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肌入路(共4篇)
三角肌入路 篇1
肱骨近端骨折是常见的一种骨折类型, 一般发生在肱骨外科颈、肱骨干、肱骨髁上、肱骨髁间、肱骨外髁、肱骨内上髁, 但一般尤以前三个方面为多, 多因高处跌落、车祸、运动受伤等外部暴力因素所导致[1], 如重物撞、挤压、打击及扑倒时, 手或肘部着地, 暴力经前臂或肘部传至各部位。我院对有限切开三角肌入路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方法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方法和效果进行研究, 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42名患者经诊断均符合肱骨近端骨折标准, 男性26名, 女性16名, 年龄为48~65岁, 患者病程为5.6h~6.7d, 病因主要为高处跌落18名, 车祸9名, 运动受伤11名, 其他病因4名, 患者Neer骨折分类二部分骨折、3部分骨折及4部分骨折分别为17名、11名、14名。对42名研究对象性别、年龄以及致病原因等研究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我院随机选择42名2009年8月至2011年8月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 行有限切开三角肌入路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方法进行医治, 对患者治疗后病症改善情况、病情恢复情况、骨折愈合、治疗有效率及并发症概率进行研究, 得出结论。
1.2.2 治疗方法
对患者进行手术前常规检查, 手术中, 患者施行仰卧姿势, 对患者进行麻醉, 根据患者实际情况, 选择是否加用局部麻醉, 切开患者三角肌处入路, 使肱骨骨折处暴露出来, 将关节囊及大节结软组织处进行剥离[2], 用手术用具将骨折块初步复位, 根据患者骨折情况, 选用适当长度的LCP钢板放在大结节下方6cm处, 用接骨板连接骨折, 使用中立导向器。第一颗螺钉固定在骨干一端。骨折面和骨板下产生的间隙使对侧骨折端向骨板靠拢。螺钉固定在远离骨折的中立位。骨折复位后, 在骨折一端钻轴向加压孔, 它与附近的骨板形成锐角。使用负荷导向器对骨折线产生加压。拧入剩余接骨螺钉时, 应注意最后拧入松质骨螺钉。完成手术后对伤口进行缝合, 安排患者住院观察。
1.3 疗效评定方法
我院采用显效、有效、无效标准对42名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判。显效:患者疼痛、肿胀等病症明显改善, 骨折愈合较好, Neer评分较高, 并发症概率<5%;有效:患者疼痛、肿胀等病症一定程度改善, 骨折愈合一般, Neer评分一般, 并发症概率<10%;无效:患者病症无改善, 骨折愈合较差。
Neer功能评分方法:评分>85分为优;评分为75~84分为良;评分为60~74分为一般;评分<60分为差[3]。
1.4 数据处理方法
我院此次研究所得的关于A、B两组的有效数据, 依据SPSS14.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 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 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治疗效果分析
我院对42名患者进行为期12~15个月跟踪随访, 患者骨折愈合较好, 治疗效果不佳患者, 经第二次治疗, 恢复良好。经统计, 患者评分为优31名, 评分为良10名, 评分为一般1名, 优良率为97.6%;患者评定为显效28名, 有效12名, 无效2名, 有效率为95.2%。见表2。
2.2 患者并发症概率分析
经统计, 42名患者中, 出现感染1名, 比例为2.4%, 肱骨坏死1名, 比例为2.4%, 螺钉松动1名, 比例为2.4%, 并发症概率为7.1%。患者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3。
3 讨论
肱骨近端骨折主要症状有骨折处疼痛、肿胀等, 主要致病因为外伤引起脉络受损, 气血凝滞, 营血离经, 阻塞经络, 肘部肿胀疼痛, 甚至出现张力性水疱, 肩部压痛甚剧, 肘关节功能丧失, 骨折部位有异常活动和骨擦音[4]。肱骨近端骨折可分为两期:前期, 局部肿胀, 气血凝滞, 经络受阻, 气血不畅, 疼痛难忍。中后期, 骨痂形成, 肿胀消退, 但肝肾亏损气机不畅。临床表现主要患肢较健侧略短, 可出现畸形骨擦音。肱骨近端骨折给患者身体和心里造成严重损害, 还可引发身体其他病变, 严重的可威胁患者生命安全, 必须进行及时治疗。
有限切开三角肌入路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是指根据人体骨骼的形状, 按照仿生的设计而成, 目的在于尽可能减小由于骨板折弯造成的产品应力的破坏[5]。同时, 根据产品所用的不同部位, 预定螺钉孔间距和孔径。我院对有限切开三角肌入路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方法治疗肱骨近端骨折进行研究, 患者疼痛、肿胀等病症明显改善, 骨折愈合较好, 优良率为97.6%, 治疗有效率为95.2%, 患者并发症概率为7.1%, 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摘要:目的 对有限切开三角肌入路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效果进行研究分析, 总结优势和不足, 以更好的指导临床应用。方法 随机选择我院2009年8月至2011年8月肱骨近端骨折患者42名, 给予患者有限切开三角肌入路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方法医治, 观察患者经治疗后骨折愈合情况, Neer功能评分及治疗有效率等, 并加以总结。结果 经随访记录, 42名患者病死率为零, 骨折全部于一期愈合, 患者骨折处疼痛、肿胀等病症明显好转, 治疗有效率较高, 优良率较高, 并发症概率较低。结论 有限切开三角肌入路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方法治疗肱骨近端骨折, 患者骨折愈合较好, 病情改善效果明显, 具有较高临床使用和推广价值。
关键词:有限切开三角肌入路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肱骨近端骨折,疗效分析
参考文献
[1]胡阿威, 夏春明, 何正华, 等.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46例疗效分析[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9, 24 (2) :135-136.
