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的世界性(通用12篇)
音乐的世界性 篇1
一件真正伟大的艺术作品,无不体现出其民族性与世界性,只有鲜明的民族性才会使其拥有广泛的民族基础,反映出其产生的历史背景,代表其民族美德。在世界交流日益加强的今天,在继承我国优秀艺术作品的民族性的同时,创造出为世界所接受的艺术作品是我们的历史责任。
一、什么是音乐审美
在诸多艺术门类中,音乐审美是一种能激发情感的流动的艺术,是一种聆听的艺术。由于音乐具有特殊性,音乐审美自然而然地就具有独特性。音乐艺术审美的独特性使得音乐具有崇高的审美价值。
在审美对象中音乐美是艺术美的一种形式。它毫不例外地遵循艺术美的普遍审美法则,但是音乐作为审美对象,有着明显的特殊性。音乐是通过听觉感受到的美的对象,是一种另有其规律可循的艺术。它没有具体的语言,而是以乐音的有序组合作为情感的诱因进行流动的抽象语言,虽是一过即逝,但更能深入内心,并按照联想的规律,把那些和它们在自然形式、内涵所结合着的审美观念传达出来。它表达出一种特有的思维逻辑,联系全部的审美观念,契合某一特定主题,从而统领着乐曲中的情感,最充分地显出艺术的价值。它是形式和意蕴的高度结合,使人们随声赋形,引起共鸣,并能将内心情感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音乐的这种特殊性,形成了音乐审美的独特性。
二、民族性与世界性是音乐审美心理存在的共性与个性的两个方面
在各民族的音乐审美心理中存在着人类共同性的因素,以此成为民族之间音乐交流、情感沟通的基础。另外,每个民族的情感表达方式与音乐审美习惯彼此又各不相同。作为民族性与世界性的融合与发展要求先立足于本民族的审美神韵,通过新信息的输入和反馈,不断实现自我更新,以取得世界性的广泛认同,并丰富、完善中华民族的音乐审美心理结构。
作为民族构成的重要特征与要素之一,即是某一“人类的共同体”应具有“共同文化上的共同的心理素质”,这也是一个民族在内在的心理层面上有别于他民族的本质特征。而一个民族的文化,包括音乐文化,也必然是表现了该民族所特有的“共同心理素质”,并成为这种民族心理的外化形式。音乐的民族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其实也就是一个民族的审美心理特征在其音乐中的外化体现。
在人类漫长的音乐发展过程中,一方面客观存在着能够使人类长时期共同遵循的原则、倾向,即审美共性,另一方面不同的文化人群又必然会因为地理环境、文化背景、心理因素的不同,而在音乐审美心理中表现出相差各异的形态特点。这两个方面认识的任何偏颇,都不利于音乐艺术的发展。
随着历史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因特网数字技术与传媒科技的发达,都使得不同民族之间的音乐传播与交流可以超越时空界限而日益频繁、稠密。在这种意义与趋势下,不同民族之间在音乐的形态共性与音乐审美心理的共性上必然表现出更多的趋同。所以,在当今民族音乐学文化的、比较的视角下,我们不但应研究各民族音乐文化的独特形态,而且不能忽略中西音乐、世界各民族音乐之间的相似性,不能忽略它们之间的天然联系和不同人群间听觉审美心理习惯的相通性。并且,在民族音乐学的未来学科建设与发展中,更应该将对音乐共性的研究视作与对音乐民族个性形态研究同样重要而并行不悖的课题。
这些共性首先体现在对音乐诸要素的共同选择上,概言之,可认为反映在“要求音高和谐、音色纯美、音值划分规则化、音要有变化等基本心理倾向”。对于这些从各民族音乐审美心理出发的共性因素,由于尚未能对其形成的原因作出令人信服的解释,因此至今还是音乐学科中的“司芬克斯之谜”,也引发了众多学者对人类在创造音乐时所取得的这种不谋而合的一致性的疑问与思考。洛秦先生在《是我们作用着音乐还是音乐作用着我们》一文中感叹:“数千年前的今天,黑人、黄人、白人之间没有邮件往来,没有电话通讯,没有电视宣传,更没有E-mail的同步传递。我们的祖先们各自在地球的东西南北‘闭门造车’开创人类的文明。然而,让我们后人惊讶的是,他们竟然在东西两端几乎同时发现了‘三分损益’和‘五度相生’的法则,从而产生了一样的五声七音。用这五声七音各自在不同的文明里琢磨着不同的音乐。”
的确,从当时的地理和科学水平来看,相距万里之遥的古代中国、希腊、巴比伦,几无建立联系与传播途径的可能。但这种各自独立的闭门造车,却取得了诸多惊人的“一致性”。首先是几乎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十二律位的乐音体系。虽然在生律方向上不同,但他们对于律制的选择却有着共同的基础。如所有律制都把根据二倍音构成的八度音程视为是最协和的,对于四、五度音程的选择也相当一致。对于十二律位的共有现象,有学者则认为是不同文化圈内的原始人类受“纪历十二兽”影响的结果。由于人类最初对乐音的认识是与原始天文科学密切相系,而对于这样的科学规律的认识和把握又是共性的,因此使东西方音乐在律制的选择上有同一性。因此,人类精神文明的文化发展中的某些共性的规律是伴随着人类对科学规律的感悟和把握纷至沓来的。
当中国在西周时期就选择了十二律为八度中的乐音基数后,中国人就在这样一个乐音体系中耳濡目染。虽然国人很难一口唱准诸如十七律、二十二律的印度、阿拉伯音阶,但在近现代遭遇了西方的十二平均律音乐体系后,却能够迅速地接受之并将其吸收、融合,在许多相关领域里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同时也发扬、繁荣了西方音乐文化本身。这其中缘由之一就是这一外来音乐文化背后的音律结构与本民族长期固有的音律结构,以及与之相对应形成的听觉习惯、审美心理较为相近,有着相当的一致性与共通性。
人类对于节奏规律交替选择的共同性,则是源于永恒运动的宇宙苍穹、世间万物之中。如天体的运行,四季的转换,昼夜的更替,海潮的涨落,草木的枯荣,生命的兴衰,以及人类自身的生命运动,如脉搏与心脏的跳动、呼吸的吐纳等,无不充满着节奏律动的感觉。这些存在于自然界与人类生命运动中的共同的律动规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成为人对音乐的时间知觉的重要依据,在节奏方面形成共性因素的物质心理基础。这一普遍、共性的存在通过长期的作用,就会对人形成一种固定的心理模式与牢固的生理、心理的体验,并强烈地作用于人的审美心理。
音乐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类对音高、音强、速度等基本要素的审美感知选择中的共同性则是源于作为主体人类的需要与目标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具有倾向性的心理驱力———期待,对于音乐来说,就是人对听觉适宜性的期待。其中,对适宜音强的期待表现为:过强、过弱的声音都会使人产生不适或听辨困难,增加主体的紧张感,从而产生对中等强弱音量的期待。对适宜音高的期待表现为:当人在感受听觉最敏感的频率范围内的声音时,其听知觉的感受力最强,所需要付出的注意力最低、能量最少,因而会产生轻松、适宜的体验。而超出这个频率范围的更高或更低的音区则在人类的听觉辨别上存有困难,也需要付出较多的注意力,增加主体的紧张感,从而产生对最适宜听觉意识分辨音区的期待。所以,人类的音乐实践都自然地将最适宜听觉把握的音区定为中音区。
从调式思维来看,首先,在调式心理中的诸如稳定、动荡、倾向、期待、解决、缓解,以及人们对所习惯的某一种调式中的每个音级应在的音高位置所形成的心理期待,等等,都是人类共同的、先天性的音乐审美心理特征。如在调式变化中打破原先调平衡的离、转调时,无论中西的人群都会在生理与心理产生大约相似的一定紧张度与失衡感,产生一种异样的反应与波动。中国多调式体系中,宫调式乐曲在数量上占了绝对优势,这与西方调式中也是以大调式为主相同。
在旋律的进行方面,中西都有“鱼咬尾” (“顶真格”) ,这一专题钱仁康先生在《论顶真格旋律》一文中通过博引大量的中外乐曲为基础,作了全面深入的论述,得出结论:“顶真是中外音乐共有的现象,有一些共同的规律,是共同的思维形式在音乐上的反映。”该文中除了顶真格旋律外,还总结了中国音乐与西方音乐在结构上的另外四个共同规律:对偶和排比结构、起承转合的结构功能、循环结构、变奏形式。就音乐的结构而言,“自然界和社会中各种事物所表现出来的有序性。如周期、对称与平衡、对立与统一等,通过人的社会实践,而形成了对事物形态和结构方面的心理体验,并直接影响着人在艺术审美中下意识地寻求同构”。
作为人类共有生理、心理现象的联觉心理,也成为音乐审美心理世界共性的另一个重要原因。音乐实验心理学的相关研究成果表明:产生于地球东西南北的不同音乐文化,只要它的音乐音响构成具有音高、音强、音长等基本的听觉属性,就会使人产生与诸多联觉相关的如亮度、高度、大小、轻重、力度感、紧张感等相对应的表现性。正是由于作为人类普遍心理活动自然规律的联觉对应规律决定了人类在音乐理解、音乐审美中的共同反应与感受,才使一个民族、一种文化中的音乐可以被其他民族与文化的人群所理解。当我们承认音乐民族审美心理具有世界性的同时,亦不认同以青主为首的那种过于强调、突出音乐的世界性而将世界性置于民族性之上,认为音乐本来是没有种族和国家的界限,也并无国乐和西乐之分,世界上只有一种所谓的“人类公有的正当的音乐”,以及萧友梅早期倡导的“音乐无国界”等思潮言论。
此外,还要注意西方20世纪以来某些与传统音乐观念相悖的极端性的现代音乐流派所主张的“音乐创作中的世界主义”。认为音乐的民族性已经消失的观点。在当今世界,只要民族之间尚有差别存在,以共同心理素质为特征的民族个体尚未消失,作为民族感情的最佳对应物的音乐,以及音乐审美心理的民族性就不会消失,也不会溶化、消解于所谓的“世界性”之中,它总是以其特殊的、独有的魅力丰富、发展着世界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相同的东西为自然,不同的东西才构成文化。
民族性与世界性,作为音乐民族审美心理基本特征中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是促使民族审美心理在矛盾中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并且,两者之间通常会呈不同的比例分布,任何一种民族美中都会包含着不同程度的共同美因素。一种民族美的独特性对于其他民族来说,其适应、认可度也是不尽相同的,当这种民族性同时也包含着较多的人类性、共同性时,它们就会与作为审美主体的其它民族的心理的内在“图式”产生较为密切的联系,其民族性就更容易引其他民族的共鸣和普遍理解而具有更大的接受范围,从而走向世界,这也是“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这一命题的必要前提。我认为,这一提法还有一层意思,即任何一种美的属性,包括那些所谓具有“世界性”的,它必然是归属于某个民族而首先具有民族性。正如一般与个别的关系,没有个别就不存在一般。所以,音乐的世界性不可能凌驾和超越于民族性之上,离开了民族性就没有世界性,并不存在一种脱离民族性的世界性。俄国作曲家里姆斯基·柯萨科夫曾说:“没有民族性的音乐是不存在的,实际上,一般认为是全人类的音乐作品都是具有民族性的。”
曾被一度认为是颇具“世界性”、亦非任何“民族乐派”的欧洲古典音乐,其实也都无不具有一定的民族个性,如巴赫、贝多芬音乐中的德国风格,德沃夏克、斯美塔那音乐中的捷克风情,莫扎特、施特劳斯音乐中的奥地利色彩。所以,从这个角度也可以说“世界的,首先是民族的”。并且,这种具有一定世界性的民族性,只有同时也具有其他民族所不具备的特异之美,也即是说既不会因太多的世界共同性而与审美主体的内在“图式”完全雷同重复,使得审美感知处于“休眠”、“钝化”状态,又不至于与心中的“图式”尖锐对立,而产生排斥,而与内在“图式”只保持一种适度的差异性时,才能够通过调节作用即民族审美感知的动力定型,从而认定这一刺激物的审美品格,才可以最终突破时空界限,拨动他民族心灵的弦索,产生审美的新鲜感和愉悦感,从而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成为“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音乐的世界性 篇2
我喜欢唱歌,记得以前我第一次接触到音乐时,我什么都不会,所以我很紧张,于是就下定了决心,至少要学会一首歌,我每天回家都乖乖的照着音乐课本唱,因为我相信,“只要肯努力,就一定有成果。”隔天,我制作了一个“课程”计划表,星期一、三、五要吹笛子,二、四、六要唱歌,顿时,我在心中鼓励自己:“加油!你办的到的”。
当然,日积月累,我唱的的技巧提升了不少,这件是功劳在大的就是我妈妈,在学音乐的过程中,我曾经有几次想要放弃,但妈妈总是对我说:“没有人是第一次就成功的”,妈妈谢谢您!
