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洪工程

2024-10-23

排洪工程(共7篇)

排洪工程 篇1

1 工程概述

本标段引水渠道共设有排洪涵洞9座。其中单孔排洪涵洞5座, 双孔排洪涵洞2座, 三孔排洪涵洞1座, 六孔排洪涵洞1座, 涵洞洞身混凝土厚度0.5~0.6 m。排洪涵洞断面为矩形, 进出口渐变段由进口八字形翼墙、洞身段、出口八字墙组成, 下游设铅丝笼进行防护, 两侧护坡与渠堤连接, 坡面进行砼衬砌。洞身采用钢筋混凝土 (C25、F200、W6) 。

2 施工工艺

2.1 基础面清理

采用人工清理建基面, 清除建基面上的杂物、泥土及松动石块, 要求不得有欠挖。对于局部欠挖部位, 采用人工处理至建基面。清理以后的建基面在混凝土浇筑前保持清洁和湿润, 验收合格后, 才可进行下一工序。

2.2 测量放样

根据设计图纸, 在平整后的建基面上采用全站仪施放建筑物控制点、几何尺寸线及分段分块位置, 插入钢筋桩或用白灰线标示。

2.3 钢筋工程

2.3.1 钢筋材质

钢筋须符合热轧钢筋性能要求, 其材质、规格、型号符合设计要求。每批钢筋有出厂合格证书及检验单, 在使用之前, 分批进行钢筋各种机械性能试验。

2.3.2 钢筋加工

钢筋制作时, 首先由施工员按照设计图纸中钢筋用量表, 对钢筋进行配料, 并填写配料单, 经核对无误后送至钢木加工厂进行下料。钢筋制作过程中, 对其进行调直、清污、除锈, 并对加工制作的成品料按规格、型号、使用部位码放于工棚内, 挂牌标识。钢筋必须平直, 无局部弯折。采用冷拉法调直钢筋时, Ⅰ级钢筋的冷拉率不大于4%;Ⅱ、Ⅲ级钢筋的冷拉率不大于1%。

2.3.3 钢筋安装

钢筋安装时, 工作面搭设双排脚手架作为绑扎钢筋、安装模板和浇筑砼施工平台。先焊设架立钢筋, 然后布设样筋, 最后按施工图纸要求安装结构钢筋, 钢筋网结点采用梅花状点焊牢固。在焊接的部位, 钢筋端面切平, 钢筋边角毛刺及端面上的铁锈、油污和氧化膜清除干净, 并经打磨露出金属光泽, 不得有氧化现象。

钢筋接头搭接采用绑扎或焊接, 长度必须满足要求为:对于直径≤25 mm的非轴心受拉构件、非小偏心受拉构件、非承受振动荷载构件, 可采用绑扎接头;钢筋接头分散布置, 配置在“同一截面” (指两钢筋接头在500 mm以内, 绑扎钢筋在搭接长度之内) 的接头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的比例为:焊接钢筋接头在受弯构件的受拉区不超过50%, 绑扎钢筋接头受拉区中不超过25%, 受压区不超过50%, 另绑扎和焊接接头距离钢筋弯起点不小于10 d, 并不得位于最大弯矩处。

2.4 橡胶止水安装

安装时止水中心线与设计线偏差不超过5 mm, 翼缘端部的上下倾斜值不大于5 mm。接头采用硫化机热粘合或采用专用粘合剂粘结, 搭接长度不小于20 cm, 接头处加工平整、打毛、表面处理干净, 然后粘接。

伸缩缝止水材料按照施工详图进行加工制作安装。安装时要使止水带平、实、稳且不得卷曲、移位, 接缝处搭接长度要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

橡胶止水带型式、埋设位置除满足设计要求外, 其位伸强度、伸长率、搭接长度等还须符合有关规范要求。

2.5 模板工程

2.5.1 模板的选择

涵洞底板和侧墙混凝土浇筑均采用组合平面钢模板, 在不规则部位配以木模, φ48双钢管纵、横围囹加固。

2.5.2 模板的制作、运输与安装

模板在钢木加工厂集中制作, 钢模面板厚不小于3 mm, 钢板面尽可能光滑, 不允许有凹坑、皱折或其它表面缺陷。模板的设计、制作和安装保证模板结构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能承受混凝土浇筑和振捣的侧向压力和振动力, 防止产生移位, 确保混凝土结构外形尺寸准确, 并保证足够的密封性, 以避免漏浆。

模板由10 t载重汽车运至施工现场。模板安装前, 由人工对模板涂刷脱模剂。在模板安装过程中, 为确保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在模板与钢筋间预设垫块, 垫块采用强度不低于结构物设计强度的混凝土块, 并预埋铁丝, 垫块互相错开, 分散布置。模板安装过程中, 设置足够的临时固定设施, 以防变形和倾覆。

2.6 混凝土浇筑

涵洞洞身混凝土按照设计所示伸缩缝位置采用分块跳仓浇筑混凝土的方法, 每个浇筑块分两期浇筑, 即先浇筑涵洞底板 (带边墙) , 再浇筑涵洞侧墙和顶板。混凝土由6 m3混凝土罐车运至施工现场, 涵洞混凝土入仓方式采用皮带机配合溜槽直接入仓。排洪涵的设计顶面混凝土浇筑完毕后, 人工用铁抹子收光, 同时, 严格控制高程符合施工详图的规定。

涵洞进口挡墙分两期浇筑, 一期浇筑挡墙基座, 二期浇筑墙体, ZN50电动软轴插入式振捣器结合平板振捣器进行振捣, 确保混凝土振捣密实。

2.7 施工缝处理

对混凝土正常施工缝, 或因客观原因造成混凝土施工中断产生的施工缝, 混凝土终凝后, 采用凿毛处理措施。对于长期停浇的混凝土面, 需进行人工钢钎凿毛处理。对施工缝面, 在浇筑新混凝土之前, 由人工将高于混凝土标号一个等级的水泥砂浆均匀地摊铺在混凝土面上, 其厚度按2~3 cm控制, 之后再铺筑上层混凝土。

