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任务型教学

2024-10-16

大学英语任务型教学(精选12篇)

大学英语任务型教学 篇1

《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稿) 首先强调“教师应该避免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方法, 尽量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其实, 语言学习的过程, 是学生情感投入、尝试错误、探索纠正、总结经验、反复实践的过程。教师要大胆放飞学生, 让学生在明确的任务中学习。学生只有通过自主地学习与探索, 不断地运用与实践, 才能真正提高自己听、说、读、写的能力。

一、“任务型”教学的理论基础

“任务型”教学是交际语言教学的课程模式之一, 是新课程标准强调语言教师主观能动性和自主性的新型教学模式。根据众多语言教育学家的观点, “任务型”教学法的理论基础是“输入与互动假设”。“外语课堂教学必须具有‘变化性互动’的各项活动, 即任务”。杜威主张“做中学”。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论, 其涵义是教的方法要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的方法。教与学都应以“做”为中心。倡导“任务型”教学, 就是要求教师运用“教、学、做合一”的理论来实施《英语课程标准》, 要让学生在生活中学, 在生活中用。

大家都有这样的体会, “听来的容易忘, 看到的不易记, 只有动手做才能学得会” (肖川) 。学习语言的过程中, 学生在教师的目标性任务中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逐步掌握交际语言, 不断感受到成功, 从而产生更强烈的语言学习动机, 并自己成为自主的学习者。这样的教学过程, 既能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 又能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二、“任务型”教学中教师的角色转变

教育者面对的是人。教育之中的人, 是处在生活世界之中的。英语课程改革重点强调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 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 让学生在“互动性活动”中主动思维和大胆尝试, 从而掌握语言。既然这样, 教师就应该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 在教学活动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肖川教授说过, “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渔, 不如授人以渔场”, 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这句话可以给我们很多启示。

首先, 教师应是教学过程的设计者和研究者。其次, 为了使学生成为交际者, 教师应扮演:

(1) 助学者:在学生活动中向学生提出启发性的问题, 引导学生思考, 以便学生顺利开展活动;在学生的活动中, 帮助学生排忧解难, 注重学习能力的培养。 (2) 组织者:教师布置语言活动任务, 指导学习策略, 即授之以渔;让每个小组的学生代表交流 (表达) 活动 (完成学习任务) 的情况, 根据学生的介绍进行课堂总结、评价。 (3) 监督者:面向全体, 整体要求。为每个学生或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相互交流的机会以及充分表现和自我发展的空间, 即“授之以渔场”。 (4) 佼佼者:在活动中缩小师生之间的距离, 即“不死守阵营——讲台”, 到学生中去, 成为学生的先进者或楷模, 在不知不觉之中引导学生共同探讨, 融洽师生关系。只有这样, 才能让他们真正成为自主学习者。

三、“任务型”教学设计与教学步骤

任务具有结构性, 由教学目标 (goals) 、输入 (input) 、活动形式 (activity) 、教师与学生角色 (teacher/ student role) 和环境 (setting) 五部分组成。在任务型教学中, 任务是语言的载体。教师设计任务时, 应着重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 教师设计任务必须围绕教学目标, 必须在学生的语言流利性或准确性两方面起到平衡的作用。也就是让“活动有明确的目的并具有可操作性”。同时, 活动要以学生学习英语知识、发展语言技能为主, 然后才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

第二, 教师设计的活动应尽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为小组学习、体验、实践、讨论、合作、探究等提供必要的保障。因此, 活动必须以教材为蓝本, “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 内容和方式要尽量真实”。课堂反馈时要注意是否绝大多数学生得到了语言交流。这样, 教师设计的活动才能促使学生获取、处理和使用信息, 才能促使学生用英语与他人交流、发展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三, 活动设计应注意英语学科和其它学科的相互渗透和联系, 并要基于学生的生活世界, 关照学生的生活, 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教师要努力打通书本知识和生活世界之间的界限, 与学生的生活世界沟通, 与学生的经验世界沟通, 与学生的成长沟通, 与知识的发展过程沟通, 使知识内容和学习过程充满鲜活的生活色彩和生命色彩。新课程标准提倡“任务型”教学, 教师应本着“体验、反思、归纳、总结、计划”的原则设计活动, 在设计活动时, 教师应将形式、意义和功能三个方面有机结合起来。按照现代教育教学的新理论和实践经验, “任务型”教学应按照三个步骤进行: (1) 前任务 (pre-task) ——引入任务, 即教师把学生很自然地引到完成任务的环境中去。 (2) 任务环 (task cycle) :a.任务 (task) ——学生执行任务, 即学生自学完成教师设计的任务, 从而掌握教学目标内容;b.计划 (planning) ——各组学生准备如何向全班报告任务完成情况;c.报告 (reporting) ——小组代表报告任务完成情况。 (3) 后任务 (post-task) :a.分析——学生通过录音分析其他各组执行任务的情况;b.操练——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练习语言难点;c.运用——学生用本次活动中的重点词、句, 结合个人生活实际进行巩固练习, 即让活动延伸到课堂之外的学习和生活之中。在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下, 学生主动参与, 乐于探究, 进行着正确或错误的尝试, 经历着新鲜和刺激的体验, 自由地表达着个体的所思所想。在教师的尊重赏识下, 学生在任务中体验着获得新知的喜悦以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兴奋;同时也体验面临问题的困惑以及遭遇挫折与失败的痛苦。这样的课堂, 才是焕发生命活力的课堂;这样的教学过程, 才能使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真正的发展。

总之, 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和理念就蕴藏在常规教学活动之中。常规教学活动只有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更新才会显示出生命力。“任务型”教学可以使课堂教学更为愉悦和民主, 使学生的学习热情更加高涨, 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摘要:英语是一门语言, 也是一种交流工具。在英语教学中, 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是教师之间互相探讨的一个热门话题, 如何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就显得尤为重要。其中任务型教学是许多教师青睐并选择的教学方法之一。本文就在英语教学中尝试任务型教学所获得的启示做出总结, 以便与同仁探讨。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角色转变,层次性,可操作性

大学英语任务型教学 篇2

一、任务型教学的背景及意义

任务型教学模式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有效途径之一,近年来,国际上广泛采用任务型语言教学方法,教育部制订的《国家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以及人民教育出版社新修订的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第一册均强调了以任务为基础的语言学习。为配合好新教材的使用。我们把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理论应用于初中英语教学,从初一开始,希望赋予英语课堂教学新的内涵,并带来生机和活力。

学生是学习的内因,教师和学习环境等外因的影响只有通过学习主体的积极参与和内化而起作用。如果教师尊重学生的意愿和情感的需要,就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内部的动力只有建立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上,而且融于民主化的学习氛围中,才能起到促进学习的作用。任务型教学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和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它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设计不同的任务活动,让学生通过与学习伙伴合作去完成任务,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学生的内在潜力,提高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发展其认识策略,培养其与人共处的合作精神和参与意识,还可以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实现自我价值,这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之一。

二、设计任务型学习活动应考虑的原则 活动要有针对性,所设计的活动应吸收全体学生参加,而不仅是让能力和水平好的学生参加。因此,我们就必须把活动设计为若干种形式,这样就可以保证有效的分层次教学,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参与并完成一定的任务。

三、任务型教学的过程和初步结果

(一)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的基本模式

我们把任务型语言教学理论应用于初中英语教学,并给合JEFC英语新教材的教学体系,逐步确立了“以培养学生语用能力为宗旨,以学生为主体。课外作业项目化,评价方式过程化”的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的基本模式。

(二)任务型课堂教学的基本步骤

●Leading-in/Warning-up Activities for interest.●Pre-task(呈现和学习完成任务所需的语言知识,介绍任务的要求和实施任务的步骤)

●While-task(设计了数个微型任务,构成任务链,学生以个人伙伴或小组形式完成各项任务)

●Post-task(各小组向全班展示任务结果)

●Check(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总评)

●homework(根据课堂任务内容,以个人或小组形式做相关项目)笔者现以

(三)、任务型教学实例

任务:采访一位名人;

目标:通过采访一位自己感兴趣的名人,掌握如何用所学语言获取信息的技能;

材料:介绍某名人的文章或个人资料;

话题:Friends

语言技能:speaking Listening and Writing

活动形式:四人小组活动

操作过程:

a: 教师布置任务并提出具体要求;

b: 学生分小组讨论,确定采访对象;

c: 教师提供收集材料的样本

d: 学生分小组确定个人职责(采访对象、记者、记录员、听众、汇报员)并自制采访表;

e: 学生小组采用问答形式进行采访,记录员填写采访表;

f: 小组汇报员向全班报告采访结果,教师和学生对采访做出评价;

g: 根据采访获取的信息,各小组合作完成一篇200词左右的介绍某名人的短文;

h: 文章贴在班级黑板或墙上供交流。

(四)课外作业项目化

初一新生进校的第一学期期中,我们做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发现,学生最讨厌抄抄写写的重复性作业。课外作业是课堂学习的深化和补充,通过分析学生的需求,我们把课外作业改为与课堂学习任务有关的“做项目”形式,这样有利于学生智力开发,也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创意识的培养,使课课外作业与任务型课堂教学融为一体。

