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剂学教学改革之体会

2024-05-13

药剂学教学改革之体会(共6篇)

药剂学教学改革之体会 篇1

药剂学是一门研究如何将药物加工成适合于临床需要的给药形式的综合性应用技术学科, 具体来说就是研究药物制剂的配制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以及合理应用等内容[1]。该课程密切结合药品生产实践和医疗应用实践, 是药学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之一, 同时为医药工作各环节的人员提供必备的知识结构。

药剂学这门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 具有明显的特殊性, 它内容比较零散、涉及的知识面广、专业性强, 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以及评价形式来指导学生学习, 学生学习被动, 课堂效果不明显;同时, 对于高等专业技术学校来说, 如何通过药剂学这门学科, 来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 满足将来职业与岗位的需要, 是一个重大的课题。因此, 药剂学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1 教学模式改革

药剂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它的制剂工艺理论基本来源于实践。在药剂学的教学过程中, 除了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外, 还要培养学生一定的实践能力。因此, 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都十分重要, 这种“双主模式”能极大地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 掌握实用的基本技能和相关知识,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双主模式下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 要求学生在掌握制剂理论的基础上, 通过实验来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和记忆, 从而对剂型的制剂工艺有更深的感性认识。如在学习“湿法制粒压片法”这个内容时, 安排实验“维生素C颗粒剂的制备”。

其次, 为开扩学生视野, 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 进行现场教学, 安排学生到模拟车间参观和实训。现场教学是课堂教学和实验室教学的有益补充, 学生能够从中获得对新设备和大生产操作过程的全新认知, 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领悟, 初步学会在实践中应用知识。如在讲完“湿法制粒压片法”, 并在“维生素C颗粒剂的制备”实验后, 再组织学生到片剂模拟车间实训, 熟悉片剂车间的工序、布局、工艺条件以及主要设备的结构、工作原理、操作方法, 各工序生产技术管理要点、质量控制要点等, 这就使课堂教学、实验室教学和药厂现场教学有机地连在了一起, 相得益彰。现场教学由学校任课老师负责, 同时请药厂技师作为参与指导, 学生定岗轮换跟班学习, 边干边学, 在参观和实训中多看、多想、多问、多学、多写并及时总结, 考核合格后进入下一个岗位。

再次, 与信誉好、技术能力强、产品典型的药厂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 作为学生实习基地。实习前, 应做好充分准备工作, 使学生明确实习中“做什么, 怎么做”, 真正参与到生产实践中去。

最后, 聘请一些本行业中的资深人士进行学术讲座, 使学生在掌握传统的药剂学知识的基础上, 熟悉临床药学、药品监督管理, 药品经济学、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合理用药, 国家基本药物使用等知识。

2 教学方法改革

用启发法导入新课。导入新课的方法很多, 可以设置悬念, 如讲解难点“制颗粒”时, 教师可进行随堂演示, 要求学生认真观察。操作结束后, 提出以下问题并请学生回答: (1) 量小的药物加入时采用什么方法? (2) 制粒时加入乙醇的目的?如何判断加入的量? (3) 制粒时的药筛目数?和预处理中的有何不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然后再进行总结和讲解;也可以与已学过的知识或生活经验联系对比导入, 如将“制软才”与“揉面团”类比, 使课堂充满趣味性, 学生更易于接受新课。

用对比法讲授内容相近或相关的章节。药剂学中药物剂型有十几种, 剂型之间各不相同, 同一剂型也有多种不同的制备方法, 学生感到枯燥难记, 易于混淆。采用对比法教学, 且可简化讲述内容, 学生能够获得清晰、明确的概念, 并且在接受新知识的同时巩固了学过的知识, 提高学习效果。以“湿法制粒”为例:首先指出湿法制粒的共同点在于都要用湿黏合剂, 然后突出湿法制粒中几种方法的重大不同点———过筛制粒法、高速搅拌制粒法、流化制粒法、喷雾干燥制粒法法各自的设备、操作、特点、应用等。

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各类剂型单靠文字描述都无法留下深刻印象, 因此, 在课堂上以剂型实物、模型、图片进行展示很有必要, 这样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加强接受效果;药剂学各章节还涉及很多药械设备, 传授这一类知识必须借助动画或视频, 给学生带来视觉上的刺激, 加深对工艺流程、设备构造的理解。

