72.8%) ;单位集中在中职和高职高专学校 (69.5%) ;学历主要为大专和本科 (94.1%) ;所学专业主要是护理、临床医学和医学相关专业 (88.8%) ;大多教授护理及护理相关课程 (67.5%) 。
3.2 使用网络课程平台的情况 (见表1)
3.3 教师对建设网络课程平台的意见与建议 (见表2)
此外, 当问及访问网上课程平台遇到的障碍时, 35.7%的人认为无障碍, 26.5%的人认为导航不清晰, 42.3%的人认为访问内容显示速度太慢, 16.3%的人认为无法浏览需要的内容, 9.7%的人认为链接所指和显示内容不相符。在问及教师利用网络课程平台可以完成哪些工作时, 96.9%的人认为可以帮助备课, 79.0%的人认为可以辅导学生学习, 81.6%的人认为可以检查学生学习情况, 56.1%的人认为可以开发或规划新课程, 86.2%的人认为可以了解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知识更新情况。通过对开放性问题答案的统计分析发现, 被调查者认为现有网络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教师备课资源缺乏、导航不清晰、测试成绩无法及时反馈、师生无法及时互动及学习资源互动性不强等。对建设和改进网络课程平台的建议主要有设置师生在线交流的模块、可以自行添加和更新教学资源、及时更新网站的信息和提高网站的浏览速度等。
4 分析
4.1 护理职业教育教学的特殊性需要专业实践网络课程平台
传统的护理实践教学形式主要是校内基本护理技能的操作示教与练习、医院临床护理技能的实习。近些年, 虽然护理实践教学已经越来越受到各级护理专业学校的重视, 大多数院校已经建设了仿真模拟实训室, 开展了临床及社区护理模拟训练, 但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 护理职业院校的校内外实践教学设施与基地很难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而现代信息技术及互联网的应用则为护理专业实践教学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学习平台。本次调查结果显示, 绝大多数的护理教师 (87.7%) 不了解护理专业实践网络课程平台, 且82.6%的教师认为需要护理专业实践网络课程平台, 所以建设护理专业实践网络课程平台是必要的。
4.2 对护理专业实践网络课程平台的教学设计与系统设计的思考
设计实践网络课程平台应该坚持教学设计与系统设计并重的原则。教学设计需要教育研究者及一线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以及护理专业学习者的特征、课程特点等, 利用教与学的理论与方法, 借助信息技术和网络实时互动的优势, 科学地设计和组织教学过程。系统设计为护理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提供了技术支持, 在系统设计中, 系统模块的设计, 开发工具的选择, 文本、视频、音频、图形图像、动画等多种教学资源的应用以及网络课程界面的美工设计、交互设计等都是网络课程开发的重要因素, 均要符合护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特点, 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同时, 科学、合理设置导航, 使所有的内容分层展示, 即教学内容呈“树型”结构展开, 主要内容之间要有相互链接, 链接要方便学生学习, 让学生较便利地找到需要的学习内容。
4.3 对护理专业实践网络课程平台教学模式设计的思考
网络课程平台模块的设计要围绕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 既要照顾学生的认知特点, 又要把护理专业的基本知识、实践技能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等作为培养的重点。根据本次调查结果, 拟将护理专业实践网络课程平台的教学模块分为教学设计案例、教学目标反思、教学活动、师生交流模块等。教学设计案例模块提供了一些可参考和借鉴的优秀教学设计案例以及相关的教学专题;教学目标反思模块中提供了不同护理课程的教学目标设计的优秀案例、教学目标的陈述标准和方法以及教学评价表;教学活动模块将学习者置于有意义的学习情境中,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主动建构知识;师生交流模块综合运用BBS、E-mail和站内信等方式保证师生沟通交流。
4.4 对护理专业实践网络课程平台选择教学资源的思考
调查数据显示, 96.9%的人认为实践网络课程平台可以帮助其备课, 79.0%的人认为可以帮助其辅导学生学习。无论是备课或是辅导, 都必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方法及教学过程为支撑。根据护理专业教学的特点, 课程平台除了提供讲授法、问题教学法、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研讨式教学法等相关知识和案例外, 还要为教学者提供常用的教学策略, 如支架策略、随机进入策略、抛锚策略和任务驱动策略等。
93.0%的教师愿意在护理课程平台中自行添加教学资源, 56.1%的教师期望开发或规划新课程, 这说明设置教学资源自主修改及添加功能可以大大提高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护理实践课程平台设置护理教学资源库, 为教师备课和学生学习、成果创作提供了相关的资源, 其类型包括项目化素材、图片素材、动画素材、声音素材等, 并具有分类检索和预览功能。此外, 护理实践平台为教师提供了修改、添加或删除护理实践操作的图片和视频等权限。
参考文献
[1]周建荣.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高等护理教育特点分析[J].医学教育探索, 2009, 8 (7) :855-857.
