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情感教育

2024-10-22

小学语文情感教育(精选12篇)

小学语文情感教育 篇1

我们可以把教育过程分成两部分, 一部分为认知教育, 另一部分为情感教育。情感教育与认知教育是相辅相成的。认知教育可以培养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可以改善认知过程、提高认知效率, 共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是新课标的要求, 是学生全面发展之所需。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情感教育。语文教学中加强情感教育, 以情感人, 寓情于理, 使学生在认知教育中, 情感教育得到提升。课堂教学是“小学语文情感教育”的主渠道, 下面笔者就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总结出的语文课上实施情感教育的方法, 与各位同仁共同探讨提高。

一、精备课文, 准确地找到文章中的情感因素

小学课文, 语言表达一般都很简单易懂, 通过语言的表达, 蕴含着动人的情感。简短的故事情节, 却凝聚着深深的情感和教学生做人处事的道理, 但是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 对于课文中的情感因素, 是不能准确无误地整体把握, 不能透过表层进行深刻理解的。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时, 精备教材, 教师要对课文中的情感因素准确把握。理清情感因素后, 教师在整个课堂教学的过程中, 将情感因素贯穿于课文的始终, 将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为读者身临其境的情感体验有机结合起来, 不管是在导入环节, 还是在课文分析环节, 或是课文的小结环节, 用这种情感去感化学生的幼小心灵, 形成思想上的共鸣, 有意识地在认识教育的过程中, 进行情感教育。

比如《卖火柴的小女孩》,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分析:天冷极了, 下着雪, 而小女孩却“光着头赤着脚”在街上走着, “光”是指没有帽子戴, 从这里可以看出小女孩很冷。“这一整天, 谁也没买过她的一根火柴, 谁也没给过她一个钱”, 从这里可以看出, 小女孩已饿了一整天。“她爸爸会打她的”、“家里跟街上一样冷”, 从这里可以看出小女孩家里没有温暖, 没有人关心疼爱她, 小女孩很可怜。

从最后三个自然段的含义深刻的语句中理解重点词句, 体会到作者所要表达出的思想感情。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对课文有了整体把握, 对现实生活展开合理想象。再通过课上的精讲, 从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象中, 让学生理解课文思想内容, 体会小女孩的悲惨生活, 从而激起对资本主义社会里贫苦儿童悲惨生活的同情。

对于人物描写的课文, 教师要带领学生对文章中的人物进行剖析, 从人物的神情动作、语言等抓起, 剖析人物形象;对于风景的文章, 就要抓住作者对景物描写的用词分析作者写景状物的意义, 让学生产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在情感体验上形成共鸣, 从小就培养学生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想。

二、利用多媒体创造情境, 激发出学生的情感

小学生的直观反映很强、模仿意识很强, 他们的情感很容易被老师的情感所感染, 被文章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和感人至深的故事情节所感染。作为小学教师应该利用多媒体创设课文所需的情景, 激发出学生的情感。

比如在讲《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时, 笔者下载了电影《十里长街送总理》在课堂上放映, 渲染气氛, 看完之后, 教室里鸦雀无声, 学生们被一种怀念之情深深感染着。学生在低沉的音乐中, 带着对周总理怀念之情朗读了课文, 有的人还流下了眼泪, 表现出了他们对总理的热爱和无比的怀念之情。最后, 再次播放十里长街送总理的片段, 笔者用自己写的词句, 带领学生再次向我们伟大的总理致敬:凄风苦雨, 天地同悲!只为一生坦荡, 只为昂首无愧天与地, 星月两肩披半世的奔波不停息, 百姓祸福心中系———向周总理致敬!教学效果非常明显。

三、安排学生进行表演, 陶冶学生的情操

教师要一改传统的唱独角戏的做法, 要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 笔者的做法就是, 文章中的重点情节让学生去表演, 在表演的过程中, 进行情感交流与沟通, 学生在表演中亲自感受、亲身体验文章中的情感, 这种方式极大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和参与的热情, 不仅对文章有更全面的把握, 更对文章中蕴含的情感有进一步的切身体验。小学生的表演欲很强, 多数人都善于模仿, 都试图表现自己, 教师要充分利用孩子们的这一特点, 让他们身体力行, “触”景生情, 满足孩子们表演的冲动, 并将这种情感外化表达出来。让学生在动的过程中体验作者所要表达出的情感, 通过动的过程将自己体会到的情感表现出来。这样的记忆是最深刻的、难以忘记的。

比如笔者在讲授《触摸春天》一课时, 这是一篇简短的抒情散文, 真切地描写了一个盲童, 在花丛中用手、用心灵来感受美好春天的故事, 表达了盲童热爱生活, 珍爱生命的强烈追求。笔者在讲授完课文之后, 让学生分组, 到讲台上来进行片段的表演。

课文中重点语句, 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表演, 设身处地感受一下睁着眼睛的蝴蝶被盲女孩捉住了的那种神奇。让同学们闭上眼睛, 感觉自己就是那个盲女孩安静, 慢慢地伸出自己的双手, 在花香的指引下, 极其准确地伸向一朵沾着露珠的月季花。那朵花上, 正停着一只蝴蝶, 安静的手悄然合拢, 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蝴蝶在你的手指间扑腾。这是一次全新的经历, 安静的心灵来到了一个她完全没有体验到的地方。学生表演后体会到的情感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

让学生在表演中去体会生命的美好, 从盲童的角度, 体会小女孩安静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从而更加懂得热爱生活, 关注生命、珍爱生命。人生路途坎坷, 不可能风调雨顺, 但是只要我们有一颗热爱生命的心, 像这位盲女孩那样的坚强乐观, 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创造出精彩的奇迹, 在不幸降临时, 不要气馁, 可以坚强地对自己说:“谁都有生活的权利, 谁都可以创造出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的世界!”通过表演很容易地体会到这句话的深刻意义。

总之, 小学语文教学应该加强情感教育。作为教师, 要能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 能够启发学生的情感, 并使之升华。要深入钻研教材, 理清作者的思想感情, 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贯穿情感教育。

摘要:情感教育是与认知教育是相辅相成的。认知教育可以培养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可以改善认知过程、提高认知效率, 共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是新课标的要求, 是学生全面发展之所需。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感教育,多媒体,情境

小学语文情感教育 篇2

情感教育,是和智育、德育、美育等一起,构成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素质教育的理念告诉我们,我们不仅要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智力水平,还要关注他们的情感体验、情绪变化、学习态度和生活信念。帮助学生培养积极的情感体验,树立正确的“三观”,用情感教育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道德品质。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也扮演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需要教师在提高自身修养的基础上,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有感情朗读等方式对学生加强情感教育,培养小学生对语文学科的热爱和自身素质的全面提高。为了更好地进行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教师可以把以下三方面作为努力的方向。

一、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和终身教育,提高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度和学科知识素养

着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说到:“好的教师就像吸铁石一样,他一吸小铁屑就构成了美丽的图案。”教师要为人师表、以身作则,才能更好地熏陶学生,带来正能量和积极的影响。

要做好情感教育,首先,教师要提高职业忠诚度和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发自真心地喜欢自己的职业和学生。罗曼·罗兰说过:“要撒播阳光在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教师要以端正的态度和积极的心态为学生带来潜移默化的熏陶,让他们耳濡目染、感受到教师的关怀和语文知识的意境美。其次,就是要加强自身的知识内涵和道德素养建设,严于律己,做出表率,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树立正面的榜样。充分利用身边的图书馆、资料室、数据库等资源,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了解语文学科的相关时事动态和命题趋势,时常更新课件,保持随时充电和终身教育的积极心态。兢兢业业、全情投入到班级建设和知识传授上来。

二、教师要运用创设教学情境、带感情朗读等方式,加强小学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点燃学生的探索激情

(一)创设教学情境,营造良好的文学氛围

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情境教学,激发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兴趣,提高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欲求。通过分角色朗读、演讲、分组答题和竞赛、舞台剧等多种形式调动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营造良好的文学氛围。在良性的师生互动中,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观察和思考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团结协作能力,从而更好地让学生在趣味盎然、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中感受语文知识的意境美、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结合作者的时代背景和人生阅历,感受作者的情绪起伏和思维波澜,加深对文章情感脉络的把握。

(二)结合多媒体技术带感情朗读课文,营造语文的美好意境

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口头讲授为主,满堂灌、死记硬背成了学生攀登知识高峰的唯一工具,枯燥、乏味的教学方式,不仅造成知识理解困难,还不利于学生良好的情感体验。多媒体技术,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为教师营造良好的文学意境提供了技术支撑。