3 教学内容的改革

药剂学是一门应用性的学科, 它的基本任务是提高制剂的质量、品种和制备水平, 以适应医疗的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 对药物制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药物的新剂型、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也正发挥愈来愈大作用, 因此, 我们的教学内容也应与时具进、适时修改。如讲授“湿法制粒”这个工艺时, 传统的挤压法中, 主要介绍过筛制粒法, 删减其他方法;同时重点介绍新工艺高速搅拌制粒法、流化制粒法、喷雾干燥制粒法。这样, 既能够达到传统工艺和新工艺承上启下的效果, 又能够使教学内容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4 评价形式的改革

评价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关系到教学目标实现和教学过程组织。对于药剂学这门课程来说, 又有其特殊性, 因其涉及到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实训实习教学等各个方面, 因此评价除常规的考试考核, 更应关注作业、交流、观察、实验、实训实习等多种活动中的形成性评价, 特别应注重学生在积极主动、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等多个方面的发展。

总之, 药剂学由于其学科特点和性质, 在教学中应超越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 勇于探索、大胆创新, 培养理论与实践能力俱备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崔福德.药剂学 (第五版)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

[2]何勤, 张志荣.新形势下药剂学教学改革之我见[J].药学教育, 2007, 23 (03) :37-39.

药剂学教学改革之体会 篇2

关键词:方剂学 教学实践 三元一线 麻黄汤 桂枝汤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8(a)-0161-01

方剂学是研究和阐明方剂的治方原理、药物配伍及临床运用规律的一门学科,既是中医基础学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亦是联系中医基础与临床各科之间的桥梁,提高方剂学的教学质量对于培养高素质的中药学人才至关重要。尝试新的教学理念与方法,做好教学链,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如何从专业角度开启学生的心智是课程教学中面临的课题之一。笔者所在学校在方剂教学中已开始示范实践运用王玉蓉[1]教授提出的“三元一线”教学法,在此与同行探讨交流。

三元指“学导—互动”+“情境—印象”+“探究—答辩”的复合三元体;“一线”指教学目标、教学评估、教学过程全过程。

1 学导—互动教学法

学导—互动教学法[2-3]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学渐进的教学方法,其特点是: (1)将讲授为主改为自学—讨论—答疑为主;(2)将“填鸭式”教学方式改为渐进推导式;(3)将教师为中心改为学生为主体。强调既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同时也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遵循由感性到理性,在从理性到感性的过程规律,使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答疑等环节掌握知识,提高和培养学生的能力。教师在讲授总论时采取启发式、纲要式讲课方式,讲授各论时采用学导—互动教学法。以解表剂中麻黄汤和桂枝汤为例,先布置思考题,从质疑到答疑,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其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具体步骤如下。

1.1 结合实践

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例,总结一年四季患感冒头痛的病症,将各种感冒症状、患病时间、病愈时间等方面进行对比,分出同类项。通过分析比较找出异同点,即感冒具体八大证是表证具体症状:头痛,恶寒发热,无汗或有汗,咳嗽,打喷嚏,流清涕或黄涕,舌淡苔薄白,脉浮紧或浮缓。

1.2 比较

请学生比较不同时间感冒症状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例如:无汗或有汗,流清涕或黄涕,脉浮紧或浮缓,均为表证所有,但前者风寒表实证,后者为风寒表虚证;选择治疗方法相同汗而发之;但两者在选方、选药方面有异同点。风寒表实证,立法组方宜发汗散寒,畅达营卫,宣通肺气,选方麻黄汤;风寒表虚证立法组方宜解肌祛风,助卫益营,调和营卫,兼和肺胃,选方桂枝汤。

1.3 归纳

先让学生对照讲义,对主治、组成、功效和组方原理进行两两对照,最后教师进行归纳。

1.4 答疑

学生按教师提供的讨论提纲进行提问;教师进行答疑和辅导。笔者认为,要运用好此教学法,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教师要精通讲义、相关专业知识和熟悉临床实践运用的名医类案,具体分析讲解病因、病机、病症及其方解释义[4-5]。根据教师创设的问题,学生通过自学获取新的知识,同时也要随时准备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尤其在总结答疑阶段,要对相关知识进行高度概括,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应用于临床。最后还要鼓励学生用于创新,开拓新思维,特别是内向的学生,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师生真正做到互动,教师主导,学生主动,彼此交流。

