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责任(通用12篇)
安全管理责任 篇1
0 引 言
从一般意义来定义,责任就是一个人对工作、群体、及社会应尽的义务的自觉状态。其内涵有三个方面内容,第一是有担当意愿和担当能力,第二是份内应做好的事情,第三是行为取向应有利于他人、有利于社会。也就是承担应当承担的任务,完成应当完成的使命,做好应当做好的工作。可是每个人对“应当”往往把握不准,或者缩小责任范围,造成责任“死角”,影响组织整体功能的发挥;或者私自扩大自己责任范围,承担自己不能承担的责任,影响组织整体协调性。责任感是衡量一个人精神素质的重要指标。
在安全生产领域,责任就是做好现在进行的工作,保证工作质量和速度,而不付出安全代价。对管理者来说必须再加上高一层次的责任内容,建立并保证安全责任体系良好运转[1],就是通过管理者的主动践行,承担今天的责任同时,还要为明天负责,为他人投入工作创造良好的安全条件,使得继续工作的人员不付出安全代价而能顺利地开展工作[2,3]。责任具有双向性[4],对应尽的预前负责义务,也要承担预后可能发生的后果,预前义务尽职越多,预后后果越小。
1 责任扩散与上移
在安全管理实践中,很多人都可能注意到两种逃责的现象,我们先把它们命名为“责任扩散”和“责任上移”,这两种现象本质都属于推托责任的范畴,对组织的整体职能发挥都能产生负面作用,在实际管理中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
在实际安全管理中很多管理者都会抱怨“这件事情我已经给他们讲清楚了,可是他们还是出事情(事故)了”,或者“文件、规程规定都非常明确,可是没有人去认真执行,最终酿成事故”,“这些事项和要求在上次会议上都已经交待”等等。这些现象都表明管理者在实施管理的过程中没有注意到“责任扩散”的问题[5]。
美国心理学家约翰·达利和比布·拉塔内曾做过一项实验。他们邀请一批大学生坐在一个房间里填写问卷,当烟雾从通风口进入房间时,所有事先安排好的“其他人”都对此视而不见,镇定自若地继续填写问卷。90%的大学生会效仿他们,哪怕烟雾已经浓到令自己看不见东西甚至咳嗽的地步。但如果让一名实验对象单独呆在房间里,一旦遇到相同的事情,几乎所有人都会报告紧急情况。
这是一项重要的发现:其他人的无动于衷会让我们低估自身安全受到的威胁。即使在自身处于危险的时候,仍然希望别人处理危险,人们似乎总是会保持推卸责任的本性。这应该是“责任分散”人的心理原因。
上个世纪60年代,《纽约时报》报道一名叫姬蒂·吉诺维斯的女子工作后返回家中,被一人拳打脚踢。事发现场共有32名现场目击者,没人相助。报警延迟,在警察尚未赶到时,吉诺维斯已经死亡。该事件造成了巨大的社会影响。心理学家比布·拉塔内和约翰·达利开始研究关于当他人需要帮助时我们该如何做的问题。他们认为,如果一个极端事件的围观者众多时,目击者往往会无作为,没有任何一个人会感到自己应对一起事件负唯一的责任,都在观察他人的举动,希望是别人首先站出来,危及邻近(near misses)信息传播错乱是导致事故的重要原因[5,6]。
当一个必须要解决的问题面对很多人都可以处理时,这个问题往往被耽误,而只面对一个责任体时,这个问题反而能够快速处理。在企业安全管理的实践中,为什么安全责任难以落实,就是管理人员在实施安全责任管理过程中没有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没有明确的主体责任绑定时,有的人在一定程度上会失去他的责任感。在现实当中突出表现为事故发生前,对频繁出现的一些事故信息(near misses)漠视,很少有人关心小问题反映出因管理不到位而导致的责任缺失,忽视了预前责任管理;在事故发生后人们却可以找到完整的事故演绎路径和责任缺失环节;采取的措施往往突出了“失败学习”的效果。责任绑定的方式是解决安全生产中责任扩散、减少责任缺失的一个重要视角。
2000年某电力(能源)公司下级单位接连发生了两次重大事故,分析发现,在事故的背后存在严重的各级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调查处理事故不彻底、整改措施不到位,甚至有弄虚作假的行为。为了减少和杜绝管理人员这种不良作风的蔓延,公司领导要求各基层单位将每天发生的不安全事件必须在2-6小时之内向公司汇报,由公司主要专业人员初步进行调查,在次日再向上汇报。下属20多个单位,每天将事件源源不断地汇总到公司总部,公司总部应接不暇,沉溺在弄清楚基层各单位汇报来的各类大大小小的安全技术、管理方面的问题,准备再向公司领导汇报。基层各单位忙于汇报,等待指示,准备接受处罚,把处罚传递给下级的过程中,结果该公司安全不好的形势仍在继续,当年的事故发生率比多年平均值提高了30%。
这是一种下级责任向上级推移的结果。虽然管理层在客观上采取了加强管理的措施,但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却造成了基层的管理责任上移,基层管理人员放弃了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没有很好地履行这个层次管理人员的义务[7,8]。这是由于责任体系构建时给上级过多的自由量裁权,在安全管理过程中,一旦发生上级的管理方式不当,就会造成责任上移,使得好的措施产生意外的结果。
管理实践也表明,管理者与被管理者是一种合作与博弈的关系[9],只要上一级组织有收回下级工作责任的行为,下级就会自动地推动责任上移;上级若放弃应该履行的权利和责任,下级就会乱用权利,而责任向上推。
2 防止责任分散和扩散的具体措施
2.1 建立有机的递进责任链
组织责任机制失效对企业安全生产威胁更大[10],企业要按照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构建,形成一种机制,往高层方向移动责任递增,往底层方向移动责任越来越具体,见图1。每一个节点(图中方框所示)必然要有一个责任主体,这个主体对上承担上级细化了的责任落实,对下承担着下级工作执行、完成质量责任者;任何一个节点往上追索形成一个责任链,往下追索,由众多的主体“节点”形成一个责任网。
2.2 组织流程应遵守“工作上级”的原则
在组织流程再造和组织结构设计时,在每一个责任“节点”上,要清楚明确责任主体的职权、责任,同时要明确规定各个责任主体之间连接部分的责任。在实际工作中,很多组织流程运作过程往往忽略了连接部分的责任归属,很多问题就发生在任何一方都认为对方应该负责的“连接部分”。解决现有组织结构这个固有缺陷的方法之一,就是在整个组织内部应建立共同遵守的“工作上级”的原则,这个工作“上级”并不一定是本岗位的行政上级,而是工作需要配合的“请求者”。任何一个部门的发起工作需要别的部门协助时,工作发起者就成为业务上级,配合者为业务下级,这样有利于推动工作,消除连接部分的责任死区。图1虚线箭头所示,任何一个节点的工作人员(或管理者),即是下一级的行政上级,在请求工作配合时又可以是其他部门或其他部门工作人员的工作上级。
3 结论
加强安全责任管理是提高安全生产水平的重要手段,现实当中会出现行政上级在针对企业安全问题采取加强责任管理时,下级有意无意中会将应负的责任向上“推”;对全体工作人员落实安全责任过程中,众多工作人员会错以为别人会或多或少地将自己的责任承担起来的。这种“责任上移”和“责任扩散”对冲了安全管理的效果,形成了安全责任缺口。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关注责任绑定实践方法,要在组织中形成一个责任链,往高层方向移动责任递增,往底层方向移动责任越来越具体,落实组织内 “工作上级”的原则,任何一个部门的发起工作需要别的部门协助时,工作发起者就成为该项业务上级,配合者为业务下级,这样有利于推动工作,消除连接部分的责任死区。
参考文献
[1]段伟利,王树坤,陈国华,等.广东省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现状分析[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1,7(3):133-136DUAN Wei-li,WANG Shu-kun,CHEN Guo-hua,et al.Status analysis of work safety main body responsibility inenterprises:a case study of Guangdong province[J],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1,7(3):133-136
[2]陈大伟,王春祥,田翰之.建设项目业主安全责任与政府公共工程示范作用[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2,8(2):106-110CHEN Da-wei,WANG Chun-xiang,TIAN Han-zhi.Safety responsibilities for owner and example in publicworks.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2,8(2):106-110
[3]张国东.电力企业承包商安全管理探讨[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1,7(10):216-218ZHANG Guo-dong.Discussion on contractor safety man-agement of power enterprises[J].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2,7(10):216-218
[4]王胜江,冀永进.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建立与落实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9,19(4):43-49WANG Sheng-jiang,JI Yong-jin.Study on the establish-ment and implementation of enterprise’s safety productionresponsibility system[J].China Safety Science Journal,2009,19(4):43-49
[5]刘福潮,解建仓,罗军刚.电力企业安全管理技术与实践[M].西安:陕西科学与技术出版社,2009
[6]Fabricio Borges Cambraia et al.Identification,analysisand dissemination of information on near misses:A casestudy in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J].Safety Science,2010,(48):91-99
