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评价方法

2024-06-23

财务评价方法(精选11篇)

财务评价方法 篇1

在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 企业财务状况是反映企业经济实力的一个重要标志, 也是各个报表使用者了解企业财务状况的一个重要方面。由于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各个指标都侧重于财务状况的某一方面, 并且彼此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因此, 对一个企业而言, 要恰当地评价其财务状况, 只能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各个指标的综合评价。这种综合评价并非是各个指标的简单相加, 而是取决于各项指标优势的多少、强弱及其组合状况。试图运用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来探讨一种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的方法。

1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理论

层次分析法是美国运筹学家, 匹兹堡大学萨迪 (T L Saaty) 教授等人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系统化、层次化的分析方法。

1.1 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这种方法首先把复杂问题分解成各个组成因素, 又将这些因素按支配关系分组形成递阶层次结构, 同一层的因素之间尽量相互独立。最高层叫目标层, 最底层叫方案层, 其余各层叫准则层。

1.2 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

在建立递阶层次结构以后, 上下层次之间的隶属关系就被确定了。假定目标层所支配的下一层也就是准则层的元素为u1, u2, u3, …, un, 目的是要按它们对于目标层的相对重要性赋予u1, u2, u3, …, un相应的权重。在这一步中, 评价者需要反复地回答问题:针对准则层的任何两个元素ui和uj哪一个更重要, 重要多少, 并按1~9比例标度对重要性赋值, 形成比较判断矩阵。1~9标度含义, 见表1。

1.3 权重计算与一致性检验

计算权重的方法很多, 最常用的方法是和法与方根法。在这里介绍和法计算权重, 具体步骤如下:第一步, 将判断矩阵的元素按列归一化;第二步, 将归一化后的各行相加;第三步, 将相加后的向量除以n即得权重向量。

为了避免出现违反常规的情况, 就有必要进行一致性检验。其方法为:第一步, 计算一致性指标C.I. (Consistency Index) :C.I.= (λmax-n) / (n-1) , λmax为矩阵的最大特征根, 其近似计算公式为undefined;第二步, 查找相应的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 (Random Index) , 见表2;第三步, 计算一致性比例C.R. (Consistency Ratio) :C.R.=C.I./R.I., 当C.R.<0.1时, 认为判断矩阵是可以接受的, 当C.R.>0.1时, 应当对判断矩阵进行适当的修正。同理可以得出每一因素所辖其它因素的判断矩阵并进行有关计算。

1.4 计算合成权重

在上面有关计算的基础上, 我们可以计算出最底层对于总目标的相对权重, 从而进行方案选择。

第k层上元素对总目标的排序向量w (k) =p (k) w (k-1) 。同样, 从上到下逐层进行一致性检验, 第k层的综合指标C.I. (k) , R.I. (k) , C.R. (k) 应为:

C.I. (k) = ( C.I.1 (k) , …C.I.n (k-1) (k) ) w (k-1) , (式中n (k-1) 表示第k-1层元素的个数)

R.I. (k) = ( R.I.1 (k) , … R.I.n (k-1) (k) ) w (k-1) ,

C.R. (k) = C.I. (k) /R.I. (k)

当C.R. (k) <0.1时, 认为递阶层次结构在k层水平以上的所有判断具有整体满意的一致性。

2 案例分析

以某工业企业为例, 依据其财务报表的有关资料, 对该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层次分析法综合评价。

2.1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假定图1是按照《企业财务制度》的有关规定构造的企业财务状况综合评价体系。其中, 企业财务状况综合评价体系A为目标层, 盈利能力指标U1, 营运能力指标U2, 偿债能力指标U3为准则层, 其余指标为方案层。

2.2 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向量并进行一致行检验

(1) 首先构造A—Ui的判断矩阵A, 具体数据可根据测评的目的不同, 运用专家意见法确定。现假定结果, 见表3。

(2) 对于上述矩阵求出特征向量与最大特征根。具体方法为按列向量归一化后得出如下矩阵:

此即为我们所求的盈利能力指标U1、营运能力指标U2、偿债能力指标U3的相应权重向量W1。

同样, 可以求出那么该矩阵的最大特征根

(3) 进行一致性检验

C.I.= (λmax-n) / (n-1)

= (3.009-3) / (3-1) =0.0045

查表得随机一致性指标R.I.=0.52

则C.R.=C.I./R.I.=0.0045/0.52=0.0087<0.1, 就可认为A—U矩阵具有可以接受的满意。

(4) 同理可得U1— (X1, X2, X3) ;U2— (X4, X5, X6) ;U3— (X7, X8, X9) 的判断矩阵、权重向量、λmax、C.I.、R.I.及C.R.等值。其有关结果, 见表4。

由于n=3, R.I.=0.58, 因此由C.R.=C.I./R.I.知以上三矩阵均通过一致行检验。

(5) 计算组合权重, 进行组合一致性检验

根据以上结果, 可得各评价指标的权数分配及组合权重, 见表5。

对组合权重进行组合一致性检验如下:

undefined

undefined, 组合一致性检验满意, 所以组合权向量可以作为最终决策的依据。

2.3 综合测评

根据各个企业的实际情况, 对每个企业的指标X1~ X9的具体值, 按公式undefined计算综合总值, 式中, wi表示第i项指标的组合权重, pi表示测评对象 (每个指标) 的具体数值;然后, 将财务综合数据交由多位财务专家投票确定优、良、中、低、差的区间;最后, 将每个企业的具体数据与专家确定的区间进行比较, 就可以知道每个企业的综合财务状况了。

3 结束语

用AHP讨论了企业财务状况的综合测评问题, 使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克服了测评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要求及主观主义;克服了测评中的人为因素、长官意志;克服了以偏概全的缺点, 。当然, 在此方法中权重的确定带有一定的主观色彩, 会直接影响评价的准确性, 但只要不断实践, 不断修改完善, 将层次分析法应用于财务分析, 就一定会把财务状况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参考文献

[1]陈维政, 余凯成.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高级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665-687.

[2]杨琼, 张怀胜.用模糊层次分析法评价供应链库存控制绩效[J].工业工程, 2006, 2 (9) :116-119.

[3]黄岳钧, 李树丞.层次分析法与模糊评价再企业招聘中的应用[J].现代管理学, 2006, 4:6-8.

[4]谭晓宁, 张行科.技术商品的综合评价方法[J].技术与创新管理, 2006 (3) :11-14.

[5]宋之杰, 房瑞民.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价值工程评价方法研究[J].价值工程, 2006 (3) :60-62.

[6]黄莺, 杨德华.层次分析法在供应商选择中的研究与应用[J].物流技术, 2006 (3) :129-131.

[7]秦素康.综合评价原理与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3:122.

财务评价方法 篇2

【关键词】眼科医院;财务分析方法;评价指标体系

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眼科医院自身的改革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但从实际情况看,眼科医院的财务分析和评价指标体系暴露了很多医院经营管理方面的问题,尤其是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多年来得不到很好的解决,造成了社会对于眼科医院财务方面的问题产生了广泛的质疑。

一、眼科医院财务分析和评价指标体系所存在的问题

眼科医院的财务分析最重要的就是医院现金流量的分析,现金流量分析主要通过医院财务部门制作的现金流量表进行,但从实际情况看,院方并没有对现金流量分析产生足够重视。一般眼科医院的财务分析主要是和医院的经营效益挂钩,这种重结果轻过程的分析方法并不利于对眼科医院的经营状况进行改善。

目前眼科医院所采用的财务分析和评价指标体系是有很大的局限性的,也就是说只能反映眼科医院的经营情况,但对于医院的整体发展没有什么帮助,原因就在于这些分析方法只重视眼科医院的经营指标,比如:医院的财务总表只是显示了医院的收支和盈利状况,对于影响医院未来发展的,比如医院投资等并没有反映出来,只是注重财务指标的分析而忽视非财务指标造成的影响。

二、眼科医院的财务分析方法

一般眼科医院常用的分析方法有比较分析法、图表分析发、因素分析法等,在具体的分析过程中要注意去除小概率事件的影响,才能分析的更为客观准确。

1.比较分析法

比较分析法就是将眼科医院的各种的财务信息与标准数据进行比对分析,一般情况下,比对的结果都会有一定的差异,需要对差异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总结。

2.图表分析法

图表分析法就是用图表的方式展示眼科医院的财务收入情况,这个方法的特点就是非常的直观,展示内容清晰,容易观察理解。

3.因素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是眼科医院财务分析最常用的方法,它主要是用来反映某些指标变化所带来的对于其他指标的影响,分析财务数据的相关性,为眼科医院的经营管理提供帮助。

三、眼科医院财务评价指标体系

医院的财务评价指标的特点就是能够很具体和清晰的反应医院的日常经营情况,和财务的收支情况,主要的财务评价指标有:

1.经济效益指标

眼科医院的经济效益就是医院的收入情况,一般是由眼科医院的职工的业务收入来反应,在职工人数不变的情况下,职工的业务收入多,医院的经济效益就好,该指标可以体现出职工本身对于医院的价值,通过指标的分析可以方便医院对于职工的管理,改善医院经营状态。

经费自给率主要用来体现了眼科医院是否能够靠自身经营来保持收支平衡的能力,也就是说眼科医院的收入越高,支出越低,那么眼科医院的自给率就会越高,经营状况也越好,如果自给率小于1,那么说明医院支出大于收入,需要政府进行额外补贴才能维持经营,如果自给率大于1,说明医院收入大于支出,医院经营状况良好。

资产收益率体现的是眼科医院是否能有效利用自身资产的能力,这个指标数值高,说明眼科医院自身的资产给医院带来了效益,如果数值低,说明眼科医院对于自身资产的管理水平不足。

除了这几个重要指标外,眼科医院的经济效益指标还包括百元收入药品、管理费用率等等。

2.资产运营指标

资产周转率这个指标反映的是眼科医院的运营管理能力,也就是说医院的运营能力越高,资产周转次数就越多,医院的运营能力越低,资产周转次数也就越少。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这个指标反映的是眼科医院日常应收账款的流动速度,这个数值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到医院日常流动资金的利用率。

存款周转率这个指标反映了医院所提供的比如药品、医用材料等的流动速度,以及库存占用资金情况,现在很多眼科医院在保证医院正常经营的条件下,采用零库存的方式进行日常管理,使医院保持充分的现金流,使医院的借貸偿债能力得到提高。

3.结余和风险管理指标

业务收入结余率反映了眼科医院排除政府补贴而单靠自身业务经营收入,在扣除支出后的剩余情况,结余率高说明医院的管理能力强,对成本的控制力强,结余率低说明医院管理能力弱,对成本的控制能力弱。

资产负债率反映了在眼科医院的全部资产中借债所占有的比重,资产负债率越低,说明医院通过负债获得的资产的数量越少,从整个眼科医院的运营来看,如果资产负债率过低,还说明医院对于贷款等外来资金不能有效的利用,如果资产负债率很高,说明医院的财务运营能力不足,不能将资产进行有效利用,变现不足,导致医院的偿债能力差。所以,为了保证眼科医院的合理有效运营,要将资产负债率维持在一个合理区间。

变现能力比率反映的是眼科医院的债务偿还能力,一般分为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两个指标,流动比率反映的是流动债务中医院的偿债能力,这个指标越高,说明医院的现金越充沛,偿债能力越高,这个指标越低,说明医院流动性不足,现金匮乏,偿债能力越差。速冻比率这个指标反映的是眼科医院资产偿债能力,指标越高,说明医院资产变现能力强,偿债能力强,指标越低,说明医院的资产变现能力差,偿债能力弱。

四、结语

本文分析和介绍了目前主流的眼科医院财务分析方法和评价指标体系,为各个眼科医院提高医院管理水平、增强医院经营能力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李萌.浅谈医院财务分析的方法和评价指标体系[J].健康大视野,2013(3).

