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型英语口语课堂(精选11篇)
任务型英语口语课堂 篇1
一、课堂教学, 以学生为中心 (student--centered)
课堂教学不仅是知识传递的过程, 也是师生情感交融、人际交往、思想共鸣的过程。传统的英语教学课堂是以教师为中心, 教师负责整个教学活动, 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 这样教学的结果是:学生没了个性, 没了主见, 没了兴趣, 没了积极性和主动性, 更没了创新意识, 他们只是被动地机械地接受知识。如果我们经常注意学生的英语实践活动能力, 充分体现英语的交际能力, 不仅学生的思维能活跃起来, 而且也能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和创新意识。首先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特点选择教材和教具, 设计好教学过程。同时成功的教学过程离不开学生的积极配合, 教师要进行良好的组织, 课堂上教师要引起学生的注意, 唤起他们的学习需要, 激活学生的先前旧知, 在适当的时候主动向学生提供一些信息, 培养学生学会获取分析、判断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在课堂中教师要与学生建立友好和谐的师生关系, 平等地与学生进行讨论, 共同解决问题, 决不能以自己的认识去支配学生的思维, 以自己的标准评判学生的活动, 从而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活动。在课堂中, 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 更应体现出崇高的师德, 发挥好育人的功能;教师还要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帮助学生学会在实践中学习, 在合作中学习, 为其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二、课堂教学, 以兴趣为支点 (interest--focused)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兴趣。”英语教学应该把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放在首位。学习兴趣不是先天就有的, 能否产生学习兴趣, 主要取决于下列因素: (1) 事物本身的特性。凡是比较强烈、不断变化、带有新异性和刺激性的事物, 都会引起人的兴趣。 (2) 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有些事虽不具有新异性, 但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具有密切联系, 并能满足学生获得新的知识经验的需要, 也会引起兴趣。 (3) 学生对事物的愉快情感体验。
在学习外语的过程中, 学生遇到困难就往往会失去学好外语的兴趣和自信心, 他们缺乏克服困难、继续学习英语的意志。所以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使学生树立自信心是英语课程中不同学段的重要的任务。学生在基础教育每一个阶段的学习, 都是一个学会学习的过程, 而不是把某一门专业知识或专业技能完全掌握的过程, 这是终身学习的需要。与人的一生相比较, 学生在学校的时间相对是比较短的, 所以在学校学习阶段, 学生首先应当对学科产生兴趣, 树立自信心, 学会学习, 并能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和条件, 包括教师, 图书和环境等, 发展自己的学习能力。遵循兴趣性原则, 教师可在每节课前举行英语歌曲联唱, 用富于感染力的音乐激发情趣, 让学生以饱满的愉快的情绪进入英语学习;可以用图片, 优美的体态语、简笔画、照片、多媒体课件进行直观教学活动。教师把握好了兴趣这个支点, 就能通过课堂教学这根杠杆, 成功地托起自己教学效果的提高。
三、课堂教学, 以交际为目的 (communication—oriented)
学习语言的根本目的是运用语言, 因此, 英语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为此我们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应遵循语言学习的规律, 更有效的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Krashen区分出了两个语言学习概念:学得 (leaning) 和习得 (acquisition) 。学得是指通过教学有意识地学习掌握语言;而习得则是指通过交际无意识地接触语言系统而掌握语言。我国的英语环境还很不够, 我们不可能完全采用“习得”的方式来教我们的学生学习英语, 因此, 我们要尽可能多的创造充足的语言“习得”机会, 创设“习得”的英语学习环境, 尽可能多的“习得”英语。营造“习得”学习环境的首要策略是要为学习者创设纯粹的英语学习环境。然而, 国内的孩子却不可能拥有这样的外部环境, 英语课堂就成为了其英语环境创设的主要“阵地”, 在英语课堂上我们首先要坚持说英语, 用英语组织教学, 要求孩子们在课堂上也只能讲英语, 尽可能的把母语“忘掉”。久而久之, 他们耳濡目染自然而然“习得”了英语。正确、得体地使用语言, 这就是交际能力, 我们的课堂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四、课堂教学, 以任务为基础 (task—based)
任务型学习的“任务”是以具体的、贴近学生生活与学习经历和社会交际的有关问题为中心, 这样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欲望, 增强学生完成任务的自信心, 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自主的学习。
所谓“任务”, 简言之, 就是“做事”。它具有以下的特点: (1) 以意义为中心, 而不是以操练某种意义不大甚至是无意义的语言形式为目的。 (2) 任务的焦点是解决某一交际问题, 这一交际问题必须与现实世界有着某种联系。“任务”之所以在英语课堂上被广泛使用是因为它能满足现代语言教学的需要。首先任务能满足学生语言交际能力培养的需要。学习任务的广泛应用和对学习任务的研究兴趣, 显然源于英语教学的交际原则。现代英语教学以“输出式”的方式, 以任务为基础, 以语言功能和技能的培养为目标, 教师让学生设计出个人信息卡, 然后要求学生用所学语言知识表达个人喜好, 与同学交流。很显然, 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 注意力集中在意义而不是集中在语言的形式上, 自然、有意义地增进目的语的习得, 增强了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其次, 任务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师生进入课堂的目的从某种角度来看有差别。教师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尽可能多的知识与技能, 而学生的目的更多在于寻找一种快乐, 游戏、唱歌等活动会让他们兴奋不已。因此, 教师在课堂上的主要作用是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创造一种有利于学生外语习得的条件。任务变成了一种媒介、桥梁, 它把教师的目标在自然而然中变成学生自觉追求的目标, 让学生在兴趣中参与语言训练。如教师设立服装表演的任务, 学生就会自主地把自己准备的服装用英语表达出来。
任务型教学并不仅仅只是为了调节一下课堂气氛, 而这正是我们现在倡导的“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的体现。“以人为本”就是强调一切教学活动都应以人为中心, 注重人的个性及差异性, 因材施教。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要善于设疑, 使学生学会在思考中学习, 在学习中思考。学生要成为学习的主人, 而教师在整个活动中, 要表扬、鼓励、时刻激发学生们的兴趣和求知欲, 使学生在愉快和谐的教学气氛中满怀激情地学习, 做到“我要学”而不是“要我学”。
