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重要性

2024-10-16

元素重要性(精选12篇)

元素重要性 篇1

一、中国先锋话剧的表演歌舞化倾向

中国先锋话剧市场有结构片段化、表演歌舞化、形式多样化、受众年轻化的倾向。而艺术创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对时间的需求与营销者对市场对高效、高利追求之间的矛盾, 使许多创新性强、有发展潜力的戏剧作品在孕育阶段便被迫端到了舞台上。而在这样一种高速孵化成品的高度商业化市场中, 音乐被当成一种工具大量填入话剧作品中, 但因听觉不如视觉直观, 音乐又是话剧创作过程中最易被忽视的部分。

中国先锋话剧市场变化倾向表演的歌舞化最为明显。表演的歌舞化以音乐倾向性为源头, 在最初的先锋话剧中便有萌芽。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 先锋戏剧代表人物杰夫·纳托尔的《人剧第十六号》, 演员数次进行演唱, 甚至带领观众一同齐唱, 而后演出结束1。在中国早期话剧中, 开明社与光黄新剧同志社 (由刘艺舟1914年在日本创立) 在日本合作上演《卢宾芳》 (根据苏格兰歌剧改编) 和《复活》 (使用苏联《卡秋莎之歌》) 时都使用了西洋音乐2。目前中国先锋话剧市场而言, 表演歌舞的应用广泛的实例如《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两只狗的生活意见》《女仆》《狂人日记》等。中国先锋话剧的音乐化倾向3已不可置否。

中国先锋话剧在对音乐的创作与使用, 有着极大的进步空间。当代中国先锋话剧的音乐常由演员与导演在二度创作过程中共同创作编排使用。放弃使用专业作曲家, 以演员作为音乐、歌曲的创作者好处在于能在剧目营销过程中作为卖点之一。但从客观的角度评判, 这些剧目的音乐的旋律、结构、和声的使用效果, 以及歌曲中的歌词常常是缺乏音乐美感, 难以吸引观众的。“音乐, 不是戏剧艺术的可有可无的点缀品。音乐本身就承担了创造与传达戏剧诗的美学手段。”3目前的中国先锋话剧正面临在音乐创作使用上不够严谨, 对音乐创作者不够重视的问题。

二、音乐对话剧的直接作用

听觉感受不同于视觉之处在于视觉输入可随遮住双眼而停止, 但听觉输入却不能被阻挡, 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这也是在话剧创作中, 需重视音乐的原因之一。

王安潮在《戏剧张力与音乐铺衬的交错与叠合_新版先锋话剧_恋爱的犀牛_评析》4中提到音乐在话剧中的作用,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可以通过某一主题旋律及其变奏的反复出现呈现出特定的思想情感揭示和深化主题思想, 另一方面是可以通过乐曲的转调、节奏变化等特定的音乐语言改变观众心理状态, 即将音乐与剧情相结合, 推动剧情的陈述与发展。

不同形式的音乐在话剧中的作用也有所不同。特殊的环境音响有利于在剧场中营造相对真实的场景, 使戏剧表演更加真实, 同时增强对观众的感官刺激。乐器现场演奏的音响则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引起观众对剧情的期待与判断, 对话剧的发展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不同乐器还可以因其特殊的音色与效果, 烘托特定情境下人物内心情感活动, 有利于对人物情感表达之后的寓意延伸进行补充, 加强艺术感染力。儿歌曲的演唱, 则是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对剧中人物形象与个性的塑造、表现, 特定的歌词更是有利于观众体会剧中人物的情感。

在对曹禺前期话剧作品音乐元素的探究中5, 可以看到音乐与编剧间千丝万缕的联系。曹禺作为中国话剧史上伟大的编剧之一, 自小喜好音乐。极强的音乐素养以及对音响的敏感度, 使他在编写剧本时很容易意识到音响环境对整场话剧情境的影响。这种得天独厚的优势使得它在创作过程中会主动对音响、音乐的选择与配置做出了十分精细的安排。正是因为关注到了这音乐对话剧表现力的影响, 被曹禺精心编排过音乐效果的话剧如《雷雨》《原野》等多部话剧成为了中国戏剧史上不可多得的经典优秀剧目。

三、音乐对中国先锋话剧传承性的影响

1. 从受众角度来看

低质量的作品难以带动整个文化产业的前进。当今中国话剧创演中普遍存在“世俗化”发展趋势6。在《浅析“音乐”在戏剧中的作用》一文中, 作者李杨强烈的批评了以“刺激”方式吸引观众眼球以获取商业利益的行为, 并对这样的作品产生了如下观点:“有些这样的话剧作品的确能暂时留住观众, 可是, 当他们走出剧场之后, 究竟还有多少人愿意去回味它、研究它, 我们实在无法肯定。但我们能肯定的是, 凡是能让观众流连忘返的优秀话剧一定是那些富有音乐美感的作品, 如曹禺先生的剧作。6”一部好的话剧作品除了有好的剧本之外, 让人流连的音乐作品也是起到了非常大作用的。优质作品与观众数量是成正比的, 观众的流失势必会冲击到戏剧产业的发展, 更何况创新。

长期观看低质量作品易导致大众审美产生偏差, 观众若长期处于一种低质文化环境中, 必然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正如引导性价值观与道德约束力等思想, 社会环境的影响对个人的影响十分巨大。优秀剧目的缺失与低质作品的充斥, 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大众的审美。缺少优秀作品引导, 人民群众很容易降低原有的审美标准以迎合大众口味。创作者们有必要提高创作的自我要求, 提高作品的艺术性, 而不是一味追求票房与噱头。

2. 从作品的经典传承性来看

“音乐, 不是戏剧艺术的可有可无的点缀品。音乐本身就承担了创造与传达戏剧诗的美学手段3。”优秀的、经典的作品从来都是经得起反复琢磨与推敲的。而经典剧目的流传, 是离不开音乐、歌曲上的精细创作与使用的。

《试论曹禺前期剧作中的音乐元素》5一定程度上论证了经典剧目离不开音乐“对于那些以抒情性或表现人物内心见长的剧作, 音乐更有其独到之处。在这类剧作中, 它们或以背景音乐的形式出现以渲染某种气氛, 或作为音响效果以推动戏剧动作的发展, 此外, 音乐也可以直接成为剧情的组成部分, 成为人物心灵的感性显现, 甚至成为剧本结构的内在模式。”正是因为曹禺这样注重到音乐、音响对话剧影响, 促成了他的多部话剧成为了中国戏剧史上的经典优秀剧目。

就中国先锋话剧而言, 优质音乐的创作与使用对于经典优秀剧目的创演更为重要。周安华的作品《深沉悲怆的生命旋律———论中国八十年代悲剧创作》中提到:“乐 (广义的) 大胆地介入当代中国实验性话剧, 使情境获得了自己的生命。”3

我们有必要不断完善话剧中的音乐功能, 使得音乐为今后的先锋话剧创演发挥出巨大的能量。

注释

11 .吴戈.当代中国的_先锋戏剧_[J].刊名缺失, 出版年缺失 (期缺失) :20-28.

22 .满新颖.是歌剧还是话剧_论_扬子江暴风雨_作为_新歌剧_的名与实_满新颖[J].音乐研究, 2007 (3) :62-72.

33 .袁联波.当代中国实验性话剧的音乐化倾向_袁联波[J].江西社会科学, 2007 (6) :198-202.

44 .王安潮.戏剧张力与音乐铺衬的交错与叠合_新版先锋话剧_恋爱的犀牛_评析[J].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2013, 11 (4) :58-61.

55 .邹红.试论曹禺前期剧作中的音乐元素[J].文学评论, 2011 (2) :187-216.

66 .李杨.浅析_音乐_在戏剧中的作用_李杨[J].黄河之声, 2013 (20) :120-121.

