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教学模式(共12篇)
听说教学模式 篇1
英语学习的最终目标是能够用英语进行交际。长期以来, 我国英语教学中以阅读教学法和讲解语法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造成了学生听不懂、说不出的现状, 不能够培养出满足社会需要的有较强听说能力的交际型人才。目前, 根据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以实用为主、应用为目的”的培养目标, 教师必须采取更实际、更有效的教学法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因此, 在英语教学中采取以交际为中心的教学法, 如听说教学法和情景教学法, 强化学生的听说训练, 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听说水平, 实现最终的培养目标。
1 利用听说教学法训练学生听的能力
一定的语法知识、广泛的词汇、扎实的语言基础是听力理解成功的基石。缺乏相应的语言基础, 学生无法成功听辨听力语篇, 也必然不能成功完成听力理解。
语言基础尤其是语音方面的有关知识, 包括英语的辅音、元音、重音、语调、失去爆破、连读、弱读、同化及技能都应在听说教学中进行强化训练, 否则学生会形成听力障碍, 从而无法获取正确信息。
1.1 语言基础训练
在听力教学中注重学生的英语发音, 通过训练学生语音的准确性、清晰度、连读、吞音、失去爆破、语调、弱读、口形、感情色彩、浊化、辅音连缀和读音规则来规范其发音、纠正误音。在训练学生听懂基本语言单位如语音、字母、数字、单词、短语、句型、复杂句子结构的基础上, 增强学生的语篇理解能力、对英语的反应能力和熟练程度, 提高他们对所听内容的分析、归纳、总结、综合和推断能力, 以培养他们的听力基本技能。同时, 语速是影响听力的主要因素之一。很多教师通过加快语速来提高学生英语的流利程度, 以适应英语运用者的语速, 达到交流的目的。
1.2 词汇积累
词汇是构成语言的基本要素, 一篇满是生词的听力材料是学生理解文章的拦路虎。英语中丰富的习语、熟语及惯用法等, 在以口语为主要形式的听力材料中出现的频率较高, 需要学生积累一定的词汇。词汇量的增加也会令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增强信心。
1.3 听力技能训练
1.3.1 强调书写训练和听写训练
在听说教学中, 为了避免学生“听得懂写不出”的问题, 通过采用不同的方法如默写、听写、边听边写等来训练学生书写的熟练程度。
1.3.2 注意反应能力和熟练程度训练
学生对数字, 尤其是数字计算和连读的反应都比较迟钝。通过练习读长数字和大数字, 帮助学生分清最容易混淆的数字和不易读清楚的数字。
1.3.3 强化语篇整体理解训练
语篇理解是学生听力理解的难点。教师引导学生听全文, 忽略细节, 分析、归纳大意和复述, 以提高学生的语篇理解能力、推断能力和猜测能力。
1.4 建立网上自学中心
免费开放语音室, 为学生提供听力训练空间。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在多媒体语音实验室利用资源自主学习, 如可以在网上欣赏英语歌曲、英语电影、英语口语秀以及了解所有与英语语言文化相关的知识等。同时, 将英语课的电子教案、教学课件、参考资料、试题库等展示在校园网上供学生浏览, 并提供在线讨论、答疑等。
1.5 建立校园电台网
利用互联网和多媒体, 完成校园电台网的建设, 向学生播送VOA、BBC、大学英语听力、英文短文对白、英文电影对白欣赏等节目, 克服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帮助学生加强英语听力学习, 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自学。学生既可以按自己的时间、计划安排学习进度, 选择不同层次的学习内容, 又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和习惯采取适合自己的手段来训练听说能力。
2 利用听说教学法训练学生说的能力
一般来说, 衡量口语的标准是: (1) 语法与词汇掌握程度; (2) 语音、语调是否正确, 发音是否清晰; (3) 语言表达的流利程度; (4) 互动交际能力; (5) 语言的准确性和得体性; (6) 话语的组织是否合理; (7) 话语是否影响沟通。针对这些标准, 要提高学生的英语口头表达能力, 就要采取相应的训练方法。
2.1 积累词汇
交流最重要的前提是掌握大量的常用句型。教师在给学生提供口语话题的同时, 也要提供大量的常用英语词汇、口语短句等。此外, 听新闻、看电影等均可为学生的口语训练与词汇积极提供丰富的素材。
2.2 训练发音
训练准确的发音是说的教学中的主要特点, 因为口语表达与声音的各种要素如语音、语调、音高、连读、失去爆破、吞声、弱读等有密切的关系。同时, 语调的升降、语速的快慢、语音的清晰度、语音和失去爆破的技巧性、元音的饱满程度等因素都在影响话语的美感和正确性。可以这么说, 评价一个人的口语水平, 发音的完整性起到了关键作用。
2.3 复述训练法
复述就是在听完磁带后或阅读完一篇文章后, 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文中的内容。这种方法既训练学生的听力, 又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借助磁带的帮助, 复述可以较准确地矫正语音和语调, 使学生体味地道的英语口语, 很好地锻炼其口头表达能力。
2.4 演讲训练法
演讲训练法就是用演讲的形式练习英语口语的一种方法。在课堂上, 师生从语音、语调、内容设计、体态表情、语言得体和合作创新等方面进行互评。经过多次训练, 平时在课堂上不愿开口讲英语的学生在大家的鼓励和配合下, 增强了信心, 消除了紧张情绪, 获得了很好的锻炼机会。
2.5 学生带口语法
学生带口语法是学生之间课堂互动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它的主要步骤为: (1) 预先选出英语口语水平较高的学生, 并根据学生的口语水平合理分配口语小组; (2) 课堂上, 教师安排口语操练内容; (3) 教师监督指导。
2.6 模仿和听说结合训练法
听与说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 听不明白就会给交流带来很大的麻烦。教师要帮助学生明确口头交际并不单指说的能力, 而是指在听者和说者之间进行的双向交流过程。因此, 在教学中不能只是单纯地说, 而应遵循先听后说、听说结合的原则。上课时可以让学生通过听磁带来理解对话, 听后让学生把听到的内容模仿出来。这样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针对学生中存在的语音不准、语调不太地道的现象, 鼓励学生模仿语音资料中的口语发音来纠正自己的口形和发音。另外, 教师还可以教授学生大声快速地模仿朗读一些英文绕口令来训练口腔肌肉和舌头灵活度, 以适合英语的语音发音要求。
3 利用情景教学法训练学生听说能力
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 教师让学生感知景象, 创设出形象鲜明的情景, 进行启迪性的发问, 让学生观察、思考, 化静为动、化虚为实, 使学生仿佛置身其中, 感受到课文所描写的情景。在讲读时, 抓住图文相通之处, 深入情景, 理解课文, 领会感情, 把课文内容与情景融为一体, 让学生产生真情实感, 启发学生想象, 使之逐步加深对内容的领会、理解。比如, 在情景教学中, 经常设计一些场景: (1) 日常问候; (2) 互相介绍朋友; (3) 表达对别人的关心; (4) 向别人感谢和道歉; (5) 向别人介绍饭菜; (6) 邀请别人; (7) 帮助别人; (8) 生病和看望患者; (9) 预订房间、车票、机票; (10) 投诉; (11) 描述风景; (12) 约会; (13) 打电话和发传真等。通过这些真实的生活情景, 学生不但能够学会英语交流, 而且可以了解人际沟通常识, 领悟语言运用的准确度和贴切性。
情景教学可以运用语言、表情、动作、实物、模型、图画、多媒体创设不同的情景, 拓宽语言的运用渠道。
情景英语能使说话人用英语表达自己的真实思想和情绪, 如高兴、伤心、吃惊、害怕、痛苦、绝望等, 使课堂教学凸现出生动、活泼、有趣的特点。
3.1 情景中的讨论训练法
讨论法是情景教学法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它主要是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共同讨论来完成教学任务, 并达到师生互动的目的, 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教学。讨论是指教师给出感性材料如故事、电影剧本、图画、电视节目等, 然后引导学生相互交流看法、发表意见或自编自演情景小品。在这一活动中, 学生处于主动学习的状态, 学生之间的互相启发和互相学习会加深自己对学习材料的记忆和理解, 以培养学习兴趣和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3.2 模拟情景演练法
模拟情景即教师设计、创造一定的情景。看图说话就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在课上无法表达的情景可以用图画来表示。学生先看图, 后讨论。教师则可以将一些关键词写在黑板上, 供学生练习时使用。除了看图说话外, 也可以设计一些假定性情景来进行练习。例如:可以设计打电话一类的情景, 由5人组成一组进行练习。各小组可以分头练习, 然后再进行交流。教师可以给各小组布置不同的电话内容, 也可以让各小组中的各个成员交换角色, 使人人有不同的锻炼机会。
3.3 图片联想训练法
图片联想即看图说话或讲故事。教师可利用一些图片或照片来训练学生的口语, 其内容应适合学生的年龄、学习兴趣及英语水平。学生根据图片进行课前小讨论、讲故事、图片讨论、问答活动、情景表演、双人口语练习或描述等。其涉及面可以包括教育、科技、卫生、环境、运动、衣、食、住、行、购物等。
3.4 动画模拟训练
动画模拟训练即运用多种电教手段, 创设真实的语言情景, 课堂变成了社会的缩影, 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发挥。学生在与他人和环境的互动中勇于开口、乐于开口, 在模拟情景中建构新的语言能力, 从而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3.5 模拟情景语言训练
在网上建立英语学习与训练中心, 设计在线课堂、英语论坛、英语诊所、英语演练场等内容, 为学生提供网络化教学资源, 使学生能通过多元化的学习渠道训练听说能力。
3.6 开辟第二课堂
建立英语口语活动中心, 进行英语模仿比赛或短剧比赛等。为学生创造模拟真实生活情景的英语语言环境, 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和英语交际能力, 以促进其沟通技能的进一步发展。
