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型英语教学

2024-10-24

任务型英语教学(精选12篇)

任务型英语教学 篇1

课例综述

本文中三则课例讲述了笔者就同一教材内容进行的三次不同教学设计以及在不同班级的课堂实施过程, 重点探讨任务型语言教学中如何设定有效的任务, 促进学生语言学习的有效性。同课异构的对比结论是:任务的设定对学生学习动机和效果具有重大的影响。

教学内容分析

Colors (Dialogues 1 & 2) 是全国公共英语等级二级教程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中“社会科学”单元中谈论颜色特点的对话, 前一个谈论穿着暗色 (black/white/grey/navy) 的效果, 后一个谈论穿着亮色 (red/pink/gold/burgundy) 的效果, 虽然是对话, 但其中并没有很多日常交际用语, 主要内容是谈论各种颜色的特点。

学情分析

高职学生毕业时必须有英语证书, 一年级时学生通过了全国公共英语等级一级考试, 接着学习二级内容, 以便有尽量多的学生通过二级考试。但是一级和二级之间的难度跨度大, 少数学生能跟上, 更多学生在困难面前望而却步, 对英语学习逐渐失去了信心和兴趣。

在这种情况下, 笔者认为在合适的情况下采用任务型教学方法能让学生在课堂上有驱动力, 那就是学英语、用英语去完成一个个任务, 让任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课例一】

第一步, 我在屏幕上显示不同的颜色让学生说相应的英语单词, 并呈现新单词, 然后要学生思考穿什么颜色的衣服能让我们有吸引力, 引出对话的内容。这种呈现形象直观, 但有些颜色在屏幕上呈现不清。如绿色学生看成黄色。呈现这些颜色的目的是让学生认识、会读还是新的认知?如果是新的认知, 呈现一遍学生就能记住吗?因此本人建议利用实物呈现不同色彩, 并加强操练。

第二步, 我把对话当作阅读材料处理, 并设计了学案。对话中谈论暗色的部分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学习和理解, 谈论亮色的部分让学生模仿前面老师的指导过程, 在老师提供的问题指引下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完成阅读理解任务, 获取如何评价亮色的信息。这个设计不错, 能教学生怎么学习, 同时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能从他处得到帮助。在学生学习过程中, 几乎没有学生请教师提供帮助。学生在报告各种颜色特点时存在困难, 主要是不能找全颜色的特点, 因此不能把对话所提供的信息综合化。学案设计的意图是化解难点, 指导学生如何抓住对话的重点内容, 给学生以详细而具体的学法指导, 重点内容不会一带而过, 课堂上和课后学生有学习、复习的依据。但事实是根据首字母填词, 或直接填词只停留在词的层面, 学生的关注点在该填什么词, 而不是整句话表达的意思, 当他们关心的只是自己的答案正确与否时, 他们能记住或理解完整的颜色特点吗?而且只要求填词, 句子是老师写好的, 这不成了代替学生思考吗?学生从对话中提取重要信息的能力无从锻炼。所以说, 设计学案是好主意, 但一定要设计好。

第三步, 我设计了一个口头练习, 学生利用从对话中获取的关于颜色的信息评论同学穿的衣服。这个环节进行的时候, 时间只剩4分钟, 所以学生几乎没有思考的时间。因此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并不完全理解, 这可以从他们简单而匆匆地回答中看出来, 他们不太明白老师提问的意图, 也没有尝试运用本节课了解到的信息进行交流。生成的目的没能实现, 原因是本节课的信息量大, 而学生没有足够的机会巩固已获取信息的含义, 所以只能凭以往对颜色的认识说自己的看法;但该掌握的信息储备又不够, 所以无话可说。从输入到输出, 学生需要有消化和思考的时间, 前面的输入要能为学生的输出作好铺垫。

课外作业的设计也较特别, 让学生为图片上的人物设计衣服的颜色并写出选色的理由, 让学生自由发挥。一来巩固本节课的知识, 二来展示学生对色彩的运用能力, 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 形式较活泼、开放。这个作业会不会重蹈本课最后一项活动的覆辙?学生会不会又无话可说或有话不知怎么说?

关于任务设定的反思

本节课的重点任务似乎就是理解对话, 不妥当;在课的最后有一个交际性的任务, 但因前面的铺垫不够而没能顺利完成, 本节课任务型教学的优势完全没有发挥出来。

【课例二】

针对上节课的问题, 我在本节课的任务设定方面进行了大力改进。 在上课伊始就提出任务, 然后带着任务去学习、去操练, 直到最后能顺利完成总任务, 整节课的环节安排都是围绕总任务展开。任务型教学与对话教学紧密联系起来, 即本节课的任务是完成一个口语交际活动。

(1) 我引入颜色这个话题, 然后介绍本课的任务:You’ll go to a job interview.Your mother asks you to choose from one of the four dresses.Decide what color dress you will wear at the party and why you choose it.在新授课之前开门见山给学生提出本节课的任务, 有利于学生带着任务学习。但学生对job interview是做件什么事好像不太清楚, 听到老师布置任务时脸上没有新奇、跃跃欲试要参与的表情。

(2) 进入学习对话的环节, 包括教师的引语, 看图片理解单词, 读对话, 引语如下:You want to make a good decision and you need some help.Samantha, a dress designer, knows a lot about colors.You will get help from a dialogue between Samantha and an editor of a magazine.这部分老师说得太多, 因为前面的任务设定已让学生开始迷糊起来, 这段话语不是锦上添花, 而是雪上加霜了。呈现图片是为了学生对相应的单词有较深的印象, 主要是谈论可和黑色搭配的东西时需要用到这些单词。但从学生的反应看, 这些词没有给学生留下任何印象, 没有一个学生在后来完成任务过程中尝试使用其中任何一个词。可以说, 他们不知道学这些词有什么作用。学案指导下的理解对话内容是让学生填学案上的空, 本来的意图是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 但实际上学生找到了该填什么词后, 他们要花费不少时间去填空, 强化的是单词的拼写, 而不是句子的意思, 学生不能以语流的形式获取信息, 而是独立的语词。看到学生认真地读着, 忙碌地填着, 我意识到这样的做法弊大于利。于是我提醒学生, 如果你觉得进度太慢了, 可以不写下每个词, 在对话中画出相应的句子就可以了。不过, 这个提醒没有起作用, 学生仍在慢慢地一个个地填写。

(3) 请学生根据对话中获得的信息和有用的表达方式, 讨论自己会选择穿什么颜色, 然后在全班展示讨论过程。前面的铺垫不够, 输入不够, 这时学生输出就有困难。教室里面, 学生一副无神的样子, 没有多少开口练习的声音。虽然有发言的同学, 但总体说来班级同学的积极性不够。讨论之后, 有两组主动发言的同学, 我另外请了两组学生呈现他们的对话, 他们都是匆匆结束对话, 对话中没有什么讨论的成分, 一个说要穿某种颜色的衣服, 另一个就说好的, 没有询问或讨论为什么选择该颜色, 也就是说对话中形容颜色的词或句都没有用到, 也没有自己对颜色的看法。

关于任务设定的反思

本节课的重点任务是为求职面试选择恰当的着装颜色, 因为学生对求职面试这一名称不理解, 老师用英语进行了解释, 但学生还是没有完全领悟过来, 这给本节课的任务完成造成了很大的障碍。在后面的讨论中, 学生认为这个话题太难, 即使有想法 (该班学生上了“礼仪”这门课, 学过求职面试时着装方面的有关知识) , 也不知道怎么用英语表达。

为求职面试选择着装颜色这个任务似乎效果不佳, 有两方面原因, 一是任务的设定不合适, 二是教师的课堂指令不清楚, 对任务的解释不够简洁易懂。

任务型教学中任务的设定一定要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并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最好是“跳一跳, 够得着”的任务, 太简单了学生不学已会就失去了课堂学习的意义, 太难了学生产生畏难情绪, 不感兴趣, 教师就很难推动课堂的进程。本次课的任务与对话主题很接近, 与现实联系也较紧密, 但学生缺乏相应的知识或表达能力, 一步步走下去, 一步跟不上, 步步跟不上, 越来越觉得乏味, 力不能及, 学习效果不理想。所以围绕任务的实现, 每个教学环节要连贯而下, 前后呼应, 不能为了完成一个环节而机械地安排该环节, “走程序”, 这样不利于任务的顺利完成。