元素重要性 篇2

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中国民众基本物质条件已经可以得到满足,部分富裕的人们在拥有基本的物质基础上开始转向追求更高的精神文明需求。另一方面近二三十年中国以古今中外绝无仅有的速度进行着城市化进程,在给民众带来物质极大丰富的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精神压力。相比于室外,人在室内空间所停留的时间要远远大于室外空间,因此能够给人有情感慰藉、给予民众正面情感支撑的室内布置设计开始显得举足轻重。

随着社会物质财富的积累和对精神文明建设需求的重视,人们对室内空间的使用超出单纯使用的层面。当前人们住酒店的目的不再是简单的“住酒店”,而是在满足基本食宿的基础上,追求生活愉悦感与环境体验的更高层次。因此,设计着眼点应该从过去仅仅局限在建筑室内上转换到建筑室内与人的关系上。这要求更多的设计原点从“人”本身出发,重视空间与人、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也是人文的一种关怀。这种转变是当今社会的.进步,也是大众对更高精神文明层次的需要,同时也是对室内设计及设计师提出更高的要求。

JAYA 设计的上海璞丽酒店是首个定位“都市桃源”概念的奢华酒店。设计师将“情感表达”融入整个酒店的氛围营造中,把都市繁华融于自然造景的轻松氛围中,为宾客提供独特的“都市度假村”体验。酒店入口的长过道迅速将都市喧嚣繁华与室内空间进行了划分和界定,通过中庭的仪式感和停顿,进入一层的大堂,立即给人不同的感觉,除了静谧的氛围,的确能够让人产生“世外桃源”的感觉,但不同于质朴的乡村感,而是一种升华的中国文化神韵的低调奢华感和品质感。上海璞丽酒店的极大成功充分说明了情感表达在室内设计尤其是高端酒店的室内设计中的重要性,为未来酒店的设计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元素重要性 篇3

【关键词】 干部教育培训;交通文化;重要性

一、交通文化内涵

交通文化,存在于交通战线各领域的工作活动中,她具有文化的共性,同时又必然带有鲜明的交通工作特点。交通文化是交通人员在其工作中所形成的具有共性被大家认可的一套价值、理念和行为准则,以及由此导致的行为模式。干部教育中的文化建设是通过培养造就一支政治理论强、业务素质高、广大群众信得过的管理队伍,来引领行业和实现交通建设又好又快的向前发展。

交通文化是几代交通人在长期工作实践中形成的一个具有群体特色的文化体系,具体包括群体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管理制度和交通理念。交通文化内容丰富、辐射面广,其核心内容就是交通系统和交通建设的价值理念,它主导和支配着交通文化发展的各个方面。

二、交通文化建设的意义

加强交通文化建设,对于推进新时期交通事业快速健康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1、 交通文化是一个行业时代的要求。二十一世纪是文化管理时代,是文化致富时代。交通文化将是交通战线在现今时代的核心竞争力所在,是整个管理领域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一个行业只有拥有了自己的文化,才能使其具有生命的活力,创新的动力;才具有真正意义上人格的象征和社会存在的价值;才能具有获得生存、发展和壮大,为和谐社会服务的基础。

2、加强交通文化建设,有利于激发交通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先进的交通文化可以代表交通事业发展方向,具有明确的导向性,有了明确的方向和目标,才可以统一信念、规范行为,达到共同的发展愿景。健康的文化都具有教育感化功能,可以使交通干部形成健康向上、开拓创新的群体意识。交通文化建设还有利于满足广大干部职工的文化需求,有利于提高交通干部的综合素质,最终激发江苏交通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我们的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

3、加强交通文化建设,有利于树立交通部门的良好品牌和形象。优秀的交通文化是良好形象形成的基础。在先进的理念引导下,意识层面的内容可以促使人的行为方式向好的方面逐步转变,从而有助于打造出良好的“交通品牌”,可以全方位地改善交通形象。近年来,交通战线涌现出了许多先进事迹和人物,像“雷锋车”组、“李瑞班”组、交通服务明星等,很好地诠释了交通的风貌及价值观。因此,要把交通文化建设的过程,变成交通品牌的打造过程、良好形象的塑造过程,从而使我们的交通形象表现为服务一流、管理一流、有内涵、有品位的一支先锋队伍,使我们的交通建设在经济社会中既有良好的形象又有深入人心的品牌效应,从而有力地推动江苏交通又好又快地向前发展。

三、干部教育培训中如何体现交通文化建设元素

交通文化建设也是一种文化塑造过程,要想取得成效需要有力的措施和明确的步骤来推进。

1、领导重视文化建设,塑造共同的价值观。省交通行业宣传教育中心是省厅干部教育、党员及行业培训的基地。近年来,到中心参加培训的人数不断增加,最高每年达6000多人次。中心在培训规模有了较快、较大的提升和发展的同时,领导也清醒地认识到要保持持续发展,必须要融入新的“元素”—文化建设。必需自觉、自信、自强地搞好文化建设,必须要以文化建设来引导人、统领人、培育人,也只有文化建设出彩了,中心才能获得持续发展的核心支撑和动力。优秀的交通文化绝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要靠我们的管理者有意识的培育和建设。中心领导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倡导作用、典范作用、推动作用、创新作用。在各种场合宣讲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以及所带来的巨大精神财富。他们表率示范,身体力行,在各项具体工作中体现着共同价值观,从而带领员工为中心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团队凝聚力。

2、建立灵活多样的教育培训机制。在倡导“终身学习”和“终身教育”的今天,更应该重视短期和中长期培训中交通文化的建设。建立相应的机制,激励交通干部积极参与认知交通文化,营造交通文化,理解交通文化,共同接受交通文化的熏陶,形成人人终身学习,自觉钻研管理和业务技能的氛围。首先省交通宣教中心有责任对每一个参训人员宣教和帮扶他们理解交通文化的内涵及意义,使他们通过教育培训对交通文化有更深刻的理解和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有所作为。另外,对参训人员建立培训档案,颁发证书,留下痕迹,以利考核和激励继续学习。使他们回到单位后影响更多的人,把学到的知识及感受到的文化传授给其他同志。这样一来,既扩展了宣教中心的课堂,又传播了中心的文化。

3、紧扣交通文化建设主题,创新教育培训方式。省交通宣教中心在干部教育培训实施过程中,不断采用新的培训方式方法提高教学水平:一场课堂教学互动、一次演练体验、一个展览展示、一次现场教学活动,以及参观交通建设工程、红色教育基地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从教师聘请、课程设置、到有针对性的教学和教学评估,不断总结、优化以期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利用我们的教育资源,结合交通实际采取联合办学,送学到基层,把交通服务品牌引进课堂等方式,开展培训,形成了良好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模式,增强了交通人的自豪感和使命感。使交通文化的元素无处不在,激励交通人为江苏交通的大发展争先创优。

交通文化建設的根本是人的建设,关键是全面提升人的素质。要运用各种文化建设的手段,以人为本,来教育、引导、鼓励和熏陶交通人。通过教育培训,文化建设创新,培养出有利于交通事业不断发展的群体意识和价值理念。教育培训部门有义务承担起教书育人的责任,甘当铺路石,使我们的干部教育培训事业在创新文化的引领下,为大交通的大发展培育出又多又好的建设人才!

参考文献

[1].杨爱华;新时期高校干部队伍建设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2].巩方伟;新形势下我国高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艺术——多彩人生重要元素 篇4

