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财务评价(精选9篇)
动态财务评价 篇1
多指标决策问题已在控制学、管理学等学科领域中广泛研究和应用, 并取得了诸多研究成果。最初主要集中在解决具有多个指标、有限方案在某一时间截面下的静态决策问题, 对特定时段下的决策和评估问题十分有益, 是一种包含决策空间和目标空间的二维决策。然而, 在现实问题中经常碰到动态多指标决策问题, 除了决策空间维度和目标空间维度外, 还需要考虑时间维度。如在多时段内项目评估、方案优选、综合效益评估、投资决策等都隶属于这类多指标动态决策问题。因此, 近年来许多学者对时序 (时间维度) 多指标动态决策方法研究逐渐深入。动态多指标决策问题的基本特征是在决策空间和目标空间基础上, 增加了时序 (时间) 空间, 是具有时间、指标、方案的三维决策排序问题, 问题的决策过程与结果反映了动态特点。本文将时序多指标动态决策方法引入财务评价领域, 评价结果以无量纲、无差异的财务指数反映, 可以在财务评价诸多方面应用。
一、时序多指标动态决策方法原理与步骤
(一) 时序多指标动态决策方法原理
时序多指标动态决策问题的原理是:已知有m个可行方案S1, S2, …Sm;n个评价指标P1, P2, …Pn;l个时间样本T1, T2, …Tl, 将各方案在不同时段的指标进行综合考虑的排序问题。
(二) 时序多指标动态决策方法步骤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 初始条件设置。设评价指标集为P={P1, P2, …Pn}, 相应的评价指标权向量为w= (w1, w2, …wn) T, 其中 设时间样本点为Ti (i=1, 2, …m) , 可以表示年度、季度和月份等, 相应的时间权向量为λ= (λ1, λ2, …λn) T, 其中 设被评价方案集为S=*S1, S2, …Sq, ;被评价方案Sk对应于时段Ti、评价指标Pj的指标值记为akij。指标权向量w和时间权向量λ的确定有多种方法, 如特尔菲法、层次分析法等。为了使得到的最终评价结果更好地反映动态特征, 需要综合考虑评价指标的好坏程度 (即绝对值) 和增长程度两种情况, 这里采用一种动态综合评价方法——理想矩阵法。
对于k个决策方案Sk的决策矩阵是:
对于时间样本点Ti的评价系数矩阵记为:
第二步, 决策矩阵和系数矩阵的规范化。通常, 指标有效益型、成本型、固定型和区间型之分。效益型指标是属性值愈大愈好的指标;成本型指标是属性值愈小愈好的指标;固定型指标是属性值稳定在某个固定值为最佳的指标;区间型指标是属性值以落在某个固定区间内为最佳的指标。根据指标分类的不同, 对指标集P可作如下划分, 令
式中Ωi (i=1, 2, 3, 4) 分别为效益型指标集、成本型指标集、固定型指标集和区间型指标集;Φ为空集。
考虑到不同指标的量纲可能不同, 为便于分析, 需将评价系数矩阵Ak (k=1, 2, …q) 进行规范化 (无量纲化) , 即将矩阵Ak转化为Bk。这里, 矩阵Bk中的元素bkij采用如下的规范化方法:
(1) 对于效益型指标, 令
(2) 对于成本型指标, 令
(3) 对于固定型指标, 令
式中a=ij为指标Pj针对时段Ti的最佳稳定值。
(4) 对于区间型指标, 令
式中[a1ij, a2ij]为指标Pj针对时段Ti的最佳稳定区间。
为便于反映方案指标值的动态变化情况, 将标准化处理之后的方案决策矩阵Bk转化为无量纲化后的规范化评价系数矩阵Ci, 记为Ci= (ckij) q×n (i=2, 3, …, m) , 再令
公式 (8) 中dkij表示对于时间样本点Ti的指标增长程度 (即绝对增长量) 。于是, 可构成对于时间样本点Ti的“增长”评价系数矩阵, 记为Di。
第三步, 求增长矩阵和集结矩阵。为综合考虑评价指标的好坏程度和增长程度, 可将规范化后的矩阵Ci (i=2, 3, …, m) 和增长矩阵Di (i=2, 3, …, m) 进行集成, 得“综合”评价系数矩阵为Ei= (ekij) q×n (i=2, 3, …, m) , 其中Ei中的元素为:
公式 (10) 中, α和β表示相对重要程度, 并且满足0≤α, β≤1, α+β=1, 特别当α=1, β=0时, 有ekij=ckij, 表示只考虑各指标的好坏程度;当α=0, β=1时, 有ekij=dkij, 只考虑各指标的增长程度。还需指出, 式 (10) 中dkij的意义是:dkij>0表示对指标好坏程度的一种奖励;dkij<0表示对指标好坏程度的一种惩罚。
为便于进一步分析和计算, 可将矩阵Ei转回为基于被评价方案的评价系数矩阵Ek, 即:
第四步, 构造正负理想矩阵。对于矩阵Ek (k=1, 2, …, q) , 构造正理想矩阵E+和负理想矩阵E-分别为:
其中, 矩阵E+和E-中的元素分别为:
第五步, 计算“欧氏距离”。矩阵Ek与E+、E-之间的“距离”分别是:
第六步, 计算贴近度, 方案排序。第k个被评价方案对理想解的相对贴近度为:
显然0≤gkA≤1, Ek越靠近E+而远离E-, 则gkA越大, 则相应的被评价方案应排在前面, 也就是根据gkA的大小进行排序。
二、时序多指标动态决策方法财务指数综合评价实例
(一)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本文应用时序多指标动态决策方法对上市公司财务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参考目前国内一些股票分析软件, 从中选取反映上市公司财务状况的典型评价指标数据, 综合考虑每个指标的好坏程度和增长程度, 得到的综合财务指数值使评价结果较好地反映了动态特征。本文选取湖北省10个上市公司为样本, 时间跨度为2006年6月30日至2007年6月30日, 时序为五个年报和季报时间点, 时段为四个季度。采用上市公司年报和季报中的指标数值。选取动态时序及上市公司研究样本如表1所示。
考虑到上市公司的自身特点, 为较全面反映上市公司财务状况, 可建立如表2所示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上述10个指标值均可从股票分析软件系统中得到。其中指标P1~P3, P7~P10均可看作是“效益型”指标, 即指标值愈大愈好;指标P4~P6通常可看作是“区间型”指标, 即指标值在某一最佳区间内为最好, 而最佳区间可由专家根据被评价上市公司的具体情况确定。
(二) 评价方法的应用
首先进行初始条件设置。已知评价指标集为p=p1, p2, …p10, 其中指标p4、p5、p6最佳区间分别设为[0.4, 0.5]、[1.5, 2]、[0.8, 1.3];设10个评价指标的权重均为0.1, 则权向量为ω= (0.1, 0.1, …, 0.1) T;设4个时间段的权重均为0.25, 则相应的时间权向量为λ= (0.25, 0.25, 0.25, 0.25) T。根据上市公司10个指标的实际值, 计算出5个时间样本点的评价系数矩阵。其次, 略去系数矩阵的规范化, 求增长矩阵、矩阵集结和综合系数矩阵, 构造正负理想矩阵, 计算“欧氏距离”, 得到贴近度 (评价指数) 和方案排序结果, 如表3所示。
三、时序多指标动态决策方法财务指数评价问题及应用趋势
(一) 评价方法的相关问题及改进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一是评价指标的选取。财务评价以定量指标评价居多, 本文的研究也是以定量指标为例。但全面的财务评价也不能忽视定性指标的作用, 如财务外部环境评价、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更多地取决于定性指标。在基于时序多指标动态决策方法的财务评价中, 如涉及定性指标较多, 可将其作定量化处理再进行评价。如德尔菲专家评分的方法得到指标的实际值, 再进行动态分析和评价。此外, 评价方法只是一种工具, 要想得到科学、可靠的评价结果还有赖于评价指标选取的全面性、综合性、科学性。
二是评价指标权重确定。专家评分法和层次分析法是常用的指标权重确定方法, 但都有主观性缺陷,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熵值法”是一种客观赋值方法, 采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能较好地避免专家打分和层次分析法的主观性。为避免主观赋权法的主观性, 在指标体系中若各个评价对象在该指标上区别不是太大, 说明该指标对于评价对象的综合评价值的贡献不大, 那么, 赋予该指标的权重系数就不应太大;反之, 各个评价对象中资料相差很大, 则其权重系数的绝对值就应越大。各年度的原始观测数据可用%xij) (i=1, 2, …, n;j=1, 2, …, m) 来描述 (即.xij) 表示被评价对象第i年度第j项指标的原始观测值) 。用wj表示评价指标xj的权重系数, 为使评价结果客观、可比, 可将原始数据.xij) 进行标准化处理。处理后的标准数据变为.zij) , 则各年的综合评价值yi为:
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 原始数据标准化。
第二步, 将标准数据zij转化为比重值Pij, 公式如下:
第三步, 计算各指标的熵值ej, 公式如下:
第四步, 计算指标的信息效用系数 (即信息的差异性系数) dj, 公式如下:
由以上步骤可知, 指标j的实际值差异越小, 熵值越大;相反, 实际值差异越大, 则熵值越小。另一方面, 如果指标j的实际值差异大, 则表明对评价对象的作用比较大, 其权重应定得大一些;相反, 权重应定得小一些。因此, 权重与熵值应是互补关系。
第五步, 计算客观权重wj, 公式如下:
三是增长矩阵和集结矩阵的求法。本文实例中的增长矩阵采取“差值法”, 集结矩阵采取“加权求和法”。得到指标的绝对动态增长值, 对评价结果的反映具有一定局限性, 如采用相对动态增长值来进行评价则结果更合理。求相当增长矩阵和集结矩阵的方法如下:第一步, 求相对增长率矩阵。令bkti=akti′/ak (t-1) i (k=1, 2, …, m;t=2, 3, …, s;i=1, 2, …n) , bkti表示对于时间点Tt, 方案Sk的第i个指标Gi的相对增长率, 于是可得对于时间点Tt增长率系数决策矩阵, 记为Bt, 它考虑了指标的增长情况。第二步, 矩阵集结。为综合考虑指标的好坏情况和增长率情况, 可将规范化矩阵At′和增长率矩阵Bt (t=2, 3, …, s) 进行集结, 得“动态综合”决策矩阵Et= (ekti) m×n (t=2, 3, …, s) , 其中ekti= (akti′×bkti) 1/2 (k=1, 2, …, m;t=2, 3, …, s;i=1, 2, …n) 。
四是计算方法的简化。时序多指标动态决策方法的财务指数评价随时段跨度增大和指标数量增多而愈加复杂, 数据计算量十分巨大。尽管计算全部借助Excel软件完成, 仍然十分繁琐、费时费力, 这增加了评价的成本和难度。因此, 需要采用更高级的数学软件 (如Mat Lab等) 和计算方法。
(二) 评价方法的应用趋势
一是财务竞争力评价和绩效评价应用。财务竞争力评价和绩效评价在评价实质上一样, 但两者在方法应用的初始条件设置上略有差别, 如表4所示。两种评价在后续计算过程中方法基本一致, 最后采用得到的综合财务指标数值进行比较和评价。二是财务预警应用。财务预警是对企业财务状况的一种逆向评价, 其评价值越大则警情越严重。由此可见, 在评价结果上, 财务预警与财务竞争力评价、绩效评价是相对的, 即财务竞争力越强, 绩效越好, 财务预警警情越小;反之亦然。财务预警中的应用程序如表5所示。
参考文献
[1]王香柯、王金柱、周永华:《时序多指标决策问题的决策方法研究》, 《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
[2]王欣荣、樊治平:《上市公司财务状况的动态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2年第4期。
[3]张旭梅、李志威:《具有动态指标偏好的多指标决策方法》,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7年第4期。
[4]戴文战、邹立华等:《一种基于奖优罚劣原则的多阶段多目标决策模型》,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0年第6期。
[5]谢丹凤、陈武、陈俊:《动态多指标决策的理想矩阵法及应用》, 《科技与管理》2005年第3期。
[6]杨志江、钟优慧:《区域科技投入绩效的动态综合评价》, 《区域经济》2006年第4期。
动态财务评价 篇2
区域产业竞争力动态评价模型
根据随机过程的理论和方法.将区域产业竞争力看作是一个动态发展变化的随机过程;按照Markov链分析方法.提出了一个描述区域产业竞争力动态发展变化状况的.模型.应用此模型可以对区域产业竞争能力的发展状况进行动态评价.从而为决策者提供最有力的决策依据
作 者:慕静 张臻竹 武开 张俊 作者单位:天津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天津,300222刊 名:统计与决策 PKU CSSCI英文刊名:STATISTICS AND DECISION年,卷(期):“”(3)分类号:O122 F224.9关键词:区域产业竞争力 随机过程 Markov链 动态评价模型
基于动态综合评价的企业绩效评价 篇3
关键词:动态综合评价,企业绩效,指标权重
0 引言
企业绩效评价是评价主体根据其评价目的, 以一定的评价准则为标准, 运用决策科学、运筹学和数理统计方法, 按照一定的程序, 运用特定的评价指标体系, 对企业在一定经营期间的经营结果和经营行为进行分析和判断, 做出的合理、客观、公正的综合性价值判断, 帮助企业改善经营管理及投资决策。企业绩效评价有8个要素:评价目标, 评价主体, 评价对象, 评价指标, 评价方法, 评价标准, 评价内容, 评价结论。这8个企业绩效评价系统的构成要素互相联系、相互作用, 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共同组成一个完整的绩效评价系统。
1 企业绩效评价的动态评价方法
企业绩效评价的统计资料如表1。
其中, Xij表示第i个参评单位Ai的第j个指标aj的指标值。
1.1 消除量纲影响的方法
由于不同的指标有不同的计量单位, 所以必须进行同度量处理消除量纲的影响。一般有三种常用方法。
方法一:相对化处理的方法
基本思想:先对评价指标确定标准值, 然后用指标的实际值与相应的标准值做比较, 计算两者的比值。
相对化处理值公式:, 其中:X0-标准值, Xi-实际值。
标准值X0的一般选取:计划数或历史最好水平或上一期的水平或各个单位的最优水平。
方法二:函数化处理的方法
基本思想:函数化处理方法又称为功效函数法, 还称为功效系数法, 基本思想是将每个指标的实际数值转化为用百分制表示的数值。
具体做法:先对每个指标确定上限值Xh和下限值Xs (一般地:上限值选参评单位最优值, 下限值选参评单位最差值) ;再运用功效系数计算公式, 将指标的实际数值转化为用百分制表示的数值。
方法三:标准化处理的方法
计算每一个指标的算术平均数X軍和标准差σ;计算标准化处理值:
1.2 综合汇总方法
经过同度量处理可以得到统计资料如表2。
利用简单几何平均法得到第i个参评单位Ai的综合分值:
2 动态综合评价方法的应用
2.1 样本选择
本文选取8家工程机械类上市公司2010-2012年 (共3年) 的数据作为研究样本, 对这8家工程机械上市公司绩效进行为期三年的动态综合评价。这8家上市公司分别是三一重工A1 (股票代码为600031) , 徐工科技A2 (000425) , 中联重科A3 (000157) , 柳工A4 (000528) , 山河智能A5 (002097) , 山推股份A6 (000680) , 安徽合力A7 (600761) , 鼎盛天工A8 (600335) 。
选取的评价指标有:净资产收益a1;主营业务利润率a2;每股收益a3;产负债率a4;流动比率a5;速动比率a6;存货周转率a7;应收账款周转率a8。
2.2 评价过程
从中国财经网和公司年报提取原始数据如表3-表5。
利用消除量纲影响的相对化处理方法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 得到消除量纲后的结果如表6-表8。
再对2010至2012的处理数据分别进行综合汇总, 运用简单几何平均法进行运算处理, 得到综合分值如表9。
从表9中可以得到各年份综合评价的排序结果:
2010年:中联重科 (A3) ;山推股份 (A6) ;三一重工 (A1) ;鼎盛天工 (A8) ;徐工科技 (A2) ;安徽合力 (A7) ;山河智能 (A5) ;柳工 (A4) 。
2011年:中联重科 (A3) ;鼎盛天工 (A8) ;柳工 (A4) ;山推股份 (A6) ;安徽合力 (A7) ;三一重工 (A1) ;山河智能 (A5) ;徐工科技 (A2) 。
2012年:中联重科 (A3) ;三一重工 (A1) ;柳工 (A4) ;鼎盛天工 (A8) ;山推股份 (A6) ;山河智能 (A5) ;安徽合力 (A7) ;徐工科技 (A2) 。
2.3 结果分析
从各年的排序可以得到, 在8家工程机械上市公司中, 中联重科一直排在最前。三一重工2010年排名靠前, 在2011年时排名有所下滑, 但在2012年又重新回到领先位置。柳工排名则逐步往前排列。鼎盛天工排名基本稳定居中。山河智能, 安徽合力及山推股份排名基本靠后。徐工科技排名则逐步下滑至最后一位。
目前, 中联重科是中国最大的基础设施制造基地之一, 中联重科公司经过不断地努力成为我国工程机械装备制造的龙头企业, 由于公司在2010年至2012年复合增长率高达60%, 近年的高成长性均远超过行业的平均水平, 所以排名首位。三一重工是我国大型的工程机械制造企业, 是全国混凝土成套设备供应商中最强一个, 是全球最大的长臂架制造企业。最近几年产品的毛利率持续保持在30%以上, 高速的增长, 合理的负债结构, 使得排名较高。柳工公司则被誉为“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排头兵”, 企业在中吨位细分市场上占有绝对的份额。公司的销售收入也逐年增加, 产销量也早已跃居世界第二位。
综上所述, 动态综合评价的结果比较合理, 得出结论比较吻合于实际情况, 也验证了本文中动态综合评价方法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参考文献
[1]彼得.F.德鲁克.公司绩效测评[M].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
[2]陈茸.资产重组对我国上市公司绩效的影响及实证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 2004 (2) :51-55.
