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剂学实验教学改革

2024-07-22

药剂学实验教学改革(精选12篇)

药剂学实验教学改革 篇1

摘要: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制剂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是药学专业的主要课程之一, 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应用性。本文介绍了药剂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 丰富了实验教学内容, 调动了学生主观能动性, 使理论和实践更紧密地结合起来。

关键词:药剂学,实验教学,教学方法,模式改革

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的综合性应用科学技术, 是药学专业的主要课程之一, 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应用性。因此, 不仅要求学生要掌握药物剂型和制备理论、生产工艺技术及质量控制的基础知识, 而且通过理论学习和实验教学, 学生应初步具备制剂设计和制备的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制剂质量问题的能力。改革传统的药剂实验教学内容和模式已成当务之急[1]。

1 药剂学实验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药剂学实验内容大部分为验证性实验, 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鉴于此, 我们对实验内容进行优化, 具体做法是:

(1) 精简验证性实验。在前期的实验教学中主要以验证实验为主, 实验内容为一些有代表性的普通剂型制备实验和基本仪器设备使用技能训练, 规范学生的基本操作,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如选择液体制剂、散剂、栓剂等制备。

(2) 增设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实验。验证性实验后, 可安排一些综合性实验, 如“阿司匹林片剂的制备与质量检查”实验, 主药是学生在药物化学实验室自己合成的阿司匹林, 在药剂实验室进行制粒、压片、物理性质检查 (外观、重量差异, 崩解时限, 脆碎度, 硬度等) 后, 再在药物分析实验室进行阿司匹林的含量测定。这样不仅使学生掌握了阿司匹林的合成、阿司匹林的处方设计与制备以及质量控制方法, 而且在宏观上使学生在头脑中初步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的药品生产和质量控制过程, 使他们意识到学科之间的相互交叉、相互依赖和相互联系。

(3) 增设研究性实验, 增加实验项目的探索性[2]。主要是药剂实验方法的综合运用并带有初步科研性的实验。这类实验教学中, 一般采用PBL教学模式, 即“以学生为主题, 以问题为中心”。PBL教学法提出紧密结合实际的问题, 选择紧跟药剂学发展前沿, 具有前瞻性的实验内容, 如缓控释制剂与普通制剂相比为何能减少用药次数, 有哪些方法可以实现缓控释等。让学生尝试综合应用他们拥有的信息, 查阅文献, 进行实验设计。这个过程中可以使学生意识到他们已经知道了什么, 还需要学习哪些知识才能分析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会积极地搜索各种信息

(1) 改进教学方法, 实行新的教学手段。为适应现代教学要求, 我们将多媒体技术充分用于实验教学, 例如:压片机的卸载、安装, 滴丸剂的制备, 注射剂的制备, 利用多媒体课件对这些剂型的制备工艺和流程进行直观上的讲解, 有利于学生对实验进程的把握, 提高效率, 避免实验的盲从性。

(2) 实行开放式教学[3]。我们加大实验室的开放力度, 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来进行实验, 尤其对失败的实验进行分析, 可重复操作, 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提高。实行开放式教学可以提高仪器的利用率。开放型实验教学模式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 改进考评方法

衡量一个学生的实践水平应从多方面考核, 药剂学实验课和理论课课时比为1∶1, 根据药剂学实验目标, 我们将药剂学实验评分项目具体确定为实验准备、实验技能、实验设计方案和实验报告四个方面。 (1) 实验准备 (满分10分) 。要求书写与本学期开设的内容较紧密的实验材料、实验方法、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操作、实验设计、仪器设备的使用、注意事项等。 (2) 实验技能考核 (满分40分) 。包括操作是否规范, 仪器设备的选择与使用是否正确, 能否将理论和实践相融合。 (3) 实验设计方案 (满分20分) 。主要看学生对所选课题的资料是否收集完整, 实验方案的设计是否合理, 是否具有创新性。 (4) 实验报告 (满分40分) 。实验报告包括目的、原理、操作、结果与结论、讨论等内容。设计型实验要求按论文格式书写。实验报告应实事求是, 书写工整, 条理清晰。

通过药剂学实验教学方法的改进,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提高了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不仅使学生的基础知识更加扎实, 整合了学生的知识构架, 促进了多学科知识的交叉与融合, 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是培养高质量、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何勤, 张志荣.新形势下药剂学教学改革之我见[J].药学教育, 2007, 23 (3) :37-39.

[2]周彦彬, 姚瑶, 丁燕飞, 等.谈药剂学实验教学改革[J].药学教育, 2003, 19 (3) :42-43.

[3]何纯莲, 赵冰洁, 黄浩.实施开放性实验教学创新实验教学模式[J].药学教育, 2006, 22 (1) :43-45.

药剂学实验教学改革 篇2

(供三年制药学专业学生使用)

前言

本大纲适用于三年制药学专业学生使用。编写本大纲的目的在于以突出药剂学的理论知识的应用与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强调实用性与应用性,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药物制剂的基本操作、制备常用的药物制剂和对药物制剂进行质量检查与评定,培养学生具有一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独立工作的能力。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

一、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大纲每一章节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三部分组成。教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级别对应,并统一标示(核心内容即知识点以下划实线,重点内容以下划虚线,一边内容不标示)便于学生重点学习。

二、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教学手段,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

三、总教学学时为60学时

四、使用教材:药剂学,孙耀华主编。

正文

实验一 学习查阅中国药典的方法、称量操作的练

一、教学目的

通过查阅《中国药典》中有关项目和内容的练习,熟悉药典的使用方法。通过学习架盘天平、电子天平的结构、性能,掌握两种天平的使用方法及称重操作中的注意事项。

二、教学要求

㈠掌握教学室的要求。

㈡熟悉和管理好基本教学仪器。

㈢掌握两种天平的使用方法及称重操作中的注意事项 ㈣掌握各种量器的使用方法及1ml以下液体的量取方法

二、教学内容

㈠听讲教学室要求后,认真阅读。

㈡清点、洗刷基本仪器,熟悉排放秩序。每次教学前必须阅读教学要求,直到每条均已习惯为止。

㈢按照下列各项要求,查阅药典,记录查阅结果并写出所在页数。

㈣称重操作、量取操作称取药物同组两人互相检查所选天平,量器是否正确,操作方法是否正确。

实验二 溶液型液体药剂的制备、胶体溶液型液体药剂的制备

一、教学目的:

通过溶液型液体药剂的制备和胶体药物溶液型液体药剂的制备,掌握液体药剂制备过程的各项基本操作和注意事项。典型例子的处方分析。

二、教学要求

1.掌握溶液型液体药剂的制备方法。

2.掌握液体药剂制备过程的各项基本操作。1.掌握胶体药物的溶解特性和制备方法。

三、教学内容

㈠复方碘溶液的制备 ㈡酚甘油的制备 ㈢甲酚皂溶液的制备

㈣羧甲基纤维素钠胶浆的制备

实验三 混悬液型液体药剂的制备

一、教学目的

通过混悬液型液体药剂的制备,比较不同处方组成配制的质量差异,掌握混悬液型液体药剂的一般制备方法,熟悉混悬剂的质量评定方法如沉降体积比的测定。典型例子的处方分析。

二、教学要求

1.掌握混悬液型液体药剂的一般制备方法。2.熟悉混悬剂的质量评定方法。

三、教学内容

㈠炉甘石洗剂的制备、㈡复方硫(磺)洗剂的制备

㈢混悬剂质量检查及稳定剂效果评价

实验四 乳浊液型液体药剂的制备

一、教学目的:

通过乳浊液型液体药剂的制备,掌握乳剂的一般制备方法,乳剂类型的鉴别方法及质量评价。典型例子的处方分析。

二、教学要求:

1.掌握乳剂的一般制备方法。

2.掌握乳剂类型的鉴别方法、比较不同方法制备乳剂的液滴粒度大小、均匀度及其稳定性。

三、教学内容

㈠液体石蜡乳的制备 ㈡石灰尘搽剂的制备 ㈢乳浊液类型的鉴别

实验五 按给药途径与应用方法分类的

液体药剂的制备、热原检查

一、教学目的

通过按给药途径与应用方法分类的液体药剂的制备,掌握制备方法。通过做热原检查,熟悉热原检查方法,掌握热原检查结果的判断。典型例子的处方分析。

二、教学要求

掌握按给药途径与应用方法分类的液体药剂的制备原则和方法。1.学习《中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附录热原检查方法。2.能够正确判断热原检查结果。

