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生本教育

2024-10-16

小学语文生本教育(精选9篇)

小学语文生本教育 篇1

摘要:新课改实施后,大力提倡关注学生能力的发展,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体现以学生为本呢?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意识,教学突出自主学习的形式,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

关键词:小学语文,以学生为本,自主探究

基础教育阶段的新课改实施了很久了,在贯彻新课改理念中,其中有一条是非常重要的,那就是以学生为本。新课改实施后,大力提倡关注学生能力的发展,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应该是新课改的核心任务。那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呢?这是我们在教学中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一、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意识

学生在课堂中是主体,学生是教学的对象。老师要怎样和学生沟通和交流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呢?我在教学中有这样的感受,教师要以平和、民主、尊重的心态进行教学活动的实施,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他们的思维发散,思路活跃,更富有创造性,获得的学习效果往往更高。所以,需要教师首先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意识和理念,在思想深处重视学生的生本地位,教学互动实施中要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教师则是在主导地位。摒弃以往教师主宰课堂的局面,“一言堂”导致学生思维僵化,缺乏创新性。

二、教学突出自主学习的形式

新课改后,小学语文教学更加提倡学生的合作探究和自主探究,更加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在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导学案学习等形式,可以有效保证学生的主体性。在课堂中什么时候设计小组讨论,这是教师应该认真考虑的问题。有的老师单纯为了讨论而讨论,导致形式主义的合作探究存在,或者将讨论作为调节教学节奏的工具,而无法保证合作探究的实效性。合作探究的问题是学生通过自己学习和同学合作学习就可以解决的问题,教师设计的讨论问题不能太难,也不能太易。太难容易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泯灭掉;太易,没有探讨的价值,激不起学生的讨论兴趣。尤其是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讨论。通过合作探究获得的知识,是学生亲历后获得的,印象更深。

凸显学生的主体性就是以学生为本的体现。这首先要取决于教师的理念和意识,只有教师重视了学生的生本地位,才会有体现学生生本地位的做法。学生是教师的教学对象,教师怎样教将会导致学生怎么学,教师的生本思想决定教学是否能够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小学语文生本教育 篇2

在语文教学中不难发现,一些学生喜欢语文,其语文成绩自然要好很多,而一些学生对语文课程兴趣了无,其语文成绩就要差很多。原因何在?其实,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了其学习效果。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要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那就必须让学生喜欢语文,因喜欢而主动学习,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语文学习过程中。

首先,注重和谐课堂气氛的创设。语文课程是一门具有较强人文性的课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并平等的对待学生,鼓励并引导学生大胆提问、大胆质疑,这样才能让学生乐于参与到探究活动中,积极而主动的进行学习,有被动的“要我学”转变为主动的“我要学”,有喜欢语文过渡到主动学习语文,为有效课堂的构建奠定基础。其次,注重通过情境创设来激发学生兴趣。

以《燕子》的教学为例,教师导语如:同学们,当春回大地,万象更新的时候,是谁从遥远的南方飞来,为春光增添了生机?(燕子)谁见过燕子?它是什么样子的?燕子是一种美丽可爱的小鸟,它在田野里、在小河边、在村子里飞翔,打扮着春天。你想进一步了解它吗?然后幻灯展示燕子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提出问题“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描写燕子的,表现了燕子怎样的特点?”来引导学生阅读,学生在欣赏图片中思考问题,在阅读中分析问题,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提倡合作探究学习,促进学生知识构建

传统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学的目的是以考试为方向标,课堂中多是教师讲授学生接受,这种以知识点传授为主的“灌输式”教学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来自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学习方式较为机械,学习效率不高。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倡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提倡通过教师的引导而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学习。生本化教学关注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提倡合作探究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教师的引导下促进学生的知识构建,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

首先,注重层次性的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以《去年的树》的教学为例,以问题“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内容。以问题“鸟是怎样寻找大树的?你的体会是什么?”“鸟儿为什么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她看到了什么?”“鸟儿唱完了歌,又对着灯火看,它在想什么?”来引导学生逐层深入阅读讨论,这样才有利于课堂的不断深入。其次,注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给予学生点拨、指导。

以《鸟的天堂》的教学为例,教师提出问题“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榕树的?主要写了榕树的什么特点?”引导学生讨论,讨论过程中发现学生此时存在一定困难,此时教师精讲如:这一段描写了榕树“大”“美”的特点。描写“大”的语句:“在一个地方,河面变窄了。”“那是许多株茂盛的榕树,看不出主干在什么地方。”“当我说许多株榕树的时候……”“我见过不少榕树,这样大的还是第一次看见。”“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描写“美”的语句:“一簇簇树叶……真绿得可爱”。“有许多根垂到地上……卧在水面上。”“那么多的绿叶……新的生命在颤动。”这样才能让学生明确具体要掌握些什么。

三、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针对练习促进发展

生本化课堂教学关注学生的发展,而发展并不是定位于盲目地追求全体学生的一致性发展,而是要在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通过对个体的引导,让学生个体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最终促进全体的共同发展。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实现这一点,那就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性的制定练习,从而让学生个体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发展。

