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英语学习适应性

2024-05-11

小学生英语学习适应性(共12篇)

小学生英语学习适应性 篇1

一、研究设计

研究中主要从学习态度、学习策略、学习情绪、学习环境等四个维度,对某朝鲜族小学三年级的全体学生进行了英语学习适应性现状的问卷调查。调查中,课题组采用了整群抽样、集中测试的方法,共下发问卷185份,回收问卷185份,回收率为100%,其中有效问卷185份,有效率为100%,完全能够保证调查研究对样本容量的需要。问卷回收后,课题组将185份有效问卷的数据逐一录入了电脑,然后借助SPSS19.0对所有有效数据进行了相关的统计分析。

二、结果分析与讨论

(一)英语学习适应性水平的宏观分析

课题组首先从宏观上就被试对学习态度、学习策略、学习情绪、学习环境的使用水平进行了综合考查,结果见表1。

根据(AAT)量表对英语学习适应性水平的解释,平均值在4.5-5.0之间的表示“非常适应目前的英语学习”;3.5-4.4之间的表示“比较适应目前的英语学习”;2.5-3.4之间的表示“英语学习适应水平一般”;1.5-2.4之间的表示“不适应目前的英语学习”;1.0-1.4之间的表示“非常不适应目前的英语学习”。那么,表1中3.20的总体适应程度表明,目前朝鲜族小学三年级学生对英语学习适应性处于“一般水平”的程度上,他们对英语学习适应性四个维度的使用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学习态度(3.58)→学习策略(3.44)→学习环境(2.70)→学习情绪(2.56)。由此可见,朝鲜族小学三年级学生已经认识到了英语学习的重要性,而且已达到了“比较适应”的程度。此外,虽然被试对其它三个方面仅为一般水平,但没有“不适应或非常不适应”这类情况的出现,这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难能可贵,是非常好的现象。

(二)英语学习适应性的微观分析

课题组从四个维度共15个测试项目,全面考查了被试英语学习适应性的具体情况,详细的统计结果见表2。

1. 学习态度

朝鲜族小学三年级学生英语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行为、英语认知)为整体水平最高的一项,平均分为3.58分。表2中的统计数据表明:被试学生绝大多数都能够认识到英语学习的重要性(英语认知,4.56),而且在平时的学习中,他们也会自觉制定学习计划,及时完成家庭作业,能够做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学习行为,3.55)。而他们对于英语学习的兴趣则一般,大多只在上学期间进行,不会延续到课余时间。造成此类现象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英语作为小学的三大主课之一在考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另一方面是英语作为外来语言在生活中并不经常使用,且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语言枯燥、形式单一,不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 学习策略

朝鲜族三年级小学生对英语学习策略的使用情况整体较好。表2中的统计数据显示:被试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喜欢说英语,有运用英语进行表达交流的欲望(交际策略,3.70);在平时的英语学习过程中,能够长时间集中注意力(认知策略,3.67)。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新型小学英语课堂一改从前的“填鸭式”、“满堂灌”式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师们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能够运用任务型教学法、全身反应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开展教学,引导学生们自主学习,因此学生们对英语学习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乐于与老师、同学们用英语交流。同时调查结果也表明,被试在遇到学习上的困难时一般不愿去请教老师,也无法自主制定高效的学习计划(调控策略,3.16);在利用学习资料、媒体等方法学习英语的情况也一般(资源策略,3.29)。究其原因是由于教师缺乏适当的引导,只关注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而忽略了课后学生对于学习时间的利用效率,也没有教会学生运用英语学习工具自主学习,因此学生对于英语学习资源的认识不足,利用也不够。

3. 学习情绪

朝鲜族小学三年级学生的英语学习情绪水平是最低的一项。表2中的统计数据表明,被试经常对英语学习感到害怕、焦虑(害怕情绪,2.23,焦虑情绪,2.27),并且在课堂中时常保持沉默,不愿发言(沉默情绪,2.37),只有部分同学能够感受到英语学习的快乐(喜乐情绪,3.25)。导致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朝鲜族三年级小学生刚刚开始接触英语,对英语感到陌生,且学习起来较为吃力。一旦遇到困难或挫折,其失败的体验往往会从其内心弥散开来,形成抑郁、孤僻、退缩、自卑的心理,对英语学习表现出很大的不适应。

4. 学习环境

朝鲜族三年级小学生对于学习环境的整体适应一般,被试在英语学习时偶尔会被教室的噪音(教室环境,2.16)和其他同学打扰(同伴关系,2.79),因为讨厌英语老师或认为英语老师不喜欢自己而导致对英语厌学的现象时常发生(师生关系,2.62),部分学生认为家庭氛围不适合自己的英语学习,且父母并不关心自己的学习成果(家庭环境,2.89)。造成此现象的原因是由于此时的小学生注意力水平低下、自制力差等极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且三年级小学生具有“向师性”,常常会因为一个老师而喜欢一个学科。而现在的一线教师大多教学模式单一,对待学生较为苛刻,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从而导致对英语的厌恶。

结语

研究结果表明,朝鲜族小学三年级学生英语学习适应性的整体水平一般,且他们在学习情绪、学习环境方面的适应水平相对较低。为此,本文建议应切实加强朝鲜族小学生英语学习适应性的培养,一方面努力提高朝鲜族小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增强其英语学习的自信心,另一方面也要多方面谋求缓解朝鲜族小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不良情绪的具体措施,最后还应加强英语学习策略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体会到英语学习的喜悦。

摘要:研究中综合运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以及课堂观察法等研究方法,对朝鲜族小学三年级学生英语学习适应性的相关问题展开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朝鲜族小学三年级学生英语学习适应性的整体水平一般,在学习态度、学习策略方面已经比较适应目前的英语学习状态,而在学习情绪、学习环境方面的适应水平则相对较低。研究建议朝鲜族小学英语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进行学习适应性的培养。

关键词:朝鲜族小学生,英语学习适应性,调查研究

参考文献

[1]戴育红.小学生学习适应性的研究[J].教育学刊,1997,(1):15-17.

[2]徐亚青.小学生学习适应性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1998,(9):39-43.

[3]王丽萍.小学三年级学生英语学习适应性的调查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

小学生英语学习适应性 篇2

对于提高高一学生化学学习适应性的思考

高中教育是在九年制义务教育基础上实施的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不仅是知识总量增加,在学习方法、学习能力、意志品质都有更高要求,帮助高一学生更快适应高中学习,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成绩是每一个高一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作 者:徐欢 作者单位:天津市瑞景中学,天津,300134刊 名:中国科教创新导刊英文刊名:C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年,卷(期):“”(6)分类号:G633.8关键词:学习适应性 知识衔接 非智力因素

小学生英语学习适应性 篇3

关键词:网络环境;大学生;英语;适应性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4) 04-0000-01

大学生对于网络英语自主学习的适应性,主要受学习动机、学习方式、学习策略、操作能力以及学习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要提高大学生的适应性,就应当针对这些影响因素,采取对应措施。

一、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越明确,学生的学习态度就会越端正,求知欲和学习动力也会更加强烈,它能够使学生克服障碍与困难,不断尝试各种学习方式与学习途径,来获得最终的学习成果,在网络环境下也是如此,要提高学生对于网络英语自主学习的适应性,首先就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但是在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时候,要明白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他们的个性特征完全不一致,所以应当针对性的制定激发策略。另外,在学习过程当中,一个人的学习动机难以始终保持,很可能会随着学习进程出现起伏变化,所以老师应当时刻掌握学生的学习机动变化,并通过与学生进行交谈,分析出造成学习动机变化的因素,以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干预引导,使他们的学习动机可以时刻保持在最佳的状态。

