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治理分层论

2024-06-28

财务治理分层论(精选4篇)

财务治理分层论 篇1

1 正确认识和把握财务治理必须明确的两个问题

1.1“财务治理”不是“财务管理”公司财务的两大重

要内容就是财务治理与财务管理两大类, 同时也是企业治理的重要内容, 二者都是对公司财务的安排和管理, 贯穿于企业整个财务活动中, 但两者并不是同一概念。财务治理是研究财务在公司内部的合理配置, 主要强调的企业各利益相关主体的制度安排。其中财务管理是对企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以及其他企业所体现的各方面的经济利益关系的管理, 以此强调通过资金运作, 为公司创造出最大化财富。

1.2“财务治理”不是“公司治理”财务治理是公司治

理的一部分, 但公司治理除了包含财务治理之外的, 还包括治理内部生产销售治理以及外部政府中介结构治理等, 而财务治理是公司治理的核心, 也是公司治理发挥重要作用的而已, 但是财务治理并不等同于是公司治理。

2 我国对财务治理理论认识的演化

西方经济学家较早地对公司治理理论和财务理论独立研究。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经济学家们将二者的独立研究向着交叉融合研究发展, 这就是最早的企业财务治理理论研究的雏形。但西方经济学家由于秉持“实用主义”并没有沿着这种研究思路继续下去。更习惯于“思辨”的国内财务学者继承了西方学者的早期研究思路, 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已相对完善地提出了财务治理结构体系。我国学者对财务治理理论的研究, 可大致分为两个方面:

财务治理结构论和财务治理效率论。

“产权”范畴是新制度经济学分析的逻辑起点, 而现代财务治理结构理论的核心概念是产权中具有财务属性的那一部分权能———财权。事实上, 整个现代财务治理结构理论体系的研究正是围绕着财权这一核心概念而逐步展开的。李心合 (1996) 开创性地提出了财务治理结构的概念, 随后汤谷良 (1997) 、宋献中 (2000) 、伍中信 (2001) 、杨淑娥 (2002) 、张敦力 (2002) 、黄菊波 (2003) 、李连华 (2003) 、衣龙新 (2005) 等均从不同的角度去界定财务治理结构的范畴。"财务治理结构是以产权中的核心部分———财权为基本纽带” (伍中信, 2007) , “财务治理结构的核心是财权的配置” (林钟高, 2005) 。伍中信等 (2007) 将财权分为基于企业公平的、合同中明确规定的“通用财权”和基于企业效率、由企业合同疏漏形成的“剩余财权”。可见, 财权本质上是一个二元价值体系。由于财权的二元性, 导致了财务治理领域的细分:传统财务治理结构论和财务治理效率论。

林钟高 (2004) 研究发现, 财务治理的根本目的在于实现效率和公平的合理统一。该观点明确指出财务治理是公平与效率的统一, 强调财务治理要注重效率问题。伍中信 (2007) 认为, 财务治理是以财权为基本纽带, 在以股东为中心的共同治理理念的指导下, 通过财权的合理配置, 形成有效的财务激励与约束机制, 实现相关者利益最大化和企业决策科学化的一套制度安排。有关“财务激励与约束机制”是侧重效率的。从伍中信 (1999, 2010) 、Chew (2005) 、衣龙新 (2005) 、林钟高 (2004) 、张维迎 (2005) 、贺正强 (2006) 、肖坤 (2008) 、白俊 (2009) 等人的作品中了解了财务治理理论的发展, 其中伍中信 (1999, 2010) 、衣龙新 (2005) 和白俊 (2009) 的专著均有不同程度涉及财务治理效率问题, 这是财务治理效率理论发展的重要标志。

3 财务治理的分层研究

财务治理分层思想, 是针对治理主体的多元化, 而将财务治理依照治理主体划分为三个层次治理结构, 即出资者财务治理、经营者财务治理以及财务经理财务治理。

3.1 出资者财务治理的含义及特征

由于经营者和出资者之间的权利分配关系, 在公司具体的运营中, 经营者主要负责公司的财务决策和具体操作, 而出资者主要是对经营者执行一系列行为活动进行监督管理。由此可见, 经营者重视的是公司财务运营的过程, 而出资者重视的是公司财务管理的结果。因为出资者和经营者的权利、责任不同, 于是产生了第一层的治理结构, 即以出资人为治理主体的出资者财务治理。而出资者对财务治理的时候, 主要是对企业管理的经营方针与投资计划、选举董事、批准企业财务预算以及决定公司分立合并等工作, 主要从宏观上对企业的经济进行调控和监督, 以把握企业的发展方向。因出资人不直接管理经营公司, 所以这一层次的财务治理以监督为主。