2.8 混凝土养护

混凝土浇筑完毕12~18 h后, 开始对混凝土表面进行养护, 高温和较高温季节表面用草帘子或草袋覆盖洒水养护;冬季低温养护采用保温被对混凝土进行覆盖。养护时间为混凝土的龄期或上一仓混凝土覆盖。混凝土养护设专人负责, 并做好养护记录。

3 质量保证措施

3.1 浇筑前仓面检查

混凝土的仓面 (主要指仓面清理、模板安装、钢筋、止水等) 按设计要求进行检查, 表面要进行冲洗。此外, 对于老混凝土面的边缘斜坡尖角必须凿除。

3.2 砂浆摊铺

铺设砂浆的作用是混凝土层间紧密结合, 提高防渗性能与抗剪强度。首先控制砂浆的配合比, 仓面检测其坍落度在10 cm左右, 均匀摊铺厚度控制在2~3 cm, 一般摊铺与混凝土浇筑速度相匹配。

3.3 混凝土入仓及摊铺

混凝土入仓前检查混凝土的坍落度和入仓温度是否在允许范围内。

排洪工程 篇2

隐患的情况报告

采油厂:

集输站储油罐区5号罐外坢排洪渠由于在2013年汛期被洪水严重拉跨损毁严重,随着雨季来临,5号罐外坢的总排洪渠现损毁严重,同时罐区内主要排洪渠也拥堵严重,均无法正常进行排洪工作。此外,作业区多条排洪渠由于管线刺漏导致部分排洪渠损毁严重排洪不畅,特别是污水池外坢排水渠损毁严重,因此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同时,集输站污水池由于外坢下陷,导致污水池倾斜严重,污水池随时有泄露的危险。

关于集输站排洪渠整改的请示早已上报采油厂,截止目前并未进行相关的应急整改措施,污水池倾斜,随时有污水泄露、谈谈的实际情况也多次上报,未得到相关的应急整改。为确保集输站汛期排洪通畅,污水池安全,针对现存情况,希望采油厂尽快采取必要措施,及时消除现存安全隐患。

排洪改造建设工程施工技术方法 篇3

该排洪改造建设工程位于艺海路东侧,我单位施工桩号0+210~0+480,长270m,为单室C20钢筋混凝土箱涵,底宽4m,高2.4m。开挖土方6308.4m3,共用C20混凝土1345.95m3,C10混凝土98.55m3,钢筋87.88吨。其中D1200排水管道长62.7m,砖砌1750×1750检查井三座。

2 施工主要技术措施

2.1 现场施工测量放线根据测区范围内有关基准点、基准线、水准点的基本资料和数据,组织测量人员用全站仪对其进行复核。

如发现有不符之处,将立刻以书面形式向工程监理反映,共同进行核实。根据测量基准点增设控制点,组成一个平面轴线控制网,这些增设的控制点必须完全吻合工程监理提供的测量基本数据,且满足规定的施工测量精度要求。同时保护和保存好全部测量基准点和自己增设的控制点,使之容易进入和通视,防止移动和损坏。

2.2 基础土方开挖施工方法土方开挖应从上至下分层分段依

次进行,杜绝自下而上或采取倒悬的开挖方法,施工中随时做成一定的坡势,以利排水,开挖过程中避免边坡稳定范围形成积水。本工程表层土方可全面开挖,采用挖机挖土,人工修整的施工方法,在槽底两侧设抽水机抽排水,以保证边坡稳定、基底无积水。

为防止施工机械下沉,施工时必须了解土质和地下水位情况,挖机一般在地下水位0.8m以上挖土,以防机械自重下沉。人工配合机械进行边坡修整和清理,保证边坡坡面的平整度符合设计要求,机械进行边坡修整时适当留有修坡余量再用人工修整,确保边坡施工外表整洁美观。弃碴不乱堆乱放,不污染环境。弃碴场做好挡土、排水沟等防护措施,防止水土流失,污染周边环境。

各层土方开挖后,新的开挖作业平台四周做好排水沟排水,平台面须修整成自然排水坡地状,防止积水或坡面被冲刷。

2.3 箱涵主体结构工程的施工方法施工工艺流程:

测量放线→安装底模板→绑扎钢筋→隐蔽验收→混凝土浇捣→安装注身内侧模板→立支架及注顶模板→绑扎钢筋→注身外侧封板及拉杆→检查隐蔽验收→浇捣混凝土→养护。

2.3.1 模板制作及安装方法。

(1)整个箱涵统一使用竹胶模板、钢管支架。顶板采用满堂支架,模板安装与钢筋安放协调进行,做到支前放样、架后检查,确保符合设计尺寸要求。(2)安装模板时,根据外缘线控制桩拉通线,准确安装模板的本面位置,标高用水准仪和连通器平水管相结合的方法确定,模板顶标高即为设计混凝土面标高。(3)混凝土墙封模前要先将沉降缝止水带安装好,位置准确,将水平缝表面的浮浆凿去,凿毛,清理松动的石仔,并将其表面冲洗干净。

2.3.2 钢筋制作及安装方法。

(1)钢筋加工制作时,要将钢筋加工表与设计图复核,检查下料表是否有错误和遗漏,对每种钢筋要按下料表检查是否达到要求,经过检查后,按下料表放出实样,试验合格后方可成批制作,加工好的钢筋要挂牌堆放整齐有序。(2)钢筋切断应根据钢筋号、直径、长度和数量、长短搭配,先断长料后断短料,尽量减少和缩短钢筋短头,以节约钢材。(3)钢筋绑扎前认真熟悉图纸,检查配料表与图纸是否有别,仔细检查成品尺寸,弯头是否准确,核对无误后方可进行绑扎。(4)钢筋绑扎完毕后及时组织相关单位进行隐蔽验收,做好隐蔽签收记录等资料,并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

2.3.3 混凝土浇筑施工方法。

(1)采用商品混凝土,生产商品混凝土前,与供应商联系,并提供设计强度的设计标号,外加剂要求和坍落度要求,本次浇筑数量等。(2)箱涵分二次浇筑,混凝土浇筑前,检查仓面的杂物是否清除干净,基面是否凿毛并冲洗干净。先浇筑底板至底板承托顶面,按施工缝处理后,再浇筑墙板和顶板混凝土。混凝土浇捣顺序施工、分带浇筑,形成流水作业,但浇捣下一带与前一带已浇混凝土必须是尚末初凝之前。(3)混凝土浇捣过程中注意保护钢筋,确保其位置不发生偏离,同时确保止水带安装位置。(4)已浇灌的混凝土在终凝6小时后及时派专人负责浇水养护,湿养护期不少于7天。特殊天气应采取覆盖措施。

