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L教学的化学化工学

2024-07-18

PBL教学的化学化工学(共12篇)

PBL教学的化学化工学 篇1

摘要:PBL教学法是在教师精心设计问题引导下,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 增加学生之间的协助和交流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化学教学中, PBL教学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强化教师的主导作用。

关键词:PBL教学法,化学教学,学生主体作用,教师主导作用

PBL教学法是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首创, 最初主要用于医学教育, 目前已成为国际上较流行的教学方法。80年代中期我国一些医学院校开始试行, 现已成为我国医学教育改革的方向之一。PBL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 教师把实际生活问题作为教学材料, 采用提问的方式, 不断地激发学生去思考、探索, 通过讨论、分析等方法完成对问题的解答。PBL教学法较好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中心”现代教学理念[1], 笔者在化学教学中采用问题讨论教学法, 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 教学对象与方法

选择我校2010级护理专业125名学生, 按班级顺序分为2组。以2010级护理01班63人为实验组, 采用PBL教学法;以2010级护理02班62人为对照组, 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法。2组学生均为中考招生, 生源及文化程度无明显差异, 将125名学生随机分成两个班, 具有可比性。

2 PBL教学法步骤

教学过程分为三个环节:

第一环节:教师设置问题, 并指引学生如何去解决问题。问题的设置是PBL教学法的关键, 教师设计问题的水平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问题的设置一般应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 问题需围绕教学目标, 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 逐步掌握需要掌握的知识; (2) 问题需具有现实意义, 能解决实际问题, 这样就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使学生感觉到学有所用, 这一点在基础课程的教学中非常重要; (3) 问题的设置必须考虑到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 问题难度不能太大, 要让学生通过主动学习后有能力解决问题, 这有助于增加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信心。如化学《溶液的渗透压》这一单元, 依教学目标的要求和学生的特点, 在多媒体和演示实验的配合下, 可设置如下问题 (1) “将海水鱼和淡水鱼交换生活环境后, 鱼儿还会自由自在生活吗?” (2) “产生溶液渗透现象必须具备什么条件?” (3) “腌制蔬菜时用盐量多的渗出水多?还是用盐量少渗出水多?” (4) “临床上常用的等渗溶液有哪些?大量输液原则:为什么必须使用等渗溶液?如果大量输液不是等渗液会有什么结果?”[2]

第二环节:学生在教师引导下,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获取知识, 拟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是问题讨论教学法的关键。学生通过自主学习, 随着知识的逐步丰富思维也会变得活跃, 智慧和潜能也就会被挖掘, 此时学生的学习就会由被动变为主动。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而解决了实践问题, 就会增加学习兴趣, 增强自信。因此, 为了督促学生的自主学习, 保障该环节的实施, 教师应该把该环节的实施情况和学生平时成绩考评相结合。

第三环节:分组讨论, 教师点评。优化配置小组成员、适当控制小组成员的数量、合理分配小组成员角色是实施PBL教学法的重要环节。分组由学生代表提出其解决问题的方案, 让其他学生对此方案进行讨论和评价, 让学生互相学习, 最后教师再进行点评, 教师并作出总结。该环节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是知识的提升过程, 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学生经过该环节后, 知识和能力都会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3 结果

实行教考分离, 2组采用同样的试卷及评分标准, 按照流水方式进行阅卷。经统计学检验, 实验组考试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 (结果见表1)

4 讨论

4.1 PBL教学法充分发挥了学生主体作用

传统的教学一般是“老师讲, 学生听”, 这种方式是以教师为中心, 以知识为本位, 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学生的学习只能跟随老师的思路为学知识而学习, 过分依赖于教师的讲授, 不善于利用各种学习资源, 缺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精神, 已逐渐显露其弊端。;而PBL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中心, 以问题为基础, 学生通过讨论、查资料等多种方式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答案, 这就使得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 由盲目变为有目的的探寻问题答案和实质的主动探索过程[3]。

4.2 PBL教学法使学习具有问题性和参与性

PBL教学法是以问题为基础来组织学生学习的, 它要求学生通过或围绕问题进行学习, 问题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和综合思考能力及解决问题能力的材料;学生通过一个个问题的探索、解决, 不但获得了知识, 也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同时解决问题探索的过程又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的过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 要求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使学生参与到教与学的过程中, 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能动性和创造性, 有利于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及多方面能力的培养。

4.3 PBL教学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PBL教学法是课程的开始就提出了问题, 有些问题紧密结合实际, 学生带着问题学习, 有兴趣解决这些问题, 就会变被动学习为积极主动参与和探索, 学生要经过对知识的质疑、判断、比较、选择及分析、综合、概括等认识活动, 通过多种思维和认知方式才能解决问题, 其实就是学生逐步获得综合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

4.4 强化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PBL教学法中对教师要求非常严格, 教师不但应当掌握扎实的学科知识, 具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还要有良好的组织管理能力, 要善于调动学生积极性、寓教于乐、控制课堂节奏, 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及教学科研能力等。在教学中教师的引导要贯穿始终, 设疑、阅读、讨论、回答、操作等都需要教师有的放矢地引导, 教师要改变教学中信息单向传递、单向控制的局面, 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在锻炼能力、探索知识、总结经验, 并能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4.5 PBL教学法存在的问题

虽然PBL教学法有许多优点, 但在化学教学中仍存在一些困难, 如有些章节并不适用于问题讨论教学法模式, 比如, 《化学键》这一单元内容, 理论内容较多, 较难和实际问题结合, 如果要采用问题讨论教学法, 则教学效果不太理想。故教师需依各章节不同的特点, 设计合适的教学方法。其次, 由于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资源不够丰富, 班级学生人数普遍偏多, 且有一部分学生基础薄弱, 自学能力较差, PBL教学法在实施过程中有一定的难度, 需要在教学中不断探讨改进。

参考文献

[1]季芙红.PBL教学法在儿科教学中的尝试性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8, 9;

[2]牛彦辉.化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

[3]崔舜, 陶晓南, 吴汉妮, 等.PBL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考[J].医学与社会, 2005, 18 (6)

PBL教学的化学化工学 篇2

摘要: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是基于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本文根据PBL在天然药物化学教学的应用,剖析了实施PBL教学模式的必要性、意义和PBL教学模式的优势,总结归纳得出:PBL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法模式相比操作性强,效果显著,达到了教与学相互成长的目的,适合在天然药物化学教学中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PBL教学模式;教学评价;天然药物化学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学的内涵就是“以问题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1969年由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的麦克马斯特大学首创,目前已成为国际上较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1]。本文为探索并建立适合我校天然药物化课程特点的教学模式,在天然药物化教学中开展了PBL教学模式的改革,就我校级药学本科在天然药物化教学中进行PBL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

一、PBL教学在理论课中的应用

1、提出问题及分析。在教学中,以问题为学习的导向,学生的学习都是以问题为导向所构成,课前提出问题和复习前一次课的主要内容,主要是对本次课内容概括性提问,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望,通过查阅各种文献对不理解的问题进行研究,并带着问题听课。同时,通过练习巩固前面所学的知识点;在课堂上对学生提问,主要是对教学中某些易混淆结构或难点、重点的知识提出问题并进行讨论,是为了能够引起学生足够重视;在课堂练习学习中,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上台发言同时给予一定的成绩;课后提问,是讲授完本次课时,对本次课所讲过的主要内容归纳并总结,同时留一些作业让学生课后分析思考。例如,在上章黄酮类化合物这章的时候,我们上课前1周提出:“为什么叫黄酮?怎么我们日常生活中黄酮跟我们有什么密切的关系?样用紫外光谱去鉴定其结构?黄酮、二氢黄酮、黄酮醇等在水溶液中的溶解性差异及依据?黄酮类化合物的为什么呈酸性、受那些基团的影响及规律?为什么我们在实验的实验用石灰水做溶剂来提取芦丁?”等问题。

2、根据课程特点寻求学习规律。也许很多学生认为天然药物化学的内容很多,实际上还是有规律可循的,特别是有一些分子式骨架庞大,分子量大。通过系统的学习每一类化合物的结构、分类、理化性质、提取分离和结构鉴定进而掌握,比如黄酮类我们可以简单记C6―C3―C6基本骨架的结构,学起来就会比较轻松。通过以下三个途径进行学习:(1)小组讨论[2]。我们选择选择学分制2010级药学本科班140人作为研究对象,该大班有2小班,其中1班为76人,2班为64人。分为10组,每组14人。然后以组为单位共同查阅文献,而后进行小组交流,在交流中提出问题,共同分析解决。(2)通过我们组织的学习讨论,形成对问题的解决方案,全部学生在课后都参与共同完成PPT幻灯片课件。讲解结束后,组外同学和任课教师可针对其讲述内容提出问题和质疑,由组内全体同学进行回答。(3)教师归纳并总结。教师召集全部学生聚集在一起,让每组学号为第一的名学生上台以PPT形式报告结果,说明他们对问题的看法及相应的解决方案,阐述他们自己是如何解决问题,当然同组的其他组员可以补充或纠正。通过从学生的对解决问题的反馈,教师可知道学生缺乏那一的`能力和不足并指出,从而进而学生的认知,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二、PBL教学在实验课中的应用

1、启发式教学。在实验中应重点、难点适当,有的放矢,围绕重点讲深讲透;在课堂上运用启发式教学,创造性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学会思考、主动思考,以问题为导向引出其他比较复杂的理论。比如癌症,目前在我国已经发展非常严重,目前抗癌药物有哪些?我国目前研究抗癌药物到什么程度?让同学们思考。从红豆杉树皮中提取紫杉醇,用于抗癌及培育其种苗置于生活中改善生活质量。另外,在实验上安排一些讨论环节也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以及达到师生互动,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性。我们作为老师可以率先提出引起学生感兴趣的问题,继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可促进学生主动思考并学会思考,对于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口头表达等,这样才能达到教与学双赢的目的。

PBL教学的化学化工学 篇3

关键词:PBL法 实验教学 策略

PBL[1](Problem-Based Learning), 即基于问题的学习。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加拿大McMaster大学首先应用。PBL法的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中心”, 与传统教学法有很大不同。传统教学法以教师讲授为主,而PBL法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传统教学法着眼传授知识、技能,而PBL法强调学习模式的创新、思维方式的拓展。PBL法通过设计真实性任务,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

近年来,随着招生制度的改革,医学院校除医学检验专业外,其它专业由原来只招收理科学生改为文理兼收,学生的化学实验操作能力参差不齐,化学实验教学面临很大的挑战。笔者对新生学习化学所具备实验技能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提出将PBL法应用于化学实验教学之中,提高了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PBL法实验教学策略

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观察力和思维力的手段。借助丰富多彩的化学变化,启发学生积极感知事物的变化,使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PBL法应用于化学实验教学的策略如下:

1.PBL法实验教学内容的选取

教师坚持以岗位需求为依据,模拟真实工作情境,整合、序化教学内容,强化医学各专业所需的基本知识和岗位技能,重新构建化学实验教学内容。如临床、护理专业,溶液的配制改做消毒酒精的配制、生理盐水的配制,检验专业增补糖尿病患者尿液的检验实验。教师编写实验工作书,其内容有实验名称、问题提出、实验目标、实验原理、实验流程图、实验注意事项或提出问题、实验结果和讨论。

2.PBL法实验教学环节的设计

教师要创造良好的思维氛围和做好学生辅垫工作,使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基础下进行实验。我们按专业将班级分为普通班和实验班,实验班每四个学生组成实验小组,以实验小组为单位先预习实验,要求学生课前预习实验内容和填写实验任务书。实验课时教师提出问题,实验小组代表讲解实验原理、步骤和解决问题的关键,教师总结实验过程并强调注意事项。实验教学环节[2]的设计为:教师设计问题——学生查阅资料——学生填写实验任务书——小组代表发言——教师总结——学生实验,教师指导——学生提问——教师、学生讨论和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有两次提问,第一次是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第二次是学生实验后提出的新问题。教师应当肯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指导学生即兴实验解答问题。如:实验任务书中醛、酮、羧酸的性质实验,问题提出:

(1)设计实验,试以若干种醛为例,验证醛的性质?

(2)设计若干种方法,鉴别醛和酮?

(3)请你设计实验,糖尿病患者尿液中的丙酮如何鉴别?