课堂指令不够简洁明了会导致学生不明白教师要表达的意思或提出的要求, 而且教师说得越多, 学生越听不明白, 结果既不想做, 也不想说, 这对于任务型语言教学极为不利。教师要能用最少的话表达清楚意思, 激发学生做和说的热情, 以便保证任务型教学的顺利进行。

【课例三】

基于第二次课的反思, 经过反复考虑, 我选择了学生身边的事物作为任务设定的突破口。学生不喜欢穿校服, 觉得“太丑了”, 这节课就让学生为自己选择心仪的校服颜色。这个任务会让学生有亲切感、熟悉感, 给了他们机会反映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诱发他们行动、思考和表达的欲望。

(1) 我从自己的衣服颜色谈起快速切入本课内容, 再问学生他们的校服是什么颜色, 是否喜欢, 接着呈现本节课的任务:Decide the color of your school uniform.What color will you choose? 先和学生讨论选择校服颜色的依据:①You like the color.②You want to create an effect.③The characteristic of the color.学习两个重要的新单词:effect 和characteristic。开门见山式的任务布置让学生在一开始就知道这节课他们要用英语做什么事, 明确上课的目的。

(2) 进入对话的学习, 仍然围绕两大问题理解对话内容, 为下面自己选择校服颜色提供语言输入, 并且这两个问题也对学生进行了阅读策略的培训, 让学生知道如何快速把握对话的主要内容。Question 1: What colors are talked about in this dialogue? Question 2: What characteristics does each color have? 学生要了解并训练如何获取大意和主要信息, 并且足够的信息输入才能保证丰富的语言输出和激发灵感。

(3) 学生通过练习、操练等形式巩固对话中的关于颜色的关键信息, 以及词语、句子等相关英语表达方式。强化语言输入, 使学生具备相应的语言知识和能力, 有利于完成设定的任务。

完成本节课任务的时候到了, 我向学生解释了要求:Talk about what color you want to choose for your school uniforms.You can choose one of the colors here or any other color.Discuss with your partners and explain why you choose the color.学生对设计校服感兴趣, 因为他们平时会抱怨校服不好看, 现在有机会自己设计校服, 学生很兴奋, 也乐意展现自己的审美观和创造力。学生们设计的一些校服确实挺吸引人, 他们还可以用英语清楚地解释自己为什么那样设计。任务的设定与完成不仅涉及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的水平, 而且涉及到智能因素、认知能力与学科融合。

关于任务设定的反思

在任务型英语教学中, 教师应把设定合适的任务作为任务型教学设计时考虑的关键因素。如果该任务是学生可执行的、合理的、学生感兴趣的、愿意去执行的, 那么这个任务可以说是合适的, 任务型教学成功的可能性则很大。

任务型英语教学 篇2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摘要:任务型教学在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精神,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介绍了任务型教学中不同的任务类型。关键词:任务型教学;任务;英语教学

作者简介:张筠,任教于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西樵中学。

任务型教学在国外中小学运用得比较普遍,在英语教学中采用任务型教学,在我国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可以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在开展课堂活动、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精神、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等方面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笔者运用下列六种任务型教学在实际教学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列举型任务(listing tasks)

列举型任务就是围绕所学内容,按照一定的顺序,列出有关的任务,让学生来完成

例如,在教学“游泳”一词时,笔者提出任务(Task):List as many swimming related words and phrases as possible with the help of dictionaries or other references.(借助字典或其它参考书列举尽可能多的与游泳相关的词汇)

学生完成任务的方法是:(1)Work in groups of four, choosing one member as group leader.(组成四人合作小组,推选一秘书)(2)Choose one member to copy the group’s list on the blackboard.(推举黑板抄写员)(3)Every student is required to jot down all the words and phrases on blackboard after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m.(将黑板上的词汇在“去复存新”后抄录到笔记本上)(4)Stop at once when the teacher signals.(按教师指令停)(5)学生列举的词汇有:swim, swimming, dive, diving, scuba, surf, surfing, surfer, scuba-diving etc.在评价中词汇列举最多的为优胜组。

二、排序型任务(ordering, sorting, classifying tasks)

教师把课文段落或图片的顺序打乱,然后让学生重新按顺序排列,就是排序型任务。这种任务需要学生十分清楚文章和图片的内容,而且要把握课文和图片内容的逻辑性,才能正确排列顺序。例如,笔者在教 A TRAFFIC ACCIDENT一课时,将故事发展的主要内容打乱,将课文的第一段调到最后,将第二段与第五段对调,然后请同学按照课文实际的先后顺序重新排序。

三、比较型任务(comparing, matching tasks)

比较型任务就是从不同的材料或叙述中找出它们之间的异同点。比如在学习there be句型时,教师可以提供给甲、乙两位学生两幅不同的画,任务是让学生运用句型说出两幅画的不同点。甲学生用英语说出图画上的内容:“There are four cars in front of the house in the picture.”如果乙学生画面里的内容不同,那么他(她)就会说:“There are three trucks behind the house in the picture.”通过比较,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判断能力,并使口、笔头表达更为准确。

四、问题解决型任务(problem solving tasks)

问题解决型任务就是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和推理能力,用英语解决现实生活中现存的或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如进行采访、调查、广告设计以及研究和解决具体事情等。以课文No Smoking, Please!为例,教师让学生设计一个调查表,调查一下自己的亲友中有多少人吸烟以及男女吸烟的比例是多少。方法是:学生分小组设计调查表,各小组调查后统计调查结

果。学生根据统计结果,用设计拼图、条形图、折线图或柱形图、展示调查数据,并用英语写出一份调查报告;报告的内容主要涉及如何看待这一调查结果和如何解决现存吸烟的问题。

五、分享个人经验型任务(sharing personal experience tasks)

比如说,旅游之后学生可以跟同学谈谈途中放入所看、所听、所想。植树之后,可以请他们谈谈植树的意义,都是分享个人经验型任务。例如,假期过后,在班上以两人小组为单位,在小组内提问假期旅游或其它活动的经历,然后由通过提问获得信息的对方向全班汇报自己的经历。

What have you been during the holiday?

Who did you travel with?

What happened in your trip?

Can you tell one of the most interesting stories in your trip?

分享个人经历的活动不但使学生开口用自己的语言讲述故事,而且增加了交际性,通过提问获得信息,在学习语言中,从深层处理语言的问题,同时也复习巩固了间接引语的语法现象。

六、创造型任务(creative task)

创造型任务是由两人小组或多人小组合作完成的。它包括列表、排序与分类、对比和解决问题等类型的任务。此类任务一般要求学生课外完成。学生在对原有知识消化和理解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创造性思维,完成难度适中,是具有一定挑战性的任务。在这类任务中,团体合作和组织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如让学生自行设计有关同学间友谊的问卷作为任务。

方法是:(1)Discuss in groups of four and design the questionnaire with each member having a different job.(要求四人合作)(2)Sign name on the finished work.(成员签名)(3)Exchange the finished questionnaire with another group.Carefully review their work and write your comments on it.Be sure your comments are objective and encouraging.(交换审阅后写上评语,学生互评)(4)Award the group whose questionnaire wins most favorable comments.(受到好评的作品获奖)。

以上六种任务类型均反应了学生的认知过程,它们都是遵循了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的原则。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把这些任务类型作为依据,围绕课文的主题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任务的教学设计工作。

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是行之有效的,而且从平时的课堂观察看,学生思维活跃,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课堂参与的积极性高,合作意识较强,口语表达能力强,每学期布置的口语测试,学生由以前的紧张不安到现在的积极活跃,而且绝大多数同学都能经过平时的训练做到表情自然、声音洪亮、举止自然、语言流利。笔者认为,这得益于任务型教学的以下几点优势:

1.任务型的目标明确,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在完成任务中,需要学生的合作、团队精神。

任务型教学中任务目标的设计 篇3

一、任务目标的具体性、多层次性和科学性

教师所设计的任务目标必须明确,任务的实施必须有清晰的步骤指引和操作指令。同时,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的实际,设计不同的任务目标;针对英语基础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并在参与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获得成就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所设计的任务缺乏具体性、多层次性和科学性。例如,有的教师所设计的目标不具体、不明确,学生在完成这些目标时心中不明,无所适从,其结果是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有的教师所设计的目标没有层次,没有梯度,要么偏易,要么偏难,没有做到难易适度。有的教师所设计的任务目标难度过大,超出了学生的语言能力,缺乏科学性。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在设计任务目标时,要做到:1、任务目标明确,其中包括每个活动阶段的具体目标;2、目标的设计应该由易到难,前后相连,层层推进,成阶梯状,形成由初级目标到高级目标的“任务链”;3、设计任务时教师要考虑学生想学什么,会学什么和该学什么,任务也不应超出学生的语言能力范围。只有这样,教师所设计的任务目标才能够实现。

