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用地保障

2024-07-15

工业用地保障(精选4篇)

工业用地保障 篇1

从2000年到2012年,全国商业地价和居住地价均有较大增长,仅工业地价水平涨幅较慢,工业用地出让价格过于偏低且占比偏高。杭州市作为经济发达省份的省会城市,近年来土地资源制约因素尤其突出,土地价格持续飙升。杭州市区2014年度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总量为23355亩,其中工矿仓储用地供应计划为2109亩,占计划总量的9.03%,比2013年多1491亩,多2.4倍。2010年至2014年杭州市工业用地年平均地价是住宅地价的近三十分之一。本研究立足于经济发达的副省级城市-杭州,以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为研究对象,研究其近年来工业用地市场发展情况,从多个角度阐述工业用地低价出让现象,分析杭州市用地结构变化,测算研究区工业用地的土地利用效率,进而根据工业用地利用效率来反思杭州市现有的用地供地方式。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政府的财政收入、各类用地价格及资本流动等数据较为齐全,能够支持后续研究的开展。

一、研究现状及趋势

我国工业用地政策先后出台了招拍挂政策、出让最低价政策、集约节约利用等政策。尽管相继出台了这么多政策,实际工业用地出让仍然以行政划拨和协议出让为主。刘卫东[1]指出低价出让工业用地可有效促进经济增长,土地开发成本、房产租金或土地拍卖价格可以作为工业用地标准确定的依据。有效评价土地利用效率可以从侧面反映工业用地出让方式的适宜性。现有的土地利用效率评价方法有很多,主要有杜邦财务评价、经济增加值、平衡计分卡,另外人们还使用一些数学方法,较为简单的数学方法如层次分析和因子分析,最常见的数学方法如数据包络分析(DEA)。较多学者[2,3,4,5,6]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研究各个行业的生产效率、利用效率等,杨海泉[7]等人以DEA为基础的CCR模型,并进一步扩展的BCC模型。叶涛[8]等人采用土地利用模型,从自然、经济以及政策条件三方面的变化对土地利用概率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周沂[9]等通过2004—2008年城市统计面板数据研究了地理与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之间的关系。杨勇[10]等人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比较分析了经济开放条件下,对比内陆地区与沿海地区城镇化,研究了两地区的土地利用效率差异性。张荣天[11]等综合运用DEA模型、ESDA统计指数和Tobit模型,分析了长江经济带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演变和驱动机制。

但目前关于土地利用效率的研究较少有针对工业用地效率的,同样关于重点研究城市中经济开发区的工业用地效率也较少。另外研究土地利用效率时DEA模型中的CCR模型和BCC模型是最常用的方法,但当存在非期望产出和过度投入时,采用该方法存在高估效率的现象。而DEA模型中的SBM模型弥补了这一缺陷,尤其在工业用地效率评价时可以将环境等负外部相应涉及到。故本文通过对比多种方法的适用性,结合研究对象的自身特点,准备采用SBM模型和BCC模型分析杭州市经济开发区工业用地土地利用效率。

二、杭州市工业用地现状分析

(一)杭州市工业用地供给量逐渐增加

通过杭州市2011—2014年的年度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报告,从工业仓储用地、商服用地、住宅用地三个部分对比分析,结果发现工业仓储用地的供应量及比重在逐渐增大,2012年比重为11.58%,2013年比重为12.28%,2014年比重为15.68%,而商服用地和住宅用地的供应量及比重呈现减小趋势。

(二)工业用地“低价”出让现状

不同类型用地出让价格比较必须在区位相同的条件下才具有比较意义,区位不同会引起各种基础设施条件差异性。其次,两者价格会因为出让的时限不同而产生价格的差异,出让年限根据法律规定二者有一定差异性。另外居住用地出让为政府带来的是一次性收益,而工业用地出让属于多次收益,故政府从考虑吸引工业企业入住的角度会考虑低价出让工业用地,从而获得未来长期收益。通过对比2009—2014年工业用地和居住用地出让价格,通过计算得出居住用地价格是工业用地价格的33倍左右,这从侧面反映了现阶段工业用地出让价格呈现出“低价”出让模式。另外本研究通过采用基本地价公式计算出的基本地价和实际出让均价对比,确实发现实际出让均价低于基本出让价。

