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低碳发展的轨迹

2024-11-02

日本低碳发展的轨迹(共3篇)

日本低碳发展的轨迹 篇1

日本是个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20世纪70年代爆发的石油危机, 冲击了日本经济, 使他们清醒地意识到能源的重要性, 进而开始推动本国节能产业的快速发展。2007年始于美国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冲击了日本, 使日本经济雪上加霜。为了谋求发展, 并与国际社会接轨, 日本政府于2008年正式提出建设低碳社会的战略构想, 采取了行政、法律、经济手段, 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共同致力于低碳经济的发展。目前, 在一些领域低碳节能的政策效应已经显现。

一、日本如何发展“低碳经济”

(一) 审时度势态度积极

日本具有领先科技优势与比较发达的经济体系, 维持体系的运转需要消耗巨大的能源, 而日本资源极度匮乏, 许多重要的资源对外依赖度相当高;同时国土狭窄、海岸线漫长, 如果全球变暖的趋势得不到有效缓解, 日本将会遭受到强度越来越大的“超强台风”, 将给日本的农业、渔业、林业等都带来极大的冲击。正因于此, 日本政府审时度势, 采取积极的态度, 极力促成了《京都议定书》的签订。目前日本产业部门的能源效率位居世界发达国家前列, 按照当前的技术水平, 日本的节能努力已经接近极限, 要完成《京都议定书》规定的减排目标存在很大困难。面对环境压力, 日本政府必须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 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可见, 日本采取积极的态度是顺应社会发展, 摆脱困境的明智选择。

(二) 深入研究战略先行

面对新的形势, 日本政府把发展低碳经济上升为国家战略, 由环境省组织有关专家加大低碳经济的研究力度, 设定发展目标, 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从2004-2008年, 相继完成了“面向2050的日本低碳社会情景”、“日本低碳社会情景:2050年的CO2排放在1990年水平上减少70%的可行性研究”、“面向低碳社会的12项行动”等研究计划。通过这些研究, 日本形成了比较清晰的“低碳社会”的发展思路。2008年6月, 日本政府发表《低碳社会与日本》的低碳革命宣言, 即著名的“福田蓝图”, 在国际上率先提出建设低碳社会的战略构想, 表明了日本应对全球气候变暖问题的基本立场和基本观点, 这是日本低碳战略形成的标志。这个国家发展战略的出台是SWOT分析工具的成功运用, 是利用日本集体意识强、国民素质高、技术领先等优势, 抢抓外部机会, 选择的是“S—O”战略组合。

(三) 政府主导全民参与

福田首相在《低碳社会与日本》讲话中指出, 自然资源短缺和全球变暖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巨大威胁, 如果无视这一问题, 后代将陷入危机。为此, 必须向低碳社会转型, 这既是责任, 也是挑战, 同时也会有新的需求和新的机会。2008年7月29日, 日本内阁会议通过了依据“福田蓝图”制定的“低碳社会行动计划”, 提出了具体的目标、措施以及行动日程。该行动计划具有明显的政府主导、全民参与的特点。政府通过行政手段、法律手段及经济手段, 加强低碳社会的建设。例如, 日本政府提出应加强公共交通建设;根据对环境的影响征收环境税, 完善相关制度, 促进有利于温室气体减排的经济活动;实行紧凑的城市布局, 让居民徒步或依靠自行车就能方便出行;农村推广使用生物燃料的汽车;引进高效、低价的可再生能源。注重调动地方积极性, 从制度设计、软设施、硬设施建设等方面给地方政府提供支持。倡导“低碳”生活方式, 向国民普及节能知识, 提倡健康、简朴的消费理念, 让“节能减排”成为日本国民的自觉行动, 衣、食、住、行、休闲娱乐处处体现着低碳生活的理念。日本环境省从2005年起倡议民众夏天穿便装, 男士不打领带, 秋冬两季加穿毛衣, 以节约使用空调所带来的能源消耗。饮食方面, 日本政府提倡民众购买附近农村所生产的粮食和蔬菜, 降低运输消耗的能源。保存食物时, 保持冰箱处于无霜状态。挑选新居时, 日本人会选择低碳型住房。从2010年开始, 政府补贴改造现有住房, 更换环保玻璃。出行时, 绝大部分日本人都选择乘坐电车, 需要开私家车时也时刻注意保持“经济速度”。运动时, 尽量不去健身房, 而是选择去运动场、旷野, 从事慢跑、打网球、羽毛球、踢足球等运动。