游走世界的音乐使者 篇3
后来程琳不停地穿梭于世界各地,将中西音乐文化交融成了她追求和为之奋斗的目标。2010年10月20日,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在北京的一个咖啡厅里,笔者见到了程琳,听她自述经历。下面就是她的话。
少年成名
1980年,我13岁的那一年,当我站在了舞台上,唱罢一曲《小螺号》之后,就懵懵懂懂地成了中国歌坛年龄最小的新星。因此,我的世界开始改变,我不再是那个每天上学、拉琴、和小朋友们跳皮筋的普通的小女孩了。我不停地在舞台上表演,我的身边到处是鲜花和掌声。
父母看我乐感不错,从6岁起就教我拉二胡。12岁,我就考上了海政歌舞团。离开了父母的照料,自己一个人出门。记得当时还总与小朋友们一起跳皮筋,突然就有人喊:“程琳,开会了!”我就说:“等一会儿,等我跳完了再去。”完全是一个孩子的做派。可是那时候我已经是一个军人了,作为一个军人要守纪律要开会、要出去演出、还要训练,我当时还真感到自己失去了许多普通孩子的乐趣。然而,每当音乐响起,我就兴致来了。
后来,傅林老师给我创作了好多民谣歌曲,《童年的小摇车》《故乡情》等等,小小年纪唱着纯美的民谣歌曲,大家都感觉到特别,在那样一个特定的年代,这种唱法也很容易被大家接受。
让家人和我猝不及防的是,演出的成功来得太快、太猛,以至于爸爸妈妈都没有准备好,他们的小女儿就成了公众人物。对于只有13岁的我,那更是不知所措,像个被牵着线的木偶。一个小女孩,每天打扮得漂漂亮亮,穿着漂亮的衣裙,坐着豪华的车子,穿梭于一个又一个的舞台,大陆的小“邓丽君”一时风光无限。相比之前的许多歌唱家也不得不惊叹我的成名之快,连远在台湾的邓丽君也知道了大陆有这么一个小女孩,在惟妙惟肖的翻唱她的歌曲。
出第一张专辑的时候,父母本来建议上一个我拉二胡演出的剧照,可我觉着那样很土,就抱了把吉他,摆了个姿势。一次,主办单位拉我去演出,我突然就不想上那个舞台,我说不清是什么原因,反正有点无理取闹,坚持说自己肚子疼,不能唱,当时我就是这么肆意妄为。
后来,我产生了一个强烈的愿望,渴望到外面去重新找回自我。
在离开之前,爸爸对我说,“你要记住一点:那就是你过去得到的很多东西并不证明你比别人强,而是你的机会好,到国外却是谁也不认识你,你必须学会适应环境,这是个挑战。”
游走世界
1990年,我远赴海外。我希望在新的环境里,把自己的过去像清洗磁带一样清洗得干干净净,然后重新开始。
走出国门,我像一只出笼的小鸟,无拘无束,自由放飞。先是澳大利亚,后是法国,在放松自己的同时,静静地反思这些年走过的路程,体会着远离尘嚣的安谧和孤独。
一年后我来到美国,最大的困难是如何找到自己在生活中的位置。在加州大学读了一年英文,两年音乐。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我有幸,成为萨斯瑞格斯唯一的中国女弟子。
萨斯瑞格斯在美国音乐界名声赫然,麦当娜、杰克逊都师从他学习唱歌。欣喜之余,我告诫自己,必须靠自己努力做得更好,才能对得起我的观众。我知道自己要做的是一个音乐工作者,而不是明星。音乐让我得以与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成为了朋友,特别是三届格莱美奖得主,曾为Celion Dion、Ricky Martin、Santana等创作制作歌曲的KC Porter更成为历时15年的好友。跟十多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住在一辆大房车里,在美国穿州过市地演出,我拉二胡和唱歌。就这样,在美国的五年时间里,我在学习的同时,和一大群各国喜爱音乐的朋友在一起演出,同时也不乏体验了一个年轻女孩应该有的感情撞击。大家演出之余共同磨砺创作,无忧无虑的,生活仿佛都是音乐与友情。
1993年,我在美国组织了一个自己的乐队,跟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们一起搞音乐。第一次演出,我拉着二胡唱一首《江河水》,所有的人都震动了。我在美国录过几个二胡专辑,现在美国的网上都卖得特火。在美国音乐圈子里,很多人知道我是二胡演奏家,但未必知道我曾经是大陆红极一时的歌星。就连我的制作人跟我合作了15年,也是在我们认识15年之后,才知道我曾经是一个很有影响力的歌星。
我坦然自若地用手中的二胡诉说着自己的心情,当地报纸评论:“她用手中的二胡将中西音乐完美结合在一起,悠扬古朴却又充满时尚高雅气息。”在音乐路上苦苦追寻的我终于找到了对音乐最本质的追求,那就是叩响心灵的音符,我要用自己的歌,手中的琴,续写我人生路上的彩虹。
女儿回家
小时候总想要离开家,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于是我到了个新的地方。可是时间长了,我就开始想家了。我要回家,看看妈妈,告诉她我已经长大,我要回家,告诉妈我什么都不怕……
我携带自己作词、作曲并制作的专集《回家》回到了祖国。
回国后的日子,我用很多的时间和家人在一起,我不再追逐那些虚无缥缈的荣华。我回到了疼爱自己的爸爸妈妈身边。2005年,我领养了女儿,有了孩子之后,我所有的爱都放在她身上。我理解了父母养育自己的不易,更懂得奉献的道理。孩子的天真烂漫也成为我艺术创作的源泉。
我开始了忙碌而踏实的生活。事业上,我利用自己这些年游走于国外音乐圈的优势,取长补短,向世界水准学习。东西方文化的交融必将为流行音乐带来更大的改变和发展机遇,中国的流行音乐人也有望借这样的方式更加顺利地走向世界。
2008年,我与为(Celine Dion)席琳·蒂昂、(Ricky Martin)瑞奇·马丁、(Santana)桑塔纳、(Shakira)夏奇拉等超级明星担任音乐制作人的格莱美奖常客KC Porter合作创作并制作、演唱单曲《比金更重》,希望借此将中国流行音乐的创作和制作,直接提升到世界的高度,并希望通过这样的合作,架起一座直通世界流行音乐市场的桥梁。歌曲一经推出便受到了歌迷和音乐评论家们的一致好评,被认为是2008年内地乐坛最令人惊艳的音乐作品之一。这是我与国际团队合作的结晶,与我同台高歌的都是操着不同语言的世界级歌手,自己则用二胡和中国话传达着中国的声音。这首歌曲堪称世界级制作水准,也让关注我的人重新认识了今天的程琳。
随后,在“改革开放三十年三十金曲”评选活动当中,《小螺号》《信天游》两首歌曲入选,再一次让时间证明了音乐的魅力和持久性,也激发了我更强烈的艺术追求。
2010年9月9日,我作为“梦回1980”演唱会组委会的嘉宾,再一次操着二胡唱着这首熟悉的老歌《酒干徜卖无》……
传统音乐世界的追寻 篇4
一、《二泉映月》栖居之所
对于音乐解读使用现代神经生理学观点:“音乐能唤起聆听者的情感”, 这是将生活作为了纯音乐的“刺激论”。笛卡尔在《概要》中也说:“关于音乐能够用各种各样的节拍唤起千变万化的情感, 我认为, 一般来说, 慢节奏唤起我们抑郁、忧伤、恐惧、骄傲等和缓的情感;快节奏唤起我们欢乐等激烈的情感”。这种基于人类生理学的音乐刺激模式是一个错误的情感理论。而意向性地把音乐理解为再现性艺术, 是真实反映作者身世。这种解释方法相似于1 7世纪盛行着一种观念, 即器乐旋律线是人声语言的再现。而面对《二泉映月》这一种典型的中国传统曲目时, 套用这些流俗之见的模式势必会出现问题。
阿炳自称这首曲子为“自度曲”、“依心曲”, 后来杨荫浏、曹安和录音后定谱时才根据阿炳常在无锡惠山泉旁演奏而命名为《二泉映月》。这个问题贺绿汀也曾对其作出评论:“《二泉映月》这个风雅的名字, 其实与他的音乐是矛盾的。与其说音乐描写了二泉映月的风景, 不如说是深刻地抒发了瞎子阿炳自己的痛苦身世。”后来学者对先生音乐的解读多多少少被其所左右。