2 情境—印象教学法

情境—印象教学法,源于情景教学法(SituationalLanguage Teaching)。指在课堂教学、实验教学等多种环节中,创设必要的情境,即将知识融于一定的情境之中,让学生主观能动地获取。在方剂学教学中通过学生中感冒过或正在感冒同学的具体描述,将学生引入一定的情境中,使学生获得与实体相似的形象,给学生以真实感,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讲授方剂各论治风剂时,可以放映临床中风患者的录像具体片段,结合教师生动形象的语言来创造较完备的情景,为学生创设一个广阔的想象空间,促进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教材基本内容,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达到预期教学效果。

3 探究—答辩教学法

主要指在实习、专题环节中应用的教学法。针对目前中药系学生缺乏临床实习机会,以方劑教学解表剂为例,提出思考题:什么体质的人容易发生感冒?什么季节感冒患者居多?解表剂具体分类及依据?和具体的风寒表实感冒及风寒表虚感冒的病案进行具体案例分析,启发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要更细致深入的体会辨证论治的广博内涵,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运用能力。

4 结语

一方面,现代教育理念的发展对中医药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现代教师,不仅需“道术并重”,还当有“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不断探索新颖、独特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本学科的精髓。另一方面,从当前独立学院学生现状和特点出发,改变一贯采用的“学院派教学”和“填鸭式”满堂灌的“唯书”、“唯上”教学方法,有利于让学生通过自己多动脑来获得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笔者所在学校尝试将“三元一线”教学法的理念贯穿于方剂学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估的一线过程中,不仅可以更好的提高方剂学教学质量,而且也会逐渐形成具有一定创意和特色的方剂学教学亮点。在整个教改应用过程中,学生反映良好,通过自主学习,能够将方剂学知识融会贯通,为学生未来自我提升方剂学相关知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玉蓉.“三元一线”教学法理念的提出及在中药药剂学教学中的实践[J].中医教育,2006(3):54-55.

[2]林洁,许爱英.互动式教学在方剂学课程中开展的实践与体会[J].河北中医,2013(8):1277-1278.

[3]李洪娟,赵亚丽,罗祥云,等.互动式与传统式教学在中医诊断学教学中的比较[J].中医教育,2005,24(1):45-47.

[4]杨周贇.病案分析法在方剂学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4):100.

浅谈药剂学教学体会 篇3

一、药剂学教学内容的设置

药剂学课程的目的是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药物制剂的配制方法、生产工艺、质量控制、机械设备的使用及安全性、稳定性与有效性, 同时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 使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密切结合实践, 从而培养从事研究、开发、工艺设计、质量控制等方面的高级人才。

药剂学课程的内容非常广泛, 既包括药剂学发展的传统剂型的相关基础理论、知识及技术, 还包括一些新理论、新技术和新剂型等。由于内容非常丰富, 教学时数有限, 并且以生物技术专业为授课对象,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结合生物技术的专业特点, 重点讲解基本剂型、基本理论, 同时合理增加国内外药剂学研究的新成果、新技术, 不受固定篇章拘泥, 注重内容的灵活性, 以充分掌握知识为目的, 将基本剂型和基础理论的知识点有机组合。同时, 充分依托毗邻长白山的地域优势, 将我校老师在长白山特种药物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引入教学, 丰富教学内容, 准确把握课程内容的基础性与先进性。此外, 为了更好地掌握药剂学理论知识, 开阔学生的视野, 我们在课程设置上专门开设了实训课, 即通过参观药厂使学生了解药物制剂的生产流程和生产设备, 加深对课堂理论教学内容的记忆, 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药剂学教学方法的改进

