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综合体建筑

2024-11-09

商业综合体建筑(精选12篇)

商业综合体建筑 篇1

图1综合体效果图

商业综合体是城市多种公共空间的集合体,形态上呈现出高层裙楼、多层地下商业和超高层塔楼的复合体,由于其规模庞大、功能复杂,可燃物多,容易发生消防安全管理疏漏,火险隐患多,一旦起火,容易造成大面积火灾。实例证明,综合体建筑发生火灾,火势蔓延更快,扑救、疏散更为困难,容易造成更大的损失。

为减小火灾损失、保证人员安全,消防设计是综合体建筑的安全设计重点之一,本文以广州琶洲商业综合体为例,对商业综合体建筑消防设计进行分析。

1 项目概况

琶洲综合体(图1)由一座六层高层商业裙楼、两栋超高层办公塔楼及三层地下室组成,主要功能为商业、餐饮、办公、地下车库等。两栋办公塔楼,塔楼A高度为150.69m(41 层)、塔楼B高度为141.09m(38 层)。总建筑面积为196156m2,其中地上商业面积72558m2。属一类高层建筑,建筑的耐火等级为一级,抗震设防烈度为7 度。由于裙楼部分各种功能的混合搭配,呈现出建筑体量上的巨大规模,超出了当时既有的规范指引,出现了多个消防设计难题,也是各个综合体建筑中常见的消防难点(表1)。

2 消防设计难点及解决办法

2.1 商场进深过大,疏散距离过长问题

商场轮廓为圆橄榄形,体量大,进深大,总长超过150m,腹部进深超过100m,为保持商场内部空间的流动性,且按照消防规范,疏散楼梯间在首层应直通室外,因此商场疏散楼梯都尽量设置于建筑外围,疏散梯能较直接与室外安全区相连,货梯、客梯及设备用房等均分布设置于建筑外围。但是商场腹部到外围疏散楼梯间的距离已超过现有规范的30m疏散距离(图2)。

为保持商场内部的空间流动性,开发商要求所有的疏散楼梯及设备用房都要沿建筑外围布置,中部为开敞的大空间。以此为条件进的消防设计,每层平面内部需要设置超长的防火卷帘作为防火分区的分隔,为满足疏散走道的距离,前室被拉长拉大,占用了商铺的空间。开发商心目中平面布置,出发点为商业及利益最大化,对于火灾救援及消防疏散则是违规甚至违法设计。

作为建筑师,则应该承担起协调开发商要求与法规冲突的责任。通过几次论证和方案比较,在商场中部增加两部疏散楼梯,可以满足商场内部大空间的消防疏散,满足疏散距离,并且不需要超长楼梯前室,超长防火卷帘让商场内部空间完整。两部疏散楼梯在商场内部几何中心,点状布置,能满足营业厅内30m的疏散要求,同时将该疏散梯与防火墙结合,分隔防火分区。标准层中利用防火墙,在功能上自然分隔了商业街与百货商场。两部疏散楼梯占用了商场的200m2左右空间,比原方案外围楼梯的条状前室面积小,两部楼梯的建造成本,比超长的防火卷帘和前室加压的成本也更经济(图3)。

图2开发商理想的三层平面(图中3C防火分区,需要用超长防火卷帘红色卷帘与其他防火分区分隔)

图 3 修改后三层平面(腹部增加两组疏散楼梯,影院空间调整至三、四楼)

2.2 首层疏散楼梯的疏散问题

2.2.1 消防问题:首层楼梯无法疏散至室外

规范要求,疏散楼梯间在首层应直通室外,或者通过扩大楼梯间及扩大前室通向室外,扩大楼梯间及前室到室外距离不超过15m。位于裙楼外围的疏散楼梯,可以满足规范与室外相连,但是新增设的两部楼梯在位于裙楼中心,距离商场首层室外的最小距离也超过了30m,无法直通室外。

商场的单层面积较大,楼梯间在首层出现疏散距离的问题,此案并非首例。广州的太古汇商场和深圳的海港城等商场,均采用首层架空的方式,来缩短楼梯与室外的15m距离,也解决了首层商业进深过深,到室外疏散距离超过30m的问题。架空做法是商场中部楼梯间在首层最常用的解决方式,架空部分的功能为机动车落客点。

对于本项目,首层架空办法并不适合琶洲综合体项目:其一,本项目为回迁商业,首层外沿设置的街铺对应商业补偿,涉及到产权问题,不可轻易取消;其二,原有设计为六层满铺设计,若首层架空并满足原容积率,则需要裙楼再增加半层,方可平衡规划指标,但与北侧住宅之间的间距已不允许建筑继续增加高度,即不可以增加层数。因此架空的方案在综合体不可行。

图4首层通常做法:无颜色部位为架空层

图 5 首层消防报建 :灰色部分为疏散走道

图 6 首层消防验收,红色区域为验收时增加的疏散通道

2.2.2 解决方案:首层设置疏散走道

琶洲综合体首层疏散设计借鉴了消防设计中“避难走道”的概念设计,在商场内楼梯间与室外之间设置一“疏散走道”连接楼梯间与室外,疏散走道与避难走道的设计方法相同,但位于首层而非地下室,因此不是避难走道而称作疏散走道。疏散走道设有防烟加压设施,用于人员安全通行至室外,可以作为营业厅的安全出口,楼梯间及营业厅均通过疏散走道与室外相连,走道两侧除疏散门之外不开设其他洞口即到达疏散走道相当于已经到达安全区。疏散走道的净宽不应小于设计容纳人数最多的一个防火分区通向避难走道各安全出口最小净宽之和。

商业综合体对原有的后勤流线走道进行了调整,将首层的后勤货物通道按照专用疏散通道设计,首层在1D防火分区左下侧、右侧及1F防火分区下侧各设置一条疏散走道,净宽1.8m,与单个疏散楼梯净宽相同,楼梯间与疏散走道之间设置前室。最长一条疏散走道的中心线长度为33m。疏散走道解决了商场的消防问题,同时对商场内部的划分,与业态分区相结合,使内部通道与商业内部能够紧密结合。在广州太古汇商场也将疏散走道与内部人员通道结合设计,成为疏散安全区。

2.2.3 验收整改:疏散走道宽度加宽

2014 年广东省公安厅引发【粤公通字2014 第13 号】《加强部分场所消防设计和安全防范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商业娱乐场所提出更明确和严格的消防要求。2014 年琶洲消防综合体验收,认为本项目属于大型综合类商业项目,应按照2014 年《意见》的标准验收。

消防报建时,疏散走道的设计净宽均为1.8m;2014年消防验收时要求按照《意见》,疏散走道的宽度要与楼梯所疏散的所有商业人流总宽度相同,即加宽原疏散走道的宽度。因为多股人流同时疏散至首层并共用一条疏散通道时,疏散宽度仅为一股人流宽度,会造成多股人流叠加,发生踩踏事故。不仅是疏散走道,所有楼梯间,都要满足与与室外相连的通道宽度与疏散人流的宽度相同。整个项目在消防验收时进行了较大的整改,加宽了疏散走道的宽度,减少了商业面积。如T-3 楼梯由四个双跑剪刀梯组成的疏散楼梯组成,每个楼梯净宽1.6m,报建时首层通道设计疏散宽度为1.8m,验收时每个通道宽度要求6.4m,取消首层两个商铺方可满足验收要求,造成了部分商业面积损失(图4~8)。

结论:商业建筑首层的消防设计,疏散楼梯宜靠近室外布置,并结合商业流线,利用室外架空层,使楼梯疏散口直通室外,减少走道面积。位于大进深平面中心的疏散楼梯,宜采用“疏散走道”的设计方法,与商场内部工作人员的工作通道相结合,使其发挥积极的作用。

2.3 放映厅消防疏散设计问题

商业综合体的影院功能为综合体中的主力店,设计应结合消防、策划等多方面的需求。开发商要求,影院空间设置在六楼,二至五层商业平面需要保持裙楼腹部有开敞的大空间,有利于整个商场的商业动线和人流组织;同时越接近地面的楼层,商业价值越高,而影院功能所需面积较大,且为目的性消费,因此商业策划将影院功能尽量放在建筑的最高处,使位于首层及影院中间楼层的商业价值均得到提升。在产品定位中,影院设置一个IMAX影厅,结合数个大中型放映厅及贵宾厅等共8个放映厅,为琶洲地区区域级的电影院。

图7原有T-3楼梯:上下两侧各留不小于1.8m的通道通向室外,图中红色部分为原有疏散走道。

图 8 整 改 后 T-3 楼 梯( 消 防验收提出 :T-3-1 疏散宽度为4×1.6m=6.4m,T-3-2 疏 散 宽度为 4×1.6m=6.4m,整改结果:图中红色线部分,都作为架空疏散走道,损失了 100m2商业面积)

放映厅属于人口密集功能场所,按照规范的规定,放映厅若布置在六层,则每厅面积不可大于200m2,几个小型放映厅可以设置在六层;而IMAX影厅的面积最小需求为600m2,大型影厅面积也超过了200m2,即IMAX厅和大放映厅应设置于三层及三层以下至地下一层以上的空间。

如放映厅分别设置于三层和六层,则可以保持局部的三四层商铺,但影院需要分区管理,对影院的整体形象和人流组织非常不利;如将放映厅全部设置于三、四层,则方便管理,影厅形象整体,但五六层的商业价值过低。一方面是零散价值的提升,另一方面是整体价值的提升;综合体的选择是整合价值最优原则,影院设于三四层,影院的入口大堂设置于四层,重新对五六层空间进行商业策划和定位。

放映厅与商场营业厅之间,空间上可通过走道互相连通,临近影院的商铺具有极高的商业价值,商业内街、影院与营业厅之间如何划分防火分区,属于放映厅还是营业厅功能,是消防设计的一个难点;放映厅的座位在视线设计时,需要升起形成阶梯地面,大型的放映厅的升起高度会跨越上下两层自然楼层进行疏散。放映厅本身高度在10~25m,会跨越几个楼层,其疏散可否分别通过上下两层同时疏散,成为本设计的又一难点。

琶洲商业综合体共设置8 个放映厅,放映厅的基本概况如表2。

经过与消防局专家专项会讨论,以消防安全为前提,放映厅的走道内不可以作为营业厅,周边如设置商铺,则应将商业与走道一起作为营业厅空间计算疏散人数。放映厅独立设防火分区,每个分区面积不大于2000m2,不与其它功能共用防火分区,每个分区的至少有两个安全出口,疏散楼梯的宽度满足该分区的最小疏散宽度。对于跨跃两层的1、2、3 号放映厅,在划分防火分区时,其放映厅投影面积计全部入落地层(即三层)的防火分区,放映厅落地层疏散宽度可以满足该厅投影面积所需的全部疏散宽度。跃层和平层的每个放映厅在相应的防火分区内至少有两个出口直达疏散楼梯,不穿越营业厅。

1、2、3 号厅跨越了多个楼层, 主要疏散口设置在三层,在四层增设若干疏散口,来满足疏散和管理需要。四层增设的疏散口为解决疏散距离设置,通向其他防火分区,增设的疏散口不计入防火分区的疏散宽度。

2.4 过街天桥和地铁连通道的疏散设计

过街天桥和隧道是建筑与相邻建筑之间的联系通道,一个地上,一个地下,令使用者不需要通过室外,无风雨的到达另一座建筑,极大的方便了行人,为城市做出贡献;同时作为建筑的出入口之一,天桥和隧道带来了大量的客流,是商业动线的设计重点之一。在商业综合体中设置天桥和隧道具有重要的功能意义,但却是消防设计的难点。因为隧道和天桥长度一般较长,从10m到80m不等,通道两端相连的建筑性质不尽相同,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影响,因此设计过程中存在规范和管理等多方面的问题。

琶洲综合体有一个过街天桥和一条地下隧道,天桥位于三层,与东北侧3 号办公楼相接,长度30m;地下隧道位于地下一层,与东南角的万盛围地铁站相连,长度35m。

东北侧3 号办公楼楼与琶洲综合体为同一开发商,消防设计时可以统一设计,过街天桥作为营业厅功能,独立成一防火分区,分别用综合体的一部疏散梯以及3号办公楼的一部室外疏散梯进行疏散,两出安全口之间距离不超过60m。

隧道连接着地铁站出口与综合体地下一层的商场,由于综合体和地铁站物业权属及建筑性质不同,互相之间不可以借用对方疏散口进行疏散,而隧道属于综合体的一部分,其自身长度已经超过30m,无法作为营业厅设计,其消防设计成为难点。

设计中与消防部门及地铁相关部门多次协调,将隧道和商场划分为两个独立的防火分区,商场内按照营业厅消防设计,隧道部分仅为通道,无其他功能,参考《地铁设计规范》设计。根据《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038.5.6 规定:“地下出入口通道长度不宜超过100m,超过时应采取能满足消防疏散要求的措施。”隧道独立划分防火分区,设置两个安全出口直通疏散楼梯,并设一个连通口通往其营业厅。隧道最远点至两部疏散楼梯的距离均小于100m,隧道与地铁站之间划为不同防火分区,在分区接口处两侧各设置一道防火卷帘,用于地铁和商场各自消防控制。