3.2 经营者财务治理的含义及特征

出资人的作用只是起到监督作用, 不直接参与生产经营, 只是提供战略层次的指导, 而具体的战术方面的制定是由经营者完成的。经营者需要制定具体执行方法让企业正常运作, 以保证企业的目标, 这是第二层次的财务治理, 即以经营者为治理主体的经营者财务治理。经营者在进行财务治理的时候, 主要管理企业的具体财务投资、有效地控制批准预算和聘任解雇财务经理等事项, 也是企业经营活动的直接管理者和企业经营活动的灵魂。

3.3 财务经理财务治理的含义及特征

财务经理的主要任务是管理好日常财务工作, 掌控公司财务的操作性大权, 为了公司的财务稳固和发展, 提高财务资金的使用效益。当然, 财务经理的特征除了具有明显的流动性外, 还要负责财务治理财务管理, 拟定各种计划, 管理日常财务决策、财务分析与报告等具体事务。财务经理还受到企业经营者的领导, 是企业经济活动的具体执行者。

4 市场经济条件下运用财务分层治理思想的意义

4.1 有利于正确处理出资者和经营者的矛盾

企业的出资者都是以增值本金值为目的的, 而企业经营者对提高资金利用率为目的, 以此着眼于眼前的利益。因此, 财务分层治理使得企业所有者和经营者对企业的财务进行共同治理、密切配合, 以此保证出资者的利益, 保证企业经营者和债权人的利益, 从而提高效率, 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

4.2 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多层次性需要制定相应的管理体制

公司财务的总目标是使得公司财务和发展的价值不断扩大, 涉及到不同层次的管理, 公司的目标也是有所不同。因此, 出资者、经营者和财务经理三者之间的完成目标和承担的风险是完全不同的, 同时三者之间互相发挥的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在财务权利分配过程中, 不同管理层次所承担的财务风险和财务责任也是不尽相同的。因此, 需要运用财务分层治理进一步管理公司的运营。

5 结束语

建立财务的分层治理体制主要是有利于当下企业经济体制的良好运行, 而多元财务治理机制能够提高企业财务治理制度, 而解决传统财务治理中一些不可调节的矛盾, 使得企业财务治理体系更加高效、完善。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与发展, 现代企业财务制度不再是只由企业所有者单方包揽大局, 而是由企业所有者、经营者和财务经理等分层对企业进行管理和治理, 于是财务分层治理思想应用而生。

关键词:财务管理,公司治理,财务治理,分层研究

参考文献

[1]曹越, 伍中信.财务动态治理结构论纲[J].财经理论与实践 (双月刊) , 2010 (9) :52.

[2]张荣武.财务治理效率论纲[J].财经理论与实践 (双月刊) , 2009 (30) :43.

[3]李心合.论公司财务概念框架[J].会计研究, 2010 (7) :36.

[4]靳能泉.财务管理职能分层:以人为本视角[J].企业经济, 2009 (8) :168-171.

[5]祝涛.完善上市公司财务分层管理机制的原则及对策[J].中外企业家, 2007 (5) :20.

财务治理分层论 篇2

关键词:高等学校;财务治理;对策建议

中国人民大学自主招生腐败涉案金额高达数亿元,日前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原广东省高教厅成人教育处的违规办学案件,涉案167万元;广东商学院设备科科长被群众举报受贿案件,涉案金额370余万元。高校腐败案例频出,显示高校财务治理没有发挥应有的监督和财权制衡功能,严重影响了我国高校的财务绩效和健康发展。

一、高校财务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一)大学法人地位难以保证导致产权不清

当前独立高校办学法律地位尚未完全建立。从根本上来说,高校作为政府的附属机构的地位仍没有得到改变。目前执行的是党委领导下的学校负责系统,重点是党委的决策权力和学校负责人直接干预的执行。在我们目前的财务管理系统下,政府部门对高校的管理未能适应宏观管理的形势,导致财务管理分离的权力和义务,政府和高校之间完整的委托代理关系被打破,限制了大学财务管理的自治及法律地位的独立。学校的事务基本上由行政命令决定。正确处理好大学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建立科学的中国高校治理结构是高校健康发展的关键。

(二)高校财务审批制度“一支笔”