[2]Shahid R, Mushtaq A, Northover J, et al.Outcome of proximalhumerus fractures treated by PHILOS plate internal fixation.Experience of a district general hospital[J].Acta Orthop Belg, 2008, 74 (5) :602-608.
[3]Agudelo J, SCH?Rmann M, Stahel P, et al.Analysis of efficacy and failure in proximal humerus fractures treated with locking plates[J].J Orthop Trauma, 2007, 21 (10) :676-681.
[4]范卫民, 李翔, 刘锋, 等.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J].中华骨科杂志, 2007, 27 (10) :739-742.
[5]杨吉青, 尚希福, 江和明, 等.肱骨近端骨折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的疗效比较[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2008, 11 (4) :392-394.
三角肌入路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32例贲门癌患者均经胃镜取病理确诊为贲门癌, 其中男24例, 女8例, 年龄70~78岁, 平均年龄73.5岁。其中2例合并糖尿病, 术前经系统地控制血糖后再行手术。胃镜检查见肿瘤侵犯贲门部并侵犯食管下段, 其中1例肿瘤侵及膈肌脚, 行膈肌脚扩大切除。病理类型:低分化腺癌8例, 中分化腺癌19例, 黏液腺癌4例, 印戒细胞癌1例。所有患者术前行胸部CT检查无纵隔淋巴结肿大, 腹部彩超及CT检查未发现肝脏转移。
1.2 手术方法
患者均采用仰卧位, 用胸垫垫高背部, 手术台向右侧倾斜15°。取上腹部正中切口, 置悬吊拉钩将上腹部悬吊, 显露出左侧膈肌, 提起胃大弯, 沿胃结肠韧带的薄膜层间隙切开, 注意保护胃网膜右动静脉, 按近端胃癌根治术要求进行胃周淋巴结清扫, 清扫完成后沿食管裂孔切开膈肌, 并将外侧膈肌边缘与腹部切口缝合作为牵引, 可以很好地暴露胸腔, 切开左肺下韧带, 于主动脉前方切开胸膜, 游离食管下段及清扫周围淋巴结组织, 根据肿瘤侵犯食管的情况, 可将食管游离至食管中下段。距肿瘤5cm以上上荷包钳, 做荷包缝合, 切断食管, 食管断端术中送快速冰冻切片, 保证食管断端无癌细胞残留, 在距肿瘤下方5cm处的胃大小弯连线处用闭合器关闭胃小弯侧, 留大弯侧行胃食管吻合。用生理盐水冲洗胸腹腔, 于腋中线第8肋间放置胸腔闭式引流管。麻醉师膨肺检查肺组织无漏气, 将残胃与膈肌切缘缝合固定, 缝合关闭膈肌。检查腹腔无活动性出血后缝合腹部切口。
2 结果
本组32例患者均术后恢复顺利, 无1例手术死亡, 无1例出现吻合口漏、肺不张、肺部感染及胸腔积液。所有手术病例食管断端病理证实无癌细胞残留, 所有患者术后切口疼痛均较开胸手术轻, 术后均能配合咳嗽排痰, 胸腔引流管大多在术后放置4~8d拔除。所有患者均顺利恢复出院, 未出现肺部感染、肺不张等肺部并发症。
3 讨论
贲门癌作为胸腹结合部的肿瘤日益增多, 如何进行规范、合理的根治术, 一直是外科医生掌握和探讨的话题。多年来在手术入路、切除方式差异和争议较大, 手术既可以由普外科医师完成, 亦可以由胸外科医师完成, 贲门癌根治术有经腹、经胸、胸腹联合切口三类入路[2], 胸外科医师认为贲门癌有沿黏膜向上浸润的特点, 淋巴结除向腹腔转移外, 还向食管旁及后纵隔淋巴结转移, 甚至还会向气管隆突下等处转移, 经胸手术可以满足上述淋巴结的清扫, 并能保证食管断端切缘干净, 但其缺点是限制了腹腔淋巴结的清扫。而普外科医师多采用经腹入路手术, 认为贲门癌的淋巴结转移主要集中在第一站、第二站及第三站淋巴结, 因此经腹可以很好地清扫腹部淋巴结。