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人文教育论文

2024-06-22

小学语文人文教育论文(精选8篇)

小学语文人文教育论文 篇1

小学语文学科如何渗透人文教育

小学语文学科如何渗透人文教育

费惠珍

小学语文教材中很多课文都是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最佳蓝本,现结合自己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谈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

一、深入钻研教材内容,寻找人文渗透点

寻找文本的人文渗透点,不能光停留在“文本说了什么”的层面上,而是要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去了解“文本是怎么说的”,甚至更要让学生知道“文本为什么这样说”的更高境界,这正是文本的价值趋向所在。

1.以单元主题为切入点,让学生感悟单元中课文渗透的人文元素。小学语文教材中每一单元的课文都有一个主题。主题中有的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介绍祖国的文明古迹;有的让学生明白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先烈们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情感;有的通过一首诗歌描绘幸福的生活,让学生珍惜时光、热爱生活……以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为例:本单元安排了《孔子拜师》《盘古开天地》《赵州桥》《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四篇文章,既有对古代建筑的介绍,也有对古代绘画技术的描写,从多个侧面介绍中国传统文化,进一步加强孩子们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总之,只要你认真去钻研教材,就不难发现教材中所潜在的人文因素,学习课文时就会有的放矢。

2.以主人公形象为契合点,让遥远的人物走进学生现实的生活。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人文因素”应该说并不难,但是对于一些离学生现实生活比较遥远的大道理,应该通过文本和生活的“链接”,提高人文渗透的有效性。

《祁黄羊》是四年级的一篇课文,要通过祁黄羊“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事例,让学生感受他是一个一心为公、做事出以公心的人。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从祁黄羊的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等方面深入文本,走近祁黄羊,在“读一品一思一晤一演”的过程中巧妙点拨,层层深入,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祁黄羊一心为国的崇高品质。学生在得到这样的感受时,教学的目标应该说已经达成,然而这样的人物也许孩子们只会在作业中或是考试时才会想起他,所以当孩子们说出人物特点和文章告诉我们的道理时,我并没有马上“鸣金收兵”,随即又抛下两个问题。第一问:在我们现在的社会上,有祁黄羊这样的人吗?孩子们先是一愣,继而思维打开了,列举了很多的例子。如忍着伤痛、顽强拼搏的体育健儿;支援西藏、关心藏胞的孔繁森;放弃休息、身先士卒的白衣战士叶欣。第二问:我们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不一定要举荐他人,那么我们可以从祁黄羊身上学到什么呢?经过第一问的铺垫,这下小手如林了:选班干部时不能有私心,为了班级利益放弃自己的利益等。随后我还以“小祁黄羊”来肯定学生一些一心为集体服务、做事公正的行为,以此为突破口,将文本带人生活,让祁黄羊的崇高品质不仅仅成为学生试卷中的一个答案,而是真正将它内化为学生的一种思想意识、一种道德行为。

二、依据年龄特征因势利导,扩大人文渗透面

教材每一册无不是按照该年龄段学生的身心特点来编排的,教师要把教材中的人文元素与学生的年龄特点紧密联系起来。下面以低年级段为例谈谈人文渗透的几个做法。

1.巧编故事,学会感恩。低年级学生直观形象思维占优势。巧编故事,化呆板为生动,是拼音教学渗透人文的常用方法。如在教学“g”这个声母时,我是这样引入的:在森林里,住着一只小鸽子和妈妈,有一天,妈妈生病了,小鸽子为治好妈妈的病,飞呀飞,飞过高山,终于采集到各种各样的花,编成一个花环,衔在嘴里,拿回家熬成药给妈妈喝,妈妈的病终于好了。小鸽子看到妈妈的病好了,高兴得“g、g、g”地叫个不停。这个花环的样子就像我们今天要学的声母“g”,鸽子的“鸽”声母就是“g”。同时,小鸽子孝敬妈妈,我们也要用自己的行动,做力所能及的事孝敬父母。在这样充满温馨和爱的故事中,小朋友不仅掌握了“g”的音和形,也感受了小鸽子对妈妈真挚的爱,幼小的心灵经受了一次圣洁的爱的洗礼。

2.观察辨形,懂得谦让。在识字、写字教学中可以根据汉字的结构规律,结合美学原则渗透人文。如在一年级教材教学“林”这个字时,我故意把“林”字左面“木”字的右边一点写长,让学生与书上的“林”字比较,看两种写法有什么不同,哪种写法好看。学生很快便发现书上的“林”字左面“木”字的右边是点,不是捺,并表示书上的写法好看。我接着问学生:“谁能告诉老师为何‘林’左面的‘木’末笔要改捺为点?”稍停片刻,有个学生回答:“因为这样写能使字美观。”我肯定学生的想法,并及时加以点拨:我们中国人向来有“互相谦让”的好传统。如果不做变化,各占一半,互不相让,挤在一起,则会影响字形的美观。字如此,做人更是这样。同学们之间交往时要注意团结友爱、互相谦让。最后请学生回忆还有哪些在字形上互相谦让的例子。学生思维活跃起来,举出很多类似的字。学生通过这样的分析,不仅清晰地记住了这些字例有的变捺为点,有的`变横为提,还从中知道了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做任何事都应服从集体利益。

