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书工作的改革(精选7篇)
秘书工作的改革 篇1
0 引言
文秘专业是一个传统的人文类基础性专业,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对秘书专业人员的素质要求不断变化与提高。当今社会需要的是既掌握秘书专业基础知识,又掌握非秘书专业的知识技能,具备办文办事、熟练掌握现代办公设备的能力,熟练驾驭语言的能力和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具有综合分析、参谋咨询、辅助决策与参与管理的能力,还通晓有关企业法律,具备一定涉外商务能力的能办事、善待人的“帮办型”秘书和“商务综合型”秘书。因此,文秘专业课程必须体现高职教育培养应用性人才的特点,以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通过教与学的配合,使学生熟练掌握秘书工作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秘书实务》作为高职院校文秘专业的核心课程,按照高职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工学结合发展道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高技能专门人才的指导方针,课程必须根据秘书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遵循高职教育规律、突出秘书职业特点,结合专业服务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职业资格标准,基于工作过程导向进行课程建设与改革。
1 依据秘书职业岗位要求,确定《秘书实务》课程建设目标
以秘书职业岗位工作过程为主线,以秘书岗位职业环境和真实业务为载体,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进行《秘书实务》课程的建设,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秘书人才为目标,将课程按秘书核心能力分为秘书接待、沟通与协调、会议组织与服务、商务活动安排、日常事务管理、文书处理与档案管理、参谋与信息调研工作7个项目,在教学中采取项目化教学的方式,使学生掌握秘书工作的核心技能。
2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明确课程建设的思路
文秘专业课程建设的思路可概括为“四重七转”。“四重”:重构课程体系,打破传统学科型课程体系,针对秘书职业工作体系重新设计课程结构;重组教学内容,打破传统学科型课程以学科知识逻辑为主线、专业理论知识为主体的教学内容,针对秘书工作任务需要,以职业活动为主线,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本位,重新组织和设计教学内容;重创实施方式,打破知识灌输、学生被动接受、实践与理论脱节的实施方式,形成任务实施、学生主动构建、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教、学、做一体式实施方式;重建教学情境,打破单一的教学模式、课堂化教学环境,创设尽可能与秘书工作实境接近的教学环境,实现学校环境与工作环境、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有机融合。“七转”:课程体系从学科体系转向工作体系;课程内容从知识导向转向行动导向;课程目标从知识本位转向能力本位;课程顺序从知识逻辑为主线转向职业活动为主线;课程环境从课堂情境转向工作情境;课程实施从教师为主转向学生为中心;课程价值从知识储备为主转向实际应有用为主。[1]在实施过程中可按以下几方面进行:
2.1 进行行业企业调研,确定典型工作任务
由校外实践专家、课程专家和专职教师选取各类具有代表性的行业企业,进行课程调研和毕业生的问卷调查,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文秘岗位的职业活动分析,确定出工作过程中的典型工作任务。
2.2 按照典型工作任务,设置学习情境
根据典型工作任务的任职能力要求确定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目标要求确定与实际工作对应的学习情境。
2.3 按照学习情境,确定学习任务
按照学习情境,确定学习任务,根据学习任务组织安排学习内容。
3 依据职业岗位要求,准确进行课程定位
《秘书实务》是文秘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从现代秘书办文、办事、办会三大技能切入,以必需、够用为量,以精当、扎实为度,兼顾与秘书专业其他课程内容的交叉关系。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三会三能”技能,即“会办文、会办会、会办事”、“坐下来能写、站起来能讲、走出去能办事”[2],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使学生能够有效的进行行政办公事务管理、做好辅助工作、进行调研及信息的收集处理、进行上下沟通协调、做好会务接待管理、撰写文书等工作。
4 基于秘书工作过程,采取切实有效的课程建设措施
4.1 课程标准建设
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专业教师与行业企业专家、基层文秘人员、课程专家一起,根据文秘岗位群的工作过程和文秘职业考试标准,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出专业能力要求,依据课程涉及的职业活动,讨论分析应具备的知识与技能,制定课程标准。
4.1.1 课程的教学理念
(1)突出学生主体,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秘书实务》面向文秘专业群的全体学生,注重学生对文秘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与方法、基本实务操作和基本写作技能及素质教育的训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增强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使学生养成善于观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习惯。(2)尊重个体差异,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秘书实务》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倡导自主学习,主动训练,鼓励多元思维方式,尊重个体差异,建立能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3)改进教学方式,拓展学习渠道。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探索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教师和学生在真实职业情境中实施教和学,真正实现教室与岗位合一、教师与文秘人员合一、学生与办公室职员合一、作业与工作合一,达到了强化能力的目的。
4.1.2 课程实施
(1)依据课程标准编写或选择课程教材,并编制相应的教辅材料,如课程实训任务书、多媒体课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2)教材应充分体现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课程设计思路,按照文秘岗位,围绕秘书职业能力要求安排教学内容。(3)教材充分体现通过项目引领、任务驱动、实践导向课程设计思想。教案要体现先进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4)校内实训基地的开发与运用。实践教学条件建设是课程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在《秘书实务》课程建设中,一要加强校内实践条件建设,把教室建成了秘书仿真实训室、办公自动化实训室等,实现教室与实训室的有机融合。二是开辟校外实训基地,使学生通过认识实习、顶岗实习等几种方式,提高秘书实践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4.1.3 考核与评价《秘书实务》课程考核与评价注重考察学生
的能力和素质,做到四个结合:一是过程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注重过程考核;二是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坚持“应知+应会”的考核方式;三是校内评价与校外评价相结合,校外评价主要是企业评价,以实际操作为主;四是成绩考核与国家职业资格考试相结合,以获得国家秘书职业资格证书为主[2]。
4.2 建设专业教学资源库
借助网络平台发布课程标准、电子教案、习题、典型案例、考核办法、行业标准等,学生对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教学要求一目了然,学生在网上可以完成课前预习,课程学习,课后练习;提供职业秘书资格证书考试大纲、学习指南以及大量的模拟练习题和模拟试卷,供学生练习,丰富的教学资源和良好的网络环境,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4.3 改革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突出对学生进行文秘职业能力的培养,改革课程教学模式,按照该专业认知与准备、情境教学、课程综合实训、顶岗实习四个环节,系统地安排整个教学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法进行教学。