[7]刘福潮,解建仓.经验类隐性知识的表达及转移研究[J].预测,2008,27(6):73-76LIU Fu-chao,XIE Jian-cang.The expression of tacit ex-periential knowledge and its disseminating[J].Forecas-ting,2008,27(6):73-76
[8]刘福潮,解建仓,陈鸿起.企业安全生产主因素辨析的模糊数学模型及应用——来自电网企业的实证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6,16(8):43-50LIU Fu-chao,XIE Jian-cang.Fuzzy mathematics modelfor recognizing main factor of work safety in enterprisesand its application[J].China Safety Science Journal,2006,16(8):43-50
[9]刘福潮,解建仓.习惯“违章”及其治理的困境——一种“激励悖论”的博弈分析[J].西安理工大学学报,2009,25(2):238-241LIU Fu-chao,XIE Jian-cang.The game analysis of"vio-lating regulation"chronically and its control[J].Journalof X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2009,25(2):238-241
[10]Milos Ferjencik.Totalitarian loss of responsibility in anexplosives production plant[J].Safety Science,2011,(49):253-267
安全管理责任 篇2
安全责任目标管理责任书
为贯彻落实市教体局安全工作目标,督促全镇各级各类学校切实承担起“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履行好职责任务,使学校安全工作落到实处,促使我镇教育事业健康、稳定、持续、和谐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特签订本责任书。主要目标责任:
1、班主任为学校班级第一责任人;把安全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2、值日值周教师为学校值日值周的第一责任人实行24小时值班、巡逻制度;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建立和不断完善学校的各项安全工作应急预案。加强门卫建设,严格执行出入登记及上课期间落锁制度。
3、加强对饮食卫生安全管理和食堂从业人员的监督,保证“三证齐全”对学校食堂定期检查,“严把五关”即:把好进货渠道关,物品进库验收关,食品加工出售消毒关,食品操作程序规范关,物品储蓄存储关;紧紧围绕“三防”即防中毒、防投毒、防病毒工作;食堂基础设施,食堂周边环境卫生达标。
4、校园无危房、无出租房、无小卖部;对学校的危房要经常检查,特别在雨季前后要严格监控,出现问题立即停止使用,并迅速由建筑质检部门进行鉴定,及时查封危房、杜绝使用;对学校的围墙、临时建筑,活动设施等要定时检查,落实校内建筑设施查勘鉴定制度,健全安全预警体制。
5、认真落实豫政办【2009】132号文件精神,规范办学行为,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作息时间;严禁节假日、星期天补课;不得歧视、侮辱、殴打、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等。
6、认真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定期对学生活动集中的场所进行重点排查;及时掌握校内水、电、气等确保设施安全使用;健全宿舍安全管理制度,严禁使用煤,碳取暖。
7、积极开展普法和安全教育,坚持每周一安全课,加强对师生的法制和安全知识培训,提高师生的安全和法制意识;加大管制刀具及其他危险品的纠缴力度。
8、认真落实豫教基—【2014】34号文件教师实行集体办公制度,杜绝性侵学生事件发生。定期开展校园及周边环境治理工作。
9、单位设有兼职安全信息员,负责安全信息上传下达。认真开展安全常规性检查按照安全上报安全半月报。严格落实安全事故报告制度,严禁漏报、瞒报。节假日及假期放假前要认真做好安全工作。
10、本责任书一式两份。
责任单位:
学区校长签字:学校领导签字:
安全管理责任 篇3
一、安全为天的责任铭刻在领导的心上,放在部门的肩上,落实在责任主体的身上
重点是加快构建安全生产三级责任体系。一是落实地方政府和各级领导的责任。新一届省安全生产委员会成立以后,每季度召开会议,部署工作,研究解决安全生产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狠抓责任制的落实,各级政府都将安全生产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并纳入干部政绩考核内容。二是落实各有关部门的责任。调整充实了省安全委员会,成员单位由原来的31个增加到41个。进一步落实了监管职责,避免安全监管出现真空。三是落实企业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将责任链接延伸到生产一线,落实到生产的每一个环节,落实到区队、每个班组、每个人,不留死角。
二、把安全生产的政策措施筑牢在落实上,筑牢在建立长效监管机制上
主要是强化三个方面:
一是着力夯实安全生产的基础。根据国务院《决定》和有关文件精神,省级政府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等7个政策性文件,初步完成了省安全生产“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加强机构和队伍建设,将省安全监管局设为省政府直属机构,重点抓了市县乡三级安全监管机构建设,全省17个市和80%的县区设立了安监局,一些重点乡设立了安全监管机构或配备了专职安监员。
二是严把市场准入关,坚决从源头上遏制安全事故发生。对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和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运、使用单位及其他重大危险设备、场所,进行逐项审核,严格执行安全审批、年检和市场准入制度。严厉打击取缔无证、证照不全等非法生产经营行为。对新建、改建、扩建矿井的各项安全设施坚持“三同时”原则。全年共关闭非法和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各类生产企业和经营场所723家,停产整顿1636家。
三是千方百计加大资金投入,努力提高防范安全事故的能力和水平。省政府决定每年拿出1000万元,专项用于安全事故隐患整治,2004年落实隐患整治技改贴息项目39个,省财政贴息1500万元,带动银行贷款3.83亿元,地方配套资金5058万元。规定省属国有及国有控股煤矿企业按照销售额4%的标准,其他煤矿按核定生产能力每吨原煤3万元的标准,提取安全技术措施专项资金,专项用于安全隐患整改等方面。
三、把工作重点前移到“预防为主”上,把隐患的发现与整治作为监管的重中之重,防患于未然
一是加快生产安全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制定全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19个专项预案,并开展实战演练。二是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着重抓高危行业、重点企业、关键部位和重要时段,持续不断地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对查出的隐患逐一登记造册,分类处理,落实隐患整改责任单位、责任人和措施。建立省、市、县重大危险源监管台账与档案,限期整改,跟踪督办。三是突出对小煤矿非法开采、越层越界开采、死灰复燃、D类矿井的重点整治,全年整改销案重大隐患32条,对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7对小煤矿依法进行关闭。
四、把“四不放过”落实在真抓实干上,强化安全责任追究力度
省政府领导带队督办查处。对严重忽视安全生产的企业及其负责人和业主,依法加大行政执法和经济处罚力度,违犯法律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对一次发生3人以上生产安全责任事故的矿长就地免职;对工作不力或由于失职渎职行为引发生产安全事故的单位和个人,严格依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追究责任,凡发现县(市)有2处、乡镇有1处非法矿山或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生产场所,对县、乡政府主要负责人追究行政责任,给予行政处分。对事故隐瞒不报、谎报的行为,予以严厉查处;对危险源监控和安全隐患整治不力的行为,责令立即整改,并予以处罚;对事故处理结果进行跟踪督查,确保对事故责任人的处理和整改措施落实到位。2004年,全省安全监管机构共查处责任事故222起,处理处级干部20人,科级干部154人,其他人员398人。
五、把安全知识普及到全体劳动者心上,提高全民安全素质
增强责任意识做好安全管理 篇4
一、安全教育责任
班主任除了要对班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道德规范和科学文化教育,还要对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安全教育和自护自救教育,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安全防范、安全自护和安全自救知识。一是要充分利用每年的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和全国“安全生产月”等活动,针对安全教育的薄弱环节,开展各种主题宣传教育活动。二是要及时传达学校和上级部门的安全文件精神, 指导学生认真做好班级安全管理工作,发挥班干部的作用,建立班级安全制度,做好班级安全日记记载,做到安全教育经常性、及时性和有针对性。三是班主任要热情关心每个学生,加强对学生思想和行为习惯的教育,随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积极调解和减少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家校之间的各类纠纷,防止矛盾激化,避免意外伤害的发生。因此,班主任不仅要牢固树立安全责任重如山,生命责任大如天的意识,还要让学生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