二、任务目标的互动性、合作性和均衡性

教师所设计的任务目标的完成必须依赖于全体学生的参与和合作,每个学生都应该在其中担任一定的角色,获得不同程度的提高,而且要在学生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精神。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受学生座位安排的限制,教师在进行分组活动时常常按学生的座位分布自然分组,很少考虑各个组员之间的组织能力、学习意识、学习品质、性格特征等个体差异,分工也很少采取轮换制。其结果常常是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成了主要角色,其他学生难以参与,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形同虚设。而教师则怕影响课堂教学气氛或者怕延误时间而忽视了学习困难的学生。从表面上看,在这样的任务型课堂教学中,学生们也完成了教师所设计的任务目标,学到了一定的语言知识,可是学习困难的学生的能力却没有得到同步发展,这样的课堂教学是不成功的。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教师就要根据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对全班的分组进行认真研究设计,要确定好每个组员的分工,要让小组成员都能尝试每个角色。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包括差生在内的每个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最终达到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真正目的。

三、任务目标的现实性与真实性

有些教师所设计的任务目标不切合学生实际,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没有亲身体验;有的目标学生不感兴趣,参与意识不强,结果没有真正实现教学目标。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所设计的任务必须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语言水平找出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和兴趣的最佳结合点,设计出具有真实意义的实际任务,使学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真正使用语言。只有这样,才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欲望,培养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

四、任务目标完成的充分性

许多教师在布置活动时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思考和讨论空间,课堂教学中常常出现这种现象:个别小组展示了自己的活动结果后,教师就匆忙地结束任务,进入到下一个教学环节,许多差生只好被动地接纳别人的观点而无法阐述自己的想法。长此以往,这些学生就会对任务型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所以,教师在设计任务时应该对小组之间怎样进行合作学习、合作的时间是多少、合作学习的方式怎样等问题都要周密考虑。只有这样,才能逐步形成任务型学习的良好循环。

五、任务设计的延伸性

在任务型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忽视了任务的课外延伸。实际情况是,有很多问题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是无法全部解决的。那么,为了更好地课堂教学任务,教师可以把一些相关的问题作为任务留给学生课外完成。同时,在布置任务时,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恰当地确定任务的内容和形式,切实地把这些课外延伸的任务当作对课堂教学的延续,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目标。

任务型英语教学 篇4

在任务型教学研究与实践过程中,如何衡量任务的难度一直是任务型语言教学倡导者悬而未决的难题之一。因为对于任务型教学来说,弄清什么样的任务较难、哪些相对较容易,影响任务难易度的主要变量是什么是必须的。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根据不同的教学环境、目标、教学对象来选择合适的教学任务,或者说教师才有可能操纵变量、调整任务的难易度以达到教学目的。

当然,任务的难度也是由多种多样的因素决定,例如,任务中语言输入因素、学习者因素及学习活动因素和环境因素。不少学者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认真的研究,例如Ellis (2003)在总结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指出任务的难度受三方面因素的影响。

(1)任务本身的属性。如使用的材料(input)、任务的条件、推理过程及任务的结果。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影响任务本身的复杂程度(complexity)。

(2)学习者因素。包括学习者的现有语言水平、智力水平、语言潜能、学习风格、记忆能力、学习动机等。显然,同一个任务对不同学习者来说其难度是不一样的。

(3)任务的实际操作过程。同一个任务在实际教学中可能有不同的操作过程,如时间长短、步骤简繁、教师提供的帮助有多少。

从课堂教学角度出发,与学习任务有关的因素有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下面我们就以Ellis提出的一系列任务难度参数为基础来探讨影响任务难度的各种因素。

1. 语言输入因素

语言输入也就是指语言素材(无论是听的还是读的)是学习者工作的直接对象,换句话说,学习者是按照任务的指示,与素材发生关系。显然素材的内容和表达形式直接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力,并对其所应做出的努力提出要求。语言输入的难度包括语法复杂性(简单句、复杂句)、材料的长度、信息密度(信息量、信息重复的程度)、低频词语的多少、材料呈现的顺序(是否按照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话语结构(组织文章的潜在结构,如小说、描述文、信件、报告等组织方式不同)、信息的表述是否明确或直截了当、文章的类型对任务难度也有影响(描述文比指示性文章容易、指示性文章又比故事容易、抽象话题的讨论最难)、从话题方面来看,抽象的比具体的话题要难,陌生的要比熟悉的话题难。

2. 学习者因素

虽然,以上外部因素是可以控制的,通过对其控制达到调控任务难度的目的,但是任务的难度还与内部因素,即学习者因素有关。关于学习者,有三个方面来构成其完成学习任务的基础,即情感(信心和动机)、先前获得的知识或经历、已获得的能力与技巧。情感因素决定学习者对待任务的态度,因而不直接对注意力产生要求。但已获得的知识或经历、能力和技巧则对完成任务的质量有重要影响,也就是说,这方面基础的好或差,可以使学习者对信息的加工变得更为容易或困难。因此,学习者在实施某个学习任务之前以获得的相关知识、能力和技巧会影响任务的难易度。

3. 活动因素

活动因素也要分两个方面来分析,一个是任务活动过程,一个是任务活动结果。

(1)任务活动过程是学习者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与语言素材发生关系的方式。不同的活动过程使学习者以不同的方式与语言素材接触,同时也对学习者的注意力提出不同的要求。和语言素材的作用一样,不同的活动形式对注意力提出不同的要求,也会影响学习任务的难易。比如,只涉及单项信息传递的任务难度比可以进行双向信息传递的任务要高一些。因为在双向意义协商过程中,学习者可以从教师或同伴那里得到更多帮助,从而使任务难度降低;双重要求的任务比那些只要求做一件事的任务难度要高一些;对话式任务比独白式任务的难度要低。

(2)任务型语言教学强调每个任务最好有个具体的结果。结果的形式直接关系到任务的难度。结果可以是语言的(如口头或书面报告),也可以是非语言的(如图画、表格、物品),也可以二者都有。一般来说,要求的出语言结果的任务比非语言的难度要高一些。而任务结果的范围也对任务的难易有直接影响。有些任务只有一个结果,这种任务叫封闭式任务,有些任务则可以有很多种结果,这些任务叫做开放式任务。一般地,封闭式任务的难度比开放式的要低一些。另外,话语形式也对任务难易有影响。一般来说,简单地罗列事物或客观地描述物体比较容易,将事物分类或叙述事件难度稍高,而论证道理的难度最高。

4. 环境因素

任务的执行离不开具体的环境,学习任务的执行以课堂环境为主。熟悉的环境能使学者专注于任务的完成,若借助多媒体创设与任务相关的环境,则能够提供和激活相关背景知识,减轻认知加工的量,学习者就无需再从长时记忆中提取,因而也降低了注意程度要求;反之,若环境生疏,未对完成任务提供支持,任务难度提高。

以上讨论的这些影响任务难度的因素,既是任务型语言教学大纲设计者应该考虑的因素,也是教材编写者和一线教师在设计任务时应该考虑的因素。当然,要十分周密地照顾到所有因素是十分困难的,在此基础上,需进一步弄清这些因素在什么条件下影响任务的完成,所以我们要从不同角度来考虑任务的难度,也可以根据实际教学的需要,侧重考虑某些因素,从而促使任务型教学的有效实施。

参考文献

[1]Ellis, R.Task-based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3.

[2]Nunan, D.Designing Tasks for the Communicative Class-roo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9.

任务型教学 篇5

任务型教学就是以具体的任务为学习动力或动机,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为学习的过程,以展示任务成果的方式(而不是以测试的分数)来体现学习的成就。学生有了具体的动机就能自主地学习,并且主动地用所学语言去做事情,在做事情过程中自然地使用所学语言,在使用所学语言做事情的过程中发展语言能力。

任务型教学途径在英语中是Task-based approach,所谓“途径”或通常所说的“路子”,指的是一种教学原则或理念,而不是某种具体的教学方法(method)。任务型教学途径目前被许多国家采用。大量的论著和实验资料表明,任务型教学途径是一种以人为本的,能体现语言价值的、先进的、有效的教学途径。这种教学途径实际上可以认为是以应用为动力,以应用为目的,以应用为核心的教学途径。即“为用学,用中学,学了就用。”

任务型教学途径为学生提供了较大的时间空间,能比较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任务型教学途径对各种教学方法有很大的包容性,适合多种活动类型和组织形式,不但适用于运用语言的活动,也适用于学习语言技能和知识的活动;更适合于研究性的课堂教学。提倡任务型教学途径有什么重要意义?

