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怎样适应素质教育

2024-10-10

教师怎样适应素质教育(共10篇)

教师怎样适应素质教育 篇1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以创新教育为突破口,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本走向。创新教育要求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传统教育中, 教师扮演的“知识传授者”角色, 如今已不能适应创新教育的要求。因此, 教师必须找准角色定位, 实现角色转换。

一、教师要从知识的传授者转换为创新人才的培养者

知识经济的核心特征是创新。知识经济时代要求教育培养更多的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人才。要适应时代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教师仅仅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已远远不够, 必须上升为创新人才的培养者。

(一) 教师要重视自己教, 更要注重指导学生学, 成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

教与学是教学活动的两个方面, 教师的教只是手段, 而学生“学会”特别是“会学”才是真正的目的。传承式教育中, 教师往往重视自己的“教”, 而忽视学生的“学”, 对学生的“学”指导不力。重教轻学必然导致学生围绕教师转、围着教材转, 教师教什么, 学生就学什么, 学生在教学中处于一种被动的地位, 难以激起学生的学习激情, 更不可能摩擦出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创新教育中, 教师必须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内在因素, 教得再好也只是一种外部力量, 教学的成效取决于学生自身的内化。这个内化过程是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和创新学习的过程, 教师应成为这一过程的引路人,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

(二) 教师要重视传授知识, 更要注重启发思维, 成为智力资源的开发者

在以创新为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 教师教学不仅仅是简单的传授知识, 更重要的是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传授方法, 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找到开启知识之库和创新之门的钥匙, 让学生自主地踏上学习和创新的征途。正确的学习思维方法, 尤其是创新思维, 是创新能力的核心。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主要是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和训练。每个学生身上, 都蕴藏着极其丰富的智力潜能, 只要着力开发, 使学生学会学习, 善于思维, 勇于探索, 就可能启发学生成为一个有作为、有创新能力的人。

(三) 教师要重视统一性教育, 更要重视个性化教育, 成为人才成长的奠基石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课堂教学通常是以班级为单位, 在教师主导下, 在规定的课时内和特定的教学环境中, 按照统一的教学内容进行集体教学, 教学方法的选择要面向大多数, 具有教育的统一性。教师在重视统一性教育的同时, 要看到信息社会是一个以人的个性化为基础的社会, 它要求教育成为个性化的教育, 以培养出信息社会所需要的各种类型具有个性特点和风格的人才。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真正意义上的个性化教育成为可能, 教师的角色必须做出适应个性化教育的转换。要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 把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结合起来, 学生可根据自身的学习需要自主选择学习资源, 通过网络平台, 开展师生交流、生生交流, 教师通过网络平台对学生进行个性化辅导, 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 以利于各类人才脱颖而出。

二、教师要从传统的“教书人”转变为教研合一的新学者

“师者, 传道、授业、解惑也”, 自古如此。传授知识是教师的职责, 不容置疑。但是, 创新教育要求教师既是教学者又是研究者, 成为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新型学者。这不仅需要广大教师达成共识, 更需要付诸行动。

(一) 教师成为新学者, 是知识经济时代的特点和要求决定的

工业经济时代, 知识就是力量;知识经济时代, 仅有知识已经远远不够了, 更重要的是创新知识的能力。知识经济的这种特点, 把人类的社会生活、经济生活从对自然资源的依赖转向主要对人类自身素质的依赖。而人类自身素质的提升则需要教育转型, 由传承式教育转型为创新教育。教师是教育创新的主体, 不应是教育改革的旁观者和他人成果的消费者, 应是具有创新精神的新学者。唯有使教师成为新学者, 才有利于教师成为创新人才的培养者。

(二) 教师成为新学者, 是教师职业的内在需求

教师职业是一种极富创造性的职业, 一切有成就的教师所追求的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 更重要的是学术上的创造, 教学上的创新。教、研结合才能真正体现教师职业的价值。教师不应满足于仅仅作为知识的传声筒或教材的扬声器, 而应使自己成为一个有思想、有见解、具有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人, 努力向专家型、研究型、学者型的教师发展, 从而使教师的职业生涯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 体现教师职业的升华。

(三) 教师成为新学者, 要区分层次, 侧重不同的领域展开研究

每个教师都要经历由新教师到老教师的发展过程, 新、老教师应侧重不同领域展开研究。新教师, 重点是研究教材和本学科体系, 研究教学的一些基本规律, 尽快适应创新教育的要求, 使教与学进入一种和谐的境界:教师教得自信、教得幸福、教有作为, 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学有成效。老教师, 应侧重于创新前人的教学成果, 编写适应新形势、新特点的新教材;深入研究教育思想, 努力探索教学规律, 撰写高质量的论文、专著。丰硕的教研成果不仅可以推动创新教育的发展, 而且能使老教师倍感成功的喜悦, 从此踏上教育科研的幸福快车, 获得事业和精神的双丰收。

三、教师要从旧有的权威者转向新型的权威者

人类已经进入信息时代, 教育与网络密不可分。作为教育活动主体的教师无法回避网络的冲击, 对其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对教师旧有的“传统权威、感召权威、法定权威、专业权威”的挑战。教师必须从单纯的个人权威转向多元化的、群体性的权威。

(一) 信息时代, 教师已不是知识的唯一来源, 以专业权威为核心的教师旧有权威将会受到挑战

信息时代, 具有开放性、包容性的巨大信息网成了学生全新的信息源, 教师已无法对知识进行垄断, 从知识的占有量上来看, 教师和学生的差距正在缩小, 在一些最新信息的获取方面学生可能会超过教师。在网络条件下, 谁都可以在网上求教或提出问题, 同样, 谁都可以在网上解答别人的问题, 教与学两者之间的界限渐趋模糊, 师生之间的角色转换日益频繁, 教育进入了一个真正的“民主化”阶段, 传统权威、法定权威已失去其作用, 感召权威也非教师所独有。教师必须改变“唯我独尊”的旧思想, 真正放下架子, 置身学生之中, 与学生融为一体, 教学相长、相得益彰。

(二) 网络发展对教师权威的挑战并非不要教师权威, 而是要从旧有的教师权威向新型的教师权威转换

教师能否把握网络教学的特征, 积极吸纳网上信息, 不断更新知识结构, 是迎接网络发展对教师权威的挑战, 实现教师旧有权威向新型权威转换的关键。这种权威转换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由单一权威转向多元化权威;二是由个体权威转向群体权威, 即由授课教师独享的权威转向由授课教师、本专业其他教师、其他专业、其他院校的教师以及各种媒体传播者共同分享的群体权威。这种转变要求教师不断拓宽学习渠道, 努力改进教学方法, 既重视自身个体作用的发挥, 又注重教师整体效力的优化。只有这样, 教师才能发挥在教学中的权威作用, 真正成为创新人才的培养者, 以适应创新教育的发展要求。

摘要:我国教育正由传承式教育向创新教育转变。作为教育的具体实施者, 广大教师应适应创新教育的要求, 实现角色转换, 成为创新人才的培养者、教研合一的新学者和新型的权威者。

关键词:教育转型,创新教育,教师角色转换

参考文献

朱如珂, 朱兵, 张树哲.军校创新教育与教育创新[M].海潮出版社, 2001 (12) .