[2]周菊芝, 陈芙蓉.高职高专护理兼职教师培训需求的调查[J].中国校医, 2010 (4) :1933-1934.
[3]卞亚红, 张力, 孙项洁.医学网络课程中教学媒体应用的行动研究[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11, 25 (2) :118-119.
网络课程教学平台 篇8
一、多媒体教学在网络课程中的优势
多媒体教学在网络课程中存在诸多优势, 其中最为显著的优势就是具有优越性, 计算机课程本身就是一门操作性极强的软件课程, 在对其进行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将理论性的知识内容作为基础, 从而可以将多媒体教学中的优越性完全发挥出来。在网络课程中, 传统形式的黑板、粉笔教学方式完全无法满足该教学的需求, 因此可以将多媒体教学技术充分应用到计算机网络课程当中, 理论性内容作为教学的重心, 不会太过依赖对计算机网络的操作, 因此, 在进行讲解的过程中, 需要将概念性的知识内容与计算机网络的工作原理通过多媒体教学有效地结合在一起, 实现理论内容与课件同步开展。
二、网络课程设计的理念
在多媒体网络教学环境中, 必须以学生为中心, 学生已经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 所有的教学资源都必须围绕学生学习来进行优化配置, 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唯一源泉, 最大的知识源泉是网络资源, 教师的任务是指导学生如何获取信息, 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的问题, 并帮助学生形成一套有效的学习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的地位也应该由原来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 学生应该成为知识的探究者和意义建构的主体。学生的头脑不再被看作是一个需要填满的容器, 而是一支需要点燃的火把。多媒体网络学习环境不再是教师讲解的辅助工具, 而变为帮助学生探索、发现、学习用的认知工具。网络教学应该围绕如何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促进学生思维的深度与广度发展、组织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来展开。
三、多媒体教学在网络课程中的应用
1. 课堂教学中应用。
(1) 调动学生兴趣。开展教学过程中将学生作为教学的重心,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通过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中的文字、声音、图片、图像、动画等多种表现方式, 让学生通过多种不同的感官来同时吸收知识内容, 将趣味性、创造性、知识性等诸多特色全部有效地融入到该项学习的环境当中。例如:讲授课程实验, 可通过画出相关示意图, 通过播放动画、视频等方式告知学生在实验中应注意哪些操作步骤。 (2) 培养学生能力。将实验教学的技能通过模拟的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 让学生感触到实验操作与真实生活中的关系、状态、情境以及重要性等, 有效培养学生在操作方面的能力, 同时加强理论知识内容的理解。 (3) 突出知识重点。在开展教学之前, 教师需提前准备好课件, 在进行制作的过程中与课本上的内容进行有效的整合, 在课件当中将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进行突出。例如:在对概念性的内容进行讲解的过程中, 课件中的相关重点内容可以将字体放大、加粗或者标红等, 告知学生该项知识内容为重点或者难点, 并在讲解的过程中进行重点讲解, 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4) 提高课堂质量。在课堂中采用相关课件进行讲解, 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可以专心的听教师对内容进行讲解, 并将知识点进行正确的理解和消化, 无需浪费大量的时间做笔记而没有听教师的讲解, 在课后可将课件下载下来, 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复习, 或者再对笔记进行记录, 这样的上课方式将课堂教学的质量进行了全面的提高。