(1)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方法实施教学过程,树立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的现代教学观,形成“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训操作一体化。(2)依据文科教学特点,进行“仿真”教学。以文秘实训中心为基地,开展适应文科教学特点的“情景式”教学。(3)通过教学项目模拟真实秘书岗位业务工作,完成“工学交替”,实现课堂教学与秘书工作岗位一体化。[3]。(4)采取网络自主学习法,突破时空限制。(5)实施“三个结合”,探索“多证多能”教学模式。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构建文秘专业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实践教学体系,实施实践教学体系中的“三个结合”:即秘书基本技能与现代网络运用相结合;秘书基本技能与人文素养相结合;秘书基本技能的“多能”要求与国家秘书职业标准相结合。
摘要: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项目化教学为驱动是当今高职教学改革的新思路,本文提出以秘书工作过程为导向,以秘书工作任务为中心进行《秘书实务》课程建设与改革的目标、定位、思路和措施。
关键词:秘书工作过程,项目驱动,秘书实务,课程建设与改革
参考文献
[1]江苏常州建设高等职业技术学校[EB/OL].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2]姜小军.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文秘专业《秘书实务》课程建设与改革方法[J].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
[3]卢志标.文秘专业教学方法改革探讨[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
秘书工作的改革 篇2
一、重新审视课程定位
秘书英语是高职院校中相关专业的必修课程, 通过课程的学习能够为学生从事涉外文秘工作提供充实的基础知识。秘书英语有别于普通高等院校的英语课程, 是在普通英语课程的基础上增加文秘专业知识融合而成的。因此, 秘书英语的课程教学目标应该从培养学生的英语实用能力和文秘专业技能两方面来定位 (付梅莉2009) 。
(一) 英语实用能力
学生通过高职秘书英语课程的学习, 能够在以下诸多方面得到提升和改进:
1. 能够熟练阅读, 并可以独立完成对企业办公室中常见英文资料的翻译工作。这些英文资料主要包括:具有职业指导作用的规范手册和独立文章, 类似于秘书日常工作准则、行为约束注意事项、秘书岗位的具体职责定位、日常活动模式的设定和管理、针对本企业所接触人员的对应组织管理原则、 面向客户市场开展的产品开发等;职场中能够在各种企业活动频繁运用的实用文体, 诸如企业员工信息登记表、月度季度和年度出勤等综合表现、企业自主产品的宣传推广、展出时的会场布置安排、某产品的市场调查报告和客户反馈意见收集、企业领导间的预约安排、各类会议议程安排等。
2. 能够熟练应用英文来完成办公室工作所需或企业领导布置的文书编写, 实现中英文双语的自由切换。常见的文书有涉外信函、工程备忘录、企业经营决策告示、企业领导讲话稿、涉外联合活动倡议书、接待国际客户的欢迎词与告别词等。
3. 在办公中能够自如应用外语交流, 熟悉西方思维模式和行为风俗。如随企业领导一同接待涉外客户业务洽谈、接听或者拨打越洋涉外电话、利用网络进行实时信息交流、文件资料互传共享、向合作方进行双语介绍等。
(二) 文秘专业技能
学生通过高职秘书英语课程的学习, 能够同时对文秘工作的专业能力有所提高:
1. 能够充分展现职业化文秘工作者的基本素质和职业道德, 同时代表企业及企业领导者树立良好公众形象。
2. 能够合理地根据每日工作进度来为企业领导制定合适的公务时间, 分清楚工作的重心和各环节所占用的时间等。要能够适应并积极主动地调节办公的节奏和氛围。强化企业相关资质报送审核的及时跟进, 强化企业的合法印章管理、接待企业的工商环保税务等各职能单位的督察管理、处理信访工作等事务性工作。
3. 妥善处理好会议中的管理工作、服务工作及信息工作, 有效控制会议成本。
4. 具有良好的文书功底, 熟知并能够正确解读和编写各种事务文书及商务文书, 配合企业的经营管理。
二、调整课程教学内容重点
高职院校应该有意识地提高秘书英语课程的内容吸收和融合, 努力走出传统的固有模式, 不能一味停留在课程的单一化教学目标上, 而应该形成加强英语应用能力的意识 (严玲2011) , 将商务型、 技术型等各种秘书专业可以涉及的工作领域的英语听、说、读、写工作都放进课堂中来。可以将课堂内容按主题模块划分, 围绕秘书工作的英文听、说、 读、写、译等来教学, 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 增强学生对专业英语的应用能力。
例如:设置“秘书随领导出行”的背景, 积极展开任务分解, 让学生从联络领导及随行人员、拟定出行日程安排、确定签证邀请函、拟定签证申请表、 预定机票和酒店、了解酒店规定及出行地的风土人情等内容分别做准备, 通过资料查阅等确定每一环节的具体工作, 然后让学生通过英文表述来完成。
三、多角度改进教学方法
(一) 用多媒体手段展示实际案例
职工秘书英语教学课堂上, 教师可以通过影音、图片等多媒体手段来展示实际案例, 将秘书的专业知识向学生逐一对照讲解。要充分掌握学生的好奇心理和求知动机, 努力改善学生已有的相关语言知识结构, 提升各种知识的关联性。
(二) 将办公室的真实场景搬进课堂
应该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动性, 如将办公室的真实场景搬进课堂, 让学生在思想上认识到自己就是一名优秀的涉外秘书, 一切工作应该用英文来完成。教师应该多元化模仿岗位工作环境, 模拟开展洽谈会议、模拟接待外宾、模拟主持国际演讲会或辩论会等, 在课堂中营造出专业氛围, 促使学生认真执行岗位要求和操作标准, 在轻松愉快的角色扮演中提高职业技术能力。
(三) 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应该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 自主解决课堂所留的课题。鼓励学生充分利用网络、专业书籍等媒介, 就秘书工作的相关话题查找资料, 写出双语分析报告。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针对部分课文内容重新制作课件, 要求配置双语化、图文并茂的演示文稿, 再以教师身份在课堂上公开讲解。
四、努力提高实践应用语言能力
秘书英语的实践教学力图在教室营造出让学生走入职场的感觉, 进而在不断地强化秘书各项工作内容的状态中提高学生的外语语言应用能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作积极调整:
(一) 课堂演绎
现代教学都提倡使用多媒体课件, 同时高职秘书英语的教学课堂应该积极模拟出职场氛围, 让学生彼此间设定角色, 增加沟通机会, 同时, 根据学生自己所能想到的职场工作场景来演绎秘书工作。积极按工作场景设计布置教室, 并重点模拟训练相应的工作环节。
(二) 校内设置秘书实践区
高职院校应该在校内开设文秘实训区。在此区域内创建总经理办公室、会客接待室、多媒体会议室和员工活动区, 保障这些区域中的教学设备保持先进和完善性。要求学生一旦进入此区域, 就要完成对特定角色的扮演, 准确拿捏可能发生的办公内容, 同时积极运用自己所具备的英语能力来完成有限时间的工作体验。要求学生在每次体验结束后, 找出自身的不足, 并总结心得体会, 以便在下次体验中能够有所改进。
(三) 参加职业化的技能大赛
教师不但要在课堂上培养锻炼学生学习秘书英语, 还应该让学生放宽眼界, 积极关注并参加职业化技能大赛, 如主持人大赛、英文口语比赛、英语写作比赛、演讲比赛等。
(四) 秘书事务所实践
“秘书事务所”的概念引入是高职院校在工学结合模式中的一大探索亮点 (张文君2008) 。秘书事务所可以秉承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 依托强大的师资力量, 通过承接英文读本写作及翻译、各类规范化的文明礼仪服务活动等业务来培养秘书专业学生的技能。通过对秘书事务所这种新型模式的运用, 学生的秘书职业化水平将得到有效的提高, 同时, 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也能得到有效的锻炼。
结束语
中国高职教育已经进入了模式探讨和转换的关键时期, 高职秘书专业的英语课程改革凸显了岗位技能的重要性, 从而为英语的学科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但要积极形成全面包含工作过程知识的课程体系, 仍需要全体教育工作者认真研究与探索。
摘要: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目前正处于良好的发展状态, 正积极转型面向社会寻求就业突破。培养更多满足时代要求的复合型人才, 需要高职课程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相应改革。本文提出应该从重新审视课程定位、调整课程教学内容重点、多角度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提高实践应用语言能力等方面改革高职秘书英语课程, 逐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以期能够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秘书人才, 满足现代社会所需。
关键词:工作过程,高职秘书英语,课程改革
参考文献
付梅莉.2009.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课程开发研究[J].石油教育, (3) :26-29.
