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建设与班主任工作(精选11篇)
班级建设与班主任工作 篇1
在学校,教师是教育者,学生是被教育者,教育能否起到理想效果,能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育方法。激励是人对人的作用,多年的实践使我体会到,运用激励教育法,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内在潜力,搞好班级建设,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建设人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初中生毕竟还是一群稚气未脱的孩子,他们开始有自己的看法,喜欢标新立异,喜欢自己寻找朋友,总希望被老师和同学肯定,但由于自身的知识和能力所限,他们犯错的机率也特别大。对孩子们天天大错不多,小错不断的现象,我也由训斥到帮助他们如何改正再到鼓励他们做好,转变着自己的观念。对于犯了错的孩子,急脾气的我总是免不了一顿训斥,有时甚至把他们臭骂一顿。恨铁不成钢的想法总是在我的心口翻腾,可是训过后,虽然学生表面是服了,但我发现他们不是真正的心服口服,所以保持的效果不好。
美国的心理学家詹姆士曾说:“人最本质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学生有强烈的自尊心,渴求得到赞扬。而激励会满足他们的心理需要,使之产生快乐的内心体验,从而增强自信心,推动学生的自我管理积极性和自我学习。
一句鼓励的话,一个欣赏的眼神,都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十几载的教学生涯中,我越来越体会到这其中的魅力。为使激励发挥最大效应,努力把班级建设为先进集体,我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激励教育形式。
一、树立班主任的良好形象
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其一言一行无时无刻不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感染熏陶,其自身的素质和水平直接关系到教育水平和学生素质的提高。教师要把学生培养成高素质的人,就必须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使学生从老师身上看到什么是“认真”、“诚实”和“进取”,并以此感染学生,使之变成学生的潜在意识和自觉行动。
二、注意干部培养和树立先进榜样
有效的激励能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根据中学生具有较强好胜心和表现欲的特点,我让学生轮流当值日班长,从中发现考察干部苗子,民主选举产生班委,以严格要求、以身作则、具体分工和互相支持为工作原则,建立健全班级公约和班委工作制度,形成一支优秀的班干部队伍,带领同学们有声有色地开展工作。同时,注意发现和培养一批素质好且表现突出的学生,树之为榜样,形成骨干力量,主导班级的方向,成为学生看得见、学得来的具体典型。给班上学生以深刻的启迪:同样的学校,同样的班级,同样的老师,同样的条件,他们能学好,自己为什么不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进取心和积极性,推动他们的学习热情。
三、挖掘学生的闪光点
在以其他作为榜样的激励时,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借助学生自身的优点激励其克服不足之处,对学生的好思想、好习惯及时、热情地加以肯定和表扬。恰当的表扬,对学生个人有利于发扬优点和克服缺点,对学生群体则有利于形成学习先进,赶超先进的良好风气。例如,04届学生王君逸在初一、二年时,个子小只顾自己认真学习,虽然他的文化成绩在班级,甚至在年级里头都是佼佼者,然而,同学们对他并没有好感,说他不会团结同学,帮助他人共同学习。针对其不足,我多次找他谈心,做其思想工作,促其转变观念,强调团结同学和学会合作的重要性,并在班会上肯定并表扬他认真学习的精神,委婉地提出他的不足所在和师生要他改进的方向:“要是你能融入班级与同学们一起共同合作,你将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通过一番教育,君逸同学的确转变很多,他的学习劲头更足,无论男同学还是女同学求助,他都给予详细的回答。他先后参加初中组化学、数学和英语竟赛都取得优异的成绩。在今年中考中,取得723.8的高分被南安一中录取,超出泉州五中高一年新生录取的分数将近六分,并且在南安一中的高一年期中考试中获得年段总分第二名的佳绩,2007年他参加高考以优异的成绩被北大录取,令该校师生赞叹不已,也为我们学校扬了名。
四、抓住关键活动,在交往中获取激励
交往活动是人们形成一定人际关系的重要途径。学生间往往十分注重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学生群体中的人际关系交往能产生巨大的激励力量。教师要为学生设计和安排各种有利于学生交往的活动,如谈心、互访、运动会、联欢会等的活动,以便使学生在集体活动中获取激励力量。对集体组成后的每一次重大活动,都全力以赴,认真抓好。比如每年一届的校远会,对班集体的形成是重要契机,也是巨大的促成。从组织报名、训练到运动会开幕,我尽力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鼓励他们刻苦训练,努力拼搏,争取好成绩;全班同学鼓足干劲齐上阵,运动员奋勇争先,拉拉队呐喊助威,后勤组端茶送水慰问并祝贺,班级呈现团结向上、朝气蓬勃的生动景象,激发学生中蕴藏着的积极性、进取心和集体荣誉感。
五、建立奖励制度
把建立吸引学生对学习工作、热心、认可和表彰的激励机制作为建立完善班级奖励制度的出发点。我们设有学习成绩进步奖、体育运动奖、各种活动积极分子奖、三好生、优秀干部奖等。一本小小的笔记本,成了对学生某个阶段学习或工作的肯定和认可,促使学生产生受赞赏的荣誉感和成就感,激励学生在新起点上继续奋发努力。
教育实践证明,运用激励的方式,最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以为实现即定的目标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但一个有效的激励手段必须符合学生的心理和行为行动的客观规律。在班级工作中必须花大力气探究学生的心理,了解他们的需要,帮助他们确定切合实际的目标校价和最大的期望概率,激励学生积极向上,取得好成绩。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每一点细微的进步。对于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都要及时夸奖和鼓励,让学生产生成就感和自豪感,激励学生积极向上。
2003年秋季至今,我所带的班级参加学校举行的“班风千分赛”评比活动,在师生们共同努力下,共获得了二十来次“文明班级”和十来次“文明示范班级”的光荣称号。班风学风良好,赢得学校领导的好评。
总之,班主任工作是一门艺术,班主任应采用多种激励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使班级管理能按照所期望的目标发展,使班级成为一个团结奋进、蓬勃向上的集体。
班级建设与班主任工作 篇2
本班现有学生60人,接班几年以来,班级有了很多方面的进步,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越来越高,自觉性也越来越好,孩子们关心他人,遵守校规校纪。班委工作较负责,但缺少特别有威信的干部,大多数学生特别调皮,自觉性不够,需时时有人督促着才能进步。多数学生尊敬师长,遵守纪律,讲文明礼貌,学习上要求上进, 有较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但也有少数几个学生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做事拖拉,不能及时完成各项作业,集体荣誉感不强。这学期应对这些同学进行重点引导。
二、工作目标:
1.锻炼一支强有力的班干部队伍,让每位班委都能独挡一面,在老师不在的时候也能挑起大梁主动管事。
2.加强学生卫生、纪律、行为规范等方面的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能力,争取在本学期的班级评比中有一个较好的成绩。
3.开展一帮一及小组竞赛等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积极性,做好辅优补差工作,使全体学生共同进步。
4.通过感恩教育系列活动,让学生学会以一颗感恩的心来看待身边的人和事,从而更加珍惜已有的幸福生活。
三:具体措施:
1、班集体建设:
现在班级是六年级。学生在经历了四、五年级最顽皮的年段之后,毕竟是长大了许多。这学期,我在此基础上,着重培养学生为集体服务的意识和集体利益高于个人的意识。学生知道自己身处在集体之中,应该为集体做出自己的一点贡献。在集体中出现比较重大的事情时,大家利用晨会、队会共同讨论、商量怎样处理。让学生有个人服从集体的意识。我想今后的工作中更应该注意这方面的培养,以利形成凝聚的班集体。
2、注重班干部培养:
班干部是班集体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集体意识、竞争意识的增强,本学期,我在班干部产生上采用了任命和竞选相结合的办法。让出八个名额由班级学生通过自己报名竞选产生,自荐和推荐相结合。通过竞选,不但选出了班级学生喜爱的小干部,更主要地培养了学生积极竞争,为班级、为同学服务的意识。我想后者是更为积极重要的。
3、抓班级常规及少先队活动:
班级常规始终紧抓不放。学生在校学习,需要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常规习惯的保障。在学习习惯中,紧抓课前准备,抓课堂纪律。牢记没有良好的课堂纪律保障,学生就不可能很好地把课堂学习到的知识接受进去。抓学生的作业书写,养成认真、整洁的书写习惯和爱惜书本的习惯。抓学生学会听话,养成专心、专注地听别人说话的习惯。在常规习惯中,抓劳动常规,抓卫生常规,抓学生两操,教育学生懂文明、讲礼貌。培养学生的班集体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引导学生意识到:爱校就像爱护自己的家一样,每个人都有责任。本学期按照大队部要求,组织学生出好黑板报,办好墙报,手抄报等,在活动中学生得到了能力的锻炼,培养了集体观念。