(一) 多媒体课件的应用

药剂学是一门综合性、应用性的技术科学, 涉及数学、物理、化学及工程学等学科, 相关的知识点内容庞杂且难点多。比如在第一篇药物制剂基本理论部分, 如药物溶液的形成理论、微粒分散系理论、粉体学理论、流变学理论, 主要涉及到数学、物理化学的知识, 内容抽象难以理解。为了解决这些问题, 我们在教学中对难点部分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将抽象的理论变成直观、形象、生动的实图展现给学生, 或将FLASH动画引入教学, 使药剂学教学过程“活跃”起来, 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直观而深刻的印象, 充分调动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激情,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 案例教学

案例式教学法是指教师以实际案例为基础, 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宗旨, 依据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 以案例内容为基本素材, 让学生在特定情景中进行体验、分析和决策, 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 以及多向互动, 积极对话和探讨, 以深入浅出的方式促进学生理解复杂与抽象问题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在教学中我们根据教学大纲, 有针对性地精选经典案例布置给学生, 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案例分析讨论。各组派学生代表对本组的观点进行总结性陈述, 各组间可相互提问, 既调动了课堂学习氛围, 又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寓教于乐。教师在最后做评价, 并对所提案例做综合性总结和补充。通过这种方式, 明显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实现了学生从被动地“听”到主动地“说”的转变。

(三) 实践教学

药剂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 它涉及面广, 专业性强, 并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因此, 安排实训课是非常必要的。如何让学生对课堂上所讲的理论知识得到更好的理解, 如何让这种理论知识与实践很好的结合在一起, 真正使学生对药物各种剂型的基本理论、制备工艺、处方设计和质量控制等建立系统的知识体系, 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系统化制剂设备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 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直是我们药剂学教学所追求的目标, 这一目标的实现仅凭课堂讲授是无法做到的, 必须采用“开放式”与“启发式”教学模式, 创造机会让学生到制药厂车间进行参观学习。为此, 我们在学期末安排了实训课, 与制药企业联系, 组织学生参观生产流程、了解现代化制药厂的生产与加工过程。通过实习与实践教学, 使学生能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 对药物制剂的制备全过程有一个整体化、系统化的亲身体会, 提升学生对药剂学的学习兴趣, 同时强化学生对未来毕业后投入工作环境的适应能力。

总之, 药剂学是一门内容繁杂、实践性强、紧随现代科技发展迅猛的重要学科, 如何提高教学效果一直是我们一线教师不断探讨的课题。在这一漫长的实践中, 要求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 总结经验, 在探索中不断改进, 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

摘要:药剂学是一门内容繁杂、实践性强的综合性的应用技术学科, 为了提高药剂学的教学效果, 文章从教学内容设置和教学方法改进两个方面对药剂学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探讨, 旨在进一步深化药剂学教学改革, 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药剂学,教学模式,体会

参考文献

[1]崔福德.药剂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

[2]葛月宾, 向梅先, 邓旭坤等.药剂学教学体会[J].医学教育探索, 2008, 7 (5) :474-475.

[3]陈静, 舒丽芯, 陈盛新.试论案例教学法在《药事管理学》教学中的运用[J].药学教育, 2008, 26 (6) :468-469.

浅谈药剂学教学的体会 篇4

1 选好教材,制定好大纲

教材是最重要的教学资源,是落实新课程标准,实现教学设计的重要教学载体,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而教学大纲则包括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教学内容以及讲授和实习、实验、作业的课时数分配等,也包括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讲授这门课程时所要求的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教学法上的基本要求等。在授课前,选择好的教材,制定好大纲是至关重要的。目前,我校所选择的教材是供药学类专业使用的卫生部规划教材(第七版)。该套教材曾为全国高等学校药学类专业惟一一套统编教材,后更名为规划教材,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和一流水平。我校目前有中药学、药学、市场营销等多个专业,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针对不同专业制定了不同的大纲,既紧密地同专业特色结合起来又与学生的就业市场需求结合起来,有目的、有选择的对课程内容进行优化处理,真正做到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 如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就业大多从事销售工作,对专业要求要相对低一些,只需掌握本课程普通药剂学中的基本剂型与分类应用等,而更侧重销售能力和沟通能力,我们就把课时主要集中在第二篇(药物剂型概论)和第三篇(药物制剂的新技术与新剂型),讲授上,而第一篇(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课时分配少点,挑选一些知识点讲授,大部分内容主要让同学们自习。而药学、中药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主要在药品生产、检验、流通、使用和研究与开发领域从事鉴定、药物设计、一般药物制剂及临床合理用药等一线工作,对专业要求较高,我们就在讲授第一篇(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知识时比其他专业要详细,以满足本专业学生专业需求,通过详细学习药学各主要分支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要求,接受药学实验方法和技能的基本训练,就业后具有药物制备、质量控制评价及指导合理用药的基本能力[2]。