三、优化教学明理提升,落实人文渗透点

1.妙用渗透方法,寻找人文渗透点。每个学生都是与众不同的,学生的文化底蕴、审美情趣千差万别,教师要适时适度地“扶一把”“推一下”“送一程”,给学生个性发展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在阅读中品悟人生,幸福成长。 如教学《坐井观天》一课时,我引领学生对这只“井底之蛙”进行了再认识:“孩子们,人们都认为这一只青蛙见识短浅,甚至有点自以为是。他一直受到人们的批评指责,老师非常同情他的遭遇,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接着带领学生体验,用纸卷成纸筒看天,这时看到的天有多大?联系课文、图画等进行引导,让学生谈个性感受。学生们不假思索地交流起来:“这只青蛙很有礼貌,见到陌生人就跟他们打招呼。”“青蛙说的是真话,他看到的天只有井口那么大,这是一只诚实的青蛙。”“这一口枯井太深了,青蛙那么小,光凭他自己的力量,怎么跳得出去呢?”“这一只青蛙一生下来就呆在这一口枯井中,没人陪,很孤单。”……教师借机提升学生情感:“带着自己的体会,选择头饰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青蛙和小鸟的心情。”在人情人境的表演展示中,引领学生品出同情,品出关爱,品出浓浓的人文关怀。

2.课堂互动,生成人文渗透点。课堂互动是教师教学智慧与学生学习智慧的碰撞。课堂互动,能够生成人文渗透点,成为文本价值的拓展和提升的引子。作为语文教师,课堂上只有围绕文本的价值取向,做到有效互动,才可以及时生成,有效生成,这样文本的价值达成就不会太远了,达成人文目标渗透就会顺理成章,水到渠成。如教《集体力量大》时,我让学生做游戏:分三组进行比赛,每组四人。同样的桌子,第一组人高马大,朝四个方向用力;第二组身材粗壮,只有一个人朝目的地用力,其他三人不出力;第三组个矮人瘦,所有人朝同一个方向用力。愉快的游戏结束后,学生对个人力量小、集体力量大的道理体会特别深。我及时告诉他们:这些道理是你们自己悟出来的,真不简单!这样的引导点拨是一个把“道”滴入学生心田,让学生不知不觉悟出“理”的过程。

总之,在语文教学活动中,人文渗透是一个广阔的空间,只要细心发掘语文学科和人文教育的最佳结合点,就可以对学生起到“紫丁馨香,沁心无痕”的教育作用。

作者简介: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八都小学副校长,区语文学科带头人、名教师。

小学语文人文教育论文 篇2

总的来说, 小学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总体上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但是毋庸置疑, 还存在着不少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小学语文教育与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现状

(一)小学语文教师学历水平总体不高

在广大乡村, 我国小学语文教师, 学历偏低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善。乡镇小学语文教师大专以上学历的还是占少数, 有相当一部分还是中专毕业, 有的甚至没有接受正规教育。

(二)教学手法比较落后

即使在城市里, 有些教师的教案用了好多年, 根本就没有改进的迹象;特别是些年纪大的老教师, 他们由于受到固有思维的影响和自身知识水平的局限, 多媒体教学对他们来说是可望不可及的东西;有的教师不善于学习, 抱残守缺的思想在影响着他们的学习进步。

(三)教学经费比较短缺

小学语文教学对经济的需求也与日俱增, 没有经济作支撑的小学语文教学教改几乎是不可能, 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势必成为一句空话。

(四)文化底蕴不丰厚

有很多小学根本就不提校园文化精神, 而是一味地抓应试教育, 把小学生朋友培养成考试机器。

二、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措施

(一)提高广大小学语文教师的学历水平, 在职教育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出路

小学语文教师具备一定的学历是他们的职业需求, 文学素养和学历之间应该说有比较紧密的联系, 而老师的知识水平会直接影响到受教育的小朋友, 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 他们的人文素养代表着国民素质的高低, 也会影响国家的文明进步。我们知道人文素养的养成需要日积月累, 绝不可能一蹴而就, 学生的审美情趣、言谈举止、人文养成, 有相当一部分就是来自于语文教学, 这是由语文教学特殊功能所决定了的。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要沉下心来学习, 要自我加压, 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教育管理部门要顺应时代的变化, 出台相关考核机制, 完善考核措施;要树立一批学有所成的典型, 通过适当的媒介加以宣传, 影响并带动其他教师, 在中小学营造人人赶先进的良好氛围;要把学历水平和他们的实际效益挂钩, 让他们感受到知识经济时代强大浪潮的冲击, 从而让他们在自身认识上有根本性的改变;要为广大在职深造的教师创造条件, 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和帮助。