二、安全告知责任
班主任的告知可分为四个方面: 一是班主任要把学校和班级组织的各项活动中, 应注意的安全问题及时告知学生。如,在校外参加实践活动时,关于行走、乘车应注意的具体事项;在体育活动中,关于实习设备、器材的安全性能等,都要在活动之前告知学生。二是班主任要把学校及其周边的设备、设施和环境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告知学生。三是班主任要把学生的有关情况及时告知家长。如,学生得病、离校、缺课,学生之间发生矛盾、纠纷,学生身上的不良习气,学生之间发生的伤害或意外事故等等。四是班主任要把发现的班级内部、校园内部及校园周边存在的安全隐患和安全事故及时向学校领导告知。
三、安全告诫责任
班主任在教育教学中负有对学生告诫的责任,班主任应注重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 增强学生遵纪守法的意识,规范学生日常的行为,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值得注意的是,班主任要随时对学生的危险行动或潜在的危险行为给予告诫、制止和纠正。如,班主任要告诫学生在上下楼梯较集中的时段, 缓步上下楼梯,注意安全,防止拥挤踩踏事故的发生;告诫调皮好动的学生遵守学校的行为准则, 上课认真听讲;告诫经常迟到、早退、缺席的学生,按时上、下课,努力学习。作为班主任,应时刻担起安全告诫的责任,对容易出现问题的学生重点防范,及时了解原因,做好记录,积极与学生家长沟通,发动家长共同做好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
四、安全防范责任
“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班主任要切实做好安全防范工作,在教室内张贴安全标语,危险处设置警示牌等, 对班级活动以及教育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进行防范。如,对有特殊体质,特定疾病,生理、心理异常以及其他不良行为的学生,班主任要做好安全信息记录, 并将有关情况通报给相关科任教师,在安排体育活动、生产劳动、集会等活动时,特别关注和照顾这些学生。班主任要懂得防微杜渐,而不是亡羊补牢,要时时处处重视安全,消除隐患,维护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和生活秩序。
五、安全救护责任
班主任要鼓励学生多做力所能及的事, 学会自理,学会自救,使学生在遇到异常情况时能够冷静、机智、勇敢地去应对。当学生发生不安全事故时,班主任要及时履行告知义务,要力所能及地进行救护,采取得力的措施防止事故的扩大, 并妥善解决已经发生的安全问题。同时,班主任还要进一步加强与家庭的联系,取得学生家长的配合,共同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障碍疏导工作。当然,班主任还要教会学生掌握紧急状态下自救、自护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救助及逃生的能力,提升学生抵御暴力侵害的能力。
总之,学校安全无小事,班级安全是关键。只有学生、教师都树立起安全责任重于山的意识,班主任明确自己的安全管理责任,注重班级安全管理策略,创新安全管理模式,构建起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安全管理网络,做好安全教育、安全管理、安全保护工作,才能真正确保学生的安全,切实保证学校教育教学正常开展。
安全管理责任 篇5
安全责任,重在落实 3月16日,蒲城公司发生1起人身死亡事故,学习了事故通报,触动作为运行值长的我。
让我们看看这起事故是如何发生的,首先设备出现了缺陷,检修人员在未开工作票的情况下,仅仅是跟运行人员说查看缺陷情况下检查设备去了,过了不久,因为工作需要,运行人员启动了设备,造成了正在检查设备的检修人员受伤、死亡。
这起事故能不能避免呢?是工作人员工作经验不足么?其实只要按要求严格执行工作票制度、设备巡回检查制度,哪怕经验不足,也会发现有人工作,就会避免出现危险情况,也就不会出现人身事故。严格执行有关制度,有太多的地方可以制止这起事故的发生。如果检修人员开了工作票,做好安全措施,那么设备就启动不了;如果检修人员要求检查给料机漏灰情况,值班人员因可能存在的危险而制止其无票工作,检修人员就不会出现在现场;如果运行人员按制度规定,在启动设备前做必须进行设备、系统检查,就会发现现场有人在检查设备,就可以避免伤害到检修人员。但是,这么多的如果一个都没发生,一个鲜活的生命就这么离开了。
安规是前人用鲜血写出来的,各种安全制度是为了更好的执行安规。它不是用来贴在墙上、写在书上、挂在嘴上,它要铭刻在我们心里,落实在我们的工作中。它就像是预防针,不管你是刚刚参加工作的新人,还是工作多年的老师傅,是人,就有犯错误的时候,严格的执行安规、两票三制,就起到的预防的作用,就能在有人犯错的时候,避免对人身、设备发生危害。
安全责任,重在落实,把责任落实到人,把规章制度落实到工作中,请记住“心存侥幸,万祸之源”,杜绝侥幸心理,负起应负的责任,从细节上做好每一天的工作,预防事故的发生,即保护好自己,也保护好他人。
实习安全 谁的责任 篇6
作为一个即将面临社会选择的职业学校学生来说,应该做好哪些方面的准备呢?学校在学生实习安全问题上又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怎样防止实习安全事故的发生呢?下面我们不妨来看看一些案例,从案例中剖析实习安全的一系列问题,相信会给即将走向实习的学生们提供一些可行性建议。
【典型案例1】小李是某高级技工学校2005届化学制药系毕业生,2004年2月16日,她被学校推荐到某药业公司实习,从事药品包装工作。小李工作两个月后,突然感到浑身酸疼,腰部疼痛尤为厉害。后经省职业病医院诊断,并经询问得病时的工作情况和化验,才最终被确诊为汞中毒。小李为治病前期已花去各种费用1万多元,父母为给她治病已债台高筑。为向加害单位讨要费用继续治疗,8月13日下午,其父代她找曾经实习的某药业公司,商量让该公司付一些医疗费的事宜,但遭到拒绝。
无奈,小李的父亲起诉到法院,要求某药业公司赔偿她各项损失费12700余元。原告小李一方拿着医院化验的病因单据,坚持认为汞中毒是被告方、即上述某药业公司造成的,是该公司不负责任,没有告知小李进场实习时应注意的事项,特别没有告知该工作有毒,更没有向小李发放护手护面的防护用具。正是该公司存在失误,才给原告小李造成了身体损害,因此,要求该药业公司赔偿自己的医疗费、工伤津贴、营养费和由此花去的交通费等费用。
而作为被告的上述某药业公司则称,小李作为一名实习生,不论从我国《劳动法》来看,还是从《合同法》或者《工伤保险条例》等规定来看,都没有明文确定实习生为法律上的“劳动主体”“合同主体”或“工伤赔偿主体”,因此,原告要求被告工伤赔偿于法无据,无理可谈。
【典型案例2】某高校学生李某在保险公司实习期间发生车祸。由于李某是按照学校与保险公司签订的相关协议到该保险公司实习,对于赔偿责任应由谁承担,几方发生争执。
天津市某高校的学生李某,按照学校与某保险公司签订的“订单式”人才培养协议,在大二时来到保险公司实习。2008年11月某日,李某乘坐保险公司司机驾驶的车辆外出勘查事故。行驶至外环线迎水道时,司机因躲闪其他车辆而撞上了灯杆。此次事故造成李某等三人受伤。
车祸发生后,李某被送到交管部门指定的医院就诊。其间,保险公司支付了医疗费4.7万余元。但由于赔偿问题最终未能解决,李某将保险公司、自己所在学校和司机一起告上法庭。庭审中,李某要求三被告赔偿其护理费、残疾赔偿金、精神损失费等各项损失13万余元。
庭审中保险公司认为,李某首先是某学校的学生,应由该学校与保险公司共同对李某进行经济补偿。其次,李某坐在副驾驶的位置上没有系安全带,造成损害结果扩大,应据此减轻保险公司的补偿金额。
学校方则认为,本案系人身损害侵权案件,而学校与李某是教育服务关系。两者属于不同的法律关系,而学校对于本次事故没有过错,与李某的伤情更无因果关系,所以不同意承担赔偿责任。
法院审理后认为,保险公司司机在事发时的行为不符合构成紧急避险的条件。李某在履行职务期间发生交通事故,因此给李某造成的损失,应由保险公司承担赔偿责任。由于李某实习期间在保险公司,已脱离该学校的管理范围。按保险公司与该学校的协议,实习期间由保险公司指派指导教师,而该学校无法进行现场监督管理,故该学校在对李某于实习过程中所受损害,在主观上无过错,不应承担赔偿责任。
最终,法院一审判令保险公司赔偿李某各项损失6.5万元。
【典型案例3】一个花季女大学生,实习期还有最后一个月,却莫名其妙出现精神异常,2009年6月的一天深夜,她全身赤裸跳下宿舍楼。
当警方鉴定女大学生为自杀之后,女大学生在尸检后被火化。但是,当家属拿到女大学生的遗物时,愕然发现她在出事前的日记中,有一篇题为《特殊事件》,隐晦地记载了自己在“特殊房”的经历。
经过近半年的奔波,女大学生的父母终于在最近向法院递交了诉状,起诉女儿所在学校与实习酒店,索赔62万余元。
学校与酒店向佩佩的父母支付了一共11万元的“人道主义补偿金”,算是对他们的安慰。
律师认为,如果公安机关通过侦查确认不是他杀,那么精神失常的人是不属于自杀的。学校在实习期间疏于管理,在发现她患有精神病期间学校和酒店未尽教育、管理、保护监护之责,致使惨剧发生,学校应与酒店共同承担侵权责任。
【典型案例4】小凯、小张、小李等三人均是常州新北区一家职业高校机电系的在校大二学生,2009年12月下旬,按照学校规定,他们和该校二年级的其他50多名学生一起到常州戚区一家电子厂参加为期两个月的“工学交替”活动,谁也没有想到,实习时与工厂女工闲聊也会遭到吃醋者的暴打。
据这家高校机电系的刘副主任介绍,具体的事件大概起因非常简单,实习时,小凯与同一生产线上的女工小梅(化名)经常说笑,两人聊的内容虽然仅限于工作方面,但这还是引起长期暗恋小梅的工厂职工过某的不快。于是过某召集两名同伴,趁小凯等人休息时分,他们不分青红皂白,拿起工厂内的铁棍等便打小凯,小张和小李过来劝架时也被打伤。打完之后,过某及两名同伴便逃之夭夭,前去一起实习的同学赶紧报警,随后,被打伤的三名同学被送去医院治疗。“小凯的伤势最重,眉骨部分被缝了六针。”据了解,小凯半年之后才能确定是否需要进行整容。另外两名同学后脑勺部位也分别被打得缝了两针。