五、课堂教学, 实际生活密切相关 (real—life--related)
作为素质教育, 主要是解决学生的发展问题, 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 体会英语的价值, 从而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英语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 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 要能够使学生获取处理和使用信息、用英语与他人交流, 用英语解决实际能力。这将有助于学生用真实的方式来应用所学的知识, 同时也有助于学生认识他们所学知识的作用和意义。课堂教学向课外体验延伸, 教师可设立交际任务。把课内的虚拟情景放到课外的真实体验中, 以分组合作的形式, 安排学生按英文购物单到超市完成采购任务, 使学生充分体验英语交际所带来的成功感。
综上所述, 我们不难看出, 这五条原则其实是我中有你, 你中有我, 只要教师树立了“以人为本”的育人观, 正确运用这五条原则, 就会拥有成功的英语课堂教学。
初中英语“任务型”课堂教学初探 篇2
关键词:任务型课堂教学;教学目标;初中英语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114-02
一﹑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模式的现实意义
首先,提倡任务型教学是初中英语教材改革的需要。旧教材在编写上以语言知识为中心,以语法系统为线索,在教学思想上强调语言知识的积累和语言智能的培养。目前,我们使用的是外研版的“新标准”英语教材。新教材把学习语言的能力作为教学的终极目标,每一模块都有交际语言和实际情景,强调大量的语言实践,给学生更大的想象、表达、实践语言的空间,从而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它同时也对教师的教学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1)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多语言运用的空间。它把现代语言教学中关于学生认识过程、感受与经历、学习策略、信息分析与整合以及合作学习的教育理念得以体现。(2)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实践语言的平台。它彻底改变了以往的被动学习方式,从单一的记忆、接受、模仿学习,转变为真实、有趣的任务激发性学习,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和合作研究,充分发挥学生的语言知识能力和情感提升。
其次,任务型教学是初中英语教学方式和学习方法创新的最好途径。它充分体现英语教材的科学性、结构性、交际性、思想性、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它不但吸取了传统的教材内容,还丰富了多层次的语言活动、多元化的文化知识,发展学生的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及文化意识等素养,使整个教学活动过程新颖而又实用。把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作为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的出发点和归宿,它要求教师应让学生首先明白语言的意义,然后再帮助学生学习语言的形式,它完全代替了以往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使学生活跃了,课堂活动了,学生轻松了,课堂效率提高了,使许多只会考试的“聋”“哑”学生由被动接受者转变成课堂活动的主动创造者。
再次,任务型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情调查中我们发现,初一学生对英语颇感兴趣,但这种兴趣上建立在新奇之上。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新奇感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单词记忆、书写,较为抽象的语法知识的理解、英语课文的读、记使他们感到枯燥。我们通过分析现行的教学模式,发现学生多为被动接受知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这种学习方式扼杀。如何发动起学生,使他们在“生生互动”及“师生互动”中发挥其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学到应掌握的知识,达到教学目的是我们在使用新课标时所面临的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运用“任务型”教学后,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活动过程中都有动脑动口,体验成功的机会,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的积极参与欲望与学习兴趣。
二、任务型教学的实施
1.设计的任务要有明确的目的性。教师应根据每课的教学目标设置任务,让学生明确完成任务后应该学会什么,带着特定的学习目的去实施特定的语言行动。
2.任务的设置要有趣味性,内容和方式要尽量真实。任务既要紧扣教材又要围绕生活情景,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用得着,才能做到学以致用。
3.任务的设置要有阶梯性,要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层层深入,让程度好的学生能拓展学习,程度差的能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体会成功。
4.活动过程中要恰当评价学生,以鼓励为主。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要对学生的积极性、认真的态度及时给予表扬、鼓励。要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与长处,以减少他们的心理压力,保持他们的参与的积极性。
三、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设计
1.任务前阶段任务(Pre-task)。任务前阶段是任务型语言教学过程中最关键的一个阶段。它根据学生对所要进行的任务及所涉及的主题的熟悉程度不同,安排不同的时间。教师先介绍主题,并根据主题呈现和学习完成任务所需的语言知识,然后介绍任务的要求和实施任务的步骤。
2.任务内环阶段(Task-cycle)。任务内环阶段,是学生以结对或小组的形式执行任务。该阶段包括三个组成部分:任务、计划、报告。教师监督、鼓励学生参与任务。当绝大多数学生完成任务后,各小组分别向全班展示任务结果,教师可作简单的评价。
3.任务后阶段(Post-task)。任务后阶段包括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总评。在分析语言活动中,师生一起分析在任务中和报告中出现的语言点,以引起学生对重点词汇、短语和句型的注意。此外,教师提醒与任务相关的材料中学生未能挑选出的语言点,进一步完善学生的语言结构,进而将重点语言点进行语言操练。
四、任务型教学设计案例
以Go for it!八年级(下)Unit6How long have you been collecting shells?为例。
1.教学目标:学会运用现在完成进行时;学会谈论人们做某事持续多长时间;了解怎样才能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
2.情感目标:了解人们有哪些业余爱好。
3.语言目标:I have been collecting shells since I was seven years old.I have been collecting shells for six years.Have you ever been collecting stamps for five years?Yes ,I have.No,I haven't.
4.单元任务:
Task 1:讨论同学们有哪些业余爱好?说出其理由。
Task 2:多大量的课外活动是合理的?