[3]刘娟娟等.一类非线性椭圆方程爆破解的渐近行为[J].南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 (2) :82-87.
[4]郭亚军.一种新的动态综合评价方法[J].管理科学学报, 2002 (2) :49-54.
[5]徐兵.中国上市公司绩效评价研究[D].博士论文, 2007.
[6]曹彩娟, 宗序平.冬天极端低温回归时间的长程相关性[J].南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10 (04) :68-71.
[7]雷霖等.现代企业经营决策—博弈论方法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9.
[8]郭跃华.水资源短缺的风险因子识别模型[J].南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10 (04) :79-82.
东莞市信用评价及动态管理办法 篇4
信用评价及动态管理办法
实行信用评价及动态管理不改变市住建局及其委托的执法机构、其他行政主管部门和监督机构,现有的对企业和人员依法处罚、处理的程序。各相关行政主管部门机构不得将对企业的记分代替对企业、人员的处罚、处理。
用管理手册》、“企业IC卡”与电子信用信息档案的记录内容不一致时,以电子信用档案为准。
《信用管理手册》与“企业IC卡”由市住建局统一印制,免费发放。
(一)存在强行违法施工行为的;
(二)存在安全隐患或违法违规行为,逾期未整改,情节严重的,或拒绝按要求进行整改、停止施工的;
(三)监理单位对施工单位未按要求进行整改或停止施工的情况,未督促其落实整改,或未向有关机构报告的;
(四)工地现场实名制信息采集、录入、考勤等存在虚假行为的;
(五)在莞承接工程发生一般质量安全生产事故的;
(六)超越资质等级许可范围承揽业务的;
(七)施工单位未履行施工合同或拖欠工人工资,发生集体上访等群体性事件,情节严重或不配合有关部门调查处理的;
(八)企业被认定有串通投标行为的;
(九)无正当理由拒绝行政执法检查或经两次以上书面催告,不配合、不协助行政执法调查取证工作的;
(十)在日常业务办理或行政执法检查中,提供虚假或伪造的材料、数据,或采取其他弄虚作假、欺骗隐瞒手段的;
(十一)存在其他违法违规行为。
“信用信息档案”暂停使用的期限根据上述情形的情节,由市住建局决定,但最短不少于1个月,最长不多于12个月(含12个月),具体期限以市住建及相关主管部门的处理文书为准。暂停期限届满且企业确已对上述行为进行整改并通过复查的,经企业申请可恢复使用。
市外施工、监理企业在《信用管理手册》有效期到期后才提交
复查资料的或复查在《信用管理手册》有效期到期后三个月内仍未审批通过的,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将自动暂停“信用信息档案”;复查通过后“信用信息档案”恢复使用。
(十二)属于本办法 企业“信用信息档案”因本办法 处罚决定、扣分文书、通报文件等,形成企业信用行为记录,并在一定期限内录入信用信息系统,通过东莞建设网等平台对外公布。
建设工程企业需及时关注“东莞建设网”、“东莞建设工程监督网”等平台发布的相关信息。
企业动态财务管理应用探讨 篇5
一、企业动态财务管理与传统财务管理区别
(一) 角度不同
财务的动态管理是运用比较理性的思维来思考, 重点是未来的收获以及利润, 是以企业的筹资、投资以及收益的分配为工作对象的, 规划的是企业在未来几年甚至更长时期的财务活动发展的方向、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基本途径、策略等, 可以理解为是企业的日常财务管理活动行动的纲领以及指南。而传统的财务管理则大多都属于事务型的管理, 往往是依靠经验来进行财务管理。
(二) 思维不同
财务的动态管理是以理财分析以及企业的战略为思维逻辑的起点, 主要围绕的是企业目标规划的财务活动。而传统的财务管理, 往往是以历史的财务数据为思维逻辑的起点, 并且采用简单的趋势分析法来进行规划财务。
(三) 职能不同
财务的动态管理职能比传统的财务管理要广得多, 除了应该履行的传统财务管理中具有的筹资职能、投资职能、分配职能以及监督职能以外, 更全面地参与了企业的战略制定以及实施的过程, 履行了分析、检查、评估以及修正职能等, 正因如此, 财务的动态管理包含了更多对企业的整体发展具有意义的内容。
二、企业动态财务管理实施必要性
(一) 是改进传统财会制度的客观要求
会计报表是传统的财务管理最主要的方式, 比如月报、季报以及年报等表格的形式, 利用报表反映出企业资金的平衡、资产的负债、现金的流量、固定资产的投资、员工的工资以及基金等企业的具体财务状况, 而最主要的作用就在于对外报告、内部控制以及预测决算。虽然说定期的报表制度形式对于企业进行监管的应时来说是非常必须的, 但是从现代化生产加强外部联系以及内部管理, 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角度来说, 这种形式是相当滞后的。在市场经济全球化且竞争相当激烈的今天, 只有及时的把握好商机以及及时的调整好生产经营, 才能使企业得到良好的持续发展, 然而这些却是传统的财会报表所不能够解决的。只有建立好信息网络化的动态财务管理监测系统, 才能够快速的、及时的传递好市场的相关信息, 才能够加快与相关企业之间的联系, 才能够加强对企业的内部监控, 并且运用科学的手段进行核算, 从而为决策者、领导者提供快速的、准确的数据。
(二) 推动信息化技术
随着社会科学的发展, 计算机的普及以及企业内部局域网的稳定发展, 可以说都为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在经济全球化以及信息化的发展趋势环境下, 财务的管理信息化已经是现代财务管理的发展趋势。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企业业务的信息化, 这对企业财务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企业财务管理要适应这种新的挑战必须借助于信息化的工具和手段, 而计算机技术、财务软件的大规模运用为企业为企业实施动态管理提供了基础, 尤其是财务信息化的发展为企业实施动态财务管理提供了极大便利。动态财务管理与企业财务信息化的相互支撑为企业管理者提供了及时、全面的财务信息, 为经营管理者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 及时避开风险
企业资金的运营, 可以说是各个企业之间相互联系的重要纽带。简单的分析起来, 就是现代化生产的规模越大, 各个企业之间的相互联系也就显得越密切, 但生产经营所面临的风险也会随之变得更大。通过企业财务的动态监测系统, 不仅能够及时发现生产的购进以及产品销售价值上的变化, 及时进行成本分析从而寻找相关的对策, 还能够及时预测出企业的资金在运转的过程中会或者是可能会出现的各种问题, 从而有效避免坏账、呆账等现象的出现, 尽可能地减少企业资金运行的负面效应, 避开风险。
(四) 是确保高效运行的客观要求
现代的企业是分工协作比较紧密的连续化生产, 其资金的运营对供应、生产、销售可以说发挥着决定性的重要作用。在全球市场经济上, 季节性、时效性的供求变化都对企业的生产销售有着重大的影响, 可以说既影响了企业生产要素的关键购进, 也影响到企业产品的销售成果。实施企业财务的动态管理, 能够因时制宜的加快企业资金的周转, 科学的调控好企业的生产规模, 降低企业运营的成本。同时, 还能够利用企业资金的转换时间差来进行短期的投资, 从而有效地减少因为企业资金闲置所造成的不必要损失;从另一角度来看, 实施企业财务的动态管理, 能够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整个过程进行有效的、连续的、系统的监管以及预测, 这样可以迅速地发现问题、反映问题, 企业的领导者、决策者再通过合理的资金调度解决问题, 从而确保企业生产经营能够继续正常地运行下去, 可以说是用最少的投资来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三、企业动态财务管理体系构建
(一) 动态财务管理必须立足全局贯穿始终