综合财务评价方法的比较研究 篇3

任何评价都是一个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得出结论的过程, 按照评价标准的复杂性, 评价可以分为单项评价和综合评价。单项评价是指采用单一的、明确的评价标准加以评价。综合评价则是相对于单项评价而言的。综合评价通常指对一个同时受到多个因素影响的复杂系统进行评价时, 需要依据多个相关指标采用多层次、多角度、复杂多项的、评价标准加以考察并得出结论。而综合评价法则是根据企业评价的目的, 以统计资料为依据, 借助一定的手段和方法, 对不能直接加总的、性质不同的项目进行综合, 得出概括性的结论, 从而揭示事物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一种分析方法。

企业的财务评价涉及多个方面, 如: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运营能力、财务风险等, 其中有些内容是容易量化的、有些内容是很难量化的, 如果单纯地采用单一评价方法是很难全面、客观地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的。针对企业财务评价的特点, 就需要将综合评价方法引入财务评价领域。运用综合财务评价方法进行企业财务可行性分析:首先, 能够有效地克服单一评价结果的片面性及不准确性, 增加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及全面性, 为企业做出正确的投融资决策提供依据;其次, 能够对定性信息加以量化, 突出评价结果的科学性与有效性, 真正做到用数据说话, 提高决策的可信度;第三, 能够为企业财务评价及可行性分析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有助于财务评价体系及财务评价理论的深层次多元化发展。近年来, 人们除了从现代统计学方法中寻找合适的统计评价方法外, 更多的是从众多的决策科学、系统科学中寻找适合财务评价的综合评价方法与思想。

2 综合财务评价方法存在的不足

综合评价方法以其评价更全面、更客观、更科学的特点被应用于财务评价领域, 但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也显现出一些问题及不足, 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 多种综合评价方法所得评价结论的非一致性。目前, 对同一投资项目的财务可行性进行评价, 往往可以采用多种综合评价方法, 但由于运用这些方法的过程中要受到遴选专家组成、评价指标体系选择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经常会出现对同一评价对象使用不同方法进行评价所得结论差异较大的情况。这就需要进一步对评价对象加以分类, 从而研究不同类型对象最佳的综合财务评价方法。

第二, 综合财务评价方法的选择没有可依据的准则。目前, 关于综合财务评价方法的针对性研究较少。不同评价方法的机理各异, 对不同待评价对象的适用度有所不同。财务评价的对象可以是国民经济发展各个领域的综合财务状况, 也可以是不同类型的投资项目, 既有宏观评价也有微观评价, 既有多目标评价也有单目标评价。因此, 对于同一评价对象, 出于评价目的的不同, 所选择的评价方法就会有所区别。如何选择合适的综合财务评价方法, 目前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可供参考。

第三, 理论研究与实际工作需要相脱节。从目前国内外的研究成果来看, 综合财务评价研究呈现两大趋势:一是财务评价方法研究集中在针对某类问题创新的新思路与方法, 并运用实例说明方法的有效性;二是财务评价方法研究更侧重理论研究, 评价方法所用模型越来越专业、越来越复杂。这两大趋势所产生的最直接的问题就是研究本身会消耗大量的资源, 而研究成果又很难为广大实际工作者所掌握, 很难在实践领域加以推广。因此, 针对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相脱节的问题, 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针对原有方法在实践中的不足加以完善, 以满足综合财务评价工作的需要。

3 综合财务评价方法比较研究

结合目前综合财务评价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本文针对现有综合财务评价方法加以比较研究, 以求对实际财务评价工作有所帮助。

3.1 改进的功效系数法

改进的功效系数法是利用多目标规划原理中的功效系数加以改进, 从而得到综合评判的分数, 并据此做出经营决策的方法。该方法的基本思路是:首先, 确定每个评价指标的满意值和不容许值;其次, 计算单项评价值即di=60+[ (实际值-不容许值) / (满意值-不容许值) ]×40;最后, 将单项评价值加权平均得到综合评价值。

改进的功效系数法在进行财务评价时的优势在于, 该方法的比较标准是用社会允许的共同尺度来衡量, 实际值经无量纲化后可比性增强;其次, 在财务综合评价时所建指标体系可以包含正指标, 也可以包含反指标, 且都是该指标评分越高, 评价结果越好, 评价指标不需要经过同向化处理;第三, 该方法下单项评价指标值一般在60~100之间, 削弱了单项指标值过大或过小对于综合评价值的影响。

该方法在综合财务评价时存在的不足也比较明显, 即满意值和不容许值很难客观、科学地界定。如果满意值及不容许值确定不准确则直接影响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因此, 改进的功效系数法更适用于评价指标明确且容易取得满意值及不容许值的行业及领域等。

3.2 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于20世纪70年代, 由美国运筹学家T homas L.Saaty提出。该方法运用系统分层分析, 将评价对象总体目标进行连续性分解, 并通过两两比较确定各层子目标的权重, 最后以最底层目标的组合权重定权, 加权平均求出综合指数, 并根据综合指数的大小来排序评定目标的实现情况。

层次分析法较好地避免了改进的功效系数法中存在的评价标准难以确定的问题, 并且也避免了综合财务评价方法中主观赋权重的问题, 使评价结果更为客观。层次分析法将复杂的问题进行分解并进行综合评价排序, 很好地解决了复杂问题排序的难题, 是一种很有效的、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综合财务评价方法。

与此同时, 该方法在应用过程中也存在着不足, 主要表现在:首先, 分解的子目标的层次数量要适中, 如果层次过多会增大计算的工作量, 降低该方法的可操作性;其次, 该方法需要进行一致性检验, 而一致性检验是在一定概率范围内进行的, 构造的判断矩阵不同得出的结果也会有差异, 容易造成评价结果的不一致性。因此, 层次分析法适用于总体目标不确定、分解的子目标层次数量适中, 且要求评价人员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 能紧密结合实际构造合适的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的情况。

3.3 因子分析法

子分析法以财务指标为基础, 从研究相关矩阵内部的依赖关系出发, 根据相关性大小把变量分组, 并在尽量减少信息丢失的前提下, 从众多指标中提取出少量的不相关指标, 然后再根据方差贡献率确定权重, 进而计算出综合得分的一种方法。

因子分析法最大的优点在于根据各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大小来确定权重, 避免了人为确定权重的主观性, 使评价结果唯一, 结论较为客观合理。而该方法的不足则体现在只是以单一的财务指标做评价的基础, 无法反映一些宏观因素及一些特殊因素对评价结果的影响, 因子分析本身的工作量比较大, 以整体进行分析, 对基础数据的准确度要求很高, 分析中如果出现数据错误不容易发现。因此, 在采用因子分析法进行综合财务分析时, 建议使用人员运用计算机软件以提高分析效率及准确度, 并结合其他评价方法, 将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技术水平及知名度等对企业核心竞争力有决定作用的无法量化因素纳入财务评价体系, 以更好地从不同角度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评价, 使评价结果更加客观。

摘要:随着公司制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 各利益相关者出于维护自身利益的需要更加关注企业各方面的财务评价结果, 而企业的财务状况又受到多方因素的影响, 因此, 各领域学者不断探索更科学、更客观、更有效的财务评价方法。本文通过对综合评价方法的介绍, 指出综合评价方法应用于财务评价领域所存在的问题, 并针对出现的问题对常规的综合财务评价方法进行比较研究, 提出不同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领域, 目的在于促进最优综合财务评价体系的建立。

关键词:财务评价,综合评价,比较研究

参考文献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财务成本管理[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12.

[2]周利芬.企业综合财务评价方法的比较[J].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1 (3) .

[3]刘召.基于AHP评标决策中的模糊综合评判模型[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0 (8) .

[4]孙利荣.现代综合评价理论的发展[J].中国统计, 2009 (6) .

财务工作自我评价 篇4

工作期间,接触了不少人和事,财务工作本身就是一项团队工作,作为其中的一分子,我踏踏实实做事,谦虚低调做人,努力学习行业新知识,向同事们学习经验技巧,在领导和同事们的`帮助下,尽力与其一起努力保证日常财务工作的运行,保证月底结账的顺利进行,及时提供准确的数据和财务分析以供领导层决策;同时做到自己负责的各种报表按要求填报,不出任何差错,这是我职责之所在,

范文二:

工作上解除固有思维定势的束缚,突破盲从的思维惰性,大胆负责,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

对于管理上存在的软肋,坚持在工作中敢于讲原则、坚持原则,努力在自身工作中谋求大胆管理创新发展。扎实做好财务基础工作。严格按照《会计法》进行记账、结账,切实做到手续完备、内容真实、数据准确、账目清晰。

范文三:

认识到自己在思想观念上存在着差距,认识到要提高工作效率,还需要进一步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我不断改进工作作风,坚持科学的态度和求实的精神,兢兢业业地做好各项工作,树立强烈的时间观念、今天能办的事不拖到明天。同时严格要求自己,始终保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热忱饱满的精神状态、勤勤恳恳。

小微企业财务状况评价 篇5

摘要:小微企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有着重要地位,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石,也是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底层力量。本文以常州市121家不同行业的小微企业为研究对象,选取反映企业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和发展能力的9个财务指标,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财务能力评价。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小微企业整体财务状况欠佳,且其财务能力主要由盈利能力决定,与营运能力也表现出明显的相关性;同时小微企业金融负债比较少,表现出较为严重的融资约束性。

关键词:小微企业 财务状况 主成分分析法

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支持小微企业特别是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把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写入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彰显了中央对小微企业的重视。但据国家工商总局对2008-2012年五年内我国退出企业寿命分布的调查显示,我国存续时间5年以下的企业约为652.77万户,占企业总量的49.4%,其中中小微企业又占其中的90%以上,小微企业的平均存活年限约为2.5年,相比较欧美国家的40年而言相差甚远。同样,根据常州市的调查,钟楼区2012年在业小微企业1085户,累计开业4051户,注吊销的高达2755户,因此,关注小微企业的生存状况,加强小微企业财务状况评价,是小微企业自身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