2.5 消防救援口

消防救援口是最近被重视起来的消防立面设计问题,在2014 年的广东省公安厅的《意见》中,第七部分第3 条,明确了消防救援口的设计要求。

琶洲综合体的裙楼为高层建筑,2012 年报建时没有关于消防救援口的规范要求,2014 年消防验收提出了关于消防救援口的设置要求。商业裙房的外立面无设置外窗,裙楼部分仅在塔楼落地的立面设置了可开启外窗。如需要每层增加可开启式消防救援口,对外立面会造成极大的破坏,然而救援口的设置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必要性。

救援口的意义在于,建筑物发生火灾时,消防队员可以通过消防救援口能够快速进入建筑内部,进行消防救援。同时消防车的消防水柱可以通过消防救援窗口射入火灾建筑内部,实现外部灭火措施。

综合体的外立面虽然没玻璃,但设置了很多室内通风百叶,均为可拆卸的百叶,消防水柱可以通过百叶射入商场内部;且玻璃幕墙为框架式玻璃幕墙,玻璃材料均为易于敲碎的普通钢化玻璃,塔楼的落地边设置了可开启的外窗。由于验收前后的消防标准不同,本项目虽然无真正的消防救援口,但外立面设计完全满足消防关于救援口的功能要求,可以通过消防验收。

3 结语

综合体项目,从方案设计到消防报建、消防验收,消防问题贯穿整个项目的功能布局、垂直交通、外立面设计,消防设计与业主的利益发生矛盾,对功能布局产生影响,也使建造成本提升。本文就商业综合体中的消防疏散和疏散宽度问题的重点、难点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设计中对消防问题的处理办法,旨在对综合体项目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项目验收之时,新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正在推出,明确了多种综合体常见问题的解决办法,比如关于避难疏散走道的设计方法,商业下沉式疏散广场的疏散要求,混合功能建筑各部分独立进行防火设计的指示,对综合体建筑设计是明确的指引;同时更多的新型复合建筑也层出不穷,推动着建筑设计向前发展。

图、表来源

本文图表均为作者绘制。

商业综合体建筑 篇2

房产 > 沈阳房产 > 商业地产 > 资讯 > 正文

解读城市综合体 如何使其价值最大化

当下的中国房地产,对城市综合体有一个约定俗成的定义,从产品形式讲一般是有五种,酒店、写字楼、商业、公寓和住宅,称为4+1模式。

国外城市综合体的英文名为hopsca,是英文单词hotel(酒店)、office(写字楼)、park(公园)、shopping mall(购物中心)、convention(会议中心、会展中心)、apartment(公

寓)首个字母的缩写。

综合体的历史和现状

城市综合体是从美国传来的,最早的成功案例一直经久不衰的美国洛克菲勒中心,亚洲最经典的就是号称规划建造了18年的东京六本木,在中国最熟悉的是国贸中心,到今天差不多20年了,我们看城市综合体发展的历程,国贸三期去年才形成,它的时间价值和资产

价值无与伦比!

综合体不仅作为城市地标性的建筑成为市长工程和城市的名片,也作为拉动区域经济的引擎和城市经济和文化的增长极;更作为一种成功的商业模式被投资商和开发商所青睐。而在中国尤其是近两年综合体成为城市建设和运营的标志和主体,同时也成为房地产尤其是商业地产投资商的主流模式。几乎每个城市都要打造一座当地最高建筑、体量最大,最高级的商场、最好(三星以上)的酒店于一体的复合建筑群。杭州这个领先的二线城市更提出要建100个城市综合体的宏大构想!而中国商业地产的领袖企业万达集团、中粮集团也提出只建

城市综合体的开发战略。

城市综合体在中国这几年成为了政府推动城市化进程的标志性的商业模型,也成为房地产开发商投资的主流商业模式,同时也成为了消费者和投资者投资的一个主要产品的类型。

综合体的功能和要素

一般来说,一个城市综合体至少组合了上述功能中的三种,以一种功能为主、多种功能配套的高效率建筑群落。商务办公、居住、酒店业、商业、休闲娱乐、纵横交叉的交通及停车系统,有些还具有会展等展览功能,城市综合体基本具备了现代城市的全部功能,因此又

被称为“城中之城”。而且由于它集合了城市的最重要的功能和人群,也可以说是浓缩的都

市。

城市综合体具备完整的街区特点,是建筑综合体向城市空间巨型化、城市价值复合化、城市功能集约化的结果,同时城市综合体通过街区的作用,实现了与外部城市空间的有机结

合、交通系统有效联系,成为城市功能混合使用中心,延展了城市的空间价值。

在中国城市综合体一般具备三个要素,一是城市的中心和副中心地段;二是公共交通的枢纽;三是独享和兼具城市的自然景观或公共资源如临(观)水或城市广场。

综合体的分类

性能分:

商务综合体,是指没有住宅的纯综合体;

生活综合体,不仅有住宅而且比例较大超过30%;

单一综合体;一种按功能说不但没有住宅甚至没有公寓等居住型的净综合体;另一种按

建筑形态说可能只有一栋超高层建筑,但却也集合了三种以上的功能产品。

地段分:都心型综合体,副中心(区域和新城)型综合体。

品位分:

高端奢侈型综合体,指都心型尤其是一线城市为特征的五星级酒店、五a级写字楼和奢

侈品和国际一线品牌为主的高端商业中心的聚合综合体。

中档生活型城市综合体。酒店三星以下,商业以大卖场主力店为主和写字楼体量较小的的一线城市区域商业中心和二、三线城市的综合体。

综合体的多重价值

一个城市综合体应该说具备五重的价值空间,一个可销售的住宅、公寓包括写字楼甚至部分实现的短期现金,第二个是酒店商业持续经营和租金的回报;三是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交通的改善,消费力的提高。尤其人气带来的效益的增加,这些综合要素组合对物业(资产)

评估的价值的翻倍,抵押贷款或并购的价值;第四个是资本的价值,价值的提升通过基金、上市、债券其他的资本通道乘数的变现。第五个就是它的附加值,一个好的综合体,不但使项目自身的地块价值提高,会带动整个周边土地和建筑价值和价格的大幅提高,上海的新天

地就是最经典的案例。

城市综合体,里面有旅游的人群,写字楼有这个城市最高端的商务人群,住宅有这个城市最高端的生活人群,商业可能辐射周边很多精英消费人群,他的价值不仅体现在这个城市的综合体,还体现在周边的价值提升。所以大家判断城市综合体的价值,不仅要关注自身产品的组合,也要关注周边的城市配套,所以一个城市综合体最终的价值最大化,会成为一个区域、城市的标志,同时会成为一个城市、居民娱乐消费的中心,这是城市综合体发展的最

大的价值的体现。

城市综合体的价值最大化还取决于不同产品和业态的开发和运营顺序和节奏,比如先开发酒店和商业并通过一段良好的运营和培育,当人气、商气和形象树立并传播开来时再开发住宅、公寓和写字楼等销售型产品,价值和价格无疑会最大化。而这要看投资商的自有资金实力尤其是多元化中长期的融资通路。当然同样决定的销售和持有的比例也预示了项目远期

价值和资产价值的是否最大化?附加值的体现则更是综合能力的表现。

综合体的模型和案例

但是如何将一个核心地块的价值最大化并实现长短期的良性循环,将政府、开发商、商家、消费者和等多重资源整合好,既创造一个微观的有效商业模型,同时是一个宏观的复杂城市发展工程中的重要环节。尤其是产品的组合比例、业态的优化选择特别是投资回报的多重空间包括实际开发节奏的节奏都与一个城市的发展思路、规划方向、人口构成和消费水平乃至风俗习惯等要素相关联,更与投资商的资金实力、团队能力、管理水平和资源程度密不可分。

不同类型的综合体产品的组合比例决定了投资及回报的变化,如一个城市由于缺乏优秀的旅游资源旅游人口尤其是高端外来人群少可能就不适合投星级尤其五星级酒店,而另一座城市流通和商贸落后,一传统产业为主,商务人群少,写字楼的体量就要保守控制。同样换一个城市要么购买力和消费力不足,要么资源类快速积累财富,但文化和时尚远远没有跟上,建太大或高端的商业中心风险巨大。不同资金实力的投资商也影响其产品模型和投资回报模型的差异。

关于城市综合体还一直有一个小争论,就是中心型的,闹市型住宅会不会成为高端的住宅。而且人流很喧哗会降低生活品质,但如果能和一个城市的景观,自然资源能够很好的结合,甚至人造的景观和均衡的动静分离,把居住部分和自然的景观做了一个很好的结合,同时可以利用高科技和高智能的设施与高端的材料、空间和功能很好的结合,既能享受都市商业的繁华和便利,又能提高居住和生活的品质和格调,同样可以营造高尚的社区。

如今城市综合体不仅成为国际购物中心协会icsc和国际购物中心大学12个商学院之一的独立学院课程体系。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商业不动产专业委员会ccrec正全面推出和引进国际购物中心大学的系统教学模式。同时也在积极推进城市综合体的案例和模型的研究和推广。

综合体的作用和意义

在中国为什么政府、市长愿意做综合体?开发商为什么会做综合体?投资者和消费者为什么愿意投资综合体或去消费?

政府、市长愿意做综合体,是因为城市需要标志和名片,综合体可以极大地提升城市的想象,满足政绩工程的需求;拉动区域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开发商为什么会做综合体,是因为综合体不仅是一个集约的产品模型更是一个合理的投资模型,尤其在中国商业地产金融体系和金融产品缺失的情况下,可以通过销售与持有类型产品的比例和组合、开发顺序和周期的调整,完成资金的长短结合和良性循环。有效地解决变现和运营的的矛盾。

投资者和消费者为什么会买,或者愿意去投资综合体,无疑是因为综合体的多种属性决定了它价值最大化的可能和空间。

一般来讲,城市综合体基本需建15万平米的面积,要辐射20万—30万的消费群,它的规模和体量会成为一个多元中心。城市综合体它的产品和业态的多元组合注定会成为一个城市的时尚消费中心,它的功能决定了,第一写字楼会成为一个城市商务人群集合的场所。第二酒店会成为一个城市旅游人口集聚的场所。公寓或住宅又汇聚了城市最高端和前卫的市民,而购物中心尤其购物、餐饮、休闲、娱乐、会展等一站式的功能和服务积聚了城市最具活力的消费群,最大化地实现建筑、业态和人群的互补、联动和共享。如果在和城市的中心广场和结合在一起的,必定成为市民公共活动文化中心。

商业综合体建筑 篇3

摘要:21世纪,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商业综合体这一模式开始登上了时代的舞台,并且逐渐成为一种新型的商业空间地产模式,它体现了一个城市的发展水平。因此,近年来,随着我国各地方政府对楼市方面的调控政策的实施,社会各界对商业综合体建筑的设计开发越来越重视,商业综合体作为耗能大户,如何将绿色设计理论融入到商业综合体中是非常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的事情。本文就以某商业综合体项目为案例,对其绿色设计理念进行了探讨,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商业综合体;节能环保;建筑设计;技术应用

引言

当今,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现代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商业综合体逐渐开始被使用。它将各种功能的建筑巧妙的融合在一起。尤其是近年来,城市商业综合体的建筑无论是在规模上还是在质量上,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种模式是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在我国经济发展和建设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因为楼市调控政策的影响,综合体开发已经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但是如何把商业综合体和绿色建筑设计合理地结合在一起,打造出集聚各种优势的绿色综合体,对于中国来说还是一个难题。

1、商业综合体建筑设计的优势和特征

当下,以综合体为新式表现的商业建筑,有效的将多种功能融合入同一个建筑当中,人们可以在综合体建筑当中进行办公、餐饮、居住、商业等。它有效的体现了商业建筑的价值性,最大限度的利用了整个建筑的每个方面。既能够有效的提高开发商的经济效益,又能够充分满足人们的生产生活需求。同时因为商业综合体建筑强大的功能性特征,各项功能齐全,规模宏大,又被称之为“城中之城”。商业综合体建筑设计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可达性高,一般的大型城市综合体都位于城市交通网络发达、城市功能相对集中的区域,拥有与外界联系紧密的城市主要交通网络和信息网络。第二,高密度集约性,如高楼林立的景象,城市的标志;人口密度大,昼夜人口、工作日與周末人口,功能不同而形成互补。第三,整体统一性,建筑风格统一,各个单体建筑相互配合、影响和联系;与外部空间整体环境统一、协调。第四,功能复合性,能够独立实现完整的工作、生活配套运营体系,各功能之间联系紧密,互为补充,缺一不可。然而就建筑内在特征来看又具有大空间尺度,通道树形交通体系,现代城市景观化设计和高科技集成设施等特点。

2、某商业综合体项目概况

某商业配套项目位置在本市城区,属于中高档次的商业综合体,目标是实现绿色建筑设计。这个项目面积有5万平方米-10万平方米,囊括商务办公、休闲娱乐、零售业、餐饮以及文化展览。因为这个配套项目地处新城中心,所以是绿色建筑技术的典型代表。采取绿色技术,打造出成功的综合体建筑。

3、某商业综合体绿色设计思路分析

3.1 生态环境技术

(1)透水地面。因为要进行商业活动,商业综合体通常会选择质地较硬的材料铺设室外地面,这样会造成周边热量的聚集,热负荷增加,雨水很难下渗,土壤得不到养护。这个项目采取的措施是在地面上增加植草格、绿化以及透水混凝土的规模,室外的透水地面面积占总面积的40%以上,这样就可以减少热岛效应,改善微环境,有利于地下水涵养以及场地雨水的增加。