运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在音响、图片、视频等营造的全方位环境中,跟着教师的有感情朗读,慢慢融入其中,体会作者的情感起伏和情绪跳动,就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文章的主旨和内涵。比如,在朗读《凡卡》时,教师尽量使用低沉、缓慢的语气进行朗读。回忆美好生活时的片段,语调轻快、语速适当加快,充满幸福感和喜悦,可以把学生的情感带入其中,激发对小凡卡的同情心。朗读《我的战友邱少云 》时,充满悲壮感,让学生对战士的忠于祖国、严守军纪的精神充满敬意。在抑扬顿挫的朗读中,传情达意,引领学生揣摩作者的情感。除了声音变化,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表情、动作、音响等营造更立体的文学氛围,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三、教师要构建更加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把情感教育、人文素养的提升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

正如我国着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所说:“人人都有感情,而并非都有伟大而高尚的行为,这是由于情感推动力的薄弱,而要转弱为强,转薄而为弱,有待于陶养。”可见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得到了教育界泰斗的认可。

小学语文教师也要把情感教育作为智育、美育、德育之外的重要教学目标,在潜移默化中陶冶学生的情操,如春风化雨般感染学生的情绪,培养起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向上的学习心态。

小学语文教师要改变过去只看分数的单一评价体系,而是要综合学生的课堂和课外表现,为学生建立综合的评价标准体系。比如,学生是否喜欢提问、经常观察和思考、课上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对课堂活动的参与程度、课前预习和随堂练习中的表现、家庭作业的完成情况、课外材料的拓展阅读等等。只有多维度考查和评价学生,才能更好地指导以后的教学工作,也为加强小学生语文课堂中的情感教育提供参考指标。

小学语文情感认知教育浅析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感教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11-0072-01

引言

小学语文是一门蕴含着丰富情感的学科,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发挥着独特作用,通过情感教育能将语言、作品有机结合起来,向学生传达出丰富的情感因子,达到培养他们情感品质、调动课堂气氛以及提高教学水平的效果。本文笔者结合实际教学,总结出如下几点情感教育教学,希望为其他老师的教学提供一些有用参考。

一、丰富课堂内容,提高语文情感教学的有效性

受应试教育思想影响,在语文教学中也会发现“中学化”的教学模式,其中,“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被广泛采用,课堂内容相对比较单调,教学模式单一,缺乏一定的灵活性。长此以往下去,学生也逐渐会对语文课堂产生一种恐惧与厌烦的情绪,所以,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要利用情感教学方法教学,以此来丰富语文课堂的教学内容,提高情感教学的实效性。

例如,在学习《我爱故乡的杨梅》这篇课文时,在授课时可以适当植入一些关于家乡的其他内容,丰富教学资源,有助于学生更能理解作者对故乡的热爱之情,使师生、师生与课文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更深层次地去体会作者所描述出来的情感,提高情感教学的有效性。

二、活用课件,拓展视野

多媒体课件集声音、图像、文字等多种信息为一体,为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带来了强烈冲击,合理使用,则会让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之感,有助于学生心里沉淀的情感发酵释放。

例如,在教学《颐和园》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先制作一些与之相关的课件,多展示一些颐和园长廊的彩画。比如:人物故事、山水树鸟、花卉翎毛、建筑风景四大类。其中的二百多幅包袱彩画最引人注目,包括古典文学古著、历史人物传奇、民间传说以及神化故事等。学生观赏后也都惊叹画的精美与种类的繁多,而且还真切地体会到“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完全相同的。”的深切内涵。也都为古代劳动人民那种超凡的智慧而惊叹。

三、要对课文情感点进行有效把握

在学习语文知识时,鉴于小学生阅历浅,知识储存量小的不足,很难对一篇课文的重点进行准确且深入的探讨,也就很难从文段中体会作者的真实情感以及文章的思想主旨。为了使得这一问题得到有效解决,需要教师在备课环节对小学生的情感特点深入把握,再找出文章的情感点,将两者结合在一起,迸发出思维的火花。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就可以把情感因素作为全文教学的线索,引导小学生对文章的情感因素进行有效分析,在思想上形成情感共鸣。

例如,在探究童话故事《七颗钻石》这篇文章时,教师需要把握的情感点主要是:一是水源缺乏、天气炎热,女孩在寻水的过程中不幸晕倒,这一线索也显示出水源的珍贵;二是母亲把来之不易的水让给了女儿,凸显出母爱的伟大;三是当口渴的女儿把珍贵的水让给过路人时,则彰显出善良的心灵以及博爱的情怀。学习这篇文章时,把握好这三条情感线,以此作为基点引导学生探究,学生也会在学习中找到情感的共鸣。再如,在欣赏安徒生的经典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时,其中的情感点则是小女孩在饥寒交迫的情况下卖火柴,文章对寒冬的深入描写从侧面则衬托出小女孩的困境和无助。在讲授课文时,对文章情感点进行有效穿插,学生也能在理解文章的主体内容基础上,深化文章主旨:深切体会到小女孩的悲惨命运,有利于把学生对贫苦儿童的同情之心激发出来。

四、联系实际,深化情感

小学生的情感会随着生活实践的不断丰富深刻起来。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就可以结合日常生活,不断深化、丰富学生的情感。例如,在教学《掌声》这篇文章时,设置问题:你们认为英子是一个怎样的女孩呢?接着,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去想一想、谈一谈。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们也很容易感悟到:当别人身处困境时,要把“掌声”献给他们;当自己身处困境时,也同样需要珍惜别人的“掌声”。教师还可以根据教材内容的实际需求,把学生带入到社会、带入到大自然中,并从生活中选取某一典型片段,作为学生观察的客体,再以教师生动的语言描绘将其鲜明地呈现给学生,不断深化他们的情感。例如,在指导学生习作作文《我的家乡》时,在写作之前,就可以组织学生去调查家乡的风土人情,去看看人们繁忙的景象等。既让学生搜集了素材,又能积累学生的生活经验,教师也要及时激发鼓励学生,再指导学生写一篇自己家乡的作文,学生由于之前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习作情绪也会高涨起来,都能认真参与到这项活动当中,逐渐深化学生对家乡热爱之情。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情感教学的有效践行也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只注重对学生知识传授的“灌输式”的模式,而且还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世界,活跃了课堂教学氛围,又拉近了师生间的关系。学生也会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不断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激发他们的情感共鸣,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同时,还能丰富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高丽君.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语文学习周刊,2010(06).

[2]吴端取.激情感 促发展——谈谈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J]. 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 2013(10).

[3]查贺琴.发挥语文教学优势,对学生进行积极情感教育[J].新课程学习(上).2011(05).

[4]何敏.加强小学语文情感教学的策略, 课堂内外·教师版[J] ,2014年(06期).

论小学语文教育的情感教育 篇4

一、增强教师的情感修养, 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导师, 尤其是对于在校学生来说。小学阶段, 是培养学生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最佳时间, 小学生除了平时在家接触父母, 大多数时间小学生接触最多的就是教师, 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 一位教育学者曾经说过, 教师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 教师自己就应当是什么样的人。所以小学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不断的完善自身的知识和文学素质, 这样才会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学。

1. 培养情感文学素养。

语文教学的关键, 不是在与让学生认识字、词、句、的结构和读法, 也不是在让学生背诵唐诗宋词, 而是在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让学生能够体会到文学的无穷魅力, 当然, 掌握好基础的语文知识是学好语文的关键, 基于全面的考虑,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不仅要要求教师的专业知识能力, 同时还要要求教师对其它方面知识也要有一定的了解, 避免把错误的信息传递给学生。

2. 培养巧妙教学技巧。

教学技巧, 是教师教学方法和教学能力的体现, 教学技巧也是教育好小学生的关键, 如果方法运用得当, 那么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学的质量。第一, 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抓住教学的重点, 把我好教学的基本内容。第二, 在教学中一定要将理论和实践紧密的联系结合在一起, 这样才会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第三, 运用问题式的教学方式, 对学生实行情感教育。

二、情感教育, 增强学生学习效率

情感是发展和维持认知活动的动力。近年来, 在语文新课程的要求下, 教师开始用情感化教学去唤醒学生学习的兴趣, 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列宁曾经说过, “没有人的情感, 就从来没有, 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可见, 情感对人的追求和学习有非常重要的推动效果。

1. 重塑教学理念, 培养和谐的师生交流关系。

小学语文传统教学中, 教师以往都是以一种灌输的方式来教育学生, 学生只能够在学习中充当容器的角色, 所以为了满足新时代的教育需求, 在日常学生中教师一定要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只要让学生把教师当成朋友这样才能够达到交流的目的。