三、教学内容

㈠复方硼酸钠溶液(朵贝尔氏液)的制备 ㈡复方薄荷滴鼻剂的制备 ㈢细菌内毒素检查

实验六 散剂、胶囊剂、颗粒剂的制备

一、教学目的

通过散剂、胶囊剂、颗粒剂的制备,掌握口服固体制剂的一般制备方法,掌握粉碎、过筛、混合的基本操作和注意事项,影响固体制剂吸收的因素。典型例子的处方分析。

二、教学要求

1.掌握散剂制备工艺过程:粉碎、过筛、混合、分剂量、包装。2.掌握含特殊成分散剂、共熔成分散剂的制备方法。

3.掌握散剂的质量检查方法

4.掌握硬胶囊剂的手工填充方法。5.掌握粉碎、过筛、混合的基本操作。6.通过教学掌握颗粒剂的制备方法。

三、教学内容

(一)药物的粉碎与分剂量

(二)含普通固体药物及毒剧药散剂的制备

硫酸阿托品散剂的制备、(三)含共熔及引湿性、浸膏、中药散剂的制备

痱子粉的制备

(四)散剂的质量检查

(五)胶囊剂的制备选适宜的药粉及硬胶囊练习填充(每组20粒)。六)板蓝根颗粒剂的制备

实验七 片剂的制备

一、教学目的

通过片剂的制备,掌握片剂制备的方法,湿法制粒压片的工艺流程,单冲压片机的正确使用,片剂的质量控制。典型例子的处方分析。

二、教学要求

1.初步掌握湿法制粒压片的过程和技术。

2.初步学会单冲压片机的调试,能正确使用单冲压片机。3.会分析片剂处方的组成和各种辅料在压片过程中的作用。4.熟悉片剂重量差异、崩解时限、硬度和脆碎度的检查方法。

三、教学内容

(一)空白片的制备

(二)片剂的质量检查

(三)单冲压片机主要部件

(四)单冲压片机的装卸

(五)单冲压片机的使用

实验八 对乙酰氨基酚片溶出度测定

一、教学目的

通过对乙酰氨基酚片溶出度测定,熟悉溶出度测定仪的结构和性能,并能正确使用溶出度测定仪,掌握溶出度测定的方法。

二、教学要求

1.掌握片剂溶出度的测定方法 2.能正确使用溶出度测定仪

三、教学内容

(一)转篮法仪器装置

(二)对乙酰氨基酚片溶出度测定

实验九 栓剂的制备

一、教学目的

通过栓剂的制备,学习栓剂模具的使用,栓剂常用基质的选择,掌握栓剂的制备方法。典型例子的处方分析。

二、教学要求

1.通过教学要求掌握栓剂常用基质的类型、特点、适用情况。2.初步学会模制成形法(热熔法)制备栓剂的方法。

三、教学内容 ㈠甘油栓的制备

实验十 软膏剂的制备

一、教学目的

通过软膏剂的制备,掌握不同类型、不同基质软膏剂的制备,掌握操作要点及操作注意事项。典型例子的处方分析。

二、教学要求

1、掌握各种不同类型、不同基质软膏剂的制法、操作要点及操作注意事项。

2、掌握软膏剂中药物的加入方法。

三、教学内容:

(一)单软膏的制备

(二)乳剂型基质软膏的制备(水杨酸乳膏剂的制备)

实验十一 酊剂和流浸膏、浸膏的制备

一、教学目的

通过酊剂和流浸膏、浸膏的制备,熟悉渗漉筒的基本结构,掌握用渗漉法制备流浸膏、浸膏的操作方法,掌握配制酊剂的操作方法。典型例子的处方分析。

二、教学要求

1.掌握用渗漉法制备流浸膏、浸膏的操作方法。

2.掌握用浸渍法、溶解法及稀释法配制酊剂的操作方法。3.了解影响浸出的各种因素。

三、教学内容: ㈠碘酊的制备 ㈡橙皮酊的制备

(三)流浸膏、浸膏及煎膏的制备 ㈣甘草流浸膏的制备

实验十二

口服液的制备

一、教学目的

通过口服液的制备,掌握口服液的制备方法,口服液的制备时精制的方法,醇沉浓度的控制。口服液的质量评价。典型例子的处方分析。

二、教学要求

1.掌握口服液的制备原则和方法。

三、教学内容: ㈠生脉饮的制备

实验十三 药物制剂配伍变化

一、教学目的

通过液体药剂和注射剂配伍变化的观察,进一步了解配伍变化的发生原因,并初步掌握配伍变化处方的处理方法。

二、教学要求

1、掌握药物制剂配伍变化的类型,现象。

2、掌握物理性配伍变化、化学性配伍变化的原因

3、掌握配伍变化处方的处理方法。

三、教学内容

(一)物理性配伍变化

(二)化学性配伍变化

实验十四 参观医院药房

一、教学目的

1.通过参观调查,了解医院药房概况。

2.了解医院药房调剂工作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程序以及注意事项。3.通过查阅处方初步学会审阅处方。

二、教学要求

1、掌握医院处方的内容

2、掌握调配的基本程序和注意事项

3、熟悉审阅处方

二、教学内容

㈠听取药房负责人介绍药房概况。

㈡分组参观医院门诊药房和住院药房,了解药房的工作制度、岗位设置、人员配备、药品供应保管等情况。

㈢重点了解药房的药品摆放形式、处方调配过程、处方书写格式、处方保管方法。每人查阅50张以上处方。

㈣返校后写一份参观调查报告,并对五十张处方作分析

实验十五 参观社会药房

一、参观目的

1.通过参观了解社会药房概况。

2.了解社会药房经营管理方法、药品调配、销售程序。3.了解特殊管理药品、处方药与非处方药的销售管理方法。

二、教学要求

1、掌握处方药与非处方药的分类管理

2、熟悉社会药房与医院药房的区别。

3、掌握特殊药品的管理

4、了解社会药房药品陈列。

三、参观内容

㈠听取药店负责人介绍药店概况。

㈡参观药店药品的陈列,了解药品的储存与保养方法。

㈢重点了解药品的销售方法,特殊管理药品,处方药与非处方药的销售方法。㈣返校后写一份参观调查报告,内容包括:

药剂学实验教学改革 篇3

关键词:中药药剂学 实验教学 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7(b)-0229-01

《中药药剂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药剂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在中药学专业教育上位于核心地位,其内容不但与该专业的课程及其他专业学科有联系,而且与工业化生产实践密切相关,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关键环节,体现教学质量的高低,关系到能否实现中药学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目前中药药剂学的实验教学,侧重于验证理论知识,对学生的思考启迪较少,学生都是机械地按照实验手册进行实验操作。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缺乏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学生对实验原理理解不够,只知道按照实验手册进行操作,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操作,就会忽略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的机会,更谈不上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因此,在实验过程中缺乏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为了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我们必须对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进行改革。

1 开展中药药剂学创新性实验教学的必要性

教学改革的关键是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不能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以及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学生缺乏对实验原理的理解,不能对实验操作进行创新性思考,使整个实验过程僵化在固有模式下,因此,要想很好的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就必须对传统实验教学模式和方法进行改革,建立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教育观念[1]。创新性实验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主动探索为基础的新型实验教学方法[2]。创新性要求新颖的实验内容,通过改进实验方法和手段,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观能动性,在实验操作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 创新性实验教学方案

创新性实验,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手段,包括以下内容:学生自主选定实验题目,独立完成查阅文献资料、设计实验方案、完成实验操作、撰写实验报告等。我们以有科研课题的老师为核心设置多个研究课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1 实验选题

指导教师详细讲解创新性实验的思路,讲述查阅文献的基本方法,为学生提供一些科研思路,引导学生自主设计课题方案,学生自始至终是实验活动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2.2 引入PPT汇报教学法

对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开展交流讨论,学生首先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收集相关文献资料,然后对资料进行阅读归纳总结,以PPT的形式汇报给大家。在听取汇报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应该记录汇报中遇到的疑问,在汇报结束后对这些疑问向汇报者进行提问,在提问讨论中互相交流学习。通过对有疑问问题的讨论,对开阔学生的眼界和扩充学生的知识范围非常有利,并了解学科前沿及其动态,还可以通过讨论解决实验中遇到的困难。

2.3 实验研究

根据制定的实验方案,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实验研究。在该环节中,学生自己安排时间到实验室完成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学生要在实验老师的指导下正确使用有关的仪器,注意观察实验每一步过程,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做出正确分析,通过分析找出原因并解决问题直至实验完成,最后及时进行实验总结。整个实验过程都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协助解决技术难题,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2.4 结果分析及论文撰写