小学语文生本教学反思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以学生为本;自主探究

基础教育阶段的新课改实施了很久了,在贯彻新课改理念中,其中有一条是非常重要的,那就是以学生为本。新课改实施后,大力提倡关注学生能力的发展,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应该是新课改的核心任务。那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呢?这是我们在教学中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一、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意识

学生在课堂中是主体,学生是教学的对象。老师要怎样和学生沟通和交流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呢?我在教学中有这样的感受,教师要以平和、民主、尊重的心态进行教学活动的实施,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他们的思维发散,思路活跃,更富有创造性,获得的学习效果往往更高。所以,需要教师首先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意识和理念,在思想深处重视学生的生本地位,教学互动实施中要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教师则是在主导地位。摒弃以往教师主宰课堂的局面,“一言堂”导致学生思维僵化,缺乏创新性。

二、教学突出自主学习的形式

新课改后,小学语文教学更加提倡学生的合作探究和自主探究,更加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在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导学案学习等形式,可以有效保证学生的主体性。在课堂中什么时候设计小组讨论,这是教师应该认真考虑的问题。有的老师单纯为了讨论而讨论,导致形式主义的合作探究存在,或者将讨论作为调节教学节奏的工具,而无法保证合作探究的实效性。合作探究的问题是学生通过自己学习和同学合作学习就可以解决的问题,教师设计的讨论问题不能太难,也不能太易。太难容易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泯灭掉;太易,没有探讨的价值,激不起学生的讨论兴趣。尤其是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讨论。通过合作探究获得的知识,是学生亲历后获得的,印象更深。

凸显学生的主体性就是以学生为本的体现。这首先要取决于教师的理念和意识,只有教师重视了学生的生本地位,才会有体现学生生本地位的做法。学生是教师的教学对象,教师怎样教将会导致学生怎么学,教师的生本思想决定教学是否能够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参考文献:

罗剑宠.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3).

小学语文生本识字教学探析 篇4

1.妙趣横生的生本识字前提分析

(1) 激发孩子积极主动的识字能力。一般来讲儿童时期是思维活跃的年龄段, 活泼好动, 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个开发儿童智力的最佳时期, 从教材本身所蕴涵的创新因素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 把轻松愉快的气氛引进课堂, 使学生产生主动识字和自能识字的能力, 使识字成为他们的兴趣。

(2) 寄情于境激发学生识字兴趣。根据新课标的要求, 识字教学应该运用多种直观的方法, 帮助学生理解加深记忆, 创设情境, 激发孩子的兴趣。如在教我国一些名胜古迹时, 可以结合多媒体的作用, 把每一个景点的名称、图片、简介都标附在上面, 附加适当的音乐, 使学生感觉像真正在游览一样, 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2.妙趣横生的生本识字教学策略

(1) 建立有效的识字库。汉字随处可见, 像一些花、草、树、木之类常见的字, 教师可以分类清楚, 制作成精美的象形图片, 使学生看到图片就能想起对应的字, 很快就能认识它们, 简单方便、利于记忆。

(2) 加强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教师在课堂上多引导学生讲述自己在生活中所遇到的识字趣闻, 同学们共同分享交流, 不仅可以扩大识字范围, 还能加深记忆, 达到培养敏锐观察力和增强口述表达能力的效果。

(3) 归纳总结分类识字。我国的文字学习具有一定的规律, 同音异形字很多, 像雨、宇、语等字, 偏旁相同的字, 像拉、扯、扛、挑等字, 数不胜数, 在日常教学中,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分类学习, 不至于造成混乱现象。

(4) 举行识字大比拼。学校可以组织一些关于识字方面的大比拼, 挖掘他们的探究精神, 从比赛中教师也可以发现学生的个性特点, 和激发学生的主动识字意识, 开阔眼界。

(5) 讲故事识字。教师在教学时, 可以先将图片中的故事讲一遍给孩子们听, 然后再让孩子单独认识, 分析故事情节, 形象记忆, 对于在故事中不认识的字及时请教教师, 然后再将生字放回故事内容中, 再进行完整朗读, 使孩子在故事情节中加深对生字的理解和记忆。

(6) 自编顺口溜识字, 感受识字之趣。教师可以通过自编顺口溜来提高课堂气氛, 根据不同的字编相应的顺口溜, 像“烟”可以编为火字旁, 一个框, 一个大字里面藏;“炮”字编为:火字旁加个包, 鬼子一来放大炮;“师”字编为, 一竖短, 一撇长, 毛巾挂在横杆上等等。根据授课内容自编顺口溜, 不仅可以带动课堂气氛, 学生也会积极参与编顺口溜活动当中, 这是两全其美的事情。

(7) 联想识字。据统计, 小学生需要掌握的常用字中, 形象字占136个, 指事字31个, 会意字422个, 形声字1908个, 其中很多字形都有相似之处, 可以根据其中一个字而想出跟其相似的字, 并添加适当的修饰语, 增强趣味性, 例如, 晶和品, 可以这样添加修饰语:晶对品说你们家没有装修哟。夫对天说:我总算盼到了出头之日。熊对能说:怎么穷成这样啦, 四个熊掌全卖啦……这样就可以增强孩子的联想思维, 不仅有趣味, 还活跃课堂气氛。