Task 3:怎样才能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
Task 4:你认为什么样的业余爱好是最有趣的?
Task 5:要求学生在网上搜寻国内外名人一生的业余爱好。
浅谈英语课堂中“任务型教学” 篇3
20世纪80年代外语教学法研究者和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者在大量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具有重要影响和深远意义的任务型教学理论, 它的三个重要特点是:1.掌握语言一般是在交际活动中学生使用语言的结果, 而不是单纯训练语言技能和学习语言知识的结果, 因此, 课堂语言活动更接近自然的习得。2.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和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根据学生的不同认知水平设计不同的任务, 在教师的指导下, 让学生通过与学习伙伴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学生的内在潜力。3、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 培养与人共处的合作精神和参与意识, 使自我价值得到体现。
任务型的教学模式是以培养学生语言实际应用能力为落脚点的, 学生的角色就是交际者的角色, 学生在大量学习和使用英语的活动中, 在交际过程中应用语言, 顿悟各种语言规律, 巩固语言知识, 获取语言技能;英语教学的本质是交际, 交际不可能靠灌输知识来实现, 而只能是通过课堂活动来体现和落实。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策划者、指导者、组织者、信息提供者, 问题咨询者、困难帮助者、成果的评判者或引路人。因此, 教师必须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转变教师角色, 由包办代替者转向指导者、引路者, 为学生创造大量使用语言的环境, 使学生在大量的交际活动中, 使用语言、掌握语言。
面向全体学生, 突出学生主体, 尊重个体差异是《英语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因此, 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根据任务型的教学途径, 尽量创设交际环境, 面向全体学生, 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的各个环节中来, 让学生在学中用, 用中学。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带着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 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体验到创造的欢乐和成功的喜悦。这是任务型教学模式所倡导的教学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 教师必须打破统一的教育教学标准, 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和学生的个人特点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 应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形成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学生良好的学习情感的养成。《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稿) 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学生只有对自己、对英语及其文化, 对英语学习有积极的情感, 才能保持英语学习的动力并取得成绩。”大量研究证明:情景作用于人的感官使人产生交际的动机和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心智活动。情景决定语言表达的意义, 语言是客观情景的反映。没有情景就没有语言的意义, 英语交际活动离不开语言的情景。因此, 创设交际情景, 建立融洽、民主、和谐、平等的师生交流渠道, 营造轻松、和谐、开放的教学气氛是我们改革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能提供学生“听”的语言环境《英语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提出;“鼓励学生大胆使用英语”。
鼓励学生大胆使用英语的目的是为了学生学好这门语言。学好语言的重要条件是:学生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 必须有足够的语言输入, 没有听和读的输入就没有说和写的输出, 输入越多输出才有基础。儿童在不会讲话前, 除了睡觉, 无时无刻不在听父母亲和他人借助不同的手势、实物、图片学习语言, 这种不停的反复的听力刺激, 儿童逐渐理解了“听到的这些话”与手势、实物、图片所表达的意思。反复的听力训练, 培养了儿童的语言能力, 为他们迅速学会母语打下坚实的基础。儿童们通过“听”的过程逐渐学会“说”, “听”的内容越丰富, “说”的内容也就越丰富。学习英语的过程和儿童学习母语的过程一样, 都需要进行大量听的训练。
任务型英语口语课堂 篇4
基于任务型教学理论的大学英语课堂设计
任务型教学是目前国际上外语教育界的一个研究热点.其在教学中发挥的诸多优点已得到广大教育研究者和一线教师的肯定.目前,任务型教学在国内中小学已如火如荼地进行,而在高校课堂中却少有实施.鉴于此,本文基于任务型教学理论,探讨了如何进行大学英语课堂任务设计,并试探性地设计了一堂教学案例.
作 者:张伟香 作者单位:衡阳师范学院,外语系,湖南,衡阳,421008刊 名:考试周刊英文刊名:KAOSHI ZHOUKAN年,卷(期):“”(50)分类号:H3关键词:任务型教学理论 任务设计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
英语课堂中任务型教学的运用 篇5
关键词:八年级英语;英语课堂;任务型教学;运用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英语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英语是人们进行生活交际的一种重要手段,如何提高英语课堂的教学效率是近年来一直研究的重要课题。而任务型教学的运用正好弥补了传统英语教学的不足,提高了英语课堂的效率,提升了英语教学的质量。
一、任务型教学的基本内涵
任务型教学是在20世纪80年代被提出来的,是一种新型的语言教学方法,后来受到语言教育领域的广泛关注。所谓任务型教学,是指教师通过引导语言学习者在课堂上完成任务来进行教学。随着任务型教学在初中英语课堂上的应用,英语教学改革进入了新领域。
任务型教学是与实践教学密不可分的,有效地运用任务型教学可以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通过任务活动的完成,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任务型教学可以促使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拓宽了学生学习的知识面,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任务型教学在八年级英语课堂中的运用
1.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树立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
作为英语教师,要根据每一单元的教学目标,将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从而设计出符合学生需求的任务型教学活动。英语教师要积极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断地调整英语教学方式,尽可能地丰富教学内容,充分利用学校一切可以为英语教学服务的教学资源,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设计任务型教学活动时,要尽可能地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有助于任务型教学活动的完成,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设立情境教学,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传统的英语教学是一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课堂的时间大部分以老师的讲解为主,也就是典型的哑巴英语,影响了学生的发展和运用英语的能力,而任务型教学在课堂上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了增加了学生的交流和沟通机会,通过创立情境,使英语的学习更加生活化,让学生通过角色的扮演,提高用英语交流的能力。
例如,Unit7 Would you mind turning down the music?教师可以在上课时设计一个情境:安排一个用餐的场景,再选出十名同学分成两组,一组扮演中国学生,另一组扮演美国学生,目的是呈现中西方餐饮礼仪差异,利用Would you mind(not)...?句型進行交流沟通。又如Unit 2 What’s the matter?这一单元的学习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对学生做好角色安排,场景就是医院的门诊部,角色分别是医生、护士、病人,学生自行准备常用药品,并学习相关的医用用语。在课堂中学生以不同角色进行表演:D:What’s the matter?A:I have a stomachache.通过这样的对话形式,学生在情境中培养语感,熟练地掌握医用日常用语。
3.做好课外延伸,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运用任务型教学模式,能够以不同的教学任务将学生的主动性调动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同学越来越多。作为英语教师,要学会将教材内容延展到课外,利用课外的资源为课堂教学服务,提高课堂的利用率,同时也丰富英语教学内容,将英语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不断地拓宽学生的视野。
例如,在八年级上册Unit 3 What are you doing for vacation?这一单元学习时,教师可以将话题引入旅游和体育赛事方面,学生在假期可以去旅游,也可以去观看体育赛事。那么,学生可以自选主题,如旅游。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任务:①上网查找有关旅游景点的资料,自主选择一个旅游目的地;②运用所掌握的资料写一个简单的旅游攻略;③在课堂上展示旅游地的特色,将这个旅游地点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学生充分掌握了Europe,lake,leave,countryside,nature,tourist等词汇,或是对I will/shall do sth,I am going to do sth.等句型的应用。同时也丰富了英语知识,拓宽了学生的学习视野。
任务型教学在英语课堂中的运用,充分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实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提高了英语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韩成花.中学英语课堂中任务型教学的正确应用[J].世纪桥,2010(7).