提高教师素质 适应时代要求 篇2

一、高尚的师德是提高教师素质的基础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教师要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增强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德育工作是学校的首要任务,中专教师面对的受教育者大多是16岁左右的青少年,他们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逐步形成世界观的关键时期,喜欢模仿甚至盲从他人,常常把与自己朝夕相处的老师当作心中的偶像和楷模,因此教师的言谈举止对学生的成长、发展具有极大的感染性和示范性。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首先要树立一个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塑造一个良好的师德形象,要以身立教,为人师表,只有这样才能有力地感染学生、教育学生,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给学生以情操的陶冶和心灵的净化,真正担负起“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但是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人们的道德观念、价值取向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商品经济的一些负面效应时时冲击着社会,波及到校园,外界丰厚的工资收入,优越的生活条件无疑对青年教师具有很大的诱惑力,有些教师不安心本职,一心只想跳槽,要么进外企挣大钱,要么考研一去不返,对待日常教学工作则是得过且过,敷衍了事。因此必须特别强调教育工作在当今时代的重要意义:“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呼唤广大教师甘当人梯和红烛的献身精神,对学生充满爱心,对工作充满责任心,对未来充满信心,真正做到爱岗敬业。

二、精湛的业务是提高教师素质的关键

如果说高尚的师德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动力,是提高教师素质的基础的话,那么精湛的业务则是提高教师素质的关键。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教师首先要树立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思想,要把单纯的以传授知识为目标转变为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为目标,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发展,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黄炎培先生早就主张:职业教育的教学原则应是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理论与实际并行,知识与技能并重。教育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给教师在业务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个合格的教师不仅要精通教育理论,具备稳健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还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1.不能满足于已取得的学历和掌握的知识,而应主动地进行知识的更新和“充电”,自觉拓宽知识领域,了解所教学科的发展动态和各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将最新的、最实用的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2.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这也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点。许多青年教师大学毕业后直接到中专任教,缺乏实践经验,因而,很有必要让他们多到现场参加锻炼,由教学一面手,转变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教师,并向既具有教师资格又具有专业技术能力的“双师型”努力。3.广泛地使用以计算机多媒体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是教育自身发展和改革的要求,也是实施素质教育所不可缺少的一环,任课教师必须尽早掌握、使用和开发现代化教育设备的知识和技能,为使用校园网,发展现代远程职业教育奠定基础。

三、科学的管理是提高教师素质的保障

要提高教师的素质就必须有一系列科学、严格的管理制度作为保障。学校应该严格执行教师资格制度,优化教师队伍结构。要定期开展学术交流、公开课、论文评选等活动,也应该建立教师违纪档案,这对激励先进,鞭策后进,营造一个奋发向上的教学气氛将是十分有益的。学校领导还应该从学校的长远利益出发,建立有效的教师培训机制,突出对年轻教师的培养,采取以老带新的措施,使他们尽快成为业务上的骨干,并为有培养前途的年轻教师创造继续求学深造的机会;针对中老年教师知识逐渐老化的实际情况,可以开展以知识更新为目标的在职培训。如:我校和京东方公司联合举办了电脑学习班,并对考试合格者颁发证书,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在大多数教师都能结合所教课程自己动手制作多媒体课件,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也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教育界人士普遍认为:只管教书,不搞科研不是好老师,只有善于总结经验,不断探索的老师,才是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型的好老师。因此,学校各部门应创造产教研联合的有利条件,鼓励教师从事科研活动,利用毕业设计、毕业实习等机会主动为现场解决实际问题,并对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师给予奖励。

教师怎样适应素质教育 篇3

关键词:素质教育,学校体育,体育教师

1 目前部分体育教师的现状

1.1 队伍稳定性较差

近几年来学校教育一直受市场经济的冲击,造成教师队伍的严重流失,而体育教师尤甚。相当数量的老教师退休或面临退休,而年轻体育教师又因缺乏而得不到补充,随着九年义务教育课程计划体育课的增加,更加突出了体育教师不足的矛盾,也加大了体育教学改革的难度,另外,由于体育教师的负担过重,业务知识和能力得不到补充和提高,还有少数青年体育教师缺乏敬业精神,不能全身心地投入事业,也将会造成教师的素质下降,阻碍素质教育的顺利进行。

1.2 学识水平达不到素质教育的要求

1986年国家教委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努力下,体育教师的学历达标率逐年稳步上升,但这与教育部规定的要求小学教师需中师毕业,初中教师需达到大专毕业水平,高中教师需达到大学本科毕业文化程度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到2006年,全国还有30.72%的普通高中教师未达到学历标准。值得一提的是,一些地方、学校及体育教师为学历达标而“达标”的问题也很突出,其学历水平的提高并不能真正标志其学识水平的提高。部分教师或思想素质低,或教学能力差,或教学方法欠缺,或教育手段落后。从全国看体育教师的整体素质虽有所提高,但部分教师的学识水平还难以适应当前教育发展的要求。

1.3 教育观念不能适应新的形势

教育思想的转变,首先要求教师思维方式的改变,素质教育的成败从根本上和微观上取决于教师的素质如何。众所周知,传统习惯与思维的定势力量是巨大的,不少教师多年在教学工作中形成的思维方式、工作方式与教育观念,往往在短期内难于自我突破;有的则往往醉心于、满足于以往陈旧观念的搬用和多年的经验重复。长期以来,在体育教师队伍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存在着重训练轻教学,重技术传授轻能力与个性发展,重尖子生而忽视普通学生和差生培养的思想。在教学观念上,“重教轻学”、“重技轻思”、“重重复训练而轻教学效率提高”、“重体能训练而忽略情感陶冶与终身体育发展”、“重教学规范贯彻而忽略教学研究创新”。诸如此类的教育及教学观念,严重影响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1.4 教学效果不容乐观

体育在过去几十年里存在观念和指导思想上的不足和具体实施的错误,教材内容围绕竞技体育、枯燥乏味,忽略对学生进行终身受用方面的培养,再加上一些体育教师不注重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教法和手段陈旧,教学有“形”无“神”,停留在“出大力流大汗”的高负荷、低效率阶段,看重知识灌输,忽视能力与精神的培养;只采取简单的“一刀切”的教育,忽视学生的因材施教与个性发展,忽视全体学生的发展;只重视眼前短期教育效果,应付体育考试,忽视学生长远的整体素质的提高。不利于学生终身体育的观念形成。“千课一律”、“千人一面”致使教学效果不太理想,并出现了学生喜爱体育但不喜欢上体育课的尴尬局面。这些现象的出现虽然有客观的原因,但体育教师自身素质的原因也是不容忽视的。

2 素质教育对体育教师素质提出的新要求

目前,体育理论界及有关学者对体育教师素质的论述较多。综合各种观点,中学体育教师的素质就是其在体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决定其教学效果,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直接而显著影响的各种素质的总和。具体说,主要是由思想品德素质、身体素质、文化科学素质、专业智能素质、心理素质等要素构成。对中学体育教师而言,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是根本动力,健全的身体素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前提条件,文化科学素质是基础,专业智能素质是核心。这五种素质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中学体育教师的整体素质,而且,其构成的要素越完善,其整体的功能就越强,教师的整体素质就越高。

素质教育是全方位的教育,现代体育教学不仅仅是传授体育的知识、技能、增强学生体质,而且还要在学生心理健康、情感陶冶、全面提高学生综合体育素质、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等方面起积极作用,因此体育教师将面临许多新的课题和挑战,必须具备以下素质:

2.1 高尚的师德

具有优良的职业道德品质、情感以及健康的身心状态等,这是实施素质教育对教师的必然要求。教师一方面是掌握了某一专业知识的专门人才,另一方面,教师职业本身也是一种专业,既具有高尚的师德,献身于教育事业,热爱、关心学生,又掌握有关教师职业的专业知识与基本技能,是作为一名合格教师的必备条件。

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是教师素质核心,高尚的师德是教师无私奉献、爱岗敬业、团结协作、改革创新的原动力。实施素质教育对体育教师师德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高度的责任感。体育教师肩负着传播文明、开发人类智慧,创造人类体魄和灵魂的神圣使命。因此体育教师应充分认识所肩负的使命,要以对国家和社会高度负责的态度投入每天的教育工作中。体育教师不仅要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而且要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及生活等素质。

(2)为学生服务的意识。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并获得发展。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要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充分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时代特点,采取客观的、发展的教育措施,尊重学生的人格、志趣和需求,始终把学生当作具有独立人格、平等而活生生的人来看待,爱护其自尊心,不断增强其自信,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意识、能力和习惯,激发他们的创造才能。

2.2 改变教育观念

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体育教师必须用全新的教育观念武装自己的头脑,树立以下教育观念:

(1)全员教育观。素质教育强调对每个学生负责,使每一个学生都享有同等受教育的权力和发展机会,教师都有责任教育他们、关怀他们,因此体育教师应为全体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和发展条件,对身体素质好、聪明、乖巧、成绩好的学生与身体素质差、迟钝、调皮、成绩差的学生应一视同仁,对学生的关爱不能感情用事,更不能掺杂个人好恶。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不同层次的发展。教学中要体现区别对待原则,设计好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在老师的指导与帮助下分别练习,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让他们逐步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2)整体教育观。素质教育要求对学生实施全方位的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综合素质,使学生有能力面对未来社会的发展。

(3)主动教育观。素质教育强调人的主体性的弘扬,注重形成人的精神力量,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真正落实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也正是现代体育教学的发展方向,因此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以主动教育观为指导,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4)高效教育观。教学效率的高低,是衡量教学质量好坏的重要标志。体育教师应注重教学效率的提高。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提高每一堂课的教学效率,体育教师要潜心研习教材、教法和学生特点,要善于把握教材间的内在联系,精心组织教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注意教学信息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整体效益的提高。

2.3 多元的知识结构

体育教师自身的科技文化水平对培养学生至关重要,而当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更是要求教师自身也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这就需要体育教师必须不断地了解新事物、学习新知识,不断更新和拓宽自己的知识结构,使自己具备与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相适应的多元化的知识结构。

(1)体育学科专业知识。体育教师必须精通所教专业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达到掌握准确、理解深刻、记忆牢固、运用熟练的水平。要了解本学科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要站在学科发展的前沿,及时将本学科最新信息、成果介绍给学生,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开阔他们的视野,为他们埋下创造的种子。

(2)教育科学知识。教育科学知识是教师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师要把学科知识最有效、最大限度地转化为学生的知识经验,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在教育科学理论方面有较深的造诣。因此,体育教师应加强教育科学理论的学习,系统地学习教育原理、课程与教学论、学科教学论、教育心理学、学校卫生学等知识,深入研究和掌握教育规律、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规律设计教学,还要掌握和及时了解教育改革的成果和动态,并加以吸收、借鉴,从而用于指导体育教学实践。

2.4 综合的教育能力

现代学校体育的功能正向着多元的方向发展,它要求体育教师具有综合的教育能力。教育能力是体育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获得体育课的最佳教学效果,有效地开展素质教育,体育教师还应具备以下教育能力:

(1)娴熟的教学基本技能。教学基本技能是教学能力的必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的基本技能包括组织教学、教学语言、示范、观察、训练、现代信息教育技术、创新科研等。娴熟的教学基本技能有助于实现课堂教学的科学化、艺术化。

(2)教育预见能力和指导能力。素质教育是紧密联系社会的开放性教育,因此体育教师要对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给整个教育及学生个体带来的影响有所预见,按照客观发展的需要培养人才,要及时深入实际,调查了解学生,制定切合实际的教育方案。体育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时,一方面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适时施教,及时捕捉住学生思维中的创造性,教给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和技术的方法,培养他们独立获取知识和技术的能力;另一方面要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使之有足够的勇气和力量去面对未来的社会,成为意志坚强的社会成员。

(3)教育科研能力。素质教育的中心环节在于深化教育改革,体育教师的科研能力对深化教学改革可以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因此体育教师必须具有教学科研能力。一方面要强化科研意识,要充分认识到“经验型”的体育教师已不适应现代教育发展要求,而素质教育需要的是”科研型”的体育教师。体育教师要创造优异的工作成绩也必须具备教学科研能力。

2.5 个性品质的健康性

一个好的教师应具有健康的个性品质、乐观开朗、有自信、能善待学生的过错,宽容学生的无知,理解学生的心情。一般来说,教师应具备的健康个性品质有:广泛的兴趣、为人师表、热爱学生、依法执教、严谨治学、爱岗敬业、尽职尽责、热情开朗、坚定果敢、勇于开拓、多才多艺、沉着自制、吃苦耐劳、乐于奉献、勤奋好学、知识广博、团结协作等。体育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是健康的象征,它会对学生的理想、信念、兴趣、能力、性格等产生直接的影响;体育教师崇高的人格魅力和感召力会使学生产生敬爱感、信赖感,从而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增进教学效果;体育教师必须有意识地加强自我教育,不断加强人格修养,才能成为一个具有健康个性品质的人,才能适应新形势下素质教育的要求,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参考文献

[1]吕福源.在全国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N].1998-06.

[2]曲宗湖等.2000年中国学校体育和卫生发展战略目标和对策研究[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7.

[3]蔡宝著.中国学校体育的未来[M].沈阳:辽海出版社,1999.

提高教师素质适应课程改革 篇4

【关键词】课程改革;教师素质;研究者

古往今来,教师都是知识的传授者,道德的引导者,思想的启迪者。面对课程改革的新形势,教师迫切需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提高自身素质,将知识转化为智慧。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策略将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注重以学生发展为本,所关注的是学生会不会提出问题,是不是积极思考,是不是在学习活动中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其职责越来越多地注重激励思考;教师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那些有效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这就需要教师提高素质、更新观念、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

一、课程改革需要师德高尚的教师

教育家叶圣陶指出:“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他说:“教学生读书易、教学生做事难”。“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要使学生学会做人,使学生学会关心他人,成为勇于进取、遵纪守法、严格律已、忠于职守、承受挫折、品德高尚、具有中国心的人。这就要求教师具有高尚的道德,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以文明的举止、广泛的兴趣、愉悦的心境、热情开朗的性格、坚强的意志去培养和熏陶学生。课程改革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将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师生之间互相了解、影响、激励、鼓舞,这就是说教师要改变师道尊严的面孔,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建立一个宽容的课堂氛围,与学生一道寻求真理。

二、课程改革需要学识广博的教师

课程改革设置了以分科为主、包含综合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由于课程内容涉及多门学科知识,这就要求教师要拓宽自己的知识结构,以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提升自身素质,并不断超越自己的知识视野。除了专业知识外,还应当涉猎科学、艺术等领域,使自己的教学更能得心应手。为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教师必须强化以下几种能力:

1.精湛的业务能力。备课做到心中有书、目中有人、腹中有案,既备知识,又备学生,能根据学生的实际适度地把握知识的扩展与延伸。上课时能运用自如,得心应手,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既能掌握知识,又能发展智力,最终形成能力。

2.自我学习的能力。对所任学科的新发展和教学方法的新变化,要了如指掌,对相关学科的信息也要有所了解。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学习,博览群书,广采众长。使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更新,更好地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

3.指导学生学习和健康成长的能力。课程改革需要创造性学习。教师的作用是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学生的生理、心理处于迅速成长发展过程中,他们面临着许多的困惑、矛盾,教师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在课堂上教师要积极地看,认真地听,设身处地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采用各种适当的形式,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热情更加高涨。

4.教育教学媒体的使用能力。新世纪现代教育迅速发展,高科技将冲击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各种现代教学手段将被广泛使用,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熟练操作、合理使用教学媒体、提高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的能力。

三、帮助教师成为教学的研究者

教学质量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积累从量变到质变的渐进过程,主要取决于平时每节课的教学状况,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探索、研究。教师只有以亲身经历的大量实践经验为基础,在理论的指导下对一些问题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专题研究,才能使教育教学水平发生质变,才能形成独特的教学思想和教学风格。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即研究者”显得非常突出。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么就应当引导每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教师即研究者,每位教师都要确立研究目标,为教育实践服务,关注学校的实际需要,立足于改进教学实践,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鼓励教师钻研教材,研究学生,培养学生求知的欲望,从“学会”逐步达到“会学”,从而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对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

教学是一种创造性活动,教师的角色是幕后的编导。不明确这个问题,就不能准确地分析和判断教师的课是否有个性风格,是否符合新课改的要求,是否有助于培养有智慧、有创造性的一代新人。因此,教师不单是站在讲台上传授知识,而是走下讲台,加入到学生当中,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应做到:1.向学生提供有效地学习素材。2.组织合理的课堂结构。3.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4.对学生要积极地旁观,适时地帮助。

总之,新课程要求我们教师必须站在时代的前列,努力提升自已的师德修养和学术水平,优化课堂教学,增强科研意识,大胆创新,开拓进取,使学生体验到主动学习的乐趣,真正把学生带到通向成功之路。

参考文献:

[1]李建平.聚焦新课程.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08.