四、结论:

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是行之有效的,而且从平时课堂观察看,学生思维活跃,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课堂参与的积极性高,合作意识较强,口语表达能力强,我认为,取得如此效果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任务型教学中,教师则从学生“学”的角度来设计教学活动的,学生的活动具有明确的目标指向和具体的操作要求,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大脑始终处于一种激活状态,他们获得的不仅是语言知识,还获得了运用语言的能力。随着学习任务的不断深化,学生语言能力的不断提高,整个语言学习的过程越趋自动化和自主化,学生了愈能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第二,由于有意义的任务活动贴贴近学生的生活,学习经历和社会实际,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并能激发学生的积极参与的欲望,使学生有话可说。

第三,小组讨论不仅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口头操练的机会,而且是一个集思广益和互相学习的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提高其智力水平。

第四,任务完成的结果为学生提供了自我评价标准,并使其产生成就感,可转化为后续学习的动力。

任务中笔者也发现了还可需要改进的地方,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完成一项大型的学习任务需要战友用大量的课堂时间,从短期效果看,左同等消耗的时间内可以通过其它方式帮助学生取得更大的进步,因此,教师如何更新观念,如何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如何正确处理能力培养和考试成绩的关系,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第二,任务的系统性和延续难以把握,比如,任务的难易程度,任务之间的衔接等问题。

第三,任务型教学中,学生习惯小组讨论,相对而言,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消弱,依赖他人的意识增强。

青县曹寺中学

大学英语任务型教学 篇3

任务型教学活动能使教学过程任务化,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以人为本的思想,突出实践性和体验性原则,着眼于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培养,变知识性的课堂教学为发展性的课堂教学,让学生积极“动”起来,让英语教学“活”起来,充分体现课程改革的特征。

任务型课堂教学模式也改变了以往教学中的以教学为中心的形式,转而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不再是权威、导师和学者,而是交际中的一方、是课堂中的引导者、是交际活动中的促进者。在完成教师设计的各种各样的任务的过程中,学生能够较好地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得到交际的机会和动力。有了较大的交际空间,因此,学生可以领会、运用语言知识与交际知识,发展听、说、读、写的语言技能以及交流协调合作等交际技能。

一、任务的设计要有兴趣性、真实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兴趣与学习效果及教学效果密切相关。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而设计的活动根本唤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达不到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目的。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应尽量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例如,1.“猜猜猜”游戏。在《牛津初中英语》教学There be句型。我们可以放些东西在口袋里,让学生猜。问“What's in the bag?”学生就会说:“Is there a pen in it?Is there a……”其他的学生就会说:“No,there is not,”或者会说,“Yes,there is.,”在教学物主代词my/mine/your/yours/our/ours等时,我们都可以设计这样的游戏任务来进行语言的训练。再如,2.记忆之星。让学生进行快速浏览,比一比谁记得快记得多,选出记忆之星。例如,《牛津初中英语》9B Unit 3 Vocabulary NationFlags,任务一,让学生快速浏览多媒体展示奥运会不同国家的国旗,再由学生画在黑板上,看谁画得多:任务二,说出国家名称并简单地介绍一下。

二任务的设计要有层次性

任务越容易,参加任务的人就越多,获得的成功体验也就越多,学习兴趣就会越浓厚。因此,教师在设计任务时应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刚开始设计的任务应稍微简单些,让大部分学生都容易参与进来。随着任务的渐渐深入,学生对任务信息的了解不断增加,稍难的任务也会显得容易起来,阶梯型任务链体现教学的完整性。例如,8A Unit 2 Write An ArtcileAbout Your Ideal Sch001,我们可以设计Mini-task任务链,任务一,做一个问卷调查,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越多越好。然后学生填写;任务二,学生分组讨论想象中的学校,然后选出有趣的想法,读给全班听:任务三,学生参照调查问卷中问题的顺序和讨论内容开始写作;任务四,将文章读给同伴听,并互相评论,纠正错误。然后,我们按照学生的英语水平分成A、B、C三个层次。在任务一中,A层次的学生设计问题并问,B层次的学生回答,c层次的学生填写。让学生都参与,不同的学生胜任不同的任务。在任务四中C层次的学生可以从A、B层次学生的文章中得到启示。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分别给予不同表扬和鼓励。这样任务的难度系数在慢慢递增,但由于注意了任务设计的层次性,学生没有感到困难,完成任务是水到渠成的事。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从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三、任务的设计要有多样性

优化任务型大学英语教学 篇4

语言建构主义理论告诉我们, 语言不是能够学会或教会的, 而是必须通过大量的语言实践活动而自动习得的。如果语言学习活动只停留在对语言的教与学的层面, 而没有参与到实际运用该语言的活动中去, 一个人要想掌握甚至精通这一门语言特别是外语, 那是很难想象的。任务型教学模式要求我们将学生的语言学习过程与实际生活实践结合起来, 将生活引入课堂, 将课堂延伸到生活。学生只有通过课堂内外反复大量真实的交际与实践活动, 才能掌握好一门外语。这就是语言习得的最基本规律。

新课程标准倡导的任务型教学方式主要是让学生用语言做事, 让学生使用英语。这实际上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关于这种教学方式中的“任务”并没有权威的定义。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定义。归纳起来, 应具有以下为大多数专家认同的特点: (1) 任务是学习者为了做成某件事情, 用目的语进行的有目的的交际活动; (2) 任务型活动主要关注的是语言的意义与语言的真实使用; (3) 任务可以涉及听、说、读、写四项语言基本技能。Feez等 (1998) 总结了任务型教学方式的主要特征: (1) 强调交际的有意义的活动。 (2) 学习者通过大量的语言实践, 达到运用语言的目的。 (3) 学习者完成的任务活动既可以是生活中真正的任务或活动, 也可以是是课堂内模拟真实的生活情景。David等总结了任务型教学方式应该遵循的原则: (1) 情景真实性原则即教师设计的活动要尽可能的真实, 使学习者在自然、真实或模拟真实的情景中体会语言、掌握语言的应用。 (2) 在做中学原则即学习者通过大量的语言实践来发展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 (3) 活动多样化原则。即教师设计多样的活动形式, 调动学习者的参与积极性, 使学习者保持稳定的学习热情。从Feez、David等学者对这种教学方式的分析中,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任务型教学方式。任务型教学方式就是把教学目标整合到一个或多个具体的活动任务中, 强调让学生通过用英语完成各种真实或模拟的语言活动, 逐步形成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任务型教学方式的突出特点是提倡学生参与式的学习方式。教师精心设计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活动, 设置尽量真实的语言情景。学生通过探究、讨论、合作、表演等方式完成这些活动或任务。在这种教学方式中, 学生进行充分的语言实践, 达到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目的。

在目前我国大多数院校公共英语大班教学的条件下, 任务型教学便明显地显示出其不足之处: (1) 课堂效率低, 难以保证大班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任务型教学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 把课堂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 虽然教师可以根据课堂实际情况对课堂进度进行调控, 但由于目前班级的实际情况, 课堂所设计的任务或项目一般都很难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2) 课堂的组织和任务的设计与实施过分依赖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 故在目前很难保证大面积的教学质量的提升。 (3) 课堂中学生的个体活动难以有效监督和控制, 反馈效率低。在实际教学中当教师布置了任务并分好小组进行时却往往发现部分学生在交流中并没有使用目的语, 而是运用母语进行。由于任务的完成需要一定的时间, 所以对于学生学习和知识掌握情况的反馈也就相对较慢, 造成课堂教学时间和教学进度很难把握。

英语教师对这种新的教学方式进行了探索和尝试。但是, 因为这种教学方式尚处于起步阶段, 难免会存在一系列的问题。我们可以深化对任务型教学方式的理解, 获得一些有益的启示。并且应该用辨证的观点去看任务型教学模式, 作为教学方法, 它只是完成英语学习任务很多方法中的重要的一种, 但不是唯一的, 也不是万能的。教师应根据教学对象与教学内容的不同, 结合以往教学中使用的有效的教学方法, 灵活选择和运用, 以努力做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摘要:任务教学能弥补交际型语言教学法的上述不足之处, 所以被研究者们视为可以取代交际型语言教学法。但是目前广泛使用的任务教学型语言教学法存在一些问题, 分析了任务教学的优缺点, 以期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

关键词:大学英语,任务教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Willis, J.A Framework for Task-based Learn-ing, Longman, Limited1996.