(四) 目标管理量化控制

日本政府实施目标管理, 制定目标体系。福田首相宣布了日本减排的中长期目标, 长期目标为到2050年, 将二氧化碳排放量在现有水平上削减60%-80%, 在中期目标方面, 承诺将实现与欧盟同等程度的减排目标, 即到2020年比1990年减排20%。日本内阁通过并公布了《建设低碳社会的行动计划》, 还提出了日本构建低碳社会的具体目标, 主要包括:1.未来5年将投入300亿美元, 重点进行快中子增殖反应堆循环技术、生物质能应用技术、高度道路交通系统、气侯变化监测与影响评估技术等创新技术的研发。2.在2020年前实现二氧化碳的捕捉及封存技术的应用, 并且将二氧化碳回收成本降低到1000日元/吨。3.2020年将太阳能发电用量提高到目前的10倍, 2030年时提高到40倍, 使日本在太阳能发电方面领先于世界。到2030年, 使光伏发电技术的效率提高40%以上, 成本降至7日元每千瓦小时。4.将“零排放”能源 (风能、水能、生物能) 的应用比率提高到50%以上, 推广核电。5.到2020年为止实现半数新车转换成燃料电池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清洁柴油汽车等新一代汽车的目标;用低能耗的电灯代替白炽灯, 加快节能家电的普及率。6.利用“200年长寿住宅”计划, 推广节能住宅和办公楼等。

(五) 制度供给技术创新

低碳经济是一场革命, 需要制度创新来推进这场变革。1979年, 日本政府出台了《节能法》, 并不断对其进行修订, 最近一次修订是在2008年。从1991-2008年, 还先后通过了《关于促进利用再生资源的法律》、《合理用能及再生资源利用法》、《环境基本法》等法案, 对于环境保护和能源开发再利用都提出了相当明确的规定。推行富有特色的政策手段, 包括: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碳足迹”标示制度;特别折旧制度;补助金制度;“领跑者”制度;节能标签制度。日本政府高度重视低碳技术的创新, 建立了以政府为主导, 以科技同经济相结合的创新观念为前提, 以节能环保为基轴, 以市场为导向, 以企业为主体, “产官学”一体化相结合, 实现技术开发、技术使用和技术普及三位一体的创新机制。

(六) 组织有力放眼世界

日本在环保方面历来就十分重视完善行政管理体系, 早在1971年就设立了环境厅, 在地方政府也设立了环保行政机构, 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完善的环保管理体系。为了有效地促进节能减排, 推进低碳社会建设, 日本成立了运行有效的三层组织机构。第一层为以首相领导的国家节能环保领导小组, 负责宏观战略、法规、政策的制定;第二层为以经济产业省、环境省等国家机构及地方环保行政机构为主干的领导机关, 主要负责起草和制定详细法规, 管理环保相关事务;第三层为专业机构, 负责组织、管理和推广实施。这些部门分工明确、相互协作、运行有效, 真正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局面。日本政府深刻认识到, 气候变暖是典型的公共产品, 应对这样的全球性问题, 单靠一个国家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 应该广泛地开展政治协商、技术合作、科研合作、市场合作等, 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给人类带来的挑战。目前, 日本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加强与国际社会的合作。推出环保合作倡议, 开展双边与多边交流、合作, 加大环保资金国际援助力度。2008年12月, 日本政府宣布将为21个非洲国家提供总额为9210万美元的资金支持, 用于帮助这些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影响。

