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面回采率

2024-09-21

工作面回采率(精选10篇)

工作面回采率 篇1

一、概述

塔什店煤矿隶属兵团第二师管辖, 矿井生产能力为125万吨/年。矿井主采煤层为8-2+3+4煤层, 该煤层在8304工作面回采区域内赋存较为稳定, 厚度13米。综采工作面回风巷长1, 806m, 运输巷长1, 778m, 工作面斜长130米, 采深540米。为加强矿井煤炭资源管理, 延长工作面服务年限, 消除煤层自燃发火隐患, 对综采工作面提高回采率进行研究。

二、提高回采率的对策

(一) 减少初采、末采煤炭损失。初采时当工作面推进3米后, 采取向顶煤爆破强制回收。在末采时, 距停采线12米停止放顶煤, 做拉架通道。

(二) 减少上、下端头煤炭损失。一是在8304工作面掘进期间就要求沿底板掘进, 消除了上、下端头三角区域煤炭的损失。二是将工作面前、后溜的机头和机尾安装在巷道内, 在过渡支架顶铺冷拔丝网、工字钢梁及其它端头管理措施, 将上、下端头顶煤放出来。

(三) 合理确定放煤工艺及放煤步距。综采放顶煤工作面放煤工艺主要有单轮顺序放煤, 单轮间隔放煤, 多轮顺序放煤, 单轮顺序折返补放式放煤四种。工作面生产时放煤步距为1.2米。

(四) 选低位放煤口支架。工作面选用80组ZF5000/17/28型液压支架和6组ZG5400/18/28型过渡液压支架。

根据同一采区上个回采工作面8302工作面可以得知, 8-2+3+4煤层顶部有一层坚硬的顶煤, 在工作面回采过程中, 架后出现大块煤炭, 不能从支架放煤口放出, 使工作面回采率大大降低。故在8304工作面回采过程中, 提出预先弱化坚硬顶煤提高回采率, 针对煤矿实际采用煤层注水软化设计方案。

三、注水软化设计方案

(一) 方案一:低位巷注水钻孔布置。

1.概述。工作面预先注水位置的选择, 一是要考虑顶煤在支架来回升降过程中的压力变化, 二是要考虑有足够的注水时间, 使水能够通过煤层裂隙预先湿润煤体。本采煤工作面煤层属于中硬煤, 根据合理注水区域选择参考表选择开始注水超前工作面30~50m, 停止注水超前工作面8~15m。

2.钻孔布置。

(1) 钻孔间距。每五个钻孔为一组, 1#、5#钻孔间距为20m, 2#、4#钻孔间距为10m, 3#距在2#、4#钻孔连线中间的正上方0.5m处。

(2) 钻孔直径。根据煤矿使用的各类钻机, 最终确定为ZDY750型钻机, 钻孔直径均为75mm。

(3) 钻孔长度。1#、5#钻孔为120m, 2#、4#钻孔为60m, 3#钻孔为30m。

3.注水工艺参数。

(1) 封孔方法与封孔长度。封孔质量直接影响到煤层注水效果。根据在8302工作面钻孔封孔采用马丽散封孔, 在高压作用下水从缝隙中漏出, 故本次设计采用膨胀式封孔器。钻孔封孔深度主要考虑的是注水压力、煤层发育程度和钻孔周边是否破碎等因素。根据公司各矿实际经验, 封孔深度一般在注水压力在2.5MPa以上时, 应为5~10m或大于10m。8304工作面采用注水孔较长, 且注水时间在25天, 故封孔长度确定为10m。

(2) 单孔注水量、注水流量。考虑到长孔 (120m) 注水半径为10m, 计算其湿润范围湿润全部煤体所需水量为:

20*13*120*1.3*0.03=1216.8t

此范围内钻孔数量为4个, 分别为120m钻孔1个、60m钻孔2个以及30m钻孔1个, 其中120m钻孔注水量为600m3, 60m钻孔注水量为500m3, 30m钻孔所注水量为121m3。根据公司各矿注水经验, 注水流量小时对煤体湿润效果最好, 故8304工作面每个钻孔流量一般为10~15L/min。8304工作面确定平均每孔 (120m) 注水时间不少于30天, 单孔平均注水量不少于600m3。

(3) 单孔注水时间。确定注水时间的选择为:一是观察注水区域的煤壁, 有水渗出时结束注水。二是理论计算。三是工程类比。根据在公司各矿实践中, 一般采用理论计算和工程类比, 最终确定8304工作面单孔注水时间是25天。

(4) 注水压力的选择。在上个工作面, 采取静压注水, 压力3MPA, 试验效果不好。而8304工作面煤层通过对煤块的化验得出孔隙率小、透水性弱、钻孔渗水阻力大小, 最终确定为动压注水, 注水压力一般为5~20MPa。

(二) 方案二:煤层中部高位单独掘巷。

1.概述。此方案借鉴高瓦斯矿井的高位瓦斯抽采巷道布置, 在煤层倾向中部的顶板位置单位开挖一条巷道;此巷道平行于上下顺槽, 长度为工作面的走向长度。此巷道通过联络巷与回风风形成通风系统。将此条巷道打通后, 由此条巷道两帮向上下顺槽方向平行布置钻孔注水。

2.钻孔布置。本方案采用平行于工作面的钻孔布置方式, 钻孔间距为5m, 其中煤层顶部注水钻孔间距为10m, 向煤层厚度腰部以及煤层底板中部的钻孔间距均为20m。

(1) 钻孔间距。钻孔间距为5m。本方案设计钻孔为平行于采煤工作面, 考虑到煤层较厚, 顶煤注水孔间距为10m;考虑到水自身的重力作用, 湿润煤层底部的钻孔间距为20m。

(2) 钻孔直径。同方案一选择一样。

(3) 钻孔长度。钻孔采用由巷道向上下顺槽两帮布置时, 根据计算得出, 角度偏向煤层厚度中部的钻孔长度设计为60m, 打向煤层底板方向的钻孔长度为30m。

(4) 钻孔数量。本设计为双向布孔, 根据8304工作面走向长度确定钻孔总数为700个。

3.注水工艺参数。8304工作面皮带高位钻场的钻孔分为两类:第一类为主要钻孔, 主要湿润顶部煤层, 起主要湿润作用;第二类为辅助钻孔, 主要湿润煤体下部, 主要起到防尘作用。两类钻孔布置分别如图。封孔方法和封孔长度、注水流量、注水量、注水压力均和方案一相同, 但注水时间初步确定为15天。

(三) 方案三:机巷向上掘巷布置高位钻场。

1.概述。由于本次设计的8304工作面有扭曲现象的存在, 本方案将皮带巷放在高位设计, 在皮带巷通过CO2爆破向煤层顶板方向打联络斜巷, 在煤层顶板打平巷布置钻场;为形成通风系统, 在平巷末端再次向下方皮带巷打联络巷。

2.钻场布置。根据矿实际情况确定8304工作面皮带巷高位钻场间距是100m。

(1) 钻孔间距。根据以往经验, 确定8304工作面高位钻场迎头钻场开孔距离是0.5m, 终孔距离是10~15m;1#和2#钻场开孔距离是0.5m。

(2) 钻孔直径。同方案一选择一样。

(3) 钻孔长度。迎头钻孔朝8304轨道巷布置, 1#和2#钻场钻孔朝工作面煤壁布置, 所有钻孔都呈扇形布置, 各钻孔长度并不相等, 迎头钻孔长度为94~103m, 1#和2#钻场钻孔长度为48~102m。