另外,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学生的学习、劳动、游戏、生活等各方面,系统地进行深入细致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其中,班会课及晨会课是最佳的教育时间。我们知道人是生活在社会中的人,人与人之间就会有一定的情感,在日常生活中,就应对他们进行各种感人至深的熏陶、教育。
4、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班级建设与班主任工作 篇3
关键词:中职班主任;班级凝聚力;建设;技巧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2-0253-02
前言:一个优秀的,有着高度凝聚力的中职班集体除了班主任先进的教学管理理念外,更需要的是学生的支持和参与。尤其是在中职学校中的班主任则更需要一定的技巧来提成班级凝聚力。因此,在下文中,将对中职班主任工作中的班级凝聚力的建设技巧进行详细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以促进班主任工作开展。
一、创建班级凝聚力的实质以及构成要素
1.班级凝聚力的实质。
从科学角度去讲凝聚力的本质其实是一种物理现象。是指物质内部分子之间的一种相互吸引力,当分子之间的吸引力越大,物质凝聚力越大,将以物理现象引申到校园中,可以用一句话来表达,就是“团结就是力量”。班集体的凝聚力提升,完全取决于大家团结一心的目标、态度,而在这个班级力量集中的环节中,班主任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凝聚力的核心,是团结大家的有力后盾,要充分团结大家就要发挥本身可以吸引学生的分子,例如“品德分子”、“特长分子”等等有利于和学生产生共鸣,对学生有正能量的分子,从而填补代沟,团结一致为班集体的积极向上发挥重要作用[1]。
2.创建班级凝聚力的基本要素。
第一,设定共同学习目标,在集体中能够明确共同的收益目标。去是学生在一起抱团集合起来,参与进来,“众人拾柴火焰高”,营造一种攀比学习的优质氛围,第二,维持班级人际关系的持续和谐稳定,是班主任的领导力切实的发挥出来,所谓家和万事兴,一个班集体就是一个大家庭,班主任就是临时的家长,“家长”发挥应有的爱去关心帮助,团结每一位同学,此时人心所向,往往事半功倍。第三,学生集体意识的培养。当今社会各个阶层都在讲团队意识,单打独斗已经不再适应新社会的发展,拥有互相配合的团队精神,才是做人做事的基础,共进退共荣辱的这种集体荣誉感,无形中就会团聚人心,增强班级凝聚力[2]
二、营造凝聚力需要解决的问题
1.班级凝聚力建设主要靠学生的心理建设。
在中职学校中,学生的主观、客观因素,往往直接影响班级凝聚力,主观因素,即自我意识,大部分中职学生会表现出与众不同的一面。在心里上比较逆反, 是非观,价值观都还未成熟。当然这些离不开客观因素的存在,即中职学生入学成绩大部分都比较不理想,与普通高中的学生学习水平相比存在一定的距离,这就会使班主任的管理意愿难以真正落地。造成管理困难。主客观因素的相互作用下,逆反情绪和不刻苦学习大环境的双重影响下,进一步加重了班主任深入管理的障碍[3]。
2.班级管理目标不清晰。
对于班级管理方向的确立和把控也是一项繁重的系统工程,若是这不没有做好,方向不够明确,将会导致学生在被管理与引导中失去学习方向,进而导致集体凝聚力下降。在对中职学校学生进行调查发现,大部分的学生缺乏一定的人生目标,只是按照教师的指导进行学习,并没有属于自己的人生规划。面对自己的将来,学生则缺乏一定的思考能力,不能主动的进行自我规划。可以说优秀的班级管理计划就可以很好的规避这个问题,在实际的班级管理中,只有将班级管理的目标明确,在班级中树立集体力量,才能够帮助学生在集体共同进步中找到人生方向。
3.班主任能力素质有限。
班主任的教学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整体班级的优秀度。好的班主任应该具备知人善用,对班干部的任用,并充分发挥班干部才能,制定班集体奖惩条例,对学习先锋要进行表扬,激励他们继续向前;对犯错误的学生要及时纠正,给予适当的惩罚,奖惩分明,从而提高班级凝聚力。可往往如今中职的班主任有不少是刚进入教学一线,或者说刚脱离学生生涯,缺乏相关的经验,社会阅历浅薄,责任心不强,不能在班集体中发挥重要作用,难以聚拢全班人心,提升班级凝聚力[4]。
三、提升班级凝聚力的方式
1.制定班级共同发展目标。
要想促进中职班级凝聚力建设,首先需要班主任在班级中引导学生树立共同学习目标,以共同的班级奋斗目标来是促进班级学生进步。在一个班集体中,如果缺乏共同的学习目标,那么学生学习上将会缺乏动力。因此班级中学生共同目标的确立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在班主任进行班级共同目标树立的环节中,需做到以下几点:首先,针对当下班级情况确立一个力所能及的短期目标,其次,树立目标后要有健全的体制来确保学生愿意参与进来。最后,教师要善于手机学生们在去实现目标的过程中的点点滴滴,为他们留下美好的回忆。在目标制定中,学生是班级目标制定的核心,班主任需要对学生的学习目标充分了解,以促进学生学习,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基础,切实为学生的自身利益着想。再者,若想充分的发挥班集体的主观能动性,就要切实的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中职班级管理,制定明确的共同奋目标,在目标逐步实现的环节中,实现教育与学生自我教育。最后,班级目标的建立,需要能够为学生带来欢快,让学生能够直接的感受到共同奋斗的快乐[5]。
2.培养优秀的班干部。
班干部在班级中提升凝聚力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班干部是班主任在开展班级工作中的左膀右臂,其位置是无可替代的,这就要求班主任要着重培养班干部在学生中的威信,成为自己不在班级时,管理班级正常运行的中坚力量。第一,筛选班干部。在中职班级中进行干部选拔,选拔工作认真负责,集体荣誉感强的学生,建立班级干部团队。第二,固定时间召开的班干部会议是十分重要的,在会议上班委会可以就最近班级事务的问题进行讨论,并协商解决问题。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班级个干部需要进行悉心鼓励与指导,注重同学之间的信息反馈,实现与班主任的工作交流。使班级事务能及时掌握。
3.树立集体荣誉感。
经验看来,学生们通常会对班级活动很感兴趣,在活动开展之时,班主任完全可以融入班级竞争来提升整体的中职教学环境,提升班级个体的凝聚力。中职学校德育工作中,可以通过开展班级活动,如各式各样的主题班会、班级秋游、教学活动、文艺活动以及体育运动等等,让班级凝聚力得到升华。在活动进行前,班主任需要制定比较完整的活动计划,并做到积极参与其中。有目的性的额制定班级活动,是形成自身班级文化的一种有效方式,其对班级中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有效的。例如,在班级中召开主题班会、主题活动,在活动中,通过学生之间的自我反思以及相互鼓励,促进班级团结。换言之,在中职学校班级凝聚力建设中,需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凝聚力建设中的在主体作用,推动中职学校班级管理。
结论:近年来中职班集体班级凝聚力难以树立一直是广受诟病的一个问题。因此,在本文中对中职学校班级凝聚力的含义以及构成要素进行解释,对目前,中职学校班级凝聚力的现状进行分析,以在后来的中职班级的学习管理上有更进一步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蔡鄂.中职学校班级凝聚力的调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
[2]田甜.提升中等职业学校班级团队凝聚力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3.
[3]张颖.中职学校班级凝聚力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
[4]陶建军.中职学校创建学习型班级及其对策研究[D].鲁东大学,2014.
班级建设与班主任工作 篇4
接到的是高2009级二班。刚开始, 前任老师告诉我, 这个班很特殊, 这个班很难办, 这个班……, 反正困难重重, 搞得我头一阵发麻。可想想我也是为人母, 完全有责任尽力去工作, 去帮助那些学困生转变。
《教育学》中提出班集建设五种方法: (1) 调查了解学生, 研究班集情况。 (2) 提出奋斗目标, 组织共同活动。 (3) 培养集体舆论, 形成优良班风。 (4) 培养和发现班集骨干, 形成集体核心。 (5) 建立平等、团结、互助的新型人际关系。这五种方法结合我的工作经验归结为两条:班集团队建设与学困生转化。
一、班集团队建设
班集管理有:常规管理、阶段管理、毕业生管理。而我九月份面对的班集是松散状况下的初级阶段, 组织管理工作主要靠班主任来抓。
1、深入学生心灵, 研究思想, 在整体上把握班集动态。
在最短的时间努力多找学生谈心。登记每个学生本人电话号码, 相应家长通讯方式。那个是单亲家庭的孩子, 那个是留守在家孩子, 那个是投靠亲属的同学, 那个是农村打工的一一摸清情况。九月份一个月, 我几乎是早上7:30到校, 晚上7:00才离开学校, 包括课间、吃饭时间都与学生在一起。甚至为了了解个别学生晚上十点半、十一点钟才离开学校。
2、提出班训, 明确责任。
“学生是以学习为主的发展中人”, 当然学习是学生的首要任务。“天道酬勤, 厚积薄发”的班训, 希望能激发学生勤奋努力、刻苦钻研精神。通过讲我自己带孩子的艰辛, 告诉学生为了家庭的幸福, 为了自身价值的实现, 认真读书是我们高中学生不可推卸的责任。给他们读《读者》、《重庆时报》摘要, 结合学生实际谈理想、说前途、看现状。
3、以传统佳节为背境的班集活动, 提高学生情感教育, 增强班集凝聚力。
九月份的结束, 国庆的期盼, 令学生思想上已出现“高原反应”。9月25日是我们中国传统的中秋佳节, 可学习还得到晚上十点钟。利用好这个契机, 我或许能抓住学生的心。“为了自己的前途, 为了母亲的微笑”成为中秋节我和学生共同的主题班会课。一边掏钱为学生准备了月饼, 放弃和爸妈团聚的机会, 主动承担晚自习。另一边提前一个周通知学生星期天晚上上自习时每人准备一个生鸡蛋, 并且将保管三天, 直到中秋节晚上的班会课上进行检验。鸡蛋的寓意是生命, 是任务, 是责任;保护它, 意味尝试母亲的担子, 体验母爱的伟大。高中学习是为了自己的前途, 同样也为了母亲的那一份欣慰的微笑。原本以为狂欢的佳节, 全班同学都哭了, 都在思考自己的前途, 都在思念自己的妈妈。甚至因为这个班会, 我班的田雨同学打电话回家:“爸爸、妈妈你们不用去给我买电脑了, 节省下来的钱你们保管就是了!”