(作者单位 贵州省贵阳市贵阳中天中学)
任务型教学模式走进英语课堂 篇6
所谓任务型教学模式, 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设计教学任务, 并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 提高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让学生在完成一个个教学任务的过程中收获知识, 体验成功。
一、任务型教学模式在实践教学中得到了进一步
的提炼和发展, 让它走进英语课堂不仅是新课标的要求, 更是学生们的要求
那么这一模式到底有哪些好处呢?
1. 任务型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正所谓“乐此不疲”, 只有真正喜欢, 充满兴趣, 才会乐于去做, 勤于去做。很多英语教师感叹学生对枯燥的语言学习没有兴趣, 殊不知是我们没有给学生一个充满吸引力的课堂。任务型教学模式将一个个单调的对话训练、课文讲解、语法知识, 转化成一个个生动具体的教学任务, 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英语, 运用英语。教师只是教学任务的设计师, 学生才是任务的实施者, 带着好奇心和激情去学习, 这样的课堂不正是我们期待的吗?比如我在讲授Unit6 Do you like bananas?一课时, 让学生去搜集各种水果或者图片, 并进行一次班级调查——谁喜欢什么水果, 然后写成报告交上来, 最后共同分享这美味的水果和学习的快乐。
2. 任务型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是英语教学最基本的教学目标, 每一种教学目标的实现都可以借助一个个具体的教学任务。有了精心设计、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环节, 有了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 这些必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3. 任务型教学模式可以炼就学生健康的性格品质。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 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 设计一些可以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就可实现的目标任务。这样, 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 就能充分感受成功的快乐。多次的成功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自信, 这是他们战胜一切困难或羞涩的勇气来源。在教学中, 我们可以引进竞争机制, 比一比, 赛一赛, 看看哪组同学完成得又快又好, 从而发展了学生的竞争理念和团结协作精神。此外, 这些精心设计的任务, 会使语言教学更具有交际性, 帮助学生达到预期的学习目的。
二、让任务型教学走进英语课堂
1. 更新观念, 迈出任务型教学模式的第一步。
现代教育理念要求在学生构建知识体系的过程中, 教师不再只是传播的中介, 而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向导。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是这45分钟的完美设计师, 这就是老师的崭新角色。作为教师, 必须及时更新观念, 不断学习, 为自己输入新鲜的血液。
2.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为新模式营造氛围。
崭新的教学模式需要清新的空气和肥沃的土壤。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开展任务型教学极为重要。首先, 作为老师, 要先从师德尊严的神坛上走下来, 和同学们建立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这样, 师生在45分钟的课堂教学中才能形成轻松活跃的学习氛围。
3. 利用好课前准备, 为每一节课堂教学作好铺垫。
任务型教学的开展, 不仅仅局限在短短的45分钟, 要设计并实施好每一个教学任务, 就需要老师和学生在课前的通力合作。其中包括教具的准备、任务的设计、情景的设置等等。这虽然不是开展教学的主战场, 却是打赢战争的关键。
4. 调整学生座位, 为新模式教学服务。
为了更好地开展教学任务, 我们可以将学生的座位进行大的调整。打破古老的座位模式, 让学生几人一组, 围坐在一起。学生贴得更近了, 更有利于团队协作, 完成任务。老师也可搬走讲台, 走到学生们中间, 和学生们亲密互动。
初中英语“任务型”课堂教学初探 篇7
首先, 提倡任务型教学是初中英语教材改革的需要。旧教材在编写上以语言知识为中心, 以语法系统为线索, 在教学思想上强调语言知识的积累和语言智能的培养。目前, 我们使用的是外研版的“新标准”英语教材。新教材把学习语言的能力作为教学的终极目标, 每一模块都有交际语言和实际情景, 强调大量的语言实践, 给学生更大的想象、表达、实践语言的空间, 从而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它同时也对教师的教学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 (1) 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多语言运用的空间。它把现代语言教学中关于学生认识过程、感受与经历、学习策略、信息分析与整合以及合作学习的教育理念得以体现。 (2) 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实践语言的平台。它彻底改变了以往的被动学习方式, 从单一的记忆、接受、模仿学习, 转变为真实、有趣的任务激发性学习, 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 亲身实践, 独立思考和合作研究, 充分发挥学生的语言知识能力和情感提升。
其次, 任务型教学是初中英语教学方式和学习方法创新的最好途径。它充分体现英语教材的科学性、结构性、交际性、思想性、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 它不但吸取了传统的教材内容, 还丰富了多层次的语言活动、多元化的文化知识, 发展学生的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及文化意识等素养, 使整个教学活动过程新颖而又实用。把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作为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的出发点和归宿, 它要求教师应让学生首先明白语言的意义, 然后再帮助学生学习语言的形式, 它完全代替了以往的填鸭式教学模式, 使学生活跃了, 课堂活动了, 学生轻松了, 课堂效率提高了, 使许多只会考试的“聋”“哑”学生由被动接受者转变成课堂活动的主动创造者。
再次, 任务型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情调查中我们发现, 初一学生对英语颇感兴趣, 但这种兴趣上建立在新奇之上。随着时间的推移, 学生的新奇感渐渐消失, 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单词记忆、书写, 较为抽象的语法知识的理解、英语课文的读、记使他们感到枯燥。我们通过分析现行的教学模式, 发现学生多为被动接受知识,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这种学习方式扼杀。如何发动起学生, 使他们在“生生互动”及“师生互动”中发挥其主体地位,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学到应掌握的知识, 达到教学目的是我们在使用新课标时所面临的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运用“任务型”教学后, 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活动过程中都有动脑动口, 体验成功的机会, 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的积极参与欲望与学习兴趣。