企业动态财务管理要实现其动态、实时反映企业生产经营财务信息的目的就必须将整个财务管理活动融入到企业的生产经营各个环节中去, 使企业财务管理系统通过资金运作情况的控制全面、真实的反映企业业务活动。要实现财务管理与企业生产经营的融合, 就要从作业链的角度入手, 分析企业的价值链, 分析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 做到重点控制与全面管理的有机结合。因此, 企业要建立动态财务管理系统必须从业务活动的基础数据入手, 准确、及时地将业务活动的相关数据录入到财务系统中去, 不仅能够全面真实反映财务活动状况, 还要能够对业务活动在不同方案下的未来财务状况有一个准确的预测, 从而实现财务管理由事后、事中向事前的转变, 利用设定的财务指标、目标值等反映、控制相关风险, 通过比较目标值与实际值的差异发现存在的偏差, 找出问题并分析原因, 确保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要将财务管理贯穿于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活动, 使财务管理深入生产经营的基层, 最大限度的提高企业资产的利用效率。
(二) 动态财务管理必须以企业会计核算为依托
动态财务管理离不开会计数据的支撑, 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必然联系, 企业会计核算按照国家的财经法规, 尤其是以企业会计准则为依据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进行反映, 其主要处理过程包括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 通过这些活动全面的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现金流量等信息, 因此, 更侧重于客观的反映企业。财务管理则是在分析企业经营环境尤其是财务环境的基础上, 以企业经营战略为前提通过预测、控制、分析等手段, 实现融资、投资和资本运作等职能, 进而为企业生产经营提供资金支持, 因此, 其更侧重于主动的管理。由此, 财务管理离不开企业的会计核算, 而会计核算必须能够满足财务管理的需要, 尤其是动态财务管理对于会计数据的要求更高, 没有一套现代化的会计核算体系作为支撑, 要建立动态财务管理体系无异于无本之木, 无源之水, 要建立动态财务管理必须与信息化的会计系统相结合。
(三) 建立适应动态财务管理要求的制度体系
动态预算管理要帮助企业决策者做出正确的决定就要在繁杂的信息中提取有用的信息, 影响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因素既有外部因素, 也有内部因素, 因此, 在收集信息时必须既要注意企业内部信息的归集整理和分析, 还要收集整理和分析外部信息, 获得更全面的信息, 在制定企业财务管理制度时应注重从更高、更远的角度, 以企业经营战略为指导制定财务管理的目标, 结合企业生产经营时间制定出覆盖企业各方面生产经营业务, 贯穿于企业各环节的财务计划, 有效做好财务资源的配置。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建设的关键是做好企业财务制度的创新, 确保财务制度为企业财务管理活动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避免制度不合理阻碍动态财务管理的推广应用。利用企业动态预算管理系统, 提高企业对于复杂环境的应变能力。此外, 要建立有效的激励制度, 根据不同层次的需求制定多样化的激励措施, 相对于财务管理人员而言, 对于业绩突出、任职期限较长的财务人员应给予更多的带薪假期和适宜的奖金, 对于业绩突出、上进心强的中青年财务人员应提供更多的学习进修机会, 并提供一个良好的职业晋升空间。
(四) 实施动态的财务控制
财务控制是财务管理的关键环节, 是一些列财务计划的执行阶段, 也是财务分析的对象, 企业财务控制是否有效关系到企业动态财务管理目标能否实现, 因此, 企业动态财务管理的重点应放在企业的财务控制上, 具体包括企业对企业财务制度的执行、财务程序的执行等。要实施动态财务控制必须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 采取措施消除在财务控制过程中的人为影响, 确保财务程序、财务规章被遵守、执行。具体而言企业需要做好以下财务内容:加强物资采购与应付账款的管理, 严格按照企业招标采购制度落实材料、设备的采购。做好企业资产管理, 实现资产管理与使用的分开, 定期盘存与不定期盘存相结合, 确保企业资产的安全。做好企业应收款项的管理, 制定企业客户信用档案, 制定应收账款回收计划, 实施合理的信用政策, 及时收回应收资金, 规避企业信用风险。对于关键岗位要实施岗位分离、岗位轮换、会计委派等措施, 确保内部控制的全面有效。
四、结论
综上所述,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生存以及发展的能量源泉、根本源泉, 企业只有不断的培养、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并且将核心竞争力转化成为市场竞争的优势, 才能够确保企业的目标得以实现。正因如此, 财务管理必须紧紧的围绕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来展开, 而传统的财务管理已经明显的不再适应于日新月异的财务管理实践发展需要了, 所以只有构建基于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动态的财务管理框架, 才能够有效的推动企业财务管理层次的全面性提搞, 从而有效的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赵翔茹:《建立动态财务管理的思考》,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3年第期。
[2]于洪强、王曙艳:《我国财务管理理论研究方向分析——基于中西方财务管理理论比较》, 《现代商贸工业》2009年第期。
动态财务评价 篇6
“怎样才能促进教学质量不断发展”成为高校会计教学改革最为关注的问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第三十三条提出, 改进教育教学评价。做好学生成长记录, 完善综合素质评价。探索促进学生发展的多种评价方式, 激励学生乐观向上、自主自立、努力成才。会计专业教学评价的作用是有组织地提供调节教学活动所需要的信息的过程, 通过反馈信息, 可引起师生参与下一步教学活动的积极性的变化, 还可使师生获得反馈信息来调节各自在教学活动中的行为, 从而促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最终达到提高整个教学质量的目标。所以, 教学评价工作在教学过程中起到检验和激励的作用, 成为实现培养人才、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措施和保证。
2 现状分析
2.1 未能实现培养会计应用型人才的教学目标和完善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
会计教学的评价机制是帮助认定评价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绩效。学生学习的效果通过单一的笔试手段, 以考试成绩来评定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教学质量, 考试内容多为记忆性的教材内容, 难度较低并无法体现学生的应用能力及其它扩展能力。平时成绩如考勤、作业、课堂表现等虽以20%或30%的比例计入课程期评成绩, 但成绩的评定一般较为随意, 缺乏客观依据, 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创作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2.2 未能建立高效教学方法和建立处方式教学设计