(二)引进先进教学理念, 完善考评机制是解决教学手法落后问题的重要举措

客观地说, 小学语文教学在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方面分量独当一面, 其他学科难以望其项背。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效果如何是检验小学语文教学效果的试金石。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协同广大小学制定科学客观的考评机制, 从制度上入手解决根本问题, 可以组织一批语文教学经验丰富、社会知名度高、师德高尚的教学骨干作为专家检查组, 深入各学校开展专项检查活动;对于那些语文教学手法低劣的教师采取一票否决制, 限定其整改时间;对于那些顽固不化的教师, 采取调离工作岗位的办法, 让他感受到制度的威力。让他们自觉自愿地加强学习, 提高语文教学水平, 为学生人文素养的全面提高提供制度上的保障。

(三)政府部门加大经费投入是解决小学语文教学, 助推学生人文素养的强心剂

我们知道, 办教育要钱, 教育也是一种消费, 在目前情况下, 我国教育投入和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总体比较落后。对于广大小学来说资金紧张一直是困扰他们的一道难题。引进优秀语文教学人才要钱, 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筑巢引凤;购买先进的仪器设备要钱, 比如说多媒体教学, 有了先进的教学设备, 同学们就可以在舒适的环境中感受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的壮美图景, 自然直观地接受传统文化和现代先进文化的熏陶;改善广大小学语文教师的待遇也需要钱, 小学语文教师也和其他行业的工作人员一样, 他们有追求物质生活丰富的欲望, 他们有正常人的需求。为此政府部门要增加小学基础教育投入力度, 实行适当的倾斜, 要把它当成“功在当代, 利在千秋”的重要工程来抓, 给那些业绩突出、爱岗敬业的小学语文教师提供实实在在的经济物质帮助, 让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让他们为祖国的人文素质教育呕心沥血、竭尽所能。政府部门还可以帮助学校扩大融资渠道, 争取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 切实解决学校在深化语文教学教改中的经济难题, 让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到如火如荼的教学教改中去, 为国家的人文素质教育工程增添新的靓丽的风景。

(四)培育优秀的校园文化精神是增强小学校园文化底蕴的有效途径

校园文化精神的提炼是校园建设的一项软工程, 也是一所学校具有标志性意义的软实力。小学语文教师的文化水平的高低在提炼校园文化精神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学校方面来说, 要根据学校的办学定位、办学特色以及办学水平来确定相应的校园文化精神;要组织文化底蕴深厚、文学功底扎实的教师全面考察学校的办学历程, 摸清学校的办学精髓, 提炼出适合学校发展的思路, 用言简意赅的文字加以表述出来。让小学生们在平时语文教学生活中, 沉醉在高雅的校园文化中, 尽情感受学习生活的无穷乐趣, 这对于他们的人文素养培养来说无疑增添了许多新的感受。小学校园文化是学校语文教学的延伸, 就这点来说, 会得到许多从事多年小学语文教学同仁的认可, 它对小学生会产生持久的影响, 让他们的幼小心灵接受浓厚人文素养的涤荡, 培养健康高雅的人文品味。

(五)小学语文教育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这是不容争议的事实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广大学校要结合本地区、本学校的特点, 出实招, 出新招, 加强调查研究, 完善体制机制, 抓住主要矛盾, 细化落实措施, 在十七大精神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的指引下,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真抓实干, 攻坚克难, 发奋图强, 不断优化育人氛围, 深化教学改革, 为小学语文教师办实事、办好事, 切实改善广大教师的待遇, 做到待遇留人、感情留人、境界留人和事业留人, 为小学语文教学业务骨干提供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帮助他们实现人生价值, 让小学语文教育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方面发挥支柱性的作用, 为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人文环境。

参考文献

论小学语文教育的人文教育功能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育;关爱性;趣味性;功能性

教育的人才培育功能性毋庸置疑,作为国家、民族、国力发展的基础行业,教育产业对国民的人文素质的栽培无可替代。但是经济社会空前繁盛的同时,社会病态丑恶现象也在增长,不断地撞击社会生活中人文精神的承载力底线,不断拷问我们的教育体系在日益强化知识、技能的同时,是否弱化甚至忽视了最基本的人文素质培养!

本文试从小学语文教育的关爱性、趣味性角度。考查小学语文教育,如何进一步完善人文教育功能的可能性。

一、小学阶段人文素质培育的重要性,是由儿童、少年人性成长特征决定的

在公民社会,人文素质是划分阶层晋级基本要求。低素质人格一生可能无法完成人性成长;知识、技能阶层有可能完成人性成长。儿童、少年时期是发动社会各方力量培养、塑造健康、阳光、积极、宽容、完整人性最佳时期。这是由儿童、少年成长期先天缺陷性、先天模仿性决定的。

先天缺陷,源于人类动物性本源,就是一张白纸,画什么,是什么。当前,小学阶段忽视人文素质教育情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应试教育在市场机制推动下,人才培养的工业化模式不断加强。知识、技能培养列入最重要、最主要的位置,排斥、忽视人文素质、身心健康、体能健康成长等各类成长性教育。这在小学语文教学规范中表现十分突出,完成学生语文知识、技能指标任务,是整个教学工作核心指导理念。孩子的心理成长、关爱成长、志趣成长、人文素质成长完全漠视。

2.学校的思想道德教育课程,在指导思想和课程安排上定位为知识、技能等主科之外辅助课程,实际教学中也是受排斥、忽视课程。

3.语文教学对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作用无可替代,优秀文学作品对成长期人性、人格的陶冶作用,无可替代。尽管已经进入信息爆炸时代。但是语文课对孩子的人文素质培养不可小视,现场感悟模仿,会深刻作用于成长期记忆,影响人的一生!语文科的人文感动,会在人的一生中,长期不断的唤起、回味!