学生实验后,提出问题(1)鉴别羧酸的若干方法?草酸受热反应的实验装置和鉴别方法?通过学生自主设计和实验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

3.PBL法实验教学效果的分析

PBL法实验教学后,课题组教师要分析这种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设计调查问卷表,了解学生、任课教师、行业专家等对PBL法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对问卷表的反馈,完善问题式学习法的各个步骤,改进教学环节中所出现的问题。从实验测验成绩入手,统计分析该学习模式是否有利提高学生成绩、教学效益和培养学生能力。在学习目标和能力目标等方面比较传统教学法和PBL法应用于实验教学的优劣,为实验教学的改进探求新的教学模式。

二、PBL法实验教学研究对象、内容、结果分析

1.对象和内容

以我校2012级助产、医学检验、药学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医学检验、药学专业的《有机化学》和助产专业《医用化学》作为实验教学改革的试点,按专业分成普通班和实验班两个平行班。普通班用传统方法教学,实验班应用PBL法。实验班的實训项目编写“实训任务书”,以问题导出实训内容,比较普通班和实验班实训教学的效果。再将研究结果向护理、临床、美容、护理、药剂等专业推广,最后进行考评,统计分析,形成研究成果。

医学检验专业学生80人,均为通过全国统一高考录取的理科学生,分为40人的普通班和实验班两个平行班。药学专业学生100人、助产专业112人均是全国统一高考录取的文理科学生,药学专业分为50人的两个平行班,而助产专业分为两个平行班,每班56人。各专业实验班每4人为一个学习小组,文理兼收的专业,分组时要文理科生混搭,以理科生为骨干,帮助全组共同进步。

2.结果分析

(1)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 调查学生和教师175人,发放试卷175份,回收问卷156份。对调查所得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从下表可知,学生对PBL实验教学认可,PBL法能激发学习兴趣和培养团队精神。但是,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效果并不理想。从期末化学实验成绩分析,实验班的成绩优于普通班。

3.实验成绩分析

实验测试题分成操作题和鉴别题两部分。医学检验、药学专业的《有机化学》实验考核鉴别内容为20种重要有机物,选取4个化合物为一组,共组合12组鉴别题供学生抽签1组,操作题为仪器组装如组装熔点测定装置、组装沸点测定装置等,也是通过抽签方式取得考题。助产专业《医用化学》实验测试题是选取3个化合物为一组,共组合8组鉴别题供学生抽签1组,操作题为托盘天平、移液管、容量瓶的使用,任选1项操作。从期末化学实验成绩统计分析表可知,实验班的成绩优于普通班。

三、PBL法实验教学讨论

1.PBL教学法对教学双方的要求

PBL实验教学是在教师的策划和指导下,学生以小组为团体主动学习、讨论、实践。该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单向教学方法,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PBL实验教学法要求教师既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又有良好的组织管理能力,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积极性、启迪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完成真实性的实验。PBL教学法要求学生学习主动性强,具有一定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共同完成实验任务。

2.PBL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比较

PBL法的学习氛围较传统教学法更为宽松、平等、自由,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始终处于主角地位,而教师处于配角地位,使学生从传统教学的“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PBL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相比于传统教学法,PBL教学法互动性更强,有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组组互动、人机互动等,其中小组学生之间,或小组之间的讨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拓宽视野,勇于实践和创新。

3.PBL法实验教学存在问题

PBL教学法需要的课时较多,而高校实验课时不足。学生自学和讨论,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提出的新问题以及通过设计、实验解决新问题,都需要充足的时间。一旦课时不足,一切会流于形式,不能完成教学内容,不能达到教育目标。所以教师要合理安排时间,突出重点,讲解难点。有些学校的教学环境并不理想,参考书及文献等资料还不够丰富。学生进行自主实验、见习的场所还有待改进。

参考文献:

[1]赵巧红.PBL教学方法探讨。现代医药卫生,2010,(20).P3232.

[2]赵芳,刘芳,马金海等.PBL教学法在儿科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07,(9).

PBL教学的化学化工学 篇4

而传统教学法,即以授课为基础的学习(lecture based learning,简称LBL),是以教师为中心,通过大堂课平铺直叙地讲授,将系统而庞杂的知识流灌输给学生,然后以一纸试卷为尺度,检测学生对所灌输知识的掌握程度,考验学生的勤奋程度和短时性记忆力,限制了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获取知识的能力。

为克服多年来传统教学法的种种弊端,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我们把PBL教学法应用于《食品化学》课程教学中,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食品化学教学实践

食品化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涵盖了食品专业的基础知识内容,同时也是食品工程原理、食品工艺学、食品工厂设备等课程的导学课程,该课程理论性较强而又知识点宽泛,一些章节晦涩难懂。另外,随着我校教学培养方案的修订,食品化学课程的课时数由64学时减为48学时,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因此,我们在食品蛋白质、食品添加剂等章节应用了PBL教学法。

PBL教学法的基础是设计“问题”,问题是重要载体,既是思维的起点,又是思维的动力,因此每个问题的提出都应该有明确的目的和要求,要结合课程理论内容,与生活和科学实践的真实情景联系在一起。例如,在讲解大豆蛋白质内容前,对学生提出“为什么说大豆是地里长的肉?”“所有的豆类都富含蛋白质吗?”等问题;在讲解食品添加剂内容时,对学生提出“所有的食品添加剂都有害吗?”“新的《食品安全法》强调了哪些内容?”,这些问题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这些问题还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难度,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锻炼学生的查阅课外资料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在课堂小组汇报时,由学生走上讲台讲解,然后回答其他学生提出的相关扩展问题,我们随时给予引导、更正,最后总结课程内容,指出掌握重点,做出成绩评定。

二、PBL教学法的优缺点

1. PBL教学方法的优点

(1)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PBL教学法以一些开放性、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习,以问题为切入点,引发解决问题的行为,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听讲”为“主动学习”,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2)密切师生关系。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立于讲台上,很难与有问题的学生随即对话,在PBL教学中,教师随时引导学生思考,随时与有问题的学生交流,拓展知识空间,同时也便于了解有特殊见解的学生的看法和认识,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

(3)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PBL教学法要求学生通过查找资料、小组讨论和团队合作形成问题的答案,能够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扩展思维的宽度和知识面,加强组织及合作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 PBL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

(1)我国普通高中大都采用传统教学方法,使学生养成了被动学习的习惯,因此部分学生缺乏自主学习能力,不适应这种教学方法,不能积极参与其中。

(2)PBL教学模式,需要学生查阅大量资料,所以学校必须拓宽信息的获取渠道,扩大图书馆藏书量,添置必要的实验设备、教学器具等。

(3)课程教材多依据传统教学方法编撰,过于注重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与生产实际脱节,不便于采用以问题为主的PBL教学方法。

三、PBL教学法对教师的要求

1. 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

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充分认识PBL教学法的精髓,要认识到教师的组织作用、参与作用、指导作用是PBL教学法顺利进行的关键,以实现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转变。当然,教师在对教育内容的选择,对教育活动的调节,对教育影响的控制,对教育手段的改造等时也不能放弃自身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2. 教师要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

PBL作为一种开放式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不但对本专业、本课程内容熟练掌握,而且应当扎实掌握相关学科知识,用新知识、新见解、新信息充实自己的头脑,并要具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善于调动学生积极性、寓教于乐、控制课堂节奏等技巧。

3. 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教师应转移备课的重心,把着眼点放在使学生对新授知识产生问题,以及如何引导学生去探索、发现、自主解决问题上,教学时应在使学生“想问、敢问、好问、会问”上做文章。同时,教师要充分爱护和尊重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提出“尖锐”问题的积极性,充分相信学生的质疑能力。

四、结语

PBL教学法作为教学方法改革的一种尝试,在《食品化学》教学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教学效果较好,深受学生的欢迎。当然,针对PBL教学法存在的某些问题和不足之处,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要加强与传统教学法的有机结合,不断探索,不断完善,使之成为更加科学、高效、成熟的教学模式,不断提高食品化学的教学质量,为培养具有强烈的求异思维和善学乐学、勇于实践的创新型人才服务。

摘要:PBL教学法是以问题为基础、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导向的一种学习方法,强调对学生进行启发式的教学,以培养学生自学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文介绍了PBL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的区别,并将PBL教学法应用于食品化学的教学实践中,分析了PBL教学法的优缺点,总结了PBL教学法对教师提出的挑战与要求。

关键词:PBL,教学法,《食品化学》课程,应用

参考文献

[1]孙爱民,袁亚维,刘英等.PBL教学法与教师角色转变[J].南方医学教育,2008,(1):8-9.

[2]王佳琳.PBL教学法在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护理研究,2009,(15):1394-1395.

PBL教学的化学化工学 篇5

一、选题意义

如何培养“宽知识、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医学人才是医学教育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而目前医用化学教学基本维持着传统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以课堂讲授为主,教学过程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考评侧重于知识的记忆与理解,与培养创新型高素质人才的目标严重冲突;而且传统的教学方式使学科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和协调,造成一些教学内容重复或脱节,基础与专业联系不够。一般学生在一年级学的基础知识直到二、三年级才结合到专业课程中去,此时前两年学的东西差不多都忘记了,花费了较多的时间却达不到预期的目的。PBL教学方法的研究是课堂教学的主动性研究,强调老师设疑,学生主动探索,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改变了由教师一揽子讲到底的教学方式,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强烈的求知欲望。而且PBL教学法通过教师有目的地设疑,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把化学知识与专业知识及相关学科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提高学生化学学习的兴趣,减少了知识的遗忘,提高了学习效率。同时,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建构学科知识体系过程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形成符合学科实际且具有个性特色的探索性教学模式。达到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全面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效益。

二、研究基础

PBL教学法的全称是Problem-Based Learning,即“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为了适应现代医学的发展,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美国为首掀起了医学教学改革浪潮,1969年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的Mcmaster大学创立了PBL教学法教学模式。三十多年来,PBL教学法这一新型的教学模式已取得世界医学教育界的肯定,目前已有37个国家试用这种教学方法,美国国内有56所学校350个部门(教研室)试用这种教学方法。我国西安医科大学安康分校和汉中分校也实施了这一教学模式。PBL教学法不仅是一条有效的医学教育途径,也代表了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值得化学教改借鉴。PBL教学法教学模式的原理是以问题为基础,以病例为先导,采用学生自学和小组讨论为主、教师评教为导,两者紧密结合的教学方式。问题就是学习内容,每一个问题是一个学习单元,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编排而成的,教学目标所要求掌握的课程内容被严谨地安排在这些问题之中。学习材料包括:①基本概念表,即要求学生掌握的学科内容的提纲。②参考资料表,包括与概念有关的书目,文章的参考资料。③若干临床模拟病例,这是学生自学和小组讨论的基础。通过这些模拟病例提出一系列问题供学生自学、讨论,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去学习有关知识,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对描述的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

罗杰斯提出了“以人为中心”的理论,突出学生是学习主体的地位和作用,强调情感等非智力因素的动力功能,重视创造力的培养。人的创造性是人的主体性的最高表现,是人的本质属性。PBL教学法鼓励学生进行多向思维,能从多种角度更全面地认识同一事物,并善于把它们综合为整体性认识,能创造性地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去适应新情况,使自己的创造力不断提高。

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认为,学生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积极的信息加工者。他提倡使用的发现学习法强调学习过程、直觉思维、内在动机和信息的加工、贮存、提取,也为PBL教学提供了心理学的依据。

从建构主义的教学论来看,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知识不是由教师灌输的,而是由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通过协作、讨论、交流、互相帮助(包括教师提供的指导与帮助),并借助必要的信息资源主动建构的。这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和课堂的主宰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PBL教学正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创设特定的情境,提供丰富的信息,促使学生通过自主发现的方式进行学习。这就意味着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体现新的教育思想,运用新的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方法,彻底摒弃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知识传授、把学生当作知识灌输对象的传统教学模式,在反思基础上积极探索教学设计的策略。

三、研究内容及方法:

(一)研究内容

1、PBL教学法的课堂教学理论。包括:PBL教学法的基本原理、PBL教学法的主要教学原则、PBL教学法的主要教学手段。

2、PBL教学的多样化设计模式。化学PBL教学,人们想到的往往就是问题、假设、验证、结论、交流等步骤。尽管可以强调说不一定包括上述所有环节,但PBL教学就只能是发现式的吗,PBL教学就只有这样一种问题解决的模式吗?