姜大源.2008.世界职教课程改革的基本走势及启示[J].职业技术, (11) .
严玲.2011.专门用途英语课程构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秘书工作的改革 篇3
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学分制,教学秘书
新建本科院校是指从1999年至今,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张和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 高等教育推行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过渡的背景下, 为适应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由高等专科院校合并、重组等形式组建而成的院校。这些院校一般是由省、市、自治区所办的, 隶属于地方, 服务于区域, 绝大部分生源都来自地方, 另外, 由于建校时间短, 本科办学经验缺乏, 师资力量薄弱, 管理等很多方面都不到位。面对新形势和新任务, 原有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机制已不适应发展要求, 为提升办学地位和办学质量, 各院校纷纷把推行学分制作为应对教学体制改革的突破口, 在由学年制向学分制改革的过程中, 教学秘书的工作必然有重大变化。教学秘书应如何尽快适应这种变化, 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立足教学秘书的工作实践, 结合新形势的要求, 在借鉴国内外学分制经验的基础上, 阐述学分制对教学秘书的影响以及提出有针对性的相应对策。
1 学分制与学年制的涵义
学年制, 也叫学时制, 该教育体制以及其教学管理的体制是高等学校按照学科、专业制定教学计划, 规定了学生的修读年限和课程, 并要求学校在规定的年限内完成规定的课程, 并将是否通过相应的课程考试、毕业考试、毕业设计作为能否准予毕业, 授予学位的评判标准的一种教育体制。
学分制是以课程在教学计划中所占比重即学分来计算学生学习分量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学生修习的课程成绩合格, 就可以取得该课程的学分, 当学生取得规定的总学分后, 即准予毕业, 而不考虑修业年限。与学年制比较, 它是按照多样化的教学要求来培养人, 教学主体是学生。学校着重给学生提供多种成才的途径, 学生自行安排学习课程和进度, 修满学分即可提前毕业, 或者延迟毕业, 也可以攻读双学位、双专业, 甚至跨学科学习。
2 学分制教学管理的新要求
2.1 面临新的管理体制和管理制度。
实习学分制后, 教学秘书面对的是新的教学文件, 如具有一定弹性和灵活度的各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课程内容简介、选课指南等, 新的基本制度, 如选课制、导师制, 新的运行机制, 如选课运行体制、学籍管理运行体制, 以及新的教学环节。
2.2 面临复杂的课程安排。
为便于学生的选课和学习, 二级院系设置课程的数量大大增加, 开课的时间和次数相应大增, 同时为适应变动中市场的需要, 教学要求和教学计划随时做相应修订, 课程做结构性调整。此外, 允许并且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爱好, 跨年级、跨专业, 甚至跨系、跨校选修课程, 学生选课随意性大, 会出现某些课程一次有几百人选的情况, 教学安排是十分困难, 让学生补选和重选都要耗费教学秘书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稍有差错, 就会影响整个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2.3 面临复杂的考务管理和学生学籍管理。
学分制条件下, 每门课程有不同的专业和年级的学生选修, 在安排考试时必须周全考虑到每个学生和监考教师的考试时间不冲突, 同时, 又要使考试安排具体到每个学生, 其工作量和难度都很大。学籍管理是对学生从入学到毕业整个培养过程的管理。如学生注册、课程考核、成绩记载及重修, 休学与复学、转专业与转学、退学与试读等。与学年制相比, 学分制学籍管理增加了统计学分, 选修和免修、跳级、组织重修、提前毕业、延迟毕业等多项工作, 使得学籍管理的过程繁杂化, 这给教学秘书在操作时带来相当大的麻烦。
2.4 面临新的教务管理软件。
实行学分制后, 由于教学管理工作量及难度加大, 各高校一般采用计算机现代化管理手段, 以进一步提高各项管理的工作效率。教学秘书必须熟悉教务管理软件的使用流程, 积极参与教务管理软件的开发, 有利于管理系统更加科学全面, 从而有效促进工作效率的提高。
3 增强和改进教学秘书工作的措施
实施学分制是一项系统工程, 牵动着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 面对新的制度和工作环境, 教学秘书必须努力学习, 提高自身素质, 主动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要。除以上列举的诸多问题之外, 还会有主辅修制、导师制、双学位制等等其它方面的问题, 这就需要教学秘书以积极的态度作好应对的准备。
3.1 加强理论学习, 转变观念。
教育管理归根到底还是教育观念的问题, 教学秘书首先要通过认真学习, 从理论上理解熟悉学分制, 认识和了解学校进行学分制改革的意义, 学分制与旧的学年制的教学理念有什么不同。学年制的教学理念主要是以学年为基本度量单位, 学生必须完成规定的学年课程之后, 才能正常毕业, 取得学位, 没有太多自由度。而学分制是一种以学分为计量单位衡量学生学业完成状况的教学管理制度, 通过对学分总量的计量来判断学生能否达到学校规定。学年制按照统一的教学模式, 培养出统一规格的学生。学分制强调学生个性发展, 学生有选课、选专业、选教师和安排学习时间的权力, 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要求选择更适合的学习领域。由此可见, 学分制的改革必然对传统思想有着深刻的冲击, 思想观念不变, 工作难以开展, 学分制改革也就难以进行。因此教学秘书应加强学习, 全面理解学分制, 认识实施学分制的重要性, 彻底转变教育思想, 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念, 尊重学生自我发展的教育方针, 理性面对学分制改革中可能出现的困难, 自觉提升自身的能力和素质, 变被动为主动, 在学分制改革中发挥积极推进作用。
3.2 提高沟通协调能力。
教学秘书在整个教学系统中处于中心枢纽的位置, 扮演着协调员的角色, 负责教学部门与教务处之间、所在教学部门与教研室之间、教师或学生与教务处之间的协调工作, 成为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的联结纽带。特别是在学分制管理下, 这种联结纽带的作用就更为重要, 尤其是与教师和学生的联系会更加密切。在与教师联系方面, 制定教学计划、落实教学任务、征订教材需要专业教师的指导和配合, 为方便学生选课需要, 教学秘书还必须了解每位任课教师的学历、职称、专业特长、学术成果、教学水平等基本情况, 最好建立教师档案, 形成工作的系统性。在与学生联系方面, 由于选课自由度大, 选课过程中又有退选、改选等环节, 容易给工作造成混乱, 因此, 与学生的联系显得相当重要, 要保证与学生联系畅通, 及时、准确将各项通知传达给学生, 同时学生有什么意见和建议也可以反馈到学院, 为教学秩序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教学秘书通过有效充分的沟通, 提高自身工作的灵活性和应变性, 去营造和谐的管理氛围, 才能使各项复杂的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
3.3 提高教务管理信息化水平。
学分制的运行比学年制复杂得多, 各高校一般将先进的教务管理软件引进学校。教务管理软件可以简化教学管理中诸多繁琐的工作, 特别是在提供学生选课信息, 自动生成成绩单, 以及绩点、学分计算方面。因此, 要适应新的教学模式, 教务秘书必须不断提高信息化运用水平, 努力学习和掌握现代化办公设备和手段, 适应管理工作现代化的客观要求, 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水平。
综上所述, 学习学分制改革后, 教学管理的主要变化特点是由静态管理变为动态管理, 在这种变化中, 教学秘书的工作内容和方式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同时, 教学秘书工作的重要性也会愈加体现出来, 这就需要教学秘书在工作中不断学习, 总结经验, 加强与师生的联系, 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和信息化水平, 营造和谐教学管理氛围, 为学校的学分制改革的顺利进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吴春妮.论学分制条件下的高校教学秘书工作[J].三峡大学学报, 2005年7月.
