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块式指导模式(精选5篇)
板块式指导模式 篇1
目前,在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模式的探索中,如何改进高校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的模式,提高教学质量是一个重大的课题。国外学者经过长期研究形成的比较成熟的模式都是基于能力或关键能力提出的,如以美国、加拿大为代表的“能力基础”模式,以德国为代表的“关键能力”模式等。国内的模式则更集中于就业能力,在模式上倾向于“全程化”、“全员化”以及“发展性”等。但是,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模式普遍存在以下不足:首先,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模式构建的基础需要重新审视。对于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来讲,其核心目的是全面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素养,因此以大学生就业素养的全面提升为目标构建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的指导模式,是应有之义。其次,对目前就业指导模式构建问题的反思。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育存在少慢差,针对性不强,实效性不高,其症结在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内容庞杂,缺乏有机的结构构建。再次,部分高校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模式流于形式,忽视了大学生的就业实践活动。因此,如何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构建适合大学生发展需求的就业指导模式就成为当前严峻就业形势下每个高校所面临的重要课题。大学生板块式就业指导模式充分借鉴板块理论,对其内涵、特点以及体系进行了初步探索。
一、大学生板块式就业指导模式的内涵分析
板块式就业指导模式中的“板块”一词来源于板块构造学说。它是由法国科学家勒皮雄、英国科学家麦肯齐和美国科学家摩根于20世纪60年代晚期基于海洋地质和海底地球物理研究的进展以及随即出现的海底扩张、地壳消减等概念的出现而共同提出的。板块式构造学说被运用于教学中就形成了“板块式”教学理论,即根据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等有关理论,对课程信息及其教学内容进行系统控制的教学过程。这对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过程的分析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板块式就业指导模式中的“板块”既取板块构造学说之“板块”之理,又凸显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在课程信息及其教学内容上的结构框架。也就是说,板块式就业指导模式,就是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的教学内容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有序地安排,使其呈现“块”状分布的教学内容要素或教学活动,即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学的内容要素甚至是教学的过程要素都呈板块状分布排列。从结构上讲,板块式就业指导模式的教学结构,能凸现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内容及其教学内容,既明确整体教学重难点,又指明具体的教学内容,从而明晰了教学内容,更具针对性;在功效上,借助“块”状呈现及分布,能进一步细化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内容及其目标,增强就业指导模式的有效性,从而从根本上减少无效劳动,具有增值性。
以“板块式”指导模式进行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的教学,教师首先要深入理解并熟悉掌握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的课程内容与结构体系,恰当地裁剪内容,对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教科书进行内容与结构上的优化与重组,在充分预设的基础上设计灵活、可移动的并具有层次性和纵深感的导学板块;同时,在指导中,教师要针对每个板块设置相对集中、目的明确的问题情境,使学生针对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的信息指导、思想指导、政治指导、心理指导以及政策指导、技巧指导等内容都能便于凭借具体可感知的语言材料,进行自主实践;以“板块式”思路进行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的教学过程的指导,能够将具体教学过程中的对象、事件和素材进行有机分割、整合,从“块”入手,框架推进,减少头绪,增加就业指导的梯度,促进大学生各种就业素养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同步发展。
板块式就业指导模式经历了择业指导、职业指导到职业生涯指导的阶段,其基础也由就业者的职业信息把握、关注就业者的思想与心理发展为今天的“以人为本”的指导理念。因此,板块式就业指导模式吸收了板块构造与迁移的板块化思想将就业指导的课程内容分解成一个个板块,又将板块按其内在逻辑组合成相对独立的单元,然后根据不同大学生就业的需要,将相关的单元组合成教学板块,通过增删、调整单元内容及其组合方式,实现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内容的更新和学生需求调整的适应。具体来说,板块式就业指导模式,作为一种基础的就业指导模式,它可以应用到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内容的教学过程当中,指导“大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职业规划”,【1】其核心内容就是根据大学生就业的需求与外在的环境的变化,来适当调整课程内容,并对之进行教学分析和设计,从而形成相应的教学板块;再根据各教学板块的实际需要,综合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等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手段,采用相应的考核方式组织教学。板块式就业指导模式,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就业指导理念,追求就业指导的能力,更强调能力背后的过程与方法及其渗透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突破了能力范畴,丰富了就业内涵,体现就业指导的个性、心理、思想以及品格、人格等。
二、大学生板块式就业指导模式的特点
模式的英文是model,意思是模型、模范。在科学研究中,模式通常被认为是一种研究的手段和方法。西方学界一般认为模式是指“经验和理论之间的一种知识系统,它是再现现实的一种理论性的、简化了的形式”。【2】《现代汉语词典》将其解释为“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或使人可以照着做的标准样式”。【3】据此,教学模式也就顺其自然地被理解为某种教学活动的标准形式。为了更大限度地促进大学生就业素养的全面提高,达到预期的就业指导目标,板块式就业指导模式在运用时有以下特点:
(一)结构的板块性
