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目元素

2024-06-29

节目元素(共9篇)

节目元素 篇1

郾城电视台2011年1月31日隆重推出了一档杂志型电视文化节目《品鉴·文化》。该节目每期时长30分钟, 在周一、周五黄金强档播出。该节目开播后, 成为我台收视的增长点, 在收视效果和节目创收上都有不俗的表现, 而文化节目的收视飙升也带动了我台整个频道市场份额的大幅上扬。该节目的成功开播, 在漯河地区乃至全省业界都产生了很大影响, 引发了普遍关注。笔者试从《品鉴·文化》节目本身探析其成功元素。

顺应时代, 改版创新

电视节目要顺应时代发展需求而设置, 否则便会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昙花一现, 淘汰出局, 而精准明确的栏目设置正是《品鉴·文化》节目成功的第一大要素。郾城电视台站在建设中原经济区和漯河经济文化发展的高度, 充分认识搞好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 充分发挥影视文化社会的影响力, 提升漯河文化软实力,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促进漯河快速崛起。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 我台顺应时代要求, 改版创新, 开发打造《品鉴·文化》节目。栏目的宗旨是:传播先进文化, 开阔文化视野, 感悟文化真谛, 从艺术中提高素质, 于品鉴中提升品位。

《品鉴·文化》节目, 第一个关键词是“品鉴”二字, 意即品评、鉴赏, 格调高雅, 耐人寻味, 这意味着节目将通过高雅文化的传播, 引领大众去感受高雅文化的魅力, 感悟文化的真谛, 提高大众的文化鉴赏能力, 于潜移默化中提高自身的文化品位。第二个关键词是“文化”, 一目了然, 不说自明, 指出了该档节目的设置是专业的文化类节目。《品鉴·文化》节目是我台奉献给漯河人民的精神食粮和饕餮电视文化大餐, 也是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漯河历史文化、食品名城知识的需求。

立足本土, 准确定位

电视节目是商品, 要想成功打入市场并且得到肯定和回报, 其关键因素就是要有正确的市场定位。所以, 正确的市场定位是节目成功的关键因素。《品鉴·文化》节目就是在充分研究受众心理需求的基础上确立的本土化定位, 即:立足本土, 服务漯河经济社会。

第一, 文化名人访谈。

名人访谈, 传承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 是历史的沉淀, 反映向上的风貌和精神, 是时代的折射。漯河, 是中原大地上一个古老而新兴的坐标, 有特殊的文化环境, 是著名的文宗字祖许慎的故里。独特的文化环境孕育了漯河人特有的文化气质和精神品质, 从古至今名人辈出, 不胜枚举。名人访谈, 发挥人文优势, 凸显名人效应。节目内容凸显国学传统文化, 彰显电视媒体的社会文化责任。因而我们的节目首先推出这一地域文化优势, 突出了这一点。

如特别邀请孝文化专家、漯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甘德建同志做客《品鉴·文化》栏目, 讲述中国传统文化, 制作了《百善孝为先》系列专集;特别邀请省级骨干教师漯河五高语文高级教师冯广建, 针对中华传统教育和国学教育, 制作了五集系列节目《和冯广建读〈论语〉》。节目播出时, 漯河五高组织学生集中收看, 接受传统教育, 掀起收看热潮, 并影响到学校、工厂、社区、农村等。很多家长向我台拷贝节目内容, 以便更好地让子女收看。《品鉴·文化》成了人们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 正如美国学者沃·里拉说的“电视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并改变习惯”。

从节目中, 观众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 实质上就是孝文化。有了孝心和爱心, 我们的社会才会和谐有序。传承传统文化, 建设和谐社会;我为人人, 人人为我;社会氛围良好, 人民安居乐业。

名人访谈, 诗词文章歌赋。《品鉴·文化》节目立足本土选嘉宾, 他们是所谈领域的专家、学者, 具有权威性, 是本地知名人士, 拥有一定的收视人群, 对节目起引领和带动作用, 直接关系着节目的成功与否。能让观众在熟悉的人文环境中感受文化教育, 陶冶情操, 形成一种向心力、凝聚力, 鼓舞人心。

《品鉴·文化》栏目特邀请省级教育专家漯河五高语文高级教师冯广建, 对朱自清的散文《春》进行赏析, 制作了专题节目《人生无处不春天》上、下集。在节目中冯老师从视觉、听觉、嗅觉三方面, 生动地讲解、描绘了美丽的春天, 像小姑娘花枝招展, 像健壮的小伙儿生机无限、充满希望。最后, 以作家史铁生的经历来类比, 主题升华, 使观众落下了来自心灵深处慨叹的泪水。特邀请漯河大学王雪环教授对周敦颐的《爱莲说》进行赏析, 制作专题《花之君子吾独爱莲》 (上、下) 等等。影视文学节目, 集画面、色彩、讲解于一体, 制作精美。具有流动、可视、形象、具体、亲切、可人等优点, 可充分调动人的各种感官记忆, 欣赏佳作, 彰显了电视润物细无声的传播效果, 提升了文化软实力。

名人访谈, 电影电视剧评论。为繁荣丰富影视文化, 提高受众的文艺鉴赏水平, 我台特别邀请河南省著名作家南豫见、漯河高中语文特级教师刘海东做客《品鉴·文化》栏目品评、鉴赏优秀影视剧。首先对热播电影《让子弹飞》品评鉴赏, 制作专集《子弹飞来呈异彩》, 分四集播出。他们从电影《让子弹飞》的创作背景、艺术手法、语言特点、人物表现等方面, 作出了高水平的精彩点评。节目播出后, 在社会上反响很大。名人效应让很多不知道、没看过、看不懂的人, 争相去电影院欣赏电影《让子弹飞》, 创下了漯河电影院票房新高, 对漯河影视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第二, 弘扬厚重的历史文化。

地方台是地方走向世界, 世界了解地方的重要窗口。它代表地方形象, 在城市文明进程中影响力巨大。电视台是地方主流媒体, 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理应加强对地方文化的宣传报道。尤其是近几年漯河在“一区两城一中心”的建设中, 情绪空前高涨, 更加注重城市形象打造。文化牌是打造城市形象的王牌, 要打好这张牌, 尤其是历史文化牌。我们广电人有责任和义务宣传、弘扬漯河厚重的历史文化。

贾湖遗址考古证明, 早在8000年前, 先民们就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 境内现已发现的古文化遗址有73处。贾湖遗址出土的骨笛, 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最早的乐器;有早于赵州桥的“天下第一桥”———小商桥;字学宗师许慎和他的《说文解字》, 文人墨客驻足讲学, 民族英雄岳飞郾城大捷等。

我们采访郾城区龙城镇化身台, 追寻孔子游学的踪迹, 制作了《千年一爱化身台》、《孔子留香化身台》专集;去郾城区李集镇实地采访考察了1987年被河南省政府公布为河南省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的小商桥, 制作专题《五龙架金———小商桥》;查古书、查县志、查档案制作了郾城八大景、八小景、八实景、八虚景系列专集《彼岸寺经幢 (上) :守望彼岩寺》、《彼岸寺经幢 (下) :何处是彼岸》等。节目介绍了历史典故、历史古迹、民间传说故事等, 将其搬上屏幕, 漯河人倍感亲切。更让人们欣慰鼓舞的是网民们纷纷在我们节目的信箱里留言, 给予节目大力的肯定和鼓舞, 称赞《品鉴·文化》栏目可与央视的节目相媲美。这样, 我台的品牌形象自然也就树立起来了。

第三, 探究乡土企业文化。

漯河———中国食品名城。这里有深具规模的食品企业200多家, 更有12家世界500强企业集聚漯河、辉映中原。这里已形成肉类、粮食、饮料、休闲食品、果蔬加工五大产业链;这里正成为食品加工、交易、消费、研发、教育的五大基地。漯河演绎了“民以食为天”的全新内涵。[1]

在国内市场, 每20根火腿肠就有5根来自漯河;在香港, 漯河肉制品占全港供应量的1/4强。近年来, 漯河培育出了双汇、南街村、北徐、龙云等一批知名企业。[1]这些本土大企业, 强化诚信体系建设, 提升消费者对企业的信心, 成为城市主打品牌。企业文化丰富多彩, 共同打造美化我们的衣、食、住、行,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它们。我们深入企业基层, 挖掘以双汇为代表的食品文化等, 探究企业发展, 制作了《早餐业的进程———小胡辣汤大产业》、《早餐业的进程———早餐业的困局与前程》、《全友创造绿色生活》等企业文化专集, 深受群众的喜爱。

还有更多音乐舞蹈鉴赏专集《中西合璧泉映月》、《音乐:展开想象的翅膀 (上、中、下) 》等《品鉴·文化》优秀电视节目。节目播出后, 令广大电视观众赞不绝口, 赢得社会广泛好评。

第四, 展示地域旅游文化新亮点。

漯河作为滨水城市, 因水得名, 依河而兴。穿越市区交叉而过的沙澧河是漯河的城市之魂, 千百年来相融共生, 生生不息。2007年, 漯河市大手笔启动了沙澧河开发建设工程, 以水为体, 以河为脉, 以文为魂, 沙澧儿女用勤劳的双手在沙澧河两岸描绘锦锈华章。如今, 沙澧河两岸已是绿树掩映, 芳草遍地, 鲜花丛生, 一步一景, 誉满全球。沙澧河景观工程, 彰显水韵旅游文化特色。

漯河有国内一流的许慎文化园, 发挥许慎文化资源优势, 传承以许慎为载体的汉字文化, 促进国内外汉字文化交流;有全国乃至全世界都知名的南街村红色文化, 内涵丰富, 形成红色产业, 大有文章可做, 百姓期待。

