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产业链(共12篇)
市场产业链 篇1
动画产业相对于其他产业来说, 具有产业范围广泛, 产品可以跨时间跨地域多层次立体销售的优势。当动画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 必然会和其他产业联合, 形成动画产业集群化发展规模, 实现跨行业共同赢利的目的。美、日等动画大国就已经进入了这样的跨行业多赢发展阶段, 其动画产业的赢利点众多, 涵盖了诸多相关行业, 形成了以动画为龙头, 包括出版、影视、玩具、服装、文具、电子游戏等行业在内的产业链条。这个产业链条的形成, 为拥有知识版权的动画大国创造了巨额的利润, 如日本“通过动画片、卡通书、电子游戏三者的结合, 动画年营业额超过90亿美元, 成为仅次于旅游业的第二大支柱产业”[1]。动画产业的重要性已经得到了世界各国的公认, 被称为是21世纪知识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动画行业蓬勃发展的今天, 反观我国动画行业将近百年的发展历程, 虽然在老一辈艺术家的努力下, 早期曾经有过极其辉煌的阶段, 但由于改革开放后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巨大转型, 我国动画行业在没有完成前期资本积累的情况下就被彻底抛向市场, 与资本充分、商业化运作水准高、营销体系完善的动画大国相竞争, 几乎被彻底打垮, 这使得我国动画行业出现了较大的震荡, 目前仍未走出困境, 总的来说仍然处在一个开疆拓土的艰难阶段。
我国动画行业目前所面临的困境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20世纪60年代出产的《大闹天宫》、70年代末出产的《哪吒闹海》等作品, 内容取材于民间故事, 造型典雅、人物形象富有中国传统文化气息, 播出后不仅得到了消费者的欢迎, 在世界同行那里也得到了广泛认同, 成为我国动画行业数十年内难以逾越的高峰。改革开放后, 我国经济体制开始转型, 动画行业在没有完成原始积累、尚无成熟运作机制的情况下就被推向了市场, 产品数量无法满足电视台播出的需要, 产品质量也急剧下降。同时, 国外动画企业趁机大规模进入我国市场, 尤其是美国和日本的动画作品以其诙谐幽默的叙事风格、精良的画面制作而受到广大青少年的喜爱。为了避免动画行业被国外彻底冲垮的危机, 我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来扶持和发展动画行业, 并在全国几个经济较发达的城市建立动漫产业园区, 实现了动画行业的集群化发展。通过政府的支持和动画从业人员近30年的不懈努力, 我国动画行业已经逐步夺回了丢失的市场, 还出现了《喜羊羊和灰太狼》这样优秀的作品。然而, 我国动画行业目前总体来说仍是举步维艰, 行业尚未形成规模, 市场机制并不完善。同美、日等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动画行业的问题和差距主要是:产业链条不完整, 动画衍生产品数量少、质量较低, 主要赢利点仍然集中在影片本身的播放和贩卖上。动画行业是一个高投入高产出的行业, 前期资本投入较大, 仅仅依靠出售播放权很难赢利, 只有大力发展动画衍生产品才能实现高产出的目标, 这一点已经从美、日等动画大国的经验中得到了证实。所以, 打造以动画行业为龙头的成熟产业链条, 大力发展包括出版、玩具、游戏、服装在内的动画相关行业, 才是提升我国动画行业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我国动画行业市场分析
要打造成熟的动画产业链条, 必须先认清行业所面临的市场环境。首先从消费者方面来看, 我国人口众多, “现有3.67亿未成年人, 他们都是动漫产业潜在的消费群体。估计中国动漫产品将拥有超千亿元产值的巨大发展空间”[2]。但有一点必须注意的是, 有将近4亿的青少年并不意味着有将近4亿的动画消费者。我国动画行业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 从起步阶段就把受众定位在儿童, 认为动画片就是给孩子看的, 彻底忽视了青少年这一实力庞大的消费群体。基于这样的市场认知, 我国动画行业从起步阶段就强调动画片“寓教于乐”的教育功能和“道德宣传”的喉舌功能, 忽略了市场化运作必不可少的“娱乐功能”。因此, 在我国动画行业经历了20世纪60年代的辉煌后, 面对20世纪90年代国外成熟动画产业的巨大冲击, 瞬间溃不成军, 几乎让出了九成的国内市场, 仅保住了幼儿教育这一块领地。
其次从传播渠道来看, 传播渠道过于单一是我国动画产业发展的又一瓶颈。以日本为例, 日本动画的传播渠道有图书、期刊等纸质媒体 (以漫画的形式) , 电视、电影等传统媒体, 网络、手机等新媒体, 构成了覆盖大多数受众的立体传播模式。而反观我国动画行业, 基本上是依靠电视媒体来进行传播。我国土生土长的漫画图书———连环画已经基本消亡, 很多在20世纪90年代盛行一时的漫画杂志如今也成为只有业内人士才会购买的作品, 而且其发行量远远无法和美、日等发达国家的漫画图书发行量相比。手机、网络媒体因为尚无行之有效的赢利模式, 加上收费昂贵, 也无法得到大规模的推广。电视台的垄断经营更是给动画行业雪上加霜, 绝大多数动画片商没有议价权, 动画片制作成本远远高出收购价, 投资方大多处于亏损状态, 导致许多人不愿意再投资动画行业, 形成行业内部的恶性循环。
最后从动画产业链条的完整性来看, 我国动画行业存在赢利模式单一、衍生产品开发不充分的问题。动画行业发展至今, 早已经不再仅仅是动画片播映权的售卖, 而是包含多个相关行业的多层次全方位立体销售。在美、日等很多动画产业成熟的国家, 动画片后期衍生产品的利润远远大于动画片本身的利润。一个成熟的动画产业链条, 应该是由“前期市场调研策划、动画制片、动画片销售、动画片播放、动画衍生品营销五个部分组成的环环相扣的完整的产业循环链条”[3]。就我国目前的现状来说, 仅有动画制片、动画片销售、动画片播放三个环节, 前期的市场调研策划部分和动画衍生品部分远远不足, 这就更加导致了动画行业赢利能力不足, 无法吸引外界投资, 制作水准下降的恶性循环。
我国动画行业走出困境的产业化经营模式
通过以上的市场分析, 可以看出我国动画行业从20世纪90年代的发展低谷至今, 虽然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 消费者也开始重新考虑和接纳国产动画片, 但总的来说仍然处于一个艰难的阶段。目前困难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第一是由于缺乏引人入胜的故事而导致的动画作品传播效果欠佳;第二是动画产业、衍生产品不足等产业链条不完整导致的赢利能力差。这两个问题相互关联, 解决好了前一个问题, 后一个问题就解决了一大半。我们可以借鉴发达国家动画产业的已有经验, 从以下两个方面尝试解决这些问题:
首先关于动画故事不够精彩的问题。这个问题出在动画剧本上, 剧本被称为“一剧之本”, 是动画产业链的源头, 精彩的剧本是动画片吸引消费者、制造衍生产品的前提条件。然而很多动画公司都表示市场缺乏优秀的动画剧本创作人才, 找不到好的剧本。这一方面是因为我国动画行业尚处于起步阶段, 没有培养出优秀的动画编剧;另一方面也和公司给动画编剧的报酬过少有关。缺乏优秀的动画剧本并不是现在刚刚出现的问题,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很多有识之士已经提出了这个问题, 只是由于那时的文化产品匮乏, 只要生产出来读者就不得不接受, 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这个问题。而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 美、日成熟的动画行业迅速占领了中国市场, 可供受众选择的动画作品急剧增多, 卖方市场逐渐转化为买方市场时, 这个问题才为大多数人所重视。美、日动画以富有创意和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赢得了广大受众的青睐, 而此时国内动画仍然在一味地强调“寓教于乐”的剧本编写方式。需要说明的是, 这个原则本身没有错误, 很多畅销的外国动画片也是在宣扬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问题在于国产动画片的表述方式过于直白, 直接把这些“富有教育色彩的话语”通过主人公之口说出来, 而不是通过他们的故事自然而然地表达出来, 让观众看起来索然无味。“皮之不存, 毛将焉附”, 没有好的动画剧本, 再精良的制作也会成为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 无法得到消费者的认可。
因此, 要解决好这个问题, 我们一方面需要培养动画编剧人才, 提高他们的待遇;另一方面也可以参考美、日等发达国家的做法, 大力发展漫画图书出版行业, 漫画图书和动画片的消费人群基本重合, 从畅销的漫画书中寻找好的故事改编成动画片, 不仅可以保证该动画片内容能够得到消费者的认可, 降低动画片制作风险, 还可以节约动画片的宣传费用。动画大国日本在这方面有着成熟的运作体系。日本“漫画类图书每年生产总量超过2300种, 销售收入占出版业整体收入的40%, 约有3600亿日元”[4]。有资料显示, 日本最畅销的漫画图书约占图书总量的20%, 这些畅销的漫画书在随后的五年中基本都被改编成动画片进行播映。如《七龙珠》、《阿拉蕾》等作品, “这些故事和人物受过漫画市场读者的检验, 成功的几率就比盲目和单纯的开发一个新的动画要容易得多”[5]。我们可以借鉴日本的这种做法, 大力发展漫画杂志和漫画单行本图书, 把得到消费者认可的故事搬上银幕, 再通过版权输出扩展到玩具、电子游戏、服装、广告等相关行业, 这样做不仅仅解决了动画市场缺乏好剧本的问题, 而且解决了动画发行单纯依赖电视台、渠道过于单一的问题。
其次, 关于动画行业赢利能力不足的问题。只要动画剧本的问题解决好了, 受众开始对这个动画形象感兴趣, 愿意去购买其衍生品, 那么赢利问题也就解决了一半。衍生产品是动画行业赚取利润的主要部分, 在美、日等动画产业发达的国家, 动画片的前期策划中就包含着后期衍生产品的开发计划, 一部成功的动画片衍生产品所创造的利润往往能够达到其总利润的80%。我国想要振兴动画产业, 发展衍生产品是一条必由之路。但是“目前我国动画行业衍生市场上的热销品, 大多都是海外动画片的衍生产品, 国内的卡通商品只占据了不到10%的市场份额, 而且售价往往只有洋卡通商品的十分之一”[6]。这种现象的出现和我国动画水准较低, 无法生产出有市场号召力的动画形象有关, 也和我国知识产权保护不完善的市场环境有关。发展衍生产品的前提和基础是对知识产权的良好保护, 而我国动画市场盗版问题严重, 只要出现了一个畅销的动画形象, 盗版就会一拥而上, 最终花了大力气开发的动画公司得到的利润反而比不上盗版公司赚取的利润, 久而久之就再也没有人愿意投资开发动画产业。知识产权保护不力是我国动画产业发展的一只拦路虎, 只有大力健全法治环境, 切实保护版权所有人的利益, 才能让动画企业愿意开发优秀的动画及其衍生产品, 促使我国动画行业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模式, 达到多次售卖、立体化销售的目的。
结语
进入21世纪以来, 我国经济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型, 逐步实现了产业结构升级, 动画行业具有高投入高产出、知识密集、劳动密集、节约能源的特点, 符合我国经济战略发展的要求。政府已经把发展动画行业定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 并且给予了大量的相关政策来扶持。我国动画行业正在经历着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过程, 假以时日立足现状不断改进, 一定会立于世界动画强国之列, 实现真正的腾飞。
摘要:我国拥有数以亿计的庞大动画消费群体, 但由于一系列历史和现实的原因, 我国动画行业尚处于较低发展层次, 目前问题主要集中在产业链条缺失、播出渠道单一、后期衍生产品不完善等方面。要解决这些问题, 需要建立完善的产业链条, 从动漫图书出版到动画影视开发, 再到衍生产品的开发, 多层次多渠道销售动画产品, 从而达到跨行业赢利共同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动画行业,产业链,产业化经营
参考文献
[1]付丽.动画产业的现状与教育[J].安徽文学.
[2]鲍海燕.从3dsmax软件到三维动画产业[J].硅谷, 2008 (24) .
[3]朱清华.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国动画[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2003 (4) .
[4]杨状振.日本动漫业的出版模式及其海外传播[J].海外传播, 2010 (4) .
[5]周舟、刘琥、刘葵.论中国动画产业链条始端到中端的合理发展过程[J].新闻界, 2009 (3) .
[6]刘飚.上海动画产业的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 2009.