大学生板块式就业指导模式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的课程内容按照其教科书的编排内容分为通识、专业技巧、思想或心理案例以及就业指导教研等若干个既相互独立又呈现一定关联的板块。这些板块作为大学生就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各自具有相对独立的板块内容,它们或提高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技巧,或调整大学生择业与就业的思想或心理,或获取更多的就业信息,但是都是共同服务于大学生就业素养的。大学生板块式就业指导模式的核心在于借助通识板块、专业板块、案例板块以及教研板块等四个板块构建以就业综合素养、就业专业素养、健康的就业心理与思想等个性素养以及就业科研素养为基础的就业素养,将学生就业素养作为就业指导模式构建的终点,也作为研究的起点,更作为研究的手段,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二)目标的一致性
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设置,是伴随着高等学校毕业生分配制度以及就业制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上世纪末至本世纪初,高等学校毕业生分配制度与就业制度的转变,赋予了高等学校诸如收集就业信息、组织“双选会”活动、提出就业计划以及进行就业思想教育指导等职能,促使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内容不断丰富与完善。这正如有学者所说,就业指导是“由一系列综合性咨询服务活动组成,全面介入被指导者就业全过程,以被指导者的自身特点、意愿与社会职业的需要相协调为前提,帮助和引导其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并为其选择职业、准备就业,以及在职业中求发展、求进步等提供知识、经验和技能,并组织劳动力市场开展招聘活动对被指导者进行推荐介绍。”【4】近年来,各高校根据社会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要求,虽然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政策、思想以及技巧等各项具体内容相对独立,有其教学目标、概念、原理、规律和方法,但每项内容都围绕着就业指导的专业培养目标,使大学生掌握更深厚的就业信息,获取更丰富的就业知识,得到就业能力的更大程度的训练与发展,就业素养得到最大限度地提升。
(三)内容的渐进性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内容体系的渐进性,是针对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内容的层次而言的,反映了课程内容之间具体的层次关系及其顺序,表明现有的课程内容对已有的课程内容所进行的“微小的补充、完善或发展”。【5】大学生对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中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的认识、理解和应用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而是一个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过程,随着大学生年级的深入而不断发展。具体而言,每个年级阶段都要体现其相应的特点:大一应注重就业指导规划意识的起步养成,从学习的点滴做起,通过对大四学长就业的感知、自己勤工助学就业活动的体验形成朴素而牢固的就业意识;大二应结合就业规划,强调就业能力的养成,有目的地组织就业实践活动、志愿者服务活动,形成良好的就业实践能力;大三针对就业的现实需要,形成良好的就业信息搜集渠道,同时将就业理念与实践行为相结合;大四关注就业技巧与就业礼仪,形成对就业面试情境的应对策略。各个年级阶段都必须关注就业情感的培养、就业态度的养成和就业价值观的确立。
(四)板块的整合性
大学生板块式就业指导模式的整合性是指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的各个板块分层次、按顺序以及围绕就业指导培养规格与目标而进行的板块要素的有机组合,从整体上比较完整地反映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的整个体系。如果说板块性、渐进性反映的是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内容体系之间的结构形式与层次体系,提供了板块式就业指导模式板块划分的思路及其依据,那么整体性则表明,尽管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可以划分内容和功能各自不同的板块,但是这些板块的具体内容是整合的重要基础。所以,没有对板块具体内容的深刻钻研、提炼与体悟,即使用的是板块式就业指导模式,也只会像演示一种模式一样显得表面化、程式化。因此,衡量板块式就业指导模式的标准之一就是整合性,也就是看这些板块内容能否为全面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素养服务。对培养大学生就业素养有帮助的,应该留下;相应地,对培养大学生就业素养帮助不大的,就应该舍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全面提升大学生的就业素养。
三、大学生板块式就业指导模式的体系探索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板块式指导模式,依托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旨在以大学生就业素养为立足点,全面提升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的理论意识与实践水平,从而形成大学生良好的就业个性、健康的就业思想、较成熟的就业心理以及健全的就业品格,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秉承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设计理念以及遵照教育部以及省市教委关于深化教育改革的精神,高校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在推行板块式指导模式的过程中,应该做到以下方面:
(一)进一步明晰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的培养目标
在多年的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探索中,尽管有的学校在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模式构建中也参照学生的职业规划,但往往流于形式,这表现为:一是重视从人才培养角度进行整体规划,未考虑每个学生的性别差异、层次差异、性格差异等个体特点;二是重视从校内角度进行规划,对未适应社会需求、用人单位需求的进行差异分析;三是重视个别教师的个别指导行为,对未形成全校合力的,将专业通识指导、就业心理指导以及实践环节指导等有机整合进行思考。《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教高厅[2007]7号)也进一步明确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目标、内容、方式、管理与评估。由于每个高校具体实际的不同,因此需要据此进一步明晰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的具体培养目标,积极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具体而言,应充分考虑板块式指导模式的特点,并且努力做到:一是深刻认识到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应当强化大学生的就业素养的培养与形成,而不仅仅是就业技能的训练。大学生借助就业指导课,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和择业观、就业观,才能有效协调个体与社会的矛盾,满足不同用人单位的需要。二是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要立足现实、走向社会、面向世界。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发展的现实性、社会化以及国际化是课程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发展的必然选择。一方面,要顺应现实要求与社会需求,进一步拓宽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内容设置的范围,尝试引进最新的政策指导、大学生创业指导等内容,并拓破中国与世界各自为政的指导状态,在指导内容上引进国外先进的指导思想,以培养我国大学生的国际意识与现代意识;另一方面,要适当压缩就业信息指导内容的学时,增加新引进内容的设置,以便充分实现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的人才培养要求。