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理念

互联网络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大学生的英语学习方式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语言学习的成功取决于学习者本人,取决于学习者自身的因素及其充分利用学习机会的各种能力。大学生应当认识到语言知识伴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变化其表达形式和表达内容,书本知识的呈现在网络时代具有一定的滞后性,而网络自主学习可以让学习者获得最新的知识、掌握最新的技能。学生还应该懂得,语言学习就是学习者对目标语建构理解能力形成的过程,自己就是教学实践的主体。如果主体自身不积极主动的进行建构,知识不可能通过他人的传递就直接被主体所吸收。利用网络学习环境所提供的大量真实语言输入和有意义的学习任务进行自主学习、通过各种交互平台参与英语学习内容的讨论、交流学习心得、体会或者协作完成某一学习主题、共享优秀的学习资源是提高其语言交际能力的唯一途径。

三、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

学生在网络环境中进行学习,与传统课堂环境中的学习有着较大的区别,在网络环境下,因为没有来自老师的直接管理与监督,所以学生的学习主要具有自觉、独立等特点。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学生不具备有效的元认知策略,就算是学习动机与学习理念正确而明确,也难以保证学习的有效性。因此,需要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以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弥补缺少老师直接引导的不足。因此,在学生学习的网络课程中,老师不仅要安排常规教学内容,更要具有目的性与意识性的向学生传授各种英语技巧和学习策略,例如翻译技巧、写作技巧、阅读策略、交际策略以及听力技巧等等,同时老师还要对学生的学习策略实践进行管理与评价,不断提高学生在网络环境下的英语学习适应性。此外,老师应当要求学生以日记的形式,对自己的学习行为、学习成效进行评价、记录,对有所疑惑的地方及时向老师求助。在针对学生个体进行学习策略指导的时候,要尽可能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因素,例如其已有知识能力结构、个性特征,学习英语所具备的优势与劣势等等,以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策略的针对性与操作性。这样一来,学生在网络环境中进行自主学习,便能系统、高效的达成学习目标。

四、提高学生的网络技术操作能力

由于成长环境因素以及个人兴趣爱好的影响,每个学生对于网络技术的掌握程度与操作能力各不一样。当然,对于熟悉网络技术的学生来说,他们在学习的时候会更加的得心应手,能够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而对于不太熟悉网络技术的学生而言,就可能会在学习操作中遇到这样、那样的麻烦,拖延学习进度。所以,老师应当注意对学生这方面的能力进行提前培养,重点教会学生对英文电子词典的使用,增强他们对其他相关学习资源网站和软件的熟悉程度,使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能够轻松应对各种技术问题,保证学习进度。

五、营造良好的网络学习环境

要提高学生对于网络英语自主学习的适应性,仅从学生自身的角度来采取措施还不能起到最为良好的效果,除了要对学生的学习思想与学习行为进行引导与干预外,还要对网络学习环境进行构建与改造。比如,要让学生能够感受到网络自主学习并非孤立的学习,而是同样有来自老师与学生的陪伴的,让他们在需要帮助的时候,可以找到老师请教问题,在需要沟通的时候,可以找到同学进行交流。其实,利用网络技术能力,能够轻易的实现这种效果,能够有效的对学生进行组织,使学生感受到一种学习过程当中的群体感与归属感,避免学生在网络自主学习中,出现一种缺少人文关怀的感觉。比如,通过建立社区、贴吧、QQ学习群等方式,都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共同交流、共同学习的场所。同时,老师还应当开辟一个专门的沟通、交流渠道,为需要帮助的学生随时提供咨询与引导,倾听他们在学习过程当中的感悟。最后,还应当对校园内的网络学习环境进行一定的限制,防止一些不良的信息对学生产生影响。

通过以上的所有措施,便能有效提高学生对于网络英语自主学习的适应性,保证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1]史红十,杨翠,陈淑鸿.大学生网络自主听力课适应性的分析与思考[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2):92-96.

[2]黄敏,覃朝宪.全国大学英语网络考试考生情况调查——以适应性为研究视角[J].外语界,2009(05):90-96.

流动小学生学习适应性的调查研究 篇4

一、调查对象及方法

本调查随机在上述地区抽取14所小学52个班共1778名三至六年级学生的学习适应性状况进行了调查, 问卷当场回收, 其中男生1171名, 女生607名。调查采用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周步成教授研制的学习适应性测验 (AAT) 手册, 并对师生与家长进行了访谈。该测验的折半信度为0.71~0.86, 重测信度为0.75~0.88, 具有较高结构效度, 按实施规则及统计学原理进行测验。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1. 流动儿童学习适应性等级水平分布情况 (N=1778)

平均等级2.87, 与全国理论分布比较x2=8.63, P<0.05

通过学习适应性测验 (AAT) 手册测试, 表1显示:1778名流动小学生学习适应性的水平为差等、中下、中等、中上、优等分别占总人数的14.68%、35.38%、30.31%、18.62%、1.01%, 学生处于学习不适应状态 (差等与中下之和) 高达50.06%。与全国理论分布比较, 总体水平处于中下等水平, 平均等级为2.87, 经x2检验, x2=8.63 (P<0.05) , 显著弱于全国理论分布。

2. 性别与年级的差异

表2结果显示, 三年级女生 (144名) 在“学习技术”、“独立性和毅力”方面与男生 (289名) 有显著差异 (P≤0.05) , 得分均高于男生。而四年级男生 (346名) 在“独立性和毅力”方面的得分低于女生 (182名) 具有显著差异外 (P≤0.05) , 其余并无显著差异。

表3结果显示, 五年级女生 (147名) 在“学校环境”、“独立性”方面与男生 (256名) 有显著差异 (P≤0.05) , 得分均高于男生, “家庭环境”有极显著差异 (P≤0.01) 。而六年级女生 (134名) “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的得分高于男生 (280名) , 有极显著 (P≤0.01) 差异外, “身心健康”方面也显著高于男生 (P≤0.05) 。

总之, 流动儿童学习适应状况不佳, 平均等级低于常模水平, 主要是中下等与差等水平的百分比分布最多, 而且每个年级的学习独立性均不理想, 但他们在学习态度、学习热情等方面有较好的适应。在性别方面, 女生的学习适应性状况好于男生。高年级段的家庭环境、学校环境、身心健康适应表现差于中年级段, 但听课方法高于中年级段。学习适应性伴随年级的升高与年龄增长呈逐步提高的趋势, 高年级学生略高于中年级学生, 但两者的差异经x2检验并不显著。

三、建议

第一, 根据教育规划纲要的部署, 有关部门和各级政府应认真落实“以输入地政府管理为主, 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就读为主”的政策, 强化责任落实。在流动儿童居住地集中的地区, 充分发挥公立学校的主渠道作用, 统一纳入招生范围, 统一管理, 统一编班, 统一教学, 统一安排活动, 并在升学录取上一视同仁, 在入队、入团、评优、奖励上一视同仁, 在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上一视同仁, 在接受困难救助上一视同仁, 逐步消除城乡差异, 促进流动儿童教育事业稳步健康发展。相关部门还应大力宣传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 宣传各地各部门的好经验、好做法, 选择流动儿童及家长优秀典型, 引起社会对流动儿童的广泛关注, 促使更多的单位、组织和社会热心人士积极参与, 在全社会形成关爱流动儿童、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