在本课题的研究中,本课题组成员将通过案例对多样化的医用化学PBL教学模式进行研究。

3、问题预设与答案生成的关系。本课题将重点研究如何充分利用答案的生成性资源,调整问题预设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案、教学活动,把师生互动和探索引向纵深,使课堂再产生新的思维碰撞和交锋,从而再有所发现,有所拓展,有所创新,达到促进教师和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4、通过教学实践,寻找问题预设与答案生成的最佳交融点。

(1)通过教学实践,开展多种课型的研究,创设多种情景,找到学生真正关注的“热点”;(2)设计半开放的问题,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讨论,寻找到“问题预设”与“答案生成”之间内隐的“相通点”;

(3)收集分析具体的教学案例,摸索出“问题预设”与“答案生成”之间相互促进的着力点。

(二)研究思路

现状调查,把握情况——查阅文献,组织学习——确定课题,设计方案——认真计划,组织实施——搜集资料,总结成果——成果鉴定与推广。

(三)研究方法

本课题主要采用以下方法进行研究:

1、文献研究方法。研究国内外新的教育理论和教改发展动态,特别是个性化教育与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有关理论;借鉴已有的理论成果,支撑和构建本课题的理论框架和方法论,转变教育思想。

2、调查研究方法。(1)调查教师的心理状况、现有思想和学生个性以及原有化学基础情况,发现问题,确定操作变量;(2)调查、总结、推广教师在PBL教育方面创造的成功的新经验、新方法;(3)调查PBL教育实施后的学生个性状况,为PBL教育提供实例依据,并反馈、调整个PBL教育的实际操作。

3、实验观察方法。通过操作变量的实施,观察变化,前后测定对比,分析因果关系,使认识上升到理性,再指导教育实践。

4、行动研究方法。力求用最新教育理论,解决PBL教育中出现的新问题,边实践边总结边研究,及时反馈、修订行动方案,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这是本课题的主要研究方法。

(四)研究步骤

1、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8年4月—2008年8月)

(1)收集近期有关理论资料。学习有关的理论,树立先进的教育思想观念,为实验提供依据和指导。提高课题研究人员的素质,掌握教育研究方法。

(2)分析实验班级情况,制定实施计划,提出具体的研究方向与方法。

2、第二阶段(探索阶段,2008年9月—2009年7月):

课题组在08级的实验班课堂教学中实施PBL教学法。教师在教学尝试中通过不断反馈学生意见和积累教学心得,不断加强交流和研讨,不断研究和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做出经验总结。得出PBL教学法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实践的可行性尝试及结论。

3、第三阶段(评价阶段,2009年7月—2009年8月):

课题组认真整理课题结题资料,包括课题理论框架、课题实施计划及阶段小结、教师课题实施心得及论文、课题研究成果(教师教案、学生成绩分析、各种荣誉奖励等)等,做出本课题结题总结。接受有关部门对课题的调研评估及验收。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1、界定题目使课题具化和细化

我们在对PBL教学方法进行系统学习的基础上,对课题的题目进行了再界定:预设问题就是教师的教学设计,反映教师的教。答案探寻是教师在课堂上以学生有价值、有创见的答案与想法等细节为契机,及时调整或改变问题的设计,遵循学生的学习答案展开教学而获得成功。在找准选题的目的和意义后,我们将“如何处理问题预设与答案探寻,把握好二者间最佳的交融点”为切入口,并把课题细分为八个问题:①教师要预设哪些问题?②影响预设完成的因素有哪些?③合理及时的“探寻”是如何产生的?④学生产生这些“探寻途径”的根本原因是什么?⑤医疗大专学生的“问题探寻”有什么特点?⑥分辨、选择、扬弃生成性资源的原则是什么?⑦调整“预设问题”的主要策略有哪些?⑧预设问题与答案探寻二者间的相通点和相互促进的支撑点是什么?其中的①⑥⑦三个问题通过课题组成员集体反复讨论,先拟定了讨论稿(见附表1、2),要求教师在实践中根据实际效果不断修正。而其余的五个问题作为每次课的观察任务和反思作业详细记录,试图通过实践来找到答案。附表1:南阳医专化学PBL教学方法课题组教学设计要求(讨论稿)三维目标

具体方面

设计要求

知识与能力

课程和教材的要求

参照专业计划和教学大纲,并使其具体化。

学生已有的基础

联系学生的旧知和医疗大专学生的认知特点。

可引用或延伸的背景资料

学生的旧知、学生的生活体验及其它媒体信息。

过程与方法

教学情境

简捷、激趣又接近学生实际。

教学手段

以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为最佳。

问题设计

按难易、深浅、先后、主次、大小等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并按一定逻辑顺序排列。

关注学生学习过程

尽可能关注每一位学生,尤其实验活动时一定要顾及实验失败的或还没有做完的学生。

情感态度价值观

师生关系

营造平等亲切和谐的师生关系。

关注学生情感变化

随时注意每一位学生。

学生的学习评价

评价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

附表2:南阳医专化学PBL教学方法课题组选择“问题探寻”的原则和策略(讨论稿)按三维目标归类

选择原则

参考的调整策略

知识与能力

从科学性和规律性考虑

可让某学生分析,让其他学生评价,再教师小结。

过程与方法

从思想的严谨性和操作的可行性考虑

让学生设计方案,指出要用的实验材料和资料,然后师生一起分析方案是否可行。

情感态度价值观

从道德情操的高尚性和科学态度价值观的正确性考虑

教育学生做什么样的人,介绍科学家的事迹,向学生宣传学习科学的意义。

2、确定实验对象

医用化学课程在大学一年级开设,因为学生的入学分数接近,各班学生平均成绩接近,在心理特点和认知特点上没有较大的差别,教师的预设问题和学生的答案的探寻不会有太大差异。基于这样的考虑,我们确定课题的观察对象是我校08级的医疗专业学生,1~3班级是实验班,同专业的4~6班是对照班。

3、预设问题的结构化和合理化

提高了“预设问题”的水平,再加上教师在课堂上的智慧,也就提高了课堂“探寻答案”的能力,为了“探寻答案”的精彩瞬间,预设问题必须细腻。在科学教学中,我们应怎样科学有效地合理化预设问题,以促进更精彩的课堂“答案探寻”,最终为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服务呢?我们课题组经过集体讨论是这样来进行预设的: ①参考附表1要求预设。这个问题预设有些是写在教师的教案上的,有些是记在教师的心中的。

②问题预设要有弹性和开放性,给答案的生成腾出时空。每一篇教学设计中凡是提出教学任务时、提出问题时、设计实验方案时、实验操作时、学生合作探究答案时、得出实验结论时等等,都应留足学生自主思考和主动发言的时间。③对问题的答案从学生理解的层面作多种问题预设,并确定由学生层面答案向教师层面答案转化的多种途径。

④预设本次课上哪些时候哪些地方可能是“答案产生”的生长点,并知道产生“答案”的原因。

⑤如是学生自主探究答案,应预设教师介入的时机和次数。

4、把握答案生成的有效性和随机性

①教学内容结构重组。有意识地拓宽学生的视野,联系生活实际和专业知识;将教学内容进行重组,有意识地将来自学生的问题作为探究的主要问题。从下列两点研究:A、拓宽教学空间的视野;B、拓宽收集信息渠道的视野。

②教学环节弹性控制。从以下两方面研究:A、提出弹性问题;B、留下弹性时空。

③运用开放式和民主式的教学方法。具体包括探究式、合作式、体验式、质疑式、实践操作式。

④教学评价多元化。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灵动的生命,都是具有个性特点的人,评价的多元化能激发不同学生对探究的参与热情。教师在教学中将即兴评价和延缓评价相结合,让学生有时间和空间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兴趣、灵感参与课堂的交流,促使课堂呈现更多的灵活性、生成性和丰富性。⑤设计有结构的问题材料。提供的问题材料往往决定学生的课堂发展方向,考虑哪些材料能引起学生探寻答案的兴趣,适合在40分钟的课堂中能完成探寻答案的任务。⑥创造互动学习的机会,促进答案生成资源发展。真诚、民主的交流,引发不同观点的碰撞;巧妙地设置善意“陷阱”,自然引发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争辩;组织有效的交流,促进思维的互动;丰富的合作有助于学生更深层次的探索和发现,也有利于学生在认知、心理、情感等方面获得成功的体验;扩大互动时空,共享学习资源。⑦探索应对“生成性信息”的策略。学会倾听,学会观察,以教师的亲身介入寻找教育资源;学会捕捉,判断信息,实现科学学科价值;学会点化,引导自主探究;注重提升,推进高层互动;帮助梳理,促进学生科学思维有序化;引导比较,促进学生认识问题的深刻化;加强整合,促进科学概念结构化。

5、具体实践,听课研课 有了前面几个方面的准备,具体的实践活动倒是反而变得顺利多了。课题组成员就依据大家达成的共识,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预设、上课、记教学手记、个人反思、相互听课、集体研课、互动交流,收集第一手的资料。

6、调查问卷,试卷测验,统计分析,为课题结题作准备。

7、在各成员作出总结的基础上,由课题组长撰写结题报告,给课题组成员审阅后定稿。

五、PBL教学法化学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要构建创新型的课堂教学

PBL课堂教学模式应该是灵活多样的。但就其本质而言,应包含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教学目标重在培养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更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素质。创新素质包括创新意识,即推崇创新、追求创新的观念和意识;创新思维,即积极的思维求异性、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独特的知识结构及活跃的灵感等;创造技能,即信息加工能力、一般工作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创新成果的表达能力等;创新情感和创新人格,即远大的理想、坚强的信念、强烈的创新欲望和激情等。

第二,教学策略重在提倡开放性。首先要留给学生展示其个性、发挥其才能的足够空间;其次在时间安排、主题选择、研究方法的确定、结论的发表等方面,都要有较大的自由度;再次要特别注重因材施教,以发挥每个学生的个性优势和潜能。

第三,教学内容重在解决问题。应让所有的教学内容问题化,让学生的思维在思索问题的过程中始终保持活跃。在此过程中既促使学生积极地探索事物的本质及内在联系,又获得逻辑思维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第四,教学过程重在加强实践。在课堂中,应为学生提供实践性的情境,留给学生动手操作的时间和机会,并把这些纳入考核和评价的范围。一定要意识到:考察、实验、制作等实际能力的锻炼是学生创新素质培养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第五,教学手段重在实现现代化。把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必将会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同时也使学生的学习始终与网络化、智能化的全新知识环境保持同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二)要构建师生互为主体的平台 教育创新要“建立符合受教育者全面发展规律、激发受教育者创造性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教学创新应着力于建构师生互主教学模式,这是实现教学创新的关键。首先,从师生关系来看,互主体现了师生平等。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启发者、指导者和合作者,学生是教学的积极参与者、促进者,在教学互动中,建立了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爱其学”,使教师尊重、关心、信任学生,允许学生出错与质疑,鼓励、期望其成功。由此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得以形成,促使师生在人格上真正平等,促使教师对学生一视同仁,促使师生教学角色的不同转换,从而为教学创新打下良好的基础。其次,从教学方式来看,互主促进对话教学的形成。以教学互主为核心的对话教学方式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重大突破,表现为一种实质性的交往,是对教学过程的正本清源,强调的是师生双方共同交流、互相沟通、互相启发、互相补充,在交往的过程中实现心灵的对话、情感的交流、新知的发现。交往意味着平等对话,意味着合作性意义建构。对学生意味着个性的昭示与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意味着在传授知识之上的一种知识的理解与专业的成长。再次,从教学目的来看,互主实现了教学相长。教学的目的在于教学相长,强调师生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强调智能的内化和潜能外化,强调能力提高与个性的绽放,促使教学双方素质得到全面的提升。教学互动正是实现这些目标的重要途径。教学互动旨在使教与学双方主动地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并主动激发对方主观能动性,从而达到相互促动、教学相长,是促使教学创新的关键。

教学创新实现的关键在于师生互主,师生互主的根本又在于“善教”与“乐学”。“善教”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从创新的角度优化教学过程,在教学中注重四个环节的创新。

1、选准切入点这是成功教学的前提,是创设良好教学情境的基础,是问题切入还是故事切入,是情景切入还是讨论切入,是平铺直述切入还是悬念引发切入,是正面的切入还是侧面的切入,其效果决不相同。在切入点的选择上教师应充分考虑两个层面:一是学生的实际;二是知识的结构与体系。切入点的选择应因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不同教学氛围而不同。切入点的选择直接引领着整个教学过程,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是否富于吸引力,做到引人入胜。

2、理清知识点这是成功教学依托的主线,是实现教学互动的载体。教师理清知识点的过程就是引导教学可持续性发展的过程,就是传承知识、改造知识、创新知识的过程。选准切入点、激发兴奋点、培植发散点都是以理清知识点为中心。知识点理清的过程也是教师这一教学主体在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的过程。理清知识点要求教师不是简单地向学生灌输知识,而是使教与学在不偏离知识轨道的基础上,引发学生把握知识的内在结构,了解知识的产生过程,掌握知识的重点和难点。能否理清知识点取决于教师本身对所授知识理解和把握的程度,取决于教师对学生的了解程度。