团结是生存的基本法则:除了你要和你周围的环境“亲和”起来,我认为更重要的是你要融入社会,融入你四周的人群。动物则更不用说,象、狮、牛、马、羊、鸭、鸽甚至蚂蚁、蜜蜂、蚁蚋、海豹、企鹅等等无一不是“群居”生活,因为“群居”才可以保全自己的“团队”和家园。人类从洪荒时代开始就知道“群居”生活了。这种习性还将持续下去,这种“抱团”似的生活因为有效,所以才能长期存在。否则早已灰飞烟灭了了,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福建土楼”和“贵州的西江千户苗寨”,这些村寨在经过几百年的兵荒马乱之后能够“自保”下来主要原因,在于这些地方的少数民族各个家族之间能够坚持“守望相助,以邻为友,和谐共处”的准则来生活的。我们融入社会,融入群体,也不是要过那种消极的生活,而是要积极的生活,生活中要有目标,要有希望。当你又看到四川美院罗中立那幅“父亲”的画像时,你马上会想到他额上每一条皱纹,都刻着千万农民父亲的艰辛。祖国还在发展,还不够强盛,国人还应努力,互相帮助,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生活对每个人来说,不尽相同,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生活”绝不是一天三顿,填饱肚子就算了。我们生长在这个“多姿多彩”的星球上,总得有点艺术的享受。否则你的生活将是苍白无力的,索然无味的。说起艺术,并不是你要加以研究,有所造诣,更重要的是要去认识它,了解它,并亲近它。也许有人说我没机会去看“蒙娜利莎”和达芬奇的原画,也许有人说我没有钱去买380元一张音乐会的门票。但艺术是多种多样的,音乐、绘画、杂技、魔术、二人转、苏州评谈、相声、秧歌舞、芭蕾舞等等,各自具有它们的魅力。盲人多么想看到一丝光明、色彩。聋哑人也想听到一句“天籁之音”。一个各种感官都健全的人难道不为之有所“启迪”吧?我是学美术的,对其它的艺术也是一知半解,也许是浑然不知,因为我对郎朗弹奏的“月光曲”不知哪一小节表示月光地的情景,只觉得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模糊感觉而已。对大众来讲并不是能鉴赏某个大师的大作,才叫“行家里手”,因为我也没有机会目睹宋朝张择端旷世之作“清明上河图”和吴道子的72神仙白描图,仅从拓片上来看,这些作品令人叹为观止,其余的现代画家徐悲鸿、黄胄、丰子恺等的巨作亦令人佩服。帧帧图画提供心灵的慰藉,诉说生活的历史,也许人们要说这些是绝世之作,只是收藏家和艺术从业人员的事,但在亿万中华儿女中,有不少“隐而不发”的大师,他们是能工巧匠,多数来自民间,并不为世人知道,如河南有个“画虎村”光凭“画虎”年收入就达30多万元(多为外国订单)。四川绵竹年画河北杨柳青年画,风摩全国,颇得“下里巴人”的青睐。自从动漫问世以来,羊羊和灰太狼、黑猫警长、阿童木及最近的3D电影“阿凡达”等打动了无数儿童和少年的心。可以说覆盖了中国半壁河山。因此,可以说绘画这个东西已经渗入了方方面面。老少咸宜,皆大欢喜。应该说艺术中绘画这一个门类,是没有国界的,没有阶层贵贱之分的。如今,公安机关在破获一些谋杀案时,根据目击者对嫌疑犯的口述,进行“模拟画象”。常取得一些意想不到的成果。其实这种方法,古时常已有之,例如在追扑梁山好汉李逵时,就“画影图形”四处海捕了。可见得“画图”这种技艺在建立和谐社会时是如何需要了。

视觉艺术的历史自史前艺术开始,摩岩石刻,雕塑、彩绘漆器、陶器等等都是艺术,只是所用的工具不同而已。在摩岩石刻中栩栩如生的雕刻,不仅技艺精湛而且向人们诉说着历史。更早一些的先民们在岩壁上用刀刻,用红泥刻画出了长毛象剑齿虎糜鹿等早已绝灭的动物形象和他们的生活情景。这不仅是绘画雕刻而是历史的见证。至于“麦田怪圈”和撒哈拉沙漠上的图象,复活节岛上的巨型石刻;英国的巨石阵,以及中华民族的瑰宝“乐山大佛”和中国第二大佛“四川荣县大佛”等等,足以让人目瞪口呆了。

另外看过洛阳石窟大足石刻,太原云岗石窟,或陕西乾县章怀太子墓壁画,这至罗马教堂穹顶上栩栩如生的天使们,壁画之飞天神象,布达拉宫内之藏画,大都出自不见经传的民间工匠之手。试想他们在黑暗的洞窟中,仅有油灯、火把之类的照明,创造了惊世骇俗的壁画。他们之中大多数来自民间,有的还无文化知识,更无名师指点又无科学的作画方法。何以能完成这些“巨作”。传统的继承,信念使然。

绘画,这个艺术的一个分支,不但可以“登大雅之堂”而且可以深入千家万户,服务大众。从事这方面工作的人,或将进入这个“行当”的年青人,只要你全身心的投入,在这个多彩的世界中,慢慢学会体验和享受艺术吧。但是否能登上艺术的顶峰,带上大师的桂冠。但看过23岁的藉里柯画的《冲锋中的轻骑兵》、37岁就去世的洛可可大师华托作品、从事绘画只有几年时间而留下大量惊世之作的梵高,以及一幅幅色彩精妙绝伦、造型功底叹为观止、绘画技巧高深莫测的大师作品,我辈之类的美术工作者就得调整自己的定位,我只希望能带领大众能步入这个殿堂。去欣赏它,去琢磨它,从而使你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最后,要说的是,你要享受生活吗?你必须先有一个健全的身体,更重要的是你要有一个正确的“心态”,也许“心态”是与生俱来的,但也可调正校正的。总的一句话:热爱生活、美化生活、享受生活,这就是人生。

摘要:人类发展随时间的推移, 逐渐从原始社会进化到文明社会, 从最初的努力生存到现在的多彩人生, 人们的生活发生了质的变化, 艺术伴随人类的进步, 直至融入人们生活, 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元素重要性 篇5

[摘 要]人物专题是专题片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从策划人物选题,构思人物专题片结构,突出主题和注重人物细节描写等方面,论述了如何拍出一部感人的电视人物专题片。

[关键词]人物专题片;选题;结构;细节

一、精心策划人物报道选题

策划好人物选题是拍好电视人物专题片的前提。电视专题片专题节目,是电视新闻的深度报道形式。

电视人物专题片类似报刊上的人物通讯或报告文学,因而要拍好电视人物专题片,首先要选取新闻人物或具有“新闻点”的人物作为报道对象。如改革开放中各行各业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人物,为配合形势每年3月5日推出的学雷锋典型,“三八”妇女节期间选出的优秀妇女,“五一”节时选出的劳模,“七一”节宣传的优秀共产党员,“八一”建军节选择出的优秀军人等,都可以寻找新闻由头去策划选题。否则,人物无较强的“新闻性”与“时效性”,没有新闻由头,那么,即使事迹较为感人也难以引起观众共鸣,更不会具有较强指导借鉴作用,在各类好新闻节目评选中也难以取上好名次。

在一次采访中,我们意外地发现了热力公司管网施工处抢修工人蔡士良,蔡士良属于那种既平凡又普通的小人物,他每天工作在不见天日的井下,既脏又累,可他却十分热爱自己的工作,而且保持一种乐观向上的精神。工作之余,他还是一位青年自愿者,默默地为社会公益事业做许许多多的事。于是我们走进了他的生活,对他进行跟踪采访,经过精心策划、筹备,制作出一部题为《蔡士良的故事》的人物专题片在五一节期间播出,引起良好的社会反响,讷于言敏于行的蔡士良给观众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

要获取鲜活感人的典型人物选题,就要时刻把握时代脉搏,深入社会实际,善于在观察中捕捉机会。先进人物往往都是存在于实践之中,活跃在群众中间。因而那些先进典型人物的身上都会具有不同程度的时代精神,亦即新闻性。作为电视编导就应善于站在时代发展的致高点,以敏锐的目光去发现和挖掘“新闻点”。

已过不惑之年的董鑫是一位下岗职工,可她没有自暴自弃,毅然重新走入社会,竞聘居委会主任,而后又开办了幼儿园、鞋厂、职业介绍所。不但解决了和他一样许多下岗姐妹的再就业,而且为下岗职工指出一条光明大道。我们抓住这一新闻点,制作了人物专题片《下岗以后》,许多观众打电话表示,是董鑫重新燃起他们希望之火。

笔者特别强调,在人物选题上切忌一轰而起,人云亦云。一看到别人发现了典型,自己也跟着去报道,有时甚至从报刊上找选题。试想,别人已报道过的选题还会有新闻价值吗?即使是对一些重大典型人物的报导也得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去深挖,报出与众不同来。我想只要勤于思索,敢于下深水,就不难捕捉到鲜活的“大鱼”。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栏目的最大成功,可以说是在选题上。策划好人物选题,可以说为人物专题片的成功打下了一半的基础。

二、精心构思整体结构

在构思人物专题片的整体结构时,一定要突出主题,找准人物的“新闻点”和“闪光点”,千万不可面面俱到,先进人物的事迹可拍可报的内容很多。而人物专题片短则5到10分钟,长也不过30分左右。故此,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把所有事迹都包容进去,也没必要,因为每个典型都是有自己独特的个性。