工业用地低价出让动机与两个因素相关,首先是低价出让具有引资作用,地方政府用过土地要素换资本要素的方式可获取投资的流入;另外是工业用地相关政策驱动,政府期望通过低价出让及地价变动影响土地利用效率、用地集约度和工业产业集聚度。地方政府为了保证财政收入,积极争取私人和外商投资,由于外商投资企业具有很强的流动性,故地方政府推出各项优惠措施吸引投资,于是提供廉价工业用地就是主要的手段之一。政府希望工业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弥补因低价出让产生的损失。

(三)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产值占比高

1997年到2014年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产业结构中第一产业比重在1999年最高,也仅有2.6%,呈现逐年下降趋势;第三产业的比重从1997年的3.35%逐年上升到2014年的24.21%,表明服务业的发展优势。第二产业比重一直在75%以上,从1997年的96.65%到2014年的75.61%,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因此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经济中心依然在工业上。

三、杭州经济开发区工业用地土地利用效率分析

(一)方法介绍

Tone提出了SBM(Slacks-based Measurement)模型,它综合考虑了各决策单元的投入与产出,解决了投入产出松弛的问题。基于此,本文采用在DEA模型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且考虑非期望性产出的SBM模型,该模型可以更好地模拟在环境约束下,考虑投入变量、期望产出变量和非期望产出变量之间的关系,分析系统效率。

(二)评价指标建立

进行开发区工业用地利用效率评价既要注重研究区域土地的经济、社会效益,也应考虑土地利用过程中对环境产生的负效应。在指标选取时,指标分为三大类,分别为投入指标、期望产出指标和非期望产出指标。投入指标中重点选用了工业用地固定资产投入和工业从业人员数;产出指标中的期望产出指标选用了工业总产值、工业利润;非期望产出指标主要是指对环境有负效应的因素,本研究中考虑到工业废水排放量、工业废气排放量和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量。但实际调研中发现,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近几年都是100%,故不考虑这一指标,另外近几年的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均在92%以上,故同样不考虑该指标。以上数据均来源于2005—2014年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和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年鉴。

(三)土地利用效率计算并分析

采用SBM模型对国家级开发区—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2007—2011年的工业用地效率进行分析。在SBM模型中包括两大类模型,一类是基于导向型的SBM模型,包括输入导向和输出导向。另一类是没有导向的SBM模型。

本研究通过多次对比研究区数据,选择SBM-Non Oriented模型和BCC模型对比计算。在BCC模型中没有考虑非期望产出,即环境污染指标。SBM-Non Oriented模型中考虑了非期望产出。若不考虑企业的非期望产出,采用BCC模型计算出2005—2014年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工业用地效率,其中2005年、2006年、2009年、2010年、2011年和2014年的效率值为1,其余四年的效率值均在0.9以上,这一结果表明在不考虑非期望产出因素下,工业用地效率均比较高。若考虑企业的非期望产出,采用SBM模型,2005年、2006年、2009年、2010年和2014年效率均为1,2007年、2008年、2011—2013年这五年工业用地效率均有下降,下降幅度较大的是2012年和2011年,分别下降了33%和31%。通过数据分析可以看出2011年和2012年工业企业的非期望产出相对较高。通过两种模型的十年效率值从侧面可以反映出低价出让工业用地对开发区工业用地效率提高有正影响。

四、结论

本文以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为研究对象,首先对比分析了杭州市工业用地价格、商业用地和居住用地价格,其次对比了开发区基本地价和实际出让均价,从而反映出杭州市存在工业用地低价出让现象。进而采用SBM-Non Oriented模型和BCC模型分别评价了2005—2014年开发区工业用地效率,高效的利用效率从侧面可以反映出低价出让工业用地对开发区工业用地效率提高有正影响。在使用模型评价中,因为时序较短,不能采用更加丰富的指标,所以有些年份的效率值为1,在以后的研究中可以采用更多全面的丰富的决策单元,以便提高结果的有效性。

摘要:以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用地效率为研究对象,以2005—2014年工业用地效率指标数据为样本,基于SBM模型和BCC模型,采用DEA-SOLVER Pro5.0软件,对比了杭州市工业用地、商业用地和居住用地价格,分析了开发区基本地价和实际出让均价,评价了2005—2014年开发区工业用地效率。研究结果表明,杭州市存在工业用地低价出让现象;开发区工业用地的高效利用,从侧面反映出低价出让工业用地的目标得以实现;非期望产出会影响开发区工业用地效率。

关键词:SBM模型,BCC模型,土地利用效率

参考文献

[1]刘卫东,段洲鸿.工业用地价格标准的合理确定[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04):146-153.