打造文化旅游名城, 需要地方台大力宣传, 营造浓厚文化氛围。要把漯河文化建设中的亮点通过电视这个平台推介出去, 郾城电视台义不容辞, 《品鉴·文化》栏目任重道远。要打好文化这张牌, 使《品鉴·文化》成为漯河景观工程的观景台, 成为漯河地域文化的亮点和我台新的经济增长点。

敬业奉献, 团结协作

敬业爱岗、团结协作, 是媒体人最基本的素质。电视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要想做好必须不断沟通、协调、高效、合作, 不能我行我素、格格不入。要勇于创新、乐于奉献。创新观念, 与时俱进是电视人制胜的法宝。[2]

《品鉴·文化》栏目对员工的要求是:有良好的政治素养, 较全面的知识和活动能力, 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经过公开竞聘演讲, 有5名同志荣担此任。该栏目成员文化功底厚, 技术精湛, 是采、编、播全能的多面手。栏目组依靠团队力量深层发掘, 认真选题, 精心策划, 拍摄制作每一期电视节目。集思想性、艺术性、知识性、观赏性于一体, 满足了大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 提升了观众的文化素质和品位, 提升了我台的社会影响力和文化荣誉度、厚重度。

品牌拓展, 互动推广

品牌节目能提高收视率, 带动频道创收, 改变市场收视份额, 这就是品牌效应。品牌节目若要在激烈的媒介市场竞争中常青不败, 必须建立差异化的品牌特色和价值。《品鉴·文化》精品栏目的打造方式有:栏目宣传片、宣传语、热线互动, 同时网络上在线点播、直播, 栏目制片人博客经营, 定期反馈研讨, 主持人亲民主持, 媒企合作、互利双赢等, 都会令栏目品牌升温, 价值放大。

经过一系列品牌拓展, 《品鉴·文化》栏目已成为郾城电视频道的标杆品牌电视栏目、王牌节目, 彰显了主流媒体价值, 提升了漯河文化软实力, 推动了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为漯河的综合竞争力提供物质和精神的双重支持, 受到了漯河市委市政府领导的肯定和关注。

总之, 郾城电视台《品鉴·文化》栏目在积极不断地本土化实践探索中, 内容和播报形式寻求创新, 将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和特点。我们要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 不断改版创新, 适应时代发展需要, 使其成为我国电视媒体传播中有特色的文化传播方式, 影响带动其他城市台对文化节目的创办勃兴。

参考文献

[1]食品名城质量立市[N].漯河日报, 2012-06-28.[1]食品名城质量立市[N].漯河日报, 2012-06-28.

[2]吴戈.着眼专业注重优化[J].当代电视, 2010 (2) .[2]吴戈.着眼专业注重优化[J].当代电视, 2010 (2) .

节目元素 篇2

中国电视节目在向西方国家学习借鉴过程中,真人秀节目占据较大比重,如野外生存类真人秀《生存大挑战》、《走进香格里拉》,就以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真人秀节目《幸存者》为模仿蓝本;选秀节目《超级女声》是《美国偶像》的中国版本;《中国达人秀》由东方卫视购买英国选秀节目《英国达人》的版权制作。此外,中国本土的生活类角色互换节目、电视相亲节目、职场真人秀节目等等,都是在学习、借鉴国外相关节目类型基础上,受制于中国媒介环境和媒介体制,并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及受众收视需求,而制作出的具有较高收视率的电视节目新类型。

真人秀节目相对于传统电视节目,需具备四大要素:纪实性、戏剧性、游戏性、参与性。职场真人秀节目的这四个要素与其他类型真人秀节目在具体表现形式上存在差异,形成节目独特优势和看点。下面结合一档较高收视率的职场真人秀节目《职来职往》进行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职场真人秀节目如何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予以思考和梳理。

一、纪实性

真人秀节目吸引受众的核心要素在于“真”,强调实时现场直播,没有剧本,不是角色扮演,相对于戏剧作品有更强烈的真实感,因此节目很大程度上迎合了普通观众的求知欲、猎奇心和窥私心理。在职场真人秀中,其纪实性具体从三个方面表现。

首先,参与节目各方的身份的真实性。在一期职场真人秀节目中,录制现场的“人”的要素可分为四类:求职者、招聘企业代表、主持人和现场观众。求职者的真实性需从个体真实和整体真实两个方面进行考量。个体真实即应聘选手身份和个人基本情况的真实。节目制片人马浚益透露,报名和被挑选上节目的比例为两百比一,附有照片和个人资料介绍详尽的报名者会优先考虑。而在节目第二个环节职我本色中,通过选手的VCR短片,了解选手生活中的一些信息,挖掘选手的闪光点进行测评。其中有些VCR中选手会邀请其朋友、家人出镜,从侧面佐证上场选手身份的真实性。整体真实,在保证每位选手个体真实的同时,节目力求展现求职者的全面性和多元化。从2010年12月节目开播至今,几乎每期四位求职者都各有特点,既有高学历的名牌大学毕业生和学成回国的海归,也有中学没毕业的技术工人和住地下室的“北漂”,甚至还有从未踏入职场的家庭主妇和从机关领导岗位退下的老阿姨。对于这样的安排,制片人坦言,降低门槛,不限年龄和学历,是因为节目观众不仅限于学生群体,而为更广泛的人群提供就业帮助,也希望通过这些热点话题人物来引发大家对社会现实的思考、讨论和对自身的反思与再定位。

招聘企业代表同节目选手一样,也是经过精心挑选和考核的。从年龄来看,涵盖60年代、70年代、80年代人,符合目前各企业管理层的实情。就专业而言,涉及 销售、行政、人力资源、策划、设计等多个行业。在招聘企业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方面,大多为广大受众知晓并有较高美誊度的企业,其中不乏世界五百强企业。此外,为追求节目的公开公正,招聘方也会面临“下岗”危机。一般每录制两期节目,18位行业达人中少则五六个,多则一半会被换掉,满足多元化的招聘和求职需求。

主持人的真实性表现为节目现场真情实感的流露。主持人李响在节目中的情绪表现偏重于感性。如选手讲述和母亲的辛酸往事,李响在一旁潸然泪下,遇到性格乐观开朗、擅长逗乐的选手,李响会幽默、夸张地予以配合,而在毕业季的专场节目中,李响更多表现的是对初入职场年轻人的照顾和安慰。主持人和选手、主持人和观众的情感互动在节目中得以真实展现。节目现场观众的征集往往通过网络论坛、贴吧发布征集信息,报名者免费参加节目录制,现场观众多为学生、节目粉丝、选手的亲友团。另外,节目几乎每期都会有高校应届毕业生参加,并启动《职来职往》校园行活动,已经在北京、杭州各大高校做推广,并陆续去上海、成都、广州等各大城市推广。

其次,选手参与节目诉求的真实性。真人秀节目是一个造星的平台,普通人往往通过一期节

目变成家喻户晓的明星,如《美国偶像》节目中被美国民众广为知晓的孔庆翔,《超级女生》选出的一届届超女,参加《英国达人》的苏珊大妈。正因为如此,选秀节目被诟病和抨击的就在于参与节目的选手的目的和动机,并不是为求职、求偶或其他,而是为增加曝光率,自我炒作。

《职来职往》为恪守节目的服务性宗旨,在参与选手的筛选和求职成功者的回访两方面予以保证。节目选手的筛选在学历、家庭环境、教育背景等方面凸显平民化倾向,同时,节目试图从服务一个人扩展为服务一群人,因此在选手选择过程中又需考量其代表性。如其中一期毕业季专场,选手是一名来自三本院校的播音主持专业的毕业生,选手在与主持、应聘方交流过程中谈到自己作为一名三本院校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遇到的不公平对待和阻力,尽管求职路途艰难,但自己依然在不断锻炼职场能力,积累职场经验,为求职做好充分的准备。求职者的经历和自强不息的精神让节目现场以及电视机前的观众产生共鸣。显然,节目组选择这个选手的原因在于她是三本毕业生的代表和正面典型,通过她这个个案反映现阶段这一类学生求职面临的问题,引发社会关注和理解。

再次,细节真实。过程和细节在事件发展脉络中的关系可比喻为线和点的关系。线索完整是表述真实事件的基础,而着力刻画的“点”则是节目呈现给观众的重点和亮点。《职来职往》中,编导通过一个个细节形成节目诸多小高潮。以其中一期典型节目为例,镜头从上场求职者的脚部慢慢往上推移至展露全身,这是节目着重表现的第一个细节,让观众产生对选手的第一印象,在直观上有了好感。随着选手迈向舞台中心镜头拉为全景,可完整摄录到18位达人、现场观众,主持人和求职者居于电视画面中心。接下来近景记录主持人和求职者的开场交流,18位达人中由一位与求职方向相关行业的企业代表出一道面试题,题目多为虚拟情境题,回答具有一定开放性和发散性。这时镜头推向选手面部特写,把他临场即时反应的面部细微表情清晰记录,选手或紧张得瞠目结舌,或从容地应答如流,这些细节都是选手最直接最真实的反映。而每一个环节达人都会以是否亮灯的方式对选手表现予以评定,在等待结果过程中镜头拉为现场全景,并突出现场大屏幕上亮灯的变化过程,当结果即将揭晓时镜头转向选手近景,记录他或兴奋或沮丧,抑或是志在必得的自信。

二、戏剧性

一档好的真人秀节目应该是纪实性和戏剧性的统一,“真人”二字突显节目的纪实性,而“秀”,即展示、演示,是给人观赏并让人觉得好看,真人秀如果只追求原原本本纪录,事无巨细地记叙流水帐,节目的吸引力十分微弱。因此,如果说纪实是节目的魂,那么戏剧元素则是节目的体,纪实性必须依附于戏剧性才能展示其不同于其他类型电视节目的独特魅力。