所以面对众多素材,要深入思考,反复比较,去粗取精,找出先进人物最具有代表性,最能体现时代精神的侧面和“闪光点”。并在选定主线的基础上,围绕主线去取舍素材,表现人物的独特个性和与众不同的先进性。《编外老师》的主人公孙佳平是佳木斯市永红区教委的一位精通多种乐器的指导教师,他业余时间没有去办班,挣外块,而是用在佳木斯市福利院的那些孤残儿童身上,从教他们学乐器,到关注他们的生活,孤儿们个个都希望能有这样一个“爸爸”。我们没有面面俱到去拍他如何辛苦地工作,而是把镜头对准了孙老师和孤儿们在一起时的那种自然情感的流露,恰到好处地捕捉到了人物独特的个性和闪光点。目前一些人物专题片播出后反响平平,不能吸引观众,更不能去参加“评优”,其通病就是结构面面俱到,象个大杂烩。这样的片子没有主题思想或主题不突出,没有深度,像个好人好事的表扬,人物自然不能引起社会的反响。

三、善于表现人物活动的细节

要成功地拍好丰满生动的人物专题片,必须善于表现细节。就拿报刊上的人物通讯和报告文学来说,往往都是靠细节取胜的。因此在表现人物时,更应当善于用引人入胜的细节来展现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关铭辰是一位不会说话的聋残儿童,在刻画人物时,我们不是运用简单的画面加解说词,而是让小主人公自己去配音,以第一人称叙述贯穿始终,同时又着意在他与妈妈的交流中,运用同期声纪实手法的细节描写,来突出再现孩子的童真和妈妈的不容易,比如,妈妈让孩子用手触摸她的嘴感受发音,有时一个单词要不厌其烦地说成千上万遍,磨破了舌头,说哑了嗓子,孩子才能学会。现在,聋儿关铭辰的语言,超过了电影《漂亮妈妈》中扮演儿子的聋儿小演员(和关铭辰年龄相仿)的语言水平。

当妈妈回忆起儿子关铭辰说出了他第一句话,“再见”的英语“拜拜”两个字时,妈妈百感交集,她感到多年的艰辛并没有付之东流,这一声,也增添了她对未来的希望,整个片子声情并茂,唤起了广大观众的共鸣。

这部题为《我的未来不是梦》的少儿专题片,在省广播电视学会获得了一等奖。节目播出后,许多聋残儿童的家长都表示要去取经。片子通过重度聋残儿关铭辰的六个年头的语训经历,不仅能开口说话,而且还能和普通孩子一样走进课堂这一典型事例说明了,聋残儿童的出路并非只有走进聋哑学校这一条出路,只要家长和社会不放弃他们,加上孩子自己的努力,许许多多聋残儿童走出无声世界,回归七彩人生不在是一个难圆的梦。

我们经常看到一些人物专题片见事不见人,从头至尾是解说词和画面的简单结合,很少见到细节,很难让人感动。所以笔者认为,人物专题片要善于用主线去选取典型的新闻细节。中央电视台的“生活空间”栏目的成功原因很多,但最主要的应该说还是靠细节取胜的。

同时,人物专题片要善于形成独特的风格和表现形式。如中央电视台的“东方时空”中“东方之子”和“生活空间”均都是人物类的专题节目。然而,“东方之子”的表现形式是侧重于“访谈”形式,大都以记者与主人公之间面对面的对话为主,以表现细节为辅,而“生活空间”则是以再现细节为主,很少有记者与主人公之间的对话,即便有,也是在现场,而不是在直播间。所以,每次拍人物专题片时,除了要注意选题、布局、细节之外,还应充分考虑片子自始自终的表现形式,从而形成自己的风格。至于采取何种表现形式,主要是从电视栏目的特征出发,视人物素材和情况而定。

论微量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篇6

关键词:微量元素 人体健康 重要作用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973(2010)06-103-02

微量元素与人类的健康息息相关,它们虽然在人体中含量很少,但却对人的生命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一旦缺少微量元素,人们就会引起相关的疾病、症状。然而过多的摄入微量元素,也会不同程度的引发人体生理异常或引起疾病。由此不难看出微量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影响。根据科学研究表明,目前已知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有18种,它们分别是:铁、铜、锌、钴、锰、铬、硒、碘、镍、氟、钼、钒、锡、硅、锶、硼、铷、砷等。这些微量元素是维持机体某些特殊生理功能的重要成分或是多种酶系的激活剂的组成部分。每一种和人体的生理与健康都有着紧密的联系,它们影响着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一旦缺乏这些微量元素,会引发疾病,甚至危及到生命。

1微量元素的主要功能

微量元素在人体内的作用多种多样,它们主要通过形成结合蛋白、酶、维生素和激素发挥重要作用。必须的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密切相联系,它们的作用可以分为:(1)参与构成酶的活性中心并且辅助酶,人体中有一半的酶的活性中心存在微量元素,有些酶更需要微量元素的辅助才能发挥最大活性。(2)影响人体的发育、生长、衰老以及与各种病理状态密切相关。(3)参与体内位置运输。(4)参与激素和维生素的形成。(5)部分微量元素能预防心血管疾病和中风,如铜、锌、锰等。(6)某些微量元素有防癌功能,比如锌、硒等。

2各种微量元素对人体健康的作用于影响

2.1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

钙,钙是人体必不可少也是含量最多的矿质元素之一,它是构成骨骼和牙齿的重要成分,起作用可以调节人体各个系统组织器官的正常功能,充足的钙还能使人保持头脑冷静,抑制脑神经的异常兴奋,保持脑力旺盛并提高人的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若缺钙,会导致神经兴奋度增加,影响神经传导,使人情绪变得不稳定,注意力难以集中。

锌,锌是影响智力发育和心理素质的重要元素之一,也是很多金属酶组成成分,缺锌会影响智力发育,导致记忆力下降,并产生厌食,情绪难以自控,心理素质差及皮肤病等病理。缺锌还会影响视觉功能,导致视力下降。

碘,碘是合成甲状腺素的重要元素,经常补充碘有助于消除紧张、帮助睡眠。缺碘会导致甲状腺肿大,并会导致人类智力障碍,产生智力低下并影响性器官的发育。

铁,铁是人体含量最多的微量元素,它是制造血红蛋白不可缺少的元素。缺铁会影响血红蛋白的产生造成缺铁性贫血。并影响智力和心理健康。

铬,铬能增加细胞膜的稳定性,保护动脉不受损伤,缺铬会产生低密度脂蛋白增多,引发冠心病。

硒,硒可以有效的预防癌症,提高视觉功能。硒是至今为止发现的最重要的抗衰老元素。硒还具有抗毒作用,能对抗汞、镉等环境污染物的毒性,并可以刺激环腺甘酸的积累,抑制癌细胞中DNA的合成,组织癌细胞分裂与生长。缺硒会导致视力下降,严重者会产生白内障、夜盲症等疾病,缺锌还会引发心脑血管疾病及肝病。

镁,镁是多种酶的激活剂,能维护骨骼生长和神经肌肉的兴奋性。缺镁会降低血清钙,引起骨质疏松,甚至引起手足搐搦、痉挛。

铜,铜是多种酶的主要原料,对于头发、皮肤以及骨骼组织和大脑的发育及功能有重要影响。缺铜会致使女性不孕。

钠,钠参与水的代谢,维持贴内酸和碱的平衡,是柔软组织收缩所必须的元素。

锰,锰可促进骨骼发育。锰缺乏会影响生殖能力、脑功能下降、中耳失衡等症状。

钾,钾对心肌收缩有重要作用,缺钾会引起心跳不规律和加速。

从以上分类的说明不难看出有益的微量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人体应该对微量元素做好及时的补充。微量元素在人体中的含量将直接影响人体的健康,但摄入过多的微量元素并非一件益事。比如:(1)铁元素一次性摄入过多会引起铁中毒,出现疲乏、呕吐、腹泻血压下降甚至休克昏迷等症状。(2)锌元素摄入过量会引起中毒,出现呕吐、肠功能失调、便血、脉率增快甚至肠坏死引起溃疡。(3)过多摄入铜元素可致使黄痘肝炎、肝硬化、肠胃炎等症状。(4)硒过量可导致食欲差、四肢发麻无力,毛发指甲脱落,低血症等症状。(5)铬元素含量过高可对皮肤造成伤害,并会伤害肝,导致肺癌发生。

