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α酮酸

2024-11-16

复方α酮酸(共6篇)

复方α酮酸 篇1

慢性肾炎、糖尿病肾病、多囊肾、肾功能不全等肾病逐步恶化直接导致尿毒症, 因常规治疗方式的缺陷使病情久治不愈给患者及家属带来经济、精神上的巨大压力。尿毒症产生的代谢产物和各种有毒物质排除受阻, 严重损害了身体重要脏器的功能[1]。目前临床多采用血液净化来治疗尿毒症[2]。复方α-酮酸是一种用于慢性肾功能衰竭临床治疗的新型药物, 本文回顾2011年4月-2012年4月期间我科采用血液净化联合复方α-酮酸治疗尿毒症患者的情况,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74例中男36例, 女38例;年龄36~76岁, 平均 (55.2±6.1) 岁;患者透析时间为3~32个月, 平均透析时间为 (15.2±8.0) 个月;其中慢性肾小球肾炎31例, 高血压肾病24例, 糖尿病肾病9例, 梗阻性肾病4例, 多囊肾2例, 不明原因肾病4例。将全部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7例,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性别、年龄、病程、严重程度, 内科疾病等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血液净化等常规治疗, 血流200~250 m L, 透析液流量500 m L/min, 肝素收集量为1 mg/kg, 每小时追加8~12 mg。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复方α-酮酸, 3次/d, 4~8片/次, 用餐期间, 整片吞服, 长期服用。治疗期间观察记录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

1.3 疗效判定[3]

显效:患者精神状态正常, 无严重不良反应, 实验室检测无明显异常;有效:患者精神状态明显缓解, 无严重不良反应, 实验室检测明显好转;无效:患者精神状态及实验室检测未见缓解或加重, 或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 数据以±s表示,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比较

治疗组显效27例 (72.97%) , 有效8例 (21.62%) , 无效2例 (5.41%) , 总有效率为94.59%;对照组显效21例 (56.76%) , 有效10例 (27.03%) , 无效6例 (16.22%) , 总有效率为83.78%, 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治疗前后BUN、Cr、β2-MG和PTH比较

治疗1年后两组患者BUN、Cr、β2-MG和PTH水平均降低, 且治疗组β2-MG和PTH降低程度大于对照组 (P<0.05) , 见附表。

注:与治疗前比较, #P<0.05,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尿毒症是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终末期, 是肾脏组织几乎全部纤维化, 导致肾脏功能丧失的结果。有研究表明尿毒症并发症包括贫血、骨病、皮肤瘙痒、顽固性高血压、食欲减退以及高血压脑病等[4], 对人类的生命健康具有严重威胁。对尿毒症施以及时治疗可保障患者的健康的生活质量和生命。血液透析是为了达到排出废物、纠正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的目的, 将患者的血液经血管通路引入透析机, 把经过透过透析膜与透析液之间进行物质交换净化后的血液回输至体内。但治疗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应用常规治疗方法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脑病患者, 难于清除中大分子的毒素, 只能对小分子毒素进行清除, 如BUN以及Scr等, 这样使得体内中分子物质等越积越多, 不能排除, 尿毒症毒素在肾衰竭患者体内都有潴留, 将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状况, 其可加速肾功能恶化, 损害细胞和基质蛋白, 并可最终导致并发症的发生。复方α-酮酸是含4种α-酮酸 (酮基酸) 、1种α-羟基酸以及5种必需氨基酸的复合制剂, 主要用于慢性肾衰竭的治疗, α-酮酸本身不含氮, 在蛋白合成过程中利用尿素, 从而降低了尿素氮水平。复方α-酮酸能提供必需氨基酸给人体, 将非必需氨基酸转化为氨基酸, 从而使氨基氮摄入量, 减少抑制合成尿素, 减轻毒性产物堆积, 其特殊的药理作用弥补了氨基酸在体内会增高肾小球滤过率和尿白蛋白排泄的不足。多年来, 大量的临床研究证实, 开同临床作用的多效性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此外有研究发现, 酮或羟氨基酸可治疗肾性高磷酸血症以及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这与它能避免残存肾单位超滤有关。本组资料中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 且治疗1年后患者的BUN、Cr、β2-MG和PTH水平均降低, 说明血液净化联合复方α-酮酸方案可以使尿毒症患者的代谢紊乱情况得到改善, 降低尿毒症毒素水平, 达到预期治疗的效果。

摘要:目的 探讨血液净化联合复方α-酮酸方案治疗尿毒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74例尿毒症患者根据治疗适应证和家属意见分为两组, 用血液净化联合复方α-酮酸方案治疗37例治疗组患者, 采取血液净化治疗37例对照组患者。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5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78%, 两组治疗效果经统计分析,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1年后两组患者BUN、Cr、β2-MG和PTH水平均降低, 且治疗组β2-MG和PTH降低程度大于对照组 (P<0.05) 。结论 血液净化联合复方α-酮酸方案治疗尿毒症临床疗效确切, 能有效降低患者毒素水平, 且不良反应较小,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血液净化,复方α-酮酸,尿毒症,疗效评估

参考文献

[1]彭柳飞.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 (3) :179-181.