现阶段,我国高校实施“一支笔”的审批制度,审批签字支出财务费用,这种签字权主要集中在个别人手中,只有通过签字后的签署授权文件才能得到确认。大部分高校的“一支笔”制度是根据学校、学院、系的三级管理部门成立的。“一支笔”制度的重要作用体现在开源节流,很好的遏制住多头审批,从而避免了财务管理的混乱。但是,另一方面,这种制度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不对等的权力和责任,会滋生违纪违规和腐败。

(三)财务信息披露问题

随着高等教育的扩张,多元化的高校融资渠道,多样化的高校经济活动,大学利益相关者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个是学校管理,教学人员和学生;二是投资者和资金分配的主体—政府部门;三是学校和学生贷款,银行债权人或其他金融机构;四是捐助的人、学校的校友、学术机构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一方面,政府部门,大学的债权人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投资与高校财务信息的披露息息相关;另一方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学校领导要通过获得财务信息才能做出正确的运作发展决策。但是我国高校财务会计信息披露的标准尚未建立,财务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少,且仅向有关行政部门披露,其他利益相关者基本上没有什么信息通道了解财务。

(四)财务监督和评价问题

由于管理层面的原因,再之缺乏政府监管和第三方监督,使最高决策者的决策可能损害政府、员工的权益,造成一些部门积极性的缺失。但管理层权利的集中也会导致专制和独裁现象的出现,一些政策制定者对学校基础财务环境不清楚,可能做出错误的决策,给学校带来重大的损失。同时,由于现在的经济责任不是很清楚,导致经济决策过于主观,责任不能到人,在学校造成资金的损失。如果高校可以构建立一个完善的绩效评价系统,利用一些评价指标、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定性和定量评价高校绩效评估,建立完善的财务处罚机制来控制利益相关者的行为,最终促进高校的稳定持续发展。

二、完善我国高校财务治理机制的对策建议

(一)坚持依法治国,维护高等学校的法律地位

在当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应该尊重大学独立的法人地位,牢固树立科学财务管理的概念。高校必须抛弃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抛开完全依靠政府控制支出的观念,建立独立的法律实体经营理念,建立符合自身特点的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确保全面实现自治的独立财务,并承担相应的义务和财务风险。

(二)完善高校经费保障机制

当前,高等教育资金主要来源是通过拨款委员会和教育部或省级行政主管部门的拨付。在目前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下,髙等教育的责任是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共同承担的。由于高等教育大众化战略的实施,大量原归属中央有关部委管理的高校,现在由教育部或者地方管理,但这些高校的学校经费并没有随着归属管辖权的下放而转移,从而造成了地方财政形势更为紧张。此外,由于不均衡的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各个地方的财政状况也存在巨大的区别,特别是我国的中西部部分地区,众多高校面临着极为紧张的办学经费,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高等教育发展水平不均衡现象的加剧。近年来,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国家对教育经费投入也在不断增加,在这样的环境下,建立中央对地方髙校的补助机制显得很有必要,补助体制除了可以缓解地方高校面临的巨大经费压力,还可以平衡各地方的高等教育发展水平。

(三)完善财务预算制度,健全内控制度

内部控制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体现在财务预算的控制。一旦一个单位的预算制度讨论通过,各职能部门和单位内部的各单位都必须严格遵守履行这一“法令”。各单位要根据民主集中制原则和单位的财务管理要求,制定出本单位资金具体的支付审批权限制度,使“一支笔”审批权限受到一定的约束。单位应给予“一支笔”直接审批一定的权限,如果资金的支出超过审批的范围,单位领导班子集体讨论是必不可少的,一致通过后,再由“一支笔”签批。对于重要经济业务事项,诸如重大对外投资、资产的处置、资金的調度等,必须经单位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通过后方可实施。

(四)建立独立有效的财务监督和评价机制

高校务必建立完善的绩效评估机制。利用科学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很好的评估和评价高校在一定的时期内财务支出,检验高校经费的使用效率。依据科学系统、公平相关的原则,逐步完善预算绩效目标设置、预算执行职能能,直到完成的项目绩效评估和结果评价机制的实现,得出结论。高校要做到“去行政化”,还需要摒弃夜郎自大、独断专行等不良习气。高校应更多考虑的是对社会负责,不断创新高校的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学校的质量监控体系,做到能通过现代化管理模式来节约成本,提高效率,提升服务质量。此外,高校还需要不断完善监督机制,发挥工会和教代会的监督作用,增加透明度,提高群众的知情权以及参与度。高校还可以积极吸收社会各行业、用人单位参与学校的管理,这种做法有利于建立科学、规范的“第三方”评价评估制度,有了“第三方”评估制度的参与将会在高校的教学与科研、人才培养、就业指导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要将权力的行使充分置于“阳光”下,不断健全校务公开制度,将校务公开落到实处,接受师生员工以及社会的监督。

参考文献:

[1]别敦荣,冯昭昭.论大学权力结构改革—关于“去行政化”的思考[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1(12).