综合上述,人体对各种必需有益的微量元素摄入时不可盲目贪多。所谓物极必反。在人类平时有规律、正常的饮食过程中,是不会造成微量元素摄入过高的问题。摄入微量元素过高大多数情况下出现在服用微量元素补剂的过程中。因一味、盲目的补充微量元素而长期服用一种补剂,致使微量元素摄入过高,引起不适反应。应该注意根据医嘱和药物说明合理服用。以免造成微量元素摄入过多而引起的有害症状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

2.2对人体有害的微量元素

此外,还有一些对人体有害的微量元素,对人体健康有着极大的危害,我们也应该要明确。

镉元素,镉分布在人体的肝、肾、胆囊、肺和骨骼中。它以金属络合物的形式存在人体体内。当人体内镉含量增高时,会引起缺铁性贫血,并且雪中镉含量的升高与血红蛋白的降低呈相关性。镉中毒还引起肾损伤、骨质疏松。

铅元素,铅在环境中普遍存在,大多数个体中都存在或多或少的铅。铅的理想血浓度是零,对人体无任何生理作用。是一种具有神经毒性的金属元素。铅中毒可引起智力低下,反映迟钝,影响运动神经。并对消化系统产生危害:便秘、恶心、腹泻、呕吐等症状。

汞元素,汞是一种对人体有害的微量元素。汞进入人体内能快速的和红细胞发生氧化反映,是细胞中的酶降低或失去活性。汞能干扰大脑丙酮酸代谢,影响脑内能量代谢。汞可经呼吸道、消化道、皮肤吸收。其中以呼吸道吸收量最快最大。如吸入汞气体于体内,会引起头痛、头晕、发力、失眠、发热等症状;并有口腔炎表现,造成牙龈红肿、胀痛、出血;引发恶心、腹痛、便血等胃肠症状。儿童因吸入汞气体过多严重时可导致呼吸困难而死亡。

有益的微量元素如钙、锌、铁、碘、铬、硒、镁等对人体健康有着极大的溢出,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元素。而像镉、铅、汞的元素对人体是无益且有害的。总而言之,微量元素对人体健康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人们应予以关注。

3微量元素的补充

在平常的饮食生活中,我们应该注意食物中微量元素的摄入。天然食品是人体摄取微量元素的最佳形式,人们可以根据自身对微量元素的缺乏情况,选择性的使用含有所缺乏微量元素的天然食品。比如含碘较多的海带、紫菜。含锌较多的鱼、羊肉、牛肉。含铁丰富的木耳、动物肝脏。含镁较多的紫菜、芝麻、玉米、小麦等。

人体所需的各种元素都是从食物中获得的,在平常饮食中要做到合理搭配。微量元素可保障人体健康、预防疾病。我们应该认清其重要性,注意合理适当的补充。

参考文献:

[1]石景芳,韦友欢,黄秋蝉.微量元素锌对人体健康的生理效应及其防治途径[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09(1).

[2]王章,刘文.铅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效应及其防治途径[J].江西饲料,2008(5).

[3]刘金峰,曹均.微量元素补剂对人体运动能力及健康的影响[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8(10).

[4]贾奎寿,郑秀琴.微量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J].广东微量元素科学,2007(9).

[5]黄玉云,王文政.水中微量元素对人体健康的作用[J].大同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08(3).

元素重要性 篇7

一、音乐在纪录片的作用

音乐是听觉元素中,最具情感与感染力的构成,与听觉其他元素融入纪录片的整体构思之中,并与视觉元素相结合,构成诸多重要功能。在纪录片中,创作者在后期为纪录片选配的音乐带有主观成分,通常称“主观性音乐”。但音乐又能以客观声音的形态出现,如客观摄录的演唱、弹奏以及出现在拍摄现场的广播、电视等有声源的音乐。在纪录片中客观音乐能够连接起创作者的主观表达和客观的时空环境。因此,客观音乐是片中主观音乐和其他视听元素和艺术手法的桥梁,用以推进情节的发展。

(一)抒情功能。用音乐抒发难以用语言表达的情感是音乐在影视艺术中最重要的功能,纪录片中亦如是。音乐的内在品质就是情感的起伏和运动,细腻地表达情感,而在纪录片中,音乐的能够表达片中人物难以表达的情绪及创作者的寄托。例如:在纪录片《敦煌》中,《悠远的天空》那超脱空灵的旋律加上许巍自然有力的唱腔,把大敦煌的苍凉与神秘显露地淋漓尽致。将创作者力求表达的对敦煌的憧憬向往之情,通过歌声传达到了观众的内心。

(二)渲染气氛。音乐不是简单地重复画面上的视觉效果,而是细致地为画面营造一种气氛,从而深化视觉效果, 在纪录片中这种渲染则显得更加含蓄入微。雅克·贝汉的《微观世界》在表现两只蜗牛卿卿我我的画面中,搭配了歌剧中常用的咏叹调旋律,交响乐的伴奏渲染出了浪漫的氛围又赞颂了自然界。

(三)创造,控制节奏。音乐能够通过旋律、基调的变化产生不同的节奏。音乐在纪录片中的合理运用可使纪录片在除了本身的内部节奏外,创造并控制片子的外部节奏。音乐本身的节奏变化可以加强或减弱影片的整体节奏,更有利于观众的对纪录片的理解与欣赏。同样在《微观世界》中, 作曲家布鲁诺·库莱创作的音乐在片子中或舒缓或激越得与画面相配合,让人们在惊奇的视觉享受的同时,还感受着丰富的听觉节奏和愉悦的心理节奏。

(四)引导观众思考,体现艺术品位。纪录片创作不是简单的再现生活,它有更深层的创作目的,让观众能在影像之外思考并获得自己的理解。观众主观的思考结果是在对片中丰富的视听元素表达理解的情况下,结合个人经历而得到的。创作者知道音乐的运用重点应该在于表达深层次的人物感情和心理活动。让抽象性的音符和和直观映入眼帘的画面达到1+1>2效果,能让观众有更多体验的效果,如纪录片《企鹅卧底日记》里面的音乐让我们看到企鹅真实生活的欢快、 艰辛,又有时而落寞的悲伤。音乐的感染力,能够让观者内心有更多思考和感受的空间,恰当的音乐运用往往能够达到深入人心的效果。

二、音乐创作及选配的原则

纪录片中的音乐是作品整体的一部分,它不是独立的, 是要与画面表达相配合的,不能自成体系,不能过强过满。 以少胜多、服从整体,是创作和运用音乐的基本原则。因此在音乐创作、选配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三点原则:

(一)克服音乐选配的随意性。音乐与纪录片其他视听元素的搭配,必须与主题、风格相统一。我们不能忽视音乐的表现力,不能单纯把音乐当成整体的“填充物”。音乐的选配首先要做到画面影像所表现时空背景相统一。再有,要与人物的情绪相统一,悲伤的情绪一般情况下要选用悲伤的音乐,除非某些特定的表达需求,这样才能让音乐和画面内容、主题整体达到统一。

(二)选配音乐要统一的风格。在音乐选配上,要让全片内各个部分的音乐相互关联,不能各自为政。

(三)音乐和解说、音响三者的关系需要有主有次、相得益彰。在纪录片中,最忌讳就是三者不分主次。如果音乐在音量上的喧宾夺主,就会扰乱解说及同期声的效果。

在纪录片创作中,让音乐在表达思想情感上更加自然、 生活化无疑是最好的,也是对纪录片特性的理解和尊重,音乐只有置入片中恰当的位置,配合并融入片子整体的表达才能春风化雨式地感染观众,才是纪录片中最好的音乐。

摘要:音乐作为听觉元素,在进行情感表达和交流时,不失为最佳的艺术形式。纪录片以纪实为己任,真实性为其本质属性。抽象的表意音乐与写实的影像相互碰撞,营造了纪录片的艺术性和逼真性的品格。随着纪录片创作理念的不断变化和发展,音乐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段对纪录片画面进行渲染、烘托及深化并让画面留有思考空间,成为纪录片表达中的重要元素。

关键词:纪录片,音乐元素,重要性,应用原则

参考文献

[1]谭天,陈强.纪录片创作理念与技能[M].暨南大学出版社,2011.

