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有技术抗辩

2024-06-28

现有技术抗辩(共4篇)

现有技术抗辩 篇1

摘要:随着我国通讯事业的不断发展, 4G通讯时代已经到来, 结合与以往的通讯科技不断的进行通讯快捷化、方便化、全面化方向发展, 而现阶段通过3G通讯的技术普及和技术网络覆盖, 4G的技术时代已经逐渐成熟, 现阶段移动通讯网络的建设已经更为符合现代人对通讯的要求, 因此本文向读者介绍现阶段我国4G网络的发展前景和技术革新转移问题。

关键词:4G系统,技术要求,移转升级

现下快节奏的生活对各行业的要求都是速度更快效率更高质量更好, 而作为衣食住行外的最重要的几项民生项问题而言通讯的进化步伐是不能太过缓慢的。因此现有的3G网络向4G网络改革换代就是为了适应时代的要求和社会的步伐。本文就现阶段网络通讯的技术改造和转移方向进行简单的整理介绍, 希望相关人员可以批评指正。

1 4G系统的定义及技术要求

4G集3G, WLAN和一个能够传输高品质的视频图像传输速度是相当快的, 比拨号将近要快2000倍上传速度也期望以满足对无线服务的几乎所有用户的要求。用户最关心的是现在还是资费和价格, 4G和固定宽带网络媲美的价格, 也更灵活的结算方式, 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预订。4G技术关注的是无线接入技术, 移动通信技术和宽带技术的融合。4G无线的主要特征将是开放的结构, 而不是高速无线传输技术, 开放无线结构来实现多播, 其应用并不局限于电信行业, 还将广泛应用于汽车, 广播, 教育, 国防, 政府, 医疗, 金融等领域。在4G移动, 宽带, 基于IP的。释放对地域的限制的人, 以实现信息传递无处不在。4G将是三维图像的第一个高品质的传输, 他包括宽带固定无线接入, 广带无线局域网, 移动宽带系统和广播网络的互操作性 (地面和卫星系统) 。

2 4G系统的网络结构与关键技术

4G网络结构可分为三层:物理网络层, 应用网络层的中间环境。物理网络层提供接入和路由功能;中间链路层的功能是网络的Qo S映射, 地址转换, 以及完整的管理。物理网络层和中间层和应用程序环境, 环境之间的接口是打开的, 以便开发和提供新的服务更容易提供无缝服务从事无线数据速率, 能自适应于多个无线的标准和多模终端, 跨多个运营商和服务供应商提供更广泛的服务。

3现有技术向4G系统的移转

3.1物理层技术的移转。4G移动通信系统传送的一个关键问题是物理层技术, 尽管目前的2.5G和3G技术的高达384kbps和2Mbps的数据传输速率的发展, 但最忙时每用户平均信息传递量也没有更多的比171kbps的带宽语音, 数据通信和无线上网接入普通, 虽然足够, 但新的交互式多媒体服务, 例如多方视频会议, 虚拟现实和移动个人区域网络速度需要满足80-100Mbps要求, 4G技术的重点是提高频谱效率的物理层, 增加和扩大每个蜂窝用户密度,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蜂窝覆盖:

3.1.1频谱分配:4G系统需要大量的带宽, 所以需要两免执照频段的优势, 在5GHz的范围, 很多在这个频率无线LAN宽带无线通信系统已经建立, 另一种是在60GHz的范围, 在该频带可提供的5GHz的至少可用带宽, 5GHz频带是由于各种无线LAN系统 (如IEEES02.11a, 的Hiper LAN/2) 被使用, 并且在不断增加的60GHz系统很容易受到各种干扰种无线系统, 这对于上述频段进一步的研究需要做的事情。3.1.2 MIMO/智能天线系统:对于提高系统的频谱效率优越的性能, 多输入多输出 (MIMO) 技术已经成为移动通信技术热点的发展过程中, 传统的无线通信理论已被视为多径传播一引起的无线信号的衰落, 和MIMO天线系统中的干扰的恰恰是环境的多径传播特性的优点, 大大增强了前向和反向链路的容量, 它可以提供14.4MB/s或21.6Mb/数据传输率的第智能天线的干扰抑制, 自动跟踪信号处理算法, 以及利用空间、时间的数字波束成形和其他智能特征, 其基本工作原理是根据自适应信号波型的方向调整, 跟踪强信号, 减少或消除干扰信号。智能天线可以提高信噪比, 提高通信质量的体系, 缓解频谱资源和无线通信的日益短缺的矛盾, 降低整体系统成本, 所以它势必将成为一项关键技术的4G系统。核智能天线是一种智能算法, 算法决定的复杂性和瞬态响应速度的电路, 所以需要选择一个好的算法来实现智能控制光束, 研究结果表明, 需要在60GHz频段无线接入点增加工作数, 但但配置允许无线终端以低的成本, 另一方面, 在5GHz操作也是一个重要的替代方案中, 可以有足够的作为在该天线元件间的非相关的时间间隔 (一个波长50mm) 的使用用户的双天线阵列的天线的频带是合适的, 在目前的研究集中在这方面是更范围中覆盖与网络结构和终端成本之间的Qo S能力的关系。3.1.3自适应调制/编码率:对于带宽效率, 性能, 功率和信号传输, 在新的4G系统的优化可以自适应地根据一个动态的, BPSK, QPSK, 具体的开销信道条件和信道质量估计为16QAM选调制和编码速率, 64QAM调制, 和2, 1三分之二, 四分之三的纠错方案的成本是可选的。此外, 在使用正交频分复用 (OFDM) 技术, 以避免载波间干扰, 在4G系统中, 一个大的突发错误60GHz的系统, 以提高在恶劣的信道条件下的传输性能。新的语音编码技术, 诸如未连接到发射 (DTX) 可以节省带宽, 无声音发射过程中, 一个可变比特率 (VBR) 编码可以增加网络容量和改进涵盖了这两种技术的小区边缘区域可为约50%降低的语音带宽需求。3.1.4软件无线电:在4G系统中, 由于手机用户不同的系统, 系统和内部系统之间的漫游需要无缝切换, 并与4G系统的发展, 将不断有新的业务, 新的需求出现, 这些都需要进行终端和网络节点的重新配置软件无线电控制的数字元件CPE和自动加载和初始化相应的软件模块, 以适应网络条件和调制电流的区域。使用该移动终端与网络的软件无线电技术重新配置可以保证4G系统具有良好的柔韧性, 可扩展性, 并且可以使用一个单一的终端在不同的接入系统中漫游。

3.2全IP网络结构移转。移动通信系统的核心网是基于全IP的网络, 与现有的移动网络有根本的优势相比, 可以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无缝互连。芯是独立于各特定的无线接入方式的, 在IP业务可以提供端到端的, 与现有的核心网络和公共兼容交换电话网络。它有一个开放的结构, 它允许多个空中接口接入核心网络, 因此它具有很大的灵活性, 在核心网络的设计。从第二代到第三代, 从电路交换核心网络传送的移动通信进行变更的面向连接的分组交换, 无需进一步的要求是使核心网络接入技术无关。从目前趋势看, IP被认为是最合适的下一代移动通信网络层技术, 统一的IP核心网将允许不同的无线和有线接入技术来实现互连和集成。

结束语

在我国信息网络的建设还无法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 但是我国对于信息网络的需求量却是居于世界首位的, 因此我国网络通讯建设的更新换代就从未停止过, 现阶段经过10年的无线移动网络经营建设3G网络的成熟已经为改革成为4G网络通讯做好了铺垫, 相信不久之后4G网络就可以得以普及方便更多的大众。

参考文献

[1]无伟陵.移动通信中的关键技术[M].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2003.

[2]赵瑞玉.4G移动通信系统的热点技术及其发展动态[J].山西电子技术, 2008.

[3]刘洪雷, 王瑛玉.浅析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J].网络与信息, 2010.

[4][吴伟陵.移动通信中的关键技术[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2003.

[5]徐啸涛, 赵宏亮.浅谈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J].移动通信, 2003, 27 (3) :22-25.

煤矿粉尘与现有除尘技术及优化 篇2

1、煤矿粉尘的性质及危害

要制定合理的煤矿粉尘防治措施、完善的除尘技术,我们首先应该正视由煤矿粉尘带来的危害,应该对粉尘的特性有进一步的了解,这样在防治煤矿粉尘时才能做到知己知彼,才能使防尘技术、措施和装备发挥其最大功效。