[2]丁卫.血液净化联合复方α-酮酸方案治疗尿毒症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 2012, 7 (27) :159.

[3]王金玲.血液净化联合复方α-酮酸治疗尿毒症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 2012, 9 (10) :77-78.

[4]翟丽慧, 王冲, 崔岩.血液透析串联血液灌流对患者血液中分子物质清除效果[J].齐鲁医学杂志, 2008, 23 (2) :167-168.

复方α酮酸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本院收治的80例早期DN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为42~74(56.41±4.52)岁;病程1~8(4.62±1.34)年。对照组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为41~73(55.64±4.23)岁;病程1~9(4.82±2.13)年。患者均符合早期DN诊断标准,排除其他疾病所致肾脏病变者。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取常规治疗,包括:口服降糖药、补充促红细胞生成素及维生素、胰岛素控制血糖、低蛋白饮食等。观察组加以复方α酮酸治疗,0.12g/(kg·d),分3次服用;缬沙坦治80mg,1次/d。两组疗程均为12w。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尿素氮(BUN)、血肌酐(Scr)、24h尿蛋白定量等指标。

1.3 疗效标准

(1)显效:临床症状消失,尿蛋白量降低至治疗前>80%;(2)有效:症状减轻,尿蛋白量降低至治疗前50%~80%;(3)无效:症状及尿蛋白量无改善[3]。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处理

取SPSS 18.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数、计量资料取χ2、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实验室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PG、BUN、Cr、24h尿蛋白量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a P<0.05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a P<0.05;与对照组比较,b P<0.05

3 讨论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糖尿病发病率高达9.7%,此疾病微血管和末梢神经病变,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DN是糖尿病中较为严重的并发症,逐渐成为诱发患者死亡的关键原因。临床表明,基底膜增厚和肾小球系膜扩张大多集中DN早期改变现象,增加大量的蛋白[4]。早期DN发病较为隐匿,必须为患者提供早期治疗方案,才能确保较高的临床疗效。肾素 ̄血管紧张素 ̄醛固酮系统(RAAS)应用于DN临床治疗中,有利于降低肾小球内压,逆转DN的发展,使DN达到治愈的效果。缬沙坦作为新型的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可对血管紧张素Ⅱ受体产生拮抗,从而扩张出球小动脉,保持系膜细胞处于松弛状态,改善肾小球基膜通透性,从而实现降压、降低蛋白尿的治疗目的[5]。研究表明,DN由于肾小球率过滤增加,流失过量的蛋白,容易造成营养不良现象[6]。复方α酮酸作为一种高效的复合药物,主要药物包括:α酮酸、α羟酸及4种必需氨基酸。复方α酮酸的氮含量较低,可维持体内负氮平衡,使尿素氮的合成有效降低,从而降低肾脏负担[7]。

以上研究表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50%(P<0.05)。可见,复方α酮酸联合缬沙坦治疗,有利于降低肾小球内压,增加体内蛋白合成,为患者提供充分的营养支持,避免营养不良现象,确保较高的治疗效果。观察组患者FPG、BUN、Cr和24h尿蛋白量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复方α酮酸联合缬沙坦治疗早期DN,有利于改善FPG、BUN、Cr和24h尿蛋白量,提高治疗总有效率,改善患者预后情况。此研究结果与黄革联等[3]报道一致,他们将68例糖尿病伴早期肾病患者分为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与观察组(给予复方α酮酸制剂联合缬沙坦治疗),结果发现,观察组总有效率达97.1%;与对照组对比,FPG、BUN、Cr和24 h尿蛋白量改善明显更显著(P<0.05)。

综上所述,在早期DN临床治疗中采取复方α酮酸联合缬沙坦治疗,有利于改善蛋白尿症状,避免营养不良现象,促进各项实验室指标恢复正常,避免肾脏损害进展,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刘基凤.糖尿病肾病的药物治疗进展[J].现代诊断与治疗,2009,20(6):355-356.