[2]李佳佳,罗能生.城镇化进程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影响的双门槛效应分析[J].经济地理,2015(07):156-162.

[3]许建伟,许新宇,朱明侠,斯建培.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长三角城市群土地利用效率及其变化研究[J].世界地理研究,2013(01):121-129.

[4]周亮,张明斗,徐建刚,孙东琪.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山东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及有序性测度[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4(02):135-140+152.

[5]梁流涛,赵庆良,陈聪.中国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空间分异特征及优化路径分析——基于287个地级以上城市的实证研究[J].中国土地科学,2013(07):48-54.

[6]吴得文,毛汉英,张小雷,黄金川.中国城市土地利用效率评价[J].地理学报,2011(08):1111-1121.

[7]杨海泉,胡毅,王秋香.2001~2012年中国三大城市群土地利用效率评价研究[J].地理科学,2015(09):1095-1100.

[8]叶涛,史培军.从深圳经济特区透视中国土地政策改革对土地利用效率与经济效益的影响[J].自然资源学报,2007(03):434-444.

[9]周沂,贺灿飞,黄志基,王伟凯.地理与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基于2004~2008中国城市面板数据实证分析[J].城市发展研究,2013(07):19-25+56.

[10]杨勇,郎永建.开放条件下内陆地区城镇化对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及区位差异[J].中国土地科学,2011(10):19-26.

[11]张荣天,焦华富.长江经济带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格局演变及驱动机制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5(03):387-394.

工业用地保障 篇2

2、工业用地是指独立设置的工厂、车间、手工业作坊、建筑安装的生产场地、排渣(灰)场地等用地。商业用地与工业用的区别,工业用地通过划拔方式取得,而商业用地采取拍卖、招标的方式取得。综合用地是指办公科研、写字楼、会展中心、文体卫生等用地,并没包括同一宗土地中既有商业又有普通住宅的情况。

3、最后两者的区别是地价不同(工业用土地价格低、商业用地价格高),使用权年限不同(工业30年、商业40年);土地使用性质不同(国家规定不允许违反用土性质使用土地,即不允许在工业用地上从事商业活动);区位不同(商业在市区内、工业在市郊或接近市郊)。

商业用地与工业用地在产权上的差别有哪些

如果工业用地是通过出让而不是划拨得来的,即通过正常的招拍挂程序花钱买的,那么你就拥有完全的处置权,可以进行转让。土地在卖给别人,也就是转让的时候,要缴纳土地增值税。商业用地的转让是完全商品化的。

节约集约用地保障持续发展 篇3

土地的粗放利用, 已经对国家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潜在的巨大威胁, 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已经刻不容缓。为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中央把“地根”与“银根”一道当成宏观调控的两个重要闸门。2008年1月, 国务院下发了《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 明确规定了节约集约用地的具体措施, 可见节约集约用地, 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紧迫任务。

一、土地利用中的粗放现象

坐在车上, 给人最大的感受是这个地方又发展了, 城镇又扩大了。望着年复一年, 一圈一圈不断扩张的城镇, 我陷入了沉思, 这就像吹气球一样的城镇建设, 是否也有限度呢?

城镇建设发展的另一面, 是平坦成片的耕地资源逐年消失。有的地方, 建设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建设用地指标已提前消费10年, 且布局不尽合理, 宽马路大广场太多, 高标准超大面积住宅鳞次栉比。有的工业园、开发区规划面积太大、闲置土地太多。没有引进几个好的项目, 引进的部分项目也是在城市中淘汰下来, 又在城郊乡镇继续发展, 投入资金往往不足, 开发程度不够。有的甚至是个人注册一个公司, 到工业园、开发区先圈一块地放在那里, 从而使工业园、开发区显得冷冷清清, 土地利用率太低。

另外, 农村建设用地分布零散、面积大, 闲置超占多。大部分农村村民追求独立自主、功能完善齐全的生产生活场所, 使人均农村宅基地达220平方米左右, 农村宅基地是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的13倍左右, 特别是农村家家户户修公路, 已占到土地总面积的0.7%左右, 都是各自从自己的责任田、责任山中修, 没有统一规划, 土地利用率太低。