1.1 粉尘的性质

(1)粉尘的湿润性能

尘粒能否与液体相互附着或附着的难易的性质称为粉尘的湿润性。通常用湿润边界角来衡量水(液体)对粉尘的湿润程度。图1为粉尘润湿边界角。

当θ=0°时,固体完全湿润

当θ=180°时,固体完全不湿润

当θ=0°~90°时,固体的湿润性能良好

当θ>90°时,固体的湿润性能差

煤层的湿润能力是指煤体与水接触时是否容易被水所湿润[1],它表现在煤体孔隙对水的毛细作用力大小和水对细粒煤尘的黏合能力强弱,这都决定于水与煤的湿润边角和水的表面张力系数。水与煤的湿润边角大小反映了水分子和煤炭分子间的吸引力大小,吸引力愈大则湿润边角愈小,愈易于湿润。相反,如水分子之间的吸引力增大,也即水的表面张力系数增大,则湿润边角变大,使煤尘难于湿润。

(2)粉尘的爆炸性

凡能燃烧的粉尘都具有爆炸危险性,当一定粒度的粉尘,其在空气中的浓度达到一定值时,在有明火、电火花或其它高温热源存在条件下可能形成爆炸。如煤尘、泥炭尘、钙粉、铝粉、木粉等均有爆炸性。对于煤尘,含尘量为112~500g/m3,温度为700~800℃时,具有爆炸性。爆炸最强烈时为1 1 2 g/m 3。含硫大于1 0%的硫化矿尘,发生爆炸的范围是250~1500g/m3,温度435~4 5 0℃。

(3)粉尘的凝并性

凝并是单个粉尘粒子之间相对运动和碰撞的结果。布朗运动,或是布朗运动之外再加上流体动力、静电力、重力等其他力的作用,都能使粉尘粒子相互靠近而接触。就约小于1μm的粉尘粒子来说,促使其互相接触的主要原因是粉尘粒子的布朗运动。这是一种由于气体分子和原子撞击粉尘粒子而引起的热运动。如图2所示。

式(2)为粉尘浓度随时间变化表达式[2]。

式中,n0表示开始时的粉尘粒子计数浓度;n表示时间t时的浓度;k表示波兹曼常数;T表示绝对温度;uf表示空气粘度。

1.2 煤矿粉尘的产生及危害

矿山粉尘是矿井在建设和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岩矿微粒的总称。矿山生产的主要环节如采矿、掘进、运输、提升的几乎所有作业工序都不同程度地产生粉尘。采掘机械化和开采强度、采矿方法、作业地点的通风状况、地质构造及矿层赋存条件都是影响粉尘产生的因素。如图3所示为矿山粉尘的产生过程。

煤矿粉尘主要是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的岩石和煤炭的细微颗粒。煤矿粉尘的危害性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

(1)煤尘的自燃性和爆炸性,煤尘爆炸危险普遍存在,危害严重。中国煤矿爆炸危险普遍存在,2007年国有重点煤矿有548处矿井煤尘有爆炸危险,占87.4%[3]。(2)严重的职业危害,粉尘对人体的危害,最直接、最严重的是矿肺、煤矽肺和煤肺病,统称为尘肺病。矽肺病致病的主要工种是岩石爆破,接触的是游离二氧化硅粉尘;煤矽肺病致病的主要工种是煤岩爆破,接触的是煤尘中含二氧化硅;煤肺病主要工种是煤层爆破,接触的是煤尘[4]。(3)降低了工作场所的能见度,在井下某些工作面煤尘浓度高,其能见度极低,往往导致误操作,增加工伤事故的发生。(4)加速机械磨损,矿尘对机械设备的影响,表现在加速机械的磨损及腐蚀、缩短精密仪器的寿命、加速仪器的老化、降低了仪器的效率,同时也浪费了能源。

2、煤矿粉尘防治技术

针对粉尘造成的威胁前人做了大量研究,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国内研究员较系统地进行煤层注水机理及工艺的研究;7 0年代研制出煤层注水专用的高压注水泵及配套注水仪表和器具,形成了煤层注水成套技术;8 0年代煤矿机械化发展迅速,采掘工作面产尘强度也急剧增加,针对采掘面高产尘强度的现状,相关研究员先后研究成功采煤机内外喷雾降尘技术、机采工作面含尘气流控制技术,液压支架自动喷雾降尘技术、综采放顶煤工作面综合防尘技术、机掘工作面通风除尘技术、湿式和干式掘进机用除尘器、锚喷除尘器、转载运输系统自动喷雾降尘、泡沫除尘等多种降尘技术与装备;9 0年代,则进行了超声雾化、荷电喷雾、高压喷雾等高效喷雾降尘技术的研究,使呼吸性粉尘的降尘率大大提高。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研究员们成功研制出了涡流控尘装置、K C S系列新型湿式除尘器和C P C高压喷雾降尘装置,使机掘工作面综合除尘技术配套装备更加完善,采煤机高压喷雾总粉尘降尘效率进一步提高,用水量显著减少;近年来,直读式测尘仪和粉尘浓度传感器的出现,实现了粉尘浓度的快速、实时检测,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1 通风除尘技术