(2)立体绿化。可以将立体绿化技术引入到项目中来,扩大绿化面积,不但可以让人们更加贴近自然,还可以增加保温隔热的功能。采取花园式屋顶绿化方式,将地面植被与灌木结合起来,可以增加屋顶绿化规模。

3.2 能源节能技术

建筑节能包括两种:主动式节能以及被动式节能。被动式节能指的是自然采光、自然通风和围护结构子系统设计从某个角度来说可以减少建筑本身的能耗;主动式节能指的是风机和水泵的变频调速、能源的梯级利用、新风回收、高效节能灯具、能源的管理和运营。例如,水泵和风机的变频调速不但要考虑这两者的负荷如何变化,还要考虑技术给电网带来的冲击。可再生资源的有效利用可以节省常规能源的消耗,实现节省能源的目的,这是绿色建设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利用可再生资源时,不但要结合本地的气象特点,还要考虑到现实条件。例如,应用风力和太阳能发电技术,不但要考虑到本地的日照天数、风场情况以及太阳辐射等条件,还要顾及到外表的美观。应用地源热泵系统要结合本地的地理环境和热换器的占地面积。

3.3 高舒适度标准

商业综合体建筑只有室内达到一定的舒适度,才会吸引更多的业主来租赁。所以,在进行设计时,可以利用计算机模拟技术设计建筑的外观,采用自然通风来减少空调负荷,这样可以保证空气质量,让室内室外更加舒适。

(1)如何设计室外环境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做出这样的规定:建筑物周边人行区域1.5米高处风速不能高于5m/s,这样才能确保人们正常活动。同时,通风如果不畅会影响风的走向,很容易形成漩涡区或者是无风区,导致污染物很难消散以及散热不力。利用计算机模拟技术,可以模拟大厦周围的风环境,预测出建筑物所处环境的空气流动,可以科学的评价规划区气候,以此合理的设计布局,使自然力发挥出最大的作用,不但打造出舒适的室外环境,还可以减少采暖以及空调的能耗。

(2)加强室内的天然采光以及自然通风效果

模拟室内自然通风效果,科学的设计建筑布局。利用室内布局以及合理开窗,形成自然通风的格局,实现通风的目的,这样可以让人们更加舒适,减少空调的能耗,提高室内的空气质量。四季交替时,最大程度的利用自然通风,减少能源的消耗。利用计算机模拟技术模拟室内的自然采光,采取科学的导光技术以及开窗形式。在确保室内照度达到标准的基础上,尽量使用天然光,防止眩光,打造合理的光环境,减少照明消耗的能源。

4、某商业综合体绿色设计技术的应用

4.1 排放热回收

对商业综合体建筑空调排风能量进行回收利用,不但可以减少污染,还可以节省能源。这个项目应用了排放热回收设备,因为商场空间要求很高的空气质量,所以选择显热交换方式,可以避免全热交换所带来的新风交叉感染,确保空气质量达到标准。

4.2 照明

商业综合体建筑的消防疏散设计 篇4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传统商业建筑在功能和形式上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各地相继建成了数量众多的大型商业广场 (购物中心)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4—2018年中国城市综合体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价值预测分析报告》显示, 在全国各个重点城市中, 北京、上海、重庆、沈阳等城市的商业综合体存量处于领先位置, 总建筑面积均在1 000×104m2以上, 其余多数大型城市的综合体存量介于 (500~1000) ×104m2之间。

商业综合体的设计要求功能齐全, 形式多样, 其具有体量大、人员密集、功能复杂等诸多特点, 一旦发生火灾, 蔓延迅速、疏散困难, 极易造成重大人员财产安全等严重后果。商业综合体的消防疏散设计除依据《商业建筑设计规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外, 还涉及相关功能的众多规范。以下, 笔者将一般情况下的消防设计进行几个方面的分类, 并以某广场项目为例, 简要地就消防疏散设计要点进行阐述。

2 工程介绍

某广场为集超市、KTV、商业娱乐、休闲购物等一体的复合型广场, 总建筑面积为51 577.76m2。该项目由1栋4层商场、19栋3层和5栋2层商业建筑组成, 4层商场规模较大, 占地7 214.56m2, 设在场地中央主要面向西边出入口广场和景观河道。独栋商业楼围绕大商场布置, 形成依托发展关系, 丰富商业空间。

3 消防疏散设计要点分析

3.1 防火分区

防火分区划分是建筑防火设计的重要环节, 其面积大小主要是根据建筑性质、类型以及耐火等级来确定。

在广场的多层中心商场中, 共划分12个防火分区, 地下1层、地上1层、2层、4层每层分为2个防火分区, 3层分为3个防火分区, 放映机房夹层分为1个防火分区。以最为特殊的3层为例, 该层平面内同时布有商业店面与配套仓储, 根据《建规》表3.3.2规定:配套仓储划分为1个防火分区。同时, 由于剩余面积6103m2超过表5.1.7所规定的“有自动灭火系统时1个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建筑面积为5000m2”, 又将商业店面部分划分为两个防火分区[1]。

3.2 安全出口与疏散楼梯

根据现行国家规范的相关规定, 楼梯是垂直疏散的唯一通道, 电梯与自动扶梯均不作为疏散途径, 因此, 确定楼梯的数量和总宽度是消防疏散设计的重点。商业综合体建筑的疏散楼梯间应设为封闭楼梯间或防烟楼梯间, 尽量靠近外墙设计, 并能利用窗口进行自然通风采光, 同时合理设置前室;如果因为条件限制无法在靠近外墙处设置楼梯, 则尽量在两个防火分区分隔处进行布置, 为商业流线设置留出灵活的使用空间, 同时解决疏散距离过长的设计难题。

在《建规》第5.3.2条中规定:公共建筑内的每个防火分区、1个防火分区内的每个楼层, 其安全出口的数量应经过计算确定, 且不应少于2个。具体的计算方式为:疏散宽度=人数/每百人疏散宽度指标, 其中关键就在于人数的确定。

根据《建规》相关条文推导出商场疏散宽度计算公式[2]:

式中, W为计算疏散宽度;A为营业厅建筑面积;B为营业面积折减系数, 取值为0.5~0.7;D为疏散人数换算系数 (人/m2) (即人员密度) , 取值为地下2层0.80, 地下1层, 地上1、2层为0.85;地上3层为0.77;4层及4层以上为0.6;E为每百人疏散宽度指标 (m/百人) , 取值为地下层0.75或1, 地上1、2层0.65, 地上3层0.75, 地上4层及以上1.0。

以商业综合体2层为例, 该层有两个防火分区, 其一面积为3 896.67m2, 营业面积为3 478.48m2, 面积折减系数取0.5, 每百人疏散宽度为0.65m, 疏散人数换算系数为0.85 (人/m2) ;疏散总宽度最小值=3478.48×0.5×0.65×0.85=8.02m, 所以, 在设计中该分区的安全出口疏散宽度达到9.9m, 满足规范中要求的疏散最小总宽度。其余防火分区的疏散总宽度计算也是按照这个方法进行计算, 不一一列举。

3.3 商场内的通道宽度

商场内部的疏散通道也是消防疏散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通道宽度太宽会缩小营销的范围, 太窄则会影响使用和安全疏散, 经查询《商规》的规定, 营业厅内通道面积不宜小于营业厅面积的30%, 营业厅内的走道宽宜为2~4m, 主要疏散走道应直通安全出口[2]。由于现代商场内部隔断均不砌至顶板, 仅作一般功能隔断, 故内部疏散通道主通道应大于3m, 次要通道应大于2m。

3.4 疏散距离

疏散距离的设计包括房间内最远一点到门口、门口到疏散楼梯、疏散楼梯到室外等3方面。《建规》《高规》对民用建筑的安全疏散距离都有明确规定, 一般情况下取值可以参考以下要求:对设计为完整分隔的小型商铺可以取房间内最远一点至门口距离不大于15m, 门口到楼梯口的距离按位于两个出口中间或袋形走道房门的距离要求[3];对营业厅等大空间场所的疏散距离一般取其任一点至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不应大于30m。当疏散距离超过时, 可在防火墙开设通向相邻防火分区的甲级防火门为辅助出口, 使疏散距离满足规范要求。

4 问题探讨

4.1 剪刀楼梯的应用

对于商业综合体中如何设置剪刀楼梯, 现行规范均没有详细条文规定, 在《高规》中只对塔式高层建筑设置剪刀楼梯作为两个安全出口作出了明确规定。剪刀楼梯间内包含两个疏散方向的楼梯, 等同于2部楼梯使用1个普通楼梯的建筑面积, 可节省大量面积。因此, 参考各地的实际应用情况, 本地做法为剪刀楼梯在商场中可作为解决疏散宽度的有效措施, 但在计算安全出口数量时仅作为一个安全出口;剪刀楼梯靠外墙且满足自然通风条件时可不设置前室, 其他条件下按防烟楼梯间的要求进行设计;前室是否可以合用主要考虑剪刀楼梯的两个出口是否同时处于同1个防火分区内, 如是即为等同于1个扩大的楼梯可以共用前室。

4.2 位于防火分区分隔处的共用楼梯是否可以借用疏散宽度

在现行国家规范中, 对建筑内相邻两个防火分区共用疏散楼梯如何界定没有明确规定。根据建设项目的实际情况, 本地在审查中执行地方标准, 要求两个分区共用疏散楼梯时, 每个防火分区只能共用1个疏散楼梯, 且共用的疏散楼梯须设为防烟楼梯间, 相邻防火分区须分别设置前室, 前室的门应设为甲级防火门。该楼梯间计入各自防火分区的疏散宽度按楼梯间梯段的1/2净宽度、楼梯间门的1/2净宽度和各分区进入前室门的净宽度中最小值取值, 建筑的疏散总宽度仍须满足规范的要求。该楼梯的建筑面积应计入其中1个防火分区[4]。应该注意的是, 共用疏散楼梯仅作为解决疏散宽度和疏散距离的途径, 不作为解决疏散出口数量问题, 因为现行国家规范对利用相邻防火分区作为第二出口的规定仅限定于地下室, 对地上建筑有很大的限制, 地上建筑每个防火分区仍须满足两个安全出口的最低要求。

4.3 高层建筑中裙楼商场疏散宽度的计算

计算疏散宽度, 重点在于确定疏散人数以及每百人需要的疏散指标。高层建筑中裙楼商场疏散宽度的计算在现行规范中没有明确规定, 参考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国家标准管理组的答复函[关于广东省公安消防总队来函的回复] (高规【2007】第04号) , 疏散人数确定可以根据现行《商店建筑设计规范》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计算, 但疏散宽度应按《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执行, 即统一取值每百人1m。造成的1个重要情况为, 高层建筑中裙楼商场如果层数小于4层, 则计算出的疏散总宽度与多层的商业建筑相差较大, 在即将实施的新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14) 中明确规定, 商住楼设计中, 住宅部分和非住宅部分的安全疏散、防火分区和室内消防设施配置, 可根据各自的建筑高度分别按照本规范有关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的规定执行, 此项规定对高层建筑中裙楼商场疏散宽度的计算将大为有利, 方便在商业楼布置疏散楼梯。

5 结语

商业综合体的消防疏散设计, 应该按照“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 结合实际情况, 在严格执行现行国家规范的基础上, 重点考虑各地的差异, 执行地方性标准也是设计中要考虑的因素之一。要积极咨询当地消防部门的审查意见, 避免产生由于设计单位理解规范上的不同造成设计原则的不同。针对商业综合体的特点, 结合自防自救和消防扑救的需求, 既做到安全适用, 又满足经济合理的要求, 设计出建设单位和广大群众都满意的建筑精品。

参考文献

[1]GB50016—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S].

[2]JGJ48—88商店建筑设计规范[S].

[3]GB50045—9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S].