(二)合理确定就业指导的主要内容和任务,分析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内容板块的功能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在主要内容上包括以下内容:思想指导、政治指导、心理指导、政策指导以及技巧指导。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的内容体系是由内容板块组成的,而各内容板块的功能组合是实现就业指导课的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我们采用设问法以及内容倒推法来明确就业指导课的内容板块及其功能,认真分析并回答了以下问题:大学必须掌握哪些最基本的就业知识?大学生面临哪些重要的就业问题?为适应就业需要和能力发展,大学生应如调适?经过分析,我们将就业指导课从内容上分成五大板块,各板块的功能见下表:
以上各板块的融合,就形成了板块式就业指导课的课程内容。其中,政策指导是基础,影响到大学生就业信息的获取与利用;思想指导、政治指导是核心,引领并指导大学生择业与就业的观念;心理指导是保证,推动与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圆满完成。只有全面考察与合理确定就业指导的具体内容和任务,才能全面提升大学生就业的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从而形成大学生良好的就业个性、健康的就业思想、较成熟的就业心理以及健全的就业品格,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取得学校、社会以及学生的三赢。
(三)正确定位指导模式,着眼于培养大学生的就业实践能力
对于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来讲,从个体来看,课程功能的发挥效果最终体现在大学生对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的思想认识、德性养成和行为实践上。这不仅是一个体现态度层面的思想认识问题,更是一个体现技能方面的行为实践问题。这是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功能发挥的两个方面。相比之下,通常我们做得较好的是前一个阶段,教师能够把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方面的知识包括了解职业发展的阶段特点、自我的特性、职业的特性以及就业形势与政策法规甚至劳动力市场信息等传授给学生,从某种意义上,大学生在认知层面对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内容的接受程度比较高,但是这远远是不够的。能否超越认知与态度的层面,把知识与态度内化为就业政治思想素质,并由此进一步外化为自己积极正确的就业行为习惯,则是更为重要的阶段。恰恰在这更为重要的方面,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的效果差强人意,学生对教师传授的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知识没有升华到信仰的层面,没有内化到自己的德性修养上。加之在具体的操作层面对学生的就业实践能力没有很好地培养,进一步影响了课程功能的发挥。为此,要加大实践教学比重,积极开发就业实践资源,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建立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社会实践基地;要加强就业指导教师培训,加强实践锻炼,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与就业指导水平;要建立长效机制,依托校企联盟、科技园区、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和创业基地等,定期组织学生参加学习参观、市场调查等社会实践活动,让每一个年龄段、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深入到社会中去,在实践中了解国情、民情,感受民众心态;要在教学内容上力求实践性,丰富实践教学内容,突出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切实增强针对性,注重实效;要把实践作为考核与评价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的重要方面。只有这样,才能使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更人性化、个性化、规范化”,【6】才会使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受到学生的欢迎,取得更好的成效。
综上所述,在目前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背景下,如何全面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素养成为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的关键与核心,越来越受到高等院校教育工作者与广大学生的高度关注。针对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育流于形式、忽视实践以及理论构建不足等问题,如何借助科学理论的指导构建全面提高大学生就业素养的指导模式成为目前高等院校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所面临的重要课题。借助板块学说及理论,依托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学内容按“块”状分割成若干部分,通过富有针对性的指导方式与策略,在一定程度上能提升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的理论意识与实践水平,有效推动与促进大学生就业个性、就业思想、就业心理以及就业品格的发展,为他们的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厚实的基础,最终实现他们社会角色的转变,从学习者转变成职业人。
摘要:当前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育针对性不强,实效性不高,症结在于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内容庞杂,缺乏有机的结构构建;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模式流于形式,忽视了大学生的就业实践活动。板块式就业指导模式借助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内容及其体系的板块联系,具有丰富的内涵,呈现结构的板块性、目标的一致性、内容的渐进性以及板块的整合性等特点,能够促使高校对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的内容体系进行目标、内容以及指导着眼点等诸多方面的探索。
关键词:就业指导,板块式指导模式,内涵,特点,体系
参考文献
[1]贺江平,屈振辉等.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10:21.
[2]冯维.高等教育心理学[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6:368.
[3]中国社科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Z].商务印书馆.1996:894.