目前。小学语文课程对人文素质培养不明确,有市场机制规避因素存在。

4.儿童、少年成长期人格、人性的先天缺陷性,决定这一阶段的人文素质教育应该是第一位的。儿童、少年处于人生成长发育期。客观存在发育性格、心理不完整、人性、人格缺陷,是生理性关爱需求期,生理性无意识或意识盲动冲动期,生理性好奇渴求知识、技能期,这一切源于生命成长的竞争本能。

在这一阶段,如果强化工业化生产链式一味地灌输知识、技能教育,会给大部分孩子造成长期心理性厌烦压力,会对人生后期产生长期负面影响,甚至厌世情绪。

5.人性关爱成长教育与知识、技能成长教育,有密切关系。按照公民社会要求,人性关爱成长应该是第一位的。儿童、少年阶段缺失关爱教育投入,社会必将付出沉重的代价。因为生命生长期关爱投入,就是对生命未来的责任投入。

反之,儿童、少年在成长期不断沉淀对家庭、社会、国家的种种怨恨,在成长之后,会不认同家庭、社会、国家基本价值,成为反叛型或纯功利型人才。此乃国家之祸、社会之患、家庭悲剧。

6.科学发展、和谐社会要求在基本政治建设层面,要加大对儿童、少年成长期的关爱教育投入。

二、小学语文教育在儿童、少年成长期培养人文素质功能独特。应在体制、机制上鼓励、推进小学语文课程人文素质教育建设

1.爱的教育是感受教育,教师是教育行为主体。小学语文教师资质应具备一定的爱心情商和从事爱心教育的能力。

2.在体制、机制运作上,应明确小学语文教师同时担任班主任角色,学校的活动设计、事物安排、人事安排、课程设计,都应相当程度地体现关爱情结。

3.不论是课程设计、授课规范、教学体验、教育环境,都应不吝惜表达关爱情结,成为校园文化重要核心价值,让每一个受教育的孩子,都能在潜移默化中,深切感受这个国家真情关爱每一个孩子。

4.趣味性是培养天才精英的土壤,出现天才精英,乃国家、民族之幸运,是教育的最大成功。自前。我国的小学教育依然以普通教育模式为主,强调人才培养的普遍合格率;对天才精英培养,没有特殊政策,在体制、机制上有严重的平均主义倾向;不利于因材施教,鼓励天才精英脱颖而出。

国家在小学语文教育方面,应有特殊政策、特别投入,鼓励天才培养。对发现和培养天才精英人物的教务人员,应给予特殊奖励。

三、推动小学语文教育关爱性、趣味性、功能性健康发展的设想

1.教学指导理论、观念的改进

应明确在小学这个儿童、少年生理成长期,教育小学生学习关爱情感,健康心态,培养^、格、人性成长,有个人志趣即人文素质培养,是第—位的,至少要同知识技能培养同等重要。

2.教材和体制、机制改进

明確小学语文教学在人文素质培养方面的特殊地位,应成为培养儿童、少年人文素质、关爱情感、志趣执著意志、知识、技能培养重点建设领域;完善天才精英培养选拔渠道。

语文教育的人文性 篇4

立足课堂,培育人文素质。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语文课本的篇篇文章都蕴含着丰富多彩的文化内容,无不富于人文精神。它们不仅是文章的范本,也是立身的范本。立足课堂,进一步把人文精神贯穿在教学的始终,方能使课堂散发人性之美。

1.以„情‟为纽带,让课堂洋溢着浓郁的人文色彩。

法国雕塑家罗丹认为:“艺术即情感。” 在教学中,我经常凭借情感来渲染特定的情境,让学生从中受到情的感悟、理的启迪。在教学《麻雀》前,我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母爱的文章、名言、诗歌、歌曲等,激起学生对母爱的无限崇敬之情,为学习课文定下了情感基调。教学伊始,伴着舒缓的钢琴曲,我深情地向学生们讲述了“藏羚羊的跪拜”的故事,当藏羚羊为了保护肚子里的孩子给老猎人下跪的时候,学生们的眼里闪动着晶莹的泪花,他们懂得了天下所有慈母的跪拜都是神圣的。接着我适时导出课题“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同样讲述了一个母爱的故事,让我们再一次感受麻雀母子那挚真挚纯的爱吧!”情境的创设,在学生的心中激起情感的涟漪,他们很快进入了课文情境,用充满激情的朗读赞美了麻雀伟大的母爱。随后,学生们纷纷朗诵了赞颂动物和人类母爱的感人故事、诗歌,情感再一次升华。当响起“烛光里的妈妈”的歌曲时,学生们眼含热泪用一句话表达了自己对妈妈的感恩之情。课堂上洋溢着“母爱是人世间最伟大的力量”的人文魅力。整节课师生都沐浴在荡气回肠的“人化”情境之中。显现出了浓郁的人文主义色彩,这何尝不是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呢?