二、任务型教学的实施
1. 设计的任务要有明确的目的性。
教师应根据每课的教学目标设置任务, 让学生明确完成任务后应该学会什么, 带着特定的学习目的去实施特定的语言行动。
2. 任务的设置要有趣味性, 内容和方式要尽量真实。
任务既要紧扣教材又要围绕生活情景, 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用得着, 才能做到学以致用。
3.
任务的设置要有阶梯性, 要由简到繁, 由易到难, 层层深入, 让程度好的学生能拓展学习, 程度差的能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 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 体会成功。
4. 活动过程中要恰当评价学生, 以鼓励为主。
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要对学生的积极性、认真的态度及时给予表扬、鼓励。要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与长处, 以减少他们的心理压力, 保持他们的参与的积极性。
三、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设计
1. 任务前阶段任务 (Pre-task) 。
任务前阶段是任务型语言教学过程中最关键的一个阶段。它根据学生对所要进行的任务及所涉及的主题的熟悉程度不同, 安排不同的时间。教师先介绍主题, 并根据主题呈现和学习完成任务所需的语言知识, 然后介绍任务的要求和实施任务的步骤。
2. 任务内环阶段 (Task-cycle) 。
任务内环阶段, 是学生以结对或小组的形式执行任务。该阶段包括三个组成部分:任务、计划、报告。教师监督、鼓励学生参与任务。当绝大多数学生完成任务后, 各小组分别向全班展示任务结果, 教师可作简单的评价。
3. 任务后阶段 (Post-task) 。
任务后阶段包括学生自评, 小组互评和教师总评。在分析语言活动中, 师生一起分析在任务中和报告中出现的语言点, 以引起学生对重点词汇、短语和句型的注意。此外, 教师提醒与任务相关的材料中学生未能挑选出的语言点, 进一步完善学生的语言结构, 进而将重点语言点进行语言操练。
四、任务型教学设计案例
以Go for it!八年级 (下) Unit6How long have you been collecting shells?为例。
1. 教学目标:
学会运用现在完成进行时;学会谈论人们做某事持续多长时间;了解怎样才能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
2. 情感目标:
了解人们有哪些业余爱好。
3. 语言目标:
I have been collecting shells since I wasseven years old.I have been collecting shells for six years.Have you ever been collecting stamps for five years?Yes, I have.No, I haven't.
4. 单元任务:
Task 1:讨论同学们有哪些业余爱好?说出其理由。
Task 2:多大量的课外活动是合理的?
Task 3:怎样才能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
Task 4:你认为什么样的业余爱好是最有趣的?
Task 5:要求学生在网上搜寻国内外名人一生的业余爱好。
任务型英语口语课堂 篇8
一、创设教学情境, 学习环境要与现实情境类似
任务型语言教学要创设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 从学生“学”的角度来设计任务, 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来看, 学习总是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的, 知识不能简单地通过教师的传授得到, 而是每个学生在一定的情境及社会文化背景下, 借助教师和同学帮助, 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 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 依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主动地加以意义建构。因此, 在设计任务时, 教师应注意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 任务和解决过程要与现实问题的解决过程相类似, 这样, 那些生动直观的形象才能有效刺激学生联想, 唤起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知识、经验及表现灵感, 从而使学生围绕“真实问题”进行自主探究学习, 利用有关知识和经验去“同化”或顺应学习到的新知识。教师应正确把握学生现有的认识水平, 力求创设能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表现学习任务的多种情境, 使学生在真实的任务中解决问题, 这样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英语课堂教学中来。
二、任务应具有真实意义
任务的设计要接近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活动。在现实生活中, 学生要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 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 和不同的人打交道, 而课堂教学中使用的任务正是对这些现实生活中的活动过程的模拟和演练。例如:让学生听完天气预报后, 选择合适的衣物;利用所学知识, 设计学校的平面图……这些都是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任务。学生通过完成不同类型的任务, 掌握相关的语言交际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技巧, 同时也为把这些能力和技巧运用于现实生活做准备。这样学生能更清楚地认识到学习语言和他们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和意义, 能更好地培养他们学习和使用英语的习惯。
三、在完成任务过程中使用英语
完成任务并非任务型教学的主要目的, 任务型语言教学的核心是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熟练地使用英语, 这样能够增加学生和英语的接触机会, 学生不但可以运用他们已有的语言习得知识, 提高能力, 还可以通过各种交际活动, 如Pair work, Group work, 验证自己对英语表达方式的各种假设是否正确, 提高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以及对有关语言规则的认知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任务时要根据学生现有的语言能力、生理和心理特点来设计任务, 能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自然使用英语, 并让他们感到乐于使用英语。避免任务过繁过难时学生为了完成任务而不得不用中文来交流的弊端。比如在学习交通工具时, 我用多媒体展现一段歌曲:
How do you go to school?