市场产业链 篇2
近年来,我们通过认真分析,研究镇情,确立了“建市场、活流通、兴产业、促发展”的工作思路,将市场建设作为山区经济结构调整的重头戏来唱,在促进农民增收和山区经济发展上作了一些探索,取得了一些
成效。下面,根据会议的安排,将官港镇茶菇市场建设向大家作一汇报。一、市场建
设的体会
1、兴建市场,必须做活流通,发挥结构调整的牵动作用。众所周知,南部山区的茶菌发展都曾经历过大起大落阶段,前些年茶农对茶园管理没有兴趣;94年前后,袋料食用菌栽培一下子从100多万棒降至不足十万棒。针对这一严峻形势,上届党委、政府积极调整工作思路,创新思维方式,通过“反弹琵琶”,从抓流通入手,以兴建专业市场为突破,加快了市场基础建设,兴建了门面房88套,建筑面积达6000平方米,切实解决了有市无场的问题。通过建市场、抓流通,使官港成为茶叶、食用菌等山货的产品集散地,价格形成地,既解决了有市无场、农产品卖难的问题,更解决了产品价格的稳定和提升问题。2001年,茶叶市场总体价格上涨了20,香菇、木耳的价格上涨了30,茶农、菌农的收入较前年普遍增加了两成以上。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将市场供求信息迅速传输到千家万户,指挥农民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现在,政府无须再动用过多的行政干预措施去逼迫农民进行低产茶园改造了,农民扩种茶菌的积极性也空前高涨了。仅官港镇近两年就引种优质茶苗140多万株,更新、改造优质茶园3000多亩,去年全镇袋料木耳超400万棒,今年备料已逾700万棒。实践证明,如果单纯地就结构调整抓结构调整,不但工作难度大、号召力不强,甚至还损害政府形象,必须要通过大流通来带动千家万户的小生产。实践也证明,一个产业的发展,关键
要看有没有群众基础,有没有规模效应,有没有市场前瞻性是非常必要的。2、兴建市场,必须依托城镇,发挥生产要素的集聚作用。近些年来,根据官港街道上素有经营茶菇产品的传统特色优势,我们将市场建设同小城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一方面使部分附属设施共享,节省了大量的开发成本,另一方面又丰富和完善了小城镇建设的内涵。两年来,我镇共拆迁了镇区旧房一万余平方米,新建面积达1.8万平方米。新上了自来水项目,实施了镇区的电网、通讯线路改造,公益设施日趋完善,镇容镇貌纵向比已焕然一新。小城镇建设力度的加大,使交通运输业、建筑业以及第三产业得到迅速发展,大大增强了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县内有8个乡镇的80多户农民入市购买、租赁门面房专门从事茶菌经营。目前,镇区常住人口已有4500余人,流动人口大大增加。同时,围绕市场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得到加强,激活了农行、信用社、邮政等金融部门,经营业绩不断攀升。农技部门充分发挥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的主渠道作用,为农服务的功能逐渐增强。一些自我约束、自我完善的茶叶、食用菌协会也应运而生。此外,镇区大量闲置的土地要素市场得到盘活,实现了保值增值。特别是市场经营区的30余亩土地原都是
困难企业荒废未用,现通过土地入股、参与市场分红的办法使困难企业渐现生机。3、兴建市场,必须培育多元竞争主体,发挥联接市场的桥梁作用。随着茶业和食用菌经济的发展、茶菌产业的社会化分工越来越细,周边乡镇原有的一大批生产能手、销售能手考虑到茶叶、食用菌生产是千家万户的分散性生产,组织货源的各项费用偏大,原材料供应的批量性和稳定性难以保障,他们即瞄准市场运行带来的商机,迅速转化为制作加工能手,有力地配合了市场的有效运营,产品质量、档次明显提升,成为联结生产和市场的主要桥梁。由于市场良好的投资环境和优质服务,吸引了本地的140多名农民经纪人及浙江、福建等众多外省客商纷纷集聚市场,投入资金约1500万元,长年驻市经营,将茶菌产品销往全省各地及上海、广州等10多个大中城市,经营大户陈孝方、江厚民的年销售额都在百万元之上,这些业主成为培育市场的不可多得的微观市场主体。据统计,2001年的茶叶交易量达4000多吨,香菇、木耳的交易量达2500多吨,交易额达1.5亿元。同时,我们还立足长远,着力扶持茶、菌种植专业大户和各种类型的个体工商大户,既发挥他们在基地建设和各个行业中的示范带头作用,又能增加其自身的资本原始积累,
为培育源源不断的后期市场经营主体作全力准备。当然,我们在兴建茶菇市场的过程中,也给我们带来一些有益的启示:
1、在思想上要坚定信心,持之以恒。在市场的建设与管理过程中,我们两届党委政府都曾遇到过诸如资金不足、拆迁受阻等众多困难,由于思想上的坚定,我们还是咬定目标不放松,一届接着一届干,千方百计地克服了种种困难,按照既定的工作思路较为顺利地实现了市场建设初步目标。
2、在融资上要用活政策,拓宽渠道。首先是强化了项目意识,通过主渠道申报项目,附渠道嫁接、捆绑项目
共争取130万元项目建设资金;其次是制订优惠政策,降低准入门槛,共吸纳民间资金400余万元。
3、在管理上要寓优化服务于严格管理之中。在市场管理过程中我们遇到过不少棘手问题,但稳妥而严格的管理措施营造了政府各部门与群众齐抓共管的氛围。市场内还公开承诺了多种服务项目,群众十分满意。目前税费征收实行项目法人制独家管理、一站式服务以及农产
品
县内流通绿色通道工作已经启动。二、市场发展的目标与设想
官港茶叶香菇市场的兴建运行,其拉动作用和内在潜力日益显现,但市场的规模和功能还远远不能满足市场农业发展要求,市场建设还存在资金、人才不足,产品质量、档次不高,包装、品牌不优等问题。在正视问题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市场建设的有利条件:市场具备建超大市场的地理条件,还可节省大量开发成本;市场布局合理,皖赣边界地区、浙西地区、大别山区仅有峨桥和黄山茶叶市场,在茶、菇生产的中心地区再建一座市场顺理成章。因此,我们有信心克服当前困难,在抓好茶叶香菇市场配套设施建设,完善市场功能的同时,进一步扩大市场规模,谋划筹建官港木竹加工园区,力争三五年内把官港市场建成全省最大的山货产地批发市场,形成赣东北、浙西、皖南山区、大别山区的山货产品集散地、价格形成地和信息传输地。市场建设的设想是:
1、以项目投入为切入点,积极争取多渠道资金投入。举全力建好仓储、分检车间,扩大保鲜库规模,进一步完善镇区功能。
2、进一步扩大开放,实现市场建设投资主体多元化。继续将部分附属工程采取用闲置土地换基础设施的办法,公开对社会招商开发。通过市场经济的办法,将现有市场的有形、无形资产经营好,使市场进一步发育、壮大。
3、切实加强市场的管理工作,营造加快发展氛围。继续巩固已经取得的管理成果,建立和维护公平、公开、公正的市场交易秩序;完善服务体系,提供优质服务;尽快建立质量检测、无公害食品入市,以及质量和原产地认证等制度,努力树立广大消费者信得过的农业品牌,不断开拓国内外市场。
4、进一步增强政府经营理念,加大市场外宣力度。力争近两年内争取市、县各方面的力量举办首届茶菇文化艺术节,达到“文化搭台,经贸唱戏”的目的;同时着力建好政府信息网站,建立信息发布和电子结算系统,为交易双方提供公平、便捷、安全和规范的公共服务。
桑德环保:全产业链布局环保市场 篇3
如今,在环保领域,中关村一家企业也在用同样的方式实践着它的创业理想。这家企业就是桑德环保。
分区域打造综合环保产业园
在每一个环保领域,桑德环保都能交出不错的成绩单。但是,将每一项环保技术结合起来,通过建造综合环保产业园,不断提升业务的整合,是桑德环保一直在倡导和正在做的事情。
桑德环保是最早提出建设静脉产业园概念的企业,并且已将这一想法付诸实施。
为什么采用产业园的形式来治理环境问题?
桑德环保的观点是,一个城市的固废和污水处理不能单靠某一项技术来解决,它是一项系统工程。政府如果单纯选择某一家企业的某一个设备,一个问题靠一类设备解决,如果解决十个问题,就要上线十类设备。如果将所有环境治理交由一家解决,这家企业在环保治理上的集成和整合能力又很强,就会提升不同领域治理方法的协同效应。这种协同效应表现在用地的节约,成本的降低,各种环境问题最终通过循环经济将废弃物数量降到最少,污染程度最低。
桑德环保的第一个静脉产业园位于湖南湘潭,目前仍在建设期。该模式已在异地成功复制。2014年5月,桑德环境又与河北省保定市政府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将投资30亿元建设保定静脉产业园。湖南湘潭产业园建成后,将辐射长沙、株洲、湘潭三个城市垃圾处理业务。而保定静脉产业园的设立则是立足京津冀一体化的趋势,桑德环保想在这一体化进程中分一杯羹。
在一个大型静脉产业园里,经济水平和地域相近的几个城市的所有固废垃圾和污水等都被运到这里做集中处理。从技术、投资、设备制造到建设和运营整个产业园,都由桑德环保来协调和解决。不同领域的垃圾处理,在这里将形成一个循环经济产业链,例如污水处理产生的污泥再通过污泥处理环节二次处理,让污染排放降到最低。
在展会现场,公司商务技术部经理张斌向《中关村》记者介绍,桑德环保的优势更多地体现在一种产业链的集成能力。例如上线污水及固废垃圾处理设备,配备环卫车辆,集合其他环保企业共同做某类环保项目,为他们生产的产品寻找买家。
桑德环保与其他环保企业的合作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我们为企业提供指导,对其造成的二次污染进行改造,企业将产品交给我们,通过公司的平台进行交易;另一种形式是,把企业搬到产业园里来,我们配套所有的基础设施,企业在生产中产生的废物,桑德环保用相关的环保单元处理掉。这种合作对中小微环保企业很适用。企业不需要再花大笔资金去上线和运营环保设施,而是将大量精力用于环保生产领域。
在桑德湘潭静脉产业园,一期工程上马了生活垃圾和餐厨垃圾处理系统。建成后,产业链上的相关企业也将入住到产业园里来。
桑德环保决策层认为,这类大型综合产业园,虽然面向某个城市群,但其影响力可以辐射到整个省。“湖南邵阳、汨罗是国内大型再生资源处理和交易基地,小企业众多,规模不大,多采用作坊式管理,产业园再生资源处理系统上线后,长株潭城市群的汽车部件、废旧家电、电子垃圾等都将送到这里来拆解,再通过园区里的再生资源利用中心和交易平台,将产生的贵金属粉末等再生资源输送到其他城市,从而达到电子垃圾集约化和规范化的管理。这是桑德环保在这一领域所做出的大胆设想。
但是,是否所有城市都适合这种大型静脉产业园的开设?记者得到的答案是并非如此。每个城市的资源、地域和专属经济优势特征不同,这就决定了各地产业园的特征也不尽相同。
在桑德环保的产业版图中,“农村包围城市”也是一条重要途径。中国政府正在大力推进小城镇建设,小城镇环保治理有很好的政策红利。但是小城镇生活垃圾的特点是,地域分散,规模小。针对这一特点,桑德环保推出了小型综合环保产业园。SMART小城镇污水处理和固废处理解决方案,就是针对小城镇经济和垃圾特点而研制,意图通过一种低成本的专业运营方式,解决当地污染问题。
未来,企业将重点在地级城市及县镇布局小型综合产业园,针对居民生活垃圾、污泥、污水以及医疗废物等进行治理。在一二级城市,再以省为单位建立大型综合产业园,从小型环保产业园处理后的半成品,再送到以省为单位的大型环保产业园深度加工,经过拆解,形成再生资源,交易出去。
“对于桑德环保来说,产业园里涉及子项目众多,每个项目回收期不一样,但综合回收期大概在10到15年之间。期间还需要不断投入,这是一个项长期的工程。”
“但是,从一百年的角度来看,它是一劳永逸的。建一套环保综合系统,或许可以解决一个城市上百年的问题。”
城乡环卫一体化为主攻方向
垃圾分类虽然在北京已呼吁多年,但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在我们居住的小区里,虽然分类摆放了可回收、餐厨和不可回收垃圾箱,但垃圾运输车一来,还是将不同垃圾全部堆放在一辆车里运回垃圾处理厂。而桑德环保提出的城乡环卫一体化方案,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在城乡环卫一体化项目中,各类垃圾处理将通过“村收集、镇转运、县市集中处理”的路径进行,桑德环保将配套设立环卫设施,垃圾中转站和运输车辆等,完成整个系统的垃圾分类处理。“在这一项目中,政府只需要行使好监管职能、向桑德环保支付环境服务费即可。”
在2014年5月10日签署的《保定静脉产业园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中,保定市政府支持桑德环境在保定市投资建设保定静脉产业园,参与环卫市场化作业和城乡环卫一体化项目;保定市政府支持桑德环境在保定市投资城乡一体化系统项目,按照试点先行原则,采用专业化、市场化运营管理模式,逐步建立街道清扫、保洁、垃圾收集转运以及终端处理处置的城乡环卫一体化运营模式。保定静脉产业园项目规划建设为“一园两区”,即固废处理处置园区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园区。
桑德环保参与保定市城乡一体化的项目中,除了在保定市参与环卫市场化作业项目,还可以完成从垃圾处理到资源回收的产业链。
业内人士分析,经过一系列并购行为,桑德环保已初步完成了垃圾处理从设备制造、建造施工、收运、处理产业链的整体构筑,成为实现垃圾处理产业链全面整合的“第一人”。
不久前,桑德集团董事长文一波在清华环境与发展高端论坛上表示,“桑德在三个方面始终坚持不懈地进行创新:首先是技术创新,在每季度进行微创新,年度则进行更新换代;其次是融资创新,在募集资金的方式上不断进行追求多元化;再次是商业模式创新,如静脉产业园、农村供排水一体化、采取农村包围城市策略等,均是桑德“先走一步”的积极尝试。”
“未来,桑德环保将持续深耕固废领域,集中发展静脉产业园,最快明年成为中国最大的垃圾收运、处理一体化企业。作为国内固废处理龙头企业,桑德环境率先向环卫领域延伸业务,将环卫一体化市场作为今后发展的重要方向。”
市场产业链 篇4
关键词:肉羊产业链,优化分析,市场导向
1 基于市场导向的肉羊产业链优化的内涵与目标
1.1基于市场导向的肉羊产业链优化的内涵
1.1.1市场
本文所说的市场包含两个层次的含义:其一,市场是购买者的集合,经济学视角下所定义的买者与卖者是就单独产业而言,如果从产业链的视角来看,某一产品的生产者也有可能成为其相关产业的消费者,例如在肉羊产业链中,养殖场户是肉羊的生产者,但同时也是饲料和种羊行业的需求者;其二,市场强调的是一种需求,这种需求是欲望和支付能力的综合,即不仅仅对某种商品有消费欲望,而且具有支付该商品的能力。因此,本文所指的市场包括消费者需求和生产者需求两个方面,其中消费者需求指终端市场消费者需求,生产者需求是为了满足消费者需求而派生出来的产业市场需求,包括肉羊屠宰加工企业、餐饮企业、养殖场户对产品或生产要素的需求。
1.1.2市场导向
市场导向包含消费需求与中间产品需求,其中消费需求是最终产品需求,而中间产品需求是由消费需求派生出来,最终产品的需求变化会带动相关中间产品的需求。消费者需求是市场导向的重要部分,因此了解消费者购买意愿及实际购买行为对产业链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购买意愿是消费者对某种产品的主观消费倾向,它可作为预测消费行为的重要依据[1]。对于直接面对消费者的企业而言,市场需求就是消费者需求,企业将满足消费者需求作为企业文化,称之为市场导向,这种文化战略可以增加其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提高企业行为绩效,对消费者反馈与需求做出迅速应对[2,3]。市场导向也是企业的市场活动,是一种企业行为表现。在面对消费需求时,企业往往表现出被动适应市场需求与主动适应市场需求,前者是反应型市场导向,后者是主动型市场导向,也称前瞻型市场导向。市场导向通过供应链管理、组织学习、技术和管理创新等影响企业绩效。
1.1.3肉羊产业链及其优化
本文所说的肉羊产业链是指在相关政治、法律、经济、文化、资源、技术环境下,与羊肉产品生产密切相关的关联产业群所组成的网络结构,包括种羊繁育、饲料供应等组成的产前环节,肉羊养殖场户组成的产中环节,肉羊屠宰加工、羊肉餐饮组成的加工分销环节。
本文所说的肉羊产业链优化包括肉羊产业链延伸、提升与整合三个方面的内容。肉羊产业链延伸是指由每个环节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肉羊产业链提升是针对产业链各环节主体而言,包括每个环节的知识含量、技术层次、资本密集程度和附加值水平的不断提高;肉羊产业链整合是针对产业链环节之间的连接、合作与协调而言,包括物流、信息流和价值流的整合。