事发后,厂方和学校都十分重视,厂方负责人承担了所有的医药费,并对学生进行安抚,目前,当地派出所正在找寻伤人者过某及其同伴的下落。
郑主任称,为了学生安全,学校安排专车接送,并且有指导老师跟着。考虑到学生的辛苦付出,校方和企业协商,按照常州每月最低工资标准给予学生每月850元。
【典型案例5】江苏句容小伙杨某2004年9月被无锡某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录取,成为该校焊接技术与自动化专业的学生。2008年7月,杨某由学校安排到江苏某工程装备公司从事焊接工作实习。
2008年11月11日,杨某在工作时被钢板砸伤了左脚。送到医院后,被诊断为左1-5趾多发粉碎性骨折。杨某在医院住了30天,其医疗费大部分由学校和实习公司支付。2009年8月,杨某拿到了司法鉴定结果,他被鉴定为九级残疾,误工期限为5个月,护理期限为2个月,营养期限为3个月。
为了协商赔偿的事,杨某及家人多次奔走于学校和实习公司之间,但始终没能达成一致意见。无奈之下,杨某一纸诉状将学校和实习公司告上了法庭,要求两被告赔偿相关损失合计91332.64元。
案件审理过程中,校方辩称,杨某虽然是该校的学生,但发生事故是在企业正常的实习期间。学校已经尽到了对学生教育管理的义务,只承担两成责任。实习公司则辩称,原告到单位来实习是基于单位与学校的约定,原告是受学校的安排来单位实习的,单位最多承担六成责任。
法院受理此案后,多次主持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最终双方当事人自愿达成如下协议:原告杨某的相关损失,扣除已支付部分,共计76352.9元,由学校承担22000元、实习公司承担54352.9元。
主审法官认为,目前,我国法律对实习生与实习单位之间是否属于劳动关系并没有作出相关规定,企业与实习学生之间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雇佣关系,因为学生是受学校安排到实习企业工作,获得工作经验,实习是学生学习阶段的延伸,故在校生实习期间受伤,不能通过工伤赔偿制度来获得赔偿,而应按照一般民事侵权赔偿处理。
【专家视点】在实习过程中,伤害案件频发,归结原因,是企业、学校和学生三方的责任。
学生:安全意识有待加强
学生在实习前,一方面由于对企业的生产环境不太了解,而缺乏对生产安全的心理准备,而另一方面,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程度则决定了他们的安全知识水平参差不起,不少学生安全意识淡薄,操作技能水平低下,给安全生产留下了隐患。
学校:安全教育流于形式
虽然现在很多职业学校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都进行了安全生产教育,但究竟成效怎样,还不得而知。学校的安全教育流于形式,没发挥实质性的作用。学校的安全教育只停留在课堂教育上,要求学生记住通用性的规章制度、安全防范注意事项等,没有站在企业的真实生产环境下理解安全问题。
企业:安全管理松懈
从上面的案例可以看到,部分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都建立了安全管理机构,有明确的实习管理制度,保障实习期间的管理与指导。而有些实习企业,特别是小型企业,大多数自身安全管理机构不完备,管理松懈,职能及安全生产制度没有得到有效发挥,实习指导师傅安全意识不强,这也对实习生的安全造成影响。
学校与企业实习单位缺乏沟通
精致化管理就是落实管理责任 篇7
教师主动参与是精致化管理的首要追求
教育质量永远是一所学校的立校之本, 因此, 精致化管理的最终目标就是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实践证明, 提高质量关键是提高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和追求有效教学的主动性。不管是精致管理也好, 还是有效教学也好, 主体都是广大教师。如果广大教师对精致管理、有效教学无动于衷, 即使学校领导喊得再响、讲得再多, 其结果还是收效甚微。
那么, 提高教师教学积极性和教师追求有效教学的原动力是什么?是有效的奖励机制。有效的奖励机制能使懒惰的人变勤勉, 一般教师变优秀教师。我们校长都清楚, 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 追求“捧着一颗心来, 不带半根草去”这种精神境界的教师少了, 而大多数的教师偏重于追求经济利益。我认为这也是正常的, 也没有冲破师德底线。至于奖励机制, 不论哪所学校都有自己的奖励办法。然而, 奖励机制存在有效、低效、无效甚至负效之分, 那么, 怎样的奖励机制是有效的?我认为关键在于奖励的力度大小, 即奖励的数额足以能让所有教师心动, 奖励的差额让“落后”教师心痛。俗话说:“心动才能行动”, 如果奖励设得太小, 或者平均分配, 就没有吸引力, 也就失去了奖励的有效性。我们认为, 既然是奖励, 那就必须奖给教学质量优秀的教师。为此, 我们设奖的原则是“不提倡人人有奖, 只提供获奖的公平机会”, 设奖数额为班数的三分之二。
有人一定会说, 你们这样的管理太功利了。不可否认, 在实施奖励制度之初的确有一部分教师是奔着“优酬”而来。教师为了追求更高的经济利益, 必然要提高教学质量。要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必须静下心来钻研教材, 研究教法, 积极主动地追求教学的有效性。当每个教师都积极主动地追求教学有效性时, 这在客观上提高了学校整体的教学质量, 促进了学校的发展。更让人欣喜的是, 这套奖励机制经过一阶段的运行, 教师的教学态度、思想境界和价值观都开始发生了变化。教师追求有效性, 追求高质量, 不只是为了经济利益, 更大程度上是为了体现自身价值。说白点, 是为了“面子”, 为了“名气”。可见, 学校最初的合理经济利益驱动力已经慢慢内化为教师的敬业精神, 成为学校实施精致管理的助推剂。几年来, 学校始终坚持“项项有承包, 人人都参与, 事事有考核”的学校管理模式, 有效地改善了学校的教学环境。
细化过程是精致管理的关键环节
一位管理学大师说过, 现在的竞争, 就是细节的竞争。辉煌的教育业绩需要从平时的每一节课抓起。一流的管理需要从拣起地上的每一张废纸做起。因此, 实施精细化管理, 从小事做起, 把简单的事情做好, 把细小的事情做亮。回顾这几年, 我们在探索精致管理和教学有效性的过程中, 我们主要做实做好做细了三件事。
1.平均分班, 让每个教师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如果起点不同, 就难进行比较, 确定有效度, 也难以激起责任感, 调动积极性, 更难以形成竞争, 引发活力。所以我校取消了原有的“普通班”“快班”和“特快班”, 将同年级的班级分成平行班。分班时, 力求公正公平, 努力使各项指标 (男女生的比例、优秀率、合格率、低分率) 基本相同, 然后采取抽签的办法确定任教班级, 让各班处于同一起点, 让每个教师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只有这样才有可比性、才有竞争性, 评价才有说服力, 让教师体会公平竞争的乐趣。至于公平, 一个学期下来, 尽管教师的教学质量有高有低, 奖金有多有少, 但我们的起点是公平的, 规则是公平的, 即使结果有差别, 有输赢, 但教师感到是公平的。
2.严格考试纪律, 确保公平竞争, 克服教学中的消极情绪。严格考试纪律是形成良好教风和学风的重要保证, 是建立公平竞争的基础。考试不严必然产生两种不良后果, 一是导致学生平时学习马虎, 甚至会丧失学习意志;二是导致教师平时教学不严谨, 甚至会产生消极情绪。为此, 我校严格考试纪律, 像对待中考那样严肃认真, 精心组织好每一次考试, 杜绝一切作弊的可能。在出卷、考试布置、监考和阅卷工作中都严格把关、严格考核, 使考试成绩更真实可信、更具有参考价值。我们通常有两种不同性质的考试, 一种评价学生学习情况的考试。一种评价教师教学情况的考试。简单地说, 一种是考学生的, 一种是考教师的。作为平时考查学生学习情况的考试, 如单元测试, 可以由任课教师命题, 任课教师组织。而对于考查教师教学情况的考试, 如期中考试、期末考试、月反馈等必须由学校组织命题, 组织考试, 严格考核, 否则会失去考试意义, 甚至会导致考试成为一种摆设, 一种应付。我们认为考试次数要适量, 特别是学校组织的考试不宜太多。
3.把关制任课, 使每位教师从事自己相应熟悉、胜任的年级, 以便积累教学经验, 提高教学效率。为了充分发挥每一名教师的教学特长, 学校一方面重视对全校教师进行优化组合, 另一方面教师任课相对稳定。把关制任课的管理模式可以使教学分工更精细, 教学水平更专业, 教学质量更优良。教学实践证明, 相对固定教师任课不仅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还有利于学生的平衡发展和全面发展。所以, 这几年我们学校教师任教的年级、任教的学科基本稳定不变, 而且每学年重新编班, 使学生能有接受更多教师教育的机会, 使学生的弱势学科变为强势学科。
寻找突破口是实施精致管理的有效途径
学校管理千头万绪, 从教育到教学, 从卫生到安全, 从生活到思想, 从一个本子到一幢大楼, 都需要管理。实施精致管理必须寻找突破口。我校在以《北厍中学教师每日十问》和《北厍中学学生每日十问》为突破口, 实施精致化管理取得显著成效的基础上, 本学期学校又提出以“有效课堂出能力、有效训练出成绩”为突破口, 实施精致化管理。具体如下:
1.提出“有效课堂”的八项要求。 (1) 上课预备铃响, 上课教师必须离开办公室, 不准忘带教学用品; (2) 上课教师的手机必须调至振动状态或不带入教室, 严禁酒后上课或上课抽烟, 上课接打电话; (3) 上课追求朴实有效、学生喜欢听, 一般情况下教师要站着、脱稿讲课; (4) 上课教师必须有“对象”意识, 不能唱独角戏, 要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 决不放任一个学生上课睡觉或开小差; (5) 上课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 积极采用“启发式”教学, 提倡讲、练、议相结合, 教师不能满足于学生对知识“懂了”, 而要追求“熟”、追求“巧”。 (6) 上课教师要尊重、赏识学生, 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 任何情况下都不得将学生罚出教室; (7) 学生自学或做练习时, 教师要巡回检查、个别指导, 不能坐在讲台边或教室某处, 更不能靠在门口看外景; (8) 上课结束后, 提倡教师在教室滞留2~3分钟, 解答学生提问, 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2.制定“有效训练”的五项措施。 (1) 坚持不懈抓作业的“五有五必”即“有练必选、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错必纠”; (2) 学生建立纠错本, 教师建立错题本; (3) 作业批改要规范有等第, 二次批改要考核; (4) 实行作业命题人制度, 确保作业的质量; (5) 使用“作业专用纸”, 控制作业的数量。