大学英语任务型教学 篇5

榆中县银山初级中学 韦玲

【摘要】:作为一种重要的外语教学模式,任务型教学在我国当前的中学英语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任务”设计则是任务型教学的关键。本文从任务型教学中的“任务设计”着眼,提出任务设计之“一二三”,通过丰富的案例来展开讨论,从而解决现今中学英语课堂任务型教学中任务设计所存在的普遍问题。

【关键词】:中学英语 任务型教学 任务设计

【正文】

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简称TBLT)是20世纪80年代外语教学法研究者和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者(如Long, Willis, Nunan, Grookes等)在大量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外语教学理论。它是以完成具体任务的欲望为动力,以用语言做事为完成任务的过程,以展示任务成果来体现教学的成效的。它体现了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语言学习,尤其是一门外国语的学习,是一个渐进的、逐步熟练、逐步发展的过程,这是一个由感知、模仿到自主学习,再到熟练地运用的过程。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我们在教学中不仅要重视最终结果,更重要的是要重视学生学习、实践的过程。《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提倡任务型教学模式,就是把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落实在教学过程中,倡导体验,实践,参与,交流和合作的方式,实现任务目标,感受成功,强调学生能用英语做事情。“任务型”教学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任务为中心和以活动为方式”的思想,有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实际能力,有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是素质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具体体现。

一、任务型教学的内涵

任务型教学作为一种交际语言教学的途径,在国外的研究已经有十几年的历史了。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任务型教学模式已成为国际流行趋势。目前,已被许多国家和地区(如美国、加拿大、新加坡、香港等)列入其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之中。自我国教育部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以来,中国也兴起了任务型教学热潮,中学英语界也对任务型教学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那究竟该如何界定“任务型教学”和“任务”呢? 1.“任务”的界定

《现代汉语词典》(1992:965)对“任务”的解释是:“指定担任的工作,指定担负的责任”。Long(1985)也从非语言的角度把任务定义为:自己或他人从事的一种有偿或无偿的工作,如油漆栅栏、给小孩穿衣服、买东西等。也就是说,任务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所做的各种各样的事情。但是,在外语教学中,特别是在谈到任务型教学时,“任务”这一概念通常是指以真实世界为参照、以形成语言意义为主旨的活动。《标准》中指出,英语教学中的任务指有利于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种种语言实践活动。Jane Willis对任务下的定义是:“任务”就是学生为达到某一交际目的,使用目的语来获得产出的活动(1996:23)。Breen(1987)则认为,任务是任何促进语言学习的工作计划,小到简短的练习,大多到复杂的、冗长的活动,如小组解决问题或模仿、作决定等。它具有特定的目标、恰当的内容、规定的程序和一系列的结果等基本特点。David Nunan(1989)在综合上述观点的基础上,把任务的定义概括为:任务是在知道自学目的语的过程中领悟、使用、输出语言和互动的课堂交际活动,它重点关注的是意义,而非语言形式。

尽管对任务的定义各家说法不一,但是有一点是共同的:任务都涉及语言的实际运用。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运用目的语进行理解、交际,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在意义上,而不是在语言形式上。笔者认为可以把“任务”理解为是事情,是活动,甚至是问题。只不过在这里,任务中的问题不是语言本身的问题,而是日常生活中或其它学科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显然是离不开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各种言语交际和沟通的。其间,学习者并不是为使用语言而使用语言,而是通过语言来达到某个交际目的。2.“任务型教学”的界定

大多数任务型语言教学倡导者认为:任务型语言教学的核心思想是要模拟人们在社会生活、学校生活中运用语言所从事的各类活动,把语言教学和学习者在今后日常生活中的语言运用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在真实生活中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

真实生活任务型教学强调直接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用英语完成各种真实的生活、学习、工作等任务(做各种具体的事情),从而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用英语做事的能力)。

我认为,在中学英语学科中,所谓任务型教学,本质上是一种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中,老师从学生“学”的角度来设计教学活动(即任务),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使学生有明确的目标指向和具体的操作要求;学生在完成老师所设计的各种“任务”的过程中,不断地获得知识或得出结论,获得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而不仅是语言点;随着“任务”的不断深化,学生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不断提高,整个语言学习的过程越趋向自动化和自主化,学生也愈能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最终使学生从学英语是教师“要我学”的状态转变到学英语是“我要学”的状态。因此,任务型教学过程中任务的设计、实施和完成就显得举足轻重了。

二、常用的任务设计分类

在任务型课堂教学中,我们所说的“任务”一般可分为以下四类:①指令类任务:老师或学生通过发出一定的指令让学生以最快、最正确的方式完成的一类任务;②猜猜类任务:让学生在猜一猜的过程中达到语言训练目的的一类任务;③调查类任务:让学生调查某些事物或现象巩固所学语言的一类任务;④巩固类任务:具有探索性、开放性和实践性的一类任务。

指令类任务和猜猜类任务一般可用于复习、新课呈现的环节中运用,而调查类任务和巩固类任务一般是在巩固新知或拓展新知,也可以延伸到课外运用。当然,一节课中所有任务也完全可以灵活调度,这就必须看课的需要和教师的设计了。

三、任务设计现存在的不良现象

目前,任务型教学应用于我国中学英语学科教学还处在理论分析和实践探索阶段,在应用过程中还存有许多不成熟和亟待完善的地方,有任务设计中也出现各种问题,主要有:

1.场面热闹,实效甚微。这是现在任务设计中存在的最主要的问题。有些教师设计的任务看似热热闹闹,学生参与积极性很高,但任务缺少有效性,也不能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此类任务设计只注重形式,而不注重内容,无疑是失败的。

2.优生表现,余人旁观。有些教师因未能从面向全体学生角度考虑,因此设计的任务只针对了一部分优生。完成任务时,只是一部分成绩优秀的学生在表现,在体验成功的喜悦,而其余的学生则成为了看客,更谈不上获得学习的成就感,提高学习的主动性了。

3.难度不当,学生无措。有些教师设计任务时,没有考虑到学生原有的知识积累和能力水平。有些设计的任务过于简单,让学生毫无兴趣;有些设计的任务过于困难,让学生无所适从,从而导致任务的失败。

4.任务虚假,脱离实际。有些教师设计的任务过于虚假,脱离实际。让互相之间非常熟悉的同学来互问姓名,让学生在课外用英语到商场购物,这些都是虚假的、脱离实际的任务。

四、任务设计之实施策略

那如何来避免以上的不良现象,来进行合理、有效的任务设计呢?笔者特总结了“任务设计之一二三”。即“一个首位,两个着力点,三个务必”。“一个首位”,指的是把明确的语言教学目标放在任务设计的首位。“两个着力点”,指的是把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创设合适的情景和语境作为任务设计的两个着力点。“三个务必”,指的是在任务设计中,务必面向全体学生,务必注意难易得当,务必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1.一个首位--目标

有个词语叫作“有的放矢”,那么我们在设计教学任务时,也应该做到有明确的目的性,不是为了设计任务而去设计任务,而是应该以完成某项教学目标去设计这项任务,真正实现任务的有效性,使学生在任务完成的过程中能有所收获。

【案例】PEP book 7 Unit 1 “How do you go there? ”A部分的单词课,教师设计了一个“上学方式调查”的任务,要求学生随意找自己的伙伴用“How do you go to school?” “ I usually/often go „” “I never go „” 来进行调查交流,完成调查表,然后用句型:“×× usually/often goes to school by bike/„.He/ She never goes by car/„”向全班进行汇报。这个任务的目的性就很明确,为了完成调查表格,学生必须会说本课的新学句型。而且因为询问的是自己的好朋友,学生在使用这些新学句型时就不会紧张、拘束,反而更加自信,更有利于对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和教师教学目标的达成。2.两个着力点

(1)着力点I――学生的兴趣

中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关键时期,引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动机和兴趣非常重要。在任务设计中,应着力于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学生对所参与的任务毫无兴趣或兴趣不大,是无法顺利完成任务的。那么兴趣从何而来?

①设计的任务形式应多样化。

教师应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需要来设计令学生感兴趣的不同形式的任务。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小学教师已经创造出了许多完成任务的形式。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小组合作、角色扮演、谜语游戏、采访调查、手工制作、画画说说、唱唱跳跳、讲讲故事、录音跟读、电影复述等等。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合适的形式,去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②设计的任务具新颖性、创造性。

教师设计的任务如果能让人眼前一亮,非常新颖,必将引起学生高度的兴趣。

【案例1】PEP book 5 Unit 3 “ What’s your favourite food ”B部分的单词课,教师在教“sweet”/ “sour”/ “salty”/ “hot”/ “bit”等味道单词时,设计了“我猜我猜我猜猜”的游戏任务。在五个黑色瓶子里,装有各种味道的水,请一学生尝一尝,可以做出各种假相,再请其他学生来猜是何种味道。

【案例2】PEP book 4 Unit 1 “When do you get up? ”A部分的句型课,教师设计了“群星记者招待会”的任务,请一些学生戴上喜欢的明星的头饰,召开记者招待会。其他学生用句型“When do you get up/ go to bed/ „?”就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向明星提问。学生的参与积极性相当高。

同时,创造性的任务也很受学生欢迎。在一次省优质课评比中,一位教师在教学“I like„” “I don’t like„”句型时设计的任务就极富创意。此教师设计了一份表格,先给学生一些例子,如:My name is Zhou Jielun.I like swimming, but I don’t like swimming in the bathroom;My name is Yao Ming.I like running, but I don’t like running with Liu Xiang.启发学生的思维后,接着让学生按例子试写,最后进行汇报。这一任务非常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和想象力的培养。

(2)着力点II――创设情景和语境

在任务型教学中,合适的情景和语境创设非常重要。小学英语中情境的创设就是要在教学中把课堂设置成“一定的场合”(情境),让学生拥有“一定的身份”(角色),来达到“一定的目的”(教学)。要进行语言实践就需要有良好的语言环境,那就是生活。教师所创设的情境实际上就是在复制生活,给学生创造一个生活化的氛围,让学生能沉浸其中。那如何来创设情境呢?