经胸腹联合切口术野显露好, 手术切除率高, 根治性彻底, 但手术较复杂, 对患者创伤大, 术后并发症多, 适合身体状况较好, 无重要器官功能障碍的患者[3], 而有些老年患者因心肺功能较差, 常合并其他疾病, 故经腹切口较适宜[4], 因经胸手术创伤大、肺部干扰大, 术后极易出现肺不张、肺部感染等严重并发症。陈德利[5]等提出贲门癌手术应尽量避免胸腹联合切口。而经腹及隔肌入路既可以很好地清扫腹部胃周围淋巴结, 又可以尽可能多的切除食管及清扫食管旁、后纵隔及气管隆突旁淋巴结, 其中有1例肿瘤侵及膈肌脚, 可以同时行隔肌脚切除, 达到了根治的目的。因此经腹及膈肌入路行贲门癌根治术, 既可以进行食管下段的切除及胃周淋巴结的廓清, 又可以清除食管旁、后纵隔, 甚至气管隆突下的淋巴结。既保证了贲门癌的肿瘤根治性, 又能低侵袭, 合理地进行淋巴结廓清, 对降低并发症, 改善生活质量及延长生存期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沈镇宙, 师英强, 主编.肿瘤外科手术学[M].第2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8:170.
[2]徐德育, 华美发.经腹行胃底贲门癌根治术55例分析[J].临床医药实践, 2009, 18 (8) :611-612.
[3]刘东举, 黄棉生, 黄文河, 等.经腹食管裂孔切开行贲门癌根治术[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2, 22 (7) :434.
[4]赵玉生, 张吉发, 戴宗晴, 等.贲门癌手术径路的选择[J].腹部外科, 2006, 19 (3) :164-165.
三角肌入路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28例, 女17例;年龄21~70岁。致伤原因:车祸伤23例, 高空坠落伤12例, 摔伤10例。全部为闭合性骨折, 合并尺神经损伤4例, 桡神经损伤1例, 合并其他多发伤10例。骨折类型按AO/ASIF分型, C1型16例, C2型23例, C3型6例。受伤至手术时间平均5 d (3 h~12 d) 。
1.2手术方法
患者侧卧位, 患肢在上, 肘关节屈曲90°置于托架上, 采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取肘后正中纵形切口, 起自肘上10 cm向下达鹰嘴下5 cm, 切开皮肤、皮下组织, 显露游离尺神经, 用橡皮条牵开保护, 纵形劈开肱三头肌, 作骨膜下剥离, 用电刀锐性剥离肱三头肌在尺骨鹰嘴上的腱性止点部分, 充分显露骨折端及内、外髁。以鹰嘴窝及内外侧骨质作为参考, 先将髁间骨折解剖复位, 恢复关节面的平整, 取1枚松质骨螺钉或克氏针横行固定, 再将骨折远、近端复位, 合并骨缺损者, 取自体髂骨或同种异体松质骨植骨, 最后于内、外侧柱分别置重建钢板或解剖锁定板固定。C型臂透视证实骨折复位固定满意, 被动活动肘关节, 骨折端无微动, 冲洗创口, 将劈开的肱三头肌及其止点回复原位用1-0可吸收线缝合修复, 尺神经前置于皮下脂肪层, 伤口置负压引流, 逐层关闭切口。患肢功能位长臂石膏托外固定2周。
1.3 术后处理
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肘关节持续冰敷消肿24 h。口服“吲哚美辛肠溶片”4周预防异位骨化, 合并神经损伤者给予“甲钴铵片”口服营养神经治疗。术后第2天即行患肩、腕及手指关节主动锻炼, 术后1周开始肘关节小范围被动屈伸功能锻练, 2周后去石膏肘关节主动伸屈和前臂旋转功能练习, 6周复查X线片见有骨痂生长开始肘关节抗阻力功能锻练。
2 结果
本组均获随访, 时间10~36个月, 平均15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 无感染、皮肤坏死、骨不连及内固定失效现象发生。骨折愈合时间12~28周, 平均16周。神经损伤均自行恢复。肘关节功能参照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系统[1]进行评价, 优18例, 良14例, 可9例, 差4例, 优良率为71.1%。疗效差的4例为不能积极配合功能锻炼, 导致肘关节僵硬。3例患者有创伤性关节炎表现。异位骨化2例, 但对肘关节功能无明显影响。