[2]郄建业,王利君,张继保.视听文化导论[M].人民出版社出版社,2012.

元素重要性 篇8

关键词:流行音乐,视唱练耳,重要性

一、视唱听耳教学的发展现状

视唱练耳在音乐艺术院校以及高等师范院校音乐系、科中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传统的视唱练耳方式是:全部使用五线谱,大量运用固定调唱名法进行教学,但是这种唱名法对于专业音乐院校中学习民族器乐的学生而言,固定调唱名法的学习对其专业的学习很难起到非常大的促进作用,也就是说单一的固定调唱名法的学习对他们而言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在视唱听耳教学中加入流行音乐元素,已经成为了音乐教学的必然发展趋势,这样才能够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众观当下,青少年对流行音乐都有着一颗热爱和迷恋的心,如果音乐教学工作者能够科学地运用流行音乐,将其运用到视唱听耳教学中,开创出新的教学思路。但无论如何,学生还是要首先掌握五线谱和固定调唱名法,因为这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元素,任何时候都不能忽略它。

二、针对流行音乐的专业特点安排视唱练耳教学

综合来看,流行音乐的音乐基本特征是:节奏复杂多变,轻松活泼,富于个性;旋律时尚动听,易学易记;和声色彩丰富;采用电声乐队配器等。因此我们现在要论述的是如何在流行音乐专业课程中有针对性地进行视唱练耳教学。

首先,在节奏方面,让学生用具体的流行音乐作品做节奏训练,给单一节奏训练加上优美的旋律背景和丰富的歌词内容,一方面可以使日常枯燥的读旋律练习生动起来,另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对于音乐的审美体验,将对于技术的训练融入到对于实际作品的音乐性的表现中去。如,当我们在训练复杂的带连线节奏组合,光良的《勇气》就是一首非常合适的作品,歌曲旋律流畅而富有激情。

其次,在旋律上,流行音乐力求易记易唱,音域较为狭窄,不少流行歌曲与民间音乐有着密切的联系,经常采用富有地方色彩的音阶和调式,更具有通俗性。目前,我们教学中使用的纯碎音程构唱、搭桥构唱练习,虽然可以起到一定的训练的作用,但练习起来较为枯燥,且和流行音乐没有太大的联系。因此,对于流行音乐专业的学生而言,音程训练应与实际的流行音乐作品联系起来,将不同性质的音程同有代表性的流行音乐的旋律结合起来进行训练。训练时,可以从一首广为熟悉的作品进入,从中剥离出需要练习的某个音程,以这样的方式,可以使得学生对音程关系又一个相对感性而又具体的认识。再进行该音程的模唱、构唱训练,就会容易很多。另外,在训练时同样也应以实际音乐作品为基础,让学生在大量视唱包含该音程的音乐作品片断的同时掌握音程,这样必然会事半功倍。

最后,配器方面。对于从事任何一种专业的流行音乐从业者来说,熟悉和了解各种乐器的音色,已经成了必须掌握的专业基础知识,也成了衡量流行音乐从业者综合素质的重要参考。鉴于音色在流行音乐中的重要性,我们在视唱练耳相关训练中应增加“不同乐器,音色听辨”一项,将流行音乐中常用乐器的音色在课堂教学中逐一展现,并将课堂教学中的重点训练曲目制作成不同乐器的音色,要求学生进行听辨,从而加深学生对它们的熟悉和了解。

三、流行音乐元素在视唱练耳教学中的重要性

流行音乐的高度普遍化、教育改革的深化,都在呼吁我们要建立与时俱进的教学观念,这样才能够满足当前的音乐教学发展,自然而然地流行音乐元素的使用成为了视唱听耳教学的重要内容。可以说,视唱练耳教学,它是音乐的基础学科,但是鉴于当前的视唱练耳教学现状仍存在很多不足,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课堂的效率。如果没有了流行音乐元素的参与,视唱练耳教学是相当单调和枯燥的,也是无法满足当前的青少年的,正因为青少年对流行音乐有着一定的热衷程度,这就使得我们很有必要将流行元素和视唱练耳教学相互融合、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使视唱练耳课程变得更加生动形象,不再单一和鼓噪。

四、结语

元素重要性 篇9

高校廉洁文化建设, 旨在通过开展教育、健全制度、规范言行、营造氛围, 在师生员工中弘扬正气、抵制歪风, 形成崇廉尚洁的文化自觉。这样的文化自觉, 正是实施高效能管理的理想环境。

高校廉洁文化的教育和导向功能, 有助于增强师生员工的思想道德素质, 提高领导干部的管理能力和水平, 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一是廉洁精神文化所倡导的价值观、精神理念、道德准则, 对人们的思想观念、道德情操、社会意识具有辐射和导向作用, 通过文化的自身规律和高校特有的传播渠道, 渗透、影响师生。二是廉洁制度文化通过规范、制约、监督等方式, 凝成一种内聚力和约束力, 将师生内心深处蕴藏着的憎腐崇廉的精神导向为拒腐行廉的行为标准和目标。三是廉洁行为文化, 通过发现、宣传“典型”的思想与行为, 感召、引导师生选择正确的行为方式, 形成良好的教风、学风、工作作风、学术风气乃至于校风。四是廉洁环境文化, 通过创建载体、搭建平台, 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系列主题教育活动, 用活生生的实物和场景传播优秀的廉洁精神和文化, 启迪思想, 震撼心灵。

不可否认的是, 与新形势对高校提出的新要求相比, 目前高校廉洁文化建设的步伐还显得滞后。如在廉洁精神文化建设方面, 还没有形成与师德师风、学术道德、道德教育、校园文化及日常管理紧密联系的廉洁文化教育体系, 其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在廉洁制度文化建设方面, 制度不系统, 针对不同人员的制度较为匮乏。

高校廉洁文化建设必须全面融入学校事业发展的总体目标, 方能落在实处、发挥效应, 从而通过实现对“人”的塑造和对“机制”的创新来提高管理效能。

第一, 要着力加强廉洁精神文化建设, 为提高管理效能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把廉洁精神文化建设贯穿于学校党的建设、思想政治工作、道德教育、教学科研和各项管理工作的全过程。一是明确教育思路。始终抓住“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个关键, 用先进的廉洁文化感染人、引导人、熏陶人、塑造人。二是突出教育重点, 凸显针对性。以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龙头, 在教职员工中倡导廉洁自律, 正确处理“德”与“术”的关系, 规范从政、施教、管理行为;在学生中倡导诚实守信, 让廉洁精神文化真正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第二, 推进廉洁制度文化建设, 为提高管理效能提供有效的廉洁机制保障。这里, 需重点抓好三个环节:一是制度的科学性、文化性。要充分体现党和国家先进的政治文化、法治文化、德治文化的思想内涵, 使其成为必须共同遵守的刚性要求。二是制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廉洁制度的适用要充分体现出各个层次群体的思想、文化特点。三是制度的落实。要在师生员工普遍认同的基础上自觉遵守并互相监督, 让生硬的制度条文内化为师生员工自觉的行动, 通过多样的行为文化表现出来。

元素重要性 篇10

关键词:中国元素,现代设计,传统,装饰

中国数千年的文化历史长河中, 孕育了多种文明, 每个文明时期都有其自身独特的一面;不同历史时期的艺术成就也各有千秋, 但它们都深深地影响着当代艺术的发展, 而在现代设计领域中, 中国传统元素并没有完全被现代设计所领会及运用。

1 中国现代设计领域的尴尬境地

当今中国设计并不尽如人意。先拿工业设计来说, 提起德国的工业产品, 你会马上想到精细和稳重;提起美国的产品, 你又会马上想到宽大开放和不拘小节, 而当提及中国的产品, 你又会想到什么呢?突然间你会感觉很难用简练的措词来描述出的他优秀之处。满大街的“山寨”产品充斥着中国市场, 而我们却可笑的竟然引以为豪。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原因就是某些中国企业宁愿用外国市场现成的产品设计也不愿为自己的产品投入过多的设计研究费用, 这样做下场会使中国的工业产品设计缺乏自己的风格。

建筑设计领域也是如此, 高密度的建筑形式成为现代化的代名词的时侯, 外国人设计的混凝土、钢铁和玻璃构成的高大建筑开始出现在中国各大城市。当人们把建筑看作文化的时候, 外国人在文化和历史上的优势显露无遗。曾被高度、宽度等技术特征征服, 如今被外国建筑师的职业化、商业化所征服的中国建筑师变得更加习惯接受文化的差异和不同;此时, 中国好像成了外国设计师的试验田;传统建筑的“残喘”。我们所处的环境瞬息万变, 具有更多的可能性, 而这一特点又让我们简单的“拿来主义”, 中国各发达城市的建筑几乎看不出有任何的“不同”之处。使我们不禁要问难道故宫建筑、苏州园林式的建筑难道不能借鉴创新并运用到高楼大厦的建构之中吗?

