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撑力控制

2024-07-28

支撑力控制(精选12篇)

支撑力控制 篇1

1 工程概况

该工程位于湖里上湖社, 由一层地下室及2栋28层高层商住楼组成, 建筑高度92.90 m, 结构形式为钢筋砼剪力墙结构, 建筑面积为49 633.4 m2 (其中地上40 594.9 m2, 地下9 038.5 m2) 。地下室层高为3.9 m, 顶板厚200 mm, 较大梁截面尺寸有350×1 800、350×1 750、500×1 000 mm, 最大跨度为8.1 m, 属于集中线荷载大于15 kN/m的模板支撑体系。根据《高大模板扣件式钢管支撑体系施工安全管理规定》 (闽建建[2007]32号文) 规定必须编制超荷载模板专项施工方案并组织专家论证。

2 监理控制要点

2.1 对专项施工方案的审批

施工方案是施工组织设计的核心, 也是指导现场作业的主要文件之一。它的合理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工程的安全、工期和质量。作为工程建设参与主体之一监理方的总监, 对施工方案进行认真审查, 找出问题, 加以指点, 是有关法律、法规提出的要求, 也是总监应尽的义务。本工程高大模板专项施工方案审查时重点做了以下审查工作:

(1) 审查施工方案编制依据的适用性。施工方案的编制依据主要有:施工图纸, 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现场勘查调查取得的资料和信息, 施工验收规范, 质量检查验收统一标准, 安全操作规程等。审查时检查方案采用的规范和标准等是否已经废止。

(2) 审查施工方案编制内容的完整性, 施工方案是否突出工程施工特点, 是否有针对性, 内容是否包括:地基处理及排水、材料规格、钢管连接方式、水平与纵向剪刀撑等构造设置、模板和支撑体系的设计计算验算、高大支模的安装拆除方法和验收程序、混凝土浇筑方案、安全管理措施、应急预案等;是否绘制支撑体系搭设详图, 有特殊要求的有否作详细说明;专家论证意见是否充实完善到方案。

(3) 审查方案内容的准确性、可操作性及计算的可靠性:方案的内容是否符合闽建建[2007]32号文及相关规范和标准要求;物资和劳动力准备是否切实可行;应急预案是否完善并具有可操作性;计算采用的参数数据、方法是否符合相关规范、文件和本工程特点要求, 计算的结果是否安全可靠, 比如支撑体系应按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法的要求, 采用分项系数设计表达式进行设计, 设计计算应包括立杆地基承载力、立杆稳定性计算等内容, 荷载取值应符合《建筑结构荷载规范》、《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等要求, 同时要考虑混凝土浇筑顺序、泵送混凝土等不利影响因素。钢管抗压强度设计值取205 N/mm2, 钢管按Φ48×3.0计算惯性矩、回转半径等截面特性。立杆稳定性计算应考虑架体搭设高度对稳定性的不利影响;检查梁、板模板的抗弯、抗剪和桡度验算是否符合要求。

(4) 检查方案是否经施工企业的质量与安全技术部门审批。

2.2 对施工阶段监理控制

高大支撑工程监理是具有一定技术含量且随机性很强的一项工作, 加上现在建筑市场存在一些不规范行为, 其工作难度相对较大, 监理机构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施工过程的监理, 使工程的安全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2.2.1 监理机构内部工作

(1) 根据工程的特点、规模和技术复杂程度, 以及主管部门的要求, 组建项目监理机构, 配置相应的专业监理人员。并在现场配备必要的监测设备工具。同时完善现场管理制度, 规范监理人员的行为, 保证监理人员能够履行自己的职责, 提高监理机构的工作效率。

(2) 总监理工程师组织专业监理工程师编制监理规划文件, 并针对本工程高大支撑专业特点, 在监理规划中制定了基本安全准则、安全监理程序、监理方法、措施以及监理人员分工等内容。

(3) 组织编写模板高大支撑专项监理细则。重点审查施工组织设计中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安全和人员的配备等相关内容。

(4) 审核施工项目经理、安全人员资质是否符合要求。

2.3 质量安全作业技术交底

总监理工程师参加施工单位的模板支撑专项方案技术交底工作, 以透彻地掌握专项方案设计原则及质量要求。要求施工单位完善组织机构, 落实人员职责, 建立考核考评体系, 采取激励措施, 调动人员积极性。同时督促施工单位以及专业班组认真做好专项方案校对工作。施工单位发现专项方案中存在问题时不得随意更改, 必须按原程序申报、审核、批准。

监理工程师参加专项技术交底, 并提出施工单位及专业班组重点控制内容:①钢管质量必须符合规范规程要求。②各杆件搭接及螺栓拧紧度必须符合《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程》 (JCJl30—2002) 规定。③凡进场搭设人员必须取得架子工操作资格证书, 方可上岗作业。④专项方案附图作为施工图纸依据, 要求专业组长熟悉并掌握, 同时贯彻到每位操作人员。⑤施工中还应注意的事项:基础处理要求、钢管扣件的要求、为达到实际目标应采用的施工组织和技术保证措施等方面要全面落实。

2.4 钢管扣件进场检验

施工现场的钢管扣件, 进场前向监理机构提交《工程材料/构配件报审表》, 同时必须附有出厂合格证、生产许可证以及质量检验报告。监理工程师对出厂合格证及生产许可证进行审查, 在符合要求后, 进行钢管外观质量验收。监理工程师对钢管扣件的外观验收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①钢管有无严重鳞皮锈, 钢管壁的厚度采用计量检查。②扣件的完整性以及重量。③监理工程师对外观质量以及质保资料检查符合要求后, 进行现场见证取样, 试验合格的方可使用。

2.5 设置控制点

为保证施工过程质量、安全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项目监理机构根据高支撑的结构特点协助施工单位设置以下质量控制点:①地基处理工序验收。②扫地杆与拉接点的设置。③立杆的搭接方式。④垂直纵、横向及水平剪刀撑的设置。⑤扣件拧紧度。⑥钢管扣件与组合钢架及框架柱的连接。在此基础上实施质量预控。施工单位按照质量控制点的要求, 每道工序完成后, 经自检, 公司质安科复检合格后报监理机构进行验收, 未经监理验收不得进行下道工序。

2.6 加强巡视检查与平行检验

在施工过程中项目监理部安排专职监理人员, 定期或不定期地对施工过程进行巡视检查。主要检查:①施工单位专职安全人员是否到位。②脚手架搭设人员是否按照《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管理规划》 (GB5036) 考核合格, 是否持证上岗。③支撑搭设工艺是否符合规范及专项方案要求。④施工过程是否违章作业。监理人员发现有违章作业及违规行为给予及时制止。对于不能及时整改的由总监理工程师下发监理通知, 要求施工单位整改。对拒不整改的, 征得业主同意后, 由总监理工程师下发停工令, 及时召开专题会议解决有关事项。⑤监理部配备力矩板手, 定期或不定期对螺栓紧固据力矩进行检验, 扭力矩不符合要求时及时督促施工单位整改。

2.7 高大模板支撑验收

承重支撑搭设完成后, 由总监理工程师组织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专职安全员等对承重支撑搭设分项工程验收, 验收标准按照《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JGJl30-2002) 以及厦建质监[2007]14号高大模板工程专项验收记录表执行。①项目监理部对验收资料全面核查。②现场检查立杆间距、立杆垂直度、扣件拧紧度, 扫地杆设置, 钢门架及钢管拉结点设置, 立杆搭设方式纵、横向水平杆设置, 剪刀撑纵、横向及水平加强层设置、施工荷载等全面检查。验收符合要求后签署分项验收表。

2.8 浇捣砼过程控制

在浇捣过程中, 监理人员旁站监理, 并督促施工单位安排专职人员观察模板支撑有无异常变化, 如发现异常应及时汇报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严格控制泵管布料高度不超过板面200 mm。合理安排浇捣顺序, 控制模板层上的施工荷载不得超载, 进行分层浇捣。

2.9 模板支撑拆除控制

承重支撑架拆除前, 检查混凝土强度是否达到设计要求。监理工程师巡视、检查拆除人员是否持证上岗、是否按拆除方案要求自上而下逐步拆除。严禁高空抛掷。

3 结束语

高大支撑体系在工业建筑项目中已广泛应用, 为确保湖边水库上湖、洪塘安置房A地块高大模板施工过程的质量和安全, 在高大支撑体系施工过程中, 监理工程师认真贯彻执行规范和有关规定, 监督施工单位实施, 真正发挥了监理的作用, 严格把好审查、检查、验收、监督关, 保证高大支撑体系施工的质量和安全。

支撑力控制 篇2

在一家私营企业任总经理,所看到的就是这样一个现状:产品营销在市场需求的带动下急剧膨胀,而内部管理依旧粗放松散;强势领导无疑精明强干,而部下员工却表现得软弱被动;个人意志明显强于组织的集合力,管理机制缺乏整体力度和运行章法。如果说这一管理模式在企业处于初创阶段或规模尚小之时曾经行之有效、甚至大行其道的话,那么,当企业规模增大,且又开始处在一个理性规范、需求平衡、价格平均的国际市场竞争环境里的时候,过去曾经卓有成效的管理模式,以及与其相适应的管理支撑力,就自然变得捉襟见肘了。

企业管理支撑力便是建筑上的地基,要想构建一个强而稳健的组织,正如建造一座大厦一样,首先须把地基打牢。依笔者看来,夯实管理支撑力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强化组织 组织作为聚合个体能量的管理形式是支撑企业规模发展的核心。松下幸之助说过:“在10个人的时候,你走在最前面;100个人的时候,你走在中间;1000 个人的时候,你走在后面;10000个人的时候,你就只能祈祷上帝的帮助了。”这句话揭示了这样一个管理原理:企业规模的发展只有依赖于组织运行的力量,单个人只是其中的一个要素,不管你是职业经理人还是创业者。

强化组织的关键在于中高管理层。它们是组织的中枢神经,因此一定要学会把目标压力落到中高层经理人肩上,也要把全部责任放在他们的手上。用德国西门子核心价值观来表述就是“在扁平化组织内充分授权”,让他们能够在得到尊重和信任的氛围里自觉去做好自己该做的事。存在于中高管理层身上的繁殖扩展系统一旦启动,组织的上下左右就自然形成了一个强大的责任动力源,强有力地支撑起企业的规模增长。

业有专才 未来的企业越来越需要专业人才的打理,

在组织中的各个环节和岗位上,尤其是各个管理岗位上,再也不能迁就历史元老、一知半解、不学无术的人了。古人有道, “术业有专攻”,专门人才给企业带来的不仅是专业的技能,更重要的是专业的精神。现代企业需要具有国际经营理念、懂得现代运行规则、具有自主意识和掌握专业技能的职业化人才来负责公司日常运行。仅就公司采购管理而言,其含义已经完全超出传统采购管理所能涵盖的意义了。从国际著名企业的管理趋势来看,现代采购系统强调流程精确、运行高效。所谓零库存、供应商零部件与客户自动流水线生产现场对接,以及整个物流的网络信息化管理已经成为家常便饭。世界最大的零售商沃尔玛已经像人需要空气一样,每一分钟都依赖于那强大无比的现代化管理系统。不难想见,习惯于 的人何以承担得起?管理的专业化和职业化匮乏必然导致管理基础的脆弱。基础本源性的脆弱肯定不会带来国际化竞争力。

有效工具 现代管理工具所表现的规则程序具有神奇的力量。西门子家电在中国家电市场痛苦摸索了5年之后,干净利索地放弃原来的营销方式,启动以ERP管理系统为支撑的规则化营销管理模式,即统一发票管理、统一库存管理、统一应收款管理,统一新品开发整个管理系统的高度集成。既严格地控制了各销售办事处,又有效地管理了客户现金流速,适合中国家电市场需求的高科技新品不断推出,其效益在行业内出现了罕见的高速增长。

ERP作为现代管理工具的运用,不是一个行不行、可不可的问题,而是必须尽快学会,真正掌握并运用到企业具体管理实际中去的大问题,就像1前该不该用汽车来代替惯用了的马车一样。在当代国际竞争一体化的过程中,作为国内企业,谁先走成这一步,谁就可能领先。