3、激发兴奋点这是成功教学的关键,是促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手段。将学生的兴奋点、热点激发起来,使学生处于活跃兴奋的状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需要教师积极营造民主性、开放性的课堂气氛,诱导学生内在的学习需求,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把课堂变成充满生命活力的学习乐园,使教学过程充满生机和活力。教师要注重启发与诱导,善于运用发现法、情境法、暗示法、纲要信号法、讨论法、点拨法等新颖的教学方法,通过先进的教学媒体或人体的无声语言激发学生的兴奋点,力求教学行为求真、求实、求活。学生的兴奋点在于寻找、在于分析,在于有意识的激发。

4、培植发散点这是成功教学的目的,是生成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种子。创新就是用已有知识去产生新的知识,把学过的知识加深理解,加以发散。教师在教学中培植发散点应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知识延伸到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得以发散、素质得以提升。让学生焕发活力与生机必须在教学中不断地培植智力生成的导火线,以使学生所获的知识促发智力能量的爆发,以使学生善于在课堂之外、在生活之中感受发散点所具有的魅力。因此,教学中要不断地培植发散点,把现在知识与过去的知识、纵向知识与横向知识、此门知识与彼门知识予以结合,寻求不同知识的发散点,为学生思维的发散与创造力的延伸埋下种子,“为学生的未来做准备”。

(三)正确把握问题预设与答案生成的关系。

1、在传统教学中,课堂教学过程是忠实执行教案的过程,在课堂评价时也总是考虑这节课是否完成了教案中的问题预设过程,强调知识的传授和讲解。在课程改革注重教学知识点生成的同时必须关注问题预设。课程知识点生成的主体是学生,知识点生成的课程是要让学生去获得深刻的感受,并不是“知道”。不同的学生必须通过各自主体的活动、对已有经验的筛选、对新经验的理解,才能使自己的经验不断更新,使新经验生成。这也就要求我们多一份对教学路径的预设、多一份对教学的动态生成。因为每个学生的学习起点有高有低,当把学生的教学起点作为极其重要的学习资源时,这些资源如何生成?这就需要我们一定的教学机智了。因此问题预设时也应该是空间型的,即问题预设应设置一定的空间,给予一定的弹性,而不应该把每一步(甚至每一句话)都预设,把每一个预设都框住。只有这样,才会使问题预设脱去僵硬的外衣而显露出生机,才会使教师的教学既有胸有成竹的从容,又不乏灵活机智的创造,我们要善于捕捉这些教学的生成点,才会使课程的知识点生成性成为可能。

2、重视问题预设,要求教师深入地解读文本,因为教师解读文本时体验、感悟的深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问题预设和答案生成的质量。只有教师自己先“披文入情”,才能“情动而辞发”地进行问题预设,才能有效恰当地应对答案生成。该如何处理、如何引导等问题。如教师在教学前,可预设学生会提出什么问题,喜欢什么样的学习方式,生活中有怎样的体验,解读会有哪些感悟,探究会有哪些答案等,在此基础上教师怎样肯定、鼓励、引导、矫正等。这样一来,可以避免措手不及,顺利应对课堂答案生成。教师要吃透教材,体现教材本来的意图和价值,把教学的中心放在学生身上,驾驭教材,超越教材。

3、从实践的层面来看,答案生成往往是基于问题预设,以问题预设为基础,是对问题预设的丰富、拓展或调节、重建。实际上,这个时候问题预设和答案生成是融为一体的,问题预设中有答案生成,答案生成中有问题预设,这是理想的关系。但无论是问题预设还是答案生成,都要服从于有效的教学和学生的发展。

4、PBL学习是开放的,科学教学要多角度创设开放的教学环境,丰富课程的内容,诱发认知冲突,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查找资料、动手实践、展开争论,深入探究。学习过程中思维活跃,不断进发灵感的火花,促进教学效果的动态生成,从而感悟学习的快乐。探究的内容有两种类型:一是提供已有的科学成果,让学生自己探索;二是对无现成答案的问题,鼓励学生寻找答案。学生在这样的学习中,体验探究过程、摸索探究的方法。

问题的设置是核心,问题既能引导学生查阅资料,又能逐步递进,既能联系前后知识,又能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设置问题时,要确定学生需要获得的基本概念、原理、合成方法,由此出发设计要解决的问题;问题设计要尽可能使学习知识的情境与以后应用知识的情境具有相似性,以便促进知识的获取;要能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自然地给学生提供反馈;各个知识点应在几个问题中多次涉及,既作为引导,又可使学生构建起灵活的知识链。例如,由甲苯及C 原子(含5个C原子)以下的有机物合成下列物质:

问题设置一:(1)目标产物能否由和合成?(2)能否由转化而来?(3)如何合成?注意“格氏试剂”的应用。、、√

此问题设置是考查学生应用醛和“格氏试剂”反应制备仲醇的能力,考查的知识点包括醇的制备、醇的氧化、“格氏试剂”的制备、环氧乙烷的性质、卤代环烷烃的性质等。考查的知识面较宽,有一定难度。因此,问题设置要呈递进关系,能引导学生思考,便于学生构建相关知识点。此设置按教师的教学思路设置,能引导学生思考,但过于狭窄,限制了学生的思维。

六、课题研究的成果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育实践实现了转型。使教师意识到学生成长的多方面生命需要及主动参与教育活动和发展的可能,认真审视科学课堂教学,正确把握问题预设与答案生成的关系,会使师生双方的教学活动过程焕发生命的活力。提高了教师的自身智慧,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艺术和教学涵养,使教师能具有组织者的智慧,能成为学生心声的倾听者和对话者,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对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等进行了研究与完善,提高了驾驭课堂教学的智慧和能力。

2、建立了一套医用化学课堂教学基本理论与教学模式—“PBL教学法”。PBL教学法内容包括:PBL教学法的主要教学原则和策略和PBL教学法的课堂教学模式设计要求等四个方面。(详见附表一和附表2)

3、形成了一套化学教研室统一的独具特色的PBL教学法教师电子教案。教师教案内容包括:教学目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方法、教具和教学过程等方面。其中教案的主体为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按照PBL教学模式具体包括:“确定目标——质疑问难——自主学习——主动建构——自我评价”为主体框架的创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其操作程序如下:(1)、确定学习目标。教师有选择、有目的地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自己去领悟应该学什么、怎么学、要达到什么样的要求和目的。来自于学习者自身的明确目标性,会成为促动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2)、形成疑点难点。教师要善于设置认知冲突,让学生通过讨论、阅读、比较、动手操作等,自己去寻找疑点,形成疑问。经过学生自主思考而形成的疑问,会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求知欲望和创新意识,为下一步的学习铺平道路。(3)、经历自主学习。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种自主探究的氛围,激励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与他人争辩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当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受阻时,教师要适时点拨,巧妙引导,鼓励学生渡过思维难关。只有让学生亲身经历自主学习,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中,这样才会把学生的知、情、意全面调动与结合起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4)、建构认知结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而得到,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所以教学过程应是促进学生自主建构认知结构的过程。教师在创新型的课堂教学中,要精心设计具有综合性、启发性、针对性的训练内容,为学生提供一个立体型的思维空间,让学生通过主动建构来获取知识。这样获取的知识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实现广泛迁移。(5)、学会自我评价。应充分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评价,并强化评价本身具有的导向、激励和诊断功能。强化学生自我评价,可以使师生间、学生间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使学生在交流时充分体会到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并学会自我调控,正确认识自己与他人,这对学生创新人格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极为有益。

4、通过一年的课题研究,从对问卷调查、学生访谈、试卷测验、与对照班比较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我们发现学生的诸多方面得到了提高和发展。具体表现如下:

①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实验班喜欢学化学的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班。②实验班学生的化学考试的平均分比对照班高出平均5.4分,尤其在做探究题方面比对照班要好得多。

③通过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测试,发现差异显著。(见附表3)附表3

化学考试成绩表 班级

人数

平均分

标准差

差异值

差异显著水平

实验班八(3)班

165 78.9

28.67

P<0.05

水平显著

对照班八(4)班

163 73.5

36.62

④实验班的学生观察力较强,想象力较为丰富,在拿到或思考一个问题时,会表现出思维比较活跃,思路比较广,点子多,办法多,考虑问题比较周密,能说出种种可供选择的方案和办法,特别是善于提出独到的别人想不到的主意和办法。

5、教育教学论文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

从2008年课题研究以来,有6篇论文在省级及以上杂志上发表;有3篇论文荣获河南省信息技术论文奖;1项多媒体课件荣获河南省信息技术应用成果奖。

七、结论与思考

PBL教学的化学化工学 篇6

关键词:高职教育 有机化学 PBL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10(b)-0141-02

PBL教学(Problem-Based learning)是美国教授Barrows[1]于1969年首次采用的一种新教学手段,与传统的教学方法(LBL,Lecture-Based learning)相比,它基于“以学生为中心”这一教学理念,让学生取代教师成为课堂的主角,强调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和评估作用,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目前已经成为国际流行的一种教学方式。如今,我国的多所本科院校在基础化学课程教学中已经采用PBL教学法,取得一定成效,但在高职教育的有机化学中的应用较为罕见,本文就以PBL教学模式在高职有机化学教学应用作为对象进行研究。

1 高职教育理论课程选用PBL教学法的必要性

在高职高专理论课程教学中,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仍占主导地位,其具有信息量大、知识系统、脉络清晰等优点,但学生主观能动性没有被带动起来,教师缺乏对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程度的了解,学生主导地位更是无从谈起。长此以往,学生对课堂教学缺乏认知积极性、创新能力得不到发展,在后续实践课程学习中,既没有形成较为扎实系统的理论基础,更无法在此基础上发挥其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针对这一情况,教师探索新型教育方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PBL教学法在高职教育体系中还属于新生事物,学生对这一教学模式还比较陌生,我们首先尝试在有机化学课程某些内容进行PBL教学模式的实施,充分发挥学生主导作用,达到培养综合性人才的目的。

2 PBL教学模式在有机化学教学中的实施

PBL教学模式的关键在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导作用,借助问题的解决发挥老师在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PBL教学模式的实施步骤依次为:确定问题、制定实施计划、汇报答辩及师生评价4个步骤。

2.1 确定问题

在PBL教学模式中,教师起到指引作用,而问题则贯穿与整个教学过程中,体现教学内容的核心作用。因此,教师在问题设计方面也要有较大的趣味性和实际意义[2]。教师首先要明确通过该问题能够实现的教学目的,同时对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了解,然后根据具体目标设计安排课堂上的引导和教学目标,对于需要补充的知识和内容做好充分准备,让学生通过PBL这种新鲜的教学方式,借助教师的引导,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教师在确定好问题之后,提前一到两周分发给各个学习小组,并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解决问题。

2.2 制定实施计划

学生根据小组分工,就给定问题通过去查阅相关课本、文献、网络等相关资料,通过汇总归纳总结,拟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在这个过程中会遇见各种问题,教师应给予一定的帮助和指导。这个阶段是整个PBL教学法的主体部分,在整个过程中,需要对问题内容以及问题的看法进行记录,每位同学通过参与到假设—验证假设/推翻假设—解决问题的过程实现对大部分知识内容的消化、技能的掌握。

2.3 汇报答辩

在学生讨论完毕后,组织开展课堂讲解,各组派代表进行答辩,其他组的同学对该组答辩的内容不明白的地方进行提问,并由该组同学进行回答,与此同时,教师对该组,其他组对该组进行评价。在这个答辩过程中,教师对一些共性的问题或者有争议的问题进行统一讲解,对学生在答辩过程中产生的错误及时纠正点评。通过各组答辩,教师能够掌握学生所缺乏的知识以及能力上的不足,从而促进学生认知发展。在学生答辩过程中既锻炼了语言表达以及沟通能力,又实现了学生掌握知识的目的。该环节不仅是对学生自学能力的检验,也是学生对知识掌握能力的一种提升[3]。

2.4 师生评价

评价内容:问题解决方案的选择、计划、时间安排,小组成员在此过程中的表现、小组整体结果表达以及答辩展示等。对结果的评价主要目的是为了考察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评价可以由教师完成,也可以是学生自己,甚至可以是邀请的专家[4]。

3 开展PBL教学模式成果

采用PBL方法,使学生对于有机化学的反应原理、反应现象有了更好的理解,更有利于加深对理论课所学知识的掌握,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并激发了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和探索,将枯燥无趣的课堂变得活跃起来。很大一部分同学能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小组为单位的新形式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利于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的良好平台。加之教师的参与,更利于课堂教学过程的灵活多样和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使教学更具有目标性和方向性。

4 开展PBL教学方法所面临的问题

PBL教学模式以提出问题为核心,为基础有机化学的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但PBL的开展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目前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第一,无论学生和教师,两者对PBL缺乏足够的认识,教师在教学中很难真正地“隐退”,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没有真正发挥到位,因此,很难真正发挥PBL教学模式的优势作用。第二,采取PBL教学法所收获的知识比较松散,缺少一定的知识脉络,与系统学习知识有很大差距[5]。第三,有少数学生认为高职课程虽不算多,但在3年的时间内,实践课程、顶岗实习占据较大课时,应用PBL进行教学对学习效果不会有太大的帮助,对课程的某些细节还有可能遗漏,特别是有机化学这类重要的基础课。而传统教学的系统性较强,具有全面讲解、重点突出等特点,正好弥补了PBL教学中的不足。第四,PBL教学模式对师资状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具有扎实的全面的学科知识,又要有知识灵活应用的能力、技巧以及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并要求教师有极高的职业奉献精神,因为PBL教学模式需要教师投入更多的精力。

因此,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将PBL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引入到有机化学的教学中,并与传统的LBL教学进行有机的结合是很有必要的。一方面,发挥PBL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重能力培养替代重知识传授的优势,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也发挥传统教学讲解系统性强的优点。与此同时,多媒体教学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也可引入到PBL教学中去,通过文字、声音、动画等形式,将基础学科抽象知识简单化、形象化,使其更加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通过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灵活结合,让学生不仅具有“我想学”的主观能动性,在知识的吸收和深化过程中,更加得直观、系统。PBL教学法在高职有机化学教育中的应用刚刚开始,教师如果将PBL、LBL和现代多媒体教学方式进行结合,使其各自的优势在有机化学教育中充分发挥出来,势必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更好地培养出贴合岗位需求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曾静,左川,卿平,等.试论PBL教学中教师的职责和技巧[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12):31-33.