(1)净化风流技术,通风井和采掘工作面的新鲜风流含尘量不得超过0.5,风流净化包括井口净化和井内净化,井口净化方法有定期清洗进风井与附近环境的粉尘,井口风流喷雾净化以及改善井口环境条件,比如在井口周围附近植树造林,种植草坪等,井内净化一般在进回风巷道内安装水幕,定期清洗。

(2)最优风速选择[5]

式中,a表示巷道摩擦阻力,N·S 2/m 2;Vp表示平均风速,m/s。在回采进回风道、回采工作面,掘进煤巷及半煤岩巷,允许风速为0.2 5 m/s~4 m/s,一般在干燥煤岩巷道中,最优排尘风速为1.2m/s~2m/s之间。

2.2 湿式除尘技术

根据粉尘的湿润性能,湿式除尘技术可以分为:(1)用水湿润,冲洗初生和沉积的粉尘;(2)用水捕集悬浮于空气中的粉尘。粉尘的湿润机理,即液体将粉尘表面气体挤出后,从其表面扩展的过程,实质上湿润过程也就是固液气三相界面上表面能变化的过程,粉尘的湿润性取决于液体和尘粒表面的接触角,如图1所示。影响除尘效果的主要因素我们可以归纳为表1所示。

在喷雾降尘过程中,降尘效果与采用的喷嘴类型、喷雾机理、喷嘴的布置、喷雾参数及煤尘性质等因素密切相关[7,8]。

2.3 煤层注水除尘技术

煤层注水是通过钻孔将高压水注入煤体,使煤体预先湿润。将原生煤尘润湿,使其失去飞扬的能力,且水能有效地包裹煤体的每个细小部分,当煤体在开采中破碎时,有水存在就可避免细粒煤尘的飞扬。1890年煤尘注水技术首次在德国的萨尔煤田进行试验,以后便逐步引起了各国的重视。德国,法国及前苏联等国家分别于20世纪60~70年代对注水参数进行了相关研究,得出结论为:当注水速度与煤体吸水速度相等时,注水效果最好。前苏联已研制出测定煤层注水前后煤层水分的仪器。我国煤矿最早于1956在本溪彩屯煤矿进行了煤层注水试验[9]。目前,我国在煤层注水湿润煤体的机理、孔隙分布与注水关系、煤层注水渗透特性、煤层注水中添加湿润剂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提出煤层注水的渗透介质模型、可注水孔径范围、湿润剂的选择方法、煤层注水压力选择等理论及实际应用技术。煤层注水是防尘工作中一项预防性治本措施。国内外注水的状况主要有三种,如表2所示。

2.4 减尘技术

减尘措施是防尘工作治本性措施,减尘的思想是减少各个产尘工序的产尘总量和产尘强度,从产尘数量上把关和减少对人体危害最大的呼吸性粉尘所占的比例,在降尘质量上设防。主要减尘技术有:

(1)水炮泥和水封爆破

水炮泥是利用特制的塑料袋装水,代替粘土炮泥填入炮眼内,在爆炸的瞬间,水在高温高压下汽化,大量水汽急剧向周围扩散,同时水在爆炸压力作用下强力渗透到煤体中,从而有效地抑制大量煤尘的产生。

水封爆破是在堵塞炮眼的两炮泥中用装水的塑料袋填于炮眼中,其作用主要借助爆破产生的冲击波。将充填于炮孔中的水飞散在工作面有限空问,吸收空气中飞扬的粉尘和炮烟,以达到消除炮烟与粉尘的目的。水封爆破与水泡泥的不同之处在于,水封爆破是用两段炮泥封存一段水柱。