3.实行“小学科”的月考评制度。为了认真贯彻执行新课程标准, 开齐上足上好每门学科课程, 本学期学校对所有小学科和大学科一样实行月考评制度。对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每月定期检查和反馈, 并将检查、反馈结果与教师奖金挂钩。我们的观点是“小学科不上好就是对大学科的一种破坏”。实践证明, 实行小学科的月考评制度, 进一步规范了教师的教学行为, 促进了教学的有效性。
安全责任落实到哪 篇8
2011年安全生产月的主题是“安全责任, 重在落实”。有人说, 安全责任必须落实到人, 也有人说, 安全责任落实的关键是坚持严格考核。究竟该落实到哪里?本刊特邀请社会各界人士就“安全责任落实到哪”的话题畅所欲言, 希望能为安全生产监管部门以及各类企业解决这一问题提供思路。
从“限期整改”再到“立即整改”
“安全事故本来就是小概率事件, 偶尔违法也不一定就会发生事故。即使违法行为被发现, 也不能立即处罚, 还有一次改正的机会。”这是一些安监人员在企业检查时听到的声音。这“一次改正的机会”说的就是《安全生产法》中诸如“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未履行本法规定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的, 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 责令生产经营单位停产停业整顿”的规定。为此, 上海市总工会在2011年上海“两会”上递交1份提案, 建议取消《安全生产法》《上海市安全生产条例》等法规中“先责令限期改正, 逾期未改正的, 再作行政处罚的规定”, 不再保留“改正”的机会。
安全管理责任 篇9
(一) 高校责任预算的涵义
从预算内容的纬度和级次作用角度看, 高校预算可以划分为全面预算和责任预算。前者是以学校整体为预算主体, 以学校经济活动的内容为预算对象, 预算内容包括收入预算、基本支出预算、项目支出预算、政府采购预算, 最后形成收支平衡预算;后者是以学校的各责任中心为预算主体, 以各责任中心经济活动的内容为预算对象, 将全面预算根据权责关系所进行的分解与落实。这种分解与落实有两层涵义:一是预算数据的分解, 即根据各责任中心的职责和经济活动的内容, 按照可控性原则, 将全面预算数据分解到各责任中心;二是预算责任的分解和落实, 即通过建立适当的财务管理模式, 规范的业务流程, 强有力的预算控制, 严格的控制标准及有效的配套激励措施, 将预算责任真正落实到各责任中心, 达到强化各责任主体受托责任的目的。这种预算的分解与落实不仅构成了高校责任预算管理体系的主体, 更是高校实施内部经济责任制成功与否的关键。
(二) 高校责任预算管理的软约束
随着财政预算管理体制改革的推行, 高校通过将预算内外收支全部纳入部门预算范围, 这从形式上基本符合全面预算的要求;但不可否认的是多年来形成的粗放式预算管理, 使当前高校的责任预算管理体系的建设还相对滞后, 进而造成高校预算管理现状与经济责任制要求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 这种差距主要表现就是预算软约束。经济学理论研究表明, 预算软约束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资金使用的决策者不对决策后果承担责任, 具体到高校预算软约束就是, 管理者认为, 高校是全额财政拨款单位, 其功能就是运用政府的资金来为社会提供公共教育服务;如果高校在财务运行过程中出现财务赤字, 政府会出于保障教育和政治方面的考虑, 一般要追加教育投入, 从而也就形成了超预算支出会得到财政预算追加的预期。这种不加控制的预算软约束就导致了两方面的后果:一是高校管理者对决策的后果不用承担任何责任, 从而决策随意性和盲目性, 好大喜功, 预算资金使用效益意识淡薄;二是由于存在追加财政补助的预期, 责任者对预算管理的严肃性和权威性认识不够, 预算编制粗放, 预算执行随意, 预算控制松弛。
二、高校责任预算管理体系理念构建
(一) 责任分解的观念
现代管理理论表明, 要想对成本实施控制, 就要通过责任细分和作业成本法等措施将不可控的公共成本转化为可控的责任成本, 并确立“谁使用、谁负责、谁付费”的约束激励机制。当前造成高校资金使用效益低下、浪费严重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相当比重的公用支出 (如水电) 由学校统一承担, 而没有将其分解到具体的责任单位使之成为可控的责任成本。因此, 构建高校责任预算管理体系, 就要通过深化责任分解, 尽可能地将不可控的成本项目转化为可控的责任成本。
(二) 目标管理理念
目标管理源于美国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 强调以目标为导向, 以人为中心, 以成果为标准, 而使组织和个人取得最佳业绩的现代管理方法。因此, 高校在编制部门预算时, 要在责任单位提供的预算信息基础上, 由财务部门根据总体目标进行综合平衡, 保证部门预算符合学校的发展战略。在部门预算批复后, 其相应指标要作为目标分解至相应的责任中心, 实行“核定定额、指标划拨、超支不补、节余留用”的管理模式, 以保证部门预算与校内预算相互衔接, 并得以贯彻和落实。此外, 目标管理理念还要求高校建立以财权与事权相统一为主要特征的授权管理体系, 调动各责任单位理财的积极性, 以形成“全员理财”的态势。
(三) 成本效益观念
虽然支出和成本都是用于描述资源耗费的价值, 但两者却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前者强调资金的使用和与收入之间的平衡性, 后者则强调资金使用的必要性和效率与效益性。长期以来, 高校预算管理侧重于预算收入的可实现和预算支出的可控, 强调的是在收支平衡下保证高校的正常运转, 对高校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益并没有给与足够的关注。在这种体制下, 高校会计核算采用的是收付实现制而非权责发生制, 财务管理也缺乏进行成本核算和成本管理的内在动力, 因而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益低下, 浪费现象严重。因此, 树立成本观念, 综合运用目标责任成本、成本-效益分析等手段, 强化目标成本的控制与考核,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四) 增量预算的效用递减观念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指出:资金在某一方面的投入量增加以后, 虽然在这一方面的效用和总效用均会有所增加, 但在这一方面的边际效用将随着资金的继续投入而逐渐降低。因此, 对于项目增加预算支出导致的功能价值增加必须通过增量而非总量分析比较, 通过增量分析, 明确增量预算安排在边际或接近边际时才是必要的和有用的。
三、高校责任预算管理体系构建
(一) 建立与责任预算管理需求相适应的责任中心
责任中心是指负有一定经济责任, 并享有相应权利的组织机构。高校应根据学校的发展目标, 建立相应的管理层次, 按照分层负责的原则, 建立责任中心, 明确各层次责任中心的责任范围、责任人和责任目标。同时, 根据责任中心所承担的权利与责任所产生的成本动因的不同, 以及对其业绩评价计量的方式和计量产出的困难程度, 将其划分为不同类型的责任中心。如学校党政、行政职能部门, 其工作性质是定性的, 故可建立酌量性费用中心;直接教学的院系, 一方面要保证按质按量完成教学任务, 又要对教学经费数额负责, 因而可建立考核教学质量和经费支出数额的责任中心等。
(二) 建立各级责任中心的经济责任制
根据《关于高校建立经济责任制, 加强财务管理的几点意见》的要求, 结合责任中心划分的情况, 在权责对等原则和强化责任要求下, 建立各级经济责任制, 并以“契约”形式将各责任中心应承担的经济责任、应遵循的制度规范和应实现的业绩指标下达给各经济责任承担者, 使其既能明确自身的工作职责和具体目标, 又因有“契约”的存在而受到约束。
(三) 建立有效的财务管理控制模式
财务管理体制的核心是集权和分权问题, 根据责任预算管理的要求和治理预算软约束的需要, 高校应采取分权式财务管理体制。但这种体制并不是简单的将权力下放, 而是一种适度的授权, 即通过授权管理将各种决策配置到掌握信息最多、最具有管理能力、最能负责且最能起到激励作用的相应层次上, 并且根据目标的一致性的要求, 层次决策权的行使要接受学校的统一领导。同时, 这种分权也并不意味着分散, 各自为政, 而是根据财政预算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 当建立以“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统一结算、集中核算”为主要特征的运行模式, 通过集中管理, 由学校财务部门对校内的所有经济活动进行资金结算、会计管理和财务报告, 进而建立透明、规范、高效、权责对等的分权式财务管理模式。
(四) 建立责任预算运行的保障机制
为科学、全面的责任预算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础, 高校可通过目标管理将部门预算指标作为目标分解到相应的责任中心, 实行一个责任中心一本预算。借鉴ERP集中管理思想, 构建将不同类型、不同主题的数据自动集成的综合信息平台, 实现业务、资金和信息处理融为一体, 完成对内部的信息流、业务流、资金流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综合立体的直接控制、精细控制和集成控制。通过严格的资金收支管理、科学的指标分配、及时的预算预警等措施, 维护部门预算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五) 健全责任预算的绩效考评制度
建立基于高校绩效内涵的业绩评价指标体系和教育活动支出过程特征的绩效考评制度, 通过解析“经济” (Economy) 、“效率” (Efficiency) 、“效益” (Effectiveness) (简称“3E”) 指标在教育活动中的内涵, 从投入、过程、产出和效果来架构基于责任预算管理过程中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以多元价值指标体系取代传统的单一财务和预算指标, 更好地体现“管理的责任”, 从而使“被授权的管理者根据既定的绩效标准完成既定的任务”。