2.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 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合。如果小学语文课堂的学习氛围是沉闷的, 中学生又怎么会提起学习的兴趣呢?兴趣, 是促使学生学习的最佳动力。在学生丧失学习兴趣的情况下, 无论教师如何丰富自身的学识, 提高教学技巧, 学生也不会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因此, 语文教师需要营造一个快乐的学习环境,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必须掌握教学内容, 根据教学内容精心打造课堂流程, 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重视鼓励教学。

人的情感有积极的一面, 也有消极的一面。当学生消极的情趣在学习过程中占主导地位时, 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效果也不是非常明显。一旦学生遇到比较难于理解和掌握的内容, 就会产生回避、退缩和烦躁的心理。长久以此下去, 学生会对自己失去学习的信心, 也会丧失自信。因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需要十分注重学生情感中的积极一面, 必要时要善加利用以增强学生的自信。

三、打造情感教育课堂, 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 应该积极参与到课堂互动当中, 在参与过程中逐渐掌握需要的知识, 才会提高课堂的学习质量。这就要求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 设计一个内容丰富的教学课件。例如, 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课件。多媒体课件将文字、声音、和图像有机结合在一起, 打造情感教育课堂, 让学生通过情感教育课堂的学习, 培养学生感知和认知的能力, 情感和学习得到全面锻炼, 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的感官感受, 也营造了一个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有利于小学生快乐地学习。同时也开拓了学生的视野, 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当学生求知欲上升, 课堂的学习效率自然也会上升。

本文主要论述了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融入情感教育, 语文教师应该根据这点, 积极发挥自身的推动作用以及培养学生的学生兴趣。既有利于使中学生快乐地学习语文, 培养深厚的文学素养, 也有利于实现语文新课程教学目标, 推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进程。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新的教学要求是在进行语文文字教育的同时,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回报社会的理念, 着重培养小学生的意志, 品格和爱美的情趣, 本文旨在论述了小学语文教育中的情感教育, 希望能在论述中提供可行性建议, 为教育事业做出贡献。

关键词:小学语文,培养综合能力,情感教育

参考文献

[1]张巧英.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吉林教育.2010 (14) .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篇5

恩阳四小:彭志华

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除了认知教育外,我特别注重情感教育。我认为情感是素质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的发展至关重要。小学语文课文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教育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教材特点挖掘情感因素,采用适当方法点拨,震撼学生的情感之弦,学生就会情动辞发,捕捉到作者熔铸于文章中的情和义,获得与作者情感上的共鸣。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受到“应试教育”和教育教学评价体制的影响,教育者往往过分注重学生的认知教育,情感教育所占分量越来越轻。没有情感的语文教学就像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我认为加强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学策略的研究很有意义。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情感教育的意义

1、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新课程标准多次提到:“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进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阅读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能初步理解 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

这就明确告诉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培养什么样的情感以及怎么实施。

2、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可以调控学生的情感。小学生的情感丰富,对一切客观事物都怀着极大的热情,而且又怀着极大的好奇心。但他们由于知识年龄和经验的限制,对客观事物又不具备穿透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因此感情不够深刻,不但情感外露,而且容易冲动,稳定性和可控性都比较差。他们需要被理解、沟通和交流。更需要教师的尊重和肯定,而情感教育就是教师在尊重学生情感的基础上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的过程,因此它能有效地调控学生的情感,最大程度地开发学生的内驱力,充分发挥学生的心里潜能,从而建立一个生爱学、师乐教的良好教学氛围,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3、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是区别于其他学科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语文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教师结合语文这个载体,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情动人,以理服人,从而使学生在教师鲜明的道德情感的激发下,体会到高尚的道德情感对每个人一生的重要性以及从内心深处认识到培养良好道德情感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全的人格。刘勰在《文心雕龙》里这样说过:“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教师必须作到贮情于胸,并用激情导入,进而引导学生入境体验,最后融情于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自己要满

腔热情,并把自己的热情化作一种强大的感召力,然后充分利用 这种强大的感召力去感染学生,因为感染更富有艺术性,更富 人情味,更符合心理学的规律。

语文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把握和体验文本中传达的特殊情感,更应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生命体验,开掘文本的情感内容,增加情感的深刻性、丰富性,使学生被激发起来的情感向高层次升华,在潜移默化中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完善学生的心灵世界,让高尚情操和理想追求与生命同行。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情感教育的方式

1、创设情境,引起学生情感共鸣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课程内容,通过录音、录像、幻灯、插图、环境布置等手段为学生创造特定的环境,渲染特定的气氛,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比如,实物演示、角色扮演或课本剧表演、现场参与、小品表演、语言描述等均不失为营造体验情境的良好方式。教师在教学时,如果能绘声绘色地描摹出作品的境界,引导学生身临其境,让学生陶醉其间,使之通过亲身的情感体验,必然能产生“豁人耳目”的美感,从而自然受到情感的熏染。

2、以丰富的教学语言传递作品中的情感

语文教师作为情感教育的执行者,应该充分运用语文学科中丰富的教育语言和教学方式,在考虑到认知因素这一基础上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加大情感因素的渗入,由此带动和提高教学效果。

如教师充满激情的教学语言和诵读,会使学生进入深层次的情感体验。作为语文教师尤其要善于运用一节课的开头和结尾。开头要充满激情,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结尾要善于总结拓展,给学生留下回味与深思的空间。

3、教师要身为表率,提高自身情感素质和艺术

情感教育对教师提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它要求教师要有广博的知识,更要有一颗博爱、宽厚、敏锐的心。爱是一种积极的高尚的情感。教师对学生的爱能够唤醒学生的爱心,萌发学生善良的美德和高尚的情操。可以说爱心是滋润学生心田的甘泉,是教师一切教育艺术、技巧、方法产生的基础和源泉,也是教师对学生实施情感教育的起点。要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就应该关心、热爱学生,通过教学活动将爱浸入学生的心田,触动他们的情感,引起他们积极的情感反应。教师对学生的爱,对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开发学生智力,转化学生的思想,陶冶学生的情感,塑造学生的灵魂,有极大的激励与感染作用。反过来,学生从教师那里获得了爱的满足之后,又会更加尊敬与信任教师,教师在学生这种爱的回报的激励下,会更加爱护学生。这种师生间爱的良好关系,循环往复,会促使教师更加投入教育工作,学生更加努力学习,好好做人。教师应善于与学生交往,了解并理解学生的需要,在教学活动之余,重视师生情感的交流,与学生打成一片,进行“感情投资”,将欢乐给予每个学生。教师对学生的理解,会赢得学生对教师的理解。教师要不断地加强自身的情感修养,把握住自己的情感,用自己的真情实感去感染学生。教师的情感越浓烈,其感人的力量就愈深。以教师自己的快乐情绪来影响和引发学生的快乐情绪,无疑是一种不可忽视的教学辅助手段。当教师面带微笑,怀着喜悦的心情,精神十足地走进教室,学生会倍感亲切,温暖、快乐之情油然而生。很难想象一个情感冷漠的教师能带出情感热烈的学生。因而教师自身具备的情感素养是开展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条件。

加强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是改变语文教学现状,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迫切需要,也是语文教师加强自身教学素养,从只会教书到重教书更重育人,以适应时代要求的迫切要求。总之,语文是一门极具思想和情感内涵的工具,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是由语文课的本质决定的。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能够充分发挥情感教学风格,以使学生的心灵受到感动、净化,从而达到提高文学素养。

小学语文中的情感教育 篇6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 情感教育 实施

现在有许多教师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过于强调学生智力的提高,而忽视了学生在人格、审美等非智力方面的发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变这样的现象。语文教学过程是一个将认识和情感统一起来的过程,同时认识的发展也是种伴随着学生情感的发展,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能够更好地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

一、情感教育实施的背景

所谓情感,它是指态度的一部分,又和态度中的内向感受以及意向等部分具有协调性和一致性。情感是人的态度在生理上的一种复杂而又稳定的体验。据《心理学大辞典》解释,情感是一个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需要所产生的态度体验。教育心理学认为,情绪与情感都是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体验,情感倾向于人在社会需求欲望上的态度体验。

目前,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升学率虽然已经退出了“独尊”的历史地位,但是仍然间接关系着对教师与学校水平的评价,另外,年级之间、学校之间的各种排名与竞争,导致了许多教师盲目地追求学生的考试分数而忽视了其他方面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也提不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整个课堂气氛沉闷,除了教师讲就是学生听,自主学习的机会很少,自由学习的活动也比较少,这不仅是因为学生要忙于回答教师的各种提问而没有足够的时间自己思考,也是因为教师填鸭式的灌输方式使学生丧失了学习的热情。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的必要性