全面文化 企业文化不该是枯燥的,而应该是有血有肉,富有人性的;不该是单调的,而应该是丰满全面的。企业文化应该包括企业的战略、远景、理念、使命、目标、策略、步骤等多方面的综合内容。如果员工连企业的远景都不知道,具体实现目标的步骤都迷迷糊糊,对所要清晰倡导的经营理念都交代不清的话,那么,这样的企业文化在员工心目中一定是单薄无力的,难以支撑企业可持续性发展。

支撑力控制 篇3

【关键词】建筑工程;扣件式钢管;模板支撑

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模板工程在其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人们一般都是采用模板支撑架来对其进行相应的施工处理,从而保障整个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也将许多先进的科学技术应用到其中,而且根据我国相关的规范制度,也对建筑工程模板结构的质量进行相应的保障,从而使得模板支撑系统结构的稳定性得到进一步的保障。其中,扣件是钢管支撑架结构由于自身的组合形式比较灵活,支架整体结构的稳定性比较好,因此在建筑支模系统施工建设的过程中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应用。不过,近年来在我国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有时也会出现支架结构受力设计不当的情况,这就十分容易导致其建筑结构在使用的过程中,出现相关的安全事故,这就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有着不利的影响,为此我们在对扣件式钢管支撑架进行施工的过程中,人们就要将一些安装控制措施应用到其中。

一、扣件式钢管支撑架结构的形式

在建筑模板工程施工的过程中,扣件式钢管支撑架结构由于有着良好的灵活性和稳定性,因此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应用,它主要是在传统模板支撑结构的基础上来对其进行相应的改进和完善,从而使得模板支撑结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在一般情况下,扣件式钢管支撑架结构的搭设范围高度都是在20米之内。但是,如果其高度超过的20米,那么技术人员就要根据工程施工的实际情况,来对其施工方案进行选取。

1、扣件式钢管支撑架结构的组成

扣件式钢管支撑架主要是由钢管结构组成的,其中包括了水平杆、扣件、底支座以及水平加强层等。

2、扣件式钢管支撑架的材料和施工要求

在对扣件式钢管支撑架结构进行搭设的过程中,技术人员一定要根据模板工程施工的实际情况和相关设计内容,来对其钢结构材料的质量进行严格要求。而且,在对其进行相应的施工处理时,技术人员也要严格按照我国相关规定,来对扣件式钢管支撑架结构各种构件的体积和大小进行有效的控制,从而使得模板工程施工的质量得到保障。

二、扣件式钢管支撑架的施工安全控制措施

1、扣件式钢管支撑架施工方案制定的相关要求

在建筑模板工程施工之前,施工单位首先要根据工程施工的实际情况,来对施工方案进行制定,在经过了相关部门机构的审核批准以后,才能将其应用在建筑模板工程施工当中。其中,我们在对扣件式钢管支撑架施工方案中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点:

(1)工程概况。(2)编制依据。(3)基础条件(包括基础处理或加固说明)。(4)支撑系统材质(立杆、拉杆、剪刀撑)选型。(5)支模方案及稳定计算。(6)搭设、拆除方法以及相应的安全技术管理措施。(7)混凝土浇注方法和注意事项。(8)监测方案。(9)应急预案。(10)模板支撑系统设计图:包括钢管立杆平面布置图、立面图、剖面图、节点大样图等。

2、扣件式钢管支撑架设计

扣件式钢管支撑系统计算的内容应包括受力荷载计算、模板支撑系统各构件(底模、侧模、小楞、大楞和钢管立杆)的强度与刚度验算、钢管立杆地基(或支承楼面)承载力验算,以及支撑系统的整体稳定性和抗倾覆验算等。模板及支架的设计应考虑下列各项荷载:

A模板及支架自重;B新浇混凝土自重:C钢筋自重:D施工人员及设备荷载:E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F新浇混凝土对模板侧面的压力;G倾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

通过相关的统计分析,我们可以对荷载设计值进行相應的了解。具体荷载取值可参考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的《建筑工程模板施工手册(第二版)》和《简明施工计算手册(第三版)》。对于模板支撑系统各构件,以上各项荷载可相关的数据统计信息进行荷载组合。当用于强度计算时,各荷载组合项目用相应的荷载设计值,当用于刚度(变形)验算时,用相应荷载项目的标准值。

3、扣件式钢管支撑架的安全控制

3.1模板工程的安全技术交底

在模板工程施工前,相关技术人员必须要根据工程施工的相关要求来对其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从而使得人们在模板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工程施工的安全性得到有效的保障。施工人员在对模板支撑喜用进行安装操作的时候,一定要对施工材料和施工方法进行严格的要求,在检查合格以后才能进行下一步的施工处理。而且在对模板支撑系统进行拆模处理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混凝土强度必须要满足工程施工的相关规范,严格按照拆模的顺序来进行处理,这样不仅使得模板施工的安全性得到有效的保障,还提高了模板工程的施工质量。

3.2材料的安全控制

(1)钢管

模板支架用的普碳钢管采用带钢卷制,拼缝处用高频电焊焊接,亦称电焊钢管。钢管的管径优选为48mm,最大长度限制为6.5m。每根重量控制在25kg以内,以确保搭设和拆卸的安全。钢管的检测按国家标准《碳素结构钢》中Q235A钢的规定进行。

(2)扣件

扣件有钢板冲压和可锻铸两种。用于模板支架的扣件为可锻铸铁扣件。材料为机械性能不低于KTH33008的可锻铸铁,其机械性能为:抗拉强度330N/mm,延伸率8%,硬度HBl20—160,扣件检测的基本要求如下:

①扣件必须有产品质量合格证、生产许可证、专业检测单位的测试报告。②扣件螺栓拧紧力矩达70N·m时,不得破坏。

3.3模板支架的搭设

搭设要求如下:

①支架搭设前应对地基进行处理,以确保地基满足承载力的要求,并做好排水措施。

②支架底部距基础面200mm以内必须设置双向扫地杆。严格控制水平拉杆的步距必须符合方案的计算要求。

③立杆的间距要严格按设计尺寸搭设,立杆的连接不得采用搭接,必须使用对接扣件进行对接。并确保对接端头平整。

④立杆和水平杆接头均应错开且在不同的框格层中设置。

⑤确保立杆的垂直偏差和水平杆的水平偏差小于规范的规定。

⑥垂直和水平剪刀撑要严格按规范设置,并尽可能与立杆连接。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建筑模板工程施工的过程中,扣件式钢管支撑架结构系统已经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应用,这不仅使得模板结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得到进一步的保障,还致使工程施工的质量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但是,由于我国部分施工单位在对扣件式钢管支撑架进行设计计算的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因此在对其进行施工的过程中,还潜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这就对整个建筑结构的安全性有着严重的影响,为此我们就要在对其进行施工的过程中,就要采用相关的安全控制措施来对其进行处理,以确保工程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参考文献

[1]欧卫华.扣件式钢管模板高支撑架设计计算与施工实践[J].山西建筑,2006(12)

水力压裂支撑剂回流控制措施探讨 篇4

1 影响支撑剂回流的主要因素浅析

就单粒支撑剂而言, 当其处于游离状态下时, 只需很小的能量就能被带入井筒, 这种情况一般发生在排液初期;而当支撑剂在缝中被裂缝壁面挤压着时, 则需要流体克服支撑剂与裂缝壁面之间的摩擦力之后, 才能将其带入井筒内。支撑剂与裂缝壁面之间摩擦力的大小主要是由裂缝闭合压力、闭合程度、裂缝壁面的粗糙程度、支撑剂表面的光滑度决定的。而流体对支撑剂的拖曳力则主要是由流体的返排速度、粘度、开关井作业等因素决定。综合考虑, 支撑剂回流主要受流体粘度、返排速度、气液两相渗流、裂缝闭合程度、抽汲及气举强烈程度、开关井作业等因素的影响[1]。

针对支撑剂回流控制措施, 一方面是改善支撑剂材料性能, 研发出新的支撑剂和添加剂, 找出其性质和适用性;另一方面是对支撑剂填充层稳定性进行控制, 减少支撑剂回流。

2 改善支撑剂的性能, 减少压裂后支撑剂的回流

2.1 树脂包胶支撑剂

树脂包胶支撑剂有两种:固化和预固化。固化砂在地层温度下固结, 这对于防止压后回流和防止地层出砂有一定效果;预固化砂在地面上已形成完好的树脂薄膜包裹的砂子, 像一般加砂一样, 随携砂液体进入裂缝。再此基础上发展了一种双涂层技术、高温环氧树脂支撑剂、二次包胶支撑剂等[2]。

2.2 加纤维支撑剂

加纤维支撑剂是将支撑剂与一种纤维混合后注入裂缝, 主要作用是稳固支撑剂充填层, 是替代固化包胶支撑剂, 阻止支撑剂回流的一种新工艺。加入纤维的支撑剂可以是砂子或陶粒, 可作为一种添加剂随支撑剂尾追注入。目前可用的纤维种类比较多, 包括陶瓷纤维、金属纤维、碳纤维、石棉纤维、有机聚合物纤维、玻璃纤维和热固树脂纤维等。各种纤维都有其各自的特点, 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油气田的具体地质特征和压裂液性质进行选择, 以不影响压裂液性能和增产效果为原则[3]。

2.3 热塑性薄膜支撑剂

压裂施工中, 将热塑薄膜片或聚烯烃条随支撑剂注入地层, 热塑薄膜片与支撑剂在裂缝中相互粘接, 形成无数固结团块, 使新压开的裂缝保持张开状态并防止支撑剂回流[3]。

2.4 表面改良支撑剂

在支撑剂颗粒表面涂敷一种化学改良剂, 大幅度增加其粘胶性或附着力, 减小细粒的移动, 从而控制支撑剂返排和细粒运移[3]。

2.5 可变形支撑剂

由树脂和惰性填充物包裹在一起而形成, 在一定闭合压力下, 由于变形在这种支撑剂的表面会形成一些小的窝或凹陷处。这些窝或凹陷处有助于稳定和锁住周围的支撑剂[4]。

2.6 树脂冲洗措施

树脂冲洗技术是在施工结束后向裂缝内泵入可固化的树脂, 理论上是使树脂包裹裂缝中靠近井筒处的支撑剂, 并通过聚合物交联作用固化, 用一个额外的后冲洗, 以保证树脂不会充满支撑剂充填的孔隙。这种技术的缺点是很难在整个长度上用树脂覆盖, 而后又冲洗整个的处理体积, 在固化以后还需钻开多余的树脂并排除井筒[5]。

总之, 以上各种支撑剂性能各异, 各有优缺点, 使用中应根据各井的实际情况, 考虑经济成本, 选择合适的支撑剂, 最大限度地减少支撑剂回流, 提高压裂效果。

3 控制支撑剂填充层稳定性, 减少支撑剂回流

3.1 压裂液滤失

压裂液的滤失速度影响着裂缝闭合时间以及支撑剂在裂缝中的最终分布, 如果滤失速度过慢, 砂子会在缝底沉降, 不能在裂缝整个高度上形成有效支撑, 将降低增产效果;如果滤失速度过快, 大量的压裂液滤失到地层中, 对储层造成二次伤害, 特别是中高渗储层, 由于渗透率较高, 压裂液的滤失速度较快, 这对裂缝闭合过程也有极大的影响。

3.1.1 滤失的计算方法[6]

1) 综合滤失系数C

undefined

2) 滤失速度v

undefined

3.1.2 滤失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压裂在地层中的滤失速度随滤失时间增长而减少, 但在滤失初期, 滤失速度的减少比较快, 滤失一段时间后, 滤失速度趋于稳定。停泵后压裂液的滤失速度或滤失量主要取决于裂缝中静压的变化。滤失速度还随地层渗透率的增加而增加。在相同的滤失时刻, 滤失速度又随着裂缝中静压的升高而增加。

