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中心

2025-01-24

武汉中心(精选12篇)

武汉中心 篇1

2013年9月14—16日, 首届中国 (武汉) 期刊交易博览会在武汉国际博览中心开展, 由贵州省新闻出版局副局长杨庆武率团的贵州代表团100余人参加了此次刊博会, 《贵州畜牧兽医》杂志副主编罗治华、编辑刘辉随团参加刊博会。

首届中国 (武汉) 期刊交易博览会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湖北省人民政府、中国邮政集团公司联合主办, 是中国唯一一个国家级、国际化、综合性期刊交易博览会。展会共设有8个展馆, 4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会。刊博会上, 各省市纷纷展示了期刊产业发展成果。这场以“期刊让生活更精彩”为主题的文化盛会, 加强了对期刊出版工作的引导, 扩大了宣传, 为今后期刊事业的蓬勃发展明确了方向。

刊博会期间, 还同时举办了期刊媒体国际创新发展论坛、期刊经营创新论坛、国际版权高峰论坛、新媒体发展论坛等系列论坛, 众多中外专业人士参加论坛。 (本刊讯)

武汉中心 篇2

一、落户条件:

二手房不能办理落户。如果是在武汉工作单位的单位集体户口,则可以直接将户口迁入你购买的二手房内。如果是外地或远城区户口,那么只能通过购买商品房入户。凡户籍不在武汉市中心城区,具备合法身份证明的中国公民,2008年10月31日以前在我市中心城区购买住房面积在120平方米(含120平方米)或购房金额达30万元以上,2008年11月1日以后在我市中心城区购买住房面积在100平方米(含100平方米)和总价超过50万元(含50万元),可在住房地申办武汉市常住户口,办理本人、配偶、未成年子女共3人的户口迁移来汉。入户条件按照购房时的政策办理。

二、父母投靠子女:

男性60周岁以上,女性55周岁以上;或夫妻双方退休,一方年龄达到标准的,或因工作调动等原因在其他地区离(退)休的人员需回本市投靠子女的均可办理父母投靠子女手续。所需材料: 投靠人和被投靠人申请;被投靠人单位或街道办事处关于住房及收入证明;投靠人与被投靠人关系证明;户口簿、身份证(含复印件);投靠人户籍证明;投靠人离、退休证明(件)、结婚证。

三、夫妻投靠审批条件:

1、中心城区投靠方年龄35周岁以上或结婚10年以上;

2、远城区投靠方年龄30周岁以上或结婚5年以上;

3、限配偶及18岁以内子女。

四、新生儿上户:

武汉中心百货:力推原创设计展 篇3

此次设计展所展示的作品不仅有名家的沉稳,也有学子的青涩。

来自湖北美术学院的艺术家的30幅油画,武汉纺织大学的富有创意的“汉绣”服装,以及武汉著名设计大师的雕塑作品,让亲临现场的顾客在感受快时尚生活的同时,感受流淌在人群中的艺术,感受一份宁静与和谐,感受那份在当下浮躁的社会状态中难得的真诚和执着。

其中,一件价值6万元的雕塑作品也吸引不少顾客驻足欣赏,另一件来自武汉纺织大学的汉绣服装也很吸引眼球,那是由服装学博士叶洪光教授与其研究小组所打造的定制服装品牌痕迹。作品中汉绣与旗袍巧妙地融合,用平凡的棉麻布、薄纱、真丝、编织配以刺绣加以创造,打造出立体感十足又富有实用性的高端定制服饰,充分体现女性的体态美和含蓄美。

据悉,今年5月香港设计廊正式落户武汉中心百货,这是第一次将香港优质品牌及设计师的创意新作带到武汉。

包罗万象、潮味十足的商品,让武汉市民真切感受到香港潮流文化的独特魅力。与此同时汉派艺术家不甘沉默,也积极地展示内地文化艺术精髓,上演了一次文化的碰撞,艺术的交流。

(董笑妍)

武汉中心 篇4

1 项目概况

武汉烟草卷烟物流配送中心综合布线项目分为数据中心布线系统和办公区域布线系统两部分, 其总建筑面积21135m2, 主体主要包括仓储工房、分拣工房及部分配套用房, 是一座集卷烟成品存储、分配及办公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建筑。

2 设计思路

本项目布线系统主要按照国际标准《数据中心电信基础设施标准》 (TIA/EIA 942) 来规划实施, 同时也参照了国家标准《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 (GB 50174-2008) , 综合国内国际标准, 初步设计完全满足用户的需求。

我们遵循长期可靠稳定和带宽性的原则, 对数据中心综合布线有了整体思路:

(1) 高可靠性原则:所有的主干和水平线路均采用双路走线, 备有冗余, 并增加了铜缆作为备份, 可以实现在任何基础设施有计划对停机时维持正常运作的高容错性和高可靠性。除了采用的设备冗余、物理备份以外, 布线系统本身也最好采用质量优、可靠性高的产品。

(2) 高密度原则:为了提高整个数据中心的利用率和散热性, 选用的布线产品必须遵循占用空间小、布线密度大的原则。采用Advanet高密度的光纤配线架和MPO预端接光纤系统, 大大节省了机柜、管道的空间, 也提高了数据中心的布线密度和安装维护的效率。

(3) 高安全性原则:数据中心布线密集, 设备摆放集中, 为了陈述机房内设备和人员的安全性, 全部线缆均采用低烟无卤 (LSZH) 认证的线缆, 模块外壳与面板均采用高强度、耐高温的PC材料。

3 数据中心布线系统构成

根据TIA/EIA 942数据中心布线模型来看, 机房内布线空间包含主配线区、中间配线区 (可选) 、水平配线区、区域配线区和设备配线区。

3.1 辅助支持区布线

(1) 主配线区域

主配线区包括主交叉连接 (MC) 配线设备, 它是数据中心结构化布线分配系统的中心配线点。当设备直接连接到主配线区时, 主配线区可以包括水平交叉连接 (HC) 的配线设备。

主配线区的配备在数据中心网络的核心交换机、核心存储区域网络交换设备和PBX设备的支持下, 服务于一个或多个不同地点数据中心外部的电信间, 并为办公区域、操作中心和其他一些外部支持区域提供服务和支持。有时接入运营商的设备也被放置在该区域, 以避免因线缆超出额定传输距离或考虑数据中心布线系统及电子信息设备直接与电信业务经营者的通信实施互通。

主配线区位于计算机房内部, 为提高其安全性, 主配线区也可以设置在单独的房间内。每一个数据中心机房应该至少有一个主配线区。

(2) 水平配线区域

水平配线区用来服务于没有直接连接到主配线区的HC设备。水平配线区主要包括水平配线设备、为终端设备服务的局域网交换机、存储区域网络交换机和KVM交换机。

小型数据中心可以不设HDA, 由MDA来支持, 标准的数据中心则必须有若干个HDA。一个数据中心可以设置于各个楼层的计算机机房, 每一层至少含有一个水平配线区, 如果设备配线区的设备距离水平配线设备超过水平线缆长度限制的要求, 可以设置多个水平配线区。

在数据中心机房中, 水平配线区为位于设备配线区的终端设备提供网络连接, 连接数量取决于连接的设备端口数量和线槽通道的空间容量, 应该为日后的发展预留空间。

(3) 中间配线区

可选的中间配线区用于支持中间交叉连接 (IC) , 常见于占据多个建筑物、多个楼层或多个房间的大型数据中心。每个房间、每个楼层甚至每个建筑物可以有一个或多个中间配线区, 并服务一个或多个水平配线区和设备配线区以及计算机机房以外的一个或多个电信间。作为第二级主干, 交叉的配线设备位于主配线区和水平配线区之间, 中间配线区可以包含有源设备。