1 财务评价的方法与指标选择

1.1 财务评价的方法

理论上,财务评价的方法主要是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和因素分析法三类。实践上,各实务工作人员或学者更多结合理论方法和分析目标,采用专门的统计方法利用相关软件进行分析和评价以获得满足目标或综合状态的财务信息,如层次分析法、主成份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等方法。

1.2 财务评价指标选取

理论上,反映企业财务状况一般从四个方面进行: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发展能力。因此,本文选取销售净利率、总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流动比率、、资产负债率、总资产增长率和资本保值增值率等9个指标来评价小微企业财务状况。

2 样本选取与方法确定

本报告选择了江苏省常州市及周边县市等地不同行业121家小微型企业(包括48家科技型小微企业)作为研究范围,选取自2012年的财务数据作为样本研究数据。虽然样本量只有121家,但是,考虑常州市在最近3年新增加的小微企业家数,以及财务数据的完整性、有效性,剔除财务数据不完善企业,最终选取121家作为样本,已经基本满足样本率达到20%的要求。数据的信息来源于税务部门、统计部门以及有关会计服务公司的内部报表,所取得的数据基本上是真实可靠的。

本文引入了主成分分析法(PCA)来进行综合财务评价,旨在从这些相关指标变量中提取共性因子,从矩阵内部依赖关系出发,根据相关性大小将变量分组,使得同组内变量之间相关性不高,从众多指标中提取出少量的不相关指标,最后根据方差贡献率确定权重,进而计算出综合得分。

3 小微企业财务评价实证研究:主成分分析法

3.1 因子相关性检验

利用SPSS软件,对数据采用了KMO and Bartlett's 检验表1进行相关性检验,得到KMO值为0.502>0.5,Bartlett氏球体检验也是通过的,卡方近似值为604.85,很大,显著性概率为0.000小于0.01,较为显著。因此本研究所构建的11 项指标通过因子相关性检验。

表1 KMO and Bartlett's检验

3.2 因子提取、因子旋转和因子解释

采用主成分提取法(Principal components),进行因子旋转(Rotation),得到因子分析总方差解释情况(表2)。在因子提取后,获取了累计贡献率高达63.642%的4个因子,累计贡献率远大于60%,证明这4个因子已基本涵盖了全部指标所具有的信息。通过正交旋转,发现在旋转前后4个因子的累计方差贡献率没有发生变化,正交旋转并没有改变因子总体的解释能力,4个因子的贡献率依次为 22.269%、17.117%、12.442%、11.814%。

表2

以各组因子的因子贡献率为权数,得出财务能力Z值的计算公式如下:

Z=0.22269×F1+0.17117×F2+0.12442×F3+0.11814×F4

其中:F1=0.998*X1+0.795*X2+0.801*X3

F2=0.755*X4+0.659*X5

F3=0.796*X6+0.573*X7

F4=0.751*X8+0.486*X9

通过因子分析,构建了常州市小微企业的财务评价模型,根据以上Z 值的计算公式,就可以得出常州市121家小型微利企业的Z值的最终结果。并采用三级分类进行聚类分析,形成的最终类中心点为8.5097、2.4571和0.73000。

表3 小微企业Z值分布情况

3.3 实证结论分析

以上实证结果表明,121家小微企业的财务状况主要由盈利能力决定,正交旋转后盈利能力的方差贡献率较达23.177%,而且从Z 值的排序也可以看出常州市小微企业财务能力强的公司,其盈利能力的排名也比较靠前。另外,常州市小微企业的财务能力受营运能力的影响也比较明显,其方差累计贡献率为17.117%。另外Z大于10小于13的企业当中,有11家是制造企业,主要是从事通信设备、橡胶制品、化工产品等。这些行业由于技术含量较高,正处在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

此外,本文选取的121家小微企业中有科技型小微企业48家,除了5家处于“Z大于10”之外,其他的主要集中于“Z介于2与0”之间,且科技型小微企业盈利能力和成长能力指标大部分低于平均值,说明其科技型小微企业成长受到一定的限制,包括融资约束。

参考文献:

[1]付光富.现代企业制度下的财务指标体系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3(16).

[2]王洪海.财务分析视角下的企业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盈利能力[J].经营管理者,2011(11):256.

[3]赵红梅.融资约束与中小企业投资行为分析——基于常州市中小企业研究[J].常州大学学报,2013(4):35-38.

作者简介:

季盈萍(1993-),女,本科学生,江苏淮安人,常州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12级财务管理专业,主要研究方向:公司理财;张祖华(1993-),男,本科学生,江苏泰州人,常州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12级会计学专业,主要研究方向:财务管理;费赟(1991-),女,本科学生,江苏泰州人,常州大学经济怀德学院2010级会计学专业,主要研究方向:财务管理;赵红梅(1976-),女,硕士,副教授,湖北荆门人,常州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主要研究方向:公司理财。endprint

摘要:小微企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有着重要地位,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石,也是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底层力量。本文以常州市121家不同行业的小微企业为研究对象,选取反映企业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和发展能力的9个财务指标,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财务能力评价。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小微企业整体财务状况欠佳,且其财务能力主要由盈利能力决定,与营运能力也表现出明显的相关性;同时小微企业金融负债比较少,表现出较为严重的融资约束性。

关键词:小微企业 财务状况 主成分分析法

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支持小微企业特别是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把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写入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彰显了中央对小微企业的重视。但据国家工商总局对2008-2012年五年内我国退出企业寿命分布的调查显示,我国存续时间5年以下的企业约为652.77万户,占企业总量的49.4%,其中中小微企业又占其中的90%以上,小微企业的平均存活年限约为2.5年,相比较欧美国家的40年而言相差甚远。同样,根据常州市的调查,钟楼区2012年在业小微企业1085户,累计开业4051户,注吊销的高达2755户,因此,关注小微企业的生存状况,加强小微企业财务状况评价,是小微企业自身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

1 财务评价的方法与指标选择

1.1 财务评价的方法

理论上,财务评价的方法主要是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和因素分析法三类。实践上,各实务工作人员或学者更多结合理论方法和分析目标,采用专门的统计方法利用相关软件进行分析和评价以获得满足目标或综合状态的财务信息,如层次分析法、主成份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等方法。

1.2 财务评价指标选取

理论上,反映企业财务状况一般从四个方面进行: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发展能力。因此,本文选取销售净利率、总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流动比率、、资产负债率、总资产增长率和资本保值增值率等9个指标来评价小微企业财务状况。

2 样本选取与方法确定

本报告选择了江苏省常州市及周边县市等地不同行业121家小微型企业(包括48家科技型小微企业)作为研究范围,选取自2012年的财务数据作为样本研究数据。虽然样本量只有121家,但是,考虑常州市在最近3年新增加的小微企业家数,以及财务数据的完整性、有效性,剔除财务数据不完善企业,最终选取121家作为样本,已经基本满足样本率达到20%的要求。数据的信息来源于税务部门、统计部门以及有关会计服务公司的内部报表,所取得的数据基本上是真实可靠的。

本文引入了主成分分析法(PCA)来进行综合财务评价,旨在从这些相关指标变量中提取共性因子,从矩阵内部依赖关系出发,根据相关性大小将变量分组,使得同组内变量之间相关性不高,从众多指标中提取出少量的不相关指标,最后根据方差贡献率确定权重,进而计算出综合得分。

3 小微企业财务评价实证研究:主成分分析法

3.1 因子相关性检验

利用SPSS软件,对数据采用了KMO and Bartlett's 检验表1进行相关性检验,得到KMO值为0.502>0.5,Bartlett氏球体检验也是通过的,卡方近似值为604.85,很大,显著性概率为0.000小于0.01,较为显著。因此本研究所构建的11 项指标通过因子相关性检验。

表1 KMO and Bartlett's检验

3.2 因子提取、因子旋转和因子解释

采用主成分提取法(Principal components),进行因子旋转(Rotation),得到因子分析总方差解释情况(表2)。在因子提取后,获取了累计贡献率高达63.642%的4个因子,累计贡献率远大于60%,证明这4个因子已基本涵盖了全部指标所具有的信息。通过正交旋转,发现在旋转前后4个因子的累计方差贡献率没有发生变化,正交旋转并没有改变因子总体的解释能力,4个因子的贡献率依次为 22.269%、17.117%、12.442%、11.814%。

表2

以各组因子的因子贡献率为权数,得出财务能力Z值的计算公式如下:

Z=0.22269×F1+0.17117×F2+0.12442×F3+0.11814×F4

其中:F1=0.998*X1+0.795*X2+0.801*X3

F2=0.755*X4+0.659*X5

F3=0.796*X6+0.573*X7

F4=0.751*X8+0.486*X9

通过因子分析,构建了常州市小微企业的财务评价模型,根据以上Z 值的计算公式,就可以得出常州市121家小型微利企业的Z值的最终结果。并采用三级分类进行聚类分析,形成的最终类中心点为8.5097、2.4571和0.73000。

表3 小微企业Z值分布情况

3.3 实证结论分析

以上实证结果表明,121家小微企业的财务状况主要由盈利能力决定,正交旋转后盈利能力的方差贡献率较达23.177%,而且从Z 值的排序也可以看出常州市小微企业财务能力强的公司,其盈利能力的排名也比较靠前。另外,常州市小微企业的财务能力受营运能力的影响也比较明显,其方差累计贡献率为17.117%。另外Z大于10小于13的企业当中,有11家是制造企业,主要是从事通信设备、橡胶制品、化工产品等。这些行业由于技术含量较高,正处在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

此外,本文选取的121家小微企业中有科技型小微企业48家,除了5家处于“Z大于10”之外,其他的主要集中于“Z介于2与0”之间,且科技型小微企业盈利能力和成长能力指标大部分低于平均值,说明其科技型小微企业成长受到一定的限制,包括融资约束。

参考文献:

[1]付光富.现代企业制度下的财务指标体系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3(16).

[2]王洪海.财务分析视角下的企业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盈利能力[J].经营管理者,2011(11):256.

[3]赵红梅.融资约束与中小企业投资行为分析——基于常州市中小企业研究[J].常州大学学报,2013(4):35-38.