(4) 钻孔数量。根据理论计算及实测考察确定8304工作面高位钻场钻孔数量为35个。钻孔技术参数如表1所示。

3.注水工艺参数。8304工作面皮带巷所有钻孔都是长孔布置, 按湿润煤体作用分为主要和辅助两类钻孔:主要钻孔是迎头钻场的1#~19#钻孔, 起主要湿润顶部煤层作用。辅助钻孔是1#钻场的1#~8#钻孔以及2#钻场的1#~8#钻孔, 主要湿润煤体下部, 起到防尘作用。两类钻孔布置分别如表2、3所示。封孔方法和封孔长度、注水流量、注水量、注水压力、注水时间均和方案二相同。

通过以上三种方案的陈述, 最终在煤矿8304工作面选择方案三机巷向上掘巷布置高位钻场。

四、结语

8304工作面走向长度为1, 800m, 工作面长度为130m, 煤层厚度平均为13m, 其中护顶煤厚度平均按2m计算, 注水后顶煤回收率85%, 多生产原煤50万吨。通过煤层注水软化设计方案的实施延长工作面服务年限, 减少和消除煤层自燃发火隐患, 值得在煤矿推广。

摘要:本文对塔什店煤矿8304综采工作面如何提高回采率进行了研究, 提出了确定放煤步距和放煤顺序, 选低位放煤口支架, 减少上、下端头煤炭损失等对策, 提出煤层软化的三种方案, 实现了回采率的提高, 对各煤矿的延长服务年限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从而最终有利于整个煤炭行业实现高产高效。

关键词:煤矿开采,回采率,单孔注水,高产高效

参考文献

[1]周智文.煤层注水技术[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 2001

[2]邓广哲.煤层致裂软化理论与应用[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 12

[3]金龙哲, 李晋平, 孙玉福.煤矿粉尘防治理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0

工作面回采率 篇2

矿山企业回采率一般指标

矿山企业回采率指标是反映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同时亦是计征矿产资源补偿费的重要依据之一。由于矿产资源具有的不可再生性、耗竭性的特质,同时矿产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而人类对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属于“破坏性”的使用,为实现矿产资源合理和可持续开发利用,要求采矿权人要不断改进开采方式,优化采矿方法和开采工艺,努力提高开采回采率,使有限的矿产资源得以充分利用。1矿山企业回采率现状根据全区575个非煤类矿山企业资料统计矿山企业回采率结果如表1所示。1.1金属类矿山我区金属矿山多为地下开采,矿种以铁、金、铜镍、铅锌为主,矿山生产规模主要为小型,回采率在80%~97%。露天矿山主要是铁矿,回采率绝大多数在95%以上。其他金属矿山及少数砂金矿回采率均在85%以上。2非金属矿山我区非金属矿山以建材、石材、盐类为主,以小型矿山为主,绝大多数为露天开采,矿山回采率多在95%以上。石灰岩矿全部为露天开采,矿山回采率在93%以上。石材矿山回采率多在90%以上。但荒料率较低,在15%~70%,大多数在50%以下。盐类矿山回采率较低,由于受开采技术条件限制,回采率在80%左右。其他矿山回采

对提高综放工作面回采率的探讨 篇3

关键词:综放工作面回采率措施

0引言

综合机械化放顶煤开采工艺是在上世纪90年代初推广应用的一种开采厚煤层的安全、高产高效新技术,施工的主要工艺是在开采过程中沿厚煤层的底板布置一个采煤工作面,由液压支架进行支护,工作面煤壁由采煤机等进行开采,采落的煤装入前部刮板输送机,而上部煤体则在矿山压力等作用下在工作面支架后方冒落并通过支架放煤口放入到工作面后部刮板输送机上。目前,综采放顶煤技术成为世界主要产煤国家十分关注的问题,该项技术近年来在我国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如乌鲁木齐矿务局、平顶山矿务局、阳泉矿务局、潞安矿务局、晋城矿务局、郑州矿务局、兖州矿务局等矿区部分工作面采用放顶煤开采技术k随着综放技术的不断发展,回采率水平通常可以达到80%以上,但由于煤层开采条件以及生产管理水平的差异,实际的回采率水平还存在着较大的变化。究其原因,主要是目前的回收率管理尚缺乏可操作性的技术手段和措施,因此这个研究将具有非常重要的经济、社会效益,同时也具有广阔的推广前景。提高综放工作面的回采率能够有效的延长矿井寿命,缓和煤炭企业采掘接续紧张,防止矿井自然发火,实现安全生产。同时也是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节能减排作贡献。以下从顶煤的变形规律、影响放顶煤开采回采率的主要因素等方面分析了丢煤原因,从而寻找出提高顶煤回收率的途径。

1顶煤的放出运动规律

西安科技大学的索永录教授根据综放工作面顶煤的宏观受力状况变化特点和连续损伤破坏演化历程,按照系统分解原则,将原岩应力区之后顶煤的受力状态划分四个阶段的连续损伤破坏演化过程:弹性应力状态、塑性极限平衡应力状态、塑性极限平衡和块体结构铰接平衡状态、顶煤呈散体堆积状态。

放顶煤采煤法从开始采底分层到顶煤放入工作面,顶煤活动规律主要经过两个过程:

1.1顶煤破碎。采煤工作面前方存在“前支承应力”,其峰值高煤壁约6~15m。在该应力作用下,煤体将变得松散、破碎。支架上方的煤,在支架的支撑下并不垮落:

1.2顶煤放出。当支架前移时,已处于松散状态的煤体将沿一定方向塔落而靠近支架,最后由支架后方或上方放出。

2影响放顶煤开采回采率的主要因素

2.1采区各种煤柱损失厚煤层开采的煤炭损失主要是采区内各种煤柱的损失。其中有些损失在技术上是不能完全避免的,甚至是必要的,如各种断层煤柱、防水煤柱、采区边界煤柱、铁路桥煤柱等,由于放顶煤开采工作面推进长度大,煤柱损失尤为突出。

2.2工作面初采和末采的损失工作面初采时,为防止直接顶和老顶大面积来压,从开切眼起lOm内不放顶煤,从lOre起至直接顶垮落和老顶来压前只放50%~60%顶煤,不放的顶煤充填了采空区;在回采结束时,为拆除支架,距停采线12~20m范围内薷铺设金属顶网,不能再放项煤。所以在初采20—30m和末采20m范围内回采率仅有50%~60%。以上两项损失影响全工作面的回采率2.5%~3.5%。

2.3支架两端和回风顺槽顶煤的损失由于工作面运输机机头、机尾高度较大,必须在工作面上下端头使用过渡支架,且由于端头支架上方顶煤较难放下来,因而造成端头顶煤损失。另外,为了维护巷道,两顺槽顶板要铺网,这一部分煤也将丢失,煤量损失占工作面总损失的11%左右。

2.4放煤方式的影Ⅱ向放煤方式取决于工作面支架放煤口的放煤顺序和每次放煤量。放煤方式的选择必须建立在对散体煤运动规律的认识上,并研究放煤过程中的煤炭损失。放煤过程中的煤炭损失主要有:由于邻架窜矸引起的阻隔损失;放煤口之间不能全部放出的三角煤,即脊背损失;由于放煤造成的煤炭分界面扰动损失。放煤方式不同对顶煤放出率有很大影响。