二、几点启示

(一) 高层高度认识构建战略体系

日本政府从中央到地方, 从高层管理者到普通民众, 已经高度认识到能源危机会殃及后代, 具有高度的责任感。我国也是资源相对缺乏的国家, 所以我们也必须清晰认识到, 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模式, 坚定不移走低碳经济发展之路。要形成科学的战略系统, 不能各自为政, 要充分发挥集体主义精神, 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 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学习和借鉴日本以及其他国家先进的低碳经济发展理念, 制定、调整和完善我国的低碳经济发展计划, 使我们在发展中国特色的低碳经济时少走弯路。

(二) 政府多方引导全民积极参与

日本倡导全民参与低碳社会的构建, 针对衣食住行都有比较详细的策略引导, 跟之以资金补贴, 既有道义的劝告, 又有经济补偿, 晓之以理, 动之以情, 诱之以利, 使得普通民众没有理由不去践行低碳的理念。因为这既是为己, 也是为人, 更是造福后代。我们要好好借鉴, 教育国民, 首先从思想做起, 改变生活态度, 崇尚简朴、健康、文明的消费, 提高生命的价值。政府要把政策导引的补贴落到实处, 惠及普通民众, 正如太公兵法中“赏小”的要领, 让最普通的老百姓都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恩泽, 人们一定会积极投入低碳社会的建设。

(三) 注重组织保障实施目标管理

一个企业实施目标管理业绩往往会不菲, 一个国家的管理也需要实施目标管理。目标制定要切实可行, 要调查研究, 博采众长, 目标设置要有一定的挑战性, 又要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并且目标的内容要有创新, 甚至要有本质的改变。过去, 我们强调比较多的是GDP, 要改变考核体系, 可以考虑采用多维度考核, 应该包括低碳建设的硬性约束指标, 也要包括以反映普通民众心声的幸福指数, 多渠道、多维度考核干部, 最终构建一个激励兼容机制, 使国家利益、单位利益、个人利益相一致。

(四) 营造制度环境推进技术创新

日本由于资源缺乏, 及早认识到了节约能源的重要性, 为推进节能减排, 不断进行制度建设, 形成比较完备的制度体系, 营造了良好的制度环境, 使得低碳经济的发展有制度为之保驾护航。把低碳经济大发展视为一个机遇, 不断推进技术创新, 尤其是低碳技术创新, 构建产学研的互动机制, 这些是值得我们借鉴的。我们要处理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问题, 同时又要抢抓低碳技术的创新, 当世界许多国家进行低碳建设时, 那么, 低碳市场的巨大空间就会释放出来, 那时未雨绸缪者将是大赢家。

(五) 开展国际合作发展低碳产业

日本发展低碳产业非常注重开展国际合作, 为此, 我们要积极借鉴, 充分利用好现有国际合作渠道, 并开拓新的国际合作渠道, 大力开展信息和经验交流、技术引进和合作、人员培训等合作项目, 全力推进低碳产业建设。从日本发展低碳发展的历程来看, 正验证了迈克尔·波特在《竞争论》中“国家竞争战略”的精辟论述:“国家财富是后天形成的, 而非天生。”“国家的竞争力在于其产业创新与升级的能力。”目前, 我国产业升级的内外压力很大, 依照迈克尔·波特的观点:“企业要与世界最强的竞争者展开竞争, 并获得竞争优势, 关键在于国内的压力和挑战。强悍的国内竞争对手、积极行动的本国供应商、挑剔的本国客户, 锤炼出这些企业过人的筋骨。”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与网友在线交流时指出:“我认为房地产商作为社会的一个成员, 你们应该对社会尽到应有的责任。你们的身上也应该流着道德的血液。”同时指出, 房地产建设要考虑低碳环保, 以促进建筑业可持续发展。我们不禁要想:为什么要强调开发商血液中的道德成分?说明调控有很大潜力。与日本发展低碳产业的举措相比, 我们应该感到有很大的差距。再对照波特的研究结论, 我们低碳产业的发展任重道远。应该承认, 房地产业的发展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可以说有一定的效应, 但是, 不可持续, 也不可“走向世界”, 他们赚取的不菲利润多是自己国人的钱。若干年后, 日本低碳产业发展进入快车道后, 将赚取全世界的钱, 到那时, 我们又将是“打工仔”。为此, 我们必须具有国际化的视野, 要通过激励与惩戒手段, 对产业发展的取向进行强力调控, 促进低碳产业的发展与升级。我们要着力建设一个利于参与国际竞争的成长环境:一个国内充分竞争、外来压力适度, 消费者成熟挑剔、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富有压力与挑战的环境。没有这样的压力环境, 以后只能是备受外人“力压”。