(4) 分区配线区域

在大型计算机机房中, 为了获得水平配线区与终端设备之间更高的配置灵活性, 水平布线系统中可以包含一个可选择的对接点, 叫做区域配线区。区域配线区位于设备经常移动或变化的区域, 可以通过集合点 (CP) 的配线设施完成线缆的连接, 也可以设置区域插座连接多个相邻区域的设备。区域配线区不可存在交叉连接, 在同一个水平线缆布放的路由中, 不得超过一个区域配线区。同时, 区域配线区中不可使用有源设备。

(5) 设备配线区域

设备配线区是分配给终端设备安装的空间, 这些终端设备包含各类PC服务器、存储设备、小型计算机、中型计算机、大型计算机、相关的外围设备等。设备配线区的水平线缆端接于机柜或者机架的连接硬件上。每个设备配线区的机柜或机架需要设置数量充足的电源插座和连接硬件, 使设备线缆和电源线的长度减少至最短距离。

3.2 辅助支持区布线

数据中心支持区是支持并保障完成信息处理过程和必要技术作业的场所, 包括变配电室、柴油发电机房、UPS室、电池室、空调机房、动力站房、消防设施用房、消防和安防控制室等。支撑区域可以是整个空间或以设备安装场地为单位, 设置相应的数据和语音信息点。

数据中心支持区 (计算机机房外) 布线包含进线间、电信间、行政管理区、辅助区等。

(1) 进线间是数据中心结构化布线系统和外部配线及公用网络之间接口与互通交接的场地, 设置用于分界的连接硬件。进线间的设置主要用于电信线缆的接入和电信业务经营者通信设备的放置。这些设施在进线间内经过电信线缆交叉转接, 接入到数据中心内。如果进线间设置在计算机机房内部, 则与主配线区合并。

基于安全目的, 进线间宜设置在机房之外。根据冗余级别或层次要求的不同, 进线间可能需要多个, 以根据网络的构成和互通的关系连接外部或电信业务经营者的网络。如果机房面积非常大, 次进线间就显得非常必要, 这是为了让进线间尽量与机房设备靠近, 以使设备之间的连接线缆不超过线路的最大传输距离要求。若建筑物只有一处外线进口, 数据中心主进线间的进线也可由建筑物进线间引入。

(2) 电信间是数据中心机房内支持计算机机房以外的布线空间, 包括行政管理区、辅助区和支持区。电信间用于数据中心的正常办公及操作维护提供本地数据、视频和语音通信服务的各种设备。电信间一般位于计算机机房外部, 如果有需要, 它也可以和主配线区或水平配线区合并。

数据中心电信间与建筑物电信间功能相同, 但服务对象不同, 建筑物电信间主要服务于楼层的配线设施。

(3) 行政管理区:是用于办公、卫生等目的的场所, 包括工作人员办公室、门厅、值班室、盥洗室、更衣间等。行政管理区可根据服务人员数量设置数据和语音信息点。

(4) 辅助区:是用于电子信息设备和软件的安装、调试、维护、运行监控和管理的场所, 包括测试机房、监控中心、备件库、打印室、维修室、装卸室、用户工作室等区域。辅助区可根据工位数量和设备的应用与连接需要设置数据和语音信息点。

4 武汉烟草物流配送中心数据机房布线系统

武汉烟草物流配送中心数据机房布线系统由LAN网络布线系统和SAN网络布线系统组成, 在该机房系统工程中, 对机房工程内的各种布线进行统一规划设计, 考虑了布线桥架路由与机房内其他各种管路/桥架, 以确保机房各系统实施的合理有序。

网络综合布线采用主配线区 (MDA) —水平配线区 (HDA) —设备配线区 (EDA) 的标准, 采用星型布线方式, 双路由结构, 在机房内每列内的终端机柜前端设置网络列头柜。

4.1 一级链路:运营商进线柜至核心网络柜

进线设备间是数据中心布线系统和建筑布线系统之间的空间, 也就是处于接入提供商和客户网络之间的系统。这个空间包括接入提供商所提供的划分硬件和设备。

本项目设计了三路进线, 位于三楼的核心机房, 经由各个ISP提供商提供备份冗余的网络接入线路和设备, 分别接入设置在三楼的网络核心机房的核心配线架 (CPP1/CPP2) 上。

每个电信接入机房均有一路48芯OM3分别连接核心配线架 (CPP1/CPP2) , 且使用双路由走线 (使用独自的线槽) , 实现无单点故障的双工备份设计。

ISP进线柜和MDA配线柜布线密度高、设备多, 为了合理地利用空间, 一般采用高密度的MPO布线系统来完成, 其包含4U的MPO高密度配线架、MPO主干光缆、MPO适配器和MPO-LC光纤跳线。

4.2 二级链路:核心网络柜至列头柜

本项目机房属于普通服务器机房, 在每排机柜前端设置有列头柜, 用于管理该排的服务器。每列的列头柜和核心网络区内的核心配线架 (CPP1/CPP2) 之间分别铺设双路光缆, 实现双路由最高可靠级别的设计以及配线区无单点故障的多重备份连接。

MDA配线柜和HDA配线柜布线密度高、设备多, 为了合理地利用空间, 一般采用高密度的MPO布线系统来完成, 其包含4U的MPO高密度配线架、MPO主干光缆、MPO适配器和MPO-LC光纤跳线。

4.3 三级链路:列头柜到服务器机柜

每个区域内的终端机柜配置24根铜缆和12芯光缆分别连接至列头柜, 同时为一些应用 (如无线接入点、KVM、IP摄像机和自动控制系统等) 考虑的线缆也要规划在内, 配线架之间的水平布线采用Cat.6屏蔽/非屏蔽低烟无卤线缆或OM3预连接光缆, 设备机柜中的设备由一路到达列头柜的LAN网络, 一路到达列头柜的SAN网络。

HDA配线柜布线密度高、设备多, 为了合理地利用空间, 也方便后期的设备迁移和变更, 宜采用Advanet MPO高密度布线系统。

5 产品的选择

西蒙电气为本项目提供advanet MPO-MPO预连接主干光缆、Advanet MPO光纤配线架、Advanet MPO-LC光纤适配器、Advanet适配器面板、Advanet MPO-LC扇形跳线和光缆等产品。

6 结束语

武汉区域性金融中心论文 篇5

一直以来,武汉金融业发展迅速,许多金融改革和创新在全国居于领先地位。1984年,我国第一家城市信用合作社创建于武汉汉正街小商品市场。此后,一大批城市信用合作社迅速发展起来。武汉融资中心(其前身是1986年成立的武汉资金市场)是全国起步最早、持续时间最长、融资量最大的资金市场,其业务一度辐射到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的500余家金融机构。组建于1987的武汉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和武汉市信托投资公司是全国成立较早的专业性信托投资公司。1988年正式开业的武汉证券公司是国内设立较早的股份制证券公司。设立于1991年的武汉证券投资基金是国内较早设立的地方性投资基金。成立于1992年的武汉证券交易中心是继沪、深证券交易所后,较早获得国务院证监会认可的证券集中交易场所,其国债业务、“汉柜”曾经有过一段辉煌的历史;武汉企业债券市场、票据市场等也都起步较早,在全国有一定的影响。

武汉市经济发展十分迅速,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特别是1992年被确定为沿江对外开放城市后,经济规模和综合实力不断增强。改革开放以来,武汉的综合实力得到长足的发展。在经济总量增长的同时,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已形成光电子信息、汽车、钢铁、生物工程与新医药、环保等产业支柱和食品、纺织服装、造纸及包装印刷等一批优势行业。近年来,高科技产业快速发展,形成了最具活力的新经济增长带。武汉地处武汉、黄石冶金工业带,十堰、襄樊汽车工业带,清江、葛洲坝、三峡电力工业带,东湖、沌口高新技术工业带的交汇处,具有较好的经济和产业依托。随着近年来经济增长速度加快,武汉市的经济基础和综合实力远远超过湖北省内其他的城市,GDP总额占湖北省的比重稳步提升。,武汉的GDP总量占湖北省的28.9%,到,武汉市GDP总量占湖北全省的比重达到34.5%。,武汉GDP超过3000亿元。武汉GDP达到3960亿元,接近全省4成,位居全国第13名,位于青岛、宁波之后,成都、沈阳之前。