在2006年结束的元旦家庭作业我留给高三学生的作业是“给父母洗脚”。在语文老师的帮助下, 以慰问信的方式搭起学生与家长沟通的平台。在一个家长的回条中写到“感谢老师给我们父女创造了这样一个机会!小时侯总是我们照顾女儿, 女儿养了二十年了, 还是第一次给我洗脚, 我们都非常感动。”
二、学困生转化
带完各界毕业班, 挂念我们老师的最多是在校调皮学生。优等生往往有这样的意识:我学好主要是我自己的勤奋和聪明, 老师没起多大作用。国外有篇报道:该国教育从来只奖励和表扬后进生, 认为优等生本来就优秀, 何须锦上添花。真正需要我们老师帮助和引导的学生还真是学困生, 当然他们的转化将是我们的工作重点。
1、充满爱心, 持有童心。
教师的工作需要爱心、关心、耐心, 怀着爱心工作是基本要求, 只有这样学生的一切才可装入老师的心。持有童心就可能有了工作切入点, 可以充分体会学生在某项问题中的所思、所想, 可能把师生的距离缩短。人生如游戏, 更何况教学呢。老师仅仅是游戏的参与者, 策划者, 引领者, 与学生拥有同等的地位。师生关系和谐了, 工作、学习、生活就处处充满了理解与支持。这样学困生的转化就有了优良的育人环境、和谐的人际关系了。比如和学生开开玩笑, 跑跑操等, 都是拉近距离的机会。
2、适当放手而不放弃。
学困生往往在性格比较倔强, 根深蒂固的自卑, 不大能随意改变现状。老师要做得是帮助孩子找到克服困难的方法, 这是一种精神的塑造, 而不是强行的改变其弱项。如我班的刘海南同学, 学习数理化简直是一塌糊涂, 可他写的小说, 散文在《小小说》等杂志上发表, 在高三得到的稿费可就上千元。在他读书期间我就时常鼓励他坚持写作, 相信这孩子能够有所作为。
3、特殊学生, 个性化教育。
美国成人教育专家戴尔·卡耐基金言:鼓励更易使人改正错误。在对待班级中的问题学生, 我现在主要是采取的鼓励和宽容。现在高三理科班的“川”的身上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天我正改作业, 看见“川”的作业本上只有一道题, 可我布置的可是三道呀!心里的怒火直冒脑门。“你怎么只做了一道题呢?”“我, 我昨晚睡着了。”我冷静了三秒钟, 接着问“几点睡的?”委屈道:“大概一点左右。”已经让我有点不解了, “那你为何才做一个题?”“哦, 我还有一个本子……”眼泪已经在我眼眶里打转。“川”就是这样从17分的数学学到了87分。我庆幸我平常对他们的鼓励, 庆幸我那“三秒钟”。
试论班主任工作与班级管理 篇5
关键词: 班主任;班风;班级管理
著名的教育学家巴特尔曾经说过:“爱是一种伟大而神奇的力量,老师承载着爱的目光,哪怕仅仅是投向学生的一瞥,孩子们幼小的心灵都被感光显影,映出美丽的图像。”孩子们需要班主任老师爱的目光。作为一名班主任老师,首先以对学生大爱的情怀教书育人,关心爱护班集体和每一个学生。班主任作为班级体的管理者和引领者,应该从如下几个方面来做好班主任工作。
一、责任和勤快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
“认真负责、嘴勤脚勤手勤”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这份责任感不仅来源于我对这份职业的执着,更来源于我对孩子们的爱。班主任老师不仅要管理学生的学习,同时还要关心他们的生活。对于每一个孩子要尽量给予他们最大的帮助与呵护。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些孩子正处于人生的关键时期,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有责任帮助他们完成人生的过渡。而在班级学习生活中,班主任与他们接触时间最长,最容易了解他们,更容易做他们的工作,所以我在平时时刻注意孩子们的变化,及时地帮助他们拨正人生的航向,驶向正确的人生港湾。
二、为人师表、做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引路人
班主任工作是塑造学生灵魂的工作,班主任对创造良好的班集体,全面提高学生素质,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在学校里,班主任接触学生的时间最长,开展的教育活动最多,对学生的影响最大,在学生面前自己就是一面镜子、一本书。因此,规范学生的行为,首先要规范自己的行为,提高学生的素质,首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在教育工作中,真正做到为人师表,率先垂范。作为一名班主任,在工作实践中,要求学生做到的,班主任老师要带头做到;要求学生讲文明礼貌,尊重每一位学生人格,从不挖苦讽刺别人;教育他们热爱劳动,我每天早上和学生一块打扫环境卫生和教室清洁卫生;教育学生搞好团结,我首先做到和各位教师搞好团结和学生交知心朋友。在学习上,要求学生书写认真工整,我在板书时首先做到书写规范认真。这样自己的一言一行已经形成了一种无声的教育。就是学生心目中的榜样,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教师更因该提高自身素质,树立职业道德,以高尚的道德风范去影响学生,当好学生健康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三、关心和爱护学生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关键
爱是教育的润滑剂,爱是沟通教师与师生感情的纽带。通过和学生接触,我充分认识到了“爱心”在师生关系中所起到的关键作用。谈到班主任的工作,我不禁想起法国作家拉封丹的一则寓言:“北风和南风比试,看谁能把一个人身上的大衣吹掉。北方首先施展威力,行人为了抵御北风的侵袭,把大衣裹得紧紧的;南风则徐徐吹动,风和日暖,行人觉得暖洋洋的,开始解开纽扣脱掉大衣。”这则寓言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北风”,“南风”无异于班主任积极的工作方法,而“行人”也是就是“学生”了。我们在工作中,是用高八度的调子,盛气凌人去压服学生呢?还是用诚挚的感情去热爱、尊重、信任每一个学生?当然,我们都愿意选择后者,愿意做“南风”也就是说在工作中要运用感情和爱来诱导,教育学生。对学生有爱,并不等于一味的迁就和放纵他们,所以这个“爱”必须和“严”相结合,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接受和理解你的爱。
四、强化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加强各种能力的培养
1、重视在课堂内的常规训练,培养学生的自控能力。我首先要对他们进行常规训练和教育,严格要求,一抓到底。长期以来,我针对班上学生实际,利用一切有利时间加强了学习习惯的培养。你首先训练学生正确读书和写字的姿势,每天提醒他们注意习惯的培养。读书时要求全班同学都拿起书做的手到、眼到、口到、心到。只要做作业,就不停地纠正不良姿势。当学生起来发言时,则要求他们站端正,两眼平视前方,态度自然大方,并且说话时要声音响亮,吐词要清楚。在听的能力方面,则要求他们注意别听别人说话,听清楚说话的内容,在记在心中,要说的出来。这些办法对学生听的习惯养成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现在学生在课堂上读写、坐站听说的正确姿势逐步养成增强了自控能力,课堂秩序有明显好转。
2、建立全班学生轮流值日制度,培养自愈能力。值日问题,过去的一贯做法都是只让几个干部轮流,经过实验观察,我发现这样下去只能是好的学生好,差的仍然赶不上。为了全面培养学生自育能力和竞争意识,在德智体美劳几方面得到全面发展,让每个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采取了班全班学生轮流值日后,学生表现出十分积极兴奋的状态,总是盼着自己当值日的那天。值日生要负责当天的学习、清洁、纪律、收发作业等,这样每个学生都有独立工作机会,这值日中学会管理,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更重要的是值日生既要去管理别人,那首先就得以身作则,才有是说服力,实践证明:学生在值日中不仅自己严格地遵守纪律,而且表现出较强的工作能力和责任感。通值日,识我进一步认识到:学生是班级的主体,学生是班级的主人,每个学生都有组织和管理好自己班集体的责任和义务,也有参与管理班级的权力,从而激励学生更加热爱自己的班集体,促进学生“主体意识”的确定。
班级建设与班主任工作 篇6
一、班主任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的偏失
班主任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具有核心作用, 因而班主任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的任何偏失都可能造成班级文化的走调并制约班级文化各项功能的发挥。然而, 在当前的学校教育生活中, 班主任在班级文化建设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
1. 对班级文化建设的目标与内容认识不清晰
班级文化建设需要有清晰的目标定位, 从组织层面来讲, 班级文化建设要追求班级文化的和谐, 呈现良好的班级形象;从主体的层面来讲, 班级文化建设要指向参与主体生存状态的改变, 尤其是师生的发展与成长。在现实中, 班主任对班级文化建设目标的定位存在一些问题, 主要体现为“规范说”和“成绩说”两种情况。持“规范说”的班主任认为, 班级文化建设的目标在于对学生进行规范。他们往往过于关注纪律因素, 热衷于建立各种制度和规范, 强调规训、管制、控制和服从, 从而导致班级文化的活力和个性难以彰显。持“成绩说”的班主任认为, 班级文化建设的目标在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他们通常会将成绩作为评定学生的手段和确认自己工作成就的标准, 容易对学生的个人兴趣和特点弃之不顾, 热衷于按照学生考试成绩来进行班级文化的塑造。在现实中, 还有一些班主任会将以上两种看法结合起来, 强调管理是保持和提高成绩的基础, 严格的管理才能出成绩。