戏剧性的核心在于故事。职场真人秀节目的故事从两方面表现。一方面,选择有故事的选手。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有自己的故事,节目组在挑选选手时更倾向于选择故事性强的报名者。观众在收看过程中,除看到面试环节外,也了解到面试过程中穿插的求职者的真实故事,有些是家人间的亲情故事,有些是恋人间的爱情故事,还有的是坎坷的人生经历。观众通过这些选手的故事潜移默化地受到情感熏陶和教化,通过人文关怀赋予节目更深的内涵,同时提升节目的亲和力。

另一方面是故事化叙事。叙事涉及怎样讲好一个故事。讲好一个故事有三个关键要素:悬念,戏剧冲突,以及细节刻画。以其中一期节目的典型选手为例。求职者是一个20岁刚出头的小伙子,小时候练体操没怎么读书,因为没有入选省队中断了体操生涯,又去学汽车修理,觉得难度太大也半途而废了,参与节目是想谋求一份演员的工作。求职者着一身休闲装,与其他求职者着正装形成很大反差,让观众一开始就产生一个疑问,他为什么上节目,想找什么工作,这个人是否个性张扬,招聘方会对他反感吗,他求职能否成功?选手一上场,节目设置了一个大悬念,并且谜底不会立即揭晓,必须随着节目进程一个个予以解答,把悬念刻意地搁置和延迟。当他完成职业测评后,因为表现不佳,招聘方给予负面评价,而这位求职

者并没有虚心接受点评意见,依然以满不在乎的态度与招聘方调侃,引人反感。就在观众对 他求职成功不抱希望的时候,接下来职我本色环节选手的VCR中讲述了他和母亲相依为命的艰难生活,以及他为报答母亲而志在出人头地的心愿。主持人和达人看 完这段VCR后,每个人都心生感动,有些人当场潸然泪下。此时情节发生了大逆转,人们印象中一个玩世不恭的年轻人原来是个历经坎坷、背负沉重生活压力的孝子。在整个过程中,悬念、人物冲突、细节刻画都进行了刻意的设置和展现。观众仿佛在看一部情节跌宕的短剧,情绪随着情节发展而起伏。

三、游戏性

无论观众还是节目选手、嘉宾都有着游戏心态。而一个好的游戏必须设定好游戏规则和奖罚机制这两项内容。在职场真人秀中,选手上场后往往经过三四个环节的考核、测评。在《职来职往》节目中设置了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名为职场亮剑,选手入场进行自我介绍,18位招聘代表对选手的谈吐、职场礼仪及职业技能测评并评分。其中,相关行业达人对选手进行职业技能测评,此环节还间接考察了选手的心理素质、逻辑思维等全面素质。第二环节即职我本色,选手通过录制的VCR短 片展现自己的闪光点。第三环节,达人继续与选手沟通,在场达人提供适合的职位让选手选择,大于两盏灯由选手选择要剩下的两家企业;这两家企业提供给选手职位、薪酬;最后选手从中二选一或者放弃。

职场真人秀的游戏规则既需具备一定专业性,又要有娱乐性,让观众在放松、愉悦的情绪中获取职场面试、人际关系处理、不同岗位职责等各方面信息为己所用。在此之前的求职类节目较为高端,嘉宾过于严肃,《职来职往》中求职者面对18个不同行业面试官的问答,获12盏以上亮灯则可以自己挑选百家企业就职,12盏以下则只能从对自己感兴趣的面试官的企业挑选,很具有游戏性,而且在这个舞台上,求职成功的几率要比平时一对一面试大得多。但节目制片人同时也强调,每个选手面对的都是严谨的面试,18名面试官都是企业资深的高管,他们根据不同的用人标准,在节目中提出尖锐的问题和苛刻的要求。

参与者进入一个游戏的最终目的是赢得奖励。选秀节目的奖励是巨额奖金以及成名的机会,益智类节目的奖励是个人才智的展示以及奖金或奖品,相亲节目的奖励是适合的伴侣及曝光率的增加。职场真人秀节目也是通过奖罚机制营造紧张、刺激的视觉观感和心理期待。《职来职往》在每个环节结束时都会由18位达人对选手的表现用亮灯或灭灯的方式予以肯定或否定。表现好的选手一路过关斩将,如果第三轮投票能够亮起12盏灯,那么他就能自主地选择百强企业中的任何一家就职。《职来职往》百强企业联盟中诸如宝洁、星巴克这些大型跨国公司提供的职位无论从发展前景还是个人待遇上都具有很大的诱惑。

四、参与性

参与性是职场真人秀节目必须考量的要素。节目的参与动机分析可从应聘方、招聘方、受众三个方面来看。

首先,应聘方参与节目的主要动机是谋求一份合适的工作。此外,有些人参加节目是为积累求职、面试的经验,从职场达人那儿获取有益建议和帮助。当然,参与者中也不乏为露脸、制造话题以出名之人。无论何种动机,参与者来到节目中都是为获得某种奖励或回报,而无需支付较大成本。

其次,招聘方在节目中被时尚化地称为行业达人,他们的年龄、经历、着装、谈吐等也无不体现出与传统面试官所不同的时代性和时尚化。这些达人中不乏青春靓丽的“80”精英。此外,达人的场上表现也无不体现出平民性,这些平日在公司坐着面试的高管需要在节目里站着完成面试,往往一期节目录制4个小时,如连续录制两期节目则要站8个小时。这些达人不辞辛苦地参与节目的目的与其说是招聘到合适的员工,不如说是企业公关的很好的途径。比如,北京某公司媒体部总监马丁被网友称为“犀利哥”,因为犀利的言论,他的微博粉丝已经增加到5万,还成立了“马丁帮帮忙”微博粉丝群。马丁坦言,自从上了节目,很多商

业伙伴即便谈不成生意也会去打听他、关注他所在的公司,知名度的提高也连带着职场上“获利”。当然,这些达人也面临被换掉的危机,节目制作人介绍,每录两期节目,18位行业达人中少则五六个,多则一半都会被换掉。显而易见,节目组、招聘企业、行业达人都充分认识到参与节目可以为自身带来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因此,行业达人 纷纷踊跃参加节目,并在节目中充分地展现个人形象,推介企业品牌。

最后,受众对职场真人秀节目的参与是通过观看和反馈行为体现出来的。《职来职往》从2010年12月开播至今,赢得受众认可,反响良好。在各种真人秀节目泛滥的今天,受众对《职来职往》的期待和需求是什么,即受众收看节目的动机和心理。使用与满足理论从受众角度出发,考察传播给人们带来的心理和行为上的效应,对受众接触和使用媒介的心理进行深层次的解读。在《职来职往》节目中,受众的收视心理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解读:

一是求知心理。现阶段,就业难已不止于个人问题和家庭问题,已成为广为关注的社会问题。求职创业类节目紧跟社会热点,以关注、缓解社会矛盾为宗旨。《职来职往》的观众以年轻人为主,大致可分为三类,初入职场的毕业生,为求职作准备的学生群体,谋求新发展的职场中人。第一类,毕业生从节目中获知人才供需信息,企业对应聘者的素质要求和专业考核标准,职场中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和矛盾等毕业生在踏入社会将要面临的诸多问题。第二类,学生群体在目前竞争激烈的就业大环境下,纷纷在求学阶段就充分准备,尽管各种考证、考研、考公务员,但大部分学生在毕业后会直接进入职场,对很多学生而言,提前做好求职准备更能预则立。第三类,职场中人或因为工作压力,或由于职业规划的考量,也常有职场信息的获取需求,并要求紧随时代发展不断完善自我,求职创业类节目能够提供有益的帮助。二是求乐心理。在娱乐文化的熏染下,职场真人秀这类突出专业性、服务性的节目也不可避免要穿上娱乐的外衣。娱乐性元素通过满足、迎合受众的求乐心理以提高收视率。

浅析节目主持人对和谐元素的把握 篇3

一档富有高品质的、吸引受众的电视节目,不仅仅需要新颖的节目主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持人对于整档节目的把握。因此,主持人是驾驭一档电视节目的主体,主持人是否会成为听众、观众乐于接受的声像形象,直接关系到其主持节目成功与否。因此就需要主持人了解电视节目主持的基本特征,从中把握好电视节目主持的和谐元素,和谐元素包括主持人对节目主题的整体把握、主持人的配合意识以及主持人应具备的良好的专业素质。

在电视事业突飞猛进的今天,电视节目的“主持人化”,成了各电视台竞相采取的手段和追求的目标。目前,大多数电视台除了新闻节目外,几乎所有栏目都采取了主持人形式,这使得观众在欣赏到各具特色的节目的同时,也欣赏到了各具特色的节目主持人,节目主持人在想观众展示其节目形式的同时,也在展示着自身的素质。主持人在节目中应如何驾驭一档节目来提升节目的质量,主持人应具备哪些素质成了主持人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电视节目主持的基本特征

节目主持人尽管有不同的类型,但他们有一些共同的基本特征。人格化传播与对象化传播就是节目主持人的两个基本特征,电视节目主持人形式实际上是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二者优势的综合。

(一)人格化传播

节目主持人是活生生的,是具体的人。节目主持人具有双重身份,一方面,他代表电视台,代表编导意图,另一方面,也是重要的方面,主持人代表着他自己,他要以“我”的眼睛,“我”的观点去寻找、品评节目。换句话说,主持人节目与飞主持人节目的区别在于,主持人节目是人格化的,观众获得的是双重信息,不仅有节目内容本身,还有主持人自身表现出来的气质、人格、魅力等。

(二)对象化传播

节目主持人对象化传播主要表现在主持人与观众的亲近性、双向交流。主持人笑容可掬,说话亲切自然像朋友聊天,服装衣着生活化,这一切使节目主持人与以前的电视播音员迥然相异,消除了与观众的距离感,也消除了电视主持人的神秘性,主持人贴近生活、贴近观众,得到了观众的信任。亲近性还表现再主持人的一言一行都适度,不做作,不“甜言蜜语”,少人工雕琢,质朴无华。