[2]黄革联,王青.复方α酮酸联合缬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疗效观察[J].中外医疗,2013,9(19):102-104.

[3]Gad HI.Does combined 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s-agonist and pravastatin therapy attenuate the onset of diabetes-induced experimental nephropathy[J].Saudi Med J,2014,35(11):1339-1347.

[4]万鑫炀,王敏哲.抗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药物治疗糖尿病肾病新临床研究进展[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2,35(4):73-75.

[5]杨方才.复方α-酮酸联合氯沙坦钾对糖尿病肾病的疗效分析[J].肠外与肠内营养,2011,4(18):228-230.

[6]Louhelainen M,Merasto S,Finckenberg P,et al.Effects of the calcium sensitizer OR-1896,a metabolite of levosimendan,on post-infarct heart failure and cardiac remodelling in diabetic Goto-Kakizaki rats[J].Br J Pharmacol,2010,160(1):142-152.

复方α酮酸 篇3

1 仪器与试药

1.1 仪器

高效液相色谱仪(日本岛津公司):SPD-10AVP紫外检测器;LC 10ATVP梯度泵,AT-130柱温箱。

1.2 样品

复方-α酮酸片(开同片),批号:20060701、20060702、20060703,江苏信孚药业有限公司;对照品:苏氨酸(Thr)、组氨酸(His)、酪氨酸(Tyr)、醋酸赖氨酸(Lys-HAc)的含量均不少于99.0%。

1.3 试剂

乙腈为色谱纯;无水醋酸钠、冰醋酸、磷酸二氢钾、氢氧化钠、碳酸氢钠、邻苯二甲醛(OPA)和2-巯基乙醇为分析纯;水为重蒸馏水。

2 方法与结果

2.1 衍生化试剂的制备

精密称取邻苯二甲醛(OPA)0.025 g,用甲醇1 mL溶解,加2-巯基乙醇100μL,0.4 mol/L硼酸溶液(PH 9.5,用氢氧化钠溶液调节)定容至10 mL(当天配制)。

2.2 流动相的选择

选择资料RP-HPLC梯度洗脱,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经试验,发现各氨基酸的分离较差。然后改用乙睛-0.05 mol/L的醋酸钠缓冲液二元流动相梯度洗脱,此时除色氨酸外其他4个氨基酸的峰形好,4个峰均能被很好的分离,保留时间适中,柱效好。

2.3 色谱条件

仪器:LC-10ATVP液相色谱仪(日本岛津)SPD-10AVP紫外检测器(日本岛津)N-2000双通道色谱工作站(浙江大学智能信息工程研究所);色谱柱:Lichrospher C18(25 cm×4.6 mm);检测波长:335 nm;进样量:20μL;柱温:30℃;流动相:A液为乙腈(100%),B液为0.05 mol/L的醋酸钠(冰醋酸调节PH为4.5)。梯度洗脱色谱条件见表1。

2.4 衍生化反应的条件

2.4.1 衍生化试剂的加入量

精密称取对照品适量,用水溶解稀释至每毫升含赖氨酸醋酸盐约105μg/mL,苏氨酸约53μg/mL,组氨酸约38μg/mL,酪氨酸约30μg/mL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分别精密量取衍生化试液与对照品溶液(1∶1、1∶2、1∶3)反应,分别取2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经试验,结果表明:衍生化试液与对照品溶液1∶1反应,衍生剂影响干扰较大;衍生化试液与对照品溶液1∶3反应,反应不完全;衍生化试液与对照品溶液1∶2反应,浓度适中,反应较完全,故确定样品溶液与衍生化试液的衍生比例为2∶1。

2.4.2 衍生物的定性

分别取赖氨酸醋酸盐、苏氨酸、组氨酸、酪氨酸适量,分别用水溶液稀释制成约含105、53、38、30μg/m L的溶液,衍生量同上,各吸取20μL分别注入色谱仪,对每个峰进行定性。出峰顺序依次为:组氨酸、苏氨酸、酪氨酸和赖氨酸醋酸盐。

2.4.3 衍生物的反应时间

精密称取对照品适量,用水溶解稀释至每毫升含赖氨酸醋酸盐约105μg/mL,苏氨酸约53μg/mL,组氨酸约38μg/mL,酪氨酸约30μg/mL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精密量取对照品溶液400μL与衍生化试液200μL在室温下分别反应2、3、4、5、10 min后测定各氨基酸的峰面积,结果见表2。