2 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方法相辅,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多媒体教学应用越来越广泛,其具有传统教学不可比拟的优势。多媒体教学中,图片、动画和录象并用,能生动、直观、形象地模拟生产过程,展示生产设备及其原理,将抽象的原理形象化,将复杂的生产工艺具体化,其很好的弥补了传统教学的缺陷,在教学法中,有些重要的制药设备和生产工艺,我们会采用图片、录象等展示讲授,激发学生的新鲜感,加强认同感,让学生一看就懂,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被激发起来,学习更轻松,印象更深刻。比如,在讲授颗粒剂制备过程时,可将各阶段颗粒的状态以图片的方式展示出来,并同时附有教师解说,这样使抽象的文字具体化,学生更好理解[3]。而在讲授胶囊剂生产过程时,则可先用图片展示不同型号的胶囊壳、胶囊填充板、胶囊填充机的外观,关键部位等,再用flash动画表现胶囊填充过程中的运动过程,让学生对填充胶囊的细节过程有一定的认识,最后用录象展示胶囊制备的全过程,则学生更易理解胶囊填充机的工作原理和过程,易于记忆和掌握。

但多媒体教学中还需要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辅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有大量公式推导的药代动力学部分,我们也有个别学生反映课件显示速度过快,思维跟不上[4]。究其原因,采用多媒体进行授课,利用相关软件如 Excel 中作图及计算功能虽然能缩短公式的推导和计算时间,但公式推导的过程无法详细的展示出来,因此,对存在有大量公式推导的部分如药代动力学的教学,我们采取的是由板书逐步讲解其中的推导过程并随时与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慢慢地跟随教师的讲解把握其来龙去脉,再用多媒体课件清晰地列出重要的中间公式及最后的结果,这样的教学或许可收到较好的效果[5]。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尽量做到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实现优势互补。

3 及时更新知识结构,实现教与学互补

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药学类专业知识也在不断更新,教材上一些内容难免滞后,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及时介绍学科热点和最新进展,准确把握基础的知识点与先进性知识点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完成基本专业培养的同时也开阔学生的视野。例如,在讲授难溶性药物的增溶方面时,可给学生介绍当前在增加药物的溶解度,提高生物利用度方面显示出更大的优势固体分散体、包合技术等。也可讲授纳米技术的应用,随之纳米球、纳米囊、纳米脂质体、纳米束等、纳米混悬剂、纳米乳新制剂的出现与发展,已有大量事实证明,一些难溶性的药物通过微粉技术或超微粉技术达到纳米大小范围时可以显著提高胃肠道吸收。在教学中,给学生讲授这些新的发展热点,既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知识面,在教学中对这些内容的讲授,可以采用讲堂讲授与学生自习有机结合的方式,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比较新的论文、一些常用的网站等,引导学生积极去探索和了解。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又可以扎实掌握理论授课内容[6]。

4 运用案例教学法,实现教学相长

我们在教学中也采取了案例教学法,即围绕一定教学的目的把实际中真实的情景加以典型化处理,形成供学生思考分析和决断的案例,通过独立研究和相互讨论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方法。案例教学的最大特点是它的真实性。由于教学内容是具体的实例,加之采用是形象、直观、生动的形式。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易于学习和理解。能够实现教学相长[7]。 例如,我们在介绍剂型的重要性时,可以举例天津天士力制药有限公司治疗心绞痛的复方丹参滴丸的研发思路、研发过程及所取得的成功。又如,在讲到灭菌时,我们在课堂上选择2006年安徽华源生物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克林霉素磷酸酯葡萄糖注射液(欣弗)引发的药品不良事件致11人死亡,并说明起因是生产过程中未按批准的工艺参数灭菌,擅自降低灭菌温度、缩短灭菌时问、增加灭菌柜装载量,影响了灭菌效果,导致无菌检查和热原检查不符合规定。学生能够通过对这些案例来进行学习,在必要的时候回忆出并应用相关知识与技能。运用案例教学法的使用,不断变换教学形式,使得学生注意力能够得到及时调节,有利于学生精神始终维持最佳状态。