商业综合体考察心得 篇5

这次公司组织上海考察一行,最大的感触就是,步行在外滩看到最多的就是高耸气派的商业综合体。目前商业综合体作为最流行、最时尚的一种全业态整合的新地产开发模式,越来越被地产开发商青睐。但是对于唐山而言,商业综合体还是刚刚起步的,发展时间短,比住宅的发展时间要短很多,所以对项目的位置、城市起到的作用、还有本身项目操盘的公司要求非常高,发展过程中也会面临很多问题。可理解为在功能和布局上强调项目的综合性和可持续性,不同功能的商业业态具有聚合效应,能够优势互补形成一个初步范围的经济生态圈。

Hospsca豪布斯卡商业模式即我们所说的城市商业综合体包括以下内容:商务办公、居住(酒店、住宅、居住公寓)、商业、文化娱乐消费、完善的交通通行系统。

其中高档写字楼可以提供稳定的客流,星级酒店会吸引高端商务人士,良好的商业形象将提供良好的商业形象,酒店和多种细化业态划分蕴涵了各种范围服务内容互为补充,且为办公和居住提供了完备的配套设施、使得商业综合体具有很强的抗风险能力。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一、合理的交通组织是关键 实际是我们所说的动线布置问题

1、城市交通与综合体的交通关系:

城市中人、车辆、货物如何快速便捷的到达城市综合体的问题。

一般商业综合体体量和投资巨大,所以在规划时交通必须很好考虑的。

2、综合体区域内场地交通关系:

车流、人流、货流在项目区域内如何合理组织和调配,最重要的问题是停车的问题。没有好的停车环境直接影响商业效果。

3、综合体建筑物内交通关系:

建筑物内交通可分为垂直交通和水平交通,故分成水平人流和垂直人流。

水平人流:尽量保持较长的留置时间,并有激发情趣的景点和适当的休息点。

垂直人流:及时将水平人流输送到相应楼层,考虑消防和突发事件的影响。

二、综合体要有明确的主题

这个主题不是简单而直白的类似“汽车公园”、“建材家居”之类的主题,是类似“公园里的商业,商场的公园”或是“家庭购物、娱乐中心”这一类的主题,是能够给消费者带来心里的愉悦,产生购买和消费欲望的重要空间。

三、外立面设计 实现时尚、现代的感觉。

我认为,关于综合体的个性,除了强调以华丽、炫彩的夜景效果和独到、抢眼的外立面示人外,更重要的是要挖掘项目的人为因素,要充分的将地块周边环境和开放商自身的特点,甚至所在的城市的某种个

性完全地融合在一起,以求得出关于综合体的深刻内涵;并对此内涵进行客观的深层建设,以充分体现人文关怀,营造宜人的购物环境,使综合体人气日趋旺盛。

四、业态要做全面

一个完整的商业综合体必须把常用的商业业态做全,只有做全业态才具备满足客户和消费者的各种需求的最大可能性。同时综合体内部各种业态的比例可以较自由地调整,可以便捷地转换其功能定位,这是一个关键的问题,需要在规划中予以合理的解决。

五、心得

2013:社区商业综合体崛起 篇6

城市综合体是以建筑群为基础,融合商业零售、商务办公、酒店餐饮、公寓住宅、综合娱乐五大核心功能于一体的“城中之城”。而“商业综合体”是将城市中商业、办公、居住、旅店、展览、餐饮、会议、文娱等城市生活空间的3项以上侧重于商业为主的功能进行组合,并在各部分间建立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助益的能动关系,从而形成一个多功能、高效率、复杂而统一的综合体。

以深圳为例,深圳新建大型集中性综合商业正在向关外快速推进,据有关数据统计,近几年来,随着深圳市罗湖与福田两个区的大型购物中心即shopping mall在市区相继落成并开业,如深圳的星河COCO PARK 、欢乐海岸、宝能ALL CITY MALL,加上已经开业的国内购物中心标杆万象城、海岸城、益田假日广场等,现这些集吃、住、玩、乐、购、游、赏等于一体的消费中心,现正在潜移默化地逐渐改变着深圳这座移民都市人原来逛大卖场与传统百货的生活与消费习惯。

据有关资料统计显示2013~2014年,深圳即将入市的大型商业项目将达19个之多,增加商业面积170万平方米以上,较过去两年呈大幅增长,大量综合体涌现,大型商业正在向外蔓延,社区大型商业配套渐成气候。在大量新增商业项目入市的背景下,在城市规划及政府主导下,在轨道交通及城市旧改的催化下,深圳城市综合体项目正不断涌现,并将在未来两年集中爆发。

社区商业作为目前主要的商业供应类型,其发展也越来越成熟,深圳现有的项目开发商甚至采取自主招商或租售结合的方式运营,在商业形式、功能、业态、档次及运营上趋于专业化,这也与之前大批住宅开发商涉足商业地产的策略紧密相关,社区商业由住宅的单纯配套逐渐演变为社区或组团的大型集中商业,使居民的多种消费能就近满足,逐渐集结人气,形成区域商业中心,并与城市商业中心在功能上形成良好互补,一直专注于住宅产品的万科也不甘寂寞,万科红便是万科在社区商业的一次试水,2012年12月便已开业的深圳宝安时代城、2013年3月份开业的深圳天虹即合正汇一城、绿景佐邻等或将成为深圳大型社区商业运营的先驱……

站在纯商业地产发展的角度来思考,由于大量的购物中心开发并投入市场运营,购物中心在未来3~5年将严重趋同质化,国内的社区商业MALL或社区商业综合本无疑是一块较诱人的“大蛋糕”。

传统的社区商业基本就是一些沿街缺乏系统规划设计与综合功能的零散街铺,缺少组织性,国内目前最缺乏的商业地产产品才能解决社区家庭消费为单位的综合商业,这种社区商业综合体能提供并满足家庭各种生活、娱乐、休闲的功能。现国内那种求大求全动辄10万~20万平方米的购物中心其投资与经营风险极大,虽然有的对城市枢纽与交通做了科学规划与对接,但仍对诸多城市广大的中产家庭的日常生活与娱乐休闲非常不便利,并且,这种消费方式也不环保、低碳,“动不动就得开车”,而社区商业综合体能够弥补这一块。

笔者认为,深圳的社区商业综合体的发展趋势,其实严格地说是国内商业地产及未来国内商业发展的一个缩影,也是国内商业地产未来发展的最佳商业模式。许多社区商业综合体将成为城市新的区域商业中心。

传统的社区超市与社区百货曾一度成为社区商业的新宠,未来这种单一功能的零售业态将逐渐淡出,取而代之的是更贴近现代家庭消费与潮流的高度复合型的社区商业综合体,社区商业综合体将在未来大展拳脚,笔者相信二、三线城市社区商业综合体必将迎来黄金发展机遇期,传统的商业将升级换代为社区商业综合体,社区集中性商业或商业综合体将取代传统的商业。

以国内目前的社区商业综合体的发展势头,社区商业综合体的运营在未来二、三年将渐趋成熟,社区集中性商业在形式、功能、区域、运营等方面得到质的提升,并与城市快速发展的区域商业中心点面结合,形成功能互补、业态丰富的高度复合型社区购物中心业态,从而有效规避购物中心同质化,降低商业地产的投资风险,进而为我国商业走出一条完全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且具有符合中国消费特色社区商业综合体之路。

商业综合体建筑 篇7

1.1 温度急剧升高

热辐射所带来的高温危害很大。即使火场内的可燃物不与明火接触,也可能被热辐射引燃,甚至发生轰燃。轰燃发生后火场空间内火灾剧烈燃烧,致使建筑内温度会在短时间上升到900℃以上,局部甚至会达到1 100~1 200℃。由于大型商业综合体建筑在内部连接空间方面较为丰富、密度较高,轰燃现象更容易发生,辐射热会彻底改变建筑空间内的物理参数,使得灾情愈演愈烈。

1.2 烟气浓重

火灾中最为致命的因素是烟气。由于明火与空间内氧气的燃烧反应,会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光气、氯化氢、氯化物、二氧化硫、氨以及氮氧化合物。众多大型商业综合体建筑的火灾实例统计结果已经表明,火灾伤亡人员中约有75%是因为毒气昏迷而窒息死亡的,其中危害最大的就是一氧化碳。

火灾发生后5~20min,烟气温度可快速升到250~300℃,空间内氧气被大量消耗。如果出现轰燃,所形成的烟囱效应或冲击导致窗户爆裂,从外部进入的氧气就会形成助燃作用,燃烧不断加剧,此时烟气会在轰燃的伴随下将室内温度升高到500℃以上。更多的室内物品会被引燃,严重时还能造成建筑局部倒塌情况。此时,高温灼热的烟气也会加快受困人员的灼伤和昏厥速度。

2 大型商业综合体火灾人员疏散特征

2.1 被困人员的认识对火灾疏散的影响

大型商业综合体发生火灾时,建筑内人员心理与行为处于毫无准备的非理性状态。在大型商业综合体等人口流动大、人员密集的场所,发生火灾时由于性别特征差异所产生对火灾的不同认知、不同行动状况也是存在的。美国心理学家Mulilis基于紧急状况下男女行为的相关心理认知函数分析出了不同性别所产生行为的差异性。男性一般都会采取主动行动,而女性则更加倾向于保证安全的谨慎行为。为不同性别顾客建立了FEFMS(Fire Error Foretell Model System)模型,如图1所示。

从行为心理学的原理出发,图1模型探讨了3种基本认知方式理论,并结合建筑内火灾的疏散特征提出了Mulilis所建立的火灾疏散中人员行为失误分析与预测模型。第一水平为技能型,描述受过专业火灾培训及疏散训练的技术人员。他们会在火灾现场保持冷静意识并作出相对正确率更高的认知和决策,大部分为男性。顾客群体中这种类型并不常见,因为顾客绝大多数都是未经过专业训练的普通人。第一层次的人群在火灾中受到各种因素影响而失误的几率较小。第二水平是规则型,描述所拥有的火场逃生技能基本存在于理论上,如对商场较为了解或学习过一定火场逃生常识的人。他们会按照规则方法处理某些状况,检查某些状况是否是自己所熟知的,如果确认,就会按照其记忆中的流程来行使行动规则。但一旦发生意外状况,就很可能因为超出认知范围而惊慌失措,失去自救能力。在Mulilis的研究中发现,处于第二层的男性占74%,而女性占26%。他们的失误类型是超出记忆规则以外的影响因素所导致的失误。第三水平是知识层。知识层的人会通过常识解决问题,选择逃生方式。他们多为谨慎、保守的女性,会选择安全又省力的行为方式来自救或救人。只有当此方式行不通时,才会去寻找其他较为费力的方式解决问题。

2.2 人群密度过大对疏散的影响

人群密度过大就会产生滞留群集现象,一般是指人群密度在0.5~3.8人/m2的状态。此时人与人的间距相当小,这就是“群集”现象。在这种状态下,人员的个体行为是不受自身控制的,只能随着人流集体活动趋势而动。如果在大型商业综合体中的人群集流中取某一基准点E,则周围向E点涌入的群集就可以被称为集结群集。在单位时间内集结群集中人流的总人数应该被称为集结流量F1,从E点向其他方向涌出的群集称为流出群集F2。如果F1=F2,则人群集流应该被称为定常流,这时的人群流动应该是稳定不混乱的。而如果F1>F2,则将必然会有部分人被滞留在E点,所以在E点滞留的人群就称为滞留群集。

滞留群集为商场火灾人员疏散带来的危害就是人群所造成的空间断面收缩和突变,可以理解为人群流动速度下降后所造成的空间节点,如在楼梯口与门厅处。如果滞留时间过长,人群就会由于恐慌而造成争相夺路逃生的混乱局面,会使人流流向空间断面不断收缩,造成群集密度的持续增加,形成具有拱形聚集状态的密集人群。此时,人群流动速度趋向于0,人群的逃生可能性也在逐渐变小。因此,大型商业综合体发生滞留群集是非常危险的信号,可能导致建筑中更惨重的伤亡。大型商业综合体在设计与布置建筑内平面功能时应充分考虑疏散方向上的空间平面突变规律,保证建筑内多些不规则的平面设计,避免突变平面设计状态的出现,如图2所示。

2.3 人群比例分布对火灾疏散时间的影响

人群比例分布所体现的就是人流密度,反映了在一定空间与人群集流动状态下人员的分布稠密程度。美国学者Fegress认为,可以将疏散通道中的疏散人员在水平面上进行投影,表达单位面积中的人群比例分布p,如式(1)所示。

式中:n为在一定面积中的总人数,人;f为单位水平的投影面积,m2;d0为人流间的间距,m;w则为人流间的厚度,m;b0为人员疏散通道的宽度,m。

单位水平投影面积反映整个疏散人流中人员投影面积的综合表现水平。可以把疏散人流中的人员分布定义为3个年龄层次:青年人、中年人和老年人。按式(1)可以计算出每一类人员的投影面积,并按照实际测量得出人员比例的平均值。最后,根据3类年龄层人群在疏散人流中的百分比例求解其加权平均值,如式(2)所示。

式中:f为单位水平的投影面积,m2;x、y、z为上述的3个年龄层次的人的个体水平投影面积,m2;a、b、c为3类人在疏散人流中的百分比。

为了检验上述模型的实用性与可行性,以咸阳百货大楼为例,利用实际数据为其建立了火灾时人流的疏散模型并求解。

根据实际测量数据得知,一般成年人的平均厚度为0.3m,平均投影面积为0.15m2。若以成年人为主,a可忽略,即f≈x,f=0.15。另外,估算出成年人在自由行走时所需要的最小宽度为0.8m。已知咸阳百货大楼的疏散通道长度为45m,出口门宽1.2m,楼道长度6m,宽度3m,则如果建筑内每层人员分布为800人,楼层为10层,则整体人数应该为8 000人。用式(1)计算人群之间的间距。输入数据可得人群间距约为0.3m,所以该情况下人员的疏散最短时间约为15min。这其中若考虑由于人员疏散所带来的无序状态,则花费时间可能更多,约20~23min可完全疏散所有人员。

上述实例也可以证明该疏散模型具有一定的合理性,能够帮助指导大型商业综合体在最短时间内安全疏散所有人员。

2.4 基于BuildingEXODUS的人员分布及疏散分析

选取一座拥有地上3层商业区与地下2层停车场、通风系统机房的大型商业综合体进行疏散人员特性的分析和疏散模型的建立。

2.4.1 理论疏散人数的计算分析

根据行业标准JGJ 48-2014《商店建筑设计规范》要求,商店的营业厅疏散距离与疏散人数的计算应该符合GB 50016-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由此可以得出此大型商业综合体的人员密度,如表1所示。