①用实物来创设情境

这里所说的实物,不光包括真实的东西,还包括报纸、杂志、广告、照片、图片、漫画、地图、电影海报、各种自制工具等。

【案例】PEP book 2 Unit 4 “ Do you like pears? ”B部分的句型课,教师设计了“水果Party”的任务。让每位学生带来切好的水果块,装在透明的杯子里,带上牙签,离开位置,运用句型: “What do you like?” “Can I have some apples/„?” “Have some more”。利用实物来举行盛大的水果Party,互相吃对方盘子里的食物,学生感到非常快乐。

又如,可以利用现在的各种房产广告。精美的印刷品上经常会有房型图,用它来教PEP book 3 Unit 4 “ My home”A部分的单词课,再合适不过。学生可以在这些广告纸上,找到要学习的bathroom, bedroom, living room, kitchen, study等,并能利用框架结构房型设计图,当当小设计师,设计一套自己心目中理想的寓所。

再如,可以利用照片教学My teacher, My family, Holiday picture;利用地图教学Weather report;利用自己做的名片练习自我介绍,自己做的转盘练习颜色,自己画的设计图教学农场等。

②用表演来创设情境

在英语学习中,体验角色是一个很好的办法,而体验角色行之有效的方式之一就是“演一演”,从而创造出丰富的、多样的、真实的情景。下面介绍三个课例,都是关于食物的话题,但根据内容的不同,就可以设计三种不同的任务,最后形成不同情景下的三个不同的表演。

【案例】PEP book 3 Unit 5 “ What would you like? ”A部分的单词课,可以设计“点菜”的表演任务:教师先给每个小组提供一份英文菜单,学生组成三人小组并进行分工,一人扮演服务员,两人扮演顾客,再各小组模拟真实情境进行点菜,最后各小组轮流上台表演,评选出“最侍表演奖”。

③用生活来创设情境

PEP英语教材和原先的英语教材最大的区别就在于PEP英语在教学中给我们孩子创设出了很多生活化的情景。除了在课堂中模拟生活情境外,还可以把课堂教学进行延伸,把学生直接安排在生活实景中进行。这种英语教材与现实中的学生生活有着密切联系,我们不难发现Mike, Sarah, Miss White等人物自始至终都与学生在一起。

因此,教家务动词时,可以进行家务调查,评选“最佳小助手”;教月份单词时,可以结合调查学生的生日,甚至为当月的学生开一个小型的生日Party;教食物单词时,可以让学生介绍自己家的冰箱;教校园建筑单词时,可以让学生制作自己学校的平面图,并进行介绍;教人物特征单词时,可以设计寻人启示;教体育动词时,可以联系2008奥运会,向全班招收一些奥运志愿者;教房间单词时,可以让学生画出自己的房间或设计自己未来的家。总之,用生活创设的情景真实,也易于被学生接受。

作为一种英语教学模式,虽然它存在一些局限和问题,但是它也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挑战,是英语教学新的尝试,它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给英语课堂带来了激情与活力,让学生在学习英语中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和快乐。【参考文献】

1.陈琳 王蔷 程晓堂 《英语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

2.高歌 戴立波《关于任务型学习活动(TBL)》教学月刊 中学文科版 教学月刊出版社,2001年第7期

英语任务型教学评价初探 篇6

一、小学大班中进行任务型评价的基本模式

合作式协商性评价模式:在自评和互评的过程中体现学生积极合作、共同协商的评价机制,贯穿于教学过程。权重为30%。

渐进式动态性评价模式:在教师进行评价的过程中,不断设置任务,渐次提升评价目标。实施让学生“跳一跳,摘桃子”的评价方式,阶段性实行。权重为40%。

达标式终结性评价模式:期中、期末设置分级的口试或笔试的评价形式,一般期中设置口语测试,期末设置基础知识笔试。权重各占15%,共30%。

二、小学大班中任务型评价的具体实施

(一)设计评价层次,在任务中进行多元互动评价

任务的完成受到多种因素制约,任务难度的确立是很困难的。但是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数据(学生的测试成绩)和教师的细心观察(学生的实际表现)进行诊断性评估,确立任务难度并设计评价层次。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依据任务输入的材料、活动的形式将评价任务设计为三级六等,确定学生基础等次为“I”。“I+1”指下一阶段的语言发展水平,并以此作为评价目标。

如《牛津小学英语5B》(译林版)Unit 3Hobbies的话题设计。可以将其分为三级:第一级。能够借助图片介绍自己的兴趣爱好,使用“I like…”进行交流,根据熟练程度及其语法运用分为A、B等次;第二级,能够借助图片使用一般疑问句或特殊疑问句进行交流,使用的句型为“Do you like…?Whatdo you like?”及其答句;分为A、B等次;第三级。能够脱离图片辅助互相交流并有所扩展,比如“What do you like?why?”等,分为A、B等次。

通过同学之间、小组之间、师生之间的自我介绍或相互采访完成任务,评价方式可分为自评、互评或教师评,评价结果及时计入学生档案。这种任务型评价方式和教学活动有机融合,不仅使大班中的学生听、说技能得到充分的训练,并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吸取他人和集体的大量语言知识,然后内化成为自己的言语交际能力,而且通过教师多层次、多角度设计学生所需和感兴趣的学习活动,使学生有话可说,有言可发,并进行多元互动评价,不断提升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二)设计真实任务,充分调动评价主体的能动性

任务只有与现实生活中的语言密切相关。才能体现语言的真实性和任务的趣味性。因此,要力求任务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符合学生的语言实际水平,才能真正发挥任务型教学连接语言与生活实际的桥梁作用。牛津版小学英语教材以丰富的话题为教学单元,教师可根据单元的话题,寻找课外生活中的真实内容编制任务情景,进行任务型评价。输入材料的来源可以是学生感兴趣的新闻和热门话题、书信或e-mail、本校和家乡的发展项目、大型的活动、发生在身边的一切事情。真实性材料能引起学生对材料的学习讨论、交流的欲望,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评价效能。如6B Unit 5 Seasons,教师除了可根据其内容设计不同等级任务外,还可引导学生展示真实生活情景,力求任务的真实性。设计的任务如下:1.“What holidays do you know?”考查学生对于中外节日的了解:2.“What do people usually do on/at…?”进一步考查学生对相关节日活动的了解:3.“Whatholiday do you like best,why?What did you do last…?”考查更为个性化的内容。同时在语法的难度上也有所加深。

为了完成好本组的真实任务。学生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与自己的伙伴合作并且竞争,他们是活动的主体。在任务型评价的任务分配中,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加工,使之成为可操作的语言学习任务,还要对评价的方式、评价的时间、待评价的小组和人员作出安排。任务开始后,教师还要依据情况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不断鼓励他们突破自己提升等级。任务结束后,要组织学生对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估、分析,并调整教学策略,进行强化巩固等,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能动性。

(三)设计基于大班的活动模块,提高任务型评价效能

基于大班化教学的任务型评价应设计交互活动模块,凸显其快速变化功能,以期提高评价效能。大班一般为50多人,甚至更多,如每人依次讲一句话,也要用很多时间,故可把大班分成若干人组成的任务交互活动小组,采用任务型学习活动和评价方式。当然,教师布置的任务要适合各小组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教师在组织活动模块时,指令要清晰、易懂,活动的小组变化要快,以节省活动的时间。

在大班里,二人小组、四人小组、六人小组常常被使用,实践证明,下列互动模块常用于大班:1.前后两桌组成的模块;2.一位新组员参与的四人小组,新成员或为高一等级或为低一等级水平的学生。这样才会起到有效带动作用;3.对换偶数列与奇数列,经常变化组内搭档,可以提升活动的新鲜性与结对的广泛性:4.换偶数行与奇数行,与上条类似;5.小组代表与某生互动,这样可以形成组与组、个人与个人的良性互动;6.在任务驱动下的自由搭配,形成新的小组。

互动模式的设计理念。就是坚持让学生在活动中分享信息,帮助基础差的同学减小信息差,获取较统一的认识和理解,从而提高任务型评价效能。在活动中不仅可以对个人作出评价,同时也可以适时对小组作出评价,以激发竞争与合作意识。