试验结果表明:衍生化反应的时间对试验结果有较大影响,随着衍生化时间的延长,部分衍生物峰面积变化较大并且下降,产生降解,但在2~4 min之间,峰面积变化很小,RSD小于1.5%。故反应过程确定为样品溶液与衍生化试液2∶1混合后,振荡30 s,准确控制3 min,立即精密吸取2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

2.5 含量测定方法学考察

2.5.1 系统适应性试验

精密称定复方α-酮酸片(批号:20060702)适量,按含量测定项方法制备样品溶液,立即精密吸取2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见图1。苏氨酸理论板数为4 402,峰形较好,每个色谱峰的分离度均大于1.5,说明系统适应性良好。

1.组氨酸2.苏氨酸3.酪氨酸4.赖氨酸醋酸盐

2.5.2 辅料的影响试验

取辅料适量,按供试品溶液制备项下的方法制备空白溶液,同法衍生后按上述条件进样,记录色谱图。见图2。结果表明:空白辅料对各氨基酸(除色氨酸)含量测定无干扰。

2.5.3 标准曲线绘制

精密称取各种氨基酸对照品,以水配成合适浓度的贮备液,精密量取适量,以水稀释成系列浓度,按上述方法衍生后HPLC进样,以浓度(X)为横坐标,峰面积(Y)为纵坐标,作线性回归。结果组氨酸工作曲线为Y=58 383X+14 109,r=0.999 2,表明组氨酸在12.62~126.20μg/mL的浓度范围内,其浓度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苏氨酸工作曲线为Y=90 597X-20 981,r=0.999 8,表明苏氨酸在18.65~186.50μg/mL的浓度范围内,其浓度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酪氨酸工作曲线为Y=43 058X+19 757,r=0.999 2,表明酪氨酸在12.27~122.70μg/mL的浓度范围内,其浓度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赖氨酸醋酸盐标准工作曲线为Y=20 174X-13 989,r=0.999 6,表明赖氨酸醋酸盐在34.23~342.30μg/mL的浓度范围内,其浓度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2.5.4 回收率试验

在按处方比例配制的空白辅料中分别加入处方量的80%、100%、120%的各氨基酸对照品,制成模拟样品各100片的量,精密称取不同水平模拟样品各3份,照含量测定方法测定,并计算回收率,结果表明:该方法准确度良好,见表3~6。

2.5.5 重复性试验

精密量取本品(批号:20060702)适量,共6份,照含量测定项下方法测定其含量。结果表明:重复性良好。见表7。

2.5.6 样品溶液的稳定性试验

取本品(批号:20060702)适量,用水溶解稀释至每毫升含赖氨酸醋酸盐105μg/mL的溶液,分别于0、2、4、6、8 h时,精密量取供试品溶液400μL与衍生化试液200μL反应,振荡30 s,准确控制3 min,立即精密吸取2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其峰面积。见表8。

结果表明:本品以水作溶媒,在8 h内测定,其峰面积无显著变化,稳定性较好。

2.5.7 中间精密度试验

取本品(批号:20060702)A,B两份,分别用Waters和岛津的仪器于二日内测定其含量,比较其中间精密度。结果RSD分别为0.69%、0.73%和1.23%,表明中间精密度良好,提示本品含量测定方法经方法学验证,专属性、重复性、精密度、准确度等皆符合要求。

2.6 结果

取本品10片,去除包衣,精密称定,研细,精密称取细粉适量(约相当于的赖氨酸醋酸盐约10.5 mg),置100 mL量瓶中,加水溶液使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滤过,取续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赖氨酸醋酸盐约35 g,苏氨酸约18 mg,氨酸约13 mg,酪氨酸约10 mg,精密称定,置100 mL量瓶中,加水溶液使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30 mL,加水溶液稀释至100 mL,摇匀,作为对照品溶液。精密量取供试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各400μL分别与衍生化试液[精密称取邻苯二甲醛(OPA)0.025 g,用甲醇1 mL溶解,加100μL 2-巯基乙醇,0.4 mol/L硼酸溶液(PH 9.5,用氢氧化钠溶液调节)定容至10 mL(当天配制)]200μL反应,振荡30 s,准确控制3 min,立即精密吸取2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按外标法以峰面积计算各种氨基酸的含量。三批样品结果见表8。

3 讨论

柱前衍生是在一定条件下利用某个特定试剂(标记试剂)在色谱柱前与化合物样品进行化学反应,使反应产生的衍生物利于色谱的分离或检测。其优点是:通常无需考虑衍生反应的动力学因素;衍生化试剂、反应条件和反应时间的选择不受色谱系统的限制;不需附加仪器设备。