1.2肉羊产业链优化的目标
肉羊产业链优化的总目标是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情况下,使肉羊产业产前、产中以及相关产业紧密衔接起来,在实现羊肉及其相关产品增值的同时,也使肉羊产业链各环节主体都能分享产业的整体利益。具体目标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2.1满足市场需求
市场需求是肉羊产业发展的直接动力。在这里市场需求包括产品市场需求与生产要素市场需求,其中产品市场需求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羊肉餐饮类产品需求,另一方面是羊肉及其制品需求;而生产要素市场需求包含饲草料、种羊、肉羊等方面的需求。在产品市场需求上,无论是羊肉餐饮类产品还是羊肉及其制品,都存在不同的细分市场,满足产品市场需求也就是意味着尽可能提供符合上述细分市场上消费者所需要的产品。而满足产品市场需求需要以满足生产要素市场需求作为前提,比如不同餐饮类羊肉产品或者不同品质羊肉及其制品所需要的肉羊也不相同,而不同肉羊获取很大程度上取决种羊、饲草料等要素,因此肉羊产业链优化的首要目标是满足产品市场与生产要素市场需求。
1.2.2利润的合理分配
利润是维系整个肉羊产业链运转的前提条件。对肉羊产业链相关主体而言,首先应当提高整个肉羊产业链的利润,然后寻求合理的利润分配方式。在整个肉羊产业链上,利润分配主要是在企业与企业、企业与养殖户之间进行。对肉羊相关企业而言,由于企业具有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动机,其利润主要来源于企业自身竞争优势,为肉羊产业链相关企业创造合理的竞争环境,是企业获取利润的重要保障;对肉羊养殖户而言,在面对肉羊相关企业时,由于其分散经营程度高,组织化程度低,在肉羊市场交易和要素市场交易上,往往是价格的被动接受者,缺失话语权。要让养殖户在与企业之间利润分配中处于比较有利地位,主要是提高肉羊养殖场户的组织化程度,提高其在产品销售市场和要素购买市场话语权。因此,肉羊产业链优化的另一个目标,应当是通过创造有效的市场竞争环境和提高养殖场户组织化程度,来促使利润在肉羊产业链相关主体之间合理分配。
1.2.3实现肉羊产业升级与可持续健康发展
肉羊产业升级是需求驱动的结果。升级具体表现为产品品质和质量的提升,所以肉羊产业链优化的目标还包括产品品质和质量的提升。羊肉产品品质可以通过市场机制发挥作用来得以提升,而羊肉产品的质量安全可能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市场机制失灵,特别需要完善的法律法规和行政监管。市场导向的肉羊产业链优化必须建立在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可持续的条件下。肉羊产业经济的发展主要靠市场机制发挥作用,但社会和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却需要政府出台一系列的支持和保护政策来加以解决。
2 肉羊产业链优化的关键环节与要素分析
2.1坚持市场导向是肉羊产业链优化的前提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肉羊产业的发展实质上是一个市场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农牧户所生产的肉羊市场化程度在不断提高,而肉羊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又带来了相关生产要素市场化程度的提升。
在肉羊产业发展过程中,首先表现为羊肉产品市场化,即一方面消费者对羊肉产品的数量需求不断增加,另一方面消费者对羊肉质量和安全的需求也在提升。羊肉产品市场化又带动了肉羊产业链下游生产要素市场化,包括种羊、饲草料和土地、劳动力、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肉羊产业生产要素市场化包含两个方面,一是生产要素商品化程度提高,比如种羊过去主要是自留,但现在主要是市场购买;同样在饲草料上,养殖户以往多利用自有农作物秸秆、饲草料等来饲养肉羊,伴随着市场化进程的加深,一些专门的商品化饲草料不断增加。另一方面传统的生产要素如耕地、草地、劳动力的流转和转移及商品化程度提高,现代的生产要素如各种养殖技术、防疫治病技术、信息等开始涌现。物质流、能量流、资金流、信息流等多流交汇、互为条件,使得肉羊产业链优化变得更加复杂。肉羊产业链优化过程中坚持市场导向,意味着不仅要注重消费者现有需求,还要挖掘消费者潜在需求;既要满足一般消费者的需求,还要提供高层次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肉羊产业链的整体价值,产业链上各个主体才能获得更大收益,进而推动肉羊产业可持续发展。目前,我国户内外羊肉消费存在多个细分市场,各个细分市场上消费者的消费特征和利益诉求存在较大差异。基于市场需求,通过开发不同类型产品来满足不同需求,在实现企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养殖场户增收,优化了肉羊产业链。
2.2龙头企业是引领肉羊产业链优化的核心
一般来说,肉羊产业链上参与主体较多,影响因素复杂多变。在肉羊产业链优化过程中,众多主体面临的共同问题是“如何做大蛋糕”。坚持市场导向在理论上会提高整个肉羊产业链的利润,但需要将这种市场导向理念付诸于实践。按照市场导向理论分析,企业一般具有较强的市场导向性行为,主要是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有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动力,市场导向作为企业战略行为,可以通过创新行为或者其他中间变量来影响到企业的绩效。在肉羊产业链上,同样存在着各种形式的企业,这些企业与其他领域企业一样都有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动机,相对于养殖户、政府来说,他们更有可能成为产业链优化的引领者。但不是所有的企业都能成为引领者,企业引领产业链优化需要具有对整个产业链进行资源整合和协调的能力,以及提升整个产业链技术层次的能力。很显然,一般小企业很难做到这一点,需要依靠龙头企业发挥作用。龙头企业是指在该行业内对同行业其他企业具有很深影响、具有号召力和一定示范、引导作用,并对该地区、该行业或者国家做出较大贡献的企业。由此可见,龙头企业一般都是规模较大、实力较强的企业,一般拥有足够的能力来进行资源、要素的整合与协调,并且由于产品开发的需要,进行技术创新的意愿和动力也较强。例如小尾羊公司凭借其强大的餐饮消费终端向产业链上游延伸,开展纵向一体化,并对各环节要素资源进行统一协调,并且在关键环节进行技术创新。蒙都公司依靠其冷鲜冷冻羊肉和羊肉加工制品销售网络,充分利用和协调牧区与农区养殖场户各自优势,保证了公司产品质量,并实现了公司和养殖场户双赢。石林公司以云南黑山羊良种培育为主,通过对苜蓿、秸秆青贮等饲草资源、养殖户母羊资源协调配置,不仅保障了公司在发展过程中的饲草料问题,而且加快了云南黑山羊的繁殖和推广速度。赛诺公司则主要着重良种的培育,并通过养殖场户母羊资源优势,快速实现了繁育和推广的过程,更重要的是通过提供胚胎移植、人工授精等技术服务,在进行技术创新的同时还产生了正向的外溢效应。
2.3养殖规模化、标准化是肉羊产业链优化的关键
养殖环节是肉羊产业链的关键环节,但是目前养殖环节上的养殖场户大多处于分散、小规模经营状态。大小不一、零星出栏的肉羊,一方面满足不了屠宰加工企业和餐饮企业对优质肉羊的需求,另一方面也使得养殖场户在参与市场过程中处于弱势地位,这给肉羊产业链优化带来了不小的难度。在市场需求拉动和产业政策推动下,目前在肉羊产业发展中,生产经营规模化也越来越受到企业、养殖场户、政府的重视。养殖规模化程度也有所提高,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上述问题。工厂化养殖、养殖小区、合作社以及家庭牧场都是规模养殖的表现形式,而这些规模化养殖模式也有助于满足下游主体对肉羊商品化、品牌化的需求。
但是在肉羊生产发展实践过程中,人们普遍对规模经营缺乏正确的认识,不少主体认为规模化意味着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盲目扩大饲养规模带来不少问题,比如规模扩大导致自有劳动力不足,雇工不仅增加监督成本,而且还会出现偷懒现象;盲目扩大规模会带来饲草料成本的增加,主要是因为规模扩大造成自有饲草料不足,外购饲草料的增大会带来购买成本和运输成本的增加;在牧区盲目扩大规模会带来超载过牧,在农区盲目扩大规模可能会带来环境污染;另外高密度的集约养殖还会增大疫病暴发的风险,控制不好可能会带来灭顶之灾。
其实从经济学角度来看,规模经济是指随着产出规模的扩大存在平均成本最低点,一旦越过这个最低点反倒会导致规模不经济。但是这个成本最低点不是唯一确定的,它受到养殖场户自身和外部环境条件的影响和制约。在生产实践中人们往往并没有认识到规模经营的科学含义,养殖规模过小和超大同时并存,最终影响到肉羊产业链优化。
规模化是标准化的前提。肉羊生产标准化包含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和监管常态化等。从理论上说,标准化可以使生产者产生规模经济,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生产和消费的兼容,同时还可以有效降低市场交易成本,创造良好的市场交易环境。当标准化实施到一定程度后,由于相关标准在合作中起到规范生产和责任约束的作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产业链各环节合约的签订费用。但目前从我国肉羊生产标准化的实践来看,依然面临着较多困难,一是国家和行业的肉羊标准化体系不健全,二是在养殖环节由于小规模养殖,养殖场户标准化意识较弱,推进标准化难度较大,当前主要途径是通过建立标准化养殖小区来产生示范带动效应。因此,肉羊养殖规模化、标准化如何推进以及推进程度如何,对肉羊产业链优化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2.4组织化创新是肉羊产业链优化的支撑
肉羊产业组织化主要包含三个方面:一是新型肉羊产业生产经营主体或服务主体的发育及与此相关的组织创新;二是肉羊产业生产经营或服务主体之间加强横向联合和合作,包括发展养殖专业合作社、养殖专业协会等,以至发展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农产品行业协会等;三是提高肉羊产业链的分工协作水平和纵向一体化程度。
在肉羊产业链优化过程中之所以强调组织化创新,其一是顺应国内宏观经济发展的要求,从农业大视角来看,农业生产如今面临着严峻的水、土地、环境等资源要素约束。同样在肉羊产业,上述问题也十分严重,生产成本快速上涨,草原生态保护越来越严,这些都要求有新的生产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出现;其二,无论是在肉羊产业还是在其他畜牧业领域都存在着“小农户”与“大市场”的衔接问题,如何让小农户更好地融入到大市场中去,是保证肉羊产业链正常运转的关键环节,通过实践探索,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有效解决了这些问题。养殖环节组织化创新可以在养殖场户要素投入和产品销售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比如山西怀仁县养羊专业合作社在优化养殖场户生产要素行为方面,包括肉羊品种选择和饲料搭配方面就起着指导性作用。组织化程度提高有助于增加养殖场户在产品销售方面的话语权,提高了养殖场户的销售收入。还比如在内蒙古四子王旗,养羊户通过参加杜蒙肉羊专业合作社,使自己所生产的杜蒙杂交羊卖上了好价钱。其三,产业链主体之间关系由“松”变“紧”、由“短”变“长”,是肉羊产业化经营的要求,从小尾羊公司、蒙都公司以及赛诺公司的发展实践中均可以看到长链或者短链的一体化,这种纵向一体化保证了产业链上下游之间需求能够准确、迅速传递到各环节,提高了生产要素利用效率,进而生产出消费者认可的产品。
2.5政府扶持和引导是肉羊产业链优化的外部保障
在市场导向下,市场机制是实现资源配置的首要途径,但是市场经济也存在着缺陷与局限性。其一,市场竞争机制与社会目标之间会存在矛盾。例如消费者对产品质量和安全方面的需求与生产者追求利润最大化之间的矛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部分羊肉产品生产者为了降低生产成本,以取得价格方面的竞争优势,有时会使用其他畜产品或劣质羊肉产品来冒充好的产品,这会损害消费者的利益;其二,肉羊产业链正常运转还需要一些公共服务的支持,而公共服务一般只能由政府来提供。肉羊产业发展过程中的草原生态保护、重大疫病防控、技术研发推广、基础设施投入等都具有公共物品或准公共物品的性质。政府所提供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的数量和质量,在肉羊产业链优化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保障和支撑作用[4]。
3 肉羊产业链优化的关键环节纵向协作模式与行为分析
3.1肉羊产业链优化的关键环节纵向协作模式
从产业组织演进的视角看,农业产业链纵向协作模式的演化路径是一个从起步阶段到完善阶段的过程。演进过程具有阶段性特征,同时由于我国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性,产业链纵向模式将是一个多元化模式并存的状态。对肉羊产业链而言,其纵向协作模式的演变历程同样具有阶段性,在不同的阶段,由于消费者需求不同,产业链主体的市场结构和生产组织方式不同,其协作模式也不相同。很难说那一种模式更好,因为每一种模式都是在一定外部环境下孕育而生的,当我们分析产业链纵向协作模式时,应当考虑其背后所处的外部环境。在肉羊产业链优化中,屠宰加工企业、养殖场户和育种企业在产业链中居于比较核心的地位,他们之间的纵向协作行为表现为以下几种模式。
3.1.1屠宰加工企业与养殖户纵向协作模式
3.1.1.1“公司+经销商+养殖户”
在肉羊产业发展初期,由于消费者对羊肉需求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不高,大部分公司都从经销商人处购买肉羊,而养殖户则在自家或者在固定场所将肉羊销售给肉羊经销商。肉羊经销商也大多数是当地养殖户,他们对肉羊产业比较熟悉,且不少经销商与公司保持一定程度的稳定关系,但是仅限于口头上,因此这个阶段产业链纵向协作模式主要是“公司+经销商+养殖户”。
3.1.1.2“公司+订单(合同)+养殖户”
随着消费者对羊肉消费数量的上升,屠宰加工企业和餐饮企业的数量也逐渐增加,公司对羊源的竞争也开始变得激烈起来。在“公司+经销商+养殖户”的模式中,由于经销商受到约束较少,受经济利益的驱使,总是会倾向于将肉羊贩卖给出价更高的公司,这样造成对公司的肉羊供应量不稳定,进而导致机器设备闲置率较高,日常运行成本增加。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一些规模较大的公司开始发展“公司+订单(合同)+养殖户”模式。在该模式下,肉羊屠宰加工企业,通过与一些养殖户签订营销合同或生产合同等多种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养殖户从事肉羊生产。3.1.1.3“公司+合作社+养殖户”在“公司+订单(合同)+养殖户”的模式中,养殖户违约现象时有发生,究其原因主要是违约收益高于违约成本,同时养殖户的生产经营行为很难监控,无法满足消费者的质量安全需求,于是在“公司+订单(合同)+养殖户”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了“公司+合作社+养殖户”的模式。该模式是以合作社为中介组织,根据公司对所需肉羊的要求,为养殖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纵向协作模式。在运行过程中,屠宰加工企业通过与合作社签订所需肉羊的大小、品种和重量为主要内容的合同,形成较为稳定的肉羊来源,合作社在和分散养殖户达成肉羊生产协议,分散农户在合作社指导下进行肉羊养殖,屠宰加工企业这样所收购来的肉羊品种、大小等能基本保持一致,为生产标准化的羊肉产品奠定了基础。3.1.1.4纵向一体化除“公司+合作社+养殖户”模式外,部分资金实力雄厚、发展规模较大的公司投入大量的资金,通过修建标准化圈舍、提供农机等基础设施,以及配种、防疫、饲养管理等服务,雇工饲养或者将养殖户吸引到园区饲养,所饲养的肉羊品种、所用饲草料、养殖方式、疫病防控等各方面都由公司统一管理,是一种比较典型的纵向一体化。