3.2 关井期间裂缝自然闭合模型

3.2.1 裂缝自然闭合过程中井口压力计算模型

由体积平衡原理, 关井期间, 裂缝闭合过程中裂缝体积的变化量等于停泵后的压裂液的滤失量, 公式如下:

ΔVf=Vf (tp) -Vf (t) =ΔVt (t) (3)

停泵后某时刻裂缝体积的变化量为[7]:

undefined

ΔVt和ΔVf都是pf (t) 的函数, 结合滤失量的计算公式, 在每一计算步内对上式中的压力项迭代求解, 就可以得到停泵后不同时刻的井底压力, 进而得到井口的压力变化, 即p (t) =pf (t) -ph。结合裂缝闭合压力, 即可确定闭合时间和支撑剂的沉降距。

3.3 返排期间裂缝强制闭合模型

3.3.1 裂缝强制闭合过程中井口压力计算模型

根据体积平衡原理, 压裂液返排时, 裂缝体积的变化量应该等于返排时刻起的裂缝液总滤失量与返排量体积之和, 公式如下:

ΔVf=Vf (t0) -Vf (t) =Vl (t) +Vout (5)

1) 压裂液返排量的计算[8]

由伯努利方程则可得到放喷油嘴中不同时刻返排液的速度:

undefined

返排流量Q和累积返排量Vout, 计算式分别如下:

undefined

积分式中关于p (t) 的函数为非线性函数, 采用复合梯形公式进行离散。

在返排过程中, Vout是随井底压力pf而变化的。在tn时刻, t1至tMn-1时刻的井底压力值己求出, 则Vundefined仅是pundefined的函数, 公式如下:

Vundefined=f3 (pundefined) (8)

2) 返排过程中井口压力的计算

将公式改写成如下形式:

ΔVundefined=Vundefined+Vundefined (9)

对其进行迭代求解, 即可得到pundefined的值, 进而根据pundefined计算出Vundefined, 以进入n+1步的计算, 这样就可以求出不同时刻的井底压力pf。改变放喷油嘴半径r的值, 重复上面的过程, 则可以得到不同r所对应的压降曲线。在压降曲线中结合裂缝闭合压力pc则可以求出裂缝闭合时间t′c, 以预测裂缝的闭合。根据闭合时间可以计算出在返排过程中支撑剂的沉降距离。

3.3.2 支撑剂回流临界参数及回流控制

在实际的压裂液返排操作过程中, 不出现支撑剂回流的现象几乎是不可能的, 支撑剂回流总会出现, 只是严重与否的问题。为了防止在压裂液返排过程中出现大量的支撑剂回流, 在这里可以将支撑剂临界返排流量作为一个参考值, 对回流现象进行控制。

通过支撑剂回流现象的试验研究, 可以得到不同类型的支撑剂在不同返排条件下的针对每个射孔的临界返排流量Q*, 在此基础上, 就可以确定一个总的临界返排流量Q*T[9]:

Q*T=α·n·Q* (10)

上式中, n为射孔的数目, α为放大系数, 一般1.0到1.1之间取值, 在实际返排过程中, 只要不出现大量支撑剂回流, α还可以适当放大一些, 这一般由试验来给定。

可以由公式求出不同放喷油嘴半径所对应的返排流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 这样就可以将总的临界返排流量Q*T作为压裂液返排量的上限值, 并结合储层和支撑剂沉降的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放喷油嘴半径, 以控制支撑剂回流。

当裂缝的闭合压力和宽度增加的时候, 应该采用较低的返排流量进行返排;当采用的支撑剂的粒径比较大时, 则可以用较高返排流量进行返排;掺有添加剂的支撑剂在相同条件下所对应的临界返排速度或流量, 一般为普通支撑剂所对应的临界返排速度或流量的3到5倍[10]。

3.3.3 选择准则

对于返排的控制, 主要在两个方面[11]:一是在停泵时选择合理的裂缝闭合方式和恰当的返排时机, 为返排过程提供初始条件;二是在返排过程中优选出放喷油嘴半径, 以便对返排进行合理的控制。对于一个己知施工参数、储层参数和裂缝形状参数的压裂井, 在停泵时, 可以先通过计算预测出裂缝在关井状态下自然闭合的一些主要参数变化, 根据这些参数再进行闭合方式和返排时机的选择以及进行返排控制。

1) 裂缝闭合模式的选择准则

对于高滤失地层中的裂缝, 采用停泵后关井让裂缝自然闭合的方式或采用小排量返排让裂缝闭合的方式。对于低渗透地层中的裂缝, 尤其当压裂层内裂缝保持良好延伸, 或者有较高应力差的上下层遮挡时, 应采用停泵后立即返排使裂缝强制闭合的方式。此外, 对于有较大应力差的多层裂缝或向下延伸的裂缝, 也应采用此闭合方式。对于在产层上方延伸较大距离的裂缝或高度发育过快的裂缝, 应采用有控制的返排方式使裂缝闭合。即停泵后先关井或小排量返排以避免裂缝过快闭合, 这样就可以使支撑剂有时间沉降到产层或向近井筒地带运移以形成较稳定的支撑剂填充层。然后, 选择合适的大排量返排时机使裂缝快速闭合, 返排量的选择受临界返排量的约束。

2) 返排时机的选择准则

返排时机的选择与裂缝闭合模式的选择是密切相关的。参考裂缝闭合模式的选择, 可将返排时机的选择大致分为以下3种情况:

(1) 停泵后马上进行返排;

(2) 先关井再返排;

(3) 裂缝闭合后再进行返排。

停泵时刻, 根据已知的储层参数和压裂参数可以由前面的计算模型预测出井底压力的变化曲线、裂缝闭合时间、以及支撑剂的沉降距离, 然后以此为基础来选择上面的3种返排时机, 选择准则如下:

如果预测的关井期间井口压力曲线过于平缓、裂缝闭合时间太长就应该关井30min左右使井底压力平衡, 然后返排。如果支撑剂的沉降距离远远大于裂缝的上延距离, 尤其对于低渗透储层, 停泵后应立即进行返排。预测的关井期间井口压力曲线变化较快、裂缝闭合时间不太长, 这时如果压裂液破胶时间大于裂缝闭合时间, 就应该关井, 使近井筒裂缝闭合后再返排;如果压裂液破胶时间小于裂缝闭合时间, 则可以先关井, 等压裂液破胶后再返排。

3) 放喷油嘴半径的选择准则

在以往的放喷油嘴半径的选择过程中, 工作人员一般完全凭经验来选择, 而且油嘴半径一旦选定, 在放喷过程中就很少再改变。这样做的弊端是, 返排过程中很难发觉所选的油嘴半径过大或过小了, 也很难了解返排对裂缝形态及支撑剂运移的影响, 施工完后方可发觉, 但又很难采取弥补的措施。所以, 这里将采用对返排进行实时控制的方法, 结合储层的实际情况和模型计算的结果, 即实时选择放喷油嘴半径, 其选择准则如下[12]。

返排过程的计算模型可以预测出不同放喷油嘴半径所对应的裂缝闭合时间, 可以利用裂缝闭合时间和支撑剂的沉降距离来选取放喷油嘴半径的下限值。通常情况下, 小的放喷油嘴半径所对应的裂缝闭合时间过长并且对应的支撑剂沉降距离过大 (大于裂缝向上延伸的距离) , 这些小的放喷油嘴半径就应该被排除, 而选取较大尺寸的放喷油嘴。对于放喷油嘴半径的上限值, 则可以参照支撑剂对应的总临界返排流量来选取。在返排的不同时刻, 不同放喷油嘴半径所对应的返排流量是可以预测出来的, 在这些返排流量中, 以总临界返排流量为上限值选取最大的放喷油嘴半径。对于停泵后即刻返排的井而言, 支撑剂的回流有时也是不可避免的, 可结合支撑剂的沉降距离和支撑剂回流量来优化油嘴尺寸。对于小排量返排过程中的油嘴半径选择, 可采用在一定返排流量范围内逐步放大油嘴半径的方案。

4 现场应用

西峰油田庄XX-XX井为一口0.3mD攻关试验油井, 完钻层位长8, 完钻井深1795.0m, 套管为139.70mm×7.72mm, 套管下深1793.11m, 人工井底1780.95m, 地层压力17.94MPa, 压裂层位长82:1740.0m-1744.0m加砂20m3压裂, 井的储层参数和压裂参数, 见表1。

代入编制的软件计算压裂液综合滤失系数undefined。计算出裂缝自然闭合时间达到3200min。支撑剂沉降距离的计算是随井口压力的计算同时进行的, 其沉降距离为13.95m。将计算结果与裂缝的上延距离进行比较, 结合返排时机的选择准则, 可以预测出返排时间为t0=0, 即停泵后立刻返排, 无需关井, 让裂缝强制闭合。在这种情况下, 返排的初始条件为停泵时刻的条件。

从计算中可以看出, 强制闭合返排如果采用小油嘴, 裂缝闭合时间和支撑剂沉降距离将是很大的。对于半径分别为0.5mm, 1.0mm, 1.5mm的油嘴而言, 防喷450min都很难使裂缝闭合, 并且所对应的支撑剂沉降距离也超过了裂缝上延的距离。根据油嘴的选择准则, 这3种小油嘴应该被排除, 首先至少应该采用半径为2.0mm的油嘴进行返排。但如果直接选用半径5mm的大油嘴, 将会带来严重的支撑剂回流问题, 根据油嘴的选择准则, 应该逐步增加油嘴半径, 直至裂缝闭合。庄XX-XX井施工中首先采用半径2mm的油嘴控制返排, 并逐步增加油嘴半径, 返排裂缝闭合时间85min, 回流出压裂砂约0.03m3, 占总量的0.15%, 满足工程技术要求, 压裂效果良好, 截止2007年9月30日止, 平均日产液9.8m3, 日产油5.4t。

5 结论与建议

对渗透率较低的储层中的水力裂缝采用自然闭合的方式是不合理的, 一般都需要进行有控制的返排, 使裂缝强制闭合。对应于不同的放喷油嘴半径, 井口压力随时间的变化趋势是截然不同的。放喷油嘴半径越大, 井口压力下降得越快。

对于低渗透性和低滤失性的储层, 如果选择的放喷油嘴偏小, 裂缝的闭合时间就会过长, 这将使压裂液对储层的伤害增加, 所以应该适当加大放喷油嘴半径。但是, 所选择的放喷油嘴半径过大又会带来大量支撑剂回流的问题, 因此, 为了合理地控制返排, 优选放喷油嘴半径是首要的。当放喷油嘴半径一定时, 返排流量随时间呈下降趋势, 所以油嘴的优化又是动态的。压裂液临界返排流量是控制支撑剂在返排和油气生产过程中回流的一个重要参数。临界返排流量随着返排液的粘度的升高而减小;当裂缝闭合压力升高的时候临界返排流量是降低的;对于同一类型的支撑剂, 随着支撑剂粒径的增大临界返排速度流量增加。

摘要:从两个方面对支撑剂回流控制措施进行了研究, 一是改善压裂支撑剂的性能;另一方面是近井筒地带支撑剂填充层的稳定性, 采用有控制的裂缝闭合工序, 让裂缝尽早闭合。在前人研究工作的基础上, 对改善性能后的支撑剂和添加剂进行了总结, 包括树脂包胶支撑剂、加纤维支撑剂、热塑性薄膜支撑剂、表面改良支撑剂、可变形支撑剂、树脂冲洗措施等, 总结其性质和适用性。总结前人的成果, 建立模型, 分析了评估支撑剂回流的重要参数——压裂液临界返排流量的影响因素及变化规律, 提出了对压裂液返排程序进行优化设计的准则和方法, 指导返排, 控制回流。

关键词:水力压裂,支撑剂,回流

参考文献

[1]叶晓端, 张绍彬, 曹学军, 等.压裂液破胶效果对支撑剂回流影响的实验研究[J].钻采工艺, 2006, 29 (4) :94-95.

[2]于庆红, 王宏飞, 隋向云, 等.树脂包覆支撑剂控制回流方法研究[J].石油钻采工艺, 2005, 27 (增刊) :66-68.