另外, 班主任在班级文化建设的内容理解上也存在着不清晰的问题。班级文化并非是单一的问题, 而是包含各个层面、各个维度的问题。叶澜教授认为, 班级文化建设是具有多层结构的, 最显性的层面是教室环境布置, 最隐性的是班级人际关系和班风的建立, 处于中间层面的是班级的制度、学习成绩、各项比赛获奖等方面的情况。[1]可见, 班级文化包含了物质环境文化、精神文化以及制度文化的层面。然而, 现实中的一些班主任对班级文化的内容理解比较狭窄, 只关注精神文化这一维度或精神文化中的一部分。
2. 对班级文化建设的制约因素认识不到位
班级文化建设不是将班级孤立出来进行建设, 而是在已有的条件和环境制约下进行建设。在对班级文化制约因素的认识方面, 班主任还存在认识不到位的情况。总体而言, 有三种情况:第一, 对班级外部因素认识不足。由于与班级接触比较频繁, 再加上对班级内部因素的熟知程度较高而对班级外部的因素认识有限, 因而班主任在一定程度上容易忽略影响班级文化建设的外部因素。第二, 对隐性因素认识不足。在这里, 显性和隐性是针对影响班级文化建设的因素而言的。在班级文化建设中, 师生的校服、校徽、个人行为、学校仪式和班级班队活动等影响因素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显性因素, 容易受到教师的关注和重视;而学生亚文化、校长的理念、师生的心理状态和人际关系等隐性因素则容易受到忽略。第三, 对间接因素认识不足。直接与间接的区分是针对班级文化建设发挥作用的方式而言的。直接因素往往会对班级文化建设带来直接影响, 不需要通过中介因素, 因此这些直接因素会受到班主任的正视;相反, 通过中介形式对班级文化建设进行间接影响的因素通常难以进入到班主任的视野中。
3. 班级文化建设在实际操作中存在偏差
对目标内容理解以及制约因素的认识偏差主要属于认知上的偏差, 在班级文化建设的实施层面存在的则是操作上的偏差, 具体反映为两种情况:第一, 班主任对班级文化建设的目标不清晰或认知错误, 因而在具体操作上存在盲目或无意识的状态。第二, 班主任对班级文化建设的目标有清晰的认知或较为清晰的认知, 但在实际操作层面上则并未按照已有认知来进行。前者主要是由于班主任个人知识积累与认知能力的不足而引起的偏差, 是一种在“无知之幕”下采取行动而导致的偏差, 可以称之为“无意识偏差”;而后者则往往是由于学校的评价机制和班主任个人的功利性而引起的偏差, 是一种“说一套, 做一套”的明知故犯行为, 可以称之为“有意识偏差”。[2]
二、班主任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发挥核心力量的路径
班级文化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支撑着整个班级建设, 是将班级群体升华到班级集体的重要内涵构成。作为班级文化建设核心力量的班主任, 需要正确认识并引领班级文化, 提高自身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的素养并增强班主任岗位的专业性。笔者认为, 针对以上偏失, 班主任在班级文化建设中需要在以下方面做出努力。
1. 正确定位班级文化建设的目标与内容
班主任对班级文化建设认识的程度决定了班级文化可能达到的高度。在班级文化建设中, 班主任要发挥自身的核心力量必须要对认识的对象有清晰的把握。这种清晰的把握是与对班级文化建设的正确定位分不开的, 它主要体现在目标和内容的确定上。在目标方面, 班主任必须始终具备这样的自觉意识, 即班级文化建设是以促进学生个体生命的主动健康发展为最终目标的。尽管班级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 但是打造具备良好文化的班级组织只是实现学生个体发展的手段。班级文化对于班级内的每个生命体而言, 应该是一个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资源库和实现个体个性化的培育室。在班级文化建设目标的认识和定位上, 班主任必须明白:组织层面的目标亦是以主体层面的目标为旨归的。在内容方面, 班主任要注重班级文化建设的多维性。所谓多维性, 一是指班级文化并不是某种单一主体的文化, 而是融合了成人文化与儿童文化、同伴文化与代际文化、主流文化与亚文化等多种形式的文化;二是指班级文化不是单一层面的文化, 而是包含物质、制度、精神、行为等多个层面的文化。因而, 在班级文化建设的内容上, 必须注重体现多主体的文化样态和多层面的文化理解。
2. 精心构建班级文化建设中的人际关系
在这里, 人际关系不仅是从主体层面来谈论的, 更是从主体所代表的文化样态来谈论的。对主体所代表的文化的区分, 年龄是一个重要因素, 但是“智能、教育、兴趣及个性的微妙差别, 同样也可以把人们分进不同的文化类别里去”[3]。因而, 在班级中存在不同主体所属的文化类别。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构建人际关系在于弥合不同文化之间的冲突, 将不同文化指向班级文化建设的共同愿景之上。
在班级文化中, 存在以下几种人际关系。第一, 师生关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班级内最重要、最核心的关系, 两者所代表的文化类别有一定的差异。教师文化属于成人文化, 而学生文化则属于青少年文化。成人文化是一种大团体的文化, 而青少年文化是一种地方团体的文化。相比于成人文化, 青少年文化是在孩提时代的玩耍世界中形成的, 是在成人社会世界的空隙中产生的。[4]班主任在班级文化建设中要给予青少年更多的成长空间, 注重成年文化与青少年文化之间的沟通, 使青少年文化能够融入班级文化之中并成为班级文化的组成部分。杜威曾说:“个人参与某种共同活动到什么程度, 社会环境就有多少真正的教育效果。”[5]如果学生深度介入其中, 收获的自然就越多。在班级文化建设中, 为了避免成人文化对青少年文化的替代或挤兑, 班主任应该确立“班级属于学生, 学生是班级建设的主人, 学生将在班级建设实践中实现自己生命的成长, 学生是班级建设的根与源”的理念[6], 学会放权, 尊重与重视学生的角色。第二, 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代表的是在班级主流文化与班级亚文化之间的关系。班级主流文化是在班级中占主导地位的文化, 这种文化的代表者多是教师与班干部;班级亚文化是存在于班级内小群体之中的文化, 它的代表者多是那些在班级正式组织之外的学生群体。班主任应该平等对待班级中出现的亚文化, 对于那些有利于班级发展的亚文化, 班主任要加以支持与表扬, 对于那些不利于班级文化建设的亚文化, 班主任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班主任要认识到积极的亚文化可以促进班级文化的繁荣, 为班级文化带来生机与活力, 切不可采取专制手段, 不顾学生的兴趣, 将班级亚文化一棍子打死。正如学者吴立德所说:“教育者在班集体建设的工作中, 必须纠正无视或简单地否定非正式群体的偏误, 正确处理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的关系。”[7]班级文化是在动态中生成的, 班主任要尊重学生个性的发展, 正确处理与班级亚文化之间的关系, 成为一个发现者, 善于发现班级亚文化的价值。第三, 同级关系。同级关系包括两种, 一种是学生之间的关系, 另一种是班主任与任课教师之间的关系。学生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同伴文化的关系。同伴文化或因共同兴趣而形成, 或因兴趣互补而形成, 它对于活跃班级文化、增强班级的个性化具有重要的影响。班主任与任课教师的关系代表着教师个体之间的文化关系, 也代表着不同科目文化之间的关系。班主任在工作中要注重与任课教师之间建立合作型文化, 避免因个人主义文化的过度盛行而造成“自我文化中心主义”。比如, 在任课教师上课时, 有些班主任会站在窗外观察哪些学生上课违反纪律, 下课后便会将那些上课不认真的学生“请”去办公室。维持课堂纪律本来就是正在上课的任课教师的职责, 班主任没有征得任课教师的同意就在教室外面观看, 在某种程度上是对任课教师的不尊重和不信任。班主任长期干预容易造成两种后果:要么任课教师忽视自己的职责, 要么班主任与任课教师之间有冲突。因此, 班主任与任课教师之间在常规事务上要职责明确、分工到位, 在特殊事务上要注重沟通与合作、共通协商。
在此, 以关系的思维来对班级文化建设意在表明, 班主任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力量, 这种核心不是指班主任的个人中心主义, 而是指班主任在协调处理各种关系及其背后的文化差异的核心。班主任在班级文化建设中要注重给予弱势文化以发展空间, 给弱势文化群体以参与权, 充分激活班级各主体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的活力。
3. 整体把握班级文化建设中的制约因素