教师怎样适应素质教育 篇5

为解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问题, 我国各地陆续开始实行区域教师流动政策。《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明确提出, “实行县 (区) 域内教师和校长交流制度”, 意在通过教师的流动, 缩小区域内学校之间的差距。但是, 教师流动并非简单的从一所学校到另一所学校的地域上的转变, 流动让教师进入一种新的社会关系, 带来的是自身角色在新环境中的适应问题。

角色适应是指由于环境变化而导致社会期望的一系列权利、义务和行为规范或行为模式随之发生相应改变, 个体或群体通过调整自己的态度、观念和行为, 使之与角色规范相符合的过程。那么, “流动教师的角色适应现状如何?有哪些影响因素?”本研究旨在从个体层面入手, 分析流动教师的角色适应状况, 为完善教师流动政策体系, 有针对性地管理流动教师, 发挥流动实效性提供现实参考。

二、调查实施

1. 对象

选取J市45所学校参与流动的教师。

2. 方法

采用自编问卷———《流动教师角色适应调查问卷》, 问卷由角色认知 (指对新角色及其任务的认知能力) 、工作认同 (指工作承担及其履职能力) 、环境接纳 (指新环境的归属感) 和人际关系 (指与上级、下级、同事的沟通协调) 4个因子24个子项构成。采用Likert 5点评价法 (“1”为很不符合、“2”为不太符合、“3”为中等符合、“4”为基本符合、“5”为非常符合) 。问卷的整体信度检验a系数值为0.933 (大于0.7) , 问卷的效度检验a系数值为0.860 (大于0.7) , 表明问卷项目之间具有非常高的信度和效度。发放问卷100份, 回收96份, 有效问卷87份。同时采取典型抽样的方式进行半结构式访谈, 主要针对流动教师角色适应问题及影响因素进行资料的收集。

3. 处理

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

三、结果与分析

1. 流动政策下教师角色适应的总体现状

对参与流动教师调查结果的描述统计分析如表1所示。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 参与流动的教师角色适应整体状况一般, 总体得分平均值为2.89分, 处于中等水平;在各个维度中, 角色认知适应最好为3.86分, 其次是人际关系适应为3.12分, 而工作认同和环境接纳两个因子得分则低于理论中值3分, 分别为2.05分和2.55分, 表明流动教师在这两个因子上适应状况值得关注。

流动教师角色适应总体水平不高可能是多种原因导致的, 其中主要是理想期望与现实落差之间的矛盾。教师流动带来其角色上更高的期望, 流动教师面临着来自学校、家庭、社会以及自身的高要求。而面对新的工作岗位、新的学校文化和管理制度, 加上现实与预期存在一定落差时, 流动教师短期内便难以适应和融入。正如在访谈中有教师所言, “流动到这个学校与原来的学校差距不大, 流动的价值会更大”。还有教师说, “到薄弱学校, 新的环境遇到一些新的问题, 之前我有着一些成熟的想法, 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2. 不同教龄的流动教师角色适应差异

以教龄为自变量, 不同教龄的流动教师在角色认知、工作认同上存在显著差异 (p<0.05) , 而在环境接纳、人际关系维度上没有显著差异, 如表2所示。表明流动教师角色适应在教龄水平上存在的差异主要是由角色认知和工作认同方面引起的。在角色认知、工作认同维度上, 流动教师适应水平随教龄增长呈明显上升趋势, 即教龄越长, 角色适应越好。这可能与工作经验有关, 教龄越长的流动教师, 经验更丰富, 心态也更平和, 相比年轻的流动教师更容易定位自我角色, 明确岗位职责, 并能快速投入到新的工作环境中。在环境接纳和人际关系维度上, 都有比较好的适应能力, 而且没有显著差异, 这可能源于区域内整体文化习俗的一致, 以及学校硬件、区域政策措施的同一性配置与管理。在访谈中, 流动教师反映最多的主要还是岗位工作本身, 而非外在的物质环境。普遍觉得开展工作有很多顾虑, 比如“现在实行绩效工资了, 各个学校都差不多, 最怕给人家工作干得不好。”“现在干出的成绩, 以后还不知道怎么安排呢?”“非常希望上级部门能从各个方面给予我们支持, 让我们无后顾之忧, 安心在现有的岗位上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等等。

注:*表示p<0.05

3. 不同性别的流动教师角色适应差异

对流动教师性别变量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 结果如表3所示, 不同性别的流动教师在角色适应各因素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从平均值来看, 男性流动教师的角色适应得分比女性流动教师略高, 但从结果分析, 二者的差异并没有达到统计学上的显著意义。男女流动教师角色适应在各因子上得分均不存在显著差异, 这是因为各地在制定和执行流动政策时, 遵循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 参与流动的教师人选一般由自愿报名与学校推荐相结合的方式产生, 作为被选拔出来的流动教师, 体现了教师自身的意愿, 性别之间的差异也就被淡化了。

4. 不同职称的流动教师角色适应差异

不同职称的流动教师在工作认同和环境接纳上存在显著差异 (p<0.05) , 而在角色认知和人际关系特征上没有显著差异, 如表4所示。在工作认同和环境接纳上, 职称越高, 角色适应水平也越高。职称尽管并不能完全代表教师的能力水平, 但一般而言, 职称越高的教师, 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越好, 工作经验也更丰富, 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强, 更容易胜任新的岗位要求, 获得新同事的信服和支持, 从而能更快速地融入并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因此, 相比职称低的新手教师而言, 经验更丰富的高职称教师在角色适应上有着内在的优势。这也提示我们, 应关注能力水平暂时较低的流动教师, 加强培训, 提升其胜任工作的能力, 以便被新学校的成员所接纳。

注:*表示p<0.05

5. 不同流动类别的教师角色适应差异

为检验不同流动类别 (城市到农村、农村到城市) 的教师角色适应状况, 分别对各因子得分进行T检验, 结果如表5所示。由城市流动到农村的教师在工作认同、人际关系及环境接纳维度上的适应水平显著低于由农村流动到城市的教师, 可知, 二者在角色适应总体水平上也存在显著差异。

注:**表示p<0.01, *表示p<0.05

由于历史原因, 城市学校与农村学校在资源配置上存在差异, 导致了流动到农村的教师和流动到城市的教师工作任务与岗位角色要求不同。一般而言, 从农村流动到城市的教师除了岗位调动外, 还有学习、实践先进学校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式方法的任务;而从城市流动到农村的教师则往往带着任务去帮助提高农村学校的教学工作质量。这种差异, 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城市流动到农村的教师工作难度要远远大于从农村流动到城市的教师。因为农村学校无论是师资水平、学生素质, 还是软硬件设施、学校管理的文化理念, 都与城市学校有一定的差距。所以, 面对落差, 由城市流动到农村的教师在短时间内对新岗位和新环境难以产生归属感和认同感。通过访谈, 也发现城乡学校的差距是影响流动教师角色适应的重要因素。有教师就谈到:“实事求是地说, 我对现在的工作环境不是很满意, 农村学校的师资水平、能力素质和对待教学的态度、科研意识和城市学校都有很大区别, 怎么让自己的教学理念和观点被周围同事所认同, 融入到新的教学工作文化中, 确实是一种挑战。有时候, 对同一件事情的理解不一致, 所以工作落实起来就很困难。”

四、结论及建议

本研究采用自编的流动教师角色适应调查问卷为工具, 并结合半结构式深度访谈, 探讨了流动政策背景下的教师角色适应状况, 主要结论如下: (1) 当前, 流动教师角色适应水平总体不高。 (2) 不同教龄的流动教师在角色认知、工作认同上存在显著差异, 教龄越长, 角色适应水平越高, 在环境接纳、人际关系上无显著差异。 (3) 不同性别的流动教师角色适应水平不存在显著差异。 (4) 不同职称的流动教师在工作认同和环境接纳上存在显著差异, 职称越高, 角色适应水平也越高。 (5) 不同流动类别的教师角色适应水平存在显著差异, 从农村流动到城市的教师角色适应要比从城市流动到农村的教师好。 (6) 影响流动教师角色适应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主要包括学校差距、理想与现实落差、政策协调, 以及流动教师自身的特质等。