对实验数据和结果进行分析,提出该实验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通过讨论和分析,然后找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步骤和办法。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巩固实验相关的理论知识,并通过理论知识掌握实验原理和实验技能。最后根据实验结果进行论文撰写。

3 创新性实验教学评价方法

实验教学成绩的考核是实验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对学生实验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的全面评价,也是开设创新性实验设计中不容忽视的环节,应该系统、动态和多样化的对实验效果进行评价[3]。实验教学考核项目包括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操作、实验报告及实验态度等。重点考核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通过考核评定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积的极性和兴趣,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4]。通过开展讨论会,考查学生对自己设计实验的理解和把握,促进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 创新性实验教学效果

4.1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

以往实验大都由教师准备好一切,学生机械地按照实验手册进行操作,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新型实验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自主设计实施实验,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

4.2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通过实验实践后,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验中遇到问题的能力大大增强。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中药药剂学学科前沿和动态,拓宽了眼界和知识面。学生通过实验方案的设计,巩固和加深了相关理论知识,提高了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4.3 提高了教师的执教能力

通过创新性实验指导,提高了指导教师的执教能力。要想设计好创新性实验,必须要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这就要求指导教师要不断地加强自身学习,积极跟踪学科发展前沿,不断更新和充实自己的知识库,才能更好的指导学生实验。

综上所述,通过中药药剂学创新性实验教学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使学生的基础知识更加扎实,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今后的实验教学工作中,我们还需要继续探索中药药剂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新途径,培养出更多能适应中药现代化需要的创新型应用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寿泉.如何通过实验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煤炭高等教育,2001,2(2):58.

[2]贾乙,唐渊,刘雅,等.药剂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实践[J].中国医药导报,2010(7): 87-88.

[3]余卫红,谢志浩.注重实验教学环节改革,提高遗传实验教学质量[J].高等理科教育,2003(4):96.

中药药剂学实验教学改革探讨 篇4

1 中药药剂学实验教学现状

中药药剂学实验主要分为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3类。验证性实验是指学生结束相关章节理论学习后, 根据实验教材内容和方法, 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实验操作, 得出实验结果, 进而验证所学理论内容;综合性实验是指实验内容涉及本课程的综合知识或与本课程相关课程知识的实验;设计性实验是指给定实验目的、要求和实验条件, 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加以实现的实验。

1.1 内容

中药药剂学实验教学大多以基础性、验证性实验为主, 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较少或无。虽然验证性和综合性实验能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理论教学内容, 却不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由于学生实验时依赖性较强, 往往较少进行独立思考或对实验提出质疑。这种缺乏自主性的实验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提高学习兴趣, 已不适应培养高素质综合型人才的要求。设计性实验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及科研设计能力的有效手段, 在实验过程中, 充分发挥了学生作为活动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和独创性,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2 教学方法

目前, 多采用传统教学方法, 即教师运用板书进行相应讲解, 之后由学生按指定内容进行操作。传统教学方法留给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的时间较多, 可培养学生较好的操作能力, 但学生往往只知操作, 很少思考操作原理, 反复“照方抓药”, 无法体现剂型设计和质量标准研究的重要性。

2 教学模式改革探讨

改革中药药剂学教学模式就是要完善中药药剂学实验教学内容, 建立以设计性实验、综合性实验为主, 验证性实验为辅的实验教学体系, 充分体现实验教学特点, 强化素质培养。围绕培养创新型人才目标, 对原有中药药剂学实验教学内容进行优化, 删除陈旧重复的验证性实验, 改进部分综合性实验, 开设设计性实验。

2.1 改革目标

(1) 通过典型药剂制备, 使学生掌握各剂型概念、特点、性质、制备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要点与技巧, 正确评价药剂质量等, 以验证、巩固和深化课堂基本理论知识, 为从事中药药剂工作和创新中药制剂、剂型与工艺奠定基础。

(2) 通过药剂实验与教学见习, 了解生产药剂常用设备的基本构造、性能、使用及保养方法。

(3) 学习中药药剂学实验基本知识, 强化技能训练, 提高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养成严谨、认真和实事求是、准确记录习惯, 形成正确判断实验结果、独立总结实验和收集资料的能力。

(4) 结合课堂理论教学内容, 让学生查阅并分析相关文献资料, 培养学生查阅和使用文献资料的能力。

2.2 改革内容

针对上述目标, 我们设计了10个实验, 既有验证性实验, 又有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既有常规剂型制备, 如散剂、颗粒剂、片剂、栓剂、软膏制备, 又有新剂型制备, 如成熟的制剂新技术中的包合技术、微囊化技术等;既有制剂剂型研究实验, 又有基础性知识内容实验, 如中药药剂学实验基础和《中国药典》查阅, 制剂稳定性实验等。通过上述实验, 使学生在提高实践能力的同时, 巩固理论知识, 培养创新性思维, 体现该课程的科学性、时代性和适用性。

2.3 教学方法

2.3.1 验证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学生结束相关章节理论学习

后, 根据实验内容和方法, 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实验操作, 得出实验结果, 进而验证所学理论知识, 从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感性认识。在实验中, 结合以往教学经验给学生讲解中药药剂学实验规则, 实验报告内容与要求;结合课本理论知识讲解《中国药典》相关内容, 使学生学会使用药典, 并要求他们完成一定的检索任务。

2.3.2 设计性实验 (1) 提出设计要求。

教师在实验前公布制剂处方, 要求实验小组提出该实验设计思路、方法及具体操作路线。

(2) 开展课堂讨论。学生通过课前查阅, 在初步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拟定实验操作路线, 教师引导展开课堂讨论, 最终达成共识, 确定可行操作路线, 同时阐明操作关键, 以保证实验顺利进行。

(3) 自行准备操作。在教师指导下, 学生自行准备实验所需仪器、设备及原料, 按上述讨论得出的操作路线, 制成实验产品。若运用两种工艺进行实验, 可将实验产品对比, 比较差异。

(4) 完成实验报告。强调规范书写实验报告, 要求学生本着科学的态度, 运用所学知识实事求是地分析实验结果, 融入自己的观点, 得出科学结论。教师同时安排课堂交流、总结, 力求使学生的认识在实践基础上产生质的飞跃。

2.4 考核方式

结合本专业课的重要作用及其特点, 采用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综合考查的多元化标准进行考核。平时成绩包括以下两方面。

(1) 学生出勤率 (占平时成绩的40%) 。出勤率少于70%, 取消本课程当年考试资格;出勤率少于80%, 按50分计;其他按100分计。

(2) 平时实验成绩 (占平时成绩的60%) 。包括实验预习10%, 实验操作40%, 实验结果10%, 实验报告30%, 卫生纪律10%。

期末考试采用笔试方式, 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各占1/2。

3 实验教学改革成果

(1) 新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综合设计性实验教学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 从而使学生乐学。

(2) 有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融会贯通。学生通过课前查阅及对文献资料进行分析、综合与设计, 消化已学知识, 才能有效参与课堂讨论。通过综合、分析、设计及课堂讨论, 加深理解, 拓宽知识面。

(3) 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综合设计时, 学生在查阅文献基础上, 运用所学知识对实验内容进行综合分析, 方能形成较为合理的工艺。实验教学时, 教师启发性导入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提高了学生的分析能力。

(4) 有利于学生科研素质的培养。综合设计性实验教学的实质是科研设计在实验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因此, 该类实验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研设计水平。

4 展望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药物制剂技术发生巨大变化, 新技术、新剂型、新设备不断涌现, 推动剂型不断更新。面对日益激烈的药品市场竞争, 培养一支具有较高水平的专业技术队伍, 是中药剂型研发工作的当务之急。

药剂学实验教学改革 篇5

在药剂学实验教学中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本文从引进综合型人才、优化实验内容、加大实验经费投入、规范实验操作四方面,在药剂学实验教学中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进行了探讨.