班级文化不是在白板上构建的, 而是始终反映了一定的时代特征、政策要求和学校文化。因而, 班级文化建设总是会受到这些因素的制约。首先, 班级文化建设受到社会大文化的制约。班级是学校的一部分, 而整个学校是处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中的, 当地的文化氛围会影响到学校的文化, 进而也会影响到班级的文化。其次, 班级文化建设受到国家方针政策的制约。国家的方针政策是保证教育方向、确保教育功能以及保障师生权力实现的硬性要求, 班级文化建设不能绕开国家的方针政策。再次, 班级文化建设还受到学校文化的制约。班级是学校的“细胞”, 班级文化建设是在学校文化环境中实施的, 它本身亦是学校文化的构成部分, 因而班级文化的形成受到整个学校环境的影响。班级内的很多活动会受学校整个规划、办学理念的影响。学校如果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一些活动, 校内的每个班级应积极配合学校活动的开展。李家成教授指出学校文化不仅存在于学校管理之中, 存在于课程教学中, 而且还存在于班级建设之中。他说:“当代学校教育以其独特的文化精神, 存在于社会文化系统之中;学校教育同样有责任以自己的独特, 融入社会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之中。这不仅存在于以管理为核心实践活动的管理文化之中, 存在于以课程与教学为载体的文化传承与发展之中, 也存在于班级建设改革实践之中。”[8]当然, 不可否认的是班级文化在某种程度上也会影响到学校文化。
总的来说, 班主任要起到引领者、合作者、发现者、学习者的作用。班主任在班级文化建设中要围绕班级文化的目标和内容发挥自身的核心作用, 既要关注班级文化建设中各种关系背后的文化基因, 也要关注班级文化建设所受到的大环境的制约因素。尤其是, 班主任既要注重班级文化建设的保守性, 使得班级文化中的良好成分得到继承, 也要注重班级文化建设的创新性, 不断带领班级创造新的文化。唯有如此, 班级文化才能发挥真正的功能, 成为传统文化的集散地和未来文化的发源地。唯有如此, 班级文化才能不断促进班主任专业发展和班级文化发展。同样, 浸润在这种文化氛围的班级中, 学生也会更加茁壮、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1]叶澜.“新基础教育”论——关于当代中国学校变革的探究与认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6.
[2]林冬桂.班级教育管理通论[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3][4][美]威拉德·沃勒.独特的学校文化[M]//厉以贤.西方教育社会学文选.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 1992.
[5][美]约翰·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王承绪, 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
[6]李家成.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当代中国班级建设改革的新可能[J].河南教育:基教版, 2007 (5) .
[7]吴立德.论发挥班级社会功能的若干问题[J].教育研究, 1995 (5) .
班级建设与班主任工作 篇7
一、班级文化的形成
班级文化是班级个体成员进行互动形成的独特文化, 它具有很强的同化力, 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学生的思想、情感、价值观和态度产生了重大影响, 改变和塑造着学生的价值取向、行为和情感。班级文化的形成是“螺旋生成式”的, 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 这个过程需要所有班级成员的共同努力。因此班级文化的生成依次有三个阶段:认知阶段、理解阶段、认同阶段。
1. 班级文化的认知阶段
不同教育背景、不同性格、不同价值观的学生共同组成了班集体。对班级整体情况的分析和把握也就成为了进行班级文化建设的基础和起点。教师推动受教育者发展的社会职责, 决定了班主任是班级文化最直接的体察者和推动者。而学生年龄相近, 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相似的同质性, 成为了班级文化生成的最初原型和动力。班主任要通过各种途径向班级成员展示班级文化。板报、班会、班级的布置、班级成员之间的交往方式等这些隐性信息都在传递着班级文化。同时班主任要融入学生、关心学生, 向学生展示一个公平正义、积极主动、认真负责、具有个人魅力的班主任形象, 并要充分利用这些班级文化的隐性文化来帮助班级成员感知班级文化。
2. 班级文化的理解阶段
当人对环境的某些因素产生从众感、认同感时, 环境对人的影响就特别大。而班级文化中的制度性文化、精神性文化、风格性文化这些隐性文化, 渗透在班级文化的各个角落, 这种文化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学生必须身临其境。可是不同学生的认知发展状况不一样, 他们常常不能理解班级文化所提倡的核心内容, 导致现实中班级文化对学生的影响并不显著。因此, 班主任就要通过各种方式引导学生理解班级文化。
实践证明, 班级文化的成功之处在于它可以将各种文化要素渗透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 以各种具有鲜明的形象、感人的氛围、真切的心灵交融的形式辐射并作用于学生的具体行为;强调情意方面的学习, 注重情境的熏陶是隐性课程的特征。隐性文化应是丰富的、多样的, 班主任要善于把隐性文化作为班级隐性课程的基本教材, 通过隐性文化中所隐含的丰富的教育内容帮助学生深入地理解班级文化。比如邀请优秀的毕业生和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班主任记住每个学生的生日并在学生生日当天联合其他同学寄去生日卡片, 以身作则示范友爱、团结的班风;在树立榜样的时候更要注意挖掘榜样的深层内涵, 树立不同方面的榜样。
3. 班级文化的认同阶段
班级文化只有被认同才能对主体发生作用。当主体认为班级文化对自己有某种价值时, 才会通过实践表达这种意义, 同时使主体得到满足。班主任可以通过实践促进班级文化意义的生成。比如, 班级倡导班级成员间相互关心, 那么班级可以把这作为一项班规制定下来。成员在实践中感受到别人的关心带来的满足和感动, 学生就会主动认同这种班级文化内容;通过班级口号、班服的制定, 产生一种班级意识的归属感和集体向心力, 这样班级成员就会在以后的班级生活中进一步表达这种班级文化。
二、班级文化的逐步优化
班级文化是在班级的特定环境中, 由师生共同创造而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文化。班级文化的生成过程由两个主体——班主任和学生通过相互交互而达成。班级文化的生成是某种潜在课程的逐步显性化, 是师生之间往复互动的最终结果, 是在发展中逐步形成并相对稳定下来的。
1. 班级文化是不断调整的
班级内部环境在变化, 学生的认知在发展, 班主任在工作过程中的感悟在发展, 这些动态因素影响着班级文化的内容。班级文化也必须处于不断地选择、转化、更新的动态发展之中。随着班级文化的运行, 班级文化的潜在性对学生的发展与课堂教学可能会产生的积极与消极的影响。这就要求班级文化要不断建构、生成、再建构、再生成。因此, 班级文化在保持自身相对稳定的同时应对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
2. 班级文化是存在差异的
《班主任新思维》提出:对于每一个学生来说——他们都是处于发展中的个体, 是逐步走向成熟的个体;他们都具有发展的可能性, 蕴藏着发展的巨大潜能。学生接受能力、知识背景等的不同, 决定了学生的发展是非同步、多向度、不确定的, 学生发展的速度与发展的程度、发展的类别与发展的类型是存在差异的。班主任必须承认学生的差异性, 不能强迫性地让班级成员接受某一种班级文化。班主任要尊重、理解每一位学生, 注重同每一位学生交流、对话, 从而使学生通过沟通、思想碰撞, 最终实现共同发展。比如, 班主任可以让学生自由组合分组进行墙报、黑板报、活动角及教室内外环境的布置, 这些都是宝贵的隐性课程资源, 能体现学生的差异性和个性。
班级文化存在于每个班级之中, 不同班级的班级文化千差万别, 同一个班级的班级文化也会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隐性文化不同是重要的原因之一。隐性文化作为隐性课程建设的基本教材, 加强班级隐性文化建设, 对班级的活动进行精心地组织、安排, 使隐性文化充分发挥其积极的影响, 必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丰富班级文化内涵, 更新班级管理方法。
摘要:在现代教育中,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建设者。而班级文化是隐性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一种新的育人方式, 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班主任的职责不仅体现在管理过程中促进班级文化的生成和转化, 还体现在对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
关键词:班主任工作,隐性课程,班级文化
参考文献
[1].李先国.高校隐性文化建设探析[D].湖南师范大学, 2004.
[2].石丽.班级文化生成机制研究:潜在课程的视角[D].天津师范大学, 2008.
[3].陈震.班主任新思维[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2003:55.