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说,任务型教学就转换成了任务驱动型学习。通过对

大量论著和实验资料的分析,通过对课堂的观察,通过对学生成绩的对比统计,可以看出任务驱动型学习有以下几方面的重要意义。

(1)任务驱动型学习是双边的或多边的交互式活动,在活动中所学语言是交际的工具,其价值能得到充分的体现。学生对学习英语的价值的直接感受,有利于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2)任务驱动型学习有较明确的具体目的,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3)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容易看到成就,体验成功,有利于激励学习积极性。

(4)在完成任务的过程学生能感到自我的不足,有助于激发自我完善的欲望,启动不断学习的内在动力。

(5)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承担着一定的责任,因此有利于培养责任心。

(6)在任务驱动型学习中,有较多的人际交往,由较多的机会思考、决策、应变,因此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性格和情感,发展运用交际策略的能力。

(7)在任务驱动型学习中每个学生都扮演着一个角色,需要全身心的通入,这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有利于语感的生成。

(8)在任务驱动型学习中不可能单纯地使用一种技能或一项语言知识,因此有助于语言综合能力的培养;在任务驱动型学习中学生更注意语言的恰当性、地提醒以及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

(9)学生在任务驱动型学习中所获得的经验有利于把所学语言较顺利地应用于真实交际。

(10)采用任务驱动型学习的方式可以改变目前英语教学中仍然存在的知识传授比重大,语言实践不足甚至单纯讲授语言事实的现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任务驱动型学习活动的目的是什么?

任务驱动型学习活动按活动目的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学习人际交往,用所学语言与他人交流信息,交换意见、沟通感情,建立和维持某种人际关系

第二,学习从社会媒体(报纸、杂志、宣传品、广告、报告、电影、电视、广播、音像制品、讲座等)获取所学语言传播的信息,并付诸实施。

第三,在小学阶段任务驱动型学习的目的主要是感受一种新的语言的韵律,体会它的实用价值,获得用另一种语言进行交际的经验,并从中得到乐趣。任务活动有哪些类型?

(一)信息传递型

信息传递型的活动需要参与者把“信息”(本课目的内容)从一个人传

送达给另一个人,或从一个地方转送到另一个地方,或从一种形式转换成另一种形式,总之该活动的本质是对理解了的语言进行转述,或理解别人转述的

语言;把语言转换成图表形式展现,或把图表形式转换成语言表述。

(二)推理决定型

推理决定型活动需要参与者根据所给信息,通过推理、演绎、分析、比较、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等一系列的思维活动,从泛泛的一般信息或多种杂乱信息中,理清条理,导出新的所需要的信息。总之,该活动的本质是学习对信息的加工处理。

(三)观点阐述型

观点阐述性活动需要参与者对于所给情景表述个人的爱好、情感、观点

态度等。小学的任务活动主要以课标中要求的为准。如听指令做事情,听指令做动作;看表演猜词义;唱歌,演剧,做游戏;读短文,写贺卡;模拟交际,讲故事等。怎样设计任务型教学活动?

一般来说,设计任务型语言教学活动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了解课程标准对所教学段或年级的要求。任务设计首先要依据课程标准要求,以实际应用为出发点。

(2)确定实施任务所需要的语言内容。输入内容即在实施任务中所需要的语言材料,要以本节课的具体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为基础。

(3)要制定活动计划。制定活动计划首先要根据学生学习英语的态度、年龄、性格特点上目前的水平确定任务目的(知识/技能的具体目标),选择活动类型(传递信息/推理决定/观点阐述),然后再设计活动步骤,此项工作如同编写脚本,要周到细致,便于解释和操作。

(4)要为教师和学生进行角色定位,考虑在执行任务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

(5)要考虑活动的组织形式,学生座位的安排等等。如果活动中间需要重新组合或有离开座位的活动,应该考虑行动路线和调动速度。此项工作如同舞台场记,使课堂活而不乱,内容多而紧凑。

(6)要考虑对活动的监控方式。教师要选择恰当的方式和位置,密切关注课堂活动进展情况,以便给予指导或对活动内容、组织形式和活动时间进行及时调整。但是在活动当中,教师尽量不要干扰学生的活动,要放手让学生进行发挥和创造。如果监控方式处理得当,可以使活动进展顺利,确有实效。如果处理不得当,会影响学生情绪,干扰活动政党进行。设计具体任务时应注意哪些原则?

要有明确的目的。

要有情景、有语境,情景和语境要真实。

课堂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要尽量贴近学生生活和经验,并能在生活实际中应用;要学习对实际需要有用的知识,要训练在实际生活中有用的技能。

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要能用上他们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所使用的语言应是交际性语言,这有助于引导学生注意语言的交际意义。课堂学生技能学习活动的设计要使学技能的活动和用技能的活动有机结合,技能的训练与语汇的复用有机地结合,要赋予技能训练以尽量真实的语境,没有理由一定让学生先练为学某项语法上词语而人为编写的脱离生活实际的“教学语言”,然后再接触真实环境下的语言。

课堂学习活动的设计要考虑到有利于提高学生使用语言的完整性、流畅性和正确性。

活动要多种多样,使不同类型的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都能有机会自主的选择、决定学习的最有利时机,内容及学习方式。

任务要有层次和梯度。每个层次和每个梯度都要使相应的学生容易达到,以适应不同能力的学生,并满足学生在前进各阶段中的不同需要。

任务完成时应该能展示出结果。

要为学生提供思考问题和操作的模式,使任务有可操作性。

任务型教学 篇6

关键词:新课标;任务型;趣味

一、任务的层次性

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活动的安排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易及难,层层递进,形成任务链。教师在设计任务时,应注意一篇文章的不同阶段可以有几个分任务,层层深入。如,在教人教版六年级下册Unit 3 Last weekend中B 部分Lets read时,我是这样设计的:

(1)我让学生仔细看图,猜测发生的事,快速浏览课文予以验证。

(2)跳读,找出故事里的人和动物。

(3)我提问“What,Where,How ,Who”之类的问题,学生做课文后的检测题。

(4)在语篇中划出动词的过去式。

最后,我设计“Take Notes”之类的活动,转换体裁,复述阅读材料内容,形成写作的模板,通过写的训练,学生逐渐获得读写技巧,最终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

二、任务的可操作性

设计的任务难度要适中,尤其是难度较大的问题,更要精心设计一系列的小问题,化难为易,使学生逐步突破难点,把握要领。例如,在介词的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一种教法:(1)给学生两个任务:第一个任务是让学生在纸上画一些实物,如鞋、花、地图、足球、桌子等,并用剪刀把这些实物剪下来。第二个任务是让学生准备一些学具,如纸盒、铅笔、铅笔盒、乒乓球等。(2)我根据教材内容给学生示范一遍。比如,把小球放在铅笔盒里,对学生说:“The ball is in the pencil-box.”把小球放在盒子的后面,对学生说:“The ball is behind the box.”其他介词也作类似的示范表演。我讲完后,让学生拿起自己准备的物品,自己随便做,然后根据自己做的说出一句话,比如,把乒乓球放在盒子上,学生说:“The ball is on the box.”,把书放在书包里,则说:“The book is in the bag.”。经过操练以后,我把事先准备好的一幅房间的图画呈现给学生,然后我用英语描述,叫学生根据描述把事先准备好的物品贴在相应的地方。这样的语法教学,激发了学生“爱学、乐学”的兴趣,从而达到了教学目的。

三、任务的趣味性

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任务的内容和方式应尽量有趣。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同样一个问题总是“老调重弹”,会使学生感到乏味;如果变换一下角度,从他们的兴趣出发,那么学生就会兴趣盎然。例如,我在教 Numbers(one—nine)之前,要求学生收集身边的数字,如生日,电话号码(火警、匪警、急救、天气预报等),车牌号,幸运数字等。在课堂上,学习完one—nine 后,要求学生把自己收集的数字告诉同学,并记录下同学告知的数字,比一比谁记得多而准。这样一来,学生对这一任务非常感兴趣,积极主动地做“事情”,有的学生还把班上同学的电话号码制作成通讯录。又如,在学习 Unit 3 My family 时,让学生把家庭相片带到课堂上,互相介绍家庭成员,巧妙地将授课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体验成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四、任务的延伸性