2. 实践教学中应用。
(1) 展示教学素材。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将网络上的相关信息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 按照不同的信息对其进行分类, 在授课过程中只需进行检索就可寻出大量的相关教学素材。例如:在对实验操作进行教学时, 教师可用客户端控制学生的网络计算机, 并进行现场的操作, 让学生看清楚每一个操作步骤。 (2) 了解学生情况。多媒体可以将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第一时间的汇总和统计, 教师可根据统计出来的结果对不同掌握程度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方式, 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四、多媒体网络课程的特征
网络课程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 它包括两个组成部分: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网络课程还要考虑到由于教育信息的传播方式发生了改变, 进而产生的教育理念、教育模式、教学方法等的极大改变, 通常多媒体网络课程具有以下三方面特征: (l) 多媒体网络课程能够适应远程学习者需求, 重视多媒体教学互动和学习支持服务。多媒体网络课程能够通过远程网络资源, 实现教学互动, 使老师和学生在时空分离, 传递教学内容。 (2) 网络课程是基于资源的学习, 基于情境的学习, 基于协作的学习。 (3) 网络课程是指学习过程具有交互性、共享性、开放性、协作性和自主性等主要特征的课程。
四、多媒体网络课程发展的趋势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 多媒体技术在教育领域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多媒体网络课程在教学应用方面, 强调网络教学模式的探索和研究, 网络课程学习资源逐步走向多样化、多媒体化、知识点细化和一体化, 如利用通信工具协作学习模式, 基于活动的学习模式, 利用虚拟情境探究学习模式等的研究;在技术研究方面, 网络课程强调虚拟现实等新技术的应用;在开发平台方面, 网络课程强调操作简便, 学科特点突出, 能提供开放性、协作式功能的开发平台的研制;在理论基础方面, 多媒体网络课程强调教学系统设计理论的应用。
多媒体网络课程今后研究的热点仍然是精品网络课程的开发、设计和网络课程的具体实践及研究成果的应用。在设计方面, 多媒体网络课程新的教育理念、活动设计等新的学习设计思想将成为指导精品网络课程建设的理论基础, 而Web2.0等多媒体新技术的发展也必将为网络课程平台的开发提供新的动力和支持。因此, 随着网络多媒体理论和新技术的不断发展, 网络精品课程在今后的教育中必将发挥巨大的作用。
摘要:多媒体络课程能提供学生丰富的相关教学资源, 师生间定期开展辅导、答疑、讨论等网上互动。本文根据多媒体网络教学应用系统的网络教学实践, 探讨了在网络教学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条件下, 最优化网络教学模式与策略的设计思路。
关键词:多媒体,网络课程
参考文献
[1]罗东芳, 马杰.多媒体教学条件下学习策略研究[J].软件导航, 2013, (3) :169-171.
[2]陈庚, 丁新, 袁松鹤, 等.网络课程要素分析及建设[J].开放教育研究, 2008, (6) :73-78.