(2)湿式打眼,即在打眼过程中,将压力水通过凿岩机或煤电钻送入钻孔,以湿润、冲洗和排除产生的粉尘[11]。

2.5 物理化学方法除尘技术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试验推广应用降尘剂等物理化学方法除尘技术,目前常用的技术有以下几种:(1)添加降尘剂除尘技术,几乎所有的煤尘都具有一定的疏水性,加之水的表面张力又较大,添加降尘剂后,则可大大增加水溶液对粉尘的浸润性,即粉尘粒子原有的固气界面被固液界面所代替,致使液体对粉尘的浸润程度大大提高,从而提高了降尘效率,我国煤矿应用的降尘剂有:渗透剂J F C、除尘剂H Y、湿润剂SR-1[12];

(2)泡沫除尘技术,泡沫除尘是一种用无空隙的泡沫体覆盖尘源,使刚产生的粉尘得以湿润、沉积而失去飞扬能力的除尘方法,泡沫除尘可应用于综采机组、掘进机组、带式运输机及尘源较固定的地点;

(3)磁化水除尘技术,磁化水是经过磁化器处理过的水,这种水的物理化学性质发生了暂时的变化,此过程称作水的磁化。磁化水性质变化的程度与磁化器的磁场强度、水中所含杂质的性质、水在磁化器内的流动速度等因素有关。水经磁化处理后,其表面张力、吸附能力、溶解能力及渗透能力增加,使水的结构和性质暂时发生显著的变化,使水的黏度降低,晶构变小,水珠也变小,有利于提高水的雾化程度,增加水与粉尘的接触机会,提高降尘效率。目前我国矿山推广应用的磁化器主要有TFL系列与R M J系列磁水器;

(4)声波雾化除尘技术,超声雾化技术是利用超声波特殊性能来雾化水的新兴喷雾技术,该技术能使水充分雾化,实现微细水雾捕尘。影响超声雾化性能的主要因素有气压和水量,雾化效果的衡量指标有两个,一是雾滴粒径,以小于50雾滴所占比例表示;一是单位面积内的雾滴数量[13]。

2.6 防尘装备及仪器

当前,我国煤矿掘进工作面有湿式凿岩、放炮喷雾,装岩洒水、冲洗岩邦、风流净化等五项综合防尘措施。回采工作面有煤层注水、采空区灌水湿润煤体,机组内外喷雾降尘。此外,还研制出防尘帽,防尘口罩等个体防尘用具,光电式煤尘、岩尘、水泥粉尘浓度快速测定仪等检测仪表。表3为国内煤矿防尘设备的研究及成果。

3、对现有煤矿除尘技术的思考

以上根据粉尘的性质,介绍了几种煤尘防治的常用措施.这些措施在煤矿粉尘防治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随着煤矿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开采强度的增大,矿井的防尘问题日益突出。要怎样提高防尘效率我们需要作出新的思考。

(1)提高除尘设备的自动化水平,我们应该利用现有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智能化,探究除尘设备的自动化性能。特别在采煤机、液压支架移架喷雾降尘的自动化水平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这样我们才能使除尘设备有高效的除尘能力。

(2)合理地选择通风方式和工作面风量是通风除尘的关键,适时合理确定工作面风量,使工作面风量既有利于排放瓦斯,又有利于工作面防尘和防火,使工作面的风速达到最优排尘风速。

(3)应根据井下环境实际情况,合理配置和安装除尘设备,因为不同矿井粉尘的性质、类型等有差异,只有技术人员合理的配置和安装才能使除尘设备发挥各自的潜能。同时以上各种防尘技术应该结合起来,互补遗漏和不足之处,这样才能发挥其最大的经济效益。

(4)应该充分考虑粉尘对职工的危害性,根据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状况,划分工作场所等级,作出在不同粉尘危害等级场所的工作时间等规定,并按照规定严格执行,以保证作业人员在整个在职期间不会患职业病。

(5)充分利用现有科技力量改进现有除尘技术和创造新的技术和设备,这样才能使未来煤矿安全技术在煤矿安全上发挥重要作用,能够为煤矿创造一个安全、卫生、舒适的井下环境,以适应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摘要:针对煤矿粉尘防治的重要性,首先介绍了粉尘的几个重要特性:润湿性、凝并性等,分析了其机理,随后简单叙述了煤矿粉尘可能引起的四大危害;接着根据煤矿粉尘的特性为出发点,以消除煤矿粉尘危害为目标,介绍了针对国内煤矿开采新形势下的煤矿粉尘防治技术:通风除尘技术、湿式除尘技术、煤层注水除尘技术等,并归纳总结了煤矿除尘设备和仪表仪器研究进展及成果;最后结合现状对现有除尘技术提出了新的思考。