3.1.2育种公司与养殖户纵向协作模式
3.1.2.1“育种公司+养殖户”
育种公司单靠自身来培育新品种难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扩大规模,为了减少公司本身在资金、饲草料、管理能力等方面的制约,育种公司可能选择一些养羊大户纳入自身的育种和扩繁体系,进而加快种群的增长速度。
3.1.2.2“育种公司+合作社+养殖户”
选择养羊大户进入新品种培育和扩繁体系是很多育种公司的选择,但公司与众多养羊户打交道会增大交易成本或管理成本,于是将养羊专业村的养羊户组织起来,组建养羊专业合作社,通过人工授精、胚胎移植等技术手段,不仅可以进一步扩大种群的规模,而且有助于降低交易成本或组织成本、提高公司利润,帮助更多的养羊户增收。
3.1.2.3纵向一体化
是指育种公司利用其在品种培育方面的优势,在新品种培育和商品羊养殖方面同时扩张,通过建立大规模养殖场或养殖小区,雇佣工人或将养羊户引入到养殖场,对整个繁育过程实行更为严格的标准化管理。
3.2不同纵向协作模式下产业链主体间利益行为博弈分析
3.2.1公开市场交易下养殖户与公司之间利益行为博弈
在公开市场交易下,养殖户与公司之间的交易是匿名的,在交易完成之后,各方当事人权利义务关系一次完结,两者之间的联系基本都是通过经纪人或者专业活羊市场来完成,二者之间的利益分配完全通过市场进行。在这种模式下,公司面临的是分散养殖户,且养殖户具有较大的机会主义,会导致公司原材料采购不稳定。另一方面养殖户在销售肉羊时也容易遇到收购市场价格波动较大的情况,因此养殖户和公司之间的生产利益都不能得到有效保障。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肉羊实践发展过程中,订单生产被逐渐引入肉羊产业发展中。
3.2.2订单生产下养殖户与公司之间利益行为博弈
在订单生产下,公司与养殖户之间会通过合同约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但是无论是公司还是养殖户,都是以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生产目标,在信息不完全、不对称情况下受机会主义驱使,容易导致违约行为。
当公司与养殖户之间博弈是单次博弈时,双方都会以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为目的,养殖户和公司都可能选择违约,双方个人利益都未实现最大化。双方的行为使得市场交易成本增加,运行效率降低,而陷入“囚徒困境”。
在多重、非零和博弈下,由于机会主义行为,双方仍然有可能发生违约行为,而且由于违约后双方维护自身利益的成本都较高,使得合同规定的违约协议实际上效果不大,当一方发生违约时,另一方只能选择沉默。因此,“公司+订单(合同)+养殖户”模式的连接机制并不十分稳定。
3.2.3引入合作社后养殖户与公司之间利益行为博弈
合作社的本质是为了改变养殖户在市场中的弱势地位,是养殖户自愿联合在一起的经济组织。在肉羊发展实践中也出现了由能人领办或者由公司领办的各类合作社。合作社各成员之间有着明确的权利和义务,并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收益分配。
在公司+合作社+养殖户模式下,公司与合作社之间肉羊交易量较大,无论哪一方违约,一方诉诸法律都会使对方受到一定惩罚,所以履约对于双方是占优策略组合。然而此占优策略组合是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即违约方会受到一定惩罚,使违约方的违约成本大于违约的收益,否则双方仍然有可能发生违约行为。但与公司+订单(合同)+养殖户模式相比,合作社等中间组织的引入对于双方之间契约稳定性作用更大。
3.2.4纵向一体化下公司与养殖户之间的利益行为博弈
在纵向一体化模式下,公司与养殖户的关系已由产品契约转变为要素契约的关系,养殖户已将某些生产要素的使用权或某些生产环节交给了公司,养殖户丧失了某些生产经营自主权,公司经营管理者根据需要配置生产要素、组织生产和销售,节约了市场交易费用,有利于规模经济效益的发挥。在这种模式下,公司可以根据市场需求来合理分配养殖户和公司所拥有的资源,减少了原材料获得上的波动,同样养殖户被视为公司的员工来获得较为稳定的收入。然而在这种模式下,公司也存在经营规模扩大所带来的经营管理效率降低、信息传递失真、生产要素不匹配和资金占用过多等问题,即公司内部的经营管理费用也会增加。
4 肉羊产业链优化的主要政策选择
4.1完善羊肉产品及相关生产要素市场秩序管理与市场体系建设
规范有序的羊肉产品和生产要素市场秩序与市场体系是肉羊产业链优化的前提。首先在市场秩序管理上,应当强化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相关企业进入与退出管理,尤其是在屠宰加工行业和育种行业,防止屠宰加工企业产能过剩或者部分企业炒种行为等问题的发生;其次,要规范市场上竞争行为和交易行为,加大羊肉产品市场上假冒伪劣产品查处力度,对于以不正当竞争手段销售羊肉及其制品的行为要依法严惩,还应当加强对饲料、兽药等生产要素市场产品质量的抽查,防止养殖场户因购买冒牌生产资料而遭受损失。在市场体系建设上,加强农贸市场、批发市场等传统流通主体建设,完善市场环境,同时还要顺应消费发展趋势,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电子商务,将传统与现代流通主体有效结合起来。
4.2加强羊肉深加工产品及其制品宣传力度,提升羊肉消费文化
当前消费者所购买的羊肉产品中主要以热鲜肉、冷冻冷鲜肉为主,对羊肉深加工产品及其制品购买量较少,究其原因主要是消费者对上述产品的认识还存在不足。如果能够增加消费者在羊肉深加工及其制品方面消费量,会极大增加肉羊产业的附加值。此外,不同于猪肉和禽肉,羊肉消费在普及上还显不够,许多消费者对羊肉产品具体烹饪方法不熟悉。因此政府和企业要分别从自身角度来加大产品宣传力度,提升羊肉消费文化。例如通过电视、广播、网站等主流媒体对羊肉产品进行适时的宣传,举办相关讲座,普及羊肉消费知识。同时企业自身也应当通过制作产品手册宣传羊肉相关健康知识,并告知消费者如何正确烹饪,同时利用现代化媒体工具如微信、微博等宣传公司产品。
4.3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扶持多种形式龙头企业
企业,尤其是龙头企业往往在肉羊产业链优化中起着核心作用。一方面龙头企业往往是技术创新的主要载体,但是技术创新的投入成本一般来说较大,且不少技术创新属于公共产品性质,因此需要政府增加对龙头企业财政投入支持,并且开展公益性技术活动,为企业商业性技术创新提供基础,同时为企业、科研单位等方面的技术合作和技术联盟提供政策支持。另一方面,龙头企业还在带动养殖场户增收,产业化经营水平提升方面具有引领作用。但肉羊产业是弱势产业,在贸易自由化的条件下,我国羊肉及其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更加低下,在很多牧区几乎无法进行牧业结构调整,肉羊养殖成为唯一选择,长期传统的生产与生活习惯以及语言、宗教等方面的原因使很多少数民族的牧民难以转业转产。因此,政府通过对龙头企业的扶持有助于带动农牧民致富。政府对龙头企业的支持不仅要锦上添花,更要雪中送炭。应该通过例如贷款贴息等政策手段来撬动商业资本,特别是要激活企业的自我发展能力。政府不仅要帮助龙头企业解决发展过程当中的土地、资金、设备等硬件问题,更应该帮助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的战略规划、人才培养、品牌塑造等软件问题。
4.4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校之间技术合作,提高产业链技术层次
肉羊产业链能否优化关键是相关技术能否不断创新。目前我国与肉羊产业相关的几乎所有龙头企业都是历史短、规模小,完全实现一体化的企业很少,自有的科技人员没有或很少,真正投到科技研发方面的资金更少。具有创新性的科技成果对肉羊产业龙头企业来说是外生变量,需要企业通过购买特别是同科研院校的合作才能获得有用的创新技术。因此,政府应该对相关龙头企业与科研院校组成的产业创新联盟在科研项目和相关政策上给予专门的支持,对企业投在技术研发方面的资金给予税收优惠,允许科技人员到企业兼职,为科研院校在企业建立研发基地、实习基地提供专项支持等。
4.5支持养殖场户规模化、标准化发展
家庭养殖是肉羊生产的最基本最主要的经营组织形式,农牧户向家庭农场的转变是发展方向。在农户经营管理向现代化转变过程中,养殖场户必然要走向规模化、标准化养殖。但我国现有肉羊养殖户普遍存在着劳动力素质低、资金缺乏、技术水平低、经营规模小等问题。因此,一是需要在国家和地方财政许可范围内,提高肉羊养殖户专项财政补贴水平,有针对性地鼓励和扶持一批规模化水平、标准化程度高的养殖场、家庭牧场;二是通过简化贷款程序、创新贷款方式,增加肉羊养殖场户的商业融资渠道,鼓励养殖场户转型升级;三是通过对养殖场的技术培训、现场技术与经营管理指导,提高养殖场户的自我发展能力。
4.6扶持专业合作社发展,提高产业化组织程度
农民专业合作社在肉羊产业链优化当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立与发展有助于减低生产要素的采购成本,提高活羊的卖价,提高种公羊、机械的利用效率,增大外部规模经营效益,降低交易成本,塑造品牌,在肉羊产业链优化当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首先应进一步完善合作社的相关法律法规,为合作社的发展创造更为有利的法制环境;其次要加大对合作社的资金援助力度,加强生产基础设施等的建设;再次是要加强对合作社领导者、经营管理人员和社员的技术培训,提高他们对相关政策、法律和经营管理理念的认识,使他们能够掌握某些关键和实用技术。
4.7增加公共服务方面投入,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政府提供有效公共服务是肉羊产业链优化的外部保障,公共服务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肉羊产业链优化的程度。因此在质量安全监管上,要进一步强化相关部门的监管力度,加大对羊肉产品检测方面的资金支持,制定和修订与羊肉产品、肉羊屠宰加工等方面标准;在重大疫病防控,加大养病诊断检测技术研究力度,鼓励羊病疫苗的研发和生产,加强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培养基层动物防疫队伍;在技术推广上,增加基层技术推广人员待遇,探索多种形式育种、饲养技术推广模式,因地制宜完善现有技术推广体制;在草原生态保护上,完善草原补奖政策措施,加大补偿力度,增加对农牧户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还应尽可能吸纳多方主体如企业、合作社,参与草原生态保护,形成多位一体的草原生态保护体系[5]。
参考文献
[1]Steur H D,Gellynck X,Storozhenko S,et al.Willingness To Accept And Purchase Genetically Modified Rice With High Folate Content In Shanxi Province,China[J].Appetite,2010,54:118–125
[2]James H,Martin,Bruno Grbac.Using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to Leverage a Firm’s Market Orientation[J].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2003,32:25-38
[3]Hefu Liu,Weiling Ke,Kwok Kee Wei,et al.Effects of Supply Chain Integration and Market Orientation on Firm Performanc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eration&Production Management,2013,33(3):322-346
[4]叶云.基于市场导向的肉羊产业链优化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15.
传统市场与产业组织论文 篇5
一、问题的提出:发达的中国传统市场与滞后的产业组织?
中国传统市场的发展水平,相对于西欧来说,有过之而无不及,这一点几乎得到了公认。按照一般的逻辑而言,产业组织应该较早地发展起来。市场的功能不仅能有效地配置资源,还能寻求有效率的专业化水平和分工水平,发现有效率的制度安排。市场的发展促进产业组织的产生,大体经过如下进程:
市场扩大促进效益提高――促进分工与专业化――交易费用上升――经济组织出现
交易费用的上升,是由分工与专业化发展的结果,而新的经济组织(包括企业组织)的产生则是为了降低交易费用。
中国的产业组织在传统时代成长滞缓,一直困挠学界的“资本主义萌芽”,实质上是资本主义的企业组织始终停留于萌芽阶段,迟迟不能破土而出。同时,中国的行会组织也一直是弱化的,尤其是手工业行会。这其中必然存在一种制度性的障碍。因为,按照制度经济学的看法,“如果企业不存在,那么就会有一种更强大的趋势使市场在组织上膨胀,并且使更多的交换活动归于其中。”(霍奇逊,1993:216)
是哪些什么环节存在障碍?为什么发达的中国传统市场不能催生出企业等相关经济组织?当然原因是复杂错综的,涉及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由于市场与产业组织的高度关联性,本文将就此进行探讨,其他因素则不拟展开。
二、市场与产业组织的产生:制度经济学的观点
企业组织只能在市场中产生,但是否市场发展必然产生企业,市场越发展企业越能从中产生?
科斯(1994)认为,分工经济并非企业经济存在的充分条件;只有当企业制度能节省交易费用时,它才能替代市场。这一观点由张五常等人进一步发展。企业就是用劳动市场替代产品市场。诺思(1994:230-231)说,既然科层组织的纵向一体化意味着要以要素市场替代产品市场,那么,一个关键的决定性因素将是组织要素特别是劳动力市场的费用。
钱德勒(1977:7;11)认为,过去通过市场配置的资源与产品可由企业来实现。“通过将生产单位与采购、分配单位几方面的行政管理相结合的办法,可以减少获取市场和货源信息所需的费用。更重要的是,众多单位的一体化,允许货物从一个单位向另一个单位的流动,能够通过行政管理进行协调而达成。”此外,行政协调所导致的节约,比起较低的信息与交易费用所引起的节约,更为巨大。“当管理体系能够比市场机制更加有效地操纵和协调许多业务单位的活动时,这种机构(即近代企业)就应运而生了。”
杨小凯(:222)的数理推论表明,如果存在分工经济而又没有交易费用,则分工可以通过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的市场来组织,并不需要企业制度。但是,如果存在分工经济,又有交易费用,则自由市场便能在其间寻求最有效率的交易组织结构。最终产品生产与中间产品生产间的分工经济是企业经济存在的必要但非充分条件。如果分工经济超过交易费用,而且中间产品交易中的交易效率,比用于生产中间产品的劳动的交易中的交易效率低,则存在企业经济。杨小凯(1999:411-412)还认为,“企业产生的必要且充分的条件是:最终产品生产和中间产品生产的分工,以及交换某种中间产品的交易效率低于受雇生产该中间产品的劳动交易。当企业因分工而产生时,能避免对交易效率最低的活动直接定价的剩余权结构将在市场上占有优势。”这里,劳动与相关生产品在交易效率上的判别对企业的产生是必要的。
三、中国传统市场中的产业组织:制度性障碍?