第二, 对于民办学校, 政府及有关部门要给予必要的扶持和帮助, 依法审批比较规范的民办外来工子弟学校, 并加强管理。可建立由市、区和乡镇政府主管部门组成的三级联动的教育教学管理体系, 制定诸如《农民工子女学校审批程序及办法》和《农民工子女学校办学条件标准》, 以推进规范化学校建设, 将经费使用、学籍管理、校园安全、教育教学、教师选聘、教研培训等工作纳入地方常规教育管理之中。对办学条件、质量达到政府要求的民办学校进行奖励, 分期、分批对达不到规范标准的公办、民办学校进行改造, 逐年提高规范化学校比例, 引导民办学校健康发展。加大公立学校与打工子弟学校的交流、合作, 在教学设备设施、课程计划、教材使用、招生考试、学籍管理、师资培训等方面予以支持和指导。鼓励各类公办学校在图书、设备、仪器、师资、教育教学管理等方面给予帮助, 实施有偿或无偿的资源共享, 加强农民工子弟学校师资队伍建设, 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第三, 在流动人口密集的社区或在城郊结合的大市场、商贸城等流动儿童集聚场所, 可因地制宜由有条件的镇政府和各级村委会在乡镇、街道、较好的农家大院或社区, 依托妇女活动中心、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等公益性机构, 积极建立托管中心和志愿者服务中心, 对流动儿童义务帮教。另外, 考虑到流动儿童的流动性, 会因为父辈的工作地点改变而频繁地转学或插班, 所以作为教师除了备课备教材外, 还要因材施教, 通过学习适应性的检测与日常观察发现异常, 对其进行个别辅导。师生双方做到相互理解、情感相融, 使流动儿童感受到教师的亲和力与亲切感, 学生主体性得以充分发挥。

第四, 作为家长, 低廉的租金虽是他们租房时考虑的首要因素, 但同时还应兼顾到周边良好的社区环境, 只有这样才能为流动儿童创造一个好的就学环境。同时, 流动儿童也应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端正学习态度, 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总之, 通过学生、家长、教师、学校、社会等坚持不懈的共同努力, 最终实现区域义务教育的协调、持续、均衡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步成.学习适应性测验 (AAT) 手册.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1.

[2]杨雪梅, 叶修.小学生学习适应性发展的研究.四川心理科学, 2001 (3) .

[3]黄敏若.促进流动儿童学习能力提高的策略与研究.中小学教育, 2012 (2) .

高一学生适应高中学习的方法 篇5

高一最初关键是对高中学习的适应,对于内容多难度大的高中学习首先要心中重视,不要再有初三后能够放松的心情。对于高一同学而言,高中前三个月是适应期,很快适应的学生很容易冲在班级前面;如果没有适应高中学习则到了高三他还找不到属于自己的方法。

对待高中学习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1、理科注意多加练习,加快速度。简单的例子,孩子每天比别人多练习一道数学题,一年下来就比别人多了三百多道。数学题型本来就这么多,多练习之后做题速度和一次正确率就高很多。高一开始坚决杜绝数学计算错、审题错,到了高二以后再改就很难了。每天做完作业后时间空闲可以做几道数学题练手速:小题不要大做,大题不要跳步骤。物理多注意字母的使用,书写规范不跳步骤。化学注意掌握物质的规律和特例,如果发现孩子仍然像背课文一样背化学方程式就是个非常危险的信号——他上课没有理解清楚。

2、文科不能放松,多读课外资料,积累素材,提高文学修养。读者等杂志不必多说,高一是比较空闲的时候,也是增加此方面修养的最佳时机。到了高中,作文和阅读分数能拉不少分,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也能对学业水平考乃至复旦千分考有很重要的影响。

3、英语注重听说读写,每天保持阅读量和听力训练。英语方面我不太在行因此就少说一点以免误人子弟了。

4、心态要调整:高中之后学生又是洗牌后再组织的,班级里所有学生初始程度都差不多,因此本来排名很高的同学到了新环境说不定会成为平庸的任务甚至垫底,这是很有可能发生的。做好心理准备淡然但谨慎面对是非常必要的。孩子应该知道现在自己在做什么,给自己一个目标——参见我说的如何选专业那文章。

5、尖子生可望而不可求,每个人的学习方法并不相同。家长有让自己孩子成为尖子的心态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尖子就那么几个,如果非要让自己的孩子成为尖子会给自己和孩子莫大的压力。在高中 高中语文,只要孩子的付出对得起自己的收获,做到问心无愧既可。

小学生英语学习适应性 篇6

【关键词】城中村初中生 学习适应性 现状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3B-0015-03

学习适应性关乎学习效果,也进一步影响到城中村孩子的受教育情况。城中村是近年来城市化进程的产物,城中村孩子的教育问题影响着这一区域的发展。现有的研究资料也说明了城中村家庭学生的成绩普遍不理想,原因与学生学习态度不够端正有关,尤其是在初中阶段,这种现象更为明显。但相关的研究并未明确城中村初中生的学习适应现状特点,只能到研究中去找寻,因而本研究借助学习适应性量表探讨城中村初中生的学习适应性现状问题,同时也为后续的实验干预提供实证依据。

一、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选取南宁市部分学校初中三个年级434名(男生228人,女生206人)城中村学生(通过学生入学信息来定,包括世居民子女252人,南宁市户籍,住城中村;租房户子女182人,非南宁市户籍,住城中村)作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450份,回收450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为434份,无效问卷16人,有效率为96.4%。

(二)方法

利用健康课,以年级为单位团体施测。采用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周步成等主修的《学习适应性测验》(AAT),用以检查和诊断影响学生学习的非智力因素和环境因素。测量表分为学习态度、学习技术、学习环境、心身健康4个分量表,每个分量中又含有3个内容量表,具体如下表1所示。分析表明,该量表的折半相关系数为0.71-0.86,重测相关系数为0.75-0.88,具有较高的信度。具备全国常模。该量表目前在国内被广泛使用。

本文考虑AAT常模的建立距今已有20年,参照性是否适用于现在的学生值得考究。但基于目前还没有新的常模建立,现有的研究也只能用原有的常模作为参照。

记分时,AAT量表中的原始分以0分、1分和2分三级评分,然后将原始分按常模换算表换算成标准分,再按常模等级表确定属于哪一个等级,常模分成5个等级,等级划分如表2 。在测验中,无论是对整体结果的评价,还是对四个分量表及其包含的内容量表的评价,都采用常模5等级来判断学生对学习条件的适应性。按该测验的解释,“中下”和“差”的都可以归为“学习适应不良”,对这部分学生,我们要有针对性地加以指导,以改善其适应性。

二、结果

(一)城中村初中生学习适应性等级分布人数和百分比

经统计分析,所调查的城中村学生学习适应性发展的等级分布人数和百分比,详见表3。

由表3,城中村初中生学习适应性等级属于“优等”的,仅占总人数的2.76%;学习适应性等级属于“中上”的,仅占总人数的6.91%;学习适应性等级属于“中等”的,占总人数的28.57%;学习适应性等级属于“中下”的,占总人数的36.63%;学习适应性等级属于“差等”的,占总人数的25.12%。可以看到,城中村初中生学习适应性等级比率与全国常模理论比率相比,城中村初中生学习适应性等级普遍较低,集中在“中下”及“差等”,占总人数的61.75%。

(二)城中村初中生的“不良”检出率

在AAT测验的解释中,将“中下”和“差”等级归为“学习适应不良”,全国常模理论比率为31%。本研究用“不良率”来体现城中村初中生在学习适应性测验中各维度的等级情况,不良率越高说明适应问题越严重。详见表4。

由表4可看出,城中村初中生在AAT测验4个分量表上的“不良”检出率均高于全国常模理论比率31%,各分量表的不良率由高到底的排位是:学习态度>学习技术>学习环境>心身健康。城中村初中生在AAT的12个维度上的不良率均高于全国常模理论比率31%,这说明城中村初中生学习适应问题极为严重,对学习态度,尤其是对学习计划(68.43%)的适应困难较为突出,其次是听课方法(60.14%)、学习技术(59.22%)、学习热情(58.53%),应试方法(55.30%)、独立性(54.61%)、学校环境(52.53%)、心身健康(52.30%)、家庭环境(50.69%)、朋友关系(43.32%)和毅力(34.33%)。

(三)城中村初中生学习适应性的性别差异

在总体上,学校适应性的性别差异显著,女生得分显著高于男生(t=2.21,p<0.05)。在具体因素上,女生在学习态度分量表和学习计划、听课方法、朋友关系三个内容量表上得分非常显著高于男生(P<0.01);在应试方法内容量表上得分极其显著高于男生(t=3.25,p<0.001);在学校环境和毅力两个内容量表上得分高于男生,但差异不显著(p>0.05)。男生在学习热情、读书和记笔记方法、学习技术、家庭环境、独立性五个内容量表上得分高于女生,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见表5。