让我庆幸的是中国元素在中国当代平面设计的运用发展情况要明显好于工业产品设计和建筑设计领域。那么到底什么是中国风格?在我理解, 中国风格应该是建立在中国千年文化和生活习惯基础之上的, 并适应中国在全球经济发展趋势方向的整体形象, 而挖掘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精髓, 并顺应世界科技技术发展的时尚审美设计潮流, 建立起适合创新并维护这种形象而进行设计的体制和社会环境, 是发扬中国风格的关键点。

2 中国传统元素在平面设计中的发展

如何将中国元素应用到平面设计中去呢?我认为首先要明确设计定位和确定设计所要达到的目的, 最重要的是把握好受众的心理和视觉需求;其次, 要研究深层次的文化特点, 结合要宣传的事物的功能和特点;最后是提出一套系统完善的方案, 将中国传统元素潜移默化地融入进现代设计作品方案当中, 体现出设计作品的艺术整体感和文化地域感。

现代许多成功的平面设计作品, 特别是被国际认可的代表中国风格的设计师所创作的佳作, 都是与立足于中国本土文化。令人欣慰的是, 我们已经看到许多热爱中国文化, 发扬中华传统风格的设计家如靳埭强、韩美林等, 他们在寻求新设计元素的同时, 也极力的挖掘中国传统艺术的精髓之处, 越是民族的, 就越是世界的, 并成功地借鉴、运用民间文化的精髓形式来丰富自己的设计, 取得了良好的视觉效果, 同时也向世界展示了我们传统中国元素的现代气息。“设计的内涵就是文化”, 这是国际著名汽车设计大师乔治·亚罗的观点。

3 现代平面设计中传统元素的作用

现代平面设计中, 传统装饰是不会被忘记的。传统要代代地传承下去, 并且在传承中有创新。运用现代的审美理念对传统造型中的元素进行改造、提炼和运用, 使其富有当今时代特色, 是对基于本土文化的民风和民俗更深层的挖掘。中国传统装饰是华夏文化的宝库, 并没有退出历史舞台为了适应现代化进程, 把传统装饰在设计观念、方法、风格形式上进行改进, 这种创新是在装饰设计功能化、形式多样化、形态多元化、设计手段现代化上进行的更新。

我国传统装饰艺术发展到今天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早在文字诞生之前, 先民就开始使用装饰图形来传达思想与沟通感情如对比法、分割法、开光法、双关法、多效装饰法等。如何巧妙地将传统纹样艺术结合到现代平面的设计中, 这是设计者设计出具有时代感和国际性的现代平面设计作品的关键。但这样的结合, 并不是指让设计者对传统图形进行简单的挪用或纯粹的拷贝, 而是指设计者在了解传统图形基础上学会逐步挖掘、变化和改造传统图形, 让传统图形成为他们进行设计的创意点, 从而创作出能够展现中国风格的现代设计作品, 这样的作品一定是带有强烈民族特色的设计作品。

4 结语

透过中国传统艺术的历史延伸脉络, 可以看出, 中华民族传统艺术本身是开放的文化系统, 并不断地受到新技术与新观念的冲击而更新, 是中华民族所特有的, 我们有义务去传承它, 在设计过程中奉行“拿来主义”, 没有推陈出新, 将会导致民族传统艺术发展的停滞, 最终也会使我们的设计成为大批没有时代精神的“新古董”;完全背离传统更是不可取的。如何运用中国宝贵的文化遗产为现代设计服务是值得探讨的, 然而中国传统设计的研究还停留在初始阶段, 这正是我们迫切予以探求的, 使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在现代设计中得以延伸发展, 打造出新的设计艺术形式。运用中国传统文化精粹, 以现代化及国际化的创作形式来表达, 把中国传统艺术符号的精神元素融入现代设计之中, 让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和世界的设计语言共同融汇成引领现代设计艺术的潮流, 必定会使中国的现代设计更具国际影响力。

参考文献

[1]李砚祖.视觉传达设计的历史与美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

[2]王受之.世界现代平面设计史[M].广东新世纪出版社, 1997.

[3]寻胜兰.继承民艺[J].艺术与设计, 2002 (6) .

[4]田自秉.中国工艺美术史[M].东方出版中心, 1985.

[5]李砚祖.装饰之道嗍[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

[6]朱铭, 荆雷.设计史[M].山东美术出版社, 2005, 8.

元素重要性 篇11

在几年的对外汉语教学中及汉语言教学进修学习中,我有了一些体会,并且进行了基于文化元素传播的汉语教学尝试,在此总结并与同行同事进行探讨。

一、汉语文化元素传播的意义

如今全球化发展趋势日益凸显,在这一形势的影响下,国与国之间利益的范畴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语言是人类表达观点和思想的有效工具,也是人与人之间进行交流的最明确和最直接的方式。目前汉语传播已在全球多个国家开展,受到许多国际友人的欢迎。但是,传统的对外汉语推广还停留在语言的层面,不能培养具有较强文化能力的汉语人才。将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文化底蕴作为支撑,贯穿于语言传播范畴中,才能使语言流动的范围更广,影响更深远。文化作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影响因素,对于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等方面都有着越来越大的影响,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美国哈佛大学约瑟夫·奈教授认为,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除了经济、科技、军事这些“硬实力”外,还包括“软实力”,即一个国家的文化、意识形态等。在约瑟夫·奈看来,中国“软实力”最强的应该是传统文化层面。他指出,中国孔子、老子等哲人的思想就很有感召力,目前全球有400所孔子学院在教授语言、传播文化,这是中国“软实力”非常成功的案例。但目前中国还没有完全发挥民间的力量,要让民间的人才在国际舞台上有更多展现中国的机会,这样中国文化才能在全球更有影响力。对外汉语传播处于文化推广的前沿阵地,通过汉语的传播自觉地推广中国文化,对于中国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为我国的崛起创造有力的国际外部环境,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从文化的多元角度来看,当今世界是一个多民族共同发展的经济共同体,多元文化现象无处不在,各种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沟通与互动,构成了人类社会发展和文化进步的根本动力。从人类历史的发展经验来看,正是因为有了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彼此吸收,人类社会才能够持久地不断向前发展。中国具有五千年悠久灿烂的文明史,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好对外汉语传播这个平台,自觉地向世界介绍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弘扬本民族的文化,不仅有助于本民族的发展,而且从长远看,对整个人类都有裨益,能为世界文化的建设作出贡献。因此,对外汉语推广应从中国文化传播的高度,从世界多元文化发展的高度,在传播中自觉地将汉语知识教育与中华传统思想文化教育相结合,将中国文化潜移默化地传播出去,既可以为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发展作出贡献,又可以增进世界各国对中国的了解,提升中国文化的影响力。

传播更深更广的中国优秀文化成为我们的历史使命。因此,我们在积极推传播进汉语传播的同时,开发有利的文化资源,将文化元素贯穿于其中,使我们的语言和文化向更高、更远、更广阔的方向发展是非常必要的。