二、电视节目主持中应具有哪些和谐元素

(一)主持人不仅要驾驭节目的主题,还有做到与现场的互动

主持人拥有的这种驾驭能力不仅能引导嘉宾能谈,会谈,谈得多,谈得出彩,增加节目的信息量,含金量;还能引导观众进行参与,完全吸引观众的注意力,提高观众的参与性,观众的参与对于节目进程,节目的亮点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在电视访谈节目中现场观众的观点和态度,代表的就是整个受众的观点和态度。

(二)主持人要有强烈的配合意识

主持人在节目主持中不仅要与其他主持人及受众、嘉宾配合,还要与节目本身的一些特美、风格配合。要达到这样的默契,主持人不仅要做到语言风格和谐,而且还要做到与表达的内容彼此呼应。在这方面最值得一谈的是原中央电台《午间半小时》的主持人虹云和傅成励。他们的播音,从声音特征上看,并不属于相同的"型号",虹云轻、软,傅成励重、硬,听起来总觉得两个人的播音有层次感,有的听众通过声音想象:"虹云倾身向前就着话筒娓娓谈心,傅成励则挺身在后神情端庄地叙事说理。主持人的合作主持,除了声音上的和谐互补外,更要讲究表达上的彼此呼应,电视和现场主持还要考虑到神情姿态的相互映衬。

(三)主持人对现场气氛的营造能力

谈话不仅仅是思想、观点的交流与传播,它还是情绪的碰撞与交织。人们在表述自己的观点时,其语气、表情、手势无不蕴含着感情色彩,这种隐藏的语言背后的情绪会作用于所有参与谈话的人,并引发不同的反应。在谈话节目的现场,每个参与者的情绪相互交织在一起,产生的共鸣或者碰撞,于是形成了一种看不见、说不出的却能感受到的氛围,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谈话场”,也叫“情绪场”。

(四)主持人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驾驭任何节目前提是要有良好的心态,都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这对于能否驾驭整个节目,和能否征服嘉宾和观众起到极大的作用。对于主持人心理素质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主持人必须有充分的自信。主持人的自信,不仅仅是从自身表现出来,还应是在对节目整体风格、基调正确把握,前期工作的认真准备,对嘉宾的了解,只有充满自信,主持人才能在谈话现场,以自己的热情打动嘉宾,感染观众、调动观众。

三、主持人如何把握节目中的和谐元素

电视节目主持和谐元素把握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主持人作为一档节目的主体,掌控着节目的进程,营造良好的现场氛围,并且良好的心里素质能够帮助主持人处惊不变,冷静的对待节目中遇到的突发状况。

节目中驾驭节目的主题,能够起到揭露节目本质的作用,增强观众的记忆,渲染节目氛围,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主持人的合作主持,能够为节目的整体效果增色不少。主持人与主持人的主持风格各有不同,在节目中角色的安排和定位各有不同。因此主持人之间的配合能够使得节目节奏张弛有度。现场气氛的掌控对主持人尤为重要,气氛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节目的质量。主持人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使得主持人遇到现场状况处惊不变,临危不振。

作为主持人,能够把握好和谐的元素,可称得上是一档高质量的节目。主持人作为节目的主体,就要提升主持人的素质。主持人素质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甚至决定着节目的质量。著名主持人和名牌节目相辅相成,息息相关。

概而言之,广播电视發展到今天,越来越离不开主持人的参与。电视节目主持人是一个专业,更是一门学科,还有待完善发展。就我国目前现状来看,电视节目主持人仅有几十年的历史,应该承认,多数节目主持人仍处于模仿、探索阶段。未来的岁月,市场的残酷法则,要求电视节目不断推陈出新,以新的面目突破旧樊篱的束缚,这对主持人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一个成功的、成熟的节目主持人需要做多方面的努力,而对于电视节目中的和谐元素把握则是其中重要的环节。但无论怎样,只要把握好电视节目中的和谐元素,我们就一定会跟随时代的潮流,成为一个观众所喜欢的节目主持人,并且提升节目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刘杰,电视节目主持人[M],武汉:武汉大学,2004

[2]王蕊、李燕临,电视节目设置与编导[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3

[3]张颂,中国播音学[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1

[4]蔡帼芬,明星主持与名牌节目[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

节目元素 篇4

一、主题结构元素, 搭建节目框架

(一) 主题选定, 把握时代脉搏。

当今时代, 作为社会组成的主体, 人的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越来越大, 人们渴望找到一种能够疏解压力、放飞心灵的渠道。而这为真人秀节目的诞生创造了机遇。回顾成功的真人秀节目, 无一不是把握时代脉搏的典范。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节目, 把握的是在当今快节奏的情况下, 青年男女忙于工作, 疏于交友的现状, 解决的是男女相亲交友的大问题;湖南卫视的《爸爸去哪儿》节目, 把握的是在工作生活压力较大情况下, 人父人母与子女较为疏远的现状, 解决的是当今社会的亲子问题;中央电视台的《星光大道》节目, 则是给非专业类社会底层的老百姓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 它平实质朴, 在全国范围激起了较大反响, 节目也经久不衰。综上所述, 一个成功的真人秀节目, 必须与当代时代相契合, 它选择的内容未必是“高大上”, 但它对社会的进步肯定起着正能量的作用, 产品的社会需求市场很大, 这是真人秀节目成功的前提。

(二) 内容结构设置多样化, 善于掀起高潮。

1. 节目内容的真实性

真人秀的综艺娱乐节目其特殊性在于“真”。如《爸爸去哪儿》、《两天一夜》、《Running man》等真人秀娱乐节目, 其播出时的节目虽是经过后期制作的, 但其整期所拍摄的素材却是嘉宾们的现场真实反应, 编导并未于节目录制前将录制内容告知嘉宾。这样的真实性考验着嘉宾们瞬间反应的能力, 考验着编导编排节目的全面性, 也考验着摄像拍摄录制的能力。室外的真人秀节目, 让观众心中“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大明星们, 真实的存在于自己身边。有哭有笑, 有失败有成功, 有恐惧有坚强, 这才是真实的人。

2. 节目内容的平民化

近年来, 真人秀节目的平民化在中国乃至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波不小的选秀高潮。如2005年的夏天, 由湖南卫视主办, 上海天娱传媒公司运作, “蒙牛”冠名的《超级女声》平民选秀节目, 在数月的时间里, 占据了电视市场里较高的收视率、广告报价以及热烈的媒体讨论。在随后的数年里, 《中国好声音》、《我爱记歌词》、《谁是英雄》等选拔比赛性质的节目如雨后春笋一般。这些节目有着较高的收视率, 也正是因为节目的平民化, 让观众真切地感到所谓的明星就在自己身边, 真实而又贴近。

3. 节目内容的未知性

无论是真人秀节目的参与者或是真人秀节目的观看者, 都需要一种动力性目标, 驱使节目中的参与者去主动行动, 而且这种行动的主动性越强, 对目标的渴望越强, 故事的吸引力也就越强, 观众的观看欲望也会越强。因此, 故事的目标就作为一种悬念, 推动参与者和观众与节目的进程捆绑在一起。在真人秀中, 参与者和观众的目标是确定的, 但是优胜者却是不确定的, 这正是真人秀魅力之一。 (2) 因此, 在真人秀的节目中, 参演人员需要具有一定的“表演性”, 但他们的表演大都是在本色出演, 真实而又自然。

二、人物设置元素, 节目“活的灵魂”

(一) 主持人掌握航线, 控制节奏。

节目中, 不管是一人主持还是多人主持, 都一定会有一个主要控场的人物, 如《非诚勿扰》的主持人孟非, 《芝麻开门》的主持人彭宇, 《快乐大本营》中的主要主持人何炅, 《天天向上》中的主要主持人汪涵……他们在节目中起着穿针引线的核心的作用, 气氛冷时需要加温, 热时需要降温, 节奏快时需要拉慢, 慢时需要加速, 板块与板块的串联, 人物与人物的沟通等, 这都是主持人在节目的蓝图里需要带领走过的航线。

(二) 嘉宾填补空白, 完整节目。

嘉宾的设置需要考虑多个方面, 如性别的设置、性格的设置、人数的设置、背景的设置等。以韩国综艺真人秀节目《Running man》为例, 这是一档室外的真人秀节目, 其固定嘉宾 (包含主持人) 一共有7人, 6名男性, 1名女性, 他们的职业以歌手、主持人、演员为主, 年龄最大的池石镇于1966年出生, 最小的李光洙于1985年出生。这样的嘉宾队伍, 在其设置上就已经可以找到些许的看点, 如男性对女性的照顾可以制造出爱情的看点, 都是明星的他们可以制造出普通人的看点, 节目输赢不分年龄, 而晚辈对长辈的尊敬可以制造出矛盾的看点, 同时, 7人的长期团队可以制造出家族的看点。嘉宾是完成一期节目的灵魂, 节目是否欢快、是否感人、是否发人深省等都由嘉宾的整体表现来决定。

三、视听技巧元素, 节目的点睛之笔

(一) 第三方叙述, 不一样的视觉呈现。

1. 关键场景, 字幕强化

镜头是由一帧一帧的画面所组成, 尽管有着0.1秒左右的视觉滞留时间, 但不经意间观众就有可能会错失某些重要的信息。而字幕可以适时的出现在屏幕上, 圈出重点、放大细节, 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剧情, 引导着观众的情绪, 亦或是为下面的剧情发展做出铺垫, 设置悬念。

2. 转换场景, 顺接自然

综艺节目中有许多的场景转换, 如湖南卫视的节目《我是歌手》中, 录播大厅与嘉宾等候室的场景切换频繁的出现。而在真人秀的综艺节目, 尤其是室外的节目中更为常见, 有时一期节目的线索并非只有一条, 不同场景之间的不断切换会让观众出现混乱, 因此字幕的出现在这里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清楚的交代了每一个场景以及在这个场景里嘉宾所要做的事。