作者简介:

季盈萍(1993-),女,本科学生,江苏淮安人,常州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12级财务管理专业,主要研究方向:公司理财;张祖华(1993-),男,本科学生,江苏泰州人,常州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12级会计学专业,主要研究方向:财务管理;费赟(1991-),女,本科学生,江苏泰州人,常州大学经济怀德学院2010级会计学专业,主要研究方向:财务管理;赵红梅(1976-),女,硕士,副教授,湖北荆门人,常州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主要研究方向:公司理财。endprint

摘要:小微企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有着重要地位,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石,也是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底层力量。本文以常州市121家不同行业的小微企业为研究对象,选取反映企业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和发展能力的9个财务指标,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财务能力评价。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小微企业整体财务状况欠佳,且其财务能力主要由盈利能力决定,与营运能力也表现出明显的相关性;同时小微企业金融负债比较少,表现出较为严重的融资约束性。

关键词:小微企业 财务状况 主成分分析法

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支持小微企业特别是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把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写入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彰显了中央对小微企业的重视。但据国家工商总局对2008-2012年五年内我国退出企业寿命分布的调查显示,我国存续时间5年以下的企业约为652.77万户,占企业总量的49.4%,其中中小微企业又占其中的90%以上,小微企业的平均存活年限约为2.5年,相比较欧美国家的40年而言相差甚远。同样,根据常州市的调查,钟楼区2012年在业小微企业1085户,累计开业4051户,注吊销的高达2755户,因此,关注小微企业的生存状况,加强小微企业财务状况评价,是小微企业自身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

1 财务评价的方法与指标选择

1.1 财务评价的方法

理论上,财务评价的方法主要是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和因素分析法三类。实践上,各实务工作人员或学者更多结合理论方法和分析目标,采用专门的统计方法利用相关软件进行分析和评价以获得满足目标或综合状态的财务信息,如层次分析法、主成份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等方法。

1.2 财务评价指标选取

理论上,反映企业财务状况一般从四个方面进行: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发展能力。因此,本文选取销售净利率、总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流动比率、、资产负债率、总资产增长率和资本保值增值率等9个指标来评价小微企业财务状况。

2 样本选取与方法确定

本报告选择了江苏省常州市及周边县市等地不同行业121家小微型企业(包括48家科技型小微企业)作为研究范围,选取自2012年的财务数据作为样本研究数据。虽然样本量只有121家,但是,考虑常州市在最近3年新增加的小微企业家数,以及财务数据的完整性、有效性,剔除财务数据不完善企业,最终选取121家作为样本,已经基本满足样本率达到20%的要求。数据的信息来源于税务部门、统计部门以及有关会计服务公司的内部报表,所取得的数据基本上是真实可靠的。

本文引入了主成分分析法(PCA)来进行综合财务评价,旨在从这些相关指标变量中提取共性因子,从矩阵内部依赖关系出发,根据相关性大小将变量分组,使得同组内变量之间相关性不高,从众多指标中提取出少量的不相关指标,最后根据方差贡献率确定权重,进而计算出综合得分。

3 小微企业财务评价实证研究:主成分分析法

3.1 因子相关性检验

利用SPSS软件,对数据采用了KMO and Bartlett's 检验表1进行相关性检验,得到KMO值为0.502>0.5,Bartlett氏球体检验也是通过的,卡方近似值为604.85,很大,显著性概率为0.000小于0.01,较为显著。因此本研究所构建的11 项指标通过因子相关性检验。

表1 KMO and Bartlett's检验

3.2 因子提取、因子旋转和因子解释

采用主成分提取法(Principal components),进行因子旋转(Rotation),得到因子分析总方差解释情况(表2)。在因子提取后,获取了累计贡献率高达63.642%的4个因子,累计贡献率远大于60%,证明这4个因子已基本涵盖了全部指标所具有的信息。通过正交旋转,发现在旋转前后4个因子的累计方差贡献率没有发生变化,正交旋转并没有改变因子总体的解释能力,4个因子的贡献率依次为 22.269%、17.117%、12.442%、11.814%。

表2

以各组因子的因子贡献率为权数,得出财务能力Z值的计算公式如下:

Z=0.22269×F1+0.17117×F2+0.12442×F3+0.11814×F4

其中:F1=0.998*X1+0.795*X2+0.801*X3

F2=0.755*X4+0.659*X5

F3=0.796*X6+0.573*X7

F4=0.751*X8+0.486*X9

通过因子分析,构建了常州市小微企业的财务评价模型,根据以上Z 值的计算公式,就可以得出常州市121家小型微利企业的Z值的最终结果。并采用三级分类进行聚类分析,形成的最终类中心点为8.5097、2.4571和0.73000。

表3 小微企业Z值分布情况

3.3 实证结论分析

以上实证结果表明,121家小微企业的财务状况主要由盈利能力决定,正交旋转后盈利能力的方差贡献率较达23.177%,而且从Z 值的排序也可以看出常州市小微企业财务能力强的公司,其盈利能力的排名也比较靠前。另外,常州市小微企业的财务能力受营运能力的影响也比较明显,其方差累计贡献率为17.117%。另外Z大于10小于13的企业当中,有11家是制造企业,主要是从事通信设备、橡胶制品、化工产品等。这些行业由于技术含量较高,正处在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

此外,本文选取的121家小微企业中有科技型小微企业48家,除了5家处于“Z大于10”之外,其他的主要集中于“Z介于2与0”之间,且科技型小微企业盈利能力和成长能力指标大部分低于平均值,说明其科技型小微企业成长受到一定的限制,包括融资约束。

参考文献:

[1]付光富.现代企业制度下的财务指标体系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3(16).

[2]王洪海.财务分析视角下的企业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盈利能力[J].经营管理者,2011(11):256.

[3]赵红梅.融资约束与中小企业投资行为分析——基于常州市中小企业研究[J].常州大学学报,2013(4):35-38.

作者简介:

企业财务管理业绩评价方法探讨 篇6

目前, 由于针对企业职能部门的业绩评价研究成果较少, 直接导致评价方法和指标设计思路是空白。平衡计分卡是一种相对于传统业绩评价更加全面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因此, 借鉴平衡计分卡的原理和思想对财务管理业绩的指标进行设计, 有助于提高其科学性和合理性。

1.1 平衡计分卡的定义

美国著名教授Robert S Kaplan和复兴方案公司总裁David P Norton于1990年提出平衡计分卡, 随后理论界和企业界都对之十分推崇。平衡计分卡的核心思想在于立足于企业战略规划, 通过对创造企业未来良好业绩的驱动因素的分析和衡量, 从财务、客户、内部流程以及学习与成长等四个维度综合衡量和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因为它平衡兼顾了战略与战术、长期和短期目标、财务和非财务指标、滞后和先行指标、内部和外部指标等诸多方面从而得名平衡计分卡。

根据平衡计分卡的评价的框架, 既然企业最终目的是获得利润, 因而反映获利水平的财务性绩效指标是企业的重要方面。但顾客对产品或服务的满意, 可以巩固和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 确保企业长远的财务业绩。内部流程是企业向顾客提供产品或服务的过程, 其对于企业财务以及顾客方面目标的实现往往起关键作用。企业的学习与成长反映企业是否具有能继续改进和创造未来价值的能力, 从而成为实现上述三个方面指标的基础。可以看到, 平衡计分卡在保留传统财务指标的同时, 引入顾客、内部流程以及学习与成长三个方面的评价指标。通过四个维度之间的逻辑关系, 找到了一个全面的绩效测量框架和推动绩效实现的科学思路。

1.2 企业财务管理评价中的维度确定

平衡计分卡作为一种绩效评价工具, 它同样可以被应用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本身的绩效评价之中。由于财务部门本身是不盈利的, 而是以服务其他部门和企业财务需求作为自己的职责, 所以企业财务管理部门的业绩绩效平衡计分卡的基本模型、具体内容必然不同于企业组织层次。

财务部门管理的业绩评价模型也应该有四个维度, 分别是:一是服务对象维度。在服务对象维度, 财务部门管理人员需要回答两个问题:谁是我们的服务对象?我们怎样为我们的服务对象创造价值?其中关键的问题是服务对象的确定, 这直接关系到服务对象满意度指标的制定。从宏观来说, 财务部门的服务对象企业和全体员工。但由于员工与股东之间存在多重委托代理关系, 具体财务管理服务的效果在多大程度能满足股东的利益是需要考虑的。但所有与财务管理部门有直接联系的单位或人员都必须作为服务对象, 因为只有具体的服务对象满意, 才能说财务管理部门在履行了自己的职责。也就是说, 企业各部门员和管理者对财务管理部门的资金保障程度、服务满意度决定了财务管理的业绩好坏。二是财务维度。财务管理部门自身虽然不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 但在市场机制逐渐健全的条件下, 高效率的工作和低成本的创造价值对企业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因此, 也要考虑财务管理部门本身的资金消耗和效益问题。三是内部流程维度。财务管理的内部流程维度的评价指标是由服务对象维度的相关指标所驱动的, 这与企业层次的由财务指标驱动不同。财务管理工作需要建立众多内部控制制度和与核算、资金管理相关的业务流程, 因此评价财务管理业务流程的效力也是对财务管理工作业绩评价的重要维度。四是学习与成长维度。学习与成长是财务管理部门是否具有继续改进和创造未来价值的能力, 主要体现在财务管理手段的创新能力、财务目标定位准确程度、内部人员创新能力等内容。

以上是应用平衡计分卡思想设计的财务管理业绩评价的四个主要维度。当然, 平衡计分卡不只是有固定的四个维度, 所有对财务管理业绩评价的成败起着重要作用、且能为企业创造价值的, 都可以在平衡计分卡上得到体现。

2 内部流程业绩评价指标设计范例

通过对财务管理业绩衡量的平衡计分卡维度和内容分析, 对如何评价财务管理业绩有了初步认识。下面以财务管理工作的内部流程维度为例设计该维度的评价指标, 并说明了层次分析法是确定指标权重较为适宜的方法。其他维度的指标设计和权重确定可以参照内部流程业绩维度进行。

2.1 一级评价指标设计

首先, 明确财务管理工作业务类型和内容, 确定具体的流程种类。一般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流程都包括预算工作流程、会计核算流程、借款报销流程、成本计算流程等。

然后, 在各类流程框架下, 细分每个流程的具体环节。如会计核算流程需要细分成会计凭证填制、传递、审核、记账、入账、编制报表、归档等, 这些环节需要设计出相应的评价标准。按照相同的思路, 可以设计出其他类别业务流程的详细环节和评价标准。

2.2 明细评价指标设计

在确定了预算工作流程、会计核算流程、借款报销流程、成本计算流程四类一级评价指标后, 就需要针对每类一级指标设计对应的二级甚至三级明细指标。

对于预算工作流程, 要看预算编制过程中企业所属各单位和部门是否履行了相关职责, 并严格按照企业单位确定的零基预算要求组织了预算编制。此外还应该考察预算编制过程中, 各单位和部门是否科学合理地编制了预算。因此, 可以对预算工作流程一级指标具体分为三类二级指标, 分别表示财务管理部门和其他部门单位组织编制的程序是否严格规范, 各部门、单位是否认履行了相关程序并切实按照零基预算的要求认真编制建议方案、修订部门或单位分项预算。对于所属三级明细指标要详细区分每个二级指标应该包括的内容。