[2]黄涛.教学秘书在学分制教学运行管理中的作用浅析[J].科技信息, 2007年第19期.
[3]吴利明, 解媛, 张慧.高校学分制改革下教学秘书工作探析[J].科教文汇, 2007年4月
秘书工作的改革 篇4
一、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的发展理念,促进秘书事业持续发展
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说过:“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也指出:“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全党同志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秘书事业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就,关键在于我们坚持了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的发展理念。
长期以来,“写奉命文、办奉命事”的传统观念在秘书人员的头脑中根深蒂固,养成了对领导唯唯诺诺的职业习惯,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被看成是秘书工作的禁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13亿中国人民冲破思想的牢笼,实现了真正的思想自由,激发了无限的创造灵感,使各行各业焕发出生机与活力。各级领导者的思想更加活跃,创新意识更加强烈,这对秘书人员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正是在这种形势下,我国秘书领域实现了空前的思想大解放,带来前所未有的大变革。其一,在秘书工作实践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相继建立了公文、档案、信息、督查、信访、保密等一系列规章制度,逐步实现了秘书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建立健全信息网络,逐步推广网上办公,实行政务信息公开,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其二,在秘书科学研究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在研究活动中敢于打破禁区,涉及敏感问题,大胆探讨秘书与领导的关系、秘书部门的辅助决策职能、秘书活动的特点和规律等,真正做到了畅所欲言。过去大家常为秘书论著评奖经费而发愁,为解决这个难题,成都大学常崇宜教授四处奔波,联合多家单位,于1989年在湖北成功举办了中国首届秘书论著评奖活动;原中办秘书局副局长李欣同志精心策划,由运通公司出资10万元人民币,于1994年在南宁成功举办了“运通杯”中国秘书论著颁奖大会。两位老前辈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关心秘书事业发展的感人事迹将载入秘书史册。其三,在秘书教育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在教学模式上,我国逐步实现了官办教育与民办教育相结合,学历教育与任职教育相结合,学校教育与在职教育相结合,大大提高了教育覆盖面;在教学方式上,逐步推广案例教学、形象教学、研讨教学、网络教学等多种方式,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如今我国民办职业教育蓬勃发展,涌现出一大批办学规模大、办学条件好、教育质量高、特色鲜明、社会信誉好的民办秘书院校。北京高等秘书学院就是一所致力于培养高级秘书、办公管理及相关专业复合型人才的民办秘书高校,确立了在全国高校秘书专业的领军地位。30年过去了,现在仍有人思想僵化,因循守旧,阻止秘书专业进入高等教育本科专业目录,更不要说批准招收秘书专业研究生了。这正好说明,在秘书事业持续发展过程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
我国秘书事业发展的30年,是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的30年。没有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就没有我国秘书事业的繁荣昌盛。今后我们必须继续坚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的发展理念,为促进秘书事业持续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源泉。当然,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必须符合四项基本原则,做到“三个有利”(见邓小平南巡讲话),否则,就会变成少数人违法乱纪、祸国殃民的借口。
二、必须坚持为领导事业服务的根本宗旨,促进秘书事业与领导事业协调发展
秘书事业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秘书工作、秘书人才培养、秘书科学研究等诸多方面。与此相对应,我们把领导称作事业,也因为它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领导工作、领导人才培养、领导科学研究等诸多方面。秘书事业与领导事业有着天然的密切联系,二者是从属关系。秘书事业是伴随领导事业而产生和发展的,是直接为领导事业服务的,因为领导事业的需要是秘书事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因此,我们应当坚持为领导事业服务的根本宗旨。这个提法与秘书工作“三服务”的指导思想并不矛盾,因为秘书工作为人民服务,主要是通过为领导服务来实现的。这是改革开放30年我国秘书事业发展的一条基本经验。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秘书事业始终坚持了为领导事业服务的根本宗旨。一是始终坚持以领导事业发展为导向。由于领导事业是秘书事业的服务对象,也是秘书事业发展的牵引,因此,秘书事业必须时刻关注领导事业的发展动向,以便搞好跟踪服务。30年来,我国秘书事业始终坚持以领导事业发展为导向,时刻关注领导班子调整和领导制度改革、领导全局情况和工作重点转移、领导决策目标和决策方式选择、领导素质提升和辅助需求变化、领导科学研究和发展趋势等情况,从而明确了秘书事业的发展方向。二是始终坚持以适应领导事业发展需求为目标。在秘书工作实践中,为适应领导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需求,重点加强了信息调研、督促检查、协调综合等辅助决策工作,强化了秘书工作的参谋职能;在秘书人才培养中,为适应领导人能力素质不断提升的新形势和新要求,除大中专院校加强案例教学、能力训练外,各单位还加强了秘书在职培训,强化了秘书人才的能力提升;在秘书科学研究中,为适应领导科学发展迅速的新形势,大力加强秘书学科建设,形成了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促进了秘书科学与领导科学协调发展。实践证明,秘书如何处理与领导的关系,秘书工作如何适应领导辅助需求,秘书人才素质如何与领导素质同步提高,秘书科学如何与领导科学协调发展,秘书事业如何更好地为领导事业服务,这些问题是秘书事业发展中的永恒命题,也是我们今后继续努力的方向。
三、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发展道路,促进秘书事业科学发展
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的学风,也是我们党的三大作风之一。秘书事业的发展和其他事业一样,必须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秘书工作是一项社会实践活动,秘书人才是一种社会应用人才,秘书科学是一门应用性社会科学,这就决定了秘书事业发展必须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由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几千年来,秘书工作被神秘化,秘书人才被边缘化,秘书科学研究被划为禁区,形成了秘书事业实践性强而理论性弱的客观现实。改革开放的时代潮流,要求我们必须打破秘书工作的神秘感,加大秘书工作改革力度,加强秘书科学研究,培养大批秘书人才,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正确道路。