(六) 落实责任预算的考评与激励
通过对各责任中心在预算年度内责任预算执行情况和绩效实现情况进行分析考核和评价, 引导和推动各责任中心在一个完整的评估分析框架体系内, 改进和完善内部运行机制, 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同时, 将责任预算执行结果与责任中心全体成员收益和下年度预算挂钩, 有利于促进责任中心全体成员在不断提高工作质量的前提下切实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参考文献
[1]阿尔伯特.C.海迪等著, 苟燕楠、董静译:《公共预算经典——现代预算之路 (第三版) 》,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Ingram、Albright&Hill著, 陈晋平、程小可译:《管理会计——决策信息 (第2版) 》, 中信出版社2004年版。
安全管理责任 篇10
高校科研管理,主要是通过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运用科学地组织、协调、督促和评价等手段,协调高校内部及对外各项科研任务,最大限度地调动起高校教师个人或团队的科研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三大功能而服务的活动。高校科研管理者的责任意识与管理艺术水平的发挥,对充分、有效地调动教师的科研能动性、自觉性与创造性,挖掘教师的科研潜能,提高管理效率,实现高校科研管理目标,提升学校科研实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1 高校科研管理者树立全面的责任意识是发挥管理效率的基础
高校的科研工作是高校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在高校建设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而高校科研管理工作效率的发挥对高校科研目标的实现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而科研管理者树立全面的责任意识是发挥科研管理效率的基础。高校科研管理者全面的责任意识应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管理的本质就是服务。科研管理者必须首先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意识和服务理念,加强自身的人格修养,发自内心地去尊重科研工作人员。只有在尊重、理解、关心科研人员的基础上去从事科研管理工作,主动做科研人员的热心人和知心人,为他们搭建桥梁,沟通信息,热情服务,才能实现心灵的沟通,情感的认同,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起作为科研工作主体——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开发科研队伍的最大创造力。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和相互关心是科研管理得以有效实施的重要基础。
(2)建立切实有效的激励机制。
良好的激励机制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科研环境和科研氛围。心理学家认为,人的一切行动都是由某种动机引起的,动机是人类的一种精神状态,它对人的行为起激发、推动和加强的作用,因此称之为激励。“管理学中的激励一般是指为了激发组织成员的动机,创设各种满足其需要的条件,使组织成员产生实现组织目标的特定行为的过程。”①激励包含满足需要、激发动机和引导行为。因此,科研管理者有责任建立起切实有效的激励机制,以培育良好的学术气氛和科学精神,努力为科研人员营造一个宽松、有序、公正、合理的科研氛围,创造一个有利于创新和人才成长的政策环境、物质环境、精神环境,满足科研人员的精神需要和物质需要,激发科研人员从事科学研究的动机,引导科研人员科研创新行为。
切实有效的激励政策,要能调动科研人员的科研积极性,能促进科研人员科研方式优化和科研成果形式的多样化。新形式下,在科研理念上应促使高校的科研人员实现四个转向②:一是从书斋走向田野,开展自下而上的研究;二是从故纸走向现实,开展关注现实的研究;三是从校园走向社会,关注社会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四是从学究走向政策,注重咨询、对策研究;在科研方法上要鼓励科研人员除了开展文献研究、逻辑推理外,更多地开展田野研究、实证研究;在科研成果体现形式上要鼓励科研成果的多元化。这就要求科研管理者在科研评价方式上,除了以发表论文或著作、获奖数量做为评价指标外,应加大对被政府采纳的决策研究等形式的充分肯定。
(3)倡导科研诚信的道德精神。
随着经济和社会环境的变化,在科研诚信和学术风气上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学风浮躁、学术不端行为滋长,正在侵蚀学术的肌体,对科技事业健康发展产生的消极影响不可低估,已经成为社会的热点问题,解决这个问题迫在眉睫、刻不容缓。求真求实永远是科学精神的核心,急功近利、心浮气躁注定与科学无缘,缺乏诚信的学术更是没有希望。③有什么样的学术品格和氛围,就会孕育出什么样的学术成就和人才。因此,科研管理者必须要结合《教育部关于严肃处理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通知》的精神,强调学术规范,加强学术道德的自律和养成教育。将学术规范和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及相关知识作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结合《著作权法》、《专利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广泛深入地开展学术道德宣传教育活动,并通过管理政策手段,如把学术道德纳入年度任职考核、建立年度科研信誉榜等活动,营造良好的学术风气,倡导科研诚信的道德精神。
(4)引导突显特色的科研定位。
科研方向是科学研究之灵魂。高校的科学研究能否合理、准确、科学地定位,关系到高校科研特色的培育、科研资源的合理配置,也直接关系到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尤其是对地方高校而言,还将直接关系到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科研方向定位必须注意的几个方面:首先,要注重引导科研定位与学科建设的有效结合。要凝炼研究方向,整合学科结构,形成科研群体。根据学校的发展方向和历史积淀,形成若干个目标明确的重点学科,使重点学科建设成为锻炼高层次科研人员开展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的重要基地。其次,注重跨学科研究。跨学科研究是近年来科技综合发展的一个具体表现。历史发展实践表明,科学技术新的生长点乃至新学科的出现,常常是在不同的学科彼此交叉和相互渗透的过程中产生的。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因此也呈现出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各门学科不断延伸和发展的趋势,并出现了一系列新兴学科和边缘学科。学科的高度分化与综合发展趋势,要求鼓励科研人员的研究必须加强交叉学科和多学科的合作,才能在科研上有所创新。再次,科研定位要注重特色。“特色是高校核心竞争力的主导因素。一方面,特色是核心竞争力形成的重要基础;另一方面,特色又是核心竞争力形成与发展的结果。确立和实践特色发展战略,走特色强校之路,应当成为大学发展的本质追求和必然选择。”④同样,科研方向定位的特色也应当是科研发展的本质追求和必然选择。
(5)推动科研团队的整体建设。
科研管理者要高度重视科研队伍,推动科研团队的整体建设。一流的创新目标只有靠一流的创新队伍才能实现,一流的科研队伍必然是结构优化、精干高效、富有活力,具备竞争力的队伍。
优化科研资源配置,增强科研团队优势是时代所驱。当代社会是知识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时代,以往“单打独斗”或小项目组来承担课题的方式已经无法适应新时期的要求,在激烈的竞争中必将被“集团军”式的科研团队所取代。因此,科研管理者要积极引导,加强科研资源的优化配置,增强科研团队优势,打造具有强劲竞争力的科研团队:首先,加大学校顶层设计,选择优势学科,遴选学科带头人。科研管理者必须协助学校在密切关注地方经济建设的需要的同时,结合自己学校的特色,选择具有发展前景的研究方向,确定优势学科。在此基础上,遴选出该学科的带头人,如有必要,也可大力度引进。其次,组建科研团队时,要注意学术团队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要充分发挥学科交叉、优势互补的优势,使科研工作具有连续性,形成合理的梯队模式。科研团队的组建应鼓励科研工作者跨学科、跨学院、跨学校、跨地区的团队联合,集中力量组成集团军,增强科研团队竞争优势,提高科研创新能力,促进科研的发展。
通过科学组织和引导学校松散的科研团队,形成层次分明的研究队伍和研究方向,组成强有力的研究队伍,使学校的科研向着不仅有利于个人而且更有利于学校的“双赢”方向发展。
2 管理艺术水平的发挥是提高科研管理效率催化剂
管理艺术是在实际管理活动中总结出来的,建立在经验和理论基础上的管理技巧。是管理者在其知识、经验、才能和气质等因素的基础上形成的,巧妙地运用各种管理条件、管理原则和管理方法的基本技能,能对管理活动产生积极的影响。⑤作为高校科研管理者,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管理艺术水平。
(1)正确认识高校科研群体的特性品质。