小学生正处于社会情感与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初期,虽然还没有真正树立起自己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但是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已经能够有自己的判断,也就是说,有了判别是非和分清善恶的标准和能力。因此,在小学的学科教学尤其是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把握适当的时机,将情感教育融入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学习中树立起正确的认知观,建立正确的善恶标准,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周围的事物。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小学语文的教学应当重视情感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而小学语文更应该从语文这一门学科的特点出发,将语文教育和情感教育统一起来,将中国文字的学习与学生情感的培养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同时,语文大纲以及教材内容也充分展示了作家对祖国河山的无限热爱,展现了对周遭事物的深刻体会,无论是娓娓道来还是气势恢宏,都能让人感受到某种强烈的情感。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就应该适当地把握时机,将情感教育融入教学并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在学习中很自然地将情感传递给学生。

小学生有着其独特的情感特征,能够对情感有较深的体验,并将情感表现出来。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要承担传授知识的责任,更要让学生领会到语文学科蕴含的美好情感,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为他们创造良好的情感教育氛围,师生共同努力走到一个更高的层面。

另外,情感教育也是对教师的一个教学要求,是教师尊重学生情感的体现,也是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的过程。教师往往通过一定的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情感的培养,促使学生情感的积极变化。如果没有的情感教育,小学语文的教学就会变得枯燥无味,失去了其应有的意义和价值。

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有哪些作用

(1)情绪的调节。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鲜明的情感特点,他们有着丰富的情感,对周遭的事物也大抵拥有较大的热情,同时还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同时,他们对于情感的控制能力还比较差,认识问题不够深刻,情感非常容易外露,还往往比较冲动。对于这些,教师应该给予理解,并与他们进行交流和沟通,以便能够对学生的情感进行有效的调控,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和内心驱动力,建立起一个师生融洽的良好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的情绪,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效果,达到教学目的。

(2)感情的熏陶。情感教育是一种具有渗透性的教育,通过语文教学,情感教育能够把教学内容里富有的情感渗透到学生的情感当中,所以,这对于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情感节操以及爱憎分明的处事态度有着很大的熏陶作用。在语文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还能够不露痕迹地对学生进行启发和挖掘,唤起学生的情感意识,巩固学生的向善情感。小学生心智发展不成熟,不能够时时正确地分辨善恶是非,因此教师的情感取向往往成为学生情感的标准,常在不知不觉中对他们产生影响。

(3)审美力的提高。小学语文的教材丰富多彩,展现了作者的诸多思想感情,这就为学生提供了非常丰富的审美对象。学生要具备情感,才能在课文中感受到美的存在,获得美感。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内化自己的情感,并在情感的作用下发现美和感受美,逐渐提高审美能力。同时,还能起到净化学生心灵,陶冶学生青情操的作用,最终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达到情感教育的目的。所以,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不仅能够对学生的情感进行优化,还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审美习惯和审美能力。

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有哪些方法

那么,在小学語文教学中应该如何实施情感教育呢,总结起来大致有以下两个方面:

(1)在教学中设置情境教学。小学生的情感相对比较肤浅,带有很大的情境性,并且容易受到教师情感的影响,同时也容易被课文中的人物和情节打动。所以,教师应该结合所学课文的内容适时创设一些情境,为学生的情感教育营造一个适合的情感氛围,这不仅能够为学生的情感体验带来活跃的因子,还能后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达到更佳的学习与情感培养效果。

2、发挥学生自主性。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强调教师的作用,还应该重视学生的自主性,“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不仅会扼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会对学生情感的发展造成阻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经常与学生进行情感的交流和互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情境教学中,增加情感的体验,培养他们自主感受和体验的能力,丰富美好心灵,塑造健康人格。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尽可能地实施情感教育,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建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题报道;解读语文“标准” [J].教育改革,2010.

[2]陈江平主编.基础教育改革全书[J].印刷工业出版,1999.

对于小学语文情感教育的初步探析 篇7

一、全面诱导, 真情灌注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语文是最需要表达情感的一门科目, 没有全身心的情感倾注, 是无法体验到作品的魅力的。而这种感情的投入, 需要健康向上的情感氛围作保障。在语文教科书中有很多课文里面有精美的插图, 我在讲述课文时, 根据每篇课文不同的特点, 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 给学生创设适宜的课堂气氛, 从而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引起他们的求知欲, 让学生愉快地进入课堂教学。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文章, 可先让学生看课文的插图, 对鲁迅先生的外貌和故事的梗概有个大致的了解, 接着看课件, 进一步感受鲁迅先生的高贵品质。在音乐的伴奏下, 学生跟着朗读课文, 随着作者的思路体会着, 感悟着, 这样对鲁迅先生的敬重之情油然而生。再如《观潮》这篇文章, 可以先播放声音, 用钱塘江大潮的气势磅礴去吸引学生, 让学生在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 播放多媒体, 一起观赏声势浩大的钱塘江大潮, 再跟着录音朗读, 自己试着朗读, 然后背诵课文, 体会课文里的语言文字的运用, 体会大潮给人们带来的震撼, 从而激发学生对祖国的大好河山的热爱与自豪之情。

二、激起情趣, 绘声绘色

丰富的课文内容为学生展现了多姿多彩的情感世界。我们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情感因素, 让学生的感情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 这样的教学效率是显而易见的。可见, 情感教育在教学中是多么重要, 所以我们要运用好这个高端武器。如我在教《落花生》一课时, 在讲台桌上放了一堆花生, 让学生有个初步印象, 利用课件中的花生植株, 因势利导:“同学们, 你们看到吗?它的果实虽然埋藏在地下, 但粒粒饱满。”说到这里, 我拿起课本, 抑扬顿挫地朗读课文中的重点语句。而学生也完全被感染了, 跟着我有感情地朗读了起来, 学生已经融入了课文要表达的情感主题之中了。有位教师在讲《十里长街送总理》这一课时, 在总结全文的时侯, 把黑板上的字全擦掉了, 转身对学生说:“大家看到什么了?”学生百思不得其解, “还是黑板啊。”这位教师是这样引导学生的:“你们没注意到吗, 同学们, 这是一条长长的十里大街, 大片大片的雪花纷纷扬扬地落下来, 在如此寒冷的天气里, 从各地赶来的人们眼望着总理的灵车, 向它默哀, 向它致敬。人们一路追着缓缓前行的灵车, 这是为什么呢?”然后教师捧起课本, 语调深沉地, 充满感情地朗读起来:“……, 牵动着千万人的心。”他的语气加重在“牵动”这个词语上。朗读完以后, 他流露出严肃、悲痛的表情, 静静地好像自己站在十里长街的人群里, 一路目视着总理的灵车前行。此时, 学生的眼睛都紧紧地盯着黑板, 全部都是一派悲伤的神情。这节课的情感教育目标达到了。

三、借物抒情, 师生共鸣

人的感情最丰富。古人云:“动之以情。”这都说明情感的感染力非常强大。我们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不是孤立的, 不是脱离语言文字的单纯说教, 它渗透在教学过程中的每个环节, 贯穿语文教学的始终。语文教师要紧密联系课文表达情感、作者情感、读者情感、社会情感, 让学生放开手脚, 自由展示才华, 并有自己的感悟。

如在讲《最后一分钟》时, 我让学生依据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 找出有关句子, 有感情地朗读, 从而体会作者的情感波动。然后指导学生理解作者为什么有这种变化。学生通过许多方式朗读文章后, 了解了作者的思想变化, 体会得很深刻, 也从中受到了教育, 引起感情上的共鸣。我甚至在结束课文后用低沉的语调说:“同学们, 当你们面临这一刻的时候, 心里会怎么想?你们还会在上课时做小动作吗?你们还会有无穷的机会重新学习吗?”此时, 教室里静得连一根针掉在地上的声音都能听到, 无声胜有声, 同学们的表情很严肃, 都在感受着面临外敌侵犯, 即将失去家园的悲愤之情, 同作者在情感上产生了共鸣。再如《永生的眼睛》这一课的教学, 有的教师是这样引导的:先让学生以多种方式阅读课文, 了解作者思想的升华过程, 并深入理解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然后根据这条线索, 找出相关语句, 体会作者的感受。并逐步理解作者的情感为何由痛苦到自豪。最后, 教师因势利导, 用沉重的语气对学生说道:“你们知道这篇文章的背后故事吗?写这篇文章的作者有个年仅14岁的女儿, 正是花儿一样的年龄, 活泼, 可爱, 然而, 有一天突遇车祸, 永远地离开她了, 事情就发生在作者写完这篇文章不久之后。对她来说, 这是多么大的打击啊!然而, 她忍住巨痛把女儿的眼角膜捐献出去了, 这是女儿最后的遗愿。多可怜的一家人, 又是多么伟大啊!”教室里静悄悄的, 同学们感受着作者的情感, 感受着作者无比博大的胸怀。