[3]胡奥林, 陈吉开.包胶支撑剂及回流控制技术的新进展[J].钻采工艺, 1999, 22 (3) :44-46.

[4]陈冬林, 张保英, 谭明文.支撑剂回流控制技术的新发展[J].天然气工业, 2006, 26 (1) :101-104.

[5]米卡尔, J埃克诺密德斯.油藏增产措施[M]. (第3版)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2002:451.

[6]曾晓慧.郭大立.王祖文.压裂液综合滤失系数的计算方法研究[J].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2005, 27 (5) :52-57.

[7]王鸿勋, 张士诚.水力压裂设计数值计算方法[J].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1998:48-69.

[8]孔珑.工程流体力学[M]. (第2版)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1992:102-140.

[9]Naval Goel, SubhaSh N Shah.Experimenta1 Investigationof Proppant Flowback Phenomena Using a Large ScaleFracturing simulator.1999.

[10]J Romreo, J P Feraud.Stabi1ity of proppant Pack Rein-forced with Fiber for Proppant Flowback Control.1996.

[11]R D Barree, HMukher jee.Engineering Criteria for Frac-ture Procedures.1995.

支撑体系整改方案 篇5

1、个别立杆采用扣件搭接连接方式

整改措施:立杆采用扣件搭接方式连接的采取加固措施,即若搭接位置在上部的,两端与中部用叁扣件拧紧,并在杆底增加一个支托扣件,搭接位置在下部的离地300-400mm(未落地)立杆下部增加一个支撑丝杆落地拧紧。

2、个别立杆垂直度偏差较大现象,最大偏差160mm 整改措施:立杆垂直度偏差大的进行调整,达到规范要求(搭设中检查偏差的高度H=10m以内的最大偏差±50mm)。若无法调整的在立杆旁增加同规格的落地立杆加强。

3、后浇带部位立杆固定在小横杆上,未直接落地

整改措施:立杆下加垫垫板或增加立杆搭接,搭接长度大于1m,并用双扣件拧紧。

4、个别纵横杆步距方案设计为1.5m,实际达到1.8~2.0m 整改措施:纵横杆步距大于1.5m的,缩短垂直剪刀撑间距,并且沿高度方向增设水平剪刀撑两道与柱连接成整体,柱混凝土与梁板砼分两次浇筑,确保立杆的稳定性。

5、个别框架梁小横杆与立杆扣件只有一个,无法保证扣件不下滑,并且梁两侧立杆间距过大

整改措施:框架梁小横杆与立杆位置采用双扣件,确保扣件不滑移。框架梁梁底部位加设立杆:当梁高大于800㎜时,增设双排立杆,当梁高不大于800㎜时,增设一排立杆,立杆间距同小横杆间距,且立杆与周围杆件连成一体。

6、个别梁底纵横向水平杆未贯通 整改措施:纵横向水平杆全部贯通。

7、部分纵横杆间隔一根立杆搭设

整改措施:纵横杆在每根立杆位置都得搭设,未搭设的补齐。

8、个别纵横杆接头在同跨或在同一个截面内

整改措施:纵横杆接头在同跨或在同一个截面内,在接头位置增加纵横杆,纵横杆接头不在同步或同跨内两个相邻接头在水平方向错开的距离大于500mm。

9、部分扣件未拧紧或未拧

整改措施:扣件逐个进行检查并拧紧。

10、部分框架梁梁边竖楞离立杆距离过大

整改措施:框架梁梁边竖楞离立杆距离过大的,在竖楞位置增加立杆,并与周围杆件连成一体。

以上问题要求限期在3天内整改完毕,浇筑混凝土时,检查验收整改情况,确认整改完成时方可申请签发浇灌令。

中铁十七局集团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推动学校发展的四种支撑力 篇6

一、以尊重教育立校,发挥思想力效应

学校发展的第一个支撑力是思想力。研究表明,一个好的领导者是能够用思想去影响和塑造他人的人。究竟以怎样的办学理念来引领学校发展呢?刘彦弟校长从自己从教30多年的经验出发,体会到:成功的教育一定是尊重教育规律、尊重师生人格的教育。因此,首师大实验学校自1999年办学之日起,她就提出明确的办学理念即尊重教育。10年来,学校在学校管理、课堂教学、校本课程、教师发展、德育活动等领域全面展开“尊重教育的实践与研究”,近年来,又针对学生和教师中存在的困惑,推进以“尊重”为引领的“生命教育实验研究”。进一步拓展和丰富了的尊重教育理念的实质和内涵。“尊重教育”成功地影响和塑造了全校师生,成为学校的立校之本,成为学校的精神支柱和教育信念。现在,学校已经形成了以尊重思想统领学校的教育教学和师生的思想行为、个性化、校本化的“尊重教育”办学特色与教育模式。生命教育成了全校教师共同参与的校本教研活动,尊重的教育不再是一种概念,而是一种融入学校各个工作环节、深入教师心灵的一种鲜活的教育思想。

二、以德治校,发挥道德力的效应

学校发展的第二个支撑力是道德力。学校管理不仅要定位在领导方式的制度理性上,而且要定位在道德文化基础之上,也即领导的道德力基础。这种管理模式倡导以德治校,发挥道德力在学校变革中的创造作用。刘彦弟校长倡导人文管理:坚持遵循理解、尊重和爱护人的用人之道,倡导每一位教师成为一个最优秀的自己,以真心和关怀帮助教师选择自己喜爱的工作,以诚恳和远见帮助教师明确自己的工作目标,以赞扬和激励提高教师的职业幸福指数,以细心和热情关注每一位教师的生活,以欣赏的眼光和客观的尺度对待教师的尊严和价值,使全校师生共享的价值观和信念——“尊重教育”成为学校发展的有力支撑,把实验学校凝聚成一个和谐发展的道德共同体。“尊重教育”的理念为学校共同体的创建奠定了坚实的道德力基础。

除了共享的价值观和道德规范,刘校长个人的道德权威也使她可以在学校发展的共同事业中将全体教职员工凝聚起来,并使实验学校白手起家,从一所组织型学校转化为一所共同体学校,并使大家甘心奉献,自觉承担责任和义务,把学校创造成一所团结合作的有德行的学校。在教学方面,以尊重与关怀为核心的价值观,深刻地影响了师生关系和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教师十分尊重学生的发展潜能,关怀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成功而积极地工作着,教师也因此获得了学生的尊重,学校形成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尊重的行为模式。在这样一个以尊重为核心的道德共同体中,人人受到关注、人人可以获得成功,同时人人也尊重和关怀别人的价值和成功。首师大实验学校成为一个有德行的道德共同体的典型代表。

三、完善制度建设,发挥知识力的效应

学校发展的第三个支撑力就是知识力。校长的知识、智慧、科学的思维方式构成了管理学校重要的知识力。刘彦弟校长非常注重学习和吸纳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教育经验,不断积累教育理论知识,提升教育智慧,使自己的教育实践扎根于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中,使学校的管理建立在科学化的知识力基础之上,发挥理性知识力的管理效应。

究竟怎样的知识更有力量?当然与教育教学密切相关的知识比那些游离于教育教学之外的空泛知识更有力量。刘校长重视实践性知识的学习和积累,提出向社会学习,向实践学习,为深思远虑奠定基础;坚持使自己成为一个学习型的校长,使学习成为自己对学校理性思考的源源不断的知识源泉和动力。“让学习为未来积蓄力量”是刘校长在实践中获得的真知灼见,成为学校发展的核心动力之一。

四、培育学校文化,发挥文化力的效应

学校发展的第四个支撑力是文化力。学校文化有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不同的层次,尤其是学校中深层次的教育价值观、理想、情操和基本信念,是学校从一种组织文化真正变成一个共同体文化的精神核心所在。在学校的发展与变革中,培育学校文化,发挥文化力的作用是学校的成功的关键。

第一,提出大家都能认同的目标,实现共同愿景。提出集体奋斗的目标,让教师对集体的目标充满信心是成功管理的基础。从建校初望京花园高校住宅小区配套学校的招标成功,到“奥林匹克教育示范校”的获得,再到区级示范校的申报成功,学校实现了三步跨越。对此,刘校长说:“作为一校之长,很重要的任务是为学校发展做出规划,绘制蓝图,这是学校的大局。要让来自四面八方的教师,把个人的发展和学校的长远发展结合起来,让教师们进入更高的工作境界,就要不断提出新的奋斗目标,并将目标明确、清晰、具体地展现在每一个教职工面前,成为每一个人的行动向导,从校长、教师,到传导室的临时工都把这一目标的实现作为己任。”可见,领导班子适时地提出集体奋斗的目标,并使教职工认同它、带领大家实现它,是三步跨越的关键。

第二,建立共同规范,创建“刚性制度的弹性管理模式。首师大实验学校在制度文化的建设上创建出“刚性制度的弹性管理模式”,不仅建立严格的教学管理制度,健全了教师评价制度、毕业班管理流程、教学、教研、科研三维连动的教研模式、校本培训模式等,而且更重视实施人文管理,灵活地执行教学管理制度,而实现从刚性管理向弹性管理跨越的关键是坚持尊重的理念。

第三,建立专业理想、专业伦理。学校在建立规范的基础上,通过建构教师的专业理想,来激发教师体验工作的意义、责任和价值,让每一个教师都能够从工作本身中体验内在的满足。在这样的氛围下,首师大实验学校的教师们自觉地承担各自的任务,把学校的工作看成是自己生命的重要部分,从而更加自觉、自发的投入工作。在工作中享受快乐、幸福和成功。现在,学校中的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领导与教师之间已经形成了相互尊重、相互信赖的和谐发展的学校共同体。十年的历练,打造出了实验学校独特的学校文化精神,凝练为:

倡导一种理念——尊重教育;

弘扬一种精神——锐意进取;

积淀一种品格——真诚奉献;

达到一种境界——团结和谐。

它将实验学校的教职工牢牢的凝聚在一起。

首师大实验学校的成功经验说明,校长为学校发展定位好思想力、道德力、知识力和文化力这四种支撑力,会导向全校师生以最小的付出而获得最大的长期的良好效应。其中思想力是引领,知识力是基础,道德力是保障,文化力是核心,四种支撑力的合力推动了学校的整体发展。首师大实验学校的办学模式和管理经验为现代学校教育管理的理论和实践提供了成功的典型经验,值得关注和研究。

作者系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四点支撑液压平台的控制模型分析 篇7

四点支撑液压平台作为调平装置广泛应用于车载雷达、大型工程运载车、静力压桩机、导弹发射架等领域[1,2]。为提高整机的可靠性,这些重载系统在四点支撑液压平台液压缸的设计上都存在冗余,使得支腿油缸的运动具有相关性,导致这类大惯性冗余支撑平台的运动与液压系统的控制存在耦合。本文考虑平台运动和液压控制系统的耦合,结合液压控制系统对平台进行了动力学分析,建立了四点支撑平台的运动控制方程。

2 模型的简化

图1为支撑平台的空间示意图。1、2、3、4分别代表i号油缸与平台的接触点。由于四点支撑液压平台为一大惯性刚体,四个油缸安装间距远远大于各油缸的位置偏差,可以假设液压缸只有1个竖直方向的自由度及2个转动自由度。

3 系统的建模

3.1 平台的运动模型

对基座平台进行受力分析,转角以逆时针为正。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和刚体定轴转动定律,可以得到:

式(1)中,zs为平台质心位置(取各液压油缸活塞都未伸出时平台位置为zs=0);M为平台质量;g为重力加速度;Fi为接触点处活塞杆与负载之间的竖直作用力,i=1,2,3,4;σxi为Fi对X轴产生力矩的符号因子,当Fi在X轴上侧取0,否则取1;σyi为Fi对Y轴产生力矩的符号因子,当Fi在Y轴右侧取0,否则取1;Ix为平台对X轴的转动惯量;Iy为平台对Y轴的转动惯量。

由几何关系,考虑到两油缸安装的间距远大于油缸的运动范围,可认为sinθx=θx,sinθy=θy,有:

3.2 液压系统控制系统模型

四个支腿采用的油缸为同一规格,可以认为各油缸活塞杆质量mi,质量粘性阻尼Bi,油缸泄漏系数Kli相等。管道对称布置,可以认为各油缸工作腔和油管的油液体积Vi近似相等。对每一个油缸的活塞进行受力分析,则油缸缸体的力平衡方程为:

式中,Fi为i号油缸所受负载力;Ai L为i号油缸无杆腔面积;zi为i号油缸沿Z轴方向的位移;pi L为i号油缸负载压力,pi L=pi1-pi2Ai2/Ai L。

油缸无杆腔的流量连续性方程为:

K为油液的体积模量;Qi为进入i号油缸的流量。

此外,进入液压缸的流量由比例阀控制,其流量大小与负载无关,可以近似描述为[3]:

ωv为比例节流阀的固有频率;ξv为比例方向阀的阻尼比;ksv为比例阀增益;I为控制电流;I0为比例阀死区对应的最大电流。

3.3 平台运动的解耦控制模型

用三个运动方向的参数对油缸运动的相关性进行解耦。设绕X轴转动产生的沿Z轴方向的当量位移为zx,绕Y轴转动产生的沿Z轴方向的当量位移为zy,式(2)可化为:

将(6)代入(1)、(3)有:

联立(6),(7)和(8)有

将(6)代入(4)有

式(5)、(9)、(10)构成了平台三个自由度运动的控制方程。

4 结语

考虑四点支撑液压平台3个自由度的运动和液压控制系统的耦合,利用运动方向相关参数对系统进行了解耦,建立了平台运动的动力学模型,并提出了平台运动的控制方程,为平台位置的控制提供了精确的数学分析模型。

参考文献

[1]胡均平,李岸.静力压桩机的PLC自动调平控制系统的研究[J].矿冶工程,2001,21(3):21-23.