听说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占有很大的比重, 越来越受到教师和学生的重视。笔者通过实践教学和研究发现, 听说教学法和情景教学法是提高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有效方法。因为它们具有以下优点: (1) 能提高学生的听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及实际交际能力; (2) 提供了更加广泛的学习渠道, 如语音设备、磁带、光盘、网络录音、收音机、看图讲故事、情景描述、模仿朗读、复述等; (3) 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语感、准确用词能力并且有利于改善语音、语调; (4) 有利于全英教学和对学生英语思维能力的培养; (5) 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参与性, 活跃课堂气氛, 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因此, 大学英语教师应根据学生听说能力培养的需求并结合实际情况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听说教学法和情景教学法能给大学英语教学提供可借鉴之处。蒉
听说教学模式 篇2
(一)听力部分的分析和使用:1.准确定位主题内容。2.准确定位教学重点和难点。
(二)听说课教学目标设计:听说课的教学目标的合理设计是成功教学的保障。教学目标制定要明确、具体、全面。听说课的教学目标一定要有听力理解技能提高目标、评言知识感知、学习、运用目标、主题口语能力提高目标。同时要兼顾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的渗透。
(三)听力材料中的生词处理:1.对生词要进行分析,分层次处理。不提倡在听力活动前将所有生词都挑出来进行认知。使学生在听力活动中精神更集中。2.根据学生情况如果学生能够通过上、下文猜出来的词,听听前就不要处理这个生词,作为训练学生猜词能力的练习材料,同时使听力材料增加了一定的难度。3.重点生词的操练和运用应放在听力活动之后进行。
(四)听说课的时间分配设计:老师对各个环节时间的设计和把握是教学技能的一个方面。为提高时间的把握能力,课前周密的思考、严密、合理的对各个环节所需时间做出设计。听说课中时间分配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有前松后紧和分不清楚重点与非重点内容。
(五)听前活动设计:1.听前活动的目的是引导学生进入主题听力状态,为更好地听做各方面的准备。2.听前活动设计不应包括词汇扩展,听前活动内容设计要融入对新语言知识的感知。听前活动所占时间不宜过长,且内容紧扣听力材料。
(六)听中活动设计:1.听中活动的目的是理解语篇承载的信息和感知订报语言结构在实际情景中的运用。2.听中活动设计的基本原则:1)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是教学设计要遵循的原则。2)教师要充分发挥多种媒体功能。3.听中可采取的教学方法:1)泛听、精听相结合;2)引导学生重视面对面谈话中听的活动。4.听中活动设计需要注意的问题:1)听力理解活动要充分。2)避免先看录音原文,再听录音。3)不要一边听一边看听力原文。5.高设计听力活动的水平:1)提高根据不同听力层次的需要设计问题的水平。2)设计有效性活动的水平。
(七)听后活动设计:1.听后活动的目的:1)评价和反思听力技能的发展及其存在的问题。2)培养就相关主题内容的口头表达的能力。2.听后活动形式:1)听读训练。2)新语言知识的进步感知和操练。3)巩固和扩展主题内容的表达能力。4)开展自我批评活动。3.听后活动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语言结构操练应尽量做到全员参与。2)语言知识训练形式要重语言交际。3)语言交际活动设计符合真实交际任务的需要。
高职英语听说教学模式探索 篇3
关键词:高职英语 听说教学 文化背景 多媒体教学
高职英语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在高校课程体系的改革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英语作为一种获取各种专业知识和信息的工具已显得十分重要,它不仅仅是人们交流和沟通的工具,更重要的它还是国际竞争的武器。如何培养综合素质高,外语交际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这是高职英语课程改革的热点问题,也是难点问题,深化外语教学改革已刻不容缓。教育部对高职教学大纲有了新的规定,对高职英语教学有了新的要求,提出,高职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全面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教学理念的更新必将引起教学模式的改革。在高职英语听说课教学中,教师如何正确贯彻新的教学理念并有效组织课堂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听说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把握学生心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英语听说教学过程不仅是一个学习过程,也是一个心理过程,并且认知的效果很大程度上与心理的变化有关。乔姆斯基曾经说过,“学习过程中,焦虑感越大,成功率越小”。在传统的听说课上,由于英语基本功不够扎实,如语音语调不够正确规范,词汇、句型、语法不够熟练,朗读、背诵等基本功不到火候等,学生很容易产生畏难情绪,以致形成心理障碍。如果说者自卑、缺乏自信、怕出错,就很难在别人面前响亮地回答问题,流畅地陈述观点;同样,如果听者精神紧张,顾虑重重,担心听不懂,那么也一定不会收到理想的听觉效果。因此,在听说教学中首先要解除学生心理上的负担,以放松的心理状态,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听说学习中去,这是改进听说教学的第一步。也就是说教师要积极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积极进行师生之间及生生之间的互动,拉近人际距离,加强互信、互助的氛围,从而帮助学生甩掉心理上的包袱,将学生对外语学习的情感因素充分调动起来,使他们轻松愉快地融入英语教学中。只有这样,进行听说技巧的训练才能成为可能。没有情感的作用,即使有良好的学习潜能,学习的积极性也不会调动起来。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对象采取不同的方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在情绪上倾向于接受教师的引导与课型安排;并通过和蔼可亲的教学态度,适时的勉励和表扬,善意的指点和纠错,赞许、期待、鼓励的眼神等,增加教师的亲和力,使学生产生信任感。情感是调动学习者学习积极性的根本因素。要使学生愿意并自觉地接受教师授课的内容。学生与教师之间需要一种情感上的沟通。如果教师对此注意不够,传授的知识就可能被抑制、抵触的心理屏障挡回。情感与人格魅力在听说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喜欢哪位教师就会喜欢哪位教师所授的课。教师应该处处为学生做出榜样,以自己的人格魅力赢得学生的信赖,才能在教学中有一种号召力,调动起学生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要对这门课感兴趣,积极投入教学。不怕麻烦,设法使学生对听说训练产生兴趣并重视培养和不断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及内在动力,促使学生对外语听说学习保持一种持久而浓厚的稳定兴趣。教学方法和学生的成就感对学生的内在动机影响很大,这就要求教师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去让学生获取成就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学习。在这里,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者、知识的灌输者,而是学生听说活动的指导者、策划者、陪练者、翻译者。
二、了解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
在英语听说教学中还会遇到非语言障碍。非语言障碍,指的是听说内容常常与英语国家的语言文化、历史事件、社会风俗等背景知识有关。这方面知识的缺乏会使听说变得难以理解,影响交流和沟通。非语言障碍的影响主要来自两方面:表层语言障碍和深层语言障碍。不同语言当中对词汇的特指和泛指是不一样的。英语中“a rest room”,“a yellow dog”,从表层语言看,是“a room for rest”,“a yellow color dog”。事实上,在英语里,它们的意思是“toilet”和“cowardly”。而深层语言障碍则是指不同的文化标准带来了不同的价值观和社会理念。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并对文化起着重要作用。另一方面看,语言又受文化的影响,反映文化。可以说语言反映一个民族的特征,它不仅包含着该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而且蕴藏着该民族对人生的看法、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逐步了解,一个社会的语言是该社会文化的一个方面,语言和文化是部分和整体的关系。语言作为文化的组成部分,其特殊作用表现在:它是学习文化的主要工具,人在学习和应用语言的过程中获得文化,因此不了解文化,就无法正确了解并运用这种语言进行交际,特别是语言文化的差异,如王宗炎先生说:我们应该把言语不通变为声人心通,应该尽量消除误会。具备一定文化背景知识,对所听的对话和短文材料会有熟悉感,理解就会更深刻一些,甚至能弥补语言基础上的不足。英语教学与文化教学应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在听说教学中,随着学生学习英语知识、掌握英语技能和运用能力的提高,要注意培养学生逐步了解和熟悉该语言的文化,逐步消除跨国文化冲击,开拓视野,提高跨国文化素养。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
听说教学模式 篇4
07金融混合班
二、实验原因
(一) 众所周知, 听说是语言交际的主要形式, 是人们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一种最直接、最常用的方式。对于学习语言的人来说, 能否熟练掌握听说技能是学好语言的关键所在。从中学到大学, 学生的英语学习史至少有六年, 但效果如何呢?就笔者本次实验的班级看, 能够达到我校英语课程教学大纲对入校学生要求的不足15%。比如开学第一堂课, 笔者让学生进行三分钟的自我介绍, 其中绝大部分学生只能说出诸如“My name is...”, “I come from...”及“I am...years old”等几个有限的句子, 甚至个别的连这几个句子都说不出, 只会说“Sorry...”。其后, 笔者也用慢速、简单的英语句子进行了三分钟的自我介绍, 从台下学生的反应情况看, 能听懂的也不过三成左右。此般情景, 我们可以理解为英语教育界通常所言的“聋子英语, 哑巴英语”一点也不为过。学生入学的英语基础差, 而现代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却日益提高, 使得广大英语教育者不得不考虑和探索, 如何在短暂的三年时间使学生的英语成绩提高到能适应社会所需的水平, 尤其是听说水平要能达到大纲所要求的“能进行流利的日常生活交流及一般性的业务沟通”。因此, 该项实验势在必行。