(8) 经常鼓励孩子, 增强识字兴趣。教师在识字教学过程中, 要以表扬学生为主, 因为只要得到教师的表扬, 学生就劲头十足。这样, 不管是教, 还是学, 都会事半功倍, 所以教师一定要多用“你真棒、真好、真不错”等词语鼓励学生的词语, 提高他们的兴趣。

(9) 借助辅助工具, 感受识字乐趣。字典是学生识字最重要的一个辅助工具, 学生不懂的字可以通过查询字典来解决, 还可以尽早的使学生了解音序查字法, 笔画查字法, 部首查字法, 让字典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扩宽学生的知识面。

努力打造小学语文生本高效课堂 篇5

自2009年的10月,我接触了生本,努力地学习生本理论,尝试在课堂教学中实践生本。历时二年有余,形成了“三段八步两课时”阅读课教学模式。我在实践中检验,在检验中思考,在思考中感受。“三段八步两课时”符合生本的理念,实现了课堂四十分钟的高效;“三段八步两课时”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让我的课堂教学环环相扣,步步为营;“三段八步两课时”模式是我实践生本教育的成果,让我收获着做教师的幸福!

“三段”是指一篇课文的教学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八步”是指第二课时的教学分为课前自学、小组互学、小组展示、全班同学、抓点导学、精练升华、拓展资料、推荐阅读八个环节;“两课时”是指一篇课文分两课时来完成。第一课时也分为三个阶段,但与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不同:第一课时课前自学的内容是: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通过查字典、词典,理解生字新词;通过网络查找和课文有关的资料。课中以检查自学,深化自学为主要任务,课后布置学生继续深入地读课文,在自己感受深的语句旁边做好批注。下面具体来谈第二课时的“八步教学法”。

一、课前自学,为走进生本课堂作好准备

生本的方法论“先做后学”“先学后教”是由学生的认知规律决定的。“课前自学”是这一方法论的实践,为学生走进生本课堂作好准备。课前自学的内容是: 1.个人自学:读懂了什么(读后感悟),从哪里读出来的(走进文中),是怎么读懂的(思考历程),想到了什么(思绪飞扬)。2.小组通过qq群交流个人自学的成果,并在小组长的带领下统一到一个问题上来,达成小组一致的建议,继续交流提高。

二、小组互学,让教学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

在生本课堂教学中,小组是最基本的单位,学生的所有合作学习活动都是通过小组开展的。没有小组,就难以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如果没有小组互学,即使教师提问时努力照顾全体,对于大班额,也难以做到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以《天火之迷》这篇课文的学习为例,课前我布置小组通过qq群交流读书收获,并通过交流达成小组一致的建议:读懂了什么,从哪里,怎么读懂的,想到了什么;课始小组互学、分工,做好展示的准备;小组展示后,全班同学前小组交流一分钟做好评价补充的准备;在抓点导学时,要求每个小组抓住课文第四自然段“风筝实验”中的“乌云密布”“雷电交加”“怒发冲冠”“靠近”“欣喜若狂”这些词语交流自己的体会„„小组互学,给了每个同学发言的机会,让教学面向全体学生落到了实处。

三、小组展示,为学生提供表现的舞台

表现自己是小学生的天性,所以小组展示是学生非常喜爱的环节。每当到了小组展示的时候,每个小组都跃跃欲试,小组展示的时间毕竟有限,我会事先根据教学的需要和ppt课件的质量选定展示的一至三个小组,只是不告诉学生。小组展示要求组内成员合理分工,每个同学都要发言;组内成员要互相帮助,当一个同学的汇报出现了“卡壳”或遗漏,其他同学要提醒或补充;小组展示时要求声音洪亮,让全班同学都听得清楚、明白;小组展示完毕还要和全班同学进行交流,锻炼了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学生在小组展示中迅速成长,在“小组展示”的过程中培养了一大批具有语文内涵的“小小演说家”。在学习《林冲棒打洪教头》时一个小组有这样精彩的展示。

栋:我们小组读懂了林冲谦虚,洪教头骄傲。

洋:我们是从第三自然段读出来的:林冲转身一看,只见来人挺着胸脯„„乃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洪教头冷笑了两声„„林冲连说“不敢,不敢”。

宇:从“挺着胸脯,歪戴着头巾”,“全不理睬”,“我偏不信他,他敢和我较量一下,我就承认他是真教头”,能体会出洪教头骄傲;从“不敢,不敢”,“林冲起身让座”,能读出林冲的谦虚。

齐:我们小组联想到:豹头环眼威猛汉,金盔银甲丈八矛。枪挑山河惊关羽,名贯五洲震曹操。白虎堂前孤身困,梁州道上一命飘。看破世俗拂袖去,水泊梁山逞英豪。

齐:我们小组汇报完毕,下面那个小组对我们小组的发言有补充有评价,请商量一分钟。

四、全班同学,激扬着学生的生命

每个小组汇报后,台下的小组交流一分钟后进入全班同学环节。当很多同学没有争到去前台展示的机会而垂头丧气时,我经常对同学们说,为台上的小组评价、补充才是最了不起的,因为到前台展示是他们事先准备好的,而你的评价或补充是现场发挥出来的。这时,同学们就会抖擞精神,全神贯注地聆听,做好评价或补充的准备。四人小组汇报完毕,他们就会走下讲台,走到同学们之中去,和全班同学进行交流互动。有的同学评价,有的同学补充,也有的同学提出问题请汇报的小组回答;汇报的四人小组或感谢,或争辩,或答疑;此时我会集中精力听学生的发言,当学生说的罗嗦时,教给学生提炼一下;当学生说的简单时,教给学生挖掘一下;当学生说的不完整时,引导学生补充一下;当学生把重点内容一带而过时,提醒学生一下;当学生表达不清时,帮助学生一下;当学生的发言很精彩,提醒全班同学表扬一下。全班同学,我看到是生命的激扬,感受到的是做教师的幸福!