结合问卷、访谈中流动教师的意见, 建议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建设, 以帮助提高流动教师的角色适应水平。 (1) 以人为本, 解决流动教师的后顾之忧。上级部门应充分考虑到流动教师在流动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障碍, 在生活待遇、岗位安排、资源配置、培训进修等方面尽量提供支持, 以帮助流动教师快速适应新的工作岗位和环境。 (2) 建立区域教师流动信息中心, 让教师差异匹配流动。建立区域教师流动信息中心, 有利于实现教师资源的差异互补。信息中心负责区域教师资源的共享, 定期公布区域内学校教师岗位的需求, 公开教师流动岗位, 使有流动意向的教师知晓是否有适合自己的岗位, 判断本年度内是否有流动可能, 这样就能改变教师流动的盲目性和不确定性, 也减少了教师流动中人力资源的损失, 带来教师流动的资源“增值”, 而不仅仅是“位移”。 (3) 优化绩效考核, 激发流动教师的工作动机。除了普遍实行的绩效工资外, 应针对流动教师这个特定群体, 制定专门的绩效考核机制。对工作质量有明显提升的流动教师, 应给予适当的物质和精神奖励, 对短时间内没有显著成绩的流动教师, 也应以激励为主、惩罚为辅, 以激发流动教师的工作动机、提高其工作绩效。 (4) 加强教师流动政策研究。要使国家教师流动政策的顶层设计落地, 真正建立起常规性的、科学合理的教师流动机制, 还存在很多实践性的问题需要我们去调研和研究, 比如教师流动还缺乏哪些与之配套的管理制度, 教师应该每隔几年流动一次比较合适, 哪些教师应该参与流动, 应该制定哪些奖惩政策, 如何做好教师流动的业绩考核细则等。解决教师流动中的各种问题, 提升流动教师的角色适应水平, 能发挥教师流动政策的最大效益。

摘要:文章采用问卷、半结构式访谈的调查方法, 对义务教育阶段流动教师角色适应中角色认知、工作认同、环境接纳、人际关系4个因子以及从总体适应、教龄差异、性别差异、职称差异、流动类别差异5个维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流动教师角色适应总体水平不高, 4个因子在不同教龄、不同职称、不同流动类别上存在显著差异, 在不同性别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 这些差异既与流动教师的个人特质有关, 也与流动环境相关。

教师怎样适应素质教育 篇6

关键词:高职教育,课程改革,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我国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技能的职业人才, 与此相适应, 大部分高职院校都采用“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或者“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 决定了高职教育区别于传统教育, 如何建立适应高职教育特点的课堂模式成了现阶段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和重要内容。在我国, 很多在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中处于领先地位的院校, 比如很多国家级高职示范院校都开展了适应现代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开发, 开始探索适合现阶段我国职业教育特点的新课程模式。这些课程有别于传统课程, 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教学方式上注重教师和学生关系的转变, 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角, 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转变为帮学生解决疑惑的辅导者。因此, 现代职业教育的教育理念、教学方式、教学手段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而这场变革的核心则是教学模式的创新。

针对高职教育的特点, 我在高职教学实践中运用了适合高职院校的课堂教学模式, 即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以归纳为三个基本环节的循环过程:

第一, 课前环节, 也是知识传授的环节。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一般知识的传授都是在课堂上由老师讲解完成的。在新的教学模式中, 更充分利用现代社会信息化的特点, 把知识的传授放在课前, 老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技能体系, 结合下一节课的教学内容, 通过微信等教学手段发送下一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学生可以利用各种方式, 比如书本、电脑来获取所需要的知识, 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和不清楚的地方, 再反馈给老师。

第二, 课中环节, 也是研讨式学习的环节。通过课前的学习, 学生们都对本次课解决的问题有了一定的了解, 当然也存在很多问题, 而且不同的学生对同一问题的理解不同, 解决方法也各有千秋。老师在课堂上组织学生们互相研讨, 同学们各抒己见, 互相学习, 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讨论的地方, 然后老师可以对学生的解决方法进行点评, 就学生不理解的知识或需要进一步深入理解的问题进行启发式的讲解, 引导学生自主的学习。通过课中环节, 学生之间以及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互动, 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不仅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 而且培养了学生沟通、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培养了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更适应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第三, 课后环节, 也是总结提高环节。课后, 老师布置实践任务, 通过学生自己完成实践任务, 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 让学生彻底掌握该技能。在这一过程中, 学生还能自主的解决课程遗留的问题。同时老师可以让学生制作“知识自评表”来评价自己的学习状况, 通过学生自己分析自己对课程的掌握程度和实践能力, 发现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老师同时也要布置下一节课的学习内容和问题, 如此循环往复。

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实施以来受到学生们的热烈欢迎, 学生对学习的热情更高了, 学习效果更好了, 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通过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一方面改变单一的授课模式, 另一方面改变知识单方向传授的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更适合高职教育, 更能适应职业教育的特点, 学生学习效率更高, 从而对学生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价值。

建立适应高职教育特点的课程模式是课程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通过我们对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 可以看出高职学生更愿意接受这种新的课堂模式, 高职学生更愿意在一种活跃、轻松、辩论的氛围中学习, 这种课堂教学模式有着传统教学模式不能比拟的优点, 特别适应我国现阶段高职教育、教学的特点应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怎样培养具有人文素质的幼儿教师 篇7

一、幼儿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教师首先要爱岗敬业。幼儿园的日常工作琐碎、繁多, 同时情况又复杂多变, 年轻的老师难免会出现烦躁情绪, 如果把这种情绪传递给幼小的孩子, 就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所以, 老师应该对幼儿的特点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要有一颗执着的事业心, 对工作、对孩子要有强烈的责任心, 把这份责任与祖国的兴衰紧密联系起来。其次要树立良好的自我形象。幼儿虽然年龄小, 但也是喜欢美好形象的。老师的形象在他们心目中是那样的高大, 他们把喜欢的老师作为他们敬仰和崇拜的对象。幼儿也喜欢举止大方、亲切活泼、穿着得体的教师。所以, 幼儿教师要注意自己的仪表和举止。最后要有爱心和童心。无论孩子们长相如何、接受能力有何差异, 不管听话的还是调皮的, 甚至有许多问题行为的, 不管家庭有什么背景, 作为老师必须对他们一视同仁, 付出同样爱心, 这是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的体现, 也是老师必备的素质。幼儿教师仅仅能歌善舞、画好几幅画、做几种手工是远远不够的, 组织开展好课堂活动的能力更为重要。在设计活动时, 需要根据幼儿的心理和生理特点, 设计好每一堂课, 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 还要随机应变地处理意外出现的问题, 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二、认真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除《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外, 目前我国还未制定专门的幼儿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以法规的形式规范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势在必行。幼儿教师应该热爱幼儿, 蹲下来和幼儿平等对话, 不妨轻拍孩子的脑袋提醒注意, 抱抱孩子以示夸奖, 这些简单的动作无不体现出幼儿教师的职业素养, 流露出幼儿教师对幼儿的体贴与关爱, 从幼儿的实际需要出发, 关心、爱护每一个孩子。做人的基本道德是品质修养、社会责任心与价值观等。要大量阅读中西经典名著, 从中获取中西方不同的文化信息, 通过比较用“拿来主义”的方式服务于今天的幼教事业。但是, 怎样懂得为人处事之道?不妨看看我们的古代经典《论语》、《三字经》等。我们都认识到富国强民必须先提高国民素质, 而今天的青年一代所存在的问题已是有目共睹, 祖先留下的思想精华已经丢失得太多了, 长此以往, 能做到“首孝悌,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的人还能有多少?无数历史事实告诉我们, 提高国民品质必须从幼儿抓起, 而作为孩子的老师必须先行, 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合格的幼儿教师。