[2]李从浩.中国大学行政权力的合法性垠度[J].高等教育研究,2012(05) .

[3]朱永良,王旭林.高校财务治理模式及其选择[J].财会研究,2010(12).

[4]刘跃,惠美宁.基于现代大学治理的高校财务治理模式浅析[J].会计之友,2011.

浅析国有企业财务的分层治理 篇3

1 国企财务分层管理的整体框架

当前我国国企的财务管理的分层框架包括以下三个主要节点。

第一, 在企业投入资金的出资者的财务权, 国企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开始分离之后, 企业的产权划分更加明确, 企业管理层级更加规范, 在当前企业的管理模式中, 股东的权利与实际经营管理者的权利存在制衡。

第二, 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财务权。与上文中所阐述的企业出资者的财务权不同, 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财务权不存在制衡。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使用财务权的目的, 是满足股东对于经济效益的要求, 在实现这一目的的过程中, 经营管理人员对于企业财务工作可以直接操作, 包括企业资金运作、其他资源配置、财务方案制定等。在企业具有资金份额的人可对财务运行状况实施监督, 确保企业资金流转过程不出现较大风险, 而且要确保出资人员经济权益得到保障。同时经营管理人员还要对企业的财务工作进行统筹安排, 明确规定各层级管理者的具体权力事项, 就这个角度而言, 经营管理人员应当在企业出资者和决策执行者中具有上传下达和协调的作用。

第三, 企业各层级经理人员的财务权, 上文已经详细说明了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具体职责是确定企业战略目标和财务管理方法, 满足企业出资者对于经济效益的需求, 而要实现这一目标, 必须借助于各层级经理人员的实际执行力, 要由企业的经营管理者确定不同部门的财务任务, 而由部门经理引领团队人员履行具体财务职责, 因此经理就成为新的财务委托关系中的核心。

必须确保企业中财务管理整体框架的完整性, 才能实现管理的科学性, 要能够准确划分不同层级的权限和责任, 对于不同利益主体的财务关系能够有效协调, 要能够探究财务问题症结所在详细研究对策, 确保不同职责的财务主体间权限的互相制衡, 并使企业财务信息符合国家规定的准确性和公开性要求。

2 当前我国国有企业实现财务分层管理目标的 限制因素

由于长期实行计划经济, 因此我国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中仍有一些问题难以解决, 要达到财务分层管理的目标, 必须对这些问题及原因深入探析。

(1) 财务管理权限的划分没有科学标准, 权力监督难以实施。一是当前在我国大多数国有企业中, 对于财务管理工作拥有决策权的只是少部分高级别的管理人员, 实际决策中的主观因素较多, 有可能发生决策失误;二是国企下级部门和分属企业的权力很大, 由此而容易造成财务管理工作失控, 如资金难以实现正常运转、财务信息不准确、考核工作难以开展等;三是对于不同财务管理主体的权力行使过程没有实施动态监管, 无论是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还是具有执行职责的经理人员, 都难以按照要求开展工作。

(2) 国有企业中股权集中在少数人手中, 难以达到决策和管理的公平性要求。要使企业实现持续发展, 应当在确保股权多元化的基础上实现财务权限的互相制衡。而在我国国企中股东是企业唯一的控制者, 任何决策都是“一言堂”, 这就使得企业难以适应市场竞争。而且股东所获得的部分经济效益是中小股东没有得到的, 股东对于企业经济效益的操纵导致了利益分配不均现象, 不符合市场效益的公平性要求。

(3) 国企内部难以实现对权力的有效制约。我国国企高层级的管理人员, 一般是由政府直接管辖, 多是将一些行政管理干部任命为国企管理者, 而国企的董事会成员一般是企业的内部人员, 国有股集中在少数人手中, 董事会的作用难以实现, 更无法对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权力使用进行监督和约束。