日本低碳发展的轨迹 篇2

关键词:低碳经济,能源利用率,日本经验

一、气候变暖发展趋势

中国科技网讯据英国广播公司 (BBC) 网站2012年3月25日报道, 一项计算机模拟研究显示, 到2050年, 全球气温有可能比上世纪上升1.4℃至3.0℃。据最新研究论证显示, 气温只要上升1.5℃, 融化的永久冻结带就有可能会把大量温室气体释放到大气里。专家发出警告, 仅西伯利亚一个地区, 大规模的解冻就会释放出超过1万亿吨二氧化碳和甲烷。额外水平的温室气体有可能会加速全球变暖的步伐。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的基础设施也将会受到严重破坏。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 (IPCC) 所做的第四次评估报告中指出:“从20世纪后半叶开始的观察表明, 世界整体气温上升的原因基本可以断定, 人为造成的温室效应导致了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人为的因素造成了世界气温的上升。另外, 据IPCC一系列特别情景排放报告 (SRES) 预测, 2090-2099年的世界年平均值气温与1980-1999年平均值相比将要上升为1.1~6.4℃之间。自工业革命以来所排放出的二氧化碳浓度与气候温度上升成正比关系。中国是全球气候变化特征最显著的国家之一, 根据我国科学家的发现, 近百年我国年平均气温升高了0.65±0.15℃, 比全球年增温幅度0.6±0.2℃略高。为了既要保持经济增长, 又要降低气温上升的幅度, 那么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是必不可少的。为此, 发展低碳经济在今后的世界范围的活动中将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温室气体排放的现状

从二氧化碳排放的地区分布上看, 1965-2008年累计排放量, 美国是排放量最大的国家, 占全球累计排放量的25.5%, 超过1/4;欧洲国家在累计排放量前十名居多, 俄罗斯, 德国, 英国, 法国都是排放量大国, 其他欧洲国家也占到全球累计排放量的21%;中国由于人口众多, 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到累计排放量的1/10;日本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到2007年为最高值后, 在2008年开始有所下降, 2009年为12亿900万吨 (换算CO2) 。这一排放量比京都议定书所规定的基准年 (1990年) 的排放量12亿6100万吨还减少了5210万吨, 比上一年度减少7140万吨。排放减少的原因是, 自2008年后半期开始的金融危机所造成的一些产业部门的能源需求量减少以及核能发电厂的设备利用率的提高等。由于利用能源所造成CO2的排放占温室气体总排放量的85%, 因此抑制由能源消费造成的CO2的排放对于发展低碳经济尤为重要。

三、能源充分利用与日本的经验

衡量能源利用率的指标, 要看为了获得一个单位的GDP所消耗的能源消费量。2008年每创造100万美元GDP, 世界平均能源消耗换算石油为280吨, 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为732吨。美国的能耗是198吨, CO2排放为490吨, 中国的能耗是711吨, CO2排放的排放为2418吨, 日本的能耗为97吨, CO2排放为231吨。由此看出日本无论在能耗方面还是CO2排放方面都在世界上做出了很好的榜样。