(四)城中村初中生学习适应性的户籍差异

在总体上,租房户子女的学校适应性得分非常显著高于世居民子女(p<0.01)。除朋友关系外,租房户子女在各分量表和内容量表上的得分均高于世居民子女,但差异程度不同。具体而言,租房户子女在学习态度分量表和学习热情、学习计划两个内容量表上得分极其显著高于世居民子女(P<0.001);在毅力内容量表上得分非常显著高于世居民子女(p<0.01);在听课方法、学习技术、应试方法、学校环境四个内容量表和学习技术、学习环境两个分量表上得分显著高于世居民子女(p<0.05)。见表6。

三、讨论

(一)城中村初中生学习适应性的总体水平分析

目前,已有的调查研究对我国中小学生学习适应性发展水平的描述并不一致,据张承芬、张金宝(2000),田澜(2002),石常秀(2006)等研究者认为,我国中小学生学习适应性的总体水平为“略超中等”,而有研究认为“低于这个水平”。本研究得出的数据显示,从总体上,城中村初中生学习适应处于“中下”及“差等”的人数居多,占61.75%,各个分量表的“不良率”均高于全国常模,这反映城中村孩子学习适应性的不良情况比国内中学生学习适应性的不良情况更为严重。

根据调查结果,城中村初中生存在的学习适应问题主要表现为:①学习态度不端正,不积极。目前,多数城中村家庭以出租屋和分红为主要家庭收入来源,日子过得也算可以,这部分家长对待小孩的学习持顺其自然,甚至无所谓态度,这样的观念对小孩的影响很大,导致小孩对自己的要求不高,甚至出现学不学都没关系的态度;而一部分家长由于自身文化水平不高,对孩子出现的适应问题无能为力,对孩子失望而失去耐心,孩子倍感挫败,对学习的积极性自然不高,致使在学习态度方面表现出适应问题。②缺乏学习策略。这类学生不会学习,在做计划、听课、作业、时间安排、应考等具体的学习方法和技术方面表现差。出现学习缺乏计划,听课易开小差,做小动作,不完成作业,考试应对方法比较消极。③家庭人际环境适应不良。由于自身文化程度普遍较低,缺少科学的教育知识,教育观念落后,很多城中村的学生家长依然习惯于采用“严厉呵斥”“说教”的老套教育方式,孩子普遍抵触这样的方式,认为父母亲根本不懂自己,更不愿和父母沟通,致使越不沟通就越是沟通不良,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孩子出现学习适应问题。

(二)城中村初中生学习适应性的性别差异分析

本次调查显示,女生的学校适应水平显著高于男生,这与先前一些研究者所得结论类似,如孟四清认为在学习适应不良的男女差异方面,男女差异显著。其中女生的问题明显少于男生。当然也有研究者持不同意见,赵守盈、戴育红的研究结果表明学习适应性的性别差异不显著。本调查还说明了在学习热情、读书和记笔记方法、学习技术、家庭环境、独立性五个内容量表上,男生的得分高于女生,其余的都低于女生。相比同龄男生,女生心理成熟较早于男生,更明确自己的学习态度和目标,也正是由于发育比男生早,她们的思想比男生也相对复杂,心理负担也会重些,因而在学习态度、学习计划、听课方法、毅力方面的适应要比男生好;传统的家庭教育使得女性趋向于依赖男性,而城市化的发展,新思想的习得促使女性更愿意走向社会,而改变是需要过程的,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女生在家庭环境和独立性内容上的适应能力仍不如男生。而机械的学习方式会让她们比男生少一些学习热情。一般来说,女孩比较温和,彼此间很少会发生冲突,这与小男孩淘气好斗形成鲜明对比,所以女生的朋友关系比男生的朋友关系好,而拥有了较好的人际关系,女生对学校环境的适应性能力自然比男生高。

(三)城中村初中生学习适应性的户籍差异分析

从总体上看,租房户子女在学校适应上的得分显著高于世居民子女(p<0.05)。这与邓远平、何资桥等研究得到的结论不同,这些研究认为,外来务工子女或进城农民工子女的学习适应能力要低于城市居民子女。调查还说明,除了朋友关系外,租房户子女在各分量表和内容量表上的得分均高于世居民子女,但差异程度不同。在学习态度分量表和学习热情、学习计划两个内容量表上得分及其显著高于世居民子女(P<0.001);租房户子女在毅力内容量表上得分非常显著高于世居民子女(p<0.01);租房户子女在听课方法、学习技术、应试方法、学校环境四个内容量表和学习技术、学习环境两个分量表上得分显著高于世居民子女(p<0.05)。

由于租房户多为外地到城市的居住户,也可以说是外来务工人员或进城农民工,一般来说他们的文化水平不高,但他们希望孩子接受更好更高的教育,也尽量创造条件养育孩子,如给孩子更多的关爱和期望或付出更多的时间和金钱,因而会经常建议、鼓励孩子努力学习。而租房户子女自身面对家长的教育和自身对未来城市生活的追求,他们想要改变命运,所接触的励志宣传和现实生活中部分人群的成功经历,让他们总结出自己手握的能改变命运的方法就目前来看,就是用功学习,有规划有目的的学习,克服困难,坚韧不拔的学习,因此,在学习适应上表现为学习态度、学习热情、学习计划、毅力方面要高于世居民子女,这些状态是世居民子女无法比拟的。然而租房户子女异地求学,处于人生地不熟的状态,朋友圈子自然小,平时也因时间和精力都花在应付学习,和同学相处自然少些,所以表现在朋友关系上分值比世居民子女低。相反世居民子女因家庭经济并不缺乏,生活相对比较安逸,加上父母疏于管教,放任自由,学生常是毫无目标,也不愿意把心思放在学习上,所以表现在学习适应性测验的得分低于租房户子女。

【参考文献】

[1]周步成.学习适应性测验[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2]陈湛.城市化进程中的城中村问题研究[M].云南:云南大学出版社,2009

[3]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4]白晋荣,刘桂文,郭雪梅.中学生学习适应性的研究[J].心理学动态,1997(2)

[5]陈晓杰.关于学习及学习适应性的界定[J].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3)

[6]张承芬,张金宝.关于中学生学习适应性的调查分析[J].山东教育研究,2000(12)

[7]田澜.关于中小学生学习适应性的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1)

[8]杨雪梅,叶俊.小学生学习适应性发展的研究[J].四川心理科学,2001(3)

[9]孟四清.当代中学生学习适应不良的现状与教育对策[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6(5)

[10]赵守盈,王洪礼.贵州省农村初中学生学习适应能力发展状况研究[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4)

[11]朱冬亮.教育城市化中的城中村家庭教育行为分析[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5)

[12]邓远平,汤舒俊.流动人口家庭环境对其子女学习适应性的影响[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

[13]何资桥,蒋湘祁.进城农民工子女学习适应性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9(7)

【作者简介】陈泳百(1976年11— )女,汉族,南宁市宾阳人,南宁市第二十四中学心理教师和思想品德教师,中学一级教师,南宁市教学骨干,国家二级咨询师。

立足成才培养中学生的学习适应性 篇7

一、帮助中学生调适心理, 保持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中学生提升心理适应能力的前提。中学阶段的学生随着生理、心理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及思维方式的扩展和变化心理会出现巨大的变化。若是缺乏良好的心理调适和心理引导, 很容易受到青春期不良心理的影响, 降低中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想要中学生保持心理健康, 就需要学校和家庭的高效合作。

学校方面非常有必要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和设立心理辅导室。首先以教学方式帮助中学生正确地了解青春期的生理变化特征和心理变化的特点, 帮助学生正视这些青春期变化。教师可以在授课时正确引导中学生主动回顾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和心理发展过程, 让中学生主动去适应这些青春期心理变化, 学会正确处理因为心理变化而导致的问题。然后, 通过一对一的近距离沟通帮助出了心理问题的学生作心理疏导和心理调适, 让中学生心理向健康的方向发展。学生以健康状态投入到学习之中, 才能提高学习效率, 培养良好的学习适应性。