3. 微小场景, 缜密细节

上图为韩国综艺节目《Running man》于2014年3月16日播出的节目, 画面中刘在石、李光洙等人正在床上跳舞, 站在门口的哈哈正控制着灯的开关。此时的字幕起着解释说明的作用, 指示着观众清晰的看见哈哈的动作。室外的真人秀综艺节目并非像电视剧、电影或是室内的综艺节目一样, 有着机位的调整、事先的彩排, 临时发生的事情来不及将镜头调整到一个最佳的角度, 因此字幕在这里就可以指出更多的细节, 并做出补充与说明。

(二) 音效制作, 听觉上的又一冲击。

1. 有特点、冲击力强的主题音乐

如果节目里有这样一首歌, 能够在它响起时, 让大部分人都想起这档节目, 那么这首歌会在潜移默化中成为节目的代言人之一。正如江苏卫视的真人秀节目《非诚勿扰》中, 男嘉宾的登场音乐《Can You Feel It-Big Ali Edit》, 随着音乐一起响起的, 不仅是观众内心激动与期待的声响, 更是“非诚勿扰”这一节目品牌的声音。

2. 烘托气氛、激励互动的第三方音效

我们时常在综艺节目里听到由观众发出的笑声、掌声、喊声, 亦或是后期剪辑时加入的”叮“、”嘭“等诸如此类的响声。大部分这样短促而频繁的音效是由工作人员后期剪辑时加入的, 其目的是与现场发生的事情相配合, 同时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如笑声是为了烘托现场气氛, 调动观众情绪;”叮“的响声是为了起提醒, 吸引观众眼球的作用……真人秀综艺节目是没有一词一句完全固定的台本, 因此嘉宾与主持人、嘉宾与嘉宾之间的互动都具有偶然性、不可预测性, 后期音效的制作可以让呈现在屏幕上的节目变得更为生动, 更能够抓人眼球。

四、剪辑编排元素, 线到网的编织

(一) 合理流畅、符合逻辑。

后期剪辑需遵循真实性的原则, 符合生活逻辑, 符合最基础的影视视听语言规则, 条理清晰自然, 合理流畅, 无技术上、质量上的错误, 画面连贯, 声画对位。真人秀综艺节目时常分为多条线索进行拍摄, 同一时间需在不同地点录制不同内容的节目, 因此在剪辑时一定要注意逻辑, 防止出现时间以及思维逻辑的混乱。

(二) 设置悬念、勾起求知。

后期的剪辑并非一定按着时间发展顺序、因果顺序来进行剪辑, 有时在即将揭晓结果时, 插入另外相关的、符合逻辑的画面, 或是节目的开始首先在结果处设置悬念, 接着按照事件发展的顺序来进行剪辑, 这样悬念的设置都会大大增强观众的求知欲, 激起观众的兴趣, 如湖南卫视的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2013年12月13日播出的节目中, 五位爸爸进行化妆, 测试宝贝们是否能认出自己的爸爸, 而在剪辑的过程中, 在宝贝们独自完成任务时就已设置了悬念, 让观众更加期待事情的发展。

(三) 插叙重复、增强效果。

俗话说:重复就是重要。而在影视的剪辑原则里, 似乎也不例外。湖南卫视的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于2013年10月11日播出的第一期节目中, 田亮曾在节目里说过:“我是一位慈祥的爸爸”, 而在2013年10月18日播出的第二期节目中, 由于Cindy (田亮的女儿) 不停的哭闹, 田亮濒临崩溃, 束手无策。而剪辑组在做后期时, 有心的把田亮的这句话不断的插播在田亮无奈的时刻, 这样的重复剪辑所造成的喜剧效果成为了节目播出时的一大看点。

参考文献

[1]马静.电视娱乐节目的娱乐性及文化价值探析[J].辽宁大学, 2011.

[2]尹鸿, 陆虹, 冉儒学.电视真人秀的节目元素分析[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06, (5) :47-52.

[3]尹鸿.当代中国电视剧的政治经济学分析[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01, (4) :1-7.

“凶狠”是综艺节目的必要元素? 篇5

一、剖露人性自私的“凶狠”赛制设计

《狗咬狗》是美国NBC新近推出的一档综艺节目, 内容包含各类型的益智问题, 形式是参赛的六位选手按照一定的规则挑选出最弱的对手和自己比赛, 为了保全自己, 选手们总是千方百计地打探对手最弱的环节, 以期在多轮的对弈中总能选择到最弱的较量者。所以, 参与者在遵守规则的同时也被动地完成了一次又一次自私的演出。

对于选秀比赛中以下的场面我们应该还记忆犹新:A在一轮比赛后获胜, 她的权利是在B和C中挑选一人使其晋级, 自己则和另一人PK, 产生一名淘汰者。好“凶狠”的招术啊, 此时的A要想, 平时是B还是C对自己更好一些;自己更有把握击败的是B还是C;评委们喜欢的是B还是C等等。经过一夜角逐, 第二天的报纸便有了《某某心思缜密安然晋级》或是《某某遭众选手集体暗算》之类耸人听闻的标题。

二、让孩子遭遇“凶狠”的环节设计

近年来红极一时的宝宝节目经常采用这样的环节设计, 一期节目中有三个宝宝, 各自表演后由评委选出一人获得奖励, 欢天喜地, 另外两个宝宝则泪洒现场。对于三四岁的孩子来说, 这可能是他们人生中第一次的“公然失败”, 面对台下的观众、台上的评委、主持人和其他小伙伴, 他们被淘汰了!

不知道这样的一次失败经历对他们的日后成长有没有阴影, 但笔者曾亲历过一件事, 感慨至今。某外拍环节中, 一个宝宝在自己家中一个没有人的房间里突然发现了沙发、闹钟等物体在对自己说话, 其实这是编导用扩音器等设备设计安排好的, 宝宝由好奇到害怕, 最后惊恐大哭起来。在观众看来, 节目很逗乐, 但是对那个宝宝呢?后来, 宝宝的母亲告诉我, 很长时间以来, 她的儿子不敢一个人走进那个房间。这样的节目设计对于孩子来说, 不是“凶狠”的吗?

三、征婚相亲节目中“凶狠”的话题设计

近期新型相亲节目《非诚勿扰》收视火爆, 其“凶狠”之处, 并不在于某男被淘汰时丢人, 或是某女被拒绝时难堪, 真正“凶狠”的, 是节目鲜明的话题性、赤裸的两性搏杀, 以及容纳的那些困扰着人们的现实问题:金钱、房价、家庭关系、剩男剩女, 它是撕破脸的。在《非诚勿扰》中的非常男女们, 他们所谈论的话题达到了一个限度, 将人们心中一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想法毫无顾忌地表现出来, 于是就鬼使神差地, 让观众中毒般地追着看, 这也是电视制作方“凶狠”的一招吧。

国外还有更厉害的“凶狠”角色:美国福克斯公司一贯以出产冷酷无情的节目闻名, 《真话时刻》、《诱惑岛》、《谁要嫁给超级富豪》等节目一直都以残酷凶狠的现场感赚足了收视。“当场撕开这些参与者真实的内心, 是为了更好地让他们重建自己”, 这是福克斯给出的答案。然而更多的观众在收看完节目之后, 心情变得郁闷。在福克斯网站上, 一位美国观众在《真话时刻》的留言板留下了这样的话:“如果现在的娱乐节目必须靠毁灭别人的生活来吸引注意力, 我选择说不!”

回望国内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轨迹, 从最初的观赏类节目, 到明星参与的表演类、访谈类节目, 观众看到的都还是“全真全善全美”的演出, 再往下发展, 明星游戏类节目来了, 明星开始出丑了, 观众参与的节目来了, 观众接着出丑了。近两年里, 任何一个参加过各类综艺节目策划会的人一定听过这样的话:这个创意不够狠, 没有为难到明星;这个点子不好玩, 一定要让她 (他) 哭出来才好。此时, “凶狠”已经不自觉地成为了编导的一种习惯性思维方式, 从“真善美”到“凶狠”, 我们不得不冷静地反思这一令人沮丧的现状产生并流行的深层原因。

凶狠元素源于高收视率刺激下节目价值取向的媚俗化和电视文化潜在的娱乐性。从心理因素来看, 电视综艺节目是高度物化的社会中一种集体性的宣泄, 是在高科技年代的一种纯粹娱乐, 是在生存压力不断增大的情况下, 人们在似真似幻之间对现实的逃避, 是与高技术生活相对应的情感补偿。所以, 越来越多的人们在生活工作中不敢说出来的话在综艺节目中说了, 不敢做的事在综艺节目中做了, 娱乐性、消遣性、趣味性在高收视率的刺激下被无穷放大, 凶狠元素遭遇到节目制作者的狂热追逐。

众多综艺节目在媚俗化、娱乐化的小路上被后面的追赶者逼迫着奋勇奔跑, 追赶者中有口味越来越浓的观众, 也有其他频道的新节目等。越向前, 越“凶狠”!