二、产生土地粗放利用的原因

1、各类规划编制前瞻性不强。

受编制人员业务水平、调查的深度和广度影响, 规划实施的操作实用性不强。交通、水利、城镇建设、旅游规划等许多专项规划, 各编各的套, 各吹各的号, 各唱各的调, 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不相衔接, 造成实地已在用, 建设偷着搞, 不敢全面建, 批又批不了的尴尬格局。

2、受利益驱使, 节约集约用地意识差, 节约集约用地机制还没完善。

都知道拥有土地, 就拥有了资本、拥有了财富, 因此, 都想拥有土地, 却很少有人思考怎样利用好拥有的土地。加之少数领导者为了追求片面政绩, 盲目引进项目较差、效益不高的工业企业, 部分管理者为了取得较高的土地收益, 将土地拍卖给出价高的使用者, 多数使用者凭着多占地升值, 占好地投资成本低、见效快的观念使用土地, 造成土地利用率低。

三、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途径

1、冲出闲置浪费圈, 向土地要效率

土地资源是有限的, 特别是耕地资源稀缺。随着县域经济的发展, 工业化、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 “一要吃饭, 二要建设”的土地供需矛盾日益凸显, 日趋严峻, 而太多的闲置土地是浪费土地最突出的表现。

向土地要效率, 盘活农村、改造城镇, 变被动节约为主动挖潜, 变自发行为强力推动, 形成在农村整理、到城镇挖地、向开发区要地的节约集约用地新格局。一要坚守耕地红线, 促进耕地资源的永续利用;二要按照“重点项目保障用地, 优质项目优先供地, 所有项目节约用地”的原则, 引导企业节约集约用地。同时从“招商”向“选商”转变, 将有限的土地资源向优势项目倾斜;三要不断完善完善建设用地储备制度, 优先储备盘活闲置、空闲和低效利用土地, 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四要大力推广节地经营模式, “向上要地, 向下要地”, 鼓励建高层大楼、建地下车库, 实行地下、地面、空中协调发展。

2、强力推行节约集约用地

强化规划的龙头作用, 制定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新农村土地利用规划, 要对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系统评价和全面检查, 加强建设用地指标管理, 严格控制增量, 坚持“节流”与“开源”并举, 把节约用地放在首位, 重点在盘活存量上下功夫。严格控制建设占用耕地、林地、草原和湿地, 充分利用现有建设用地、废弃地和荒地, 少占好地, 特别是少占耕地。

加大宣传力度, 广泛宣传节约集约用地的意义、经验模式, 牢固树立土地忧患意识和节约用地意识。

加大土地利用动态监管, 不断丰富和发展“一张图”工程, 切实推行“天上看、地下查、网上管”的监管模式, 加大非法用地的打击力度, 确保依法用地、合理用地。

大力推行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挂钩, 通过拆旧建新, 确保建设用地总量不增加, 耕地数量不减少, 促进布局更加合理。

加大耕地占用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征收管理力度, 为土地整理、开发耕地后备资源积累资金, 同时探索激励节约集约用地的利益机制, 充分调动节约集约用地的积极性。

3、优化土地资源的市场化配置

市场机制是实现土地集约利用的基本途径。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 完善市场规则, 加大信息公开。

充分发挥地价的杠杆作用, 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 严格控制划拨用地范围, 合理确定出让土地的宗地规模, 实行经营性用地有偿使用, 通过招标、拍卖、挂牌出让, 运用价格机制抑制多占、滥占和浪费土地。同时强化用地合同管理, 严格约定建设项目投资额、开竣工时间、规划条件、价款、违约责任等内容。

4、大力推进土地整治

由于土地的粗放利用, 土地整理复垦潜力较大。土地整理的重点要放在基本农田整理、低丘岗改造和村庄改造上, 土地复垦的重点是废弃矿山、砖瓦窑、取土场、采石场等废弃闲置土地。以乡镇为单位, 以项目建设为载体, 实行大规模、有计划地土地整理和复垦, 将农村分散、闲置、低效土地进行整理, 通过移土填沟改造梯田, 改河取直整理造地, 移民搬迁整治村庄, 退宅还田, 使其成为具有较高利用价值的耕地资源, 提高整体利用效率。