作 者:艾秀娟 张超 周毅 作者单位:广州医学院,广东广州,510182刊 名:中国现代教育装备英文刊名:CHINA MODERN EDUCATIONAL EQUIPMENT年,卷(期):2009“”(15)分类号:G48关键词:药剂学实验 实践能力 质量意识

药剂学实验教学改革 篇6

关键词:PBL教学法;药剂实验教学;应用

引言: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日益深入,在药剂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对其教学方法也在不断改革与更新,PBL教学法,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从而实现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如:实践能力、分析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将PBL教学法应用于药剂学实验教学中,不仅符合药剂学实验教学的需求,还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1、PBL教学法在药剂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PBL教学法是一种创新型的教学方法,满足了药剂学实验教学的需求,这种教学方法的主要特征便是其基础为问题、主体为学生,通过小组的形式让学生展开自主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实现对相关知识的认识与掌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引导者与帮助者,参与教学,从而实现对教学方向、教学进度的把握。下文将分析PBL教学法在药剂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1.1提出实验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将学生分成小组.准备相应的药剂,让学生对其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如:工艺、药效与患者等,在分析过后,让其给出实验方案。在教学中,学生将根据自身的能力进行分析的,进而给出初步的解决方案,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学生对解决问题的相关的知识与技术等进行讨论,同时需要学生在课后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

1.2确定实验方案

通过学生的分析、讨论与研究,在教学中,让每个小组阐述其知识的难点与技术的瓶颈,并让小组间进行讨论,从而使其每个步骤、每个细节得以完善,最终给出能够解决问题的药剂。在方案确定后,让学生按照其方案进行实验操作,这一过程需要学生独立完成,但必要时,教师可以给予指导与帮助。

1.3分析实验数据

在实验完成后,要对其数据进行分析。实验数据的采集与记录可以按照科技论文的要求进行,分析时,将由每个小组对其实验进行阐述,分析实验的成败,并对实验进行进一步的完善[1]。

2、在药剂实验教学中应用PBL教学法的作用

2.1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PBL教学法坚持以学生为教学主体,让其进行主动的探索,从而激发了其学习的热情。PBL教学法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乐于学习、主动学习,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PBL教学法,让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与研究,让其自主的进行资料的查找,从而掌握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这一教学方法,让学生根据问题,开展具有针对性的研究,从而使之形成了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能力。药剂学实验教学中的问题主要源于生活,让学生对常见的药剂进行了解,如:口服液、贴剂与片剂等,但这些药剂在实际用药过程中将存在诸多的问题,如:药剂间的区别、药剂的使用方法等,在教学中积极利用生活中的问题,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2保证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PBL教学法中提出的问题均源于生活,让学生通过独立的实验,积极运用自身的知识储备,从而实现对问题的有效解决。在药剂学课程中,将让学生学习相关的基础知识理论,如:有机、无机化学,物理化学、生物化学、药理学等,在试验过程中,学生将利用所学,实现对知识的巩固。

2.3利于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

PBL教学法中教师作为引导者,帮助学生提出问题,并对其实验进行指导、帮助与评价,根据学生对问题的讨论,整合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并启发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与研究,让学生对实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解决,从而提高其综合的能力。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能力将不断提升,主要是由于教师需要在课前准备大量的资料,并对其中的问题进行设计,同时对教学中可能衍生的知识进行掌握,从而更好的解决学生的提问,通过一系列工作的完成将使教师的理论知识更加全面,将使其知识结构更加完善[2]。

3、应用PBL教学法需要注意的问题

3.1注意问题的设计

PBL教学法中最为基础的便是问题的设计,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计划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等,实现对问题的设计,设计的问题要保证其全面性与复杂性,通过问题,不仅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理论,还要让学生对其有更加深入的理解与认识;设计的问题要保证其难易度,太难、太简单都将制约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因此,教师要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所掌握。设计的问题要贴近生活,从而利于学生进行主动的学习与探索,设计的问题可以根据媒体中报道的不良事件,例如,根据亮菌甲素注射液的不良反应事件,从而提出注射用非水溶剂的使用问题。

3.2注意教师的转变

PBL教学法中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属于帮助者、引导者,教师的中心地位虽然有所转变,但其仍要发挥积极的作用,从而保证问题设计的合理性与准确性,保证小组讨论的有序性与方向性。教师要对PBL教学法进行全面的了解,掌握其教学方法、教学理念,从而才能有效的利用PBL教学法,引导学生开展主动的学习。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方法,让学生进行主动的讨论,从而真正實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3]。

参考文献:

[1]陈荆晓,邓超,程永梅等.PBL教学法在药剂教学中的应用与创新[J].广州化工,2013,1(02):134-135.

[2]张良珂,黄华,李万玉等.PBL教学法在药剂教学中的应用探讨[N].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9,2(11):44-45.

[3]王小平.PBL教学法在药剂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2,9(03):108-109.

药剂学实验教学改革 篇7

1 药剂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1.1 教学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传统应试教育模式使得学生普遍缺乏学习兴趣, 思想僵化, 缺乏创造能力。实验教学方式基本上是采用“实验教材+教师讲解+学生操作+实验报告”的单一模式, 由教师提供处方及操作步骤, 学生“依葫芦画瓢”进行操作, 教师在旁指导。整个过程学生几乎没有机会自主思考实验内容, 从而无法达到真正参与实验的目的[1]。而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也没办法真正进入竞争日益激烈的兽药GMP企业从事生产和研发工作。

1.2 教学内容改革的必要性

传统的药剂学开设的绝大多数实验属于验证性实验, 实验涉及的处方、工艺等都已经相当成熟, 实验主要起验证作用, 实验课从属于理论课, 学生缺乏探索的欲望, 实验过程往往是机械照搬, 被动接受, 因而达不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目的[2]。

另外, 在实践教学中, 大多数开设动物药学专业的高校, 不论是教材还是具体的实验教学内容大都采用人医药学专业作为蓝本来进行教学, 但动物药学是在动物医学专业基础上发展而形成的新专业, 有一定的特殊性, 因此在实验教学中应予以尽量体现。比如, 随着集约化养殖进程的不断推进, 人医临床使用频率很高的片剂在兽药市场的占有率逐年下降, 因此可减少相关实验学时数。而动物专业药, 比如恩诺沙星等可以制备成注射剂、乳剂、混悬剂等不同剂型, 以加强对兽医临床用药的紧密结合。

1.3 教学评价方式改革的必要性

传统教育的评价方式即考试成绩, 并不能反映学生的真实能力。仅靠期末成绩结合实验报告来考评学生的方式不仅不能真正评价学生学习的效果, 也极大地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尤其是设计性和创新性要求很高的药剂学实验。

2 药剂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路与方法

2.1 对验证性、演示性、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内容进行调整

笔者通过深入思考并在学生中广泛调研, 最终确定了改革方案。首先, 将药剂学实验从药剂学理论课中独立出来, 成为独立课程, 学时数和理论课均为45学时, 重点对传统的实验内容进行增删重组, 删减部分验证性、演示性实验, 将以往零散单一的实验内容重组构建成综合性、创造性和自主性强的创新实验[2]。现以中药颗粒剂的制备为例介绍具体实施方法。

2.1.1 针对目前兽医临床用药特点, 让学生查阅文献后确立实验方案

首先将每个教学班分成6个组, 并模拟成6个企业 (假定) 的研发团队, 通过大量查阅文献、分组讨论学生们一致认为, 随着药物残留和耐药性问题越来越严重, 大量抗病毒药物的禁止使用以及集约化养殖使得针剂市场正逐步萎缩, 传统的中药汤剂和散剂不便于兽医临床投药, 或者药物的效果很难发挥出来, 中药抗病毒颗粒剂在兽医临床呈现出广阔发展空间。因此, 有必要进行中药颗粒剂的设计和制备实验。

2.1.2 具体实验方案的设计

通过查阅、分析相关的文献资料, 要求学生独立写出实验方案, 结合理论和实验室现有条件自行设计处方和制备工艺, 要求每个实验环节的方法具体。

2.1.3 实验方案的完善

每个团队内部进行交流, 讨论所设计的实验方案, 然后由1名学生代表本团队以PPT形式阐述本团队的实验方案, 最后教师和学生共同对具体的实验环节进行讨论, 并对实验方案进行初步修改和完善。在这个环节中进行一次实验作为平时成绩考评, 对表现优异的团队或个人予以表扬并记录成绩。

2.1.4 学生独立完成实验操作

根据修改、完善的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中药颗粒剂的制备,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不进行过多地干预和指导, 比如部分学生使用粘合剂不合理, 可先不予纠正, 只是提示可能有问题, 最后根据颗粒剂质量评价指标, 验证其处方工艺的合理性。待实验完成后, 组织学生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进行讨论。明确因何成功和为何失败,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加深学生对整个实验的理解力[2]。

2.2 依托“8+1” 校企联合体, 将实验课延伸到企业

由于西南大学荣昌校区地处“中国畜牧科技城”、重庆国家现代畜牧业示范区核心区——重庆市荣昌县, 校区与县城8家大型GMP兽药企业建立了“8+1”校企联合体, 部分实验项目直接来源于生产实践, 同时实验成果也可指导一线生产。依托这一地域优势, 药剂学实验已延伸到了企业。每学期的药剂学第1次实验课内容是兽药GMP企业生产流程现场参观学习, 主要讲解教师为药剂学课题组负责人, 同时也是某大型GMP企业技术副总经理。从一开始就让学生感受兽药的规模化和规范化生产流程, 从而更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积极性和探索性。另外, 也可把部分实验内容直接转入企业, 比如片剂的压片、注射液的灌封环节等, 一方面节约实验硬件成本的投入,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亲身感受到生产一线的实际情况。同时实验各环节的细节与兽药GMP要求保持一致, 比如试剂标签要求学生按兽药GMP验收标准进行书写和粘贴等。