二、语言文化元素的选择

语言与文化之间相依相存,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因为有了语言而得以表达和传播;文化是语言的根基,语言因为有了文化而得以存在和发展。语言不仅仅只是一套符号系统,其言语的表现形式更多地受到语言赖以存在的社团价值观念、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的制约和影响。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来,几乎所有语言学家都意识到了文化对语言的影响,无一例外地承认语言与文化不可分割的关系。美国语言学家萨丕尔(Sapir,E.)在对语言与民族文化、风俗习惯和信仰之间的关系展开调查之后得出结论:“语言也不脱离文化而存在,就是说不脱离社会流传下来。”德国语言学家洪堡特(Hmuboldt,B.V.W)认为,一个民族的语言和思想是密不可分的,每个民族都会把某些独特的文化意识不可避免地带入自己的语言当中,并在自己的语言里形成一种特殊的“世界观”,反过来又会制约人们的言语活动。他认为语言学不仅要研究个人言语时的个体心理,还要研究民族语言的民族心理,并最终建立语言类型与精神文化、民族思维之间的联系。索绪尔说:“语言学和民族学的一切接触点,语言史和种族史或文化史之间可能存在的一切联系。这两种史总是混杂在一起的,彼此之间有相互联系。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常会在它的语言中有所反应,另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构成民族的也正是语言。”经过一个多世纪的探讨,人们已经普遍达成共识: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共生共存。

既然语言和文化水乳交融,那么语言的传播必然要涉及文化传播,文化对语言学习会产生重要的影响。美国著名外语教学专家温斯顿·布瑞姆拜克(Brembeck,W.)曾说:“采取只知语言而不懂其文化的教法,是培养语言流利的大傻瓜的最好办法。”对外汉语传播是汉语作为外语的传播和推广,相对于其他语言的传播而言,有特殊性。首先,从汉语语言本身来看,它的发展历史漫长,文化积淀深厚,蕴含的文化信息丰富;汉语按照谱系关系划分为属于汉藏语系,与世界上其他语言的谱系关系比较远,它所体现出来的语言和文化与其他民族尤其是西方民差异比较大,更容易带来语言学习的障碍。其次,从接收者来看,对外汉语传播中的接收者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在接触汉语之前早已经在母语文化环境下形成了与中国文化有别且较为稳定的文化心理和文化行为,因而在汉语吸收的过程中,他们原有母语文化的心理和行为势必跟新接触的中国文化产生一定的差异或冲突。再加上这些人往往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有着迥异文化背景、民族心理和母语特征,在思维方式和认知风格上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导致对外汉语传播时就像一个“小联合国”,多种文化交织在一起。因此,研究对外汉语传播中的文化问题不可回避。

三、结语

语言与文化有着天然的关系。作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语言很有说服力。汉字语言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语言的发明无疑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了文明时代。语言与传统中国文化是相辅相成的。数千年来中国语言这种具有特色的“方块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重大作用。

一门语言发展的历史,也是与文化交织融合的历史。对外汉语推广作为一门值得研究的学科,在汉语传播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渗透着文化的传播,积极探讨对外汉语中的文化传播方式,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而且对新时期我国对外汉语推广方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文化的视角研究对外汉语传播,是基于语言传播发展历史的经验总结,也是国际国内各类语言发展的时代要求,更是当今汉语语言国际推广的发展方向。

总之,没有中国传统文化,语言就是无根之本,就是无水凅泽,语言传承中国文化并发扬光大。中华语言内涵丰富,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作为教育工作者,特别是担负汉语言教学工作者,我要积极努力,在实践与教学工作当中,将中华博大精深的语言与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国友人当中,为各国平等发展、和平相处架起友谊的桥梁。

参考文献:

[1]江雪龄.多元文化教育[M].台北:台北师大书院,1997.

[2]李宗桂.中国文化概论[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88.

[3]罗常培.语言与文化[M].北京:语文出版社,1989.

[4]杨德峰.汉语与文化交际[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元素重要性 篇12

地方历史文化类节目,是以一个地方的历史发展脉络、文化发展脉络、人类发展轨迹为主要内容,以记录、展示地方历史传承与人文特色、风土人情为传播目的的社教类栏目。而地方历史文化类栏目生命力的关键,在于其不同于其他地方的“个性”化特色,这个“个性”是独一无二的。那么,一个电视栏目要脉络清晰、主题明确、条理分明、结构完整、故事新颖,无论是记者、编辑、摄像还是制作,必须要了解掌握这个地方的历史文化,甚至只是了解掌握远远不够,还必须深入探究,才能准确把握地方历史文化的特点和优势。

在中国版图上,固原位于宁夏南部,所有可查询的资料都这样描述固原“古代丝绸之路东段北道上的重镇,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古人形象地评价其地理位置说:左控五原,右带兰会,黄流绕北,崆峒阻南,据八郡之肩背,绾三镇之要膂、回中道路险,萧关烽堠多,自古就是关中通往塞外西域咽喉要道上的关隘和军事重镇。”一般来说,任何一个地方都有相当多的本土历史文化资料,在沉下身子、静下心来阅读历史书籍之后,电视工作者或许面临这样一个困境:电视是可视性的,历史都是过去了的,这样的画面怎么拍摄?仅用静止的山、流动的河、盛开的花、静默的文物能够生动而有趣的表达该地的历史文化内涵吗?

长期以来,央视以及省级卫视都做过大量的涉及历史文化类的栏目,其中也有很多成功的范例,如《探索发现》、《走遍中国》、《话说长江》等,还有许多大资金大制作的历史文化类系列片,都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地方电视台无论是从资金投入、整体把握还是表现手法等方面都无法与其相提并论。因此,地方台的历史文化类栏目要有自己的特点和运作的方式方法。特别是在当今速度、效率当先的时代,如果“慢悠悠的空镜头”仍然是历史文化栏目的表现方式,应该不会对受众产生足够的吸引力。所以,《魅力固原》栏目充分考虑到软硬件设备、成本、人员等方面因素后,确立紧扣固原“本土历史文化元素,立足短小精悍、动人新颖”的栏目定位,以“润物细无声”的表现方式,准确清晰而又通俗易懂地向观众介绍固原的历史文化,不求有多深奥专业,只求简单明了、生动多样。

围绕固原地方历史文化的特点和优势进行相关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后,栏目组通过激烈讨论后,提炼主题、确定内容,摒弃常用而又难以驾驭的山川河流,从更贴近生活实际的“食物”和“居所”入手,用“一家人、一顿饭、一座房”这条主线,串联起浸润在人们“衣食住行”中的固原文化,以小文化诠释固原独特的地方文化。

历史上的固原属于塞外,是外敌入侵中原的一道屏障,所以既是游牧文化和中原文化交融之所在,又是回族聚居区。因此,固原的饮食和居所最能够表现固原的历史文化。《魅力固原》的第一个系列节目就从固原人的“吃”入手。“洋芋面、佫络面、浆水面、散饭、茕茕”等草根食物逐一走上电视荧屏。这些用最普通的食材、最简单的方法制作出来的食物,通过细腻的拍摄、动人的叙述以及食物背后承载的主妇、家庭故事、生存背景,打动了许许多多电视观众。

电视栏目的多样化,使电视节目所能反映的领域更为广阔,也更能向纵深方向发展。特别是近年来,挖掘历史文化遗产、开发旅游资源、发展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各地方政府的抓手之一,显然,地方主流媒体理应在舆论宣传上予以大力配合。《魅力固原》作为展示、宣传固原的窗口和平台,挖掘历史文化遗产、介绍旅游资源也是该栏目的主要内容之一。系列片《美在固原》就是通过走访、探寻身边的历史遗迹、旅游资源,向观众既展示了广为人知的景点,又深层次挖掘了景点背后不为人知的人和故事,并且无论是在反映内容、表现手法,还是叙述方式等方面都做了许多大胆的尝试,使该栏目短时间内就在观众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作为一个地方台的历史文化类栏目,要在电视荧屏赢得一席之地,必须要有自己的“个性”,打上鲜明的地方烙印才能有长久的生命力。首先,《魅力固原》栏目就是要向公观众展示本地区历史、文化、经济、思想的方方面面,使观众通过电视这个窗口对本地区区别于国内其他地区的独一性有全面的、宏观的了解和知晓;其次,电视节目最终是要给老百姓看的,观众对电视节目的期望已从学习型转变为体验型,一个地方不同于其他地方的历史文化特点,正是观众希望体验的重点。历史文化从一个方面来说是一个地区的城市名片,就必须围绕差异性做足文章,彰显本地区的唯一性与独特性;最后,地方历史文化类栏目反映的是当地老百姓的文化基因与生存状态,准确的拿捏,恰当的表现,有助于唤醒当地人对本地区历史文化个性的认同感、自豪感和归属感。这三点足以表明,地方历史文化类专题片的生命力的关键在于“个性”。

上一篇:电视节目的未来下一篇:3D打印技术发展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