3提高综放回采率的措施

3.1优化采面设计,减少设计损失合理加大采区和综放面的几何尺寸,减少采区煤柱设计是提高综放采区回采率的重要因素。在采面设计布置巷道时,对煤层倾角、厚度、水文地质等自然条件综合分析,实行沿底布置巷道,依据地质条件、装备水平,尽可能向大采长、大走向布置工作面,并科学合理地确定留设煤柱尺寸,这样既可有效地减少采区煤柱,又可增加回采工作面的采出量。

3.2加大顶煤破碎度对于层理不发育,整体性强的高硬煤,通过注水软化,使原有裂隙进一步扩展和发育,使项煤硬度降低,解决了煤质硬产生大块、放不下来的问题。煤层预注水对提高回收率有较为明显的作用,同时,又能减少生产过程中的煤尘浓度。因此,在放项煤工作面,煤层硬度较大时,应实行煤层预注水措施,非采动区静压注水或采动影响区内注水。

3.3放煤工艺参数的确定综采放顶煤的工艺参数主要包括放顶步距、放煤方式和放煤方向等。顶煤厚度较小时,采用单轮间隔放煤效果较好,顶煤厚度较大时采用多轮顺序放煤方式效果较好。放煤布距必须与顶煤厚度、架型、顶煤断裂面及松散煤岩运动规律等相适应。最佳放煤步距是使顶部和采空区侧的矸石同时达到放煤口。由于影响因素各不相同,生产中要根据具体的地质及开采条件确定合理的放煤步距。放煤方向一般是从工作面下端开始放煤,这样有利于项煤的回收。

3.4加强储量监督管理,健全计量管理建立健全计量管理制度,加强回采率的测算与分析,保证回采率数据的准确性,为顶煤放出的实际程度提供依据。另外加强放顶煤工人技术培训,提高放煤技术,增强放煤工人珍惜煤炭资源的责任感。同时对放顶煤工作的有效监督,制定各级领导及职能部门、生产队组经济责任制,根据产量、销售量、库存量、盈亏平衡情况,实行日、季、年度考核制,实行责任分解指标到人,跟班跟架检查放顶煤制度落实工作,对达不到回收率要求不准开机,坚持工作面正规操作,并充分发挥经济杠杆的作用,建立科学的奖惩制度,对充分合理回收资源的给予奖励,造成资源浪费的给予一定的處罚。

4结束语

对提高综放工作面回采率的探讨 篇4

关键词:回采率,煤炭损失,技术措施

放顶煤作为一种开采厚煤层的安全、高产、高效新技术, 具有产量高、工程量少、成本低、投入产出比高等特点, 得到了广泛的推广, 提高工作面的回采率对延长矿井寿命缓和煤炭企业采掘衔接紧张具有重大意义, 目前我国综放工作面回采率通常为81~83%, 提高回采率已成为综放工作面迫切解决的问题之一, 本文通过探讨综放工作面回采率普遍不高的原因, 制定技术措施提高综放工作面回采率, 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一、影响综放工作面回采率原因分析

(一) 设计损失影响

设计损失主要有采区设计煤柱损失 (采区上下山煤柱、采区保护煤柱) 和回采设计煤柱 (回采工艺巷道设计煤柱) 。区段煤柱的设计留设尺寸一般都在20米~40米。根据矿山压力理论, 使得下段的回风道处于地应力高峰值区域, 既不利于巷道的掘进和支护, 也浪费了大量的煤炭资源。

(二) 顶煤冒放性影响

顶煤冒放性是指顶煤在矿压作用下及时垮落和得到充分破碎的程度。顶煤冒放性好坏是实施放顶煤开采的必要前提, 顶煤的冒放性与煤体强度、结构、构造、煤层开采深度、顶煤厚度、支架支撑力及顶底板岩性等因素有关。煤层抗压强度越大, 煤体破碎所需应力越大, 冒放性较差;顶板的压力越大, 对顶煤的破碎作用越大, 冒放性越好;另外, 支架阻力、围岩的性质等都促进或影响顶煤的冒放性。根据综放顶煤开采理论可知, 煤层普煤层普氏硬度系数f达在2.0以上时, 在矿压作用下不易跨落。

(三) 综放工艺损失影响

初采期间顶煤悬露面积小, 顶板压力较小, 顶板破碎不充分, 通常冒落不及时或冒落跨度较大, 甚至坚硬难冒而形成的损失, 一般与煤的强度和顶板的稳定性有关。末采由于综放工作面将采到拆架巷时, 为保证拆架巷的顶板支护完好, 保证拆架时的安全通道畅通, 通常在采到拆架巷前一段距离提前铺双网控制顶板, 造成顶煤损失量。

为维护放顶煤工作面的端头安全, 综放工作面两端头不放顶煤造成的损失称为端头损失。造成端头损失的主要因素有:煤质过硬或过软;后部溜机头 (尾) 抬高及煤层倾角大等。综放过程中所有其它损失的总和称为工艺损失。主要包括工作面内浮煤损失、架间脊背损失、放煤步距间损失、架后底部损失等4类损失, 影响因素有煤层强度、顶煤层理节理发育程度、煤层上覆岩层结构、循环放煤步距、放煤方式、采放比、选用架型、后部溜高度、放煤工熟练程度和责任心等。

(四) 管理不善煤损失

综放工作面管理不善造成丢失底煤造成煤量损失。由于工作面有时无标志层, 管理不到位, 引起工作面造成漂底丢底煤而造成的煤炭损失量。一般受地质条件影响。

二、提高综放工作面回采率的措施

(一) 科学合理开采设计

为减少综放工作面设计损失, 通过综合分析煤层赋存情况及地质构造, 合理加大综放工作面的几何尺寸, 尽可能的加大切巷和顺槽长度。据有关资料表明, 国外部分矿井综放工作面切巷长度已达300米以上, 顺槽长度多达3000米~4000米, 这样不仅可以减少巷道掘进率和综放工作面搬家次数, 还可以使煤柱占采区储量的比率下降。提高煤炭资源的回采率。根据矿压规律可知, 临近采空区的煤体支撑压力划分为应力降低区、应力增加区和应力稳定区。从利于巷道维护及减少煤炭损失的角度出发, 在设计中可以采用跳采布置方式, 先开采压力稳定区域的煤体, 在临近采空区的煤体应力达到稳定后后行开采, 达到减少煤柱的目的。

(二) 增加顶煤破碎度提高冒放性

改变煤体原始特性, 提高冒放性。对煤层普氏硬度系数f在2.0以上顶煤层理不发育, 整体性强的高硬煤, 需要采取人工辅助的措施, 改变顶煤的冒落状态及冒落块度, 使原有裂隙进一步扩展和发育, 使顶煤硬度降低, 达到提高综放工作面回采率的目的, 通常采用的措施有超前爆破松动结合煤层预注水, 超前爆破松动是在工作面顶煤中布置与采面平行的深孔, 在工作面支撑压力前方区域进行顶煤预爆破, 同时采用煤层注水软化顶煤, 提高煤体的冒放性。

(三) 合理选择综放工艺

针对综放工作面初采和末采损失, 通过减少切眼放顶煤的距离,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在末采期间采取措施尽可能的多放顶煤, 减少煤炭损失量。同时合理选择综放工作面端头支架, 加强工作面两端头支护, 将工作面刮板输送机的机头和机尾安装在巷道支架下, 并试验支架顶铺金属网及其它端头管理措施, 尽可能将工作面端头顶煤放出来。