[2]孙利生.一种大跨距四点支撑液压自动调平系统[J].液压与气动,2004(7):92-93.

[3]沈瑜,高晓丁,王绮.对称阀控非对称液压缸的电液比例位置控制系统建模与分析[J].陕西科技大学学报,2007,15(4):105-109.

[4]倪江生,翟羽健.六支点静基座液压平台的调平方法[J].东南大学学报,1996,26(2):74-80.

[5]姜文刚,尚藉,邓志良,等.大型平台自动调平研究[J].电气传动,2005,25(12):29-31.

[6]凌轩,曹树平,朱玉泉,等.基于模糊自适应的四点支撑液压平台自动调平方法[J].机床与液压,2007,35(12):84-86.

支撑力控制 篇8

1 当前高大模板支撑体系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1.1 高大模板支撑体系施工中的质量问题

当前我国工业和民用建筑使用寿命普遍只有发达国家建筑使用寿命的一半, 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是当前高大模板支撑体系施工质量严重不达标。高大模板支撑体系施工质量不达标主要还是高大模板支撑体系施工存在较大的问题, 具体表现为:一是高大模板支撑体系施工企业缺乏有效的分工, 没有形成较强的质量管理意识, 未能够按照相关的质量标准进行施工。二是相关政府部门对于高大模板支撑体系施工质量的监督力度不够, 在高大模板支撑体系施工前期的企业资质考核、施工阶段的质量抽查以及后期工程的验收都没有发挥出应用的作用;三是建筑企业选用的建筑材料达不到建筑质量的标准, 这严重影响了建筑的安全使用寿命。因此为了提升建筑质量, 就必须加强高大模板支撑体系施工质量管理。

1.2 高大模板支撑体系施工中的安全问题

安全问题存在于整个施工阶段, 如果在施工中不能够正确应对不良问题, 那么就会造成严重的安全事故。造成高大模板支撑体系施工中的安全问题主要是以下几方面的原因:一是缺乏安全管理制度, 相关建设企业的管理人员对于较强的安全管理意识, 在进行现场安全检查时也仅仅是走走形式, 没有认真排查可能存在的安全问题;二是工程本身存在的安全隐患, 如高层高大模板支撑体系施工、地质活动频繁地区施工, 环境恶劣地区施工等, 这些恶劣施工环境也会引发一些安全事故;三是安全管理与施工脱节。高大模板支撑体系施工的很多附属工程都是外包给规模较小的单位来做, 这些小单位往往不注重施工安全问题, 无视《告施工厂家安全责任书》等安全文件提出的安全要求。这种对于施工缺乏安全施工缺乏控制的行为, 极容易造成安全事故。

1.3 高大模板支撑体系施工中的成本问题

成本问题贯穿于高大模板支撑体系施工整个过程, 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具体集中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对合同缺乏有效的认识, 合同签订不规范。很多建设企业认为双方是合作伙伴关系, 双方的合作时间较久, 合同怎么制定都是可行的, 有事情双方可以协商处理。这种不负责任的合同管理, 没有用法律的形式规定出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很容易出现因为合同不规范问题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二是工程量的核算问题, 受制于诸多客观条件, 工程设计需要多次发生多次变动, 这就导致实际的施工工程量与工程设计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 影响了建筑造价管理的准确性。对于我国的很多建设企业来说, 在进行材料用量和工程量计算的时候也未按照规范标准, 同时图纸使用前没有对材料用量和工程量计算结果进行仔细检查, 导致工程量计算存在较大的偏差。

2 提升高大模板支撑体系施工的策略建议

2.1 建立科学的施工管理制度

为了保证高大模板支撑体系施工工程施工管理有效进行, 就需要建立系统完善的质量管理机制, 实现对施工全过程的科学有效管理与监控。诸多建筑工程实践表明, 如果施工管理中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 那么在施工中就缺乏具有可执行性的标准, 施工人员、管理人员就无法正常开展工作, 严重影响施工进度与施工质量。因此为了推动高大模板支撑体系施工工程施工管理发展, 就需要制定一系列质量奖惩制度、监管制度等, 对于施工表现积极的人员或者施工单位要予以奖励, 对于未能够按照标准开展工作, 例如对未能够按期完工的施工单位、施工中不带安全帽、高空作业不系安全带的人员, 就应该按相关条例予以处罚。

2.2 加强高大模板支撑体系施工的安全管理

管理技术人员以安全意识、审核技巧方法及安全标准为主, 形成安全培训计划, 严格安全培训计划的执行落实, 注重培训效果, 不拘于培训形式, 改变以往安全标准灌输、课堂培训等单一乏味的培训形式, 将培训课堂搬到现场, 提高全员学习安全标准的氛围和实效, 在安全执行力和安全文化知识的理解方面有了明显的提高, 形成了一种“我要安全、我会安全”的安全文化氛围。狠抓高大模板支撑体系施工人员安全教育工作, 不断创新和完善现有的高大模板支撑体系施工安全管理支撑体系, 从而有效地形成全员参与、齐抓共管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2.3 实施动态进度控制

高大模板支撑体系施工是一项系统的工程, 应该加强技术监测和检测措施, 实施动态进度控制, 降低施工风险, 提高施工质量。建立施工工程进度登记表, 对于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记录, 确保管理人员及时掌握影响进度的各种因素。检查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的差异, 并且就其特性或规律进行相关的描述, 找出存在问题并且提出改进措施。在施工的时候严把质量关, 按照设计要求及高大模板支撑体系施工规范要求进行施工, 管理人员要不定时进行现场巡查, 发现施工问题要及时上报处理。应用网络技术进行计划与实际施工进度进行动态对比, 并且密切关注动态的变化是否超出了允许的范围, 对于工程变更、施工暂停、验收等对施工进度产生重大影响的因素要进行及时地处理。

2.4 提高高大模板支撑体系施工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

对于高大模板支撑体系施工管理控制来说, 优秀的高大模板支撑体系施工管理人员是必要的。这些优秀的高大模板支撑体系施工管理人员会运用一些先进的管理方法, 实现对高大模板支撑体系施工管理质量控制。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经济发展的要求, 加强对于高大模板支撑体系施工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培训, 通过引入其他地区成熟的高大模板支撑体系施工管理控制管理体系, 根据工程项目建设的实际情况, 有针对性地对高大模板支撑体系施工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只有将中基层高大模板支撑体系施工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以及管理能力提高上来, 才能够更好地提高高大模板支撑体系施工管理控制水平。另外, 还要对高大模板支撑体系施工管理人员的工作进行监督, 以督促他们能够在工作中保证高大模板支撑体系施工管理的透明化, 以使高大模板支撑体系施工管理更加准确、可靠。

3 结语

施工管理是整个建筑工程能否有效开展的重要基础, 这对于高大模板支撑体系施工来说更是如此。在当前的发展形势下, 要重视对高大模板支撑体系施工管理方式进行优化, 从而有效提升施工效率和质量。为此, 企业需要建立并完善高大模板支撑体系施工组织管理体系、安全施工管理制度, 同时也要完善并落实高大模板支撑体系施工管理的监督工作, 只有这样, 才能够让施工企业更为有效地管理高大模板支撑体系施工, 使得其可以为施工提供更为有效的支持。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Z].2009.

[2]陈安英等.超常规混凝土结构施工中高支模架的选型研究[J].建筑施工, 2007, (5) .

支撑力控制 篇9

随着我国基础建设的飞跃式发展,为满足人们对不同空间功能的需求,大空间混凝土结构获得了巨大的发展。为实现大空间、大跨度混凝土结构,需要搭设刚度、强度、稳定性符合要求的模板支撑体系。高大模板支撑体系的结构形式、承受荷载、搭设构造等方面与一般的模板支撑体系有明显的不同,大量关于高大模板支撑体系的工程事故表明,高大模板支撑体系若不加强设计环节与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往往会给建筑工程埋下安全隐患。为此,我国建设部颁布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明确规定,高大模板支撑体系的施工需要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组织行业专家进行论证,以保证支撑体系的安全与质量。

当前,我国建设工程中使用的高大模板支撑体系主要有扣件式钢管支撑架、碗口式钢管支撑架、门式钢管支撑架3种。其中,扣件式钢管支撑体系具有安装灵活、经济实用等特点,是目前建设工程中常用的一种模板支撑体系。笔者结合从事高大模板支撑体系施工的经验,针对扣件式钢管支撑架常见的质量问题,论述高大模板支撑体系施工安全与质量控制要点,为高大模板支撑体系的施工提供参考。

2 扣件式高大模板支撑体系常见的施工安全与质量问题

2.1 模板支撑体系专项设计方案不合理

为保证高大模板体系在搭设时能够满足刚度、强度、稳定性的要求,模板支撑体系的施工需要编制详细的专项施工方案。但在《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 162—2008)正式颁布之前,我国并没有针对模板支撑体系设计的规范,模板支撑体系的设计主要依据结构设计规范和《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 130-2011)进行,在此背景下,模板支撑体系的设计方案良莠不齐,各成一家。对施工过程中的活荷载未通过充分调查获取有效数据,没有充分考虑诸如倾倒混凝土产生的动力荷载、风荷载等活荷载的影响,导致模板支撑体系在施工过程中突然丧失稳定性。模板支撑体系计算模型的准确性有待商榷,由于施工过程中随机因素较多,搭设形成的模板支撑体系有时会与计算模型存在较大的差异,其中有些差异若未充分考虑,会给项目施工埋下巨大的安全隐患。

2.2 模板支撑体系材料控制不到位

扣件式钢管支撑体系在搭设过程中主要使用钢管和连接扣件2种材料,而生产钢管和扣件厂家的技术、质量参差不齐,导致这2种材料容易出现质量问题。常用的钢管为Φ48 mm×3.5 mm,但相关调查表明,施工现场使用的钢管壁厚仅有3.0~3.5 mm,达不到设计规定的壁厚,这就使得钢管的刚度降低了10%。此外,随着循环使用的次数增加,这些钢管的壁厚会变薄,导致刚度损失更大。用铸铁制成的连接扣件质量也普遍不合格,出现锈蚀、裂痕、断裂等问题,这些有明显质量缺陷的连接扣件就像模板支撑体系中“毒瘤”,一旦失效,就直接影响支撑体系的整体性。相关事故表明,模板支撑体系顶部主要受力的水平杆与立杆连接扣件若发生滑移,会直接导致模板支撑体系的失效。