四、交流情感, 坚持梦想

尤其是语文教学, 课堂是传授知识的课堂, 更是教师与学生沟通和交流情感的课堂, 我们千方百计地创设情境, 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就是为了让学生能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 让学生能身临其“境”, 自己去体会, 自己去感悟, 通过优美的语言文字去深刻地理解课文中要表达的情感, 感受作者是如何把客观的景物与自己的感情融入在一起的, 即文章的意境。与此同时, 我们的语文教师也要善于让学生去发现教材中所蕴含的纯真、善良、美好的东西, 通过这些去树立我们学生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理想观, 去丰富我们学生幼小而美好的心灵, 去塑造我们学生及健全的人格与健康观念。小学生的情感世界与我们成年人的情感世界不同, 它自身有着独特的情感特征, 所以他们的情感体验和情感的表现都有着独特的特点。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 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 而且还要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去体验、去领悟教材中的真善美, 使情感教育贯穿于我们的整个教学过程。

小学语文情感教育 篇8

一、情感教育对学生长足发展的重要性

1. 情感教育与情感的区分

情感是指人们在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加深,对客观事物产生不同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心理体验与价值判断,通常我们所说的七情六欲就是指的情感。而情感教育是专指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体验教育内容所传达的种种美好体验,培养学生美好的品德,健康的心理,进而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感。通过课堂,实现理解学生关爱学生的目的,提高学生的情感素养和自我控制能力,使教育教学更加体现人性化。情感教育始终坚持从教中学,从体会课堂教学内容的情感陶冶学生的情感,是阅读课内容的教育作用发挥到最大化,增强学生的道德感,正义感,美感,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情感体验。情感教育是一般情感的深化和专门化,根据研究表明,通过情感教育可以提高青少年的情商,对其以后个人发展、家庭和谐、处理人际关系都有着重要作用。情感教育的重要地位逐渐被校领导和家长重视,是完整的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 情感教育对青少年发展的重要性

情感教育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现在社会的生存压力也来越重,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学习应对压力和失败是青少年应该掌握的技能,通过情感教育,培养学生临危不惧、越挫越勇、分析能力。此外,在现代社会,人与人相互协作的能力在工作越来越被强调,学习互相理解,学习关心体贴他人,从而更好的与他人交往。再者,面对各种挑战,青少年一个应该对自己的能力形成一个正确的评估,同时学会自我激励,努力完善自己的技能,提高和塑造自己的独特点。随着家庭结构的变化,青少年与家长在一起的时间缩短,情感塑造上语文教育的作用就显得日益重要。

情感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素质教育下的学生应该是健康阳光的、有创造力、有个性的。情感教育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形成良好的价值观观、人生观、世界观的重要手段。从素质教育的本质来看,素质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出既有知识又有能力的青少年,使他们成为新社会建设的有力支柱。情感教育是充分发掘学生潜力的教育,把全面发展教育方针落实到实处的教育,是着力培养适应市场经济人才的教育。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语文基础知识渗透到对学生情感培养中,有利于学生感情熏陶、个性发展、自我激励。

二、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与情感教育的详细分析

1. 小学语文课堂内容对青少年的培养目标

小学语文课堂的主要授课内容有:拼音、识字、阅读、写作、词汇五个内容,目标是通过这五个方面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文字进行交流,并且能够进行阅读和在创作。通过小学课堂所学到的内容,进一步进行阅读,完成对青少年人格、思维、心理的初步塑造。小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必须注意培养他们身上的良好品质。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语文课堂为了培养出具有创造力、合作精神、开放视野的学生,在阅读能力和运用语言文字能力上对学生多做训练。

2. 小学语文课程进行情感教育的可能性

情感与教育的关系非常密切,小学期间,学生的发展空间有无限可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不单纯的是教与学的关系,教师对学生关爱,反过来,学生也会爱戴老师。小学语文课堂是培养学生情感的优良载体。

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更加具备人文性质和教育性质,包含了祖国千万年的优秀文化传统,是一门有丰富情感的学科。选载的文章都饱含了作者的情感,,因此语文教师的教学工作也就包含了双重性质,既承担着知识传授的作用,也承担着情感培养的作用。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优秀文章有的表达了对祖国河山的无限热爱、对人民的无私奉献、对科学文化事业的热爱、对家人朋友的思念等等,包含了人世间的各种喜怒哀乐,学生通过语文课学习,接触到了大量的情感素材,体会到了不一样的人生。语文阅读课上的文章,编写教材人员投入了情感,写作文章的作家也投入了情感,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投入情感来理解作者传递的情感就无法完成教学,同样,学生不把情感参与进来,也就没有办法体会到老师上课所讲内容的妙处。编写者的情感、作者的情感、教师的情感、学生的情感也就决定的语文课的情感性。

三、小结

浅谈情感教育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篇9

一、精心创设教学情境, 以境染情

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情境中产生的, 情境中的各种因素对情感的产生起综合的作用。小学语文教材中所选文章大多数是名家名篇, 作家们对生活有着深切感受, 这种情感能打动读者心理产生积极的教育效果。教学中, 教师要紧扣文本, 创设一定情境, 让学生在情境之中, 触景生情, 身临其境, 达到情感共鸣。

教师创设情境的手段有多种, 如:

1.语言

教学语言是师生间交流的主要工具, 它应该是在逻辑、科学语言的基础上加以提炼升华而成的、为浓烈的感情浸泡透了的、形象化了的、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语言。

[ 案例]

《少年闰土》教学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

教师讲读完《少年闰土》后, 问:“少年闰土活泼可爱, 和你们现在差不多, 30年后, 你们会变成什么样”学生积极性很高, 这个说我要当医生, 那个说要做一名教师……学生们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幻想。这时, 老师又接着问:“30年后的闰土呢”学生又开始想象, 有的说可能很有钱, 因为他聪明;有的说可能成为一名猎人等。教师不紧不慢地向同学介绍:“将你们想象中的闰土和《故乡》中的闰土比较比较。”自然把学生引向《故乡》, 激发了他们课外阅读的兴趣。

2.媒体

要把学生带入课文所描绘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情感环境, 有时还可借助直观形象的现代化教学手段, 展现课文情境, 为学生创设鲜活的情境氛围, 使学生得到充分的情感体验。

[ 案例]

《十里长街送总理》教学

人教大纲版第九册

《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描述的是当年北京人民在十里长街送总理时的催人泪下的场面, 可是生活在现在的学生以他们的年龄、阅历, 对此缺乏历史的感性认识, 这给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此时, 教师可利用录音和录像。配音解说周总理一生的经历、贡献, 并放映当年首都人民在长安街向周总理灵车告别时的实况录像, 播放低沉悲壮的哀乐, 这似乎把学生带到了现场, 有“亲临其境”之感。媒体再现历史情境, 通过视听煽动学生的情感, 让作者的情感在学生心中缓缓流淌。

二、充分挖掘教材, 以读传情

以前的语文课堂, 教师几乎包办一切, 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 谈不上阅读、交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 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时间。”在阅读课上, 教师要引领学生走进文本, 多用读代替分析, 代替回答。朗读是我国传统的教学方法, 它不仅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 而且能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利于学生的人格塑造。读中领悟的方法很多, 下面介绍三种有效的能激发学生情感体验的形式。

1.换词对比朗读

为了让学生理解某一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深刻含义, 可以用换同义词的方法, 让学生对比朗读。

[ 案例]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

一位老师在教《圆明园的毁灭》时, 先出示句子:“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 统统掠走, 拿不动的, 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要求学生朗读两遍, 然后用换词法来理解“掠”。学生很快得出“掠”可理解为“抢”、“拿”、“夺”等。教师又问:“那作者为什么用‘掠’而不用其他词呢”学生开始思索, 不久略有所悟。此时, 老师提出进行换词对比朗读, 仔细揣摩。通过对比朗读使大多数同学心领神会。有的说:“‘抢’是从别人那儿强行拿走, ‘掠’显得轻松随便。”有的说:“‘掠’字可以看出他们想拿什么便拿什么, 没受到任何反抗。‘掠’字可以看出侵略者的野蛮与霸道。我真恨这些坏东西。”

可见, 通过反复的对比朗读能引起学生丰富的想象和深刻的思维, 能激起学生情感的河流。

2.扮角色朗读

小学语文每一篇课文都浓缩了作者丰富的情感, 且具有形象性、感染性的特点。在读书的过程中, 学生并不是没有感觉重复播放的录音机, 他们会随着读的不断深入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特别是扮角色朗读, 更能激发学生在读中“悟”情, 从而深化学习情感。