(二) 激烈的就业竞争使得在现行教育体制下的在校大学生不得不将大部分精力用于备考各种证书, 比如英语的A、B级 (即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 和大学英语四、六级证 (即是学生将来就业的必备敲门砖之一) 。“市场之需即是课堂之学”, 在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高专教育体系下的教师们也不得不跟着考试的指挥棒走。就是说传统的听说课堂教师往往容易当作听力课来上, 所谓在课堂上反复训练学生“听和说”的能力, 实际上主要是听, 听考试的相关材料。听说课实际上成了考试辅导课, 一切围绕着考试进行。所谓的“说”也只不过是偶尔让学生开口读一读, 或是让学生模仿录音跟读。咎其原因其实也很容易理解:A、B级考试中听力部分的分值占总分的15%,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更是占到总分的35%。而听又是中国学生英语学习中最弱的一项, 当然也是整个考试中失分最多的部分。而学生为了将来能更好地就业必须要通过该考试, 老师因为过级率必须要进行相应的辅导 (在高校所在班级过级率通常成为衡量该任课外语教师水平的重要指标) 。无怪乎教师在“听说”课堂上会花大部分时间用于“听”。
(三) 随着中国加入WTO, 跨国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 英语作为国际官方语言中最重要的语言之一, 其在各国的交往中的使用比例已达70%以上。所以我国在人才培养中也越来越重视“听”和“说”相结合。加上如今许多就业单位往往都要求毕业生不但要有相应的过级证书, 而且要求具备一定的英语表达与沟通能力, 也就是说语言运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其实, 英语说到底还是一门语言, 是用于交流的工具。如果单纯为了应付考试而一味满堂灌、满堂听的教学也许能培养出考试能手, 但那也仅仅是哑巴英语, 无法满足交流需要, 也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语言学习。英语教学的目的归宿是不断提高学生驾驭英语的综合能力。其中能否根据环境、场景和主体思想的变化作出准确的反应 (如听、说、读、写、译等) 是一项重要指标。这就要求英语教师不但要教会学生考试, 教会学生听, 同时还要教会学生说, 教会学生把英语当作一种工具进行真正意义上的交流。那么如何教呢?其实, 在听说课堂上我们往往忽略了学生语言能力训练和交际能力训练的结合, 即“听和说”的结合。教师通常喜欢用反复放音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听力和口语模仿能力, 只注重了掌握语言形式的训练, 却忘记了培养学生实际运用的能力。如果我们的听说训练一直停留在语言能力的阶段, 一直注重听和模仿而忽略了表达, 那么, 就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交际和应用能力的提高。既然听说被设立为一节课, 那么我们就不应该忽略其中任何一个, 而且还应该把两者紧密结合, 使其互相辅助, 达到最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实验目的 (听说教学目标)
按照我校听说课程教学大纲要求, 学生在通过专门系统的听说技能训练后, 应进一步扩大英语词汇量, 增强英语语感, 提高对英语语音的敏感度, 促进听力及表达能力的发展, 为日后利用英语进行日常和涉外业务交际奠定良好的听力及表达基础。具体为:
(一) 能听懂相当于中等难度的听力材料, 并能抓住要点和有关细节;就所听材料的要点能用英语作简要笔记。
(二) 能听懂英语国家人士关于日常生活及在一般社交场合的交流, 要求学生能够抓住交谈的中心大意, 并能领会说话人的态度、感情和意图。
(三) 能运用英语自然流利地就日常生活的一般社交内容进行交谈, 要求学生能熟练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四、实验方法:多媒体辅助情景教学
中国学生学习英语最感到缺乏的就是语言环境, 加之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落后, 许多学生感到英语学习枯燥无味, 从而失去兴趣, 产生畏难情绪, 导致整体英语水平不高。英语情景教学法就是把“快乐学英语”的理念融入英语教学中, 让学生不知不觉地置身于英语的环境中, 感觉到学习英语的趣味;在外语教学中, 情景教学法不仅活泼生动, 能够营造氛围和意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而且更易于创造、模拟母语学习环境。借助于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能使英语的听和说相辅相成, 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使英语教学在科学而且正确的方向上施行。
(一) 情景教学的作用
1.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
任何语言的学习都需要一个相应的语言环境, 英语作为中国学生的外语, 其在学习过程中同样需要环境。这就要求英语教师在教学中用语言、教具及各种教辅设备, 为学生营造一个融视、听、说于一体的语言环境, 使学生有如身临其境, 有利于调动他们的非智力因素, 使其加深对学习对象、课文内容的理解, 完成对知识的掌握。
2.有利于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使学生注意力集中, 学到的知识易巩固。
克拉申曾经把能否提供可理解的语言输入作为一个优秀教师的标准, 并认为输入应该是有趣而密切相关的 (1982) 。这就涉及习得者的心理因素。它是建立在习得者能够理解的基础上并进一步刺激其学习兴趣的一种输入方式。不论采用何种教学方法, 都要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见, 在语言学习中, 兴趣、注意力、心理因素等非智力因素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非智力因素是语言学习者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补充。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情景教学正是通过视、听、说融为一体的教学手段来调动学生学习的非智力因素, 把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引导到学习对象上来。
3.有利于使学生获得感性材料, 听说紧密结合。
情景教学法的基本要求是要使学生有看到、听到, 甚至摸到的学习对象, 充分调动学生运用各种感官去充分感知学习的对象。英语, 作为一门语言学习, 更需要学生利用口、耳、眼、脑全方位地感知学习对象。而情景教学法真正能做到的就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感性的材料, 把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 也就是让学生从真正意义上将听和说紧密结合。
(二) 情景教学法
如下是本人在实验教学中创设的一些教学情景:
我们使用的教材《新世纪高职高专英语I》Unit 9中的“Waterloo Bridge”一文, 本人采用的不是课堂讲评, 而是情景教学法。
1.Lead-in
鉴于本次实验的对象是混合班, 其中有英语基础能力 (包括听说水平) 较高者, 也有较差甚至连字母都未必认得全的学生, 即学生整体差异大。这就势必要求授课教师要从实际出发, 顾及全体, 考虑各层次学生的接受能力。首先, 由老师给学生粗略介绍影片“Waterloo Bridge”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带领学生把本单元的电影对白熟悉一遍, 包括其中的生词。让学生找好搭档, 初步确定他们想要表演的情节。该部分可以是通过朗读或诵读, 也就是让学生先开口“说”, 这样能更好地做好下一步的“听”。
2.Showing
即是通过多媒体设备将电影“Waterloo Bridge”的故事情节完全向学生展示, 也即是“听”。多媒体辅助教学集动画和声音于一体, 通过多媒体把教材中的素材以动画片的形式展示给学生, 能增加学生的视觉感官效果, 较生动形象地展示教材中的语言素材, 学生的视听效果得到强化, 起到了帮助学生理解的作用。该部分尤其要让学生注意课文中出现的情景部分, 尽量模仿剧中人物的言行、举止和表情, 特别是语音、语调。如时间充裕可对这几个情节重复放映, 目的是让学生对整个故事有所了解, 对自己即将要模仿表演的部分情节片段有更深入的把握, 更好地做好听说结合。计算机辅助教学 (CAI) 是一种新型的现代化教学方式, 也是未来世界教育技术的新趋向, CAI的兴起是整个教育界进行信息革命最有代表性的产物。计算机辅助教学具有形象性、多样性、新颖性、直观性、丰富性、趣味性等特点。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他们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而且多媒体能让教学节奏加快, 让学习效率得到提高。
3.Perfermance
影片观赏后学生要对其中部分情节 (课文中出现的对白部分) 进行模仿表演, 此部分是在前面“听”、“说”步骤后的听说结合表演形式。过去的英语教学学生所见的只是教师、黑板和几个简单的教具, 实施“一块黑板, 一支粉笔、一张嘴巴众人听”的以教师灌输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教师的教学形式只是一味地读、听录音、听写、背诵、检查等一系列环节, 使学习人与人进行交流的工具———语言, 成了枯燥的苦学。而现在, 实践证明, 我们可以运用多媒体这个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让教学形式多样化, 摆脱千篇一律, 使学习内容达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图文并茂、栩栩如生, 使学生因此由被动学习者变成了始终保持高度学习兴趣的主动参与者, 寓教于乐得以落到实处, 学习的成功也成了自然而然的事了。此举不但能有效地训练听说技能, 使听说紧密结合, 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五、总结
教育家苏姆林斯基曾说:“教师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 而只是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 就会带来疲倦。”因此必须不断更新课堂教学手段, 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组织学生进行广泛的实践活动, 通过各种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听说游戏教学方案 篇5
活动目标 :
1.愿意和同伴一起参加魔咒锁的听说游戏,能遵守游戏规则,体验游戏的乐趣。
2.能仔细倾听同伴的指令,及时作出反应,提高倾听能力和听说能力。
3.学会用“××,××,×××”的句型来描述××锁,并运用到游戏中去。
活动准备:
两把钥匙;一把贴有苹果形状的锁;锁的谜语;儿歌《金锁银锁》
活动过程:
1.以猜谜语导入活动,激发幼儿的兴趣。
指导语:周老师这有一个谜语,请小朋友们来猜一猜?
教师出谜语:铁大哥,把门守,客人来,看看走,主人来,就开口。
(谜底:锁)
2.稳固幼儿开锁经验,为玩魔咒锁游戏做铺垫。
(1)出示锁,请两个小朋友拿钥匙打开。
指导语:接下来周老师要给小朋友变一个魔术了,请小朋友闭上你们的眼睛,数四下之后再睁开哦!
幼儿:呀!锁,还有两把钥匙!
指导语:谁愿意上来帮我把锁打开?