网络课程教学平台 篇9
关键词:MOOC,平台,网络课程,设计模式
MOOC是面向全球学习者开放的、以视频资源为主的免费网络课程平台, 具有Massive (大规模) 、Open (开放) 、Online (在线) 三个特点。与传统网络课程视频相比, 其视频课程分类细、时间短, 符合人们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自学与再学的需求。近年来, 国内MOOC理论研究进展缓慢, 研究文献尤其是中文文献较少。传统高等教育无论是其教育教学模式还是时间、空间的开拓, 都限制了MOOC在国内的发展。MOOC的理论研究不仅能促进其自身发展, 也能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 是高教改革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一MOOC环境下的数学之旅课程设计案例
1.Coursera课程平台环境
Coursera是非营利性的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平台, 目前设有626 门课程, 这些课程来自全球108 所知名大学且学科分布广泛, 覆盖医学、生物学、经济学、管理学、数学、计算机科学、历史学以及法律学等20 多个学科领域。
在学习者未登录之前, Coursera网站首页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平台信息介绍区、课程列表区和网站相关信息区。个人课程管理页面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Our Coursera和Your Watchlist。课程预览页面包括课程简介、课程大纲、学习背景、推荐阅读、课程形式、主讲者介绍、学科种类、常见问题解答和共享课程几个部分。课程主页面主要由课程信息、课程教材、作业区和交流区几部分组成。注册登录后, 可在课程列表区搜索到上海交通大学王维克教授的数学之旅中文网络课程, 该课程是国内优秀的MOOC课程之一。
2.数学之旅课程页面组织形式
数学之旅课程页面组织形式主要包含课程信息预览、课程内容、讨论区三个方面。课程信息预览区首先需要在Coursera平台上新建一个介绍课程信息的界面, 界面内容包括课程简介、课程基础、学习目标、教学大纲、主讲者介绍及课程共享几个部分。预览课程信息之后如果对该课程感兴趣, 可以点击Take This Class按钮进入课程内容区进行学习。课程内容区主要包括课程导航区、时间进度条、课程教学区以及对应课程习题区。课程导航区包含当前所处单元的选择框, 学习者可以通过下拉菜单选择相应内容进行学习。时间进度条由圆形色块组成, 并用不同颜色告知学习者学习进度:灰色代表未学习内容, 绿色代表学习过的内容, 红色代表正在学习的内容, 有黑色圆点的代表习题模块。课程教学区分成视频教学播放和视频相关信息展示两块区域。习题区是主讲教师针对本次课程内容提供的习题, 主讲教师必须根据课程内容设计题目, 而且对完成习题的时间要做限定, 要求学习者必须在规定时间之前提交作业。讨论区是这门课程的课程论坛, 用于学生针对这门课程进行提问、展开讨论, 以及主讲教师答疑、发布通知等。
3.数学之旅课程设计分析
数学之旅课程的核心内容设计主要包括课程视频制作、学习效果评价、学习活动和学习支持。
网络课程教学中视频是核心。传统的网络课程视频仅仅是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录下来上传到网络上供学习者使用, 而并未以网络学习者为主体进行视频设计。本案例中的课程视频充分考虑网络学习者进行设计,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 视频时间长短:一个课程视频一般用时10 分钟, 解决某一具体问题或知识点。这样做的原因有两点:一是视频时间短满足了用户移动性的需求, 二是以一个问题开场, 能有效提高学习兴趣; (2) 视频教学策略丰富:数学之旅课程主讲教师会运用非常丰富的教学策略, 如案例讲解、问题引领、情境访谈等方法引导学习者进行学习。 (3) 视频中媒体运用:课程录制视频的过程中会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教学策略的运用, 在视频中使用相应的媒体表现形式。
学习效果评价的设计主要包括穿插在课程视频中的课堂练习和课堂学习之后的课后作业。课堂练习与课程学习同步进行, 课后作业则是完成一堂课后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主讲教师在固定时间之后才会公布答案, 并会针对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学习活动的设计体现在学习者与教师之间、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本案例中的学习活动主要通过课程论坛和社会化网络工具完成。学习支持的设计包括面向课程视频的学习支持、面向学习活动的学习支持以及面向评价的学习支持。