这种理解音乐的方法是人为将作品“客观化”为一个对象, 然后再“主观性”还原其内涵, 这是一种美好的愿望。作品一旦分离再还原已然不是原初之《二泉映月》所创造的音乐世界了, 而是将乐曲这一完整的世界本身, 人为的割裂和择取。故这首乐曲中独特的民间演奏技巧与风格的再现, 所呈现出的二胡艺术表现力中温情的一面, 是通达心灵的, 这与阿炳称其“依心曲”不谋而合。
二、中国传统美学的影射
中国音乐遵循着线性思维的审美标准, 自孔子的“中和之音”审美规范以来, 音乐传统给中国传统乐人带来了意境结合、情境交融的听觉世界。在这种传统并非作者有意为之, 而是本性使然也。老子认为“五色令人目盲, 五音令人耳聋……为腹而不为目”, 更秉持于“大象无形、大音希声”之道的传统, 谨遵中国“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的“四大”古训。故在其看来, 人只是世界整体系统中的一部分, 有道是:人法地, 地法天, 天法道, 道法自然, 而艺术则是这一世界中最美也是最终极的所在。人最终是要回到自然规律的安排, 单纯人的情感不足以使得音乐焕发出如此穿越时空的生命力。
在乐曲之中, 所展开的世界和物, 以不在场的存在与我们发生关联, 凄静的夜晚、孤寂的小巷子里有着生活的挣扎, 这种挣扎不仅仅是对生活的不满, 也承载着人们对黎明的渴望, 黝黑巷子里生活的艰辛、美好的未来在蛰伏相互较量着, 一声“依心曲”让矛盾交融于这种乐器, 以它特有方式直接进入到当下与我们成为一体。在这之中我们不能被阿炳的背影遮蔽了, 不能撇开道教“出世”之道论其功利性, 这有悖道义。
分析乐曲不能过于拘泥于单一的社会环境来断定其乐曲性格, 《二泉映月》中历史文化背景与中国传统民间器乐艺术之间“亲密的区分”, 才使得这个乐曲如此凄婉动人。华先生8岁在雷尊殿参加诵经、奏乐仪式, 1 2岁就能演奏鼓、笛、二胡、琵琶等民乐器。这些音乐元素都是其音乐自成风格的基本要素, 他的音乐集道教传统与江苏民间音乐特征于一体。
此曲表现的强大的生命力以中国音乐传统为中坚, 曲调与中国江南民间音乐、戏曲曲调渊源彼深。以循环变奏手法改变乐句长度, 并以“鱼咬尾”、“顶针”手法使乐曲旋律婉转起伏、一气呵成。其滑音演奏多使用原位滑音、颤弓、稳指手法, 行弓凝重、滞而不止、顿而通畅与阴阳合, 节奏的力度感成为全曲灵魂之临界点。原记谱的装饰音、弓序、加衬、收头与录音有着一定的差距, 但是这些不成为可以随心所欲地改变原曲的理由。
三、“中西合璧”形式中的传统保留
目前对《二泉映月》的多次改编显示了人们对此曲的偏爱, 如小提琴独奏、民乐合奏、弦乐四重奏、西洋弦乐四重奏、二胡与乐队等绚丽多彩的演奏形式, 除此还被搬上银幕。演奏家对华先生“孤独”之“神”的把握衍生出繁多版本, 营造出诸多气氛呈现《二泉映月》之内涵。当然这些加入了其他音乐元素的创作手法呈现了《二泉映月》音响世界中不同的感觉, 这种艺术加工已是在《二泉映月》世界基础之上的全新创造。
1. 钢琴曲《二泉映月》
作曲家储望华于1 9 7 3年在保留原结构的基础上将《二泉映月》改编为钢琴曲, 探寻民族音乐与西方音乐的接轨。作品丰满的立体感扩张了音乐听觉空间, 成为一部具有交响性、情感性和民族性的作品, 是中国民乐在完全西方音乐语境中保留自身特征的探索。
钢琴具有较强的变现力, 演奏者能随心所欲地进行情感处理, 深化情感与自然感受完美结合, 构建丰富的感情色调, 可以恰到好处地表达各种音乐情绪, 或刚或柔, 或急或缓。但钢琴演绎二胡乐曲同样有着力不从心之感——如何寻找那掉在“琴缝里”的音呢?
“滑音”的玄妙是生硬的和弦无法企及的, 连续的滑奏与自由拍子音色“清淡”、“静雅”给予二胡演奏者以无限创造力和坚强的活力。钢琴音乐稳定规则的强弱关系使《二泉映月》温婉的曲调线条突出、经纬分明, 骨感十足, 却毫无诗意可言风格变亦相差甚远矣!一味的扩充和西方“个体自由原则”使作品失去了“神”。
2. 西洋乐队版《二泉映月》
《二泉映月》原曲中融于道教音乐、江南民间音乐、戏曲音乐曲调素材于一体。创作中用不同乐器加花改变传统旋律进行, 意外的跳进使乐曲给人无限期待。“又一体”的结构变奏手法使1 2小节的主题反复出现却又不显得“啰嗦”, 乐曲轻喃、低诉情绪弱化了对比。
改编后西洋乐队版的《二泉映月》用多种乐器在不同声部的呼应生成重复, 这是一个典型的为乐队而改编的曲子。主题的处理使用了动机模仿、变化模仿以及简单对比、繁杂对比的手法, 以多层次的叠加替代线性单旋律走向, 增加乐曲对比度丰富了音色层次, 使之轻巧丰盈。和声配置简练点到为止, 使用七和弦增加音响的空间感、距离感;在配器上兼顾对民族乐器音色的模仿, 主调复调结合的乐队演奏形式对音乐整体建构。
但中国音体系与西方不同, 中国乐曲在“意”中方能有“味”, 而西方音体系是一种极度精确化的制度产物, 这种制度是高产的但对于民族乐器的“意味”却无从移植。
1 9 5 0年杨荫浏先生对阿炳演奏录制音响的整理记谱, 其中融入了自身对乐曲的理解, 后来人不能亲耳听到当年的录制版本, 因此对此曲的改编出入必将更多。但是在创作过程中对原曲的保留是对先生的尊重, 改编部分是在原有空间里又一层次的音乐世界被其他乐器的形式所构架。所以传统音乐走到当今, 其发展和创新可以求新求变, 但万变不离其宗, 如果离开乐曲本身的世界而单单去寻找外在的创意, 则是本末倒置。
摘要:在对音乐的解读中, 基于人类生理学的情感表达、再现性等艺术理论, 是当前常见的解读方式, 但这之中又隐含着对作品的割裂。所以本文从存在现象学出发, 追溯到传统美学中, 以《二泉映月》为例证解读音乐, 并结合当下传统音乐的现代改变来思索音乐世界的延展。
关键词:二泉映月,存在现象学,道家音乐
参考文献
[1] (美) 霍德杰斯 (Hodges, D.A.) 著;刘沛, 任恺译.音乐心理学手册[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 2006.
[2] (美) 基维 (Kivy, p.) 著:徐红媛等译.纯音乐:音乐体验的哲学思考[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0.
[3]傅云龙, 陆钦注释, 老子·庄子:注释本[M].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0.
《这个世界的音乐》教案 篇5
1、深入理解“这个世界的音乐”的含义;
2、文章使用到的举例子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3、理解作者将人类和动物界通过音乐的认同,表现出的生态观、生命观和社会观(只讨论,不要求掌握)
【教学重点】
1、理解“这个世界的音乐”的含义;
2、举例子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教学用时】1课时
【教学步骤和内容】
一、导入:
1、教师导入语:对于音乐,大家一定并不陌生,通常人们把音乐分成了若干个类型,比如:通俗、流行、民族、古典等等,人们对于各种音乐的理解也是莫衷一是、各有所好,那么自然界也有音乐吗,如果有的话,是怎样的音乐呢,是否与人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或者根本不同呢,本文为我们揭示的就是这样一个问题,请大家关注:
2、介绍作者:托马斯・刘易斯
指读课文68页下的注释,并补充:作者是一个具有先进的生态观、生命观和社会观,而又无比痴迷音乐(巴赫的协奏曲)的卓有成就的科学家。
二、解析课文:
1、速读课文,提问:本文使用最多的说明方法是哪些,为了说明什么问题?