2.3.4 检查井的施工方法。

(1)检查井的砌筑待箱涵混凝土浇筑7天后方可进行。(2)砌筑前,先用水将红砖湿透,按配合比要求,把水泥砂浆拌合均匀,方开始砌筑。(3)砌筑的井壁必须圆顺垂直,砂浆饱满,灰缝平整,抹面压光无空鼓裂缝。爬梯安装位置准确,不得松动,井座井盖完整无损,安装平稳。

2.4 管道施工在该工程箱涵管道施工中,我们严把管材质量

关、管道接口关、检查井砌筑抹面关,加大抽排水力度,以保证施工质量。管道安装由下游往上游逐节推进,接口采用橡胶圈柔性接口。

3 安全、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管制措施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和“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一直贯彻整个施工过程。

加强安全生产的意识、强化管理,全面贯彻执行《建筑施工安全检查评分标准》和《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技术规范》是本工程实现无伤亡事故、无火灾、无中毒、无重大设备事故等六无安全目标的有效措施和方法。

本项目虽然靠近艺海路,但我公司对施工现场进行围护,封闭施工,确保不对周边环境造成影响,赢得了一致认可的口碑。明确施工现场、生活区的卫生负责人,将各项卫生措施、制度落实到实处,为作业人员营造一个卫生、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

在保证质量和安全的基础上,确保施工进度,施工中以总进度网络为依据,按不同施工阶段,施工方法和不同专业工种分解为不同的进度目标,以各项技术、管理措施为保证手段,进行施工全过程的动态控制。

4 工程质量情况

我们以质量为中心,严格按规范和设计要求施工,做好技术交底、技术复核和工序的交接检验工作,使工程质量达到了预期目标。在混凝土施工期间,我们按《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的规定取样、制作、养护和试验,箱涵垫层C10混凝土抗压试块共13组,C20底板、墙顶板抗压试块共26组,管基C15混凝土抗压试块2组,各组试块强度全部合格。根据浙江省《市政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规程》,各道工序质量均符合合格标准。

摘要:工程质量是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形成的,任何环节的疏漏都有可能造成质量隐患。所以,要在施工生产全过程中下功夫,把功夫用在平时,用在日常质量管理中。本文论述了某排洪改造建设工程的施工的主要技术措施,总结了合理的质量控制管理方法。

排洪工程 篇4

北排洪渠东侧抢险路工程设计范围南起兴华西街, 北至北中环西延长线, 道路全长1 540.035 m。东侧抢险路 (兴华西街—石膏厂街) 道路性质属城市支路。道路规划红线宽15 m;横断面采用不对称布置、人非共板型式, 具体布置为:2 m人行道 (临河侧) +7 m机动车道+6 m人非共板 (包括1.5 m树穴带+2.5 m非机动车道+2 m人行道) , 见图1。

东侧抢险路 (石膏厂街—北中环西延长线) 道路性质属城市次干路。道路规划红线宽30 m。横断面采用人非共板型式, 具体布置为:中间15 m机动车道, 两侧各7.5 m人非共板 (包括1.5 m树穴带+3.5 m非机动车道+2.5 m人行道) , 见图2。

2 设计原则

照明设计应按照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节能环保、维修方便的原则进行设计。根据节能要求, 应充分考虑到避电高峰、下半夜人少车稀等因素, 道路灯照明应实施分时控制, 按上、下半夜等时段分时制。另外合理选择布灯间距, 在满足道路对应的照度、LPD、照度均匀度情况下, 间距越大, 灯具数量越小, 消耗能量越小。

3 道路照明标准

以CJJ 45-2006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为根据。北排洪渠东侧抢险路:兴华西街—石膏厂街段:城市支路;道路平均照度为10 lx, 道路的照明功率密度值不应大于0.55 W/m2。石膏厂街—北中环西延段:城市次干路;道路平均照度为15 lx, 道路的照明功率密度值不应大于0.7 W/m2。

4 灯杆、光源和灯具

考虑道路照明效果及节能等因素, 道路照明光源均选用高压钠灯, 高压钠灯具有发光效率高, 使用寿命长, 工作特性良好, 紫外线少, 使用简便等特点。兴华西街—石膏厂街段路灯采用单侧布灯方式, 安装于机动车道东侧树穴带内, 石膏厂街—北中环西延段路灯采用双侧对称布灯方式, 安装于机动车道两侧树穴带内, 距离机动车道路侧侧石0.7 m;灯杆高度为10.3 m, 灯具功率为150 W+100 W (见图3) 。

5 配电系统及控制、节能方式

全线共设照明配电箱2套, 电源引自沿途城市电网的低压网络, 配电箱采用低压计量。合理控制每台配电箱低压供电半径, 以保证照明线路末端电压符合路灯的电压允许值 (+5%, -10%) 。照明控制采用微电脑智能时控器自动控制方式, 根据时间具体分段控制路灯开关。节能采用半夜灯模式, 半夜时关闭非机动车道。全线共设2个控制点, 安装于照明配电箱处。另外采用移相电容器分散补偿。每个灯具并联电容器一个, 补偿后灯具功率因数cos≥0.9, 减少了照明配电箱至路灯灯具线路上产生的损耗, 起到较好的节电效果。

6 配电线路的设计和敷设

路灯工程的特点是线路距离较长, 供电半径最长可达0.8 km, 负荷分散但容量不大。在选择电缆截面时, 线路上的电流不一定很大, 很容易得到满足, 故重点考虑线路压降问题。在选择路灯电缆上, 为防止电缆被盗照明导线选用ZC-1 k V铝合金导体交联聚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电力电缆, 在路灯电缆敷设方式上, 因为道路照明在树穴带内敷设, 为了避免在绿化施工过程中损坏电缆绝缘, 路灯电缆一律穿SC80热浸镀锌钢管直埋于地面下1.2 m。穿越道路处各道路一律穿两根SC100热浸镀锌钢管直埋于地面下1.2 m, 各回路一用一备。