任务不限于课内,也可以延伸到学生课外的学习和生活中。为了给学生的语言实践提供更多的时间、更大的空间和更多听、说、读、写的机会,我们一方面努力使课堂“活动化”“生活化”,另一方面积极为学生营造浓郁的课外学习英语氛围。如,在学习 My home 时,我让学生画出自家的书房、卧室、厨房、客厅、洗澡间等,并用英文标在相应的位置上,然后把它们展览出来,让每个学生不仅体验到成功,而且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隐性帮助。

当然,“任务型”语言教学中,任务的设计难度很难把握,任务的系统性和延续性也难以控制。这些都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进行探讨和研究,从而使“任务”的设计不流于形式,更有利于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英语“任务型”教学初探 篇7

一、“任务型”教学的理论基础

“任务型”教学是交际语言教学的课程模式之一, 是新课程标准强调语言教师主观能动性和自主性的新型教学模式。根据众多语言教育学家的观点, “任务型”教学法的理论基础是“输入与互动假设”。“外语课堂教学必须具有‘变化性互动’的各项活动, 即任务”。杜威主张“做中学”。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论, 其涵义是教的方法要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的方法。教与学都应以“做”为中心。倡导“任务型”教学, 就是要求教师运用“教、学、做合一”的理论来实施《英语课程标准》, 要让学生在生活中学, 在生活中用。

大家都有这样的体会, “听来的容易忘, 看到的不易记, 只有动手做才能学得会” (肖川) 。学习语言的过程中, 学生在教师的目标性任务中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逐步掌握交际语言, 不断感受到成功, 从而产生更强烈的语言学习动机, 并自己成为自主的学习者。这样的教学过程, 既能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 又能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二、“任务型”教学中教师的角色转变

教育者面对的是人。教育之中的人, 是处在生活世界之中的。英语课程改革重点强调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 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 让学生在“互动性活动”中主动思维和大胆尝试, 从而掌握语言。既然这样, 教师就应该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 在教学活动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肖川教授说过, “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渔, 不如授人以渔场”, 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这句话可以给我们很多启示。

首先, 教师应是教学过程的设计者和研究者。其次, 为了使学生成为交际者, 教师应扮演:

(1) 助学者:在学生活动中向学生提出启发性的问题, 引导学生思考, 以便学生顺利开展活动;在学生的活动中, 帮助学生排忧解难, 注重学习能力的培养。 (2) 组织者:教师布置语言活动任务, 指导学习策略, 即授之以渔;让每个小组的学生代表交流 (表达) 活动 (完成学习任务) 的情况, 根据学生的介绍进行课堂总结、评价。 (3) 监督者:面向全体, 整体要求。为每个学生或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相互交流的机会以及充分表现和自我发展的空间, 即“授之以渔场”。 (4) 佼佼者:在活动中缩小师生之间的距离, 即“不死守阵营——讲台”, 到学生中去, 成为学生的先进者或楷模, 在不知不觉之中引导学生共同探讨, 融洽师生关系。只有这样, 才能让他们真正成为自主学习者。

三、“任务型”教学设计与教学步骤

任务具有结构性, 由教学目标 (goals) 、输入 (input) 、活动形式 (activity) 、教师与学生角色 (teacher/ student role) 和环境 (setting) 五部分组成。在任务型教学中, 任务是语言的载体。教师设计任务时, 应着重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 教师设计任务必须围绕教学目标, 必须在学生的语言流利性或准确性两方面起到平衡的作用。也就是让“活动有明确的目的并具有可操作性”。同时, 活动要以学生学习英语知识、发展语言技能为主, 然后才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

第二, 教师设计的活动应尽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为小组学习、体验、实践、讨论、合作、探究等提供必要的保障。因此, 活动必须以教材为蓝本, “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 内容和方式要尽量真实”。课堂反馈时要注意是否绝大多数学生得到了语言交流。这样, 教师设计的活动才能促使学生获取、处理和使用信息, 才能促使学生用英语与他人交流、发展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三, 活动设计应注意英语学科和其它学科的相互渗透和联系, 并要基于学生的生活世界, 关照学生的生活, 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教师要努力打通书本知识和生活世界之间的界限, 与学生的生活世界沟通, 与学生的经验世界沟通, 与学生的成长沟通, 与知识的发展过程沟通, 使知识内容和学习过程充满鲜活的生活色彩和生命色彩。新课程标准提倡“任务型”教学, 教师应本着“体验、反思、归纳、总结、计划”的原则设计活动, 在设计活动时, 教师应将形式、意义和功能三个方面有机结合起来。按照现代教育教学的新理论和实践经验, “任务型”教学应按照三个步骤进行: (1) 前任务 (pre-task) ——引入任务, 即教师把学生很自然地引到完成任务的环境中去。 (2) 任务环 (task cycle) :a.任务 (task) ——学生执行任务, 即学生自学完成教师设计的任务, 从而掌握教学目标内容;b.计划 (planning) ——各组学生准备如何向全班报告任务完成情况;c.报告 (reporting) ——小组代表报告任务完成情况。 (3) 后任务 (post-task) :a.分析——学生通过录音分析其他各组执行任务的情况;b.操练——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练习语言难点;c.运用——学生用本次活动中的重点词、句, 结合个人生活实际进行巩固练习, 即让活动延伸到课堂之外的学习和生活之中。在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下, 学生主动参与, 乐于探究, 进行着正确或错误的尝试, 经历着新鲜和刺激的体验, 自由地表达着个体的所思所想。在教师的尊重赏识下, 学生在任务中体验着获得新知的喜悦以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兴奋;同时也体验面临问题的困惑以及遭遇挫折与失败的痛苦。这样的课堂, 才是焕发生命活力的课堂;这样的教学过程, 才能使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真正的发展。

总之, 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和理念就蕴藏在常规教学活动之中。常规教学活动只有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更新才会显示出生命力。“任务型”教学可以使课堂教学更为愉悦和民主, 使学生的学习热情更加高涨, 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摘要:英语是一门语言, 也是一种交流工具。在英语教学中, 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是教师之间互相探讨的一个热门话题, 如何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就显得尤为重要。其中任务型教学是许多教师青睐并选择的教学方法之一。本文就在英语教学中尝试任务型教学所获得的启示做出总结, 以便与同仁探讨。

任务型教学刍议 篇8

1 任务型教学的特点

任务型教学最主要的特点是设计任务并完成任务, 一堂课或一个单元围绕一个或几个具体的有实际意义的任务进行教学, 将知识教学融入到亲自完成一项任务的具体活动当中, 让学生不仅学到英语知识, 还能亲自体验“做事”的经历和乐趣, 从而提高学生运用的能力。

任务型教学常采用活动 (pair work) , 小组活动 (group work) , 集体讨论 (discussion) 等形式指导学生用英语去完成某项交际任务。当学生积极地参与用英语进行交际的尝试时, 也就掌握了语言形式;当学生所进行的任务使他们当前的语言能力发挥至极点时, 英语的习得也就达到最佳程度。

2 任务型教学的总体思路

在任务型的课堂教学中, 教师以任务为载体, 创设真实或接近真实的交际情景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进行对话性互动, 进而有效地习得语言。

教师要从学生“学”的角度来设计教学活动, 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具有明确的目标, 并构成一个有梯度的连续活动。在学生能够不断地获得知识或得出结论, 从而获得语言运用的能力, 而不是仅仅掌握现成的语言知识点。随着“任务”的不断深化, 整个语言的学习的过程会越来越自动化和自主化。

3 任务型教学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 任务的设计是关键。

3.1 根据每堂课的课型, 设计不同的任务, 而且任务的设计要有兴趣性, 真实性, 因为学生兴趣与学习效果及教学效果密切相关。

3.2 任务的设计要有层次性。要据学生的年龄、学习能力、自控能力的异同, 选择恰当的切入点, 进行持续的培养和训练。

3.3 任务的设计要有多样性。语言交际是一种充满创造性的心智活动, 多设计一些能启迪学生思维, 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任务型活动, 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能力。教师要因势利导, 通过恰当的时机、途径、场合, 让学生展示各自的特长。

总之, 任务型教学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真实生活, 为学生组织并开展, 使学生从中获得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教学活动。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以兴趣为出发点、以交际为手段、以任务为基础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等特点。通过实践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热情, 增进教学效果,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摘要:任务型教学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真实生活, 为学生组织并开展, 使学生从中获得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教学活动。通过实践发现可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热情, 增进教学效果,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任务型英语教学 篇9

《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本课程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 要求“教师应该避免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法, 尽量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