二MOOC环境下的课程设计原则
通过对Coursera课程平台上在线课程案例的分析, 总结出MOOC平台下课程的设计原则主要有以下几点。 (1) 适度分解原则。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要根据课程内容的性质, 学习者的需求和能力、学习方式等方面将课程内容进行适度分解。 (2) 以学习者为主体原则。在设计过程中要全方位地考虑到学习者的认知、行为习惯, 提高学习者的学习自发性和主动性, 使其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 (3) 社会性建构原则。在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多方位地引导学习者展开交流, 高效地帮助学习者解答问题, 提供多种社会化网络工具让学习者进行交流和共享, 让学习者在建立新连接和强化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学会学习。 (4) 课程资源多元化原则。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通过合适的终端选择合适的资源形式进行学习, 所以课程资源必须多元化。 (5) 提供内嵌学习支持原则。设计出的学习支持应该要能够提供技能指导, 能够鼓励学习者相互支持以及帮助学习者构建自身的知识学习网络。 (6) 基于认知负荷理论的信息设计原则。遵循认知负荷理论, 通过减少课程资源中无关信息的出现, 将抽象内容图形化等来促进学习者有效学习。
三MOOC环境下的课程教学设计模式
通过对MOOC环境下的数学之旅课程设计案例进行分析, 结合数学之旅课程设计的特点, 并在MOOC环境中课程设计原则的指导下, 构建了MOOC环境下的课程教学设计模式, 如下图所示。在设计阶段, 首先需要进行潜在学习者分析, 包括设想设计的课程是面向哪些类型的学习者,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学习者的学习需求以及学习者会在什么样的情境下学习。然后根据潜在的学习者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由于MOOC环境中学习者存在不确定性, 因此教学目标在制定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教学内容分析包括课程教学视频设计和学习活动设计, 课程教学视频在MOOC环境下的课程教学内容设计中处于主体地位, 学习活动设计包括个体学习活动、人际互动活动和社会化联通活动设计。在MOOC环境下学习者大部分情况下都是进行自主学习, 所以针对学习过程中的课堂测试情况以及学习者作品完成情况的学习过程性评价模块的设计就显得尤其重要, 根据学习过程评价系统再进一步修改教学目标和调整教学内容。
四结束语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跃发展, 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 网络课程成为人们获取知识进行再学习的重要渠道, 特别是基于MOOC平台的网络课程更是得到了人们的青睐, 因此基于MOOC平台的网络课程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分析MOOC平台下的数学之旅课程案例, 总结了MOOC平台下的网络课程设计原则, 提出了网络课程教学设计模式, 为今后网络课程的设计和实现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以提高课程设计效果, 节约课程设计成本。
参考文献
[1]李曼丽、张羽、叶斌桂等.解码MOOC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的教育学考察[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3
[2]王颖、张金磊、张宝辉.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 (MOOC) 典型项目特征分析及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 2013 (4)
[3]陈肖庚、王顶明.MOOC的发展历程与主要特征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 2013 (11)
[4]樊文强.基于关联主义的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 (MOOC) 及其学习支持[J].远程教育杂志, 2012 (3)