举例子和作比较
1)举例子:
第三~四段:白蚁,在蚁穴中用头部敲击地面,发出打击乐式的声音,有着高度的组织规律,“就像定音鼓的谱号”,用以说明:
“总有一种持续不断的音乐潜在于所有其他信号之下”;
第六段:蝙蝠,尽管发出的许多声音是为了捕获昆虫的需要,但是某些声音还是毫无功利目的,而只是为了彼此交流或休息时的娱乐的;
第七~八段:众多动物的身体的`各个器官和部位,脚爪、头部、腹部、牙齿、口唇、胸脯、骨节、咽喉等,被用来发声,构成一个不甘寂寞的音响世界。
第九~十段:鸟类的歌声,说明:
动物在许多事务性的声音(警告、惊叫、求偶、宣布领地、征募新友、要求解散等)之外,还会发出“大量的、重复出现的美妙音乐”。
第12、13段:举了成群的蟋蟀或蚯蚓、结队的鲸鱼和海鸟的合奏曲、交响乐的例子,说明作者为大自然的雄浑天籁所感染,并让读者也相信:这些曲调式真正的音乐。
2)作比较:
第五~六段:把生物的声音与人类作了类比:外星人,也许会把人类发出的高尔夫球的卡塔声理解为“警告的呼唤”、“求偶的信号”、“领土占有的宣言”等,显然是牵强可笑的,同理,人类也不能把动物发出的某种声音解释为如上的具体意义,第六段举了蝙蝠的例子补充说明这个道理。
第11段:将生物的音乐于人类的音乐做类比。作者认为:原始人的创作歌曲与洞穴岩画一样,唱歌同说话一样,都是一种生物体本能需要。由此可以类推:
动物发出的声音中,也必然有超功利性的、纯粹娱乐或审美的音乐。
第14段:又一次用外星人听人类音乐的误会来类比说明:音乐并不具备某种特定意义。
2、由以上对说明方法的分析,我们参考课后练习一的第1题,可以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讨论后明确:“这个世界的音乐”在本文中是指动物们发出的美妙动听的声音,它们有节奏、有规律,有的如小夜曲般悠扬婉转,有的如交响乐般气势磅礴,在作者看来,这些声音之所以可以称之为音乐,是因为它们根人类的音乐一样,并不具有某种具体的意义,即不是为了传达特定的、实际的信息。
3.根据课文,结合课后练习一的第2题理解作者的生命观、生态观和社会观。
讨论后明确:依据作者的观点,音乐并不负载某种特定信息,人类创作音乐,是出于某种生物性本能,是因为人作为一种地球上的生命形式,从热力学的角度来说,象其它动物一样,受到太阳辐射能量的影响,又将太阳能在地球上辐射开去,势必要把物质重新安排成对称形式、使之违反几率,反抗熵的增加,从而出现一种偶然的有序状态(文见课文最后一段)。
三、小结课文:作者通过举例子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以通俗幽默的笔调,用音乐把人类和自然界的其它动物等同起来,揭示了音乐得本质特征,虽是一家之言,但表达了先进的生命观、生态观和社会观,在科学和经济繁荣的社会里,对于存在傲慢与麻木、自私和短视,面临拥挤和污染的人类社会来说,具有振聋发聩的作用。
相约凯里,聆听世界的音乐 篇6
自2010年落户凯里市以来,“金芦笙”中国民族器乐大赛已经连续成功举办了三届。第四届“金芦笙”的开幕,主办单位升格为中国音乐家协会,使这项比赛成为国家级大型音乐赛事,并拓宽了国际视野。
此次比赛共有来自全国各地的612名选手报名参赛,95名选手入围决赛,决赛分弹拨类(A、B组)、拉弦类、吹管类三大类。28日,全部赛事圆满完成, 9名选手分别摘取三个大类4个组的桂冠。王玉珏、吴爽、张柳萌获弹拨类(A组)金奖,王娟、赵婷婷获弹拨类(B组)金奖,存布乐、李婷获拉弦类金奖,宫媛、靳宝伟获吹管类金奖。颁奖晚会上,中国音协分党组成员、秘书长韩新安,中国音协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王建国,中国音协办公室主任王宏,中国音协高校音乐联盟副秘书长邹薇及凯里市该活动相关领导上台为获奖选手颁奖。
活动期间,举办了国内著名民族器乐大师专题讲座,为民族器乐爱好者搭建了一个难得的教学互动平台。24日下午,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音乐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徐沛东为在场音乐爱好者们带来了一场名为《歌曲创作的回顾与展望》的讲座。讲座中,徐沛东梳理中国歌曲创作历程,结合自己的创作经验浅析歌曲的创新。26日上午,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中央音乐学院民族器乐系硕士生导师、教授李光华为凯里的音乐爱好者们带来了一场名为《从点与线的审美角度谈琵琶演奏法》专题讲座。
在此期间,国内著名专家学者又在凯里对民族器乐的传承与发展进行讨论,就如何促进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民族器乐传承和发展形成了“凯里共识”。部分名家、大师还走进课堂,与凯里地区民族器乐学生零距离接触,听学生演奏,现场指导、点拨。
除了国家级专业比赛带来的精彩赛事外,“凯里·国际民族器乐荟萃”音乐会、“国际星辉”凯城民乐风雅颂音乐会、中国歌剧舞剧院民族管弦乐团专场等三场音乐会中,来自9个国家和地区独具民族特色、地域特色和文化特色的民族器乐队伍,与黔东南特色器乐同台演出,为民族大赛锦上添花。
《音乐与其表现的世界》书评 篇7
通过阅读本书, 除了惊叹作者深厚的文字功底, 还从中学到了很多东西, 给我以很大的帮助和启发。
第一, 思维严谨, 逻辑严密。本书中文字量巨大, 但是在阅读的过程中并没使读者感受到“雾里看花”的感觉, 相反作者在阐述该研究的过程中, 逻辑清晰、思维严谨、层次分明、环环相扣。既不使人感到啰嗦, 又条理清楚。例如, 在音乐美学中, 音乐能不能表现音乐以外的东西还处在争论之中, 作者为了避免陷入这个无休止的争论漩涡, 一开始就做出了说明, 作者说:“为了回避回答‘内容’与‘形式’概念理解的差异, 笔者把它概括为‘音乐音响与其表现对象’之间的对应关系问题”。这体现出了作者思维逻辑的严谨性。再如, 在第一章中, 作者首先就阐述了发起该研究的原因——“解决音乐能否表现它之外的对象问题的关键, 是解决对应关系问题”, 接下来分别叙述了音乐美学和音乐心理学国内外与该课题相关的一些研究, 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意义等。作者在第一章中主要阐述了该研究的一些基本信息, 就给读者以总的概览, 使读者可以大致的了解该研究的内容, 进而可以使读者体会到该研究给我们的音乐事业能够带来什么样的帮助、以及使读者相信该研究是在严密的科学研究下进行的。该书使人感叹作者的陈述环环相扣、循序渐进、条理分明。
第二, 学术功底深厚, 知识覆盖面广。学术功底深厚不仅体现在文献量上, 而且还体现在跨学科方面。在文献量上我们可以很直观的看到书目以及相关论文的数量是非常之多, 贯穿古今中外。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 不难看出该研究不仅涉及音乐学内部诸多学科, 而且还涉及音乐学科以外的其它许多学科。音乐学学科内涉及音乐心理学、音乐美学、民族音乐学、音乐史学等。音乐学科以外还涉及物理学、统计学、心理学、美学等。其次, 作者对问题的阐述全面、有深度、见解独到、举例适当。例如, 在与音高相关的联觉中, 做了大量了音高与视觉、情态、空间知觉、物理属性之间的联觉规律实验, 并对每一问题进行深度分析。针对下述观点, “与音高相关的一系列联觉总是引起情态兴奋性或抑制性的活动……共同的神经系统兴奋性反应机制是与音高相关的联觉发生的心理机制” (p64) , 作者从心理学理论的高度对音高引起人的相关反应做出了分析, 并且举例说明如下:“音高与物理属性大小、轻重之间的联觉关系”, 例如“圣桑《动物狂欢节》中‘大象’与‘鸟舍’……都是前者使用低音表现, 后者使用高音表现”、“我国著名歌曲《松花江上》……根据音的高低与轻重之间的联觉关系可以推论, ‘灾难深重’、‘心情沉重’、‘沉重的生活’等等感觉就用低音区来表达……”。用频率较低的音来表现“大”、“重”的心理体验, 而用频率较高的音来表现“小”、“轻”的心理体验。这些例子都很好的说明了物理属性的“音高”引起的人的心理体验即作者所说的“与音高相关的联觉规律”。
第三, 该研究应用前景广泛, 具有很大的学术价值。诚如作者所说“揭示音乐表现规律的最终目的, 就是要在因果关系的层次上获得音乐音响的物理属性与其他人类感觉之间具体、明确的对应关系……哪里有音乐表现的问题, 哪里有需要音乐的地方, 哪里就有联觉对应关系规律的应用领域”。的确像作者所说的那样, 凡是涉及到音乐表现方面的问题, 该研究或多或少都可以得到应用。该研究在音乐创作、音乐欣赏、环境音乐、音乐医疗中的应用前景是非常值得期待的, 给这些学科的理论基础建设也注入了新鲜力量。此外对音乐美学领域中“内容与形式”之争的解决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该研究把以往停留于经验层面上的联觉对应规律从理论高度进行了证实, 使人们更加清晰、明了的认识到了这一规律。作者的学术眼光具有前瞻性, 该研究对音乐美学、音乐心理学等做出了巨大的学术贡献。以该研究为基础, 作者对音乐的“内容与形式”、音乐的意义、功能给予了新的阐释。该研究从心理学的角度回答了“表现对象怎样进入到音乐中去?它又怎样从音乐中出来, 进入到听者那里去的问题”。
摘要:《音乐与其表现的世界》是一部从理论高度解释了音乐审美经验中的某些问题的著作。该研究对促进音乐美学以及音乐心理学的研究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对音乐美学研究中的某些问题提供了一个形而下的解释途径。因而本书是一本具有前沿学术价值的理论著作。
带儿童走进音乐世界的实践探索 篇8
一、边唱儿歌,边做动作,提高学习兴趣
儿歌是音乐与文学结合的产物,不仅有朗朗上口的歌词,而且有美妙动听的旋律。儿歌歌词最大的特点就是和儿童的生活息息相关,所描绘的事物主题单一,具体、形象、生动,能够直接反映事物的本质,让孩子们如闻其声、如见其形,便于幼儿理解、记忆,更容易引起儿童兴趣,为儿童所接受,也是儿童表达自己喜怒哀乐等各种情绪和愿望的最自然的方式之一。
比如儿歌《蚂蚁》第一段唱到:“一只蚂蚁在洞口,看见一粒豆,用力搬也搬不动,急得直摇头。”仅仅用了24个字就形象、具体地描绘了主体、地点、事情的发展、表现,简单、直接,符合儿童特点,易于儿童接受。第二段唱到:“小小蚂蚁想一想,想出好办法,回洞请来好朋友,抬着一起走。”也是仅仅用了24个字,就把蚂蚁的开动脑筋、想出办法、如何实施、快乐表现展现得淋漓尽致。歌曲的旋律也是极其符合儿童特点的,篇幅短小、结构简单,仅仅用了8个小节,旋律进行以级进为主,节奏也是以均匀的八分音符为主,为了增加歌曲的动感,在第5小节和第7小节用了附点八分音符,为歌曲增添了不少活力,易于儿童演唱。加上他们的情感易于激发、易于显露,在唱的时候还会随着音乐做着不同的动作,表达自己的情感。