凶狠元素是当今社会推崇个性另类的产物。这是一个推崇个性化的时代, 炒作成为成名的新捷径, 芙蓉姐姐、犀利哥、凤姐, 都是这个时代催生出的一个个名人。

虽是电视节目, 也离不开宣传和炒作。不管是2004年开始的选秀节目《超级女声》, 还是湖南台的自制偶像剧《一起去看流星雨》, 湖南卫视的每一个大动作, 总能将荧屏搅得风生水起。《流星雨》打从开播, 就没打算攒口碑, 因为湖南卫视很明白:争议大、收视高, 是为收视王道。在“炒作艺术”愈益多样化的今天, 凶狠元素自然成为不可或缺“博出位”的利器。

凶狠元素潜藏着电视信用危机。在一个消费社会, 娱乐经济对电视媒体的强力渗透, 有一定的合理性。观众的心理满足感、市场竞争的需要是促成这一现状的主要驱动力。但娱乐话语的过度喧嚣与品味低下, 已对受众产生了负面影响。选秀节目的公正性受到质疑, 谈话节目的滥情遭到不屑, 话题性节目的谈资被认为在演戏, 人们在与电视媒体互动的同时, 也对电视媒体产生了怀疑, 高收视率的代价是节目制作者对节目的“凶狠”挖掘和观众对电视节目的“凶狠”怀疑。

电视节目包装的审美元素构建 篇6

一、电视包装的概念界定

“电视包装”这一词语被引入电视行业, 是强调对电视节目这种虚拟产品的形象设计与加工。在众多研究者的诠释中, 有两种相对典型而贯通的释义:

1) 从画面、声音以及色彩等方面进行诠释。这种诠释是针对电视包装的表象而言。也是从电视包装的基本元素层面来分析其艺术构建的, 从而锁住观众视线。

2) 从特技运用方面进行阐释。这种阐释是针对电视包装的整体设计和宣传而言。也是从画面、片头、片尾以及字幕的艺术加工角度来分析其艺术构成的, 从而提高电视频道的收视率。

二、电视节目包装的艺术张力和审美价值

1、明确电视节目的主题风格与文化内涵

明确电视节目的主题风格和文化内涵, 首先要做好预先准备工作, 特别是是前期文案工作以及节目的整体规划。在这里, 节目的主题风格和内容是至关重要的。

2、呈现赋予意境的审美元素

1) 清晰画面的审美元素与美轮美奂的特技手段

电视节目包装中需要注重画面设计。画面再现真实生活, 经过一系列艺术创作后, 赋予了作品更加丰富的艺术内涵。电视画面要流畅整洁, 背景要井然有序, 层次分明。这是对于画面设计的基本考虑, 也是电视包装的必要前提条件。

2) 先声夺人与声画统一的艺术呈现

优秀的电视节目包装, 其声音的选择要求是, 必须与电视节目的整体内容协调搭配, 与画面基本内容同步进行。先声夺人, 是高品位电视节目包装的典型审美特质, 会使观众听其音, 就可知晓节目类型。由此可见, 作为视觉审美元素的声音在电视节目包装中处于无可取代的重大现实意义。

3) 情感基调的色彩倾向与视觉冲击的审美体验

现实生活中, 人们对色彩往往十分敏感。有研究统计, 人们依靠视觉感知的信息量近于87%, 所看到的形象也都与色彩有关。这就不难想象, 色彩在电视节目包装中举足轻重、不可或缺地位是伴随着人们视觉冲击的审美体验呈现出来的。因而, 也就不难理解, 人们总是对事物赋予色彩情感与象征的视觉观照。电视节目包装是注重色彩运用的艺术, 作为节目包装的色彩审美元素, 应该是与节目内容的文化品位、风格相统一的, 内容至上的原则决定了节目包装的色彩倾向。这往往体现在节目包装中的写意片头制作与画龙点睛的片尾注脚上, 也为整档节目首尾呼应设置了伏笔。

正因为如此, 在进行节目包装时, 选中色彩审美元素的倾向性显得极其重要, 尤综上所述, 由于电视节目包装中的画面审美元素与特技手段、音乐审美元素以及色彩审美元素等的共同构建, 才使观众在各自的审美体验中感受到节目带来的独特审美价值。

三、电视节目包装的原则

1、统一、规范原则

众所周知, 电视节目包装的内容决定其表现形式, 形式为内容服务。形式与内容相统一, 可以使电视节目形成统一的艺术风格, 同时也是符合艺术创作规律要求的。

1) 树立整体统一包装意识。就一档电视节目而言, 包含了许多审美要素。各个要素在某种意义上讲, 首先是独立的。因为电视节目是综合艺术, 所以各元素需要组合、融合进而形成有机的统一整体, 最终呈现出电视节目独特的风格。树立整体包装完美理念, 吸引观众视线。

2) 遵循包装规范性。电视节目不仅要树立整体统一包装意识, 在此基础上, 应该建立一套相应的严明规范准则。使创作者在准则中, 树立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规范意识, 使电视节目在统一规范中健康发展。

2、独特原则

若要引发观众的审美感受和锁住观众的视线, 电视工作者就必须在视听审美元素方面具备真功夫。电视节目要做到表里如一真正意义上的独树一帜, 必须使节目内容与形式完美契合, 只有这样打造出的制作精良、独特新颖、彰显文化内涵的高品位的电视节目, 才会在商业化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3、简洁原则

简明扼要也是电视节目包装中应该遵循的法则, 清新明快的外包装会使观众一目了然而欣然接受。

4、渐变原则

发展变化是事物的客观规律, 电视节目包装同样也要遵循规律。但是这个变化, 不是突变而是渐变, 渐变原则应该遵循以下要求:

1) 运用发展眼光看待新旧事物。以电视包装为例, 更新包装形式, 使观众在赏心悦目中接受新事物。

2) 循序渐进中运用新包装形式。站在观众角度, 考虑观众接受新生事物的心理特征。这个过程是必要的, 也是值得借鉴的, 否则, 适得其反。

3) 与时俱进中追求创新理念。在原有包装设计模式的基础上, 做出审美元素时尚动感而醒目的特效处理。

4) 稳中求变中的张弛有度。遵从艺术创作规律, 外在形式变化有节制, 审美基本元素不变化有原因。

四、结语

随着电视节目包装理念的发展和电视工作者业务水平的日渐提高, 我们确信在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中, 电视节目包装将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加唯美的视听感受;我们也期待包装精美、制作精良的高品质的电视节目, 在不久的将来会以全新的亮丽走进流光溢彩的荧屏世界。

摘要:伴随媒体传播方式的日渐丰富和人们审美意识的提高, 电视节目若要脱颖而出, 就必须与观众产生预约效果, 使节目独具特色, 进而提升自身的收视率。因此, 创作者需在尊重观众智力水平的前提下, 以节目外在视点重新审视昔日电视节目的得失利弊。本文试以电视包装为切入点, 分析审美元素在电视包装中的艺术构建及包装原则。

《老公看你的》节目的成功元素 篇7

定位准确

2004年, 江苏卫视确立了“情感特色”的品牌定位。《人间》、《绝对唱响》、《名师高徒》等一些节目的成功运行支撑着这个定位。这让江苏卫视在当时省级卫视的定位中突出重围, 排名从原来较落后的位置大幅度地往前提升。2010年江苏卫视将品牌从“情感”升级到“幸福”, 提出“情感世界, 幸福中国”的品牌口号, 决心打造出一个全国性的品牌化优势传播平台。江苏卫视的“幸福”定位体现出主流媒体鲜明的价值取向, 传递出积极的精神力量, 获得阐释幸福的话语权和营销幸福的专属权。 (1) 《老公看你的》这个节目的开播正是契合了江苏卫视“幸福”的品牌定位。在节目中胜出的夫妻可以赢得随心所欲的世界旅游的机会, 他们脸上的笑容记录下了生命中不可忘记的幸福时刻。而中途被淘汰的夫妻, 用彼此的包容、承诺等演绎出了一幕幕让观众为之落泪的感动, 由此得到感情的加深, 丝毫不比一次世界旅游的收获逊色。整个节目透出一种势不可当的幸福。江苏卫视准确的定位使它挺进了中国优秀的省级卫视行列。该栏目的定位紧扣频道定位, 栏目定位支撑着频道定位, 频道定位的影响力有利于栏目的发展。

宣传到位

随着激烈的竞争, 各媒体也都逐渐意识到自己的产品对受众广而告之的重要性, 该节目的前期宣传就很到位。最让人震撼的是它的宣传片:“这是继《盗梦空间》后的又一部悬疑大作, 不爱思考的人请不要观看。这是继《敢死队》之后另一场动作巨片, 不想做优秀的也请回避。这是完全能与《山楂树之恋》媲美的情感好戏, 自认冷血的观众无须守候。四对亲密爱人勇闯难关, 妻子的胆量激发丈夫的能量!9月24日晚21:05全国首档夫妻默契博弈挑战秀《老公看你的》非常呈现。” (2) 宣传片用为人熟知的影视剧和该栏目作对比, 不仅让受众了解了节目的特点, 最重要的是引起了受众的好奇心, 让受众对栏目有所关注。此外, 《非诚勿扰》已经是江苏卫视的一个品牌节目, 主持人孟非在节目中反复为受众推荐, 例如, 他说, 牵手成功以后可以去参加《老公看你的》。这让《非诚勿扰》庞大的受众群体有望成为该栏目的潜在受众, 毫无成本地扩大了该节目的知名度。还有, 2010年9月20日上午, 江苏卫视在南京举行了《老公看你的》全国媒体推介会, 主持人也到现场助阵。随后各媒体报道了该新闻, 这无疑为节目造了声势。招募甜蜜恩爱、勇于挑战的夫妻通过各种方式参与节目, 无形中也为节目做了宣传。点开《老公看你的》贴吧, 很多网友表示对节目很期待。前期的宣传尽可能多地吸引受众, 可以为节目播出后的高收视率打下基础。

名人效应

名人效应就是因为名人本身的影响力, 而在其出现的时候达到事态扩大、影响加强的效果。当下人们不难发现很多广告都在利用名人效应, 受众容易把对名人的喜欢、信任转嫁到对产品的喜欢、信任。在电影和电视剧市场, 借助名人的影响力, 来迅速地提高影片的知名度。该节目的主持人乐嘉, 因为《非诚勿扰》担任特约嘉宾, 知名度一夜飙升。他是中国性格色彩研究中心创办人, FPA (Four-colors Personality Analysis) 性格色彩创始人, 著有畅销书《色眼识人》、《色眼再识人》、《让你的爱非诚勿扰》、《人之初, 性本色》, 同时出版了培训教学DVD《性格色彩乐嘉说》。 (3) 他在《非诚勿扰》中以独特的专业视角, 为观众分析场上嘉宾的性格与心态, 犀利、幽默的语言风格使他拥有了众多的粉丝。有一部分人在开始接触《老公看你的》节目的时候, 就是冲乐嘉去的。在节目中, 有嘉宾送给他帽子的, 又有送他健身腰带的, 还有的说, 参加这个节目, 就是因为喜欢乐嘉。他在该节目中智慧地挑起了妻子之间一轮轮的内心博弈成为节目的亮点。他经常妙语连珠, 出色的表现使他的人气不断上升, 节目的收视率随着他的人气也在上涨。