《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大纲》提出:“英语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语言综合应用能力, 依据教学目标, 结合教学内容与要求, 设计符合学生实际、目的明确、操作性强、丰富多样的课内外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 体验语言, 培养技能, 积极实践, 提高语言综合应用的能力。”

2011年秋季学期开始投入使用的省编中职英语新教材体现了以上最新教学理念。教材教材整体设计以学生为中心, 重视职业学校学生的学情和身心发展特点, 采用“功能—结构—话题—任务”相结合的途径设计, 将功能与结构融合于话题与任务中, 通过话题的逐步展开和任务的次第完成, 掌握结构和功能, 通过大量的语言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

教材内容选择贴近生活, 语言真实性强。教材话题内容贴近学生生活、专业和现代社会生活, 富有时代气息和职业学校特色, 有较强的感染力。设置真实而生动的情景和“任务型”活动,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促使他们获取、处理和使用信息, 用英语交流, 提高学生用英语做事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跨文化交际意识。

教学活动设计形式多样,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材中的活动彻底改变了课堂上“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 在活动中学生多种感官并用, 积极思维, 通过感知、实践、体验, 积极参与和互动, 在完成任务过程中习得语言, 不仅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还促进多元智能发展, 全面提高学生素养。

二、中职英语口语教学现状

1. 教学方法方面。

课程标准提出任务型教学应作为我国中职英语课堂教学的主要方面, 而当前我国的英语教学仍然采用传统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单一, 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在口语教学中往往重视语言形式, 忽视语言在真实情景中的运用, 因而学生常常感到掌握英语口语困难。事实上, 中职学生处于青春期, 对新事物充满好奇, 故而教学形式应多样化, 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才能迎合学生心理,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学生方面。

中职学生多数不太愿意参加口语练习。有的学生课上表现沉默, 消极或被动, 原因很多。有的来自农村的学生由于缺乏英语交流的环境, 英语基础又比较差, 导致很多学生想表达却表达不出来, 或想表达又担心出错, 被同学嘲笑。有的学生认为即使口语不好, 只要掌握好老师讲授的内容, 就不会影响考试成绩。有些学生对英语学习毫无兴趣可言, 索性自暴自弃, 甚至放弃英语课程的学习。

3. 教师方面。

长期以来, 从事中职英语教学的师资队伍水平参差不齐, 有些学校师资力量较为薄弱。教师往往过分强调自己的“教”, 而对学生的“学”关注较少, 教学活动形式枯燥, 机械化, 因而很难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和用英语交流实践的兴趣。此外, 英语教师中存在语音语调不够标准、口语表达能力不强等问题, 在和学生交流中出现断接、冷场的现象, 对学生的口语学习产生不利影响, 英语口语教学效果不理想。因此, 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任务型教学法的界定

1. 任务型教学。

任务型教学 (task-based teaching approach) 是20世纪80年代在语言习得理论和交际教学思想的研究和实践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强调“做中学” (learning by doing) 的语言教学方法。所谓任务型英语教学, 就是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用英语完成各种真实的生活、学习、工作等任务, 将课堂教学的目标真实化、任务化, 从而培养其运用英语的能力。教学中以具体的任务为载体, 以完成任务为动力, 把知识和技能融为一体;作为课堂主体的学生, 用所学英语去做事, 在做事的过程中发展运用英语的能力, 并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成功, 获得情感体验和调整学习策略, 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它强调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 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直接用英语完成各种真实的生活、学习、工作等任务。它关注学习的过程, 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 强调多边互动, 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 通过实践、体验、参与、合作和交流等方式, 实现任务目标, 从而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这是一种以学习者为本, 以应用为动力, 以应用为目的, 以应用为核心的教学途径, 它为学生提供了更大的实践空间, 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概括而言, 笔者认为, 任务型教学法就是以任务组织教学, 即围绕既定的教学任务展开, 以学生为中心, 通过设计合理的任务, 以互动交际活动为手段, 提高学习者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 以促进语言学习为目的的教学方法。

2. 任务。

任务型教学中的“任务”指的是有目标的交际活动或学生为达到某一具体目标而进行交际活动的过程, 是日常生活与交际过程的再现。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活动, 任务至少应具备以下特点: (1) 以意义为中心, 而不是以操练某种意义不大、甚至是无意义的语言形式为目的; (2) 任务的焦点是解决某一实际问题, 这一交际问题必须与现实世界有某种联系。这种联系不应是笼统的或是现实世界中某种活动的翻版, 而应是具体的、贴近学生生活学习经历和社会实际, 能引起学生共鸣和兴趣, 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愿望 (庞继贤, 2000:3) 。任务必须对学生的语言发展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如刺激学生为完成任务而学习新词, 同伴之间相互学习新句型, 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暴露其“中介语”中的错误部分, 获得修正中介语的机会从而促进语言发展等。任务型教学模式在英语口语教学中就是要求教师确定教学目标后, 将每一个教学目标拓展为同现实社会的语言需要有明确的联系、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理、心理发展需要、并在教学活动中可用的具体“任务”。通过完成这种“任务”使学生了解如何进行信息交流、意义协商、思想表达, 使学习过程充满真实的个人意义, 帮助学生发展认知潜力。

四、中职英语口语任务型教学中任务设计的主要原则

任务型语言教学给中职英语口语课堂注入了新的生机, 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新知识, 是任务的完成者。教师既是任务的设计者, 又是任务的组织者、参与者、监督者和评价者。总之, 在任务型口语教学中就是要实现“教师搭台, 学生唱戏”。

1. 任务的设计以解决问题为目的, 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在中职口语教学中最难解决的就是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问题。为此, 任务的设计应以解决问题为目的。所要解决的问题与现实世界有密切联系。教师设计具体的、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经历和社会实际的问题, 以引起学生的共鸣和兴趣, 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使他们感到有话可说, 从而积极参与到任务中。同时所设计的任务有利于引导学生围绕日常生活、所学专业和社会热点等方面的主题, 进行循序渐进的交际活动, 为学生提供开口说英语的机会, 比如, 在购物 (shopping) 的主题课上, 可让每组设计出自己要卖的商品并定价, 然后将每组学生分为购物组和推销组两方, 购物组到其他组的推销组处购买商品, 获胜者为推销收入和购物收入支出后余款最多的一组。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 推销组必须使用刚学过的描述性句型介绍商品特点, 购物组必须应用刚学过的讨价还价句型压价。再如, 通过对比中西文化的差异, 讨论如何表达喜爱与厌恶、赞同与异议、如何问路与指路、如何发出和接受邀请、如何处理电话、如何抱怨与安慰他人等, 如此可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交互活动, 使课堂充满生活情趣和生命力, 使学生的口语脱离低层面的语言训练, 朝高层次能力方向发展。

2. 任务的设计以学生为中心, 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任务型教学要求将传统教学中教师控制的课堂转变为学生参与完成任务的活动场所, 摒弃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 创建以学生为中心的主题交际模式, 如组织小组讨论、情景对话、角色扮演、主题辩论等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 以便让学生身临其境、不知不觉中掌握各种题材的语言功能, 教师则以引导者、倾听者或参与者的身份参与任务。因此, 设计任务时, 教师需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为指导, 把握好大纲和教材, 巧用教材, 挖掘教材, 整合教学资源, 对学生的实际、现时社会状态、网络信息等诸多方面进行深入了解。这样, 学生要完成的任务具体、现实, 完成任务活动时自主体验其内容, 同时在互动交际中给全体学生创造了更多平等的语言实践机会。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 有助于他们忘记课堂环境融入任务环境, 缓减面对教师的焦虑与压力, 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更重要的是, 每次完成任务时每人都有明确的目标性和不可避让的责任感, 有利于人际交往、思考、应变、决策能力的培养, 为真实社会中的交际需要做好准备。

3. 任务的设计形式主要以小组活动为主,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口语任务的设计要引导学生团结合作, 通过共同努力, 完成一系列的任务。小组形式多样, 如前后同桌, 自由选择伙伴, 男女生的比例搭配组合等。教师可经常变换小组组成形式以完成不同的任务, 可使学生保持新鲜感, 还可以获得和班级中不同学生合作的机会, 获取不同的合作经验。小组合作完成任务过程中, 不同水平的学生可以承担不同的任务, 英语水平较差但知识面较广的学生可以提供多样的信息来源, 查阅网上或图书馆中的英文资料;英语阅读水平较高的学生在材料的翻译、组织方面可以发挥优势。充分的资料准备使学生感到有话可说, 口语好的学生可以丰富交流素材, 口语差的学生可以通过反复阅读和实践演练, 克服语言不流畅、不会组织语言的劣势, 对增强自信、克服焦虑感起到积极作用。可见, 小组活动倡导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和在学习中学会合作, 这样有助于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体意识的培养, 在小组学习中引入竞争机制, 更能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结协作精神, 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4. 任务设计要有创新性, 发挥学生潜能和创造力。