教师担任评价的指挥官, 在上课讲授、批改作业、实训考评的教学过程中普遍感觉工作量大而且没有实效。同时, 学生个性、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等非智力素对学习的影响, 都不能在传统的教学评价中看到个体差异, 实现个性化教学。现行的评价机制无法真实全面地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 无法科学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实际能力, 缺乏信度和效度, 从而不能对课程学习产生良性的反拨作用。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动态评价, 是对一系列评价方式的统称。在动态评价过程中, 评价者, 尤其是有经验的评价者通过与学生互动、了解学生的认知过程和认知变化的特点, 探索和发现学生潜在发展能力, 提供适当教学和干预, 促进学、生发展, 动态评价以维果茨基社会文化理论中的“最近发展区思想为基础”, 它强调教学和评价, 而动态评价又称学习潜能评价, 关注的是学习者未来的发展。
与动态评价有关的研究始于20世纪30年代, 但大量专业化的研究在60至70年代才出现, Luria提出“动态评价”这一概念之后, 90年代后期达到高潮。近30年来, 动态评价已成为西方心理学和教育测量研究与应用领域的一大热点, 而将动态评价应用于西方语言教育中的相关研究近年来才开始, 其主要代表人物有Feuerstein、Bufoff、Carlson等。
国内学者对课程评价模式也开展了大量的研究, 主要集中在对国外出现的课程评价模式进行分析和介绍, 并在此基础上在其他专业, 如外语、体育、特殊教育等专业进行了一些发展性探索。从“知网”中以“会计”+“教学评价”的主题进行搜索, 结果显示只有205条, 孙静怡 (2013) 提出基于学生角度通过平时测试和期末考试相结合, 期末考试以主观题模式为主改进教学评价方法。张倩 (2014) 提出以财务会计 (双语) 教学为例, 为实验对象设计相关评价任务, 收集并分析实验数据, 进一步对评价任务的效能进行测试。现有资料可以看出, 研究中国高校会计教学评价的理论资料数量有限, 比较关注考试的内容及其对教学的反拨作用, 并缺乏理论支撑。而且, 从“动态评价”方面深入会计教学研究着实不多, 从“知网”中以“会计”+“动态评价”的主题进行搜索, 结果显示只有1条, 是吴小明 (2010) 在《科教论坛》发表的《浅谈动态教学评价在会计教学中的渗透》, 研究者寥寥。由此可见, “高校会计专业教学动态评价模式研究”在国内专门的学术研究课题还没有开展过, 值得研究和探索。
4 理论基础
4.1 动态评价理论
由于研究者所强调的理念和侧重点不同, 形成了不同的动态评价模式。Lantolf和Poehner将动态评价模式分为两类:干预式和互动式。Thouesny将干预式评价和互动式评价的区别进行归纳, 如表1所示。
4.2 动态评价理论与会计专业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的整合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 (2012年) 指出会计人才, 是能就业、就业质量高的人才, 具备人文精神、科学素养的人才, 为会计行业培养扎实技能的实务型人才。因此以偏重学习结果, 以评价者为中心的静态评价方式显然急需改革。那么如何有效实现大纲规定的既培养知识技能又培养综合素质的教学改革目标呢?强调“互动和干预”的动态评价模式是制订、实现和检测目标的全过程评价模式, 能解决这些问题:评价重分数和结果而不重学生的认知过程, 评价更多地被运用于对学生进行分类和选拔, 却很少为教学改进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应用动态评价理论对高校会计教学改革是明确教学改革的方向、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改革教学方法的有效工具。因此本课题尝试结合会计课程的具体特点和转型大环境下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对该课程的评价模式进行探索, 旨在改变目前会计课程所采用的单一、低效度、低信度的评价模式, 使课程评价模式积极有效地贯穿于教学过程, 成为能够如实具体地反应教师教学情况、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机制。
5 研究设计
本研究以动态评价为理论指导, 结合该课程特点和教学目标, 借鉴被称为三明治式“单元学习的前测、学期学习的训练、学段学习后的后测”的动态评价程序, 建构适合于会计教学的干预式和互动式相结合的动态评价模式, 将教学评价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将课程每章节教学过程分成课前网络自主学习、课堂伙伴式互动内化, 课后通过学习笔记评价反馈的三个教学环境的基础上增加一个教学环境“以项目为驱动提炼升华”,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增长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同时为每个学生建立“课程学习档案袋”进行综合归纳。
5.1 单元学习的前测:课前网络自主学习
教师在课程开课之前, 通过对课程资源的开发, 为学生制定每章节的学习指南, 将学习主题、学习目标、学习重点、相关精品课网站、慕课学习链接和课堂学习形式等内容制成时间为5-10分钟的小视频、文档或PPT加音频形式上传到学生的社交网络平台, 如QQ空间和微信。学生可通过社交网络进行课前学习, 学生碰到学习困难, 可通过社交网络和老师进行互动式探讨。这一环节, 老师通过设置学生的学习目标的完成进度实施干预式评价, 辅之以学生和老师的互动交流式评价。学生的学习目标的完成进度评价将作为课程学习档案袋的重要内容之一。
5.2 学期学习的训练:课堂伙伴式互动内化
课堂开始时, 老师首先依据“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原则, 将一个实验班分成若干5人左右的小组。然后在课前网络学习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展示每个章节的知识结构图, 通过运用情境设置法设立相应案例和具体问题, 鼓励小组学生共同进行学习问题的探讨、商榷和研究, 并详细记录个人自评、小组内学生互评、小组间互评的内容。如在个人自评环节, 根据地方本科院校和会计学科的特点, 在关注学生学习情绪、课堂交流以及学习目标达成等方面设置自评表《本节课我满意吗》, 供学生在每节课后自评。小组内学生互评可以通过背诵新概念、小测互相批改、PPT讲授、角色扮演打分等方式进行。课堂伙伴式互动内化主张学生与学生互动、学生和老师互动, 强调学生通过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潜能, 学知识的同时调动积极性, 培养思考能力, 改变传统评价关注的“结果取向”转变为“过程取向”。个人自评、小组内学生互评、小组间互评将作为课程学习档案袋的重要内容之二。
5.3 学段学习后的后测:课后通过学习笔记评价反馈
会计专业教学评价若没有后测, 教学节奏快和教学压力大的情况下, 将无法进一步掌握巩固知识, 课后学习笔记是进行动态评价的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学习笔记应包涵两方面:一是课堂网络学习和课堂互动学习的综合整理, 二是对该课程学习的内容进行自我理解和知识迁移。在课后通过学习笔记评价中, 老师通过三步进行评价:一“评” (给出评语) 和二“改” (提出改进方法) 和三“讲” (课堂集中讲解) , 完成新知识的纠正内化到原有认知结构的过程。学习笔记评价将作为课程学习档案袋的重要内容之三。
5.4 以项目为驱动提炼升华
以小组为单位、以项目为驱动作为会计教学动态评价模式的最后一步, 既是对前三个教学环节“吸收内化”的实践检验, 又能提高学生的科学研究工作素养和综合素质, 营造良好的学术科技活动氛围。这种评价涵盖知识内容 (使用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的正确程度) 、资料搜集 (资料的完整性、资料搜集的难易程度、资料的可用性) 、分析能力 (论述的合理性、严密性、创新性) 以及综合内容。如笔者教授的会计专业管理信息系统课程为例, 在课程期间, 以5人小组为单位, 进行自建公司网站的设计和PPT展示, 让学生理解和灵活运用课本的知识内容:“第7章的第3节输入输出设计”, 从中甄选出较为优秀的网站设计作品, 进行公司策划知识和创新创业知识的灌输和启发, 鼓励学生积极参加“2016年湖南省电子商务大赛”和“湖南省创新创业大赛”。在学生参加项目时, 老师给以指导并详细记录每个学生的表现和贡献, 将其作为课程学习档案袋的重要内容之四。
参考文献
[1]李霞.会计实验教学评价体系研究[J].财会月刊, 2015, (6) :204-208.