五、抓点导学,实现了生本课堂的高效

曾在华东六省一市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研讨会上,听山东省小学语文教研员李家栋先生说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既要“生本”,也要“高效”。我想:课前自学、小组交流、小组展示、全班同学充分实现着以生为本,那么抓点导学实现的生本课堂的高效。教师抓的这个“点”,是学生通过自学、小组学习达不到的“点”;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既是工具性的点,也是人文性的点;是语文教师带着“语文意识”抓住的“语文点”。如我和同学们一起学习《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一课时抓的“点”是“高尔基的信”,“点”中的“点”是“岛上”“人们的”“所有的人”。我这样问学生:儿子把花种到了爸爸的院子里,而高尔基却说留在了“岛上”;儿子只想给爸爸留下美好,而高尔基却说留给“人们的”都是美好的东西;也许儿子只想做一个爸爸需要的人,而高尔基却说你会感到“所有的人”都需要你,为什么呢?学生通过自己思考和小组讨论就能体会到爸爸是想让儿子爱所有的人,从而进一步体会高尔基对儿子的那种崇高的爱。

六、精练升华,实现了由学到用的转变

我所说的“精练”是指每节阅读课都找到一个读写结合点,设计一次“练笔”,让学生先写后说。这一“练”,运用了“语文”的工具性,实现了“语文”人文性的升华。“练”是生本的,学生写下来的话完全是由心出,不是哪个人给予的。如在学习《林冲棒打洪教头》时让学生写一写对林冲的评价;在学习《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时,让学生给高尔基写一封信等等。这样,写和说相结合,让学生的能力在自主的过程中得到了提升,实现了由学到用转变。

七、拓展资料,助推阅读教学的美丽转身

目前,各级专家纷纷呼吁:语文教师必须树立课程意识,语文教学要实现“教课文”向“教语文”的美丽转身。在阅读教学中,仅凭一篇课文单薄的力量,不能承载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重任时,这时就需要适时地拓展资料。这些拓展资料,我会根据需要事先布置学生搜集,也有时把自己搜集的资料展示出来让学生欣赏。

如学习《二泉映月》一课时,在“精练升华”后,我问同学们还知道那些与命运抗争的人?

生1:恩科西是一位敢于同命运抗争的人。他虽然得了可怕的艾滋病,但是还顽强的与病魔做抗争,而且关心其他艾滋病病人!生2:张海迪是一位敢于同命运抗争的人。她5岁时胸部以下失去了知觉,别人都以为张海迪这一生完了,但是张海迪她以顽强的毅力走上了自学的道路。

„„

师:同学们,老师也搜集到了一位敢于同命运抗争的人的故事,找个同学来读一读这个故事。(屏幕出示)

贝多芬一生坎坷,没有建立家庭。二十八岁时听力衰退,晚年失聪,只能通过谈话册与人交谈。但孤寂的生活并没有使他沉默和隐退,在一切进步思想都遭禁止的封建复辟年代里,依然坚守“自由、平等博爱”的政治信念,通过言论和作品,为共和理想而奋臂呐喊,反映了当时资产阶级反封建、争民主的革命热情,写下不朽名作《第九交响曲》。

师:同学们,贝多芬还说过一句感人的名言,让我们看着屏幕,大声读出来(出示):我要扼住命运的喉咙,它将无法使我屈服!

八、推荐阅读,阅读由课内走向课外

推荐阅读是阅读课的最后一个环节,大约占用两分钟的时间。虽然所占用的时间少,但所起的作用却很大。“以大阅读为中心,带动听说读写的语文实践活动”是生本课的基本原则之一,阅读课根据教学内容推荐学生课外阅读是实现大阅读的有效方法。如在学习了《装满昆虫的衣袋》推荐学生读《昆虫记》,在学习了《伊索寓言》推荐学生读《伊索寓言集》,在学习了《林冲棒打洪教头》推荐学生阅读《水浒传》。当然在推荐阅读的过程中是要讲究一些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如在课前出示推荐阅读中的优美的、有趣的语句或段落,带领学生阅读;在推荐阅读时为学生动情讲述书中的内容,阅读的意义等。

小学语文生本教育 篇6

关键词:小学语文;生本;高效课堂;课前预习;小组合作;展示评价

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存在着种种问题,如教师对课文进行无序的剖析,导致学生的思维散乱,教师的主导作用严重丧失,使学生对课文内涵理解不到位,进行枯燥抽象的理论说教,学生在心灵上缺少震撼……种种原因,导致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一直处于低效状态。所以,将生本理念贯穿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始终,打造出高效的小学语文生本课堂,就成为目前广大小学语文教师都在热点关注和重点讨论的问题。笔者从事小学语文教育事业多年,对小学语文生本高效课堂的构建进行了诸多探索和实践,现结合自身经验,对此论题进行几点个人意见的阐述。