5 科研与教学相结合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与学生就科研方面的新成果进行交流和渗透,加强科研与教学的融合,虽然教学内容主要是向学生系统地讲授“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但是,为了培养合格的药学人才,课堂教学除了围绕基本理论和概念进行外,还注重科研成果和科技最新发展动态的渗透[7]。例如,在讲授药物制剂的新技术与新剂型时,就可以及时将科研工作中所获得的新成果如聚多卡醇注射剂、溶组织梭菌制胶原酶注射剂、托西珠单抗注射剂等传授给学生,以便为他们及时了解新知识,及时掌握新动态,又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6 注重开放式教学

我们会安排学生到本地较大的药厂进行见习或参观,并在参观过程中,由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介绍车间总体布局,讲授相关品种的制备工艺流程,详细讲解所用的制药机械。通过实地参观,可让学生把课堂上学习的相关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把抽象的理论具体化,更深入地理解课堂知识,也能解决一些在课堂上的疑难问题,在开拓他们视野的同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自身的学习能力,适应社会的需求[8]。

7 结 语

药剂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其基本任务是研究药物将药物制成适宜的剂型保证以质量优良的药剂,以满足人民卫生事业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只有不断完善教学方法,积极创新,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才能培养出合格的药学专业人才。

摘要:随着我国的药学事业的发展迅猛,社会对药学人才的需求正在增加,培养和造就合格的复合型医药科技人才显得尤其重要。根据笔者几年的教学实践,本文谈了几点对药剂学课程教学的体会。

关键词:药剂学,教学,体会

参考文献

[1]崔福德.药剂学(第7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

[2]李万忠.药剂学课程教学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2008,5(2):113-114.

[3]黄敏琪.药剂学应用多媒体教学的体会[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6(1):71-73.

[4]郭波红,金描真.多媒体课件在生物药剂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论坛,2008,5(10):155-158.

[5]李见春,吴华璞.谈《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教学体会[J].医药教育,2010,17(13):137-138.

[6]韩翠艳.药剂学教学改革的设想与实践[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6,27(12):1467-1469.

[7]邓莉,鲁莹,邹豪,等.药剂学课程教学的改革[J].药学教育,2007,23(4):30-31.

药剂学教学改革之体会 篇5

1.教学中发现的问题

1.1基础薄弱, 学习状态不稳定。

成人学生大多数学、物理、化学基础薄弱, 对于一些复杂的、抽象的物理、化学理论往往不能够理解, 这使中药药剂学成为成人中药学专业课中较难学的课程之一。学生大部分有过实际工作经验, 学习中抱着实用主义的态度, 普遍知道中药药剂学的重要性, 想学好这门课, 但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内容多, 记忆困难, 而且长期养成了死记硬背的学习习惯, 未能适应中药药剂学的教学特点, 常常事倍功半, 使其学习兴趣降低, 一些学生的学习态度表现为忽冷忽热的不稳定状态[1]。

1.2实验动手能力差。

实验教学是中药药剂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然而成人学生没有掌握基本的实验器材和仪器的使用方法, 在实验中的动手能力较差, 而且有些学生放弃了实验的机会, 不重视实验技能, 认为实验对工作没有帮助,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实验课的教学工作。

2.教学中的相应对策

2.1加强“三基教学”, 突出重点内容。

针对成人学生的特点, 解决教学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的最好方法是在中药药剂学教学中贯穿“三基教学”法, 制定适合成人学生的“三基训练”纲要, 严格按照纲要进行教学工作, 加强与实际联系紧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 减少复杂抽象难点内容的介绍,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内容, 这样能为他们从事实际工作打下更好的基础。例如:在介绍片剂的制备时, 本科生要求掌握片剂制备的原理, 但是在成人教育中强调制备方法, 原理简单介绍, 不要求学生掌握。