口语任务设计要体现实践的多样性, 富于新意, 具有新奇感和时代特色, 要有世界文化之美, 实际生活之真, 活动游戏之趣, 这样各具优势的学生能相互合作, 相互认可, 每个学生的特长都能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从而促进具有不同特点学生间互补和全面发展。设计口语任务时应注意促进英语学科和其他学科知识尤其是所学专业课程间的相互渗透, 教师可以将任务设计成若干种活动形式, 确定不同的要求和难度差异, 让学生自己决定进行哪些活动, 应达到什么要求, 以此完成一个任务。或者给予不同的任务, 要求学生用同一种活动形式完成, 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创新能力。

口语任务下达前, 适当增加相关内容的听力、视频输入, 要求学生尽量直接使用音视频材料中的原句, 作为口语表达的来源和基础, 以听促说。口语任务完成后, 教师可进一步要求学生课后对本次口语课的话题内容进行整理, 以书面形式上上交, 增加输出, 以写促说, 切实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 同时发挥学生搜寻、加工、处理语言信息的潜能。

五、结语

一位教育专家曾说:“课堂教学蕴涵巨大的生命活力, 只有师生们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的发挥, 才能真正有助于学生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 课堂上才有真正的生活。”相信, 经过大家共同不懈的努力, 一定可以设计出更多贴近学生生活、经历、难易适度、有意义的口语任务, 从而改变口语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环境, 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建立和谐的师生平等关系, 实现新课程改革的目标。

摘要:在中职英语口语课堂中实施任务型教学是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 为此, 作者分析了中职英语口语教学的现状, 对任务型教学法作了界定, 提出了在中职英语口语任务型教学中任务设计的重要原则。

关键词:中职英语口语教学,任务型教学法,任务设计

参考文献

[1]林立, 易燕, 马青.任务型学习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2]李方, 刘海涛, 程可拉.任务型外语学习研究[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任务型英语教学 篇10

关键词:高职英语,任务型教学,任务设计

近年来, 我国政府和各大高职院校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 投资了大量人力物力以及财力来支持和加强高职生英语教育, 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因素, 我国高职生英语学习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 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他们英语学习的有效进步, 所以, 我们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 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 不断加强任务型教学在他们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英语水平。

一、高职英语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 对英语学习不够重视

近年来, 很多高职院校都在不同程度地改革教学体系, 但是所取得的成果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目前高职院校英语课程的设置可以体现出英语教学的作用和价值已经得到一定的提升。但是, 各大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无法真正摒弃传统教学模式中的诟病, 使英语教学的价值不能真正得到体现。高职生英语学习对教师和学生都有无可替代的影响和意义, 英语学习在很大程度上能直接促进学生今后学习和工作的进一步提升, 但是高职院校领导、教师以及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英语学习的加强, 直接影响了高职英语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二) 高职院校英语教学观念落后

随着时代的进步, 各大高职院校教育体系已经在不断地变革改进中, 但是很多院校英语教学的理念并不能和现代教育体系接轨, 高职英语教学中一直有传统教学模式的阴影, 很多陈旧、刻板的教学理念无法剔除。很多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一直坚持让学生死记硬背及“填鸭式”的原则, 因为很多教师都认为英语课程就是一门靠背就能提升的语言学科, 学生上英语课, 永远都是一种被动的状态, 不停地做笔记、背书、接受教师讲授的大量知识点, 课下背单词也是各种死记硬背, 这样的教学理念严重影响了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改革创新和发展, 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高职生教学个性和创新的有效发展。

(三) 学生基础知识不足

很多高职院校的学生基础知识不如本科学生的基础, 这主要是因为专科院校很难招收到好的生源, 成绩中上等的学生几乎都进入本科院校, 而进入专科院校的学生成绩相对比较低, 再加上现在很多专科院校招生时放弃了原来高职院校招生所特有的基本素养的测试, 所以, 这些学生的语言素养也比较差, 很多院校的大部分学生都缺乏基本的英语知识, 学生的英语水平相对来说比较差, 他们在学习英语方面也比较困难, 所以中职生英语词汇学习过程中也存在很大的难度。

二、高职英语任务型教学中的任务设计研究

(一) 提高英语教师的综合素质

教师的继续教育对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也极为重要, 教师的学历、知识、综合素质都应该得到一定的提升, 学校应该创造一定的机会, 加强英语教师的继续教育, 培养一支教学、科研相结合的队伍。教师应该根据英语教学的实际情况、学生的日常生活以及社会的发展进步, 综合各种教学模式的优缺点, 制定科学、完善的英语教学方案, 并且不断渗入创新求变的教学元素, 从而逐渐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二) 高职英语任务型教学中的任务设计优化

1.确定目标任务

教师在上英语课之前每次都要认真分析上次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 而且要分析完成任务过程中学生的特点和需求, 教师应该结合学校英语教学的资源、英语学习的现状以及学生的需求, 以高职英语教材为基础, 科学、合理地设置教学任务和目标, 而且任务设置的难度要适中, 保证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够完成, 从而逐渐提升学生对任务型教学英语的热情和兴趣。

2.明确任务类型

高职英语教学要根据不同学生水平、教学条件以及教学目标阶段性的差异的分析, 设置任务难度, 确定任务类型。任务设置主要包括列举型任务、整理型任务、比较性任务、解决问题型任务、分享个人经验型任务、项目型任务等, 每一次的课堂任务不能过多,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任务要求, 合理地确定任务类型, 并且利用其他一两种类型加以辅助, 从而实现任务目标。

3.优化任务过程

教师应该根据教学任务的设计和进行过程中不断学习的经验, 从而对教学任务不断进行优化, 根据学习主题设置不同的学习情景, 通过恰当的活动形式结合多媒体技术, 尽可能地优化多媒体技术。

总之, 任务型教学对于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我们应该认识到高职英语任务型教学中的任务设计研究的重要性, 认真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 并且采取有效的措施, 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 加强任务型教学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不断提升高职英语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进一步提升高职生的英语学习水平。

参考文献

[1]张静.高职英语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的建构与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 2007.

英语任务型教学评价初探 篇11

一、小学大班中进行任务型评价的基本模式

合作式协商性评价模式:在自评和互评的过程中体现学生积极合作、共同协商的评价机制,贯穿于教学过程。权重为30%。

渐进式动态性评价模式:在教师进行评价的过程中,不断设置任务,渐次提升评价目标。实施让学生“跳一跳,摘桃子”的评价方式,阶段性实行。权重为40%。

达标式终结性评价模式:期中、期末设置分级的口试或笔试的评价形式,一般期中设置口语测试,期末设置基础知识笔试。权重各占15%,共30%。

二、小学大班中任务型评价的具体实施

(一)设计评价层次,在任务中进行多元互动评价

任务的完成受到多种因素制约,任务难度的确立是很困难的。但是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数据(学生的测试成绩)和教师的细心观察(学生的实际表现)进行诊断性评估,确立任务难度并设计评价层次。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依据任务输入的材料、活动的形式将评价任务设计为三级六等,确定学生基础等次为“I”。“I+1”指下一阶段的语言发展水平,并以此作为评价目标。

如《牛津小学英语5B》(译林版)Unit 3Hobbies的话题设计。可以将其分为三级:第一级。能够借助图片介绍自己的兴趣爱好,使用“I like…”进行交流,根据熟练程度及其语法运用分为A、B等次;第二级,能够借助图片使用一般疑问句或特殊疑问句进行交流,使用的句型为“Do you like…?Whatdo you like?”及其答句;分为A、B等次;第三级。能够脱离图片辅助互相交流并有所扩展,比如“What do you like?why?”等,分为A、B等次。

通过同学之间、小组之间、师生之间的自我介绍或相互采访完成任务,评价方式可分为自评、互评或教师评,评价结果及时计入学生档案。这种任务型评价方式和教学活动有机融合,不仅使大班中的学生听、说技能得到充分的训练,并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吸取他人和集体的大量语言知识,然后内化成为自己的言语交际能力,而且通过教师多层次、多角度设计学生所需和感兴趣的学习活动,使学生有话可说,有言可发,并进行多元互动评价,不断提升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二)设计真实任务,充分调动评价主体的能动性