一、组织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

生本教育的核心理念是先学后教,先练后讲,以致达到不教而教的目的。所以,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可以在课前组织学生对课文进行提前预习,让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自主阅读和自主探索,这样,在课堂上学生就能够依据自己的预习情况对老师所讲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倾听,在预习时遇到问题与老师进行沟通和交流,从而真正做到先学后教,实现使学生事先有准备的教育,即生本教育。

比如,在学习《钓鱼的启示》这篇课文时,我就给学生布置了预习任务:(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找出课文中三四十年过去后作者感悟的句子;(3)为什么“我”不愿意把鲈鱼放回湖里,而父亲却坚持要“我”这么做?(4)找出文中父亲对“我”深深的爱和严格道德教育的句子,谈谈你的体会;(5)概括“我”心情的变化,谈谈自己的体会;(6)作者从《钓鱼的启示》中得到了什么启示?通过学习本课,你明白了什么道理?然后,要求学生按照我布置的预习任务,对课文内容进行自主阅读、自主分析和研究,课堂上,与其他同学一起交流学习心得,并对不理解的问题与同学和老师进行共同探究,进而将问题弄明白。这样,就实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做到了先学后教,是对生本教育理念的良好贯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实效。

二、实施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使教学做到面向全体学生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交流与合作,从而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学习形式。这种学习形式能够做到面向全体学生,是实现生本教育的一种有效途径。所以,我们应改变以往以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转而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将自己的思维充分展示给大家,并和组员进行相互交流,实现不同学习思路的整合,如此,既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意识,还能做到让教学面向全体学生,从而为小学语文生本高效课堂的构建奠定坚实的基础。

比如,在学习《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时,在讲解第四自然段时(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跟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我就要求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对以下问题进行研究和交流:(1)仔细读这段话,你认为这段话主要写了什么?(2)请找出这段话中的动词,并把它圈出来,反复读一读这几个动词,试着用换词读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如将“触”换成“贴”是否合适?(3)小组成员合作,一人读这句话,其他人表演爬山虎往上爬的过程。这样,我通过实施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了解了爬山虎的特点,而且做到了使语文教学面向全体学生,是对生本教育理念的一种良好的贯彻和实施,对于小学语文生本高效课堂的构建,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三、设计展示评价环节,为学生提供表现自己的舞台

小学阶段学生有着善于表现的特点,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在给学生布置了合作探究任务之后,设计展示评价的环节,即让各个小组对本组的学习成果进行展示,由同学和教师作出评价,如此,我们便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表现自己的舞台,学生也会通过小组的展示,迅速成长,这是对生本教育理念的有效实施,对小学语文生本高效课堂的构建提供了充足的保障。

比如,在学习了《桂林山水》这篇课文之后,我要求学生分组准备介绍自己喜欢的桂林山水,介绍之前我对学生的介绍提出要求:以“导游”的身份进行介绍,要介绍得清楚明白,如果使用一些生动形象的词语会加分。随后,让学生分组进行准备,准备完毕后每组推选一名代表对本组的准备成果进行展示,然后由我们进行评价,如“不错,说得有板有眼,语言也很诙谐”“非常好,条理清晰,口齿伶俐,俨然是一位真正的桂林山水小导游”“很好,不过我认为你们使用的语言再生动形象一些会更好”等,总之,对于每组的合作成果,我都尽量使用激励性的评价语言,从而让学生尝到对小组合作成果进行展示的喜悦感,调动学生日后继续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从而提高生本教学课堂的实效性。

综上所述,生本高效语文课堂既是一种教学理念,也是一个教学过程,希望广大语文教师都能够立足于学生实际,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语文学习活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积极贯彻生本教育所提倡的“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教学宗旨,提高语文教学实效,从而使小学语文生本高效课堂得以构建。

参考文献:

[1]史玲.将生本教育理念融入到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J].吉林教育,2015(10).

[2]宁翠娥.小学语文课堂贯彻“生本”理念的途径[J].大庆社会科学,2012(12).

谈小学语文生本阅读课堂教学 篇7

怎样进行生本阅读教学, 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通过实践, 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在阅读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长期以来,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为了赶时间或省心省事, 常常无视学生的自主性。老师拿着教学参考资料, 根据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介绍、分段分层, 概括段落大意和主题思想, 分析作品的写作特色, 一路介绍下来, 只是生硬地肢解了文本。在这样的阅读教学中, 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 接受的是老师对文本的解读, 而不是学生对文本的自主阅读和感悟。实际上,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 放手让学生做力所能及的自主阅读。如学生学会拼音这个识字工具后, 就应该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借助课文注音或工具书把文本读通读顺。为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教师应该点拨、启发、激励学生, 重点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阅读、感悟、品味。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理念揭示了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以教材为载体, 实现老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和交流。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性, 就是对这一理念的落实。

二、在阅读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习惯的好坏对于学生的阅读效果非常重要。如果不培养学生养成自觉、专心地思考习惯, 阅读就会毫无效果。所以, 在阅读教学中, 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首先, 要提醒学生在阅读时不要一心多用, 要静下心来阅读文本;然后, 鼓励学生在阅读中不断提出问题, 以达到理解文本的目的;最后, 还要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与作者进行情感交流, 与作者产生共鸣。

当然, 阅读还要培养学生勤动笔的习惯。动笔的方法有很多, 可以摘抄优美的词句、段落, 也可以在文章中作出记号和批语, 有必要的话还可以写读后感。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会让阅读教学更加省力、高效,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在阅读教学中不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学生一旦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就会把读书看成是一大乐事, 就会释放巨大的潜能, 觉得越读越有味道, 越读越想读。有了这样的日积月累, 何愁语文知识不丰富, 语文阅读能力不提高?