Go to school.
Go to school.
How do you go to school?
By bike, by bike.
然后让学生小组合作, 根据上面歌词, 自己编歌, 可排练动作, 最后让学生表决哪首歌会成为最流行的歌曲。
四、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 这个过程包括了一系列认知和交际活动, 例如对信息的接收、处理、协商和传递等。有些大的任务还可以细分为不同的子任务, 包括列举、分类、对照、排序、交流意见、分享经验、设计方案和解决问题等活动。比如可为学生设计项目优化作业: (1) Draw a picture of yourself and label parts of the body; (2) Make a book of your favorite food/color; (3) Make a survey on how to go to school; (4) Make lists of animals that children know about under three headings;pets, wild animals/zoo animals, farm animals; (5) Make a paper shirt/hat/dress/coat/skirt/scarf and colour it.Then describe it.实践证明, 这些任务的设计, 有利于促进英语和其他学科间的相互渗透, 使学生的思维想象力、审美情趣、协作和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都得到发展。
任务型英语口语课堂 篇9
一、什么是“任务型”教学
任务型教学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作为一种语言教学模式, 是在20世纪80年代外语教学研究和实践中提出来的, 对初中英语教学具有重要影响。任务型教学就是指教师通过引导语言学习者在课堂上完成任务来进行的教学。它以具体的任务作为学习的动力, 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作为学习的过程, 以展示任务成果的方式 (而不是以测试的分数) 来体现教学成就。该模式是20多年来交际教学思想的一种发展状态, 它把语言运用的基本理念转化为具有实践意义的课堂教学方式, 是一种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流、合作、互动的学习过程。
具体地说, 任务型语言教学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就是直接通过课堂教学, 让学生用英语完成各种真实的生活、学习、工作等任务 (task) , 将课堂教学的目标真实化、任务化, 从而培养其运用英语的能力。以具体的任务为载体, 以完成任务为动力, 把语言知识和运用技能合为一体, 通过听、说、读、写等活动, 用所学语言去完成一定的目标任务, 在过程中发展运用自己所学的语言。简单地说, 任务型教学就是为用而学, 在用中学, 学中用, 学了就用。它立足于学生本身, 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 教师从学生“学”的角度设计出各种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完成各种任务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运用语言的能力。
二、任务型教学的实践
(一) 任务前阶段
教师向学生介绍话题和任务, 突出关键词语, 可帮助学生进行导入, 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要完成的任务。目的在于突出任务主题、激活相关背景知识、减轻学生的认知加工负担。可以给学生以准备的时间, 思考如何完成任务, 提供准备的时间既可以帮助学生思考他们打算说什么、如何说, 又能提高任务阶段表达的质量。如在进行初二《新目标英语》上册第十单元 (Are you going to be a basketball player?) 的教学时, 先请学生们把自己能想到的职业用英语名称都列出来, 从而激活与主题相关的词汇, 如:teacher, reporter, singer, worker, actor等;接着给他们任务, 在学生之间开展互动交流, 互相了解彼此之间对不同职业的态度。
(二) 任务中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是设计多个微型任务, 构成任务链。在这一阶段的教学过程中, 学生为完成交际任务而尽其所能地运用已学的知识。学习单元中任务的设计由简到繁, 由易到难, 层层深入, 形成由初级任务向高级任务以及高级任务涵盖初级任务的循环。学生以个人、结对或小组形式完成各项任务, 老师在远处监督、鼓励、评价各种交流的尝试, 从而使学生有自由表达的安全感, 给学生充分的表达机会, 强调语言的流畅性。学生的语言能力通过每一项任务逐步发展, 使教学阶梯式地层层递进并且在任务中达到教学效果。
(三) 任务后阶段
在这个阶段, 各小组学生准备以口头或书面的形式向全班汇报任务完成情况。老师可给予适当的指导。其目的在于促使学生使用正式、严谨的语言, 使他们接触更多的口头语和书面语。教师可以让若干个同伴或小组向全班做简要汇报, 要大家对结论进行比较;也可以只让一两个小组完整汇报, 其他人进行评论, 补充观点, 做笔记。本阶段要帮助学生探索语言, 将他们已观察到的语言特征系统化, 澄清概念并注意到新的东西, 概括出语言的规律。在这一过程中要尊重学生, 保护学生的自信心。教师要学会欣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点滴进步, 善于鼓励和表扬他们的闪光点, 使学生更自信, 更积极。学生通过评价, 反思自己的成功和不足, 进一步提高自己。学生不仅是被评价的对象, 也是评价的主体。
(四) 课外作业
这是英语任务型语言教学的最后—个阶段。它要求根据课堂任务内容, 以个人或小组形式做相关项目。通过分析学生的学习需求, 把课外作业改为与课堂学习任务有关的作业形式, 使课外作业与任务型语言课堂教学融为一体。设计课外作业, 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控制难易程度。随着学生交际能力的增强, 可以设计—些具有挑战性的社会调查型作业。当学生具备了—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时, 可以布置一些解决问题型的作业。由于这些作业都与课堂学习任务及学生的生活经历有关, 既可以复习和强化所学知识, 变机械学习为有意义的学习, 又可以为学生提供展示个性和能力的舞台。
如何通过设计一些趣味任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很有必要的。以下是笔者的一次设计实例来说明“任务”的设计以及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围绕话题, 笔者设计了以下2项taskoriented的活动:Task 1:Today we are going to deal with the topic“Computer”.Do you like computers?How many of you have got a computer at home?Do you often use the computer?For what purposes?任务1分析:这是一个导入步骤, 目的是想激发学生对主题或任务的关注和兴趣。使学生一开始就处于一种主动、积极的任务情景氛围中。在这一阶段, 教师要使所设计的问题尽量贴近本课所涉及的主要内容, 即强调导入与任务的相关性。