[2]张倩, 谭旭红.形成性评价在会计双语教学中的运用[J].2014, (20) :96-104.
[3]孙静怡, 郄萌.会计本科教育的再思考——基于学生视角[J].科教导刊 (中旬刊) , 2013, (03) :78-83.
上市公司复合财务系数动态算法 篇7
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体现在公司财务状况的好坏, 而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可以通过会计报表及一系列财务指标反映出来。这些指标多以比率形式出现在公司的年报和中报或者季报当中, 但只能分别反映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某个方面的情况。投资者常常需要对上市公司某一时期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作出综合评价, 以此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复合财务系数 (Multiple Financial System, 简记为MFS) 已被西方许多国家采用。复合财务系数是指为了评价企业n的资产运用状况、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 以若n干与此相关程度较高的财务指标为基础, 综合计算而得的一个评估系数。其一般模型为 。其中xi为第i个财务指标, ai为权系数, 。关于权系数的确定, 至今尚未见到一个公认的、合理的标准, 一般根据主观经验, 通过分i析=1估测来给定, 难免有其片面性。应用主成份i=1法确定上市的复合财务系数, 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本文将在确定上市公司财务评价指标体系以后,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灰关联分析方法, 对各财务指标进行比较综合, 得到一种新的复合财务系数算法, 这种算法比较客观、合理, 不带有人的主观随意性, 从而为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二、灰关联复合财务系数测算模型——以电力类上市公司为例上市公司
(一) 灰关联复合财务系数评价指标体系
上市公司的经营活动表现为运用一定的资金以取得盈利, 因此对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的综合评价就包括经营成果的评价和实现这一成果的资产运用状况的评价。这两个方面相互联系, 但并不一定表现出变动的一致性。因此, 在基础财务指标体系中, 主要应包括三类财务指标, 一是反映企业资金运用状况的, 二是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 三是反映这二者的联接关系的。对上市公司通常使用的考核指标:主要有以下13种, 见 (表1) , 这些财务指标中有现期财务指标, 也有趋势财务指标。这些增长率指标, 均为原指标的当期值与对比期值的差与对比期值的比值。
(二) 复合财务指标的描述性统计本文以上海电力 (600021) 等16个电力类上市公司灰关联复合财务系数的测算为例, 给出灰关联复合财务系数的测算步骤。根据对这16个电力类上市公司2007年中报以及2007年第一季度季报的统计得到各指标值数据, 见 (表2) 。
(三) 最优指标集的确定
设X={xi}为n个上市公司的集合, xi= (xi1, xi2, …, xim) 为第i个上市公司各指标的原始数据, 即xij表示第i个公司第j个指标值。设x*0= (x01, x02, …, x0m) , 其中:x0k (k=1, 2, …, m) 为第k个指标在各上市公司中的最优值。指标中, 如果某一指标取大值为好, 则取该指标在各上市公司原始值的最大值为最优值;如果取最小值为好, 则取各上市公司原始值的最小值为最优值;若取均值好, 则取均值为最优值。要测算各个上市公司的复合财务系数, 首先要制定判断标准。制定判断标准时, 既要考虑标准的先进性, 又要考虑标准的可行性。最优指标集是进行各上市公司复合财务系数测算的基准, 选择各上市公司的最优指标集是基于上述考虑的。根据这个原则, 对于指标股东权益比率X1取平均值为最优值, 指标流动比率X2取2为最优值, 第三个指标速动比率X3取1为最优值, 资产利润率X4、净资产收益率X5、每股净资产X6、每股收益X7、资产利润率增长率X9、净资产收益率增长率X10、净资产增长率X11、每股净资产增长率X12和资产增长率X13均取最大值为最优值, 第八个指标资产应收账款率X8取最小值为最优值。这样构造出矩阵C:
(四) 指标集的规模化处理
由于测算指标相互之间通常具有量纲和数量级, 不能直接进行比较, 因此需要对原始指标值进行规模化处理。用公式 将矩阵C中的各列原始指标值转换成无量纲值dki。经转换后得矩阵D:
(五) 灰关联复合财务系数模型的建立
灰色关联度分析是灰色系统理论的一种分析方法也是一种很好的因素分析法。所谓灰色关联度分析, 实质上就是以参考点和比较点之间的距离为基础的分析, 从距离中找出各因素的差异性和接近性, 或者说是基于行为序列的几何形状接近, 以分析和确定因子间的影响程度或因子对行为的贡献测度而进行的一种分析方法。其基本思想是:根据分析对象时序数列曲线的相似程度来判断其关联程度, 即两条曲线越相似, 其关联度越大, 反之越小。因此, 可以将规模化处理后的最优指标集作为参考数据列, 将规模化处理后各上市公司的各项指标值作为被比较数据列, 则可以用计算灰色关联度的方法分别求得第i个上市公司第k个指标与第k个最优指标的关联系数, 加权以后就可以得出灰关联复合财务系数MFS。灰关联复合财务系数数学模型基本步骤如下: (1) 设系统特征序列为:X0=[X0 (1) , X0 (2) , X0 (3) , X0 (4) , …, X0 (n) ], 并且有m个系统行为序列分别为:Xi=[Xi (1) , Xi (2) , Xi (3) , Xi (4) , …, Xi (n) ], (i=1、2、3、4、…、m) 。 (2) 对系统特征序列和系统行为序列用初值化算子进行初始化, 得出初值化像分别为:Y0=[Y0 (1) , Y0 (2) , Y0 (3) , Y0 (4) , …, Y0 (n) ];Yi=[Yi (1) , Yi (2) , Yi (3) , Yi (4) , …, Yi (n) ], (i=1、2、3、4、…、m) 。 (3) 求出初值化像序列Y0、Yi之间的灰色关联系数: 。其中, ξ为分辨系数, 且ξ∈[0, 1]。 (K=1、2、3、4、…、n;i=1、2、3、4、…、m) 。 (4) 最后求出两个序列X0、Xi之间的灰色关联度, 即每只股票的灰关联复合财务系数:
三、主成分分析法下的复合财务系数
(一) 研究思路
应用主成分分析方法, 对以上8个现期财务指标和5个趋势财务指标分别进行综合, 得到现期复合财务系数MFS1和趋势复合财务系数MFS2。这里包括两个层次的线性合成:第1层次是将各项原始财务指标通过恰当的线性组合, 合成主成分;第2层次是各主成分以各自的方差贡献率为权数的线性组合, 得到财务综合评价值——复合财务系数。第1层次的合成反映了原始财务信息, 第2层次的合成反映了各财务主成分的信息, 经过两次合成后就充分反映了各方面的财务信息。主成分财务意义的解释可根据各财务指标Xi的含义及其在主成分表达式中的系数数值的大小和符号来进行。如果一个主成分表达式中的某个指标Xi的系数较大, 表明这个主成分主要反映的是该指标Xi的信息, 而系数的正负则表明该指标与该主成分作用同向或逆向。
(二) 现期复合财务系数MFS1
16家上市公司的8项现期财务指标值的相关系数阵的特征根及其贡献率、累计贡献率如 (表3) 所表相关系数阵的特征根贡献率及累计贡献率示。从 (表3) 可见, 前3个主成分的累计方差贡献率已达82.720%>80%, 因此取前3个主成分。从相应的正规化特征向量可得前3个主成分与原8个单项财务指标的线性组合如下:Y1=-0.3278x1-0.4049x2-0.3954x3+0.4245x4+0.4431x5+0.1577x6+0.4111x7+0.0434x8;Y2=0.0627x1+0.4082x2+0.4073x3+0.0290x4+0.1592x5+0.6161x6+0.3698x7+0.3474x8;Y3=0.4265x1+0.1673x2+0.1315x3+0.2756x4+0.1983x5+0.0048x6+0.2157x7-0.7814x8。在第1主成分Y1的表达式中, 流动比率X1、速动比率X2、每股收益X3、每股净资产X4、净资产收益率X5和资产利润率X7的系数较大, 并且大小相差不大。其中每股收益X3、净资产收益率X5和资产利润率X73项指标都是反映企业收益情况的。因此可以把Y1理解为对企业资产运用水平和收益水平以及短期偿债能力的综合评价。在第2主成分Y2的表达式中, 速动比率X2、每股收益X3和权益比率X6的系数较大。在第3主成分Y3的表达式中, 除流动比率X1和资产应收帐款率X8的系数外, 其余指标的系数都很小, 因此Y3是从应收账款的角度来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最后, 对这3个主成分Y1、Y2和Y3进行综合, 令系数 , 则现期复合财务系数MFS1可表示为:MFS1=0.6660Y1+0.1724Y2+0.1616Y3。