3 药剂学实验教学改革实践的效果

实验课教学改革在西南大学荣昌校区动物医学专业 (动物药学方向) 3个年级学生共计92人中试行, 总结改革效果如下。

3.1 受到学生肯定

学生的网上评教结果显示, 3年的平均满意率达97.20%。在问卷调查中, 同学们一致认为改革后的实验内容和方式较传统教学活动更能提高他们的兴趣和求知欲, 锻炼实践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创新能力, 为今后从事相关科学研究和兽药的生产研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2 受到企业肯定

首先, 校企联合体企业领导充分肯定了这种学习和授课模式, 同时大学生的参与也为企业带来了活力。其次, 毕业生用人单位普遍反映学生在兽药企业生产和研发领域具有基本功扎实、创新能力强的特点。

3.3 经验得到积累

通过改革实践, 西南大学荣昌校区动物医学系构建了新的药剂学实验课程体系, 其中企业观摩实验教学1项, 占11.1%;基础性实验2项, 占22.2%;设计、综合性实验3项, 占33.3%;创新性实验3项, 占33.3%, 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传统的“依葫芦画瓢”模式,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让他们有足够的空间动脑、动手, 允许失败和失误, 培养了学生的科研兴趣、意识和能力。这一成功经验正逐步推广到动物药学其他核心主干课程 (药物分析、药物化学等) 的实验教学中。

4 结语

近年来, 社会对动物药学类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的同时也在发生着一些变化, 要求学生有较强的动手能力、综合运用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开展实验教学改革后, 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极大发挥, 学生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 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也熟悉兽药GMP生产流程, 为今后的工作实践打下较为坚实基础的同时也有利于学生毕业后能在最短的时间内适应工作。但我们也认识到,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 只有不断地思考、探讨、改进, 才能使药剂学的实验教学从层次、内容、形式逐步趋于完善[3], 而已开设的药剂学实验还不够完美、成熟, 但它不失为一种大胆而有益的尝试。

参考文献

[1]贾乙, 唐渊, 刘雅, 等.药剂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实践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 2010, 7 (25) :87-88.

[2]梁健钦.浅谈《药剂学》实验教学改革[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6, 9 (2) :115-116.

药剂学实验教学改革 篇8

1 基本方法

1.1 指导学生查阅文献资料

布置实验题目———吲哚美辛-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要求学生查阅与该实验相关的资料,包括包合物制备方法的选择、包合物的物相鉴定等。除了教材,可以到图书馆查阅相关的专业书,另外可以登录学校的网站,查阅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等。在文献检索过程中,注意检索的方法和技巧,提高检索效率,同时要多看一些相关文献,有利于下一步的实验方案设计。

1.2 实验方案的设计

通过查阅、分析相关的文献资料,学生要独立写出该实验的实验方案,要求每一个实验环节的方法要具体。在有多种选择时,应通过对比、分析明确每种方法的优缺点。让学生到实验室熟悉实验室提供的试剂、仪器,根据现有条件进一步确定自己的实验方案。

1.3 实验方案的完善

采用“Seminar”教学法,组织学生交流所设计的实验方案。每个实验小组由一名同学阐述本小组的实验方案,然后教师和学生共同对不同的实验环节进行讨论,将实验方案修改、完善。例如本实验方案确定为四个环节:采用饱和水溶液法制备包合物;利用正交试验设计优化制备工艺条件;包合物的物相鉴定,包括紫外、差示热分析和溶出度法三种方法;对包合物进行定量分析。

1.4 指导学生完成实验

利用正交试验设计筛选饱和水溶液法制备包合物的工艺条件,主要考察因素为吲哚美辛与β-环糊精的投料比、包合温度、有机溶剂与水的比例,每个因素取三个水平,共9组实验条件。每个实验小组做其中一个条件,指导学生使用正交设计分析软件,确定最佳工艺条件。我们在差示热分析验证包合物的形成环节采用了示教法,溶出度法验证环节由各小组协作完成,实验数据共享。包合物的定量分析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标准曲线由一个小组绘制。

1.5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实验完成后,组织学生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进行讨论,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加深学生对整个实验的理解力。

1.6 指导学生书写实验论文

笔者要求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实验报告按照一般科技论文的格式书写,明确实验的目的是解决什么问题,明确本实验的方法如何解决问题,以及得到了怎样的实验结果,最后得到怎样的结论。

2 教学效果的评价

本实验开展3年来共进行了3次问卷调查,选择建议下一届学生开展本实验的平均比例为96%,对本实验教学内容和方式的满意度为92%,选择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比例为90%。同时,在学院组织的教学观摩活动中,受到了专家和同事的好评。

3 小结

在本次实验中,学生掌握了文献检索的方法和技巧,以及如何获取有用信息开展实验。在优化制备工艺的过程中,正交设计不仅使学生对影响包合的因素有了深刻的了解,同时加强了医用数理统计学与药剂学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使不同学科间的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采用正交分析软件处理数据,引导学生在今后的实验中尽可能使用软件分析数据,帮助自己更快的分析问题。

包合物是分子之间相互作用而形成的,肉眼无法观察,所以确定其是否形成是本实验的一个部分。通过检测包合物是否形成,学生掌握了几种验证方法,同时学会了溶出度仪、差示热分析仪的操作。引入药物分析相关知识对包合物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学生不仅掌握了标准曲线的绘制,进一步熟悉紫外分光光度计的使用,还掌握了包合物的处理方法和超声仪的使用。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按照一般科技论文的格式书写实验报告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研素养,这都有利于今后科研工作的开展。

综上,本实验的开展有利于激发学生做实验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因此,在药剂学实验教学中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比例是实验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

摘要:目的:提高药剂学的实验教学效果,更好地培养学生主动动手和思考问题的能力。方法:本文以吲哚美辛-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为例,探讨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在药剂学实验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结果:实验开展3年来学生对本实验教学内容和方式的平均满意度为92%。结论:在药剂学实验教学中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比例是药剂学实验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

关键词:综合性实验,实验教学,吲哚美辛-β-环糊精包合物

参考文献

[1]王新宏,安睿,唐莹,等.中药学专业综合性实验—中药质量分析学改革与体会[J].药学教育,2004,22(6):360-361.

[2]余和芬.开设生物化学设计性实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23(10):18-20.

[3]杨志伟,刘晓晴,徐爱红,等.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5,22(9):7-10.

[4]何邦平,盛春泉,王小燕,等.开放设计性实验教学探讨[J].药学教育,2007,23(2):49-50.

实验方剂学实验教学改革设想 篇9

1 实验方剂学课程基本情况

实验方剂学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 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和方法, 研究方剂的配伍规律、药效学、药动学、药物化学、毒理学、质量标准、制剂工艺以及临床应用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实验方剂学课程的开设, 目的就是将方剂学与现代医学、生物学及化学等多学科实现交叉, 激发学生科研热情和自主探索意识,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为今后的科研工作奠定基础。我校实验方剂学课程包括验证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及创新性实验3部分, 课时设置为24学时, 学生考试合格后可取得1.5学分。实验方剂学课程主要在中医学专业七年制中医、中西医结合方向开设, 授课时间为方剂学理论课程开设的同一学期。

2 实验方剂学课程面临的问题

2.1 学生人数增多, 实验室不足

随着普通高等院校的扩招, 我校招生人数逐年增加。目前每班学生在60人左右, 受班容量限制, 新生班级数也逐年增加。班级数增多带来的最直接的问题就是实验课程的排课与实施面临巨大压力。在排课方面, 因班级数增多, 有时需要两个教学班同时上课。每个实验室能容纳的学生不超过30人, 因此, 出现了实验室紧缺问题。在课程实施方面, 因两个班同时开课, 学生分组数增加。一般4~5个学生为一个实验小组, 1个教学班需设置15个小组。若两个教学班同时开课, 需分30个实验小组, 这直接给实验准备工作及课程实施带来巨大压力和挑战。