节约集约用地 保障科学发展 篇4

保障科学发展

——XX土地管理工作情况汇报

2009年11月1日

XX率先改革、率先开放、率先发展,以自费开发为起点,走出了一条以改革开放为时代特征、以“创业创新创优”为强大动力、以全面小康为显著标志、以人民幸福为不懈追求的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XX之路”。2005年底率先达到江苏全面小康社会水平,综合实力位居全国百强县(市)首位,去年被列为我国18个改革开放典型地区之一。在台湾电电公会公布的2009大陆地区投资环境与风险调查中,XX的综合实力排名第一。

XX社会经济之所以能够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与历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土地资源的管理、保护、开发和利用是分不开的。下面,我从三个方面简单汇报一下XX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发展历程、取得成效和经验体会:

一、XX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发展历程

1.起步阶段,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转变。改革开放前,无论是土地还是地质矿产管理,基本处于无统一管理、无法可依、无偿无度无序开发利用的状态。改革开放以后,土地管理工作迎来了全面改革发展的历史性机遇。1982年,XX县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土地管理的暂行规定》。1986年,建立XX县人民政府土地管理办公室,并下发《关于加强土地管理的意见》。1987年10月,建立XX县土地管理局,土地管理工作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转变。2.发展阶段,实现了“从无偿到有偿”的转变。1988年8月经江苏省和苏州市人民政府批准,XX市在全省率先开展国有土地使用权有偿出让试点,1989年4月,成功地将XX经济技术开发区内的一公顷土地有偿出让给上海申大公司,揭开了江苏省国有土地使用权有偿出让的序幕,开创了全国县级市工业用地有偿出让的先例。1992年以后,土地有偿出让呈现全面发展态势,有偿出让土地的覆盖面逐步扩大,土地使用权有偿出让成为土地供应的主要形式,土地市场发展迅速。

3.提升阶段,实现了“从无序到规范”的转变。针对土地市场在发展完善中出现的问题,市政府及时制定出台政策加以规范。从1992年到1998年的几年中,市政府先后出台了《XX市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实施细则》、《XX市国有土地有偿转让实施细则》等规范性文件,对初始时期的土地市场进行了有效的规范。随着土地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于2000年对经营性用地一律实行招标拍卖和挂牌出让方式供地,并出台了《XX市国有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办法》、《XX市土地储备实施办法》等多项政策性文件,为土地市场规范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集中土地出让领导权,凡属土地有偿出让,无论是审批、报批,确定地价,还是洽谈条款,签订土地出让合同,都由市土地管理部门代表政府扎口管理,土地出让金和所有土地税费统一由土地部门核收入帐,不设“第二土地局”。这些规定的贯彻实施,不仅有效防止了多头分管,政出多门,违法批地问题的发生,而且促进了土地出让、转让的依法进行,保证了集中统管到位。

4.优化阶段,实现了“从粗放到集约”的转变。进入21世纪,随着XX经济社会事业的飞速发展,建设用地逐年增加,如何集约高效的利用土地资源,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2001年,我市正式提出节约集约用地的思路,并着手对全市工业企业用地状况进行调研。2002年,XX在全国还没有统一的集约用地标准的前提下,提出以单位土地面积投资额为杠杆,来控制企业用地规模,提高土地利用率。2003年和2004年,XX先后两次与江苏省社科院合作开展《XX实现“两个率先”与土地保障战略》、《XX市土地集约利用和可持续发展》课题研究,并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步形成了集约用地“八个度”机制,实现了资源利用“从粗放到集约”的转变。