[ 案例]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

教学中, 教师让学生都来当那个种葫芦的人, 读读他心里想的和说的话, 学生一会儿满不在乎地说:“有几个虫子怕什么!”一会儿盯着小葫芦, 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 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对小葫芦和长了虫的叶子不同的态度, 学生读得惟妙惟肖, 体会到那人对小葫芦的喜爱。读到他听了邻居的话后奇怪的疑问时, 教师提问:“种葫芦的人, 你奇怪什么”进行相互对话。自己就在故事中!孩子们兴趣盎然, 在读文和对话中, 体验了情感。

3.补充想象朗读

“学而不思则罔”。学生既要熟读, 又要精思。假若口到心不到, 即使书读千遍, “其义”也不能“自现”。毫无疑问, “思”须以朗读的材料为依据。为了使学生的“思”更有效, 可以有意识地引导他们将课文中的“点”加以“发散”, 即进行补充想象朗读。

[ 案例]

《鸟的天堂》教学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

《鸟的天堂》中有一句话“那翠绿的颜色, 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 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生命在颤动。”为了帮助学生领悟这个句子, 先让他们自由读第一句, 接着给出一道填空题:榕树的叶子绿得, 绿得, 让人感觉到每一片叶子 (请同学们根据自己朗读时的体会填空) 。有的说:“榕树的叶子绿得鲜亮, 绿得可爱, 让人感觉到每一片叶子都是一个绿色的小天使。”有的说:“榕树的叶子绿得发亮, 绿得可爱, 让人感觉到每一片叶子上似乎都有一个可爱的小精灵在跳跃。”等。老师及时总结:“是啊!榕树那翠绿欲滴的色彩让人感觉到了榕树的生机与活力。现在请同学们再读这句话, 细细体味。”由于有了补充想象作为铺垫, 学生再朗读时, 不仅兴趣更浓, 而且入情入景。

三、强调学生个性化感悟、体验, 不能忘记教师的引导

学生有着不同的生活经验, 他们在阅读中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思考问题的角度、情感反应, 应该允许并提倡对文本的多元解读, 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 案例]

《跳水》教学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

一位老师教《跳水》一文, 交流阅读感受时, 有的学生从船长身上受到启发, 体会到遇到危险情况时要沉着果断;有的同学从那个孩子的行为体会到做事情要考虑后果, 不能因一时的赌气而不顾危险;有的学生认为事情的起因是水手们开玩笑太过分, 伤了孩子的自尊心, 体会到开玩笑要注意分寸。这是学生用心读书得来的真切感受, 是值得珍视的可贵体验。

但是也不能片面强调学生的个性化感悟、体验, 而忘记了教师应有的引导。

[ 案例]

《龟兔赛跑》教学

有位教师讲完《龟兔赛跑》后, 让学生续编龟兔赛跑的故事, 有学生想了个让乌龟在第二次赛跑中再次获胜的办法:“请个小乌龟帮忙, 在岔路口把路标转换方向, 使兔子跑错路, 到不了终点。”对这样的“创造性”思维, 对这样的“金点子”, 教师应该从道德品质和思想方法上进行正确的引导。我们要珍视独特的感悟、体验和理解, 主要指不要简单地否定甚至嘲笑、指责, 并不是说不要引导和指导。如果任凭学生自己体会, 没有老师正确的引导, 学生的阅读能力仍然难以提高, 也难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

总之,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教师要充分利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情感, 使学生用情去学, 投入地学, 从而学有所思、学有所获。

小学语文教师情感教育能力探微 篇10

朱小蔓在《情感教育论纲》中提出:品德的形成,不能和人其他能力的发展孤立开来,而是促进包括认知、审美、创造力等在内的整个素质的发育和丰满。[1]这段话表明情感教育的重要性。那么,情感教育能力到底是个什么概念?小学语文教师又应具备怎样的情感教育能力呢?

1. 情感教育能力

情感教育能力,顾名思义是对个体的情感加以完善和升华的能力,是新时代教师必备的一种教学能力。学生的健康成长不仅需要书本知识的充实,还需要良好的情感去灌溉。运用这种能力,教师就仿佛多了一双睿智的眼睛,可以看透教学的本质,将知识背后的情感因素挖掘并传授给学生。

2. 小学语文教师具有的情感教育能力

2014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对教师提出“四有”要求。做“四有”教师,离不开教师的情感教育能力。[2]小学语文教师独特的情感教育能力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情感认知能力。情感认知能力是指个体对情感的认识与理解的能力。具备这一能力的前提就是发现情感,从学习和生活的细枝末节里找寻情感教育的因素,再通过自身的解读与感悟,将其转化成可以传达给学生的教育信息。这是情感教育能力中最为基础的能力。

(2)情感体验能力。情感体验能力是使对方亲身感受情感氛围的能力及个体创建情感体验活动的能力,其基础由情境性、动机性、情感性等原则组成。只有启发学生积极地去体验情感,才能让他们在参与之后拥有深刻的认知,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素质培养才能够得到提高。这就要求教师要具有良好的情感意识和创新的教育方法。

(3)情感调控能力。情感调控能力是指当个体受到外界影响而产生情感波动时,对其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能力。小学生由于年龄尚浅、心智不成熟,所以往往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突发状况,这些状况有正向的,还有消极的。只有教师具备这一能力,才能够消除学生的消极情感,使学生健康地成长。

(4)情感交流能力。情感交流能力是指一种能让人与人之间更好地进行情感授受的能力,也可以说是一种特指的人际交往技能。要想进行优质的教育,就需要良好的情感交流,否则教育就会变得机械和无趣。所以说,情感教育是从沟通与交流开始的,教师掌握这一能力就能够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进行心与心的交流。

二、小学语文教师具备情感教育能力的意义

1. 有利于把握情感教育目标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品德修养,使他们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最终实现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3]培养学生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实现全面的发展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核心。教材蕴含的情感因素中,有些是显性的,有些是隐性的。只有教师自身先找出教材和教学中出现的情感因素,并加以分析和解读,才能准确把握教学方向,设立教育的目标。

2. 有利于有效地深入教学活动

只传授知识的教学是单一而浅显的,要想提升教学的深度,就需要让学生体会知识背后的情感世界,这就要求教师具备情感体验能力。教师具备这一能力,就可以通过对教材的解读,从而在课堂上开展更多生动多样的互动活动。通过这些教学设计,将学生带入情感教育的世界,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思考,自己感悟出情感的真谛,这就能够使教学更加的生动、有意义,从而使教学不仅仅是浮于浅显的知识传递,而是更加深入地注重情感与智慧的交融。

3. 有利于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小学生的心理复杂而多变,无论是在生活还是学习中,他们的情感都会敏感地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这就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情感调控能力。通过这一能力,教师可以敏锐地观察到学生情感的变化,并迅速判断出是否积极健康,否则就要运用一定的方式,将学生不良的情感消除。在和谐的氛围下才能产生良好的教育,就如同花儿要在明媚的阳光下才能茁壮地成长。教师具备这一能力,就能使教师成为课堂的主导者。

4. 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主体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你未来学生的道德,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己是否把心灵献一点给别人,或者闭锁在自己的小天地里过着只关心自己和自己狭隘利益的生活,个人主义始于缺乏情感教育。”[4]教师具备良好的情感交流能力,才能良好地进行师生沟通与交流,学生才能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关心和期盼,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自己的主动性,拥有自主的对知识的渴望。同时通过师生间良好的情感交流,教师也可以深入了解学生,理解学生的困惑,发现和欣赏每个学生的闪光点,从而更好地培养每个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和个性的协调发展。

三、小学语文教师情感教育能力的培养策略

1. 情感认知能力的培养

教师要想实施情感教育,那么其自身就要尽可能地去发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并了解和体会这些情感,这样才能引导学生领悟情感。这就需要教师拥有较高的情感素养和良好的情感认识。

(1)大量阅读以提升情感素养。教师努力提高自身的情感素养是提高其情感教育能力的基础。在现实生活中,许多语文教师积累的生活体验很少,对于丰富而复杂的情感缺乏经验、想象和敏感性。要想将丰富的情感传递给学生,那么教师本身必须是情感丰富的。罗曼·罗兰曾经说过:要散布阳光到别人心里,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5]而心中的阳光便来自于教师对知识和情感的积累与融合。要想提升教师的情感素养,读书是个好方法。教师通过大量地阅读文学作品及课外名著,不但积累了知识,还拓宽了文化视野。阅读不仅可以提高教师对文学的认识和感知力,也丰富了自己的心灵,增加自己的审美体验。从阅读中而来的情感体验才能培养出更多情感健康的学生。因此,语文教师应该养成勤读书的好习惯,从书中汲取营养,不断地充实自己的文学底蕴,提升自身的情感素养,从而更好地实施情感教育。