幼儿用一把钥匙打开锁,另一把打不开。
指导语:咦?这把钥匙怎么会打不开呢?
幼儿:因为它不是这把锁的.钥匙。
(2)总结经验,引出游戏。
指导语:小朋友真聪明,不是这把锁的钥匙就打不开。一把锁只有一把钥匙。说到锁,周老师突然想到了一个游戏,名字叫做魔咒锁。魔咒锁有很多类,今天我们玩的就是“水果魔咒锁”。
3.设置游戏情境,帮助幼儿熟悉游戏内容.
(1)老师表演游戏“水果锁”引起幼儿的游戏兴趣,指导语:刚才的游戏儿歌里面老师念了什么呀?老师是怎样玩的?
边提问边交代游戏规则:开锁人停在某处便可指这里其中一人问:“这是什么锁?”拉手人回答:“这是××锁。”然后,开锁人说:“××,××,×××。”讲对了,开锁人就能轻轻把两人的手切开,然后两人交换角色.游戏重新开始。若开锁人讲的不正确,扮锁的幼儿将锁握紧,开锁人就切不开锁,游戏继续进行。
(用提问的方式,让幼儿说说游戏的玩法,发挥幼儿的自主性,教师总结游戏中应该遵循的规则)(2)教师请两到三名幼儿上台一起玩游戏,念儿歌绕圈走,其他台下幼儿可以边念儿歌边做手势动作。
(帮助幼儿熟悉游戏儿歌内容以及游戏的玩法,教师先扮演开锁人的角色,幼儿扮演锁的角色,然后交换角色。通过教师参与角色的形式,可帮助幼儿学习掌握游戏中的对话及描述部分,为幼儿独立开展游戏活动积累经验。)(3)教师请几对幼儿上台表演。其他幼儿跟着念儿歌可以做动作,注意幼儿发音是否准确,如不准确,随时纠正。
4.教师引导幼儿游戏。
指导语:刚刚小朋友看了老师表演的游戏,现在呢就让老师当观众看小朋友玩这个游戏啦!
幼儿手拉手围成一圈扮锁,请一名幼儿当开锁的人站在圈外。
游戏开始时,大家边念儿歌边前后摆动拉着的手,开锁人同时随着儿歌的节奏依次在各拉手处做开锁动作。儿歌念完后, (在对话过程中,鼓励幼儿讲出各种不同的水果锁,学习用各种不同的、简单的词语进行准确的描述.)5.幼儿自主游戏。
四把锁,五个幼儿一组,自主地开展游戏2-3遍,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英语听说教学的探索 篇6
[关键词]英语;口语;听力;方法
在英语教学中,许多教师和学生都认识到听说读写的重要性,也投入了不少精力,却收效甚微。究其原因,往往是学不得法。可见,学习方法的指导对教学效果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下面,对英语听说的教学方法试作解析。
一、口语教学方法
1.突破语音难关
教师首先要教学生学会音标,使其达到能读、能默写,为后面学单词做准备。讲解时要详细到位,要讲明发音要领。尤其是对新入学的学生,教师在开学初要用至少一个星期的时间来讲授音标,然后元音过关、辅音过关、拼读过关。目的是让学生经过一个多星期的音标学习,做到拼读音标像拼读拼音一样自如,在此基础上把握连续、缩读等口语表达中最常见的语音现象,进而练习英语口语的语调和节奏。在这个过程中,先教字母音标是一个好方法。学生通过唱字母歌已十分熟悉字母的发音,让他们写出这些字母的音标,一方面使他们的字母发音读得更规范;另一方面让他们对英语音标有感性认识,觉得英语跟汉语一样,也有一套属于它们的拼读方法。
2.模仿磁带或广播提高口语能力
模仿的第一步是先模仿单词的发音,口型要到位,口腔肌肉要充分调动起来。刚开始模仿时,速度不能过快,以便把音发到位。待把音发准后,再加快速度,用正常语速反复多说,直到脱口而出。第二步是模仿词组的读法,重点要放在熟练和流利程度上,要多练连读、不完全爆破和同化等语音技巧。第三步是模仿段落及篇章,重点在于提高流利度。
3.朗读提高口语能力
大声朗读可以说是第二次模仿,指导学生在朗读时应有意识地以磁带里的语音、语调方式去朗读,并坚持不懈。在朗读时可以把自己的声音录下来,认真听一听,便于及时找到差距,发现自己的弱点。
4.积累大量简洁实用的口语句型
平时可让学生记忆课本中具有代表性的句子,并且配有随堂的仿写习题。另外,引导学生在初一时用所学的词或短语造句,在初二、初三时指导学生大量写作。练习口语不免要背诵字词句,但很多学生都不喜欢背诵。从学习的角度讲,背诵一些名篇佳作是非常有必要的。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可要求他们背诵一些常用的英语句型和表达方式,以此为样本,进行联想背诵记忆,这样在用英语交流时自然有话可说。
5.“三最”训练法
可模仿李阳老师的“三最”训练法,经常在班级里和学生比说英语的速度和耐力。同一句话、同一个段落,看谁说得快;同一个句子,看谁一口气说的次数多。这些小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开口说话的欲望。一次,在初一的课堂上,学生觉得“Please take these things to school.” 这个句子有点拗口,就开始抱怨。我说:“大家先练习,一会儿咱们比比看,谁能把这个拗口的句子一口气说三遍。”学生的兴致顿时高涨起来了,班级里响起了练习的声音。看全体学生差不多都会了,我叫了班级里语速稍慢的一个女生,虽然她说得不好,但也一口气说完了。我接着又问:“谁能说五遍?”这时又有学生举手了,我看到有的学生对此表现出惊讶和羡慕,甚至还有点怀疑。班里有名的“快嘴陶”陶渊果然名不虚传,一口气说了八遍。这时大家有点亢奋,班级里又开始了练习声, 我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谁敢挑战陶渊?”这时不知道谁喊了一声:“李志鹏能读十九遍!”我虽然有点怀疑,但还是鼓励他们说:“好!敢挑战就是好样的!”虽然最后李志鹏说得腰都弯了,但还真做到了说十九遍, 学生们报以热烈的掌声。我激动地说:“天哪!看来我只能封你为快嘴王了,虽然你不姓王但你就是王!”学生们满堂大笑,过了许久还对此事念念不忘。我想正是这一个个小活动,一个个小插曲,让学生体会到了讲英语的快乐。
二、听力教学方法
英语听力的培养和训练,是建立在大量的词汇和阅读之上的。提高听力的方法是多说,多读,多练。具体的方法有:
1.精听与泛听结合起来
在听力训练中,教师要做到既能准确无误地听出某些重要的数据,如年代、人名、地名及事实,又要兼顾把握大意的训练,这就需要交替练习, 即把精听和泛听分成各处独立的练习, 听时穿插安排, 也可把一个故事或报告进行分解,有些部分精听,其余泛听。
在精听时,要首先熟悉听力材料中的生词,对有些难句可以反复听,而泛听则只求掌握大意,不必了解每个细节。精听遍数不限,直到完全听懂为止;泛听的遍数由材料难度和自己的程度来决定,一般不要超过三遍, 否则就失去了泛听的意义。泛听时,不宜中间打断, 要一气呵成;精听则可在句子之间或困难之处停下机器,倒带重听。光泛不精,会养成似是而非、不求甚解的习惯;反之,则见树不见林, 抓不住大意。所以,这两种训练哪一种也不应偏废。
2.听后关注生词
生词是听力之前的准备活动之一,目的是帮助学生扫除一些听力障碍。对生词要进行分析,分层次处理,不提倡在听力活动前将所有生词都挑出来进行认知。这样做,能使学生在听力活动中精力更加集中。根据学生情况,如果能够通过上下文猜出来的词,听前就不要处理这个生词,而将其作为训练学生猜词能力的练习材料,同时使听力材料也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3.复述听力内容
复述有两种常见方法:一是阅读后复述,二是听磁带后复述。比较而言,第二种方法更好些,这种方法既能练听力,又能练习口语表达能力。学生练习时要循序渐进,可由一两句开始,听完后将所听内容说出来,一遍不行,可多听几遍。刚开始练习时,因语言表达能力和技巧等方面的原因,学生的复述可能接近于背诵,但在基础逐渐扎实后,就会慢慢放开,逐渐灵活运用。
4.布置课后听力作业
学生听力能力的提高只靠课上有限的时间是不够的,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采用多种作业形式,使学生在课下也进行听说练习,如跟读录音、做部分听写等。教师还可以拓展作业的范围,使学生能接触更广泛、更丰富的听力材料,如电视、电影、讲座、歌曲、故事等, 这些听力材料都可以用于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听力技能,提高他们的听力水平。在选材上应选择内容浅显、趣味横生的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资料。其中,影视节目和英文歌曲是较佳的选材,配合画面,更有助于学生理解,更能吸引学生注意力,特别是对于广大农村及偏远地区学生更具有重要意义。
5.听力测试方法
听力测试有各种形式, 可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及训练目的来定。
(1)问答形式:在每次听完所定内容后, 可用问题形式测试是否听懂了大意。
(2)填空形式:这种练习主要用来检查是否听懂了时间、地点及关键字句,它可以帮助学生抓住难词和含混不清的词句。
(3)听写或记录形式:这种练习形式的难度较大,但能锻炼过硬的本领,比较适合自学者采用。可以根据个人水平,掌握停止机器的次数,以及每停一次的句子间隔。
听力训练不仅是对耳朵的训练,更与学生掌握的词汇量的多少、发音、语调,对英美文化、政治经济情况的熟悉程度都有极大的关系。因此,听力好坏是对一个人的英语水平、知识面、分析及联想能力的综合检验,教师一定要予以重视,并加强训练。
总之,英语听说能力是一项综合技能,它的提高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应多创造机会让学生用英语进行交际,设计合理有效的活动,教给他们好的学习方法,培养他们良好的听说习惯。这样,学生的听说能力一定会得到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林崇德.英语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01.