那么,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激趣呢?

1、阅读前激趣。

阅读教学前, 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已知对课文内容进行预测, 产生猜想。最常见的方法是让学生看着课题, 想想会产生什么问题, 或想知道些什么?或读读课题, 猜一猜课文会怎么写?当学生带着一种强烈的猜测欲望进入阅读, 其效果必然是最佳的。

2、阅读中增趣。

阅读教学中, 教师要围绕文本中心意图, 不断提出疑问或话题, 使学生不断增强阅读愿望。当学生怀着某种愿望或为达到某种愿望而进入阅读活动时, 他的整个阅读过程会始终充满着阅读的期待、思考和探索, 始终保持着阅读兴趣, 阅读成为学生轻松愉快自主建构的过程。如教学《将相和》一课“完璧归赵”部分时, 一生自主研读文本后, 提出:“蔺相如举起和氏璧是真往柱子上撞, 还是故意吓唬秦王?”我觉得这个问题在文章里没有现成的答案, 很有探究价值, 于是, 便鼓励大家细读这一部分, 再设身处地去想。教室里鸦雀无声, 全班学生很快进入独立研读、思考状态。继而展开讨论, 课堂气氛进入高潮。学生各抒己见:有的说是假撞, 做样子吓唬秦王;有的说真撞, 因为假撞秦王要夺璧。此时, 我相机诱导, 让学生品读课文, 揣摩领悟, 再说说自己的看法。渐渐地, 学生的认识基本趋于一致:蔺相如不是一定要撞柱, 也不仅仅做样子故意吓唬秦王, 而是见机行事。若秦王惜玉就不撞, 若硬夺, 则人玉俱毁。正是如此, 才充分表现蔺相如足智多谋、机智勇敢和临危不惧的品质。这样的诱导, 尽管学生一时不能轻而易举地得出合适的结论, 但他们努力去做了, 并且经过一番思考和探寻终于发现了。这种做法, 不仅使学生尝到发现的快乐, 而且让他们获得了发现的方法, 终身受益。

3、阅读后拓展。

阅读教学结束后, 教师要根据所学内容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相关内容的兴趣, 将课内阅读的视野拓展到课外更广阔的领域。这样, 学生就会始终保持自主阅读的浓厚兴趣。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无疑是非常有意义的。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结束时, 我介绍安徒生是丹麦19世纪著名童话作家, 世界文学童话创始人, 他一生写了6部长篇小说、6部游记、5部诗集、25部剧本、3部自传等文学作品, 特别是他的童话, 具有不朽的禀赋和永久的生命力, 是世界儿童文化经典中的经典, 把世界文学童话推到了艺术的极致。我建议大家去读读《安徒生童话集》。因为, 它彰显出经典的永恒魅力。

四、在阅读教学中切实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语言是表情达意的工具。理解语言, 不仅要理解语言所表达的具体内容, 还要体会蕴含在语言中的情感, 特别是作者不直接表达的、比较含蓄的情感。因此, 感悟作品, 对学生来说也是极为重要的。

小学语文生本教育 篇8

关键词:小学语文,生本课堂,教学策略

一、背景

周一贯老先生在《“生本课堂”教育的原点思维》中指出:“相信每个学生”“尊重每个学生”“研究每个学生”“发展每个学生”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对培养目标作了调整, 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多元并重的价值取向, 鲜明地昭示着新课程由单纯注重传授知识向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的功能转变, 昭示着我们的培养对象不仅仅是认知体, 而是生命体。

二、生本课堂的主要特点

“生本课堂”是一种新的教学形态, 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在课堂教学中, 要求教师的教学活动必须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出发, 确定学习目标, 选取学习经验, 优化教学方法, 做到以“生”定教, 使教学更加适合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一) 学生地位的主体性

承认学生的主体地位是生本课堂区别于传统课堂的显著特点, 这要求教师的教学活动必须摆脱自我和成人的视界, 树立在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把学生当作学习任务的“首要责任人”, 更多地研究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同时要把思考的权利、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 放手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建构自己的意义世界。

(二) 教学目标的发展性

“生本化”的课堂教学既是学习认知的活动, 更是促进生命发展的过程, 这要求我们的教学设计不能单纯以知识获得为目标, 而是要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设定, 把重知识传授转变到重发掘潜能、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 把重结果转变到重过程, 从而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三) 课堂教学的民主性

生本课堂要坚持民主性原则, 重建和改善课堂人际关系, 建立平等互爱的师生关系, 营造和谐的课堂环境。实践证明, 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广度和深度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 教师要转换角色, 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 允许学生敢于质疑教条, 追求真理, 成为知识的主人, 创设一种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