(2)研读教材以提升情感认识。教材中有许多含有丰富情感因素的课文,这些课文包含的情感因素有一些非常浅显,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就可以发现。还有一些情感因素则贯穿于全文不易被发掘,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在教材背后的文本中寻找情感教育的思想内涵和价值。每篇课文都具有情感教育的良好素材,教师要多阅读、多钻研,才能充分理解教材的情感内容。对教材进行深入研究的过程,也是教师自身受到启迪和感染的过程。教师在教学前,需要钻研教材,仔细地体会作者的文字,以揭示真实的感情,这也可以提升教师自身的情感认识。具有丰富内心情感和精神世界的教师,才更加注重学生的情感表达与培养。因此,教师要进一步深入挖掘语文教材中的每篇文章、诗歌、对话等内容的深层意义和教育价值,并与情感培养相结合,制订科学有效的教学计划,更好地运用教材情感文化。

2. 情感体验能力的培养

教师是学生情感体验的设计师和组织者。教师利用工作之余,多去参与进修培训和志愿活动,就可以掌握良好的情感教育的方法,具备超强的情感意识,使情感体验能力得以提升。

(1)进修培训以学习情感教育方法。教师要想提高自身的情感体验能力,最快速、有效的方法就是参与培训,在培训中学习情感教育的方法。教师在培训期间可以聆听很多专家教授的讲座,这些专家会讲述许多情感教育相关的重要理论知识,也会列举许多生动的教学实例,来提升教师对情感教育的理解。这也是教师学习情感教育知识的一种直观有效的方法。同时,教师参加培训也可以加强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提高自身情感教育的实践能力。在培训时,教师可以接触到许多同行,可以相互交流情感教育的方法,在学术交流中参与学习。参与培训可以引导教师学习正确、有效的情感教育方法。教师只有运用正确的教育方法,才能全身心地投入教育工作,并取得良好的教育成效。

(2)参与志愿服务以加深情感意识。《教育部关于教师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将志愿服务与促进学生成长相结合,与提升教师品德修养和学识水平相结合,努力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6]教师参加志愿服务活动,能够深刻体验社会,在活动中提升服务意识,加深对情感的理解。志愿服务是一种自发的公益行为,是传播爱的活动。通过回馈社会,帮助他人的行为,使自身的情感素养得以升华。通过志愿服务,教师亲身去体验这种无私的大爱,从而使自己心中也具有更加深刻的情感意识。在志愿服务中,教师增强了自身的责任感和情感素养,具备了无私奉献的精神。在教学中能够更为深切地读懂学生、爱护学生,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3. 情感调控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常常会产生各种不稳定的情绪体验,教师只有深入了解学生心理,具备处理问题的能力,才能应对教学中出现的各种状况。因此,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着重培养。

(1)钻研心理学以提升情感认知。《教师不可不知的心理学》一书中指出“学生想认真学习,教师想尽力帮助学生学习。问题是,我们如何确定我们正在做的事情是对的呢?直觉上,我们都以为我们是对的,但心理学却告诉我们:人们的想法往往埋藏着许多盲点……”[7]小学生具有很多心理特点,教师要想了解学生、正确地教育学生,就必须掌握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只有深入了解了小学生的心理,教师在面对突发教学状况时,才能够正确选择事件的处理方式,了解学生的情况并把学生引导到正向的情感上,这就要求教师多去阅读心理学有关的书籍。例如,美国亨特著的《心理学的故事》、Harre著的《他们改变了心理学———50位杰出的心理学家》、Hock著的《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等。教师可以从著作所收集的著名的心理学研究个案中,了解心理学的问题并掌握心理学的研究方法。通过阅读一个个“心理学”的故事,以提升教师对情感的认知和对情感教育的重视。教师钻研心理学可以提升自身的情感认知,用知识的力量提升自身的能力。教师要深刻地认识学生的心理,才能够给他们最好的教育。

(2)进行教学反思以掌握教学机智。能够正确评价学生的不良行为、机智地应对学生的问答、积极地调节学生的情绪等,是对教师的一种严峻考验。要想提高教师的教学机智,就要求教师对教学实践加以反思。“充满智慧的反思能发现事物,而未经反思的行动是‘缺乏智慧的,没有机智的。”[8]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形式丰富多样。教师可以每天书写教学日记,将特殊的和创新的教学案例记录下来,也可以抒发一些教学体会或书写教学后记等。教师通过分析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一些情感教育问题,然后再将情感教育过程中成功和失败的地方总结出来,最后通过反思,找出处理某些情感教育问题上的亮点和不足,从而不断加强学习,以掌握教学的智慧。教师只有经常对教学进行反思,才能更加丰富自身的教学经验,为之后的教学积累智慧,在未来的情感教育中也能够更加机智地、富有深度地进行教学。

4. 情感交流能力的培养

情感教育是从沟通与交流开始的,教师要想具备情感交流能力,良好的人格魅力和沟通技巧是尤其重要的。

(1)时常微笑以提升人格魅力。“面对孩子,要有阳光般灿烂的笑容;面对教育,要有阳光般平和的心态;给自己阳光,就会给学生播撒阳光,给大家带来阳光[9]。”用微笑说话的人,才能担当重任。微笑具有一种宽容的力量、一种接纳的力量,能使人与人之间心灵更好地相通。时常微笑可以提升自身的人格魅力。要想从内心真正的微笑,首先需要教师有一颗豁达、宽容的心,面对问题选择积极的应对心态。其次,教师要学会减压,过重的教学压力会导致教师产生过重的心理压力,趁着假期出去旅游,或者找一处安逸的环境适当地放松自己。亚里士多德讲过“闲暇出智慧”,有闲暇才有属于自己的自由时空:独立地思考,自由地发展,自信而能动地挥洒才智,才能心理坦然,心情轻松。[10]从而使教师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情,绽放出真诚的微笑。教师时刻保持微笑,时常嘴角微微上翘,久而久之便会具备一种亲和力,更加具有人格魅力。

(2)勤于思考以掌握沟通技巧。沟通,就是为了让另一个人懂得你所要表达的意思,感受到你所传递的情感并按照你想象的去做。真正好的沟通是要说对方想听的,听对方想说的,为此就要求教师必须有效地思考,通过一定的方式实现和表达。与不同的人沟通,就要运用不同的沟通技巧。要想提升自身的沟通技巧,教师需要勤于思考,通过思考模拟人的思维,猜测对方的心理活动,以提升沟通中的应变能力,使自己在沟通的过程中无论遇到什么突发事件,都能够轻松应对。这就需要教师掌握时代动态,经常上网关注时事政治以及当今社会的热门信息,或是多走出去参加一些活动,如聚会、讲座、瑜伽、游泳、球类活动等,为更好地沟通积累经验,再经过思考以掌握更多的沟通技巧。

从教育者的角度看,教师身为教育过程中的引导者,他所具备的文化底蕴、教育技巧和情感素养与学生的全面发展紧密相关,教师可以通过自我升华、课堂优化、实践活动等层面提升情感教育能力。教师具有良好的情感教育能力有助于其把握现代教育新理念,因此,现代教师情感教育能力的建设非常重要。

摘要:小学语文教师的情感教育能力包含情感认知能力、情感体验能力、情感调节能力和情感交流能力,这些能力有助于小学语文教师把握情感教育目标,深入教学活动,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培养小学生的主体性。可以通过大量阅读、研读教材、进修培训、参与志愿服务、钻研心理学、教学反思等方式培养小学语文教师的情感教育能力。

关键词:情感教育能力,小学,语文教师

参考文献

[1]朱小蔓.情感教育论纲[M].南京:南京出版社,1993:57-59.

[2]朱旭东.现代教师该有怎样的情感教育能力[J].辽宁教育,2015(1):30-32.

[3]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26.

[4]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M].杜殿坤,译.北京: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689.

[5]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3-82.

[6]教育部.教育部关于教师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指导意见[J].中国德育,2014(19):6-7.

[7]唐全腾.教师不可不知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1.

[8]马克斯·范梅南.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M].李树英,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9]白乐敏.班主任心语[N].德育报,2007-12-10.