[2]谭丽泉、朱玲、陈东华,等.PBL教学法在无机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广州化工,2010(12):31-33.

[3]谢惠定,郭蕴苹,黄燕,等.PBL教学法在医用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尝试[J].医药教育探索,2008(8):817-818.

[4]Galey W R.What is the future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 in medical education[J].Am J Physiol,1998(275):13-15.

PBL教学的化学化工学 篇7

—、PBL教学法的理论基础及指导思想

1.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 知识不是通过老师传授得到的, 而是学生通过一定的情境, 借助他人的帮助, 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 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只有通过学生真正参加活动, 去观察、实验、猜想、验证、反思与交流, 才能促进学生学习, 完成知识的意义建构。

2.新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 (实验) 提出化学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 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 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 敢于质疑, 勤于思索, 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

3.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2001) 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 机械训练的现状,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二、PBL教学法在化学教学中的尝试

开展PBL教学使整个教学过程以问题为主线, 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扮演辅助的角色, 激发学生对问题的兴趣, 引导学生在课本和各种教学资源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使学生在探究中深入掌握知识。故笔者把教学实践过程分为准备阶段、自主探究阶段、发表阶段、评价阶段和反思阶段。

1.准备阶段

(1) 教师钻研教材, 设置问题情景

问题情景的设置是PBL的教学的重要环节, 从有关文献来看, 问题的设计应体现以下特征:①问题必须能引出与所学领域相关的概念原理。②问题应该是开放的、真实的, 复杂的 (包含许多相互联系且重要的部分) 。③问题需能够激发学生的动机, 鼓励他们去探索、学习。④问题的选择要具体考虑教学目标以及学习者的知识、技能水平和动机态度等因素。如笔者在钠的过氧化物性质的教学中, 在学生已经掌握了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后, 设计了如下问题:在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后的溶液中, 若滴加几滴酚酞试液, 会产生什么现象呢?学生根据已掌握的知识很快就回答是“变红”。然后引导学生用实验来验证, 实验结果是:先变红后褪色。那到底是什么原因呢?这时, 学生的学习兴趣变得很浓厚, 个个都想探个究竟。

(2) 师生准备必要的物质和知识

PBL教学法要求设置的问题必须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 文献资料是解决问题不可缺少的学习工具, 笔者认为课前可准备一些相关文献资料供学生查阅;计算机具有各种媒体信息处理和人机交互功能, 并能实现网上多媒体信息传递和多媒体信息资源共享, 形成一种较为理想的多媒体网络化学学习环境, 有条件的学校可准备在教室配备计算机。笔者认为, 知识准备可通过“导学稿”来实现。教师在讲课的前一天把“导学稿”发给学生, 让学生在课前预习。通过预习, 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内容;教师要提的问题;自己不懂的地方, 以及听课的重点和难点等。学生带着问题上课, 可提高听课的效率。例如在讲授“钠的化合物”这一节内容时, 笔者发给每个学生一份简单的“导学稿”, 主要是介绍要学习的重点及难点, 并提出了一些简单问题和拓展了一些课外知识供学生阅读和思考, 使全体学生共同体验和理解既定课题, 作为大家的共同基础。最终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脑中形成总体上的印象, 初步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

2.自主探究阶段

(1) 分组分任务

分组是开展协作学习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 一般可根据要解决问题的需要进行分组分工。实践证明, 一般小组由6-8人组成最合适, 这样有利于每个小组成员都参与到小组活动中, 而且便于交流和组织管理。分组后, 选出负责组长, 按照小组员的兴趣和能力分配各自的任务, 尽可能给他们提供扩展知识和能力的机会。注意, 每组应选一个记录员, 负责在黑板上记录解决问题的过程, 包括问题中的事实信息、学生的想法和假设以及所确定的学习要点和活动计划。教师在这一阶段, 要做好协调工作, 整体策划, 尽量保证每个学生都能承担一项具有挑战性, 但又力所能及的任务。

(2) 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

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阶段是整个过程的核心阶段。在这一阶段, 各小组可通过教师提供文献资料、化学仪器药品和学校搭建的网络平台, 按照各自的任务查找信息、传递信息、加工信息、讨论问题、实验探究并且定时地进行小组集合, 汇报各自的完成情况。最后, 整合探究成果。如针对上述“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酚酞, 为什么出现变红后褪色现象?”这一问题的探究过程如下:学生分组查阅文献和网上搜索, 找到以下资料:酚酞在c (OH-) 为1.0×10-4mol/L~2.5mol/L时呈红色, 且半分钟内不褪色;H2O2具有氧化性、漂白性和热的不稳定性, 在MnO2催化条件下迅速分解。然后, 根据所提的问趣, 所查到的资料进行分组讨论, 最后提出了以下可能的原因:1.过氧化钠具有强氧化性, 生成物中氧气, 过氧化氢 (可能产物) 等也具有强氧化性, 可能是氧化漂泊了红色物质;2.红色褪色, 可能是生成的氢氧化钠溶液浓度较大;3.反应后试管很热, 可能是溶液温度较高使红色褪去。真正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这时, 笔者设置若干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探究反应的原理。学生经过讨论, 设计了如下几个实验:1.用定量的方法探究方案中是否有H2O2, 方法是称取3.9 g Na2O2固体, 使之与足量的水反应, 测量产生O2的体积, 并与理论值比较。2.在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MnO2, 然后再加入酚酞, 看酚酞是否不褪色;3.在反应后的溶液中加水稀释到不同程度, 先用pH试纸测反应液的酸碱度, 再加酚酞试液后看溶液是否变红;4.把反应后的溶液冷却后, 再在其中加酚酞试液, 看是否变红, 最后进行分组探究实验, 完成实验报告。通过设计这样的问题, 让学生在自主学习, 分析、验证的过程中培养自学的能力,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创新精神和协作精神。

需要强调的一点是, 笔者在这一阶段并没有采用“放羊式”, 而是给学生必要而适度的帮助。

3.成果发表阶段

在这个阶段主要是学生以各种形式来发表探究成果。笔者认为单一模式不可能培养出有创造性的学生, 也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所以鼓励学生不拘形式地以多样化的方式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如指导和组织学生以口头发言、书面报告的形式发表, 还可以制作幻灯片与同学交流, 甚至可以通过电子邮件或个人网站将自己的成果展示给师长、朋友等。本案例中的几个小组中, 有三个采用代表口头发言方式, 两组采用书面报告的形式, 两组采用幻灯片报告。

4.评价阶段

学生成果汇报后, 教师必须进行评讲, 并组织好评价活动。笔者要求学生在进行评价时注意以下事项: (1) 评价要客观、公平; (2) 评价要“重过程、轻结论”。 (3) 评价要包括过程、结果、态度、情感等。在上面的案例中, 除了让学生参照已编好评价表进行自评和互评外, 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投票, 选出了“积极分子”、“最有创意者”、“最合契小组”、“进步飞人”、“操作规范奖”、“成果优秀奖”等多个奖项的获得者, 这样做一方面有利于激励他们, 另一方面有利于提高他们的竞争意识。

5.反思概括阶段

在最后, 学生通过反思自己学习成果及问题解决的过程, 来提炼知识, 升华思维, 掌握学习策略。笔者的具体做法是: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对PBL过程的每一环节进行反思, 反思自己在小组活动中做了些什么, 运用哪些知识和学习策略, 学到了什么, 还有什么疑惑有待今后解决。同时, 还反思PBL教学过程中的遗憾和不足, 并提出改进方案。最后, 学生将反思结果、改进方案记录在“反思本”上, 教师负责检查学生改进方案的落实情况和提供必要的帮助。

三、化学课中运用PBL教学法的体会

化学课中运用PBL教学法一段时间后, 通过问卷调查, 能力测试和单元测验等途径, 收集到的信息初步表明, 采用PBL教学法是有效的, 可以培养学生以下几种意识:主体意识、创新意识、合作意识、竞争意识、全局意识、效率意识和规范意识, 而且使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能力以及学习成绩得到较大的提高。但信息反映也存在一些问题, 主要有:少部分学生不适应PBL教学模式, 更习惯于传统授课形式;主动学习技巧缺乏的学生流失在外;查阅学习资料的方法和途径欠缺;高中学生面临高考的压力, 不愿花过多时间对问题进行深入探究;因材施教问题;教学效果缺乏更有效的评估手段等。在此, 笔者针对在实践中的存在问题, 提出了以下几点的意见。

(1) 在化学教学改革中不应机械地套用PBL教学法, 而应根据化学科的目标和内容, 通过实践与理论结合, 不断反思, 改进教学, 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2) 设置高质量的问题情景是实施PBL教学法的核心任务, 也是实施工作的难点。高质量的化学问题应该紧扣教学目标、适应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结构、贴近实际生活、具有开放性和弹性、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能够让全体学生都能通过对问题的探究有所体会、有所提高。因此, 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 在熟练掌控教材和全面了解学生知识水平的基础上设置高质量问题。

(3) 教师编写好“导学稿”和学生使用好“导学稿”是实施PBL教学法的重要环节。一份高质量的“导学稿”, 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质量。要写出高质量的“导学稿”, 要求教师有较高的素质和教学经验。

在学生自学时间安排、能力训练形式及课堂组织教学方面, 都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改进。

(4)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观察到, 基础差、知识面狭窄的学生对PBL教学的不太适应, 故通过教师在问题设置上考虑分层次, 分组时采取“互补式”, 在学习和探究方法上, 情感上给予必要的指导。

(5) 尽管PBL教学效果得到一些国内外教育者的认可, 但是科学的评估体系尚未健全。因此要不断加强PBL教学的研究, 逐步建立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科学评估体系, 由此探索出一套具有化学课学科特色的PBL教学模式。

(6) 在PBL教学过程中化学教师要扮演好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的角色。在PBL教学过程中, 化学教师要努力完成以下角色任务:①引导小组的工作:包括提供反馈, 就学生的推理过程进行提问和启发, 鼓励他们对信息的批判性评价, 帮助学生在问题讨论中协调、整合基本知识与实际技能等。②支持小组的积极互动:鼓励学生对学习过程的控制调节, 建立良好的小组成员关系。教师要引导学生逐步走过PBL的各个环节, 监视小组活动, 以确保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 要鼓励学生外化他们的思维过程, 并鼓励他们相互评论。此外, 在引导的过程中, 关注主动学习技巧缺乏和知识基础比较差的学生, 避免他们流失在外。

(7) 课后教师要进行认真细致的反思。一方面, 化学教师要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每个环节进行反思, 看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学生在此学习活动中参与度怎样, 收获情况如何, 并可记录下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意外的火花。同时反思教学策略及教学过程中的不足, 提出改进方案。另一方面, 要对自己在探究活动中角色的成功度进行反思, 研究学生的学习和体验过程, 总结经验教训, 做好反思笔记, 落实改进方案。

参考文献

[1]徐文娟, 杨承印.论基于问题式学习 (PBL) 的有效实施[J].教育学报, 2006, 2 (3) :47—50.

[2]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2—33.