合理选择放煤步距, 对提高煤炭回收率、降低含矸率极其重要。放煤步距过小, 会使放顶煤中混入采空区部分矸石, 因煤矸混合体加大而丢失顶煤;放煤步距过大, 使一部分落在放煤口以外的采空区而丢失顶煤。在实际生产中, 综放面应根据支架类型、采煤机截深和顶煤冒落步距, 合理选择放煤步距。顶煤可放性好、采放比大可选择一刀一放;一般综放面选择二刀一放最佳;倾角大于15°的综放面要严格规定从下往上顺序放煤。

合理选择放顶方式, 正确的放煤方式可以使顶煤的放出量最多、混矸量最少, 脊背煤损失量少。该工序主要根据多口放煤理论, 坚持多轮、顺序、均匀放煤或单轮间隔折返顺序均匀放煤, 矸石含量超过1/3时, 停止放煤。同时采用低位放顶煤液压支柱, 提高综放工作面回采率。

(四) 加强现场管理

加强工作面层位的管理。在综放工作面回采过程中, 地测人员要及时对工作面进行查看, 杜绝因层位管理不到位造成工作面丢底煤, 地测部每月组织相关人员对采煤工作面进行实测验收, 发现浮煤超限和任意丢煤者下发预防丢煤通知书, 使综放工作面回采率工作直接与队组的经济效益挂钩, 促进资源回收率的提高。

加强综放工作面放顶煤现场管理。要保证每个生产班不少于3个有经验责任心强的放煤工操作, 确保放煤质量;加强综放工作面设备的维修与保养, 加强放煤工的技术培训力度, 提高职工的操作技能, 规范职工的操作行为, 减少因放煤设备的损坏造成的煤炭资源损失, 同时坚持浮煤的清理, 采煤面每班应有专人负责用耙子、扫帚清理浮煤。

三、结语

工作面回采率 篇5

××市煤炭资源采矿回采率情况调查

××市是以矿产资源开发为主的矿业城市,是山西能源重化工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矿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本市蕴藏的矿产资源中以煤炭资源为主极为丰富,尤其是无烟煤更是驰名中外。全市含煤面积4654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的49,主要可采煤层三层,自上而下分别为3#、9#、15#,其中9#煤为局部可采,预测保有资源储量约322亿吨,其中现有煤矿保有储量67亿吨,可供规划的探明储量约70亿吨,未探明预测储量185.32亿吨。

在二十世纪80、90年代,全市煤矿企业曾经达到1063个。近年来因资源枯竭和关井压产等原因,煤矿企业数量减至现有的564座,按企业性质分:国有煤矿48座;二轻煤矿15座;集体煤矿501座。按生产规模分:9万吨以下的368座;9—45万吨的166座;45万吨以上的30座。从以上数据来看,乡镇集体煤矿太多,占全市煤矿总数的89,大部分的生产规模又都在9万吨以下,正是这些小煤矿存在过多的原因,使煤炭资源得不到充分的合理利用,许多资源被遗弃在地下,永远见不了阳光。为了摸清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情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保护和合理开发煤炭资源,加强对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情况的监督管理,今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煤炭资源回采率专项检查工作,截止目前,××市的煤炭企业自检工作已基本结束,经初步统计,全市生产矿井的煤炭资源平均采区回采率为57.93。

按行政区域统计。高平市的最低,平均采区回采率将近40,为39.5。城区、泽州县和陵川县的不足50,城区的平均采区回采率为43.83,泽州县的平均采区回采率为49.9,陵川县的平均采区回采率为44.51。阳城县和沁水县的超过了60,阳城县的平均采区回采率为63.71,沁水县的平均采区回采率为60.8。兰花集团下属煤矿的平均采区回采率为70.16,晋煤集团下属煤矿和晋普山煤矿的为全市最好,均超过了80,晋煤集团的平均采区回采率为81.58,晋普山的平均采区回采率为83.06。

按煤矿企业性质统计。国有煤矿平均采区回采率为77.04,二轻煤矿平均采区回采率为59.49,集体煤矿平均采区回采率为40.69。在国有煤矿中,只有晋煤集团下属煤矿和晋普山煤矿采区回采率超过了80,兰花集团下属煤矿平均采区回采率只有70.16,各县(市、区)县营煤矿平均采区回采率为68.47。在二轻煤矿中,泽州县、陵川县的平均采区回采率超过了70,阳城县的平均采区回采率为61.48,高平市的平均采区回采率为57.08,城区的平均采区回采率为48.21,沁水县的平均采区回采率不到30。在集体煤矿中,阳城县的平均采区回采率超过了60,沁水县的平均采区回采率超过了50,城区、泽州县的平均采区回采率为40多,高平市、陵川县的平均采区回采率不到40。好范文版权所有

按煤矿生产规模统计。9万吨以下煤矿平均采区回采率为35.67,9—45万吨煤矿平均采区回采率为57.22,45万吨以上煤矿平均采区回采率为77.8。在9万吨以下煤矿中,阳城县的平均采区回采率超过了50,沁水县的平均采区回采率不足30,其余县(市、区)的平均采区回采率超过了30。在9—45万吨煤矿中,除城区、高平市的平均采区回采率不到50外,其余县的平均采区回采率都超过了55,阳城县、沁水县的平均采区回采率超过了60。在45万吨以上煤矿中,除高平市的平均采区回采率为66.22外,其余的都超过了70,其中以晋煤集团下属煤矿和晋普山煤矿为最好,均超过了81。

按煤矿采煤方法统计。由于煤矿的投入资金、生产能力各不相同,所采用的采掘方法也各不一样。在全市现有煤矿中,采煤方法大致可分6种:仓房式、崩落式、短壁式、长壁式、走向长壁式、综采式。大部分小煤矿的采煤方法主要以仓房式、崩落式、短壁式为主,中型煤矿的采煤方法主要以长壁式为主,大型煤矿的采煤方法主要以走向长壁式、综采式为主。经调查统计,在6种采煤方法中,走向长壁式的平均采区回采率为80.79,综采式的平均采区回采率为74.76,长壁式的平均采区回采率为70.61,崩落式的平均采区回采率为41.76,短壁式的平均采区回采率为36.26,仓房式的平均采区回采率为33.28。

平均57.93,这就意味着,根据现在的采矿技术,在全市动用1.73吨的煤,才能采出1吨,剩余的0.73吨就永远留在地下,永远采不出来。据年报统计,2004年全市共采出原煤7000多万吨,按平均采区回采率计算,必须动用1.2亿吨资源,5000多万吨就白白的浪费掉了。60的回采率还只是按采区来计算的,如果按整个矿井来计算,损失掉的还要多。按照我国的现行标准,薄煤层采区回采率达到85—80的为合格,中煤层采

区回采率达到80—75的为合格,厚煤层的采区回采率达到75—70的为合格。从以上统计情况看,在全市煤矿中,采区回采率能够达到合格的只有晋煤集团下属煤矿、晋普山煤矿、兰花集团下属煤矿和一些县营煤矿,这些国有煤矿比较注重资源的合理利用和节约保护,采用的是比较先进的生产技术、生产设备、生产工艺,但数量不足50座,占不到10。那些采用落后

采煤方法的绝大多数集体煤矿,采区回采率根本不达标准,有的甚至更低,资源浪费现象相当严重,制约着全市煤炭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好范文版权所有