就金融业状况来看,武汉在金融总量、组织体系、市场功能和市场基础上也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目前武汉地区拥有各类银行业金融机构24家,保险公司30家,证券经营机构74家,上市公司35家,企业财务公司4家,信托投资公司2家。经过多年努力,武汉已逐步将汉口建设大道、武昌中南路建成了金融街,金融业的.产业影响不断扩大,集聚力和辐射力有了显著提高。截至20底,武汉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5471亿元,比年初增加687亿元,增长14.36%,增加额占全省的46.65%;各项贷款余额4414亿元,比年初增加663亿元,增长17.69%,增加额占全省的61.19%。保险公司实现保费收入66亿元,增长20.14%。从证券市场融资达110亿元,创出历史新高。上述各项指标在中部地区省会城市中都处于首位。

二、武汉目标、模式及步骤

武汉建设金融中心的目标是“立足华中,面向全国,并与国际接轨的内陆金融中心”。武汉金融中心的辐射范围应当是长江中游、华中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为广阔中西部地区开放和开发服务,其运行模式应该是综合性、多功能、网络化的。

按东、中、西的空间秩序推进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特别强调沿海与内地的协调和互动,努力开创多层次、多样化、全方位、高效率的区域金融发展新格局将首当其冲,中国形成多层次、具有区域特色的金融圈具有客观必要性。武汉金融中心作为战略互动的轴心,承担着接应“东”“西”的重任,为加快中西部经济的发展,中央采取一系列有针对性的重大措施和政策,更重要的是在中西部地区选择几个有条件的中心城市,通过增强其金融“造血”机制和融资功能,发挥增长极的作用,进而带动广大的所辐射区域经济的发展。武汉是中国经济地理的腹部,东面是长江三角洲,南面是珠江三角洲,背靠幅员辽阔的西部地区,是东、西部地区的天然衔接点和汇合点,起着承东启西、联南接北的枢纽作用。在武汉形成发达的金融市场和开放型、多元化的金融组织体系,有利于为中西部地区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外商投资和东部劳动密集产业西移筹措和融通资金,促进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如果说沿“海”战略是以局部的高速度来达到其示范效应,那么,沿“江”战略则是以全局的高速度来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

从发生形态、市场结构、金融体系及政府政策等方面考察,结合武汉现实的具体情况看,武汉应选择的目标模式是:在市场自发和政府扶持的合力推进下,把武汉构建成区域性、集成型、筹资型的金融中心。紧紧依托武汉作为中部地区经贸中心和交通通讯枢纽等基本条件,抓住政策机遇,利用现有的金融实力,以建立功能健全的金融机构为契机,大力开发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努力构造金融业软、硬环境,加速实现金融业现代化,提高金融业运作效率,使武汉成为国际国内信誉卓著、动作高效、信息灵敏、实力雄厚的中部的证券交易中心、资金融通中心、资金清算中心和金融信息中心。

武汉金融中心建设的步骤是:以前,着力增加金融机构,做大金融市场,丰富金融产品,改善金融环境,建设设施先进、信息灵敏、服务高效、融资功能和辐射力较强的金融机构总部和区域管理总部聚集区;初步建立武汉金融中心的框架,成为区域性的银团贷款中心、票据业务中心、资本市场中心、产权交易中心、保险业务中心、金融教育研究中心和金融后台服务中心。20之后,武汉金融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15%左右,金融业成为武汉的支柱产业之一。到2025左右,以增强金融资源聚集和辐射能力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优化金融生态环境为基础,建设金融机构密集、金融市场完善、金融创新活跃、金融服务高效的现代金融体系。

三、建设措施

金融中心的形成与发展必须要有政府强有力的制度支持和政策保障。21世纪国家对中部地区的战略部署在实施沿海优先发展战略的十多年后,中央开始重视和实施中西部地区发展战略,并从政策上予以倾斜。全国人大通过的《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八个五年计划和十年规划》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年《远景目标》都把中部地区经济发展列为重要内容,并对中部经济圈作了战略规划。十六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要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有效发挥中部地区的综合优势,支持中西部地区加快改革发展,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鼓励有条件的东部地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逐步形成东、中、西部经济互联互动、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新格局。要全面实施中部地区经济发展战略,形成中部区域经济圈,推动中部地区经济持续成长,客观上都要求有一个具有区位优势,基础设施好,辐射能力强的区域性金融中心,实现中部经济持续平稳、高效发展。

武汉中心 篇6

【关键词】软件开发;经济数据

武汉铁路旅行服务总公司餐营分公司下属配餐中心,位于武昌火车站站房旁,在汉口站设有一个分支机构,配餐中心在路局领导的亲切关怀下建立起来,它是全路仅有的四个盒饭供应基地之一。配餐中心的主要任务一是向全局所有由武汉地区发出的既有列车餐车配送餐料,另一方面是制作盒饭,向全局动车或外局动车以及路外市场提供盒饭。

配餐中心从2011年7月中旬开始运行,由开始每天生产300份乘务餐,到现在每天生产盒饭4600余份,高峰时达到6000余份,经营业绩也由亏损转变为经济效益显著提高。配餐中心的业务不仅发展到局外,甚至到路外,在武汉国家博览中心获得了固定销售席位。

一、配餐中心的具体业务

配餐中心的具体业务包括:餐料采购及验收入库、荤料自行加工领用餐料、荤料加工后回收入库、武昌库与汉口库互相调拨餐料、向列车销售餐料、盒饭生产领用餐料、盒饭试验领用餐料、职工食堂领用餐料、餐料损耗、向列车销售盒饭、向列车销售餐料的料款统嶊

计及收取、未收款缴,盒饭销售款结算、料罚的统计与收取、编制采购计划等等。

二、配餐中心的经营工作中存在的难点

1.餐料发放与餐料款收取:武汉铁路旅行服务总公司餐营分公司每年制定各车次出乘的要料计划和经营利润。由于找零不便,往往应交款与上交款不一致,原来规定先出车,返回交款,有些餐车长多次并交,或者多交、少交、漏交,核算员手工登记台账或编制电子表格,因数据繁多,出错多,查错难。

2.料罚计算与收取困难:每次出乘时,餐车长领料小于要料计划,之间的差额叫做料缺,按料缺的一定比例收取的罚款叫做料罚。过去按月合并计算料罚,由于交路跨月,计算的结果不被餐车长接受,或者统计不准确,料罚扣取困难重重。

3.采购计划编制:餐车长于退乘当天向配餐中心提报下次出乘的要料项目及数量,由于有的车是两班次,有的车的三班次,有的车是四班次,每车下次出乘日期不一致,加上各车要料项目不一样,即使是相同的项目,各车次上报要料时各项目先后顺序排列不一,要汇总次日采购计划困难重重。

4.盒饭销售对账工作:配餐中心的销售对象在与配餐中心月度对账时,要求按车次、按盒饭种类、按盒饭单价核对,目前每天销售4000-5000盒左右,涉及单位既有局内单位又有局外单位,统计工作量大,月底对账时间集中,工作人员少,工作压力大。

三、自编核算软件,解放大量人力,保证数据准确

针对上述生产管理中的困难,配餐中心在市场上购买不到适合的软件,被困难所迫,配餐中心发挥自力更生精神,自行设计、与武汉泽邦公司合作开发了配餐中心核算系统,最大限度地满足了生产核算需求,大大节约了人力、财力,将武昌、汉口库的数据直接接入管理人员办公室,为配餐中心领导掌握餐料价格、销售动态、经营业绩、及时组织采购等等工作提供了极大帮助。

软件分为基础管理、动态管理、单据查询与统计、动态报表、财务管理、其它等六个部分。

1.基础管理包括:用户(操作人员)管理、更改密码、进货渠道、净菜销售对象、盒饭销售对象、盒饭生产班组、货品信息管理、管库员。

2.动态管理包括:输入采购单、产品加工入库单、产品调拨入库单、净菜销售出库单、荤料加工领料单、产品调拨出库单、盒饭加工领用餐料单、餐料损耗单、职工餐领料单、盒饭研发领料单、盒饭销售单。