PBL教学的化学化工学 篇8

为了尽快与国际医学教育和职业执照制度的惯例接轨我国医学教育界应当解放思想, 从根本上反思传统观念, 其中尤为重要的是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培养的问题。如何增强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是医学院校教育的重要课题, 也是全体教职工的责任[4]。目前, 我国传统教学法, 即讲授法, 一般是先“教”后“学”, 尽管老师和学生都很努力地教与学 , 但实际效果不尽如人意[5]。随着对临床专业教学的改革, 学校对教学方式进行了改进, 要求专业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采用PBL教学法加强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生物化学作为医学生基础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医学生的培养计划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我们在生物化学这门课程的教学中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教学模式, 制定了四个PBL案例, 安排了合理的PBL教学课时我们以海南医学院的临床本科学生为对象, 分析了我校学生能力培养的现状, 进行了教学方法改进。

1.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现状

我国大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现状不容乐观, 存在被动灌输学习、缺乏创新精神、不懂协作和表达、对信息的检索和处理弱等现象。从分析我国现有人才结构层次可以看出, 专业技能过硬、综合素质较高的实用型技术人才仍是当前经济建设中最紧缺的人才。目前医学院学生综合素质的实际状况不容乐观, 各院校的部分学生都或多或少地存在各种问题, 文化基础薄弱、不善于自主学习、不善交流、缺乏自信、不会与他人相处、缺乏想象力、信息检索能力和创新能力等, 整体素质亟待提高。在对我校学生进行的调查中发现, 大多数学生不喜欢传统的讲授法, 一般老师在上面辛苦讲课, 学生则在下面打瞌睡、打游戏、看小说、看视频, 听课的非常少;而且课后很少有学生预习及复习, 一般都是考试前挑灯夜战, 应付考试, 从而很难培养出综合素质高的毕业生。那么, 大学综合素质教育培养该如何开展呢? 海南医学院的领导很早就意识到这个问题要求各课程进行教学改革, 开展PBL、CBL及TBL教学。生物化学作为医学生基础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医学生的培养计划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 我们的生物化学这门课程中有较成熟的四个PBL案例, 案例都有教师版和学生版, 安排了合理的PBL教学课时。那么在生物化学PBL教学中, 我们要怎样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呢?

2.生 物化学PBL教 学中 , 要注重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

高等医学教育是通过理论、实践等教学环节, 向学生传授系统的基本理论知识, 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 目的是使他们将来在工作岗位上能够解决现代化建设中的各种理论和实际问题。PBL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 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协作能力、表达能力, 以及语言组织能力、信息检索和处理能力。生物化学PBL教学作为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教学环节, 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以下几种能力。

(1) 学生自主 学习能力的培养

PBL教学围绕教师准备的案例 , 提出要解决的问题 , 然后让学生利用各种资源寻求答案。在这里, 占主体地位的是学生, 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教研室一起编写了学生自主学习指南, 包括五个内容:1自主学习的重要性。使用能引起学生共鸣的话语, 简要阐述自主学习的重要性。2自主学习方法介绍。3主讲教师辅助资源。给出主讲教师的办公地址、联系方式, 便于学生有问题能联系到老师。4评价。给出生物化学课程需要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 评价学生自主学习效果的方式, 便于学生掌握自主学习方式。5自主学习资源。给出精品课程及网络课程的网上资源地址, 以及主要的参考书目及主要文献资料和主要实践资料, 便于学生减少花在搜寻上的时间,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2) 开拓创新 能力的培养

PBL的实施过程是 :教师给出案例、提出问题—共同提出假设—学生搜寻相关信息—共同验证假设-最终获得大家均认可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和结论。这样的教学方式对老师的要求更高, 必须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 了解最前沿的科学知识, 从而把国内外最新的知识信息传递给学生, 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最前沿的学术信息及科研方式和方法[6]。PBL教学中, 要讲一些最新进展及小故事, 引起学生探索问题的欲望, 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不断增强学生的洞察力、想象力、预见力和创造力, 培养学生的开拓创新能力。

(3) 学生协作能力 的培养

PBL教学将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 , 学生除了要自主收集学习相关的知识外, 还要与小组成员进行分工、讨论及汇总。在PBL教学中, 我们随机分组, 让学生跟不同的学生协作, 从而锻炼学生的协作能力。

(4) 学生表达能力 及语言组织能力 的培养

PBL实施过程中需要学生对检索到的信息处理后进行汇报, 在这一环节中, 可以在不同的学时让不同的同学上去汇报, 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口头汇报一次, 最终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及语言组织能力。

(5) 学生信息检索和 处理能力的培养

目前, 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能力非常重要, 一般医学院学生都有必要专门学习规范的学术文献等资料的检索方法和技巧。海南医学院校鼓励学生开展自主创新课题的科学研究, 并设立大学生创新专项资金予以支持。科学研究首先要全面收集相关研究领域资料, 只有掌握了检索技巧, 查阅到相关的资料后, 科研课题才能顺利进行下去。但是某些学生在选定了课题之后, 由于没有掌握正确的检索方法, 结果不能全面地掌握相关资料及最新的科研动态, 进而使得课题很难进行下去。那么在生物化学PBL教学过程中, 在学生查阅信息前, 我们除了提供他们自主学习指南外, 还应该教给他们信息检索知识, 提供信息检索方法和手段的相关资料, 告诉学生在检索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询问同学和老师。经过几次独立查询资料、处理信息后, 学生能正确掌握信息的检索和处理, 提高信息检索和处理能力。

3.展 望

大学阶段是有效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时期, 培养医学生自 主学习、创 新、协作等 综合素质 能力需要 学校、教师和学生三方的共同努力。只有三者共同努力, 才能让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尽快提高, 以符合医学事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在学校中如何培养专业技能过硬、综合素质较高的实用型技术人才, 是当前所有院校必须重视且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摘要:21世纪医学生教育应注重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在中国传统讲授法教学方式下, 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培养是当前医学教育的瓶颈之一。本文分析了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培养现状, 以生物化学PBL教学课程为载体, 在PBL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协作能力、创新能力、表达能力, 以及语言组织、信息检索及处理等能力。

关键词:生物化学PBL教学,医学生,能力培养

参考文献

[1]牛丽红, 南克勉, 王增田.解读PBL中的师生角色[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6 (7) :27-28.

[2]吴应锋.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比较[J].国外医学 (医学教育分册) , 1995, 16 (3) :122.

[3]曹博, 程志, 曹德品.PBL教学模式在医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7, 7:1-2.

[4]周同甫, 万学红.医学生能力培养的再认识[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1998, 2:15-17.

[5]韩玮娜, 常亮, 阎芳, 等.PBL教学中教师的转变及作用[J].数理医药学杂志, 2008, 21 (4) :495-496.

PBL教学的化学化工学 篇9

关键词:PBL教学法,药学专业,有机化学

有机化学是药学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并为后续课程奠定基础。随着21世纪科学技术和知识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的教育模式发生了根本改变,对人才的培养模式也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如何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成为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是基于现实世界问题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模式,目前已成为国际较流行的教学方法[1]。为改变传统的“填鸭式”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各种水平的学生都可以得到发展。我们在《有机化学》课中应用PBL,取得了一定经验,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取得明显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我校药学院2007级药学专业42名学生和2008级药学专业40名学生进行PBL教学,教材选用倪沛洲主编的第六版《有机化学》,以该书第十三章“碳负离子的反应”为教改内容。学生已经学完《无机化学》课程和有机化学的基本反应,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化学知识。

1.2 方法

1.2.1 问题的提出

在学完前十二章,学生对有机化学的基本理论和相关反应有一定了解,教师先布置学生认真阅读有关章节,在讨论前一周将第十三章“碳负离子的反应”的内容精炼成序列问题交给学生,如碳负离子的的产生条件、碳负离子稳定性的判断、碳负离子的反应和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等。

1.2.2 自主探究,互动学习

学生按7~8人划分成一学习小组,指定一名学习小组长,围绕教师提出的问题,利用图书馆和网络等知识载体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各小组长组织小组成员分析和讨论所设计的问题,提出初步的解答,并写出发言提纲。

1.2.3 讨论

各小组推选代表发言,运用自学过的相关知识,阐述自己小组讨论结果和存在的分歧,尔后其他同学用所学的知识和收集的资料参与讨论,意见不一致可辩论。讨论结束,教师主要归纳和总结所讨论问题的要点,对一些共性问题进行详尽分析,给出问题的答案,同时对各组的发言进行点评。并对讨论的问题和有机化学基本理论进行联系,复习相关的碳负离子的知识。

2 评价结果

教学内容完成后,我们以问卷的形式调查学生的意见,结果如表1所示。

3 讨 论

3.1 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调查结果显示,PBL教学法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及团队精神,深化和延伸了课堂教学。

3.1.1 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兴趣

PBL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主体,是真正意义的主动学习[2,3]。通过启发式、自学式和交互讨论式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思维,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开拓了创造性思维[4]。

3.1.2 有助于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

在PBL教学中,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和相对真实的问题环境中,通过让学习者合作解决真实性的问题,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最终实现问题的解决[3]。小组的同学合理分工密切合作,反复讨论。问题讨论进行比较好的,都是全体成员同心协力的,分析讨论过程是他们深切体会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通过小组沟通讨论,有助于培养沟通协调能力和与人合作的能力。

3.2 促进教师提高自身素质

PBL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主体,但并不意味教师可以旁观,它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不单纯是知识的讲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激励者和促进者。在设计问题时,要明确课程内容的重点和难点,针对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和学习水平,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所教章节的内容,提出问题。所设计问题的知识点要与教学目标衔接起来,通过问题来认定目标。在课堂讨论中,教师起着组织和引导作用,学生的思路在讨论中会有各种各样的反映,这就要求教师有厚积薄发的功底,深入浅出地引导、分析和答疑,因此,教师必须在平时注重各个方面知识的积累,提高自身素质,以达到应用PBL的要求,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3.3 注意的问题

3.3.1 问题的设计

设计问题时,要紧扣教学大纲,针对学科的难点和重点,既要避免问题过于简单,又要避免内容过于广泛,要求深度与范围恰当。设计的问题不仅与所学课程的概念原理密切相关,而且要具有足够的复杂性,还能启发学生的思维和激发兴趣。

3.3.2 课堂控制与技巧

作为教学组织者和指导者的教师,要创造和谐的教学气氛,调动全体同学的积极性,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鼓励同学大胆发言,活跃课堂气氛,实现师生的互动交流。

4 结 语

尽管现阶段实施的PBL教学法,存在一些普遍性问题,如教师经验少、知识面窄、课堂讨论学生积极性低以及资金投入过大等问题,但它为我国高等教育提供了新思路,给教学改革带来活力和动力。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一定能够探索出适合国情发展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杨海莲.以学生为中心进行基础生物化学研究性教学[J].中国大学教育,2006(2):35-36.

[2]Kong Wei-Gao,Gao Rui-li.Application of PBL to the Teaching Re-forms in Institutions of Higher Educating[J].Journal of Guangzhou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2003(4):77-79.

[3]Huang Su-xia,Yu Fang.On the PBL teaching mode with the quality oftraining medical students[J].China HigherEducation Research,2002(9):69-70.