(4) 内控建设基础比较薄弱, 激励措施成效不明显。我国国企的财务管理内控机制的实施与财务工作现状存在脱节, 包括制度不严密、风险控制措施执行不力等, 因而企业内部存在较多的不良资产, 费用支出项目不清, 没有严格按照预算程序要求开展工作, 经理人员的财务管理权难以真正使用。除内控方面的缺失外, 我国国有企业并没有制定科学的激励措施, 重点表现为工作人员绩效考核制度不完善, 而高级管理人员的薪酬激励作用也没有完全体现等。

3 如何实现国有企业财务分层管理的目标

国有企业实现财务分层管理的最终目标是通过财务管理工作效能的提升, 来实现对国企中各种资源的有效配置, 优化产业结构达到转型升级目的, 上文中已经分析了我国国企财务管理中的具体问题, 可从以下几项措施入手解决。

(1) 在国企改革过程中 实现法人 治理, 确保产权 清晰。国企财务管理的前提条件是产权结构清晰合理, 这也是维护企业出资者财务权的必然要求。长久以来我国国企的产权关系都比较混乱, 尽管随着国企改革的不断推进这一问题有所缓解, 但仍未彻底解决。必须在当前市场经济大环境下, 使国企主体符合市场性要求, 要实现企业投资主体的多元化, 借助于产权工具来确保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工作开展, 改变国企行政管理的旧有模式, 要按照现代企业对于财务工作的要求来完善国企的董事会结构, 实现其监督作用。

(2) 积极研究财政放权的新模式。作为国企的出资人员, 其重点职能在于对经营管理人员的权限使用和常规工作实施进行监督, 限制其不正当使用权力的行为, 而不是对所有的管理事项横加干涉。出资者应当明确自身在重要财务事项、重要岗位人员管理、企业财务制度设定、绩效考核中的具体职能;而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要对于日常财务权限科学使用, 合理制定财务决策, 规范财务信息披露, 对权限范围之内的财务使用行为实施监管, 要积极协调企业出资者和执行经理的财务关系, 实现财务权限的适度集中和下放, 确保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工作的有序运行, 对执行经理的工作合理掌控。

(3) 实现内部监督的有效性, 发挥激励措施的实际作用。要进一步明确内部监督对于提升国企管理效能的重要作用, 不能使监督工作流于表面, 而是要深入企业财务管理事项当中。具体地说, 企业的出资者应当负有监督职责, 法人企业要借助于内部审计进行财务监督, 不同利益主体同样负有相应的监督责任。要健全企业内部的财务监督组织, 确保岗位人员的权限掌握和使用, 既要实现财务权的分层次划分, 也要针对权限使用建立多层级的监督机制。在激励措施方面, 可以参考西方一些国家中大型企业集团的先进经验, 引进岗责绩效配比等方法, 进一步提升国企人员工作的主观能动性, 消除在岗不履职和不作为等现象。

(4) 进一步提升财务人员的专业水准, 优化人力资源管理方式。国企改革的最大症结在于人的问题难以解决, 旧有管理体制中的组织框架、人员配备和管理方法, 都是影响财务分层管理的障碍, 要在短时间内彻底解决这些问题并不现实, 但是可以对人力资源的管理进行完善, 要培养财务工作人员的市场竞争意识, 进一步扩宽他们的工作视野, 要向他们提供更多的技能提升的渠道, 使他们明确各层级中财务管理的具体要求, 并在确保本层级财务工作规范的前提下达到企业财务整体的分层管理目标。

摘要: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刻, 而国有企业正处于转型改革的重要时期, 不但产业结构需要优化, 内部管理工作也存在许多亟待完善之处, 要真正实现国有企业之于市场经济的重要作用, 必须对财务管理高度重视。本文主要从财务分层理论的研究入手, 着重探讨了我国国有企业的财权分层治理问题。

关键词:国有企业,分层治理,产权结构

参考文献

[1]夏志华.国有企业财务分层治理探讨[J].特区经济, 2014 (2) .

[2]杨瑜.谈地方国有企业财务管理改革[J].商业会计, 2013 (23) .

[3]杨清华.国有企业财务治理问题与对策研究[J].河南社会科学, 2012 (7) .

[4]薛志文.国有企业财务治理问题探讨[J].中国市场, 2012 (32) .