(三) 趋势复合财务系数MFS2
16家上市公司的5项趋势财务指标值的相关系数阵的特征根及其贡献率、累计贡献率如 (表4) 所示。从 (表4) 可见, 前2个主成分的累计方差贡献率已达91.078%>85%, 因此取前2个主成分。从相应的正规化特征向量可得前2个主成分与原5个单项财务指标的线性组合如下:
Z1=-0.5761x9-0.4318x10+0.3569x11+0.3477x12+0.4829x13;Z2=0.1709x9+0.4159x10+0.5921x11+0.6009x12-0.2949x13
在第1主成分Z1的表达式中, 资产利润率增长率X9、净资产收益率增长率X10、资产增长率X13的系数较大, 且大小差不多。因此Z1集中反映了企业收益的增长趋势。在第2主成分Z2的表达式中, 净资产收益率增长率X10、净资产增长率X11和每股净资产增长率X12的系数较大, 且大小差不多。因此Z2集中反映了企业的净资产以及利用净资产获取收益的增长趋势。最后, 对2个主成分Z1、和Z2进行综合, 令系数 , 则趋势复合财务系数MFS2可表示为:MFS2=0.5918Z1+0.0.4082Z2。
(四) 灰关联复合财务系数及其位次
上述16家电力板块上市公司的现期复合财务系数MFS1和趋势复合财务系数MFS2以及它们的灰关联复合财务系数以及位次见 (表5) 。
四、结论
综上所述, 本文应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得出的复合财务系数, 一般来讲是一种相对排序, 适宜于一次性的综合评价。而灰色系统理论中的灰色关联度分析构造了一种新的复合财务系数, 这种方法思路清晰, 算法合理, 可以广泛应用于其他公司的财务分析中, 是对主成分分析方法的有益补充。并且能够客观合理地对上市公司财务状况作动态综合评价, 同时也适用于其他动态多指标问题的综合评价。
摘要:上市公司的长期投资价值取决于公司的经营管理水平和财务状况好坏, 而复合财务系数能体现公司的整体财务、经营状况。本文应用主成份分析方法和灰关联分析法, 讨论了上市公司动态复合财务系数的计算原理和方法, 提出了对上市公司财务状况进行动态综合评价的方法。并将该方法应用到电力类上市公司的分析, 得到了比较满意的结果, 为投资者作出投资判断提供了客观、合理的决策依据。
地产开发项目财务的动态管理探讨 篇8
DFM系统也就是财务动态管理的别称, 作为一种财务信息动态管理的系统。它围绕动态财务计算指标进行工作, 配合相关的管理辅助工具与动态变量分析方法进行计算, 从而达到财务信息的变量管理目标。对于地产开发项目来说, 在经济预算的过程中, 动态财务管理是把地产项目近几年与几年后的财务信息进行回顾和预测, 对设定目标与结果进行分析, 运用一系列的财务动态指标进行分析, 从而体现一系列变量因素影响下的地产项目开发财务运营结果。在财务动态管理的过程中, 可以对地产投资开发进行财务上的预测, 提高对各种变量因素的规避与抵消, 进而保证地产开发项目的经营效益得以实现。
二、地产开发项目财务的动态管理探讨
( 一) 意义
作为一名地产开发项目管理人员, 若想实现健康有序的发展, 就必须对地产开发项目的价值变化与影响其财务状态的各类变量进行分析, 从而提高财务管理的目的性, 为地产开发项目谋得更多的经济效益。但从传统的财务分析管理来说, 对于地产开发项目的资金量, 财务管理工作量, 以及未来发展的变量关系都没有进行完善的分析与管理, 无法帮助地产开发商进行有效的财务管理。如在管理过程中, 地产开发商需要借助财务信息进行前期的项目任务分配, 需要对合约要求进行分解, 对整个地产开发项目的进度进行逐项确认。要做到这些, 就必须通过财务的动态管理来实现可控的管理流程监控。由于整个地产开发项目包括了对于项目预算的编制, 对于地产开发企业当下的资源与条件的整合, 包括了对于成本与效益的保障, 以及对项目未来几年收益与风险的分析等等。这些管理内容就要求财务管理方面, 做到数据的有效支撑, 管理的动态监控。立足于此, 才能规范项目的流程, 为地产开发商提供科学的决策信息, 实现对地产开发项目的财政管控。提高项目的管理水平, 促进资金与资源的合理分配, 提高地产开发项目的管理效益。
( 二) 现状
目前来说, 在地产开发中, 前期的预算与准备工作应坚持流程的完整性。这也就意味着, 在项目开发的初级阶段, 应由地产开发的财务部门牵头, 利用地产开发项目的部门协作, 来完成前期财务信息的收集与上报。并以这些信息为基础, 进行预算的编制与资金分配。在研究地产开发项目的可行性报告时, 应以前期财务分析工作为重点, 提前预估后期的开发风险和开发形势, 做好项目开发初期的施工准备与风险预测工作。
再者, 在地产开发项目的动态管理过程中, 应对开发项目的预算执行财务状态进行评价, 通过设立相关的评价指标, 利用相应的图表进行每一阶段的动态财务分析。从而建立起财务评价体系的动态分析模板, 对模板的每一个参数数值进行标准化设定, 实现对项目成本与目标的实时监控。对于这模板内容要坚持模拟与现状相对比, 自动保存与记录, 进而完善与优化动态管理效率。在整个地产开发过程里, 每一个工作都要细分为若干个工程项目作业点, 在不同的执行时间段里进行财政目标控制。为了保证项目细节执行过程中有效完成财政预算目标, 所以应对每个部门的实际完成情况与预设目标进行比对。在此基础上对地产开发企业的各部门进行绩效考评, 完成指标的部门进行奖励, 超出预算指标的部门进行原因分析, 责令整改。进而实现对项目开发成本的动态监控, 做好预算执行工作。
对于地产开发项目的财务动态管理过程中, 融资工作也是其重要的工作内容。为了实现融资目标, 一方面, 地产开发商应积极与大中型企业开展合作, 利用彼此的资源互补性, 提高资源与条件的整合度, 进而为项目开发提供强有力的经济支撑。另一方面, 地产开发企业可以利用大中型企业的高信用为自己的地产开发项目提供担保, 从而获得更多的银行贷款, 实现其地产开发的融资目标。
( 三) 优化
要想做好地产开发项目的财务动态管理优化, 应要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第一个是进行完善的绩效管理标准化工作, 把地产开发的各项目进行规范化的指标统一, 统一会计语言, 统一评价标准, 简化财务管控过程, 提高绩效管控效率。
第二个是进行标准化的资金调度工作。通过对不同阶段的地产开发经济情况, 融资筹资情况进行财政动态管理分析。从而预见性地进行内部资金的运作与分配, 提高所有企业员工在资金上的全局性意识, 提高员工对企业周转资金的了解度, 从而提高动态监控与财务管理的效率。
第三个是进行资产管理的标准化工作。对于地产开发项目来说, 资金规模大, 管理流程长, 项目管理细节多, 这些都提高了财务动态管理的难度。基于此, 为了提高地产开发项目效率, 应对资产的生命周期进行监控, 实行定期清算。在进行资产管理标准化操作时, 在项目动工前对预算进行复核, 对地皮购置问题进行清算。对项目开发中的施工进度, 环境改造, 市场价值与处理细节进行统一管理。强化各细节的财务标准化工作, 提高财务动态管理对于管理目标实现的作用力, 提高财务动态管理与管理措施执行的配合度。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 在当下, 我国的地产开发行业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 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财务动态管理要求。在地产开发过程中, 要提高企业所占的市场份额, 就必须从内部进行财务管理的动态化标准操作, 提高地产企业的内部控制能力, 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当然, 在地产开发项目中, 越完善越优化的财务动态管理能力越能有效节省项目开发成本, 提高项目开发效益, 进而提高项目开发的工作质量, 帮助地产开发企业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
摘要:在地产开发项目中, 通过对财务进行动态管理, 才能提高财务信息有效性, 达成财务管理目标。笔者在本文中将对地产开发项目进行财务动态管理探讨, 以供读者参考。
关键词:地产开发,项目,财务,动态管理
参考文献
[1]张宇峰.房地产企业实施动态财务管理方法探讨[J].商业文化, 2015 (12) .