儿歌《学做解放军》特别受男孩子的喜爱,曲调简单、质朴、坚定,朗朗上口、易学易记。歌曲共有三段歌词,第一段唱到:“敲起锣,打起鼓,吹起小喇叭,排好了队伍,学做解放军。哒哒哒哒哒嘀,嘀嘀嘀哒嘀哒,人民呀解放军,多呀么多光荣。”形象地描绘了孩子们学做解放军时的激动心情,把对解放军的崇尚描绘得淋漓尽致。第二段唱到:“向左转,向右转,齐步向前走,挺起了胸膛,跑步向前冲。哒哒哒哒哒嘀,嘀嘀嘀哒嘀哒,人民呀解放军,多呀么多威风。”描绘了孩子们学做解放军的动作、姿态,内心的感受。第三段:“挎着刀,握着枪,背着手榴弹,勇敢呀杀敌,争取立大功。哒哒哒哒哒嘀,嘀嘀嘀哒嘀哒,人民呀解放军,多呀么多英雄。”抒发了对解放军的赞美之情。歌曲篇幅不长,只有4个乐句,结构简单,一段体曲式结构,中间模仿小喇叭的衬词“哒哒哒哒哒嘀,嘀嘀嘀哒嘀哒”每段都有,非常符合儿童特点,深受孩子们喜爱,每唱至此,孩子们都会模仿吹小喇叭的动作,充满了欢乐的气氛,也是整首歌曲的点睛之笔。
边唱儿歌,边做动作,不仅可以表达孩子们内心对音乐的感受,有助于提高儿童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培养儿童的音乐感觉。随着时间的发展,这样的歌曲唱多了,动作做多了,孩子们的乐感自然就培养起来了。
二、强化儿歌在儿童技能技巧学习中的运用
学习一门音乐技能技巧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教师为了强化孩子的基本功,往往会布置一些枯燥、无趣的基本练习,诸如音阶练习、手指练习、旋律性不强的练习曲等等,这类教师不懂得儿童教育学、心理学,不知道兴趣是孩子学习最大的动力,严重抹杀了儿童学琴的积极性。
换一种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基本功训练的同时穿插一些孩子们熟悉的儿歌,不仅可以提高儿童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提高儿童的学习效率。可以想象,如果将孩子们熟悉的儿歌配上伴奏融入到技能课教学中,孩子们一边弹着琴、一边唱着自己熟悉的儿歌,那岂不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如著名作曲家陈歌辛创作的充满喜庆色彩的歌曲《恭喜恭喜》,是孩子们非常喜欢唱的一首儿歌,也是每到过年的时候在大街小巷我们听到最多的一句话、一首歌:“每条大街小巷,每个人的嘴里,见面第一句话,就是恭喜恭喜。恭喜恭喜恭喜你呀,恭喜恭喜恭喜你。”歌曲篇幅不长,仅有6个小节,结构简单,一段体曲式。旋律极有过年气氛,朗朗上口。如果教师将其进行一下简单的改编,或在钢琴谱上配上简单的伴奏,让孩子在过年的时候给大家表演一下,岂不是一件一举多得的事情,孩子既练习了基本的技能技巧,又培养了对所学乐器的兴趣,孩子在表演的同时大家还可以跟着孩子一起歌唱,抒发一下情怀,烘托一下过年的气氛。
强化儿歌在儿童技能学习中的运用,不仅能使儿童从枯燥、乏味的技能技巧训练中走出来,而且通过在所学乐器上的儿歌演奏可以让儿童享受到学习乐器给他们带来的乐趣和愉悦,也可以满足他们情感表达的需要。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启迪了心智,陶冶了情操,完善了人格,教学的意义真正得以实现,因为“学以致用”是我们学习任何一门功课、技能的最终目标。
三、多欣赏一些节奏明确、曲调优美、欢快的乐曲
音乐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宽容性。儿童具有强烈的自我表达欲望。由于他们所能运用的自我表达手段有限,音乐就成为儿童自我表达的重要方式。自我表达是音乐的主要功能之一,这种功能是音乐的各种特性所决定的,它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儿童教育的规律。音乐的宽容性可以接纳各种不同智力水平的儿童,给他们提供自我表达、自我发挥的均等机会。
德国著名作曲家贝多芬创作的《土耳其进行曲》节奏简单,以八分音符为主;结构简单、工整,采用二部曲式结构:A+B+A+B+A+ 尾声;曲调欢快、活泼,伴奏部分辅以八分音符、半分解伴奏音型。A段主题坚定、朴实、明朗,表现了士兵们气宇轩昂、生气勃勃的形象。B段主题轻快、灵巧、诙谐、活泼,使人产生心情愉快的感觉。这首作品充分运用了钢琴跳音、连音等不同演奏方法,两个主题交替出现,具有诙谐的气氛。再加上力度不停变化,音量由弱到强,再由强到弱,惟妙惟肖地刻画了土耳其士兵们迈着矫健的步伐气宇轩昂、生气勃勃、充满愉悦心情地从远方渐渐走来,又渐渐远去的生动形象,非常适合儿童欣赏。儿童还可以借助欣赏此曲对钢琴的形状、演奏方法、音色等有一个深刻的认识。
我国著名作曲家黄海怀创作的二胡曲《赛马》表现的是我国内蒙古人民在传统节日“那达慕”盛会上进行赛马比赛时的场景。乐曲主题采用的是蒙古族民歌《红旗歌》,将蒙古风格的音阶和节奏同汉族音乐中常用的装饰音巧妙地结合使用,使乐曲既有欢快奔腾的场景,又有优美抒情的景象。同时运用二胡拨奏和连奏的技巧,使乐曲显得更加生动、活泼、欢快、热烈。乐曲开始时描写了奔腾激越纵横驰骋的骏马,来刻画蒙古族人民节日赛马的热烈场面。第二段的开始二胡奏出引用民歌的全曲旋律,曲调欢乐、抒情。接着二胡通过对民歌进行加花变奏,又一次重复旋律,再一次展现蒙古人民的愉快心情。接下来二胡创造性地运用大段落的拨弦技巧,使赛马妙趣横生。第三段是二胡模仿马头琴,把草原的辽阔美丽和牧民们的喜悦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乐曲在愉快的气氛中结束。
这首作品曲调欢快、热情、奔放,形象地展现了在广阔的大草原上万马奔腾的景象。儿童借助此曲不仅可以展开对二胡形状、演奏方法、音色等的认识,还可以展开对马的认识,还可以随着音乐自己做各种动作,表达内心的感受,让欣赏变得更有乐趣。乐曲结构较工整、旋律流畅、一气呵成,非常适合儿童欣赏学习。
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笔者通过多年实践探索出的上述三个方法,在应用的过程中便于操作、行之有效,以期让更多的孩子打开音乐世界的大门,走进音乐的美妙世界,培养儿童的审美意识,促进人格全面发展。
摘要:笔者通过实践探索从边唱儿歌,边做动作,提高学习兴趣;强化儿歌在儿童技能技巧学习中的运用;多欣赏一些节奏明确、曲调优美、欢快的乐曲三个方面论述让儿童走进音乐世界的有效方法,以期让更多的孩子打开音乐世界的大门,走进音乐的美妙世界,培养儿童的审美意识,促进人格全面发展。
音乐的世界性 篇9
关键词:世界音乐,多元文化主义,民族音乐学,唱片厂牌
“世界音乐”这一概念主要涉及两方面的内涵:其一, 在教学与科研的领域中, “世界音乐”主要是作为一种教育课程体系而存在。它以非西方艺术音乐传统的世界诸民族音乐为教学内容, 以多元文化主义为教育的基本策略, 以民族音乐学或音乐人类学为学科基础, 以“参与式”教学为特色教学方法, 是一门迎合时代发展、具有深远意义的教育课程。其二, 在音乐商业的领域中, “世界音乐”是音乐的唱片和影像市场中的一个重要类别。它与欧洲古典音乐、流行音乐、摇滚乐、爵士乐、新世纪音乐等种类型的音乐并驾齐驱, 共同组成了唱片工业中丰富多彩的消费品, 满足了各类消费人群的需要。
一、“世界音乐”的学科基础是“民族音乐学”
如果将“世界音乐”界定为一门教育课程体系, 这门课程的学科基础则是“民族音乐学” (或音乐人类学) 。“民族音乐学是音乐学下属的一门研究世界诸民族传统音乐的理论学科, 它的基本特征是将某民族现存的传统音乐置于该民族特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中去, 通过对该民族成员 (个体或群体) 是如何根据自身文化传统去实践、使用、传播和发展这些音乐的考察和研究, 阐述其有关音乐的基本特征、生存规律和民族文化特质” (1) 。课程层面的世界音乐更多从事的是推广、普及、传播、介绍等教育性的活动, 如果就世界音乐中的某一专题继续进行学术上的探讨和研究时, 则必然步入到民族音乐学的研究层次。
1. 民族音乐学对世界音乐教育发展的意义
世界音乐与民族音乐学的发展休戚相关, 该课程就是伴随着民族音乐学的发展而日臻成熟, 它的教学内容是通过民族音乐学的田野工作和案头工作的积累得到了丰富和充实, 没有民族音乐学的积累世界音乐的教学就成了无米之炊。在国外, 世界音乐这门课程体系正是在诸多民族音乐学学者的带动以及研究成果的积
四、结论与建议
1. 结论
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态度积极;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价值取向成多元化方向发展, 学习技能、应付考试不再是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目的;男女生在参加课外体育活动项目上存在明显差异, 男生以对抗型项目为主, 女生以舒缓型项目为主, 男生的项目选择多, 女生项目选择少;在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频度和时间上, 男女生的差异也很显著, 男生的频度高, 女生的频度低, 男生每次运动时间较长, 女生运动时间较短;在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场所选择上, 由于受到运动项目选择的影响, 男女同学的活动场所选择差异性很大, 但是选择的场所主要还是在校园内。影响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其中缺乏场地器材是最主要因素, 大学生的自我主观因素影响也相当大, 主要表现在对体育锻炼价值功能的认识不够, 思想上存在惰性。
2. 建议