听说教学模式 篇7
关键词:初中英语听说课,文本分析,听说结合,提升能力
一、问题的提出
课标指出:听说读写是英语学习的四个技能, 在语言学习和交际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其中听是理解的技能, 是一种输入性的技能;说是表达的技能, 是输出性的技能。 学生只有通过大量的专项和综合性语言实践活动, 才能形成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为真实语言交际打基础。 因此, 听、说既是学习的内容, 又是学习的手段。 目前英语听说课总体上缺乏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 训练形式单一, 内容不够丰富, 学生兴趣不高, 造成学生听说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提高。
要让学生实现听的目标, 提高听的能力, 在语言输出技能“说”得流利、顺畅, 有话可说, 不仅要提高学生兴趣, 还要给予学生大量的语言输入, 给学生创造机会, 使学生有良好的语言输出。 听说课是初中英语教学活动中一种常见的课型, 每个教学单元都有听说训练的模块, 一般都是围绕一个与学生日常相关的话题进行的, 由浅入深, 由易到难, 使学生系统而扎实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 达到深刻记忆、灵活运用的目的。 笔者在区域教研活动中对执教的仁爱版教材八年级 (上) “Unit3Topic3 Section B”的内容进行了一次基于新课标理念下, 采用任务型教学的听读课的新尝试, 以探讨听读课的教学策略,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二、案例分析
1.教学背景
本话题主要通过情景进一步复习过去进行时, 学会表达对事物的评论, 发表自己的观点及对他人观点的看法, 学会正确的上课态度。 主要活动在于1a, 1c和2a。 主要内容在于过去进行时, 表达同意和不同意及一些对事物看法的形容词。
学生刚学完Section A, 学了过去进行时态, 本课进入过去进行时的理解和应用阶段。 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需要进一步培养, 是能力训练很强的一课, 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 同时学生之间存在差异, 组员合作是帮助后进生的有利渠道。
2.教学过程
Step 1:导入 — 引出话题
(1) 笔者以问候导入:“I had a very busy day yesterday, at six o’clock I was getting up, but at eleven o’clock yesterday evening, when William was sleeping, I was still working.What about you, Jane?”提问与学生生活相关的问题, 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调节学生紧张的情绪, 为整节课做好铺垫。
(2) 学生听一段教师自身的生活故事, 然后根据key words完成task 1———重述故事:William is lucky because we can take him to go travelling every summer holidays, but sometimes he is unlucky because we can find his secrets in his class.One day, When I passed by William’s classroom, I found William was sleeping in class and wasn’t listen to the teacher.I was angry and said nothing.After class I asked William to go to the teacher’s office and told him not to sleep in class.William was sad and said he would say sorry to the teacher.
(3) 将学生分成6组, 同时完成以下课堂评价:
〔设计目的 〕通过William的故事, 导入学生要学习的对话, 听并复述William的故事, 引出2a中的人物故事。 将学生生活中的故事与课本人物故事结合, 激发兴趣, 培养学生语言综合应用能力。 同时对学生进行内容和语言输入, 为之后的活动做好铺垫。
Step 2:学习2a— 听说能力的同时训练
听2a磁带并要求学生回答三个问题, 1.Was Bill sad or happy?2.What did Bill do in class when Miss Wang Was giving them a lesson? 3.What should Bill do? 再听一遍之后重述关于Bill的故事, 同时渗透品德教育 “Do you think Bill will make the same mistake?”, 教师指出: “Not only William but also Bill is a good boy! Because acknowledge wrong and then change, never comes too late.”在进行足够的语言输入之后, 让学生进行两两对话, 这是说的基础训练。
〔设计目的〕通过听获取关键信息, 培养学生听说能力。
Step 3:思考和讨论—提高听说能力的必要阶段
(1) 让学生在组内认真思考和自由讨论以下两个问题:1.What should we do in class?2.What shouldn’t we do in class?并让学生给出尽可能多的答案。与此同时, 教师提供学生更多的词汇便于学生表达。
(2) 小组代表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 教师提示汇报的模板, 如:In our group, we think we should...We had better...We must...It is good to...in class.We shouldn’t...We mustn’t...We had better not...It is wrong to...in class.意在暗示学生在表达观点时可以形式多样, 内容丰富, 不过于呆板。
(3) 在6组学生中完成以下课堂评价:
〔设计目的 〕通过讨论, 学生的语言输出得到梳理和整合, 学生运用教师所给的句型和词汇, 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同时教师用PPT提供学生汇报的模板, 旨在让学生达到熟练运用和能力提高的目的。 给学生自由思考和说的时间和空间, 进一步培养了学生说的能力。
Step 4:学习1a— 再一次听说能力的同时训练
(1) 在讨论和汇报之后, 笔者让学生听和观看Harry Potter的简短视频, 同时回答:1.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movie?2.How do you like the music, scene and Harry Potter?笔者提供句型:Ithink the movie is...I think the music is...I think the scene is...Ithink Harry Potter is...笔者提供词汇:exciting, wonderful, interesting, beautiful, handsome, ugly, cool, pleasant, so-so, lively等, 如果同意同学的观点:I agree I agree with...I think so.I think...is right.如果不同意同学的观点:I don’t agree.I think...I don’tagree with...I think...I don’t think...is right.I think…I think…is wrong.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发表自己的观点。
(2) 在6组学生中完成以下课堂评价:
(3) 听1a并练习1a, 讨论, 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1a, 同时听说能力得到训练。
〔 设计目的 〕 笔者引导学生自然过渡到1a, 看Harry Potter的预告片, 提出思考的问题让学生回答。 从严肃的话题转到感兴趣的话题, 再一次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同时培养学生听和说的能力。 回答问题并发表自己对电影的观点和看法, 教师给一些辅助的词汇和句子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任务, 说出自己的观点, 给学生自由表达的空间, 进一步培养学生说的能力, 让有能力的同学有机会多说, 同时顾及学生的差异。
Step 5:讨论另外两部学生感兴趣的电影 ———听说教学的延伸任务
(1) 观看动画短片, 给学生更多感兴趣的卡通人物, 让他们自由地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2) 在6组学生中完成以下课堂评价:
(3) 如果时间允许, 让学生练习并表演对话, 在6组学生中完成以下课堂评价:
〔设计目的 〕观看 《功夫熊猫 》和 《熊出没 》的电影片段, 让学生编造新的对话, 同时表演对话。 鼓励学生对所学的词汇和句型进行创造性的表达, 从而提升能力。 这是语言输入到语言输出的综合能力提升, 是教材教法的探索和延伸, 学生在此达到真正语言的自由运用, 听说能力得到很好的展示。
最终笔者通过苹果树给予学生本节课的总体评价:How many apples does your group get on the tree now?We have_____apples!Congratulations!
〔设计目的〕 课堂评价旨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引导学生带着热情完成课堂上的各项任务, 在评价的同时, 检视自我的不足,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Step 6:语言点学习和布置作业 ———课堂教学的最后巩固
〔设计目的 〕鼓励学生思考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 并提供学生课后使用所学内容的机会。
以下是本节课教学流程图:
三、案例反思
教师在新课程理念下的听说教学中应着力优化听说教学, 准确把握听说教学的广度与深度, 不断探索和研究听说教学的理念和方法, 努力提高听说教学的效率。 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提倡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 完成任务链, 在此过程中自然地习得目标语和发展语言能力, 实现目标, 从而感受成功的心理体验, 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促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
在本案例中, 笔者根据学生的心理、认知规律, 精心设计课堂教学, 创造出不同的任务化活动, 让学生在运用语言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体会、掌握语言, 让学生通过学习、合作、协商, 在做中学、学中用, 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内驱力, 提高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参与意识, 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教师在听说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充分利用学生资源, 将生活融入教学, 师生互动。
语言来源于生活, 又运用于生活。 对于语言学习者来说, 学习语言, 就是为了在生活中表达和交流。 把课堂教学模式模拟成一个真实场景, 让学生置身于仿生活化的语境中, 才能让学生感受到语言的真切性, 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才能使学生运用英语的实际能力得到锻炼。 以本节课为例, 笔者在导入过程中运用了William在课堂上睡觉的行为, William正是本节课学生中的一员, 而这种行为在学生中发生是很平常的事, 既贴近生活, 又有利于引起学生谈论的兴趣, 同时为本节课做很好的铺垫。 在口语能力提升阶段, 《熊出没》和《功夫熊猫》录像的观看, 把学生课后感兴趣的动画片带入课堂, 既激发了学习热情, 又注重语言实际和提升学生语言的运用能力, 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2.教材的整合和灵活运用, 教学不仅源于教材还可以高于教材。
新课标倡导教师“用教材”而不是简单地“教教材”。 教师要创造性地用教材, 对教材内容和各个板块进行重组和整合。 教学内容的范围是灵活的、广泛的, 可以是课内的, 也可以是课外的, 笔者认为只要适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从学生实际出发的材料都可作为学习内容。 这就体现在教学不仅源于教材, 还可以高于教材。 在教学过程中, 注意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设计各种不同的任务, 层层递进, 在符合学生认知的过程中, 帮助学生自主地、愉快地学习英语, 发展能力, 维持兴趣是很重要的。教师要对学生充满信任和期待, 才能不断培养他们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
在本节课中, 笔者先导入, 随后进入2a, 后学习1a, 任务的设计有讨论, 有思考, 有小组合作, 有独立完成, 有课本任务, 还有课外补充, 有对话, 有表演, 这些任务足够激发学生在本节课中的热情和潜能, 对于语言的输入和输出做到合理到位, 听说结合, 环环相扣, 达到了听说教学的目的。
3.评价活动的参与和品德教育的渗透, 在听说课中完好实现三维目标。
三维的课程目标是一个整体,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互相联系, 融为一体。 评价活动的参与和品德教育的渗透, 充分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目标。 对学生的参与态度和参与效果进行适度的鼓励性评价, 有利于保护和提高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积极性, 品德教育的渗透有利于教育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暗示, 反馈于学生树立良好的品德、健康的心理对待学习。
在本节课中, 笔者注重德育渗透, 用多句英语谚语鼓励学生, 例如:“Acknowledge wrong and then change, never comes too late.知错就改, 永远不嫌迟。”“A winner never stops trying!成功者永不停止尝试!”“Challenges make study interesting!挑战使学习变得有趣!”这些都给了学生无形的勇气和力量,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发挥潜能, 更好地完成任务, 同时评价活动的参与, 提高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四、结语
在新课程改革中我们不断探索更有效的英语听说课, 语言的输出必须以充分的语言输入为基础, 听说课是学生综合实际运用语言能力的展示。 设计恰当的教学任务, 教师合理开发利用教材, 使学生在听说课中有话可说, 有机会可说, 有兴趣地说, 从而提高听说课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苏承志.英语交际能力与策略.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4.