由此看来,生产规模大的国有煤矿采煤方法比较先进,对企业的经济利益有长远规划,煤炭资源能够充分得到合理利用,回收率也就相应的高一些。那些小煤矿对煤炭资源的回收率极不重视,片面追求短期效益,导致大量的煤炭资源浪费严重。产生目前的原因主要有:一是资源条件因素。受前些年“油水快流”的影响,大部分煤矿规模小,布局不合理,主要分布在国有大矿外围的边角资源和风氧化带上,资源条件差,经过多年开采,现保有资源分布零散,支离破碎,不具备较大规模开采,只能采用落后的技术开采,造成资源严重浪费。二是煤炭价格因素。受煤炭价格上涨的影响,近几年许多煤矿被非法承包、出租、转让,实际经营人的经济利益没有长远规划,只追求短期效益,采富弃贫、采易弃难、采厚弃薄,急功近利等现象大量存在,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三是采煤方法因素。由于前些年煤炭市场行情疲软,许多煤矿投入的资金少,采煤方法采用的是比较落后的技术。2004年虽然要求实行采煤方法改革,但是需要投入的资金也比较多,在全市只有160多座煤矿实行了长壁式采煤方法,只占到所有煤矿的30,有些小煤矿为了应付检查进行了正规布置、壁式开采,可实际采用的还是落后的技术,资源的浪费还很严重。

煤炭资源是不可再生的矿产资源,在我国能源产业和消费结构中占70左右,是我国重要的战略性能源。煤炭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能源保障具有深远的社会和经济意义。对于××这个资源城市,矿产资源开发在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煤炭资源,如果得不到合理利用,就意味着城市的长远发展将会受到一定的限制。

为了让有限的煤炭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实现有效的经济利益,要站在可持续发展的高度,针对全市煤炭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应逐步从几方面解决:一是推进资源整合。通过煤炭企业资源整合,可以改变目前煤炭生产矿井多、规模小、布局散、秩序乱、产业集中度低的状况,有利于改革采煤方式,推进科技进步,实行科学管理,改善生产条件,实现大规模集约化生产,从整体上提高煤炭行业的装备水平和技术水平,提高资源回采率,走资源节约型发展的路子。二是实行有偿使用。所有矿产资源属于国家所有,对采矿权的“行使”,我国长期实行的是无偿授予的制度,无形中把“使用权”这个特殊物权长期抹煞了。对于以前通过行政审批获得的采矿权,可以说就是无本万利,导致了采矿业的畸形发展。只有实行采矿权有偿使用制度,培育和规范矿业权市场,不仅使国家的所有权得到体现,而且把保护和节约矿产资源的责任,用经济的纽带紧紧拴在采矿权人身上,从而变成为其自觉行动。三是采煤方法改革。全市乡镇煤矿过多,煤炭开采技术相对落后,只有大力推进采煤方法改革,要求具备条件的煤矿,必须实现正规布置、壁式开采,坚决淘汰落后的生产持术、生产设备、生产工艺,实现煤矿开采正规化、生产集中化、采煤机械化、回采工艺科学化、延长矿井服务年限,才能进一步提高资源开发能力和利用水平。四是加强监督管理。根据煤炭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应积极想办法建章立制,制定一套对煤炭资源管理体制行之有效的办法。在对中小型煤矿全面推行储量块段管理的基础上,一方面利用现代科学管理手段,严格图纸交换动态管理制度和年检制度,加大对破坏和浪费矿产资源的处罚力度。另一方面通过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系数的杠杆作用,促进煤矿企业改革采煤方法,提高资源回采率。

矿产资源管理工作,不仅是保护资源的行政执法工作,而是维持经济平稳运行和可持续发展的宏观调控工作,是维护人民群众合法利益和社会稳定的社会管理工作,是实行探矿权采矿权市场的监管工作,是提供资源信息、调查评价的公共服务工作。因此,要把不断提高资源保障能力作为当前矿产资源工作的总目标,进一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把严格保护资源、促进持续发展、维护合法权益、调控资源供应、有效服务社会作为矿产资源管理工作思路。要实行最严格的资源管理制度,坚持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法,努力行使好宏观调控等各项管理职能。要加强对资源开发利用的监管,加强资源战略研究,为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资源保障。

毋建喜

工作面回采率 篇6

关键词:采煤工艺,综采放顶煤,回采率

0 引言

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起, 综采放顶煤技术引入到我国, 经过30多年的风雨历程, 在中国获得极大的发展。其具有诸多方面的优势, 例如高效、高产、低成本、掘进率低等, 已经发展成国内厚煤层开采的主要技术手段。兖州、潞安等矿区在实践中都引入该项技术, 均取得非常大的效益。与此同时, 在许多矿井综放工作面的回采率还相对偏低, 甚至低于75%, 使得煤炭资源蒙受或多或少的损失, 指标不稳定与回采率偏低。

1 综采放顶煤技术的主要工艺分析

1.1 采煤机割煤

主要是通过双向割煤方式进行。实践中通过双滚筒采煤机顺着采煤工作面底板全长进行切割, 两侧主要是通过斜切进刀方式采煤, 截深大体上处于0.6~0.8 m范围内, 采高处于2.1~2.7 m范围内。落煤主要通过滚筒螺旋叶片、挡煤板与铲煤板进行, 然后装到输送机并将其运出。

1.2 移架

为了使端面顶煤保持在稳定状态, 当采煤机经过之后, 应当尽快进行移架, 在滚筒之后大约2~3架追机移架, 同时尽快支护顶板。

1.3 将前部输送机推移

完成移架后, 在滚筒之后13 m左右, 自一端逐渐将前部输送机推进。在这个过程中, 弯曲段长度一定要在15 m以上, 推移步距0.6 m, 尽可能一次性成功, 同时于输送机运行过程中进行。推移后, 应当保证输送机成直线排列。

1.4 放顶煤

通常通过“二采一放”或“一采一放”的方式进行。推进后, 通过专业的放煤人员滞后移架自第一个支架起, 依次放顶煤。利用收尾梁将其落到后部输送机中。完成后, 接着将尾梁收起来, 将插板伸出。放煤人员主要按照后部输送机煤量来掌握速度, 同时放煤点<2, 避免将后部输送机压死。

1.5 清煤

前部输送机推过后, 应当进行清理工作, 主要是打扫干净支架底座前方、架间等部位的浮煤。要是后部输送机的前部具有很多煤, 对放煤产生干扰, 应当使用铁锹等工具把它们推到里面运出去。

1.6 拉后部输送机

主要通过拉后溜千斤顶及其相关装备实现这一步骤。

2 煤炭损失

2.1 工艺损失

也称作放煤损失, 属于无法完全避免的, 其损失量和放煤步距、方式、煤层性质、厚度等诸多因素存在关系。一般来说, 这个损失在总体损失中的比例处于1/3~1/2之间。利用强化管理、优化技术等手段, 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损失率。

1) 多轮均匀放煤。放煤支架根据一定的次序放煤, 每轮放出顶煤量1/3~1/2;首轮结束以后, 接着进行第二轮, 直至放完为止。通常情况下, 采放比在1∶3以下时, 可以通过双轮进行;当其在1∶3以上时, 适合通过三轮进行。该方法的长处为:煤岩分界面均匀下降、回采率高、混合矸石不多等;不足之处为:操作人员应当具有较高水平, 相对缓慢。

2) 单轮间隔顺序放煤。隔架放煤, 也就是先根据奇数先后次序进行, 然后按照偶数进行, 将偶数号架间的脊背煤发出, 见矸连续放出, 接着停止。该方法回采率高、速度快、含矸少, 实践中很普及, 对采放比相对较小的工作面非常适合。

3) 单轮顺序放煤。首先将1号支架放出, 见矸连续放出, 接着将插板伸出、结束, 然后进行2号, 按照顺序放完每一放煤口的煤。该方法便于操作, 速度相对较快。不足之处是丢煤太多或含矸多。