2.3 模板支撑体系搭设方法不合理

模板支撑体系在搭设前,相关技术人员若没有对专项施工方案进行解读,没有落实好技术交底工作,容易导致支撑体系施工的随意性、经验性。常见的问题是搭设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构造要求进行搭设,例如支撑体系立杆底部没有设置刚度满足要求的垫板,没有布置提高支撑体系稳定性的竖向剪刀撑、水平剪刀撑和扫地杆,立杆间距、水平杆步距过大,杆件的搭接构造不满足要求。一个有效的模板支撑体系除了有科学、完整的计算过程,还需要具备高效、安全的构造措施,相关模板支撑体系事故表明,模板搭设过程中没有采取足够的构造措施,常常造成支撑体系构件失效,轻则造成模板发生移位、鼓胀、漏浆等问题,重则造成支撑体系严重垮塌。

2.4 模板支撑体系拆除时间、方法不合理

模板支撑体系与楼板结构在施工过程中是一个相互影响的体系,随着楼板混凝土强度的提高,模板支撑体系的内力也随之逐渐减少。因此,模板拆除时机不恰当,混凝土构件会因受到施工荷载扰动而损坏,轻则影响结构的外观尺寸,重则导致混凝土楼板开裂的质量问题,严重影响结构的安全性和适用性。此外,在现场若未对操作人员进行技术交底,拆除过程未严格按照施工方案进行,常常导致在拆除过程中发生模板大面积滑落、支撑体系丧失稳定性等重大的安全事故。

2.5 模板支撑体系施工管理机制不健全

现场施工管理机制是否有效运行是保证支撑体系安全与施工质量的基础。常见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施工单位未结合现场实际情况编制专项施工方案,甚至是边施工边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在施工过程中没有对模板支撑体系施工过程进行监控和检查;有些监理单位责任意识淡薄,没有加强对施工专项方案的审查,施工过程中未进行有效的监督;施工队伍操作水平参差不齐,操作人员未经过专业的培训,不能掌握模板支撑体系施工过程中的控制要点。

3 扣件式高大模板支撑体系施工安全与质量控制措施

针对施工现场扣件式高大模板支撑体系存在的问题,参建各方应本着“质量与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基本原则,对支撑体系的设计与施工采取严格、有效的措施进行控制。

3.1 高大模板支撑体系必须编制科学的专项方案

根据建设部颁布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的规定,施工专项方案主要包括工程概况、编制依据、施工计划、施工工艺技术、施工安全保障措施、劳动力计划、计算书及相关图纸等内容。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要对专项方案进行严格审查,并及时组织专家进行论证,监理单位要监督施工单位落实专项施工方案,并强化验收工作。

3.2 强化高大模板支撑体系的设计计算

高大模板支撑体系相关构件的设计计算是保证高大模板安全与质量的重要环节,设计计算要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行业规程、地方标准进行。同时,起草规范、规程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组织力量对模板支撑体系的力学模型进行理论和试验研究,对施工现场活荷载的类型和大小进行全面的调查分析,充分考虑施工现场随机因素的影响,提出更符合实际情况的模板支撑体系的荷载效应和材料抗力的设计取值,完善相关技术规范的内容。对于大型复杂的模板支撑体系,要建立科学的模型对支撑体系设计计算进行简化,确保荷载路径传递明确,受力分析结果合理,必要时可以采用有限单元法对支撑体系进行详细分析。

3.3 严格控制高大模板支撑体系使用的材料

模板支撑体系的材料进入施工现场前,要详细检查生产厂家的资质、产品的合格证书、产品的质量检测报告,从源头上杜绝假冒伪劣产品进入施工现场。对于模板支撑体系所使用的扣件,必须按照相关规范标准对其加强检测,防止低劣扣件的使用。对于重复使用的钢管和扣件,需要进行详细检测,对有明显质量缺陷的钢管和扣件,一律不能使用。

3.4 搭设高大模板支撑体系的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并获得相应的岗位证书后再上岗

高大模板支撑体系搭设前,施工企业技术负责人要做好技术交底工作,要对操作人员讲解施工过程中的关键要点,加强施工过程的监控,确保操作人员按照专项方案的具体规定进行操作。

3.5 高大模板支撑体系的搭设要符合构造要求

加强高大模板支撑体系的搭设构造是保证高大模板安全与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支撑体系的搭设要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行业规程、地方标准进行,并重点关注如下构造:一是重视立杆底部的搭设构造,立杆底部要布置刚度足够大的垫板和扫地杆;二是重视纵横向水平杆的搭设构造,节点处水平杆要双向布置,步距要符合规范要求,顶部的水平杆布置要合理,立杆顶部伸出水平杆的长度不能太长;三是要重视剪刀撑的布置,加强水平剪刀撑、竖向剪刀撑的布置,注意剪刀撑杆件接长构造,剪刀撑杆件要尽量与立杆有效地扣接。

3.6 加强混凝土浇捣时模板支撑体系的安全与质量控制

浇捣混凝土结构前,要根据安全与质量标准对支撑体系进行逐一检查,保证验收合格后才能进行混凝土的浇捣。混凝土的浇捣要根据施工方案进行,应从楼板中间向两端对称分层浇筑,在施工过程中派专职人员对模板支撑体系进行监控,如果发现发生变形过大等异常情况,要及时停止浇捣工作并采取加固措施。

3.7 重视高大模板支撑体系拆除的安全与质量问题

高大模板体系拆除前,要对同条件养护的试块进行检测,确保拆除时混凝土强度达到规范的要求。模板支撑体系拆除要严格按照专项施工方案进行,不允许操作人员蛮干。拆除模板前要进行技术交底,并派专职人员对现场进行监控。

4 结语

工程实践表明,钢管扣件式高大模板支撑体系对实现大空间混凝土支撑体系具有良好的适用性,但其安全与质量问题不容忽视,因此参建各方要严格、科学地设计,加强对施工环节的监控,才能消除高大模板支撑体系施工过程中的各种隐患。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Z].2009.

[2]JGJ162—2008,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S].

支撑力控制 篇10

关键词:碗扣式,支撑体系,质量控制

0 引言

福州市规定2009年8月份以后下达施工许可证开始施工的项目,必须使用碗扣式钢管支撑体系或扣件式钢管支撑体系。由于碗扣式钢管支撑体系施工方便,组合灵活,施工进度较快,价格较低,在福州建筑工程中广泛使用。但大多数的项目管理人员对碗扣式钢管支撑体系的质量控制要点不了解,无法对碗扣式钢管支撑体系进行有效的管理,造成模板质量水平不高,混凝土表面观感质量不佳。本文结合作者的工作经历,结合实体案例,对提高模板质量进行探讨。

1 工程概况

本工程建筑面积约为13800m2,地上5层,地下1层,楼高21.5m,分结构试验大厅(单层厂房,21m×48m)、办公、设备等辅助用房,是一座办公多功能综合楼。根据设计施工图,统计本工程中梁板模板支撑高度超过4.5m的部位及超重模板如表1所示。

2 模板及支撑架的材料选取及力学性能

高支模体系的材料选取及力学性能:

(1)模板:采用915mm×1830mm×18mm(厚)胶合板:E=6000N/mm2,[fc]=10.5N/mm2,[fv]=1.4kN/m2。

(2)木枋:50mm×100mm木枋:A=5000mm2,E=9000Nmm2,I=4.17×106mm4,W=8.33×104mm3,[fc]=15N/mm2,[fv]=1.4kN/m3。

(3)支撑系统:选用48×3.5mm碗扣及配件:A=489mm2,[f]=205N/mm2,i=15.8mm,I=1.219×105mm4,Wx=5.08×103mm3,E=2.06×105N/mm2。

(4)碗扣:横杆规格:0.6m,0.9m,1.20m四面固定(Φ48×3.5的碗扣)。

立杆规格:0.3m,0.6m,0.9m,1.20m,1.80m,2.40m,3.0m错开连接,(Φ48×3.5的碗扣)。

3 模板支撑体系的构造设计

3.1 支撑体系构造

(1)一类:部位:2F以下全部。采用Φ48×3.5的碗扣式搭设满堂架支撑。最大搭设高度5m,18厚胶合板,扫地杆高度200,支架步距1200mm最大梁截面350×750,最大板厚150。梁的最大跨度8m。

梁下:50×100木方并行于梁截面布置,间距300,顶托梁采用钢管,梁两侧立杆为碗扣式钢管可调支撑托节点,立杆横向间距900,沿梁跨方向纵距900。主楞为双钢管。

板下:板下50×100木方间距300顶托板,采用碗扣,立杆纵横900×900。

梁侧模:内楞木方竖向布置@250,外楞双钢管横向500。M12对拉螺栓,水平间距500。

(2)二类:部位:4F 1/3~5/N~R轴,5F 1/5~6/L~M,1/5~6/D~E轴,1/3~5/N~R轴屋面。采用Ф48×3.5的碗扣式搭设满堂架支撑。搭设高度8.4m,7.2m,18厚胶合板,扫地杆高度200,支架步距1200mm最大梁截面350×1200,400×1300,最大板厚120,150。梁的最大跨度14m。

梁下:50×100木方并行于梁截面布置,间距200,顶托梁采用钢管,梁两侧立杆为碗扣式钢管可调支撑托节点,梁中加一根立杆钢管,扣件与碗扣架水平杆连接紧固,立杆上端为可调支撑托节点,立杆横向间距900,沿梁跨方向纵距900。主楞为双钢管。

板下:板下50×100木方间距300顶托板,采用钢管,立杆纵横900×900。

梁侧模:内楞木方竖向布置@250,外楞双钢管横向500。M12对拉螺栓,纵横间距500。

(3)三类:部位:试验大厅,3F 1/5~6/L~M轴,3F 1/5~6/D~E轴。采用Ф48×3.5的碗扣式搭设满堂架支撑。最大搭设高度17.3m,18厚胶合板,扫地杆高度200,最大梁截面500×2000,最大板厚150,梁的最大跨度21m。

梁下:50×100木方并行于梁截面布置,间距200,顶托梁采用钢管,梁截面方向两侧立杆为碗扣式钢管可调支撑托节点,立杆横向间距900,梁底承重杆均匀加二根立杆钢管,采用扣件与碗扣架水平杆连接紧固,[在L-H轴与1-1/1轴有1#反力墙,反力墙两边是600厚钢筋混凝土墙,其内部净空是2.4m,梁底处高支模支撑按内部空间内布置5条立杆与墙外支撑一致,由于碗扣式尺寸限制只采用扣件式钢管,水平杆与先前浇筑好的墙体纵横顶牢,尚未浇筑的反力墙墙高部分的水平杆与本类型的梁底支撑的碗扣式支撑之间用扣件与外部的支撑连接,连接长度不小于1.8m,其余构造与本类型内容一致,在M-1/L轴1/1-3轴内有2#反力墙(构造与1#反力墙)此处没有主次梁构造,只是承重150厚的屋面板,同板模支撑构造一致。]立杆上端为可调支撑托节点,沿梁跨方向纵距600步距1200mm。主楞为双钢管。

板下:板下50×100木方间距300顶托板,采用碗扣式支撑,立杆纵横600×600,步距1200mm。

梁侧模:内楞木方竖向布置@250,外楞双钢管横向500。M16对拉螺栓,纵横间距500。

双水平加强层在支撑架的顶部和中部每隔10m设置,四周和中部每10m设竖向斜杆,使其具有较大刚度和变形约束的空间结构层;在任何情况下,高支撑架的顶部和底部(扫地杆的设置层)必须设水平加强层。

3.2 剪刀撑的设计

为确保高支模体系的整体稳定性,沿支架四周外立面应满足立面满设剪刀撑,在外侧周圈应设由下至上的竖向连续式剪刀支撑,应每隔10m左右设从下至上的竖向连续式剪刀撑,其宽度为4~6m,并在剪刀撑部位的顶部、地杆处设置水平剪刀撑。剪刀撑杆件的底端应由地面顶紧,夹角宜为45~60°。当建筑层高在8~20m时,除应满足上述规定外,还应在纵向相邻的两竖向连续式剪刀撑之间增加之字斜撑,在有水平剪刀撑的部位,应在每个剪刀撑中间处增加一道水平剪刀撑。当建筑层高超过20m时,在满足以上规定的基础上,应将所有之字斜撑全部改为连续式剪刀撑。