高职英语听说教学探析 篇8
一、高职院校英语课堂教学的局限性
受到高职院校英语课堂教学局限性的影响, 目前高职院校的英语课堂存在着几个问题。 (1) 在高职院校中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对英语学习缺乏兴趣。很多学生觉得英语只是基础文化课程, 将来工作中也并不实用, 还有些学生初中或高中的文化课基础比较差, 本身对英语学习抱有一种畏难情绪, 不愿意学习英语。 (2) 高职院校中很多学生受到初、高中应试教育的影响, 虽然学习英语的情绪很高, 但学习方法不对。没有听说英语的习惯, 也没有语言环境。在英语课堂上经常觉得听力部分在考试中所占的分值比重不高, 自动放弃了听力训练的机会。而对待阅读和写作则不一样, 觉得写一篇作文或者多做几道阅读题就可以弥补听力不好带来的损失。这是一个误区, 也是高职院校英语课堂上的一种普遍现象。 (3) 学生没有合适的语言环境。高职院校的学生在英语学习中花费很多精力去熟记课堂教学中老师强调的重点和难点知识, 但他们依然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 认为自己所做的努力就是为了考试打高分或是参加英语过级考试, 得到一张证书。这也是学生们观念上的一种误区, 需要教师改变教学方法, 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要教会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变成自己所熟悉的语言去交流, 在班级或学校中形成一个使用英语交流的语言环境, 能够让学生们更加有兴趣去学习英语。 (4) 教师的授课方式陈旧老套。在高职院校的英语课堂上, 很多教师依然采用“授之以鱼”的被动接受的教学方法。英语课堂教学的基本程序千篇一律, 教师的讲解重点集中在教材上, 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应该掌握的语法、词汇, 忽视了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
二、在高职院校英语课堂上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
(1) 循序渐进, 逐步实现目标。针对高职院校的学生英语听说能力普遍较弱的特点, 作为英语教师, 对英语课堂效率的提高, 要从最基础的语音语法开始, 教会学生认识音标、读准音标, 保证每个学生都能根据音标读单词。在语法知识讲授上, 教师要保证学生学会基本的语法知识, 能掌握简单句和复合句的用法, 掌握一些必要的关系词和连接词, 有助于学生对从句的理解和掌握。高职院校学生普遍缺乏自信心, 英语方面尤其是这样。所以, 英语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要在思想和心理上多给学生鼓励和暗示, 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并能采取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让学生们通过渐进性和阶段性的方式逐步实现目标。
(2) 转变观念, 改善教学方法。高职院校的英语课堂上,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向学生大脑的仓库里“装”知识, 属于“填鸭式教学”。而现在, 作为语言工具的使用者和传导者, 高职院校英语教师要做的是要变“教会”学生知识为“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因此, 改进教学方法是当前的首要任务。高职院校的英语课堂教学中, 教师更可以充分运用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的教学方法,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 在自己熟悉和喜欢的环境中积极参与语言工具使用的活动, 多听多看多说, 在课堂上高效率地提高学生英语听力和口语表达能力。进而才有可能进行创新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英语听说教学的探讨 篇9
一、认识二语学习中母语产生的主要障碍
(一) 思维方式障碍
思维的正确与否是我们真正开始享受英语的第一步。斯大林说:“语言是直接与思维联系的, 它把人的思维活动的结果, 认识活动的情景, 用词及由词组成的句子记载下来, 这样就使人类社会中的思想交流成为可能。”的确, 没有思维就没有语言, 用词汇组成不同句子表达不同的意思, 正是思维在起作用。
我们中国人学英语的时候, 总是说得不地道, 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是我们没有用英语的思维去思考。下面就以图示展示中英文思维的不同。
我们中国人的思维逻辑往往会把一句话中最重要的意念放在最后面来说;而正确的英语思维是把一句话中最重要的意念放到最前面来说, 如下图:
图中线条表示一句话, 圆圈表示该句话中最重要的意念
美国人讲究高效, 所以在语言交际中倡导的原则是:“The simpler, the better”越简单越好, 即:用最简单的语言表达出你细腻的感情, 重要意念先行, 修饰部分置后, 这才是正确的英语思维。例如:跟美国人打招呼的时候, 说:“Tom, where are you going for lunch?”他的回答很简单, :“Someplace good.”注意, “someplace”是主要的部分, “good”是修饰部分, 放在后面。
(二) 发音规律障碍
语音是语言的本质所在, 是语言学习的基础, 不掌握语言的声音, 语言就不能算其为交际工具。这是学好任何一种语言的共性规律。我们英语采用的是口腔的后部发声方法, 即说英语时要用口腔的后半截来发音, 具体的来说就是要用舌根来发音, 英语是一种舌根音语言。而汉语采用的是口腔前部发声方法, 因此障碍了中国人发现和学会地道英语发音的要领, 因此要在科学理论指导下学习口腔后部发声方法。一旦学会了口腔的后部发声方法, 说英语就可以像讲母语一样地道流利好听。
二、英语口语教学中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途径
(一) 重视语言的输入, 教学中加强听力理解的训练
根据信息加工理论, 语言加工和语言习得应当是按照语言输入—集中加工—语言输出的流程来进行。目前国内的外语课堂教学实践中, 存在着这样一种片面做法, 即只强调学生应当进行大量的交际性语言实践, 不重视语言习得过程的循序渐进性, 忽视了学生对语言的感受性学习, 及学生对语言材料的不断积累。
人们运用语言的方式有听、说、读、写四种方式, 其中听和读是以向学习者输入信息为形式, 达到输入语言材料的目的;说和写是以让学习者用所学语言输出信息为形式, 达到训练和强化语言材料的目的。因此, 课堂教学针对一定语言材料的教学过程包含着语言材料 (教学内容) 的输入和输出两个过程。作为外语教学首先应该培养的能力是理解, 尤其是听力理解。
美国的心理语言学家Wilga M.River认为听的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的过程而且是一个建立的过程, 听的理解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被称为感觉阶段。学习者得到的仅仅是个肤浅的印象, 粗略的识别, 根据第一语言学习经验对所听到的材料做初步的切分音段, 这个过程基本上是个被动和接收的阶段。第二阶段被称为识别阶段。它是通过切分音段和组织音段的识别阶段, 学习者将所接受到的信号一一的识别, 把已经识别的和正在识别的联系起来, 这个过程是积极的细致的。第三个阶段为领悟和建立阶段。学习者通过认知系统重复所听到的材料, 而且不时地把已经理解的东西和所听到的东西加以对照和修正, 学习者通过重新理解, 将所听到的材料变成比较容易保留的形式存在记忆里。这样理解了的材料得到了改变, 被保留下来的是语义信息, 有了语义信息, 学习者再寻求表达方式。
语言输出的前提首先是输入, 输入在整个语言习得过程中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英语听说教学应该把感受放在表达之前。
(二) 通过现实教学过程中的社会文化知识及隐性知识的导入
语言交流所涉及的不仅仅是一系列的语法规律及词条, 而且还涉及到语言使用的社会文化知识、风俗习惯及英语的隐性知识 (隐性知识是指语言规则的心理表征, 是学习者内化了的语法, 这种语法存在于人们对语言特性的本能的感悟中。我们也可以说隐性知识是二语学习者自己构建的相对稳定的语言系统, 可以帮助他们自动生成言语, 进行交际) 。
英语视听说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课堂上, 教师根据内容的难度和学生的接受能力, 把较为抽象的、较难理解的内容变得具体化, 使学生易于接受。视听教学法具有系统性和综合性。研究结果表明, “视觉支持能提高听力理解的程序, 说话者的非语言线索和环境线索能帮助学生理解所听到的内容”。直观不仅是形成感觉形象的手段, 而且是保证从具体过度到抽象思维活动的手段。将视觉形象与听觉形象联成一个统一的体系, 就能加速对语言的领悟和理解。
直观不仅是形成感觉形象的手段, 而且是保证从具体过度到抽象思维活动的手段。在过去几年的教学实践中, 我们在完成正常教学任务的前提下, 有意识地给学生提供幻灯、图片、电影等不同体裁的教学内容, 充分调动他们的听觉和视觉, 将视觉形象与听觉形象联成一个统一的体系, 加强学生对语言的领悟和理解并鼓励学生挖掘语言背后深刻的文化内涵。这些体裁当中最受学生欢迎的是英语经典电影。这种情景式的教学材料让学生自己感受到听说的真正语境, 感悟流畅准确语言的魅力, 100%的西方文化, 多层次内容、丰富的口语表达方式、魅力无穷的声音画面立体感效果, 让学生耳濡目染, 真正活学, 在语言环境中入乡随俗, 真正活用, 达到理解和表达、交流和沟通的目的。另外被情节所吸引之后, 听懂对白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情节, 而不是为了学语言。这样就把被动的学习真正变成了主动的学习。
综上所述, 交际是一种认知的体验, 能催化新旧信息的重组与融合 (integration) 。因此, 为了提高学习者的交际能力, 我们应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和运用外语的机会, 只有这样, 才能实现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Little Wood W.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0.