(四) 教学过程的交互性

教学是一种“沟通”与“合作”的活动, 其中“对话”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特征。课堂教学正是师生对话、信息沟通、情感交流、思想碰撞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学习者的求知欲望、探究冲动和学习热情才得以激发和唤醒, 知识和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才能实现从量变向质变地飞跃。

三、生本课堂的教学策略

基于生本课堂的特点, 如何奏响生命课堂的主旋律, 营造一个充满活力的生本课堂, 这就需要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

(一) 巧用音乐营造氛围

音乐在人们生活中无处不在, 无论高雅与俚俗, 均有其顽强的生命力。我们可以通过音乐来帮助学生解读文本。

案例一:我在教《春天在哪里》 (口语交际) 时, 放了一曲《春天在哪里》, 让学生们听完这首曲子后说一说脑海中呈现了一幅怎样的春景图。通过聆听, 抓住学生的年龄特点, 通过感官刺激, 把口语交际与学生的情感活动结合起来, 激发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兴趣。

可见, 在语文课堂中巧妙地引进音乐, 能使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更加地发挥潜能, 更好地入情入理, 是一种以学生为本的有效的教学策略。

(二) 运用课件激发想象

在语文教学中, 合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能创设逼真的教学环境、动静结合的教学图象、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 将知识一目了然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在特定的情境中, 学生有了思维活动的依托, 就可展开想象、激发创新。

案例二:我在讲《浅水洼里的小鱼》“用不了多久, 浅水洼里的水就会被沙粒吸干, 被太阳蒸干, 这些小鱼都会干死。”时出示小鱼被困情景的画面, 让学生仔细观看, 体会小鱼越来越危险之后, 说一说此时的小鱼可能会怎样?它会怎样挣扎?最想说什么?此时学生的话匣子就打开了, 有的说:浅水洼里的水越来越少了;有的说小鱼已经喘不过气来;有的说小鱼快死了!还有的说:来人啊!救命啊……这样就激发了他们的想象思维, 激发了他们内在的创造潜能。学生有了这样的体会, 对于有感情地读出小鱼的艰难处境就水到渠成了。

(三) 挖掘空白激励创造

小学语文教材是一座内容丰富多彩的大乐园, 在其精彩的舞台角落中依然存在许多值得深挖的空白处。所以,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教师要常常要积极挖掘教材空白;要善于做个“探宝者”, 将学生带入空白处进行挖掘, 并借助教材空白发展其创新求异思维, 锻炼说话能力, 进行情境再现与信息交换等训练, 使课堂教学开放而活跃。

案例三:我在讲完《坐井观天》后, 给学生留了这样的问题:青蛙跳出井后, 它看到什么, 心里怎样?这样就打开了学生的想象之窗, 激发了他们的创造思维, 在自由的想象中产生了大量的不同凡响的创造成果。

案例四:我在讲《小柳树和小枣树》时, 让学生们续编故事第二年春天和秋天, 他们之间又会发生什么事呢?学生们续的结局异彩纷呈, 整堂课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潮。

由此可见, 引进空白艺术, 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思维, 诱发他们多思, 从而使生命体不断地生成和进化。

总之, 要想有效的实践生本课堂, 只有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 构建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为了让生命在知识的阳光中尽情舞蹈, 让我们在生本课堂中努力践行吧……

参考文献

[1]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

[2]钟启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解读[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3]董奇、赵德成.发展性教育评价的理论与实践[J].中国教育学刊, 2003年8月.

[4]王深根.全国小学语文新课程经典案例赏析[J].宁波教育出版社, 2005年7月.

[5]王涛.落实“生本课堂”提高学生素质[J].教学月刊, 2011年10月.

小学语文生本教育 篇9

关键词:小学语文;生本课堂;师生关系

所谓“生本教育”既是一种教学方式也是教师所追求的教育理念。顾名思义,“生本”就是以学生为本,教师要尊重学生以及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教学要依赖于学生,教学计划的拟定要以学生的需求为根本。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教师的态度,教师要始终贯彻因材施教的理念,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模式,提高师生亲密度,与学生建立友好和谐的关系。

一、生本课堂中的师生关系解读

人并非生而无知,“生本教育”认为所有学生都具有天赋与本能,他们的语言、思维以及对周遭的感应和创造都是一种本能。其中尤以儿童的本能反应最为强烈,他们能够敏锐地感应到身边语言、生活的环境,并迅速学会适应。而“生本教育”就是借助学生的这种本能来形成新的教育动力方式。教师则是践行这种教育理念的农夫。我们要做的是施肥、呵护、指引,而不是揠苗助长。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摒弃自我,不再将所有知识填鸭式地塞给学生,而是指引他们去寻找知识,给学生放飞思维的空间。教师的作用不再是传道授业,学生也不再是知识的“容器”。学生可以通过教师的引导获得知识,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提高教学质量。这就是一种“生本教育”模式,师有所用,生有所学。学生带着疑问与求疑的心进入教室,教师带着满腹的知识与热情参与课堂;教师不再是授人以鱼而是授人以渔,学生也不再是机械地听与记,而是学会思考,自己找寻答案,在问题中寻找答案,在答案中发现问题。