(四)设计分级的终结性评价,促进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发展

虽然我们一再强调形成性评价,但终结性评价(期中、期末测试)仍然是学生,特别是家长最为看重的。下面以英语期末笔试为例。

期末的分级书面测试应包含以下三个方面内容:单词、句型和课文。单词考核的内容包含四会、三会、二会的基础性单词,也包含扩展性单词,根据其难易程度分作三级。具体题型有字母组词、词语搭配、猜谜填词等,每个题型内容三分之一为比较容易的基础题,是为了照顾学困生;三分之一为中等难度题,适合大部分学生;三分之一为较难的扩展题,是为优生设计。句型的考核内容则为基本句型和交际用语,具体题型分为组句、语句搭配、句型转换等;课文考核内容包括对话和语篇,具体题型有完成语篇、阅读理解(判断题、回答题、完成任务题)等。句型、课文考核难度分级同于单词分级形式。

不同难度的题目除适合不同水平学生完成外,同时设计新颖的题型以完成相关任务为目标,可激发学生不断努力以实现自身水平的提高。分级的终结性评价的计分非常强调成长性,如按不同水平分级的学生在完成相关级别的题目后,会获得基础分,占期末成绩的80%,而另外的20%则通过“跳一跳,摘桃子”来获得。画

[参考文献]

大学英语任务型教学 篇7

本文中三则课例讲述了笔者就同一教材内容进行的三次不同教学设计以及在不同班级的课堂实施过程, 重点探讨任务型语言教学中如何设定有效的任务, 促进学生语言学习的有效性。同课异构的对比结论是:任务的设定对学生学习动机和效果具有重大的影响。

教学内容分析

Colors (Dialogues 1 & 2) 是全国公共英语等级二级教程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中“社会科学”单元中谈论颜色特点的对话, 前一个谈论穿着暗色 (black/white/grey/navy) 的效果, 后一个谈论穿着亮色 (red/pink/gold/burgundy) 的效果, 虽然是对话, 但其中并没有很多日常交际用语, 主要内容是谈论各种颜色的特点。

学情分析

高职学生毕业时必须有英语证书, 一年级时学生通过了全国公共英语等级一级考试, 接着学习二级内容, 以便有尽量多的学生通过二级考试。但是一级和二级之间的难度跨度大, 少数学生能跟上, 更多学生在困难面前望而却步, 对英语学习逐渐失去了信心和兴趣。

在这种情况下, 笔者认为在合适的情况下采用任务型教学方法能让学生在课堂上有驱动力, 那就是学英语、用英语去完成一个个任务, 让任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课例一】

第一步, 我在屏幕上显示不同的颜色让学生说相应的英语单词, 并呈现新单词, 然后要学生思考穿什么颜色的衣服能让我们有吸引力, 引出对话的内容。这种呈现形象直观, 但有些颜色在屏幕上呈现不清。如绿色学生看成黄色。呈现这些颜色的目的是让学生认识、会读还是新的认知?如果是新的认知, 呈现一遍学生就能记住吗?因此本人建议利用实物呈现不同色彩, 并加强操练。

第二步, 我把对话当作阅读材料处理, 并设计了学案。对话中谈论暗色的部分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学习和理解, 谈论亮色的部分让学生模仿前面老师的指导过程, 在老师提供的问题指引下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完成阅读理解任务, 获取如何评价亮色的信息。这个设计不错, 能教学生怎么学习, 同时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能从他处得到帮助。在学生学习过程中, 几乎没有学生请教师提供帮助。学生在报告各种颜色特点时存在困难, 主要是不能找全颜色的特点, 因此不能把对话所提供的信息综合化。学案设计的意图是化解难点, 指导学生如何抓住对话的重点内容, 给学生以详细而具体的学法指导, 重点内容不会一带而过, 课堂上和课后学生有学习、复习的依据。但事实是根据首字母填词, 或直接填词只停留在词的层面, 学生的关注点在该填什么词, 而不是整句话表达的意思, 当他们关心的只是自己的答案正确与否时, 他们能记住或理解完整的颜色特点吗?而且只要求填词, 句子是老师写好的, 这不成了代替学生思考吗?学生从对话中提取重要信息的能力无从锻炼。所以说, 设计学案是好主意, 但一定要设计好。

第三步, 我设计了一个口头练习, 学生利用从对话中获取的关于颜色的信息评论同学穿的衣服。这个环节进行的时候, 时间只剩4分钟, 所以学生几乎没有思考的时间。因此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并不完全理解, 这可以从他们简单而匆匆地回答中看出来, 他们不太明白老师提问的意图, 也没有尝试运用本节课了解到的信息进行交流。生成的目的没能实现, 原因是本节课的信息量大, 而学生没有足够的机会巩固已获取信息的含义, 所以只能凭以往对颜色的认识说自己的看法;但该掌握的信息储备又不够, 所以无话可说。从输入到输出, 学生需要有消化和思考的时间, 前面的输入要能为学生的输出作好铺垫。

课外作业的设计也较特别, 让学生为图片上的人物设计衣服的颜色并写出选色的理由, 让学生自由发挥。一来巩固本节课的知识, 二来展示学生对色彩的运用能力, 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 形式较活泼、开放。这个作业会不会重蹈本课最后一项活动的覆辙?学生会不会又无话可说或有话不知怎么说?

关于任务设定的反思

本节课的重点任务似乎就是理解对话, 不妥当;在课的最后有一个交际性的任务, 但因前面的铺垫不够而没能顺利完成, 本节课任务型教学的优势完全没有发挥出来。

【课例二】

针对上节课的问题, 我在本节课的任务设定方面进行了大力改进。 在上课伊始就提出任务, 然后带着任务去学习、去操练, 直到最后能顺利完成总任务, 整节课的环节安排都是围绕总任务展开。任务型教学与对话教学紧密联系起来, 即本节课的任务是完成一个口语交际活动。

(1) 我引入颜色这个话题, 然后介绍本课的任务:You’ll go to a job interview.Your mother asks you to choose from one of the four dresses.Decide what color dress you will wear at the party and why you choose it.在新授课之前开门见山给学生提出本节课的任务, 有利于学生带着任务学习。但学生对job interview是做件什么事好像不太清楚, 听到老师布置任务时脸上没有新奇、跃跃欲试要参与的表情。

(2) 进入学习对话的环节, 包括教师的引语, 看图片理解单词, 读对话, 引语如下:You want to make a good decision and you need some help.Samantha, a dress designer, knows a lot about colors.You will get help from a dialogue between Samantha and an editor of a magazine.这部分老师说得太多, 因为前面的任务设定已让学生开始迷糊起来, 这段话语不是锦上添花, 而是雪上加霜了。呈现图片是为了学生对相应的单词有较深的印象, 主要是谈论可和黑色搭配的东西时需要用到这些单词。但从学生的反应看, 这些词没有给学生留下任何印象, 没有一个学生在后来完成任务过程中尝试使用其中任何一个词。可以说, 他们不知道学这些词有什么作用。学案指导下的理解对话内容是让学生填学案上的空, 本来的意图是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 但实际上学生找到了该填什么词后, 他们要花费不少时间去填空, 强化的是单词的拼写, 而不是句子的意思, 学生不能以语流的形式获取信息, 而是独立的语词。看到学生认真地读着, 忙碌地填着, 我意识到这样的做法弊大于利。于是我提醒学生, 如果你觉得进度太慢了, 可以不写下每个词, 在对话中画出相应的句子就可以了。不过, 这个提醒没有起作用, 学生仍在慢慢地一个个地填写。

(3) 请学生根据对话中获得的信息和有用的表达方式, 讨论自己会选择穿什么颜色, 然后在全班展示讨论过程。前面的铺垫不够, 输入不够, 这时学生输出就有困难。教室里面, 学生一副无神的样子, 没有多少开口练习的声音。虽然有发言的同学, 但总体说来班级同学的积极性不够。讨论之后, 有两组主动发言的同学, 我另外请了两组学生呈现他们的对话, 他们都是匆匆结束对话, 对话中没有什么讨论的成分, 一个说要穿某种颜色的衣服, 另一个就说好的, 没有询问或讨论为什么选择该颜色, 也就是说对话中形容颜色的词或句都没有用到, 也没有自己对颜色的看法。

关于任务设定的反思

本节课的重点任务是为求职面试选择恰当的着装颜色, 因为学生对求职面试这一名称不理解, 老师用英语进行了解释, 但学生还是没有完全领悟过来, 这给本节课的任务完成造成了很大的障碍。在后面的讨论中, 学生认为这个话题太难, 即使有想法 (该班学生上了“礼仪”这门课, 学过求职面试时着装方面的有关知识) , 也不知道怎么用英语表达。

为求职面试选择着装颜色这个任务似乎效果不佳, 有两方面原因, 一是任务的设定不合适, 二是教师的课堂指令不清楚, 对任务的解释不够简洁易懂。

任务型教学中任务的设定一定要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并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最好是“跳一跳, 够得着”的任务, 太简单了学生不学已会就失去了课堂学习的意义, 太难了学生产生畏难情绪, 不感兴趣, 教师就很难推动课堂的进程。本次课的任务与对话主题很接近, 与现实联系也较紧密, 但学生缺乏相应的知识或表达能力, 一步步走下去, 一步跟不上, 步步跟不上, 越来越觉得乏味, 力不能及, 学习效果不理想。所以围绕任务的实现, 每个教学环节要连贯而下, 前后呼应, 不能为了完成一个环节而机械地安排该环节, “走程序”, 这样不利于任务的顺利完成。