多给体育教师和学生创造条件, 形成课外体育活动的师生互动局面, 根据学生的特长、兴趣、爱好组成课外活动锻炼小组, 累下逐步成熟和完善起来, 任何一位在世界音乐范围中对某一专题颇有研究建树的学者会很自然地认同民族音乐学家这一身份。比如, 曼特尔·胡德研究的重点是印尼的甘美兰音乐, 他以《爪哇音乐中作为调式决定因素的核心音》这篇论文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再比如, 涅特尔早年专事北美印第安人的研究, 先后发表了《北美印第安音乐的风格》《北美印第安的多声音乐》等论著。在国内, 伴随着多年的积累和发展, 越来越多的学者已经不再满足于对某一国外的民族音乐进行介绍性工作, 不再满足于将国外现有的成果直接搬来应用于教学, 很多关注非我民族音乐文化并运用民族音乐学理论的研究性论著不断涌现出来, 这些研究也对世界音乐教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民族音乐学的诸多理论成了世界音乐教学的理论基础, 在这些理论的指引下世界音乐的课程成为了一门有别于西方艺术音乐教学的课程。这其中最典型的就要数“文化价值相对论”理论。“文化价值相对”的理论批判了以西方音乐为中心的审美标准, 使各种音乐文化包括西方艺术音乐传统能够在一个平等、互相尊重的平台上得以展示, 这也构成了多种多样的音乐文化浓缩于一门课程之内的理论基础。同时, 通过丰富而有说服力的实例来说明和验证文化价值相对理论也是世界音乐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之一, 在世界音乐的课堂上, 文化价值相对的理论不仅体现在音乐本体风格的多样性, 还体现在音乐历史、音乐审美、音乐语境、音乐传承、音乐活动等诸多音乐行为的多样性上。再比如, 作为比较音乐学阶段的“霍-萨乐器分类体系”虽然产生的年代已经很久远了, 但它对民族乐器的研究及相关的教学活动具有一定的意义, 它成为了学生们认识世界上多种乐器的一个便捷的方法和途径。除了民族音乐学的一些传统的经典理论外, 新兴的研究话题也为世界音乐的教学开启了新的视野, 提供了新的内容, 比如, 全球化、身份认同、流行音乐、女性、传统音乐复兴等近二十年来新兴的研究专题均为世界音乐的教学注入了新的养分和活力。
2. 世界音乐教育对于国内民族音乐学研究的回馈
从国内民族音乐学的发展现状来看, 在很多学者的共同努力下, 该学科作为一门引自国外的学科, 取得了蓬勃的发展, 并一定程度地本土化, 融入到中国现存的学科体系中, 已有相当数量指派专门的体育老师进行全面指导, 营造出良好的校园体育运动氛围;加快体育教学改革, 逐步淡化传统教学模式, 以学生掌握锻炼方法, 激发学生运动兴趣, 培养终身体育观念的教学为主;提高学校领导对体育工作的重视, 多增加体育经费投入, 尽快改变学校体育设施滞后现状。
参考文献:
[1]王华倬.刘玫瑾.于秀.我国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现状的调查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2年, 第1期, 起止页:89-91
[2]周志华.对“升格型”高职院校体育现状及改革的思考[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2003年第5期, 起止页:78-79
[3]张玉凤.广东高职院校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分析[J].体育学刊, 2006年第4期, 起止页:86-88
[4]王伟.北京地区普通高校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3年第4期, 起止页:499-500
李震 (1974---) 工作单位:邢台学院体育系职称: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 毕业院校:河北师大体育学院。
的学者将自己的学术立场和身份定位为民族音乐学。但就研究对象而言, 更多地集中在中国汉族与少数民族传统音乐的研究上, 由于国情及文化环境的原因, 对世界上其他民族音乐的认识和研究远远不及美、英、日等国家, 我们对世界诸民族音乐文化的认识和了解很大程度上还依赖于大量的英语、日语等外文文献。事实上, 民族音乐学作为一个以方法论及研究方法为核心的学科, 本身就建构在世界诸民族音乐文化的基础上, 它是通过对多种具体实例的田野调查而抽象出来的理论和方法。
对世界诸民族音乐的认识和了解能够进一步促进国内民族音乐学的发展和完善, 主要体现在: (一) 民族音乐学是一门外来学科, 它发端、建立和成熟于对世界诸民族音乐研究的基础上, 此类例子不胜枚举。因此, 民族音乐学更需要通过世界诸民族的音乐文化继续充实和验证自己的理论框架, 而不仅仅是局限于将外来的理论应用于中国传统音乐的研究上, 或者仅用中国民族音乐的现象来抽象出民族音乐理论。 (二) 民族音乐学研究本身很有可能就不是针对某一个孤立的对象, 有可能涉及多种音乐文化, 各类比较研究就是这类研究的典型, 比如, 追问音乐本质的宏观比较研究 (如洛马克斯对世界各民族歌唱的测音) 、探寻不同音乐文化间历史渊源的比较研究 (如大部分中日音乐的比较研究) 、以突现不同音乐文化特点为目的的比较研究 (如中西音乐的比较研究) 等。 (三) 世界音乐的广阔天地为中国传统音乐的研究提供了有效的参照系, 熟知世界诸民族的音乐文化现象毫无疑问能够使学者们能够自觉地在一个更为开放的视野里思考中国传统音乐的各种问题。正如中央音乐学院的陈自明教授所言:“民族音乐学就如同人的骨骼, 世界诸民族的音乐文化就如同民族音乐的血肉, 没有骨骼世界音乐的发展就没有了理论的根基, 而缺少了血肉, 民族音乐学就不够充实和丰富。”
毫无疑问, 世界音乐的教学活动开启了对世界诸民族音乐文化了解和认识的一扇门, 是带动相关研究的一辆发动机, 而世界音乐的教学以及在教学活动带动下的相关研究必定会促进民族音乐学的发展。
二、“世界音乐”的唱片厂牌
“世界音乐”这一概念除了具有教育课程体系这层含义外, 还是音乐的唱片和影像市场中的一个重要类别。它与欧洲古典音乐、流行音乐、摇滚乐、爵士乐、新世纪音乐等种类型的音乐并驾齐驱, 共同组成了唱片工业中丰富多彩的消费品, 满足了各类消费人群的需要。在音乐产业的领域里, 厂牌是音乐商品的商标和品牌, 也指管理某商标或品牌的公司, 此公司要控制和调整制作、生产、发布、发行的整个流程, 并负责维护音乐制品的知识产权, 以及与音乐及其经纪人签约的有关事宜。对于音乐爱好者来说, 厂牌还具有其它意义, 它代表了唱片的某种独特风格和价值取向, 是一种审美, 厂牌所蕴含的个性和内涵可以慢慢地品味和思考。在音乐市场上, 有一些专做或兼作“世界音乐”这一类别厂牌, 这些厂牌以各自的方式展现了对“世界音乐”的理解, 极大地推动了世界音乐的商业传播。比较知名的世界音乐厂牌如下所列:
“非凡探险家” (Nonesuch Explorer) , 官方网站为www.nonesuch.com, 目前已与华纳兄弟娱乐公司联合。该厂牌以一套名为《非凡探险家系列》的唱片而成为世界音乐商业发行的先行者。这套唱片从1967年出品的第一张巴厘岛唱片开始, 到1984年共出品了92张, 包括亚洲、非洲、加勒比海等地的田野录音, 并且高品质的录音赢得了唱片发烧友的信赖。最近, 这套唱片被重新录制和包装, 以新的面貌再度发行。
“普图玛约” (Putumayo) , 官方网站为www.putumayo.com, 是一家专门以出版世界音乐的美国唱片公司厂牌。普图玛约是一个非常注重经营形象的公司, 自1993年便致力于介绍各国不同的文化于世人, 并在传统音乐与流行文化做好最佳的桥梁, 创造出属于普图马约式的欢快节奏。为了使厂牌拥有更高的辨识度, 普图玛约的专辑封面都是由知名的儿童插画家尼可拉·海戴尔 (Nicola Heindl) 所亲笔绘画, 他运用的色彩大胆丰富并且具有民族味, 正好符合普图玛约公司所追求的目标及理念, 即:连接传统与现代。普图玛约建立了自己独特的营销网络, 不必特去唱片店, 在全美2500个普图玛约咖啡店、礼品店和服装店里都可以找到它们。
“真世界” (Real world) , 官方网站为www.realworld.co.uk, 堪称世界音乐的第一大厂牌。自摇滚明星彼德·加百利 (Peter Gabriel) 创建以来, 推出了巴基斯坦格瓦立演唱大师“努斯拉特·法塔赫·阿里·汗” (Nusrat Fateh Ali Khan) 等一批世界音乐的明星。每年夏天的“沃玛德”音乐节 (Womad) 以及“真世界录音周”不仅是世界音乐的聚师大会, 还大大提升了该厂牌的商业信心。这一厂牌更关注的是艺术大师本身的艺术造诣, 而不是音乐所属的文化, 他们认为:“伟大音乐完全可以脱离艺术家本身国籍而做到娱乐人心。”
“话题” (Topic) , 官方网站为www.topicrecords.co.uk。始于1939年的伦敦, 号称世界上最老的独立唱片厂牌, 由一些相信“音乐可以改变世界”的马克思主义者创始。“话题”是“图书馆”级别的唱片厂牌, 专收“档案录音”, 曾经为不列颠音乐传统出版过20张一套的《人民之声》, 目前正致力于分批整理大英图书馆三楼浩瀚的“世界声音档案”。
“网络” (Network) , 官方网站为www.wanrecords.net。是有20多年历史的德国世界音乐厂牌, 曾经发行过多张关于苏菲神秘教、撒哈拉、吉普塞音乐的畅销专辑, 内页还附有有大幅精致的图片, 很得收藏者青睐。
“JVC”, 日本的音像制品的大厂牌, 兼营世界音乐。该厂牌所作的世界音乐旨在一网打尽环宇的音乐, 除了大量的CD唱片之外, 还出过30盒一套的世界音乐大全VHS录象带, 并配有9本录像带的说明书。这套录像带和配套的说明书以成为国内世界音乐教学的一套重要参考资料, 多年经久不衰。
以上只是少量比较知名的专作或兼作世界音乐的厂牌, 仅在World Music Central (http://www.worldmusiccentral.org) 这一网站中就列出了343个世界音乐的厂牌资料。在这个网站中, 绝大部分的世界音乐厂牌集中在欧美。且其中相当一部分集中在这些国家:美国 (94家) 、英国 (27家) 、德国 (24家) 和法国 (22) 家, 余下的一部分则散落于加勒比海地区、中美洲、大洋洲、中东、非洲、亚洲和南美洲等地。这些唱片中既有原汁原味的民族音乐, 也有融合性的流行音乐, 即便主要作为一种商品而流通, 但无疑为世界音乐的相关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来源。
此外, 旅行指南公司还于2000年还推出了一套世界音乐的唱片指南, 题名为《世界音乐旅行指南》 (Rough Guide to World Music) , 共分上下两卷, 详细地介绍了世界音乐的经典唱片, 堪称世界音乐爱好者的音乐圣经。
参考文献
[1]伍国栋.《民族音乐学概论》, P16, 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0.