形式新颖

电视的节目形式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对以往节目形式的变异和融合, 可以产生新的形态, 出现良好的效果。在欧美一些国家, 家庭真人秀类节目在最近一两年迅速崛起, 已成为主流类节目。《老公看你的》节目不是简单复制, 是江苏卫视和德国71公司共同研发, 并且力求节目的本土化。它属于家庭真人秀的范畴, 家庭真人秀强调的是家庭行为, 家庭成员为了一定的目标, 按照节目规则共同完成竞赛项目。该节目与其他家庭真人秀的差异在于, 它把参赛的主题规定为夫妻二人。节目设置的挑战程序是盛行已久的冲关挑战, 但它是别出心裁的, 挑战权是由夫妻的默契加上妻子之间内心博弈决定的。所以, 节目的形式是全新的, 是国内也是全球首档夫妻博弈挑战秀。在形式固定后, 经过一定的周期, 受众就会出现收视疲劳。但该节目挑战环节的游戏都是原创的, 游戏的更新使节目始终保持新鲜感。

制作精良

《老公看你的》是江苏卫视与国际电视接轨的产物, 制作也趋于国际化。这档节目的舞台设计、音乐、嘉宾服装等的精良程度非同寻常。据制片人彭正圆介绍, 整个舞台的打造成本就是百万级别。 (4) 整个舞台气势宏大, 设计分为三大块, 主持人乐嘉和妻子们环绕而坐的心形的博弈台;老公们等待挑战的隔音玻璃屋;另外还有挑战的专用场地。就挑战场地来说, 每期项目都不同, 一期的挑战游戏有6个, 但每个游戏不管是场景还是道具制作都很精良。比如, 有个电子游戏叫超级玛丽, 节目中设置了真人版的超级玛丽游戏, 当挑战场地的门被打开, 它的逼真程度让观众们发出阵阵惊叹, 它把观众带入了电玩游戏中, 也勾起了童年的回忆。对于电视节目而言“形态为王”, 但节目形态的创新不是一蹴而就的, 它需要长时间的探索。所以一旦出现了收视率可观的新的节目形态, 随后效仿的节目便蜂拥而至。在这种不可阻挡的状态下, 在制作上投入更多的人力、财力、技术, 认真做好节目的每一个细节, 从而提高节目的整体质量, 细节决定成败, 制作决定成败。

服务性强

这类节目最怕娱乐至死, 节目的服务性凸显了它存在的价值。节目不是让受众一笑而过后一无所获, 而是引起了人们的思考, 对生活有所启示。最近流行“晒文化”, 晒幸福就是其中的一种, 越来越多的人更多的是通过网络晒自己的靓丽照片、美味佳肴菜、温馨小屋等, 把他们认为给他们幸福感的东西展示给大家。该栏目为人们提供一种晒幸福的渠道, 满足人们秀幸福的欲望。节目中夫妻把属于他们的幸福秀给大家, 与大家一起分享。晒幸福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 压力越来越大, 他们把生活中累积的点点幸福晒给大家, 证明了他们有能力经营生活, 不仅给自己带来了动力, 同时也让别人从中领悟到美好的东西来支撑自己的信念, 得到自己的幸福。比如, 有一个在有限的时间内把床上4件套用品套好的挑战。有一个妻子一脸幸福地说, 家里的大部分家务都是她老公帮她完成的, 来证明她老公有挑战成功的可能。受众听到这些话, 或多或少地会受到影响, 从而达到二人家务分担的平衡。另外, 很多游戏都是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 例如, 剥柚子、刨木棍等, 这些游戏给枯燥的家务活平添了些许乐趣。还有部分游戏完全是靠体能获胜的, 这也有利于受众的日常锻炼习惯的养成。

要想打造一个高收视率节目, 必须更新理念, 开拓创新, 勇于实践, 借鉴优秀节目的成功经验来吸引受众。《老公看你的》就是一个可借鉴的典型范例。

注释

1[1]景志刚:《从“情感”到“幸福”:江苏卫视的品牌战略》, 《现代传播》, 2010 (3) 。

2[2]百度, http://tieba.baidu.com/f?kz=894466101

节目元素 篇8

一我国谈话类节目的出现与盛行

中国的谈话节目在20世纪90年代兴起。90年代文化保守主义的流行对谈话节目来说是一个契机, 它借助了一种比较温和的形式帮助人们表达对许多问题的看法。人们有交流的欲望但是又要告别20世纪80年代知识、文化精英式的危言耸听的忧患意识、措辞激烈的社会文化批判。

从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导大大小小的地方台、明瑛电视机构, 无论是新闻频道、生活频道、经济频道, 还是文艺频道、影视频道、体育频道、农业科技频道、西部频道, 都在紧锣密鼓、不遗余力地制作、炒作谈话节目。《实话实说》、《朋友》、《艺术人生》、《对话》、《聊天》、《铿锵三人行》 (窦文涛) 、《今晚》 (高博) 、《杨澜访谈录》各种名目的谈话节目突如一夜春风来, 千台万台谈话开。

二我国谈话节目主持人的特点主持语言口语化通俗化增强

我国节目主持人主持风格也随着节目类型的转变而逐步变化, 如从开始的《正大综艺》、《综艺大观》、《为您服务》等节目, 主持人的语言大多是由高手写出稿子, 主持人的工作就是把稿子里的一些难以听懂的文言成分和书面成分改为口语成分, 然后把那些书面文字说得“滚瓜烂熟”、说的很活泼犹如自己的语言——实际上这是节目主持人在念稿子、背稿子, 这就看不出主持人的语言个性。

目前, 这类节目已经逐步过渡到主持人也需从“有稿主持”转变为“即兴主持”, 主持人的语言从“机械复制”逐渐过渡到富有个性的艺术性的“真是的说话了”——谈话节目主持人。这样的一个开场白听起来要亲切自然的多。

善于倾听

一个谈话节目主持人的任务是与一个嘉宾谈话时他们说出自己的心里话, 因此他们应当是一个良好的倾听者, 这里的听, 并非单指耳朵的听, 更指用心去听, 这样可以使主持人赢得谈话对象的信任。

即兴快语应对

当今世界是一个社会语境空前活跃、动荡的时代, 对于谈话类节目这样的新时代产产物, 之前无法预知嘉宾要怎样应答, 因此主持人除开场词和结尾可以提前准备外中间的一些语言便要靠主持人自己即兴发挥, 在富有变化的节目语境中, 要能够敏锐快捷地相时而动, 做出的题的应变性表达;要能够处于迅捷、出口成趣, 与受访者产生谈话的共鸣, 并能够为谈话增添气氛。在快语应对时也不能一味的追求快, 要在快的基础上追求智, 智语应对就要求主持人具有更加深厚的语言功底了, 要能够巧遇解困、妙语服人。

脱口幽默

幽默, 从来是人际交往中的润滑剂、缓冲剂、粘合剂, 它像一座桥, 拉近了人和人之间的距离, 是陌生的心灵变得亲近, 以最敏捷的方式沟通感情, 融洽气氛, 以轻松的形式化解矛盾和尴尬。同时幽默还表现了一种诙谐, 一种才华, 一种智慧, 使人们能置身于既轻松有趣、又能领悟哲理的环境当中。

当今时代有许多让人快乐不起来的事情: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竞争使人树敌、成功受人嫉妒、失败又会怨天尤人, 还有说不尽的人生烦恼和困惑……但是我们必须快乐。因为只有快乐的人生才是健康的人生, 只有快乐的社会才是稳定的社会。所以, 追求快乐, 不仅是我们的人生责任, 也是我们的社会责任, 更是广播电视节目及其主持人的责任。

我国谈话类节目的原型—美国“脱口秀”

纵观所有成功的谈话节目, 主持人的共同特征似乎都具备幽默这一风格, 或许谈话节目的兴衰与主持人的幽默与否有很大关联, 说到即兴幽默就会让人想起美国脱口秀, 电视谈话节目诞生在美国, 谈话节目主持人的幽默也是以美国“脱口秀”主持为原型随着谈话节目一起传到了中国的。

(一) 适当的变形

由于各国的性质背景不同, 各国传媒的发展趋向也不同, 如果说我国谈话节目的主持人风格的原型是美国“脱口秀”主持人, 那也只能算是美国“脱口秀”主持人的再创造。

例如, 口语化在《正大综艺》期间主持人已经注意到了这一点, 主持人会强调把编辑写好的主持词自己再变化一下, 使其更适合表达更通俗化口语化, 倾听与即兴快语也都是基于原来节目主持人的主持经验而衍生过来的, 从最早的一些节目主持人主持中都能看到一些倾听与即兴快语的痕迹, 只是现在因为访谈节目性质的需要, 主持人们把他们更充分的开发出来了。

(二) 幽默的成功移植

如果说我国谈话节目主持是以美国“脱口秀”为原型的变形, 那么最成功的移植要数其幽默感了。初期我国的电视节目主持人还都是正襟危坐, 严肃认真的主持着每一档节目, 如果谁敢在节目中开玩笑、搞幽默弄不好就会判他个“不严肃、不正经”的“罪名”, 说不定还会不小心丢掉自己的饭碗。`