2.以创新精神为本,尽情展示人文之美。

又如《麻雀》一课,有的学生对结尾“我急忙唤回我的猎狗,带着它走开了。”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认为猎人把狗带走了,可是小麻雀仍旧不能自己飞回树上,老麻雀也叼不动自己的幼儿,再遇到危险怎么办呢?我因势利导,发动学生对结尾进行修改。在交流中一个个充满创意的结尾诞生了。有的说“我急忙唤回我的猎狗,又捧起受惊的小麻雀,轻轻地把它放回窝里。”;有的说“我担心小麻雀再受伤害,爬上树,把小麻雀的窝搭得结结实实的。”;有的说“我放回小麻雀,看到老麻雀飞回窝里,才放心地离开了。”;有的说“我把鸟巢搬到一个避风的地方,让它们的家又安全又舒适。”这种海阔天空的想象,展现了学生纯洁、善良的心灵,在创新活动中闪现着人文精神的美丽。

小学语文人文教育论文 篇5

【关键词】高中语文;人文精神;培养策略

在不断普及素质教学的大背景下,学校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越来越重视。高中语文中是一门饱含人文性的学科,其中蕴含了大量的人文精神。这对于学生情操的陶冶、文化底蕴的提升意义非凡。目前,高中语文教师研究的重要课题就是挖掘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精神,在教学中不断深入人文精神的讲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一、人文精神的内涵

人文精神内涵丰富,主要包括理性内涵和感性内涵两大方面。人们对终极价值的追求,及对人类命运的关注被称为理性内涵。而感性内涵则包括对人的基本尊重、关怀及爱护,还包括对人的包容和理解。高中语文是一个对学生灌输人文精神的很好的载体,也是一个向学生传播人文思想的好时期。因此,在高中语文中开展人文教育所发挥的作用也将越来越大。

二、人文精神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现实情况

近几年,由于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高中语文教育主要把侧重点放在了对考试重点的讲解上,而忽视了人文精神的培养,使教育内容偏离了教学的本质,这既是对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打击,又是对学生学习重点的误导。需要尽快改变这个现状。

1.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应付考试

高考已经成了大家学习的最终目的,一切都是为了应付考试,学生学习的目的已经完全被扭曲。语文所蕴含的文化底蕴也逐渐被大家所忘却,高中所学逐渐失去了本身的.色彩,学生拼命学,老师拼命教,只是为了高考中能够取得好的成绩。高中语文教学的功利性也越来越强。

2.考试策略的重要程度超过知识品位

语文教育现在变得越来越枯燥,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阅读理解和作文已经代替了字形、字义、句子成分、段落结构、文章语法、修辞逻辑等这些传统的语言学习。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战胜考试,取得高分。而采取什么有效的方法在考试中能拿到高分也变成了教师与学生的最关注的焦点。对文章意境的感悟、对作者情怀的共鸣等人性深处德与美的探究和领会也被“排除法”、“归纳法”、“删减法”等应试技巧取而代之。

3.学习的主要目的被应试教育代替

虽然应试教育在教育模式中不被认可,可是学生、家长和学校却依旧热衷于如何能够更好的应付考试,如何在考试中取得高分这些学习方法的研究。把死记硬背、划重点、做真题、背范文等作为学习语文的制胜法宝,完全忽视美育和德育的重要性。语文学习已经失去了本身具有的美感,彻底的沦为了应试的工具。

4.语文教育理念出现偏差,不重视人文精神的培养

很多高中语文教育都侧重于训练学生的记忆、理解、概括等,忽视学生的情感和兴趣爱好,忽视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致使语文的工具性特征更加明显,忽视人文教育特征,从而使语文丧失了本身的文化底蕴和人文内涵。使语文逐渐沦为了一种应试的技巧,丧失了本身所具有的人性之美、人文底蕴。当前,虽然人们在口头上承认素质教育的重要性,然后实际上仍然没走出应试教育的误区。丝毫没有改变归纳总结教学方法、教学程序和教学模式的积极性。这些机械性的做法,不重视对学生的道德教化和思想修养,只看重短期分数的提高,在语文教学中,完全忽视学生的人文精神教育。

三、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方法

1.重视人文科学教育在教育中所占的位置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一味地鼓励学生学习标准答案,根本不重视对于学生寻找非标准答案的能力。很多学生的思维缺乏灵活性,无法真正体会文章的真谛,无法从更深层次去解读文章。转变高中语文老师的教学理念,已经成为教学中的重要任务。以人为本和科学教学是现代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要以人文科学教育为根本依据,开创新的教学体系,提高自身的人文修养和文化素养。

2.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

学生不仅仅要多多阅读,而且还要有选择地阅读。在阅读过程中,多多发现别人的可取之处,借鉴别人好的、有价值的东西,多多吸取他人的宝贵经验,才能更快更好的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及精神品位。课堂外的阅读不仅能够开阔学生的精神视野,而且可以充分的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人文精神基础,并且还可以完善学生的人格,使学生的语文修养得到更进一步的深化。

3.让人文精神贯穿整个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在语文人文精神教育的过程中对教学质量的影响很大,课堂是培养学生语文人文精神的场所。在教学过程中,要想更快地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营造一个轻松平等,渗透着人文精神的教学环境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可以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既提升学生语文学习的基本素养,又培养学生人格的完整性。融洽的师生关系能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可激发学生探索的热情,也可以更快更好的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熊小锋.论中职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精神教育[J].当代职校生,S1期.