7 接地保护

道路照明配电系统的接地型式宜采用TN-S系统或TT系统。本次北排洪渠东侧抢险路道路照明低压配电系统采用TT接地系统, 配电箱处设重复接地装置, 接地装置做法为, 采用3根长2.5 m的50镀锌钢管, 间距5 m, 埋设于地坪下0.8 m处。接地母线采用-40×4镀锌扁钢。每灯采用一个L50×5镀锌角钢接地极做重复接地, 接地做法详见《12系列建筑标准设计图集》12D10P80角钢接地极安装做法图。所有用电设备外壳、灯杆、暗敷钢管均与保护接地装置可靠连接。接地电阻不大于4Ω。

8 结语

通过北排洪渠东侧抢险路道排工程的照明设计, 我们学习如下:1) 要根据道路性质、等级确定相应的照度和功率密度值, 合理选择光源和布灯间距;2) 在保证照明效果的前提下, 优化配电系统和控制方式, 减少能源损耗, 达到节能的目的;3) 为保证人身安全, 金属灯杆及构件、灯具外壳、配电及控制箱屏等的外露可导电部分应进行保护接地, 并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要求。

摘要:以太原市北排洪渠东侧抢险路道路照明设计为工程案例, 从布灯间距、照度选择、光源推荐、控制系统、供电线路及接地保护等方面阐述了道路照明设计的要点, 为道路照明工程的设计积累了经验。

关键词:照度,光源,配电,线路,接地

参考文献

[1]CJJ 45-2006, 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S].

[2]CJJ 89-2012, 城市道路照明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S].

[3]照明设计手册[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6.

[4]城市照明工程施工手册[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7.

[5]GB 50052-2009,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S].

[6]GB 50054-2011,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S].

干法赤泥堆场排洪系统的设计 篇5

传统的赤泥堆场是一种特殊的尾矿库,其排洪系统的构造与普通尾矿库较为相似。目前赤泥堆场使用的排洪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及其组合:竖井——排洪管系统;斜槽——排洪管系统;浮船——排洪管系统;溢洪管系统;截洪沟和坝坡排水沟;表面排洪等。

1.1 竖井——排洪管系统

竖井——排洪管系统是最为常见的尾矿库排洪方式,也是赤泥堆场普遍采用的排洪方式。该方式是在赤泥堆场中部设置一座或多座竖井,底部连接隐蔽的排洪管道,排洪与回水合二为一,排洪管道接出库外后进入回水泵房,超过回水池容量的雨水溢流进入环境。

该方式中竖井可采用钢制或钢筋砼结构,竖井上沿竖直方向开设若干排水孔或采用框架式构造。当赤泥面上升到某一排孔口或框架时,用小船载人进入到竖井附近用木塞或砼块封堵。该方式的优点是管理方便,由于积水区位于堆场中部,便于控制堆场的干滩长度。其缺点也很明显,由于排洪管道长达数百乃至上千米,对管道基础的处理要求较高,任何一段排洪管的沉降断裂都可能导致排洪系统失效甚至引发安全事故且难以补救。所以部分大型企业以排洪廊道代替排洪管,平时可以进人检修维护,可靠性较高,投资也较高。

1.2 斜槽——排洪管系统

国内赤泥堆场中仅贵州分公司赤泥堆场1355~1370m湿法增容工程时按照专家要求设置了斜槽——排洪管。斜槽——排洪管系统对地形地质条件有一定要求,斜槽盖板封堵方便,可靠性较高。

1.3 浮船——排洪管系统

早期建设的赤泥堆场,由于先天不足,未设置自流排洪系统,只得采用浮船——管道系统排洪。如山东铝厂1、2、3号赤泥堆场,山西铝厂一期赤泥堆场、第三赤泥堆场,贵州铝厂5、6号赤泥库等均采用了浮船——管道系统来排洪兼回水。该排洪方式是在湿法堆场内设置浮船,船上安装若干台排水泵,正常回水时开小泵,洪水时开大泵,抽取堆场上清液加压返回厂区。其优点是节约了井管系统投资,但依赖供电,可靠性较差,与现行安全规程有一定差距,新建的赤泥堆场已较少采用。

1.4 溢洪管系统

溢洪管系统作为早期建设的赤泥堆场未设置专门排洪系统的一种补救措施,在部分赤泥堆场有所使用,一般用于弥补浮船排洪可靠性不足而增加,也有部分堆场单独使用。如平果铝厂一期赤泥堆场原未设置排洪系统,影响赤泥层干固,生产中增加了部分溢洪管。

溢洪管系统是在每级子坝构筑前先埋设一定长度的穿坝管,竖管则在子坝使用过程中不断加高。溢洪管系统的缺点是管道基础坐落在赤泥层上,在上覆赤泥荷载作用下易产生沉降变形,可靠性较差,使用时间有限,只能作为一种补充或补救措施。

1.5 截洪沟和坝坡排水沟

堆场周边设置截洪沟作为一种清污分流措施,有助于减少进入堆场的雨水量。截洪沟若管理不善易被杂物堵塞,需要经常清理,可靠性较差,除极少数小型干法堆场将截洪沟作为主排洪系统外,一般均只作为辅助排洪设施,计算汇水面积时一般不考虑其作用。坝坡排水沟的设置有助于减少雨水对坝体的冲刷,也是较为常见的辅助排洪设施。

1.6 表面排洪方式

目前国内少数采用干法滤饼堆存工艺的非铝企业尾矿库,以及少数干法堆存的小型赤泥库,库内不设置专门的排洪系统,将滤饼首先布放在库尾,堆积面形成坡向坝前的单坡,降雨时场内雨水沿堆积面流向坝前和两侧,再通过两侧排洪沟或坝前溢洪管排出库外。这种方式节约投资,排洪系统简单,其缺点是运行经验还不多,坝前积水对坝体稳定性的影响有待研究,与现行尾矿库相关规程的要求也有一定差距。若今后尾矿库设计规范修订后有具体设计要求,则不失为一种较为经济的排洪方式。赤泥堆场一般库容较大,等别较高,一旦失事将对周边环境的安全和环境保护构成威胁,大型氧化铝厂采用时应进行专门研究,慎重采用。