3.查询与统计:查询动态管理输入的所有单据。第一部分:将各类单据按单据编号查询,第二部分将各类单据按餐料名称、盒饭名称查询。

4.动态报表:包括餐料库存动态总表、餐料库存动态明细表、净菜销售收入统计表、盒饭销售收入统计表、采购餐料表、料差报表、料缺报表、料罚报表、净菜加工日毛利报表、盒饭加工日毛利报表。

5.财务管理:主要是核算配餐中心对列车发放餐料的餐料款收取金额及未收金额,包括输入收款单、收款单查询(分按日期查询、按车次查询)、应收款查询、未收款查询、预收款查询。

6.其它:包括数据自动备份、数据封存。

四、自制核算软件的效果

武汉中心 篇7

一、武汉城市圈金融生态评价的基本框架与方法选择

1. 基本框架。

基于对自然生态系统的概念认识, 我们认为, 金融生态系统可以分为金融市场系统与金融环境系统两大部分。我们将区域金融生态系统看作完整生产系统, 通过分析其整体投入产出效率即可评价该生产系统的效率水平。

2. 评价方法选择。

综合目前有关金融生态评价的文献, 对金融生态系统的评价大致采用定性、定量或综合分析等类型评价方法。定量分析方面较多采用层次分析法 (AHP) 和数据包络分析法 (DEA) 。

二、武汉城市圈金融生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基于以上的基本认识, 考虑数据的可比性、可得性和发展性, 我们着重选取相应的区域宏微观经济类指标作为区域金融生态系统评价的生产投入, 选取相应的区域金融指标作为区域金融生态系统评价的生产产出, 并主要采用人均指标。

1.“产出”指标。

选取反映金融交易量水平的人均存贷款余额指标 (如表1) 。

2.“投入”指标。

选取反映主要宏观经济状况的指标作为城市金融生态系统的投入指标 (如表2) 。

三、武汉城市圈金融生态系统评价

1. 武汉城市圈内部各城市金融生态系统DEA模型效率评价。

对武汉城市圈内武汉、黄石、鄂州、孝感、黄冈、咸宁、仙桃、潜江、天门等各成员城市的金融生态系统效率进行DEA分析。数据由湖北省统计局网站相关数据资料综合整理而成, 数据时间为2006年。根据数据建立如下DEA效率评价模型:

使用Excel2003进行规划求解的数据处理, 得到Z=0.13046, u1=0.0681, u2=0.000358, v1=0.067, v2=0.153, v3=0.255, v4=0.038。据此计算, 武汉城市圈内武汉、黄石、鄂州、孝感、黄冈、咸宁、仙桃、潜江、天门等城市的金融生态系统效率指标hj依次为0.430212, 0.23515, 0.175463, 0.222989, 0.248583, 0.2064, 0.165976, 0.266617, 0.176759。按金融生态效率由高至低顺序依次排列为, 武汉 (0.430212) 、潜江 (0.266617) 、黄冈 (0.248583) 、黄石 (0.23515) 、孝感 (0.222989) 、咸宁 (0.2064) 、天门 (0.176759) 、鄂州 (0.175463) 、仙桃 (0.165976) 。

武汉城市圈金融生态系统DEA效率整体水平较低, 且不均衡状况较为突出, 表明城市圈金融经济一体化水平较低、资源整合程度有待提高;在九个武汉城市圈组成成员城市中武汉的城市金融生态系统投入产出为为0.430212, 是DEA有效率的, 且效率水平超出排列第二的潜江 (0.266617) 0.163596, 表明武汉市的城市金融生态系统效率在武汉城市圈内处于绝对领先地位, 其作为城市圈首位城市的金融吸引力和金融集聚效应非常明显;仙桃的城市金融生态系统投入产出DEA效率在九个城市中处于低效率水平为0.165976, 与首位城市武汉的金融生态系统效率差距较大。

2. 武汉城市圈与其他主要城市圈首位城市金融生态系统效率DEA模型评价。

选取武汉城市圈、京津冀城市圈、长三角城市圈、珠三角城市圈等有代表性的中国主要城市圈首位城市进行金融生态系统效率DEA分析。数据由各市统计局网站相关数据资料综合整理而成, 数据时间为2006年。根据数据建立如下DEA效率评价模型:

使用Excel2003进行规划求解的数据处理, 得到Z=0.00316, u1=0.017, u2=0.0515, v1=0.0527, v2=0.0833, v3=0.065, v4=0.054。据此计算上海、北京、广州、武汉的城市区域金融生态系统效率指标hj依次为0.951721, 0.881269, 0.697152, 0.682767。

在四个主要城市圈首位城市中上海的金融生态系统为DEA有效率的, 武汉的金融生态系统效率最低。这一评价结果表明, 武汉城市圈金融生态效率水平在与国内其他主要城市圈金融生态效率比较中处于低效率水平, 基本能够印证我们的直观判断。

四、优化武汉城市圈金融生态系统与建设中部金融中心的政策建议

1. 完善公共管理职能, 建设服务型政府。

为金融市场运行、金融交易主体和金融交易活动提供各项便利条件和服务外, 并构建与完善诚信法规、制度体系, 增强金融执法能力、完善金融执法手段。

2. 充分利用现有自然、技术条件发展本区域优势产业, 以产业集聚带动金融集聚。

良好的金融生态系统运行能够促进金融业与各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因此, 区域优势产业发展和产业集聚能够带动区域金融集聚与金融中心的形成。

3. 整合城市圈资源, 发挥功能合力。

在武汉城市圈1+8范围内充分发挥区域经济、金融一体化的协作功能, 在周边城市产业分工发展的基础上, 在武汉中心区着力发展现代金融服务业, 完善功能、提高水平, 重点发掘区域金融中心的潜力。

4. 长期坚持培育诚信文化。

诚信文化体系是影响区域金融生态系统运行的非制度因素和软环境, 但也是区域金融生态系统运行状况的长期决定因素。诚信文化的培育除了市场机制的长期演化作用外, 还要依靠公共管理力量通过宣传、激励和制度引导进行长期培育。

参考文献

[1]黄国平, 刘煜辉.中国金融生态环境评价体系设计与分析[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07, (6) :7-14.

[2]中国人民银行洛阳市中心支行课题组.区域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金融研究, 2006, (1) :10-16.

[3]汪祖杰, 张轶峰.区域金融生态环境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研究[J].金融研究, 2006, (5) :150-158.

[4]李扬, 王国刚, 刘煜辉, 等.中国城市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报告[N].金融时报, 2005-11-05.

武汉中心 篇8

航运产业集群在目前的文献中并没有一个正式的阐述。根据迈克尔·波特对产业集群的定义, 产业集群是在某一特定区域内 (通常以某一主导产业为核心) , 密切联系的企业及相关支撑机构, 并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现象。产业集群见诸于高科技、传统科技、制造业和服务业等诸多“大类”产业中, 也可以出现在餐厅、汽车经销商、古董店等地方性“小类”产业中。航运服务业作为服务业的子类, 同样也存在集群现象, 甚至比有些产业更具典型性。航运产业集群依托于港口, 并以航运企业、港口企业为轴心。也就是说, 起初航运相关集群区域是港口, 大量从事拖船、理货、装卸、船舶检验、船员服务、燃油和淡水添加等相关业务的企业为了追求聚集效应和共享一些基础设施聚集在港口、港区, 这时的港口是一个属地的概念。而后随着集群的发展, 提供各类相关服务的企业自发地聚集在港区并不断向周围扩张, 慢慢地, 港口的相关集群区域的范围就会远远大于主要港区, 这时的港口就有可能突破地域范畴, 成为区域性的航运中心甚至国际性的航运中心。