二、小学语文生本课堂中师生关系的构建

1.构建自我了解和互相了解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生本教育”的第一步,教师只有对自己的学生有足够的了解才能发现学生的优点与缺点,并寻找出适合他们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了解是为了给学生作心理鉴定,方便教师走进学生的内心,找出适合学生的教育方式,而同时教师也要对自己有根本的了解与认知,这则是为了教师能够实现自我教育,认清自我定位,做课堂中的“旁观者”。教师必须明确自己的定位,在课堂教学中,学习的主体是学生,讨论、思考的主体依旧是学生,教师只是课堂的“旁观者”,只能在一定范围内起引导规范的作用。在制订课堂教学计划时,教师既要给予学生充分的交流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发散思维,在思考中获得知识,还要对学生的思考与想象进行适当约束,调整学生的思维方向,准确把握课堂节奏,调节课堂进程,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愉快的教学体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例如,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把教材中的学习任务分解成一个个小的支部任务,让学生通过课堂的交流讨论与思考得出结论,完成课堂任务,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教师还可以采取一定的奖励机制,让学生感受到成功所带来的满足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的教学质量。当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以后,课堂氛围就会变得更加活跃、更加轻松,教师与学生处于这样的环境中,关系也就自然变得融洽和谐,学习效率自然会提高,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会进一步得到锻炼。

2.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教师与学生的相处模式应该像家人或者朋友,可以平等地交流沟通,相互交换想法。然而“师道尊严”这四个字却一直禁锢着师生之间更进一步的交流。课堂上,学生要谨记教师的话,不可忤逆、不可怀疑,也不需要有自己的思维与感受,这样的教学对于学生而言是压抑的,对于教师而言也是毫无成就感的。师生之间应该有一个平等的关系,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应该时时刻刻关注学生的动态,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育的实质是交流,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也是知识与知识之间的交流。师生的互动是人与人的交流,传授的知识以及学生的感悟是知识与知识之间的交流。交流本身就是建立在平等的关系之上,因此只有彼此坦诚尊重,交流才有意义。师生之间的交流应该是平等的,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每一种想法,不能一旦与传统相悖就立即反驳。以小学语文中的《坐井观天》一文为例,我们都知道,这篇文章讲的是青蛙目光短浅,看不到外面的世界,可有一些思维比较开阔的学生会认为,如果外面的世界太危险,那青蛙为什么不能留在井底吃吃虫子过安逸的生活,面对这样的想法,教师不要一开始就直接否定,而是以这样的契机鼓励学生交流,提出更多想法,最终只需对这些想法加以正确引导即可。语文知识并不像理科那样有绝对的标准答案,除了书本中给的参考答案,还有一大片人文的天空可以任学生发散思维、尽情翱翔。教师要培养学生的人文思维以及说话欲望,让学生敢说、想说、愿意说,让语文课堂变得更加活跃、更加积极。学生可以在课堂上说出自己的感受以及不同意见。教师尊重学生的想法并与学生交流,这就是一种积极的课堂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就会学得更加开心,教师的教学也会更加轻松,师生关系会更加融洽,教学质量与效率同样也会得到提高。

3.构建合作和互动的师生关系

教师与学生之间平等交流、真诚沟通是实现“生本教育”的重要前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进入校园是为了更加全面系统地学习知识,教师不能把学生看成学习的工具,随意控制操纵。有教才有学,教学不仅仅是教师的个人活动,而是师生之间的配合与交流,和谐的交流环境是学生提高学习兴趣的前提。教学不应该成为禁锢学生思维的枷锁,我们可以看到,越到高年级,学生的想象能力越弱,面对新鲜事物的求知欲越低。这是因为在长时间教师掌握课堂的环境下,学生已经逐渐习惯了听教师讲课,而忽略了自己的思维。对于这一点,教师责无旁贷,因此必须及时改变现有的教学观念。课堂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应该习惯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在交流与沟通中获得知识。在小学语文课本中,许多教材都具有一定的表演性,因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通过表演的方式去展示自己心中的想法。以《狐假虎威》为例,这篇文章的故事结构简单,内容却很有深意,因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自由分组,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表演,在表演中加深对文章的了解,感受故事背后的道理,提高学生的学习乐趣。学生的表演,教师要尽量做到不说只看,不对学生的表演指手画脚,干扰学生的表演。生本课堂以学生为主,为学生表现自己搭建良好的平台,教师应注意生本课堂的要求,平等对待学生,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创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结合全文,我们不难看出新课改的主要目的就是提高学生在学习方面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参与学习、体验学习、享受学习,实现“生本教育”的最终目标。这是对学生和教师的共同挑战,教师需要在这场教育变革中改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让授人以鱼变为授人以渔,让学生在课堂中学会思考、学会讨论、学会自己探索答案;而学生则要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探寻知识的乐趣,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是一件枯燥却也有趣的事情,发掘自我潜能,找到学习中的乐趣,在学习中成长,就是教育最终的目的,也是教学最成功的表现。

参考文献:

[1]赵庆宏.浅谈小学语文生本课堂中的师生关系[J].学周刊,2015(19):215-216.

[2]徐敏.“生本”,让师生都快乐成长:漫谈“生本教育”对教学质量的提高[J].科技创业家,2013(22):177-178.

上一篇:中国艺术基金发展现状下一篇:供电谐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