[2]何益燕.中职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培养探析[J].南昌高专学报,02期.

[3]蒋恒.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J].快乐阅读,24期.

[4]李山林.人文精神的内涵与人文教育的实质[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01期.

小学语文人文教育论文 篇6

摘要:为了帮助高中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文章探讨了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的对策,即高中语文知识与人文教育相结合;高中语文活动与人文教育相结合;高中语文教学技巧与人文教育相结合。

现在高中语文教育的重点是要求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掌握,甚至要求学生写成篇作文,这不仅局限了学生对语文教学内容的掌握,更是令高中生在重要的高中阶段缺少了厚重的人文基础,影响今后的成长发展。高中语文教学的真正目的是让学生在对课文理解的基础上去体会、感悟其中的人文价值,包括思想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等,从而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以不同的价值观所体现出的行为习惯来推动社会发展,最终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一、高中语文知识与人文教育相结合语言是人类表达思想的工具,更是一个人个性化的重要标识。文字是语文学科最基本的组成部分,也是人文教育必需的基础和介质。高中语文在经过小学、初中语文教育后,对于最初级的读文识字功能已经弱化,而重点在于理解语言文字背后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当然,高中语文要传达给学生的应该是积极乐观、精神生活中充满正能量的人文教育。教师可以通过孔子的经典著作《论语》来使学生体会几千年的主流思想、通过文天祥的诗歌来表达忠心报国的爱国情怀,通过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诗句来标明洒脱的人生态度等。还有朱自清《背影》所记录的父子亲情、舒婷《致橡树》里的唯美爱情,以及西方名著里所表达的对世界、人生的思考,都是教师宣扬人文教育的优质素材[1]。由此,教师应该将素材文章中的文字、语言所表达的内涵、人文价值进行充分挖掘,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进语文教学课堂中,激发学生在思想上产生共鸣,从而使学生内心充满着正能量,为人生发展、社会进步贡献自己最大的力量,这也是高中语文知识所承载的应有的责任,更是语文学科所特有的属性。

二、高中语文活动与人文教育相结合除课堂教学外,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则更多体现在课外活动中。教师可以围绕某一主题来进行活动策划、组织、评估和反馈。比如,对于人生的选择,教师可以让学生罗列十个对自己来说无比重要的人或事,而后根据其重要性依次排序删除,最后把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自己独立思考,明白责任与抉择的重要性;教师也可以通过观看影片等方式来教授语文知识,如《羚羊跳崖》的视频让学生明白团结和生命的价值,《战狼2》《红海行动》等爱国影片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在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的同时,也能让学生感受到和平的重要意义[2]。此外,教师还可在活动中追求师生平等对话交流、展现教师关爱学生的机会和平台。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起到引导作用,而非证明比学生高明多少,反而是师生共同学习、成长的过程。由于教师在经历、心理、年龄上与学生存在着差异,因此教师不仅要对这些差异采取正确的、包容的态度,更应该提出自己的想法进行交流,以便纠正学生错误的思想。同时,教师还可以在活动中认真观察学生的行为习惯,除了及时纠正学生消极、错误的思想外,还可以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进而进行社会创新、创造,在活动氛围的营造、交流中完成对学生的人文教育。

三、高中语文教学技巧与人文教育相结合传统高中语文教学中多要求学生对课文进行死记硬背,且考察形式多以选择、填空等基础形式为主。虽然容易获得高分,但并不代表学生真正理解了人文教育。想要真正实现人文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技巧是影响学生对语文理解程度的重要因素。教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要结合时事热点。语文本是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相连的学科,教师要善于结合学生周边社会、国家和国际发生的时事进行讲授。如在近期战争频发的中东如何发挥人道主义救援;国内空姐滴滴遇害案背后的人文教育的重要作用等,当然,教师要本着弘扬社会正能量、立德育人的原则让学生在平凡、欢乐或不幸的生活中找到美好的一面,培养学生抵抗挫折、积极为自己和社会做出贡献的能力和精神力量。

四、结语

人文教育的重点在于教会学生以何种方式在社会中为人处世,也就是让学生在今后的人生中有思想、有灵魂、有核心价值观,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这些方面充满积极性,而高中语文教育则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和基础。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需要进一步推行素质教育改革,同时也需要社会各方力量,包括教师、学校、家长等的共同努力,才能培养学生科学、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为争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青年而努力奋斗。

数学质量检测试题命题说明

一、命题指导思想:

依据《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及《小学数学教学大纲》的相关要求,本学期所学教材所涉猎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为切入点,贯彻“以学生为本,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的教育思想,旨在全面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命题出发点:

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不同层面学生的认知需求,以激励、呵护二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科学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及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实践能力为出发点。