家长方面则需要随时关注学生在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变化, 以便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还要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改进与学生交流、沟通的方式和态度, 在给予学生父母般关爱的同时还要给予学生平等和充分的尊重。

二、帮助中学生端正学习态度, 适应新情况

学习态度指的是学习者对学习的一种较为持久的肯定或否定的行为倾向或内部反应的准备状态。良好的学习态度是保证学生以积极心态去适应新情况的重要前提, 对于中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适应性也大有裨益。

1. 中学生要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

心理健康的学生往往比较容易获得这种端正的学习态度。学校通过《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的心理课程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自强上进的信念, 让学生拥有迎接挑战的勇气和魄力, 使学生在努力奋斗的过程中培养出认真执著的学习态度。

2. 教师充分发挥其作为“人生导师”的作用

在低年级教学中, 教师可以从知识的连贯性方面入手, 深入浅出地解析初中课程知识与小学所学内容的联系, 引导学生认识到中学阶段的课程知识是小学所学知识的递进与升华。比如七年级数学课程中, “相交线”与“平行线”的知识点正是小学知识中“直线”的进一步深化。如此, 先让学生对课程知识产生认同感, 然后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对新课程产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能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3. 父母要做好学生的坚实后盾

学生取得成功时, 父母要给予肯定和赞扬, 同时提醒他们不要骄傲自满;学生面对挫折时, 父母要给予鼓励和支持, 同时教导他们再接再厉, 以此培养他们乐观向上的学习态度。

三、帮助中学生调整学习技术, 适应新变化

培养中学生学习适应性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提高中学生的学习效能, 保证学习质量。学习适应性其实也是学生克服困难取得良好学习效能的一种能力, 是可以通过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合理的学习方法来提升的。这说明良好的学习技术有助于提升中学生的学习适应性。

中1.改进学习习惯学阶段的教学重点和教学目标都与小学立时期有所不同, 学生需要改进学习习惯, 才能更足初中低年级正是帮助学生度过学习适应好地从心理到生理都适应中学阶段的学习。期的成期关键。时期帮助学, 生改进学习习惯是低年级教师首当其也是帮助学生改进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才冲的教学任务。首先, 教师可以通过向小学的同行培确把握引导方向们了解小学教学方, 帮助学生在以往的基础上改进式和学生学习习惯的方式来正养学习习惯。其次, 教师还要能将小学、初中阶段的中桥梁课程知, 识融会贯通使学生平稳过, 渡学习适应期用课程知识给, 逐步改进并养东学生搭建一个广学另外成适合中学, 阶段的学习习惯行为心理学研究表。河明:21天以上的重复源生会形成习惯, 90天的重复会形成稳定的习惯。教师●的中学生能坚持下去还要和家长们一起, 最终养成稳肩负起监督、提醒的责任定的学习习惯, 保。证吴永筱学

2. 改进学习方法

习根据多方面研绩有很大的正相关, 学生的究发现, 学习适应性好学习适应性与, 学习方学业成适有承前法正确, 启后的作用能提高学习, 培养成绩。正确的学习方法不仅有中学阶段的学习内容具应适应高中阶段的学习打下基础助于学生快速适应中学阶段的。不过学习, , 学生自己对还能为学生性于学习方法的把握能力不足, 教师的总结和指导作用至关重要。这也要求中学初级阶段的教师能够深入小学高年级课堂, 就近观察和研究学生的学习方法, 并将这些观察结果与初入中学的学生进行比较分析, 从中找出学习适应性差的学生需要改进的地方。

另外, 教师们还可以主动与学生做朋友, 从心理上培养学生的认同感, 了解学习适应性好的学生快速适应的原因。比如, 他们掌握了较好的学习方法, 会自主预习和复习, 会认真仔细做课堂笔记等。然后再将这些方法进行归纳总结, 去粗取精, 在更多学生中推广和培养, 从而提升学生总体的学习适应性。

四、帮助中学生了解学习环境, 适应新环境

学习适应性包括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调整自身, 适应学习环境的能力倾向。学生能否快速地适应新环境, 对于提升学习效果, 培养学习适应性非常重要。在学生对新环境适应过程中, 教师肩负介绍和引导的作用, 家长则有着辅助和支持的责任。

教师在授课时深入浅出、寓教于乐, 交流沟通时平易近人, 将极大程度地消除学生对新环境的陌生感和抵触心理。家长积极鼓励自己的孩子参加互动参与式的校园活动, 能让孩子迅速融入集体之中, 消除学生与新环境之间的隔阂感。

此外, 中学生本人也需要明白“山不来就我, 我就山”的道理。学校整体的学习环境是不会因为某一个学生个体而改变的, 只有主动去认识和了解新环境, 真正接受教师的引导和父母的辅助, 才能对新环境中的物和人产生认同感, 从而真正适应新环境, 融入其中, 最终成才。

摘要:从心理适应的角度来看, 中学生能否尽快地适应新环境, 能否处理好学习中遇到的各种情况和新变化, 与中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的高低有直接的关系。因此, 提升中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进而培养中学生的学习适应性, 对提升中学生学习效果格外重要。

关键词:学习适应性,心理适应,心理健康

参考文献

[1]广东教学教材研究室.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 2004.

小学生英语学习适应性 篇8

适应是大学生的一项重要能力,学习适应是适应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习适应不良是适应不良中非常突出的一方面,并且学习适应不良还会反过来影响大学生的整个适应系统以及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学习适应出现问题的学生不仅学习成绩不理想,而且他们的自我评价也较低,部分学生还会由于担心学业而出现失眠、头痛、消化系统疾病等心身症状。[1]独立学院是近十几年来我国兴起的一种崭新的高等教育办学模式,独立学院大学生的入学成绩与普通高校大学生有显著差异,研究他们在大学的学习适应状态,对于指导独立学院大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培养他们较快具备健全的学习适应能力,以及对独立学院进行教育教学改革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关于学习适应性的定义目前研究者们还没有完全统一的定论,综合国内外诸多研究者的看法,本文较认同冯廷勇等人的概念,即“学习适应是主体根据环境及学习的需要,努力调整自我,以达到与学习环境平衡的心理与行为过程”,其主要因素包括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能力、教学模式和环境因素。[2]

一、研究方法

(一)研究工具

采用冯廷勇、苏缇等人在2006年编制的《大学生学习适应量表》。该量表由学习动机、教学模式、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和环境因素五个维度构成。量表共29个项目,其中学习动机维度包含8个项目;教学模式维度包含7个项目;学习能力维度包含6个项目;学习态度包含4个项目;环境因素包含4个项目。

《大学生学习适应量表》采用的是里克特5点法记分,同意为5分,较同意为4分,不确定为3分,较不同意为2分,不同意为1分。该量表各因素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学习动机的Cronbachα系数为0.80、教学模式0.71、学习能力0.75、学习态度0.74、环境因素0.73。五个因素的α系数均在0.7以上,均达到了可接受的水平,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并且实验者通过实证研究证明该量表具有良好的实证效度。[2]

(二)研究对象

在吉林省某独立学院随机抽取在校大学生作为被试。共发放问卷820份,回收的有效问卷793份,问卷的有效回收率为96.7%。其中男生275人,女生518人;理工类学生352人,文史类学生357人,艺术类学生152人;大一182人,大二207人,大三245人,大四159人。

(三)数据处理

结果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

二、结果与讨论

(一)独立学院大学生学习适应性的总体水平

由表1可以看出,独立学院大学生学习适应性的平均分72.34分,低于量表平均分(75分),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学习动机21.4792分,低于量表平均分20分;教学模式16.0504分,低于量表平均分17.5分;学习能力13.6242分,低于量表平均分15分;学习态度9.23581分,低于量表平均分10分;学习环境11.9496分,高于量表平均分10分。说明独立学院大学生的学习适应性中等偏下,除学习环境外,在学习动机,学习模式,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上均表现出适应不良。