课堂指令不够简洁明了会导致学生不明白教师要表达的意思或提出的要求, 而且教师说得越多, 学生越听不明白, 结果既不想做, 也不想说, 这对于任务型语言教学极为不利。教师要能用最少的话表达清楚意思, 激发学生做和说的热情, 以便保证任务型教学的顺利进行。

【课例三】

基于第二次课的反思, 经过反复考虑, 我选择了学生身边的事物作为任务设定的突破口。学生不喜欢穿校服, 觉得“太丑了”, 这节课就让学生为自己选择心仪的校服颜色。这个任务会让学生有亲切感、熟悉感, 给了他们机会反映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诱发他们行动、思考和表达的欲望。

(1) 我从自己的衣服颜色谈起快速切入本课内容, 再问学生他们的校服是什么颜色, 是否喜欢, 接着呈现本节课的任务:Decide the color of your school uniform.What color will you choose? 先和学生讨论选择校服颜色的依据:①You like the color.②You want to create an effect.③The characteristic of the color.学习两个重要的新单词:effect 和characteristic。开门见山式的任务布置让学生在一开始就知道这节课他们要用英语做什么事, 明确上课的目的。

(2) 进入对话的学习, 仍然围绕两大问题理解对话内容, 为下面自己选择校服颜色提供语言输入, 并且这两个问题也对学生进行了阅读策略的培训, 让学生知道如何快速把握对话的主要内容。Question 1: What colors are talked about in this dialogue? Question 2: What characteristics does each color have? 学生要了解并训练如何获取大意和主要信息, 并且足够的信息输入才能保证丰富的语言输出和激发灵感。

(3) 学生通过练习、操练等形式巩固对话中的关于颜色的关键信息, 以及词语、句子等相关英语表达方式。强化语言输入, 使学生具备相应的语言知识和能力, 有利于完成设定的任务。

完成本节课任务的时候到了, 我向学生解释了要求:Talk about what color you want to choose for your school uniforms.You can choose one of the colors here or any other color.Discuss with your partners and explain why you choose the color.学生对设计校服感兴趣, 因为他们平时会抱怨校服不好看, 现在有机会自己设计校服, 学生很兴奋, 也乐意展现自己的审美观和创造力。学生们设计的一些校服确实挺吸引人, 他们还可以用英语清楚地解释自己为什么那样设计。任务的设定与完成不仅涉及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的水平, 而且涉及到智能因素、认知能力与学科融合。

关于任务设定的反思

大学英语任务型教学 篇8

任务型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实施方法

本着提高学生口语水平的目的, 我院为2005级本科三年级的学生增开了口语课。课堂上, 教师借助任务型教学法, 鼓励学生将自己的生活经验与语言活动联系起来, 进一步提高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现以《大学英语考试能力口语突破》的口教材中第二方面话题的第一单元“Life On Campus”为例, 来实践新型教学模式。所需时间为2课时 (50分钟/课时)

1. 前任务:教师精心设计任务, 根据教材内容、学习者的需要、兴趣以及语言水平设计不同任务。明确任务的目的, 注重任务的真实性和可操作性, 注重任务的合作性和交流性以及任务的完整性和连贯性, 除此之外, 还应注意任务难易适中。接着, 课前教师对全班进行合理分组。此次活动形式为辩论, 为保证活动顺利进行, 全班分为4组, 两组为正方, 另两组为反方。教师将任务指令卡发给学生。辩题为:大学生不应该在校学习期间兼职工作。学生所用口语教材对于话题提供了相关的词汇、短语。每位学生除运用所给提示, 还会为本方观点的辩论查阅搜集其他相关资料, 并提前用英语组织好, 以便更出色完成实践辩论任务。

2. 任务环:在此环节中, 教师在课堂上要充当不同的角色。如:示范者、观察者、指导者、管理者, 并注意以学生为中心与学生的互动, 对学生的调控和激励。首先, 教师对学生的大学生活进行30分钟的即兴采访。由于教师和学生间存在信息差, 或者教师故意卖关子, 使对话更有趣, 更机智。接着, 给学生20分钟时间, 交流总结本方观点, 推举组内负责人对其记录, 并在课后上交报告。然后, 每组选两位组员作为评委会委员, 在接下来的活动中对每组任务完成情况填表打分, 进行评价。并让持相同观点的二组内的负责人依次陈述本方观点, 之后进入辩论阶段, 每位组员都有权发言, 活动时间30分钟。

3.任务后:最后, 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结束活动。评委会根据如下方面进行评估:语音、整体表现、语法词汇、话语运用、话语连贯性, 辩论是否有针对性, 是否坚持一个立场, 是否使用肢体语言感染说服听众。教师也要对学生的努力给予肯定评价, 进一步激励学生有机会再次表现, 并在具体细节上提出改进建议。改变传统教学中只用考试分数评价学生的做法, 教师可根据学生课堂表现给他们相应的小组得分和个人得分。与此同时, 学生做自评, 分析自己的成绩与不足, 以促进今后的学习, 所需时间20分钟。

任务型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启示

1.为适应各高校的具体情况, 有的大学实行分课型授课, 即把原来的大学英语一门课程分成大学英语综合、大学英语口语和大学英语听力课程, 对这三种课分别授课。Willis认为应将语言知识的学习置于任务过程之后, 使任务成为学习的基础。与精读课相比, 口语课并不强调语言知识, 但教师可以从任务中发现学生语言使用情况, 把握机会提高学生的语言意识。因此, 分课型授课的口语课教材与精读课的教材要相互配套, 势必更有利于学生的语言学习。在教师使用《大学英语考试能力口语突破》的口语教材给一年级学生授课时, 可对其中的40个单元的口语话题的顺序进行相应调整。例如:上精读课教材《大学体验英语综合1》第一单元“College Life”时, 可选择口语教材中第二个话题“Education and School Life”中的“Unit 1”“Life On Campus”实施任务设计和任务布置。

2. 文化差异会造成误解甚至交际失败, 基于这一点, 寓文化知识于任务型口语课堂教学应是切合实际的、有用的尝试。教师可在课堂上适合的时机, 提醒学生。如:在此次任务型课堂中, 教师即兴采访学生的大学生活时, 有学生提到他很喜欢吃兰州的羊杂, 这时教师可适当介绍一下西方人并不喜欢吃动物内脏的文化。即便他们在说“It is very unusual and interesting.”之类的话, 并不等于他们喜欢, 实际是一种委婉表示他们不明白的事情或不喜欢的东西。这对于学生与外国留学生的交往不无益处。

3. 任务型口语教学中合理融入冗余现象的语用练习, 有助于学生提高交际技巧。在语言交际过程中, 语言表达能力有差异的学生会在不同程度上运用交际策略:重复、迂说、宕词以及应酬语, 而这些都是冗余现象的体现。据调查, 语言水平较高的学生倾向于使用重复策略, 而语言表达能力较差的学生者比较喜欢使用“迂说”即“宕词”。作为教师, 为了使学生领悟并学会语言运用策略, 课堂活动中教师要尽量多使用宕词, 如:well, you know, hmn, uh, you see, let me think, kind of, sort of.或使用应酬语, 如:How are you?A cold day, isn’t it?Well, it is really a fun.We should have a lunch some day.”或者教师也可设计一些冗余现象的任务, 设计脑筋急转弯题或猜谜题, 比如:英语课上, 小李因病未来上课, 给老师带来了假条, 并在宿舍给老师打了告假电话。为什么他对上课的具体内容非常清楚?答案是:录了音。使学生对于交际策略有更深的印象, 从而有助于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课堂上的任务。

总之, 英语口语教学方法甚多, 任务型口语教学充分发挥口语交互性强的特点, 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 为学生创造更多语言实践机会, 教师应相信, 任务型教学在外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培养出更能适应实际需要并具有较强口语能力的外语人才。

参考文献

[1]转引自魏永红.任务型外语教学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28.