信息技术对现有教学模式的影响 篇3

信息技术促使教学环境、教学媒体、教学工具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从而对教学模式发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教学环境对教学模式的影响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过程离不开由信息技术构建的教学环境的支持,即信息化教学环境。信息化教学环境具备教育信息存储,处理和传递的功能,能适应学生数字化学习需要的信息化环境。随着教学环境的变化,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引入为教学模式的创新带来了崭新的契机。

1. 环境变化促进教学模式的创新。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教学走进了多媒体交互时代,多媒体教学环境特有的教学信息显示方式、信息搜索方式和信息传输方式等推动了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个别化学习等模式的发展。可以说这些新模式的研究和发展都离不开多媒体这一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学环境可以把传统课堂教学中比较难以展示的原理、实验和规律用图像,视频和动画等形式逼真地表现出来,既使课堂变得生动活泼,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大大增强了学习效果,为自主探究、协作探究等教学模式的实施开创了前提。

2. 教学模式的创新为开辟新的教学环境指明了方向。

随着教学理论研究的深入和教学实践的开展,原有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求,一些新的教学模式随之产生。例如网站开发教学模式、游戏化教学模式,虚拟实验教学模式和微型世界中的发展学习模式等都要求有较高的教学环境与之相适应。教学环境在这些新模式的引领下朝着网络化、趣味化、虚拟化的方向发展。

总之,教学环境与教学模式都是处于不断发展的动态变化中,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服务于信息技术时代的教育教学。

二、媒体变化对教学模式的影响

在教育的历史长河中,教学媒体从投影仪、幻灯机、电声媒体等逐渐进入多媒体时代。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多媒体实施教学,导致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课堂体系及课堂结构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最终使新型教学模式应运而生。新模式对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效果,增加信息量,提高教学质量将起到重要作用。

1. 多媒体促进了个别化教学的发展。

计算机的交互性为实施个别化教学打开了方便之门,学生利用个人计算机终端,通过事先编制好的学习软件进行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监控和个别指导。这种计算机辅助个别化学习方式是目前多媒体教学应用的一种主要模式。

2. 多媒体推动了网络教学模式的深入研究。

网络技术的出现,使得用于单个计算机的多媒体课件可以发布到广阔的网络空间,供更多人共享,有时还根据需要开发专门供网络远程教学使用的网络课程。网络远程教学是在师生不在同一时空背景下发生的,依赖于一定的网络学习平台,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当前水平选择不同的学校不同的教师,并在合适的时间进行学习,它通常以个别化学习方式为主,必要时辅以集体学习。

总之,媒体的变化是教学模式创新的必要条件,如果教学媒体一成不变,新的教学模式就无从谈起。

三、教学工具的变化对教学模式的影响

与环境变化和媒体变化相比,工具的变化是最快的。有的软件经过改造和重组可做的新的教学工具服务于教育,而这或许只需要几天甚至更短的时间。因此它对教学模式的影响最直接。尤其是现在应用最广泛的信息技术支撑的教学工具更是对教学模式的创新影响深远。

1. 工具变化推动了新型教学模式的产生。

例如,几何画板的出现直接推动了“基于几何画板的数学教学模式”的产生,包括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和综合运用。可见一种工具就可以推动一种或几种新模式的产生,而这并不是必然的,是由这种工具的性质决定的。例如几何画板可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枯燥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直观形象,还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直觉思维等。几何画板正是有了这样强大的功能,才能推动模式的产生。

2. 工具变化是对原有教学模式的完善和补充。

例如,在协作学习模式中,教师和学生利用QQ, MSN等交流工具发布信息,有的学生因为没有及时在线功能而失去了和其他人讨论的机会。而Blog的出现弥补了这一不足,教师在Blog中将教学资料和课后作业等发布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在任何时候下载,不再受时间的束缚。教师要善于发掘工具变化对原有教学模式的补充点,真正发挥教学工具的作用。

总之,工具变化是促进教学模式创新的有利手段,它可以促进新教学模式的产生,也可以辅助原有教学模式变得更完整和流畅,但是教师不能一味地使用教学工具,而要挖掘工具背后的教学理论、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等深层次的问题。

国内快递行业现有分拣技术之初探 篇4

分拣作业是依据客户的送货要求或配送中心的送货计划, 尽可能快速、准确地将货物从其储位或其他区域拣取出来, 并按一定的方式进行分类、打包、等待配送的作业环节。在配送中心搬运成本中, 分拣作业搬运成本约占90%, 而在劳动密集型配送中心, 与分拣作业直接相关的人力占50%。分拣作业时间约占整个配送中心作业时间的30%~40%。因此, 合理规划与管理分拣作业, 对配送中心作业效率具有决定性影响。