对于会计核算流程设计二级评价指标要按照会计核算流程的各组成环节进行设计, 主要包括会计凭证填制、传递、审核、记账、入账、编制报表、归档等各项工作的评价指标。对于三级评价指标应该是二级指标的详细划分或标准要求。如会计凭证填制的三级评价内容可以为要素是否完整、填制程序是否规范等内容或标准要求。

对于借款报销流程可以分为借款审批、借款过程控制两大二级明细指标;而对于成本计算流程要根据不同企业或行业具体考虑设计, 因为不同企业的产品种类和成本动因及发生序次有很大差别。

2.3 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不同的评价指标在形成最终评价结果时的重要性不一样, 为此需要确定各指标的权重。目前, 确定评价指标权重的方法比较多, 包括层次分析法、模糊评价法等。尽管不同的权重确定方法都是以专家打分来确定, 但由于层次分析法能够为不同层次的指标赋予权重。因此, 比较适合有多层次评价指标体系的财务管理部门业绩评价。

3 财务管理业绩评价实施程序

在利用BSC思想确定评价指标和利用了AHP方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后, 就需要明确实施绩效评价的实施程序。首先, 应该给每个指标确定一个标准值;其次, 针对具体单位财务管理工作计算出得分值;再次, 把具体单位得分值与标准值作比再乘该指标的权重即得到某指标的实际得分值;最后再把所有指标的得分值进行加总, 即可得评价结果值。

3.1 给每个绩效评价指标确定标准值

标准值往往是经验的总结。如财务部门向其他部门提供的财务保障和服务所得到各部门和人员认可的程度。究竟满意度达到多少才算标准, 这需要进行经验判断;再如, 财务管理人员的各层次学历比例、岗位轮换频次应该是多少才算达到标准, 这也需要根据单位不同和时代不同进行合理判断。也就是说, 如果是企业单位内部进行自我评价, 需要对各项业绩评价指标的标准值根据经验给出或使用行业平均值。

3.2 具体企业财务部门管理各指标得分值及相对值的确定

为了对某一具体企业财务部门管理工作进行业绩评价, 就需要对每个指标给出每个单位的值。可以考虑与本行业的企业进行比较, 需要用具体单位各项财务管理业绩指标的实际值与标准值 (可以是行业平均值或中位值) 作比较, 得出相对得分值。然后用得分值和权重相乘加总, 即可得对应类别或维度的值。再把各维度的指标得分加总就是某一财务管理部门的总得分, 这样就可以把一个行业的财务管理部门进行排序比较。

定量指标算出后, 还应结合以前财务管理工作中常用的定性分析和评价给出最终的财务管理业绩评定结果。

4 结语

企业财务管理是企业正常运转的重要业务内容之一, 但由于长期以来财务管理业绩难以考核, 导致财务管理本身的业绩不理想。究其根本原因, 主要是由于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财务服务意识低、财务管理创新程度低、财务管理活动无绩效观念导致。而本文设计的财务管理工作业绩评价方法有助于改善这一局面, 推动企业管理绩效的提升从而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以BSC思想为基础, 介绍了设计评价指标的思路;以AHP法为基础, 介绍了在以BSC思想指导下设计评价指标后权重如何确定;然后说明了财务管理部门工作业绩的评价实施步骤。当然本文并没有详细考虑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实施业绩评价所带来的实施成本和附带成本问题。因而, 下一步的研究应该针对不同的改进方法和思路探讨改进的可行性及相对优劣程度。

参考文献

[1]龚巧莉.基于绩效预算管理的企业业绩评价体系设计[J].新疆大学学报 (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8, (36) :23-25.

[2]王希云.对平衡计分卡理论下企业绩效评价的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 2008, (38) :32-35.

[3]韩涛, 王立公, 王道顺, 王建华.基于企业利益相关者的企业绩效评价研究[J].企业研究, 2009, (1) :39-40.

[4]王斌.中国国有企业业绩评价制度:回顾与思考[J].会计研究, 2008, (11) :21-28.

高校财务绩效评价方法研究综述 篇7

一、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高校财务绩效评价

层次分析法是美国运筹学家萨蒂教授提出的一种层次权重决策分析方法, 它被广泛应用于分析复杂的定性问题。

南京大学杨周复教授 (2002) 在“大学财务综合评价研究”课题中按层次分析法的思想制定了高校财务评价系统。他认为高校财务评价是一个多目标的系统, 从财务角度全面系统评价高校的最终实绩和运行效率, 可以突出有限的评价目标, 以促进高校事业的全面健康发展。该课题运用38个评价指标, 通过建立的线性加权评价模型, 使用软件从高校综合实力、财务运行绩效和财务发展潜力三个方面, 以教育部1999—2000年的财务数据为例, 对教育部直属高校进行了综合评价[1]。

这套指标体系是中国较系统地对高校财务绩效评价体系研究最早的成果, 为中国高校开展财务绩效评价奠定了基础。

张文耀 (2009) 参照杨周复教授的评价体系, 建立了四个方面的评价指标:教学绩效、科研绩效、经费自筹能力、资产绩效。根据这些指标的构成分类情况, 将它们按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来划分。再结合专家调查法, 采用线性加权的综合评价模型对某省37所高校财务绩效进行分析[2]。邓建华 (2011) 选取了25个指标构建评价体系, 他认为, 指标分层次进行决分析的特点与高校财务绩效评价体系多目标、多层次的特点相吻合。但是, 层次分析法对于评价指标的无量纲化处理和转换问题关注不够, 需要借助其他方法进行处理。因此, 可行的评价方法是:采用层次分析法来解决指标权重设置等问题。同时用相对化处理方法解决指标设置的“量纲”问题, 再用综合评分法确定财务绩效评价模型[3]。帅毅等 (2011) 筛选了19个指标, 采用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法确定各指标在评价体系中的权重, 以G大学为例, 运用模糊数学对该校的财务绩效进行相关评价[4]。左和平等 (2012) 结合层次分析法和专家调查加权法对某高校的财务绩效情况进行了评定[5]。

层次分析法的特点与高校财务绩效评价的特点相一致, 但它的缺陷也很明显, 例如, 定量数据少, 定性成分多, 不易令人信服;指标过多时数据统计量大, 且权重难以确定。

二、基于平衡计分卡的高校财务绩效评价

平衡计分卡 (BSC) 是20世纪90年代初由哈佛商学院的罗伯特·卡普兰和诺朗诺顿研究所所长戴维·诺顿在“未来组织绩效衡量方法”研究中形成的一种绩效评价体系[6]。经过将近二十年的发展, 平衡计分卡已经发展为集团战略管理的工具, 在集团战略规划与执行管理方面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从财务、客户、内部运营、学习与成长四个角度, 将组织的战略落实为可操作的衡量指标和目标值的一种新型绩效管理体系。

国外很多大学的绩效评价也引入了平衡计分卡。例如, 美国康奈尔大学、华盛顿大学等都成功运用平衡计分卡对高校绩效进行评价[7]。还有很多文献显示, 加拿大、英国、新西兰等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领域也都采用了平衡计分卡。

在中国, 2000年之后很多学者也将平衡计分卡应用在政府与非盈利组织中, 其中包括高等教育。张兆亮 (2010) 、刘家瑛 (2012) 将平衡计分卡引入高校财务评价体系, 分别从财务、顾客、内部流程和学习成长四个维度建立评价指标, 运用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综合评价高校的财务活动[8~9]。

现有的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 一般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四个维度细化建立指标体系, 但对于高校财务来说, 如何进行细化是一大难点, 因为有些指标很难取得客观的数据来源。其次, 高校的性质与企业存在很多差异, 所以高校在应用平衡计分卡时应该根据自己的特点, 建立相应的评价指标, 而现有的研究大多还是根据BSC经典框架来进行评价。最后, 应用BSC建立财务绩效评价体系后, 怎么样计算权重也是值得研究的问题。在采用平衡计分卡对高校财务绩效进行评价时, 还可以吸收传统财务绩效评价的优点, 与平衡计分卡相结合使用。

三、基于DEA的高校财务绩效评价

数据包络分析法 (DEA) 是以相对效率概念为基础, 对多指标投入、多指标产出的相同类型部门的相对有效性进行评价的一种方法。因无须对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 且有软件自动赋予权重, DEA方法在处理多投入、多产出的有效性评价方面具有很大优势[10]。早在20世纪80年代国外就有学者就将DEA模型应用于各类教育机构的绩效评价。例如Charnes和Cooper (1988) 利用DEA方法对高等教育领域公立或私立教育机构的相对绩效进行评价。

中国学者在本世纪初才开始应用DEA方法对高校绩效进行评价, 主要代表人物和研究内容 (见下表) :

基于DEA模型的高校绩效评价相关文献

投资项目财务评价方法的理论探究 篇8

投资项目的财务评价是根据国家现行财税制度和价格体系,分析项目产生的财务效益和计算其直接发生的费用,编制财务报表,计算评价指标,考察项目的盈利能力、清偿能力以及外汇平衡等财务状况,据以判别项目的财务可行性。国家计委和建设部联合发布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简称《方法与参数》)将建设项目的经济评价分为财务评价和国民经济评价两个部分,其中,财务评价既是项目投资决策重要的财务依据,又是国民经济评价的基础。作为建设项目经济评价两个层次中的第一个层次,财务评价无论是对项目投资主体,还是对为项目建设和生产经营提供资金的其他机构或个人,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投资项目财务评价方法的理论研究综述

由于财务评价的结论是建设项目的前期可行性论证的重要决策依据,因而它所采用的具体分析方法就成为不同项目方案比选的重要决策标准。

(一)传统的项目财务分析方法

传统的财务效益分析方法都是定量化、模型化的方法即通过估算项目未来各年可能发生的现金流入流出数,利用资金的时间价值原理,计算投资项目有关的效益评价指标。比较常用的方法有投资回收期法、内部收益率法和净现值法。

1. 投资回收期法

投资回收期法包括静态投资回收期和动态投资回收期两种方法。

(1)静态投资回收期,是指在不考虑货币时间价值的情况下,用生产经营期回收投资的资金来源抵偿全部原始投资所需要的时间。这里所说的原始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和流动资金两部分。为了便于理解,一般采用净现金流量来解释投资回收期,就是以投资项目净现金流量抵偿原始总投资所需要的时间。简单来讲,就是项目投入的资金,用多少年才能全部收回来。它的表达式为:

式中,Pt代表静态投资回收期,CIt表示项目第t年的现金流入,COt表示项目第t年的现金流出。通过以上公式计算出的Pt就是项目的静态投资回收期。

静态投资回收期的计算通常都是满足投资者尽快收回资金的要求,因此,静态投资回收期越短越好,通常会有一个行业规定的标准投资回收期或者行业平均投资回收期,只要计算出的项目静态投资回收期低于标准投资回收期或者平均回收期,那么就可以认为从该指标看,项目是可行的。