OPA是较早用于氨基酸分离分析的一种衍生试剂。1971年提出用OPA作为柱前衍生试剂测定氨基酸。它具有衍生步骤简单、反应速度快、剩余试剂不干扰测定等特点。OPA与一级胺迅速反应,反应所得衍生物经HPLC分离后即可对其进行高灵敏度荧光检测,也可以进行一般的紫外吸收检测。

采用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α酮酸片中

4 种氨基酸含量,具有准确、快速,灵敏度高等优点。

此方法简便可行,无需购买昂贵的专用氨基酸分析仪器即可对氨基酸进行分析。

摘要:目的 建立复方α酮酸片中4种氨基酸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针对复方α酮酸片中赖氨酸醋酸盐、苏氨酸、组氨酸及酪氨酸四种氨基酸,采用反相高效液相法,以邻苯二甲醛(OPA)和2-巯基乙醇为衍生化试剂,测定四种氨基酸的含量。色谱柱为Lichrospher C1825 cm×4.6 mm;流动相:乙腈-醋酸盐缓冲液系统梯度洗脱;检测波长:335 nm。结果 衍生化产物性质稳定;4种氨基酸在各自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0);加样回收率为99.8%~101.1%,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2.0%。结论 该方法准确,简便,重现性好,专属性强,可用于该产品的质量控制。

关键词:柱前衍生化,邻苯二甲醛(OPA),2-巯基乙醇,氨基酸,高效液相色谱法

参考文献

[1]胡世林,丁文忠.HPLC法测定复方α酮酸片中五种氨基酸的含量[J].安徽医药,2007,11(9):797-803.

[2]陈圆,杨虹,程文.柱前衍生-反相液相色谱法检测花生粕中的18种氨基酸含量[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2(4):68-73.

[3]陈立德,刘新桃.龙牙百合花氨基酸含量的柱前衍生OPA-HPLC法测定[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8):10832-10833.

[4]瞿其曙,汤晓庆,胡效亚,等.柱前衍生法在氨基酸分析测定中的应用[J].化学进展,2006,18(6):789-792.

[5]李宏涛.OPA-FMOC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细胞培养基M199中氨基酸含量[J].求医问药:学术版,2011,(4):135-136.

[6]付宜和,杨国庆,龚道芬,等.2,4-二硝基氟苯柱前衍生化法测定复方氨基酸注射液HPLC色谱条件的优化[J].药物分析杂志,2005,25(7):762-764.

[7]李芳,史霄燕.2,4-二硝基氯苯柱前衍生化法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氨基酸中的应用研究[J].色谱,1995,13(3):200-202.

[8]沈佐君,李小鹏,孙曾培,等.一种新的氨基酸测定衍生化方法[J].基础医学与临床,1998,18(4):75-80.

[9]聂小春,程岚,付丽娟,等.柱前衍生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氨基酸制剂的应用研究[J].药物分析杂志,1995,16(5):295-298.

复方α酮酸 篇4

关键词:慢性肾衰竭,复方α-酮酸片,前列地尔注射液,营养状况,炎症因子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要求低蛋白饮食, 且因病程长, 预后差, 伴随着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消化道反应等症状出现, 导致食欲下降, 易加剧营养不良。同时研究表明[1], 慢性肾衰竭患者普遍存在微炎症状态, 可导致肾功能进一步衰竭。本研究应用复方α-酮酸片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慢性肾衰竭患者, 以期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微炎症状态, 增强营养状况, 从而达到防治肾衰竭的目的, 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肾内科2015年6月—10月收治的50例慢性肾衰竭患者, 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诊断标准, 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选择药物保守治疗, 依从性佳。排除标准: (1) 心脑血管及精神障碍等疾病或肝功能异常者。 (2) 对研究的药物过敏者。 (3) 高钙血症者。 (4) 氨基酸代谢紊乱者。其中男38例, 女12例;年龄30岁~69岁, 平均年龄 (49.8±6.45) 岁;原发病类型:8例肾病综合征, 6例多囊肾, 17例糖尿病肾病, 12例慢性肾小球肾炎, 7高血压性肾病。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50例患者均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 给予 (1) 前列地尔注射液 (哈药集团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规格:5μg/支, 国药准字H20084565) 10μg+生理盐水100 m L, ivgtt, qd, 疗程为30 d。 (2) 复方α-酮酸片 (北京费森尤斯卡比医药有限公司, 规格:0.63 g×100片/盒, 国药准字H20041442) 6片, po, Tid, 疗程60 d。