2.2.多采用案例教学法。

教学中采用案例展示的方式组织学生学习、研讨和探究, 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能力药剂学作为综合性应用学科, 可以从各种案例中选择, 如在讲解剂型对于药效的影响时, 如果只是依照书本上的几条来讲, 不但枯燥, 而且学生对剂型的重要性不会有切身的体会, 但如果举例复方丹参滴丸, 既可使学生发现采用固体分散体技术能迅速提高疗效, 又能让学生体会到中药在应用中也可作为急救药品使用。

2.3提高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质量。

多媒体教学手段, 能将抽象的理论做成直观、生动、形象的课件,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如注射剂的生产过程在课堂播放, 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并由此引发学生的兴趣, 充分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有效的利用多媒体, 借助于多媒体承载的大量信息, 是提高中药药剂学课堂教学效果的必要手段。

2.4改进实验内容。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动手能力, 我们精选有典型意义的实验;相关实验尽量合并;增加实验的深度与广度。总的原则是加强中药药剂基础实验, 拓宽、突出综合应用实验, 重视设计与应用技术相结合, 增强创新意识, 增加开放度。

2.5加强实验教学的考核。

为了解决学生对实验课的的不重视心理, 必须加强实验课考核制度, 考核成绩要记入期末成绩中, 提高学生对实验课的重视程度。通过考勤、对具体的实验理论掌握情况的考核及实验操作情况的考查, 为每位学生的实验课打分, 根据理论课和实验课课时的比重, 记入期末考试成绩。

总之, 为了更好的体现“学校基础教育-毕业后实践教育-继续药学教育”的连续一体化教育模式, 我们认为只有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 制定教学大纲和教学方案, 因材施教, 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提高教学质量, 真正培养出有实际价值的药学人才。作为教师, 应注意自身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努力挖掘自身的潜力, 不断探索教学方法和经验, 把握中药药剂学教学方法的真谛, 体现该学科的特色。

参考文献

药剂学教学改革之体会 篇6

1 我校药剂专业有机化学学习现状

随着高考扩招, 中职学生生源素质下降, 化学知识基础普遍薄弱, 我校中职药剂专业第一学期开设无机与分析化学基础, 第二学期开设有机化学。对药剂专业新生已具备化学知识的调查发现, 他们能正确书写的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只占11%, 学生普遍无法正确区分酸、碱、盐和正确写出它们的化学式, 所以学生学习无机与分析化学基础时都感觉困难。而第二学期开设的有机化学内容多而杂、系统性强、规律性差, 特别是有机化合物数量庞大, 并涉及大量的分子结构式, 许多学生都认为有机化学很难学, 反映记忆分子结构式比记英语单词还难。学习完“烃”后, 部分学生只认识甲烷, 却不会书写乙烷, 期中考试时, 不会书写乙醇结构式的学生占1/3。

中职药剂专业有机化学课程各章内容基本是按结构—命名—分类—性质这条主线进行安排。所以教师要在结构式教学这个节点上发挥主导作用, 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从而轻松愉快地学好有机化学。学生普遍认为有机物结构式过于抽象, 原子之间结合方式很难理解, 空间想像能力弱。针对这种情况, 笔者尝试进行以下几个环节的教学, 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 教学方法尝试

2.1 借助多媒体技术进行启发式教学

有机化学的教学内容通常枯燥无味, 特别是有机化学反应的结构式多且复杂, 立体结构的空间表达困难。传统教学法一般以教师讲授为核心, 通过口授、讨论、练习、实验、参观等教学手段, 对学生进行“灌输式”教学, 缺乏直观的辅助教学手段, 且“灌输式”教学易使学生感到疲倦, 造成其注意力分散、学习效率下降。而借助多媒体技术这一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结合chemdraw等化学软件、flash动画技术建立模型, 可以将复杂的有机分子结构宏观地、动态地、立体地展示出来, 使抽象的理论变得直观形象, 加强了学生的理解力和记忆力[2]。同时,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适时提问以启发学生思维, 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结论, 可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比较深刻和系统的知识体系。