2.2 实验室建设相对滞后影响课程实施

为保证实验教学质量, 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人才, 自2004年我校实验教学体制改革以来, 学校投入了大量资金改善实验室条件。目前, 实验室硬件建设得以完善, 实验室环境也逐步改善, 为实验教学的实施提供了保障。但随着学生人数增加, 实验室仪器设备相对不足, 出现实验室建设相对滞后问题。以中医综合实验室为例, 在实施“麻黄、白果、定喘汤的化痰平喘作用比较”实验项目时, 按每个教学班分15个小组计, 每组分6只小鼠, 共需测试90只小鼠的样本。加之每个样本测3次求平均值, 每个教学班需要测270次, 若两个教学班同时开课, 需要测540次。而目前中医综合实验室只配备了3台分光光度计, 在实验课中超负荷运转, 很容易出现各种故障。

2.3 实验准备及课程实施困难

实验课程与理论课程的不同点之一就是实验课程的实施需要提前准备所需的试剂、药品、器械等实验用品。因此, 实验准备工作是否细致直接影响着实验教学质量与效果。实验准备工作很琐碎, 不仅需要配制试剂、药品, 还需要准备各种器械, 甚至包括纱布、针头、刀片、培养皿等低值易耗品。目前, 在实验课程实施之前, 负责实验准备的实验室管理人员要根据班级小组数, 准备相应数量的实验用品。以实施较为简单的“大承气汤、小承气汤泻下作用比较”实验项目为例, 每个实验组需要准备手术剪、眼科镊、直尺、注射器、灌胃器等器械, 这样, 每班需要准备15份实验用品。按照该方法开展实验准备工作, 优点是方便学生领取, 缺点是准备工作繁杂。

实验课程具体实施分为两部分, 首先是实验教师讲解实验理论、方法及步骤等, 然后学生领取器械、药品及实验动物, 实施实验项目。由于小组数多, 实验准备室空间相对较小, 若不加以引导和管理, 在领取器械、药品及实验动物时学生很容易出现混乱场面。特别是在领取实验动物时, 由于学校动物中心配送的实验动物统一放置在一个大盒内, 不同小组学生分别抓取, 不仅浪费时间, 而且在近似“哄抢”的过程中很容易发生学生被动物咬伤的情况。此外, 为保证实验课程的顺利实施, 在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引导和管理下, 学生还需填写实验仪器设备使用记录、课程项目实施报告, 完成实验器械清洗归还和卫生清理等工作。虽然设计了较为合理的实验课程管理流程, 但由于实验室管理人员有限, 监控和做好每一个环节相当困难, 经常会顾此失彼。

3 实验方剂学教学与管理改革思路

3.1 统筹规划, 整合实验室资源, 满足实验教学需要, 提高实验室利用率

目前, 我校中医综合实验室主要承担着中医方剂学、实验针灸学、中医诊断学、针灸学、推拿学等基础实验及临床实训课程教学任务。针对目前我校学生人数不断增多的实际情况, 实验中心与学院积极沟通, 统筹规划, 整合中医方剂学与实验针灸学实验室资源, 将实验室调整为标准的生理机能学实验室, 既能满足中医方剂学课程教学需要, 又能适应实验针灸学教学需求。另外, 实验中心与教务处积极协商, 通过合理排课, 可解决上述难题。通过不同课程单双周排课, 相同课程上下午排课等方法, 以满足两个教学班, 30个实验小组, 共计120余人同时上课的需求。

3.2 增加实验室投入, 加快虚拟实验室建设, 满足教学需要

通过整合实验室资源, 学生上课的场地问题解决了, 但是仪器设备还需要进一步补充。为了实现建设标准化生理机能学实验室的目标, 今年中医综合实验室又采购了10套BL-420E生理机能记录仪和5台紫外分光光度计, 以满足实验教学需要, 为实验课程的顺利开展提供了硬件保障。此外, 中医综合实验室还建成了一个多媒体示教室, 方便学生课前预习实验项目, 这不仅有助于学生熟悉实验方法及步骤, 提高实验实施效率, 还可以使学生进一步熟悉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 减少仪器设备的损毁率。这就需青年教师积极研制新颖的教学课件, 建立具有我校特色的实验方剂学虚拟实验室, 以满足教学需要。

3.3 调整实验课程管理办法, 提高实验教学效率

为保证实验课程在规定的学时内顺利实施, 避免在实验器械、药品、实验动物领取环节耽误时间, 急需改进实验课程管理办法。实验室管理人员在实验课开始前, 将实验动物与实验器械、药品统一编号, 按照组别依次排放, 方便学生领取, 提高教学效率。同时实验室管理人员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性, 协助实验管理人员重点做好实验器械的清洗及归还、实验动物尸体的统一处置、实验室环境卫生的清扫等工作。

综上所述, 实验方剂学作为我校一门独立设置的实验课程, 对中医桥梁课程方剂学起到了有益的补充和延伸作用。在实验教学改革过程中, 实验方剂学由于开设时间较短, 有一些需要继续改进的地方, 但该课程的开设对我校实验教学改革、建立新型实验课程体系、提高青年实验教师业务水平、培养实践型人才的重要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参考文献

药剂学实验教学改革 篇10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我院2011级临床药学专业1、2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1班25人, 2班23人, 共48人, 两班学生在年龄、性别比例、专业基础课成绩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1班为对照班, 采用以讲授为基础的传统教学模式 (LBL) ;2班为TBL班, 采用TBL教学模式。将每班学生分为6组, 每组3~5人。采用相同的实验教材, 学习相同的5组实验, 均为20学时。4名教师参与两班实验课程的授课及指导, 最后通过实验操作考核及理论考试成绩对两班学习效果进行比较[6,7]。

1.2 实验教学内容

实验一:乳剂的制备;实验二:混悬剂的制备;实验三:片剂的质量检查;实验四:软膏剂的制备;实验五:栓剂的制备。

1.3 实验教学过程

1.3.1 课前准备

两班均按前期成绩及性别搭配分组, 保证各组成员的性别、成绩优劣比例一致, 每组选组长一名, 负责组内人员的协调及合作工作。于实验课前一周告知TBL班学生实验内容, 强调实验目的中需要熟悉和掌握的部分, 挑出重点概念要求学生预习, 简要介绍实验关键步骤。随后学生以团队形式根据实验目的和教师要求, 结合理论课学习内容及查阅文献, 理清所涉及的概念与知识点, 理解实验原理, 设计制剂处方并熟悉操作步骤及流程, 预判实验结果, 指出注意事项。课前准备由各组组长组织组员进行, 自行分工, 共同讨论, 时间长短不做要求。对照班同样指出实验内容, 但不做其他要求。

1.3.2 课堂教学

TBL班课堂教学主要分为3部分:第一部分为个人测验, 针对课前预习要求及实验教学目的, 由授课教师设计5道选择题供学生作答, 内容与本次实验所涉及的基本概念、相关知识、操作注意事项、实验安全等有关, 测试完成后, 得到个人成绩, 并由教师给出正确答案及解释。第二部分为小组测验, 教师根据本次实验教学的重点、难点、影响实验成败的关键步骤等提出思考题, 各小组以团队为单位进行讨论, 得出小组答案。教师根据个人测验和小组测验中学生出现的问题及理解有偏差的部分进行重点讲述, 再次帮助学生理清实验过程, 强化记忆, 强调实验关键步骤及安全问题。第三部分为应用性练习, 学生根据课前准备及课上的测试、讨论, 以小组为单位在组长的组织协调下进行实验操作, 教师给予指导, 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随时记录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及现象, 进行讨论分析, 找到解决方案, 在实验结束后总结实验结果并加以分析, 如为共性问题, 教师可在实验结束后进行归纳总结, 查缺补漏, 同时对各组的实验结果予以点评。对照班则按照传统实验课讲授方式进行, 先以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内容、注意事项的顺序讲授, 然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操作。同样记录实验结果和进行实验分析, 教师根据学生实验操作情况给出成绩。

1.3.3 撰写报告

两班学生均在实验结束后撰写实验报告, 对本次实验的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注意事项、结果分析等进行总结, 重点突出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讨论分析实验结果。

2 教学效果评价指标

2.1 问卷调查

发放调查问卷, 了解两班学生对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效果、学习兴趣和团队协作能力培养的态度, 非常满意为5分, 较满意为4分, 满意为3分, 不太满意为2分, 不满意为1分。

2.2 理论与实验操作考核

实验结束后, 分别对两班学生的实验报告进行评分, 并于期末进行理论考试, 总成绩包括实验操作成绩 (占30%) 和理论考试成绩 (占70%) , 即总成绩=实验操作成绩 (每个实验分别为6分, 5个实验总计30分) +理论考试成绩 (卷面成绩×70%) 。两班学生成绩用 (x±s) 表示, 利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