2.4.2 建筑内滞留人数调查分析

以1h为基准单位时间统计建筑内滞留人数。该大型商业综合体的营业时间为10:00-22:00。

2.4.3 人员分布特性与疏散时间的影响模型构建

根据大型商业综合体的建筑特点、人员密度与消防规则,成年人的水平疏散速度应该达到1.2m/s,而成年人的楼梯下行速度应该为0.85m/s。在对范例中大型商业综合体进行研究分析后发现,成年人员在楼梯的上行平均速度可达到0.5m/s,而下行速度则为0.9m/s。根据上述数据,对各楼层人员疏散进行模型构建。实例大型商业综合体中设有10座疏散楼梯、10座疏散电梯和3座扶梯。当火灾发生时,垂直电梯和扶梯都是不能用来疏散人群的,所以在疏散过程中只考虑10座疏散楼梯。以三层为例,疏散模型与疏散时间,如图3、表2所示。

根据人员疏散模拟结果,疏散人数每增加1 000人,疏散时间会增加约30s。疏散时间与疏散人数之间的函数关系受大型综合体的建筑类型、面积、宽度与建筑属性等的影响。大型商业综合体应根据疏散人数、人群比例、疏散时间等因素部署相应的消防设计,明确建筑内的人员分布特性,做出防火方案规划参考,提高消防设计的精确性与稳定性。

3 火灾防治流程

3.1 救援流程

通常,大型的商业建筑、厂房等都会制定相应的消防预案,若发生火灾会根据相应的流程进行消防工作。这类建筑中要设置相应的防灾中心,在灾害出现时及时开展救灾活动,尽可能将火灾所造成的各项损失降到最低。图4为商业综合体防灾中心以及消防队救灾流程图。

对于单体建筑,发生火灾概率相对较低,防灾中心主要起监控作用,长时间如此就会使工作人员出现懈怠等问题,进而对监控工作造成严重的影响。大型商业综合体中的各类建筑相对比较集中,其内部中不同的防灾中心一定要达到网络互联,在火灾发生时能够有效为灾区监控以及相应信息报告提供帮助。防灾中心联网的有效建设不仅能够消除单元控制中心受到火灾影响而出现失效的情况,还能够对较为特殊的灾情进行处理。

3.2 商业综合体火灾救援步骤分析

3.2.1 火灾现场的侦查

一旦大型商业综合体发生火灾,消防队到达现场后,就要对其基本情况进行了解,如被困人数、可能引发火灾以及火势蔓延情况,为救援部署做好准备。

3.2.2 初战部署

通常商业综合体发生火灾后消防指挥中心会根据火灾情况安排相应的人员进行救援,防止火势蔓延。如某商业广场一层商铺厨房发生火灾,火势已经蔓延到建筑9层,消防指挥中心根据火势派出了3组消防人员进行救灾。第1组队员在外围进行接应;第2组中一部分人员负责五楼上下人员的引导,另一部分负责五楼以下的人员疏散;第3组队员则疏散五楼以上的被困人员。

3.2.3 成立火灾现场指挥部

按照火灾救援预案成立现场指挥部,设立搜救组、灭火组以及安全、技术、后勤保障组等。

3.2.4 增援力量部署

指挥部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相应灭火力量的实际部署,从靠近起火的区域进行扑救,并且还要设置相应的机械排烟设备。还需注意的是,因为楼体单位众多,并且人流量大且聚集,功能区域又较为复杂,会导致救灾困难,搜救小组一定要将人员引至相应的安全区域进行疏散。

3.2.5 搜救确认

火灾被彻底扑灭后,指挥部还要再次组织人员对各楼层进行拉网式搜救,确保被困人员全部得到解救。

此外,对于商业综合体火灾,由于火灾蔓延快且不确定因素多,还需要相应人员有效配合。防火设计时要尽可能对细节进行量化,保证救援方式的有效性及可行性。商业综合体还要尽可能发挥自身优势,保证火灾监控系统的网络化运行,进而保证火灾的有效防治。

4 大型商业综合体建筑火灾安全策略

4.1 设计环形疏散流线

由于大型商业综合体中可应用的空间形态较多,为其设计一套安全性优于一般单体建筑的灾害时疏散流线是不成问题的。该流线在形成过程中应该遵循以下特性:一是可以在剖面形态中呈现环形结构,当环形中的任意一点被意外状况阻断时,疏散人流可以向另一个方向疏散;二是在环形流线上应该尽量设置多方向的灾害避难流线走向节点,实现对人流的有效分散,缓解整个疏散通道的人流群集疏散压力。如图5所示,环形疏散流线设计的基本原则就是多方向。

如图5所示,在普通高层建筑中一旦发生火灾,其高层部分都属于高危险空间。图5中普通高层建筑高层部分的疏散路径是被完全阻断的,逃生可能性极小。而在大型综合体建筑中,就可以形成环形竖向流线设计。在对建筑内工作人员进行消防训练时,也可以根据环形流线疏散原则明确工作人员在火灾发生时的职责,确保疏散途径在灾时的有效实施。另外,环形疏散流线最好配备与其功能对应的复合引导系统,确保整个环形流线都能在火灾发生时有效疏散人群,避免滞留现象的发生。

4.2 复合引导系统的设计

4.2.1 建立多元感知作用下的复合引导系统

所谓多元管制作用下的复合引导系统就包括了视、听、触觉等多种人体感知感觉。感知复合引导系统应能持续保持正常运行,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选择适合的引导系统。视觉引导作用对疏散人群最为直接有效,如指示牌、颜色标志、电子信号等。触觉引导对技术要求相对较高,敏感度要求较低,适合一些障碍人士使用。

4.2.2 建立灾时识别性的地面引导系统

考虑到安定疏散人员情绪,提高对火场的认知度,应构建具有指示作用的地面引导系统,如地面形态标志。利用具有发光性质的蓄光材料,如由铝酸盐体系或硫化物所制成的发光水泥,利用日光等储藏能量,在能见度较低的状况下发出光亮,将地面的交通空间完整描绘出来。可以以日常装饰线脚的形式设置于商场走廊内的墙角线附近,对大型商业综合体的人群快速疏散很有帮助。

5 总结

分析了大型商业综合体在面临火灾时可能存在的危害、内部疏散人群的心理特征以及疏散方法,并在最后从空间设计角度为其构建了行之有效的火灾防治安全对策,体现了随着城市综合体建筑不断向复杂大型化发展,其内部防火安全问题研究的迫切需求与必要性。大型商业综合体建筑的火灾防治安全问题是多元化、综合性的,应该从灾时人群的心理状态、消防安全的科学性以及建筑设计的合理性等多方面深入研究,设计出最为合理的综合火灾安全防治体系。

摘要:以陕西咸阳某大型购物中心的突发火灾作为分析背景,从大型商业综合体建筑中的火灾危害开篇,运用行为心理学分析火灾发生时建筑内人员的心理状态与疏散特征,结合建筑学和消防安全学剖析针对于大型商业综合体建筑的火灾防治安全对策。

关键词:建筑防火,大型商业综合体,人群密度,疏散

参考文献

[1]王烨.大型商业综合体建筑火灾安全策略与方法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1.

[2]肖国清,伍爱友.建筑物火灾疏散中人行为失误的分析与预测研究[J].湘潭矿业学院学报,2003,18(4):25-27.

[3]王卫华,吴淑娴,程建.建筑人员疏散方案的数学模型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0,6(15):155-158.

[4]邱金东.大型商业体电影院的疏散设计与安全性评估[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1,30(7):598-601.

[5]李倩,刘庭全.某商业综合体安全疏散性能化设计[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2,31(11):1155-1158.

商业综合体建筑火灾防控工作研究 篇8

1.1 建筑层数高, 火灾负荷大

随着人口的剧增, 土地资源越来越稀缺, 为最大限度利用资源, 高层建筑逐渐成为城市的主流。而此类建筑多是商业综合体建筑。如:我区雅典娜商业广场, 为连体式综合体建筑, 主楼共六栋, 裙房地上一至四层集商场、公共娱乐场所、电影院、餐饮于一体, 其中1#、2#楼五至十八层为办公楼, 3#、4#、5#、6#楼五至二十二层为住宅, 总建筑面积达152402.8平方米, 建筑高度93.5米, 是克拉玛依区迄今最大的商业综合体建筑, 为消防重点保卫单位。此类建筑如果防火分区、消防设施不到位, 一旦发生火灾事故, 扑救不及时, 大量可燃物充分燃烧, 人们往往来不及疏散就被烟气熏死、烧死。加之大楼内竖向井道好像烟囱一般, 一旦形成“烟囱效应”极易形成立体火场, 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

1.2 疏散方式单一、疏散距离长

商业综合体建筑多是层数高、大空间、大跨度类建筑。此类建筑往往划分多个防火分区, 不论垂直疏散距离还是平面疏散距离都较其他场所长, 如果疏散设施不到位, 发生火灾人们往往很难第一时间通过最近的安全出口到达安全区域;加之人员密集, 发生火灾后各层人员集中通往疏散楼梯, 如果常闭式防火门损坏, 防烟楼梯间前室正压送风失效, 烟气一旦窜入, 就会严重影响疏散, 造成踩踏事故和人员窒息死亡, 这些都是商业综合体建筑发生火灾时进行疏散的不利条件。

1.3 功能复杂、起火因素多

商业综合体建筑多为多产权单位, 往往集餐饮、娱乐、商业、宾馆、办公、住宿等于一体。各企业主由于不能对共用消防设施形成统一管理, 对存在的隐患推诿扯皮, 加之建筑内用火、用电、用气较多, 人员复杂, 火灾隐患和漏洞就容易出现, 增加了建筑物的火灾危险性。

2 商业综合体建筑存在的主要消防安全隐患

2.1 消防违法行为及火灾隐患较多

通过检查部分商业综合体建筑, 我们发现此类建筑普遍存在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不在位;值班人员不能熟练操作自动消防设施;自动消防设施控制柜处于手动状态;常闭式防火门处于开启状态或闭门器丢失;消防设施故障未及时修复;自动消防设施未实行年度检测等问题。而管理单位往往由于产权较多, 维修经费不能得到保障, 久拖不改。直到消防部门查处时还在推诿扯皮, 严重影响安全经营。

2.2 消防安全责任制不落实

部分商业综合体建筑仅有物业公司进行管理, 未成立业主大会, 未选举产生业主委员会, 业主自治组织不健全, 不能依法履行自治管理职责, 业主不能正确享有权利并履行义务。

部分高层商业综合体建筑未制定住宅区域的应急疏散演练预案, 封闭楼梯间和防烟楼梯间防火门闭门器损坏无人维修一旦发生火灾, 将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2.4 日常消防监督检查不到位

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界定标准》对消防部门的监管划分来看, 很大一部分商业综合体建筑并未纳入消防安全重点单位, 而这些综合体建筑往往“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辖区的派出所、街道、社区往往由于不专业, 不能发现存在的消防安全隐患, 导致隐患长期存在。

2.5 现有消防装备扑救能力不足

随着城市的发展, 城市地价快速增长, 开发商从利益出发, 大多数商业综合体建筑都在向空间发展, 越盖越高。据统计, 我区现有消防装备中, 消防云梯最高只能达到72米, 消防水带垂直供水高度只能达到50m。也就是说, 现有的消防设备, 对18层以上的楼房火灾扑救能力就要大打折扣, 甚至无能为力。

3 商业综合体建筑火灾防治和隐患整治对策

3.1 建立健全消防安全分析评估制度

通过定期对商业综合体建筑结构、设备、设施、环境、人员和管理等情况进行定性的分析和评估, 准确掌握商业综合体消防安全状况, 及时整改火灾隐患, 督促单位配齐配强消防设施, 减少火灾风险, 杜绝火灾事故发生, 推动政府、公众及时掌握商业综合体建筑消防安全现状, 通过制定中远期消防工作规划、消防安全分析评估和进行消防工作量化考核等措施, 切实提高火灾风险防控水平。同时, 公安消防机构要按照不同的火灾危险等级和消防安全评定结果, 督促商业综合体建筑业主单位配备相应的监管力量, 制定有针对性的灭火救援预案, 促进消防监督管理工作有目的、有重点地进行, 各项针对性防治、处置措施落到实处。

3.2 狠抓源头管理

消防部门应提前介入, 对一些体量大、功能多的商业综合体建筑, 在审核设计阶段就准确掌握建筑物使用性质, 从源头上增强“预见性”, 严格把关, 避免形成历史遗留问题。特别是针对二次装修, 在安全出口、疏散通道、自动消防设施等使用问题上严格把关, 力求做到既要有效使用, 又要利于商业综合体建筑内多产权单位之间统筹管理的需要。工程竣工后, 督促单位及时报请进行验收, 确保各种消防设施、设备完整好用。

3.3 开展社会单位“四个能力”建设

一是全面排查商业综合体建筑消防控制室人员值班、持证情况。对人员不能满足24时值班的单位, 纳入培训重点, 督促单位保障人员, 并要求全部通过考核持证上岗。二是狠抓责任人、管理人培训, 使其成为的单位“四个能力“明白人。三是积极开展标识化、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和消防宣传“三提示”工作, 及时消除存在的火灾隐患, 切实为业主和顾客提供优质的消防安全服务和安全的消防安全环境。

3.4 严格落实消防安全管理责任制

针对商业综合体建筑中多产权单位的特点, 建立健全商业综合体消防安全体系, 督促商业综合体内各业主单位签订《消防安全管理协议》, 促使各产权单位进一步明确消防安全责任人, 履行消防安全管理责任。成立专兼职消防巡逻队并配备必要的装备, 落实各项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制定切实可行的疏散预案并经常开展演练。对进行二次装修的场所, 督促物业管理单位及商业综合体建筑多产权单位及时把控对安全出口、建筑结构变动情况, 确保达到标准及时办理消防手续。

4 几点工作建议

根据《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技术规范》及公安部消防局关于《推行和规范城市消防安全远程监控系统的建设应用的指导意见》, 结合打造平安城市和数字化城市总体目标, 建立城市消防设施远程自动监控系统, 实时掌握单位的火灾报警信息和自动消防设施运行状态, 及时发现、消除火灾隐患和设备故障, 提高单位自身消防安全管理水平, 最大限度地减少火灾造成的损失。

根据《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等规划设计规范, 结合城市总体规划, 出台高层商业综合体建筑规划管理规定, 科学合理部局商业综合体建筑, 控制商业综合体建筑高度。

5 结论

笔者认为, 现代城市的高层商业综合体建筑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和大势所趋, 而火灾已成为该类建筑的致命“杀手”。对此, 建筑界和消防界均任重道远!但就目前来说, 做好源头防火设计、规范建筑消防监督管理、加强单位内部人群消防培训、强化消防部门履职尽责等措施应是高层商业综合体建筑火灾防控工作的系统工程, 如能将此项工程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 必然能够有效预防和减少火灾事故发生, 必然能够有效降低火灾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参考文献

[1]冯文敏.消防学术论文集[A].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2001:20-221.