二、XX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初步成效

1.探索了率先发展之路。在上级国土资源部门的关心指导下,我市在土地管理和土地利用过程中,在全省乃至全国实现了一系列率先。一是率先开展土地有偿使用。1988年8月经江苏省和苏州市人民政府批准,我市在全省率先开展国有土地使用权有偿出让试点,1989年4月,XX经济技术开发区内的一例土地出让,开创了全国县级市工业用地有偿出让的先例。二是率先实行投资强度定额管理标准。在全国还没有统一的集约用地标准的情况下,率先提出了土地集约利用的理念,制订实施了“5432”的用地定额管理标准。三是率先尝试工业用地挂牌出让。2004年国务院28号文件下发后,我市根据XX土地市场发展需要,率先在全省试行工业用地 “招拍挂”出让获得成功,对市场化配臵土地资源、促进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2.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益。通过多年来的摸索和实践,XX形成了一套“以规划为龙头,抓土地资源整合;以投资强度为手段,控制企业用地规模;以政策扶持为导向,引导企业提高土地利用水平;以原创型企业基地为载体,吸纳中小企业减少配套用地;以建设新型农民社区为契机,节约土地资源”的集约用地机制,节约集约用地机制不断完善,节约集约用地的意识不断增强,土地利用效益不断提高。可以说,XX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是土地从“平面资源”到“空间资源”的认识深化过程,是集约用地观念从“要我集约”到“我要集约”的思想转变过程,也是集约用地措施从“单一投资强度控制”到“既看投资强度,又看产出效益的多元化控制体系”的完善过程,实现了资源利用“从粗放到集约”的转变。

3.优化了经济发展方式。我市以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通过提高供地门槛,对投资规模、项目、区位的引导,促进土地利用的合理布局,推动产业升级。通过强化规划的导向作用,科学制定产业功能片区规划,合理安排产业布局,积极倡导“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农业向规模集中”的“三集中”思路,不断优化用地结构。积极整合土地资源,打破建制镇行政区域界限,将小而散的工业企业归并整合,使集聚效应达到最优,优化了XX城市发展的模式。

4.提升了土地执法水平。在《土地管理法》颁布实施以来,我市始终把“法制化管理土地”作为土地管理的主要思路,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XX国土局成立了土地监察大队,乡镇国土所组建土地监察中队,建立了遍布城乡的土地三级监察网络,实行“110”联动,土地执法监察力度不断加大,执法监察机制日益健全,有效遏制了违法用地现象的发生,在全市上下营造了良好的土地法制氛围。

5.维护了农民土地权益。“民以食为天,农以土为本”,土地是老百姓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改革开放以来,XX在率先开展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同时,始终将维护农民的土地权益放在突出位臵。一方面,通过围湖取土、复垦废潭废坑等方式增加耕地资源;另一方面,通过不断完善征地补偿机制,探索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推行村级预留用地制度,逐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等多种途径,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三、做好国土资源工作的经验和体会

1.始终坚持改革创新不动摇。回顾XX国土资源事业发展历程,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坚持解放思想和制度创新,深化对实践的认识,对发展的认识,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改革不合时宜的旧观念、旧思想、旧体制,顺应新形势、新任务,注重职能转变和能力、作风建设,以改革创新作为推动国土资源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2.始终坚持保护耕地不动摇。不论是在改革开放初期,还是在经济飞速发展项目用地需求旺盛的新时期,XX市委、市政府始终高举保护耕地这面大旗,始终坚持“经济越是发展,耕地越要保护”的理念,确保耕地得到切实保护。

3.始终坚持服务发展不动摇。XX的土地管理工作始终服从服务于XX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大局,积极发挥土地调控作用,科学控制总量,有效盘活存量,保障资源供应,实现保护资源与推动发展的和谐统一,确保全市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

4.始终坚持依法行政不动摇。我市始终把“依法行政、依法管地、依法用地”作为贯穿各项工作的总思路,坚持把依法行政作为转变管理模式,提升管理层次,推进土地管理工作上台阶的关键环节来抓。积极探索国土资源依法行政的有效途径,狠抓关键措施的落实,全面有效规范行政行为,逐步形成了依法管地的长效机制。

5.始终坚持集约用地不动摇。在长期探索中,我市形成了“投资要有强度、厂房要有高度、配套要有限度、开发要有进度、盘活存量要有力度、产业转移要有梯度、建设用地整理要有深度、市场化运作要有透明度”等八个度机制,找到了保发展与促节约的结合点,集约用地现已成为XX国土工作的一个品牌。6.始终坚持队伍建设不动摇。XX国土局成立以来,我市高度重视土地管理队伍建设,坚持“以人为本”,把加强队伍建设作为固本强基的一项重要工作,长抓不懈。不断推进效能建设,以推行政务公开、实行窗口办文为突破点,以开展文明行业创建为抓手,逐步建立了一支勤政、务实、高效的国土资源队伍,形成了政令畅通、执法严格、服务优质的国土资源管理运行系统,为国土资源管理事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上一篇:化学能源下一篇:如何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