班级建设与班主任工作 篇8
一、明确职责, 提高自身素质
教师常被人们喻为“园丁”, 一名好园丁, 首先是勤劳的, 他要为花儿松土、浇水、施肥、除虫、修剪旁枝斜桠。另外, 他还必须熟知各种花草的习性和特点, 因花制宜, 分别对待, 这样每株花儿才能茁壮成长, 整个花园才会生机勃勃, 四季常艳。作为一个班级的管理者, 班主任更应该当好园丁这个角色, 在全面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 还要对自己的事业倾注心血, 付出辛劳, 这就要求班主任尽可能多地了解学生, 从而尽可能完美地处理问题, 管理班级。
二、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公平坦诚地对待学生
在某些班主任眼中, 学习好便是好学生, 认为学习好就一切都好, 把教育的热情集中在少数学生身上, 这在偏爱所谓好学生的同时, 也就歧视了学习暂时落后的学生。这些班主任在教育活动中实行了双重标准, 以自己的好恶为标准, 忽视评价一个学生的客观标准, 而不能做到一视同仁。在一个班级里, 确实存在着一定数量的后进生, 这里的所谓后进生, 是指那些思想品德、学习成绩和其他各方面暂时落后的学生。事实上, 每个后进生身上都有闪光点, 都有长处, 我们应该细心观察, 及时发现并利用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来克服他们身上的消极因素, 从而让他们明确学习目的, 端正学习态度, 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班主任要做到承认差异, 发挥特长, 照顾个性, 使每个集体成员都能够在班级、小组中找到自己感到满意的位置, 创造人人都有发展自己聪明才华的机会, 营造积极向上的、温馨的班级氛围。
三、努力塑造自己的人格魅力, 树立良好教师形象
教师, 尤其是班主任的高尚人格, 不仅使学生油然而生敬意, 而且会熏陶学生, 使他们耳濡目染, 从而受到良好的思想教育。教师的衣着整洁大方, 显示出教师的职业高尚;举止端庄, 语言文明, 礼貌待人, 显示出教师的精神气质和文化修养;良好的站、坐、行的姿态, 给学生以亲切、安全、可信的感觉,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仪容仪表、言谈举止是教师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 具有无形的力量, 影响着学生心灵、语言、行为习惯。所以努力塑造自己的人格魅力, 用良好的师德及规范引导学生, 给予学生良好影响, 是胜任班主任工作的坚实基础。
四、严格要求每个学生,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班主任工作直接影响到学生行为习惯及班级班风班貌。要想使学生成人成才, 就必须严格要求学生。俗话说:“聪明人不犯两次同样的错误。”如果我们不严格要求学生的话, 学生们就会对很多事情不以为然。如不随地吐痰、不乱丢纸屑、不说脏话等这些看起来很小的事情, 如果不严格要求学生的话, 便会影响到小到班级, 大到社会。再如, 如果不严格要求一个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会影响其整个前途。小孩子犯错误, 虽然无可厚非, 但作为班主任视而不见或听之任之, 或轻描淡写地提醒一下, 这就犯了大错。我们对学生严格要求, 才是真正地爱学生, 才能使一个班级井然有序, 学生健康成长, 才不会辜负家长们的期待和社会的嘱托。我经常利用小组竞赛的形式, 比一比哪一组的表现最好, 比如学习、礼貌、卫生、纪律等各方面, 让小朋友深切感受到它们的重要性。
五、全面了解学生, 加强班级工作管理
班级管理是一门科学, 又是一门艺术。班主任只有全面了解学生, 才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了解学生最好的途径是通过活动观察学生, 从而了解班风、学风, 了解全班主要的优缺点并分析其原因所在;要研究学生的个性特征 (包括能力、气质、性格、爱好等) 和生活环境, 掌握哪些是积极分子, 哪些是需要特别注意的学生, 等等。在亲近与研究学生的过程中, 班主任要努力展现自身广博的知识与高尚的道德情操, 使学生对你“既亲近又崇拜”, 既认定你是值得信赖的老师, 又把你当作好朋友, 以树立起班主任崇高的威望。那么, 你的教育可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 多与科任教师协调管理也是很重要的, 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育效果。与学生交往, 科任教师要做到既是朋友又是教师;要平易近人, 宽容学生, 形成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
总之, 时势在变, 教育在变, 学生在变, 作为班主任一定要不断学习新的有用的东西, 永远走在时代的前面。小学班主任工作的内容是比较复杂而繁重的, 但是只要你真诚地捧着一颗爱心, 肩负一份责任心, 我相信是完全能够做好这项工作的。
参考文献
[1]王新利.班级管理浅见[J].中国农村教育, 2008, (2) :2.
班级建设与班主任工作 篇9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创新
小学是学生接受正式教育的初始阶段, 也是学生积累基础知识、培养良好道德观念的重要时期。班主任作为班级的主要管理者, 在工作中既要按时按量地完成学校安排的教学任务, 又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思想品德教育, 促使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可以说, 班主任是学校实施教学管理及德育工作的核心力量。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升, 以及素质教育理念不断深入人心, 班主任更要认识到自己在班级管理中的重要地位, 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 努力在学生、各科教师、家长三方之间搭建稳固的桥梁, 处理好管理工作中不同目标的价值取向, 创造一个具有向心力、凝聚力、学习氛围融洽的班集体。
一、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和工作内容
在教育工作者中, 班主任是一个具有多重身份特征的特殊群体, 相较于普通科任教师, 班主任的教学任务更复杂和繁重, 工作内容也更丰富。其管理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第一, 作为某一学科的教师, 负责向学生传授知识、解答疑惑, 在工作中认真地完成各项学校规定的教学教学任务, 并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课业, 掌握准确获取知识技能的途径, 锻炼学生的思考质疑能力。
第二, 作为班集体的管理者和领导者, 注重发掘学生的潜力和特长, 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在班级内部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和奖惩制度, 规范学生的行为和习惯, 使学生具有自律的意识和自立的能力;定期组织学生开展课外实践活动, 拓宽学生的视野, 为学生提供健康愉悦的学习环境。
第三, 作为学生思想启蒙者之一, 要重视对于学生在思想道德、品格修养上的教育, 树立正面的榜样形象, 以优秀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 以积极的态度鼓舞学生, 帮助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
二、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方法与工作创新策略
1. 将关爱作为工作的基础, 形成和谐的师生相处模式。
在以往的工作中, 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总是高高在上、不容侵犯的威严形象, 小学生的心理尚未成熟, 在学习中渴望关心与爱护, 但班主任若长期以来都保持这样的形象, 就会对学生的心理造成压迫, 阻断与学生交流和沟通的通道。因此, 为了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班主任应当以关爱为一切教学管理的基础, 给予学生必要的尊重, 以平等亲切的姿态对待每一位学生, 在师生之间形成和谐的相处模式, 班主任不仅要成为学生可以依靠的坚实臂膀, 还要成为学生可以亲近、玩耍、信任的伙伴。
当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时, 会向班主任求助。这时班主任要耐心地帮助学生解决难题, 还要鼓励学生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难题, 并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挑战。当学生由于畏惧不敢发出求助时, 老师要主动地与学生接触, 以开朗的态度接打开学生紧闭的心扉, 让学生将内心的苦闷倾诉给自己听, 并切实考虑到学生的处境, 给予建设性的意见, 帮助学生走出困境。此外, 在日常生活中, 班主任要主动与同学对周围发生的事件进行讨论, 交流意见, 以便融入学生, 打破师生的界限。例如, 可以询问学生周末有没有去公园玩, 与学生探讨公园里哪一个景点的风景最漂亮, 或是与学生讨论附近的小吃店哪一家的风味最正宗等, 拉近与学生的关系。
2. 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 消除权威管理的负面影响。
小学生的心灵是非常纯洁和干净的, 不容许有半点污染;同时, 他们的心灵是相对脆弱的, 一不小心就会对他们造成伤害。因此,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应当尽全力消除各类不公平现象, 做到诚实守信, 维护学生纯洁而美好的心灵, 使他们以善意、真诚的目光看待这个世界。
首先, 班主任要保证在实施管理的过程中, 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在从前的教学中, 班主任按照学习成绩将学生划分为“三六九等”, 在教学中为了衡量学生的学习能力, 进而因材施教, 给予不同层次的学生个性化的教学指导, 但不可将这一套应用于其他方面的管理。当老师发现有学生犯了错误, 要依据制定好的班级规章制度进行惩罚, 不可以因为学生的性别、亲疏、学习成绩的好坏或是家庭背景而忽视他的错误, 规范学生的行为和观念。同理, 若答应学生在其学习进步时给予一定的奖励就不能反悔, 树立诚信为本的榜样, 督促学生努力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2]。
其次, 要学会包容学生的缺点, 发现学生的优点。“金无足赤, 人无完人”, 成年人尚且如此, 更何况小学生?班级里每一位学生或多或少都存在一定的缺点, 班主任要合理地看待学生的缺点, 以宽容的态度帮助学生弥补自身的不足。另外, 还要善于挖掘学生的特长和优势, 鼓励学生往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发展。例如, 有的学生由于学习成绩较差, 导致其对学习失去信心, 因此在课上不认真听课而是在课本里画画。班主任通过没收上来的画册发现这名学生在美术上比较有天赋, 这时首先肯定学生的绘画能力, 鼓励学生往美术生的方向发展, 告诉家长在课外着重注意在美术上对学生进行培养, 然后向学生解释学习基础知识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在完成基础的技能学习后, 再进行绘画创造。
以上这两点的实施要求班主任将保护学生的根本利益作为班级管理工作的中心和前提, 运用长远的眼光看待问题, 妥善地对待学生。只有这样, 才能获得学生发自内心的尊重[3]。
3. 有意识地培养优秀的班干部, 为班级管理补充新鲜血液。