2.2 前后端头损失

因进出两巷端头通过单体柱或端头支架没有放煤功能, 同时端头过渡架放煤使得两端头支护工作变得非常困难, 造成前后端头分别存在几个过渡支架只割煤不放煤, 从而造成一定的损失。这一部分损失是由煤层厚度与工作面长度所决定, 也就是煤层愈厚、工作面愈短、损失率愈发严重。

2.3 初采损失

初采时支架都错开切眼后需放煤。然而因煤具有一定的可放性, 放出顶煤后产生许多跨落空间, 导致瓦斯积聚而产生不利影响。再加上顶板岩石非常坚硬, 无法将直接顶随采随落, 使得很大的岩石悬在采空区上部, 在跨落过程中将会把支架砸坏。所以初采过程中一定要在采空区留下一定的顶煤, 这样就形成了这一部分损失。

2.4 末采损失

为充分保证停止开采的时候能够安全收回相关设备, 通常情况下, 距离停采线12 m左右停止放顶煤, 这样同样会形成一定的损失。

3 提高回采率的方法

3.1 降低初采损失

初采过程中切实管理好顶煤, 支架与开切眼错开以后接着进行放煤。要是顶煤与顶板没有垮落, 在这种情况下, 通过顶煤打眼放炮强制放顶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初采损失, 通常情况下, 能够降低一半左右。

3.2 降低端头与末采损失

逐渐对端头支架进行优化, 最大限度地放下两端头的顶煤, 从而降低其损失;在充分确保安全回收设备的基础上, 尽可能地降低停采线的距离。

3.3 降低放煤工艺损失

这一部分的损失是最大的一部分, 选用科学的方法对降低该部分损失至关重要。具体可按照煤厚进行选择。较薄 (厚) 时, 通过单 (多) 轮放煤方式进行。间隔放煤比顺序放煤具有相对较好的效果。单轮放煤非常容易进行;多轮放煤流程非常繁琐, 对操作者具有非常高的要求。所以, 尽可能通过单轮间隔放煤法进行, 其具有损失少、回收率高、含矸少等诸多的优点, 并且易于控制。

3.4 科学确定支架型号

液压支架主要包括高、中、低位三种类型。第一种类型, 结构简单、容易维护、非常稳定, 能够较好的隔离老塘, 然而其丢煤多、采出率不高, 对煤层冒放性比较严格;第二种类型, 位置相对偏高、煤尘较大、采出率不高、丢煤多, 不能放下架间的脊背三角煤, 效果相对较差;第三种类型, 存在连续放煤口, 不存在脊背煤损失, 效果不错, 然而需要严格控制矸石。所以, 应当按照赋存量与顶底板岩性科学地选定所用的种类。

3.5 科学确定放煤步距

按照放煤支架与溜槽型号来确定。放煤步距太大, 放煤口上部跨落的顶煤留到采空区, 使得脊背煤损失增加、回采率减小;要是过小, 那么混矸相对较多。确定架型之后, 放煤步距尽可能和放煤口的水平投影长度相同, 则能够取得最好的效果。

4 结语

工作面回采率 篇7

统一规定为毛煤产量)

工作面回采率=工作面采出量×100%

工作面动用储量

鹤煤集团公司二矿设计生产能力60万t/a, 1958年投产。矿井主采煤层为二1煤,煤厚6-8.6m。矿井现有1个综放工作面,工作面坡度一般在18°以上,最大采面坡度达41°。通过放顶煤这种特殊的采煤方法不能够直接测量到实际采高,因此,根据实测的结果不能够算出实际采出量。目前,鹤煤集团二矿在计算工作面采出量和采区回采率时都是以统计产量作为基础来调整含矸、水分、灰分三项指标而算出实际采出量的间接方法。

1 工作面动用储量和采出量的计算方法

1.1 工作面动用储量的计算方法探测煤层厚度时,

在工作面进回风顺槽掘进的过程中应当每隔15-20m采一次,同时在工作面煤厚图上标注全厚。在开采工作面的过程中每隔20m沿工作面布置一个探煤钻孔,并且每月探三次煤层全厚。每一个探头都应当将顶煤厚、底煤厚以及全煤厚探明,还要丈量采高,然后在工作面的煤厚图上标注这些数字。计算动用储量的平均煤层厚度应当取全月钻孔煤厚的平均值。

工作面动用储量=a×b×m×d。

式中a———工作面沿走向的实测长度,m;b———工作面沿倾斜方向的实测长度,m;m———工作面探测的平均煤厚,m;d———煤的容重,t/m3。

1.2 统计产量计算方法由于鹤煤集团二矿全矿仅有

一部电子皮带秤,作业时还有其他掘进队进行作业,因此,计算出来的工作面的实际出煤量应当扣除其他所有工程的出煤量。其它工程出煤量主要是两个煤巷掘进队产生的掘进煤量,掘进煤量可以按以下方法计算:

掘进煤量=s×b×d。

式中:s———掘进煤巷断面,m2;b———掘进煤巷实测长度,m;d———煤的容重,t/m3。

1.3 含矸、灰分、水分指标采样每5天定时在井下取

样化验一次,作为5天中的改正指标。统计产量每天改正一次计算当日的实际采出煤量。

2 回采率的计算公式

工作面煤炭回采率应是矿井当日调度统计产量减去工作面以外的其他工程出煤量、再减去工作面放出的矸石量、灰分和水分改正量除以工作面的实际地质储量。采出量=统计产量一水分改正量一含矸改正量一灰分改正量。其中:灰分改正量=统计产量×原煤灰分-煤样灰分

矸石灰分-煤样灰分

水分改正量=统计产量×(1-100-原煤全水分)

100-煤样水分

矸石改正量=统计产量×原煤实际含矸率 (统计产量

3 提高综采放顶煤采出率的一些途径

3.1 工作面能长勿短为了减少工作面上下两巷端头

所占工作面长度的比例,应当根据矿井采区的地质条件以及输送机能力科学合理地优化工作面长度。

3.2 掌握合理的放煤步距一般采取二采一放采出率

比较高些。在选择放煤步距的时候应当综合考虑顶煤硬度、直接顶冒落的难易程度以及工作面的推进速度。当放慢了推进速度或周期来压时可缩小放煤步距,要灵活掌握。

3.3 优化放煤工艺采用了一刀一放的多轮间隔放煤

工艺,每轮少放可使相邻支架的顶煤比较均匀地下沉,一方面使顶板比较均匀地下沉,避免大的漏斗形成,减少混矸的机会。二是实现了均匀放煤,减少了煤炭丢失,提高了回采率。因此合理的放煤步距是提高回采率的主要途径之一。

3.4 根据地质条件合理布置工作面根据地质条件灵

活布置走向长壁、伪斜长壁。煤层倾角小的可仰采或俯采。阶段煤柱尽可能与较小断层的煤柱合一。工作面之间无断层相隔的采用沿空布巷或留3m小煤柱布巷。煤层倾角小于12°的可布置对拉工作面或背拉工作面。为避免送巷受采动压力影响,可布置跳采,即隔一个面采一个面,回头再采隔面。

3.5 边角小块段煤的回收非综放采煤队及时开采无

法综放的块段,采煤方法要灵活多样因地制宜,从机采到非正规开采,坚持采光回尽的原则。对于边角小块段的开采要与大面在时空上统筹规划,在大面采前或采后及时回采,绝不能拖到后期错过了最佳开采时机。

3.6 严控采高,严防底煤丢失严格控制采高,回采工

作面不得无故丢底煤,严格控制采空区丢浮煤,必须把清理浮煤作为采煤工作面一道正常工序认真执行,只有清理完后部输送机的浮煤才能移溜。为了不留三角煤,一定要保证采煤机的切割到位。

4 结语

(1) 计算工作面的地质储量,在计算工作面的实际煤炭回采率时应当以实际对顶煤的探测厚度和工作面推进度为基数。 (2) 准确计算各采煤队出煤量,有利于加强对区队回采率管理工作的考核,调动各生产区队提高采出率的积极性,改变采煤队只注重推进度,不注重采出率的错误观念。 (3) 综放工作面上、下两巷端头宽度是不变的,加长工作面倾向长度,可以减小端头丢煤的比例,加长工作面走向长度,可以减少初采丢煤和临近停采丢煤的比例。因此,加长工作面倾向长度和工作面走向长度可以较大地提高综放工作面回采率。

参考文献

[1]于海勇, 贾恩立, 穆荣昌等.放顶煤开采基础理论[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 1995.