小学语文教学要重视情感教育 篇11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教学 情感教育

现在有许多教师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过于强调学生智力的提高,而忽视了学生在人格、审美等非智力方面的发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变这样的现象。语文教学过程是一个将认识和情感统一起来的过程,同时认识的发展也是种伴随着学生情感的发展,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能够更好地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

一、情感教育实施的背景

所谓情感,它是指态度的一部分,又和态度中的内向感受以及意向等部分具有协调性和一致性。情感是人的态度在生理上的一种复杂而又稳定的体验。据《心理学大辞典》解释,情感是一个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需要所产生的态度体验。教育心理学认为,情绪与情感都是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体验,情感倾向于人在社会需求欲望上的态度体验。

目前,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升学率虽然已经退出了“独尊”的历史地位,但是仍然间接关系着对教师与学校水平的评价,另外,年级之间、学校之间的各种排名与竞争,导致了许多教师盲目地追求学生的考试分数而忽视了其他方面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也提不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整个课堂气氛沉闷,除了教师讲就是学生听,自主学习的机会很少,自由学习的活动也比较少,这不仅是因为学生要忙于回答教师的各种提问而没有足够的时间自己思考,也是因为教师填鸭式的灌输方式使学生丧失了学习的热情。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的必要性

小学生正处于社会情感与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初期,虽然还没有真正树立起自己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但是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已经能够有自己的判断,也就是说,有了判别是非和分清善恶的标准和能力。因此,在小学的学科教学尤其是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把握适当的时机,将情感教育融入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学习中树立起正确的认知观,建立正确的善恶标准,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周围的事物。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小学语文的教学应当重视情感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而小学语文更应该从语文这一门学科的特点出发,将语文教育和情感教育统一起来,将中国文字的学习与学生情感的培养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同时,语文大纲以及教材内容也充分展示了作家对祖国河山的无限热爱,展现了对周遭事物的深刻体会,无论是娓娓道来还是气势恢宏,都能让人感受到某种强烈的情感。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就应该适当地把握时机,将情感教育融入教学并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在学习中很自然地将情感传递给学生。

小学生有着其独特的情感特征,能够对情感有较深的体验,并将情感表现出来。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要承担传授知识的责任,更要让学生领会到语文学科蕴含的美好情感,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为他们创造良好的情感教育氛围,师生共同努力走到一个更高的层面。另外,情感教育也是对教师的一个教学要求,是教师尊重学生情感的体现,也是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的过程。

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有哪些作用

(1)情绪的调节。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鲜明的情感特点,他们有着丰富的情感,对周遭的事物也大抵拥有较大的热情,同时还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同时,他们对于情感的控制能力还比较差,认识问题不够深刻,情感非常容易外露,还往往比较冲动。对于这些,教师应该给予理解,并与他们进行交流和沟通,以便能够对学生的情感进行有效的调控,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和内心驱动力,建立起一个师生融洽的良好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的情绪,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效果,达到教学目的。

(2)感情的熏陶。情感教育是一种具有渗透性的教育,通过语文教学,情感教育能够把教学内容里富有的情感渗透到学生的情感当中,所以,这对于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情感节操以及爱憎分明的处事态度有着很大的熏陶作用。在语文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还能够不露痕迹地对学生进行启发和挖掘,唤起学生的情感意识,巩固学生的向善情感。小学生心智发展不成熟,不能够时时正确地分辨善恶是非,因此教师的情感取向往往成为学生情感的标准,常在不知不觉中对他们产生影响。

(3)审美力的提高。小学语文的教材丰富多彩,展现了作者的诸多思想感情,这就为学生提供了非常丰富的审美对象。学生要具备情感,才能在课文中感受到美的存在,获得美感。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内化自己的情感,并在情感的作用下发现美和感受美,逐渐提高审美能力。同时,还能起到净化学生心灵,陶冶学生青情操的作用,最终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达到情感教育的目的。所以,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不仅能够对学生的情感进行优化,还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审美习惯和审美能力。

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有哪些方法

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如何实施情感教育呢,总结起来大致有以下两个方面:

(1)在教学中设置情境教学。小学生的情感相对比较肤浅,带有很大的情境性,并且容易受到教师情感的影响,同时也容易被课文中的人物和情节打动。所以,教师应该结合所学课文的内容适时创设一些情境,为学生的情感教育营造一个适合的情感氛围,这不仅能够为学生的情感体验带来活跃的因子,还能后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达到更佳的学习与情感培养效果。

(2)发挥学生自主性。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强调教师的作用,还应该重视学生的自主性,“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不仅会扼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会对学生情感的发展造成阻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经常与学生进行情感的交流和互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情境教学中,增加情感的体验,培养他们自主感受和体验的能力,丰富美好心灵,塑造健康人格。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尽可能地实施情感教育,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秉德.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浅谈小学语文的情感教育研究 篇12

一、小学语文教育中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小学语文教学最根本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更好地服务于语言逻辑以及文化知识等。教师在努力完成这个目的的过程中, 始终和学生进行着情感交流。事实上, 教师是将知情意传递给学生。因此, 教师必须做到以情传意, 情景相融, 只有这样, 才能创造出更多的审美情景。教师也可以和学生通过情感进行交流, 达到思想上的共鸣, 利用多种形式来完成情感教学。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是情感教育。然而, 素质的关键就在于内化, 而内化最主要的就是情感的形成以及习惯的养成。所以, 在小学语文教育的过程中, 教师要从根本上提高素质教育, 而素质教育中情感教育是关键, 因此, 要非常重视小学生的情感教育。

二、小学语文教育中情感教育的主要内容

1.亲情教育。亲情本质就是无私的爱。实际上, 亲情教育也就是进行爱的教育, 其主要的教育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懂得珍惜爱, 更重要的是要教会他们如何去爱别人。小学生的情感教育与社会的安定有着紧密的联系。然而, 在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时, 不能以降低社会情感质量作为培养人才的条件, 而是要将亲情教育和人的思想品德紧密结合在一起, 让学生明白亲情的含义以及要珍惜亲情, 从而平等地对待每一个人。

2.友情教育。友情可以给人奋发向上的无穷力量。所以, 教师必须要让小学生分清什么样的友情才值得珍惜。实际上, 友情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善待他人, 在朋友遇到困难的时候可以真诚地付出。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向学生渗透一些关于友情的东西, 让学生珍惜和他们的每一次情感交流。如果学生长期处于一个积极的状态下, 那么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也会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

3.师生情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在培养思想品德方面具有较好的优势。由于教育是高度情感化的过程, 最本质的目的就是培养真情。现如今, 小学语文教材中精心挑选了一些图文相融的优秀作品, 然而, 这些优秀的作品正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素质的基础。所以, 教师在传授作品知识时, 重点是能够使教师和学生在感情上产生共鸣, 使学生与教师一同融入到作品的情感中, 充分体现出师生之间的感情。

三、小学语文情感教学使用的方法

1.教师要熟背课文, 找准文章的情感因素。通常情况下, 小学课文的语言表达比较简单, 容易理解, 借助语言来传达课本中的情感。虽然故事情节较短, 但是却蕴含着丰富的感情和教会他们为人处世的道理。然而,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与心理还不够成熟, 不能准确地把握课文中的情感因素, 从而将很难深刻理解体会到课文中的情感。因此, 针对上述情况, 教师要在课前进行认真备课, 准备一些和课文相关的材料, 在课堂上引导学生, 很好地把握课文的情感。

2.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 激发情感。一般来说, 小学生具有较强的模仿意识与直观反映, 学生内心的情感极易受教师的情感所感染, 同时也很容易被课文中的情节所深深感染。因此,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 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内心情感。

3.让学生多表演, 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由于传统的教学都是教师一个人在课堂上讲, 完全不能带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 想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教师可以将课文中的重点故事情节让学生表演出来, 通过表演, 可以让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和沟通, 让学生自己去体会课文中的情感。经过实践证明, 此方法不仅可以大大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而且更利于学生把握文章的情感。

总体来说, 小学语文教育的重点就是情感教育。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 更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和学生多沟通和交流, 提升学生的情感。与此同时, 教师还需要对教材进行深入的研究, 把握课文中的感情思想, 而且将情感教育始终贯穿在课堂教学中。现如今, 情感教育不仅是新课标的一项具体的要求, 这也是使学生全面发展的所必须具备的。情感教育可以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 进而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摘要:培养人才的基础关键在于小学教育。因此, 小学教育的重要性是非常直观的。但是, 长期以来, 教师都使用“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向学生灌输基础知识。事实上, 素质教育特别重视情感教育, 尤其是在语文教学中, 情感教育更是非常重要的。本文通过对小学语文教育中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和主要内容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分析, 同时又提出了一些在小学语文情感教学中使用的方法, 希望在今后小学语文情感教育中产生一些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感教育,重要性内容,方法

参考文献

[1]徐艳超.浅议小学语文情感教育[J].科海故事博览:科教创新, 2010 (7) .

[2]李明锵.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探索[J].教师, 2010 (17) .

[3]杨兰.小学语文学中情感教育探究[J].科海故事博览:科教创新, 2011 (3) .

上一篇:文化消费文化产业下一篇:惯量模拟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