3.3 顶部支撑点的设计

在立杆顶部设置支托板,其距离支架顶层横杆的高度严禁大于200mm;顶部支撑点位于顶层横杆时,应垂直,保证轴心受压。

4 模板支撑体系质量控制

4.1 模板支撑架安装

(1)施工前提条件。模板支撑架直接落在基础土层上时,安装前应将基底土夯实,并按设计的垫木面积铺设垫木;当基底土承载力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应浇筑200厚C20混凝土条形基础,基础宽不少于600。

模板支撑架落在下层的混凝土顶板上时,其混凝土强度至少应达到1.2MPa。支撑架钢管不得直接落在混凝土表面上,其下必须设垫木。

(2)安装施工。(1)测量放线:按设计的支撑架立杆纵横间距在地面(板面)上测放点位。(2)铺设垫木:按设计的垫木面积在每根立杆下铺设垫木。(3)树立杆:一般从满堂架的某一个角向两侧开始安装。先树好第一根立杆,在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用抛撑将其固定,再树其他立杆,同步安装扫地杆。若需设底托,应将底托预先调至统一标高才安放在垫木上,再安装立杆。(4)安装横杆:当满堂架沿纵横两个方向的延伸长度均不小于5m时,安装第一、二排横杆,使满堂架基本保持稳定。

全面安装立杆和横杆,逐个检查扣件的紧固程度。梁下设计有加强立杆的,同步安装。按模板支架设计安装纵横向剪刀撑及水平剪刀撑。在满堂架立杆顶部安放顶托,并按所需标高进行调节。

4.2 梁、板模板安装

(1)安装前提。安装梁板模板前,高支模支撑架必须报监理工程师验收并达到合格标准。

(2)安装施工。梁板模板安装程序及要求应符合专项设计的要求,施工流程参见“施工组织设计”。

4.3 支撑搭设要点

(1)严格按照设计尺寸搭设,立杆和水平杆的接头均应错开在不同的框格层中设置。

(2)确保立杆的垂直偏差和横杆的水平偏差小于《规范》的要求。

(3)确保每个扣件和钢管的质量是满足要求的,每个扣件的拧紧力矩都要控制在45~60N·m,钢管不能选用已经长期使用发生变形的。

(4)地基支座实际承载力要满足设计承载力的要求。

4.4 模板高支撑架验收和拆除的批准程序

(1)验收程序。模板高支撑架安装完成后,首先由班组自检,施工员跟班检查;班组自检合格后填写验收申请报项目专职安全员验收;项目部验收合格后由项目资料填写验收申请报监理工程师验收;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并签署相关资料后方可进行模板的安装施工。

(2)拆除审批程序。根据施工经验,模板高支撑体系的拆除一般都应在梁板混凝土浇筑至少二周后进行。模板拆除前,应先做同条件拆模养护试件的强度试验,根据混凝土强度试验报告对照结构构件的跨度确定模板及其支架拆除的范围、时间,并填写模板拆除申请表报监理工程师审批后方可拆模。

4.5 模板高支撑架拆除

(1)模板及支架拆除条件。对于梁、板底模:跨度小于8m的,应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标准值的75%以上时才可拆除;跨度大于8m的,应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100%后才可拆除。悬挑构件的底模应在浇注混凝土28d以后才可拆除。柱模板及梁侧模一般在混凝土终凝后即可拆除。

高支撑模板在拆除前必须具有混凝土抗压强度报告,并提前向专职安全员报告,由安全员向监理工程师申报拆除。未经监理工程师同意,不得擅自拆除高支撑架。上部的外脚手架操作面已按规范要求和专项施工方案进行封闭。后浇带处已按要求进行加固。

(2)拆除施工顺序。模板及其支架拆除的施工顺序与支设顺序相反,一般按“先支后拆、后支先拆”的原则施工。在本工程中,模板及支架拆除流程如下:

松梁底顶托→拆除梁底模→拆除梁侧模→拆除板底模→清运模板及木方→拆除支架→材料清运→楼面清理。

在高支撑模板拆除时,应先将梁底的顶托松开,并抽出托上的木方或钢管。逐步拆除梁底模和梁侧模,并及时清运出操作面。逐块拆除板底模并清运出操作面。拆除模板支架并分类堆放整齐,准备吊运至上部楼面。模板及支架拆除完后,及时清理楼(地)面上遗留的材料、垃圾等。

5 安全技术措施

(1)模板拆除前,施工组应提前向安全部门报告,并由项目安全员进行相关安全技术交底。

(2)拆除首层高支撑架及模板前,应张贴安全警示标志并有专人监护;拆除楼层支撑架及模板时,拆除范围下方的外架上不应有人操作。

(3)禁止先拆模板支撑架、后拆模板的做法。

(4)模板拆除应分段进行,避免大面积同时拆除,防止发生意外伤害。

(5)附着在梁、板底模上的木方应先予以拆除,才可拆除底模,以免拆除过程中木方掉落砸伤人。

(6)拆除的支撑架杆件、模板、木方等材料不得从楼面向下方抛掷,应采取从各栋的电梯井道向上吊运、用施工电梯运输或人工向上传递等方法。

(7)禁止私自搭设吊料平台。必须搭设吊料平台的,应提前通知项目部,由项目部技术负责人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经审批后才可按方案搭设。

(8)主要材料运出楼层后,班组应派专人负责清理拆除下来的碎木条、小木板等零星材料,并集中清运出场,现场不得遗留有带铁钉的模板、木条等材料。

(9)拆除下来的废旧材料应集中堆放至指定废料堆场;拆下不再使用的材料应根据项目统一安排在指定地点分类堆放整齐,方便吊运。

(10)在拆除、搬运模板及其支撑架的过程中,操作人员应严格遵守公司和项目部的相关安全操作规定,并不得在施工过程中嬉戏、打闹;酒后严禁进行拆除及相关作业。

(11)在支撑架上拆除模板时,必须铺设脚手板并有可靠固定措施。

(12)模板应一遍拆除干净,不得留有模板或木方悬挂在梁板上。

(13)后浇带处的模板应留至少3跨不拆。

(14)高支撑模板拆除必须有专人监护。项目部安全组根据拆除计划安排一名专职安全员监护,相关班组必须安排至少一名兼职安全员进行监护。

(15)拆除建筑周边的模板及支架时,应停止上部外脚手架施工,待外侧面模板支架拆除及清运结束后才可施工。

6 预防坍塌事故的安全技术措施

(1)跨度超过14m及高度超过8m的模板支撑架除严格按设计的构造施工外,均应按双扣件施工。

(2)为避免扣件的实际抗滑移性小于设计值,在模板高支撑架钢管顶端均安装顶托。

(3)满堂架的横杆正对墙、柱的,应按构造设计将其顶在墙、柱上;未正对墙、柱的,应在水平杆上增设一至二根水平杆并顶在墙、柱上。

(4)满堂架搭设过程中及梁板模板安装过程中,材料应分散堆放,禁止在一处大量堆放材料。

(5)试验大厅的柱应在屋面梁板混凝土浇筑之前至少3d完成浇筑。

(6)试验大厅的屋面混凝土浇筑时,应采用汽车泵输送;其他部位若采用混凝土输送泵+布料机方案浇筑混凝土,应在布料机的四个支腿下增加支撑。

(7)浇筑混凝土时严禁在一个地方大量堆积混凝土,也不得将振动棒长时间放在某处振捣。

(8)浇筑柱混凝土时,应根据柱的截面确定振动棒的数量。一般情况下,同一根柱内的振动棒数量不得超过3条。

(9)浇筑混凝土时,必须安排专人负责模板支架的变形和位移监测。

参考文献

[1]JGJ130-2001,建筑施工碗扣式及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2]GB50010-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3]GB50009-200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4]JGJ59-99,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

[5]碗扣及扣件式钢管模板高支撑设计和使用安全.施工技术,2002(3)

[6]建筑施工计算手册

支撑力控制 篇11

关键词:钢琴教学;手指;支撑力;训练方法

J624.1

钢琴是一门需要技术和实践的学科,在演奏过程中,技术是表达思想和情感的手段,而实践则是使技术更加的完善。虽然每个人在钢琴上的先天基础因人而异,但是后天的训练也是不可或缺的。鋼琴演奏中,最重要的部位非手指莫属。有些人指尖很软,支撑力不够,致使演奏时音符不够明亮、不具有弹性,影响了整个弹奏效果,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对学生手指的支撑能力进行训练,为以后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手型和手指的支撑能力关系

手型和手指的支撑能力是相辅相成的,形成正确的手型就意味着有了手指支撑能力。手型就是弹奏过程中,手指碰触琴键的姿势。只有钢琴的演奏水平到达一定的高度,手型才不会有正确与否的区分,对于刚接触的学生来说,正确的手型是很重要的,也就是说手指的支撑能力训练是很有必要[1]。

二、每个手指的支撑能力分析

人类的每一只手都有五个手指,长短粗细都不尽相同,承受能力当然也不一样。大拇指的分量比较重,相对来说灵活性不高。其支撑点是放在掌腕关节上的,而其余四指是放在指掌关节的,这个特点要特别的注意。此外,在大拇指的支撑过程中,很容易出现第一关节向里凹或者向外凸这两种情况;食指是兼具力量和灵活的手指,它的支撑能力是手指中比较强;中指相对来说比较粗壮,有着不俗的力量,同时也是人们使用最多的手指,所以,其活动能力和支撑能力都很强。由于中指的长度较长,其第一关节很容易弯曲和塌陷,在训练过程中要注意这个问题;无名指与中指、小拇指是由腱结合连接在一起的,倘若中指和小拇指不动,那么无名指就很难进行活动,在平常的生活中,无名指也很少使用,在钢琴弹奏过程中无名指也显得特别无力。没经过训练的无名指在进行独立支撑时,肯定会对中指和小拇指产生依赖,所以要通过训练来克服这种依赖;小拇指分量轻、体积瘦小,支撑能力是最差的,所以就经常看见有人让小拇指平躺着去弹钢琴[2]。

三、钢琴教学过程中手指支撑力的训练方法

(一)手指放松训练

手指能够放松是手指具有支撑力的前提,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让学生们学会手指的自然放松。

具体训练方法为:教师让学生站立,让让他们的双手自然摆动,在摆动过程中,让学生们感受力量的传递顺序,同时感受到指尖有沉重的感觉。在此之后,就可以通过钢琴来训练了。让学生的双手和键盘处于同一水平线,其身体站立要自然,先从中指开始训练,手臂依旧自然摆动,经过几次摆动之后,让中指停落到琴键上,这个停止动作要坚持一段时间,使学生们感受力量由身体传递到琴键的过程,然后,对其余的手指依次进行训练

(二)断奏训练

此时所说的断奏与演奏过程中存在的断奏是完全不同的,这个断奏就是进行单音训练,断奏能够让学生快速的学会手指站立在琴键上[3]。此时的断奏训练,是建立在前文提到的放松训练上的。

具体训练方法为:教师要确保学生的手腕与手臂是一起运动的,由手臂带动手腕,进而带动手指落键,整个过程手臂和手腕都要放松,在手指碰触到琴键的时候,手臂部分就要完全放松,与此同时,手指的第一关节要挺住,还要保证是由指腹最厚的部位接触琴键,避免是整个指腹或指甲接触琴键,此时的手腕要与键盘平行,从侧面观察,可以看到手指关节都稍显凸出,按照这个过程,依次对手指进行训练

(三)音程训练与和弦训练

音程训练是指由两个手指组合后进行触键,并要停留到琴音消失,还要保证所有的组合都进行训练。和弦训练是由三个手指组合后进行触键,刚开始时可以在黑键加白键上训练,熟练之后,在全白键上训练。这两种训练时,学生的双手抬起的高度不要太高,让双手很自然的放到钢琴键盘上,之后稍微把手臂抬起,手腕沉下去,手指应该处于挂在琴键的状态,很放松的感觉。