2. 规程规范对于赤泥堆场排洪系统的要求

无论采用何种堆存工艺,均应执行现行的《选矿厂尾矿设施设计规范》和《尾矿库安全技术规程》的规定。规范中涉及排洪系统的相关要求主要有以下几点。

(1)尾矿库必须设置排洪设施,并满足防洪要求。

(2)尾矿库排洪方式,应根据地形、地质条件、洪水量总量、调洪能力、回水方式、操作条件与使用年限等因素,经过技术比较确定。尾矿库宜采用排水井——排水管排洪系统,有条件时也可采用溢洪道或截洪沟等排洪设施。

(3)设计洪水的降雨历时应采用24h计算。

(4)当24小时洪水总量小于调洪库容时,洪水排出时间不宜超过72小时。

(5)尾矿库排水构筑物的型式与尺寸应根据水力计算及调洪计算确定。尾矿库排洪构筑物宜控制常年洪水不产生无压与有压流交替工作状态。

(6)排水构筑物的基础应避免设置在工程地质条件不良或需要填方的地段。无法避开时,应进行地基处理设计。

(7)上游式尾矿坝沉积滩顶至最高洪水位的高差不得小于规定的最小安全超高值,同时,滩顶至设计最高洪水位边线距离不得小于规定的最小滩长值。

3. 干法赤泥堆场调洪方式的创新

湿法赤泥堆场的排洪方式,一般是在堆场中部设置窗口式排洪竖井,竖井上布设若干排窗口,赤泥浆用管道送到堆场后,在堤坝上放料,赤泥浆中的固体颗粒从堤坝边沿开始沉积,形成从四周坡向竖井的沉积滩,澄清后的水则沿滩面流向竖井,从窗口进入竖井,再通过排洪管道排出库外。竖井附近的赤泥滩面上升到即将淹没竖井上的窗口时,用船载人进入堆场用木塞或砼块封堵窗口。

赤泥堆场作为尾矿库的一个类别,需遵循《尾矿库安全技术规程》的有关规定。澄清水的表面标高称为正常水位h1。降雨时,部分洪水通过竖井的窗口外排,其余洪水暂存在堆场内。堆场内水域面积将会扩大,水位会上涨。洪水在堆场暂存形成的水面标高称为最高洪水位H2。正常水位与最高洪水位两者的差值称为调洪高度H1,两者之间的库容称为调洪库容。最高洪水位与堤坝顶标高H0的差值称为最小安全超高H2,最高洪水位与沉积滩的交线与堤坝外缘的最小距离称为最小干滩长度L。湿法堆场排洪时的剖面如图所示。《尾矿库安全技术规程》规定了不同等级的尾矿库所必须具有的最小干滩长度L和最小安全超高H2。当赤泥堆场随着堤坝的加高面积逐渐缩小到安全超高和干滩长度不能满足技术规程的要求时,堆场停止使用并闭库,以免发生洪水漫坝和溃坝事故。

干法赤泥堆场若仍沿用湿法堆场的排洪方式,即将表面平整出坡向竖井的赤泥滩面,使堆场遭遇降雨时具有相应的调洪库容和安全超高、干滩长度,则不能充分利用干法堆存的优点,降雨时积水面积较大,堆场能保持符合规程要求的干滩长度的使用时间较短,且竖井窗口封堵后完全失去作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文提出一种湿法堆场干法增容后的排洪结构,包括设置在堆场中部的排洪竖井,排洪竖井的井壁上开设有若干排窗口,在排洪竖井的底部连接有排洪管道,该排洪结构还包括以排洪竖井为中心的调洪池,整个调洪区域为柱盆形,每个窗口配备有封堵用的堵板。

图中的窗口为排洪竖井上开设的外大内小的孔洞。窗口的截面形状为圆形、椭圆形或方形。堵板的形状与窗口的截面形状相同,尺寸介于窗口的内外尺寸之间。堵板的骨架用钢筋焊制,内外各包一层土工布。

本文提出的赤泥堆场干法增容后的排洪结构,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限定堆场调洪区域在一个较小范围,从而增加了干滩长度,当堆场逐级加高时,干滩长度减小到规程规定的最小值的时间将会延长,干堆存高度和库容将比采用传统排洪方式的堆场更大,从而在一定面积的堆场上堆存更多的赤泥,节约新建堆场的投资和占地,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采用新型的窗口及其堵板结构,使窗口在封堵后仍能起到一定的排渗作用,加快了竖井附近赤泥的固结,有利于堆场的安全稳定性。

4. 结语

排洪工程 篇6

水库为国家的经济建设以及人们的生活提供了非常多的便利, 可以灌溉农田, 为人们提供必要的生活用水等, 因此做好与之相关的工作对于我们搞好国家经济建设来讲是非常必要的。接下来以某地的一座具体水库为例, 开展讲述。该水库建设在上个世纪的中后期时间, 规模属于中等, 坝体是采用土坝的形式修建的, 最高处可达到四十五米左右, 坝顶的高度为一千七百一十点一米, 底部宽为二百二十一点六米, 顶部宽为六米, 在其上部地区有马道三级, 它的宽为两米, 水库的总体容量为一千零一十一立方米, 其坝址之上的积雨范围为三十二点四平方千米, 经过长久的测试, 其每秒的流量大约为零点六五立方米。它的存在主要的实现了抗洪以及发电和必要的农业用水的功能。它为当地的社会发展以及经济前进贡献了非常显著地力量。

在对其进行加固之前的时候, 它频繁出现的现象有以下的几点。第一坝顶和部分的坝坡地区存在一定程度的塌陷现象, 主体和基础部分存在非常显著的渗漏问题。第二, 渗洪道没有足够的过水性能, 而且部分地区存在显著地冲刷问题。第三, 高涵取水口设施不全。第四, 没有设置足够的底层的排洪口, 而且也出现了非常严重的冲刷受损问题。因此为了确保沿岸的居民的生活以及生产活动的安全, 并且确保水库可以最大程度实现其应有的价值, 相关部门对其枢纽项目做了加固。该水库在零三年的一月份到次年的十二月份开展了此项加固活动之后, 能够有效地符合相关的性能要求。