[1]王耀华, 王州.《世界民族音乐文化》.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年第一版.
[2]管建华.“文化策略与世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思考”.《中国音乐》.2005第2期.
[3]管建华.“世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国际研讨会纪要”.《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
[4]陈自明.“研究世界民族音乐共享世界音乐资源——在第二届世界民族音乐研讨会上的讲话”.《人民音乐》2006年第2期.
[5]洛秦.《世界音乐研究的学术价值和文化意义》.《中国音乐学》.2006年第4期.
音乐的世界性 篇10
一、中国民族音乐的现状
1、中国民族音乐发展历程
中国传统民族音乐是中国五十六个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积累创造的精神财富。中国的民族音乐分为传统音乐和现代音乐两个部分。现代新音乐一般是指五四运动以后的音乐, 包括各类题材、形式的声乐、器乐、大合唱、交响乐、音乐剧、歌剧等等, 而传统音乐是指五四之前的民族音乐艺术。
在中国, 大多数民族都有着自己的传统音乐形式和题材内容, 包括各种各样的音乐形式以及宗教音乐、宫廷音乐等, 各个少数民族的民族音乐时组成中国民族音乐的重要的不可缺失组成部分, 同时中国各少数民族的传统音乐也是世界音乐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民族的音乐异常丰富, 是各族人民生活的一部分。从汉民族的音乐来说, 汉民族的音乐发展总是围绕着中国经济、政治的发展趋势, 从简单的音乐形式发展到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 其中经历了很长时间的累积和创作, 我国经济发展以及外交的频繁造就了民族音乐的发展, 从音乐的内容到形式到发生了很大突破, 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2、中国民族音乐的特色
要研究中国的传统民族音乐, 就必须把多样化的中国文化考虑进去, 要从民族音乐的特点, 包括传统的民歌、传统的乐曲、曲艺音乐以及戏曲等等都要考虑进去。在风格方面分为南北两大不同的区域, 这两种不同地域风格的音乐一直引导和制约我国的传统音乐发展。几千年来由于南北两地的文化差异和不同的生活习性, 形成了完全不同的音乐风格和表现形式, 两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融合, 促进了两地音乐的完善和发展, 同时我国南北两地的民族音乐有其不可动摇的定性。首先, 我国南北方音乐无论从形式还是风格上在几千年来都具有稳定性, 这样中国传统的文化特点相关。其次, 历史中几次大的民族迁徙和交流, 以及近代以来国外音乐的入侵都没有动摇民族音乐的本质特点, 所以中国民族音乐是极具稳定性的。
二、中国传统民族音乐要确立在世界民族音乐中的地位
1、中国是一个物产丰富、地大物博的国度, 存在已久的历史和多种多样的风格类型的音乐财富, 尽管外国音乐的很多学者对中国的传统音乐很感兴趣, 喜欢中国的传统文化和音乐表达形式, 但是中国真正被纳入“世界音乐”的音乐教材或论著却为数不多。其中为数不多的中国民族传统音乐教材《世界音乐》其中并没有提及相关的中国民族传统音乐, 有的仅是极少的提及中国民族音乐中的汉族打击乐以及汉族民歌, 很多类似的教材都是如此, 并没有提及相关的中国民族传统音乐。如此难道中国传统民族音乐真的在世界音乐中没有地位吗?答案当然不是, 中国民族传统音乐在世界民族音乐中是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的。
2、中国传统的民族音乐在当前社会加强了对外交流, 同时也加强了自身保护。但是在相关的报道和书籍的记载上还是不够全面的, 或者说不够系统。尽管很多外国音乐家对中国传统音乐很感兴趣, 以及中国很多著名的表演艺术家在非常努力的把中国传统音乐展示给世界, 但是这还不够。要想把中国传统的多元化的民族音乐展示给世界, 让世界人民都认同, 还需要音乐学者的不断努力, 要在世界民族音乐中确立中国民族传统音乐的地位, 必须要不断提高中国民族音乐的表演水平, 让民族音乐走向世界, 让世界了解中国传统民族音乐。
3、中国传统民族音乐具有浓厚的传统文化特点。中国民族音乐的历史很悠久, 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具有中国传统的风格特征。中国民族音乐讲究意境, 追求作品内在的思想内涵和辽阔的想象空间。中国的传统文化影响了中国民族文化, 形成了含蓄内敛的风格特点, 中国传统文化的语言表达方式和传统文化特色注定了中国传统音乐的写意美。所以, 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对中国民族文化是极具影响力的。由于与世界文化有着很大的差异, 中国民族音乐也与世界民族音乐有着较大差异, 要让世界认可中国特色的民族传统音乐就需要不断提高民族音乐水平, 和不断地交流融合。
4、中国民族音乐的基本特点。中国民族音乐是有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不同题材、不同流派的各民族音乐组成的, 它们各自有其特色, 但又存在着相同的特征, 在音乐形态上有所体现。中国民族音乐变现自身风格特点的方式与世界民族音乐有所不同, 其本质原因是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生活、生产为基础的社会意识形态决定的。中国传统民族音乐无处不在的渗透者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特点和中国传统的思想道德品质的精髓, 渗透在中国社会文化的各个方面和领域, 包括人们的心理、生理、物质、文化等各个方面, 讲究和谐, 追求悟性, 这种特点无论是在创作技巧还是表演形式上都有所体现。中国民族文化的风格分为三个方面:线条、和谐、已经。
首先中国民族音乐的表现形式是线性思维的模式, 这与西方民族音乐的立体音响效果有本质上的不同。西方音乐多注重和声以及多声来构成音乐, 从而表达一种思想和哲理, 在思维逻辑上比较丰富, 而中国传统的民族音乐以曲调为主体, 借助其他乐器和表现形式来演变出各种丰富的内容, 其旋律的来源多出自诗词歌赋, 通过对音量的控制、乐句的伸缩、乐曲段落的变换、音色的转变等来表现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中国民族音乐并不是演奏完后主音就直接消失, 而是通过装饰后增加作品的韵味, 使人有“绕梁三日”的深刻感受。中国传统民族音乐的这种特点圆滑并且表达一直自然心态, 音乐表现力生动, 渗透力极强。
其次是和谐, 中国自古就强调和谐, 无论是文化还是音乐表现形式, 几千年来中国民族音乐都扎根各民族, 以人民为主题, 表现人民的生活、生产状态。中国民族的这种特点与中国传统文学作品在表现形式上不谋而合, 通常运用起承转合的手法来表现音乐内容。而西方音乐往往讲究音乐主题的冲突矛盾, 中国传统音乐的和谐美也是中国民族音乐的重要特点。无论在结构上还是表演中都无处不在的体现着这种和谐美。中国民族音乐在结构上讲究平稳, 平稳中又有变化, 综合阴柔和阳刚, 产生一种宁静安逸的意境美。中国民族音乐向来讲究内外的和谐统一, 这样才是完美的音乐境界, 要有内在的感受和体验, 通过内外的统一, 有力的表达出中国民族音乐层次化的音乐情绪。
第三, 中国民族音乐的意境。几千年来, 中国文化都追求一种意境, 文论是文学、绘画、书法、音乐。中国传统的优秀的艺术作品都透露出一种意境美, 表现为虚实结合, 传神和悟性的结合。音乐可能与绘画艺术那样有实体, 但它通过营造的意境来表现虚和实的变化, 在音乐之外包含某种思想内涵。中国传统音乐同时也十分重视传神的作用, 在音乐表达中通常可以使人感受到不同的情境和场景, 通过“悟”来实现这种身临其境的感受。在中国传统的民族音乐中, 无论是创作还是演奏, 或是欣赏, 都要通过“悟”来达到要表达的意境, 从而使人有美的享受。
三、如何提高中国民族音乐在世界民族音乐中的地位
1、提高中国传统民族音乐在世界民族音乐中的地位的必要性。
随着中国政治经济在世界的影响, 中国有必要把中国的文化推向世界, 得到世界的认可, 这也是提高中国综合国力和影响力的重要手段。所以有必要提高中国传统民族音乐在世界民族音乐中的地位, 把中国民族音乐带向世界舞台, 得到世界的认可, 从而使民族文化被世界接收、认知。这样才有助于国家的发展和进步。
2、进一步提高传统民族音乐的途径。
首先, 要弘扬民族文化, 民族音乐作为一种民族文化, 它是民族精神力量的体现, 对人民的精神起着积极的作用, 它可以增强民族自信心。弘扬民族文化可以推动我国民族音乐的发展, 同时可以展示中国的传统文化。随着流行音乐的泛滥以及西方音乐的入侵, 越来越多的人对民族音乐忽视, 所以有必要弘扬发展我国民族音乐。只有加深对民族音乐的发展, 提高人民对我国民族传统音乐的理解, 才能激发对民族音乐的兴趣, 这样才能促使我国传统民族音乐在世界民族音乐的地位有所提高。
3、加强同世界文化的交流。
要让世界认可中国传统民族音乐, 就必须加强与世界文化的交流, 只有加强交流, 才能使世界理解中国传统民族音乐, 只有能够了解了中国传统民族音乐的体系和内涵, 才能获得世界热认可, 这样才能提高中国传统民族音乐在世界民族音乐中的地位。
4、加强对民族音乐的重视, 大力发展我国民族音乐。
民族音乐要进一步发展, 必须要从根本上加强对民族音乐的重视, 普及民族音乐的教育。要从思想上重视我国民族音乐, 重视对民族音乐的教育。我国民族音乐的相关机构应该实施良好的政策和措施, 引导人们对民族音乐的重视, 都能热爱民族音乐、学习民族音乐。通过普及教育提高民族教育的重视度, 从而才能实现民族音乐走向世界, 获得世界人民的认可。这样, 中国传统民族音乐就能形成自己的品牌特点, 中国民族音乐就可以把它的魅力展示给整个世界。
四、结语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现代流行音乐取代民族音乐成为当前音乐形式的主体, 很多民族音乐中的优良精神内涵和思想得不到传承和发展, 这对中国民族音乐走向世界的进程是极其不利的。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影响力的不断加大, 中国的文化却停留在一个尴尬的位置。所以, 要提高中国民族音乐在世界民族音乐中的地位, 必须要加强对中国民族音乐的重视和发展。
摘要: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组成的国家, 在五十六个民族中各自有自己不同的音乐形式存在, 因此, 中国也是富含一个多元化音乐文化的国家。中国民族音乐自古就存在, 几千年的创作和积累, 给中国留了宝贵的文化财富和精神财富。在多元化的世界民族音乐中, 中国民族音乐占有很高的地位, 同时要巩固这种地位还需要不断加强对民族音乐的传承和提高。
关键词:民族音乐,世界,中国,地位
参考文献
[1]陈曦.民族音乐教育在国民音乐教育中的地位及作用分析[J].民族音乐, 2011 (01) .