[2]洪利川.2007.中国云南.消防改革与发展论坛论文集[A].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8:135-207.

[3]公安部消防局.公安消防部队调研文集[A].北京:公安部消防局, 2009:80-243.

[4]公安部消防局.公安消防部队调研文集[A].北京:公安部消防局, 2010.45-312.

商业综合体建筑 篇9

某大型中药材交易大厅总建筑面积166 174.22m2(其中地上建筑面积98 178.82m2,地下建筑面积67 995.4m2),地下1层、地上4层,建筑高度26.5m,地下1层设计为汽车库(设有2 160个停车位,属Ⅰ类汽车库)及设备用房,地上1层、2层为商业大厅(其中1层沿街部分设置带夹层小型商业铺面),3层、4层为商业辅助办公,整体建筑分为3个独立区域,并通过宽度为13m的连廊相互连通(见图1、图2),主体属二类高层建筑,地上建筑耐火等级二级,地下建筑耐火等级一级。

2 防火设计

2.1 总平面布置

交易大厅四周设置环形消防车道,消防车道最小宽度为4m,道路最小转弯半径为12m。消防扑救登高面设在建筑南北两长轴外侧,登高面均大于其周长的四分之一,且不小于一个长边的长度,结合消防扑救登高面布置有消防登高车操作场地,操作场地最小宽度为6m。

2.2 平面布置

1)防火分区:交易大厅共划分了26个防火分区,均设有自动灭火系统,1层、2层为商业,每个防火分区建筑面积均小于4 000m2;3层、4层为商业配套办公,每个防火分区建筑面积均小于3 000m2。

2)安全疏散:交易大厅设有20部封闭楼梯间作为主要疏散出口,2部室外楼梯和东西两侧设有2部室外大台阶作为辅助疏散出口。每个防火分区分别设置不少于2部封闭楼梯间,均满足自然通风和天然采光要求,安全疏散总宽度参照GB 50016-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计算公式,并按照GB 50045-95《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设计规范》关于高层民用建筑安全疏散楼梯净宽以通过人数每100人不小于1.00m的要求计算确定。所有通向疏散楼梯的门均采用乙级防火门,均开向疏散方向。

2.3 其他

本工程消防负荷设计为一级,并设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室内外消火栓系统等消防设施,其他特殊用房按照规范要求设置有气体灭火系统等。

3 防火设计难点

针对此类的大型连廊式商业综合体,其防火设计难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针对有顶的商业综合体(即便屋顶全部抬高,四周无任何围护结构),如果将连廊之间的共享空间部位视为室内受限的空间形态,按照现行消防设计规范建筑物围成的围合空间应符合有关中庭的规定,建筑防火分区面积应按上、下层连通的面积叠加计算。如果利用防火卷帘或实体墙进行防火分区划分,无疑会极大地破坏建筑设计的效果,但是如果不分隔将导致建筑防火分区面积过大,超过规范要求。

2)如本文所举例,本项目整体建筑东西长243.96m、南北宽196.56m,整体呈椭圆形,首层步行内街人员到达室外安全地点的疏散距离往往超过了规范规定的安全疏散距离30m。且中间部位的独立区域沿椭圆四角设置4部封闭楼梯间,但其安全疏散出口设置在连廊内,在首层无法直接对室外,必须借助商业步行街进行疏散。

3)现行国家消防规范的防排烟设计不适应有顶的连廊式商业综合体。设计单位往往参照现行消防规范中庭自然排烟的规定设计连廊式建筑的自然排烟,但是存在一些问题不可忽视:一是由于“层化”现象,对净空高度大于12m的顶棚自然排烟窗能否真正起到排烟的效果;二是很多情况下,连廊还担负着商铺的安全疏散要求,满足了现行消防规范对中庭排烟的设计要求,能否确保连廊内人员的安全疏散。

4)虽然商业连廊是用于人员通行的,但是在商业建筑的经营过程中带来一些难题:一是商业连廊设置各种摊位,即增加火灾荷载,又影响安全疏散;二是一些商业综合体为了使购物环境免受外界气候条件的影响,在经营过程中将连廊出入口和顶部敞开排烟口设置门窗,形成封闭的室内商业街,改变安全疏散和防排烟等条件,造成火灾隐患。

4 防火设计要求

4.1 相关标准条文

针对以上防火设计中存在的难点,国内消防设计规范对此类建筑防火设计还没有具体的条文。JGJ 48-88《商店建筑设计规范》及重庆、江苏地方标准中有一些相关的条文,具体规定如下:

1)《商店建筑设计规范》第2.2.3条,步行商业街的宽度,根据不同情况,应符合下列规定:一是改、扩建两边建筑与道路成为步行商业街的红线宽度不宜小于10m;二是新建步行商业街可按街内有无设施和人行流量确定其宽度,并应留出不小于5m的宽度供消防车通行。

2)《商店建筑设计规范》第2.2.4条、2.2.5条,步行商业街长度不宜大于500m,并在每间距不大于160m处宜设横穿该街区的消防车道;步行商业街上空如设有顶盖时,净高不宜小于5.50m,其构造应符合防火规范的规定,并采用安全的采光材料。

3)《商店建筑设计规范》第4.1.6条,大中型商业建筑中有屋盖的通廊或中庭(共享空间)及其两边建筑,各成防火分区时,应符合下列规定:一是当两边建筑高度小于24m则通廊或中庭的最狭处宽度不应小于6m,当建筑高度大于24m则该处宽度不应小于13m;二是通廊或中庭的屋盖应采用非燃烧体和防碎的透光材料,在两边建筑物支承处应为防火构造;三是通廊或中庭的自然通风要求应符合第3.1.10条的规定,当为封闭中庭时应设自动排烟装置;四是通廊或中庭的消防设施应符合防火规范的规定。

4)重庆市工程建设标准DBJ 50-054-2006《大型商业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5.1.4条,当通过天桥将两栋及以上的大型商业建筑连为一体,建筑之间的最小距离小于本规范4.3.2的规定时,其防火分区应将天桥相连的数座建筑按一座建筑确定,超过一个防火分区的允许最大建筑面积时,必须进行防火分隔,且每个防火分区面积必须符合本规范5.1.2条的规定,当围合区域加盖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有关中庭的规定。

5)江苏省工程建设标准DGJ 32/J67-2008《商业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4.4.8条,通过有顶的步行街连接组成一个商业建筑群时,其防火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一是步行街不应用于人员通行外的其他用途,其宽度应满足步行街两侧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要求,且不应小于8m。步行街长度不宜大于300m,当长度大于300m时,应在不大于300m处设置宽度不小于8m的人行(车行)露天横通道。步行街自地面到顶棚最低点的高度不应低于6m;二是步行街顶棚材料应采用不燃烧或难燃材料,其屋顶承重构件的耐火极限应满足表3.2.4的要求。三是商业建筑中面向步行街一侧的店铺外围护构件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00h;当步行街的宽度不小于12m时,可采用不燃材料;商业建筑中面向步行街的店铺之间均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墙体分隔,商铺的疏散门可直接通至步行街,但通过步行街到达室外安全地点的的步行距离不应大于60m;四是步行街应设置自然排烟设施,自然排烟口的总面积不应小于步行街地面面积的20%;五是步行街周围应设置环形消防车道,当确有困难时,可在其一个长边设置宽度不小于6m的消防车道。当该建筑群的外边界长度或宽度超过160m时,应设置穿过建筑物的消防车道。

4.2 防火设计要点

1)对于有顶的连廊式商业建筑,其两边建筑各成防火分区时,需要满足《商店建筑设计规范》第4.1.6条的规定,但是不应适用于周围完全封闭的通廊或中庭(共享空间)。当连廊建筑的围合区域完全封闭,形成室内商业步行街时,应当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有关中庭的规定,严格划分防火分区和设置防火分隔设施。

2)尽量加宽连廊宽度,控制火灾荷载,形成防火隔离带,利于安全疏散。为阻止连廊两侧店铺或连廊内发生的火灾沿着连廊蔓延,确保人员疏散时连廊不垮塌,对连廊的宽度、高度、横通道、材料的燃烧性能及构件的耐火极限做严格的规定十分必要的。加宽的连廊可以提高空间的可识别性,可以成为畅通的安全疏散通道。商业连廊两侧建筑各成防火分区时,建筑之间最狭处宽度不小于国家规范规定的间距的要求。且应严格控制连廊的使用管理,不得设置任何摊位和用于人员通行以外的其他用途,使连廊能够真正起到防火隔离带的作用,成为疏散的准安全区域,这样连廊两侧店铺通至连廊内的出口可作为安全出口设计,但连廊由于不是疏散最终的安全地带,所以该店铺的安全出口到连廊露天出口之间的步行距离不能太长,建议要控制在60m以内。

3)确保店铺内和连廊共享空间防烟排烟的实际效果。一旦发生火灾,要限制烟气通过连廊蔓延,有顶的连廊要设置自然排烟设施,尽量加大连廊共享空间可开启的排烟窗面积,最低开口面积要求不小于共享空间地面面积的20%。两侧商铺发生火灾时,应防止烟气向连廊部位蔓延,商铺空间应设置排烟设置,将烟气直接排出室外。有顶的连廊商业建筑中,烟气如果沿顶棚下水平长距离蔓延,烟温冷却会向地面沉降,顶盖受热,上部热空气层产生热降现象都影响自然排烟,因此,有顶盖的连廊建筑应采用突出屋面的储烟池构造设计,池深应能储存1m以上的烟气,出烟口两侧应设挡风板,顶面应有隔热措施,防止产生热障。

4)与连廊相连的商业建筑要采取防火分隔措施控制火灾蔓延。与连廊相连的商业建筑一旦发生火灾,要采取防火分隔措施尽量把火灾控制在商业建筑内,限制火势向连廊蔓延。主要设计措施有:一是店铺面向连廊一侧的外围护构件要有一定的耐火极限,连廊两侧的店铺之间采用耐火墙体分隔;二是连廊商业建筑的占地面积超过一定规模时,建筑内要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三是商业建筑仓储区集中设置,采取防火高耐火性的墙体和楼板进行分隔,营业部位的疏散楼梯和业主到仓储层的取货交通楼梯分开设置,商铺与仓储层之间可设简易提升机存取商品,提升口应设置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联动的自行关闭装置。

5)要为消防队外部救援创造有利条件

连廊式商业建筑如果发生大火,要为消防队外部救援创造有利条件,周围要设置环形消防车道。当建筑长度或宽度超过160m时,还要设置穿过建筑物的消防车道。内部商业街要满足消防车通行的需要,不得设置诸如座椅、景观等影响消防车通行的障碍物。如建筑长度大于300m时,要求在不大于300m处设置宽度不小于8m的人行(车行)露天横通道,以利于人员疏散,并起到防火隔离带的作用。

5 结论

连廊式商业综合体建筑防火设计是亟待研究解决的难题,控制火灾荷载,提高防排烟设施的实际效果,尽量加宽步行街宽度,形成防火隔离带,设置消防应急照明、疏散指示标志和消防应急广播系统,才能使内部商业街成为疏散的准安全区域。

摘要:以某大型中药材交易大厅工程消防设计为例,重点探讨大型连廊式商业综合体建筑的防火设计难点和设计要求。

关键词:连廊,商业综合体,设计要点

参考文献

[1]GB50016-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S].

[2]GB50045-9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S].

[3]JGJ48-88商店建筑设计规范[S].