(二)独立学院大学生学习适应性性别差异

独立学院男大学生与女大学生在学习适应性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在其年级发展趋势上有所不同:男生在大一是学习适应性得分最高,大二、大三逐渐降至最低,到大四有所回升;女大学生大一阶段学习适应性得分偏低,大二升至最高,大三大幅度下降,到了大四回升至大二时的水平。男生只有在大二这一年级上学习适应性低于女生。

目前国内关于大学生适应性的差异研究,一部分研究结论认为,女生的学习适应性优于男生,如季艳萍[4]、李红燕[5]等的研究;另一部分研究结论认为男生的学习适应性明显高于女生,如白蕾[6]、冯廷勇[2]等人的研究。而本研究结论不同于上述结论,研究者认为,之所以产生研究结论的不统一,一方面是由于研究对象和研究工具的选择不同,另一方面说明男女大学生在学习适应性上的差异主要是阶段和学习特点上的差异,男女大学生在学习适应方面各有优势,总体上并不存在差异。

(三)独立学院大学生学习适应性年级差异

对全部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大一学生的学习适应性最强,其次是大四学生,学习适应性最低的是大三学生,且大一和大四学生的得分显著高于大三年级的学生 (P﹤.05) 。在学习动机,教学模式两个维度上,四个年级的学生存在显著性差异(P﹤.05),在学习能力这一维度上,四个年级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 (P﹤.01) 。进一步进行多重比较发现:在学习动机的适应方面,大一学生的高于其他三个年级,且大一与大三学生的学习适应性存在显著性差异;在教学模式的适应上,大三最低,大一、大四高于大二,大一、大四学生与大三学生的学习适应性均存在显著差异 (P﹤.05) ;在学习能力上,大二学生最高,大三学生最低,两者存在极显著的差异 (P﹤.01) ;在学习环境的适应方面,大三学生适应性最强,大二学生最低,二者存在显著差异 (P﹤.05) 。

张燕贞[1]研究发现大三适应总体水平最低,本研究的结果与之比较接近。研究者认为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度过了大一的兴奋期,大二的拼搏期,大三的学生开始进入一种倦怠的状态,他们不但进入了学习的疲惫期并且开始担心就业的问题,而且大三年级的专业方向课增多,对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因素都影响了大三学生的学习状态。

(四)独立学院大学生学习适应性专业差异

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不同专业大学生的学习适应性在总分和各维度上都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 (P﹤.01) 。进一步进行多重比较,结果发现:在学习适应性的总分和学习动机、教学模式、学习能力、学习环境的适应性方面,理工类大学生明显高于其他文史类大学生和艺术类大学生,存在显著差异 (P﹤.05) ;在学习态度和学习环境两个维度上,文史类专业大学生显著高于艺术类大学生。

工科、理科学生的学习适应性优于文科和艺术类这一结论与徐小军研究[9](理科生适应性优于文科生和艺术类)和季艳萍(民办高校大学生工科专业学生最好)的研究结论一致。研究者认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工科主要训练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理科理论性强更符合大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而文科和艺术类则更侧重于培养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相较之文科和艺术类的教学方法陈旧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导致学生学习适应性较低。

三、结论

1.独立学院大学生学习适应性处于中等偏下水平,除学习环境维度略高于均值外,其他四个维度均低于量表平均值。

2.独立学院大学生在性别上不存在学习适应性的差异,但男女生在不同年级的适应性变化趋势上有所差异。

3.独立学院大学生学习适应性存在年级差异:在学习动机和教学模式方面,大一学生学习适应性最高,而大三最低;在学习能力上,大二最高,最低的是大三;在学习环境维度上,大三适应性最强,大二最低。

4.独立学院不同专业大学生的学习适应性存在极显著的差异,理工科优于文科艺术类。

摘要:对独立学院大学生进行学习适应性的调查研究, 结果发现:独立学院大学生学习适应性处于中等偏下水平;独立学院大学生在性别上不存在学习适应性的差异;独立学院大学生学习适应性存在年级差异:在学习动机和教学模式方面, 大一学生学习适应性最高, 而大三最低;在学习能力上, 大二最高, 最低的是大三;在学习环境维度上, 大三适应性最强, 大二最低;独立学院不同专业大学生的学习适应性存在极显著的差异, 理工科优于文科艺术类。

关键词:独立学院,大学生,学习适应性

参考文献

[1][8]张燕贞.广东省医科大学生学习适应性与影响因素研究[D].汕头大学, 2007.

[2][3][7]冯廷勇, 李红.当代大学生学习适应的初步研究[J].心理学探新, 2002 (l) :44-48.

[4]季艳萍.民办与公办高校大学生学习适应性发展的比较性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 2008.

[5]李红燕.大学生学习适应性的调查研究[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09 (9) :93-96.

[6]白蕾.高职生自我概念——应对方式及对学习适应性的调节作用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 2008.

浅谈影响大学生学习适应性的因素 篇9

关键词:大学生,学习适应性,因素

1 学习适应性的概念

国内学者大都以皮亚杰的“平衡说”作为理论依据,认为适应“既可以是一种过程,也可以是一种状态。有机体通过同化和顺序两种作用下取得环境的平衡,这种平衡的状态即适应状态;个体处于平衡—不平衡—平衡的动态变化过程即适应过程”。

国外学者Baker等认为,学习适应性不仅包括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且纯粹的学习动机、明确的学习目的、为达到学业要求而采取的行动、对学习环境的一般满意感,也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国内学者认为,学习适应是指主体根据环境及学习的需要,努力调整自我以达到与学习环境平衡的行为过程。

2 浅谈影响大学生学习适应性的因素

2.1 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原因,是激励、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需要。学习动机来源于学生的内在建设和外在激励。

学生内在建设只要包括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个人的知识价值观、自身的目标规划等。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导师,学生们往往对感兴趣的知识会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专注度较高。学生对知识的价值观认识,反映了学生对学习内容是否有用的看法,选择性地接收知识,是学生在潜意识里面对知识做出了价值评估的表现。学习目标是学生对自己学生对自己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规划,国内外的学习实践都证明,学习目标具有导向、激励、制约等心理作用,明确的学习规划,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提升学习质量。

学生外在激励,主要来源于各种外来激励机制。激励包括物质上的,也包括精神上的,激励机制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诱发学习内在潜力,也为学生在外在树立目标。

所以,学习动机是影响大学生学习适应性的主要因素之一,其中学习兴趣、知识价值观、目标规划、激励机制等是学习动机的具体表现。

2.2 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可以定义为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大学的教学模式与高中相比较,在教授方式、课程设置、管理模式、导学机制等方面有较大的差异。

大学的授课方式具有难度大、进度快、教学方式灵活等特点,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后,尤其是刚进大学之时,需要花费大量的时候去适应老师的授课方式,这直接就影响到了大学生的学习适应性。在课程设置方面,不同阶段的课程内容,需要不同的管理模式和导学机制以适应大学生的课程,客观上需要大学生改变学习方法以适应大学的学习。

因此,教学模式是影响大学生学习适应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中老师的授课方式、课程的相关设置、学校的管理模式和导学机制是教学模式的具体内容。

2.3 学习能力

所谓学习能力,就是指学生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去独立地获取信息,加工和利用信息,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个性特征,学习能力包括方法学习、方法运用、信息利用、协作学习的能力。

大学的学习对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针对大学生的自0身智力水平、记忆水平等特点,大学生需要通过自主性、合作性、研究性、创新性学习,将老师教授的知识和自己搜集的知识化为自身处理问题的能力,由此,提升大学生的获取知识、利用信息、协同合作的能力,对提高大学生学习适应性至关重要。