(2)动态投资回收期,是指在考虑货币时间价值的条件下,以投资项目净现金流量的现值抵偿原始投资现值所需要的全部时间。其公式为:

式中,i为折现率,计算出的Pt即是项目的动态投资回收期。

该指标的计算,要通过现金流量表计算折现的净现金流量和累计折现净现金流量,然后比照静态投资回收期的计算方法求得。求出的动态投资回收期也要与行业标准动态投资回收期或行业平均动态投资回收期进行比较,低于相应的标准则认为项目可行。

静态投资回收期的优点是计算简便,缺点是没有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只适用于单个项目或方案的评价。动态投资回收期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但其计算相当烦琐,也不能全面、完整地反映投资项目整个生命周期的经济效益,因此项目投资回收期以后的现金流就无法客观体现。事实上,有战略意义的投资往往前期收益低、中后期收益高,若仅用投资回收期法来衡量项目,可能会导致放弃长期成功的项目。

2. 内部收益率法(IRR法)

内部收益率法也叫做IRR法。财务内部收益率是项目投资实际可望达到的报酬率,这一报酬率使投资项目的净现值为零,也叫做内含报酬率。按照内含报酬率来计算,则认为项目整个寿命期内,始终存在着未收回的投资,在项目结束时,投资恰好完全收回。实际上内部收益率可以揭示项目贷款利率的最大限度。IRR法的计算公式为:

内部收益率法反映了项目本身的投资收益水平,能够动态、全面、完整地反映项目整个生命周期的经济效益。对于一个项目,当同时存在多个投资方案和更新改造的方案时,可以通过计算各个方案的内部收益率来评价其优劣。但是在IRR的求取过程中很多因素都是通过人为确定的,具有不确定性,很容易造成决策失误。并且在特定的情况下,内部收益率的结果可能不只一个。这是因为内部收益率的求解公式是一个n次方程,从数学角度来讲,它应该有n个解。如果项目的初始投资是项目的现金流中唯一的负数,而其他各年税后现金流均为正值,则在所有的解中,除了一个为正外,其他解都是负数或是根本不存在。对很多项目来说,用内部收益率进行评价可能会出现多种情况,给项目评价带来麻烦和干扰。

3. 净现值法(NPV法)

净现值法是对项目进行财务评价非常重要的一种方法,也是比较常用的方法。净现值是特定方案未来现金流入的现值与未来现金流出的现值之间的差额。净现值法就是指在计算期内,按一定的折现率计算出各年净现金流量现值,然后求出它们的代数和,记作FNPV表达式为:

式中,n为投资涉及的年限,i为贴现率。

净现值的计算结果可能有3种情况,即FNPV>0,FNPV=0,或FNPV<0。

当FNPV>0时,说明项目用它的净效益抵付了相当于用折现率计算的利息以后,还有盈余,通常从财务的角度考虑,项目是可行的。当FNPV=0时,说明拟建项目的净效益正好抵付了用折现率计算的利息,这时要分析计算净现值时所选择的折现率。如果折现率大于银行的长期贷款利率,那么认为项目是可行的,反之,则认为项目不可行。当FNPV<0时,说明拟建项目的净效益不足以抵付用折现率计算的利息,从动态的角度来看,项目是亏本的,认为项目不可行。

净现值法的优点是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能够全面、完整地反映项目整个生命周期的经济效益,在比较多个不同的方案时,若方案的净现值大于或等于零,则可行;反之,不可行。净现值法的缺点是:首先,净现值的大小和行业的基准收益率或设定的折现率有关,如果设定的折现率不恰当,既可能使可行的项目变成不可行的项目,也可能使不可行的项目变成可行的项目。其次,财务净现值是一个绝对数指标,只能反映拟建项目是否有利,并不能反映拟建项目的实际盈利水平,因而不适用于几个互斥方案之间的比较。

对投资项目进行决策评价时,尽管净现值法和内含报酬率法都存在较多的问题,但是这两种评估方法却一直得到了广泛应用。据国外统计资料表明(如表1所示),在企业界的实际应用中,IRR法与净现值法的使用频率相近,但更为偏向于IRR法。笔者认为,这主要在于IRR法采用百分比表示,可以通过与资本成本的直观比较进行项目取舍。

(二)改进的财务分析方法

1. 修正的内部收益率法(MIRR法)

应用内部收益率法容易由于项目现金流中出现多个负值,产生内部收益率出现多解的情况。为了克服这个缺陷,更为科学地使用内部收益率法来评价投资项目,则需要对项目的现金流进行适当的处理。国外一些学者提出了修正的内部收益率法,并在实践中得到运用。我国项目投资的科学决策水平整体上还不够高,目前很少有应用MIRR法代替IRR法的案例。

修正的内部收益率法,假定项目预期年限中所有的现金流入分别以要求的收益率作为再投资收益率,直到项目终了为止。首先,用投资者要求的收益率求出每年税后现金净流入(ACIFt)及项目期末的将来值(FV)。然后,再用投资者要求的收益率作为贴现率计算项目现金流出(ACOFt)的现值(PV),如果初始投资是唯一的现金流出,则初始投资就是项目现金流出的现值。最后,使项目现金流入终值的现值等于现金流出现值的贴现率即为修正的内部收益率(MIRR)。具体计算公式为:

采用修正内部收益率MIRR能够很好地弥补IRR法的不足,使项目投资决策更加符合实际。一般来说,同一项目的修正内部收益率MIRR比不修正的内部收益率IRR要小,项目财务评价结果也更贴近实际。

2. 调整净现值法(APV法)

因为财务净现值法计算较为简便,一直受到普遍欢迎,这种方法只要编制了现金流量表,确定好折现率,就可以简单地计算出净现值。而且该方法的计算结果稳定,不会因为算术方法的不同而带来任何差异。但是财务净现值法还存在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它确定了一个固定的折现率,无论哪一年的现金流量,无论哪一种现金流量,在该种方法里,给它们的折现率都是相同的。我们知道,折现率的估算是包含风险的,不同年度的现金流量或不同种类的现金流量,其风险程度通常是不同的,因此它们使用的折现率也应该有所不同。针对这一问题,有学者提出可以对财务净现值法进行适当改进,给不同的现金流量赋予不同的折现率,然后计算出一个综合的净现值,能够对项目进行更加正确的评价,这种方法就是调整净现值法。它的计算公式是:

式中,m代表净现金流量的种类,ik代表第k种净现金流量的折现率。

(三)一种新的理念——经营期权估价思想

随着项目评估工作在实践中的日益发展,评估人员逐渐发现项目投资的各种影响因素并非总像传统的和改进的评价方法所假设的那样——内生且固定的,它们总是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中,项目的每一个影响因素都有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变化,甚至消失,这使得投资项目面临着一定程度上的选择价值,即具有期权的特性。因而,近些年来运用期权方法来改进项目投资决策的观念开始受到理论界的关注,许多学者都尝试将期权概念引入到项目投资决策的方法中去。鉴于期权方法在项目评价中的运用仍处于理论探索阶段,笔者在此仅对这种方法的基本思想做简要介绍。

期权估价方法是在传统NPV法的基础上,对投资者在管理上拥有的灵活性价值进行量化,并进而以净现值与期权价值的和作为项目的真正价值。事实上,这种方法是对净现值法的进一步发展,它能够更加准确合理地衡量项目的实际价值。可以说,传统方法的现金流折现思想是对投资项目价值的评价,而期权估价思想则是对项目投资机会的估价,具体比较如图1所示。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使用传统的现金流量折现思想进行项目方案比选时,应更多地考虑使用APV法或MIRR法进行财务评价,以弥补投资回收期法、NPV法和IRR法存在的内在不足。另外,就目前来看,期权估价方法在项目财务评价领域中应用会遇到一些新的问题,比如,由于项目产品价格信息的非公开性,造成了项目期权价值的确定不能完全等同于金融期权的交易价格,其收益的估计与交易定价缺乏必要的信息来源,造成决策方法与决策对象本身不完全相符。因此,使用期权方法进行项目评价应该谨慎。

参考文献

[1]王蔚松,夏健明.项目评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2]项银仕.NPV与IRR在项目评估中的实证分析[J].价值工程,2003(2).

[3]陈珠明.投资回收期研究[J].工业工程,2001(3).

[4]胡宗义.期权定价理论与净现值法在投资决策中的比较分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2(3).

财务评价方法 篇9

一、时序多指标动态决策方法原理与步骤

(一) 时序多指标动态决策方法原理

时序多指标动态决策问题的原理是:已知有m个可行方案S1, S2, …Sm;n个评价指标P1, P2, …Pn;l个时间样本T1, T2, …Tl, 将各方案在不同时段的指标进行综合考虑的排序问题。

(二) 时序多指标动态决策方法步骤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 初始条件设置。设评价指标集为P={P1, P2, …Pn}, 相应的评价指标权向量为w= (w1, w2, …wn) T, 其中 设时间样本点为Ti (i=1, 2, …m) , 可以表示年度、季度和月份等, 相应的时间权向量为λ= (λ1, λ2, …λn) T, 其中 设被评价方案集为S=*S1, S2, …Sq, ;被评价方案Sk对应于时段Ti、评价指标Pj的指标值记为akij。指标权向量w和时间权向量λ的确定有多种方法, 如特尔菲法、层次分析法等。为了使得到的最终评价结果更好地反映动态特征, 需要综合考虑评价指标的好坏程度 (即绝对值) 和增长程度两种情况, 这里采用一种动态综合评价方法——理想矩阵法。

对于k个决策方案Sk的决策矩阵是:

对于时间样本点Ti的评价系数矩阵记为:

第二步, 决策矩阵和系数矩阵的规范化。通常, 指标有效益型、成本型、固定型和区间型之分。效益型指标是属性值愈大愈好的指标;成本型指标是属性值愈小愈好的指标;固定型指标是属性值稳定在某个固定值为最佳的指标;区间型指标是属性值以落在某个固定区间内为最佳的指标。根据指标分类的不同, 对指标集P可作如下划分, 令

式中Ωi (i=1, 2, 3, 4) 分别为效益型指标集、成本型指标集、固定型指标集和区间型指标集;Φ为空集。

考虑到不同指标的量纲可能不同, 为便于分析, 需将评价系数矩阵Ak (k=1, 2, …q) 进行规范化 (无量纲化) , 即将矩阵Ak转化为Bk。这里, 矩阵Bk中的元素bkij采用如下的规范化方法:

(1) 对于效益型指标, 令

(2) 对于成本型指标, 令

(3) 对于固定型指标, 令

式中a=ij为指标Pj针对时段Ti的最佳稳定值。

(4) 对于区间型指标, 令

式中[a1ij, a2ij]为指标Pj针对时段Ti的最佳稳定区间。

为便于反映方案指标值的动态变化情况, 将标准化处理之后的方案决策矩阵Bk转化为无量纲化后的规范化评价系数矩阵Ci, 记为Ci= (ckij) q×n (i=2, 3, …, m) , 再令