分拣作业主要包括拣选、分拣配货、组配三个部分:拣选即根据客户货物的订单要求 (目的地、规格、品名、包装类型等) , 将货物拣选出来的作业过程。分拣配货即对拣选出来的货物, 进行送货单元化作业, 将具有相同目的地、规格相似的货物放在同一理货区内, 便于配送。组配即将同一送货路线上不同客户的不同商品按送货车辆的容量和载重量进行组合配载, 以便提高运输工具的利用率, 降低运输成本和时间。

二、国内外快递行业分拣技术现状

快递企业分拣技术的先进性, 直接决定着该企业的服务质量与市场竞争力。运用先进的分拣技术, 不仅降低人工分拣成本, 还能提高分拣效率, 降低分拣差错率。据统计, 采用传统的人工分拣, 一个工人每天最多能分拣2000件, 并且劳动强度大、出错率较高;而采用自动化分拣技术, 每台机器每天分拣量能达到10000以上, 是人工的五倍以上, 差错率也控制在万分之五以内。

1.美国UPS快递分拣技术。

美国UPS快递是全球最大的快递公司, 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快递承运商与包裹递送公司。在2008年, UPS全年处理包裹及文件量近40亿件, 每日达到1500万件。每日如此庞大数量的包裹及文件要收发到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域, 如果完全人工分拣作业, 需要多么庞大的分拣流水线啊!但是, UPS快递很早就注重现代科学技术的运用, 采用了许多的先进的分拣技术设备。

(1) VICAMssi2:

UPS快递在科隆/波恩机场部署200个带白色LED照明的VICAMssi2高性能线性扫描摄像头用于扫描包裹和信件, 从而实现高效分拣。建成后该机场的网点包裹分拣能力将从11万件/小时提高到19万件/小时。德国机器视觉专业公司VITRONIC与UPS长期合作, 为UPS快递研发了许多智能识别设备, 大大提高了UPS的分拣能力。

(2) Maxicode二维码:

上世纪80年代晚期, UPS快递公司就已经认识到了运用机器智能识别包裹的优势:提高效率, 提高服务品质, 降低差错率。他们舍弃了堆叠式的二维条码技术, 研发出了Maxicode二维码的前身UPS code。Maxicode二维码的优势就在于能应用于高速运动物体的扫描。主要用于包裹的搜寻和追踪。

2.邮政EMS速递分拣系统。

中国邮政速递物流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 作为我国快递市场的领军人物, 中国邮政速递在现代分拣技术设备的应用方面还比较落后, 经过最近几年的发展, 只有在沿海一带建立了屈指可数的几个大型先进的分拨处理中心, 如最新建成的南京处理中心已经承诺全国56个城市次日达, 如果未送达, 将退还全额运费。在中西部, 很多地区分拨中心还是以人力为主, 长长的流水线两旁, 站着许多的分拣人员。

3.以“四通一达”为主导的民营快递。

近年来, 我国以“四通一达”为主导的大型民营快递企业发展势头势不可挡。虽然这些民营快递企业出现了良性竞争, 他们不断降低快递费用, 提高服务质量, 缩短配送时间, 但是他们在先进分拣技术方面应用的很少。在2012年双十一期间, 我们看到各大快递企业均出现“爆仓”现象, 大批货物被积压上十天, 这很大原因即是分拣技术的落后。即使是“四通一达”也有很多配送中心还是完全使用人工分拣。落后的分拣技术、粗暴的人工分拣严重限制了他们的进一步发展。

三、国内快递业先进分拣技术实施的限制因素

快递业如今被大家公认是一个朝阳企业, 发展势头有井喷之势。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改革开放, 越来越多的国外知名快递企业也来瓜分我国这块“快递大饼”。在货物分拣技术方面, 是什么因素制约着我们国内快递企业发展的呢?