[2]赵衡山.我国综放开采技术的主要发展趋向[A].中国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工业化之路[C].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 1999.

如何提高煤炭资源回采率 篇8

1 造成煤炭资源损失, 煤炭资源回采率降低的原因

造成煤炭资源回采率低的根本原因在于煤炭资源管理法规滞后, 煤炭资源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方面执法力度不到位, 法律法规宣传不到位, 煤炭资源法律法规制度还不很完善和健全。

1.1 地质工作首先矿井地质工作不够完善, 是造成煤

炭资源损失严重的原因之一。如果煤层开采前, 矿井地质工作没有搞清楚 (如断层、褶皱、陷落柱、岩墙等地质构造) , 在开采前未对工作面进行不同方法的探测, 造成综采工作面中赋存的断层、陷落柱, 岩墙等构造不清, 影响生产, 导致推进速度减慢, 停产搬家, 造成资源损失, 煤炭回采率降低。

1.2 小煤窑矿破坏如果一个矿井周围的小煤窑比较

多, 有些小窑进行偷采乱采, 影响工作面正常布置严重破坏矿井的煤炭资源, 造成大面积的煤炭储量损失, 降低煤炭资源的回采率。例如截止2007年底调查资料表明, 四老沟矿井田范围内有12座小煤矿, 未经批准越层越界开采的小窑有:辛庄村办煤矿, 平旺煤矿, 辛庄煤矿, 同煤实业煤矿, 蔡家坪煤矿, 四老沟煤矿, 城区达子沟煤矿等。总计破坏工业储量2069.3万吨, 可采储量1661.2万吨。在这些小煤矿中, 尤其城区达子沟、蔡家坪煤矿对我矿14-2煤层、14-3煤层破坏更加严重, 使我矿的开拓布署受到了极大的干扰, 储量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1.3 煤层厚度的损失煤层厚度太厚由于技术设备的

原因, 或者是厚度不稳定而导致一部分煤炭资源丢失, 造成厚度损失, 煤炭回采率降低。 (如14-3煤层404盘区的8407工作面) 。

1.4 由于水文及水文地质不明而造成的煤炭资源损

失在开采过程中由于水文及水文地质条件没有探明, 导致没有达到要开采的进度而导致煤炭资源丢失, 造成煤炭资源回采率降低。 (如14-3煤层404盘区8404工作面和8406工作面, 由于同层水和上层水不明而丢煤) 。

1.5 综采造成边角煤的丢失由于综采对工作面的要

求比较高, 一些不规则的工作面的边角煤就会丢掉, 造成煤炭资源回采率降低。

1.6 断裂构造形成的损失一些大的断裂构造断裂带比

较发育, 断层煤柱难以留设, 其周围的煤层顶板比较难管理因此有大量的煤不能采出, 也造成煤炭资源回采率的降低。

1.7 火成岩墙造成的煤炭资源损失一些大的火成岩墙

比较坚硬, 采煤机很难通过造成工作面火成岩墙另一边的煤难以采出, 造成煤炭资源的损失, 煤炭资源回采率降低。

1.8 登空煤量的损失0.8~1.1米的煤层由于开采技术

的问题现在还无法开采, 开采下部煤层时就把这些煤炭资源给登空了, 从而丢失了煤炭资源, 降低了煤炭资源回采率。

2 提高煤炭资源回采率的措施

通过以上对煤炭资源回采率降低原因的分析, 我们提出如何提高煤炭资源回采率的一些措施:

首先我们在开采的时候要严格执行《矿产资源法》、《煤炭法》、《煤炭工业技术规范》、《矿井储量管理规程》等。要加大煤炭资源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的执法力度, 法律法规的宣传。建立健全煤炭资源法律法规制度。加强煤炭资源开发管理和煤炭资源规划。形成有利于保护和节约资源的煤炭开发秩序。禁止越层越界开采, 以及私挖乱采, 强化煤炭生产和煤矿开发建设的监督管理。其次从技术方面说要严格合理的布置工作面, 减少不合理的面积损失, 根据工作面的煤厚变化情况合理选择采煤方法及采煤机和支架型号, 避免顶底煤的损失, 从设计上保证煤炭资源的合理开发。把设计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同时加强地质分析研究, 最大限度地缩小断层煤柱, 加强地质预测预报 (断层, 褶皱, 陷落柱, 岩墙等) , 及时向有关部门提供可靠的地质资料, 对断层的位置力求准确, 减少过断时间, 以免搬家次数的增加, 减少煤炭资源的丢失。建立健全煤厚探测管理制度, 建立煤厚探测台帐和丢煤通知单来监督不合理开采造成的煤炭资源的损失。可采煤层多开采时要根据规划按开采顺序开采, 避免造成登空煤, 造成煤炭资源损失。同时开采时应多种采煤方法配合开采, 不因高档工作面的开采而丢弃边角地段的煤炭资源, 减少资源损失, 提高煤炭资源回采率。

3 结语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 四老沟矿的开采地质条件愈来愈复杂, 煤炭资源服务年限面临着困难, 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四老沟矿把上述提高煤炭资源回采率的方法运用到我矿的资源开采中, 我矿今年的煤炭资源回采率达到70%。这相对于前面所提到的“目前中国煤矿平均资源回收率为30%, 不足世界先进水平的一半, 如果我们开采煤炭资源都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参考以上提高煤炭资源回采率的方法和措施进行开采, 那这个矿的煤炭回采率一定会提高, 给煤矿带来的经济效益一定会很好的。

参考文献

[1]郝风英.浅谈同煤忻州窑矿提高资源回采率的有效措施[J].价值工程, 2012 (28) .

[2]王金城, 方焕明, 林海.提高综放面回采率有效措施的探讨[J].煤炭工程, 2006 (08) .