网络课程教学平台 篇10
1.1 自由式、个性化教学
以前惯用的上课的模式都是老师在前面讲课学生们在下面听, 老师使课堂的主角, 是一种填鸭式的上课方法, 而一堂课学生的多少要取决于场地的大小, 一般仅仅有几十个人, 一些坐在后面的学生听课也不是非常的方便。但是现在的网络教学就不相同了, 它的优势在于可以通过网络来传递老师所讲授的知识, 时间地点人数就不再有局限性了, 每人一台电脑, 通过网络学生们可以在家里任何时间, 或者任何地点去听这节课, 大家不在一个教室里面, 没有了多种条件的限制, 但是, 网络教学过程中同样可以向老师提出问题, 和同学展开讨论, 互动等等在普通课堂上同样可以进行的活动。学习网络课程的学生们并不一定是一个班级的, 也不一定在一个地区, 知识对此门课程感兴趣的学生们都可以来上这样一门课程, 这样的上课模式有很大的空间可以根据喜好来设定进度等。
1.2 生动式、信息化教学
网络上有着丰富的信息资源, 这提供给老师学生们很大的便利, 方便老师充实自己的课堂信息, 也方便学生们查找资料。
1.3 交互式、人性化教学
利用网络上的课程学习, 可以使更多的学生有和老师们交流的空间和机会, 利用网络更新快速的特点可以让学生和老师们接触到更多新的事物和知识。
2 计算机网络课程网络教学的可行性
网络教学是随着科技进步顺应而生的适合教育发展的一种方式, 它要求学校必须配备有相应的网络设施系统, 老师们必须学会相关的操作, 还必须有相应的教师团队来管理合格教学系统。这种模式主要有以下几个要求:
第一, 高校要配备相应的教师团队, 或者对一些有网络教学课程的老师们进行指导和培训, 这对于更好的完成这门课程有积极地作用。老师能够解决一些网络课程上出现的维修工作, 熟练地制作网络课程或者能够教育学生也熟练地操作。这就需要老师要学会相关的软件。
第二, 网络教学是新兴起的, 首相就要求有关的部门要给予一定的教育资金的投入, 用来购置或维修护理相关的设备, 网络教学这个系统的完善是一个长久的工程, 需要有相关的团队来完成这项工作。学校以及相关的上级部门要给予大力的支持才能够把网络教学建设的更好。
第三, 这点要求是对学生们提出的, 他们是网络教学的直接受益者, 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要对象。首先就要求学生们掌握足够的网络知识, 这在学生们的初高中时候都学习过相关的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操作, 大部分学生都有很强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这就给网络教学的开展和普及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和可能性。网络教学的流行就有了一定的基础。
3 计算机网络课程在网络教学下实施的几点建议
网络课程的进行也有这个方面的困难, 因为在网络上进行课程有很大的局限性, 老师们不能够直接的观察到学生们的停课状态, 这就让一些理论性较强, 较为枯燥的课程很难进行, 没有吸引力, 学生提不起兴趣, 学习效果自然不好。
一些课程内容假若在网络上进行, 学生没有积极地基于老师学习效果的反馈, 那么对于课程的下一步进行是有障碍的。还有一方面, 就是网路课程的自主选择性非常强, 很多学生只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方面课程, 而对于一些有必要主修的功课则选择逃避, 或是半途而废没有坚持上完, 这就造成了一些不良的后果。因此要进行不断地改进, 来使网络教学更完善的进行下去。
由于他的教学进行要在硬件条件完善的条件下进行, 因此, 网络教学中收腰的问题就是要保障计算机等课程系统的完好。此外, 还要并不断的冲是网络教学的环节, 不仅要注重讲课的方面, 还要辅助课后的辅导教学, 定期的还要在网络教学上设置一些作业的反馈, 阶段性的测验等, 检查选修的学生们的接受学习情况, 这样才能提高网络教学的质量, 及时监督学生们的学习效果, 弥补网络教学的一些缺陷, 使之达到传统授课的一些水平。另一方面, 除了学习的课程知识外, 网络教学中的教师们还应该给学生们提供相关的资料分享的平台, 共享一些视频资料, 还有其他方面的网页浏览等等, 这样方便学生们自主进行选择来学习, 进行课后的补充等, 引导学生们扩展自己的知识面, 达到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的信息资源。
4 结束语
网络教学有它独特的特点, 随着设备计算机的更新换代他自然也要不断地更新, 教学的形式也在不断地充实丰富, 学生们要想适应这种大容量的网络课堂, 还要不断地加强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会充分的利用网络资源, 更好的充实自己。不断地推进网络教学的普及, 提高网络学习的效率, 让更多的学生爱上网络新教学的模式。
参考文献
[1]李强.谈网络教学模式[J].长春大学学报, 2008 (01) .