[4]重庆市工程建设标准DBJ50-054-2006大型商业建筑设计防火规范[S].

商业综合体建筑 篇10

1 商业综合体建筑简介

1.1 商业综合体建筑的定义

在人们传统的理念中, 建筑是一个单一功能的事物, 或用于住宅, 或用于商业, 而商业综合体建筑则打破了传统建筑的常规, 将多个单一功能组合在了一起, 并使之互相之间产生了紧密的联系, 成为相互依存的关系。具体来说, 商业综合体建筑就是将城市中的商业、居住、办公、会议、餐饮、旅店、展览及文娱等活动空间进行了组合, 形成了一个多功能、高效率的综合体。因此, 商业综合体建筑既是复杂的, 同时又是统一的。

1.2 商业综合体建筑的特征

商业综合体建筑主要具有以下几点特征:①高可达性:商业综合体建筑大多位于城市交通网络发达的区域或者城市功能比较集中的区域, 因此其与外界的联系十分紧密, 可使城市居民方便快捷地到达建筑地点;②高密度及集约性:商业综合体建筑是城市的重要标志之一, 其人口密度较大, 并且昼夜人口、工作日人口及周末人口之间形成了互补之势;③整体统一性:商业综合体建筑的风格比较统一, 各个单体建筑之间互相配合、联系紧密, 并与外部空间环境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④功能复合性:商业综合体建筑中具有完整的工作及生活配套运营体系, 集娱乐、购物、餐饮及办公等多功能于一体, 并且各功能之间联系紧密, 能够满足人们的各方面需求;⑤高科技集成性:商业综合体建筑的形成离不开新时代下的种种高新科学技术, 其内部配备有众多的高科技集成设施, 无论是建筑内部硬件设施还是建筑外部装饰都采用了先进的科学技术。

2 新时代下商业综合体建筑的设计

2.1 商业综合体建筑的设计理念

设计理念是建筑设计的中心指导思想, 只有在科学的设计理念的引导下, 才能够设计出功能更加强大、外形更加优美、安全性更高的建筑体。设计指的是事先的计划行为, 在新时代下, 对于商业综合体建筑来说, 必须要充分遵循商业开发模式进行设计, 并且设计要符合时代特征和城市特色, 体现出人文精神内涵。

2.2 商业综合体建筑的地理位置选择

商业综合体建筑是一种集多功能于一体的建筑, 因此它非常依赖于城市交通。只有将商业综合体建筑设计在城市的交通网络枢纽附近, 才能够更好地体现出其的商业价值及发挥出其的各项功能。城市的中央商务区内是最常见的商业综合体建筑选址地点, 因为城市中央商务区内拥有着众多的商务活动, 并随之发展出了很多相关业态, 包括酒店、旅店、商务会所、休闲娱乐场所、品牌商店等, 形成了一条非常富有活力的商业生态链, 在此建设商业综合体建筑能够充分满足人们的需求。其次, 城市外围的一些开发区及新城市中心也是商业综合体建筑选址的较佳地点, 因为当前各大城市都在逐渐向外围延伸发展, 可以想见, 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城市外围的这些区域将会愈来愈具备商业发展潜力, 甚至成为城市中新的商业中心, 在此建设商业综合体建筑是十分明智的选择。

2.3 商业综合体建筑的交通流线设计

商业综合体建筑内需要拥有良好的交通流线, 这样才能够使人流快速到达建筑内的任何一个空间。因为商业综合体建筑内通常都具有很大的人流量, 所以只有使人们能够快速抵达各目的地, 才能够增强建筑的便利性。为了达到这一目的, 需要对商业综合体建筑的交通流线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一般情况下, 商业综合体建筑的出入口位置应当与交通路线和谐统一, 还可以与室外的天桥相连接, 实现双首层设计。其次, 商业综合体建筑与其他各种建筑之间也应当具有一定的连接通道, 可以是天桥连接, 也可以是地下连接, 总之要使交通便利。再者, 在商业综合体建筑内部, 应当采用中庭天桥等来进行横向交通连接、采用电梯和扶梯等来进行纵向交通连接, 以使整个建筑内的交通流线畅通无阻。

2.4 商业综合体建筑的内部空间设计

为使商业综合体建筑中的各项功能空间之间形成一种相互依存和互补的关系, 必须要对其内部空间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 使其真正成为一个多功能、高效率及复杂而统一的综合建筑体。目前, 我国的商业综合体建筑主要有五种类型, 分别是写字楼、商业楼、酒店、公寓及住宅, 设计人员应当依据建筑的目的、多样性以及参与性进行设计, 尤其要重视对公共空间的设计, 利用公共空间将人流引至商业空间, 以提高建筑的商业性能。在实际设计中, 应当将不同的空间按照最佳的比例进行安排, 从而使整个建筑内部的各项功能紧密相连。另外, 还要重视建筑的结构形式及防火要求等, 将之与空间设计进行有机结合, 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2.5 商业综合体建筑的后勤部门设计

商业综合体建筑中一层平面上的各功能都设计有很多出入口, 具有很高的商业价值。在新时代下的商业综合体建筑中, 酒店、公寓、办公及会议中心等的出入口一般都位于商业展示面的背面, 其也必须要拥有良好的外部形象。通常在商业综合体建筑的平面设计中会将卸货场等设置在地下室, 这样货车就能够直接通过货运坡道到达地下卸货场, 再由此运送到各个商业货梯当中进行运输, 而地面上则不设置卸货场。这样不但可以优化商业综合体建筑的外部交通流线, 同时也可以提升其外部形象。机电用房等后勤部门一般也设置在商业综合体建筑的地下室和车库中, 并且每层楼中商业价值较小的部位都设置有后勤部门, 这样可以方便建筑的整体运行。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 商业综合体建筑是一种集多功能于一体的现代综合建筑, 它对设计具有很高的要求, 在实际设计中需要以科学的设计理念为指导, 对建筑的地理位置、交通流线、内部空间及后勤部门等均进行最优化的设计, 从而满足商业综合体建筑的实际要求。

摘要:最近几年来, 在我国各大城市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商业综合体建筑工程项目, 其集娱乐、购物、餐饮及办公等多功能于一体, 充分满足了城市人民的多元化需求。但是, 也正是由于商业综合体建筑功能的多样化, 加之其建筑面积比较庞大、人员十分密集, 所以对建筑设计具有更高的要求。只有科学合理地进行建筑设计, 才能够保障商业综合体建筑的安全性及各项功能的有效发挥。本文主要针对新时代下商业综合体建筑的设计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新时代,商业综合体建筑,建筑设计

参考文献

[1]祁晓霞.大型商业综合体建筑“亚安全区”设计探讨[J].消防科学与技术, 2013, (01) :25-28.

高层综合体底部商业空间设计 篇11

关键词:高层综合体 底部 设计 构成 空间 商业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在城市建筑内容跟建筑形式上都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动,高层综合体建筑直接体现了这一点,伴随着城市的变异、成长,原来传统城市的诸多功能逐步转向了综合体的内部空间,再加上新的各种各样的交通手段,系统化网络化的立体步行体系在城市中形成了,这些新的立体步行体系,在一定范围内代替了原本城市街道的功能,而另外的一些高层综合体建筑的底部空间则代替了原本城市开放空间,为人们休闲、集会提供了方便。其中,底部商业空间的城市功能最为重要。高层综合体底部商业空间不但是各种不同级别的零售商业的运营空间,同时作为人们社会活动跟休闲娱乐的聚会场所,发挥着高层综合体本身的功能交汇作用。所以在设计高层综合体底部商业空间的过程中,必须做到兼顾各个层面的需要,总的来说,设计一个完善的高层综合体底部商业空间,有关商业的服务跟人们的休闲等种种寻求,都得得到满足。

一定程度上说,高层综合体底部商业空间将购物经营横向发展,从而形成多功能多效用可以满足人们多种需求的综合性生活中心,同时,各种商业设施跟主体核心商店的配合做到了服务功能跟商业功能的结合,在位人们提供适宜休闲商业的公共空间的同时,更为注重现代人完善空间提高环境舒适的体验感。所以高层综合体底部商业空间的设计得到了社会发展的认可,研究它具有非常强的现实意义。

一.分析高层综合体商业空间的布局跟组合基本原则

(1)作为商业空间,应当位于靠近地面的综合体的底部空间。因为一般来说,基础的商业活动人流货流量大,为了更好的营业跟招揽顾客产生营业效益,商业空间的设计必须提取城市中心地段最具有商业价值的空间部分来进行商业活动,现代化的综合体底部商业空间设计必须得认真考虑到人流跟环境间的关系,预先留有足够的绿化跟广场得室内外空间来建设过渡空间从而提高整体的环境标准。与此同时,在底部商业空间面积较大的情况下,采光条件跟如何提高空间丰富感觉首当其冲的成为了我们必须考虑的问题。一些比如说开拓底下层面或者高低错层空间处理的办法就成了非常好非常有效的选择。随着现代人眼光、需求的不断提高,在底层商业空间的设计中,商业环境档次的提高跟商业气氛的营造,都变成了商业设计中必不可少的影响因素。

(2)餐饮娱乐业在商业空间中占很大比例的一部分,由于它所需空间必须宽敞。而且同时必须具备私密性,整体设计必须具备隔音效果。所以它的设计必须是建立在高层综合体的近地商业空间中。对于餐饮业种比如说厨房这样的辅助用房组织,对它的设计,应当考虑到交通核的限制而设计在不规则平面的相对隐蔽位置。而对于一些需要大空间的功能单位比如说游乐场、会展中心、电影院,从总体商业价值的角度考虑,它们的设计必须组织在商业空间的上部,所以对于人流疏散的问题必须慎重考虑,假如某地域的高层综合体商业空间不带下部裙房,就必须对餐饮娱乐空间的设置采用分散核的布局。

(3)对于商务公寓跟旅社旅馆等具有住宿功能的的商业活动,从其行为要求来说,旅馆是人员流量大使用时间短的商业活动,而公寓客户则是使用时间较长的住宿者,所以在两者的管理中,在两者在商业空间的设计上,商务公寓的设计放在旅馆之上,以便于更好的管理跟为长期的住宿用户提供更为良好的视野,同时更方便与管线的衔接跟公寓用户利用旅馆的一些共有的公共设施。

(4)在高层综合体商业空间的设计中,商用的出租写字空间部分因为其使用人多,具有明显的周期特征。而且集中交通最大,同时具有更好的对外的业务要求等等,所以基于此点,它的设计应当放在高层综合体底层商业空间中的中层。

从竖向的空间叠合来看,上述几部分让高层综合体的底部空间变得更为复杂,其主体的平面空间既需要考虑商业、娱乐、餐饮等对空间的利用,同时又得对公寓、办公等功能进行处理,如何能够合理的处理空间要求,满足空间要求,这是摆在高层综合体底层商业空间设计中的一大挑战。

二.探究我国高层综合体底层商业空间的发展

在七十年代末,在相对发达的首都跟沿海的一些地区,高层综合体开始发展起来,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在全国范围内,规模各异类型相差的高层综合体如同雨后春笋般纷纷落成,有名的比如说广州商城、深圳金融中心,比如说北京城乡贸易中心、东方广场建筑群、重庆的解放碑大都会广场等等。

这些选址于城市中心的高层综合体,其底部商业空间由于商业利润的高效益、高回报率。甚至所以的空间都用作了商店、娱乐、餐饮。现在,高层综合体底部空间用作商业用途的做法被广泛利用,总体来说,其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A.我国的高层综合体建筑分布相对分散,由于我国经济的发展程度全国各地相异,存在着发展水平不均衡的问题,总体城市化水平低,较为集中的城市群相对较少,这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高层综合体建筑的分布不平衡。

B.我国的高层综合体建筑发展速度快,由于中国经济在改革开放后的迅速发展,经济的发展带动着城市的更新,在现在的中国范围内,很多地方的建筑量猛增,高层综合体的建筑不断从中涌现出来,得却,这在一定程度上迅速的提高了城市的现代化水平。可是过快的建筑必须导致重复建设问题的出现,商业资源的闲置浪费必不可免。

C.我国的高层综合体建筑的设计建筑水准参差不齐。

对于在国外都经过了几十年发展的高层综合体设计施工,技术水准技术要求非常高,同时非常复杂,可是我国短短功夫就建设起来大量的高层综合体,随不乏精品,可更多的建筑却急功近利,甚至造型外观上都存在着严重的问题,更不用说高层综合体的功能流线使用了。由于设计考虑欠周、整体施工欠佳、前期决策有误等问题建筑在我国迅速发展,在城市建筑中成了一道抹不去的伤疤。

三.分析我国底层商业空间设计上面存在问题

在我国当前的高层综合体底层商业空间的设计方面存在着非常重要的问题,有待补救跟完善:

首先不足之处表现在高层综合体底层空间的交通设计上,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让城市交通面临着空前的压力。作为位于城市中心区街道的高层综合体商业空间,人流车流具有非常强的集聚效应,底层商业空间承受着非常大的交通压力,而在我国当前建成的高层综合体建筑中,交通问题的处理并不理想,这会直接影响到交通疏散中存在隐患。

其次,在我国非常多的高层综合体的建设跟城市公共交通体系或者其他职能之间缺乏必要的直接的联系,城市高层综合体底部商业空间交通跟公共交通之间缺乏整体化机制,使用不便的同时也相应增加了各自的负担。