英语课堂任务型教学探究 篇9

课堂教学不仅是知识传递的过程, 也是师生情感交融、人际交往、思想共鸣的过程。传统的英语教学课堂是以教师为中心, 教师负责整个教学活动, 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 这样教学的结果是:学生没了个性, 没了主见, 没了兴趣, 没了积极性和主动性, 更没了创新意识, 他们只是被动地机械地接受知识。如果我们经常注意学生的英语实践活动能力, 充分体现英语的交际能力, 不仅学生的思维能活跃起来, 而且也能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和创新意识。首先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特点选择教材和教具, 设计好教学过程。同时成功的教学过程离不开学生的积极配合, 教师要进行良好的组织, 课堂上教师要引起学生的注意, 唤起他们的学习需要, 激活学生的先前旧知, 在适当的时候主动向学生提供一些信息, 培养学生学会获取分析、判断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在课堂中教师要与学生建立友好和谐的师生关系, 平等地与学生进行讨论, 共同解决问题, 决不能以自己的认识去支配学生的思维, 以自己的标准评判学生的活动, 从而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活动。在课堂中, 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 更应体现出崇高的师德, 发挥好育人的功能;教师还要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帮助学生学会在实践中学习, 在合作中学习, 为其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二、课堂教学, 以兴趣为支点 (interest--focused)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兴趣。”英语教学应该把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放在首位。学习兴趣不是先天就有的, 能否产生学习兴趣, 主要取决于下列因素: (1) 事物本身的特性。凡是比较强烈、不断变化、带有新异性和刺激性的事物, 都会引起人的兴趣。 (2) 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有些事虽不具有新异性, 但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具有密切联系, 并能满足学生获得新的知识经验的需要, 也会引起兴趣。 (3) 学生对事物的愉快情感体验。

在学习外语的过程中, 学生遇到困难就往往会失去学好外语的兴趣和自信心, 他们缺乏克服困难、继续学习英语的意志。所以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使学生树立自信心是英语课程中不同学段的重要的任务。学生在基础教育每一个阶段的学习, 都是一个学会学习的过程, 而不是把某一门专业知识或专业技能完全掌握的过程, 这是终身学习的需要。与人的一生相比较, 学生在学校的时间相对是比较短的, 所以在学校学习阶段, 学生首先应当对学科产生兴趣, 树立自信心, 学会学习, 并能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和条件, 包括教师, 图书和环境等, 发展自己的学习能力。遵循兴趣性原则, 教师可在每节课前举行英语歌曲联唱, 用富于感染力的音乐激发情趣, 让学生以饱满的愉快的情绪进入英语学习;可以用图片, 优美的体态语、简笔画、照片、多媒体课件进行直观教学活动。教师把握好了兴趣这个支点, 就能通过课堂教学这根杠杆, 成功地托起自己教学效果的提高。

三、课堂教学, 以交际为目的 (communication—oriented)

学习语言的根本目的是运用语言, 因此, 英语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为此我们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应遵循语言学习的规律, 更有效的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Krashen区分出了两个语言学习概念:学得 (leaning) 和习得 (acquisition) 。学得是指通过教学有意识地学习掌握语言;而习得则是指通过交际无意识地接触语言系统而掌握语言。我国的英语环境还很不够, 我们不可能完全采用“习得”的方式来教我们的学生学习英语, 因此, 我们要尽可能多的创造充足的语言“习得”机会, 创设“习得”的英语学习环境, 尽可能多的“习得”英语。营造“习得”学习环境的首要策略是要为学习者创设纯粹的英语学习环境。然而, 国内的孩子却不可能拥有这样的外部环境, 英语课堂就成为了其英语环境创设的主要“阵地”, 在英语课堂上我们首先要坚持说英语, 用英语组织教学, 要求孩子们在课堂上也只能讲英语, 尽可能的把母语“忘掉”。久而久之, 他们耳濡目染自然而然“习得”了英语。正确、得体地使用语言, 这就是交际能力, 我们的课堂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四、课堂教学, 以任务为基础 (task—based)

任务型学习的“任务”是以具体的、贴近学生生活与学习经历和社会交际的有关问题为中心, 这样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欲望, 增强学生完成任务的自信心, 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自主的学习。

所谓“任务”, 简言之, 就是“做事”。它具有以下的特点: (1) 以意义为中心, 而不是以操练某种意义不大甚至是无意义的语言形式为目的。 (2) 任务的焦点是解决某一交际问题, 这一交际问题必须与现实世界有着某种联系。“任务”之所以在英语课堂上被广泛使用是因为它能满足现代语言教学的需要。首先任务能满足学生语言交际能力培养的需要。学习任务的广泛应用和对学习任务的研究兴趣, 显然源于英语教学的交际原则。现代英语教学以“输出式”的方式, 以任务为基础, 以语言功能和技能的培养为目标, 教师让学生设计出个人信息卡, 然后要求学生用所学语言知识表达个人喜好, 与同学交流。很显然, 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 注意力集中在意义而不是集中在语言的形式上, 自然、有意义地增进目的语的习得, 增强了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其次, 任务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师生进入课堂的目的从某种角度来看有差别。教师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尽可能多的知识与技能, 而学生的目的更多在于寻找一种快乐, 游戏、唱歌等活动会让他们兴奋不已。因此, 教师在课堂上的主要作用是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创造一种有利于学生外语习得的条件。任务变成了一种媒介、桥梁, 它把教师的目标在自然而然中变成学生自觉追求的目标, 让学生在兴趣中参与语言训练。如教师设立服装表演的任务, 学生就会自主地把自己准备的服装用英语表达出来。

任务型教学并不仅仅只是为了调节一下课堂气氛, 而这正是我们现在倡导的“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的体现。“以人为本”就是强调一切教学活动都应以人为中心, 注重人的个性及差异性, 因材施教。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要善于设疑, 使学生学会在思考中学习, 在学习中思考。学生要成为学习的主人, 而教师在整个活动中, 要表扬、鼓励、时刻激发学生们的兴趣和求知欲, 使学生在愉快和谐的教学气氛中满怀激情地学习, 做到“我要学”而不是“要我学”。

五、课堂教学, 实际生活密切相关 (real—life--related)

作为素质教育, 主要是解决学生的发展问题, 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 体会英语的价值, 从而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英语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 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 要能够使学生获取处理和使用信息、用英语与他人交流, 用英语解决实际能力。这将有助于学生用真实的方式来应用所学的知识, 同时也有助于学生认识他们所学知识的作用和意义。课堂教学向课外体验延伸, 教师可设立交际任务。把课内的虚拟情景放到课外的真实体验中, 以分组合作的形式, 安排学生按英文购物单到超市完成采购任务, 使学生充分体验英语交际所带来的成功感。

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刍议 篇10

一、紧抓教材, 了解特点

牛津初中英语按照新课标要求, 遵循任务型教学原则设计教学内容, 每册教材都是分两个模块, 每个模块都包含几个单元, 每个单元都围绕一个话题展开, 并根据任务型教学原则设计教学内容, 引导学生在体验、参与、合作交流中学习英语, 达成教学目标要求。牛津版初中英语课本每个单元都是由非常有趣的卡通漫画开始, 围绕中心任务展开, 最后进行检测, 内容比较丰富, 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 容易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单元话题鼓励学生在学习中运用探究式、发现式学习方法, 开启学生思维, 扩展学生视野, 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同时, 教材中还设计了实践课题, 主要是帮助学习巩固所学知识, 养成学生用英语思维的习惯, 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能力。

二、设计任务, 注重效果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设计任务型教学活动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层次性、可操作性, 活动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 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任务, 会让学生感觉亲切, 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 在活动中用英语与他人交流, 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牛津英语教材中, 单元都是以话题为主线, 串联起小型任务, 构成任务链, 完成教学任务。设计出不同的任务链, 会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提高。如主题是Friend, 任务是Write a letter for your school newsletter about your best friend for a writing competition.为了完成这个任务, 教师做了很多的准备工作。教学中, 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实际, 打破教学安排的顺序, 通过任务设计教学, 提高教学效果。首先, 要求学生看教材Main task中C部分内容, 引导学生讨论C部分有关Kate的内容, 主要涉及到Kate的外貌、能力、性格等, 让学生在讨论中掌握从外貌、能力、性格等方面描述人的方法。其次, 要求学生讨论与人相关的关键词, 等学生发表意见后, 教师总结呈现出相关的词, 如Face:Long short round square..., Nose:big small...等, 通过这些词汇的学习, 再导入新任务。再次, 指导学生运用所学词汇描述人的外貌、能力等, 如Tom is clever.接下来, 让学生说说自己最好的朋友是谁, 并运用所学知识描述自己朋友的特征。最后, 根据描述的自己朋友的特征, 说说自己的朋友及未来的发展计划, 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指导。教师要让学生把相关内容整理成文章, 相互检查、修改, 誊写好最终的文章。如果有条件, 教师可以把这些内容制作成幻灯片, 让学生欣赏佳作, 能达到更好的效果。学生在完成任务链的过程中, 掌握了语言知识, 提高了运用语言的能力。

三、丰富情感, 激发兴趣

情感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 初中英语教学中, 不仅要发展学生的语言知识与技能, 还要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任务型教学中, 教师要注重调适学生的情感, 调动学生积极的态度和动机。情感中的兴趣因素最有影响力, 因此任务型教学中要设计激发学生兴趣的任务, 提高教学效果。如牛津教材8A Unit 3中, 主题是“A day out”, 主要是介绍八年 (1) 班的学生到北京世界公园的一次郊游, 写了学生郊游的经历, 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观念与感受。通过这个主题的学习, 让学生认识和了解祖国以及世界各地的名胜古迹, 并激发学生郊游的乐趣。教师可以提前让学生通过网络下载一些世界名胜的照片, 然后让学生给小组成员介绍自己选择的照片, 用英语表达自己想要去的地方。同时, 教师也可以给学生设置一个语言环境, 让学生扮演导游给同学介绍北京世界公园的景点,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积极的情感态度, 学会用英语获取信息, 做到在用中学, 在学中用。

四、因材施教, 全面发展

《英语课程标准》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 面向全体学生开展素质教育。按照新课标要求, 设计任务要符合学生特点, 根据学生的不同类型、不同层次, 设计出不同的任务, 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相应的发展, 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如以小组为单位, 小组内成员各尽其能, 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在互帮互助中完成教学任务。如阅读教学中, 设计任务可以从文章中的音、形、义的基本用法入手, 以词组的用法、句子的理解、全文的理解、跨文化意识等分层设计任务, 设计出较为简单的Yes/No问题。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复述课文, 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对话表演, 理解与文章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等。这样, 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完成不同的任务, 从中体验成功的乐趣, 增强自信心。

总之, 新课程注重任务型教学, 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任务型教学对教师素质提出了高要求, 教师要深入研究课程、学生等, 设计出符合学生学习规律和教学规律的任务方案。

参考文献

[1]苗金昌.新课程下的英语任务型教学之我见[J].中国校外教育, 2008 (5) .