网络课程教学平台 篇11
关键词:4A网络平台;教学;经验
1 高瞻远瞩,引入4A网络平台,解决黑河学院发展中面临的困难
黑河学院坐落于国家首批沿边开放城市——黑河市,是中俄边境线上我国境内第一所普通高等本科院校。 黑河学院作为新建的本科院校,由于学校地处偏远、学院在发展中面临教师梯队结构不够合理、专业师资力量不均衡、高水平专业带头人数量不足、部分教学团队建设质量不高、优质课程资源不足等困难,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教学工作的科学发展。
黑河学院领导班子高瞻远瞩,超前谋划将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写入《黑河学院“十二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在综合考虑学校办学特色和发展定位的基础上,对网络教学平台建设工作进行了充分研究论证。2011年4月,与高等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签署合作协议,开展4A网络平台建设,较好地解决了制约教学工作发展的困难。
2 科学规划,有条不紊,扎实推进网络课程和资源库建设
2.1 明确目标
依据“十二五”期间学校信息化建设规划,遵循“服务教学、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突出应用”的原则,采取引进和开发相结合的方式,以4A网络教学平台为依托,进行一体化设计,以点带面,分层进行资源开发。建立运行激励机制,使全校教师积极参与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发挥我校专业优势,打造我校特色教学资源,构建功能齐全,集教学资源的建设、管理、应用、展示和评价与一体的网络教学资源平台,实现国内高校和国际优质教育资源的整合,拓展教学时空,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
2.2 扎实推进
学院大力支持4A平台建设,先后为平台引进、项目实施和应用投入78.2万元。根据“黑河学院网络教学平台及资源库建设方案”,学院对网络课程建设采取项目牵动策略,由教务处实施管理。项目实施过程科学规范,历时三年,共分三期立项建设了151门网络课程。每一期项目,教务处都按照下发立项通知,公布立项结果,下发项目中期检查通知,公布中期检查结果,下发项目验收通知,公布通过验收项目名单的程序,进行项目的立项、检查、验收工作。为了解学生对网络课程的需求情况,教务处组织进行了全院学生“网络课程学习者的学习需求抽样问卷调查”,并进行认真分析。通过以上努力,顺利完成了我院网络课程及资源库建设第一阶段的各项工作,为开展网络教学创造了条件。
3 加强管理,突出应用,提升网络教学水平
3.1 项目引导
为引导广大教师合理使用网络课程进行辅助教学,充分发挥网络资源的作用,突出使用效益,教务处在网络课程立项建设中明确要求,立项建设的网络课程必须经过至少一个学期的实际应用才能申请结项验收,并将课程使用情况作为主要验收指标之一。
3.2 政策鼓励
教务处适时出台了“黑河学院网络教学管理办法(试行)”,明确规定对课程建设项目组成员使用网络课程进行教学,按照使用情况,分别按系数0.5、0.3和0核算工作量,鼓励广大网络课程教师,合理使用网络课程进行教学。
3.3 成效显著
网络教学平台及资源库的建设和使用,提高了学院教学的信息化和现代化水平,更新了广大教师的教学观念,提高了教师的科研能力,促进了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形成一批有特色的网络课程,较好地发挥了多媒体网络技术在学院教学中的作用,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促进了教师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弥补了学校地处偏远、学院在发展中面临教师梯队结构不够合理、专业师资力量不均衡、高水平专业带头人数量不足、部分教学团队建设质量不高、优质课程资源不足等困难,满足了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效益发挥了良好的作用。
3.3.1 开辟了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新途径
利用计算机设备和互联网技术对学生实行信息化教育的教学模式, 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不用固定在教室学习,可以自己安排好时间在网络覆盖的地方进行学习,学生可通过Web浏览器浏览课程知识内容,通过网络课程平台论坛与教师及其同学交流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对其他同学也做到了信息共享。为教学改革提供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
3.3.2 融合了多种教学组织形式
传统的教学以班级集体教学为主要形式,这种统一的组织形式缺乏为学生提供探索性学习的机会。网络课程教学,组织形式十分灵活,既可用于课堂教学,又能以课外活动的形式进行。丰富多彩的多媒体教学内容,实时、动态地引入课堂,为传统的集体教学增添了新的活力;便捷的交互功能为学生课外协同学习、个别化学习的高效进行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交流机制,实现了同时、异时交流。形成了“集体授课、协同学习、个别化学习”等多种形式融合的开放性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改变,变教育教学的权威者、传授者、灌输者为学生学习的帮促者、合作者、引导者、组织者、激励者。教师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环境、学习活动以及与教学活动过程相关的各种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和管理,为提高教育质量创造良好的技术基础。