Task2:Look at the topic in the textbook to predict the content of the text.任务2分析:学生的兴趣被激发起来之后, 就可以直接进入今天的主题或任务, 即对标题的预测。当然, 在预测之前必须扫清一些语言理解上的障碍。在这一活动中, 讨论只是一种形式, 而进行预测这一阅读技巧的训练才是活动的实质。
任务型英语口语课堂 篇10
关键词:初中英语;任务教学;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04-061-01
任务型教学是新课程改革中对学生学习英语基础的一种比较有效的教习方式。任务型教学要求学生学会与同伴合作,遇到困难可以一起沟通交流,一起在探索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到新知识,这样的学习有助于学生拥有属于自己学习方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探索问题解决问题时能拥有科学严谨的态度。所以,任务型教学在初中英语的课堂上是比较适合的。
一、精心设计任务,通过任务学习语言
一个成功的任务型教学必须有一个完美的设计,有针对性,操作性强。在完成任务的时候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不断提升自生的价值。现实中的例子是最好的教材,因为它贴近生活,容易理解,比如:在学校我们可以在课堂上接触英语、马路上外国人对你的一些询问、看一些英译的书籍、收听英语讲解的广播或电视等。但很多时候生活中的可能与课堂所要求学的无关。所以很多时候对于这样的信息我们必须要经过精细的设计,使其能成为我们在课堂中应用的知识。例如:在《牛津英语》8Aunit4 wild animals中,教师对大熊猫的成长过程、面临的困难给予图片,让学生用英语表达:成长过程:1 day:weighed 100g, 4months:weighed about 10kg, started to go outside her home ,6 months:started to eat bamboo shoots and leaves,8 months:was not a small baby any more, grew into a healthy young giant panda ,20 months:had to look after herself .它们面临的困难:They will have nowhere to live. People often take the baby panda away.
二、适时呈现任务,用任务驱动学习
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是指教师通过引导语言学习者在课堂上完成任务来进行的教学。这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强调“在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的语言教学手段。任务型教学首先必须要有一定的教学呈现。教学呈现的时间段对于教学任务是否成功很重要,而最恰当的时间段是在课堂的最开始,这样有助于吸引学生的兴趣,给予学生学习的动力,提高学生完成的效率。有些人把教学呈现放在课堂结束,但这完全就改变了教学呈现的正真目的。仍以以上案例为准,已经阐释了一些问题,那么教师则可以根据这些问题给予解决方案。如 :保护措施:Make giant panda reserves bigger;build more Period.在这样的引导下,学生才会有更多的思考与方向。在任务呈现下,学生有了方向才有利于学生在语言方面得到很大的提升,对其它知识的学习也会有相应的兴趣,对解决问题也会更有信心,语言得到发展,与他人的交流也会得到很大的发展,完成任务的效率也会相对提高。
三、明确任务,更好面向全体学生
罗杰斯认为:“情感和认知是人类精神世界中两个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彼此是融为一体的。”而小组活动是任务型教学的最主要的教学模式,这样的组织形式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小组活动的内容包括讨论、竞赛、分小组实验或实习和互相评价。小组合作具有灵活的变动性,可让学生自学或与同学一通探索。与此同时,教师设计的总体难易程度要符合学生的英语发展水平、心理发展水平,并能反映教学最终目标。例如:学习《牛津教材》9a unit4 tv prog rammes,掌握了许多关于电视的词汇,通过调查,制作自己的电视节目,营造合作交流的氛围,复习所学词汇,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及创新意识。在任务型教学中,教师是从“学”的角度来设计教学内容的,学生的活动具有明确的目标指向具体的操作要求。在各项活动中,学生的大脑始终处于一种激活状态,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和兴趣,整个学习过程都是积极、主动的,学生有话可说,有感而发。
四、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堂是每个学生必经的一个场所,对于教师而言真正的的成功是让整个课堂都“活”起来,让学生自愿的参与到课堂中的每一个活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而不是老师,学生不再只是一个看客,学会在学习中主动的去探索,去发现,去体会,去思考,去创造,去享受有自己所创造的成功,在课堂中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有利于吸引学生的兴趣,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更好地去感受所学的知识。例如,牛津英语7B M1U3“The Intema tional Food Festival”。这个世界各地的食物的课,可以运用实物教学法,带几份不同国家的小食品。这样的上课方式有助于活跃上课的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其有想去探索的愿望。在心理学上,如果教师与学生能处于一种平等的关系,那么这有助于激发学生思考,增强其的求知欲望,能做到敢想、敢问、敢做,敢于大胆创新,能不断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索欲望,拥有不断创新的能力。
总之,在新课程目标下,做到在课堂学习中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能力,也使课堂充满积极向上的色彩。因此,任务型教学的实施,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习合作,让学生自主地成为课堂的小主人,能够真正地做到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在真正的学习实践中学会学习。
[参考文献]
[1] 徐金丽.初中英语任务性学习初探[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
2011(31).
[2] 魏永红.任务型外语教学及其本质特征[J].新课程研究,2012
(12).