回顾30年我国秘书事业的发展,一条最成功的经验,就是始终坚持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道路。虽然也有过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的倾向,如在理论研究中曾经发生过“天地之争”,在人才市场上曾经发生过秘书专业毕业生不适应秘书岗位要求的情形,但从总体上看,我国秘书事业始终坚持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正确道路。一是在结合的方向上,坚持正确的思想路线、方法。绝大多数理论研究者和实际工作者始终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正确方法,保证了秘书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正确方向。二是在结合的力量上,做到理论队伍与实践队伍紧密结合。无论是秘书科学研究,还是秘书人才培训,始终坚持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两支队伍紧密结合,互相学习,互相交流,互相讲课,做到优势互补,为搞好理论与实践结合提供了力量保证。三是在结合的途径上,做到了多渠道、多方式、多平台。例如,在秘书学会、秘书协会等社团组织中,注意吸收秘书实际工作者和秘书教学研究者共同参加活动;在秘书理论研讨活动中,注意邀请秘书实际工作者和教学研究者共同参加研讨交流;在组织大型秘书丛书和系列教材编写中,注意聘请秘书教学研究者和实际工作者共同参与,很好地实现了秘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全国公开或内部发行的多家秘书杂志发表了数万篇文章,不仅为广大秘书工作实践者和秘书教学研究者提供了沟通交流平台,而且为促进秘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发挥了桥梁纽带作用。总之,上述措施有效避免了理论脱离实际的倾向,保证了我国秘书事业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四、必须坚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运作的发展模式,促进秘书事业繁荣兴旺
1992年,党的十四大做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大决策。市场经济的优点,就是在完全竞争的前提下,能够实现社会范围内资源配置的合理化,并给予每个经济主体以经济选择的自由。它要求人们具有优胜劣汰的竞争观念,处处从市场经济的角度来思考和处理问题,促进市场繁荣兴旺。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后,秘书事业发展也必须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当前在秘书职业资格认证、秘书人才培训、秘书人才招聘、秘书科研成果推广等方面,已经摆脱计划经济模式,正在或开始实行市场化运作,并且取得显著成效。例如,近几年来,为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大力加强各级党政干部能力建设的决策,许多省(市)委党校、行政学院和学会、协会等组织,实行市场化运作,通过市场调研和策划,科学制订秘书人才培训方案,合理确定收费标准,高薪选聘名家讲课,确保人才培训质量,打造秘书培训名牌,取得巨大成功,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事实充分证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秘书事业的发展不仅可以有组织地进行市场化运作,也可以走个人市场化运作的路子。经过30年改革开放和16年发展市场经济,秘书在我国已发展成为一种当红的社会职业,秘书人才已成为社会需求量很大的专门人才,秘书科研成果已经成为社会需求量很大的特殊商品,完全具备了进行市场化运作的条件。只有坚持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才能促进秘书事业繁荣兴旺,这是改革开放30年留给我们的又一条重要经验。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新形势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们必须继续走市场化运作的路子,以实现秘书资源配置的最优化和效益的最大化。
五、必须正确处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与求同存异、团结协作的关系,促进秘书事业和谐发展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毛泽东同志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促进我国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的基本方针。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秘书事业特别是秘书科学的发展,认真贯彻“双百”方针,极大地创造了“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自由学术空气,极大地促进了秘书工作实践者和秘书教学研究者的思想解放,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和无穷智慧,使我国秘书事业呈现出空前繁荣的可喜局面。在秘书科学研究方面,曾经形成了北京、上海、武汉、辽宁、四川、重庆、湖南、广西等许多地域性的学术群落,表现出不同的研究特色,为秘书科学百花园增添了各种色彩;在秘书专业教材和秘书丛书的编写方面,既有国家教育部门和著名高校组织编写的,又有秘书学会、协会和研究机构组织编写的,也有出版社和个人策划编写的,形成了“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竞争局面;在秘书科学研究探讨过程中,曾经出现过几次大的思想交锋。20世纪80年代,经验派与经院派之间有过所谓“天地之争”;90年代,在秘书工作基本规律、秘书部门参谋作用、秘书辅助决策等一些重大理论问题的探讨中,也有过比较激烈的争论;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在对我国秘书理论研究状况的评价上,有过所谓“第三次爬坡”之争。所有这些,都表明“双百”方针在秘书科学发展进程中得到了很好的贯彻落实,不仅活跃了秘书学界的学术气氛,而且推出了一大批高质量的研究成果,推动了秘书科学的发展进步。
秘书工作的改革 篇5
一、课程改革设计的思想及课程目标
(一) 课程的改革设计与人才市场的需求接轨, 体现秘书的职业技能
该课程自2005年起在我院文秘专业开设, 已有7年的教学积累。课程内容以介绍秘书课程理论知识为主, 实际操作技能相对较少。2006年起, 为实现“双证书”培养, 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 使其涵盖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秘书职业资格考试的全部内容。学生学完该课程后, 参加由国家劳动部统一组织的秘书职业技能鉴定考试, 考试合格后, 取得中级 (含中级) 以上合格证书并获得该课程相应学分, 实现与职业资格证书考核内容的对接。2007年, 根据用人单位及毕业生反馈意见, 增加秘书实务综合技能知识。2009年根据教育部16号文件精神 (教高[2006]16号) 课程进行了大幅度地调整, 将教学内容整合为3个模块、6个项目、17项任务, 实践以工作过程为导向, 通过工学结合驱动知识与技能的教学模式, 凸显课程的应用性与操作性。
(二) 充分利用校内各种资源, 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
为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 教师教学生以学校为依托, 充分利用校内各种资源。首先, 为培养学生日常事务处理能力, 掌握礼仪、人际交往的礼节, 学会接待谈判策划等职能, 我们把学生派到院办公室实训, 接待来访人员, 处理日常办公事务。其次, 为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能熟练运用汉语语言和写作知识撰写各种公文及其他文种的文章, 把学生带到院编辑部整理、修改稿件。还有, 为培养学生的办文、办会能力, 我们把学院办公室、各系办公室作为我们的模拟会议, 准备会议文件的实训场所, 有选择地使学生参加一些会议的筹备工作、会中安排、会后文件处理工作。同时, 为培养学生的操作现代化办公设备能力, 掌握打字、编辑、复印、发传真等技能, 院编辑部、办公室是我们学生长期的实训基地。