PBL教学的化学化工学 篇10

Problem-Based Leaning (PBL, “基于问题的学习”教学模式) , 最早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霍华德·巴罗斯于1969年在加拿大McMaster大学医学院试行, 目前已从最初的医学教育领域走向其他学科领域, 成为国际上最受欢迎的教学方法之一。其定义可理解为:把学习设置于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 通过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共同解决复杂的、实际的或真实的问题, 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 并促进其解决问题、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与传统教学模式“重理论、轻实验, 重教学、轻实践, 重学历、轻能力”的做法相比, PBL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主体, 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旨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及团体分工协作的能力, 训练学生科学思维、逻辑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

生物化学是一门研究生命科学的重点学科, 也是生物科学、生物工程、医学、食品、制药、水产以及农学学科等相关专业必开的专业基础课。为了促进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 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笔者对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应用PBL教学模式所面对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研究。

1 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应用PBL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2,3,4,5]

1.1 实验教材及情境设计问题的缺乏

PBL教学模式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 在我国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 各学科都没有系统的PBL教材。任课教师大多根据现有教材和PBL教学要求, 独立编写材料, 构思和设计情境问题, 这样难免会遗漏一些知识点, 影响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掌握。针对全新的教学模式, 编写教材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情境设计问题是PBL教学模式的起点, 也是其能否成功完成的关键要素。设计问题的复杂性、真实性以及解决这些问题需具备的方法和途径, 都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

1.2 学习态度、学习理念和学习方法以及学生素质之间的冲突

作为新型的教学模式, PBL教学的核心是要求学生具备主动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和独立思考能力。我国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 甚至大学的教学都是以教师为中心, 学生被动地接受, 即“填鸭式”教育。“课堂仔细听讲, 认真记录笔记, 课后认真复习, 考前背诵笔记”, 不鼓励学生质疑, 学生不善于提问题, 不敢挑战权威, 严重依赖教师。在教师眼中, 三好学生的标准就是听话、服从。在应试教育体系下, 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很少,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差, 自我约束能力弱。最明显的例子是, 当教师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时, 幼儿园和小学阶段的学生抢着回答问题, 而到高中、大学阶段, 课堂上只能听到教师的声音。这样的学习习惯无法适应以PBL为代表的现代教学模式。我国学生的自学、自律能力普遍不高, 尤其是独立分析问题、获取相应知识的能力有所欠缺;一些学生是独生子女, 不善与人交流, 分工协作的能力也不足。

1.3 师资力量不足

面对PBL这一新的教学模式, 多数教师的教学理念和角色未能及时转变, 对情境问题的选择和教案的设计还不熟悉, 缺乏在教学中应用的经验。目前高校教师面临着强大的教学和科研压力, 缺乏PBL教学理念系统的学习和规范的培训。PBL教学, 一般以6人为一组进行学习和讨论, 一个自然班一般划分为6个以上小组, 如果由一名任课教师完成教学任务, 必然负担过重, 教学效果也不理想。教师资源的不足, 严重制约着PBL教学模式的应用。

1.4 实验时间有限, 难以完成PBL教学

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 PBL教学需要教师和学生付出更多的学习时间。PBL教学所需课时长, 学生查找资料、阅读资料、整理资料、小组讨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教师评价, 都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PBL教学为自主性、讨论式学习, 学生为了参与讨论和解决某一个问题, 往往要在课前花费很多时间, 使其在本学科和其他学科的学习时间分布不均。PBL教学需要师生花费更多的时间是不争的事实, 在学时有限的前提下, 不增加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课外指导的时间, 难以保证教学质量。高校学生不仅要学习专业课程, 还要学习外语、政治等大量的公共课, 要通过计算机等级考试、外语四六级考试等, 学习任务十分繁重。花费在课前准备工作上的时间和精力大大多于普通课的PBL教学, 无形中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影响了其他课程的学习。

1.5 缺乏科学的评价体系

传统实验教学的评价方式是教师根据实验报告给学生评分。全新的PBL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 以团体方式完成实验, 其中包括查找资料, 阅读参考文献, 集体讨论等众多环节。目前国内PBL教学仍缺少对学生个人及小组学习效果全面、科学、客观的评价标准。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也是应用PBL教学需要解决的难题之一。

2 解决的对策

2.1 加强PBL培训, 注意角色变换

发挥PBL教学模式的优势, 需要对应用PBL进行教学的教师和学生开展培训, 让他们学习和了解此教学模式的理念、方式和评价等有关知识, 更新教育观念, 改变教学思路和方法, 明白各自的角色。尤其要注重对教师的培训。在教学中, 教师要充分发挥指导者、激励者和组织者的作用, 而不单单是信息和知识的传播者。高水平的师资是完成PBL教学的关键, 培养PBL骨干教师至关重要。学校应设置专项培养经费, 通过学校培训和外出学习两种培养方式, 选拔培养一批教学经验丰富、热心教学改革的中青年教师, 参加国内外PBL教学方法学习研讨班或到国外相关大学进修, 学习和交流PBL教学改革的先进经验, 培养一批合格的PBL教学教师, 满足PBL教学改革的需要。对开展PBL教学的教师要重点培养, 并给予一定的奖励。在PBL教学中, 学生不是被动接受者, 应是主动学习者。学校可以通过专题讲座的形式, 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自觉性和能力,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 使他们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 真正从问题的解决中获得成就感[6,7,8]。

2.2 重视教材的编写, 精心设计问题

实验课程通常包括验证型、操作型、综合型和设计型等实验, 如果以PBL教学模式完成全部实验内容, 不仅费时费力, 也不现实, 实验时间无法保证, 学生也感到目标难以达到。因此, PBL教学团队需要精心编写教材, 所选实验不宜过多, 要仔细酝酿、合理安排、精心设计、反复讨论修改。教材以综合设计型实验为主, 提出的问题要符合学生的兴趣和水平, 既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又能通过查找文献、自己开动脑筋解决, 从而加深学生对书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如“血清IgG的分离、纯化及相对分子量的测定”实验, 包括分离技术、纯化技术、蛋白分子量的测定技术、蛋白质的保存等相关技术[9]。另外, 在每一次PBL教学过程中, 学生和教师都要对该教材使用效果进行评价, 教师根据反馈意见, 对教材进行修改, 不断完善。

2.3 积极引导学生培养团队意识

PBL教学以小组为单位, 每组设立小组长。分组时, 教师要注意组员之间的合理搭配, 让性格外向与内向的相互配合, 组员分工明确, 团结协作, 共同进步。教师鼓励学生利用发散思维, 大胆假设, 积极查找文献, 解决问题。对于较为沉默的学生, 教师更要当好学习的激励者和组织者, 鼓励其发言, 参与讨论, 使其融入到PBL教学中来[10]。

2.4 建立客观的评价体系

由于PBL教学效果取决于教师和学生双方的合作, 因此双向评估能客观地反映PBL教学的效果。首先, 由学生从教学态度、知识含量、语言表达、教学方法等方面对教师进行评价, 这对指导教师起到促进与改进的作用。其次, 由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教师可根据学生讨论发言的次数、发言质量及资料查找、实验操作、团队组织协作、实验报告等进行综合评估, 给出较公正的成绩[11]。

3 结束语

PBL教学模式,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能培养自主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能培养团队合作和组织协调能力。然而, 每一种教学模式都不是完美的, 都需要不断完善或与其他教学模式结合, 以弥补自身的某些不足。由于PBL教学对教学条件要求较高, 在我国目前的教学实践中采用PBL教学仍存在很多障碍。因此, 在具体应用并实施PBL教学时, 不能完全照搬国外的模式, 应结合学校现实教育资源和教学条件进行选择, 根据学习内容、学习计划、学生素质、教师素质等, 在教学过程中合理选择PBL教学和传统教学, 或将两者有机整合, 最大限度地发挥各自的教学优势, 以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摘要:PBL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 强调学生自主学习,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的新型教学模式。探索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引入PBL教学模式, 探讨新模式下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一些解决对策, 旨在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培养创新型人才。

PBL教学的化学化工学 篇11

【关键词】PBL 分析化学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2-0019-02

PBL教学方法是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提倡在教学中以问题为中心展开讨论,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并且有利于学生化学综合素质的培养,提高分析化学的教学质量。在分析化学课堂教学中,PBL与传统教学模式各有所长,两者相结合可以各采所长,有效地提高教学的质量。基于此,笔者进行了相关介绍。

1.PBL教学法简介

PBL教学法(Problem Based Learning)是1967年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创立的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PBL教学法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基础,在课堂教学中以“上课前的教学设计-提出和布置问题-学生课后自学-学生课堂讨论与交流-教师课堂归纳总结”的教学模式代替传统的“复习-教师讲授新课-总结新课-布置课后作业”的传统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能动性。在PBL课堂教学中,强调学生自我思考能力和自学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强调学生各种知识信息与教学资源的自我获取,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培养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但运用PBL教学法开展理论教学耗时较多,与当前大多数高校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计划中规定的学时有冲突。因此,结合我校课程设置的特点和课程教学实际,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与养成终生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及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分析化学的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本课程组运用PBL教学法结合传统教学方法对分析化学课堂教学开展教学改革与探索,探索并总结出适合分析化学教学实际的方法和模式。

2.前期工作

2.1重新制定分析化学课程课堂教学计划

为适应当前人才培养和分析化学教学改革的需要,课程组结合分析化学的课程特色和知识体系,将教学内容分为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两大部分:化学分析部分包括绪论、滴定分析法概论、酸碱滴定、配位滴定、沉淀滴定、氧化还原滴定、重量分析法等章节;仪器分析部分则包括光学分析法概论、紫外分光光度法、红外分光光度法、荧光分析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核磁共振波谱法、质谱法、色谱法概论、经典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毛细管电泳法等章节。对概述性较强的分析方法概论部分(如滴定分析法概论、光学分析法概论、色谱法概论)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PBL教学法开展教学,而各类分析方法(如各种滴定分析方法、各类光谱分析方法和色谱分析方法)则采用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法开展教学。

2.2任课教师PBL教学法的学习与培训

为提高任课教师对PBL教学方法原理和教学环节的熟悉和掌握,课程组聘请有丰富PBL教学经验的教师开展教学培训,并组织教师观看《方剂学》课程教学中的PBL教学录像,使授课教师迅速掌握PBL教学法的精髓。

2.3教学资料的准备

任课教师根据PBL教学法的原理、分析化学教学大纲中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结合学生实际和专业特点组织集体备课,撰写分析化学课程教学方案设计书和教学讲稿及教案、制作具有专业特色的PPT课件、编辑开展PBL教学与药学专业息息相关的分析化学课堂“实践问题”,并结合所提出的“实践问题”为学生提供各类可供查找的专业网站和信息资源。其中,教师所提出的“实践问题”应围绕着分析化学课程教学的重点、难点编辑,且难度要适中。

3.教学过程

在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过程中,采用PBL结合传统教学法开展教学,化学分析与仪器分析中各具体分析方法的教学仍采用传统教学法,而概括性较强的实用性较强的分析方法概论部分(如滴定分析法概论、光学分析法概论、色谱法概论)则运用PBL教学法开展课堂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将PBL教学法概括为“上课前的教学设计-提出和布置问题-学生课后自学-学生课堂讨论与交流-教师课堂归纳总结”的教学过程。

3.1 教学设计

组织授课教师在教学前认真学习PBL教学法的要义,预先设计好教学过程和教学环节,安排好PBL的教学时间,设计编辑组织PBL教学问题和学生可查阅及使用的教学资源。同时,在课堂教学前将学生随机分组,各组组员10人以内,自行推选组长1名,组长负责主持小组交流并做详细记录,负责协调教学中人物的分工与合作及学生与教师的交流沟通等。小组交流后,学生可就未解决的问题继续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并可向教师寻求帮助。

3.2 提出和布置问题

PBL教学法是基于问题的教学方法,问题是学生学习的兴趣源泉,是课堂教学的起点,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能力的起点。任课教师根据授课大纲和教学目标与要求,每次课前设计8~10个难度适中与课程教学内容和学生所学专业息息相关的教学问题,上课前2周发给学生,小组自由选择比较感兴趣的问题学习。在提出问题教学环节中,教师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并提出具体的学习要求和目标。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在课堂教学中将枯燥的理论知识与社会生产、科研实践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学能力及课堂教学效果,并最终实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教学改革目标。

3.3 资料查找与自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该阶段主要是任课教师指导学生根据问题和学习目标要求,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和教学资料查找问题的解决方法和解决手段。教师提出问题后,告知学生若想解决上述问题,可通过查阅各种分析化学专业参考书、网络资源和专业电子期刊杂志等各种学习资料和资源并对资料加以整理和归纳。同时,鼓励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开展相互协作进行资源与信息的交流与共享,围绕教师布置的教学科研问题进行小组内甚至班级间资料信息交流及问题讨论,通过小组内部甚至班级内的交流沟通与讨论,使问题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得以解决,同时也培养学生在学习、讨论和工作过程中养成团结合作的习惯。通过“问题设置”的自我学习过程,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将学习过程由“以教师为中心的要我学”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我要学”转变,进而真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3.4 课堂讨论与交流

该阶段主要是由教师引导,教师扮演主持角色,根据学生小组成员的自学情况适度引导,并就问题的关键提醒学生思考由此展开交流与讨论。学生就问题开展小组集中讨论,并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案。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初步形成问题的解决方案后,教师再组织课堂讨论。各组制作PPT,并选出代表将本组负责的问题以PPT课件方式在课堂上向全班同学展示本小组对问题交流讨论的成果,并就小组讨论中未解决的细节问题供全班同学再讨论,通过与其他小组成员的再次交流讨论,最终得到问题的解决方案,从而达到真正掌握知识,相互启发与提高学习能力的教学目的。在该环节中,通过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过程,可培养学生养成勇于探索和敢于尝试、善于尝试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相互之间的协作能力及交流沟通能力。

3.5 教师课堂归纳总结

在学生课堂讨论与交流环节结束后,任课教师及时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归纳与总结。该过程重在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总结与评价,旨在鼓励学生的学习行为和过程,并对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做进一步阐述,以帮助学生掌握本部分知识。但教师的评价过程要从学生自主学习参与程度、相互交流的协作精神、语言表达与沟通能力、参与问题讨论的积极性等方面进行。同时,通过教师的评价,使学生反思学习过程中的学习能力和学习行为,帮助学生逐步养成自我学习的习惯和自学能力,真正实现在问题引导下做到学以致用,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实现培养和提高学生终生学习的习惯和目标。

4.结语

综上所述,在传统分析化学的课堂教学中,存在着学生兴趣缺乏,积极性不高等问题,严重影响到了教学的质量。因此,在分析化学课堂教学中,要应用PBL与传统教学模式相结合的方法,充分发挥两种教学方法的长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化学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李静,朱继民,武松,等.传统教学结合PBL教学模式在预防医学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2015(25):74-75.