在班级管理中, 优秀的班干部作为班主任的得力助手, 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4]:其一, 班主任虽然是一名教学经验丰富的成年人, 但是看问题的角度难免偶尔会产生偏颇, 在管理思维上容易僵化, 走入死胡同, 而班干部虽然是资历尚浅的儿童, 但是经过集思广益, 也有可能帮助班主任转换看待问题的视角, 进而产生新的管理思路, 给班集体带来焕然一新的面貌;其二, 班主任的工作内容较为复杂, 教学任务较为繁重, 如果在班干部的帮助下处理班级内的大小事务, 对班集体进行统筹规划, 不仅减轻了班主任的负担, 还有利于班级整体管理质量的提升;其三, 班干部作为联系同学与教师的纽带, 需要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沟通能力、领导能力及自主思考的能力, 班主任在小学阶段就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这些能力的培养, 可以强化学生的自律性、自觉性, 将会对其今后的成长与发展产生有益的影响, 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4. 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拓展学生的知识储备。
在班级管理中, 班主任除了要重视学生在学习能力和道德观念上的培养之外, 还要重视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因此, 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是班级管理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素质教育要求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长足的发展, 但在传统教育中, 时常将学生禁锢于窄小的课堂之中, 不但抑制小学生天真、活跃的思维, 在长久的学习压力下还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影响教学效率的提升[5]。鉴于此, 班主任要为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 增长学生的见识, 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 拓展学生的知识储备。
在小学时期, 班主任可开展的课外活动可分为两类。第一类为探究性活动, 旨在为强化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 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如举办“废物利用”手工比赛, 让学生运用废品制作精美的手工艺品等。第二类为教学实践活动, 是由教材知识点延伸出来的教学活动。
总之, 班主任要在班级管理中肩负起全面教育学生的责任, 采用多种多样的有效管理手段, 促进学生学习水平的提升、品格道德的塑造、身心的健康发展, 并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地探索和研究, 将小学班级管理落到实处, 引导学生逐步成长为社会的栋梁之材。
参考文献
[1]刘斌.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方法创新研究[J].新校园旬刊, 2015 (1) :201-201.
[2]柳淑琴.浅谈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创新发展[J].亚太教育, 2015 (25) :206-206.
[3]黄丽云.浅谈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创新及实践[J].语文学刊, 2012 (22) :116-117.
[4]王慧慧.浅谈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创新与实践[J].学周刊, 2016, 24 (24) .
班级建设与班主任工作 篇10
【关键词】初中 班主任 班级管理
【中图分类号】G63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172-01
初中生一方面的身体和心理正处于发育与发展的阶段,但是,同时逆反心理和独立思想也在不断地增长,在初中生开始了解世界、启蒙思想的起跑点上,班主任是他们最重要的领航者。所以,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需要仔细了解学生在生活学习等方面的困难,采用正确的方式来解决初中生出现的问题。班主任的工作不仅仅直接关系着中学教学的质量,同时也关系着学生的身心健康,本人结合初中班主任工作实际,分析了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困境,并分析了其解决方法。
一、中学班级管理存在的困境
(一)班主任绝对权利,主导班级工作
班主任对班级的绝对权力主要表现在对学生强调绝对服从和控制,表面上了解学生的心理需要,平时以批判式的思想政治教育为主。长此以往,此种教育方式,容易造成学生的心理上的依赖,抹杀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影响他们心理上的独立;甚至造成师生关系恶化、激发学生的叛逆心理,对中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着非常不利的影响。。
目前而言,很多学校并没有明确标准限定班主任任免,很多班主任缺少相应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基础知识,有些班主任受到旧观念的影响,认为“严师出高徒”,忽视了对学生的心理关爱。在现代的教学理念中,教育不单单是班主任个人的任务,更需要利用班级组织、学校的力量。所以,班主任的绝对权力的管理是与现代教学理念相违背的,当然也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二)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现在心理学认为:人们在从事某项活动的时候,心理因素为人们提供了动力,良好的心态可以充分调动人们的活力,提高工作的效率。反之,消极的心态往往给人们的能力带来负面的影响。
在应试教育的大方向下,升学率成为了衡量一个学校和教师水准的重要指标,很多班主任过多的强调了学生的学习成绩,一味增加课时,减少课余时间,压缩休息时间。往往忽视了中学生的兴趣与创新思维,这给正处在心理叛逆期的中学生带来了过多的压力,必然会影响到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甚至会造成学生逃避学习教育这样相反的结果。所以,班主任要开始重视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在思想教育的手段下,辅助与情感教育与人文关爱。同时,在制定评价学生的标准时候,也要综合考虑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的综合指数。
(三)忽视学生个性差异
每个学生都是来自不同的家庭,生活在不同的社会阶层,交往着不同的社会群体,文化背景也不尽相同。所以,在班级里,每个学生都是唯一的,班主任如果对班级里面一个学生都采用同样的教育方式的话,那么会造成学生灵性的磨灭,缺乏相应的创新力与独立思想。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班主任在进行制定班级的教学与管理规划中往往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不能够做到“因材施教”,在评价体系里面,习惯用同一把尺子来衡量,缺少关于学生的综合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另外,班主任缺少与学生家长沟通的双向渠道,往往是学生家长通过班主任了解到学生在校的表现,而班主任却很少意识到应当注意学生在家的表现。
二、相应困境的解决策略
(一)公平化、制度化、民主化的班级管理
每个班级由于学生的基础、文化、社会来源的不同,都具有不同的特点。所以,班主任在制定班级管理制度的时候,一方面需要遵守学校管理制度的大原则,一方面也要适应本班的实际状况。除了制度之外,学生干部是班级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往往能在第一时间掌握到班级同学的生活、学习状况与思想上的波动。所以,班主任应该打造一支得力的班干部管理核心,在公平公开的原则下,实行班干部的提名与投票普选,使得班干部能够以德服人,做到学生的民主科学治理。同时,班主任管理班级的过程中应做到一视同仁,首先,应该做到“有教无类”,一视同仁,班主任应该主动关心学生,无论其家庭状况,学习成绩,都不应歧视。努力营造出一个和谐温馨的班级氛围。其次,应该做到奖罚分明,在班级管理事务上坚持做到一碗水端平,公平、公正、公开。
(二)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1.注重与学生家长的联系
中学生正处于心理变化最大的青春期,在学生的心理成长历程中,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是最深远的,父母关系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将产生巨大的影响。虽然学校的环境对学生的心理有着相当大的影响,但是也不能忽视其家庭因素对其造成的影响。作为班主任,要积极建立学校与家庭之间的联系,对于学生的全面教育情况进行了解。班主任可以通过家访等手段定期拜访学生家庭,了解其家庭状况,也可以通过电话、短信息、即时通讯工具等建立与家长的交流平台,同时也向家长反映其在校的心理情况,对于心理出现问题的中学生,要联合家长对学生一起开展心理教导。
2.充分利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班主任和学校心理健康中心是学校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两大主要力量,密不可分,班主任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时候,应该充分借助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专业指导。班主任可以针对个别学生的心理困惑,向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提供相关的生活学习与家庭资料,建立学生的心理健康档案。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也应该主动与班主任合作,向班主任提出问题学生的心理干预建议。
3.实现个性化教育
所谓个性化教学,是指教师按照学生每个人不同的差异和需求,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评价方法进行调整的,以适应学生的发展,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在教学班级里,由于不同的家庭背景与社会经验,而每个同学在学习认知方式、学习感知通道和背景知识也不一样,通过差异化教学,可以满足不同阶层的学习要求。因此,个性化教学的目的在于,配合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强化每一个学生的自己的优势,将优势智能迁移到劣势智能中去,而不是强迫学生来调整自己适应课程。
在实施个性化教学的过程中,首先应该了解学生的认知差异与学习风格;其次针对不同特点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活动(比如:PBL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头脑风暴法等);在测评学习效果的时候,需要采用多元的测评方式,来了解学生学习的效果。
总而言之,在初中班主任不仅要把班級的管理工作当作一门工作,更要认清楚自己身上的责任,班主任必须在工作中不断的进行总结与创新,积极提升自己,完善自己的经验,探索班级管理的奥秘,激励学生成为有用之才。
参考文献:
[1]谢玉松.新时期下如何创新初中班主任的管理工作[J].考试与评价,2014(10).