根据产业集群的定义以及航运产业的内涵, 可以这样定义航运产业集群, 它是在某一个地域空间范围内, 企业在航运这一领域里以及与之相关的机构之间通过非常紧密的联系, 降低成本, 促进创新, 并且产生经济放大效应, 使产业和地区由此保持竞争优势的现象。从实现航运中心整体功能角度出发, 培育航运产业集群是航运中心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不同于制造业和其他服务业的集群, 航运产业集群具有自身的特性:集群“地理边界”难以划分, 不仅涉及航运服务业的集聚, 也会涉及为航运服务或者依托航运的制造业, 如船舶制造、集装箱修理、集装箱制造以及钢铁、石化、电力等临港产业;集群竞争环境的动态多变性与速度经济性, 航运市场是个派生市场, 因而航运市场很容易受到世界经济发展外部环境的影响;集群产品存在丰富的差异化机会, 主要体现在港口的功能定位、专业化方面, 船公司具体经营的航线、个性化服务、航运服务质量等方面;航运服务质量的提高涉及到多个部门行业、多个企业机构的相互合作与作业流程的改进、产品的创新或工艺的创新;航运交易所、定期出版的航运杂志以及专业网站的建设使用, 使得集群信息沟通更加及时、快速和高效。显然, 这些特性都是港口成长为航运中心的必要因素以及提升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二、武汉航运产业集群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武汉航运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得益于其腹地经济的发展。武汉地处长江中游航运重地, 上通西部大开发的龙头重庆, 下连国际大都市上海, 经济腹地广阔。长江沿线大型企业原材料运输80%通过水上运输完成, 在长江水系水、铁、公三种运输方式中, 水运对流域经济增长贡献率高达40%。基于“得中独厚, 得水独优”的条件, 武汉新港先后开通了直达日本、韩国、东南亚各国及港澳地区的货运航线, 不定期货运航线;恢复开通了武汉至上海洋山港“江海直达”航线, 只需2天即可达到洋山港, 为出口物流利用黄金水道出送构筑了一条快速通道, 每标箱可节约运输成本550美元, 并使湖北货物接转欧洲干线班轮时间缩短一周;2010年7月又开通了直达台湾的货运航线。通航领域不断拓展, 区域辐射能力增强, 武汉新港已成为中部地区走向海外的重要门户。同时, 武汉新港的货源优势也是集群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武汉新港是湖北省、武汉城市圈人口和产业最为密集的区域, 人口约1100多万人, 占全省总人口的19.1%。该区域完成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均占全省40%以上。规划中的武汉新港区域内, 工业正呈现蓬勃发展之势:武钢2.0余万吨的深加工基地投产;80万吨乙烯项目开工, 化工新城启动;富士康等一批大项目陆续投产, 一冶钢构、亚东水泥、国家稻米交易中心落户阳逻, 这些“大块头”产生的水运需求量可以预见。

武汉航运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的另一个强大的助推器是其良好的硬件环境。港口现有各类港区31个, 生产性泊位367个。其中分布长江上的港区有23个, 汉江上的有8个。在长江港区中, 杨泗港、阳逻港为大型集装箱港区, 现有集装箱泊位3个, 靠泊能力为3000吨级-5000吨级。在生产性泊位中, 固定性泊位195个, 靠泊能力5000吨, 年货物通过能力4819万吨。新港范围内现有各类运输船舶1255艘、111.3万载重吨, 单船平均载重吨886吨。长江航运上溯重庆, 全年可航行3000吨级单轮和万吨级船队;下至上海, 全年可航行5000吨级船舶和万吨级以上载重量的大型船队。2010年, 武汉新港货物吞吐量首次突破1亿吨, 达到1.0378亿吨, 集装箱量达到65万标箱, 在长江中、上游率先迈入“亿吨大港”行列。新港开港以来, 吸引众多航运企业、港口企业和其他相关企业布点武汉, 包括挪威斯考根海运集团和长航集团、东湖开发区共同出资组建中西部最大的武汉船舶配套工业园;美国浩宏游艇集团、挪威船级社等一批世界顶级船舶制造公司纷纷来武汉拓展业务:或合资建立工厂, 或签订合作伙伴关系;全球知名货运物流服务供应公司泛亚班拿在武汉光谷软件园成立在华共享服务中心;挪威斯考根海运集团、长航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总公司与武汉航海职业技术学院三方合资组建长航 (武汉) 国际船舶管理有限公司;全球第二大航运商瑞士地中海航运公司与东湖高新区签订投资协议落于光谷, 设立其全球首个信息数据处理分公司等。

武汉航运产业作为服务产业中的一部分, 存在明显的集群现象, 产生了典型的集聚效应, 但是, 从总体看, 武汉航运集群与香港、荷兰和伦敦相比有很大的差距, 主要表现在:一是航运集群主要是由区域外部力量, 特别是政府引导驱动而成, 而区域内部力量经济腹地的市场需求还未被积极调动起来, 武汉内河航运中心的地位未被广泛认可。二是航运产业的集群效应不明显, 在武汉聚集起来的航运要素, 在行业内和行业间尚未形成竞争合作的关系网络。2009年, 上海集海航运有限公司、湖北航华国际船务代理有限公司宜昌分公司、宜昌港务集团集装箱有限公司和武汉阳逻港集装箱有限公司四家合作开辟的宜昌-武汉“承运169”号集装箱长江支线班轮航线也仅仅是新港航运企业和港口的首次联合。三是部分航运服务功能较弱, 如金融、海事保险、海事法律咨询、海事仲裁、船舶和航运交易、公估公证、船舶注册登记等。四是部分航运服务门类存在着企业数量多、规模小、服务不规范或标准较低、市场垄断经营、服务资源不能共享、高层次航运服务专业人才匾乏等问题。

三、发展航运产业集群促进武汉航运中心的建设

(一) 把握集群发展的内在引擎

根据航运产业集群的构成, 其核心层是由船舶运输业和港口装卸业组成, 只有不断发展强大这两个行业, 武汉航运集群才有可能随之不断发展强大起来。而核心企业在产业集群发展中具有关键的作用, 它不仅可以通过其广泛的市场触角, 引进以腹地为主体的国内外各种发展要素, 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建立密切的贸易联系, 形成充分的市场需求;还可以通过产业链作用, 将一大批相关联的中小企业吸引过来, 或者在其周围逐渐培育起一批为服务武汉航运发展研究的中小企业, 形成高效率产业的区域集群系统。目前, 我国中西部地区正面临着全球航运巨头加快市场“东进西迁”步伐的大好机遇, 武汉港市一方面要重点加强与国际航运巨头和国内大集团的合资合作, 借助航运巨头总部信息中心、接单中心、销售中心的“头脑”功能, 形成较强的产业带动效应, 促进产业延伸、企业集群和服务配套;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能够衍生出一批具有竞争力的船代、货代甚至是具有高附加值的金融保险企业和机构, 成为武汉航运集群发展的增长引擎以充分发挥武汉港市自身的能动性。

(二) 重点发展高附加值航运产业

根据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 某些高级要素和专门要素供给条件, 是产业获得长久竞争力的一个决定性因素。对于武汉航运产业集群的进一步发展来说, 创造出这些高级要素, 比拥有区位、劳动力等初级生产要素更为重要。从武汉航运产业集群孕育和成长的过程来看, 尚未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航运服务体系, 无法形成与武汉航运中心发展相适应的航运服务软环境功能, 尤其是在航运交易、航运咨询、航运金融、航运保险、海事法律服务等行业还存在不少空白。因此, 目前除了要继续重点发展以集装箱为主的江海联运、港口装卸、外轮和货物代理、外轮理货、引航、船舶拖带、船舶供应、物流延伸、航运物流信息等服务功能以增强航运要素集聚能力外, 还要尽快使航运服务功能从较低层次、较少门类、各个服务行业各自发展向较高层次、门类逐步齐全、各类服务协同发展的方向转变, 必须重点发展与船舶交易、船舶检验及注册登记、海事处理等相关的服务;重点突破知识型、高附加值的服务项目、引进和大力培育发展能满足武汉航运中心建设要求的航运金融与保险、航运经纪人、公估公证、船舶检验、海事法律咨询和海事仲裁、船舶交易信息等服务功能。