所以,学习能力是影响大学生学习适应性的关键因素之一,其中方法学习、方法运用、信息利用、协作学习是学习能力的主要体现。

2.4 学习态度

学习态度,一般是指学生对学习及其学习情境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学习态度是在思想层面上的重要感知,学习积极性、计划性、努力程度、毅力程度都将影响到大学生的学习态度。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思想是行动的标杆,大学生首先要在思想上对学习提高重视,在主体意识的支配下,有计划、有目标,并且持之以恒地投入到学习当中,遇到问题,能够积极自主探究并通过各种途径寻求解决方法,最终能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如果一个大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他在主体意识上就缺乏主动性,难以接受知识的传输,达不到学习的目的。

因此,学习态度是影响学习适应性的核心因素之一,其中学习积极性、计划性、努力程度、毅力程度都将对学习态度造成影响。

2.5 学习环境

学习环境,是指支持学习者学习的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狭义地讲,学习环境可分为学校学习环境、家庭学习环境和社会学习环境。

学校的学习环境涉及到学校的寝室、师资、教学条件、学风等,大学生生活主要是围绕在寝室周围,在寝室的时间较长,寝室环境,在很大程度上能影响到大学生的身体、心理。学校的师资、教学条件,直接能影响到大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极大提升大学生对学习的感知度。学校的校风更是影响大学生学习适应性的重要因素,重点大学的优势之一就在于学风优良,由此可见,优良的学风能促进大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和积极性,在大学生群体中形成良好的竞争态势。

家庭的学习环境主要是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成员的文化素质、个性特点、经济状况、教养方式等构成独特的活动环境。中国自古讲究书香门第,家庭中良好的书香氛围,对大学生学习适应性的影响是持久的,也是潜移默化的,深深透入到学生各个阶段的学习当中。

社会的学习环境较为广泛,主要是指影响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学习目的的社会氛围。这里的社会环境与家庭环境有异曲同工的作用,对大学的学习适应性影响是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社会上往往有这样的现象,某一个地方文化气息较浓厚的,这一地区的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较其他人都要高,这也是文化区域化的原因之一。

因此,学习环境也是影响学习适应性的客观因素之一,其中学校学习环境、家庭学习环境、社会学习环境等是学习环境的具体分支。

3 小结

小学生英语学习适应性 篇10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 国家先后制定了一系列的文件政策作为教育改革实施的指导文件。2010年国家颁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为我国教育改革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认为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关键是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要保证学生能够在学习中真正能够获得知识。这也高等教育工作指明了工作的方向。

舞蹈教学与一般的学科教学有很大不同, 在舞蹈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互动的共同体, 教师不仅要交给学生舞蹈知识, 同时还要给学生做出明确的示范动作。因为舞蹈的模仿和学习, 还和学生的适应性有很大的关系。学生学习适应性是以皮亚杰的学说为基础。适应性是指个体在社会组织系统、群体或文化经济因素的变化中, 其生存功能、发展和目标的实现相应地变化的能力。这是一种比较常规的认识, 除此之外不同的学者也有自己的认知。就个人而言, 我认为适应性是学生适应教学的体现。舞蹈教学中强调学生的学习适应性也是针对现在舞蹈教学中存在的一些教学问题提出来。

我国舞蹈教学中存在的最主要问题是在舞蹈教学注重的是舞蹈技术和舞蹈动作的示范与模范, 而对教学中的学生学习状态则很少关注。换言之学生在学习中的学习技巧、学习态度、学习环境和身心状态是否适应教学需要往往被我们所忽略。现代教育的发展, 需要我们在舞蹈教学中关注学生的适应性以提高舞蹈教学质量。

研究表明, 舞蹈教学中学生学习适应性研究已经成为高校舞蹈教学的一个重点。但是学生学习适应研究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就已有的研究而言, 对影响舞蹈教学中学生学习适应性因素还是达成了一定的共识。影响学生学习适应性因素从大的方面可以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影响学生学习适应性的内部因素包括学生的认知结构、个体差异、学习动机等。从内部因素的构成来说, 我们可以看出不同的个体其内部因素各不相同。在学生学习适应性内部因素而言, 学习认知无疑是最重要的。学习认知也是在长期学习过程中形成的稳定的因素。外部环境主要有学校环境、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自学生步入幼稚园起到踏入社会, 就外部因素来说, 学校环境无疑是最主要的也是最重要的。学校的教育理念、教学理念无疑都对学生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学校因素中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都对学生有着直接的重要的影响。师生之间的教学是影响学生学习适应性因素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综合以上分析, 我们要想对学生学习适应性研究就要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综合性分析。

结合已有研究和个人经验, 在学生的学习适应性研究中, 我们首先要注重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态度对学生的学习实践及最终成效有着直接的影响。我们甚至可以说学生的学习态度直接影响乃至决定了学习效果。一般而言学生的学习态度适应性越好, 其学习兴趣、学习效果乃至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越好。学习方式和学习环境方面也是如此, 经过调查研究, 我们发现, 学生取得学习效果越好学生的学习适应性就会越强。同时在学生的学习适应性方面, 我们还要注意学生的身心健康。身心健康是学生学习的基础, 身心越健为学生学习适应性提供了基本的保障。

学生的学习适应性因人而异, 不同的学生的学习适应性也是不同的。一般而言, 在舞蹈教学中, 从整体来分析女生的学习适应性要强于男生。女生的长处体现在学习方式、学习环境方面。从学习环境方面来分析, 男生和女生的学习适应性也是不同的, 甚至有着明显的差异。在学校学习环境中, 女生处理学生之间的关系要强于男生。但是男生内部之间的一致性程度又要高于女生。

从学生学习年限来说, 不同年级学生之间的学习适应性也是不同的。一般而言, 一年级学生对于舞蹈教学的适应性从总体上要好于二年级。在舞蹈学生中, 甚至出现了这样一种趋势, 即年级越高其学习适应性越低。这种趋势的出现固然和学生自身又很大的关系, 更和学校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式有关系。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针对不同年级采取不同的方式, 以适应学生的需要。

当然影响学生学习适应性的因素还有很多, 囿于篇幅的限制, 我不能一一展开探讨。但是, 舞蹈教学中我们一定要记住一点就是, 学生是鲜活的丰富的个体, 其在学习中基于内部自身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 其适应性也是动态的变化的过程。在教学活动中, 我们针对学生的自身状况进行具体分析, 然后采取合适授课模式。

摘要:高校舞蹈教学是一种与实际接轨较为密切的学习活动。在舞蹈教学中学生的适应性如何, 决定了学生能够在学习中收到的学习效果。学生的天赋秉性、喜好等都学生的学习适应性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对高校舞蹈教学中的学生学习适应性行为进行研究, 并就如何根据学生的适应性提高舞蹈教学提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关键词:舞蹈教学,学习适应性

参考文献

[1]周步成.学习适应性测验 (AAT) 手册[M].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 1991.

[2]李廷海, 中国民族舞蹈教育现状调查与研究[M], 北京:中央民族人学出版社, 2007年。

[3]熊少严, 张丹.内地新疆高中班学生学习适应性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 2010, (5) .

[4]吕鹏, 游薇.学生对新课程适应性的社会学分析[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05, (9) .