例如将甲烷的正四面体、乙烯的平面型、乙炔的直线型等分子结构制作成3D动画模型, 让学生从各个方向观察这些分子的构型、构象, 使他们对有机分子的空间结构有了非常形象的直观认识。我们可以通过网络, 将需要的各种多媒体资料下载并使用。在播放多媒体课件前, 笔者提出两个启发问题:问题一:烷烃分子是直线型的吗?学生通过学习甲烷的空间结构, 知道了碳原子是sp3杂化, 键角是109°28', 决定了烷烃的碳链不可能是直线型;问题二:乙烯分子为什么共面?丙烯分子如何写?通过启发, 学生能很好地掌握分子构型方面的知识, 从而区分烷烃、烯烃、炔烃。多媒体课件的播放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 化抽象为形象, 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2 重视模型教学, 让学生动手组装分子模型

有机化学教材中的模型和图形很多, 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高度重视。模型和图形的直观性很强, 要通过对模型不同角度的观察, 获取直接的感性知识和印象。同时, 模型还能加深学生对有机物结构、性质、用途的认识。以往在应用教学模型时, 笔者只是强调一些常见的模型, 比如只展示甲烷、乙烯、乙炔等重点模型, 让学生记住这3个分子结构, 但因为学生思维转换能力弱, 导致了学生不认识乙烷、丙烯、丙炔这些基本的烃。

针对这种情况, 笔者尝试让学生自己动手组装分子模型。首先, 将学生分为3个大组, 分别为烷烃组、烯烃组、炔烃组。每组领取相应个数的碳原子和氢原子, 要求学生组装出相应的甲烷、乙烷、丙烷、丁烷、戊烷及相应的烯烃和炔烃, 并且要求他们自己去思考需要多少根棒 (共价键) 、多少个黑球 (碳原子) 、多少个白球 (氢原子) , 还要求学生根据组装出的模型写出分子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 限时10分钟。通过分组竞赛的模式, 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 有的学生写出结构式, 然后根据通式计算碳原子和氢原子个数;有的学生动手组装。之后, 再换组比赛10分钟, 第二次比赛比第一次效果好, 各组学生都能按时完成。让学生复习各烃的组成通式, 通过亲自动手去完成分子模型的组装, 再书写结构式, 最后写出结构简式, 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以上教学方法能使学生有效记忆常见烃的结构简式, 在后面进行同分异构教学中同样可以采用。在同分异构的教学课堂上, 要求学生根据分子式领取模型组件, 让学生尝试组装不同的分子结构式, 并设疑引导:丙烷有没有同分异构呢?丁烷呢?丁烷和丁烯在同分异构上有什么不同?

通过模型教学, 再结合模型组装竞赛, 能更好地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学生的主体性。教师除了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外, 还要激发学生积极去思考,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及创造能力。

2.3 巧用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实验教学是中职药学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是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有机化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 实验对其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3]。在有机化学实验中, 我们通常只开设一般的性质实验, 且只在讲授有机物的性质时才演示实验, 其实在认识某有机物的结构时, 通过实验引导学生去探究结构, 可以取到很好的效果。

在传统的教学中, 教师习惯对学生强调有机化合物的分子式及结构式如何, 这种被动式学习常令学生“望而生厌”, 还使一些学生产生误解:有机化学和文科一样, 记忆力好就可以学好。我们可以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 运用实验手段去探究结论。如乙醇的教学, 首先根据乙醇的分子式及元素的化合价分析乙醇可能的结构式, 然后发动学生设计实验方案, 并对实验方案进行评价优选, 最后用实验探究。在此过程中, 师生共同探究过程、探究结论、分析评价。再比如苯的结构教学, 苯是不是由单双键交替组成的?它具不具有烯烃及炔烃的性质?我们要证明烯烃及炔烃的性质应如何设计实验?通过问题的提出, 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探究。提出问题后, 也可以进行分组实验探究, 苯与溴水能否反应?现象如何?苯与高锰酸钾能否反应?现象如何?让学生分组比赛, 书写苯的结构式。通过实验现象和比赛的氛围, 学生能轻松愉快地获取知识, 并能加深学生对结构的认识。

关键词:中职药剂专业,有机化学,结构式教学

参考文献

[1]方方, 吴培云, 朱业宝, 等.药用有机化学本科教学实践与教学体会[J].广州化工, 2010, 38 (4) :230-232.

[2]赵进.医学检验专业民族生有机化学教学改革与思考[J].右江医学, 2007, 35 (3) :339.

上一篇:活动成果下一篇:无源无线智能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