(三) 加强集群的制度环境建设

航运产业集群发展需要一定的外部形态作为载体和平台, 发达的现代通讯设备、便捷的交通网络、优美和谐的人居环境都是吸引服务业企业集聚的前提, 城市规划、产业布局、服务功能、生态环境、物流信息化及标准化建设是其中必不可少的制度环境。武汉在航运服务集群发展中, 应本着总体规划超前、基础设施配套、产业布局合理、服务功能完善、产业优势突出、生态环境优美的原则, 抓好中心城市规划修编, 完善铁路、水运、公路、航空运输服务体系, 提高物流信息化水平, 提升基础设施功能;加强企业信息标准化建设, 鼓励企业利用网络平台和信息技术, 提升其物流信息的收集、发布、查询、交易等功能;重视环境保护和港口生态环境建设, 引进科技含量高、环保的产业, 实行严格的政策体系, 发展绿色技术;超前规划和突出出口加工区、国家级开发区及其区中区、园中园建设, 使政策效应尽快形成竞争优势, 为在更宽领域, 更广范围上推进集群发展奠定基础。

(四) 充分发挥行业协会、高校及科研院所的作用

产业集群中的行业协会或商会可以成为行业内合作和信任机制建立的组织和推动者, 协会可以通过建立行规行约, 约束企业的行为, 避免无序的竞争。同时, 会员通过正式的组织参与, 可以结识更多的合作者, 扩展非正式的社会网络, 获得信息和商机。发展得好的行业协会或商会, 成员身份本身还具有品牌效应。虽然在武汉航运产业集群中, 已建有港口协会、物流协会、长江船东协会等协会组织, 但是它们的作用并没有完全发挥出来, 协会组织的活动还远远不够, 集群中各个层次上的企业互相交流与合作的活动少之又少。产业集群还离不开技术创新, 以高校及科研院所为依托进行资本与技术融合也至关重要。有些企业尽管意识到专业化的重要性, 但是苦于没有一个公共的平台, 无法寻找到值得信任的合作伙伴。因此, 武汉市“政、产、学、研、金”各方机构及人士可考虑汇集起来组建一个航运中心发展协会, 将政府部分行业管理职能转移委托给行业协会, 初期可将行业协会定位为以武汉航运发展的项目评审、咨询、协调功能为主的机构。然后通过其合理定位与良胜运作, 逐步拓展其服务功能, 形成“政府-行业协会-企业”的航运发展关联网络。

摘要:现代航运产业是航运中心建设的重要内涵, 也是航运中心建设的基础产业。文章将航运、港口经济和产业集群理论结合起来, 研究区域范围内通过航运产业集群的模式发展航运中心的可能性与实际意义, 在明确航运产业集群概念和特征的基础上, 结合武汉地区的区位状况、经济产业状况以及航运集群状况, 对武汉地区通过培育航运产业集群来促进航运中心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 借此为武汉航运中心的建设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航运产业,航运中心,产业集群

参考文献

[1]、葛春凤, 黄小彪.国际航运中心的现代航运服务业发展经验及启示[J].港口经济, 2010 (6) .

[2]、吴鹏华.第四代港口新概念与国内港口发展战略[J].水运管理, 2007 (2) .

[3]、马硕.什么是国际航运中心[J].水运管理, 2010 (7) .

[4]、张帅.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和发展经验——以汉堡港为例[J].物流科技, 2010 (1) .

[5]、金嘉晨, 真虹.境外国际航运中心软环境建设经验及启示[J].水运管理, 2010 (1) .

武汉体育中心体育馆弱电系统设计 篇9

武汉市体育中心室内体育馆是武汉市承办2007年城运会的主会馆之一,是重要的公益性体育设施和武汉市标志性建筑。该项目为武汉体育中心二期工程(一期已建成6万座的体育场),设计为一座拥有12284座位的综合性室内体育馆和一座带有训练热身和商业购物的综合性室内训练馆,能满足举办体育赛事、训练、文化及娱乐活动、会展、表演、商务会议、商业等多功能用途。总建筑面积约5万m2,建筑最高点45m,为甲级体育建筑。北面紧邻训练馆,包括网球中心及部分商业建筑,在商业建筑局部设有地下层,主要为设备用房,训练馆最高点18m。

2 弱电系统组成

弱电系统设计贯穿该馆“标准国际化、功能多元化、设施产业化、运营市场化”的思想,系统设计充分考虑技术先进、经济合理、使用安全可靠,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既能满足举办国内高水平体育竞赛和大型文化活动的需要,又能满足广大市民日常的健身娱乐和文化体育生活的需要。设计内容包含以下13个子系统:

2.1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对建筑物内的机电设备的工作情况进行监视,并可以远程控制机电设备的工作。使整个场馆内的机电设备运行自动化、程序化,并可以在资源消耗最小的情况下达到机电设备的最佳工作状态。系统设计采用中心管理,通讯线路,采集器,控制器的组网结构,上层TCP/IP通讯方式,下层现场总线结构方式。

设计范围包括:

冷热源系统、空调机组系统、高低压配电系统、照明系统、电梯系统、给排水系统。

冷热源系统设计监测和控制主要机电设备有:

冷冻机组3台、冷冻水泵3台、冷却塔5台、冷却水泵5台、热交换器2台、热水循环泵3台、补水泵1台。需要监测的主要设备有:冷冻水供回总管、膨胀水箱。

空调系统设计监测和控制主要机电设备有:

空调机组84台、新风机组30台、送排风机组50台。需要监测的主要设备有:室内外温湿度探测器10个。

高低压配电系统需要监测的主要设备有:

变压器4台、高压配电柜12个、低压配电柜33台、柴油发电机组1台。

电梯系统需要监测和控制的主要设备有:

观光电梯4部、室内箱式电梯2部。

照明系统设计监测和控制主要机电设备有:

室内220个照明回路、室外泛光照明10个控制节点。

给排水系统设计监测和控制主要机电设备有:

给水泵8台、排水泵2台。需要监测的主要设备有:屋顶水箱1个、地下蓄水池1个。

系统设计对要求监测和控制的机电设备进行实时的工作数据采集和控制管理,对要求监测的设备进行实时的工作数据采集,并根据程序设置自动调整可控制设备工作情况。

2.2 公共安全防范系统

安全防范系统包括入侵报警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和门禁巡更系统。

2.2.1 在各出入口、外围隔离设施及重点部位设置入侵报警系统。

系统共设计报警探测器点167个,其中体育馆121个,训练馆46个,全部为室内壁装双鉴探测器。

整个报警系统进行系统分区,其中体育馆分为8个子系统,训练馆分为4个子系统。系统共设计报警主机2台,体育馆、训练馆各由一台主机单独控制,两台报警主机采用同一多媒体软件控制管理。训练馆控制中心设置分控制键盘一只,可对场馆内报警情况进行监看。

报警系统设计和监控系统联动,报警发生时,有多媒体地图直接显示报警地点,实时打印报警信息;矩阵自动切换摄像机图像到设定监视器,自动将快球转动到相应预置位,启动数字硬盘录像机进行录像,并将报警信息和相应监控图像传送到体育场监控中心和训练馆分控中心。报警系统原理图见图1。

2.2.2 视频监控系统:

在各出入口、外围隔离设施、主要通道、看台区、停车场及重点部位设置视频监控系统,该系统具有与入侵报警系统联动的功能,作为报警的图像复核。

系统共设计前端监控点125个,其中彩色吸顶半球摄像机78个,一体化球型摄像机23个,彩色枪式摄像机24个。所有监控点采用中心统一供电,统一控制,统一管理的方式。中心配置128×32模拟矩阵一套,电视墙一套其中20"监视器18台,51"高清背投1台,16路硬盘录像机9台,其中8台对主要出入口24h不间断录像,一台对报警系统、门禁系统、消防系统的联动情况进行录像。