3 讨论
3.1 手术入路
传统的肱三头肌舌形瓣切开入路, 需要切断肱三头肌, 手术创伤大, 术后易发生肌肉纤维化、瘢痕挛缩、与周围组织广泛黏连等并发症, 术后不能早期功能锻炼, 常出现肘关节功能障碍。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 可充分显露肱骨髁间, 但人为造成尺骨鹰嘴骨折, 患者不易接受, 且对关节软骨面造成损伤, 截骨术后可能发生骨不连及加重肘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发生。采用劈开肱三头肌入路, 保留了肱三头肌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显露清楚, 操作简单, 创伤小, 直视下对骨折进行复位和固定, 缩短了手术时间, 术后能早期进行锻炼, 有利于肘关节功能的恢复。
3.2 内固定方式
骨折的解剖复位和坚强内固定是最大限度地恢复肘关节功能的前提。术中首先解剖复位肱骨髁间骨折, 重建肱骨小头和滑车, 特别是要恢复滑车宽度及关节面的平整, 有骨缺损时取自体髂骨或同种异体骨植骨, 以松质骨螺钉或克氏针固定, 使之转变为髁上骨折。再分别于内外侧柱应用双钢板固定, 外侧使用重建钢板, 内侧使用1/3管形钢板或重建钢板, 或内、外侧同时应用解剖锁定板固定。双钢板在两个互成90°的平面上固定, 能良好恢复肱骨远端三角形的解剖结构, 其前后向屈曲、内外向侧屈以及扭转等方面的牢固性最佳, 固定强度和抗疲劳作用最强[2], 有利于肘关节的早期活动。过去用“Y”型钢板固定, 其分叉角度固定, 塑形困难, 不能完全适应肱骨远端的解剖形状, 且不能放置过低, 属于单平面固定, 对复杂的C型骨折达不到坚强内固定的效果。本组骨折全部应用双钢板双柱固定取得良好疗效。
3.3 尺神经处理
目前, 关于尺神移前移的必要性仍存在争议[3]。笔者认为, 尺神经应充分显露并游离保护, 术前有神经损伤症状者应彻底松解, 防止在复位髁间骨折或克氏针、螺钉固定时将其损伤, 另外, 在后期骨折愈合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瘢痕黏连、卡压、内植物机械刺激等, 造成迟发性尺神经麻痹, 故内固定完成后常规将其前置。
3.4 康复锻炼
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是肘关节功能恢复的关键因素[4]。早期锻炼能有效促进消肿, 减少肌肉废用性萎缩, 减少周围组织的黏连和关节僵硬。功能锻炼应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 以主动锻炼为主, 被动锻炼为辅, 屈肘为主, 伸肘为辅, 兼以前臂旋转功能锻炼。禁止进行暴力被动活动, 以及麻醉下强行手法锻炼, 以避免出血、加重软组织纤维化, 或产生异位骨化等不良并发症, 影响疗效[5]。
3.5 注意事项
a) 手术时机:除开放性骨折或同时合并有严重的血管神经损伤, 需急诊手术外, 建议待肘关节消肿后手术, 一般为伤后5~7 d。b) 恢复肱骨滑车和肱骨小头的解剖长度是C型髁部骨折复位的基础[6], 肱骨小头和滑车有压缩、缺损者, 必须充分植骨, 恢复关节面的正常宽度和平整。c) 髁间骨折复位后选用全螺纹松质骨螺钉固定, 避免使用半螺纹拉力螺钉, 因其会造成滑车关节面狭窄和变形, 小的骨碎块或关节软骨面, 可使用微型可吸收螺钉或克氏针固定。d) 术中尽可能少的剥离周围软组织和骨膜, 放置引流是预防术后血肿形成、减少关节黏连和异位骨化发生的有效措施。e) 对骨质疏松的老年患者建议用解剖锁定钢板固定, 重建钢板的螺钉把持力不够, 可能发生复位丢失、内固定松动等。f) 复位固定过程中要尽可能恢复肱骨远端正常前倾角及肘关节提携角。
参考文献
[1]Morrey BF, Adams RA.Semiconstrained arthroplasty for the treatment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of the elbow[J].J Bone Joint Surg (Am) , 1992, 74 (4) :479-490.