无论企业组织,还是行会组织,都是与市场紧密相关的。它们都不能得到发展,是否意味着市场制度本身对它们的制约?按照制度主义者的观点,企业组织、行会组织,都属于非市场交换,它能降低相关领域的交易成本,并超过市场制度所带来的收益。而企业、行会的弱化,主要原因可能就是它们不能由超过市场本身完成交易所带来的效益,交易成本更高,因而长期受到抑制。企业组织生产出来的产品,如果因为组织本身具有较高的成本,那么其产品的成本也就会高。
企业组织的交易成本,也就是资本组织劳动力进行生产的成本,可能高于通过市场体系获得商品的成本。也就是说,市场的发育阻碍了企业组织的萌生。这种观点看似是矛盾的,实则是可以合乎逻辑的。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的经济制度中,是可能成立的。已有一些实证研究的成果可以作为分析的基础。
伊懋可(Elvin,1973)分析明清中国棉纺织业缺乏技术进步的三大原因,其中之一是,中国商业发达,市场机制比较完善,棉布商人无需直接卷入生产就可以顺利得到大量棉布,因此,把资本作为流动资本来使用,比起投放生产更为有利,因而商业资本很少转化为工业资本。
罗友枝(E.S.Rawski,1990)考察了19世纪晚期中国糖、茶、丝的出口,认为它们“未能适应世界市场的国际竞争,根源于中国市场结构,确切地说,根源于市场的过度竞争。”“竞争市场,本应是传统经济渡过危机、对市场变化做出敏捷反应的有效机制,在中国却成为影响工业化、生产管理与大规模企业等发展进程的因素。”
弗兰克()分析中国衰落的原因时说,恰恰是中国过于繁荣,人口持续增长,导致了“高水平平衡陷阱”,人口增加,资源减少,人力资本便宜,工商业不再有技术创新的冲动,最终使中国失去了转化的契机。
关于市场与产业组织的关系,迄今为止以吴承明先生(1985:27)的一段论述是最为深入而具体,同时也是最引人思索的。在谈到明清工场手工业时,他指出,工场手工业的劳动分工,明清时期不能和欧洲工场手工业时期的情形相比。这其中有一种情况是,由于场外分工发达,场内分工反而简化。如景德镇和广东石湾的陶瓷业,即因过份专业化,窑、作、行、店林立,互为分工协作关系,其工场手工业的规模反而十分可怜。清代苏州的丝织业,也因一些工种独立成行,由织户临时雇请,原来工场手工业的迹象反而消失。吴老揭示的这一有趣现象耐人寻思。
四、传统市场的结构特征与交易效率:中国与西欧的差异
中国传统市场形成了等级体系,这是基于个体小生产者市场主体行为特征的市场结构,也与行政等级体系相辅相成。细密的网络,将分散的细小的个体小生产者卷入市场体系之中,并通过有效的价格传递,组织各地的商品集中与分销。在这种市场体系中的商品,由于小农与小生产者的低生产成本,以及市场体系本身有效地传递价格信号、运输成本的低廉,商品总的成本较低。
中国传统市场的效率,从纸币的行用可以得到反映。贱金属货币在中国的长期流通,是因为大量的城乡小生产者活跃于市场,分散的、细碎的交易主导着市场。(龙登高,1996)但市场的扩展,又受到贱金属货币的制约,因此创造出纸币来适应之。北宋四川的富户、南宋徽州商人都曾联合发行交子。令人不解的是,金银等贵金属却仍然没有在货币体系中成长起来,即使到了明清时期,白银成为主币,黄金在货币体系中的作用仍很有限。人们不使用贵金属货币,而别出心裁地发明纸币,可以说是通过制度创新来适应市场体系的基本特征,并使之富有效率。
西欧中世纪的庄园内,农民的生产与生活依赖于农奴主,农奴的谷物得堆放在领主的磨坊里;在法国,庄园的烘炉和榨汁机都是领主的专利品。农奴可以被推举为采邑的管事或担任管理庄园乡村经济的庄头。4-6头牛的一组犁在当时任何一户家庭都是大得供不起的一项实物资本投资。即使在市场交易上也是如此,周市就是由领主组织的庄园内部的交易。每年一个月的大型市集有利于远距离贸易,但与一般农户的联系有限。
在新兴工商业阶层中,则有严密的行会行使相似的职能,组织工商业者进行生产与交换,通过非市场化手段降低了交易成本。专业化逐渐硬化为职业行会。 行会会员所能做的工作越是有限和专门,它出售其商品的市场区域范围便越大。高度专业化的行会,如佛莱芒的纺织,各道工序加以细分,并成为各自独立的行业。这一广泛的分工如此有效,以致佛莱芒的织物充斥各地,将整个欧洲的价格压下。庄园、行会,为后来的企业组织提供了制度惯例。
庄园的作用、行会的作用,在中国都由市场来执行了。例如,它们集中众多商品的职能,由市场等级体系逐级集散商品来完成,它们规定价格与传递信号的职能,在中国也由市场等级网络来完成了。中国的行会,没有渗透到生产环节与销售环节,只是协调行业成员与政府的关系,也协调成员之间的关系。
杨小凯(1999)通过数理分析得出命题如下:若系统中的基本元素数目并非微不足道,则层系更有效率。最优层系的相对效率随基本元素的增加而提高。如果层次数很大,则人们可以通过附近的小城镇与邻人交易,通过大城市和其他中等城市与较远的生产――消费者交易。这就是说,层次数大能减小贸易伙伴的平均距离。如果生产中的分工足够发达和/或城市规模经济及交易效率足够低,则一个城市系统是多中心层系。否则,它就是单中心层系。具体的分析有待实证,但大致可以说,西欧中世纪是多中心层系,而中国传统市场是单中心层系,那么,二者在分工的水平、城市规模经济及交易效率方面是各有特色的。
西欧的市场结构,与传统中国有较大差异。(龙登高:1992)这种差异似乎可验证上引杨小凯(1999)的命题。西欧没有形成传统中国的市场等级体系,可以说是“多中心层系”。与中国相比,其市场网络没有那么细密,个体农户与市场的联系没有那么密切,城市经济规模似乎也要略逊一筹,交易效率整体而言也要低一些。但与市场相关联的生产中的分工却要发达一些。通过各地每年一个月的市集,各庄园之间,以行会来组织的工商业城市之间,大规模的商品流通引人注目。
五、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
或谓中国缺乏强劲的技术革新来带动制度创新,尤其是没有出现工业革命,这里的关键问题其实应该是,技术创新是怎样产生的。诺思(1994)在谈到工业革命时认为,一系列制度方面的变化为工业革命铺平了道路:市场规模的扩大引起了专业化和劳动分工,进而引起了交易费用的增加;交易费用的增加导致了资源的浪费,也说明原有的经济组织出现了不适应性,迫使经济组织发生变更。保尔芒图(1983:387)也指出,产业革命的特点就是资本的集中和大企业的形成。资本集中在某种程度上是先于技术发明的,近代大工业只不过加速并完成了一个早已开始了的演变布局。诺思(1999)的中心论点是:有效率的经济组织是经济发展的关键;一个有效率的经济组织在西欧的发展正是西方兴起的原因所在。可见,制度变迁的作用是十分巨大的。各国的工业革命,几乎都是发生于资产阶级革命成功之后。此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出现和存在于工场手工业的生产力水平之上,并长达200多年。
单纯的技术发明不一定能带来技术革命,它需要特定的外部条件与之配合;它更不一定能推动制度创新,而往往是制度创新为技术创新铺路。甚至技术发明并不一定会受到欢迎。英国工业革命的技术创新肇始于飞梭,但其发明者约翰凯的命运很悲惨,织工们控诉他想剥夺织工们的生计,制造商们拒绝他所要求的使用费用而起诉他,他只得四处逃难,到法国去了。飞梭及其发明者的命运,相对于中国一些发明来说要幸运得多。清初戴梓发明的火器“连珠铳”,一次可填发28发子弹,又造出蟠肠枪和威远将军炮,但以“骑射乃满洲根本”的清王朝,忌惮削弱八旗军的传统与优势,不予采用,还将他发配充军。这是技术发明受到制度制约而窒息的典型事例。
一个行业及相关行业中的各个工序,在长期的演进过程中形成互动的整体节奏,某一技术的改进会打破共同的节奏;或者相反,某一技术改进不能为这一共同节奏所容纳,最终只能自动退出。18世纪英国阿克莱发明的水力纺纱机,成功地加快了纺与织的产业节奏。但14世纪出现的类似发明水转大纺车在元代中国却昙花一现(李伯重,1987),未能打破当时麻纺织业及后来棉纺织业的生产节奏,相反自身消失了。元代出现的三锭纺车,至明清也未能取代单锭纺车。“纺”这一环节的技术革新,在中国不止一次夭折了,它不仅未能带动“织”环节的相应改进,反而不能不回复原有的纺与织的节奏。可见,技术的使用、推广,是由市场与社会的需求来决定的,如果缺乏这种需求,或者说需求微弱,它将难以推广和普及,并在普及过程中不断完善。英国棉纺织业则从“纺”的技术创新开始,成功地带动了整个纺织业的技术革命。
英国棉纺业直到17世纪才自印度传入,毛织业这一传统工业则历史悠久得多。但工业革命发生在棉纺织业。保尔芒图(1983)分析道,一个没有传统的新工业,未被墨守陈规的传统所束缚,它处在那些阻止或延缓技术进步的法规之外,它好象是一种对发明和各种创举开放的试验场地。毛纺织业则太保守了,受到特权的保护,所以不能通过技术革新来自行完成自己的变革。英国毛纺织业技术创新的迟滞,正是形成了制度经济学所说的路径依赖,导致创新受阻。
正如英国的毛纺织业,明清中国的棉纺织业从生产到市场都已形成成熟的体系。在这个传统产业中,某一环节的技术发明,因为它的使用会引起整个产业体系其他环节的`相应变化,也就是说必须改变整个产业系统才能使技术发明得到广泛的应用,对于已经形成路径依赖的传统产业来说,这种发明是力所不及的。因此某种技术革新不仅未能带整个产业体系的变化,相反自身要受到这个产业体系的制约。
六、交易费用与产业组织
假如一个资本所有者要创办一个企业,他将必须支付如下费用:1)土地成本,2)劳动力成本,3)组织管理费用等等。
西欧一些企业,或专业化生产的规模经济体,是由庄园演进而来。在西欧的庄园中,土地是不进入市场的,而劳动力依附于庄园主,因此1)、2)两方面的交易费用不会提高。至于3),西欧的市场体系,主要通过市集来组织商品流通,它适合于大额商品的流通。规模经济所产生的规模效应,在这种市场体系中具有优势。因此,领主组织园内的劳动力从事专业化商品生产,此时在内生交易费用方面并没有太多的改变。而中国的地主,要把分散的个体的农民组织起来生产,要在高地租的土地上建立大型工场,内生交易成本要大得多。
产业组织的产生,还是商人资本渗入生产领域的结果。商人资本渗入生产领域并转化为产业资本,大体经历如下过程:
商人资本――包买商品――提供原料――提供工具――开设生产场所――完全雇佣
商人资本所关心的是买卖的差价及由此带来的商业利润。正是为了增加买卖差价,为了占有市场卖出高价,他们才包买小生产者的产品,为了在买进价格上实现节省,他们才掌握原料,继而掌握设备,乃至工业厂房。通过资本对产业的组织与管理,他们试图降低市场与分工的扩大所引起的交易费用的上升,也就是说,通过对市场的替代,来减少交易费用。
在中国传统社会,土地市场活跃,地价高昂,建造厂房所耗1)土地成本高。劳动力在家庭中使用是不计成本的,但当他为人雇佣时,就不同了,起码得支付能够维持生活的工资。劳动力市场广泛存在,但这种劳动力,往往是季节性劳动力或者是具有一定生产工具的劳动力,转化为自由雇佣劳动力难度大一些。中国的个体小农家庭经济具有很强的韧性,个体家庭经济很容易复原,劳动力一旦具备一定的条件,就可以租佃土地恢复个体农耕生产。而西欧的农奴,因为在生产上依赖于庄园主,一旦从庄园中分溢出来,很难进行个体生产,常常被迫进入工商业。因此2)企业来组织劳动
力成本不低。至于3)组织管理费用,也就是规模经济所产生的单位产品成本减少,由于市场体系适合于个体小生产者,在原料购买与产品销售等方面,产业组织较之小生产者,将难以形成比较优势。
产业组织,因为购买土地、劳动力等方面的交易费用,自身管理的交易费用,不能抵偿市场的交易费用,产业组织难以替代市场。另一方面,交易费用的增加,分摊到众多的个体小生产者身上而得到减小。随着市场的扩大,信息在日益众多的人中间传播,平均每个商人的交易成本也下降了,信息的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也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而下降。
在手工时代,中国的个体家庭工业,在细密的市场体系下,如鱼得水,能比较便利地得到原料供应与市场销售。其比较优势又得以发挥,以其低成本而优于企业。而企业组织因其内生的交易费用而使成本上升。――当商人能够便捷地从市场中获得低廉的商品供给时,他的资本何必投入高成本的企业自己来组织生产呢?因此,商人地主所获得的资本往往不是流向生产领域,除了流向流通领域外,还竞相流向土地市场,以稳定的地租来替代高风险的商业利润。
在西欧,无论是领主组织庄园内的资源,包括土地与劳动力等,来建立产业组织,还是商人资本通过控制生产过程而转化为产业资本,都以替代市场来降低交易费用。在传统中国,资本控制生产形成的产业组织,由于较高的内生交易费用而举步维艰,适合于市场体系的个体小生产者则具有比较优势;替代市场的产业组织,并不能降低交易费用,甚至还不如直接取之于市场来得便利。
参考文献
保尔芒图,1983,十八世纪产业革命,商务印书馆中译本。
罗友枝(E.S.Rawski), 1990, Competitive Markets as an Obstacls to Economic Development, China’s Market Economy in Transition, Edited by Yung-san Lee and Ts’ui-jung Liu, Academic Sinica.