财务治理分层论 篇4

一、财务管理在公司管理中的作用

在对于财务治理以及财务管理的关系进行分析和说明之前, 需要明确的是财务管理在整个公司管理中的作用以及地位。

1. 有助于完善公司整体的奖励机制。

财务管理对于执行董事的激励其实是有着相当明显及重要的帮助作用的, 良好的财务管理系统对于完善公司内部的激励机制也是十分有帮助的。值得一提的是, 公司高层也就是CEO, 以及公司的执行董事, 应该得到的奖金数目, 其实是和公司的盈利及绩效相匹配的, 换句话说就是一个没有绩效的企业, 同时也不会有提供给董事的奖金。

2. 有助于资本市场对于公司进行监控。

广大群众对于资本市场实施的公司企业监控其实往往都是持有怀疑态度的, 但是有效的财务管理, 以及相关的信息资讯, 对于监管的工作还是有着一定的督促及帮助作用的。近几年来, 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资本主义市场来完成了企业的重新构建, 度过了企业的困难时期。因此财务管理的信息透明度, 以及有效性和可靠性, 都是十分受关注的。

3. 提高投资者的信心。

如果从根本的角度上来说, 财务管理的工作效率及成果和投资者的信心值其实是有着十分密切联系的。有效地进行财务管理, 其实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企业对于投资者是提供保护, 并且提供合理化的帮助与支持的, 这就是为什么财务管理操作较为系统的企业, 其投资者的变动都不会很大。

二、财务管理的具体操作与措施

在本文中, 笔者针对现阶段企业的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在进行财务管后制作财务报告的过程中, 需要注意的问题, 以及对应的解决办法。

1. 制定严格的操作规范。

企业的财务管理包括很多部分, 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会计管理, 这一管理的内容及结构都是十分复杂的, 对于企业来说, 进行财务管理首先需要聘用专业的人员, 或者是由公司内部人员组成一个管理小组, 专门从事相关的业务。现阶段, 某些企业采用非专业人员进行财务管理, 妄图通过私下关系来减少企业的信息披露, 这种行为是绝对不允许的。

2. 充分保护企业的商业机密。

在对企业信息进行披露之前, 需要明确其中的自愿披露与非自愿披露都包含哪些内容。如果针对企业的信息披露包含了企业的商业机密, 以及其他的机密信息的话, 有关部门需要适当减少披露内容, 任何形式的信息披露都应该以保护企业的商业机密为主, 对于现阶段一些企业的机密信息遭到恶意披露这些现象, 应该加以制止。

3. 控制现有的信息内容范围及质量。

信息的披露范围, 以及涉及的内容和数量, 包括质量都是需要严格按照财务管理的相关标准, 以及规定来进行,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针对会计的管理, 财务会计相关的信息对于企业是有着直接的影响的, 而且对于公众也是承担一定责任的。其次, 财务管理的报告需要包含规定的内容, 并且以财务信息为主, 而现在即便是要求适当提供非财务信息, 也只能是作为一个信息的补充。

三、公司财务治理和财务管理的关系

1. 财务管理影响公司财务治理。

财务管理不仅仅包括对企业资金的管理, 只要该部门是企业内部的部门, 那么无论存在于哪一个层次, 其实都是需要接受财务管理的, 管理的内容不仅仅是以资金的周转和审批为主, 在财务管理中, 企业的各个部门需要接受最严格的审查和备案, 任何的资金流动及业务流失都是需要进行备份, 并且在适当的时机进行汇总和公开。这就是上文提到的信息披露, 其中如果包含有十分机密的内容, 可以申请予以保护, 不作披露。但是需要明确的是, 财务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如果得不到妥善解决, 最终需要通过财务治理来进行解决。因此财务管理的成果和效率, 决定了财务治理工作的开展和进行。

2. 高效率的财务管理在财务治理中起重要作用。

企业财务方面的整顿和治理是以企业财务管理的成果和效率决定的。财务管理中的会计管理, 对于企业来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往往涉及资金、人员、信息等几个方面。由于管理的内容较多, 企业的管理效率肯定是会降低的, 因此为了保证财务管理的效率, 可以采取专业的信息化管理, 这一管理模式也将企业的财务管理和财务治理完整地结合在一起, 这样不仅仅满足了企业的管理及治理需要, 并且可以保证在第一时间内就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 因此如果企业具备高效率的财务管理, 那么对于后续的治理, 以及公司的管理都是有帮助的。

四、结语

在明确了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和地位, 分析了财务管理和财务治理的关系后, 企业需要明确, 想要让自己的企业发展下去, 并且想要保证企业的发展毫无任何问题和偏差, 需要在财务管理中多下功夫, 并且保证财务治理是以财务管理为基础而进行的。

参考文献

[1]李丽.试论公司财务治理和财务管理的关系与对接[J].财经界, 2013.

上一篇:初中语文教学内容下一篇:现代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