三、大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语文教学中还为我们展现了许多具有民族精神的人物, 如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执著追求理想的精神;南宋爱国英雄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英雄气概;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怀;鲁迅的“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无私奉献精神;还有表现中国劳动妇女勤劳、善良、勇敢的花木兰等女英雄形象, 这些民族精英的形象举不胜举。教学中只注重对学生人文知识的传授是远远不够的, 要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还要下大力气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中华民族五千年之所以生生不息, 就是因为有民族传统和人文精神。比如:以人为本, 天人合一, 舍生取义, 正道直行, 自强不息, 爱好和平, 等等, 这些都是我们中华民族最可贵的精神品质, 我们不但要继承还要将其发扬光大。民族英雄的事迹, 为我们后人树立了光辉的榜样。我们在教学中要用心发掘英雄人物形象中蕴含的精神内涵, 在学生的心灵中架起一座情感的桥梁, 让学生的灵魂超越时空, 与古今中外的杰出人物进行对话, 接受道德的熏陶, 从内心深处得到震撼与陶冶, 进一步与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民族传统与人文精神融合到一起, 从而成为人文精神的承载者与实践者。

四、努力培养学生的人文品行

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也是一样。如果说对学生传输知识、培养人文精神是人文教育的过程, 那么塑造学生的人文品行就是进行人文教育的最终目的。如何培养与提高学生的人文品行?首先, 我们教师要坚持身教重于言教, 善于把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见诸于行动中, 体现在自己的一言一行中, 做的与课堂上讲的相一致, 为学生树立一个好榜样, 起到示范带头作用。其次, 要努力引导学生躬行实践, 自觉做一个中华民族和世界先进人文精神的传人。要尊老爱幼、伸张正义, 就要求学生关心同学, 助人为乐, 明辨是非;要自强不息, 就要求学生刻苦学习, 拼搏进取;要求学生热爱自然, 就从保护生态环境做起;要体现以人为本与尊重科学, 就要求学生珍爱生命, 崇尚文明;要爱国爱家, 就要求学生讲道德, 发扬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 热爱党, 热爱祖国, 做一个有利于社会、国家的人。这样, 坚持不懈地言传身教, 在传统的文化精神潜移默化的熏陶中, 在优秀人物榜样力量的感召下, 在教师本人师德及人格魅力的影响下, 学生的人文素质是完全可以逐步提高的。

参考文献

[1]李季湄.幼儿教育学基础[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2]刘夏亮.为中职生可持续发展搭台[J].成才与就业, 2009, (20) .

教师怎样适应素质教育 篇8

一、农村远程教育的目的意义

通过农村远程教育, 让没有机会接受正规教育或职业教育的广大农民朋友能够有机会接受教育, 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掌握市场信息。在广大的农村, 结合当地实际, 发展种植业、养殖业或者其它行业, 利用所学知识和技能, 取得成功, 找到了致富门路, 培养新农民, 服务新农村。

二、农村中小学教师怎样做好农村远程教育

远程教育意义深刻、重大, 只有学习培训落到实处, 才能起到真正作用, 否则也只是空谈。怎样才能落到实处呢?笔者认为首先必须坚持因地制宜, 实事求是的原则, 根据当地的交通、资源条件进行调查研究, 比如在山区、交通不便、土地贫瘠, 在远程教育中只有寻找适合山区经济发展的项目进行培训, 培训才能起到实在的作用。在山区发展经果林、中药材种植, 特种养殖业等就比较合适;在城镇、集市、工厂郊区的农村, 引导其发展早熟蔬菜、水果, 搞农家乐等项目经济效益比较高。其次要深入调查研究, 查阅相关资料,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引导广大农民朋友发家致富。

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好学生, 但做好农村远程教育, 也是责无旁贷的, 我们有义务、有责任搞好远教, 帮助农民朋友学习技术, 掌握信息, 找致富门路, 怎样利用休息时间、假期做好远教工作呢?笔者认为, 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

一是起到引导农民朋友学习远教的方法。作为教师, 主要是教育好学生, 没有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进行远教, 没有太多的专业知识传授给他 (她) 们, 只是教会他 (她) 们学习的方法, 教会他 (她) 们坚持因地制宜, 实事求是的原则, 根据当地的交通、资源条件进行调查研究, 寻找有适合山区发展的项目进行培训, 授之予渔。其次教他 (她) 们深入调查研究, 查阅相关资料, 寻找市场需求信息, 找到适合自己的经济发展路子。通过远程教育的电视、广播甚至互联网学习更多适合他们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二是教会远程教育播放员播放教学系统。熟悉远程教学资源, 掌握一定的远程教学设施的操作技能是进行远程学习特别是自主性远程学习的前提[2]。组织有多媒体播放经验的老师给播放员讲解操作细节, 熟悉播放教学系统程序, 选择适合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的知识及技术进行培训;教会他 (她) 们教学系统的维护等。笔者调查发现:有不少远教管理员都不会正确播放教学系统, 因此我们有必要进行培训, 利用家访的时间去教他们远程系统的安全使用和维护。

三是教会农民朋友拨打新农村热线;毕节地区已经开通96188新农村服务热线, 通过服务热线, 可以咨询农产品价格、市场、科技、政策法规等服务, 可以通过热线可以发布农产品销售和求购信息, 实现电话购物和销售。通过发布信息, 让农民朋友了解当地新农村服务热线号码, 方便电话购物和销售。

四是教会有知识的农民朋友们基本电脑操作、汉字输入、上网查找市场信息和技术资料。在农村尤其是边远农村, 会使用和操作电脑的人很少, 现在有多数的信息是通过互联网传递的, 有必要教会他们电脑基本操作, 尤其那些年轻有知识的农民朋友们, 在当今世界, 足不出门, 就能够在网上解外面的世界和信息, 办成事情, 在网可以进行商品交易等许多活动, 这对交通不便的边远农村是很好的, 学会了网络, 可以网上发求购和销售信息, 对自己的农产品进行销售。笔者认为, 在进行农民朋友的远教中, 培训电脑基本知识是有必要的, 根据笔者的网络培训经验, 对远教中进行电脑培训可以从两方面进行:一是利用假期和农闲时间, 深入村寨, 在远程教学点进行培训, 主要培训基本操作和简单维护:从最基本入手, 开关机, 汉字输入, 进入网站, 浏览信息、发布信息等;对掌握快的, 教其简单维护, 定期杀毒, 给系统打补丁等。二是通过学生进行传授, 在学校, 条件相对较好, 通过培训好农村学生的电脑操作, 让学生回去手把手教会家长和邻居。

三、体会

笔者认为:农村远程教育让广大农民朋友学到技能, 掌握了信息, 逐步走上致富路, 农村中小老师利用假期参加培训是很好的。

笔者有幸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农村远教活动, 参加了全国中小班主任网络培训, 对远教有一定的认识和体会, 认识到远教意义深刻。作为农村中小学教师, 充分利用假期时间, 利用农村远程教学点系统, 教会广大农民朋友们方法、教会播放、教会拨打新农村热线、教会基本电脑操作, 汉字输入、上网查找市场信息和技术资料, 促使广大农民朋友早日走上致富路, 是非常有意义的。———————————

摘要:文章阐述了农村远程教育意义以及农村中小学教师怎样做好远程教育。农村远程教育让农民朋友掌握了市场信息和实用技术, 走上致富路;要做好远程教育, 农村中小学教师主要是教会农民朋友学习远程教育的方法, 教会远教管理员播放远程教学系统的方法, 教会农民朋友拨打新农村热线的方法, 教会有知识的农民朋友基本电脑操作, 汉字输入、上网查找市场信息和技术资料的方法, 从而走上致富路。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教育,方法

参考文献

[1]王强, 陈智强.农村远程教育教学模式的探讨和实践[J].中国成人教育, 2008, (13) .

[2]王琴, 谷泓, 任岫林.河北省农村远程教育服务策略分析--以河北电大“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远程教育服务模式为例[[J].中国成人教育, 2008, (7) :188-189.