弗兰克,2000,白银资本――重新审视东方,中央编译出版社中译本。
霍奇逊,1993,现代制度主义经济学宣言,北京大学出版社中译本。
科斯,1994,企业的性质,载《论生产的制度结构》,上海三联书店中译本。
李伯重,水转大纺车及其历史命运,载《平准学刊》第三辑上册,中国商业出版社。
龙登高a,1992,封建市场比较研究:宋代中国与西欧中古盛期,载《纪念李埏教授从事学术活动五十周年史学论文集》,云南大学出版社。
b,1996,个体小与传统市场,《中国经济史研究》第2期
诺思a,1994,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上海三联书店中译本。
b,1999,西方世界的兴起,华夏出版社中译本。
钱德勒,1987,看得见的手,商务印书馆中译本。
吴承明,1985,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人民出版社。
杨小凯 黄有光,1999,专业化与经济组织,经济科学出版社中译本。
伊懋可(Mark Elvin),1973,The Pattern of the Chinese past,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市场产业链 篇6
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发展现代传播体系,提高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辐射力和影响力,必须加快构建技术先进、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现代传播体系”,同时“鼓励有实力的文化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培育文化产业领域战略投资者”。
同时,根据三网融合政策我们发现,广电系统的三网融合路径将经历三个重要阶段:2010~2011年的竞争准备期。该阶段行业成长驱动力主要来自于有线电视用户的跑马圈地运动,即行业的发展充分享受着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带来的用户增长红利;2012~2015年的竞争缓冲期,“全网化”阶段的驱动力来自于对用户的深度运营,尤其是对客厅文化和客厅娱乐的充分挖掘;2016年后的竞争开放期。“三网化”阶段的驱动力来自全业务运营及产业链整合能力提升。2012年正好位于三网融合的战略阶段上台阶时期,开始为市场开发做准备。
从2003~2014年,我国数字电视市场规模将由400亿元扩张到5000亿元,2011年我国整个数字电视产业的规模预计将超过万亿元,市场潜力不可估量。在未来的10年内,中国的数字电视必将得到长足发展,由此带动的产业链市场价值更大。
中国产业的发展是离不开政策支持的,2011年11月1日,作为《地面数字电视国家标准》的配套标准《地面数字电视终端接收机(器)通用规范》正式实施,我国生产和销售的所有数字电视机都必须具备地面数字电视接收功能。这对于众多IC公司和高清产业而言,绝对是个利好的消息。
另一方面用户对数字电视的欢迎程度也是很高的。据诺达咨询调查显示:98%用户流露出想使用基于电视终端的即时通信产品,其中76%用户表示肯定会使用基于电视终端的即时通信产品,22%用户表示不确定会使用基于电视终端的即时通信产品,仅有2%用户表示肯定不会使用即时通信产品。因为用户在家里对即时通信产品终端的偏爱电视仅次于电脑,而又高于手机。电视的普及率又远远高于手机和电脑。在三网融合条件下开发基于电视终端的即时通信工具具有了可行性。
另外,未来潜力也不容小视。我国有4.08亿电视用户,目前为止有2.75亿的有线电视用户,还有1350万的直播卫星村村通用户,除去这些用户,还有接近2亿用户是依靠地面无线电视来收看电视节目的。因此在未来潜在的市场空间还是非常大的,这将在三网融合之后充分爆发。
尽管电视数字化发展已经初具规模,但是其地理分布却非常不平衡,从绝对量来看,部分省份数字电视用户发展达到“千万”级别。浙江、广东与江苏3省有线数字电视用户数量均超过1000万户,占全国有线数字电视整体市场份额的27%左右。
从数字化程度来看却是另外一幅光景,有线电视发展较慢的省份实现了一步到位的方式,青海、新疆、宁夏、内蒙古和贵州等省份的数字化比例均超过70%,青海省的数字化率高达96%。
结合总量和数字化发展方式来看,四川、河南、江西三省的潜力最大。首先这些地区有着巨大的有线电视用户基数,其次,其数字化程度均没有超出 30%,有线转数字的市场潜力巨大;山东、江苏、广东、浙江和湖北等基数大省数字化程度居中,尚有一定的发展空间可以挖掘,其潜力主要体现在剩余有线电视的数字化转换;而有线电视发展较缓慢的青海、新疆、内蒙古等地由于一步到位的发展方式加上其近年经济发展较快,电视数据化布局甚至要优于发达地区。除却上述三类地区,剩余地区的发展则显得动力略有不足,有线电视尚在发展,数字化意识也并不强,因此不划为潜力区域。
市场产业链 篇7
电影作为一种承载影像内容和文化意义的娱乐方式,是影响中国文化产业的重要一环。中国现跃居为了拥有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的国家,近年来电影票房呈现持续增长的态势,2015年电影总票房为440.69亿元,国内观影人次同比增长约49%,国产影片票房占总票房的61.58%,但其中院线电影的上映率虽然逐年上升,国产电影的总产量却止步不前,还未达到2012年的水平。同时,观众观影需求的快速上升,造成了中国院线电影供需指数逐年下降,相较于中美院线电影供需指数,2013年开始中国每单位观影人次可供给影片数低于北美,且差距在拉大。
在院线电影产能无法满足快速增长的观影需求和中国电影市场特殊环境的大背景下,网络大电影出现便迅速大热,开启了电影市场新格局。经过几年发展网络大电影的年产量成倍增长,在2016上半年网大出现爆发式增长,全年预计上映的网大可达2 500部之多,而2016年上映院线电影数量预计在485部左右,网大的电影产量已远远超过院线电影,网大出品公司2016年上半年环比增长130.3%,截至2016年6月已达843家,是院线电影出品公司的2.1倍。2015年网大市场有3.5亿元的收入规模,随着中国在线视频会员市场规模可达402亿,2016年预计全行业收入规模将会超过10亿元。
网络大电影现定义的4个标准为:时长不低于60分钟、制作水准精良、符合国家相关政策法规、具备完整电影的结构与容量。网络大电影具有“小成本、差异化、周期短、面向中等规模受众”的特点,更符合互联网用户的个性化需求。现在的中国电影市场有些类似好莱坞的早期发展阶段,发展前期的网络大电影在内容制作上多是跟风院线电影蹭热度、选择擦边题材等,依靠低成本、低制作、打噱头的模式,影片同质化严重且缺乏在宣传营销上的探索,现今已步入日趋完善的产业链化流程,不断朝着精品化、多样化的方向走下去。2016年,网络大电影进入全面爆发期,其中不少大咖加盟明星助阵的影片,网络大电影和院线电影的界限也已不再十分明显,网络大电影已完全具备小院线电影的规模,题材上又超越了传统电影生产的框架,小院线电影也将大量的转战网络。
票房是证明一部影片是否受到观众喜爱的指标,并借由观众的消费达到基本获利。曾有预测称,中国将在近两年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影市场,但2016年的中国电影市场却因上映的国产影片中佳作数量不多、票房补贴减少等因素而表现并不及预期。在市场票房的高速增长下,电影行业却依然面临着缺乏剧本等优质资源,近年互联网时代的IP经济热潮涌现,市场上由网络小说IP改编的影视作品占据大多数。在之前市场中并未有明确的IP版权概念,各行业热门IP资源积累有限,因IP改编的影视作品自带读者粉丝,在票房盈利上将会更有保障,所以制片公司不惜花重金“屯”版权,过多的关注IP版权却缺少了对IP是否适合改编、其优质程度和价值等全方位考量;同时,过度地关注和资金购买致使版权价格翻倍增长,后续开发便有些急功近利。目前,中国整体的制作水平还处在上升发展阶段,中国还需要时间来达到观众、市场和技术的三者匹配。
2 漫威系列电影对中国电影市场的启示
2.1 影视产业链的革新
随着互联网的介入,中国视频网站迎来付费时代,“互联网+影视”的产业融合时代宣告到来,影视产业模式不断改造升级,未来的互联网影视必然向融合、开放和全球化的趋势发展。传统影视产业在人口、制度、资源、政策和环境等方面的红利逐渐消退,以用户为入口的互联网影视产业正在从短期的一体化发展阶段向生态协同阶段过渡,从规模不经济切换至规模经济轨道。
传统影视行业被互联网不断颠覆改造,互联网思维重塑了人们原先的传统生活娱乐方式。在互联网的大环境下众多互联网性质的影视公司成立,传统企业纷纷寻求转型,与影视产业不断跨界、融合寻找更好的企业发展模式以求不被时代所淘汰,能在互联网风口下实现公司的长远发展。“网生代”成为中国影视从业者的新坐标,网络影视剧使其涌现出众多年轻“网生代”导演,给影视从业者提供了更为宽广的平台和发展机遇。影视产业链从创作投资到票务终端的每一个环节都发生着革新、扩展和延伸,为众多企业带来全新的盈利模式。
目前,电影是影视产业中市场化程度最高和最完整的产业,互联网与电影均处于领跑地位,互联网与电影共处有三种不同的发展阶段,从“电影+互联网”到“互联网+电影”是消费互联网阶段到产业互联网阶段的跨越,未来的趋势将是朝着“互联网生态+电影”的生态互联网阶段迈进,未来互联网与影视之间将发挥协同效应,共建互联网影视商业生态。
2.2 漫威系列电影的品牌价值和启示
品牌的价值和定位一直被看作是企业或产品的代名词,业内人士关注着热门IP改编背后所带来的巨大市场,若将热门IP转化为品牌,与影视行业结合打造系列电影的力量将不容小觑。
传统院线电影的费用通常是30%用于支付演员费用,30%用于拍摄制作成本,30%用于影片宣发营销,上映的多数电影题材是全新题材,票房情况难以预估。现今IP版权的热潮更利于系列电影的长期品牌打造,《速度与激情》《碟中谍》《007》等都是好莱坞著名的系列电影,漫威的系列电影更是拥有品牌价值的典型代表,漫威拥有自身用之不尽的题材和庞大的观众群体,通过优质的影片内容、领先的制作技术、体系成熟的商业化运作模式,强大的衍生产品和周边产业链,使无数的影片系列诞生回归,在全球范围内推广普及,成功在电影市场上打造了漫威系列品牌电影,形成自己的品牌盈利模式。而中国市场却一直缺少拥有品牌知名度的成功系列电影,《非诚勿扰》《澳门风云》《小时代》等均上映多部续集,但缺乏了作为系列电影的品牌影响力,成功打造了拥有品牌号召力的系列影片将会拥有自身的品牌传播力和庞大的观众群体,这是长期盈利的保障,是一条长久的利润产业链,系列电影类型也是当下IP资源缺乏的有效缓解之法。
据统计,中国西游题材的电影至少已拍摄过40余部,西游题材热度居高不下,多部影片上映后票房成绩不错,在票房突破10亿元的国产片中“西游”题材就占了两席。近年来或借助西游题材,或根据题材衍生出的故事,如《西游降魔篇》《西游记之大圣归来》《西游记之三打白骨精》《万万没想到》等兼具质量和口碑之作,借助西游题材与影视剧相结合衍生的手游、网游等众多衍生品都盈利颇丰。西游作为中国的一个强大IP,其本身拥有丰富的题材故事可供开发使用,注重将国内现有的大IP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在IP的背景下打造系列影视作品和衍生产品,将IP成功转化为品牌,推出系列影片及周边衍生品,将把握住影视行业未来的盈利趋势。另外,如周星驰等知名的个人品牌是电影市场上的“金字招牌”,由周星驰主演或导演的影片极具有票房号召力,这样的票房盈利更说明打造系列电影品牌价值的力量。观众一直期待回归的经典题材故事如“龙门客栈”“仙剑奇侠传”等均可尝试将其打造为国内的系列电影。未来电影行业将不断涌现新力量,具有品牌价值的系列电影将越来越多元化,将成为影视行业的一大亮点。
在国外衍生市场的收入占到整体收入的70%以上,国内该收入却不足10%,中国的影视衍生市场还有很大的开发空间。目前,比较成功的主要集中在一些动画片和PGC内容,大电影几乎微乎其微,另一方面却是互联网上盗版的影视衍生品大热,聚集了大规模的用户消费群体。随着海外影视IP陆续在国内各渠道落地,版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陆续健全、版权的保护力度增加等,中国衍生品消费市场体系也将逐渐发展构建。未来,中国衍生品消费市场与海外特别是美国市场将有较大差异,通过互联网连接的线上影视衍生品消费渠道将非常强大,发展成中国特色的线上衍生消费市场。
3 电影市场的营销概况
随着市场机制的完善,电影产业链向纵深化、专业化的成熟形态发展,电影营销逐渐从中独立,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价值环,属于中国特色的“上游开发、中游拓展、下游延伸”的电影产业链条正在趋于完善。在互联网的全面介入下渠道变革和观影体验传播到信息认知的循环成为购票的关键,消费者在关键营销节点的选择直接影响了消费者的观影决策。
好莱坞的电影营销模式早于电影制作启动,营销费用与制作费用的比例大约是1:2,一部大规模影片会在北美花费3 000~5 000美元的营销费用,在全世界的营销花费一般在1亿美元,营销期与投入普遍长于国内。其中3/4的广告费用流向电视渠道(包括广播和有线电视),2015年上半年好莱坞共投放621个不同的广告位,共花费17亿美元,电视渠道投入远高于国内。
2015年国产电影票房过5 000万元的共有67部,其中48部由第三方电影营销公司进行营销,19部由片方自行推广,第三方营销影片票房整体表现优于片方自行营销。2015年中国电影票房突破440亿元,电影营销市场预计达38亿元,同时新媒体的营销费用增长速度减缓,占营销费用的15.2%,但新媒体营销市场规模却在短短五年内实现了近8倍的增长,新媒体渠道在电影营销中的地位逐步提升。
电影市场千变万化,宣传营销的方式随受众习惯和喜好不断更新,中国的电影从业者一直在研究如何将中国电影制作得更好,在国际上走得更远。
参考文献
[1]石村.新形势下媒体版权保护工作的意义[J].电视研究,2014(2).