[4]黄蓉生.大学生就业指导[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22.
[5]龙立荣,王海庭,朱颖俊.研究型高校科研考核模式与创新的关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1).
[6]周园.高校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研究概述[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2,(12).
板块式指导模式 篇2
关键词:地球科学,创新性人才,人文与艺术,板块式课程
地球科学作为旨在研究人与地球关系的综合性学科, 在资源、环境领域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作为地球科学学科发展的核心, 地学人才的培养也同样要顺应时代的发展, 大胆改革。
一、创新性地学人才培养对于国家的发展具有战略意义
1. 经济社会发展迫切需要地球科学的大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发展日新月异, 而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也在不断的触动着人们的神经。资源紧缺, 生态环境日益恶化, 不管是对矿产资源的需求还是对生态环境的保护都为地球科学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
2. 地球科学学科自身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创新性人才。
当今的地球科学已经逐步转变为既研究地球又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性、系统性的学科。面对新形势的转变, 新型的地学人才, 不仅要会学术研究, 还要能经营管理, 我们只有加大创新性人才的培养, 这样“大师”级的人才才能出现。
二、我国地球科学教育的情况
1. 垂直型独立分布的分支学科。
在传统的地学人才培养中, 各个分支学科都是以自己的研究方向独立教学的。然而21世纪要发展的地球科学是综合的“大地学”, 这种各分支独立培养的方式造成学生思维单一、知识面窄等现象, 不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也不利于创新性人才的培养。
2. 缺乏人文素质培养与教育。
作为基础性、实用型的学科, 理工科长期的实用主义熏陶了学生们不关注人文, 不注重人际关系与社会动态的思想构成。很多理工科学生都是学术尖子, 却写不好一篇学术论文。这种现象也是比较普遍的。
3. 地球科学专业教学与人文社科知识尚未打通。
其实, 在目前我国很多理工科院校都设立了人文社科类的科系或是学院。但是在很多学校, 人文专业与理工专业两者之间并无太多交集。对于学生来说, 也就不可能接收到学科交叉的人文气息。
三、地球科学与艺术的融合与共生
1. 地质文化为艺术创作提供了巨大的空间。
我们国家地域广阔, 地貌形式多样, 地质文化资源相当丰富。雄伟的名山大川自古就是文人骚客的喜爱之物。在现代, 很多艺术家运用地质素材景象创作的例子也是不胜枚举。如张艺谋的“印象西湖”, 再比如好莱坞的著名影片《2012》等, 这些艺术创作, 都得益于地学知识与地质素材的支撑。
2. 艺术推动地质事业的繁荣发展。
一首《勘探队员之歌》不知道激励了多少地质工作者一辈子扎根于深山, 为祖国的地质事业献身。这是艺术的力量。要传播地学知识、服务国民经济, 地学文化与地学艺术一定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3. 地学人才的全面发展离不开艺术的熏陶和人文的素养。
中国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在与母校学子交流的时候就说:“我特别喜欢看武侠小说和话剧, 当时一毛钱一张票, 还要走好几里路, 可是攒了钱就去。”也许正是武侠小说的影响, 与一毛钱一场的话剧的熏陶才成就了我们大师级的科学家。
四、地球科学创新性人才培养的新路径
1. 打破传统“定餐”, 由“自助餐”再到“配餐”。
“板块式课程”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综合达成。课程结构方面, 突出的是人文与修养、综合实践活动类的课程, 同时强调课程的综合性和选择性。课程实施方面, 打破原来的规定课程模式, 采取“课程拼盘的模式”, 分为学术理论、技术应用、思维开拓、艺术修养等各版块, 有主餐也有配餐, 而这个配餐方案是双向选择的, 不同方向的学生其“餐盘版块”的主次分配是机动的、变化的。
2.“版块式课程”的具体设置。
“版块式课程”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分版块设置课程, 如在强化野外观测与空间想象能力的训练方面, 开设了构造地质学、地球动力学、资源与能源地质学等;在强化理论体系与地球物理理念的训练方面, 开设了波动物理学、实验地球物理学等;在强化应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 开设了数学形态学、计算机图像学等;在强化思维能力的训练方面, 开设了物理学哲学、科学研究方法论、地球科学发现的逻辑等;在强化艺术思维能力的训练方面, 开设了科学美学、科学文化学、图形影像学等;在强化语言与写作能力训练方面, 开设了科技论文写作、实用英语等。
3. 国际国内合作培养“请进来, 走出去”。
“版块式课程”坚持合作培养的方法, 既“请进来”也“走出去”, 邀请国内外专家来我校交流, 如与南京大学、武汉大学的合作, 邀请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ETH Zürich Erik H.Saenger教授来我校交流等。同时, 也创造条件鼓励和帮助研究生参加国际会议, 推广自身的科研成果。
4. 地学与人文学科的联合培养“1+1﹥2”。
创新性地学研究人才在具备精深的专业技术与学术理论的同时, 还要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素养。“版块式课程”的授课教师涉及文理多个学科, 在传统学科的基础上, 通过各专业之间的交流, 促使了地学专业突破原有学科间的壁垒, 使之不断地交叉、融合, 进而激活了地球科学的创新力与生命力。从我们的培养成果中不难看出, 这样的综合团队培养效果是“1+1﹥2”的。
五、实践运用情况及效果评价
通过我们探索和实行的一整套初步的现代地球科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方法, 地学研究生能够不断地发现单一学科带来的缺陷, 平衡人文艺术知识方面的不足。在“板块式课程”模式的培养下, 我们带领团队学生参加了2009国际地球物理会议, 并提交了多篇论文。在《地质学报》《石油天然气学报》也有多篇论文发表。课题主持者的教学论文《艺术与科学的交叉———现代地球科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研究》获得湖北高校第四届美术与设计大展参评作品教师组“一等奖”。在这些教学和学术活动中, 可以显现出“版块式课程”模式培养了一批具有较高综合素质、能掌握系统地学知识的地学研究生。同时, 也说明了一套比较可行的有较为深厚的人文素养与科学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的现代地学人才培养的模式正在形成。
如同其他的学科一样, 地球科学有自身的发展规律、研究领域等。这与地学人才的研究与推动是分不开的, 而创新是这一切的灵魂。中国的现代地学教育使命重大, 所以我们必须高瞻远瞩, 不断地革新教学方式, 扩展研究领域, 改进研究方法, 加强创新思维的转变与创新性人才的培养, 促进地球科学的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温迪·普兰.科学与艺术中的结构[M].曹博, 译.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3.
[2]张伟明.科学与艺术的感悟[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社科版) , 2010.
[3]何兆武.卢梭《论科学与艺术》及其他[J].社会科学战线, 2010.
[4]王殿华.被忽视的地学文化[J].百科知识, 2006.
[5]张国伟.面向新世纪改革发展地学教育培养新型地学人才[J].中国大学教育, 2008.