[3] 耿素娥.如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应用任务型学习[J].科协论
高中英语课堂任务型教学模式初探 篇11
传统的教学法中, 影响最大的莫过于PPP教学模式, 所谓PPP教学模式就是教师先呈现某个语言项目 (presentation) , 然后让学生练习 (practice) , 最后让学生用该语言项目进行表达运用 (production) [1]。这种模式的各项活动均是语法分析占统治地位, 以基础训练为重点, 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只是停留在浅层或理论阶段, 缺少实际操作。同时, 由于长期以教师为中心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对学生的参与情况、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重视不够。因此学生学了还是不会运用语言。
任务型教学 (TBLT) 步骤似乎把PPP步骤颠倒过来。正如《英语课程标准》所指出的“教师应避免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方法, 尽量采用‘任务型’教学途径[2]。教师应根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 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 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学生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 学习和使用英语, 完成学习任务。”
2 任务型教学设计的原则
2.1 以学生为主体原则
所设计的活动以培养学生语用能力为宗旨, 以学生为主体。活动的选材应与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结构、生活经验等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结合教学内容, 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学习经历和社会实际的任务活动, 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和兴趣, 激发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的欲望。
2.2 可操作性原则
设计任务教学活动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充分考虑到任务的难易程度和内容侧重点。任务的要求过低, 量度不够, 对导致秩序松散从而形成学生的惰性, 学习潜力得不到充分发挥;反之, 就容易产生执行任务的障碍, 学生体验不到成功的喜悦, 会淡化学习兴趣。为了让学生顺利完成任务, 任务应难度适宜, 具有可操作性。
2.3 实践性原则
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其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通过大量的语言实践来获得。因此, 课堂上绝大部分教学活动的设计要以语言实践为基础, 在教师的指导下, 使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 通过体验、参与交流和合作等方式, 完成交际任务, 发展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4 合作性原则
合作学习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在英语课堂上, 应让学生动口, 动手, 动脑, 合作完成情境活动的任务, 发挥每一位学生的优势。应让他们互相帮助, 形成交互的思维网络, 达到开拓创造思维的良好效果。在课堂上, 教师可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 创造性地设计丰富多彩的任务, 开发学生交往的潜能, 形成师生相互影响、和谐互动的教学局面。
2.5 趣味性原则
任务的设计应与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相联系。应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语言认知水平, 找出教学内容与学生兴趣或爱好、特长之间的最佳切合点, 恰当地进行任务的设计。
3 任务型教学三阶段
“任务型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法, 具有结构性。它是由教学目标、信息输入、活动方式、师生角色、教学环境等要素组成。英国语言学家Jane Willis (1996) 指出任务型教学的三个步骤:前任务 (pre-task) , 任务环 (task-cycle) , 和语言点 (language focus) [3]。
(1) 任务前阶段 (Pre-task phase) 。由教师向学生介绍主题和任务, 输入完成任务所需要的语块。
(2) 任务中阶段 (During-task phase) 。执行任务, 学生为完成交际任务而尽可能运用已学的语言块。在这一阶段由三部分组成: (1) 任务 (task) , 学生执行任务, 教师监督; (2) 计划 (planning) , 各族学生准备如何向全班报告任务完成情况, 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指导; (3) 汇报 (reporting) , 学生报告任务完成情况, 教师评价任务的完成情况。
(3) 语言点 (language focus) 。通过语言聚焦, 学生进一步练习、巩固所掌握的语言知识。
4 任务型教学课堂注意事项
4.1 任务型教学课堂上不能忽略语言知识的输入
任务型教学法主张“为用而学, 在用中学, 学了就用”, 很多英语教师对任务型课堂教学的认识形成了一种误区:以为在任务型教学的课堂上好像不能讲语言知识, 不涉及语法的教学, 只能以做活动开始, 以活动结束, 大家都回避语言知识的处理。但是, 事实上, 语言知识与完成任务并不矛盾;相反, 语言知识是完成任务的前提条件, 如果没有语言知识的输入, 那么学习者完成任务的能力就得不到健康而持续的发展。所以, 任务型教学并不是不讲语言知识块, 而该讨论如何讲语言知识块。
4.2 任务型教学也应该注重课堂上的评价
有的老师认为学生们完成了任务, 即是任务型教学的体现。但是我认为任务的完成只是一方面, 完成的好坏则需要用一定的评价来衡量。由于传统课堂上教师是评价的“主宰”, 课堂上就容易缺乏学生的积极参与, 也就缺乏了生气和乐趣, 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好奇心的刺激。现代素质教育观, 要求教师创设情境, 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 在愉悦的身心交往中发展学习技能, 发展人格[4]。所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促使师生之间, 生生之间多方向交流, 在共同活动中自主学习, 获得知识, 成了课堂评价改革的关键。“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自然也是评价的主体, 因此在课堂上, 应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评价中来, 成为学习活动的有机部分。此时, 教师就应在学生自评、互评的基础上作好指导工作, 为学生提供一些有效信息和评价语言, 如指导学生如何多角度地去看待评价的问题, 如何利用语言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图等。
创造性运用任务型教学模式, 设计多姿多彩的切合学生实际的各种任务, 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实践、合作与探究、师生评价、生生评价等方式学习英语。只有采取了有效的教与学行为, 才能唤醒沉睡的潜能, 激活封存的记忆, 开启幽闭的心智, 放飞囚禁的情愫。
参考文献
[1]21世纪英语教育周刊 (175) .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稿) [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3]教学与管理, 2012.
【任务型英语口语课堂】推荐阅读:
英语课堂的任务型教学07-04
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任务型课堂教学07-16
英语任务型教学策略09-23
任务型英语教学10-24
高考英语任务型写作01-02
大学英语任务型教学10-16
高中英语任务型教学08-24
初中英语的任务型教学09-24
中学英语任务型教学11-06
高二英语任务型阅读小练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