讲究管理艺术,首先要关注管理对象,因此必须正确认识作为高校科研管理对象这一群体的特性品质。高校科研人员属于高学历和高素质的特殊群体,这一群体通常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一是具有较高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具有较高的自律性和自觉性,具有较强烈的参与管理的意愿、意识和能力;第二,这个群体思想活跃、民主意识强、具有强烈的自尊心和自我意识,追求学术自由,更看重自我价值的实现,比一般人的主体意识更强,自我追求、自我实现和创造成就的愿望更为迫切;第三,高校教师工作时间、方式相对宽松、自由,其劳动具有创造性、非重复性、过程难以有效监控、劳动成果难以衡量等特点。这些特点都决定了教师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主要取决于其责任心、自觉性,取决于其自我追求和自我约束。这就要求在科研管理中,科研管理者们应充分肯定科研人员的主体意识,对他们的自我追求和自我实现应给予充分认同并将其引导到科研管理的目标上来,着重引导科研人员对科研管理规章制度的理解、认知与内化,依靠启发、激励、诱导、心灵交流沟通和情感认同等方式,使他们产生自控意识,达到内在的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
(2)加强理论学习,将多学科知识融入科研管理之中。
科研管理艺术的提高需要管理学、心理学和行为科学等多学科知识的指导。科研管理必须将管理学、心理学、行为科学等多方面知识加以综合运用,多从人的情感、需要、发展的角度来思考管理的方式。管理学方面的知识,能为管理者提供管理方面的普遍原理和共性原则,有利于科研管理者掌握管理的规律,按照科学规律来实施管理;心理学方面的知识,能让科研管理者掌握和顺应人们心理规律,针对人的心理和行为特征进行管理,使科研管理影响持久,产生有效的激励。对科研人员各种性格特征及目标动机的了解,有助于加强对科研人员的引导;而行为科学则为科研管理者提供探求人们行为规律的相关知识。这些知识的综合运用,能使科研管理具备特有的风采,有助于诱发科研人员从事科研的内在因素,推动管理目标的实现。因此,管理者要加强这些方面的学习,不断陶冶自己的情操,为提高管理艺术奠定良好基础。
(3)充分发挥良好的协调能力和综合管理能力。
就科研管理工作而言,良好的协调能力是润滑剂,综合的管理能力是推动力。一方面,科研管理人员在与各级各类部门联系中起穿针引线、搭建桥梁的作用。不管是上级部门的政策和指示,还是科研人员取得的研究成果都是通过科研管理人员相互传递的,只有将各部门、各环节协调好,才能保持部门间、系统间良好的互动关系。另一方面,科研管理人员的管理是综合性的、复杂的,涉及科研项目的申报、立项、过程管理、结项、成果评价、成果转化等等,科研管理人员只有掌握一定的管理艺术,把管理的理论、方法和手段应用于工作中才能在千头万绪的工作中理清思路,抓住重点、要点开展工作,提高管理的效率,实现管理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孙少柳.激励理论在高校科研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长沙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8(3).
[2]史雪峰.简谈高校管理工作的科学性与艺术性[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8,23(2).
[3]陈万松.营造科学研究和谐环境繁荣高校人文社会科学[J].当代教育论坛,2006.
安全生产重在责任落实 篇11
新修订的安全生产法把以人为本和安全发展由之前的政策性要求上升为法律硬性规定,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意志,完成了从政策性指引到法律强制规定的转变,是科学发展观在实践社会安全生产领域的体现。每一起安全生产事故的背后,都有一个企图在安全生产上偷工减料来节约成本的短视企业。对这种短视企业来说,不出事儿就算安全,存在侥幸心理,不愿意忠实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为短期的利益忽视了对企业安全生产的投入,完全没有意识到时刻将人的保障放在第一位,将企业安全放在第一位,实际上就是对企业经济利益的长远保障,安全生产本身就是保护企业资产的无形卫士。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是对每个生产经营单位的根本要求,其核心在人,安全生产的关键在人,只有用法律法规去规范人的行为,不断提高人的安全意识,让企业自上而下都绷紧这根红线,人人树立红线意识,提升安全素质,才能防患于未然,真正实现企业安全生产,落实安全生产责任。
健全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是落实安全生产责任的保证。新安全生产法对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体现在:(一)明确企业主体责任,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相应的机制,加强安全生产工作,主要包括:1.保证安全生产资金投入,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相关规定;2.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相关规定;3.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的相关规定;4.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三同时”的相关规定;5.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和配备安全设备的相关规定;6.危险物品、重大危险源以及排查治理事故隐患的相关规定;7.依法参加工伤保险和安全生产责任险的规定;8.建立本单位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和应急救援预案的相关规定。(二)明确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以及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职责。主要包括:1.安全生产工作职责的相关规定;2.安全生产权利保障的相关规定;3.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的要求及注册安全工程师的相关规定;4.安全检查及处理的相关规定。以上涉及若干项法条的修改,各生产经营单位要结合本单位实际尽快建立健全配套的制度,加大对安全培训、安全设施、安全工程、安全器材、隐患排查治理的投入,加强安全生产管理专业队伍建设和提高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物资保障能力。
对于企业负责人来说,首先,要带头学习,懂管理和行业技术。学习管理主要为减少或消除管理上缺陷及人的不安全行为,要去深入基层班组,了解人员的不安全行為。学习行业技术主要是减少或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业务水平精通。其次,给予安全管理人员更多权利。安全管理机构以及安全生产人员肩负职责不轻,对于企业安全员来说,隐患排查,如实上报,认真敬业的提出方案解决问题是根本职责所在,给予安全管理人员更多的权利是实现这一职责的重要保障,让企业安全管理人员敢于和企业负责人说实情。企业内部从上级到下级,只有逐级负责认真管控,才能齐心协力共建安全生产,形成我的安全我负责,他人安全我有责,企业安全我尽责的良好基调。
激活各级监管机制,是落实安全生产责任的保障。落实安全生产责任不单要靠企业内部责任机制的完善,也需要外部监管机制的协同治理。新安全生产法增加乡、镇人民政府以及街道办事处、开发区管理机构等地方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应当按照职责,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状况的监督检查,协助上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依法履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乡镇街道是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基础,明确其法律职责,更容易立足本区域,深入企业,实地了解情况,落实生产责任。政府负责统筹和落实各项安全生产工作的行政领导力量,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支持、督促各有关部门依法履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工作协调机制,及时协调、解决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中存在的重大问题。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实施综合监督管理,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有关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监督管理,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作为执法部门,依法开展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工作,对生产经营单位执行法律、法规、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确保部门和行业安全运行。
新修订的安全生产法,力争构建更加全面活络的安全监管机制。每一部法律的制定和颁布都是人民集思广益的结果,每一项制度的出台都是人民智慧的结晶。法律必须得到良好的执行,才能达到其最大的目的,保护公民的各项权益。保证执行的突出的手段是强化监督,包括企业内部监督、政府及其部门的监督、专门机关的监督、社会群众的监督。监督制度不仅是墙上挂挂,嘴上说说,企业要做到安全生产信息公开,内部自查自纠。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加强执法能力建设,政府设立安全生产工作目标责任制,舆论监督引导社会公众参与普遍。只有活化各渠道监督,规范监督体系,才能保证法律的执行。