小学生英语学习适应性 篇11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师;新课程改革;适应性;分析

伴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际合作日益频繁,英语作为全球使用最广泛的一种语言,在国际交流中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近年来,我们国家对小学生英语教育尤为关注。英语作为一门小学教学的基础性课程,对学生的发展来说至关重要。在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下,小学生无法完全适应这门外来的语言。因此,教育部提出了新课改的解决方案,目的在于提高英语课堂的教学效率。新课改无论对于学生还是教师,都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小学英语教师如何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以适应《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影响教师对新课程改革适应性的因素

新课程改革改变了小学教学中原有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这对小学英语教师工作造成了较大的影响。教师作为课程改革质量的重要决定性因素,在新课改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因此,教师必须准确进行自身定位,提高小学英语教学质量。以下主要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因素进行阐述。

主观性因素指的是教师自身条件、知识能力水平以及教学方式等。根据有关调查数据显示,教师的年龄和职称等因素都会影响其对新课改的适应能力。比如说,年轻的教师一定会比年老的教师更容易适应新鲜的事物,所以,年轻教师更容易接受新课程改革的教学方式以及教学理念。教师的学历水平不同,对新课改的适应程度也不同。教师的知识水平决定教师能否建立符合新课标的教学方案。新课程改革的标准要求教师具有开发和设计两种能力,所以,知识水平高的教师能够更好地适应新课改。此外,与传统教师教学方式相比,不同层次教师间交流合作的模式更能够提高教学质量,更有利于新课改实施。

客观性因素主要指学校和学生家长。一方面,小学英语教师的工作压力大,经常有一个教师带多个班级的现象;新课标教材跨度大,教师一时无法完全适应新课改带来的变化。另一方面,随着家长对孩子教育重视程度的加深,他们给学生业余时间报大量补习班,过于注重学生成绩,给教师新课改的实施带来一定难度。

二、当前形势下提高小学英语教学质量的建议

1.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环境对一个人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更能够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在周围欢快的气氛中,能够激发学生的语言、动作能力,由此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在课堂中使用全英语式教学,积极引导学生使用英语进行交流,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在此之上,以积极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积极鼓励每一位学生,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和积极性。比如,师生之间的互动。

2.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

电子科学技术的发展,给教育工作带来了便利。教师不再像以前只能用粉笔在黑板上板书,可以借助丰富多彩的多媒体教育设备,将学生置身于情境化教学当中,以此加强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热爱,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认为让学生掌握到知识就是教师的职责所在,其实不然。教师若只是一味地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也只是全盘接收了知识内容,对学习知识的方法涉足不深。实践证明,被动的学习方式完全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也更不符合新课标。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懂得如何自主学习,使学生形成一种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教师教学的目的不仅仅在于传播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4.提高教师的知识水平

由于教师在新课程改革当中占据的重要地位,其知识水平对小学英语教学的质量有关键性影响。因此,提高小学教师的专业知识技能也是促进新课改实施的主要因素。

5.借鉴优秀的教学理念

理论推动实践,我们国家小学英语教育的普及比较晚,至今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结构。所以,要想有效推动新课改的实施,就要积极借鉴国外较先进的教学理念,再结合我国小学英语教学的实际情况,不断提高小学英语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适应程度。

6.加强教育的交流与合作

面对新课改对小学英语带来的挑战,一方面,教师之间应该加强交流与合作,互相借鉴优秀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相互探讨解决英语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难题。这样不但能够更快地达到新课改的要求,还能够依靠整体合作的力量减轻工作带来的压力。另一方面,在教师相互交流借鉴的基础上,多开展学校与学校之间的合作。比如,安排本校英语教师去其他学校学习教学方法,拓宽交流范围,这样便于更全面解决新课改面临的一些实际问题。

总而言之,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可以通过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借助于多媒体教学设备、提高教师知识水平和促进教师间交流与合作等多种措施提高小学英语教学质量,以此提高小学英语教师对新课改的适应程度,不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井晶.小学英语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适应性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

[2]任苏梅.浅谈新课改下的学习英语教学[J].学周刊,2013(09).

小学生英语学习适应性 篇12

一、高一实验班与非实验班学生数学学习适应性的现状

2013年11月,对我校高一年级学生数学学习适应性进行了调查,并对高一年级实验班与非实验学生的数学学习适应性状况进行了深入分析. 从学生数学学习情感方面来看,实验班学生比非实验班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积极性更为强烈. 从学生数学学习方式及习惯方面来看,实验班学生听课会重点记录一些老师强调的地方,而非实验班学生则难以做到;且在数学课随堂练习中,87% 的实验班学生能基本完成,而55% 的非实验班学生能基本完成. 最后,从其他方面来看,实验班学生比非实验班学生更喜欢看关于数学家的传记故事,75% 的实验班学生对现任数学教师满意,而非实验班学生对现任数学教师满意的人数仅占39% .

仅从以上一部分数据中可以看出,当前我国高一学生对数学学习的适应性,实验班学生略优于非实验班学生,但整体对于数学学习的适应性仍然不高.

二、当前高一学生不能尽快适应数学学习的原因

1. 实验班与非实验班学生适应性差距的自身原因

就高一实验班与非实验班的学生而言,实验班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信心更足,当身边的同学成绩进步时,实验班学生更能激起数学学习的热情与欲望. 当数学考试接连失败时,实验班学生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并会主动请求帮助,奋勇追赶;而相反,非实验班学生对成绩的失败无从下手.从对数学学科的喜爱来看,实验班学生拥有自己的原则,不管教师怎样,该学的知识还是会学,但非实验班学生则在乎老师的教学处理方式,在乎对老师的满意程度;从学生自身的思想观念来看,实验班学生拥有更明确的学习目标,对自己要求严格,对学习要求严格,但较大部分的非实验班学生则抱着破罐子破摔的思想,难以真心投入到数学学习中,由此便造成了实验班学生与非实验班学生对数学学习适应性的差距.

2. 高一学生整体不能尽快适应数学学习的原因

首先,高中数学内容知识量与日俱增,难度有明显的增强,由此增加了高一新生的不适应感. 高一数学教材内容的抽象、语言符号的多样以及更高思维能力的要求等,都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高一新生数学学习的难度. 高一必修1中,出现了集合函数映射、二次函数及幂指对函数等问题,出现了等数学符号,出现了数形结合思想、数学模型思想、待定系数法、反证法等解题思想,这些都造成了学生理解的困难.

其次,相比初中数学教学,高中数学教学由于其内容较多、课时较少、考试繁多的原因,因而教师的教学进度非常快. 对于教学中的重难点知识,教师未进行反复强调与训练,更多是靠学生在课后的自行消化与巩固. 教师在讲解数学概念、定理、公式时,更加注重对其推理和论证,注重举一反三. 过快的教学进度与未接触过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难以接受,便陷入数学学习的迷茫状态.

三、培养高一学生数学学习适应性的教学策略

1. 优化环境,营造良好的学习与生活氛围

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才能成就优秀的人才. 高一学生初进高中校园,学校应该重视环境优化,增加学校的体育设施,增添花草树木,并改善宿舍环境,加强寝室管理,进而营造一个自由轻松且温馨的学习生活环境. 在高一新生的环境优化方面,作为家长,还应该加强家庭环境的改善. 家长应积极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和关心孩子,对其抱有合理的期望,不应该对孩子施加过重的学习压力,而应该加强鼓励. 另外,家长要随时关注孩子的心境,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与实际需求,与孩子进行心灵的交流,使其在一个放松的家庭环境中提高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与动力.

2. 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笔者认为,高一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注意教法衔接,优化和创新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效率. 教师应该积极把握新课标下的教学教材特点,重视数学基础知识的教学与训练,在高一数学教学中将重点放在数学概念定理公式的分析、推导与论证方面,并在起初的习题训练过程中,尽量选择难度较低的题型. 此外,教师要重视初高中数学知识的联系与区别,衔接好教材知识.

3. 注重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引导

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对于培养高一学生的学习适应性与数学素养具有直接的影响,数学教师应该重视对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引导. 如加强对学生记笔记的引导,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难点知识做好标记,以便课后解决;对考试或训练中遇到的函数几何等典型题目及其解题思路也应该做好笔记;根据个人的学习情况,对重难点问题进行记录,及时加以解决.

四、结 语

培养高一学生的数学学习适应性是提升其数学素养,强化逻辑思维能力的基础,高一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各个方面优化教学,逐渐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适应性.

摘要:本文主要对高一实验班与非实验班学生的数学学习适应性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其学习适应性不良的原因,并对高一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其适应性的对策进行探讨.

上一篇: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下一篇:猪水疱性口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