要想合理的对其进行加固, 首先要做也是必须的一项工作就是将其中的存水排放干净, 只有这样才可以有效地进行后续的工作。为了不会对农业用水产生负作用, 在零三年的春天它需要进行必要的灌溉工作, 而且次年的同一季节要确保存水量合理不会对农业产生负作用, 所以通过各方面的分析决定将排放工作安排在零三年的九月份。因为自从建成到如今其放空底孔闸门从来都没有使用过, 其前部已经被高高的泥沙物质堆积, 而且钢丝绳也早就出现了锈蚀问题, 不能够正常的使用了。

2 对水位进行排放的方法

由于上文提到, 闸门不能有效使用, 所以怎样合理的将存在的水排放出去就成了一个非常令人头疼的事情。高涵排水孔只有ф800, 在汛期的时候也就只能对源头的水量进行合理的排放, 并且其底部和坝底之间和由高度二十米的距离, 因此不适合使用, 这主要是由于以下的两点原因导致的。首先, 时间紧迫并且改造完底层排洪洞、上游坝面正常蓄水位以下及高涵取水口需要足够的施工时间。其次是, 水库中有高达二十多米的水不能有效的排放出去。

从溢洪道处进行槽挖需开挖40余米深, 开挖量约需15万立方土石方, 且挖掉后需回填15万立方土石方, 仅仅进行开挖回填工作就得用掉两年的时间, 不仅浪费大量的时间精力而且最重要的是耗费大量的物资成, 并且对于沿岸的农田用水也是非常不方便的, 所以此法不可行。

通过对各种方案的对比分析我们发现, 唯一可行的方法就是从老闸门地方开展工作, 这样做不仅节省时间而且不需耗费大量的劳动力, 最主要的是经济效益好。但是怎样将其开启呢, 上文已经提到它的钢丝绳都已经受到侵蚀断裂, 而且前部还被高高的泥沙阻挡, 很明显我们不能对其进行直接的开启工作。主要原因是有以下的几点。第一, 人无法下去拴钢丝绳。第二, 绳无法扣到吊耳部位。第三, 由于聚集了太多的、泥沙, 闸门几乎不能提起。通过多方的调查研究, 把排洪口中的淤泥处理好以后, 顺着出口进到闸门里面。将原有的闸门损坏, 从此处排放。

3 探测老闸门开洞位置

因水库始建于70年代, 利用人工徒工徒劳建起来的, 没有收集到闸门结构设计图和竣工图, 在闸门上开洞必须摸清楚闸门上纵、横梁准确位置, 以便于在开洞时避开纵、横梁。于是采用电钻在闸门上钻孔探测纵、横梁位置。经探测, 该闸门梁的间距不是均匀布置的, 根据探测资料确定在闸门中上部截割500×500mm洞1个, 在闸门中下部截割300×300mm洞2个。

4 处理方法

闸门上开洞位置确定后, 需要对闸门进行切割, 为保证施工人员在切割时人身安全及大量水喷射出而无法施工, 必须对新开洞作安全技术处理。具体施工如下:首先, “U”型卡制作安装。U型卡用φ20mm圆钢加工而成, 将其两端加工丝口, 丝口长10cm。U型卡安装在开孔边线两侧中轴上, 距切割线为20.0cm, 使用E32焊条双面贴角焊接。其次, 传力梁安装。传力梁用6.3的槽钢加工而成, 每孔两侧各1根, 长度大于洞边线10cm, 搭接长度超出洞两端各5cm。安装时沿切割线将搭接闸门处切断, 再焊接到新开洞闸门钢板上。第三, 支撑横梁安装。支撑横梁安装前, 先用切割机将横梁搭接处闸门沿切割线切断, 并在传力梁上安装好垫块使其新开洞的闸门钢板、传力梁和支撑梁三者之间压紧套牢。垫块及压板采用16mm厚钢板加工成宽8.0cm长15cm, 压板宽8.0cm、长29cm。第四, 闸门体切割。上述步骤施工完毕后, 即可对新开洞体用手提式砂轮切割机进行切割。切割分两阶段施工, 第一阶段先切割穿传力梁、支撑横梁与闸门搭接部位;第二阶段切割剩余部分, 采取自下面上的顺序进行, 防止进水。最后, 爆破。洞边线全部切断后, 在两根支撑梁松木两端, 横梁与闸门之间的空隙处, 分别绑上2公斤乳化炸药, 用4根2.0m长导火索引爆, 达到开洞汇流的目的。

结语

2003年9月10日21:10成功炸闸放水, 于同年10月22日将库内蓄水全部放空, 重新修建46米高闸门井, 于2004年4月建成后并下闸蓄水, 充分保证了2004年的灌溉不受影响。

摘要:自从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 我们国家不论是在经济还是在社会等领域都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就。各行各业犹如雨后春笋般得发展壮大, 为我们国家的经济贡献着非常强大的力量, 在这些行业中我国的水利事业发展的尤为突出, 笔者基于这种背景环境结合一个具体的水库重点得分析介绍了当前时间段如何做好水库的长久淤泥填塞底层排洪洞闸门开启工作, 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水利事业发展壮大, 促进经济稳步向前。

关键词:长久淤积,填塞底层排洪洞,闸门开启,措施

参考文献

[1]刘建刚.谈水利工程施工中淤泥软土地基的处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8 (23) .

[2]程志龙.浅谈砌石坝渗漏原因及处理方法[J].科技资讯, 2008 (25) .