[2]梁敏.加强中小学民族音乐教育的思考[J].文理导航 (中旬) , 2011 (01) .
[3]李洋, 袁源.中国传统民族音乐在中学音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华章, 2011 (27) .
[4]袁贲.浅谈我国中小学民族音乐教育[J].长沙大学学报, 2011 (01) .
走进“新疆女孩”的青春音乐世界 篇11
说起新疆,许多的内地朋友习惯于用美丽、神秘来描述与形容,而这种神秘是多民族文化造就的,它吸引了很多的海内外的朋友到新疆来旅游。可是谈到新疆的音乐,新疆的歌手,全国的观众朋友却不是很熟悉,而刀郎与“新疆女孩”的出现却改变了这一状况,人们被一种不同于以往各种风格的音乐——新疆民族特色与现代时尚相结合的音乐所吸引、所打动,开始关注并喜欢上新疆的本土音乐。
较之刀郎的高亢与沧桑,“新疆女孩”则以她们青春靓丽的外形、优美帅气的舞蹈及极赋魅力的多声部合音征服了观众。自2004年7月组建以来,“新疆女孩”音乐组合以惊人的发展速度完成了自己的处女作,仅3个月时间里她们的专辑就在新疆本地发行了3万张,她们还被邀请参加了很多的大型演出,有中央电视台《走进新疆系列之二》的演出、邓小平诞辰100周年文艺汇演、东方时空大型公益演出、《心连心》艺术团的演出等等。2004年9月,“新疆女孩”还被乌鲁木齐市人民政府授予“新疆旅游形象大使”荣誉称号,在社会上赢得了很高的知名度。
“新疆女孩”现在正全力向主打专辑冲刺,这张准备向全国发行的专辑目前正在进行后期制作,不久将会在全国范围上市。对于这张专辑,“新疆女孩”及其经纪公司乌鲁木齐世纪华纳公司都很有信心,这些信心是基于3点原因:首先专辑从作曲风格上极具时代感,不落俗套,真实反映出现代年轻人的真实情感;其次是在创作过程中,参照了一些相同文化背景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一些好的创作方法,让作品流畅、通俗易懂;其三是在词作品上,专辑的12首作品都是新疆本土的原创歌曲,如同12幅油画般反映了12个话题和热点。在这张专辑的录制过程中,他们曾经把小样给业内的专业人士听,大家的评价也都很不错,这更增强了他们对这张专辑在全国发行的信心。
如今能歌善舞、活泼可爱的“新疆女孩”已成为新疆的美丽代言人,而她们当初因何入选及现在的生活、学业、工作状况都成为歌迷们特别想知道和了解的。现在就让我们聚焦“新疆女孩”,了解更多的幕后故事。
“新疆女孩”是由3位青春靓丽的在校大学生尼克、凯文、丢丢组成的,她们是从几千名来自各大院校的选手中脱颖而出的,她们之所以被选中,是因为她们3个人无论从自身修养、艺术表现力还是对音乐的悟性上都比较突出。不过她们三人中除了凯文是新疆艺术学院的学生与艺术有些关联外,尼克学的电脑制图、丢丢学的医学都与艺术相距甚远。但她们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从小就表现出了与众不同的艺术天分,一直都是学校的文艺骨干。
对于能被世纪华纳选中并培养包装,她们都感到特别幸运,同时也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因为她们承载着家人、朋友、老师、同学们的太多的期望,也因为她们一面要搞好自己的学业,另一方面公司邀请了许多业界著名的音乐人、歌唱家、舞蹈家为她们进行专业的培训:美声、民歌、流行音乐、舞蹈等各方面的音乐素质的培养;请专业的化妆师、发型师为她们量身打造最时尚、最靓丽的形象,每天的时间都被安排得很满。此外还要接受邀请去演出,她们经常累得筋疲力尽。不过这3个小姑娘都坚强地挺过来了,她们甚至调皮地说,这样不用大费周折去减肥,上镜也更好看了,一举几得呢!
确实,年轻没有什么不可以,虽然她们每天几乎没有什么娱乐时间,但“新疆女孩”在忙碌中仍然快乐着。而她们共居一室的时光更是最令她们开心的。她们3个的性格差别很大:俏皮可爱的尼克属于年龄虽小,却很细心,也很爱操心的人,凯文和丢丢有时都戏称她为“小妈妈”;而成员中惟一的一位维吾尔族姑娘凯文则属于“静若处子,动若脱兔”的双重性格,长着一双漂亮大眼睛的她见到陌生人显得特别文静,不过据尼克和丢丢的一致“揭发”,其实她们仨在一起的时候,凯文就像个大男孩,特能玩,也特别能闹;而皮肤白皙靓丽的丢丢也很有特点,就是特爱丢东西,尤其是钥匙,她都不知道丢了多少把,后来尼克和凯文干脆就剥夺了她拿宿舍钥匙的权利,也因为这一特点得了现在可爱的名字“丢丢”。而且她们在各自的老师同学眼中除了形象上有了一些改变外,还是以往那个活泼可爱的学生和同学,并没有因为名气的增大而变得浮躁。
她们喜欢现在的生活状态,这源于她们觉得每天都能汲取到不同的知识,得到不同的进步,每一段时光都很充实,甚至曾经遭遇过的一些困难,现在回想起来都是一种快乐。记得有一次,她们为了配合一首单曲的发行去大漠上拍一个MTV,她们被装扮成几个女仆跟随在骆驼队旁,为了达到真实的效果,导演要求她们必须光脚走在高温的沙漠中,滚烫的沙石把她们细嫩的脚都磨破了,她们仍然坚忍着。后来,走着走着,尼克和丢丢忽然看见前面一堆骆驼粪上有一个完整的小脚丫印,她们一看就知道是凯文的,因为凯文的脚特别小,后来她们回到拍摄基地一说起这事都笑得前仰后合的,拍摄过程中的苦也随着这笑声烟消云散了。
随着“新疆女孩”的知名度不断的提升,喜欢她们的歌迷也越来越多,这也成了她们不断进取的一个动力。在她们身边也发生了许多令她们感动不已的故事,至今还在鼓舞着她们。其间有一次她们在各大高校巡回演出,受到了各高校师生的热烈欢迎,演出之后有许多的大学生要求她们签名留念,其中有一个非常喜欢她们的女孩子特别想与“新疆女孩”的美少女们合影,于是“新疆女孩”的姑娘们就欣然同意了,不过鉴于要求签名的人特别多,她们只好让那个女孩子再等一会儿,可谁知这一等就是几个小时,等她们从要求签名的人群中走出来时才发现,那个执着的女孩仍在烈日下等着她们。看到此情此景,“新疆女孩”的姑娘们觉得十分感动,同时也十分的内疚,她们不顾自己的劳累立即拿来水让那个女孩解解暑,并与她合了影,还赠送专辑CD给她,女孩心满意足地走了。“新疆女孩”的姑娘们也感到特别的欣慰。
音乐教学应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 篇12
一、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确立恰当的教学目标
在充分考虑学生与教材的情况后,我们应确定恰当的教学目标,避免目标过大过深,给学生造成畏惧、厌倦的心理。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一部以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为题材创作的经典之作,初中七、八年级的教材中都有这部作品的欣赏内容。为了避免重复使学生产生厌倦心理,同时也考虑到七、八年级学生不同的音乐认知能力,在理解教材意图的基础上,我采用了欣赏侧重点不同的方法。
七年级学生认知活动的自觉性程度并不高,所以,我在教学中没有过多地分析音乐素材、曲式结构、音乐表现手法(将这些内容作为八年级的欣赏重点),而是从学生易于理解的感受音乐意境的角度入手,引导学生获得音乐情感的体验,用音乐打动学生的心弦,产生情感的共鸣,并在情感体验的基础上更好地欣赏和理解音乐,激起学生内心对这部作品的价值认同感。同时,这样做也为八年级深入赏析《梁祝》作好了铺垫。
二、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找准教学切入点
《梁祝》美丽的爱情故事、优美动人的旋律、细腻真挚的情感打动了无数听众的心。初中七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能力、社会阅历使他们对这个故事的理解不如成人那么深刻。所以,尽管学生我采用了讲故事与欣赏相结合的方式,但效果并不理想。我领悟到:如果对这一爱情悲剧没有深切的情感体验的话,将不能很好地理解音乐语言所表达的情感、形象与意境。我怎样将这部作品以恰当的方式呈现出来呢?
通过和学生的交流,我发现大部分学生在小学阶段看过《梁祝》的电视剧、动画片,但他们对故事情节的印象已不深了。针对这一情况,我以《梁祝》的动画片为切入点,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我将动画片按照小提琴协奏曲主要音乐情节的发展截取了相关视频片段,并去掉了动画片中的原声,加入了小提琴协奏曲中的相关音频片段,制作成了课件。在导语、过渡、情节简要描述等教学语言上,我也做了精心准备。从教学实践来看,学生的学习兴趣始终高涨,在赏析、交流、歌唱等过程中,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发表见解,并能感情投入地演唱。
三、挖掘作品的人文内涵,开拓学生的艺术视野
学生对欣赏《梁祝》乐曲的热情让我欣喜,我又进一步向学生介绍了《梁祝》的作者、创作背景及这部作品在国际乐坛上的地位。从学生专注的表情上,我感受到了他们对作者及作品的崇敬之情。然后,我又不失时机地给学生拓展欣赏了越剧《梁祝》片段、芭蕾舞剧《梁祝》片段,使学生们了解了不同艺术表现形式表现同一题材的共性及特性,领略到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绚烂多姿。
【音乐的世界性】推荐阅读:
沉醉在音乐的世界里作文11-11
世界民族音乐05-22
《世界音乐》公选课程07-24
走进音乐世界作文08-15
小学音乐说课稿《真善美的小世界》09-14
无线的世界无限的世界06-15
世界主题作文《精彩的世界》09-06
新世界的艺术世界06-23
世界杯和我们的世界论文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