《实话实说》的主持人崔永元

是最成功的一个中国脱口秀节目主持人, 他将美国脱口秀主持人的幽默表现得淋漓尽致, 从全国电视观众不分男女老少一起收看《实话实说》, 亲切的成崔永元为“小崔”, 到《铿锵三人行》、《超级访问》让所有青年进入不眠夜, 崔永元出名了, 窦文涛成名了, 李静、戴军也成名了, 连拍这情景喜剧的英达耶分神了, 跑来主持谈话节目, 他们的成功, 说明谈话节目的幽默做出了效果, 我们成功的准确的把“脱口秀”的幽默元素给用活了。

结束语

老年电视节目中的服务元素 篇9

作为拥有受众最多, 覆盖面最大的电视媒体, 有责任更有义务认真履行社会责任, 在老龄化社会的今天通过老年电视节目来有效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 让老年人健康快乐地生活, 安享晚年。然而, 目前老年节目仍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 如数量稀少, 形式单一等, 因此对老年电视节目的研究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1 中国老年电视节目的现状

1.1 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

随着全球老龄化的发展, 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同样是目前以及将来要面对的首要问题。从2000年到2050年50年间, 出生率下降, 导致中青年人口长期的下降, 而老龄人则相反, 到2045年将突破3亿。特别是老年人针对物质和文化精神追求较高, 电视节目对于满足其精神生活发挥着很大作用。老年群体在物质方面得到满足的同时, 也需要精神方面的补给与充实, 大众传媒就承担着这样的社会责任。而电视媒体以其传播面广, 影响力大的特点逐渐成为老年人喜爱和信赖的媒体。据《中国老年报》2000年的报道, 国家广电总局针对老年工作计划时已明确指出, 应全力打造适应人口老龄化的舆论环境, 但我国老年电视节目相对较少, 与老年受众需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

1.2 中国老年受众的收视特征

“老年受众”一般指的是超过60周岁的通过大众传媒媒介进行信息接收的老年群体。传播领域中, 老年受众群体具有相当高的媒体消费能力。特别是我国进行老龄化社会以后, 老年人口占据比例日益增大, 因此老年电视节目的潜在受众数量庞大, 此外老年人有更多空闲时间接触媒介。老年群体的不同生理与心理特点, 决定了其不同收视特点及其收视习惯, 比如年纪大了, 视力听力以及理解能力都有着相应的退化,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他们接触媒介的方式和习惯。在心理上, 由于社会角色的装换, 子女们容易忽视老年人的心理及情感需求, 因此老年人容易觉得孤独和悲伤。老年人的闲暇时间较长, 而白天正是收视的低谷阶段, 可以通过直观而生动的电视画面, 快速地、形象地实时传播各类信息, 有效满足老年爱人的精神需求, 使其寻找到情感寄托, 度过休闲时光, 获得人生乐趣, 因此老年人对于电视媒介的接触较多。针对我国当代老年群众而言, 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介接触最多, 而对于一些新兴媒体许多老年群众接触较少或者有限。可见, 老年人的媒介接触习惯较为简单稳定, 可以有针对性地制度收视策略。

1.3 中国老年电视节目总体概括

中国老年电视节目的起步并不算晚, 最早的老年电视节目是1991年2月天津卫视的《晚霞金辉》, 时至今日, 中国老年电视节目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了。在这个过程中, 不断地有新鲜的老年节目推出, 但也有的节目逐渐销声匿迹。一些成功的节目比如中央电视台的《夕阳红》, 北京卫视的《金色时光》, 上海东方电视台《精彩老朋友》, 等等都脍炙人口, 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 这些节目并未能长久的走下去, 新鲜的老年节目也并没有随着时代的发展在进步, 中国老年电视节目也遇到了一些问题。

1.4 中国老年节目案例分析——中央电视台《夕阳红》

为了对老年节目的具体形态进行深入把握分析, 现针对中央电视台《夕阳红》栏目加以分析探讨。《夕阳红》栏目作为中央电视台惟一针对老年受众的综合性栏目, 其历经风雨, 仍然坚守初衷, 为老年人送上精彩的节目, 而对老年人的关怀和爱护也从未变过。其节目播出时间是每周一至周日的8:35。由于其受众定位和节目内容准确性针对性强, 为节目赢得了大批的老年观众。节目的选题多样, 内容丰富, 形式活泼, 新颖, 真正的秉承为老年人服务的理念, 做到了成为老年人最亲近的朋友。

2 中国老年电视节目的不足之处及制约原因

2.1 数量不足形式单一

中国的老年电视节目无论是数量上还是质量上, 都远远不能满足老年观众的精神需求。据不完全统计, 目前中国电视台老年节目数量在15档左右, 而如今老龄化情况又十分严重, 因此二者是及其不符的。现在, 电视台的节目数量和形式发生了巨大变化, 数量繁多, 节目丰富, 然而专业针对老年人的电视节目内容却较少, 老年节目内容与形式上也存在许多的不足, 内容单一, 形式孤立, 同类节目较多, 而且以保健养生、医药宣传类占据主导地位, 实际上都是买药的事情, 更有甚者卖高价药, 卖假药。其不仅不是为了服务于老年人, 恰恰是伤害老年人的身体与情感。个别情感类服务类老年节目数量更是少之又少。老年人喜欢的节目类型主要有, 纪实类与新闻类的节目, 而现有的纪实类节目展现的都是老年人的病痛或是被抛弃等等一下消极观点的节目, 并没有考虑到老年人的心理以及承受和能力, 而新闻类则是屈指可数, 几乎看不到踪影, 并没有真正的从老年热的心理以及需求出发, 节目面临淘汰的危险极具上升。

2.2 制约中国老年节目发展的主要因素

中国的大部分电视台实行的都是企业化的管理模式, 虽然负担着传播信息, 服务大众的社会责任, 但是本身里经历利益也是他们考虑的一个内容。“广告至上”是许多电视台的生存之道, 几乎所有电视台都要把广告收入置于首要位置, 而老年节目的受众属于弱势群体, 购买能力不强, 部分广告上并不会讲老年人作为自己的受众目标。形成了一种做老年节目不赚钱的印象, 这也是老年节目少的主要原因。

老年人对接受新事物的认识不到位也是制约其发展的一个因素, 中国老年人的知识水平都偏低, 知识结构不均衡。部分老年观众对于看什么节目没有什么具体的要求, 容易满足现状, 觉得都可以, 无所谓。另一部分有自己的想法, 但是无从表达出来, 收到的限制因素太多, 因此老年人口整体的欣赏降低, 制约着老年电视节目的发展。

3 中国老年电视节目的发展创新

3.1 服务元素的加入

对老年节目进行创新, 一定少不了加入新鲜的元素。而老年人由于年纪大, 听力, 理解能力都受到一定的影响, 因此在节目中加入服务的元素是十分有必要得, 适当的讲解与风趣幽默的评论加入其中必定会增添光彩。带给他们新鲜的东西, 不只是简单的表达, 要想一些方法让老年人真正的懂得, 并且以适合他们的方式告知, 学会换位思考, 切身处地的理解老年人的情绪。

3.2 人文关怀和社会心理

老年人在退休之后心理生理都发生巨大的转变, 交往范围, 活动频率等都发生了变化, 往往也容易出现一些心理上的问题, 如果不能及时的疏导和排解, 会对自身的心理产生不利的影响。对于电视节目工作者如果能熟知老年人的心理问题, 从老年人的需求出发, 充满人文关怀, 制作出老年人喜欢观看、愿意收看的电视节目内容, 其不能对于老年人身心健康具体重要意义, 也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 形成敬老爱老的社会氛围, 真正发挥媒体的社会责任。

3.3 优化节目质量, 丰富节目形式

通过老年电视节目, 既能够提供有益的老年资讯信息, 同时也能够根据老年人的喜好特点, 将一些新鲜的元素注入到老年节目中去, 同时将节目的形式进行创新, 带给老年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即使的七八十岁, 仍然能够与这个飞速发展的社会相融合, 同时吸引大批的观众一起去讨论, 从而能增加收视率, 将老年节目真正的复苏起来, 成为电视节目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3.4 老年电视节目主持人应和谐统一

对于老年电视节目而言, 其主要面向老年群体服务, 需要倍加呵护, 对于老年电视节目的主持人来说, 外表、口才也许并不是那么重要, 然而却要求主持人必须拥有关爱老年人的心灵, 以及真心愿意为老年人服务的热忱态度, 能够全身心地投入节目中努力工作, 如此才能真正的打动老年观众的心。

4 结论

针对老年群体的关注与关爱需要长期进行, 需要全社会和社会大众共同用心去经营、去体会、却创造, 让老年人在一个欢乐的氛围下生活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在老年节目中加入服务的元素, 是本文的创新之处, 但仍需对其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全方位的探讨, 才能逐步实现我国老年电视节目的创新发展。

摘要:本文由老年人与电视节目之间关系开始, 分析老龄化环境下老年节目的发展现状, 以及未来的发展与创新因素, 并结合现有成功的老年电视节目的案例进行分析。面对日益增长的老年受众, 应该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加入一定的人文关怀与社会心理, 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创作中加入了服务的元素, 也使得老年群体可以以平和的心态和积极的生活态度去生活, 其对于老年人及其家庭, 以及社会发展都具有积极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老年人,老年电视节目,现状,问题,创新

参考文献

[1]郑承.老年电视节目现状及发展策略[J].中国报业, 2014 (18) .

[2]李瑛, 王雅君.新媒体时代老年受众对健康养生类电视节目的诉求探析[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5 (1) .

[3]许莹.电视频道专业化及其在当代电视产业中的作用[J].攀登, 2008 (4) .

[4]杨贵军.略论电视节目的定位——以央视《夕阳红》节目为例[J].知识经济, 2014 (18) .

上一篇:一体化平台的应用服务下一篇:硅胶引流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