1.大型分拨中心建设缓慢。

一个现代化的大型分拨中心需要许多现代化的分拣设备, 这些设备价格昂贵, 维护费用较高。而我国许多快递企业规模较小, 都只注重眼前的短期利益。

2.包裹面单五花八门, 信息不易读取。

我们不难发现我国快递企业不论邮政EMS, 还是四通一达, 他们的面单很多还是客户手工书写, 应用的还是一维条码。这样的面单, 在自动分拣中差错率较高, 信息读取率较低, 大大降低了分拣效率。

3.地区代码混乱。

我国除了邮政应用的是六位数的邮政编码来区分地区, 其他快递企业均没有使用这一系统, 都是各自为政, 运用各自的地区区分形式。这致使公共性的大型现代化分拨中心不能建设。

4.包装规格不统一。

如今各大快递公司都面临货物包装差异太大这一问题, 这不仅使包裹在运输时, 不能达到整车运输, 还加大了分拣作业的难度。有的包裹包装成椭圆形, 有的包装成方形, 有的包装成球形。不论自动化分拣, 还是人工分拣都加大了工作量。

5.面单贴在包裹上位置不一致。

我们接到包裹, 经常看到有的商家将快递面单直接粘贴在包裹封口处, 有的贴在侧面, 有的将面单贴在包裹的三个面, 这样致使包裹面单在分拣机上不容易被识别。

6.企业家观念的滞后。

由于我国现在快递业市场较混乱, 还处于发展阶段, 大型快递企业没有做大, 小型快递企业众多, 形成恶性竞争。大家都进行价格战, 企业家都将目光放在了怎样扩大市场份额, 根本没考虑如何提高服务质量, 建设先进的分拣设备从长久考虑降低成本。

7.快递市场的混乱, 法律法规的滞后。

我国快递业发展期还较短, 各项法律法规还很滞后, 快递市场龙蛇混杂, 许多快递企业规模很小, 根本就没有经济实力建设先进设备。特别是在中西部地区, 快递市场还较狭窄, 主要集中在二三线城市, 所以快递货物流动量较小, 建立大型现代化分拨中心不经济。

四、国内快递企业实施先进分拣技术的建议

面对越来越多的国外知名快递企业进军国内市场, 我国各个快递企业如何从分拣技术方面赶上别的企业步伐, 提升竞争力呢?

1.相应部门加强对快递法律法规的健全完善, 整合快递企业迫在眉睫, 改变多而小的市场结构。特别是发挥邮政在其中的领导作用, 加大对“四通一达”民营快递企业的扶持力度。

2.针对快递企业建立大型现代化分拨中心, 政府从政策、税收、资金等方面大力扶持。现阶段争取在每个省份建立1~2个公共型的现代化分拨中心。

3.地区代码的统一, 可以规定各个快递企业在包裹面单条形码中统一使用6位数的邮政编码代表地区, 这样统一后, 可以使得各个快递企业的货物可以在同一个分拨中心分拨, 使得各个快递企业可以相互合作建立公共型的分拨中心, 使得快递企业在初期建设资金压力降低。

4.包裹面单的升级换代, 我们可以在现有包裹面单的基础上增加一个小型的射频标签, 射频标签由快递员在收件时, 所持一个手持终端生成, 贴在现有面单的右上方。在自动分拣系统中运用射频识别技术, 因其有非接触性识别、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抗恶劣坏境, 同时识别多个对象等优点, 大大提高了分拣的效率和正确率。而现有包裹面单, 主要为了方便最终客户的取件。射频标签有可读写功能, 所以可以回收再利用, 快递员在客户签收后, 可将面单右上方射频标签回收, 这样大大降低了其成本。采用射频识别设备的成本与现有分拣技术分拣员工的工资、货物差错率、分拣时间相比较, 更加经济划算。

5.对快递员集中培训, 学习专业包装技术, 针对各种不同形状的物品, 包装时尽可能方便运输和分拣。尽量包装成方形或扁平状, 减少球状等。

6.面单粘贴时要注意, 将面单贴在货物包装的朝上一面, 尽量避免多面粘贴。

摘要:快递即一个物品经过多个站点, 经过多次的分拨、运输, 最终到达客户手中。如今运输速度已经很难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因此货物在各个分拨中心停留时间的长短直接决定着快递企业的服务质量。先进的分拣技术, 不仅能够提高货物的分拨效率, 还能大大降低差错率, 使快递企业更快更准确的完成客户的需求。本文从邮政速递及几大民营快递公司入手, 浅析我国快递行业现有分拣技术落后的原因, 以及如何实现现代化的分拣技术, 提高快递行业的服务水平!

关键词:国内,快递行业,分拣技术

参考文献

[1]黄有方.物流信息系统[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上一篇:议论文的一般结构模式下一篇:水稻气候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