(三) 校企合作, 资源共享, 共同指向秘书职业能力拓展和巩固
我们与汕尾市的档案局、中国移动汕尾分公司进行校企合作, 实现资源共享, 即补充了我们的实训设备不足, 锻炼了学生实际处理问题的能力, 也帮助实训单位解决了繁杂的琐事, 双方互惠互利, 各得其乐。通过与企业合作, 我们也发现了课程设置、安排不合理的地方, 并及时进行调整课程, 使课程内容更加合理、实用。如档案整理部分, 以前讲的内容过深、过难, 在实际工作中有些理论用处不大, 于是我们就去掉了一些理论知识的讲授, 增加了分档、归档、装订等实践环节, 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又如秘书写作部分, 根据了解的情况, 加大了实际工作中常用的文种通知、请示、报告、函等的训练, 对不常用的文种只作一般的介绍。通过真实任务和顶岗实习, 不但让学生熟悉现场工作流程, 巩固专业知识与技能, 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体验企业文化, 增强服务意识和团队协作意识, 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四) 教学与考取秘书资格证书工作同步进行, 为学生就业提供保障
根据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要求, 本门课程教学实现与职业资格证书培养相结合, 从2006年至今连续6年来, 有90%以上的学生拿到中级秘书资格证书, 为学生就业拓宽了门路。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我们的课程改革成果, 虽然在表面上看没有为学校直接提供经济效益, 但这种教学实践环节的改革有利于为社会培养应用型、实践技能性强的人才, 减少了毕业后培训环节, 学生可以直接上岗担任文书、秘书工作, 为用人单位节省了开资, 能创造一定的社会效益, 应用前景是非常可观的。
二、依托项目式教学, 整合课程内容
在教学中, 设置总项目“辉鹏百货有限公司与韩国广田百货批发公司合作开发本市百货市场”, 将其划分为3大模块, 按照秘书实务课程和秘书资格证书考试的要求安排6个学习情境, 17个实践任务, 以培养职业能力的目标及实际工作的需要为依据整合教学内容。我在与兄弟院校河源职业技术学院文秘专业的教师学习交流过程中, 参编了《秘书实务》 (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4月) 教材, 其特色在于:围绕“以工作项目为导向, 以任务为驱动, 以行动为体系, 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核心”的理念, 着力体现当前高职高专教学改革的新特, 突出针对性、适用性和实用性, 突出职业技能和素质的培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强调技能实际操作, 并遵循学习者的认知规律, 精选内容, 突出重点, 充分体现了“任务引领, 突出能力, 内容适用, 做学一体”的特色。把教师讲授内容与学生学习, 以及学生所学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操作结合起来, 把理论讲授与实践动手能力结合起来, 对每一个教学具体环节合理、科学地设计。 (知识模块如下表1) 。
三、采用项目任务驱动模式下的学生自主学习法
本课程严格遵循“教、学、做合一”的原则, 改变了以教师讲课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 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 让学生边学边做, 并在仿真的业务环境中熟练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在教学方法上积极推行行为引导法、案例分析法、模拟情境法、启发讨论法、现场演示法、角色扮演法等多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 其中“项目任务驱动下的学生自主学习法”的教学方法效果最为突出。
2010年我系申报建设文秘仿真实训室, 2011年投入使用, 为文秘专业的项目式教学创造了有利的硬件:木质沙发、计算机、打印复印传真一体机、电话机、档案柜、文件夹、文具盒、会议桌、茶具、照相机、数码摄像机、公司标识、公司印章等等为学生仿真“表演”提供了最为真实的“道具”和“舞台”。在教学中我们设立了虚拟仿真的“辉鹏服饰有限公司”, 设立总项目“辉鹏服饰有限公司与韩国广田百货批发公司合作开发本市民族服装市场”, 分3个阶段、6个情境、17个任务将教学活动与内容全盘置于该公司的框架之下运作, 以秘书实际工作任务为载体, 以岗位职业标准为设计依据, 真实模拟角色与场景教学, 实践“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具体做法是:1.设立虚拟公司作为秘书实务活动背景, 要求机构完整, 各部门管理有一定条理与规则, 活动规范, 有一定业务内容, 能为秘书工作展示提供活动空间。2.设定一名秘书人员, 假定是一名高职文秘专业毕业生, 按公司领导要求完成一系列秘书工作任务, 增强身临其境之感。3.打破理论与实务界限, 以工作实例作为每章切入点, 让学生真正进入角色, 涉及相关理论知识在实例后介绍。4.每个工作实例后均设置相应实训题, 以深化和巩固所学知识。
在这个“虚拟公司”运行的过程中, 始终坚持“学做合一” (以校内实训为主) 与“产学结合” (以校外实践为主) 。另外, 在校内课堂模拟训练的基础上, 我们进一步利用企业真实的工作现场、工作项目和工作过程构建生产性教学实践环境, 让学生直接参与企业会务组织、经营活动策划、现场布置和接待等活动, 实现真正“顶岗”, 实现产学结合。
四、建立精品课程, 提供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
源于对这门课程的7年教学经验, 笔者建立了院级秘书实务精品课网站 (网址:http://www.swvtc.cn/mssw/) , 借助网络平台发布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教学进度表、考证资料、教学录像、教学设计、电子教案、习题、典型案例、考核办法等, 学生对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教学要求一目了然, 学生在网上可以完成课前预习、课程学习、课后练习。另外, 我们提供职业秘书资格证书考试大纲、学习指南以及大量的模拟练习题和模拟试卷, 供学生练习, 丰富的教学资源和良好的网络环境, 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同时建立起“师生交流”网络交互教学模式。教师通过网络进行教学、答疑, 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解决问题的方案组织教学内容, 与学生互动, 学生通过网络自主学习, 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在此基础上加强课程教学的相关建设, 如通过建设“秘书专业技能视频库、秘书职业资格考证题库”来促进专业技能掌握, 综合加强对本专业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训练, 不仅促进学生对于秘书应具备的特定职业能力的全面理解与综合掌握, 而且较好地实现各门相关专业与拓展课程之间的有机衔接, 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研究型学习。
五、改革课程教学评价方式
形成性评价是行动导向教学的主要评价方式, 它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估和判断。在评价标准上, 主要评价学生是否达到行动导向教学的目标要求。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更注重对学生学习的指导和过程性评价。本课程的评价方式采用过程性评价与期末考核相结合的方式, 学习过程评价占总成绩70%, 期末考核占总成绩30%, 这样的评价方式能较好地反映学生对课程的知识、态度、技能等方面的情况。
1.形成性考核 (70%)
(1) 平时成绩 (10%) :考勤 (2%) 、学习态度 (3%) 、课堂提问 (5%) 。
(2) 课程考核涵盖项目 (学习情境) 任务全过程, 主要包括项目实施等几个方面。实训项目成绩 (60%) :共17个实训任务, 各学习情境具体考核方式与考核标准比例。
2.终结性考核 (30%) :采取实操的方式进行, 运用综合知识进行模拟操作。