板块式指导模式 篇3
上海大屯能源公司现有选煤厂4座, 核定总入选能力680万t/a, 其中姚桥选煤厂240万t/a, 大屯选煤厂215万t/a, 孔庄选煤厂150万t/a, 龙东选煤厂75万t/a。姚桥选煤厂隶属于姚桥煤矿管理和考核, 按动力煤选煤厂设计, 具备洗六级精煤的能力, 主要洗姚桥矿的煤, 主导产品为六级精煤、优质动力煤、洗块煤。孔庄选煤厂隶属于孔庄煤矿管理和考核, 主要洗孔庄矿的煤, 主导产品为五级精煤, 全部供应宝钢;大屯选煤厂属于大屯公司二级单位, 自行管理, 主要入洗徐庄矿和孔庄矿剩余的煤, 主导产品为六级精煤, 主要供沙钢等;龙东选煤厂隶属于龙东煤矿管理和考核, 主要洗龙东煤矿的煤, 主导产品为洗混块煤和优质动力煤, 主要供应浙江市场用户。
由于选煤业务管理分散, 导致公司选煤系统资源相对分散, 专业技术人员不能相互流动、设备型号众多、材料及备品备件不能共享、维修力量不平衡、工艺缺乏统一考虑、标准化管理水平不均衡、缺乏应对市场需求多样化的合力, 人员多, 效率低。大屯选煤厂的全员工效20 t/工, 孔庄选煤厂的全员工效15 t/工, 龙东选煤厂的全员工效25 t/工, 均低于中国选煤加工利用颁布的优质高效选煤厂30 t/工的标准。各选煤厂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
2 推行集约化、专业化管理的重要举措-成立洗煤中心
为了对各选煤厂实行集约化、专业化管理, 实现选煤系统人员、技术等资源的共享, 不断提高洗选质量和洗选效率, 有效降低管理成本, 加强选煤品牌建设, 更好地适应市场多样化的需求, 上海大屯能源公司对各选煤厂实现了专业化整合, 于2012年1月1日组建了选煤中心, 将原属生产矿管理的孔庄选煤厂、姚桥选煤厂、龙东选煤厂从原煤缓冲仓至产品仓范围内的所以业务、资产、人员划转到大屯选煤厂, 在此基础上组建公司选煤中心。
2.1 专业化整合的目标、原则
贯彻中煤集团“22255”发展目标及“1458”发展思路, 专业化整合公司选煤系统, 形成选煤板块集中统一管理模式, 推行集约化、专业化、规模化运作, 实施品牌战略, 适应市场变化需求, 实现提高管理效率, 生产效益最大化的目标;同时, 通过剥离矿井选煤系统, 优化矿井生产系统, 为公司实现高产高效矿井建设创造条件。
以“安全生产、平稳过渡、职责匹配、资源共享”为原则, 专业化整合公司选煤板块。
2.2 专业化整合的范围、方式
以大屯选煤厂为整合主体, 将姚桥煤矿选煤厂、孔庄煤矿选煤厂、龙东煤矿选煤厂现有业务整体划转到大屯选煤厂, 同时将相关资产和人员一并划转到大屯选煤厂, 在此基础上, 组建公司选煤中心。
3 选煤板块专业化整合后的运作模式
3.1 选煤中心定位
负责统一管理公司选煤业务的运营工作, 实行总分厂集中管理模式, 重新调整大屯选煤厂各管理科室的工作职责, 将现有的管理体系延伸到各选煤分厂, 加强对下属选煤分厂的生产、安全、质量、技术等方面的管理, 下属选煤分厂均为“生产车间”。
3.2 选煤中心管理架构
整合后, 大屯选煤中心下设3个选煤分厂, 即姚桥选煤分厂、孔庄选煤分厂和龙东选煤分厂, 分厂为科级单位。整合后的管理架构如下:
专业化整合后的公司选煤中心是以煤炭洗选加工为主业, 以生产成本控制为中心, 独立核算的生产经营实体, 由“一部三分厂”即中心本部大厂、姚桥矿选煤分厂、孔庄矿选煤分厂、龙东矿选煤分厂组成, 现有员工1 541人, 固定资产总值3.5亿元, 年入洗能力680万t。
4 专业化整合管理模式的实践
上海能源大屯选煤中心专业化管理模式的建立经历了一年多的实践和运行, 经过运行中不断地总结完善, 选煤板块专业化、标准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其运用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
4.1 明确经营和生产管理分工
明确选煤中心本部主要行使经营管理权, 负责构建选煤中心当前和远景规划设想, 把握总的发展方向, 拟定公司政策,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 各部门实行监督和管理职能;各选煤分厂负责安全生产、成本控制, 作为相对独立运行的实体, 负责组织协调矿井与选煤厂、运输部门与选煤厂的各项相关工作, 是生产、安全及成本控制的主体。
4.2 完善管理体系
策化各专业系统管理, 建立中心管理体系, 以标准化管理体系为平台, 建立、健全适应选煤中心运作的管理流程、管理制度、考核办法。
选煤板块整合后共修订、补充完善部门工作手册、管理标准、技术标准、工作标准800多个, 并制定下发了选煤中心经营管理总体方案和绩效考核办法, 通过签订部门经营责任书和绩效考核细则全面分解落实安全、生产、经营责任, 细化标准, 落实考核。
4.3 改革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引进、培训和开发机制。引进开拓性、独创性和灵活性的创造性人才, 加强在职员工的后继培训教育。量才用人, 坚持“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和“德才兼备”的原则;建立高效的激励和薪酬管理系统;创造条件, 搭建人才施展才华的事业舞台, 鼓励员工积极开展技术革新;实行岗位绩效考核, 在分配中向骨干人才倾斜, 使劳动、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分配, 与岗位绩效直接挂钩。
4.4 加强设备专业化维修
统筹全局, 统一考虑新建、扩建、改造过程中的设备统一选型, 生产过程中的设备统一维护管理, 设备修理中的统一修配, 备品零部件的统一储备, 做到了降低储备、资源共享、节约资金, 增强和提高了设备突发事故的抢修能力、抢修效率和维修质量。
5 选煤板块专业化管理模式运行以来的效果
大屯选煤中心成立推行专业化管理模式运行以来, 一直以转型发展、科学发展为指导, 做精做强公司选煤板块, 建成焦煤系统旗舰店为目标, 在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 从成立到现在, 生产、经营、管理、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5.1 2012年主要生产经营指标完成情况
(1) 入洗原煤696.98万t, 完成年度计划 (580万t) 的120.17%, 创公司入洗原煤量新记录;
(2) 生产精煤456.91万t, 完成年度计划 (340万t) 的134.39%, 创公司生产精煤量新记录;