[2]雍莉.地产开发项目财务的动态管理[J].企业改革与管理, 2015 (03) .
[3]张硕.论房地产项目动态财务管理模式的创新[J].时代金融, 2013 (12) .
动态财务评价 篇9
一、动态模糊综合评价法
传统的审计风险评价都只能对审计风险的影响因素进行定性的评价, 而不能定量的评价。动态模糊综合评价法是在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模糊综合评价法是根据模糊集, 将Delphi法、评价目标树和模糊矩阵融合一体而成的一种方法。模糊综合评价法有三个要素:风险评价影响因素集合U;风险评语判断集合V;风险评价单因素到风险评语判断集合产生的映射f。通过映射f产生一个矩阵集合R, 对该矩阵结果产生风险评价影响因素进行权属分配, 就得到了风险评价结果。动态模糊综合评价中的风险评价影响因素集合U是通过建立成动态模糊集合, 即该集合将考虑风险评价影响因素的动态性, 这样将能够更加准确地反映数据的变化趋势。然后在最大隶属原理和模糊变化关系对风险评价影响因素进行重新建立集合U。这样, 就可以得出动态模糊综合评价结果。
二、基于动态模糊评价的审计风险综合评价模型
动态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如果只是理论知识, 对于审计风险评估工作也就无法得到优化, 为了能够使这种方法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所以我们可以建立动态模糊评价的审计风险综合评价模型。建立该评价模型时要先建立模糊判断矩阵, 且相互间成互补关系, 然后计算评价影响因素的权重级别, 根据评语矩阵建立评价矩阵。通过模糊分析, 最终对各个评价结果进行优化, 使审计风险评价能够实现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评价。
(一) 建立审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在审计工作中, 风险影响因素产生结果作出的审计风险评价, 需要根据一定的评价指标体系才能作出合理正确的风险评价。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大致分为三层:最高层、准则层和子指标层。最高层主要有预期审计风险、检查风险和错报风险。预期审计风险指标是根据被审计企业的情况作出的预测, 制定出审计计划和策略等, 其风险来源于企业的错报风险和审计人员对审计质量的把控。针对被审计企业客户关系、业务处理程序管控, 设定相应的预期审计风险指标。错报风险, 是因为被审计单位自身原因产生, 审计工作人员将无法控制, 他们只能通过风险评估程序对被审计单位进行错报风险评估, 在这个过程中, 需要考虑被审计单位所处的宏观经济环境、单位内部经营风险、单位与外部单位联系风险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价, 得出错报风险评价指标。在得出错报风险指标体系后, 根据审计工作法律法规, 就可以得出检查风险评价指标。
(二) 确定模糊判断矩阵和计算权重。各个风险因素对企业风险产生影响程度各不相同, 所以在进行风险评价时就得根据影响程度不同, 作出的评价也有不同。根据这些影响因素作出模糊判断矩阵, 并确定各判断结果的权重级别。在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中, 会计变更是否适用、企业是否采用最新会计核算准则与方法、重大错报风险、重要项目或者特殊交易会计处理正常是否正确等都会产生错报风险。这些原因, 对于不同行业单位、行业单位经营的不同时间产生的影响程度也将不同。审计工作人员通过对这些因素的分析与判断, 得出优先判断矩阵。根据风险影响因素程度不同, 根据模糊互补矩阵得出权重级别, 即不同时期影响因素产生影响的程度级别, 并得出下层对上层的影响程度的重要性。
(三) 动态模糊综合评价。在审计工程过程中, 审计单位首先是根据对被审计单位的了解, 分析与评价被审计单位财务错报风险的一个连贯性工作, 中间过程中单位经营活动存在变化、更新, 所以审计工作存在动态模糊性。审计单位要做好审计工作, 就可以采用动态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及权重与时间关系函数, 确定风险变化量。审计人员可以根据以前风险评估, 考虑风险影响因素风险变化量, 通过动态模糊方法进行连续性的分析与研究, 对预期审计风险、检查风险和错报风险作出综合评价。
三、基于动态模糊评价的审计风险综合评价模型的应用
本文在对基于动态模糊评价的审计风险综合评价模型的应用进行说明介绍的时候, 主要是用预期审计的风险评估来介绍的。一般情况之下都可以根据审计风险的量化水平来对评价的等级进行划分, 从而建立的评价指标为高、中、低这样三个层次。按照一些相关的资料计算就可以预期审计风险的最终评估值, 对于初次接受业务的事务所来说, 如果预期审计风险的最终评估值比审计风险的合理水平低的话, 那么事务所就可以承接这项业务, 如果事务所将要面对多家客户的选择, 那么预期审计的风险也可以作为相应的决策依据。
在审计的不同阶段, 进行审计风险评估的时候侧重点和内容都是不相同的, 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风险评估的时候, 对于那些应该要考虑到的因素现有的一些审计准则都是做了规定的。对审计风险有影响的因素比较多, 而且这些因素相互之间交织在一起, 对风险评估的影响程度也不能够很好的确定, 同时大部分都只能够采取定性的评价。在运用了模糊综合评价法之后, 就可以很好地将这些因素纳入到一个整体的框架当中, 然后再进行分类的分析和评估, 这样的话对于审计风险评估的规范性和科学性都能够进一步的提高。在构建了审计风险的指标体系后, 不仅可以很好地解决传统的风险评估对风险的因素缺乏比较系统的考虑这样一个缺陷, 同时还可以使得审计风险的影响因素的影响方式和途径更加明确。在提出审计意见的类型和决定终结审计外勤的时候, 主要就是根据的模糊综合动态的评价结果, 这样在进行审计风险管理决策的时候, 科学性也就能够进一步提高。
四、结语
总而言之, 通过采用基于动态模糊评价的审计风险综合评价模型及应用的分析与探讨, 让我们认识到传统的审计风险评价工作只能对企业风险影响因素进行定性的评价, 而不能对它们进行定量的评价。但是采用动态模糊审计风险综合评价方法, 将对审计风险评价进行客观的、公正的评价, 得出的评价结果也更加准确, 为企业提出准确的改进方法和措施, 促进我国经济稳定的、健康的、持续的发展。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企业审计工作的开展也越来越广泛。审计工作主要针对企业风险进行评估, 根据现今审计工作发展方向, 可以看出风险评价是审计工作的精髓。审计风险过程中存在很多的模糊性、复杂性, 以致审计风险综合评价工作具有很大的难度。本文主要通过对基于动态模糊评价的审计风险综合评价模型进行分析与研究并对它的应用情况进行讨论, 推广审计风险综合评价的应用, 促进我国审计工作的发展。
关键词:审计工作,审计风险,综合评价模型,动态模糊评价
参考文献
[1].毛望胜.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在审计风险评估中的应用研究[D].湖南大学, 2009
[2].胡晓.信息系统审计风险评价及控制研究[D].西南大学, 2006
[3].孙忠林.审计风险模型的改进与应用[D].东北大学, 2009
[4].石鲁生, 王海燕.基于动态模糊理论的评价模型构建[J].自动化技术与应用, 2012
[5].孙纲.审计风险评价方法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