[2]韦必坛.关于初中班主任如何管理好班级的探讨[J].中文信息,2014(11).
[3]李会云.浅谈初中班主任如何管理好班级[J].学周刊C版,2014(10):134, 135.
[4]旦增曲扎.浅谈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策略[J].新课程(下),2013(02):182.
班级建设与班主任工作 篇11
一、大爱精神与大学班级文化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孟子早在战国时期就提出了爱的广泛性。《大学》有言:大学之道, 在明明德, 在亲民, 在止于至善。“德、亲、善”就是指大学里面应有仁爱、大爱。大爱是一种充满了理性的爱, 是人类最高境界的爱, 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前提与基础, 是教育力量的源泉。班级文化可分为“硬文化”和“软文化”。所谓硬文化, 是一种“显性文化”, 可以摸得着、看得见的环境文化, 也就是物质文化。而软文化, 则是一种“隐性文化”, 包括制度文化、观念文化和行为文化。班级软文化是同学们在学习生活中形成的有利于学生成长成才、全面发展的文化环境和群体氛围, 是有效的教育因素和手段。班级文化作为一种软性约束, 对班级成员的成长和发展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主要包括凝聚、制约、激励和导向作用。班级核心文化建设不但能培养学生的兴趣, 而且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更重要的是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 造就高尚的情操。
二、大学班主任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作为班级文化建设的引导者和参与者, 班主任要深知自己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的职责担当。
1. 要具有热爱学生的情感品质。
罗曼罗兰有句名言:“要散播阳光到别人心里, 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著名教育家斯霞曾经说过:“要使学生的品德高尚, 教师自己首先应该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孔子说得好:“其身正, 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打铁还需自身硬, 要使学生以积极情绪接受教师, 教师应首先成为关爱、尊重、赏识学生的“有情人”。如果教师对学生没有炽热的情感, 那么, 在其工作过程中就无从产生长久的燃烧自己照亮学生的动力。《学记》中说:“夫然, 故安其学而亲其师, 乐其友而信其道, 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也。”
2. 要将大爱理念深入到班级文化建设中。
班主任要以大爱之理教育引导学生、大爱之心精心培育学生、大爱之德熏陶感召学生、大爱之举关心帮助学生, 同时要对学生进行大爱理念教育。爱就像一股清泉, 它能滋润每一位学生的心田, 洗掉孩子们心灵上的尘埃, 开启学生心灵的闸门。因此, 班主任要在晓之以理, 以理服人的同时, 重视动之以情, 以情感人, 用师爱融化每一位学生的心灵。通过广泛深入的教育, 使广大青年学生深刻感悟大爱之理念, 做富有爱心之人。
3. 要用心做学生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应当成为孩子的朋友, 深入到他们的兴趣中去, 与他同欢乐, 共忧伤, 忘记自己是教师。这样, 孩子才会向教师敞开他的心灵。”我从学习、生活上关心学生, 为他们答疑解惑, 进行平等的心灵沟通, 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各项有益活动, 锻炼他们的能力。与学生沟通过程中, 即使学生牢骚满腹、怨气冲天, 我也面带微笑, 积极专心倾听。对于特殊的学生采取个别交流的方式, 及时解开他们思想上的疙瘩, 做好心理辅导。
三、加强班级文化建设的措施
1. 健全班委选拔机制, 发挥班干部的监督管理带头作用。
班干部是班级的核心力量, 班主任要经常保持与班干部联系, 召开班委会, 商议班级的发展目标, 了解班级的发展状况。我所带班级的班委选拔实行“民主集中制”, 即通过召开班干部民主选举会, 自我或他人推荐、学生投票, 班主任、辅导员老师审核把关确定班委。班级管理过程中, 同学们参与班级工作的积极性较高, 而班委名额有限, 采取灵活措施, 针对工作量较大的岗位设置了若干副职或小组。例如, 班级设置了数学、英语、计算机等学习兴趣小组, 每个小组由具有该方面特长的学生担任小组长, 小组长由学习委员统一负责管理。宿舍长与宿舍同学接触时间最长, 为减少班级管理的盲区, 将宿舍长纳入班委范围。宿舍长除了做好安全卫生工作之外, 还要将工作重点放在宿舍同学的思想动态上, 针对思想及行为异常的同学做到早发现、早解决。
2. 建立班级管理规章制度, 促进班级规范有序发展。
“无规矩, 不成方圆。”任何机构或团体都需要有自己的活动纲领。班集体成立后, 建立了《班规》。在《班规》的约束下, 班级成员的个人意志整合为集体的意志, 学生的自我管理转变为参与班级管理的权利和义务。班级的制度化管理使民主精神真正深入人心, 学生自觉维护班级的集体利益、班规的权威。班级的制度化管理是让学生在“民主生活中学民主”, 使学生从他律走向自律, 在自我管理中实现班级的民主管理。
3. 建立以活动为载体的班级文化建设机制。
以班级为平台、大爱精神为指导, 通过班委会的领导, 充分发挥班级内部协调机制, 开展一系列班级主题班会、文体等活动。在班级活动过程中, 班主任要以“学生”的角色参与其中, 这样才能贴近学生。主题班会是学生与班主任之间联系的纽带。班会召开之前, 班主任先进行广泛调研, 征求大家的意见, 针对某一主题, 召开启发式主题班会。
4. 加强学风建设,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每学期初和学期末组织学习经验交流会, 邀请优秀学长和班级学习优秀者为同学们提供学习经验、答疑解惑, 再针对每学期的课程特点进行重点讲解。通过学习经验交流, 同学们懂得了如何合理分配学习和活动时间。此外, 还组织学生集体上自习, 同学们相互监督, 克服了惰性, 学习效率大大提高。
四、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班级文化取得初步成效, 同学们领会到了大爱精神的内涵, 生活上相互关心, 学生上相互帮助, 形成了“团结友爱、你争我赶”的班级文化, 但在工作过程中也遇到一些问题。
1. 优化班委选拔机制。
通过近一年的锻炼, 部分班委已具有较强的工作能力, 并且在工作中认真负责;而另外一些班干部工作能力不强, 没有团结向上的意识, 带头作用不够明显。分析原因在于:班委是由全体同学民主选举产生的, 同学们之间由于缺乏足够的了解, 往往选择自己熟悉、与自己关系较好的同学, 这样选拔出的班委不一定非常符合客观实际。一年的磨合期之后, 班长对班委及同学们的情况都有所了解, 因此, 下一步计划运用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和方法, 改变现有的班委选拔机制, 先选出班长, 然后由班长对班委进行提名, 全体同学投票, 超过半数同意, 即视为通过。
2. 提高学生学习成绩。
在经历初入大学后的短暂迷惘之后, 同学们开始有目标, 能够科学有效地投入到紧张的大学学习中, 自我定位、自我选择、自我培养、自我约束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同学们结伴上自习、共同探讨问题、相互鼓励、经常交流学习心得蔚然成风。在一年的学习生活中, 大部分同学从刚入校时的不会学习、不适应新的学习模式的困境中走了出来, 适应了大学的学习生活, 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绩。
3. 加强网络班级的运行与管理。
班级组织信息化建设的重点是加强对网络班级的运行与管理, 网络班级建设并运行之后, 首先需要有人对其进行监督、管理, 防止消极信息流入, 对班级实体组织发展产生破坏性影响。其次, 加强网络班级和实体班级组织之间的互动。如果能利用网络班级组织平等地、匿名地进行沟通, 并借用网络上的正向事例进行引导和教育, 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五、工作展望
综上所述, “95后”不同的教育背景、不同的成长环境、不同的生活经历, 使每一个学生个体存在差异, 班级文化建设成为一个系统工程, 因此, 班主任作为学生心灵的沟通师, 要践行“大爱”的育人理念, 秉承尊重、认同和宽容的态度, 因材施教, 深入了解分析“95后”新生鲜明的时代特点, 要充分认识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立足当前大学文化建设的要求, 把握现阶段大学生的兴趣所向, 不断丰富班级文化建设内涵, 创新班级文化建设形式, 形成行之有效的班级管理规程, 最终促进学生真正成长成才, 使其成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共产主义的坚定建设者。
摘要:大爱是大学的根本, 是大学文化的精髓和核心。营造健康、和谐、优雅的班级文化氛围是实现学生成长成才的有效途径。以大爱精神为导向, 加强大学班级软文化建设, 就是以学生为根本, 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论文阐述了大爱精神与大学班级文化之间的关系, 分析了大学班主任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从四个方面论述了班级管理工作中采取的措施, 并针对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法。
【班级建设与班主任工作】推荐阅读:
班级建设与管理策略06-22
班级建设目标与思路06-26
班级文化的形成与建设08-30
开展班级建设工作06-18
中职学校班级建设的探索与感悟07-05
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11-29
加强班级学风建设工作08-27
班级建设工作总结06-05
书香班级建设与运作研究课题方案07-16
班级学风建设工作总结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