教师怎样适应素质教育 篇9

关键词:教师;学生;创新改革;信息素质教育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的不断发展科技的日新月异,信息技术数字应用技术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广泛的应用。信息素质已成为在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本之后的另一生产要素,是信息社会考察一个国家人力素质、生产力、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是社会上每个成员都必须要具备的基本素质,信息素质在社会的进步发展中凸显出越来越大的作用。这一新形势无疑对信息素质的学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信息素质教育在我国取得了一定的发展,特别是高等教育方面,信息素质教育在国内的大部分高校中都已经得到深入的开展和普及了,图书馆资源的共享和电子信息技术设备交流平台的建立,无疑都在一定程度上较好的提高了高校教师和学生的信息检索、信息汲取和信息传递等能力,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与之相对的是,信息素质教育在我国中小学教育中的普及工作中发展水平较低、进步幅度很小。

当前我国中小学信息素质教育的发展面临的困境表现在以下的几个方面:第一、当前我国中小学信息素质教育硬件设施建设方面普及的还远远不够,还远远满足不了适应不了我国信息素质教育现代化的需求。第二、在片面追求唯“升学率”至上的今天,我国很多地区的中小学仍然将重心放在怎么来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上,仍然在强调“应试教育”,对信息素质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并没有认真响应和执行党和国家的政策;第三、在施行信息素质教育的今天,许多中小学教师并不懂得如何通过自己的日常学习生活工作中来影响来提升自己以及自己学生的信息素质能力,许多老师对于信息素质教育这门课程也很不重视不在意,而且许多学生也并不懂得信息素质教育的真正含义,也不明白信息素质教育与他们的成绩和考学到底有什么关联,所以他们在上课的时候听老师讲课的时候,往往抱着一种应付的态度,不能够认真执行老师布置的课堂作业,即便是面对最后的期末考试也是抱着得过且过的态度。最后的结果导致当下很大一部分中小学的老师与学生并不能够适应信息素质教育。对于第一个关于信息素质教育硬件设施配备不足的问题,这与我们国家长久以来教育基础设施的发展现状有关,也与我们国家在教育方面的投入相关,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各区域各学校之间教育资源分配不足,好学校好的不得了,而差学校又差到连学生都招不到。这一历史问题, 现在已经充分引起国家的重视,国家正在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颁布一系列政策使教育资源更多的向贫困地区倾斜等措施来均衡各地教育资源来改善发展我们国家的基础教育,假以时日,这个问题一定能够较好的解决。第二个各个中小学对信息素质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的问题,这仍然与当前高考指挥棒有关,也深受我们国家长久以来教育体制教育历史的影响,目前,我们国家正在对教育体制进行相关的改革,进一步加大对素质教育的普及力度。在这篇文章里,笔者想要探讨的是第三个问题,新形势下中小学教师与学生应当如何适应信息素质教育。在当前的许多中小学当中,信息素质教育已经开始实行,但教师与学生却无法适应、无法习惯信息素质教育,并没有摸到这一教学模式的法门和技巧,导致信息素质教育实施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而且在许多具体操作层面,也常常是束手无策无所适从。笔者看到这一现象之后,查询了许多相关的资料,阅读了部分中外相关文献,同时自己也进行了一定的思考,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当下中小学教师与学生更早更快适应信息素质教育提出一些方法和建议。

一、信息素质教育背景下的教师

作为一名合格的信息素质教育者,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信息素质教育这门学科,对于这门学科的意义要有充分的了解,对于国家相关的政策制度精神要耐心解读细心领会。要在思想上明白施行信息素质教育不论从各个角度上来看都是一项利国利民的举措,对于学生和教师的成长都无疑是有巨大益处的。从而让教师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多学多练,提升自己的信息素质水平。

1、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讲课速度,过快与过慢都不合适,要按照学生的心理成长顺序来进行,在讲课时,随时观察注意学生们的听课状态,当发现他们存在疑惑、走神、厌倦的时候,教师应当及时的将授课暂停,向这部分同学细心的讲解、通过讲故事或放一段娱乐视频来及时的将学生们的注意力引回到课堂上。在每节课上课前,教师还应当就学生上节课的学习效果进行检查。

2、及时的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请家长协助学校老师在思想上做通孩子对信息素质教育的学习工作,引导孩子对这门学科产生足够的兴趣。

3、教师还可以在每个学期特定的时间,举行一次或两次关于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以及多媒体信息检索能力的评优比赛,对象是本年级所有的学生,最后评出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予以一定的奖励,并将最后的名次与学生期末的评优三好学生评选相挂钩,这样能够更好的激发学生们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

4、各学校间建立信息素质教育交流平台,定期来组织地区内所有的教师来相互交流学习信息素质教育的经验,并且允许教师去不同的学校去授课,组织优秀的教师来到条件差的学校来授课,传授相关的教育经验;缺乏经验的教师去一些在这方面做的比较好的学校去来学习,去听名师授课积累经验。

5、在学校内部各学科各专业的教师相互协商,形成联动机制,号召各科的教师在授课时在布置作业时,都要充分考虑到学生能够运用信息技术来完成,请教师对学生做出一定的要求。

二、信息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学生

1、作为学生,在教师和家长的引导下,在思想上对这门学科引起足够的重视。信息素质教育是一门特殊的课程,与数学、语文等学科不同,它所强调的更多是一种思维、一种方法和一种技能的操作。

nlc202309041650

2、在学习这门科目的时候,在课堂上与老师多讨论在课后多应用多练习在课堂上学会的知识检索技能,在家长和老师的指导下独立的完成任务,这是学生提高自己信息应用能力的根本方法。

3、这门学科重视素质的培养,就是要求学生在搜集信息的过程中辨别弄清信息的真伪,遇到自己判断不清的信息时要保持冷静不要轻易传给他人,不要成为谣言传播的推手帮凶,切忌以讹传讹,学生自己要有一定的信息辨别能力。同时,在搜集信息的过程当中,可能会触及到他人的隐私,对于他人隐私不能够随意传播。这两点是学习信息技术的底线,也是一种伦理道德。

4、对于那些喜欢学习想要练习而没有条件的同学,学校可以组织定期将学校的微机室开放,最好每周都能够有几天,这样可以方便更多的学生来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5、图书馆资源的共享平台是信息技术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当经常到图书馆来查询资料搜集信息,这种学习对于教师与学生本身能力的提升无疑是有巨大的帮助的。

信息技术的施教对象是学生,而主导者是老师,俗话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所以在这一过程当中对教师本身能力的要求是很高的,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对于信息技术的教师予以一定的培训就应当是必不可少的。当然,信息技术的传播进步发展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可能会遇到很多难题,这就需要奋斗在一线的教师与学生多多探索多多努力了,本文也仅仅是笔者为了能让教师学生更快更好的适应信息素质教育而提出的一些建议。

结束语:以上介绍了本课题在新形势下教师与学生应当如何适应信息素质教育方面所作的探索和思考。这些探索还只是初步的,思考也有待深入,已开发的测查工具还有许多不完善之处。尽管目前的信息素质教育理论已相当系统、深入,但将这些理论运用于具体的教师与学生的日常学习工作当中还需要不断的尝试与探索。令人欣喜的是,越来越多的研究生与学者对信息素质教育实践工作产生兴趣,教育行政部门也需要了解教师与学生的信息素质教育专业知识现状,这些研究兴趣和实践的需求都将推动信息素质教育实践工作的发展。随着越来越多的专业人士加入到这一队伍,相信信息素质教育实践与推广工作将会不断完善与成熟。

参考文献:

[1]叶澜,白益民,王枬,等. 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 [M] .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226.

[2] 周均兵. 信息素养的概念构建 [J] .图书与情报,2007,(2)

[3] 刘跃军. 师范生信息素养现状 [J] .中国电化教育,2008,(7)

[4] 倪莉,曾群. 国内外高校在线信息素质教育现状与趋势研究 [J]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11,(3)

教师怎样适应素质教育 篇10

罗崇敏:一个学生在你的56号教室一年, 可以改变他的人生吗?如果能, 您是怎么做的?