系统设置8路视频服务器一台,网络中的用户通过该视频服务器可以调看系统中的所有视频图像,对快球摄像机进行控制。

体育馆控制中心设计采用8路网络视频矩阵一台,数字矩阵通过硬件解压可以调看体育馆监控系统中的任意一路视频图像,对快球摄像机进行控制。主机可自动接收报警信息,并可以地图的方式直观显示报警位置。训练馆值班室设置监视器四台,控制键盘一只,值班人员可以监看训练馆内所有监控图像,并可自动接收报警图像。

模拟矩阵配置多媒体管理软件,除了完成矩阵的日常操作外还完成监控系统与报警系统、消防系统、门禁巡更系统的联动。监控系统原理图见图2。

2.2.3 门禁安检系统:

在体育馆馆院区各大门入口处及体育馆主体建筑观众入口处设置门禁安检系统。对于运动员、其他内部管理人员进出体育场,则通过内部专用门禁管理系统,采用智能IC卡(具有区域及等级的区别),完成证件识别和出入管理。在体育馆周界、馆内主要通道、休息区、电梯厅等处设置电子巡更系统。

系统共设计门禁点47个,巡更点90个(部分门禁点和巡更系统复用)。出入口门禁以及内部办公室采用感应卡加密码方式。门禁系统脱机(计算机)也可单独工作。门禁系统和监控系统联动,当门禁系统有报警发生时,矩阵自动切换摄像机图像到设定监视器,自动将快球转动到相应预置位,启动数字硬盘录像机进行录像,并将报警信息和相应监控图像传送到体育场监控中心和训练馆分控中心。

巡更系统可根据实际情况任意设定巡更路线、巡更时间等。巡更系统和门禁系统用一套多媒体软件统一管理。

2.3 火灾自动报警与消防联动控制系统

本工程根据其使用性质、火灾危险性等分类,属于一级保护对象,系统按总体保护方式设置,采用集中报警系统型式。消防控制中心设在体育馆南区一层,系统选用总线制智能型火灾报警系统,自动或手动控制各消防设备的启停,并设有图形显示、自动打印功能。体育馆中心比赛场地、中庭大厅和网球馆兼训练馆等大空间,采用双波段图像火灾探测器和线型光束图像感烟探测器进行全面立体防火,并设置自动消防炮进行灭火保护。消防水炮有控制室自动、手动和现场应急手动三种启动方式;其它场所(除卫生间外)设置光电感烟或感温探测器;在各层梯间前室、大厅、主要公共场所出入口及主要通道等经常有人通过的地方设置手动报警按钮及消防电话插孔。变配电所,消防水泵房等处设火警电话分机,消防控制中心设119/110直拔电话。同时在休息厅、门厅、公共走廊及设备用房等公共场所设置火灾紧急广播(平时兼作背景音乐)。

系统在具备火灾自动报警功能的同时,还具备以下联动监控功能;火灾确认后,发出控制信号,强制所有电梯停在首层,并切断非消防电梯电源,按收其反馈信号;接通失火层及上下层火灾广播;切断相关区域非消防用照明电源;消防水泵和排烟风机等设备的控制除采用总线编码模块控制外,还可在消防控制室设置手动直接控制装置。

2.4 计时记分与现场成绩处理系统

计时记分与现场成绩处理系统是体育比赛最基本的技术支持系统,担负着所有比赛成绩的采集、处理和多种信息服务。

2.4.1 计时记分系统是在体育馆举办赛事时启用的基本技术设施。

根据场馆举办不同的赛事项目,其所使用的计时记分设备也不尽相同,具体方案应该按各项目竞赛规则和赛场操作要求进行设计。系统作用主要是可靠而准确地获取运动员的比赛成绩,同时把相关信息及时由大屏幕设备显示出来,让在场的嘉宾、评委、观众都能及时了解到最新的赛场信息。

计时记分系统由测量和采集比赛成绩的一系列软硬件设备以及专业布线系统组成,它和竞赛专用计算机网络系统是不同的两个专业体系。

2.4.2 竞赛成绩处理系统

要求快速准确处理大量比赛结果,需要系统间精确的联合作业,由现场成绩处理系统、综合成绩处理系统组成。成绩处理系统是整个运动会信息系统的核心,其设计要点主要体现在对赛会总则和各单项竞赛规程的正确理解和运用,同时,还必须满足一些常规惯例和习惯性工作方法对系统设计的要求。

场地LED电子显示屏系统的主要作用是发布体育馆的各类消息,显示体育比赛项目动态,各参赛队及参赛选手的情况,各种比赛成绩、名次及实时比分(提供与计时记分系统的接口),播放赛场的电视实况等;同时也可以播发广告信息,播放各种视频、动画、文字及其迭加等商务内容。

计时记分系统的配置,主要依据体育馆的功能设计的体育比赛项目设置,可以分为共用和专用两部分,共用的由设在东西两侧的大型电子显示屏承担,专用的部分由专项计时记分设备承担。系统原理图见图3。

2.5 体育竞赛综合信息管理系统

体育竞赛综合信息管理系统是运动会组织、运行的支撑,是媒体、公众及其他与会人员获取比赛信息的主要途径,为比赛提供安全、可靠、及时、便捷的信息服务。包括比赛赛事组织、比赛现场管理、检录、检票、比赛赛后控制、交通疏导、比赛电视转播、比赛通讯保障等。

比赛电视转播系统已经进行分项设计。比赛通讯保障已经进行分项设计包括数据通讯和语音通讯。裁判员运动员检录在分系统内设计。检票已在分系统设计。比赛赛事组织、比赛现场管理、比赛赛后控制由管理型软件系统处理,无须硬件设计。

2.6 数据网络系统

数据网络系统对来自体育馆内外的各种信息予以接受、储存、处理、交换、传输并提供决策支持。包括体育馆和训练馆的所有有线数据网络、无线数据网络。和综合布线系统相对应,传输网络采用扩展星型拓扑结构。整个网络分为核心层和接入层两个层面。采用INTRANET技术;核心交换机采用三层路由交换机,1000M以太网作为主干,10/100M自适应到桌面,无线网络54M到桌面,实现整个网络全交换。

有线网络共设计714个数据点,其中体育馆639个,训练馆59个,无线接入点16个。无线网设计覆盖区域:体育馆一层组委会、新闻工作室、新闻采编室、5个检录入口、新闻发布中心、主控机房;体育馆二层4个观众入口、记者席;体育馆三层主席台等。

体育馆共设计二级交换机19台,训练馆共设计二级交换机2台。交换机配置为24口以及48口交换机,另配置千兆光纤接口模块。中心配置18个光口、48个RJ45口主干交换机一台。中心配置路由器、防火墙各一台,配置办公用网络服务器,比赛用网络服务器各一台。两台服务器可以互相备份。

2.7 通信系统

根据体育馆的通信功能要求,采用不同特性的通信系统:固定通信网络系统、移动通信网络系统和集群通信网络系统。

系统按一个500门内线程控电话机组设计。

移动通讯接入考虑范围包括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等。无线移动通讯覆盖范围为整个场馆区域。

内部无线通讯系统设计25W基地台一个,位于弱电控制中心。系统设计手持对讲机30台,与原体育场无线通讯系统兼容。

紧急直线呼叫系统设计主机2台,位于弱电控制中心和比赛控制室。紧急直线呼叫系统前端如下:体育馆两部垂直电梯内,赛后控制室内,转播机房内,音响控制室内,灯光控制室内等共设计40个前端点。

2.8 综合布线系统

利用综合布线系统建立高速、大容量的信息传输平台,为体育馆提供语音、数据、图文、图像、多媒体等各种信息的高速传输通道。

在体育馆的一层通讯机房内设置总配线间,在体育馆一层、三层各设置4个分配线间,在体育馆二层设置1个配线间,在训练馆地下一层设置1个分配线间。共设置10个分配线间。总配线间和分配线间之间用6芯室内光缆和25对大对数电缆联接。水平配线架至信息插座之间一律选用6类4对UTP双绞线。