3 结果

3.1 问卷调查结果 (见表1)

注:*表示与对照组相比, P<0.05

表1为实验课后, 两班学生对各自教学模式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效果、学习兴趣和团队协作能力培养的态度。表1显示, 学生对于TBL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满意度优于传统教学模式, 但两者相比, 并无显著性差异 (P>0.05) 。同时, 随着实验数目的增加, TBL班学生对此教学方法的满意度也逐步提高, 说明学生接受新的教学模式有一个适应过程。而在教学效果、学习兴趣和团队协作能力培养3方面, TBL班学生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班, 说明TBL教学模式能显著激发学生对药剂学实验课的兴趣以及自主学习的欲望;同时, TBL教学模式也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这在TBL班学生实验操作时也有所体现。对于最终的学习效果, TBL班学生的满意度也优于对照班, 学生表示此教学模式能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实验关键步骤, 提高设计实验能力, 增强创新意识。

3.2 考核结果 (见表2)

注:*表示与对照组相比, P<0.05

表2显示, TBL班实验操作考核成绩及理论考试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班, 其中, 实验操作考核成绩和总成绩差异具有显著性 (P<0.05) , 说明TBL教学模式能有效提高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学习能力。通过团队成员间的合作,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提高学习效率, 增强理论知识应用能力, 为以后开展科学研究、设计实验打下良好基础。

4 讨论

以团队为基础的TBL教学模式与以讲授为基础的传统教学模式相比, 二者在教学方法、教师角色、学生所发挥的作用和教学预期效果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在传统教学模式中, 教师发挥着主导作用, 由其制定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 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认知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的讲授, 始终处于被动状态。这种教学模式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主动思考, 学生长期处于这种教学模式下, 很难锻炼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而缺乏创新思维和意识。TBL教学模式则彻底改变了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及其发挥的作用, 即学生处于主动地位, 教师只起到辅助和引导作用。由教师制定教学目标, 确定知识要点, 准备辅导资料和测试试卷、案例;学生以团队为基础, 自主学习, 分工合作, 通过查阅资料,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逐步锻炼了根据需要查找、阅读大量文献的能力, 遇到问题时, 相互讨论, 最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团队间沟通协作的能力[8]。此外, TBL教学模式还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表达自身观点的平台, 无论在前期准备阶段还是课堂上的应用训练, 学生都能及时表达自己的观点, 与教师和同学进行有效沟通。不同的教学模式得到的教学效果也不尽相同, 传统教学模式下, 学生只是单纯获取了知识内容和基本概念, 而TBL教学模式则在此基础上培养了学生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提高了解决问题和设计实验及实验操作能力。

尽管TBL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主体, 但并不意味着可以忽略教师的作用, 相反, TBL教学模式能否顺利实施,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课前、课上及课后所做的充分细致的工作。首先, 课前, 教师应充分了解全班学生的基本情况, 包括前期成绩、平时表现、性格特点、口头表达能力等, 根据学生特点进行分组, 以便使各组学生都可以相互合作, 共同提高。此外, 还要合理分配课堂时间, 使学生在有限的学时内, 取得最好的学习效果。同时, 教师还需根据课堂内容精心设计测试题目和案例, 预测可能会引发争论的问题, 并根据课堂效果不断改进。其次, 教师在课堂上要控制各环节的节奏, 进行合理的组织和协调, 并根据学生前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进行总结、补充, 突出教学重、难点, 协调各组分工合作, 使每位学生都能得到知识、能力的提升。最后, 教师还要根据课堂反馈, 进行课后总结, 不断修改测试题目、案例, 设计调查问卷, 测评学生在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学习兴趣等各方面的满意度。

TBL教学模式是一种真正实现学生主动学习、讨论式学习和互学互教的拓展性学习, 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中心, 学生在课堂上不但获得了知识, 各种能力也得到有效培养[9]。药剂学实验是培养学生即时应用概念和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环节, 例如在乳剂、软膏剂、栓剂的制备过程中, 不同组学生可以根据理论知识设计处方, 同时比较不同处方所制备的药物制剂性能的优劣, 最后得出最佳处方。此外, 药剂学实验还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很多细节问题决定了药物制剂能否被成功制备。应用TBL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在这些方面的能力得到充分锻炼和发挥, 其流程与科研和药厂研发工作相同, 为学生今后从事科研及药学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实施TBL教学过程中, 也发现了很多问题与不足, 例如, 实施初期, 有部分学生无法适应新的教学模式, 出现抵触情绪, 不积极与同组同学合作, 课堂测试成绩不理想。还有部分学生由于性格内向, 课堂讨论时, 不愿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但是, 几次实验后, 学生逐步体会到TBL教学模式带给他们的乐趣, 尤其是按照自己设计的处方成功制备出药物制剂后, 学生所获得的成就感极大地调动了他们对实验的兴趣, 充分激发了其主观能动性。这进一步说明, TBL教学模式可以很好地应用于药剂学实验教学。

参考文献

[1]Michaelsen L, Sweet M, Parmelee D X.Team-based learning:small group learning’s:next big step[M].New York:John Wiley Sons Inc, 2008.

[2]Mennenga H A.Development and psychometric testing of the teambased learning student assessment instrument[J].Nurse Educ, 2012, 37 (4) :168-172.

[3]Mc Andrew S, Jackman C, Sisto P P.Medical student-developed obesity education program uses modified team-based learning to motivate adolescents[J].Med Teach, 2012, 34 (5) :414-416.

[4]Burgess A W, Ramsey-Stewart G, May J, et al.Team-based learning methods in teaching topographical anatomy by dissection[J].ANZ J Surg, 2012, 82 (6) :457-460.

[5]胡兆华, 艾文兵, 简道林.TBL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及其在我国医学教育中的应用现状和前景[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1 (8) :105.

[6]张海涛, 易光辉, 陈凯, 等.TBL教学模式在医学机能实验学教学中的应用[J].基础医学教育, 2014, 6 (4) :280-283.

[7]李瑞凤.教学中TBL法与LBL法的比较研究[J].包头医学院学报, 2012, 28 (5) :96-98.

[8]尚立芝, 季书, 高剑峰, 等.TBL教学法在生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生, 2015, 53 (2) :146-148.

小麦全蚀病药剂防治实验总结报告 篇11

小麦全蚀病是一种毁灭性病害,目前全国发病面积约1000多万亩。小麦整个生育期都可感全蚀病。轻者成穗率降低,千粒重下降,大幅减产,严重者整株枯死,绝产无收。因此,有效控制小麦全蚀病的扩展蔓延,对稳定小麦产量,提高小麦品质,确保小麦种子的正常繁育、调运,以及商品小麦的流通,和粮食安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小麦全蚀病是全国性植物检疫病害,笔者进行实验,目的是想找出对小麦全蚀病行之有效的药剂防治办法,以便在生产中推广应用,为“三农”做出应有的贡献。

2 实验条件

实验地点设在开封市顺河回族区东郊乡边村北地雷胜的实验田中。本实验采取三种方式,一是不拌种也不喷雾,即对照;二是只拌种不喷雾;三是即拌种又喷雾。试验地面积约为1000平方米,每个试验点各约占333平方米。实验所用品种为周麦18,试验地土质为两合土,播种时间2010年10月15日,播量每667平方米10千克,播深5厘米左右。底肥为许昌生产的宝福来牌45%复合肥50千克,先撒后犁,然后整地播种。出苗时间是2010年10月22日。追肥时间为2011年2月25日,每667平方米追开封尿素18千克。2011年5月3日喷一遍防治小麦白粉病和小麦穗蚜的药剂。2011年6月7日成熟收割。

3 实验方法

实验一是对照即不拌种也不喷雾;实验二是2010年10月15日用12.5%全蚀净悬浮剂(美国孟山都生产),按药、水、种比例为1:50:500进行拌种,拌后播种。实验三是除了用12.5%全蚀净进行拌种外,2011年4月19日又用25%咪鲜胺乳油每药桶(15千克水)25毫升、二氯异氰尿酸20克、松脂酸铜15毫升、黄腐酸钾25克,搅拌均匀,进行整株喷雾,以防止全蚀病的发生。