[2]Self J, Viegas SF, Buford WL Jr, et al.A comparison of double plate fixation methods for complex distal humerus fractures[J].J Shoulder Elbow Surg, 1995, 4 (1) :10-16.
[3]张殿英, 杨明, 付中国, 等.肱骨髁间骨折26例的手术治疗[J].中华创伤杂志, 2006, 22 (3) :229-230.
[4]周建飞, 洪定钢, 王效柱, 等.肱骨远端C型骨折术后伸肘功能丢失原因分析[J].实用骨科杂志, 2011, 17 (10) :882-885.
[5]朱永展, 李逸群, 吴峰, 等.经肘关节双侧入路双钢板治疗C型肱骨远端骨折[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2012, 20 (5) :14-16.
三角肌入路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0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30例全膝关节置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经X片检查, 对下肢力线进行测量。其中男20例, 女10例。在这30例全膝关节置换患者中, 年龄50~85 (63.4±1.1) 岁, 患者平均体重指数为25.7kg/m2, 平均HSS评分为45.2分。排除膝关节骨严重缺损、活动性感染、骨质疏松等的患者。将30例患者随机平均分成A组以及B组, 两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 能应用于临床对比。
1.2 治疗方法[2]
A组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应用小切口髌骨内侧旁入路。B组患者则通过小切口经股内侧肌入路, 具体方法为:术前行连续硬膜外麻醉。切口取膝关节前正方, 从髌骨结节到髌上极总长10cm左右。部分关节囊沿着髌骨内侧将其切开, 并延伸至近端, 将股内侧肌分开2.5cm左右, 并外推髌骨, 促进膝关节伸直。将髌下脂肪垫切除, 并对髌骨厚度进行测量。切割髌骨, 厚度保留13cm, 扩大膝关节暴露空间。首先安装相应的胫骨切割定位器和髓外定位杆, 进行近端胫骨切割。然后将膝关节屈曲, 从后交叉韧带止点1cm的远端股骨中切开, 股骨干中插入微型髓内杆, 并选择适当外翻角连接微型股骨板, 对其进行固定。测量微型髁板, 并外旋3°钻空, 分别对股骨前外、后外、前髁及后髁进行切割, 后续进行后稳定型, 并行股骨髁间凹成形。对吻合情况和下肢力线进行检查。用大小合适的胫骨假体对平台垫进行安置, 并对关节活动情况进行检查, 后续做胫骨髓内成形术。如有必要, 需要松解髌骨外侧支持韧带, 并对膝关节进行彻底冲洗。骨水泥分次进行搅拌, 先行胫骨假体安装, 再行髌骨假体及股骨假体安装, 在引流管置入之后, 将皮下皮肤及关节囊缝合。
1.3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 PSS 15.0统计学软件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 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 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指数对比, B组更具有优异性, 两者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附表。
3 讨论
MIS经股内侧肌入路由于切口短、创伤小[3], 不切开股四头肌腱, 保持了股四头肌腱的完整性, 维持了股四头肌的肌力, 术后可以更早地进行功能锻炼, 因而明显缩短了患者的直腿抬高及康复时间。有研究表明[4], 与传统手术相比, MIS经股内侧肌入路手术切口更小, 切口平均长度10.5cm, 临床和假体力线对位结果均良好。微创手术患者术后疼痛轻、住院时间短, 可获得较高的ROM。
在本研究中, 对MIS经股内侧肌入路效果进行观察, 表明了采用小切口经股内侧肌入路具有切口小、创伤轻、出血少、疼痛轻、缩短手术时间等优点,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军, 孙振辉, 田峥巍, 等.股内侧肌下入路全膝关节置换术初步观察研究[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08, 16 (9) :649-651.
[2]Lombard iAV, Viacava A J.Rapid recovery protocols and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help achieve high knee flexion[J].ClinOrthop Relat Res, 2006, (452) :121-122.
[3]宋兵华, 孙俊英, 石岩, 等.小切口股内侧与髌旁内侧入路行全膝置换术的比较研究[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07, 16 (7) :488-491.
【三角肌入路】推荐阅读:
三角函数与三角形复习09-06
赞美三角梅花的诗歌:三角梅花赞11-18
三角问题06-01
中三角06-16
三角变换07-01
双三角07-09
教学三角08-03
大珠三角09-17
激光三角测量06-03
三角网格模型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