新矿集团稀缺煤回采率大幅提高 篇9

《特殊和稀缺煤类开发利用管理暂行规定》鼓励进行极薄煤层、薄煤层、厚煤层等开采技术研究, 鼓励采用无煤柱、充填等开采技术提高资源回采率。并明确提出回采率薄煤层不低于88%, 中厚煤层不低于83%, 厚煤层不低于78%。鼓励生产企业在安全、合理、经济的前提下, 对特殊和稀缺煤类进行复采或者开采边角残煤和极薄煤层等。

新矿集团在提高煤炭回采率方面工作卓越。经过8 a努力, 相继在14个矿井81个工作面推广应用充填开采工艺, 累计完成以矸换煤量超过1 000万t。矸石充填置换煤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和山东省重大节能成果奖, 新汶矿区被国土资源部、财政部命名为全国首批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采用该技术, 可以将新汶矿区2.09亿t的矿井保护煤柱、三下 (建筑物下、道路下、水体下) 压煤和弃采边角煤得以开采, 而且回采率达到90%以上。

浅议煤矿开采中如何提高回采率 篇10

1 影响煤矿开采回采率的因素

1.1 地质因素

1.1.1 煤层厚度。煤层厚度是评价煤层是否具有开采和利用的重要因素, 也是选择采煤方法的依据。煤层的突然增厚、分叉、变薄、尖灭等变化, 直接影响煤矿开采设计和采掘布署, 也会影响掘进率及回采率。1.1.2矿井地质构造。主要指褶曲、节理、断层, 它们常常是岩浆侵入、矿井充水, 矿井瓦斯等的控制因素, 直接影响矿井的开拓与煤层的开采。主要表现为:这些构造分布区域, 井田划分、井田内水平、采区、工作面的划分, 井田开拓方式的选择、井下开拓掘进系统的布置, 都要考虑这些构造的存在, 有时要做出较大的调整, 避开地质构造对煤层破坏严重地区。日常生产中, 特别是遇到断层时, 为了确保煤矿安全生产, 在断层两侧往往留设一定宽度的保安煤柱, 造成一定量的煤炭损失, 断层越多、损失量越大。1.1.3矿井水文。对于一些水文地质条件中等、复杂、极复杂的矿井, 由于存在突水隐患, 采掘工程、矿井安全受水害威胁, 防治水工作难度大。为了避免水害, 除了坚持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则外, 还要采取防、堵、疏、排、截的综合治理措施。1.1.4其它因素。例如岩浆侵入体、岩溶陷落柱、地热危害、矿山压力、煤层顶底板岩性及完整性等, 这些因素都会增加煤炭损失量、降低回采率。

1.2 开采技术因素

1.2.1开采设计布置。煤炭资源回采率的高低, 与开拓、开采设计布置有很大的关系。有些设计单位为了煤炭企业初期节约投资、早日圈出首采面投入生产, 将本应布置在煤层底板岩层中的开拓巷道却布置在煤层中;本来煤层埋藏较深、应该开拓立井, 却用斜井开拓。这样, 不仅增加了以后井巷维护工作量, 而且扩大了保护这些井巷永久煤柱的留设尺寸, 增加了损失量。有些近距离煤层工作面内错布置, 致使下层煤工作面顺槽煤柱越往下、留设越大。对于各种保安煤柱的留设, 有些煤矿没有根据煤层硬度、顶板岩性、岩层跨落移动角、支护方法、层间距等因素科学合理地计算留设, 而是采用传统经验、出于安全考虑, 这些煤柱往往被人为过于放大。还有一些煤矿的采区、工作面布置不合理, 边角煤增多, 无法正规开采。1.2.2采煤方法。这对提高煤炭回采率是重要的因素。由于不同地区、不同煤矿、同一煤矿不同区域的煤层赋存条件的差异, 以及煤矿企业自身经济条件, 开采方法呈现出多样性:有落后的巷柱式、房柱式、刀炮采煤方法;有较先进的普采、高档普采;有机械化程度高的综采、综放等。采煤方法机械化程度越高, 煤炭损失量越低, 回采率越高。有些煤矿企业由于采煤方法落后、选择支架不合理, 擅自留设顶底煤开采, 降低了煤炭回采率。1.2.3储量管理。矿井储量管理工作是掌握储量的动态, 分析煤炭的损失, 保证煤炭资源的合理开采和充分利用;矿井储量管理资料是煤炭企业编制生产建设计划的重要依据。有些煤炭企业管理机构不健全, 缺乏储量管理部门和专业人员, 相应制度不完善、日常储量管理不到位, 对于出现不合理的煤炭损失, 不能及时有效地进行监督、制止, 导致煤炭损失量增大、回采率降低。1.2.4其他因素。发生矿井灾害会造成很大财产损失, 有时还会造成人员伤亡, 为了救灾、安全恢复生产, 不得不产生一些呆滞煤量, 这些煤量有的能在一定时间内解放开采, 有的可能长时间无法动用。

2 煤矿资源回采率的提高对策

依据上述影响因素, 应当采取下列措施, 以达到其降低资源损失量, 提高煤炭回采率:

2.1 设计合理的采区个数

根据开采经验, 一个井田划分采区个数越少, 相应的采区范围越大, 采区上、下上工程量和占压煤柱量也越小, 同时回采工作面的走向长度、倾斜长度也能增加, 又降低了矿井万吨掘进率, 为矿井高产高效提供了最基础的技术保障。例如, 某煤矿为单水平上下山开采, 井田面积10.1km2, 且矿井边界极不规则, 因此在确定采区个数时要综合考虑矿井开采技术条件和生产技术水平以及井田边界对采区布置的影响因素, 经过科学论证, 矿井布置了11, 12, 13, 3个上山采区和21, 22, 23, 31, 4个下山采区, 最大程度地减少了采区个数, 降低了上、下山护巷煤柱、采区边界煤柱等设计损失。

2.2 优化区段布置

区段布置是采区设计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只有合理确定区段的长度、宽度以及区段间布置方式才能提高采区回采率, 同时又左右着矿井的安全生产状况和经营效果。区段间布置方式分为内错、外错2种, 内错式即2个区段间有重叠部分, 下区段的上付巷布置在上区段内;外错式即2个相邻区段之间留有煤柱。采用内错式布置时由于新布置工作面上付巷位于上区段采空区内, 可以将上区段下付巷附近浮煤进行二次回采, 因此内错式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资源回采率, 但是内错式存在一些缺点, 诸如:在采空区内掘进影响施工进度、不利于防火 (煤层自燃) 管理、上区段遗留坑木、矿工钢等材料降低影响采煤机割煤速度, 影响了工作面安全生产;采用外错式避免了在采空区掘进、回采时的种种弊端, 但是增加了区段间煤柱损失。

2.3 针对不同煤层采取不同的采煤方法

针对各煤层厚薄不均而且赋存状态不稳定的情况, 分别采取不同的采煤方法对煤炭资源进行回收, 达到最大量的回收资源。 (1) 对于特厚煤层, 可采用分层开采, 首先开采一分层, 再利用综放等工艺, 使煤炭资源得以更有效地回收。 (2) 对于薄煤层, 可利用分层走向长壁 (机采、炮采) , 合理有效地回收煤炭资源。 (3) 对于大倾角, 赋存、状态不稳定的厚煤层, 可利用水采, 长孔爆破等工艺, 积极有效地回收煤炭资源。

2.4 其他措施

建立储量管理机构, 招收专业管理人员, 完善相应管理制度、资料台账, 加强日常生产管理, 把提高煤炭回采率作为一项重要指标进行考核, 坚决杜绝不合理损失。

加强边角煤、以前弃采及擅自留设顶底需进行复采的开采技术与装备研究, 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 尽可能减少煤炭损失。

结束语

影响煤炭资源回采率的因素很多, 既有客观自然存在的, 也有人的认识水平、知识结构受局限或疏于管理造成的;相应采取的措施、对策应有针对性。无论采取那种办法, 最终目标是提高矿井煤炭资源回采率、延长矿井服务年限。从煤炭行业发展趋势来讲, 依靠科技进步, 提高煤炭开采机械化水平, 整合零散资源, 走规模型、集团型发展之路, 是提高煤炭资源回采率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徐永圻.煤矿开采学[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 1999.

上一篇:几何变形检测下一篇:课堂低效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