(四)不发声训练

所谓的不出声训练就是使手指及其缓慢的按键,确保琴弦不发声,也可以称之为哑键训练[4]。训练方法:学生的手指一直要接触到琴键,之后手臂缓慢的用力,力量通过手腕传递到指尖,整个过程手臂及手腕要完全放松。慢慢从一个手指的训练,发展到五个手指同时进行训练。

(五)脱离钢琴的训练方法

训练方法:让学生把十指在很放松的状态下,支撑到桌面上。之后有同学或老师对其指关节进行敲击,敲击的力度要适当,不宜过大也不宜过小,当敲击后手指的第一关节没有软塌,就可以说明学生的手指有了相当的支撑力。

四、训练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和对应的解决措施

(一)手指的第一关节存在塌陷问题

在钢琴演奏中,手指是介乎于人体和钢琴之间的,在当中起着构件的作用。对于手指来说,第一关节以及第三关节是很主要的支撑构成,在这两个关节上,初学者往往会有塌陷的现象出现。这就导致了指尖在传递力量的过程中,有力量浪费的情况出现,进而影响了音色。

解决措施:在学生的手指落键前,要让学生首先有一种抓握东西感觉。同时,这种感觉能够促使第一关节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形状,可以在承受重力时,手指能牢牢站稳。要想体会这种抓握的实际感觉,学生可利用和手型大小差不多的球,做辅助练习,进而有利于学生去体会正确的手型。专心于手指下键前的准备是克服手指关节塌陷的另一重要方面。触键时,手指的力如果往琴键外拉,手指容易塌陷,反过来,如果力往琴键里推,则易于凸起,有用力方向上适当注意了可以帮助防止和克服第一关节的凹陷[5]。

(二)大拇指和小拇指在接触琴键是形状错误

在对大拇指进行支撑练习过程中,容易出现塌陷或者勾弯凸起的不正确形状。这主要是因为大拇指和小拇指特有的生理结构决定的。大拇指与别的手指最大的不同点,是它只有两个关节,而它的支撑点不像其他手指那样放在指掌关节,而是在掌腕关节,这样就使得大拇指缺乏真正支撑。在大拇指触键练习过程中,应注意让大拇指保持自然放松的状态,触键部位在手指外侧肉垫处,不可以用大拇指躺着或一关节处触键。另外,大拇指容易出现掌指关节塌陷。

解决措施是:用另一只手的食指将塌陷的关节抠出鼓起,用外力帮助它以正确姿势完成支撑。经过一定训练骨肉能力增长了,就可以改变过来了。

小拇指比较短小且分量轻,在手指中的支撑能力是最差的,时常出现弹奏时小拇指是平躺着的。

解决措施:用外力协助小拇指的第三关节向外鼓起,对其支撑的能力进行强化。

(三)无名指软弱无力

无名指的独立性最差,支撑能力最弱,灵活性也是最不好的,相比其他四指来说,整体能力是最弱的。它的生理结构决定了,它在进行独立支撑时必须依赖于中指和小拇指,这种依赖所形成的任何形状,前提都要无名指能够独立支撑的站立,并且努力的保持其他手指的形状是正确,通过反复的练习和和能力的不断强化,无名指的软弱无力情况会得到很大的改善[6]。

结束语:

音乐作为声音艺术的一种,在钢琴弹奏的过程中,许多演奏者,都在追求可以弹奏出动人的声音。只有在开始学习钢琴演奏的时候,打下良好的基础,才有可能实现这个愿望,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手指的支撑力进行训练,强化其手指的支撑能力,为以后的发展提供很好的帮助。

参考文献:

[1] 戚化怡.针对钢琴教学中手指进阶训练与选材的研究[J].大众文艺,2015,32(13):252.

[2] 孙方洁.钢琴音乐演奏表现中触键在音色表现上的作用[J].艺术科技,2015,24(7):160-160.

[3] 王霞.钢琴演奏技能对即兴伴奏的影响——评《钢琴演奏与即兴伴奏技巧研究》[J].当代教育科学,2015,38(19):后插1.

[4] 孫凌晓.关于少儿初级钢琴教学的几点思考[J].音乐时空,2015,33(22):180.

[5] 何川.浅谈钢琴教学中手指训练的要点阐析[J].音乐时空,2015,37(19):144-144.

[6] 丛琪.儿童如何在游戏中训练手指的灵活性和协调性[J].音乐时空,2015,34(22):94.

支撑力控制 篇12

长沙某建筑工程天井钢管扣件式模支撑板体系, 高20 m, 跨度为19 m, 板面约400 m2, 根据“湖南省建设工程重大危险源的控制及管理办法”中的规定, 属于超高支模架工程, 系重大危险源的重点监控对象。

2 模板支撑形式的选择

由于梁截面较大, 支模高度较高, 且混凝土浇筑采用泵送施工, 考虑脉冲水平推力和输送混凝土速度快所引起过载及侧压力, 若采用门式钢管脚手架的话, 因其为标准构件, 受其自身宽度和每组长度的约束, 对平面布置有一定限制, 很难满足施工要求。而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则具有平面布置灵活、架设效率高、可形成纵横通道等特点, 为了确保模板系统有足够强度、刚度和稳定性, 模板支撑系统采用ϕ48、ξ3.5扣件式钢管满堂红脚手架, 立杆采用顶部带可调上托、底部套150×150×8定型钢板底座的Q235A (3号) 钢管, 梁底 (侧) 模板采用18厚夹板, 主、次龙骨均采用80×80木枋。通过调整上托来调节模板支撑的高度。

3 技术控制:

3.1 结构布置与计算

1) 荷载计算:由于模板结构设计属于临时性结构设计, 目前我国还没有这类规范, 而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2002) 中又没有关于模板设计的规定, 因此, 在进行模板结构计算时, 根据原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04-92) 的规定进行荷载取值和组合。这些荷载包括模板及支架自重、新浇混凝土重量、钢筋重量、施工荷载、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等。由于大梁配筋率较大, 因此钢筋的自重标准值并没有按一般取1.5kN/m3, 而是经估算后保守取3.0 kN/m3计算荷载后, 分别对模板、主次龙骨 (木枋) 进行内力验算, 其顺序如下:梁底模板的抗弯强度、挠度验算→次龙骨的抗弯强度、挠度验算→主龙骨的抗弯强度、挠度验算→支撑立杆的强度、稳定性验算。

2) 在验算立杆的稳定性时应注意, 立杆的计算长度应按《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JGJ 130-2001) 的公式:lo=h+2a计算, 其中h为立杆的步距, a为立杆伸出顶层横向水平杆中心线至模板支撑点的长度, 计算取值时应以实际施工用架管、扣件的力学实验检测值为准。由于架体搭设在楼板上, 还必须对该楼板的结构承载力进行核算, 必要时应对楼板承载力进行加强处理。

3) 利用Excel程序进行计算从上面的计算可知, 要想设计出安全、经济、可行的模板支撑, 其计算过程是比较繁琐的, 需要经过多次“试算”, 即反复计算。由于“试算”都是将不同的数据套用同样的公式, 因此, 若利用Excel程序进行计算, 则可以通过程序自带的公式计算功能, 解决上述问题, 比手算更快更好, 且各次计算结果一目了然, 方便比较设计。工作表格不仅可存放数字、文字, 也可存放公式及计算结果等。当单元格中的数值发生变化时, Excel程序将自动修改这些公式的计算结果。当输入某个工程的设计计算书模式后, 可在别的工程中使用, 只需输入新工程的有关数据即可得到新的结果。该计算方法经过若干工程实例的应用, 证明是可行的, 并取得较好的效果。

4) 按照“湖南省建设工程重大危险源的控制及管理办法”要求, 专项方案编制后, 施工单位应组织专家对该方案进行可行性论证, 并办理“危险性较大工程开工安全条件审查”手续, 合格后方可进行施工。

5) 搭设完毕后, 由监理单位按照专项方案及相应规范等要求组织进行综合验收, 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

3.2 构造要求

3.2.1 模板支架立杆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每根立杆底部应设置底座, 并必须按有关规定设置纵、横扫地杆。

2) 超高支模立杆步距不得大于1.0 m, 并应设置纵、横向和水平剪撑。

3) 立杆接长必须按有关规定采用对接扣件连接, 且接头不得在同一水平面。

4) 支架立杆应竖直设置, 2 m高度的垂直允许偏差为15 mm。

5) 当梁模板支架立杆采用单根立杆时, 立杆应设在梁模板中心线处, 其偏心距不应大于 25 mm。

6) 顶托的自由端悬臂长度需进行有效控制, 高支模工程应控制在20 cm内。

7) 如支撑体系中存在大截面、大跨度的承重梁, 则需对梁底部位的架体立杆进行加密处理。

3.2.2 满堂模板支架的支撑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剪刀撑应纵横设置, 且不少于两道, 其间距不得超过4.5 m;支撑主梁的立杆必须设置剪刀撑。

2) 满堂模板支架四边与中间每隔四排支架立杆应设置一道纵向剪刀撑, 由底至顶连续设置。

3) 高于4 m的模板支架, 其两端与中间每隔四排立杆从顶层开始向下每隔二步设置一道水平剪刀撑。剪刀撑的构造应符合有关规定。

4) 如果架体内、外存在已施工完毕的结构墙、柱, 则将架体与墙、柱进行有效连接 (顶撑等) , 以提高架体的整体稳定性 (抗倾覆) 。

4 模板支架施工

(1) 施工准备:进行技术安全交底;对构配件进行验收;清除搭设场地杂物, 平整搭设场地, 并使排水畅通。

(2) 支架基础必须满足支模施工和计算要求, 验收合格后按施工方案的要求放线定位搭设立杆前, 要先根据支模平面图放出每根立杆的位置, 对立杆基础平面进行找平处理, 以确保放置底座面水平, 保证立杆垂直。

(3) 按施工方案和上述构造要求搭设模板支架, 扣件的紧固力矩应达到要求, 并应满足《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2002) 的有关规定, 现场派技术人员进行搭设指导。

(4) 支架的搭设是由架子工操作, 支架上的模板系统则由木工来完成, 在设计与施工过程中, 要综合考虑各班组的情况, 协调好各班组的工作, 才能搭设出既确保安全、方便施工, 又节约钢管用量的支模系统。

5 安全管理

1) 明确支摸施工现场安全责任人, 负责施工全过程的安全管理工作。在支摸搭设、拆除和混凝土浇筑前向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2) 支模施工应按经审批的施工方案进行, 方案若需修改, 则应重新履行审批程序, 并进行专家论证, 严禁擅自修改搭设方案。

3) 支模分段或整体搭设安装完毕, 经技术、安全负责人和监理单位综合验收合格后方能进行钢筋安装。

4) 支摸施工现场应搭设工作梯, 作业人员不得从支撑系统爬上爬下。

5) 支摸搭设、拆除和混凝土浇筑期间, 无关人员不得进入支摸底下, 并由安全员在现场监护。

6) 混凝土浇筑时, 派安全员专职观察模板及其支摸系统的变形情况, 发现异常现象时应立即暂停施工, 迅速疏散人员, 待排除险情并经检查、论证同意后方可复工。

7) 施工期间, 要避免材料、机具与工具过于集中堆放。

8) 支架搭设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并戴安全帽、系安全带、穿防滑鞋, 夜间施工时必须保证有充分的灯光照明。

9) 恶劣天气时应停止模板支架的搭设与拆除, 雨后上架作业应有防滑措施。

参考文献

[1]赵志缙, 高层建筑施工手册, 上海, 同济大学出版社, 1997.

[2]建筑施工脚手架实用手册,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4.

【支撑力控制】推荐阅读:

支撑形式07-17

机械支撑10-14

支撑网络05-20

偏心支撑06-06

水平支撑06-18

能力支撑06-25

模型支撑07-23

支撑计划08-05

模板支撑08-10

运营支撑08-14

上一篇:听说教学模式下一篇:颈内动脉夹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