日本在经历了两次石油危机后, 开始对如何有效地使用能源不断地进行技术改革与创新和降低成本, 通过多年来不懈的努力才有了今天的成绩。日本在能耗利用率以及减少CO2上走在了世界前面, 日本正在向建设低碳型的社会一步一步迈进。目前日本的CO2排放主要是“生产”、“运输”、“办公”、“家庭生活”中产生, 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运输”、“办公”、“家庭生活”的排放占总排放的50%以上。可以看出“生产”排放的减少已经有了不错的成绩, 与生活相关的“运输”、“办公”、“家庭生活”排放的减少还是有很大的改善余地。当然, 在“生产”方面的继续减排, 通过节能技术的引用推广, 还有相当程度的期待。在日常生活中做到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首先生产出节能产品是关键, 日本已经将生产节能产品作为建设低碳型社会的一个战略目标。为了节能减排, 日本在以下几方面做出了努力:

1.1997年, 日本作为《京都议定书》的发起和倡导国, 投入巨资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光能、氢能、燃料电池等替代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并积极开发潮汐能、水能、地热能等方面的研究。

2. 日本为了发展低碳经济采取了四大措施。开发革新技术并普及现有的先进技术;建立一套让整个国家朝着低碳化目标努力的机制;提高农村和地方城市对实现低碳社会的贡献;重要每一位国民的作用, 让国民理解减排的意义、重要性、做法和可能伴随的负担, 从而采取实际行动。

3. 不断强化政策法规的引导和保障作用

4. 积极推动向低碳城市与低碳社会转型

5. 积极倡导低碳生活方式

6. 太阳能占据世界半壁江山

7. 新能源:汽车产业新引擎

8. 风电日益受重视

9. 生物能源另辟蹊径。垃圾发电;木质生物能发电;生物柴油

10. 碳捕捉、封存于转化

11. 碳基金与碳交易

日本在众多领域都有极为先进的科学技术, 并且还拥有巨大的经济实力和世界知名企业作为后盾, 这些都是发展低碳经济必不可少的前提基础, 也为日本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发展低碳经济、节能减排的理念已经渗透到了每个企业、每个家庭、每个人。例如, 住宅和办公场所的能源管理可视化;新建住宅或改建住宅时, 要求必须是节能住宅;电动汽车的开发与尽快应用等措施在逐步推进。

四、建议与结论

1. 产业结构调整。

产业结构调整是将原有的低技术, 高能耗, 低附加值的产业转为高技术, 低能耗, 高附加值的产业。中央提出要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包括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信息网络和高端制造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在这七大行业里, 我们可以看出, 除了生物医药之外, 其余均与低碳经济有着直接间接的关系。从最上游的新能源, 到中游的工业电力的节能减排, 再到最下游的低碳服务, 碳金融等, 低碳经济涵盖面很广。中国拥有成熟的制造业, 也拥有最大的潜力市场, 空间极其巨大。例如中国的太阳能制造业已经占据全球60%的产量, 国内市场却几乎等于0, 提高国际竞争力和扩大内需必须与发展低碳经济紧密联系起来, 今后通过将产业结构与发展低碳经济相结合才能做到可持续发展。

2. 区域结构调整。

协调发展不平衡, 大力发展中西部经济相对落后的区域。对于这一点, 低碳经济则是最好的载体。中西部地区, 资源丰富, 相对人口稀少, 我们之前由于一味开发煤炭, 有色等资源, 严重污染了环境, 给西部经济带来的收益却是远小于使用这些资源的东部地区。发展低碳经济, 给中西部地区带来的将是另一番景象, 首先是中西部的清洁能源, 包括丰富的风能水能, 还可以利用广大的土地建立太阳能风能电厂, 为东部输送能源的同时, 对自身的环境影响却微乎其微, 双赢的选择。另外, 碳金融则可以为中西部输送大量的资金支持, 例如在利用清洁能源盈利的同时, 还可以把节省下来的碳排放额, 转售给东部的工业企业等。