1.2.2 观察指标

(1) 治疗前后的炎症因子指标C-反应蛋白 (CRP) 及白介素-6 (IL-6) 和肾功能指标血肌酐 (SCr) 、尿素氮 (BUN) 。 (2) 营养指标:a) 血清白蛋白 (ALB) ;b) 血红蛋白 (HB) ;c) 体重 (BW) ;d) 肱三头肌皮肤皱褶厚度 (TSF) ;e) 上臂肌围 (AMC) 。

1.3 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患者肾功能及相关炎症指标情况比较

经治疗后患者炎症因子指标白细胞介素-6及C-反应蛋白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 而肾功能血肌酐 (SCr) 及尿素氮 (BUN) 较治疗前明显好转,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见表1。

2.2 治疗前后患者的营养指标情况比较

治疗后, 患者的营养状态评估指标血清白蛋白 (ALB) 、血红蛋白 (HB) 、肱三头肌皮肤皱褶厚度 (TSF) 、体重 (BW) 、上臂肌围 (AMC) 均较治疗前改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3 讨论

慢性肾病在国内的发病率高达11%以上, 已经严重影响了公民的健康。由于肾病后期往往合并心血管疾患, 加重了心脏负荷而使疾病致死率增高。低优蛋白饮食是目前慢性肾衰竭患者的基础治疗, 其有利于延缓肾单位的进行性损害;但由于长期限制蛋白质的摄入, 慢性肾衰竭患者常出现营养不良。据研究表明[2], 营养不良程度与慢性肾病患者的住院率和病死率有着密切关系, 所以营养状态的好坏已成为慢性肾衰竭患者预后评估的重要指标。同时, 由于慢性肾衰竭患者的肾小球的高滤过及脂质代谢异常, 易增加氧化蛋白产物和糖基化终末产物的分泌旺盛, 因此诱导机体生成较多的炎症因子;加之肾衰竭患者本身清除代谢产物的功能减退, 炎症因子过多地在体内滞留, 从而出现机体的微炎症状态[3]。

本研究选用的复方α-酮酸片属于复合制剂, 具有多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和α-酮酸, 能够有效弥补慢性肾衰竭患者单纯低蛋白饮食后的营养缺失。α-酮酸自身不含有氨, 能够和体内的氨基相互结合产生人体必需氨基酸, 利于体内尿素氮的重复利用而降低血氨成分[4]。而前列地尔注射液药理机制研究表明, 其具有调节肾小球内压、延缓组织再灌注损伤、保护血管内皮细胞, 抗血小板聚集及抑制其活化, 改善肾脏的高凝状态, 清除炎症因子的作用, 从而保护残存的肾单位, 延缓肾衰竭[5]。本研究结果表明, 复方α-酮酸片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可有效清除慢性肾衰竭患者体内的炎症, 治疗后的C-反应蛋白及白介素-6指标明显下降, 从而改善了患者的肾功能, 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 。同时, 在给予复方α-酮酸片后, 提高了患者的营养供予, 患者治疗后营养状态的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 (P<0.05) , 此结果与张瑾等人的研究成果大致相符[6]。

综上所述, 复方α-酮酸片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是治疗慢性肾衰竭患者的有效方案, 能够增强患者机体的营养状况, 提高肾功能, 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参考文献

[1]沈文清, 邢艳芳, 钱捷, 等.益肾化湿颗粒对慢性肾脏病患者微炎症和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4, 15 (12) :1097-1099.

[2]孟庆红, 李晟琰, 吴秀玲.低蛋白饮食加复方α-酮酸片治疗慢性肾脏病的临床观察[J].中国药房, 2013, 24 (40) :3793-3794.

[3]张晓燕.前列地尔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J].西南国防医药, 2015, 25 (7) :716-719.

[4]钟汉, 陈怡, 何志球, 等.α-酮酸联合低蛋白饮食对老年慢性肾脏病患者肾功能与营养状态的影响[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4, 14 (7) :594-596.

[5]吴玮聪, 徐艳梅, 许传文.前列地尔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临床观察[J].中国药房, 2012, 23 (36) :3438-3440.