(3) 精煤批合格率达到100%, 完成年度计划 (100%) ;
(4) 精煤批稳定率完成91.76%, 比年度计划 (79%) 提高12.76个百分点;
(5) 洗煤加工成本完成49.75元/t, 比年度计划 (56.75元/t) 降低7元/t;
(6) 实现利润3 018.99万元, 超额完成公司下达的全年利润指标 (-3 700万元) ;
(7) 数量效率完成95.69%, 比计划 (95%) 提高0.69个百分点;
(8) 安全实现了无重伤、无死亡、无火灾的“三无”目标;
(9) 全员效率完成3 817 t/人·年 (32.69 t/工) , 比计划 (2 254 t/人·年) 提高1 563 t/人·年, 比组建选煤中心, 实施专业化管理模式前多了一倍, 高于国家规定的优质高效选煤厂标准。
5.2 整合后选煤板块专业化、标准化管理水平显著提高
组织机构得到了优化和精简。机关科室由大屯选煤厂机关直接转制过来, 不另外增加人员。三个分厂精简了机构设置, 减少了厂级领导和科室车间的配置数量。
人力资源得以有效配置。根据生产需求在各选煤分厂中合理调配平衡科级干部、技术技能人员的力量, 把合适的人放到最合适的岗位上, 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技术资源优势得到了有效发挥。完善了技术管理体系, 加强了各厂的技术交流和合作, 解决了各自为战、技术闭塞的发展瓶颈, 突破了洗耗高、产率低、煤泥水系统能力不足、浮精产品水分大的问题。
煤炭资源得以有效配置和利用, 提高煤炭洗选加工效益。通过把孔庄选煤厂由于三期改造工程的投产而入洗不了的原煤调入大屯选煤厂, 与徐庄矿原煤进行配比入洗;把龙东矿原煤调入大屯选煤厂进行洗选试验, 研究开发新产品;通过姚桥、孔庄、龙东选煤厂的单洗和大屯选煤厂的配洗, 生产出五级、六级、八级等不同级别的产品, 满足不同用户需求, 扩大销售量, 实现选煤效益最大化。
安全管理优势得以发挥。健全了安全管理机构, 统一安全管理模式, 统一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 重点解决了矿井选煤厂设备、设施、工作环境问题突出的部位, 从根本上消除隐患, 整体提高了安全质量标准化、无尘化水平。
坚持改善工作环境, 打造无尘化见成效。为改善生产环境, 保障职工身心健康, 选煤中心坚持开展无尘化工厂建设, 打造无尘化选煤厂品牌。一是制定了无尘化治理方案和考核实施细则。二是以生产设备“跑、冒、滴、漏”封堵为突破点, 从根源上杜绝粉尘的产生。一年来, 选煤中心共落实无尘化工作320余项, 对主要产尘的120余台设备开展防尘治理, 生产环境得到较大改善。三是推行精细化管理, 强化交接班管理;制定了各岗位、工种精细化作业标准, 注重现场落实和兑现;加强了无尘化交接班管理, 实现班班清扫、班班清洁;投资中坚持向设备、环境基础较差的分厂倾斜, 治理后现场环境有较大程度的改变。
6 结语
上海大屯能源选煤中心成立推行专业化管理模式运行以来, 一直以转型发展、科学发展为指导, 做精做强公司选煤板块, 建成焦煤系统旗舰店为目标, 深入开展1/3焦煤洗选效益最大化研究和实践, 积极在提升管理体系、提高产品质量、降本增效、减人提效上做文章, 发挥“煤炭洗选加工基地”优势, 不断提升煤炭洗选效益和发展质量, 为上海能源加强选煤品牌建设, 做大做强选煤板块, 奠定了坚实基础。
摘要:为了调整产业结构, 加快转型发展, 上海大屯能源对选煤板块研究实施了专业化管理模式。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应用, 取得了洗精煤产量增加、全员效率提高、全年利润增加的良好效果, 为上海能源加强选煤品牌建设, 做大做强选煤板块, 奠定了坚实基础。
板块式指导模式 篇4
1、板块集中教学模式的主要思路
板块集中教学模式这个概念中, “集中”是其主要的核心。 和以往循序渐进, 一步一个脚印的传统教学不同, 板块式集中教学把篮球中应该掌握的重点技术集中到一个相对来说较短的周期之内进行集中教学, 通过类似于洗脑式的强化教学思路进行重点知识的灌输教育, 然后再根据这种强化的结果, 进行分组对抗训练, 在实战中对知识进行充分的运用, 使得学生在之前的学习成果有效转化为实际应用, 并在实践中得到磨练和升华。 这样不仅可以使得学生自身的战斗力得到飞速提高, 还可以对整个高职的篮球教学水平进行一个整体化的提升。 学生一改正常情况下的温吞水式的训练风格, 通过各种集中的板块的训练, 比如对抗集中、游戏、竞赛等成块训练的集中学习思路, 在一种和谐有序的训练气氛中明确高强度高效率的篮球比赛核心思想, 学生同时还可以对篮球运动从心灵深处获得感知, 最终达到甚至超过最初设置的教学目标。
2、板块集中教学是高职篮球改革的必经之路
当前的篮球训练遵守的还是以往的陈旧路线:讲解—训练—练习—课程结束。正是这种单调乏味的传统路线极大地制约了高职篮球教学的发展。 因此为了提高教学效率, 板块集中教学必然要取代传统的教学方式, 成为帮助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对于传统教学, 板块理论的优势主要集中在以下的几点:
2.1、结合方式多样
在进行高职篮球教学的实践活动当中, 我们可以使用多种方式辅佐板块集中教学的思路进行分析, 比如我们可以结合当前新教改下常见的任务驱动教学法, 根据学生目前的实际情况, 对即将进行讲授的内容进行灵活的组合和分解, 创建出不同的情境用来进行教学, 通过激发学生对篮球学习的热情来主动积极的获得相应的技能, 并且在板块的集中下进行强化训练加深印象, 并在这种基础支撑下进行后续综合化的训练和实战训练。
2.2、教学相长, 效果提升
当我们使用板块集中教学的思路的时候, 由于训练项目是集中统一处理的, 这样在进行训练时一些不足就会在最短的时间之内显现出来, 指导教师就可以根据情况进行对症下药, 用最高的效率解决好训练时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这样, 合理的引导加上主动积极的训练方式, 必然使得板块集中教学方式要优于传统的缓慢渐进方式。
2.3、巩固集中, 利于学习
在基于以上两点的进步特点下, 教师还可以利用这种实践和客观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把教学和考评进行有机的结合, 同时通过迅速而有效的反馈效率建立起学生和老师针对教学难点的有效反馈评价系统, 在对症下药的前提下加强学生自身的实践机制, 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这样还能摆脱传统学习中的填鸭式教学的遗留弊端, 双管齐下, 使得教学目标得到最终的改善和确认。