任务型幼师英语阅读教学 篇11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幼师英语;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1)08-156-02

一、任务型教学法

1.简介

任务型教学法就是以任务组织教学,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者以参与、体验、互动、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自身的认知能力,在实践中感知、认识、运用目的语,在“做”中学,“用”中学,体现了较为先进的教学理念,是广为外语教师所认可和接受的一种教学方法,也是教育部所推荐和提倡的外语教学法。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围绕特定的交际和语言项目,设计出具体的、可操作的任务,学生通过表达、交流、解释等各种语言活动形式来完成任务,以达到学习和掌握语言的目的。

2.优点和任务设计的原则

任务型教学法与其它教学法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多种多样的任务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2)、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将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和听说读写各项语言技能结合起来,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3)、在任务型教学中有大量的小组或双人活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任务要完成,有助于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教学。

(4)、在活动中学习语言,培养人际交往、思考、决策和应变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易于保持学习的积极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设计教学任务时,要注意以下几条原则:尽量做到从学生的兴趣和生活经验出发,同时,完成任务的情景应尽量贴近真实生活;任务的设计、任务与任务之间的关系以及任务的实施,要科学、规范、系统,有层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设计任务时,还要考虑到在现有的教学条件和课堂环境下任务的可实施性问题,否则只能流于形式、走走过场,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的;任务的形式要多样化,便于多人参与、多向交流和互动,避免单一、呆板。

二、幼师学生现状

选择幼师,准备将来从事幼儿教育的学生,几乎都是初中有些甚至在小学学习上就出现困难的学困生:基础薄弱,对学习尤其是英语学习缺乏兴趣和信心,没有毅力和动力,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早已放弃了英语学习;语言知识贫乏:读音不准,词汇量小,对语法更是一窍不通;由于缺乏语言知识的积累和铺垫,听说读写各项语言技能都很低下,所以英语教学一直处于费时、低效的尴尬境地。

三、任务型教学法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为有效达成阅读教学和英语教学的目的,摆脱传统的以传授知识为中心的枯燥无味的教学模式,近年来我尝试在阅读教学中运用任务型教学途径,贯彻课标思想,每一教学环节设定任务,促使学生开展自主性学习的小组活动,最大程度地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各尽其职,发挥各自的优势和特长,一起完成教学任务,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

根据阅读材料设计不同的任务,并给予不同程度的帮助;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他们只要能根据课文作出“YES/NO”的回答即可;对于成绩一般的学生要求用完整的句子回答出课文中的问题;对于基础好但内向的学生,可以要求他们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对于成绩好又外向的学生,可以要求他们把课文改编为对话来进行表演。这样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可使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在教学中,我一般把任务分成以下三个阶段来进行设计和完成:

1.Pre-task:引入话题,激活学生知识网络、扫清词汇障碍,明确学习任务和任务完成的步骤,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此时学生的认知处于主动状态,有完成任务的强烈愿望。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这是一个导入、激趣的阶段。比如在讲授课文First Aid时,我设计了以下开头:播放一段意外伤害事件的录像,并特别强调事故发生时,许多围观的人都惊慌失措、手忙脚乱。

顺势提出一个隐含任务的问题:

Q:What would you do if you met such kind ofaccident?以此引出中心话题First Aid,接着呈现以下任务:

1.What’s first aid?

2.What’s the importance of first aid?

3.How to give first aid?

4.Do you have the experience of offering or receivingfirst aid?

5.What will you do if one of your classmates hasbroken his leg?

以上任务,一方面将课文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另一方面提醒学生生活中可能会发生各种各样的意外。依据任务型教学理念首先呈现任务,让学生从课堂教学一开始就明确自己要完成的任务,然后在任务的驱动下去获取知识。

2.Task—cyck:任务的完成过程。学生以参与、体验、合作、探究等方式进行自主学习,发展听、说、读、写综合语言技能。

3.Post—task:展示成果,交流成果的过程。

每次课堂教学活动结束后,进行总结,对表现积极的个人和小组进行表扬,要求学生完成课堂评估表(优秀★★★、良好★★、一般★、需努力△):

姓名__日期__讨论话题__

以上所有评价都会作为平时成绩被记录保存,并最终形成期末总成绩。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蕴藏着极大的学习潜能,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丰富独特的内心世界。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热爱他们,与他们相互沟通,平等相处。在教学中尽可能为他们提供空间,让不同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乐趣,获得满足感和成功感,以成功的体验克服挫折感和自卑感。并注意观察学生的闪光点,及时予以表扬和鼓励,适时肯定,多予鼓励。因为他们成功的机会较只要有一点进步就要表扬,使其树立学好英语的信心,增强不断超越自我的能力。这种和谐、民主、愉快的氛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谈英语教学中任务型教学 篇12

任务型的学习就是以具体的任务为载体, 以完成任务为动力, 把知识和技能融为一体, 学生通过听、说、读、写等活动用所学语言去做事情, 在做事情过程中自然地使用所学语言, 在使用所学语言做事情的过程中发展和完善自己的语言能力。简单地说就是:为用而学, 在用中学, 学了就用。

任务型教学的理论基础是“输入与互动假设”。K rashen强调, 掌握语言大多是在交际活动中使用语言的结果, 而不是单纯训练语言技能和学习语言的结果。K rashen认为, 学生掌握语言必须通过“可理解性的输入”。假如输入在一定程度上超出个人现有的水平, 习得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

Long提出, 语言必须通过“对话性的互动”才能习得。他认为, 语言习得不可缺少的机制是“变化性的互动”。比如, 学生通过改变话语了解并获取信息。例如使用“Idon'tunderstand.Can you repeat?”等。这样, 学生所需要的并不是简单的语言形式, 而是可理解的输入和输出机会。“变化性的互动”与语言习得的关系可用以下三句话表示:变化性互动可使语言输入成为可理解性;可理解性输入有利于语言习得;变化性互动有利于语言习得。

因此, 外语课堂教学应具有“变化性互动”的各种活动, 即任务。学生在完成人物活动的过程中进行对话性的互动, 进而产生语言习得。

一、任务型教学的作用

1. 学习是双边或多边的交互式活动, 在活动中所学语言是交际的工具, 学生能感到知识和技能在交际活动中的相互作用及其价值, 因而会加强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2. 任务驱动型学习有较明确的目的,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3. 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容易看到成就, 体验成功, 有利于激励学习的积极性。

4. 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能感到自我的不足, 有助于激发自我完善的欲望, 启动不断学习的内驱力。

5. 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 每个学生都承担着一定的责任, 因此在活动中进行技能教学, 有利于培养责任心。责任心是完善技能的内在驱动力。

6. 在任务型学习中, 有较多的人际交往, 有较多的机会思考、决策、应变, 因此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性格、情感, 提高运用交际策略的能力。

7. 在任务型学习中, 每个学生都扮演着一个角色, 需要全身心地投入, 这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有利于语感的生成。有利于自然熟练地运用语言技能。

8. 在任务型学习中, 不可能单纯使用一种技能或一项语法知识, 因此有助于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发展。

9. 学生在任务型学习中所获得的实践经验, 有利于较顺利地向真实交际过渡。

1 0. 采用任务型学习的方式可以改变目前教学中仍然存在着的知识传授比重较大, 语言时间不足甚至单纯讲授语言知识的现状, 有利于全面落实新课程标准中的各项目标。

二、任务型活动的设计

任务型教学途径强调直接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目的与语言运用能力, 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参与和完成真实的生活任务, 用英语完成各种真实的生活、学习、工作等任务 (即做各种事情) , 从而培养学生运用的能力, 即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在设计任务型活动时, 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尽可能接近现实生活的活动。2. 有明确的目标或目的。3.遵循形势与功能相结合的原则。4.遵循任务的阶梯性原则。

因此, 采用任务型教学有利于学生听、说、读、写等能力的提高, 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掌握所学语言知识, 有助于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发展。

摘要:英语课程标准提倡合作、自主、体验性的学习, 注重学习的过程, 实行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相结合的评价模式, 关注学生对学习的感受, 要求克服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方法, 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

上一篇:骨折患者的中医护理下一篇:中国贫富差距调控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