三、命题原则: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性教育研究 篇7

一、人文性教育的内涵

现如今, 尽管人文教育已经得到了普及, 但是, 对于人文教育内涵的理解人们还是比较模糊的。尤其是在小学语文课堂中, 常存在着“机械人文性”的现象。我们都知道, 在《狼和小羊》这则寓言故事当中, 狼不会因学生同情小羊, 从而改变它吃羊的本质;再如, 在《落花生》这篇文章中, 对于落花生那种具有真才实学却不问虚名的人, 并不会因时代的发展就失去了原有的价值。所以, 在人性化的语文课堂中, 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 因而课堂氛围也更加和谐, 但同时学生也失去了很多, 这远不止是失去对理性的思考, 还失去了对人文内涵的理解。而对学生来说, 教师始终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学生, 因而常应用激励性的评价方式, 不断对学生进行赞扬, 这仿佛让课堂变得更加有“人情味”了。但是, 在这众多带有人文性关怀的举动当中, 似乎让人们看到人文性光芒的存在。但是, 在这光亮的背后也助长了学生的浮躁心理。

从以上现象可以看出:在廉价表扬、缺少真情的课题教学秩序的影响下, 对于教师的人文关怀多数情况只是教师“为了人文而人文”。然而, 怎样才能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营造一种真实人文性氛围呢?这是每个教育工作者所要解决的问题。

二、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人文性教育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对人文性教育的实施, 笔者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观点:

1. 深入挖掘课本中的人文精神

任何一个作者在写作时, 都倾注了丰富的感情, 为整篇文章谋篇布局与遣词造句, 所以, 每篇文章都充分体现着作者的人文性特点。而身为一名语文教师, 必须要对课文中潜藏的人文性进行领悟, 这样才会感染每个学生。如:在讲解《夏明翰英勇就义》一文时, 有些学生只是把夏明翰理解成一位不怕死的大英雄。换言之, 学生眼里的“大英雄”是没有把生命当一回事的人。为何这些人不怕死呢?难道是天生的吗?不时在学生眼中出现这些疑问。事实上, 这正是这些英雄人物热爱生命的一种具体表现, 宁可牺牲自我, 也要为大局考虑, 为了保全更多人的生命, 这才是名副其实的对生命的热爱。经过激励的讨论, 从而转变了学生先前对生命的错误看法, 重新树立起夏明翰在学生心中的英雄形象。所以, 教师应该尊重学生这种多元化反映以及真实的体验。只有真正领悟了人文内涵, 才会帮助他人树立人文精神。这也更能反映出小学语文教育融入了人文特性。

2. 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任何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因而具有独特的个性, 各有各的生活感受以及情感体验。所以,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这种差异性,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要求。由学生差异性方面真正关系学生, 才能给为他们营造一充满人文特性的环境, 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如:在指导学生进行诵读时, 从班里挑选一名同学当作竞争对手开始练习, 最后再上台为全体学生进行表演。特别是针对那些日常读书不是非常流利的学生来说, 只要勇敢地去挑战比他优秀的学生, 那么教师应该给予适当的表扬与肯定。不能因给出的答案是错误的或者是不够标准就忽略他, 而是要不断鼓励他。在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较好的成绩受到老师的表扬时, 自己也会感到非常的骄傲, 真正感受到来自教师的人文关怀, 给学生注入奋发、努力学习的巨大动力, 使学生获得全面的发展。

3. 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是课堂的设计者, 而课堂的内容并不是为自己所设计, 而是学生所设计的。不过, 在设计阶段, 教师要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而教师则充当着引导者与组织者的角色, 这样才会为学生留下更多学习的空间。另外, 要设计多个相互学习的环节, 并且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互动活动当中, 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 有助于发散学生的思维, 彰显其个性, 使得整个语文课堂都充满着人文魅力。

4. 鼓励学生主动求知

当今时代是一个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 若只是将语文教学看成是简单的知识灌输, 这是一个错误的想法。实际上, 语文教学的中心思想是利用最佳的思维方法以及结合语文资料,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这是由于尽管传授给学生再多的知识, 也不能和网络时代丰富的信息资源相比较。因而,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试着去变换教师的角色, 使其将传统的只是灌输者转变成语文素养的培养者。知识的掌握是非常重要的, 但比知识更重要的则是思维方法的运用, 所以,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主动去求知。

5. 树立正确的“大语文”观

人文精神指的是人类的一种普遍自我关怀, 集中表现在对人尊严、价值等的一种追求和关心, 以及对人类所遗留的各种优秀精神文化的重视。所以,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大语文”观。并且, 还应深入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内容, 真正改变传统的封闭式教学模式为开放式, 从而拓宽学生的视野范围, 让学生自主探索、体会实践当中充满人文性的素材。

小学语文人文教育论文 篇8

关键词:人文教育;语文教学;重视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性置于越来越突出的地位。新时期的语文教学,应该摒弃传统语文教学的单一工具性功能,回归语文教学实质,呼唤人文关怀,经常用人文精神去撞击学生的心灵,引导学生对生活、对人生的思索。教育的过程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也是学生生命活动的过程,更是开启智慧与觉悟的过程,蕴含了丰富的人文意义。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回归生活,关爱生命,注重人本,发展个性,这样才能发挥人文性在语文学科中的重要作用,这样才有利于我们的语文教学,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增加教师自身的文化内涵