3、实行板块集中教学模式的几个要点
3.1、板块集中教学模式主要的教学策略思路
在篮球板块当中运用集中教学的模式所突出的重点就是其专一性和非干扰性。 基础教学的集中能够保证学生学习基础的稳固性, 动态对抗板块可以直接保证学院的实战经验提高, 游戏集中板块除了能够保证学员的兴趣培养, 还能够使学员的身体各项机能都得到提高; 竞赛板块主要培养的是学员的团队凝聚力和协作精神, 对篮球至关重要的默契合作就在这种培养当中逐步升华。
3.2、可能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思路
板块式集中教学的核心思路就是因势利导、动态调整。 因此如果仅仅是死守最初设置的模块不放手, 僵硬的遵照计划按部就班进行训练, 最终结果必然无法达成当初预想的教学目标。 因此在进行计划的进行过程当中必须要随时进行更正和调整, 当遇到训练的瓶颈或者是效果普遍不佳的高原期反应的时候, 就应该根据之前所积累下来的经验进行集中板块式的诊断和处理, 在顾全完整的教学效果前提下, 随时进行课程的实施调整。 这样在保证效率的前提下还能够兼顾教学质量的延续。同时, 集中竞赛、集中对抗也是积累经验的主要方法, 只有统筹兼顾、全面处理, 才能保证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获得最终的成功。
4、结论
跟传统思路相比, 集中板块的教学训练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和特点, 它能够使学生的训练效果得到极大的提升, 因此作为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一环, 这种教学方式应该保持。 但是同时我们也要注意计划的调整, 不拘泥于原本计划, 使得教学效果成功实施, 对篮球教学活动产生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李国岩.“板块集中”教学模式在篮球教学中的实验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11, (6) .
[2]金慧娟, 陆长青.普通高校体育课程结构板块设计的理论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9, (2) .
板块式指导模式 篇5
一、真实性原则
真实性原则是指在设计任务时提供的语言信息和语言情境真实、有效, 符合语言规律和语言实践功能。具体指语言形式地道自然, 语言情境真实可信。
牛津英语高中教材每一个单元提供的语言材料都是原汁原味的英语, Task板块自然也不例外。在语言形式上材料地道自然, 体现了英语文化的特色和内涵。这在板块步骤一中体现得非常明显。因为步骤一是听读部分, 教材在每一个板块中都给出了地道的英语, 而且材料短小精悍, 又形式多样, 充满时代气息, 符合学生阅读心理和认知水平, 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听力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如必修一单元1的Task板块, 步骤一是听校长的讲话, 完成一个时间表。校长的讲话不长, 难度也不大, 但地道真实, 能激起学生的兴趣。特别要指出的是, 因为是地道的英语, 所以起初我们的教学会有一定的困难, 随着学生听力水平的提高和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我们的教学将渐入佳境, 老师们要有这种信心和准备。
在语言情境上, 教材为达到真实、自然的效果, 整个单元都是围绕一个话题展开, 在Task板块之前教材设计了几个板块, 营造了很好的语言氛围, 为Task作好了铺垫。在Task板块中教材也精心设计, 力求达到较好的情境, 在这样的语言环境中学习语言, 将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如必修一单元2的Task板块, 板块的任务是完成一个对话。教材为了这个任务的完成, 在三个阶段都设计了很好的语言情境, 帮助学生完成任务。
二、可操作性原则
可操作性原则指设计的任务、活动能够有效开展, 并且通过努力能够完成任务。可操作性是任务设计的前提, 如果没有可操作性, 那整个设计都是白费的、是失败的。具体指在任务设计的难度上要适中, 符合教学实际;在活动设计上要合理, 利于在课堂上开展;在任务的时空安排上要恰当, 有完成任务的时间和空间;在设计的教法上要科学, 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Task板块从整个板块来说设计的任务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 操作性很强。虽然听、说、读、写等任务有一定的难度, 但处在学生可完成的范围。特别是步骤二, 活动的开展是有一定难度的, 但只要我们精心准备, 热情引导, 任务还是可以完成的。板块设计的教学方法很多, 但也是基本可行的方法, 可操作性强。教学时空安排上教材未作硬性规定, 由教师自己掌握, 操作的自由度更高。现在有老师反映时间不够, 那么在目前情况下我们可以采取一些灵活办法加以解决。如步骤三是在课堂内完成一个写作任务, 在教学起始阶段我们可以灵活变通, 要求学生课外完成。这也是任务型教学的内在要求, 它强调的不是任务的简单完成, 而是以任务为引导, 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
三、递进性原则
递进性原则指设计的任务要有梯度, 由易到难, 一步一步地完成任务。具体指在任务设计上要有梯度, 形成任务链;在语言技能方面, 要遵循先输入后输出的原则, 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
Task板块设计了听、说、读、写等任务, 分三个步骤展开, 它基本上考虑了中国高中学生的实际, 由易到难, 一步一步推进。第一步听读训练, 相对来说较容易;第二步相互交流阶段, 相对来说较难;第三步是写作阶段, 难度更大一些。在语言技能方面, 教材特别注意了先输入后输出的原则, 在每一个步骤学习之前, 教材都设计了相应的技能训练, 为步骤学习作准备, 这也是板块的独到之处, 尤为可贵。从整个教学内容 (包括必修内容和选修内容) 来看, 教材编写也体现了递进性原则, 板块的任务是逐渐加大加难的。