[2]Wilga M.River Psychology Language Teaching[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8.
浅析影视教学与英语听说教学 篇10
1、英语电影教学的优越性
1.1自然地融合多种介质。英语电影中自然融合了文本 (字幕) 、语音、图像等各种单独的信息传播介质, 信息量之大。学生可以在流畅观看故事的同时提高听、说等各种能力。
1.2激发学生的热情与兴趣。电影丰富的内容及其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可以很好地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语言学习成为一种精神享受, 进而成倍地提高学习效率。
1.3在真实的语境中增强对跨文化交际的理解。外族文化知识的获得, 一是通过对该族历史文化的研习, 二是通过对该族语言文学作品及衍生的影视的研习, 三是通过对该族文化生活习惯、生活方式等的了解。电影能提供真正的语境环境, 特别是电影的情感感染力极强, 能是让学生感受真正的外语氛围, 从而能够非常有效的增加对语言现象的准确理解和记忆, 使学生在自然的习得过程中理解跨文化交际的差异。
2、英语电影的选片标准
在教学实践中, 电影选材应因教学目的、因人制宜。宜高雅与通俗搭配、古典与现代搭配, 尽量提供现实生活中可能有的各种交际场景, 体现语言学习的全面性。笔者认为主要应从主题、思想内容、技术因素几个方面考虑。
在主题选择上, 应选择与听说教程主题相融合的影片, 这样既可以巩固并强化学生在听说课堂中学到的知识, 又可以扩展学生对电影的理解。比如讲到了语言学习的话题, 不妨选取影片《音乐之声》中女教师带领孩子们学习26个英文字母歌的片断。
在思想内容上, 要选择难度适中, 思想健康的影片。比较适合学生学习的影片为生活片、言情片、喜剧片, 避开打斗、枪战与色情片。像《罗马假日》、《爱情故事》等英美经典电影语速慢, 语音清晰, 难度适中, 适合大一、大二的学生学习使用。
在语言方面, 应选取语言规范, 语速适中, 能尽量包括教学大纲和实际生活中经常使用的词汇的影片。具备了一定的英语基础和听说实践后, 可相应地增加难度。
在电影技术方面, 应制作精良、图像清晰、音响效果好。
3、电影教学的课堂活动
3.1放映前活动
电影的文化背景和相关信息的导入。“头脑风暴” (brainstorming) 可以当作观看影片前的“热身运动”, 帮助学生利用现有知识图式 (schema) , 激活现有英语词汇, 培养同学互教的习惯。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学意识, 学生应课外收集整理相关电影信息, 具体分为个人和小组活动两种形式。
推测电影内容。放映前, 教师提供影片的名字, 要求学生根据名字推测电影的相关内容, 是喜剧还是悲剧, 或者预测故事情节。当主要人物出场时, 只播放其中一个情景, 让学生分析剧中人物的性格和命运;当故事发展到高潮时, 让学生预测事故的结局。这种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预测能力, 吸引不同水平的学生参与教学, 做到了有话可说, 有话要说和有话会说, 从而完成了听说技能的转换和提高。
无音放映。选择电影某一片断, 在播放前, 将电影的音量关闭, 看完后让学生根据见到的画面讲述所理解的内容, 想象每个角色或场面应配的对白, 然后由学生进行配音。电影课上最吸引人、最富于挑战性的活动莫过于配音 (dubbing) 了。这项练习的要求是很高的, 首先学生要把人物对白准确地记下来, 之后要模仿演员的声音腔调说话, 做到惟妙惟肖, 符合电影表现的特定情景。配音的收获是很大的, 除了语音语调的严格训练外, 还学会了许多新的口语表达方式。这样有效地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向听说课的教学目标迈进了一大步。
3.2放映中活动
放映中讲解导视是教师辅助学生吸收语言养分、扩大词汇量、了解异国风土人情及文化传统的过程。要根据学生不同的语言水平设计不同的活动。
导入语言知识, 理解语言内涵。电影中的语言简洁实用, 经过精心锤炼, 在塑造人物形象、体现影片内容、展示故事意境等方面非常传神, 不少台词本身就可作为讲解语法现象的最佳例句。教师在熟悉影片内容的基础上选择一些出现率较高的典型疑难词句, 以这些词句为依托重点讲解, 既帮助学生顺利理解影片内容, 又可丰富语言知识。特别是结合影片台词讲解一词多义、双关语、歧义句的方法, 使学生感到印象深、学得活、记得牢。
导入传说典故, 体会原汁原味。许多流传久远的传说故事、文学典故已融入日常语言中, 丰富了语言表达。适当选取影片台词中的传说典故简要讲解能使学生突破语言外壳, 深入到语言内核, 体会异域文化传统的内涵并感受语言的情感色彩。
3.3放映后活动
放映后的赏析导视是视听的升华。重点放在欣赏经典段落、分析精彩对白、探讨影片得失上。
电影评论 (film review) 的口语与写作练习。针对具体作品, 教师对影片内容、情节、主要人物性格、影片的语言特色、演员的表演得失设置一些模版问题。学生可以根据设置的问题在课堂上进行口头评论, 课外写成电影评论的作文形式。这样就锻炼了学生的口语和写作双方面的输出能力, 符合大学英语听说教学要求。
口语表达和小组讨论。当了解整部影片的内容后, 教师可以让学生就某个感兴趣的情节进行模仿或改编, 用角色表演和英语小品的方式再现影片的精彩片段。讨论的方式给学习者提供了语言实践的机会, 学生就各个专题如故事情节、主题音乐、某个人物甚至某句给人印象深刻的台词等进行自由评说。各组接受的任务是不同的话题, 因此讨论会更集中、更深入。
对比不同的文化。电影的每个画面, 包括人物的台词、手势、服饰等, 都在向观众传播文化。学习者从中可以了解英语民族的信仰、价值观等。教师可让学生通过对比本民族文化与异国文化的差别, 加深对目的语的理解。
4、结语
综上所述, 原声电影是外语听说教学的有效手段, 既增强了学生兴趣, 又克服了常规教学中视、听、说脱节的弊端。利用电影欣赏提高学生英语表达能力, 在理论与实践上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在实际的教学中, 教师需要熟悉影片、认真备课、合理引导, 才能达到预期目的;否则, 只能是满足学习者的兴趣, 达不到提高其运用语言的能力。
摘要:长期以来, 英语听力教学局限于单一的课本磁带教学。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给教学上带来了种种弊端。运用影视手段, 能够克服常规教学中视、听、说脱节的弊端, 是提高英语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本文总结论述了应用影视教学辅助英语听说教学的优越性, 选片原则, 介绍了几种可行的电影教学活动, 旨在促进大学英语听说教学。
关键词:影视教学,大学英语,听说教学
参考文献
[1]John Field著高淞梅译“.听力的真实性”[J].国外外语教学.1998, 82 (2) :19.
[2]刘润清.论大学英语教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177.