六、课程改革实施的成效
汕尾职业技术学院中文系文秘教研室在2010级文秘班实施课程改革。从目前实施情况看, 尽管存在一些问题, 如学生水平不一, 接受能力有差异, 但总体效果良好, 表现在以下五个主要方面:1.围绕“工学结合”初步建立了一个新的文秘专业培养方案。2.构建了一个新的与职业领域相衔接的文秘专业行动课程体系。3.课程的实施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全面提高了学生的专业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 学生的综合职业技能和素质得到明显提高;4.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和提高。5.学生的团结协作、语言表达等通用能力得到提升。2010年第二学期, 我们根据课程改革方案, 在2011级文秘专业的“秘书实务”等课程实施了“仿真式项目教学”。在教学中模拟文员的真实工作环境, 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办公小组来承担教学“项目”, 让学生在“做中学”, 真正做到了“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和“教、学、做”一体化。经过一学期的教学实践, 学生的“办文、办事、办会”专业技能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实践证明, 高职文秘专业要克服学科体系下文秘人才培养脱离工作实际的问题, 优化高职高专文秘专业课程体系, 实现毕业生与工作领域“零对接”的培养目标, 就必须在人才培养中进行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行动课程改革。在《秘书实务》课程中,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与课程体系建设是课程改革的关键, 任务驱动式教学法是提升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重要途径, 建立精品课程、提供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 是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研究型学习的有效手段, 改革课程教学评价方式是推动课程改革并取得实施成效的有力保障。
摘要:高职文秘专业要克服学科体系下文秘人才培养脱离工作实际的问题, 优化高职高专文秘专业课程体系, 实现毕业生与工作领域“零对接”的培养目标, 就必须在人才培养中进行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行动课程改革。笔者现以《秘书实务》课程为例, 从课程改革设计的思想以及课程目标出发, 依托项目式教学整合课程内容, 采用项目任务驱动模式下的学生自主学习法, 建立精品课程, 提供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 改革课程教学评价方式来推动课程改革并评估课程实施的成效。
关键词:高职教育,文秘专业,秘书实务,课程改革
参考文献
[1].罗娜, 《秘书实务[M]》, 清华大学出版社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编, 《高职高专教育改革与建设[M]》, 高等教育出版社
[3].曾丽慧, 《社会用人单位对秘书的要求》[D]
[4].向国敏, 《现代秘书学与秘书实务新编》[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5].方国雄、方晓蓉, 《秘书学》[M], 高等教育出版社
秘书工作的改革 篇6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秘书的作用原来越重要, 秘书职位也变得越来越规范和专业。目前很多秘书都是通过高专或者高职的秘书专业培养出来的, 《秘书实务》虽然已经开设课程, 但是从开设的情况和学生上课的情况, 《秘书实务》仍然需要更好地开发课程和探索教学方法, 这样才能真正的提高学生们的技能操作水平, 让准备参加文秘工作的学生可以应付各种工作的需求挑战能力。
1 秘书职位的基本现状
(1) 目前很多高职和高专对秘书职位的理解有很大出入, 并且很多在校学生生源中对文秘知识的基础掌握比较薄弱, 水平有高有低, 再加上有一部分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不高, 自制能力也比较差。
(2) 关于《秘书实务》这本书有很大优势作用, 它的实用操作性很强, 但是有部分教师只会按照书本上的知识来照本宣科来给学生们讲解, 输入大量的理论知识, 只会让学生感到教学课堂枯燥无味, 无心学习, 造成了学生们的积极性不高, 学习性不强。在这种教学状况下, 会导致很多在高教和高专上学的学生们实践操作能力比较差, 毕业后长时间不能独自一人独立上岗, 致使用人单位带给学生们较大的压力。所以, 必须要加重视秘书实务的重要性, 加强高职高专文秘专业技能的实务操作训练, 开发出对学生有较大帮助的使用课程, 运用的新的教学方法, 从而使学生的技能水平不断提高。
2 秘书职位的改革方向
抓住重点来加强文秘职位对现在工作岗位的需求和作用, 突出学习文秘工作需求的主要技能, 不断培训文秘实务的实训训练, 要将在教材上学习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的运用, 充分利用在《秘书实务》中学到的教学方法, 把知识带到现实, 用理论转化实际操作。从而做到让学生学以所知, 学以致用。
(1) 主要以《秘书务实》课程作为实训操作来进行教学的转变, 通过各型企业所需求的秘书岗位来相结合进行实训训练, 按照文秘职位的岗位作用来创建新的教学方式, 并且用实训课程来作为教学的主要路线, 通过实训操作和技能知识来相结合, 达到所需要的学习效果。并将《秘书实务》课程内容进行分类, 以"基础知识"、"办文"、"办会"、"办事"来总结秘书职位的基本要求。并且还设置了九大项目, 分别为:会议管理、接待工作、文书处理、办公室管理、信息管理、常用办公操作、秘书职业礼仪、沟通和协调、商务活动和旅行。围绕这九个项目可以更清楚的了解文秘的作用和工作需求。
(2) 可以通过实践教学来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一起使用, 可以使用《秘书实务》课程中的情景案例教学法和角色表演法, 这样都可以对实训课堂的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当然在使用这些教学案例时, 我们应该使用并引用比较真实的企业案例, 通过情景设置的方式来进行实践训练, 这样才能达到学习的真实性, 让学生更好地进入角色位置, 然他们在学习中体验工作中所需要进行的任务和感受到文秘岗位的工作氛围, 这样既可以使学习得到很大的提升, 也可以为以后刚开始工作减少很多的排斥。
(3) 可以运用"工学结合"模式, 在校内建设秘书岗位内外的实训基地, 让学生轻松的实现学习的理论知识可以轻松入岗, 关于《秘书实务》课程实施, 我们可以建立教学需求实训场所, 如果只是依靠课堂上的操作很难达到需要的效果, 所以学校应建立学生所需求的合作实习单位, 在学生实习的过程中做好简单的接听电话, 打印文稿、接待访客、会议安排的简单工作, 等实习结束后按照要求写实习报告等, 这样学生可以不用再增加找工作的烦恼, 又可以快速的学习到岗位的要求和技能。所以, 学习《秘书实务》课程必须要拓展校内外的资源, 这样才能符合职业实训的要求。
(4) 高职院校要充分的了解和利用现有的资源, 可以采用"一书多证, 多证多能"的教育模式, 通过国家对文秘职业资格的鉴定标准来取得相关证书的考核,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让每个即将毕业的学生拿到多种的通用证书, 比如英语A级四级证, 普通话证书, 计算机证书, 还有各种比赛证书等, 和职业先关的证书, 比如秘书, 公关员等职业证书。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3 总结
通过文秘职业对现在许多企业的需求, 学生对现在学习状况, 我们更应该提倡《秘书实务》课程对现在文秘岗位的重要性, 还有实训教学也是对现在文秘职位中不可缺失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立校内外实训基地, 采取"多证"教学模式, 都可以快速的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帮助。让学生在学习中可以体验到既是学习也是工作的状态, 为将来的工作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陈文蕾.文秘专业人才培养的复合化趋势[J].秘书, 2005 (5) .