市场产业链 篇8
关键词:影视文化产业,在线电影,市场,发展前景
1 影视文化产业与影视市场现状
1.1 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2009年是落实“十一五”规划最重要的一年。从中央到地方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已经将文化产业视为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举措, 文化部更明确指出在5年内文化产业要实现年均15%的增长。包括京、沪、浙、粤、滇在内的诸多省市, 均践行着建设文化大省、文化强省的目标, 努力实现文化产业高于GDP的增长速度。文化振兴规划与实施情况已上报国务院, “十二五”文化发展规划也在积极制定中。
文化产业具有投资回报高的特点。当代社会各种产业利润主要靠领先的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来实现, 而文化产业正是自主创新和技术含量高的一个门类。近年来, 政策扶持和市场规律的相互作用, 使得文化产业的资本赢利率逐步升高, 文化产业投资热将会长期存在。从消费角度看, 文化产品也必将成为潜力十足的消费热点。
1.2 影视市场发展现状
2008年全国广播电视产业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2008年全国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为95.96%、96.95%, 分别比2007年增长0.53%、0.37%。2008年全国影视节目出口总额已接近30亿元人民币, 比2007年增加了9亿元人民币。其中, 电影海外收入25亿元人民币, 比2007年增加了5亿元人民币。
中国影视市场的迅速扩大, 使得影视拍摄服务需求旺盛, 以影视产业为先导的旅游市场持续增长。中国是全世界媒体娱乐业增长最快的国家, 预计未来几年内将以每年25.2%的速度增长。根据发达国家经验, 电影电视的产业链可以延伸至影视旅游业等后电影产品, 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随着中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观念的转变以及交通行业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人们利用闲暇外出旅游, 影视旅游人次急剧增长。
2006—2010年是国家“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实施期。这一时期, 是中国向中等发达国家行列迈进的起步阶段, 也是中国广播影视产业发展的关键时期。随着人们生活节奏不断加快, 在人均年收入突破1000美元后, 人们对娱乐形式的需要将变得日益丰富多彩;而电影产品的不断丰富, 使电影不断走向大众化, 大多数大中城市居民将再次走进久违的影院, 电影消费将重新成为一种时尚。中国电影已经形成多层次开发、多渠道回收的产业链条, 市场将进一步扩大。
2 影视文化产业链
2007年, 中国电影市场统计票房达33.27亿元人民币, 2006年为26亿元人民币, 历年增速在20%以上。AC尼尔森预计, 中国电影票房将于2010年超过7.2亿美元 (约50亿元人民币) 而成为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全球第三大电影市场。巨大市场机遇的背后是环环相扣的影视文化产业链。
发行商通过竞争 (或者买断) 来取得制片商电影的发行权;存在独立发行、联合发行、代理发行与协助发行等多种方式, 发行商一般是直接对院线销售。发行商的市场化运作服务包括针对不同的档期、不同的市场情况、不同的影片类型采取不同的发行、宣传、营销策略。目前, 电影业的内容提供商与渠道商均有向上、下游延伸的趋势, 力图以“制片+发行+院线” 的模式赚足每个环节的利润。为了实现利润的最大化, 不排除由资本推动上、中、下游的领先企业间合并的可能。上游片源和下游院线 (含电视、网络、手机等其他传播媒介) 是电影业最有价值的资源, 并购扩展应当围绕这两条主线展开。
3 中国电影市场的优势
截至2006年年底, 中国36条院线的影院共有1325家, 银幕数量为3098张。与2005年相比, 影院新增49%, 银幕新增34.5%。2007年中国总共新增102家电影院, 电影屏幕数量增加493面, 增幅达10%。院线成立之初的2002年, 我国国产影片不足100部, 2006年330部, 2007年突破400部, 增速达20%以上, 并且我国电影制作已经转向注重质量和数量的新阶段。
AC尼尔森通过网上调查发现, 几乎50%的电影观众表明他们去电影院的主要原因是为了看一部特定的电影, 21%的观众是为了感受电影院大屏幕的感觉, 20%的观众是为了约会或社会交际。2007年全国城市电影观众达到1亿左右人次, 电影二级市场观众有望超过2亿人次, 农村电影市场有望继续超过15亿人次。另外电影频道有大约280亿人次。
2006年国有资本、民营资本及海外资本等多种投资主体齐头并进, 国产电影的投资主体已超过300家, 其中民营公司等机构达277家。美国一张电影票相当于人均月收入的1/400, 而中国电影票相当于人均月收入的1/20。可以说中国的电影票比美国贵20倍。原因在于中国电影主要依靠票房单一收入, 影视衍生品市场有待形成。
4 我国宽带接入市场和在线影视市场整体情况
近年来, 全球互联网用户增长迅速, 宽带接入用户数增长很快。随着宽带接入逐步取代拨号接入, 日益成为互联网接入的主流方式。
中国互联网用户和宽带用户增长迅速, 2009年数据显示中国的互联网用户超三个亿。但与其他国家相比, 互联网渗透率和宽带普及率仍比较低, 发展潜力巨大。
中国在线影视市场的发展受到诸多制约因素的限制。宽带用户基数小、宽带普及率不高、PC拥有率低、用户互联网内容的消费习惯、宽带服务的支付手段比较单一、宽带资费较高, 加上宽带娱乐增值业务市场还处在探索阶段, 业务尚不成熟, 没有一个很好的可以推广的商业模式等因素都是影响宽带娱乐增值与在线影视市场发展的制约因素。
5 结 论
从整个市场目前所处的发展态势来看, 目前在线影视市场规模小, 现有的服务提供商没有内容资源, 而真正具有内容资源的SP持观望态度, 这使得目前中国在线影视市场处境尴尬。
目前在线影视市场的规范发展急需政府加强监管力度, 明确监管职责, 规范市场秩序。由于目前在线影视市场发展缺乏规范和制约, 一些非法和非正规网站攫取了在线影视市场巨大的利润, 扰乱了市场的发展, 打击和影响了正规宽带 SP 发展市场的信心。
从竞争情况来看, 正规在线影视运营商在 20 家左右, 非正规私人网站在 50家左右, 由于内容版权问题、市场推广营销问题, 目前正规运营商收入占整个在线影视行业市场规模不足 30%, 非正规私人网站收入则占超过 70%的份额。由于正规在线影视运营商在影视内容、更新速度等方面目前尚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加上一些非正规私人网站的发展及监管问题的存在, 预计在线影视市场的发展有起色还需要 1 .5~ 2年的时间。
从用户角度来看, 目前制约用户使用在线影视服务最主要的因素是网络速度和服务价格资费, 建议电信运营商在网络建设的同时, 综合考虑用户对接入费用和服务费用的支付能力, 制定合理的资费标准。
参考文献
[1]中投顾问.2009—2012年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EB/OL].[2009-07].http://www.ocn.com.cn/reports/2006189wenhuachanye.htm.
市场产业链 篇9
一、生猪疫苗的寡头垄断市场
随着疫苗、饲料、养殖、屠宰加工等行业的规模化发展, 整个产业链都受到了产量过剩的困扰, 过去单一依靠提高产量去提高利润的方法不再适用, 各企业纷纷以高品质、差异化的产品以及全方位服务为转型核心, 以此去抢占市场份额。当前在疫苗行业, 由于对疫苗质量与品种的要求逐步提高, 国家对疫苗行业的严格准入制以及核查制的重视, 疫苗行业正越来越向寡头垄断市场转变。行业内部各企业纷纷加大对研发的支持, 掌握专利技术成为企业为在市场中占优的核心要素。
我国的生猪疫苗市场格局是以政府强制性疫苗为主, 市场苗为辅的防治体系。政府针对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等疫苗采取集中招标, 免费向养殖户和养殖企业发放;市场苗虽然价高, 但是含有更多含抗毒蛋白比率少, 防疫效果远超, 并且市场苗种类丰富, 可以应对目前危害性和流行性逐渐加大的猪圆环、伪狂犬等疾病。由于规模化养殖企业一旦发生疫情将会损失惨重, 所以防疫效果好、品种较多的市场苗正越来越受到青睐。越来越多的养殖企业更倾向于直接与疫苗公司合作, 采用价高质优的市场苗去替代质量较差的政府发放的疫苗。
目前市场苗的空间主要由猪蓝耳、猪瘟以及口蹄疫等疫苗支撑, 但未来疾病的多元化以及市场苗的高质量正越来越被市场所认可。对于疫苗企业来讲, 政府招标苗利润薄弱且受市场苗冲击份额不断缩小, 研发新产品补充市场、革新生产流程以降低成本已经成为其未来发展重中之重。在A股上市公司中, 天康生物、中牧股份、金宇集团、大华农、瑞普生物、天邦股份都是行业领先的疫苗龙头企业。近年来, 各家公司除了在政府招标的三种疫苗上进行技术革新以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外, 都积极投入研发, 增强产品储备。
二、生猪养殖:区位因素促成的本地垄断
对养殖企业来讲, 制约企业发展的要素除了传统意义上的资金、人力以及技术外, 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土地。我国目前处于一种资源稀缺的状态, 优良土地不是被用作城市开发就是用来种植农作物, 自然资源的限制成为了生猪养殖规模化的一大瓶颈。
生猪产业规模化需要现代化的技术进行工厂化繁育、育肥等过程, 养殖场的建立往往需要大量的土地资源, 分散养殖中田前屋后的养殖场地完全承载不了规模化养殖的重任。从公司布局上看, 粮食主产区、劳动力成本、土地环境等因素成为了养殖场定位的原因。2011年, 我国的生猪出栏量位列前三的省份是四川、湖南与河南, 分别占全国出栏总量的10.58%、8.43%、8.11%, 位列前四的区域是长江流域、华北平原、西南以及东北, 四大区域的生猪产量占到全国的80%以上。
养殖企业多设址在四大主产区有其内在的必然性。长江流域生产区由于得天独厚的环境优势, 自古以来就是我国养殖业以及粮食主产区域, 并且由于毗邻长三角以及沿江城市群, 庞大的消费市场也促成了产区可观的生猪产量、调出量;华北产区与东北产区种植业的特点是以玉米为主, 玉米作为饲料的重要原料, 便捷与饲料加工生产, 生猪养殖企业设立在此有助于降低养殖成本, 促进生产的规模化和组织化。最后, 西南地区作为传统养殖区域, 其种植结构以稻米为主, 加之地形多山, 缺乏合适地点供大型养殖场生产生活, 该地区还多以农户以及小型养殖场为主, 集中化程度较低。
从规模化上看, 虽然一次次猪周期都使散户不断出清, 生猪养殖规模化加速, 但是从总体上看, 目前我国的生猪养殖依然主要以中小养殖户为主, 养殖规模化程度还有巨大发展空间。规模化程度较低以及区位分布的影响促成了当前养殖企业的市场结构:区域垄断化。一方面是因为对于大型养殖场来讲, 由于产品的同质性高、规模化养殖度低、污染因素等使一定范围区域内一般只会有一家较大的养殖场, 其在当地处于垄断地位且具有绝对的话语权;另一方面。对于仍没有大型养殖场分布的地区, 各个养殖公司之间与当地中小养殖户共同竞争, 形成垄断竞争的局面。
三、饲料、屠宰加工行业的垄断竞争
饲料行业处于产业链上游, 对于猪饲料, 目前我国的需求品种主要有以大中型养殖场为客户的预混料, 以散养户和中小养殖企业为客户的配合料以及极少数养殖户使用的浓缩料。目前我国饲料生产也呈现出规模化生产的趋势, 全国饲料生产企业数量逐年递减, 市场集中度达到显著提升。此外, 饲料生产企业减少的同时是规模化企业数量的增加, 截止到2012年, 企业产能在十万吨以上的企业达到四百余家, 总产量愈七千万吨, 占全国总产值的37%。取行业前十大猪饲料生产商产量占比作为衡量行业集中度的标准, 截至2012年, 十家企业共占比33%。
从饲料生产商角度上分析, 随着行业集中度的提升, 加之产能过剩的影响, 各饲料生产企业都更加重视产品质量与特色;从养殖者角度分析, 规模化的提升以及外界对产品质量诉求的不断提高必将迫使其选择高品质饲料。此外规模养殖场为追求稳定盈利, 其对饲料精细化程度要求不断提高, 高端、特色化的饲料受到养殖企业的欢迎。
而对于产业链下游的屠宰加工产业, 由于其最终产品将推向市场, 品牌美誉度是屠宰加工企业关注的重中之重。2011年央视曝光双汇在食品出产中违规使用瘦肉精, 使双汇元气大伤。自此后, 屠宰加工行业受到政府与社会的严厉监督, 中小屠宰场快速退出市场或被收购兼并, 屠宰加工行业正形成寡头竞争的局面。
四、结语
生猪产业链上的疫苗、饲料、养殖、屠宰加工四大环节面临着不同的市场结构, 疫苗行业由于技术壁垒的存在, 正逐步迈向寡头竞争的局面;而对饲料、屠宰加工来讲, 差异化较小的产品以及市场上仍然存在的众多中小参与者使其形成了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对于生猪养殖来讲, 由于运输难度大、成本高, 企业在当地都有垄断的市场特征。近年来, 中小养殖户的不断出清, 使规模化养殖加速, 企业呈现了纵养一体化、重研发、重营销的新特征, 全产业链企业在成本控制、质量把控上有着明显的优势, 从而使其在市场竞争中占优。全产业链布局趋势的发展创造出一批巨无霸企业, 将加剧生猪整个产业链的集中度, 整个生猪产业链的市场结构会进一步走向寡头垄断。
摘要:在生猪产业链上, 包括了疫苗、饲料、养殖、屠宰加工等诸多相关企业, 在以往以众多散户为绝对供给主力的生猪产业链中, 产品的同质性赋予了其某种程度上完全竞争的特性。但近年来随着规模化的发展, 全产业链、技术密集化的趋势影响和改变着生猪产业链, “差异化”成为各企业发展的关键点, 现通过对十《题目》实现一大批优秀的企业通过改变和制定企业经营模式以实现自身快速发展。
关键词:空间分布,疫苗技术,契约关系,最终产品
参考文献
[1]张喜才, 张利庠.我国生猪产业链整合的困境与突围[J].中国畜牧杂志, 2010 (8) :22-26.
[2]潘俊澍.生猪产业链价值分配的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 2012.
[3]胡凯.生猪供应链节点间的行为策略与契约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 2007.