公式 (8) 中dkij表示对于时间样本点Ti的指标增长程度 (即绝对增长量) 。于是, 可构成对于时间样本点Ti的“增长”评价系数矩阵, 记为Di。

第三步, 求增长矩阵和集结矩阵。为综合考虑评价指标的好坏程度和增长程度, 可将规范化后的矩阵Ci (i=2, 3, …, m) 和增长矩阵Di (i=2, 3, …, m) 进行集成, 得“综合”评价系数矩阵为Ei= (ekij) q×n (i=2, 3, …, m) , 其中Ei中的元素为:

公式 (10) 中, α和β表示相对重要程度, 并且满足0≤α, β≤1, α+β=1, 特别当α=1, β=0时, 有ekij=ckij, 表示只考虑各指标的好坏程度;当α=0, β=1时, 有ekij=dkij, 只考虑各指标的增长程度。还需指出, 式 (10) 中dkij的意义是:dkij>0表示对指标好坏程度的一种奖励;dkij<0表示对指标好坏程度的一种惩罚。

为便于进一步分析和计算, 可将矩阵Ei转回为基于被评价方案的评价系数矩阵Ek, 即:

第四步, 构造正负理想矩阵。对于矩阵Ek (k=1, 2, …, q) , 构造正理想矩阵E+和负理想矩阵E-分别为:

其中, 矩阵E+和E-中的元素分别为:

第五步, 计算“欧氏距离”。矩阵Ek与E+、E-之间的“距离”分别是:

第六步, 计算贴近度, 方案排序。第k个被评价方案对理想解的相对贴近度为:

显然0≤gkA≤1, Ek越靠近E+而远离E-, 则gkA越大, 则相应的被评价方案应排在前面, 也就是根据gkA的大小进行排序。

二、时序多指标动态决策方法财务指数综合评价实例

(一)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本文应用时序多指标动态决策方法对上市公司财务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参考目前国内一些股票分析软件, 从中选取反映上市公司财务状况的典型评价指标数据, 综合考虑每个指标的好坏程度和增长程度, 得到的综合财务指数值使评价结果较好地反映了动态特征。本文选取湖北省10个上市公司为样本, 时间跨度为2006年6月30日至2007年6月30日, 时序为五个年报和季报时间点, 时段为四个季度。采用上市公司年报和季报中的指标数值。选取动态时序及上市公司研究样本如表1所示。

考虑到上市公司的自身特点, 为较全面反映上市公司财务状况, 可建立如表2所示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上述10个指标值均可从股票分析软件系统中得到。其中指标P1~P3, P7~P10均可看作是“效益型”指标, 即指标值愈大愈好;指标P4~P6通常可看作是“区间型”指标, 即指标值在某一最佳区间内为最好, 而最佳区间可由专家根据被评价上市公司的具体情况确定。

(二) 评价方法的应用

首先进行初始条件设置。已知评价指标集为p=p1, p2, …p10, 其中指标p4、p5、p6最佳区间分别设为[0.4, 0.5]、[1.5, 2]、[0.8, 1.3];设10个评价指标的权重均为0.1, 则权向量为ω= (0.1, 0.1, …, 0.1) T;设4个时间段的权重均为0.25, 则相应的时间权向量为λ= (0.25, 0.25, 0.25, 0.25) T。根据上市公司10个指标的实际值, 计算出5个时间样本点的评价系数矩阵。其次, 略去系数矩阵的规范化, 求增长矩阵、矩阵集结和综合系数矩阵, 构造正负理想矩阵, 计算“欧氏距离”, 得到贴近度 (评价指数) 和方案排序结果, 如表3所示。

三、时序多指标动态决策方法财务指数评价问题及应用趋势

(一) 评价方法的相关问题及改进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一是评价指标的选取。财务评价以定量指标评价居多, 本文的研究也是以定量指标为例。但全面的财务评价也不能忽视定性指标的作用, 如财务外部环境评价、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更多地取决于定性指标。在基于时序多指标动态决策方法的财务评价中, 如涉及定性指标较多, 可将其作定量化处理再进行评价。如德尔菲专家评分的方法得到指标的实际值, 再进行动态分析和评价。此外, 评价方法只是一种工具, 要想得到科学、可靠的评价结果还有赖于评价指标选取的全面性、综合性、科学性。

二是评价指标权重确定。专家评分法和层次分析法是常用的指标权重确定方法, 但都有主观性缺陷,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熵值法”是一种客观赋值方法, 采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能较好地避免专家打分和层次分析法的主观性。为避免主观赋权法的主观性, 在指标体系中若各个评价对象在该指标上区别不是太大, 说明该指标对于评价对象的综合评价值的贡献不大, 那么, 赋予该指标的权重系数就不应太大;反之, 各个评价对象中资料相差很大, 则其权重系数的绝对值就应越大。各年度的原始观测数据可用%xij) (i=1, 2, …, n;j=1, 2, …, m) 来描述 (即.xij) 表示被评价对象第i年度第j项指标的原始观测值) 。用wj表示评价指标xj的权重系数, 为使评价结果客观、可比, 可将原始数据.xij) 进行标准化处理。处理后的标准数据变为.zij) , 则各年的综合评价值yi为:

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 原始数据标准化。

第二步, 将标准数据zij转化为比重值Pij, 公式如下:

第三步, 计算各指标的熵值ej, 公式如下:

第四步, 计算指标的信息效用系数 (即信息的差异性系数) dj, 公式如下:

由以上步骤可知, 指标j的实际值差异越小, 熵值越大;相反, 实际值差异越大, 则熵值越小。另一方面, 如果指标j的实际值差异大, 则表明对评价对象的作用比较大, 其权重应定得大一些;相反, 权重应定得小一些。因此, 权重与熵值应是互补关系。

第五步, 计算客观权重wj, 公式如下:

三是增长矩阵和集结矩阵的求法。本文实例中的增长矩阵采取“差值法”, 集结矩阵采取“加权求和法”。得到指标的绝对动态增长值, 对评价结果的反映具有一定局限性, 如采用相对动态增长值来进行评价则结果更合理。求相当增长矩阵和集结矩阵的方法如下:第一步, 求相对增长率矩阵。令bkti=akti′/ak (t-1) i (k=1, 2, …, m;t=2, 3, …, s;i=1, 2, …n) , bkti表示对于时间点Tt, 方案Sk的第i个指标Gi的相对增长率, 于是可得对于时间点Tt增长率系数决策矩阵, 记为Bt, 它考虑了指标的增长情况。第二步, 矩阵集结。为综合考虑指标的好坏情况和增长率情况, 可将规范化矩阵At′和增长率矩阵Bt (t=2, 3, …, s) 进行集结, 得“动态综合”决策矩阵Et= (ekti) m×n (t=2, 3, …, s) , 其中ekti= (akti′×bkti) 1/2 (k=1, 2, …, m;t=2, 3, …, s;i=1, 2, …n) 。

四是计算方法的简化。时序多指标动态决策方法的财务指数评价随时段跨度增大和指标数量增多而愈加复杂, 数据计算量十分巨大。尽管计算全部借助Excel软件完成, 仍然十分繁琐、费时费力, 这增加了评价的成本和难度。因此, 需要采用更高级的数学软件 (如Mat Lab等) 和计算方法。

(二) 评价方法的应用趋势

一是财务竞争力评价和绩效评价应用。财务竞争力评价和绩效评价在评价实质上一样, 但两者在方法应用的初始条件设置上略有差别, 如表4所示。两种评价在后续计算过程中方法基本一致, 最后采用得到的综合财务指标数值进行比较和评价。二是财务预警应用。财务预警是对企业财务状况的一种逆向评价, 其评价值越大则警情越严重。由此可见, 在评价结果上, 财务预警与财务竞争力评价、绩效评价是相对的, 即财务竞争力越强, 绩效越好, 财务预警警情越小;反之亦然。财务预警中的应用程序如表5所示。

参考文献

[1]王香柯、王金柱、周永华:《时序多指标决策问题的决策方法研究》, 《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

[2]王欣荣、樊治平:《上市公司财务状况的动态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2年第4期。

[3]张旭梅、李志威:《具有动态指标偏好的多指标决策方法》,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7年第4期。

[4]戴文战、邹立华等:《一种基于奖优罚劣原则的多阶段多目标决策模型》,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0年第6期。

[5]谢丹凤、陈武、陈俊:《动态多指标决策的理想矩阵法及应用》, 《科技与管理》2005年第3期。

公路建设项目财务评价分析 篇10

关键词:公路;财务分析;可行性研究

公路建设是发展经济的先决条件,也是我国进行资源配置和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加大公路工程项目的建设力度,是我国当前的重要任务;但我国人口多,底子薄,可用于建设的资源和资金有限,为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扩大公路工程的经济效益,对其进行可行性研究十分必要。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是财务分析,其评价结果对工程项目取舍有直接影响,因此具有十分广泛的研究意义。

一、公路建设项目财务分析概述

(一)财务分析

1、概念分析

财务分析是从财务角度出发,对建设项目各阶段的投资、生产、成本回收过程及收益情况进行评估,然后根据评估结果编制项目发生费用和效益财务报表,并对该项目的清偿能力和盈利能力进行判断,以此决定该项目是否具有可行性。

2、意义分析

进行财务分析对公路建设项目的投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首先,财务分析能为投资人准确预测项目的盈利能力、清偿能力和财务生存能力提供依据,减少不确定因素对投资决策的影响,提高资金利用率和产出率;其次,财务分析结果有利于筹资方案的制定和优化,使自有资金、借款和其他资金的比例保持在合理范围内,提高投资效益;再次,财务分析有利于维护投资者的权益。项目投资人投资的目的是为了获利,而财务分析能够清晰准确的反应公路工程项目的经济状况,有效的维护了投资者的利益;最后,优化资金利用。财务分析中的利润和利润分配表能清楚的反映项目经营的盈亏情况,帮助公路工程经营方合理安排借贷业务,保障资金运用的科学化、规范化以及合理化。

3、步骤分析

公路工程项目财务分析是一项专业而又复杂的过程,需要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分析:分析和估算项目的财务基础数据→选取财务分析指标和参数→融资前分析→融资后分析。

(1)财务分析前,应对项目总投资、产品成本费用、资金筹措方案、流动资金、利息、营业收入、税金等基础数据进行分析。分析时需要对项目可行性报告提出数据进行审核,将审核后的数据与评估人的信息资料进行对比,若发现二者之间存在差异,应分析原因,将问题解决后对其进行重新估算。(2)财务分析指标和参数的选择对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和合理性有直接影响,只有选择正确的指标和参数,才能真实、客观的反应项目的运营能力,所得结果才具有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3)融资前分析无需考虑融资条件,对数据依赖性较低,只需要通过简单的报表编制就可为投资方提供决策依据。融资前分析是融资的前提基础,若融资前分析结果无法满足各方利益要求,则需要对方案进行改进,必要时需要放弃项目。(4)融资后分析的主要目的是分析项目的盈利能力、财务生存能力和偿债能力,这是判断项目合理性的主要依据,是投资者进行是否融资的最重要的依据。