法律的修订是与时俱进的,是顺应当前科学发展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安全生产在国家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中有重要地位,依法安全生产,落实生产责任是安全生产工作的必然要求。
安全管理责任 篇12
2011年6月17日,中国建筑业协会机械管理与租赁分会在京举办全国建筑起重机械安全管理论坛。论坛以“责任”为主题,采取台上嘉宾主谈,台上台下互动讨论形式,总结和回顾了住建部166号令颁布3年来对于建筑起重机械安全管理所起到的作用、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建议进行了互动讨论,场面热烈。论坛嘉宾分别由行业协会、检测单位、租赁公司和制造企业代表组成。
以下摘录部分精彩发言。
积极作用值得肯定
住建部166号令自2008年6月正式施行以来,对于加强和规范建筑起重机械的安全管理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影响深远。
赵华中:住建部166号令是在工程建设大发展的背景下出台的,其主要目的就是加强安全管理,规范市场行为。建筑业的发展与建筑机械的发展息息相关,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必须加强施工现场设备管理,尤其是起重机械管理,降低安全事故率,最大限度规范市场行为,保护从业人员安全。建设部166号令吸纳了各地建筑安全管理的一些经验,促进了建筑安全管理,促进了建筑起重机械管理工作开展。
高颂:166号令的最大亮点是实行了产权备案管理制度, 通过产权登记, 厘清了责任主体。另外通过产权登记为企业大规模资产融资打破了瓶颈。只有产权分清了, 才能把安全责任划清, 相关各方才能把各自工作做好。
袁正:2007年9月租赁分会在山东威海召开年会期间, 建设部质量安全司负责人带来即将出台的166号令征求意见稿, 分会组织了副会长单位、与会代表等20多位代表讨论, 提出了20多条修改意见, 最终采纳18条。应该说166号令不是闭门造车的结果, 是与地方协会、用户、施工企业、租赁企业、检测机构等广泛交流基础上出台的。法规对主管部门、施工单位、租赁企业、检测机构等各方责任划分也比较清晰, 对设备安全管理起到了非常明显的作用, 产权备案登记对租赁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总体上看肯定是功大于过。
刘忠礼:166号令对起重机械租赁行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对减少起重机械事故起到一定作用, 3年来, 塔机市场保有量急剧增长, 但事故率逐年下降。同时起重机械用户大幅增多, 实力增强, 施工现场安全得到改善, 所以166号令没有限制行业发展, 而是推进了行业发展。
存在问题不容忽视
166号令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出现了弄虚作假、投机取巧、权力寻租、监管失灵等问题,比如安装资质挂靠、只盖章收费不实施监督管理、塔机安装方案千篇一律、塔机司机持假证上岗、保养维修只填表不按期保养以及监管部门收红包等,对行业健康发展产生了负面作用。
高颂:166号令实施3年来,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我认为目前主要存在以下4方面的问题:
(1) 有的条款比较模糊,比如对“使用方”的描述不明确,有时指总包,有时指出租方,有时不清楚所指,这样就容易造成责任的模糊; (2) 缺乏一些细则性的规定,比如备案手续如何备,没有统一规定,各地都不一样,有些地区备案制变成审批制,阻碍了市场流通和发展; (3) 产权登记缺乏全国统一性的版本,各地版本都不同,应该全国统一,并且能够全国联网查询; (4) 规定了特种操作证,但在操作证颁发中存在收费高、取证难问题,在塔机需求急剧增长的市场环境下,阻碍了足够数量的工人持证上岗,造成起重机械操作工人缺乏。
郑军:166号令施行以来确实起到了很大的积极作用,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比如: (1) 规定所称“建筑起重机械是指纳入特种设备目录, 在房屋建筑工地和市政工程工地使用的起重机械”, 但流动式起重机并不适于纳入范围, 流动式起重机应该按特种设备条例实行年检; (2) 《规定》对检测机构没有具体要求, 造成各地检测机构差别很大, 其检测标准、收费差别都较大; (3) 《规定》要求标准节、附着装置必须使用原厂制造, 实行起来也比较难, 但如果标准节随意互换、附着装置任其自制又存在很大危险性。
袁正:166号令的积极作用值得肯定,但在执行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致使执行操作未能完全达到《规定》的初衷。负面影响有两条:
1)一些条款的不合理逼着大家作假 166号令规定产权备案登记应在企业登记注册所在地,但是当起重机械不在企业所在地时,例如租赁企业在广州注册而塔机在江西使用,设备理应在广州备案登记,但是主管部门却不愿去江西拍照,租赁企业只好把塔机挂靠在江西的其他租赁公司,本来备案目的是要明确责任人,但随着产权单位的转移责任人也发生了旁移,目前这种不一致现象普遍存在。另外,租赁企业的塔机安装资质在异地不被承认;塔机司机持假证上岗普遍。施工现场塔机的安装、使用、保养、维修、检测以及验收过程都存在造假行为。法规执行过程中普遍出现弄虚作假现象不仅是个人问题,而是牵扯到整个国家诚信体系的构建。这一现象应引起立法部门的重视。
2)权力寻租、收红包现象比较普遍 产权备案登记部门和检测部门收红包现象比较普遍。比如:产权备案登记时夹带二三百元钱就立即受理,容易通过,不送钱就会被挑出很多问题责令修改,甚至是一些标点符号问题,申报几次也不一定完成登记。验收、检测过程费用高、收红包现象也较严重。
权力寻租是指握有公权者以权力为筹码谋求获取自身经济利益的一种非生产性活动。权力寻租是把权力商品化,或曰以权力为资本,避开各种控制、法规、审查,去参与商品交换和市场竞争,谋取金钱和物质利益,即通常所说的权物交易、权钱交易、权权交易、权色交易等等。—编者注
刘忠礼:我认为作为租赁企业,在自律前提下要习惯接受监管,监管部门也要根据国内塔机市场各地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监管细则。目前塔机制造企业差异大,建议对制造企业实行信用分级管理;租赁企业的差异也很大,有些租赁企业使用的塔机经常超载,给监管带来了难度。
赵华中:1) 166号令存在的问题是客观的,但有些问题并不完全是166号令的错,而是社会问题。166号令初衷是规范市场行为、加强监督管理、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166号令不完善之处应引起立法机关和政府主管部门的反思和检讨,并加以完善。
2)社会风气不正不仅存在于租赁行业,而是存在于整个建筑行业。此现象应该引起大家足够的重视,同时立法机关、执法部门、群众监督、社会监管等方应采取多方面的措施以改变这种现象。
3)在166号令颁布实施3周年之际,在肯定该法规的同时我们也要正视问题,这才是正确的选择,也只有认真研究才能加以完善。比如检测问题,166号令指出有资格的单位人员才可以进行检测。但检测资格谁来确认?检测行为如何规范?这些新问题的出现我们要正视,要加以研究。
《规定》亟待修改完善
3年前制定166号令是根据当时的认识和行业情况,经过3年实践,我们的认识在提高,而3年前的阶段性成果也应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丰富和升华!
赵华中:我认为166号法令应该修改了。第一,上位法《特种设备管理条例》已经修改,政府部门的规章也该相应改变。其二,随着建筑业的发展和建筑技术的进步,《规定》需要根据科技进步而不断完善提高,体现科技进步成果。第三,要强化从业人员个人责任,把个人职业资格和市场行为挂钩。我们要加大个人责任,国外都是这么做的。我主张建筑业内由政府部门颁发的许可应该大量的减少,将相关事务转到行业协会。政府部门的权利过大不是好事,政府要加大服务减少权力。修改我们的条例,完善我们的规章,构建一个新的和谐的行业是有希望的。
浙江宏基代表:我欣赏赵会长说的一句话,要加强个人责任的追究,这也是166号令需要改进的问题之一。现在很多安全事故都是人造成的,但是人为事故发生后个人几乎都能避开所有的法令约束。个人责任的增加必将减少安全事故的隐患。另外租赁企业到异地开展业务被要求在当地注册分公司,166号令没有规定需要异地注册分公司,各地这样要求是否会造成地方保护主义,希望解决这一问题。
深圳海邻代表:起重机械跨省租赁,被当地政府要求成立分公司,有的设备只在某地租几个月却被要求要设立公司,对场地、注册资金、人员都有要求,我想问为什么要设分公司?租赁资质到底起不起作用?有时两台100tm塔机在某些地方安装检测费用就要收7万多元(租赁费才几万元),这些费用有没有明文规定?乱收费现象需要得到制止。
高颂:随着市场形势的变化产生新的问题很正常,目前需要细化政策适应新的发展要求,以推进建筑起重机械管理水平更上台阶。修订完善法规应该有改革和创新的思想,可以吸取一些国外相关经验。
1)能否制定一个比较详细的起重机械检测管理标准,各部门必须按照标准进行评定工作。制定标准是制约各部门行为和减少权力寻租的有效手段;检测机构也应引入竞争机制。
2)在制度设计、政策实施方面应吸纳国外成功管理经验,制度设计的要有自律性。比如江苏省协会对检测机构进行行业确认、评级,这样很有必要。实践证明各地检测水平存在很大差异,一些偏僻地区检测水平比较低。所以制度设计要有创新性,能否把检测机构按照实力强弱分为全国性、省级、县市级,全国性的检测机构就可以在全国范围进行检测并有效,这样对一些人的权力寻租行为也将有所制约。
袁正:绝对的权力带来绝对的腐败,政府颁布法律赋予某些部门以权力,但却没有约束这些部门的相关配套法令,所以我觉得政府应该对相关部门进行约束,同时要引进竞争机制。没有竞争的绝对的权力就会带来腐败。国外对特种设备从业人员有严格的要求,比如说检测,他们有专门注册的检验师,要经过严格的考试符合法律法规才能取得检验师执照,有执照就有检测资格。比如在迪拜施工,塔机安装完成后找有执照的检测师检测,检测后签字是要负法律责任的。他们的安装人员也是如此,机械安装工、电气安装工都要有牌照,有牌照才能操作。只有把责任真正分解到执行的个人头上他才能真正的去履行和承担这个责任。这就是我的建议。
【安全管理责任】推荐阅读:
安全管理责任追究办法07-06
防火安全管理责任制度09-24
消防安全管理责任制度10-25
门卫安全管理责任书责任书11-27
机关网络安全管理责任06-05
安全生产管理责任制度08-28
安全目标管理责任书(安全副总)01-16
安全管理责任承诺书05-14
消防安全管理责任人01-08
车辆管理安全责任书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