动画产业的市场培育 篇10
早期的中国动画, 无论在艺术成就还是社会效益方面都曾取得过巨大成就。在进口动画产品的冲击下, 中国动画产业面临着重重困境。对比日本、韩国, 中国动画产业应当更多从自身寻找原因。中国的动画业缺乏产业化的市场机制, 市场不规范是动画影视作品难以向前发展的根本原因。因此, 要想谋求动画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必须解决好几个市场问题。
首先, 必须通过体制改革建立动画产业链, 进行跨媒体整合。在建立动画产业链时, 可以依靠漫画杂志和图书等成本较低的载体来推试成功的动画形象, 出版图书, 发行VCD、DVD等相关音像产品, 形成一条以动画形象为龙头, 遍及出版、音像等市场的动画产业链;制作精良的动画产品最好通过电视这一理想的媒体进行播映。如今,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 动画片的技术载体已由磁带迅速转变为计算机软硬盘。由此可见, 在动画的制作、播映和开发各阶段, 都少不了各种媒介的参与。假如能以动画为载体, 用积极健康、富含民族文化内涵的产品占领这一庞大的文化市场, 就可以给观众, 特别是青少年观众提供更为优秀的精神食粮。因此, 出版优秀的漫画杂志, 创办专门的电视和网络动画频道, 将有助于振兴民族动画产业。
动画作品只有被广大消费者接受才能有市场。我国拥有庞大的电视传播网络, 对动画片有极大的需求;随着网络设备、技术的日益完善和普及, 网络的传播方式也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 特别是年轻人和上班族。从动画制作的特点来分析, 我国动画产业也比较适合走电视、网络传播途径。国外影院动画片在全球屡创佳绩, 反观我国影院市场, 相对冷清。这主要是因为, 我国缺乏影院动画作品, 影院动画的制作要求要远远高于电视动画。现阶段中国的动画产业制作大多为低成本、低制作, 不适合影院播放。在这种情况下, 走电视媒体、网络传播之路未尝不是一种避开风险、积蓄力量的选择。
其次, 形成健全的动画人才培养机制。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 国际动画加工开始进入中国, 中国逐渐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动画片中期制作加工国。加工业的发展也使国外电视动画片的制作方式、技术和流程为中国的动画业所熟悉和了解, 同时也积累了一定的人才。人才是第一生产力, 除了在岗位上继续培养动画人才外, 还应当建立专业的动画片制作学院或学科, 设立完善、完整的动画创作教育系统:剧本、绘画、电脑合成、摄录、剪辑、音乐、配音……加强动画工作者的综合艺术素质和技术素质;并派优秀学员出国深造, 学习日本细腻奇美的画面构图技巧, 学习美国先进的数码动画合成技术等。
金融市场·产业信息 篇11
0•6%
5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环比上涨0.6%,涨幅比上个月增加0.2%,其单月上涨幅度已经接近2007年楼市高峰水平。
-44亿美元
截至今年4月底,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为7635亿美元,低于3月底的7679亿美元。这意味着,4月份我国减持了约44亿美元美国国债。
97•64亿千瓦时
6月上旬全国统调发电量同比下降0.17%,降幅明显缩窄。而此时段的日均发电量已经上升至97.64亿千瓦时,为今年1月以来最高。
-26•4%
5月,我国出口下降26.4%,这是过去7个月出口连续下降中,降幅最大的月份。
11•1年
英国石油公司(BP)发布的《2009年全球能源观察》报告显示,按照目前的探明储量和开采速度,中国石油只够用11.1年。
4•8%
5月份,全国财政收入6569.47亿元,比去年同月增加301.32亿元,增长4.8%。5月份出现同比增长尚属今年首次。
金融市场
IPO上路
证监会6月10日正式发布《关于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新股发行体制的指导意见》,自6月11日起施行。
证监会预期通过此项改革,使得市场价格发现功能得到优化,买方、卖方的内在制衡机制得以强化,缓解巨额资金申购新股状况;同时,在风险明晰的前提下,中小投资者的参与意愿得到重视,向有意向申购新股的中小投资者适当倾斜。
上海成立国内首家文化产权交易所
6月15日,由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解放日报报业集团、上海精文投资公司联合投资创立的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正式揭牌。
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是国内率先建立的以文化物权、债权、股权、知识产权等为交易对象的专业化市场平台,将促进文化产业与金融资本的对接,成为上海及国家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市场平台。这也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组成部分之一。
美国公布金融监管改革白皮书
6月18日,奥巴马政府正式宣布了长达88页的金融监管体系改革“白皮书”。这份影响深远的监管计划内容之详尽几乎涉及到银行和市场的方方面面,改革力度之大自上世纪30年代以来前所未有。
此次改革内容主要涵盖五大方面:一是授权美联储对大型金融公司实行强有力和持续性的监管;二是首次要求国会授权拆分那些陷入困境的大型金融公司的权力,避免个体垮台将危及整体经济;三是将联邦监管范围扩大到金融市场监管的灰色地带,复杂衍生品交易以及抵押贷款担保证券的交易都将置于监管之内;四是创设一个新的机构,保护抵押贷款、信用卡和其他金融产品消费者的利益;五是推动全球金融监管的协调工作。
产业信息
国家发布生物产业发展政策
2009年6月15日,国务院下发的《促进生物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全文公布,《政策》特别提到,将引导社会资金投向生物产业,并且鼓励设立、发展生物技术创业投资机构和产业投资基金。
同时,《政策》还表示,将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中小生物企业在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上市,鼓励符合条件的生物企业在境内外上市筹资。开展生物产业基地内具备条件的生物企业进入证券公司代办系统进行股份转让试点,推进未上市生物企业股权的流通,拓宽创业投资退出渠道。支持符合条件的生物企业发行企业债券、公司债券、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等,开展生物产业基地内企业联合发行企业债券试点。
中铝与力拓195亿美元交易夭折
6月5日中国铝业公司确认,力拓集团董事会已撤销对今年2月12日宣布的195亿美元交易的推荐,并将依据双方签署的合作与执行协议向中铝支付1.95亿美元的“分手费”。
我国调整成品油价格
国家发改委5月31日晚十点在其官方网站宣布,自6月6日零时起,将汽、柴油价格每吨均提高400元。
官方上一次调整成品油价是在今年的3月25日。当时,汽油、柴油价格每吨分别上调了290元和180元。
发改委透露,自上次调价以来,国内成品油价格调整参考的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也已由当时的每桶45美元左右上涨至目前的70美元左右。根据完善后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决定上调汽、柴油价格,并综合考虑相关因素,适当缩小了价格调整的幅度。
家电、汽车鼓励以旧换新
今年国家安排财政资金20亿元,在上海、北京、天津、江苏等9省市,开展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空调、电脑等5类家电产品“以旧换新”试点。补贴资金由中央财政和试点省市财政共同负担。
方案规定,消费者通过网络或者电话提出交售旧家电,回收企业上门收购,并向消费者开具国家统一印制的家电以旧换新凭证。家电销售商凭家电以旧换新凭证,按照新家电售价减去补贴后的价格销售给消费者。财政部门根据销售商的有关记录和凭证给予补贴。回收企业收购的旧家电一律交售给拆解处理企业。
在汽车更新方面,方案明确,2009年在已安排老旧汽车报废更新补贴资金10亿元的基础上,国家再安排40亿元,对符合一定使用年限要求的中、轻、微型载货车和部分中型载客车,以及“黄标车”适度提前报废并换购新车,给予不高于同型车辆单辆车辆购置税金额补贴。其中,“黄标车”主要指污染物排放达不到国I标准的汽油车和达不到国Ⅲ标准的柴油车。
新售个人电脑将预装上网过滤软件
市场产业链 篇12
1 研究方法
1.1 文献资料法
广泛查阅国内外与产业经济学中产业组织理论、产业链基本理论、乒乓球产业等相关的文献。了解我国乒乓球用品业现状, 结合产业组织理论进行深入分析。
1.2 访谈法
实地与网络了解乒乓球用品销售业的经营现状, 就有关问题与相关人员进行了解。
1.3 定量与定性分析法
采用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 首先利用可以搜集到的相关数据客观反映乒乓球用品产业的部分现状;其次通过对乒乓球用品产业与其他产业相比较收集到的参考信息, 采用定性分析, 归纳推理, 揭示我国乒乓球产业链中用品业的发展现状。
1.4 数理统计法
通过查阅书籍、网络和实地访谈得到的相关信息和数据收, 利用Excel进行数理统计, 分析数据, 提出问题。
2 分析与讨论
2.1 我国乒乓球产业链中用品业的结构构成与分析
依据乒乓球产业链中上下游企业之间产品的关系划分, 乒乓球用品业属于乒乓球产业链的基础环节, 上游企业。我国乒乓球用品业市场比较成熟, 从20世纪50年代, 我国就已经有生产乒乓球用品的企业,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 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市场, 现在具有覆盖到全国乃至全世界的乒乓球用品研发、生产到销售的经营系统。我国的乒乓球用品生产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 包括乒乓球底板、乒乓球胶皮、乒乓球、乒乓球台的加工到胶水的生产以及服装、鞋帽等, 科技含量不断提高。呈现双鱼、红双喜、729等著名的国际品牌打断了国外品牌的垄断。虽然它们只处在产业链的上游环节, 但企业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要想在某个产业里百年不倒, 必须要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只有这样才能在其产业中占有一席之地。高效市场竞争不仅可以优化产业链的结构化, 而且还可以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 科技含量也得到提升。产业链中的上游企业发生变化必然会影响到产业链的下游企业, 乒乓球用品的得到优化必然会为处于乒乓球产业链中处于下游企业竞赛表演业和健身娱乐业创造更好地条件, 为乒乓球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打下基础。2.2 基于产业组织理论的我国乒乓球产业链中乒乓球用品业分析
2.2.1 市场结构分析
从市场集中度的角度来看, 我国乒乓球用品市场的市场集中度较高, 且产业化水平比较高, 具有一定的国际影响力, 整个乒乓球用品市场相对成熟。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生产乒乓球用品到现在已经有20多家企业几十种品牌。例如:红双喜、双鱼、729、银河、世奥得、拍里奥等。红双喜、双鱼是国内历史最悠久和最有实力的乒乓球品牌, 占据我国乒乓球用品的大部分市场, 不过, 随着我国运动员在国际比赛中取得傲人的成绩, 也带动了一些国内新的乒乓球用品品牌的崛起, 现在的器材科技含量更高, 更加专业, 企业分工各加精细。随着乒乓球产业市场化程度的提高, 乒乓球用品以及相关产品市场竞争也变得十分激烈, 品牌数量不断增多, 竞争不断加剧, 国内外各品牌都在想尽办法以其提高自己的市场占有率。所以说, 乒乓球高端产品的市场集中较高, 低端产品市场集中度较低。
从产品产异化的角度来看, 乒乓球用品市场产品差异化较大。以红双喜、双鱼、银河和一些国外品牌为代表的乒乓球用品企业, 利用掌握的核心技术和新技术, 不断研发新产品, 扩大市场份额。产品差异化在不断地加剧, 产品的科技含量也在不断地加深, 而像普通的乒乓球用品差异化就相对较低, 比如:服饰、鞋帽等。
从进入壁垒的角度来看, 乒乓球用品市场相对较低。经过50年的发展, 我国从一家企业已发展到几十大型研发型企业, 还有很多简单的加工制造的企业。尤其是科技含量比较低乒乓球用品, 如:乒乓球、服饰鞋帽等配件。在乒乓球市场上, 在位企业在不断受到新兴企业的冲击。从市场调查发现, 普通乒乓球的利润率不高, 且生产工艺简单, 新企业容易进入, 乒乓球用品的配件服饰, 很多企业都可以生产加工制造。而专业的乒乓球用品的市场, 受制于专业用品的科技含量、创新技术以及在位企业的生产成本、资源占有率、规模经济等, 新企业的进入障碍稍大, 但不足于形成很大的行业壁垒。相关企业可以利用, 已有的资源可以很快进另一个行业。
2.2.2 市场行为分析
价格策略是乒乓球用品市场最基本的竞争手段。经过几十年的发展, 我国乒乓球用品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由于乒乓球用品市场的进入壁垒比较低, 所以企业的数量越来越多, 供给大大超过需求, 企业之间的“价格战”就在所难免。价格策略只是市场行为中最低级的策略而且效果不好, 会造成市场恶性竞争。非价格策略常用于乒乓球用品的高端市场, 例如:开发新产品、打广告等。
组织调整策略是乒乓球用品企业提高竞争力的一种有效手段。各企业均通过组织调整策略来整合自己的资源, 并集中企业优势, 一方面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扩大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为了增强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能力和企业经济实力, 双鱼集团投资兴建了目前世界最大的乒乓器材生产基地。总投资额为546 7万元, 引进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的由德国、意大利制造的球台面板淋涂生产线, 价值668万元, 年产10万付乒乓球台面, 双鱼集团通过组织调整, 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扩大市场占有率。[2]
2.2.3 市场绩效分析
随着我国乒乓球用品市场的发展, 从而我国内也出现了一部分新起的国内品牌, 使我国的乒乓球市场结构发生变化, 而其他在位企业积极利用价格策略、非价格策略和组织调整策略, 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充分满足消费者的各种需求, 扩大市场占有率。新企业为了进入该企业, 不断创新, 开发技术, 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以致我国乒乓球用品生产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 产业分工越来越细, 包括乒乓球底板、乒乓球胶皮、乒乓球、乒乓球台的加工到胶水的生产以及服装、鞋帽等, 科技含量不断提高。乒乓球用品业科技含量不断提高, 从而促进了乒乓球技术的发展;随着乒乓球竞技运动的发展, 竞赛规则的变化也带动乒乓球器材的发展, 给企业的发展带来机会, 如“小球”改“大球”, 红双喜抓住契机经过大量实验研制出国际乒联的认可直径40 mm的乒乓球, 当时被国际乒联指定为唯一一家40 mm大球规格的标准商家。乒乓球竞技表演业的发展变得越来越具有观赏性, 进而带动乒乓球链中其他节点的发展, 最终形成乒乓球产业的良性循环, 实现我国乒乓球产业的快速发展。
3 结语
乒乓球用品业是乒乓球产业链的上游企业。乒乓球健身娱乐业和乒乓球竞赛表演业属于乒乓球产业链的下游企业, 是整个乒乓球产业链的核心。
对于乒乓球用品市场, 我国乒乓球用品市场的市场集中度较高, 且产业化水平比较高, 具有一定的国际影响力, 整个乒乓球用品市场相对成熟, 行业竞争激烈, 而自主研发的产品与国际水准还有比较大的差距。我国拥有巨大地参与乒乓球运动体育人的潜力, 企业拓展市场的空间大。
乒乓球用品企业竞争激烈, 企业必须不断创新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采用组织调整策略, 整合产业内部资源, 分阶段实现战略目标;同时还要具有国际品牌意识, 走向国际化的动力。
参考文献
[1]周新生.产业链与产业的打造[J].广东社会科学, 2006 (4) :30.
[2]李心芹, 李仕明, 兰永.产业链结构类型[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4, 6 (4) :60-63.
[3]孙娟, 王建海.我国乒乓球产业发展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 2010 (8) :68-70.
[4]李恒江.我国乒乓球俱乐部联赛职业化探析[J].柳州师专学报, 2007 (3) :127-129.
[5]霍军.体育产业链优化与发展策略研究[J].体育科学研究, 2011, 15 (5) :12-14.
[6]聂华.我国经营性乒乓球俱乐部发展研究[D].山东:山东农业大学, 2011.
【市场产业链】推荐阅读:
产业竞争市场05-27
产业定位市场势力10-11
文化产业的金融市场05-30
产业地产市场分析05-23
自然垄断产业市场化11-14
中国老龄产业市场前景广阔08-01
民族文化产业市场营销08-30
物联网产业的高端市场论文11-23
环保产业市场调研报告05-12
中国茶产业市场研究报告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