4 实验结果

药剂学实验教学改革 篇12

关键词: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实验教学,体系,构建,实施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是药学类专业本科生的主要专业课程之一, 由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两个相对独立的学科组成。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具备合理设计药物剂型、科学评价制剂质量、科学制订给药方案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 为今后从事药品研发、质量评价及指导临床用药打下良好的基础[1]。为达这一目标, 要求在教学过程中理论和实践并重, 由于西安医学院 (以下简称“我院”) 开设本课程时间较晚, 所以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实验课程的开设尚处于摸索阶段, 在实验教学方面相对比较薄弱, 因此, 有必要对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实验课程体系建设进行一些有益的探索。本文主要立足于药学类专业需求, 探讨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实验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1 构建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实验体系的总体指导思想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属于药物临床应用学科的范畴, 具有综合性强、应用性强、创新性强等特点。实验教学作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仅能验证、巩固和扩展理论教学内容, 还能训练基本操作技能, 培养良好的实验作风。但如何利用有限的实验课达到这一目标, 是我们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实验教学体系的建立与新时期药学类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密切相关。由于我院药学类学生的就业方向主要是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及一些医疗单位, 故我院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在把握了这一大方向的基础上,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实验体系就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动手能力为具体目标, 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 优化实验项目, 精选实验内容, 加强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的建设, 注重现代教学手段的研究和应用, 强化教学内容及教学环节的设计, 提高教学效率, 同时进行高质量教材及配套实验教材的建设[2,3,4]。

2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实验体系的结构和内容

针对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是由两门独立的学科组成这一特点, 确定实验体系应涵盖这两个学科的内容, 即生物药剂学部分中有药物的溶出度实验、组织分布实验、血浆蛋白结合率等内容, 药物动力学部分则开设了血药法和尿药法实验求药动学参数及相对生物利用度等内容。为逐步提高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结合本课程的特点, 将实验体系分为验证性实验教学、综合性实验教学和设计性实验教学3个层次[5,6,7,8]。

2.1 实验项目的设置原则

2.1.1 实验项目应“新”

由于该实验体系的建立仍在摸索阶段, 通过网络以及与兄弟院校的联系, 根据确定的实验内容方向和层次需求, 初步确定一些实验项目, 合理设计实验, 并在实验中融入新科学、新技术、新方法, 来反映本学科的最新发展趋势, 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接触到本学科的前沿知识, 并有机会及时地利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精确的实验研究, 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动手能力。

2.1.2 实验内容应紧扣人才培养目标

围绕我院办学定位, 坚持“为基层一线培养动手能力强的实用型技术人才”, 适应人才市场对大学毕业生的要求, 因此设定实验内容时针对临床需求和大家关注的药品安全问题, 加强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 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独立观察和发现问题的能力、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2.1.3 实验课应密切联系理论课

实验课内容应能很好地配合理论教学中的知识点, 注重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并且使理论教学和学生的实践操作做到协调统一, 故实验课的开设应充分注意到理论课的教学阶段。首先开设验证性实验, 紧密衔接理论教学,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要在相关教学内容结束后开出, 使实验课与理论课组成合理的教学体系, 完成共同的培养目标。学生通过实验课来巩固所学知识, 从而强化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在学生实验过程中, 抓住每个操作步骤用理论知识点来解释每一步所做的原理, 这样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就不再是茫然, 而是对于每一步每一过程都了然于心。

2.2 综合、设计性实验体系

综合性实验:为了使学生能将所学本课程的综合知识及相关课程的知识贯穿起来, 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验证性实验的基础上, 将一些常规指标的测定及各种实验手段组合在一起, 组成综合性实验。综合性实验所完成的任务是可以在一个实验中研究多个问题, 或者利用多种实验方法去解决一个问题。如复方阿司匹林片剂的处方设计、工艺筛选及质量控制, 使学生初步了解新药研发的过程, 又将学过的药剂学、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药物分析等课程有机结合起来。

设计性实验:以充分调动同学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为目的, 并将所学的药学相关课程知识应用于实验的设计, 由教师提出实验课题和研究项目, 实验室提供条件, 学生通过查阅材料, 设计实验方案, 拟定实验过程, 并对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测写出注意事项, 最终完成从实验设计到亲自动手操作全过程, 做出具有一定精度的测试结果, 最后以小论文的形式写出完整的实验报告, 科学地总结失败和成功的经验[2]。

3 新实验体系的实施

3.1 配套教材与大纲的建设

由于在我院开设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的时间比较短, 尚未建立系统的实验体系, 建立并实施该实验体系需要依赖于一套好的实验教材, 因此, 编写一套高水平的实验教材是实验教学完善的基础。在参考兄弟院校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实验教材的基础上, 结合自身特点, 教研室自行编写了实验教材。其中生物药剂学中包含实验3项, 药动学包含实验3项, 共6项实验, 实验教材中将每一项实验的给药方法、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要点、取样技巧等内容以图表等多种方式详尽罗列, 图文并茂使学生能结合理论内容很快理解这些实验的目的及期望达到的目标。教研室所编写的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实验教材, 内容丰富、信息量充足、内容详实、联系问题广泛, 经多年使用广受学生好评, 并得到同行认可。

除了一套好的实验教材, 与此相匹配的还有相应的实验大纲, 大纲明确每节实验课的重点内容、实验目标;重点内容是每节课的灵魂所在, 既是教师要重点讲述的内容也是学生需要重点消化理解的内容。实验目标使学生更好地明确每节课的精髓及期望达到的目标, 这样授课教师在内容讲述时都会将掌握、熟悉、了解的内容明确的指出, 提示学生本节课的内容, 做到重点突出, 主次分明。

3.2 开放实验室

为配合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顺利进行, 使其达到预期的实验效果, 我院大胆开放实验室。于学期初根据教学安排制订开放时间表, 拟定开放实验内容范围, 采取预约登记的进行方式, 使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入实验室, 实验室开放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验环境, 推动了学生科学研究与教学研究思维的发展, 同时也提高了实验室的利用率。

3.3 实验考核方法

根据我院课程要求, 实验教学学时在40学时以下的不单独进行实践考试, 那么实验考核的方式就是以实验报告的方式体现的, 其中实验表现 (30%) 、实验报告 (70%) , 学生们往往是根据实验讲义内容、依照老师的讲解一步步地做实验, 撰写实验报告后由老师批阅。但是存在的问题是, 由于实验设备有限所以在进行实验分组时是8~10人一小组, 再根据实验内容分步骤完成, 最后统一进行数据处理, 那么存在的问题就是这8~10个人的实验报告就是一样的, 这样就难免出现一些学生偷懒, 在实验过程中持观望态度不动手, 最后照别人的实验报告完成自己的实验报告。改革后, 如果仅凭实验报告则无法客观反映学生对实验内容的掌握情况, 针对这一情况本研究对实践考核采用多指标综合考核的方法, 主要由考勤及操作 (10%) 、课堂提问 (20%) 、实验结果与报告 (70%) 这三部分组成, 其中课堂提问包含两部分内容一部分是新实验预习情况, 另一部分是上次实验的总结与体会;实验报告则要求除了数据处理及结论之外, 应有类似论文的讨论部分, 这样的考核方式不仅突出了实验考核的重点, 还可以全方位客观评价学生的实践表现和实践技能, 在考核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对实验的积极性[9,10,11,12], 对于该实验体系的建立及执行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4 新实验体系的运行已取得初步成果

4.1 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通过开放实验室开展综合、设计性实验, 提高了学生对实验的主动性, 激发了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许多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对于实验方法和结论提出质疑并有所思考, 对实验中有些内容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经授课老师检验后, 部分科学合理的建议已向实验室提出并被采纳, 充实了实验内容。同时设计性实验是学生自己制订实验方案, 在实验过程中面对各种挑战与挫折, 允许学生实验失败, 只是最后要求学生撰写实验心得体会分析失败原因, 通过这一过程提高了学生面对挫折的能力, 锻炼了学生的心理素质[10]。

4.2 改进传统实验, 逐步开发新实验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最初于2008年我院开设实验课, 实验内容仅有3项, 而且内容仅局限于生物药剂学这部分内容, 药动学实验部分一直是个空白, 为使本课程的实验更具有综合性、系统性, 本研究对传统实验项目进行综合改进, 在生物药剂学部分增加药物的蛋白结合率与竞争性研究一项, 药动学部分通过预增加实验内容3项, 随着实验内容的扩充, 实验仪器设备随着更新换代, 提高了实验水平, 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本研究还发现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4.3 对实验指导教师的业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作为一门多学科交叉融合渗透产生的新学科, 对从事这门课程教学的教师及实验指导教师的业务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 要求课程教学教师及实验教师既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又要有敏锐的观察应变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和科研结合起来, 将这一领域中新的发展趋势纳入教学内容中, 这样既保证学生接受了最基本的基础理论又接触到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前沿的发展动向。

5 新实验体系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上一篇:创业课程现状下一篇:小学生习作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