课程改革的实施和《课程标准》的颁布,对语文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少教师深切地感受到,对新语文课程难以适应。这不只表现在观念的落后上,也表现在学科素养、文学修养、审美能力和语言功力上。语文教师必须在钻研精神和教学语言两方面下功夫提高自己,丰富自己的文化内涵。要力争做到既有时代精神又有文化气质,既会教学又会研究还会写作。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胜任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学。

斯普朗格指出:“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在于它是一个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教师要想把语文课上成具有趣味性,充满人文性,能净化学生心灵,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课,就必须增加语文的文化内涵,尽可能多地让学生接触一些优秀的文学精品,让学生在积累知识的过程中提高其文学素养。让学生大量阅读教材中的名篇佳作,教材外的名著精选,见多识广,“润物无声”,让学生从中陶冶情操,获得丰富的心灵体验,铸成审美的心灵。

二、要饱含情感进行人文精神渗透

小学语文教学面对的对象是儿童,儿童情感丰富、易变、善外露,正确的情感引导会使其兴趣盎然,对学习、对课堂、对生活充满热爱,并且满怀热情参与到学习中去,有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因此情感因素应贯穿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全过程,积极的情感能使课堂充满人文魅力。

常言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教师要掌握儿童的情感规律,尊重学生的选择,调节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营造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情感最佳融合境界。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精神渗透是以激发情感为诱发因素的。值得注意的是,学生在性格、能力、意志等方面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在教育过程中,要遵循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使每个学生都在各自的轨道上自由地发展。鼓励学生以不同的方式展示自己的才能。学生的进取心、独立性、坚韧性、责任心、求异性等创新人格,都在课堂上得以培养,为他们日后实现人生价值备下深厚的人格底蕴。

在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都应渗透教师对学生的关怀和热爱,在导入中激情,在训练中冶情,在活动中陶情,在交流中动情,在整个学习中付诸真情,学生的情感会在一种乐学的情境中得到潜移默化的培养和升华。对于语文这门具有丰富知识和情感的学科来说,教师丰富的情感能充分激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趣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三、确立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教学观

教师作为设计者,不是为自己设计,而是为学生设计。设计中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习主动性,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程序,要多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体现教师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的作用。多设计一些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学习活动,充分让学生参与交流、讨论,在一种自主、合作、互动的教学氛围中,学生的思想得到提高、情感得到净化、个性得到张扬,使课堂教学充满人文魅力。

例如:在汉字教学中,注重涉及书法艺术,引导学生在用硬笔、毛笔书写汉字的过程中体会汉字的优美。在阅读教学中,强调课内外结合,鼓励学生在阅读叙事性作品后,乐于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和同情等感受,指导学生联系阅读材料,学习辨别是非善恶.要努力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使他们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在写作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善于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有意识地通过观察周围事物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要使学生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在口语交际中,要求学生听他人说话时认真、要耐心,尊重、理解对方。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要重视全员参与、合作学习,使学生乐于参与讨论、交流,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四、在教学中要树立“大语文”观

教师要改变以往以课堂为中心的封闭式教学空间,拓宽课堂空间视野,构建开放、鲜活和充满人文气息、富于生命力的语文课程空间,引导学生回归大自然,去发现和体会实践中那些散发着人文魅力的素材。语文学科作为语言文化的载体,它并非孤芳自赏,它的内容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可能包括有关人生、社会、自然等方面的知识,在语言文字、文学之外还蕴涵着深厚的历史、艺术、民俗文化等内容,体现着人们的道德标准、价值取向,体现出浓浓的人文精神。

例如学习课文《悯农》,作为古诗教学来讲,首先是字词句的落实,然后要理清文章的思路。在学生对课文的内容有深入学习的基础上,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挖掘“爱惜粮食”这种节约的思想。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分析内容,通过分析爱惜粮食的重要性,再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学生甚至得出爱惜粮食,利国利民,是对劳动者的尊重等课文以外的结论,最后让学生结合课文与生活实际谈看法。在这堂语文课中,学生能总结文章主旨,而且能联系生活实际,这也是新课标要求的人文教育。

总之,在语文能力训练的过程中渗透人文性,让学生在感悟、理解、欣赏、积累和运用语文工具性的同时也受到情感的熏陶和美的陶冶。教师要创造条件,在思想丰富、自主探究、交流合作、底蕴深厚、启发思考、重视体验的新型语文课堂中,让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性旗帜高高飘扬。

参考文献

1.高金秒.《小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J].《河北教育》, 2004年10期.37-38.

2.牛和泉. 《语文教学要尊重课文的人文价值》[J].《山东教育》,2004年25期.24-25.

3.刘铁芳,郑平.《浅谈小学语文教育人文陶冶》[J].《当代教育论坛》, 2002年04期. 54-55.

4.唐佩兰.《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4年Z1期.

上一篇:硬笔书法发展下一篇:首选近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