(二)公路建设项目财务分析指标

1、项目盈利能力指标

(1)总投资收益率是对总投资的盈利水平进行评价,其计算方法为:总投资收益率=(年息税前利润/项目总投资)×100%;其中,息税前利润=利润总额+支付的全部利息=营业收入-营业税金-经营成本-折旧和摊销。一般而言,该指标高于同行业的收入参考虑,说明项目的总投资收益满足要求。

(2)资本金净利润率是项目投入运营后年平均利润与项目资本的比率,计算公式为:资本金净利润率=(年净利润/项目资本金)×100%;若该指标值越高,表明项目盈利能力越强。

(3)投资回收期是指项目正常运行后,其获取的净收益抵偿全部投资所需的时间。静态投资回收期计算方法如下:投资回收期=累计净现金开始出现正值的年份-1+(上年累计净现金流量/当年净现金流量);动态投资回收期将资金时间价值因素考虑在内,因此更具全面性,主要包括财务净现值、财务内部收益率和动态投资回收期。

2、项目偿债能力指标

(1)借款偿还期,是在国家财政规定及项目具体财务条件下,按照项目最大偿还能力计算偿还借款本金和利息所需要的时间。其计算方法为:借款偿还期=借款偿还后出现盈余年份-借款年份+当年应偿还借款/当年可用于还款的资金额。

(2)利益备付率,是从付息资金来源的充裕性角度反映项目偿付债务利息的保障程度进行分析,计算公式可如下表示:利息备付率=息税前利润/当期应付利息金额,根据实践经验,该指标应控制在2以上。

(3)偿债备付率,是从可用于还本付息的资金偿还借款本息的保障程度进行分析,计算公式为:偿债备付率=可用于还本付息资金/当期应还本付息总额。该指标分年计算,其值越高,说明用于还本付息的资金保障程度越高,根据实践经验,该指标一般应控制在1.3以上。

3、项目财务生存能力分析指标

项目财务生存能力评价指标有两个,一是经营现金流量,这是项目财务能够持续的基本条件,尤其是项目运营初期,对资金需求量大,更需要较大的经营现金流量,否则项目难以持续运行;二是各年累计盈余资金是否出现负值,原则上讲,经营现金流量值在运营期间可以出现负值,但若年终累计盈余资金出现负值,就要适当的进行融资,并需要将融资体现在财务计划现金流量中,若融资行为出现过于频繁,则后期的累计盈余资金无法出现正值,项目难以持续运营。

(三)公路建设项目财务分析参数选定

1、计算参数

nlc202309010604

计算参数是指计算项目财务费用或效益,如项目建设期内投资量、流动资金估算量、资产折旧以及总成本费用等多种参数。项目不同,计算方法和计算内容有差别,对公路而言,其计算参数主要按照《公路工程估算指标》、《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等相关规定进行。

2、判断参数

判断参数的作用是对项目财务效益进行判断,对项目财务可靠性进行分析,如项目盈利能力分析和偿债能力分析。其中,财务内部收益率、项目资本金净利润率和总投资收益率属于盈利判断参数,而利息备付率和偿债备付率则属于项目偿债能力参数。我国行政部门统一测定、发布的行业财务基准收益率在不同项目中,其作用也是不同的。在国家政府投资的项目中,这是必须采用的;对于社会投资类项目来说,只具有参考性作用,项目评价人可根据实际情况自主决定。

二、公路建设项目财务分析

(一)融资前分析

融资前分析是财务分析的第一环节,该环节不考虑融资条件,依赖数据较少,分析结果主要用于方案比选和决策,是融资后分析的基础。首先应编制并分析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编制时不对资金来源进行细分,而是将全部投资作为计算基础。其次,分析评估财务效益指标,对财务内部收益率、财务净现值、动态投资回收期进行计算,以考察项目的盈利能力。在进行分析时,要对计算方法和计算结果进行审查,以确保结论的可靠性。

(二)融资后分析

融资前分析完成后,若项目具有可行性,可开始考虑融资方案,进行融资后分析,这一阶段主要是对资本金折现现金流量和项目投资各方折现现金流量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判断方案的合理性。融资后分析也包括报表编制和指标计算两部分,其中报表编制主要包括利润和利润分配表、财务计划现金流量表、资本现金流量表以及借款还本付息表等。指标计算则主要是对偿债能力指标、财务生存能力和盈利能力指标进行计算。

(三)敏感性分析

敏感性分析主要是对投资项目的制约因素、因素变化时引起的经济评价指标的变化幅度等相关内容进行分析。项目在整个寿命过程中,会遇到多种不确定因素,各类因素对项目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对于微小变化就能给项目经济指标带来很大影响的可称为敏感性因素。敏感性分析的实质是在对各项不确定因素进行分析,确定其是否属于敏感性因素,然后对其进行深入分析。公路建设项目敏感性因素主要有投资额、营运收入、营运费用、外汇汇率、折现率等。

三、结束语

公路建设是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加快我国公路项目的建设力度,可有效提升我国交通运输质量,并为我国经济发展、政治文化的交流提供便利条件。公路建设过程中,应对其可行性进行分析,选择合适的评价指标,在融资前和融资后进行准确评价,为科学制定项目决策提供可靠性参考,从根本上提升我国建设资源的利用率,推动给我国的经济建设。

参考文献:

[1]李林燕.公路建设项目财务分析应用研究[D].长安大学,2012.

[2]张晓波.高速公路建设项目财务评价方法探讨[J].铁道建筑技术,2014,S1:436-438.

[3]杨国强.公路建设项目社会评价研究[D].长安大学,2013.

[4]张慧英.公路建设项目财务效益后评价体系的构建[J].中国集体经济,2010,03:166-167.

财务评价方法 篇11

财务竞争力是指一个企业财务状况的好坏与优劣程度。对企业财务竞争力进行评价与分析, 正确把握与充分发挥企业财务的竞争力, 已经成为财务主体的共同期望。企业本是一个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盈利组织, 追逐利润是其本质的属性, 获取利益是企业进行生存发展的本能。从财务管理的角度来看, 财务竞争力是在实现其经营目标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 主要有该阶段的财务战略、财务资源、财务能力、财务执行力、财务创新等综合能力, 是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二DEA方法 (数据包络分析法) 评价原理

C2R模型的原理如下:

假设有n个DMU (决策单元) , 每个DMU都有m种投入和s种产出, 其中xij表示第j个DMU的第i种投入总量 (即输入量可以看成是输出值的倒数) , yij表示第j个DMU的第i种产出总量 (即输出值) , 则各DMU的投入与产出可用向量表示为:

依据DEA方法的评价思想可以构造如下线性规划模型:

引入松弛变量, 模型可写为:

其中λj中j=1, 2, …, n, 为n个DMU的某种组合权重;和分别为这种权重组合的虚构DMU的投入和产出向量;xo和yo为所评价的第j个DMU的投入和产出向量。

判断定理:DMU为DEA有效的充分必要条件是上述规划问题的最优值θ*=1, 并且其每个最优解λ*、s*+、s*-、θ*, 都有s*+=0、s*-=0。可以将参与评价的对象分为DEA有效和非DEA有效两类, DEA有效的对象优于非DEA有效的对象, 但是这一方法无法实现对每一对象的优劣排序。

三改进的DEA评价方法

对于优劣排序问题, 需要对DEA方法进行改进。在运用DEA方法进行评价时, 可将线性规划 (P) 的最优解中θ*的值作为评价对象的排序判断值, 即θ*的大小顺序即该评价单元DMUO的优劣顺序。但在运用DEA模型C2R进行评价时, 对于效率指数θ*为1, 即DEA有效的评价单元则不能加以有效排序区分。为了克服这一不足, 特引入一个虚拟的单元DMUn+1替代一般模型约束条件中的评价单元DMUO, 以有效区分各评价单元之间差异程度。

设DMUn+1的输入输出为 (xi, n+1, yk, n+1) , 其中:

该虚拟的评价单元变得更为有效, 这样就达到了可以进一步比较各评价单元效率差异程度, 从而进行排序的目的。

引入一个虚拟评价单元DMUn+1后, 评价系统的评价单元排序效率指数θ*由线性规划 (P) 求出:

四基于改进DEA方法的财务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本文分别从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中初步选择了相对应的3个输入指标和4个输出指标。如表1:

指标的含义:

资产总计:指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

营业成本:也称运营成本, 是指企业所销售商品或者提供劳务的成本。营业成本应当与所销售商品或者所提供劳务而取得的收入进行配比。

经营活动现金流出小计: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 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 支付的各项费用, 支付与经营活动有关的其他现金。

净资产:净资产是属企业所有, 并可以自由支配的资产, 即所有者权益。它由两大部分组成, 一部分是企业开办当初投入的资本, 包括溢价部分, 另一部分是企业在经营之中创造的, 也包括接受捐赠的资产。净资产=资产-负债, 受每年的盈亏影响而增减。

营业收入:是指企业在从事销售商品, 提供劳务和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经营业务过程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净利润:是指在利润总额中按规定交纳了所得税后公司的利润留成, 一般也称为税后利润或净收入。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即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入小计, 减去经营活动现金流出小计。

选取指标注意以下原则:

目的性:以评价目的为中心, 全面服务、服从于评价的目的。

精简性:寻找强项指标, 过于繁琐会影响DEA的运行结果。

关联性:指标之间要有逻辑相关而不是线性相关。

多样性:数据来源要多方面。

通过利用spss对出现的输入指标和输出指标之间分别进行两两相关性比较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结果:

**.相关的重要性水平为0.01.

**.相关的重要性水平为0.01.

由此结果可以看出输入输出指标没有线性相关, 故选取表1中的输入输出指标比较合适。

五案例

本例选择了酿酒饮料行业9个上市公司作为评价对象, 评价指标数据取自2007年的财务报表。因为净资产增长率、净利润和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三个指标出现负数, DEA评价方法要求输入和输出的数据均为非负实数, 采用Z值标准化方法转换为非负实数, 以改进DEA法进行财务竞争力的评价。评价上市公司指标标准化值如表2所示。

根据改进DEA方法的评价原理, 表2中的虚拟DMU的各项指标值为所有上市公司投入指标的最大值和产出指标的最小值。

将表2中的数据代入线性规划 (P') , 并用EXCEL2003中的规划求解模块求解, 结果如表3所示。

上一篇:小学生英语能力培养下一篇:医院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