任务只有与现实生活中的语言密切相关。才能体现语言的真实性和任务的趣味性。因此,要力求任务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符合学生的语言实际水平,才能真正发挥任务型教学连接语言与生活实际的桥梁作用。牛津版小学英语教材以丰富的话题为教学单元,教师可根据单元的话题,寻找课外生活中的真实内容编制任务情景,进行任务型评价。输入材料的来源可以是学生感兴趣的新闻和热门话题、书信或e-mail、本校和家乡的发展项目、大型的活动、发生在身边的一切事情。真实性材料能引起学生对材料的学习讨论、交流的欲望,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评价效能。如6B Unit 5 Seasons,教师除了可根据其内容设计不同等级任务外,还可引导学生展示真实生活情景,力求任务的真实性。设计的任务如下:1.“What holidays do you know?”考查学生对于中外节日的了解:2.“What do people usually do on/at…?”进一步考查学生对相关节日活动的了解:3.“Whatholiday do you like best,why?What did you do last…?”考查更为个性化的内容。同时在语法的难度上也有所加深。

为了完成好本组的真实任务。学生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与自己的伙伴合作并且竞争,他们是活动的主体。在任务型评价的任务分配中,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加工,使之成为可操作的语言学习任务,还要对评价的方式、评价的时间、待评价的小组和人员作出安排。任务开始后,教师还要依据情况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不断鼓励他们突破自己提升等级。任务结束后,要组织学生对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估、分析,并调整教学策略,进行强化巩固等,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能动性。

(三)设计基于大班的活动模块,提高任务型评价效能

基于大班化教学的任务型评价应设计交互活动模块,凸显其快速变化功能,以期提高评价效能。大班一般为50多人,甚至更多,如每人依次讲一句话,也要用很多时间,故可把大班分成若干人组成的任务交互活动小组,采用任务型学习活动和评价方式。当然,教师布置的任务要适合各小组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教师在组织活动模块时,指令要清晰、易懂,活动的小组变化要快,以节省活动的时间。

在大班里,二人小组、四人小组、六人小组常常被使用,实践证明,下列互动模块常用于大班:1.前后两桌组成的模块;2.一位新组员参与的四人小组,新成员或为高一等级或为低一等级水平的学生。这样才会起到有效带动作用;3.对换偶数列与奇数列,经常变化组内搭档,可以提升活动的新鲜性与结对的广泛性:4.换偶数行与奇数行,与上条类似;5.小组代表与某生互动,这样可以形成组与组、个人与个人的良性互动;6.在任务驱动下的自由搭配,形成新的小组。

互动模式的设计理念。就是坚持让学生在活动中分享信息,帮助基础差的同学减小信息差,获取较统一的认识和理解,从而提高任务型评价效能。在活动中不仅可以对个人作出评价,同时也可以适时对小组作出评价,以激发竞争与合作意识。

(四)设计分级的终结性评价,促进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发展

虽然我们一再强调形成性评价,但终结性评价(期中、期末测试)仍然是学生,特别是家长最为看重的。下面以英语期末笔试为例。

期末的分级书面测试应包含以下三个方面内容:单词、句型和课文。单词考核的内容包含四会、三会、二会的基础性单词,也包含扩展性单词,根据其难易程度分作三级。具体题型有字母组词、词语搭配、猜谜填词等,每个题型内容三分之一为比较容易的基础题,是为了照顾学困生;三分之一为中等难度题,适合大部分学生;三分之一为较难的扩展题,是为优生设计。句型的考核内容则为基本句型和交际用语,具体题型分为组句、语句搭配、句型转换等;课文考核内容包括对话和语篇,具体题型有完成语篇、阅读理解(判断题、回答题、完成任务题)等。句型、课文考核难度分级同于单词分级形式。

不同难度的题目除适合不同水平学生完成外,同时设计新颖的题型以完成相关任务为目标,可激发学生不断努力以实现自身水平的提高。分级的终结性评价的计分非常强调成长性,如按不同水平分级的学生在完成相关级别的题目后,会获得基础分,占期末成绩的80%,而另外的20%则通过“跳一跳,摘桃子”来获得。画

[参考文献]

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探析 篇12

关键词: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目标,兴趣

一、设计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任务,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 教师对教学任务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具体情况, 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一) 教学任务的设计要面向所有学生同时兼顾学生的个体差异

初中英语教学任务的设计必须要面向所有的学生, 同时要注意到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面向所有学生是指教师的教学任务要设计的有层次性, 考虑到所有学生的情况, 吸引全体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而不能“一刀切”、一个模式, 只是让能力强的优秀学生参与教学任务, 这样的课堂教学效果是不容乐观的。所以教师设计教学任务要面向所有的学生, 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任务, 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 这样既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同时可以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提高。在面向所有学生的同时, 教师也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因为学生的具体情况不同, 所以教师也不要用一个标准要求学生, 而要根据学生的表现、努力程度给予适当的肯定、表扬、鼓励, 这样可以让每一个学生都在学习过程中找到学习的自信, 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结合教材, 设计与生活相关的教学任务, 做到学以致用

首先, 教学任务的设计要紧密结合教材。因为教材是教师实施教学计划的依据, 是学生进行学习的根本。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和特点, 灵活地运用教材, 运用教案中的相关材料, 给学生创设最佳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比如, 在学习Go for it Unit 5 What color is it?时, 教师可以围绕“颜色”的话题创设一个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 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What color is her jacket/bag/pen?”让学生进行小组的问答, 通过这样的问答表演, 学生不仅对学习有了浓厚的兴趣, 而且很容易地掌握了知识点。

其次, 教师设计的教学任务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符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认知水平, 尽量做到学以致用。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的目的是“Learning by doing”, 也就是说, 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逐渐发展和提高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所以, 教学任务的设计要形式多样, 而且要具有真实性, 即在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可能性, 而不是“假交际”。同时, 教学任务要具有很强的目的性和可操作性, 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应该能让学生学以致用, 使学生学会用英语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做好准备。所以, 教师设计教学任务时一定要靠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讨论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同时为了满足学生在将来社会生活中运用语言的需要, 教师在布置教学任务的时候可以多结合社会的热点问题, 如网络的利弊、环境保护等话题, 以便学生能在将来的社会中真正学以致用。

二、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实施任务型教学

英语课堂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主阵地, 实施任务型教学可以很好地贯彻落实素质教育, 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那么, 在英语课堂上, 该怎样实施任务型教学呢?

(一) 教师要更新观念, 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首先, 教师要更新传统的教学观念, 提升自身的业务素质和人格魅力。传统的教学观念中, 教师是课堂的掌控者, “一言堂”“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比比皆是, 这样的课堂教学束缚了学生的能力提高, 不利于学生素质的发展。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 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 树立新的素质教育的教学观念, 以反思自我、否定自我的精神去进行大胆的探索和提高, 改进教学方式与方法, 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同时教师要全面地学习任务型教学的理论知识, 多了解国内外研究现状和趋势, 借鉴别人的经验和成果, 提升自身的业务素质, 提高个人的人格修养和人格魅力, 以专业的知识技能和精神魅力“征服”学生, 让学生“亲其师, 信其道”, 从而更好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其次, 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愉快、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是进行任务型教学的前提, 因为宽松、自由的课堂环境能使学生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的发挥, 团结、和谐的集体能产生积极的学习效果。所以,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坚持民主平等地与学生亲密合作, 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爱与尊重, 在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中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 从而迸发出创新的火花。如在教学七年级Unit 3 What would you like to eat?Section C这部分内容时,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 模拟一个真实的就餐场景, 在这样的场景中学习知识, 学生很容易就学会了知识要点。

(二) 坚持小组合作互动, 注重知识学习与技能训练的结合

首先, 在教学中必须要坚持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互动学习就是指不同层次的学生组成不同的小组, 坚持“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来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和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是进行任务型教学的核心部分, 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一种有效途径。比如, 在教学Talk about shopping时,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 小组学生轮流表演, 谈论购物、掌握服务用语以及价格商讨等, 这样的教学, 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其次, 注重知识学习与技能训练的结合。教学过程的完成是围绕教学任务的完成而进行的, 因此, 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对新学的知识、技能与运用任务之间建立直接的关联, 学生不仅要学习知识, 更要进行技能训练, 并且加强两者之间的结合, 形成运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海敏, 《浅析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 《空中英语教室·科学教育家》, 2011

[2].黄金花, 《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中任务的设计》, 《教育前沿·理论版》, 2009

上一篇:高危患者下一篇:高层建筑的消防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