[2]徐秦英.PBL与传统教学模式相结合在分析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5):59-60.

[3]张爱华,杨宝华.分析化学教学中PBL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初探[J].检验医学教育,2008(2):18-19.

[4]李贵荣,王永生.卫生检验专业分析化学教学中应用PBL教学法的初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12):45-46.

[5]张学东,刘永红,张宜欣.PBL教学法在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卫生职业教育,2010,28(2):114-115.

[6]王悦秋.PBL教学法在分析化学实验课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3):13-14.

[7]王巍,赵焕君,陈晓霞,等.PBL教学法在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旬刊,2011(8):4119-4120.

[8]翁丽丽,姜大成,蔡广知,等.PBL教学法在中药鉴定学教学中的应用[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27(2):329-330.

PBL教学的化学化工学 篇12

1 传统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的局限性

教学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要有效地实现教学目的,必须选择和运用正确的教学方法。传统有机实验教学过程一般都是给学生提供固定的实验流程以合成目标化合物。教师讲授目标化合物的合成意义、实验操作的原理和注意事项,学生参照着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简单机械操作,就像照着菜谱做菜似的完成实验。这种传统教学模式,即“Lecture-Based Learning”或“Teacher-Centered Learning”,是以教师给学生提供信息和知识为先导,要求学生加以理解记忆,从而达到学习目的[2]。也就是教师讲,学生听,以教师为主体,以讲课为中心,采取全程灌输教学。教学进度、内容、方法均由教师决定,其对象是学生整体,这种“填鸭式”教学未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爱好、能力及个性特征。学生始终处于消极被动地位。虽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可以一定程度地学习并熟练重要的实验技巧的操作,譬如萃取、蒸馏、重结晶等,一定程度培养其动手能力;此外,通过实验前老师的讲解和实验后完成实验报告上的思考题,也学习一些有机化学反应原理等理论知识。但是,当他们学完专业课,进入毕业实习阶段碰到现实问题时,如两个相溶的液体,沸点相差较大,都不知道选用最基本的实验手段——蒸馏来进行分离。也就是说学生们在传统有机实验学习过程中,无法发展重要的批评性思考(Critical Thinking)能力,即有目的性及自我调整的判断;根据这个判断,对事物进行诠释、分析、评鉴、推论,并对于此判断所依据的证据、概念、方法、及标准做出解释的能力。这种能力在本质上是一种疑问技巧,一种思维技能的组合和人格品德的组合,是创新型人才必备的能力。因此,批判性思维能力被普遍确立为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的目标之一。

2 PBL教学法是传统教学法的有效补充

凯利和冯雷森在深入探讨了传统实验模式的存在的问题后,认为要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从而培养其创新能力,在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需要掌握以下技能:(1)如何选择实验操作技巧,决定某种实验条件、设备和技巧是否必要;(2)如何评估一个实验策略是否合理;(3)如何设计安排一个完整的实验过程[3]。

而掌握这些技能,PBL是种有效的教学方式。PBL是1969年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于1966年在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医学院首创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现历经过30多年推广和修正,PBL已在各个学科领域得到应用。PBL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解决真实性的问题,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与传统以学科为基础的教学法有很大的不同,它强调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而不是传统教学中的以教师讲授为主。这样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包括独立思考以及寻找、评估和运用合适的学习资源能力)、沟通和表达能力以及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4]。因此,PBL模式对于高校素质教育和培养创新型人才是非常有效的教学模式。然而,PBL提倡以真实问题为引导进行基础理论学习,打破了基础理论知识的完整性,难免会有所遗漏;而且学生未经过基本实验操作训练,未初步掌握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同时PBL对教师素质、教学硬件、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要求较高,这也是至今难以在我国高校普及的重要原因;此外PBL教学方法比传统教学方法需要花费学生更多的时间,容易加重学生学习负担。因此,尽管PBL教学的种种优点,但是完全的PBL教学,在我国教学实践过程中,偏离了其本意,陷入了窘境,深受诟病。而且几十年来,先后实行了PBL教学法的部分西方发达国家的一些院校也已逐步放弃了单纯使用PBL教学法,而是在PBL教学过程中增加了更多的讲授内容。因此我们认为PBL教学应该作为传统教学的一种补充,才能克服其在实施过程中的种种障碍,更有效的发挥其特点。

3 传统教学模式与PBL相结合的运用

我们从2009年开始,对有机化学实验进行了教学改革。先将本校工科的有机化学实验短短的50学时进行了重新分配。传统教学模式下,是分为一次2学时单独的实验规范和基本理论课加上八次实验操作教学课(各6学时);改为传统与PBL相结合模式后,我们基本实验压缩成六个,共36个学时,以传统模式为主,PBL教学辅助的方式进行教学。这包括“含酚环己烷的提纯”(学习加热、萃取分液、干燥、蒸馏等基本操作原理和技巧)、“正溴丁烷的合成”(学习反应平衡的移动原理和方法、回流反应、气体吸收装置并巩固上次实验操作)、“正丁基苯基醚”(学习威廉森合成混醚的方法、相转移催化剂的应用,机械搅拌的操作技巧)、“乙酰苯胺的合成”(学习分馏操作的原理、应用范围和技巧,单一溶剂重结晶的操作以及熔点的测定),“阿司匹林的合成”(学习易水解试剂的反应装置和反应要求,混合溶剂重结晶的操作技巧),“肉桂酸的制备”(学习水蒸气蒸馏的运用与操作)[5]。在这阶段,每个实验操作的应用原理的讲授都以层进的启发式问题的形式提出,譬如在“乙酰苯胺的合成”课程讲解中分为实验目的、反应和提纯三部分讲解,首先是教师讲解乙酰苯胺合成的意义和目的,并提问“乙酰化的方式有哪些?”,在这过程强调苯胺容易被氧化的特性,顺便交代为何需要加锌粉。其次强调反应是平衡反应,提出问题“加速反应的方式?要使平衡移动生成更多产物的方式是什么?”,然后讲解便宜原料醋酸要增多,反应产物水要除去;提出问题“除水的方法有哪些?”,然后讲解譬如干燥,蒸馏等方法;再提出问题“原料醋酸和水沸点只相差18℃,能否用普通蒸馏?”,从而引出分馏操作的原理和应用范围……。最后进入提纯阶段,提问“除了生成产品以为,反应体系中还剩余什么,可能会有什么副产物?”然后给大家讲解每步分离提纯操作可以除去那些产物中残留的杂质。通过这种三阶段性的传统有机化学以教师为中心的诱导性讲解,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操作能力,即了解“怎么做”,也使得学生对于有机化学反应中合成和分离两部分的操作原理和应用有了深入了解,即了解了“为什么这么做”。

剩下14个学时分配给一个开放性的综合实验“苯甲酸正丁酯的合成”,以PBL教学为主,教师辅助以讲授和讨论形式的指导,分成两周三个阶段进行。在第一阶段中,首先需要合理分组,因为学生是PBL的实施主体,有效PBL的实施,分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其能很好的激发学生良好的团队合作和交流沟通。以一个班18人为例,平分成三组,尽量尊重自由组合;但教师一定要介入进行人员的调整,注意男女生搭配;根据之前对学生的观察,注意将实验操作较好的学生,与操作比较慌乱的学生组合;注意将沟通能力较好,比较热情的学生与比较内向的学生进行组合;特别是如果基础“有机化学”课程也是自己授课的情况下,将成绩较好的和成绩较差的也要进行组合。其次需要好的问题,问题是课程的组织核心,必须是真实的,没有简单、固定、唯一的正确答案,但是必须能激起学生探索、寻求解决方法的欲望,激发学生思维的,而且以层进式提出,符合学生学习思考记忆的过程。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要合成苯甲酸正丁酯(即有什么应用价值),可以用什么方法合成?”。问题提出后,最关键的是需要教师的有效指导,教师是学生解决问题时的工作伙伴、指导者,他们要努力创造出一种支持开放性探究学习的环境,给予学生适时适量的指导,教师的过多控制或是过于沉默或消极、放任自流都对学生学习的过程起阻碍作用。因为这样就无法通过合理讲授有效帮助学生组织和运用信息,导致或者学生过于依赖教师讲授,走上传统教学的老路,无法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剥夺学生自主发现和整合信息的机会;或者得不到合理指导,陷入找不到解决问题方法的窘境。因此当第一个问题提出后,要指导学生网络资源的查询方式,除了学生较熟练的传统的百度,Google,还有专业的数据库如万方、CNKI,Scifinder的使用。第二个问题“什么方法合成更好?”。教师要指导学生从反应高产率,原料(包括反应试剂、催化剂、溶剂)便宜易得,设备简洁(易得,好操作),操作简单(省力,省时),即反应经济性;原料的少毒、无毒,反应的原子经济性和无污染,少污染,即反应绿色化等方面进行考虑。在这过程中针对工科学生的特点,强调一下实验室制备和工业生产的差异。最后需要合理的评价体系。PBL在我国实施不良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没有一个好的评价体系,在该阶段,要求每组同学完成ppt,并推选一到两人汇报,另外两组同学自由提问,本组同学讨论。根据ppt的制作、汇报的完成和提问回答讨论情况给予第一阶段调研分数(给做报告的同学,和提问讨论突出的同学额外加分),占30%。该阶段的最后,教师一定要就学生提出的实验方案加以总结点评,指出各种方式的优缺点,让学生回去加以适当的改进。第二个阶段,根据各组最后新选择的实验方案,根据实验室实际情况尽量满足其要求准备试剂。提出第二个问题“反应副产物有哪些?怎样分离提纯?”。指导学生充分查阅原料物理、化学性质,并就固—固、固—液、液—液掺杂的提纯方式及其掺杂量,相溶性等各方面综合考虑选用何种分离操作进行复习性讲解(特别注意提示学生产物是高沸点有机化合物,需要减压蒸馏。这就将新的分离手段的原理、应用范围和操作技巧通过PBL教学引入)。接着确定其方案的可行性后,分组进行实验。在实验过程中鼓励同学讨论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并给予适当的指导,可以让学生对方案进行修正后,给予一次重新实验的机会(不扣分)。根据学生的实验操作表现和实验讨论情况,给予实验分数,占30%。最后一阶段,在教师讲授论文的格式,逻辑性等要求后,学生分别完成小论文,给予论文分数10%。同时发匿名调查问卷请同学们对组内同学进行互评和自评(包括ppt素材提供,ppt制作,实验操作三部分),这部分占10%的分数。

4 结 语

通过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法,学生系统学习有机化学实验操作的基本原理和操作,再通过以学生为中心的PBL教学,辅助以教师的有效指导,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和团体合作能力,批判性思考能力,沟通表达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两者有效结合在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真正做到“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这种教学模式的改革已经展现出初步的成效,在今年08级学生进入毕业实践环节,发现他们整体查阅、总结文献,设计完成实验的能力明显比往届有所提高。也就是说学生能将所学实验操作技巧较灵活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研究课题中。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那些在小组合作中对其他组员依赖性很强的同学,在整个PBL教学中表现出了更强的学习惰性,PBL教学的优越性在这部分同学身上没有得到体现。如何进一步提高这部分同学的积极性,是我们教学模式进一步改革的研究方向。

摘要:传统教学系统地训练学生的实验操作技巧,而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学模式则能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和团体合作能力,批判性思考能力,沟通表达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两者有效结合,可培养学生将其所学的实验操作技巧灵活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中,成为创新型人才。

关键词:传统教学法,基于问题的学习,批判性思维,有机化学实验教学

参考文献

[1]李英俊,孙淑琴,于世钧.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3,22(1):25-27.

[2]赵芳芳,刘勇,刘婷婷,闵红林.传统教学法与PBL教学相结合在医学微生物学中的应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10,12(9):864-865.

[3]Kelly,O.C.,Finlayson,O.E.Providing solutions through problem-based learning for the undergraduate 1st year chemistry laboratory[J].Chem.Educ.Res.Pract.,2007,8:347-361.

[4]汤丰林,申继亮.基于问题的学习与我国的教育现实[J].比较教育研究,2005,176(1):73-77.

上一篇:组织学生阅读图书下一篇:质量工程技术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