四、互动性原则
互动性原则指设计的任务要有双向性, 体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合作。在互动中要体现平等性、自主性和全面性, 维护学生尊严, 面向全体学生, 营造和谐、自由、轻松的环境, 这种互动性既要体现教师的主导性, 又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Task板块中步骤二的设计集中体现了互动性原则。教材设计了对话、小组讨论等活动, 要求开展各种互动活动。如必修四单元1的Task板块, 步骤二是谈论广告, 教材设计了ABCD四个环节, 可谓用心良苦。这四个环节又分两个阶段, AB为一个阶段, CD为一个阶段。A环节是准备好采访表格, 提出采访问题。B环节是学生结对对话环节, 即互动环节, 一名学生扮演市场营销助理, 另一名扮演他的朋友, 两人轮流提问, 相互回答问题, 并把问题的答案写在采访表上。C环节是整理好采访笔记, 准备向老板报告。D环节又是结对互动, 一名学生扮演市场营销助理, 一名学生扮演老板, 助理向老板报告采访情况。这是典型的学生之间的互动, 此外, 板块中还有师生间的互动, 互动性也是板块的特色。这种互动性将提高学生英语语言的表达能力和运用能力, 体现了在用中学和在学中用的理念。活动的开展有一定的难度, 但我们必须开展。
五、统一性原则
统一性原则指设计的任务和完成任务的形式要有机地结合, 也就是形式和任务的统一。既讲究形式的丰富多彩, 避免学生产生疲劳, 又讲究形式的实用, 避免华而不实。
Task板块设计了听、说、读、写不同类型的任务, 根据不同的任务设计了较多的完成任务的形式, 无论哪种形式都做到了与任务的统一, 为任务服务。如必修一单元3的Task板块, 步骤一是听读训练, 教材设计ABCD四个环节, AB两个环节为阅读训练环节, CD两个环节为听力训练环节。教材为听读训练准备了较多的材料, 设计了较多的练习, 形式较多, 但都为听读训练服务。步骤二是说的训练, 教材又设计了三个环节, 为说创造条件。步骤三是写一封电子邮件———一种很受学生欢迎的写作形式, 容易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整个板块形式多, 但多而不乱, 做到了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在当前新课改形势下, 我们教学尤其要注意形式和内容的统一。
六、全体性原则
全体性原则指设计的任务要面向全体学生, 能使全体学生参与并能够完成任务。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设计的任务要面向全体学生, 考虑学生的整体水平;二是设计的活动要大众化, 有利于全体学生的参加。全体性原则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体现, 不可动摇, 切不可为了完成任务而置部分学生于不顾。
Task板块设计的任务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考虑了教材的相对稳定性, 教材起点较高, 但大部分学生通过努力还是能够适应的。如步骤二的交流活动, 对有些学生来说是有一定的困难的, 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做好准备工作, 如思想动员、分组搭配、课前预习等, 在课堂内要动员全体学生参加, 不能出现有人表演有人观看的局面。步骤三的写作更是如此。教师要关注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 以更大的热情帮助他们。
七、主体性原则
主体性原则指设计的任务和完成任务的活动要以学生为主体, 学生主动参与, 成为学习的主人。
主体性原则在Task板块中表现特别突出。听、说、读、写每一个任务、每一个步骤都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都要求学生自主完成, 如步骤二的活动, 一定要让学生开展, 让学生唱主角, 老师不能包办代替, 更不能把这部分删掉。步骤三的写作也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宁可时间长一点, 也不能不写。这就要求教师解放思想, 真正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
八、创新性原则
创新性原则指设计的任务和完成任务的方法要有创新, 不能墨守成规, 同时, 设计应留有时间和空间, 鼓励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自主创新。创新是教学的灵魂, 没有创新就没有改革, 就没有进步。创新性在我们的教改中任重道远。
Task板块体现了创新性。板块的设立本身就是一个创新。设计的任务体现了创新, 在任务的引领下, 把听、说、读、写四位一体, 特别突出了说的地位, 强调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和运用能力。设计的方法体现了创新, 方法多样, 灵活多变, 又恰到好处。而且教材的教学安排也留有余地, 鼓励教师创新, 要求教师不拘一格, 灵活运用, 反对“教教材”, 主张“用教材教”。
摘要:文章通过对牛津英语高中教材中Task板块的分析, 总结出了任务型教学模式的八个设计原则, 即真实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递进性原则、互动性原则、统一性原则、全体性原则、主体性原则和创新性原则, 并对这八个原则进行了阐述, 指出了这些原则在任务型教学模式中的地位和重要性。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模式,设计原则,Task板块
参考文献
[1]肖国庆.任务型语言教学任务设计原则之我见[J].新课程研究, 2009 (7) .
[2]徐鸿.任务型教学法中“任务”的设计原则[J].考试周刊, 2007 (39) .
【板块式指导模式】推荐阅读:
语文3+X板块式大课堂教学模式09-20
板块式05-23
板块式思路11-11
概论三板块式社会实践09-15
板块设计07-14
板块模型06-03
行业板块06-18
板块训练09-01
板块运动10-08
整合板块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