3. 节能减排目标。

仅仅依赖于高科技和经济实力来发展低碳经济, 是远远不够的。低碳型社会的实现需要几代人数十年的努力奋斗的同时, 还要制定一个中长期的节能减排目标, 为了达到最佳节能减排的经济效果必须要随时调整目标。目前我国面临地区经济发展很不平衡, 地区贫富差距还很大等问题, 所以我们要根据地域特点、地区经济发展来制定相应的节能减排任务。作为企业或政府部门通过对相关部门的经济实力和社会管理能力要量身定制好自己的节能减排目标, 制定有效的“定量性的经济、社会方案”。国家应对相对比较贫困落后地区多给予经济上的扶持, 对于经济发展相对好的地区要在一些政策上给予优惠, 鼓励他们自律性地开展节能减排工作。

日本低碳经济发展经验及启示 篇3

以化石能源为主的工业文明在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 也让人类为之付出沉重的环境代价。科学家们认为, 化石能源大量燃烧所释放出的温室气体是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 预计未来50年全球平均气温可能上升2℃~3℃。届时, 气候变暖所引发的沙漠化、海平面上升、自然灾害频发等生态灾难将使人类面临生存危机。与此同时, 随着世界经济的增长, 全球化石能源价格与日攀升。据国际能源机构2007年报告, 在2005—2030年, 以化石能源为主的一次性世界能源需求将增加55%, 其中石油需求占增长总量的84%, 而全球石油储量仅够全世界用40年左右。在上述背景下, 基于人类应对气候变化与能源安全的严峻挑战, 一种致力于开发新型清洁能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及碳捕获与存储技术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低碳经济应运而生, 并成为人类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共同选择。

2 日本低碳经济发展经验

日本作为能源极度贫乏的岛国, 发展低碳经济既可以缓解能源短缺矛盾, 还可以充分利用其世界领先的能源与环境技术优势, 获取巨大的经济利益。为此, 日本在2003年首次提出低碳经济的概念后, 便成为发展低碳经济最积极的倡导者与推进者。

2.1 制定低碳发展战略

日本发展低碳经济的首要环节就是制定明确的低碳经济发展战略。日本早在2004年就成立了“面向2050年的日本低碳社会情景”研究计划项目小组, 致力于研究日本2050年低碳社会发展的情景和路线图, 并在技术创新、制度变革和生活方式转变方面提出相应对策。2007年日本内阁通过了《21世纪立国战略》, 确定了综合推进低碳社会、循环社会和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建设目标。2008年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发表了题为“为实现低碳社会的日本努力”的讲话, 即“福田蓝图”, 明确了2050年日本温室气体排放比目前减少60%~80%的长期减排目标以及部分拟推行的减排措施, 明确了日本发展低碳经济的远景和目标, 为日本实现低碳社会指明了方向。

2.2 实行低碳制度创新

2.2.1 完善立法

日本不仅制定了发展低碳经济的国家战略, 还注重通过强有力的法律手段, 全面推动与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日本先后制定了《促进建立循环社会基本法》、《合理用能及再生资源利用法》、《废弃物处理法》、《绿色采购法》《2010年能源供应和需求的长期展望》、《研发力强化法》、《节约能源法》、《石油替代能源促进法》、《推进地球温暖化对策法》等系列法律, 另外, 日本《全球变暖应对措施基本法》正在通过中。上述法律的制定为日本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

2.2.2 实施激励性经济政策

日本政府通过实施财政补贴、税收减免等多种优惠政策, 引导和支持企业及个人进行低碳生产与低碳消费。如特别折旧制度规定, 中小企业使用指定节能设备, 可按设备标准进价30%的特别折旧或7%的税额减免;特别补助金制度规定, 对于企业引进节能设备进行节能技术改造给予总投资额1/3到1/2的补助 (一般项目补助上限为5亿日元, 大规模项目补助上限为15亿元) , 对于住宅、建筑物使用高效能源系统给予总投资1/3的补助;向购买清洁柴油车的企业及个人给予补贴。

2.3 重视低碳技术创新与推广

日本政府通过政府、产业界、学术界构成的国家创新系统调动国家和民间的资源, 充分发挥“产、官、学”一体化创新体系的协同作用, 全方位立体化地开展低碳技术的创新与推广。2008年日本国会通过《研发力强化法》, 为完善创新环境、提高研发效率提供法律保障。日本政府计划2008—2013年在低碳技术创新方面投入300亿美元, 进行“环境能源革新技术开发计划”。日本企业是技术创新的生力军, 不仅自己进行技术研发, 同时还与拥有最强研究实力和前沿技术的研究所及其他企业合作。