排洪工程 篇7

1.1 地质条件

1.1.1 地形地貌

隧洞横穿荒草沟左岸中低山至临谷的童家沟。主要延伸方向为西南2250米, 最大埋深356米, 在隧洞中部沿垂直穿过的1个冲沟低洼地段埋深为150米。隧洞进口段位于荒草沟的支沟出口的嘴角坡脚处, 该支沟呈“V”字型, 沟底狭窄;出口段位于童家沟主沟中, 沟谷呈“U”字型。

1.1.2 地层岩性和地质构造

隧洞全线均在荒草沟背斜的南翼, 底层整体北倾, 但局部变化较大, 围岩以微风化-新鲜岩体为主, 少量弱风化和卸荷岩体主要分布在洞室的出口段。隧洞所穿过的主要底层为中重泥盆系红星铺组千枚岩, 岩性为千枚岩, 灰色, 中厚层夹薄层, 或薄层夹中厚层, 多呈强-弱风化状态。岩层主要呈北西-北东向延伸, 与隧洞走向大角度相交。岩层倾角58°-83°, 局部近直立。围岩类别为Ⅱ-Ⅳ类, 其中, Ⅳ类围岩分布在出口洞段。地下水以基岩裂隙潜水为主, 水位一般高出隧洞顶拱30m-200m, 围岩多具微透水性。

1.2 施工总进度

计划开、竣工时间:2008年2月18日-2008年12月31日。

2 设计参数

隧洞进口在荒草沟漆柴沟口, 底板高程为1106.56m;出口在童家沟, 底板高程为1043.00m, 全长1842米, 底板坡度2.97°, 设计裸掘断面4m×4.2m。施工方案根据现场情况分析比较确定。

3 施工总程序

根据设计和现场施工的地质情况及施工条件, 在进、出口两端同时开口掘进, 视现场围岩类别和构造情况, 掘进过程中分别采用锚杆、钢筋网喷射混凝土、钢支架等单一支护或联合支护的临时支护措施, 全断面一次性成洞。

4 施工队伍和机械配置

进、出口各配置一个施工队伍, 每个施工队各设一台装载机、两台轻型柴油汽车, 一台德国进口15M3空压机, 两台对旋轴流式18.5KW风机。配备8个凿岩工、4个出渣工, 配备风镐、喷浆机等应备设备, 三班倒作业。

5 Ⅴ类围岩破碎段掘进、支护施工思路

5.1 采用新奥法施工理论为指导:“短进尺、弱爆破、少扰动、紧封闭、勤量测”。

根据围岩情况, 利用风镐或凿岩机打眼, 视情况掌握布眼数量, 钻凿深度一般掌握在50cm以内, 采取间断装药、引爆, 以尽量减少大的震动引起的超挖现象。开挖前要先打超前锚杆进行预支护、开挖后要进行及时支护, 以达到快速循环的施工目标。

关键之一:开挖后要及时对周边围岩及掌子面实施一层3-5cm的素砼封闭, 以形成初期简单的柔性支护环, 同时抑制围岩的进一步风化, 增长围岩的自稳时间。利用掌子面的素喷封闭措施, 保持开挖掌子面与洞轴线大致垂直, 以方便机械出渣作业, 加快循环进度。

关键之二:由于岩石破碎, 素喷后要及时进行挂网、打设一定数量的系统锚杆, 以发挥其悬吊及支承拱作用, 进一步的加强围岩的稳定, 同时快速的用人工进行槽钢拱架的安装, 系统喷混凝土跟进;剩余的系统锚杆适时打设, 以达到有效支护的临时工程措施, 并确保隧洞贯通后至永久支护工作结束前此时间段内甚至更长时间内的安全可靠。

5.2 支护参数

(1) 围岩破碎段临时超前支护。支护参数:拱顶超前支护采用Φ22螺纹钢充当锚杆, 拱顶超前螺纹钢锚杆长2.0-4.0m, 环向间距0.2-0.5m, 外插角5°-10°。超前锚杆支护图 (见图1、图2) :

注:图中未注明单位的数据, 单位均为毫米 (mm) .

(2) Ⅴ类围岩破碎段临时加固支护。视围岩稳固程度, 在每个作业循环进尺到1.0-1.5m时, 在已暴露的拱和墙首先进行喷射砼起到对围岩及时封闭的效果, 然后在全断面进行挂网, 再用锚杆加固 (锚杆长度2.5m) , 同时采用槽钢作拱架进行系统支护加固, (槽钢拱架加工制作及安装方便快捷, 易于及时支护的跟进) 。临时加固支护的最后一道工序是喷射砼。

支护参数:网片规格1m×1m, 准6@100×100;加固网片用管缝式锚杆, 其中拱顶锚杆长度2.0m, 侧墙锚杆长度1.2-2.0m, 间排距为1m×1.2m;采用100槽钢支架间距根据情况掌握在70cm-100cm为宜;最终喷射砼厚度为200mm。破碎段临时加固支护图 (见图3、图4) :

注:图中未注明单位的数据, 单位均为毫米 (mm) .

注:图中未注明单位的数据, 单位均为毫米 (mm) .

(3) Ⅱ-Ⅵ类围岩临时支护。除Ⅵ类围岩相对破碎, 掘进后2小时内要采取素喷砼对围岩进行封闭支护, 个别破碎地段可采取挂网喷浆加固支护;Ⅱ-Ⅲ类围岩相对较稳固, 一般情况下不支护, 个别地段视情况对围岩采取2.5m管缝式锚杆支护。

6 采用锚杆和喷射砼支护的特性

6.1 及时性

新奥法施工采用喷锚支护为主要手段, 可以最大限度地紧跟开挖作业面施工, 因此可以利用开挖施工面的时空效应, 以限制支护前的变形发展, 阻止围岩进入松动的状态, 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进行超前支护, 加之喷射混凝土的早强和全面粘结性因而保证了支护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在巷道爆破后立即施工以喷射混凝土支护能有效地制止岩层变形的发展, 并控制应力降低区的伸展而减轻支护的承载, 增强了岩层的稳定性。

6.2 封闭性

由于喷锚支护能及时施工, 而且是全面密粘的支护, 因此能及时有效地防止因水和风化作用造成围岩的破坏和剥落, 制止膨胀岩体的潮解和膨胀, 保护原有岩体强度。

巷道开挖后, 围岩由于爆破作用产生新的裂缝, 加上原有地质构造上的裂缝, 随时都有可能产生变形或塌落。当喷射混凝土支护以较高的速度射向岩面, 很好的充填围岩的裂隙, 节理和凹穴, 大大提高了围岩的强度。 (提高围岩的粘聚力C和内摩擦角) 。同时喷锚支护起到了封闭围岩的作用, 隔绝了水和空气同岩层的接触, 使裂隙充填物不致软化、解体而使裂隙张开, 导致围岩失去稳定。

6.3 粘结性

喷锚支护同围岩能全面粘结, 这种粘结作用可以产生三种作用:

(1) 联锁作用, 即将被裂隙分割的岩块粘结在一起若围岩的某块危岩活石发生滑移坠落, 则引起临近岩块的联锁反应, 相继丧失稳定, 从而造成较大范围的冒顶或片帮。开巷后如能及时进行喷锚支护, 喷锚支护的粘结力和抗剪强度是可以抵抗围岩的局部破坏, 防止个别围岩活石滑移和坠落, 从而保持围岩的稳定性。

(2) 复和作用, 即围岩与支护构成一个复合体 (受力体系) 共同支护围岩。喷锚支护可以提高围岩的稳定性和自身的支撑能力, 同时与围岩形成了一个共同工作的力学系统, 具有把岩石荷载转化为岩石承载结构的作用, 从根本上改变了支架消极承担的弱点。

(3) 增加作用, 开巷后及时进行喷锚支护, 一方面将围岩表面的凹凸不平处填平, 消除因岩面不评引起的应力集中现象, 避免过大的应力集中所造成的围岩破坏;另一方面, 使巷道周边围岩由双方向受力状态, 提高了围岩的粘结力C和内摩擦角, 也就是提高了围岩的强度。

6.4 柔性

喷锚支护属于柔性薄性支护, 能够和围岩紧粘在一起共同作用, 由于喷锚支护具有一定柔性, 可以和围岩共同产生变形, 在围岩中形成一定范围的非弹性变形区, 并能有效控制允许围岩塑性区有适度的发展, 使围岩的自承能力得以充分发挥。另一方面, 喷锚支护在与围岩共同变形中受到压缩, 对围岩产生越来越大的支护反力, 能够抑制围岩产生过大变形, 防止围岩发生松动破坏。

7 施工技术和组织

7.1 施工总程序

(1) 正常掘进时采用准32直径合金钎头, 长2.5m六角空心钢, 每个班次配备2台7655凿岩机同时作业, 每天24小时进尺完成4-5m, 每个工作面月进尺保证在120-150m, 达到快速掘进目标。30或40装载机装岩, 汽车运渣, 压抽式联合通风, 三班倒作业, 力争每个循环进尺保证在2-2.2m。 (2) 临时支护采用顶拱及边墙超前锚杆施工→初喷5cm素砼支护, 掌子面周边2m范围内素喷5cm厚C20砼封闭→初期支护锚杆及钢拱架固定锚杆施工→安装钢拱架→分层喷素至设计厚度→剩余系统锚杆支护。

7.2 掘进

(1) Ⅴ类围岩区掘进, 以滑塌或塌落的岩石作为掌子面上部作业平台, 用风镐直接钻凿推进70-100cm, 进行人工撬片石后, 用装载机出完渣, 掌子面下部突出岩石仍用风镐钻凿, 孔深要求掌握在爆破后与上部掌子面保持在一个平面, 同时使整个掌子面与巷道保持垂直。 (2) Ⅱ-Ⅵ类围岩区掘进, 按常规施工方式进行全断面掘进。 (3) 掘进平台设计:以改装的小型三轮车作为移动作业平台或在工作面附近架设钢架作业平台。

7.3 爆破

采用光面爆破, 尽量减少爆破对围岩的扰动。一般情况下, 掏槽眼和中眼间断装药, 药量要小, 全断面一次性引暴。

7.4 通风

如前述采用压、抽式联合机械通风, 风筒悬挂在拱墙交接处, 尽量减少风筒占用巷道的体积, 以便于运输车辆通行。

7.5 运输

为了压缩出渣时间, 加快工程进度, 实际生产中采用30和40装载机铲运, 人工清底, 同时每隔150m打一错车硐, 便于装载机掉头, 进一步节约时间。

7.6 排水

由于本工程涌水量较小, 上行掘进时采用单侧临时水沟排水, 下行掘进时, 掌子面安装潜水泵, 并利用废弃错车到做临时水仓接力将水排出硐外。

7.7 照明

将设在硐外的高压电通过室外变压器、洞内变压器变为36伏电压供硐内照明。

8 结语

以上为笔者在指导四方金矿排洪隧洞掘进施工过程中的经验总结, 由于排洪隧洞出口段约110m范围内, 围岩破碎, 在最初施工过程中, 打眼放炮后上部围岩塌落严重, 难以形成硐形, 施工进展极为缓慢, 每个循环进尺在0.5-1.0m。经笔者查阅大量资料, 并与施工队进行商讨后, 决定采用上述施工工艺和技术, 对采用何种形式的锚杆进行了试验, 因市场上成品锚杆的长度最大长度一般在2.5m以下, 为了提高循环进尺, 最终在拱顶超前支护时采用了螺纹钢代替常规锚杆,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效果较好, 每个循环进尺至少保持在1.2-1.5m, 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 且安全可靠, 实际施工工期比原计划提前了30天, 为四方金矿尾矿库建设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在施工过程中, 不足之处是由于采用铲车运输, 会导致硐内在通风时间不够长时, 硐内空气受污染严重, 作业环境较差。为此笔者通过在网上查询, 有一种在铲车排气管上安装尾气过滤的装置, 可以达到净化尾气的效果, 但由于该工程时间紧, 未来的及实际采用, 但在以后的施工过程中值得运用。

摘要:四方金矿新建尾矿库排洪隧洞设计断面为4m×4.2m, 掘进断面虽不大, 但由于施工工期紧, 贯穿整个隧洞的岩性变化大, 尤其是隧洞出口部位由薄层千枚岩组成, 虽未发现明显变形破坏迹象, 但由于节理切割及卸荷裂隙影响, 表面拉裂松动现象发育, 洞脸边坡开挖时产生滑塌, 严重影响施工安全和进度。经过施工技术方案分析比较, 采取超前锚杆和挂网喷浆、钢支架等临时支护措施后, 为确保安全施工和提前完成施工计划赢得了时间。

关键词:隧洞掘进,超前锚杆,挂网喷浆,钢支架支护,实践

参考文献

[1]王洪勇.综合超前地质预报在园梁山隧道中的应用[J].现代隧道技术, 2004 (3) .

[2]杨立财等.隧道施工超前地质预报技术应用研究[J].西部探矿工程, 2004 (12) .

上一篇:《花样青春》下一篇:胃癌术后常见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