结束语

展望未来,社会的发展迅如奔马、科技的更新一日千变,建筑的设计理念跟设计形式也随之在不断进化与发展,我们预想,在未来的高层综合体底部商业空间中,一些如信息化、生态、高技术、个性化等等新特征的新建筑会应运而生。只要把握住时代的脉搏,把握住商业的“服务”理念,无论是顺应潮流还是出奇制胜,都可以带来成功。

参考文献:

【1】章考思 现代高层综合体的外部空间组织《华中建筑》1999年 第2期

【2】张庆顺 高层建筑与城市综合体——综合技术情感,塑造城市空间《时代建筑》2010年第2期

商业综合体建筑 篇12

1.历史上的商业建筑与空间

1.1古代商业建筑

商业综合体作为商业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就商业建筑的产生和发展来说,商业活动最早起源于原始社会氏族部落之间“以羡补不足”的交换活动,而交易场所的集聚逐步导致了商业建筑的产生。以反映了北宋商业繁荣景象风俗画作《清明上河图》为例,商业建筑大都有挑廊,建筑内外界面模糊。据《东京梦华录》记载:“白矾楼,后改为丰乐楼,宣和间,更修三层相高。五楼相向,各有飞桥栏槛,明暗相通,珠帘绣额,灯烛晃耀。”当时的酒楼设有腰檐及平座,楼下为散座布置,楼上分隔为称为“阁子”的小室。

而在西方,古罗马时期的人们因开始追求世俗性的城市生活,促使多功能大型公共设施的出现。例如,比较大的公共浴场包括商店、酒吧和咖啡座,甚至图书馆以及剧院等内容,是早期多功能商业设施的实例。

1.2近现代综合性商业建筑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以后,社会性质的改变反映在商业建筑活动上,导致了由传统市场发展而来的新的综合性商业建筑在中国的产生。例如始建于1905年前后的老北京劝业场,是北京第一栋综合性商业建筑,面积约4000平方米。它外观四层,另有地下一层;运用了当时最先进的钢筋混凝土砖墙和钢屋架结构技术,以希腊爱奥尼柱式、花瓶栏杆阳台以及圆拱形山花等西式古典元素装饰立面,属折衷式。在空间处理上,内部纵深方向设有三个大厅,四周为三层回廊环绕,屋顶设有巨大的玻璃天窗为营业厅采光。新中国成立以后,出现了具有单一零售功能的大型百货商场。1955开业的王府井百货大楼,经营鞋帽、首饰、服装、电器等物品,营业厅柜台均匀布置,内部大空间匀质,缺少公共活动空间。

而西方在18世纪工业革命后,随着小汽车普及、交通拥挤、环境恶化,中产阶级迁往城市郊区,促进了郊区购物中心的发展。这种建筑类型占地面积较大,建筑层数以两到三层为主,采用最大化水平舒展的方式,为商铺提供尽可能大的临街面,文化、餐饮、购物等设施齐全。后来在欧美一系列的城市复兴运动中,单一性大型商业建筑建设减少,代之以商业综合体的开发,例如在内部空间引入各种步行街道,建筑风格与环境协调,提供自由购物的环境等,对我国后来商业建筑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2.处于发展中的当代商业综合体

九十年代以后,我国商业日渐繁荣,这时的商业建筑和商业步行街开始出现一些简单功能的复合,如包含有购物、餐饮、娱乐等功能的南京新街口百货商场。随着人的消费行为模式的进一步改变,同时受西方商业建筑设计理念的影响,“体验式消费”应运而生,让人们购物的同时满足感官需求,可以休息、娱乐等。因而集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商业建筑类型即商业综合体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其外部空间环境多结合城市中心广场,形成大型的外部公共空间环境。而西方商业综合体逐渐向建筑集群化发展,形成城市综合性商业中心。

处于发展中的当代商业综合体体现出以下主要特点:

2.1综合化和巨型化

商业综合体所包含的功能内容越来越广泛。以商业作为基本功能,娱乐、居住、文体、交通、办公、餐饮等不同功能互为补充,相互激发。这种复合型概念不仅体现着高效,也对经济性和空间活力起到积极推动的作用。另外,由于商业建筑内容的综合化,商业综合体的规模也越来越大,扩展至几十万平方米的大型商业综合体建筑,其庞大的体量形态对城市产生了很大影响,形成独特的城市景观。

处于北京长安街地带的西单大悦城(图1),“以心态年轻的消费者的生活方式特征为核心”1,形成新颖的经营模式和经营内容,集购物、娱乐、餐饮、办公等于一体,包括由连廊连接的两幢商业楼、一幢写字楼、一幢酒店式公寓,建筑长150米左右,宽110米左右,总建筑面积近20.5万平方米,形成独特的城市形象。

2.2建筑形态多样化

通过采用单体式或组群式的处理方式,商业综合体展现出不同的空间形态。单体式如南京大观天地Mall(图2)采取独立单体式,周围三面为城市街道,内部自成一体。这是我国大多商业综合体一般采用的形态。而组群式是以线性内街式(即以步行街串联各商业空间)、点式内广场式(即以院落或广场串联各商业空间)或复合式等形成商业综合体的形式。

以北京三里屯VILLAGE为例,它是由多幢建筑高度、风格各异的建筑组合而成,很多街巷、院落、小径纵横环绕交错,形成开放街区,创造不同的空间感受和视觉冲击力。

2.3动线空间设计人性化

当前的商业综合体设计不仅表现为功能上的人性化,也表现在动线空间设计上的人性化,即不仅满足人们的生理要求,而且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越来越多的商业综合体把人的需要纳入设计中来,合理进行动线设计,关注人的移动过程,保证动线路径或节点空间的趣味性、明确的方向性和可识别性。除了包括休息功能如健身、棋牌、娱乐等,很多商业综合体在动线的路径和节点处结合水池、雕塑等设置了不少开放休憩或交流区域等公共活动空间,较好地满足了消费者的购物心理感受。

例如深圳COCO PARK(图3)近1/4的面积被划为内部休闲功能空间;柏林索尼中心(图4)的中庭在大规模餐饮休息空间的中央区域设置大面积的水池;南京水游城(图5)则是以流动的水系作为主线来进行场所布局,水游城的所有建筑将被一条宽8米、长280米的地下人工河流环绕,给购物的人们营造了欢快闲适的气氛。

3.当代商业综合体建筑与空间的多元化发展趋势

随着人类社会逐步迈入消费体验时代,对于商业综合体设计,在设置合理的功能流线的前提下,注重营造公共空间,同时注重创造宜人的室内外购物环境、延续城市文脉、追求个性魅力等,形成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3.1从建筑走向城市

建筑作为城市的基本单元,建筑与城市机能的有机结合成为城市建设的明显趋势。基于中国地少人多且快速城市化的进程,商业综合体需要站在城市的角度,构造“垂直城市单元”,实现功能集约化、立体化开发,创造出高效率的商业、娱乐休闲等空间。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土地的利用率,也有利于增强城市活力,优化城市空间。另外,也需要进一步建立商业综合体内部公共空间、与城市的过渡空间如广场空间和庭院空间与城市的联系。同时,商业综合体应从城市设计的角度考虑,建立宏观视角,注意与市政交通系统的连接。例如以地铁车站为中心,结合地面人行道、地下通道和天桥等,构成区域的步行系统。以由美国捷得国际建筑设计事务所设计、位于大阪市浪速区的难波公园(图6)为例,它作为一处集购物,餐饮,娱乐休闲及住宿于一身的大型商业综合体,结合地铁等交通功能与办公、酒店等功能为一体,成为日本商业综合体成功开发的代表项目。

3.2注重建筑的文化表达

不少商业综合体往往过分注重其时代性、商业性的表达,而忽视了地域文脉的传承。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借鉴文化人类学的观点,强调区域历史与环境,追求建筑的文化表达成为必然的趋势。对地域性的表达不仅要体现在建筑造型处理上,也包括室内外空间的处理上。例如对传统建筑空间原型、历史元素和符号等的现代演绎,使人产生归属感和认同感,塑造“城市精神空间”。

非洲津巴布韦西门购物中心立足与当地的建筑风格,具有强烈的地域特色氛围,塑造了宜人的购物环境。上海新天地利用石库门文化主题,“旧瓶装新酒”的现代化空间,成为高品位商业休闲的代表。上海豫园商业区是一组集购物、餐饮、旅游、民俗等一体的明清风格特色的建筑群。该地段的“福佑门商厦”用现代手法表现传统的文脉精神,从传统建筑空间及图案色彩提取设计元素,与现代功能相结合,突出了建筑的个性与地域性。

3.3个性造型、空间丰富

许多商业综合体建筑顺应当代建筑潮流,在简洁的形体内创造出丰富的空间。其造型以基本几何体块进行组合、结合立面表皮化处理,使得整体生动有趣,增强了商业综合体建筑形象的可识别性。例如北京西单大悦城全玻璃幕墙立面的怪异处理,显得时尚而前卫。北京嘉茂西直门购物中心的三个“玉米”式的造型塑造出其新颖的建筑形象。也有商业综合体通过对步行内街、中庭、步行广场,连廊等室内空间的组合和变化,给人带来独特的购物空间体验,使现代建筑中流动空间、共享空间、透明性等概念得到越来越多的体现。如深圳COCO PARK(图3)作为“内街”式典型的购物中心,通过设置纵横交错的12条折叠式内街,100米空中天桥,5个自然中庭体现富于个性的设计特点,使得内部空间充满了变幻的趣味。

3.4公众参与化

这里的公众参与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指在我国已处于起步阶段但尚未完全落到实处的公众参与的商业综合体建筑设计方法。公众参与是在公众需求多样化情况下所采取的一种协调措施。以往建筑师往往进行主观控制,公众市民参与未得到真正的贯彻,或只是象征性或实验性的参与。目前采取问卷调查、召开公众座谈会、公示设计成果等公众参与的方式正逐步得到实行。另一方面,随着网上购物的逐渐普及,商业综合体作为功能性购物场所受到挤压,因而对购物场所的娱乐体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故公众参与的另一方面指公众参与的内部空间娱乐体验化,即消费者的主动参与,他们自身成为创造体验的主体。

日本的喜庆门(图7)将全长750米的高速滑行机轨道与建筑空间巧妙结合,成为一体,塑造了独特的室内外空间娱乐体验。上海七宝万科53号项目(图8)作为万科首次参与商业综合体开发的成果,在其概念设计中,其以开放的城市广场、流畅的通廊促进人们的交流,在空中家庭乐园周围布置餐饮、影院等娱乐设施,创造家庭活动的空间环境,东部公园融入错落的绿化平台,让“老”、“少”、“青”三代人获得愉悦的消费体验,形成体现人性化的活力空间,打造出“家庭娱乐”的个性主题。2

3.5发展低碳建筑

在低碳经济的形势下,响应政府节能减排的要求,尽量减少对自然界的打扰,在建筑全生命周期内降低能耗,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节能建筑体系势在必行。商业综合体的建设也不例外。发展商业综合体本身就是进行低碳城市建设的一条重要途径。而在商业综合体的建筑设计上,可以加强对自然通风采光的利用代替封闭的人工环境,节约能源,提高室内外空间环境的舒适性。也可通过技术手段如注重节水节能设计,引进自然绿化,大量使用屋顶绿化减少城市绿岛效应等,来处理好人、自然和建筑之间的关系。这样不仅可以拉进人与自然的距离,提高人的购物舒适度,也有益于创造良好的物理环境。

目前我国商业综合体建筑设计正进入新的多元化发展时期,鉴于一个商业地产项目的开发涵盖的因素甚广,策划和推介等各个过程紧密相扣,碍于篇幅和题旨,本文重点关注建筑及其空间特征。尽管当代商业综合体建筑与空间形态变化万千,但坚持营造凝聚人气的多样化的购物体验已成为共同的追求。在推崇这种建筑类型的同时,对于存在的一些问题如未适度控制建筑体量巨型化,却盲目追求建设超大规模;不合理的功能布局和动线组织方式;忽视周边人群定位和消费状况等带来资源的浪费;忽视商业综合体与城市之间的关系;丧失自己在商业文化上的地域特色等,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基于当前我国消费水平还存在较大差异性的等情况,我们应在吸收国内外商业综合体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结合城市经济实力及交通特点、地区周围的环境及其文脉、消费人群特点等具体情况,建造适合我国国情的商业综合体。

参考文献

[1].顾馥保主编.商业建筑设计(第二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2].洪晖.城市商业综合体内部开放空间设计研究.华中科技大学,2005.

[3].韩冬青.城市、建筑一体化设计.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

[4].龙固新,大型都市综合体开发研究与实践.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5].约瑟夫.派恩,詹姆斯.吉尔摩.体验经济时代的来临.经济新潮社,2003.

[6].北京万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中国顶级商业广场.辽宁: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

[7].张国全,郭雁,叶松青.理想空间(44):城市综合体设计.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1.

[8].唐玉恩.图书馆建筑与空间的多样化趋势.建筑学报,2011(1):110-113.

[9].孙蔚蔚.城市商业综合体与周边城市环境关联的研究.合肥工业大学,2010.

上一篇:制动器振动下一篇:工商行政管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