复方α酮酸 篇5

入院后每日三餐前短效胰岛素加睡前中效胰岛素皮下注射, 并每天监测4次血糖, 同时给予抗高血压药物和低蛋白饮食+开同 (α-酮酸) 等治疗。2周后血糖控制在6.0~8.8mmol/L, 血压明显下降, 水肿基本消失, 好转出院。出院后除胰岛素降糖及控制血压药物之外, 继续指导患者进行低蛋白饮食+开同治疗。3月后复诊, 血肌酐196.5umol/L, 24小时尿白蛋白定量148毫克。

病例点评:

糖尿病肾病是特别常见和比较麻烦的一种并发症, 属于糖尿病全身性微血管病变之一, 也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其发生率随着糖尿病的病程延长而增高。临床特征为蛋白尿, 渐进性肾功能损害, 高血压, 水肿, 晚期出现严重肾功能衰竭, 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目前, 对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的治疗, 通常只重视积极控制血糖、血压和血脂, 同时配以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 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 (ARB) 等药物降低肾小球跨膜压力, 而低蛋白饮食却常常被忽略, 重要原因在于人们没有充分认识到低蛋白饮食对肾病进展的重要性。通过限制蛋白摄入, 可阻断蛋白尿形成进程的核心环节, 避免了肾小球的高灌注和高滤过, 降低蛋白尿, 延缓肾小球硬化和肾功能衰竭。因此, 低蛋白饮食应作为糖尿病肾病治疗的基础。开同在低蛋白饮食治疗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开同降低蛋白尿, 延缓糖尿病肾病进展

开同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减少蛋白尿: (1) 酮酸主要补充的成分为支链氨基酸, 不引发肾脏高滤过, 直接减少蛋白尿。 (2) 酮酸使慢性肾病患者的蛋白质降解和支链氨基酸氧化增加而合成降低, 在保证充分热量条件下给予低蛋白饮食合并酮酸, 机体将会适应性增加蛋白合成而减少氨基酸氧化及蛋白降解, 调整蛋白质代谢, 间接治疗蛋白尿。 (3) 酮酸可改善肾小管转运功能, 使肾小管对支链氨基酸的重吸收功能增强, 从而降低尿中支链氨基酸的排泄量, 减少蛋白尿。

开同改善糖尿病肾病的代谢紊乱

开同主要通过减少氮质废物堆积、改善代谢性酸中毒、降低血中甲状旁腺激素 (PTH) 浓度、增进肌肉摄取葡萄糖等多种途径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改善糖代谢;通过降低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 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 , 降低心血管传统危险因素, 还可降低引起脂代谢异常的非传统危险因素, 如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C反应蛋白、血清甲状旁腺激素和氧化型LDL等。

开同避免低蛋白饮食导致营养不良

复方α酮酸 篇6

现已证实低蛋白饮食应用于晚期肾脏病患者,可减少蛋白尿,延缓肾衰进展,而能否应用于早期研究甚少。本实验选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后仍有中大量蛋白尿的慢性肾脏病患者(CKD 1~2期),予低蛋白饮食联合α-酮酸干预,设立正常蛋白饮食对照,观察蛋白尿及肾功能变化。

1 资料与方法

1.1 入选标准

年龄≥18岁;肾小球滤过率≥60ml·min-1·1.73m-2,即CKD 1~2期;足量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12周以上,尿蛋白定量≥2g/d(足量定义为泼尼松起始剂量40~60mg,骁悉750mg 2次/d或来氟米特50mg 1次/d连用3d后改为20mg 1次/d);合并狼疮、血管炎等多系统损害,合并感染或急性应激状态者除外。

1.2 治疗方案

进行饮食指导后分为低蛋白饮食组(low protein diet,LPD组)和正常蛋白饮食组(normal protein diet,NPD组)。LPD组蛋白入量0.6~0.8g·kg-1·d-1,并给α-酮酸0.09 g·kg-1·d-1;NPD组蛋白入量1.0~1.2 g·kg-1·d-1。两组均观察6个月。

1.3 随访内容

每月记录6d饮食日志,计算实际蛋白摄入量,并通过每日蛋白摄入(daily protein intake,DPI)加以监测[3]。每月测血、尿常规、肾功能、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血脂及上臂围、腰围等。随访终点包括:血肌酐上升超过基础值50%;肾小球滤过率 30ml·min-1·1.73m-2;达到完全缓解。

1.4 伴随用药

包括降压、降脂、抗凝及其他对症药物(钙剂、利尿剂等)。其中降压药为ACEI或ARB者,入组前使用须达4周以上。实验期间血压控制目标为:60岁以下125/75mmHg;60~70岁130/80mmHg;70岁以上140/90mmHg,若患者出现血压波动则调整或加用CCB或β受体阻滞剂,不予改变ACEI或ARB的用量。