[3]陈宗伦.英语视听课的必要性及几种教法[J]外语电化教学.1996年第3期
我的高三英语听说教学 篇11
【关键词】 高三 英语 听说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5)02-045-01
高中的英语教学很多时候都是围绕着高考展开的,尤其是高三。广东省高考英语特别注重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听说考试就是最好的体现。
广东高考听说考试分三部分,共15分,占总分10%。第一部分模仿朗读5分,第二部分角色扮演4分,第三部分故事复述6分。听说考试考查学生听和说的能力,广东省高考英语考试说明中,听力要求考生听懂所熟悉话题的简短独白和对话。考生应能:
(1)理解主旨和要义;
(2)获取具体的、事实性信息;
(3)对所听内容做出推断;
(4)理解说话者的意图、观点和态度。
口语要求考生根据提示进行口头表达。考生应能:
(1)询问或传递事实性信息,表达意思和想法;
(2)做到语音、语调自然;
(3)做到语言运用得体;
(4)使用有效的交际策略。
并附有语音项目表:
1. 基本读音
(1)26个字母的读音
(2)元音字母在重读音节中的读音
(3)元音字母在轻读音节中的读音
(4)元音字母组合在重读音节中的读音
(5)常见的元音字母组合在轻读音节中的读音
(6)辅音字母组合的读音
(7)辅音连缀的读音
(8)成节音的读音
2.重音
(1)单词重音
(2)句子重音
3.读音的变化
(1)连读
(2)失去爆破
(3)弱读
(4)同化
4.语调与节奏
(1)意群与停顿
(2)语调
(3)节奏
5. 语音、语调、重音、节奏等在口语交流中的运用
6. 朗读和演讲中的语音技巧
7. 主要英语国家的英语语音差异
了解了考试说明的要求后,我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了针对性的训练。
一、模仿朗读
主要测试考生朗读英语的能力。要求考生先看一段录像,接着模仿练习,(给考生一分钟准备时间阅读原文,对照原文再听一次朗读录音),然后随录像进行朗读。模仿朗读要求学生按照所给文本模仿朗读,语音正确、语调自然、语速均匀、快慢适中。模仿朗读的材料时间长度一般在一分钟,朗读材料词数大约是100-120。材料中绝大多数都是学生已学单词,但会有两三个新单词。文中经常会出现数字。语音、语调、重音、节奏是其考察的重点内容。
我的在教学的过程中,第一遍直接按考试的要求,不给学生任何提示,当学生在录音的时候,仔细听他们的朗读,从中找出一些共性的问题,比如连读,重读、陌生词汇的读音等进行指导。除了针对考试的专项训练以外,我更注重平时早读和课堂上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课文录音是一个很好的材料,录音中朗读者发音地道,声情并茂,在早读和课堂上只要有机会我就会放课文录音让学生跟读,模仿外国人的语音和语调。此外,我每周还会教学生一首英文歌曲,这是非常受学生欢迎的事情,一首歌唱一星期之后,大部分同学都可以随着音乐唱出来。
二、角色扮演
主要测试考生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听懂一段简短的对话,获取所需要的信息并运用英语询问或传递信息完成交际任务的能力。要求考生扮演角色完成2项交际任务。首先看一段录像,了解任务要求及对话情景,然后按扮演的角色用英语先向计算机提出3个指定问题(实际上就是把汉语翻译成英语),最后再回答计算机提出的5个问题。
问问题对学生来说是相对容易的,即使没听懂材料也可能翻译得对。考虑到学生的基础,他们说得多错得也多。因此,我给他们的建议是“详问简答”,问问题的句子要正确完整,回答问题尽量简明扼要,抓住关键信息后用省略句回答。问问题时,我告诉学生要抓住疑问词和动词,这两个词确定以后,学生翻译出来的句子正确率提高了不少。考前我还整理了100个疑问句给学生,包含常见的疑问词,常见的话题,中英对照,让学生去读去背,争取做到看到中文就能不假思索说出英文。回答5个问题建立在学生听懂的基础上,学生基础薄弱,能听得懂的学生屈指可数,除了平时的多听多练以外,考前主要给予他们精神上的支持和鼓励。
三、故事复述
要求考生先听一段大约两分钟的独白,录音播放两遍。考生准备一分钟之后开始复述所听的内容。要求考生尽可能使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而且复述内容应涵盖尽可能多的原文信息点。选取的独白其体裁主要以记叙文和议论文为主。
听说课教学策略浅析 篇12
一、 精心研究听力材料, 合理设计听前活动
很多学生对听力产生畏难情绪, 导致听材料内容时过于紧张而不能顺利完成听力任务, 这归根结底是由于教师没有做充分的听前准备活动来为学生扫除听力障碍。 笔者经过对数次课例的分析, 总结出以下几条听前活动准备。
1. 创设情境呈现生词
听力材料中如果有太多生词, 学生就会降低听力兴趣。 所以教师可以在听力之前设计一些活动让学生感知这些生词。 例如, 教学译林版 《牛津初中英语》 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Inte-grated Skills时, 教师利用图片和情境自然地呈现了生词。
T: People all over the world like the book “Harry Pot-ter” . So it has been asuccess (生词) . But, it is written in English. Many foreign people can’t understand it. So it has beentranslated (生词) into many languages.
通过情境的引导, 学生很快明白了这两个词的意思, 且对听力材料有了感知。
2. 巧设预测增加悬念
在听前巧妙地设置预测环节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提高他们的听力兴趣。 要让学生取得好的听力效果, 就要教给学生好的听力方法, 其中预测的方法尤为重要。 教师可以利用各种方式制造悬念,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例如, 本课A1 部分: Match each student with the type and name of the book they have read.
T: Can you guess what type of book does Kitty like? What type of book is“Three Men in a Boat”?
学生通过这样的预测活动, 不仅感知了听力材料内容, 还对听力材料提高了兴趣, 达到更好的听力效果。
二、 有机整合听力材料, 创造性地利用教材
教材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材料和手段。《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2011 年版) 》 指出, 在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的需要, 对教材加以适当的取舍和调整。 事实证明, 过于难或简单的听力任务都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 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整编教材, 设计难度适当的听力任务。 比如, 利用分层活动设计或改变听力题的形式增强听力任务的层次性、 逻辑性和趣味性。
例如, 译林版 《牛津初中英语》 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Integrated Skills的听力任务:
Name of the hill:1.
Facts about the hill:about2metres high.
The3hill in4Town.
The5hill close to6town and7town.
Open space and fresh air.
Route of the walk:from8to9.
Time for the walk:about10.
Special event:the11in12.
Other activities:play13.
See the beautiful view of the14.
15on the flat land.
Go16by the lake.
在此听力任务, 其中有5 个空是可以根据A1 的信息直接填出, 其他空格则要求学生听完听力材料后填出。 整个听力材料持续时间长, 所填内容多, 且形式单一。 大部分学生会有疲倦感, 不能很好地完成这个任务。 但是, 此段任务层次清晰, 可以进行分层设计并改变任务形式。
根据内容, 可将此任务分成三个层次: The facts about South Hill; Special event; Other activities.
第一层次关于南山的信息采用听力填空形式。
South Hill is a beautiful place with____________ and______________. It is_____________ high. It is the only hill in________________.Itisalsotheonlyhillcloseto___________________and_________________.Itis_________south of Sunny Street. It takes about____________ to walk from Sunny Street to South Hill. People have lots of fun there.
第二层次关于特殊活动采用选择形式。
(1) What’s the name of the special event?
(A) the Kite Festival (B) the Lantern Festival
(2) Which month is the special event in?
(A) May (B) March
(3) What award did the young girl win last year?
(A) the Best Student Award (B) the Best Kite Award
(4) What is the kite like?
(A) a big star (B) a big bird
第三层次关于可做的事采用图片选择形式。
通过这样的分层设计和形式变化, 学生能够很好地将旧知识和新知识进行衔接, 从而顺利完成听力任务。 有学者提出, 教师帮助学习者的有效方式之一是为他们提供概念框架。 在支架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具备较强的课堂驾驭能力, 要能够把复杂的任务分解成简单易行的步骤。
三、 有效开展听后巩固活动, 鼓励学生运用语言
在听力训练结束后, 为了训练学生听说读写综合运用语言的目的, 教师可以开展各种活动进行对听力材料的巩固和拓展, 以此来训练学生的语用能力。 此部分为语言输出环节, 所以需要学生有充足的语言输入才可顺利进行。 教师可以利用复述、采访、 对话等多种形式进行。
例如, 译林版 《牛津初中英语》 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Integrated Skills, 在听完J.K.Rowling的经历后, 根据图片和关键词复述听力内容。
复述过后, 学生不仅记住了听力材料内容, 还锻炼了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材料的能力。
又如, 在听完“Harry Potter“这本书的介绍后, 设计下面的对话对听力材料进行巩固。
运用生生互动的形式, 对语言进行巩固, 不仅体现了语言的交际功能, 还减少了学生课后巩固的时间。
四、 注重课外的引导, 提高学生听力技能
1. 注重语音训练
部分录音材料使学生感觉很难, 不是因为词汇或内容, 而是平时学生习惯了中式发音, 对纯正英语中的连读、 吞音、 失去爆破不太熟悉。 所以在遇到障碍后很容易慌了手脚, 影响到整段听力材料的理解。 所以教师除了在碰到此类问题时要提供机会让学生反复听, 反复跟读外, 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尽量让学生接触纯正的英语, 让学生体验原汁原味英语的发音技巧和方法。 语言的有声性是第一位的, 英语听力主要是与语音及其所含的内容打交道, 没有对语音的正确识别和快速反应, 理解就无从谈起。
2. 利用各种资源和途径, 提供尽可能多的听力机会
现今语言资源的多样化为学习者提供了很多真实的语言环境, 教师要善于挖掘和利用这些资源。 如BBC和VOA广播, 这些电台播音员的口音非常纯正, 是学习者很好的练习材料, 现今一些很好的原版英文电影也可作为学习素材, 因为电影中的英语贴近生活实际, 情节新颖有趣, 很容易吸引学生的听力兴趣。 一些片段还可以让学生进行配音, 听说结合, 达到最好的听力效果。 此外, 让学生欣赏和学唱英语歌曲也是很好的途径。 把英语歌曲和听力教学结合起来, 不但可以锻炼听力水平, 提高口语能力, 还能陶冶情操, 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3. 注重平时教学中的文化渗透
很多听力材料里面涵盖的内容是英语国家生活学习的真实材料, 即使学生掌握了足够的词汇量, 语音技巧和听力技巧, 如果对文化不够了解, 也不会取得好的效果。 例如, 听到谚语“Every dog has its day” 时, 学生不能理解其意思, 觉得摸不着头脑, 如果平时教师能注重谚语的积累, 就不会让学生措手不及了。 所以平时的教学中, 教师要有意识地让学生了解中西文化差异, 提高听力教学的有效性。
摘要:现今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模式僵化, 教师驾驭教材能力缺乏, 文章作者根据长期对教学实例的研究, 总结出了多项听力教学中的有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