雷夫:我无法对所有孩子作出改变, 更多的是学生自己作出改变。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个我曾经在教学方面失败的案例。当时我还是一个年轻教师, 有学生在我的教室学习了一年。他们做得很好, 我就觉得已经尽到责任了。但不幸的是, 3年后, 这些孩子陷入了麻烦, 比如进入混混小社团等。我的妻子想出了一个方法, 就是在每个周六与以前的学生进行交流。即使离开我的班级之后, 他们还是会回到我的班级, 我再坚持两至三年的教学, 为孩子的成长作出努力。

罗崇敏:为什么在一个全美第二大的霍伯特小学, 只有一个56号教室而不能在整个学校出现?

雷夫:许多教师也喜欢我们的班级, 但是他们有的比较懒惰, 总想得到一种所谓魔法式的教学方式。但是, 他们看到我的教学方式需要十分努力工作, 并且经常看到我有不开心和失望的时候, 他们就不喜欢做56号教室这样的事情了。有一个非常著名的演员对我的教室作了这样的评价:这的确是一个充满魔力的地方, 他看到孩子的时候也会感动得落泪, 为这些孩子得到了幸福而落泪。但他的哭泣更是因为有太多的孩子不能参与到56号教室里来。我们当然可以有许多56号教室, 但是, 在美国, 许多优秀的教师已经不再教学了, 留下来的教师都是很普通的。每次与中国教师对话的时候, 我就有些忧伤, 因为中国教师与我合作的美国教师相比要优秀得多。

教师要个性化、全面释放自己的潜能

罗崇敏:您认为56号教室的奇迹会在中国的教室发生吗?

雷夫:我认为, 中国应该有许多像56号这样的教室。我的班级真的不是一个奇迹, 只是一个充满乐趣的班级而已。教师不管遇到什么困难, 都要记住一切都能变好:学生会变好, 我们的工作也会变好。教师首要的任务是了解学生, 做学生的朋友, 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 让学生知道学习是为了他们的幸福。教师不要对学生只讲规则, 自己更应遵守规则。教师要了解学生在规则内想做的事, 放手让他们去做。

罗崇敏:我认为, 56号教室的奇迹要实现很难, 因为目前一些地方的教育理念、教育体制、教育方式、教育目标很难使我们的教师、特别是普通的教师, 能够个性化、全面地释放自己的潜能。

雷夫:在美国, 政府也会干预教师的教学活动。我们也有一些很棒的教师, 但是政府不会采纳他们的意见, 虽然教师对于教育教学的了解要比政府多一些。这样下去的话, 我们会失去许多优秀的教师。我想跟您交流的是, 作为政府有什么措施去激励教师, 而不是总做一些令教师伤心的事情?

罗崇敏:雷夫老师, 我长期在地方做管理工作, 后来到了教育厅任厅长。我认为, 作为政府教育官员, 应该真正支持学校成为独立办学的法人。

雷夫:我很赞同您的观点。在美国一些地方, 教师连一丁点儿的发言权都没有。我认为, 教师和政府之间应该是一个平衡的关系。我跟大家讲一件有趣的事, 每年都会有1000多名来自世界各地的教师来我这里参观, 但是在我所任教的地区, 教师却从来没有来过。

罗崇敏:这种墙内开花墙外香的事情原来在美国和其他国家也有。所以, 不要太在乎周围人赞许或者是嫉妒的目光, 锲而不舍地做好面临的事情, 坚定不移地走向前方。担当身前事, 何计身后评。

发现学生个性化价值取向

罗崇敏:您认为什么教育思想对美国的教育影响最大?对您的教学和管理工作影响最大?

雷夫:我希望, 我会在两个方面对美国的教育有些影响。第一, 美国小孩考试太多了。测试很重要, 我也会给孩子测试。如果教孩子怎么去做乘法, 我当然会以测试的形式检测孩子们学会了没有。但我也会告诉他们, 如果你考试没有考好的话, 也没有问题, 这只是告诉我, 需要再教一遍。妈妈也会继续爱你, 老师也会继续爱你。我一直想让美国政府接受这样一件事情, 真正对孩子有用的, 是通过考试考不出来的。第二, 我希望政府在各级各类学校不要取消音乐课程。音乐是一个孩子成长中最核心的部分, 我觉得音乐与主课数学、语文这样的学科是同等重要的。当孩子玩音乐的时候, 他能增强自己的注意力、学会彼此倾听、犯错误后善于改正错误, 等等。现在, 我班级里的一些小孩可以一个人玩10件乐器。我希望全世界都知道这种教育理念, 就是所有的小孩从5岁开始, 每天都应该玩1个小时的音乐。

罗崇敏:这也许是中国教师和美国教师最大的不同, 美国教师是要去影响别人、影响国家, 我们是要接受影响, 包括国家和他人的影响。但我认为, 雷夫老师一直坚持的教育思想是人本主义教育思想, 注重的是人的个性化培养、创造力培养!还想与雷夫老师交流一个问题, 人类的教育是否应该有共同的价值取向?

雷夫:我觉得, 全世界的学生可以彼此去发现其他国家最好的价值部分, 然后彼此分享。我会希望我们的学生像中国的学生一样学习刻苦, 但是他们不会这样做。我也觉得, 中国的学生也能像美国最优秀的学生一样变得更有创造力。我曾经看过一群很棒的中国小孩跳舞, 他们跳得很好。跳舞结束后, 我问他们在跳舞的时候有没有人犯错误, 立刻所有学生的眼光投向了老师。没有一个学生敢承认自己犯了错误。我希望全世界的学生学会“犯错误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没有什么觉得羞愧的地方”。这就是我希望中国学生从我的班级可以学到的东西。因为我的学生一直在犯错误, 我也是这样, 我们都是普通人, 所以请大家不要害怕学生犯错误。

罗崇敏:我觉得教育应该有人类的共同价值取向。教育应该构建师生多元一体的价值观, 要注重发现和培养每一个学生个性化的价值取向, 就像雷夫老师崇尚的观点, 要彼此欣赏、相互成就, 使学生的灵魂走向高贵。如果让我解读56号教室的奇迹, 我认为, 它的成功在于:使弱势的孩子优势, 使不幸的孩子幸运。因为我看到你介绍的这些孩子大部分母语不是英语, 70%的学生来自贫困地方, 特别是他们的父母许多都在吸毒等等。你通过耐心的教育, 使孩子的不幸变成幸运, 使弱势的孩子具备优势。

雷夫:谢谢你, 你的理解就是我想做的事情。但是我想让大家理解一点, 就是我并非总是成功的。我认为还要继续坚持, 做得更多。

优秀教师要有爱心、智慧和意志力

罗崇敏:雷夫老师, 我发现您每次出席活动都是穿西装不穿皮鞋, 作为全美最佳教师, 我觉得这样很不匹配。您是为了表达个性还是习惯呢?

雷夫: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我之所以穿运动鞋而不是皮鞋, 因为在我教课的时候, 一天都是站着的。在我的班级里是没有课桌的, 我永远不会坐下来。我穿白色的鞋子, 是因为我从10岁开始就喜欢这样。所以, 当我教10岁小孩的时候, 我想跟他们想得一样。而且我的妻子也觉得我的行为跟10岁小孩没什么区别。

罗崇敏:雷夫富有爱心、富有智慧、富有意志力, 有许多好的教学方法, 在他的教学过程中也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 但他非常富有意志力地进行改变。要成为优秀的教师, 我们必须不断追问到底“什么是教育”?

我认为, 教育是发展人的生命、生存、生活, 实现人的价值, 引领人类文明进步的社会活动过程。现代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有自由意志、独立人格、大爱情怀、创造能力、社会责任和幸福生活的代代新人。

发展现代教育的灵魂是教师, 要建设一支有忠诚之志、大爱之心、专精之业的教师队伍, 教师不仅要成为经师, 还要成为业师, 更要成为人师;教师要以爱心滋养爱心, 以智慧生长智慧, 以价值构建价值, 以创造激发创造, 以幸福传承幸福。要全面实现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 使人知生理, 调心理, 懂伦理, 守法理, 明事理, 晓哲理;使人认知生命的价值, 增长生存的智慧, 培养生活的信仰, 实现人生的幸福。

上一篇:侦查监督制度下一篇:歌曲翻译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