[2]焦名海.高职文秘专业建设的困境与对策[J].职业技术教育, 2007 (3) .
[3]高竞艳.高职文秘专业课程设置探究[J].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学报, 2009 (6) .
秘书工作的改革 篇7
作为高校教学管理人员重要一环的教学秘书如何适应这种教学模式的转变,如何在学分制教育模式下进行工作创新和提高,是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基本保障。
1 学分制基础上的教学管理特征及教学秘书的工作职能
《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对学分制的定义是:“高校以学分来计算学生学习份量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一般以每一学期的授课时数、实验和实习时数以及课外指定自习时效为学分的计算依据,根据各门课程的不同要求给予不同的学分,并规定各专业课程的不同的学分总数,作为学生毕业的总学分。”由此看出: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产生的教育理念就是承认人的能力素质差异,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更多的自主性,强化了教学的目标管理及对教学各环节质量的控制。院(系)教学秘书既是基层管理者,要处理本院(系)教学方面的常规事务,又是面向师生的服务者,同时也是联络者,在教务处、院(系)主管领导、教师及学生之间传递和沟通信息,协调关系。因此教学秘书工作主要职能主要有以下几个,第一,服务管理职能。第二,组织协调职能。第三,桥梁和纽带职能。第四,检查督促职能。第五,咨询反馈职能。
2 地方高校教学秘书队伍现状
地方高校由于普遍存在建校和升级时间短,学校教学资源紧张等问题,为了尽快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地方高校往往把主要精力放在师资队伍的培养和教学基础设施的建设上,而忽视了教学管理队伍的建设。地方高校教学秘书队伍现状,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2.1 业务素质参差不齐
目前教学秘书岗位属于行政编制,高校人事部门没有对其学历作硬性要求,队伍的整体素质参差不齐。再加上相当一部分教学秘书未经历过秘书学、教育学相关知识的学习,缺乏一定的教学管理基本知识和管理经验,在学分制这种新的模式下进行教学管理工作和研究存在一定的困难。
2.2 队伍不稳定
目前,许多学校教学秘书工作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关心。由于他们工作量大,工作责任重,思想压力大,导致他们没有时间接受专业培训、进修和外出参观学习,使他们的进取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不断下降,从而难以提高工作效率和教学管理水平。
3 对地方高校教学秘书的素质要求
在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的实施和推进过程中,教学管理要上层次,上水平,教学管理工作运行是否高效,和教学秘书的自身素质有很大关系。因此对教学秘书的个人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要包括以下素质:
3.1 较高的思想素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教学秘书首先要具备较高的思想素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热爱本职工作,强化全心全意为教师和学生服务的思想观念。教学秘书的工作具有很强原则性,要求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要严格按规章制度办事,自觉抵制不良风气的侵袭。
3.2 较强的教学管理能力
在新的教学管理模式环境下,教学秘书是一个专业要求较高的岗位,需要他们具有较强的教学管理能力、良好的协调沟通能力。教学秘书的工作是直接对教师、学生服务,工作原则性很强。因此教学秘书应自觉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懂得教育教学规律,具备高等教育管理的基本知识,学习各级主管部门的教学管理文件,掌握学分制管理模式的运行规律和特点,作为领导的助手在协助领导部署、安排教学活动时必须正确、迅速地贯彻执行学校教务处、院系领导的决定和指示,并将执行情况及时报告和反馈;教学秘书必须具备良好的协调能力和沟通能力,教学秘书平时要充分了解各个教师的特点和需要,对极易出现问题的环节做到心中有数,综合考虑各方面的情况有理有据的安排有关教学活动。
3.3 一定的专业背景
教学秘书要具有一定的专业背景。教学管理工作要求教学秘书应具备相关的专业背景,这样可以帮助教学秘书了解本院系各专业的培养目标,熟悉本院系实行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等,同时还要了解各年级、各专业学生的基本情况,了解教师的授课情况,才能保证教学工作的平稳、顺利的开展。
3.4 较强的信息处理能力
在学分制教学模式的运行中,大量的教学信息是通过网络来进行的,教学秘书是各方面教学信息的汇集点要对大量的基础信息进行整理、汇总、分析,要对新的信息有较敏锐捕捉能力及时传递给领导和有关部门,作为决策依据。这就要求教学秘书必须要具有熟练掌握和运用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代表的现代化办公设备的能力。以适应高校改革和信息社会对教务管理的要求。
3.5 创新意识和能力
创新是时代的要求,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社会各行业提出的要求,只有不断创新,地方高校才能在竞争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随着地方高校学分制教学模式的推进,旧的工作方法、思维方式已不能适应新的工作情况,而应不断学习、探索、不断提高自己的创新意识,关注并收集各兄弟院校及国外高校的教学管理新措施,利用科学的管理知识及方法,敢于突破旧的工作模式,创造性的开展工作。
总之,高校教学秘书的工作是具体的、繁杂的,是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地方高校实行学分制教学模式改革后,教学秘书的工作职责、工作的主要内容,正确认识教学秘书在教学管理过程中的地位和重要作用,明确其应具备的素质,有利于分析教学秘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好的改进方法,提高教学秘书的工作效率、更好地发挥其在教学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增强其工作的主动性、创造性和预见性,保证教学活动的顺畅进行。
摘要:地方高校学分制的教育模式的实施,带来了教学管理模式的改变,在新的教学管理模式下必然对高校教学秘书在个人思想素质、职业道德以及业务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
关键词:学分制,管理,教学秘书,素质要求
参考文献
[1]孙红卫.论高校教学秘书职能实现的素质培训.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05,(6):8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