3 日本低碳经济发展经验对中国的启示

3.1 制定科学的低碳经济发展战略规划

中国经济发展从粗放模式向低碳模式转变, 不仅是对能源与环境技术、产业结构体系的革新, 更是对整个社会消费方式和生活方式的一次全新变革。这一变革所涉及领域的广泛性和复杂性, 决定了发展低碳经济的首要任务就是制定统领全局的战略规划。中国在制订低碳战略时, 应充分立足于本国国情, 坚持低碳与发展共进原则;重视战略目标的可行性, 且长远目标与中短期目标兼具, 以达到有的放矢、循序渐进;将国家发展规划科学地分解为地方各级发展规划和专业发展规划, 其中, 地方发展规划, 如省、市级发展规划, 应保持与国家或省级发展规划相匹配, 专业发展规划应突出专业领域低碳发展的重点, 如低碳技术发展规划、低碳产业发展规划等, 以使这些规划最终起到科学的导向作用。

3.2 构建低碳经济的法律体系

发展低碳经济一定程度上意味着人类现有生存方式的自觉或强制性改变, 因此, 低碳经济作为一个国家新的战略安排, 只有通过各种法律法规才能得以确立, 特别是在低碳经济发展的初始阶段, 法律的强制性力量起着主要的推动作用。发展低碳经济, 不仅需要制定着眼全局的“大法”, 还需要具体可行的“小法”, 只有完整的低碳经济法律体系才能保障低碳目标的顺利实现。尽管我国已经开展了低碳立法工作, 但仍处于薄弱状态。如石油、天然气、原子能等主要领域的能源单行法律, 高耗能产品能耗限额强制性国家标准、各地区主要耗能产品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限额标准等法律仍然缺位。因此, 今后我国应进一步建立健全低碳领域相关法律法规, 以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长效保障机制的形成。

3.3 实施激励性经济政策

国家经济政策对发展低碳经济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中国政府可以通过财政补贴、税收减免、信贷倾斜等优惠政策鼓励企业进行低碳产品的开发和生产, 引导消费者购买低碳产品, 促进整个社会向低碳转型。如进一步利用财政补贴来支持太阳能光电在城乡建筑领域的应用;对节能环保项目减免企业所得税及节能环保专用设备投资抵免企业所得税政策;对“三低”企业提供信贷优惠, 对“三高”企业进行信贷限制等系列政策。今后, 中国政府还应进一步增加财政投入, 并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低碳项目的信贷支持。

3.4 加大低碳技术创新与推广力度

对我国来说, 技术落后既是造成中国能源低效和高碳排放的主要原因, 也是中国发展低碳经济所面临的主要挑战。因此, 中国应进一步优化低碳技术创新与推广的政策环境, 并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第一, 重视企业在技术创新上的主体地位, 鼓励企业积极自主创新、研发低碳技术和低碳产品;第二, 优先发展先进适用技术, 如节能和提高效能技术、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技术、煤的清洁高效开发利用技术等;第三, 加大对低碳前沿技术研究的资金投入力度, 并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节能减排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体系;第四, 加强国际科技合作, 积极引进国外先进节能环保技术和管理经验, 促进我国低碳技术创新。

摘要:在气候问题备受世界关注的大背景下, 发展低碳经济越来越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选择。中国当前正面临严峻的国际减排压力和经济发展的能源环境约束, 发展低碳经济不仅是中国履行国际社会责任的客观需要, 也是自身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日本作为一个能源极度贫乏的岛国, 是低碳经济最积极的倡导者与推进者, 且历经多年的低碳发展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中国应充分借鉴这些经验, 从而促进本国低碳经济的发展。

上一篇:广播文艺节目的新闻性下一篇:抹灰施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