1.5 疗效判定标准

完全缓解:尿蛋白定量持续<0.3g/d,血清白蛋白>35g/L,肾功能正常;部分缓解:尿蛋白定量>0.3g/d,但下降超过50%,血清白蛋白上升,肾功能稳定(血肌酐上升<25%);无效:尿蛋白定量无明显下降或肾功能恶化。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2010年4月—2012年4月共24例,两组各12例,其年龄、病程、肾功能及营养指标均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DPI有显著差异[LPD组:(0.88±0.10)g·kg-1·d-1;NPD组:(1.10±0.25)g·kg-1·d-1]。

2.2 临床疗效

随访期间共6例达完全缓解,LPD组4例、NPD组2例,12例达部分缓解,LPD组6例、NPD组6例,无其他终点事件发生。

2.3 肾功能变化

血肌酐:LPD组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PD组变化不明显,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肾小球滤过率:LPD组治疗后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PD组变化不明显,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蛋白定量:LPD组治疗后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PD组有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4 营养状态变化

两组BMI、上臂围、腰围均无明显变化;血清白蛋白:LPD组治疗后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PD组无变化,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前白蛋白:LPD组治疗后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低密度脂蛋白:两组均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组间比较无差异。

3 讨论

大量基础及临床研究证实,低蛋白饮食联合α-酮酸是减少蛋白尿、延缓肾衰竭的有效措施[4]。以往对于大量蛋白尿,尤其是低蛋白血症者,采用补充白蛋白的方法改善其临床症状[5],对这一治疗利弊一直存在争议。Bradley等[6]研究了肾脏患者低蛋白饮食后的氮平衡,认为每天摄入0.8g/kg蛋白并保证35kcal热量即可维持。本研究证实了低蛋白饮食联合α-酮酸改善营养状态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此外,本研究显示,LPD组尿蛋白定量2个月时即开始出现下降,6个月下降显著,而NPD组只是常规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蛋白尿下降不明显。且NPD组由于蛋白尿持续不缓解,肾小球滤过率呈下降趋势,LPD组肾小球滤过率则明显上升。可以看到,饮食治疗后,肾功能呈现逆转趋势。

周志宏等[7]在低蛋白饮食(0.6~0.7g·kg-1·d-1)联合α-酮酸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为期1年(完成14例)的自身对照研究中发现,患者蛋白尿下降,血清白蛋白上升,血清胆固醇下降,但其血肌酐水平上升,可能与肾功能基础[血肌酐 (149.63±64.01)μmol/L]较差、病理类型较重有关,且缺少对照组比较。本实验中,LPD组病理类型有2例为局灶节段硬化型,均达到部分缓解,显示较好疗效。Mackenzie Walser等[8]对16例肾病综合征患者予极低蛋白饮食(0.3g·kg-1·d-1)联合必需氨基酸10个月,GFR>30ml/min的5例患者(其中有4例为局灶节段硬化型)不仅蛋白尿、血清白蛋白、总胆固醇明显改善,肾小球滤过率无下降,且实验结束后,即使恢复正常蛋白饮食,缓解期也能维持较长时间(6~24个月)。因此我们认为,低蛋白饮食在慢性肾脏病的治疗中安全有效,值得长期坚持和推广的。

低蛋白饮食联合α-酮酸能显著减少慢性肾脏病(CKD 1~2期)患者的蛋白尿,更好维持肾功能和营养状态。但对其维持缓解的效果和长期的肾脏保护作用尚须更大样本量及更长时间的观察研究以进一步证实。

参考文献

[1]Melquid EN,Aminu KB.Chronic kidney disease:the global challenge[J].Lancet,2005,365:331-340.

[2]Menon V,Wang X,Sarnak MJ,et al.Long-term outcomes in nondiabetic chronic kidney disease[J].Kidney International,2008,73(11):1310-1315.

[3]李素蘋,许菲菲.Maroni公式评估慢性肾脏病患者饮食蛋白质摄入在国人中的应用[J].浙江临床医学,2008,10(10):13101312.

[4]杨黎明,徐琴君.低蛋白饮食加α-酮酸延缓慢性肾脏病进展的临床研究[J].医学综述,2012,18(11):1767-1768.

[5]郑红光,杨志蕃,关欣,等.静脉输注人血白蛋白对肾病综合征的正负临床效应观察[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3,23(1):25-27.

[6]Bradley JM,Cathy S,Vernon RY,et al.Mechanisms permitting nephrotic patients to achieve nitrogen equilibrium with a protein-restricted diet[J].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Clinical Investigation,1997,99(10):2479-2487.

[7]周志宏,杨群伟,董芍芍,等.低蛋白饮食加α-酮酸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20例疗效观察[J].浙江医学,2002,24(12):744-745.

上一篇:呼吸传染病下一篇:管道施工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