4 体会与思考
网络课程教学平台 篇12
1 网络教学的主要特点
网络教学的思想最初在欧美国家开始盛行,到现在已有很长一段时间了。近年来,在我国的发展已经越来越好。因为众多的人发现,这种模式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有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其中我们比较熟悉的多媒体教学也是其中的一个方面,相信大家都能体会到它的方便,所以说,网络教学模式更能跟得上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其主要特点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
1.1 自由个性化的教学模式
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方法,自由个性的教学模式是网络教学最重要的特点。首先,传统的教学都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们跟着教师的教学进度和内容来学习,教师掌控着课堂。其次,每次上课的教室地点不同,造成对学生人数有着严格的限制。以上这两点在网络教学中都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因为它的灵活度、自由度还是相当高的,网络教学可以让学生自己掌握学习的进度,想学什么就学什么,想学到哪里就学到哪里。还有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去学习,不用限制在教室中。学生还可以自由的去选择喜欢的老师来听课,同学之间也可以在线讨论,这样都能提高学习的兴趣和效率。
1.2 生动信息化的教学方法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也能充分利用网络的丰富资源,完善自己的教学课件,图文并茂,使原本枯燥的知识也能变得生动易懂,大大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1.3 交互人性化的教学理念
通过网络这个高科技桥梁,大大增加了师生间教与学的互动,对于知识的学习更加方便直观。
2 计算机网络课程网络教学的可行性
网络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所以其必须是建立在计算机网络系统基础之上的教学系统之上的,所以这就对网络硬件系统,以及使用的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归纳一下体现在以下方面 :
(1)对学校和教育机构及网络设备硬件的要求 :教育机构是各高校网络教学的主要组织者,也是主要的支撑者,所以其必须给实施网络教学的学校提供网络教学平台,这样教师和学生们才能完成教与学的工作。当然,其中对网络教学中涉及到的硬件设备要有一定的标准,并能做到日后使用中的正常维护以及出现问题时的维修工作。
(2)对教师的要求 :网络教学中,教师是最重要的使用者。所以不论是不是计算机专业的教师,都要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能独立的完成多媒体教学课件和教学视频的制作发布,还有一定的网页制作的能力,这样才能丰富网络教学的资源,给学生提供最优的自主学习条件。
(3)对学生的要求 :网络教学主要的服务主体就是广大的学生,所以学生是主要的受益者和参与者。这也要求学生们必须具备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能力,在网络课程中能够运用自如,获取想要了解的知识。通过对各高校的了解,发现网络教学已经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广泛使用,也就是说这种网络教学的模式还是十分可行的。
3 计算机网络课程在网络教学下实施的几点建议
计算机网络这门课程大部分知识都属于理论知识,所以相对于其他计算机语言类、数据结构、数据库类的课程要枯燥的太多,在教学上很难做到生动形象,学生们的积极性很难调动起来,并且各种网络名词量也相当大的,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方法进行一下适当的调整。最开始的部分就是概论和OSI七层参考模型的讲解,像这种理论性强的比较晦涩的内容安排在初始阶段,对以后的教学是非常不利的。那么我们可以改变一下,将这部分内容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在在网络课件上,吸引学生自行下载巩固学习。
针对类似计算机网络这种类型的课程,要想做到生动,学生易懂,最好的办法就是要借助网络教学系统的平台。首先,完善的计算机网络硬件设备是必要的前提。其次,网络教学系统结构的完备是首要条件。在此结构中,要细分成多个模块。比如有专门教师发布课程知识、讲课课件、实验指导的平台,学生有下载各种视频资源、在线讲授、自主学习的模块,还有专门针对测验考试的模块,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测,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有助于进一步的学习。再次,还应该具备在线交流的模块,不仅是同一个学校机构的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其他高校和专业机构的人员进行交流也是较好的一种学习方式,让学生在网络上走出学校。最后,给学生提供相关知识的网站链接,这样获取更多知识就不是困难了,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我们也达到了教育的宗旨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4 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