整个建筑物采用扩展星型(SPANNING TREE)结构。系统共设计信息点1344个,其中体育馆内1204个,训练馆内140个。语音和数据插座均采用45度斜面RJ45双孔标准6类八芯模块插座。

在主要出入口、重要机房、办公室、新闻中心,除预留信息点外,根据使用特点和今后发展需要设置了无线AP信息接入点。

2.9 电子显示屏系统

在体育馆中心比赛场地东西两侧各设置一块室内LED显示屏,具有全矩阵文字和图象显示能力,采用计算机控制,接入计算机网络。每块显示屏包括P12室内表贴全彩显示屏(显示区域尺寸3.456m×6.144m)及P12室内双基色显示屏各设一块电子显示屏。

系统组成包括屏体、石英钟、8字6段数码管及全套附属设备、控制软件等。显示屏主要功能:支持VGA显示,显示各种计算机信息、图形、图像;实时显示真彩色视频图像,实现现场转播;电视、摄像、影碟等视频信号的即时播放(VCR、VCD、DVD、LD);具有电视画面上叠加文字信息,全景、特写、慢镜头、特技等效果的实时编辑和播放功能(需另外配置非线性编辑设备);具有同时播放左右不同比例的画面及文字的功能。具有移动、滚动、拉动、旋转、缩小、放大等多种显示方式。

电子显示屏系统的控制室和计时记分系统中的显示系统控制室同设在西区四层。电子显示屏系统与计时记分及现场成绩处理系统、有线电视系统、综合布线系统、计算机管理系统等相联。

2.10 扩声与公共广播系统

2.10.1 体育馆扩声系统主要包括主扩声系统和流动扩声系统两部分。

主扩声系统主要为体育比赛服务。包括观众席扩声系统;比赛场地扩声系统;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医务等人员等休息和工作场所的扩声系统;场外入口扩声系统;应急扩声系统。各子系统可同时独立工作,向不同的听众扩声;根据需要也可合并为一个系统,同一节目扩声。系统组成主要有音源、调音台、周边处理设备、扬声器系统等。

流动扩声系统供非体育比赛活动使用。系统控制及处理采用数字方式,并能通过光缆与主扩声系统进行良好、便捷的通信。

2.10.2 公共广播系统

系统可对办公、休息、公共区域及室外广场等各个不同区域提供背景音乐及语音广播,且每个不同区域的音量能独立控制。具有现场分区广播功能,以便将不同的通知内容广播到特定的区域。在消防控制室设立紧急广播系统,发生紧急情况时,该系统可自动切换到紧急广播。

系统主干传输采用定压传输的方式,设计11个分区:体育馆一层4个分区,二到五层各1个分区,训练馆场地部分1个分区,办公部分1个分区,商业及休闲场所1个分区。共设计6瓦吸顶扩音喇叭316个,其中体育馆250个,训练馆66个。中心配置卡带播放器、CD播放器、广播播放器、节目定时器等。主用功放以及备用功放各一台。

2.11 有线电视系统

该系统能接收与传送世界各地主要卫星节目,具备多语言节目。演播室具备承办地区有线电视系统图文并茂的节目,还具备体育馆内各摄像机点的信号传入和播出的能力,同时具备高清晰度电视广播、数字电视广播的接受与传输的能力。

设计主要包括前端有线电视信号点的设计,有线电视信号传输线路的设计,现场转播视频信号的调制以及和原有线电视信号的混合传输。

本设计方案在技术上采用国际上先进的860M邻频传输技术。卫星电视及有线电视系统采用邻频传输方式和传统分支分配网络的解决方案。考虑预留今后数字电视的频段,整个系统采用双向模式。前端共设计有线电视用户点383个。有线电视以及卫星电视信号源采用原有体育场电视信号。系统设计6路转播电视信号的混合。

2.12 新闻服务系统

新闻服务系统由新闻中心会议系统、记者信息服务系统、转播摄像系统、文件处理系统等组成。

2.12.1 新闻中心会议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专业会议、同声传译、会议摄像自动追踪、多媒体大屏幕综合显示以及语音、音乐扩声系统。

系统设计数字型会议控制主机1台(具有会议控制、会议发言视频跟踪、3+1同声传译等功能)主席发言单元1台,代表发言单元8台。无线话筒4只,用于记者提问。同声传译单元2台,新闻中心译员话筒4台,满足3+1语种需要。同声传译系统设计和原体育场系统兼容。设计同声传译红外接收单元30套。四通道红外线语言分配单元2套。

系统设计会议摄像自动追踪系统,能够简单地设计适合于新闻发布和会议规模要求的坐席布局,并且能够极容易地在显示器监看及录像。系统设计专用会议扩声系统1套,120英寸新广角背投硬幕,4500ANSI流明高亮度液晶投影机各一台,会议中央集控系统一套。

2.12.2 记者信息服务系统可提供具有语音、数据通信的记者席、看台电讯记者席,具有无线扩音、无线数据网络及多媒体电话的混合采访区的功能。包括摄影记者、有桌文字记者、无桌文字记者进行新闻采访时进行基本数据通讯、语音通讯、文字图片编辑处理等工作的硬件保障。新闻摄影记者专用相片处理系统、新闻查询系统不在此次设计范围内。

新闻记者数据通讯、语音通讯硬件保障以在综合布线系统、数据通讯系统、语音通讯系统内设计完成。新闻记者文字图片处理硬件保障为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扫描仪等办公设备。可由甲方自行采购。

2.12.3 转播摄像系统设置通信功能齐全的转播、内场电视摄像机传输系统。现场共设计12个转播机位,分别位于体育馆一层和二层。新闻发布中心设计转播机位2个。共设计106个评论席的广播级音频传输。

系统所采用器材全部为广播级器材设备。设计转播用专用连接线12根。在转播间内设计专用机柜一台,用于所有音视频信号的集中管理。电视转播系统设计和现场LED大屏,以及场馆内有线电视系统集成设计。文件处理系统负责传真、打印、复印等工作。

2.13 电子检票系统

电子检票系统由制票、售票、检票等三个系统组成,采用智能化票务、入场检票管理系统。系统针对不同观众对象,设置外场检票、内场检票、无障碍通道检票等。

2.13.1 制票检票系统设计主体为体育馆的观众入场检票系统,包括两个主要入口和两个备用入口的检票系统。

系统采用独立/网络工作模式,以确保系统的网络在发生意外事故时每一门控机均能独立继续进行工作。系统具有与安全监控系统、门禁系统等多个系统的接口。可与安全监控系统结合进行入场观众的数字图像监控管理;具有良好的可维护性、扩展性和可靠性。

2.13.2 检录系统检录对象包括运动员、裁判员、新闻媒体工作者、赛事官员、贵宾以及工作人员。在体育馆内设计采用固定检录设备五台,移动式无线检录设备两台。检录系统工作主机一台位于中心机房内。系统可以满足与会人员:工作人员、记者、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等的检录要求。

3 结束语

作为一座现代化的体育馆,该项目智能化程度高,弱电系统繁多而复杂,本文仅对各系统进行了一些粗浅的介绍,系统的具体配置和集成程度可根据工程实际需要选择。

参考文献

[1]梁华.实用建筑弱电工程设计资料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武汉中心 篇10

购物中心最初在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出现。进入20世纪以来,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改革开放后的市场经济深度不断与西方相融合,综合购物中心在我国商业空间领域中不断显现。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不断的增长、人们购物频率不断的提高,人们不仅对商品本身有兴趣增加,对购物空间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新的期望。综合购物中心是商业空间设计当中出现的最多样化的一种形态,它是生活购物的主要空间,是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不断提高的充分体现。

英特宜家这个品牌起源于瑞典。瑞典有39 960 m2的水域,约95 700个湖泊。这些河流,尤其是北部的河流和湖泊,有时候被用于水利发电。瑞典、芬兰、挪威等北欧诸国,有着类似的地理位置和文化渊源,被统称为斯堪的纳维亚地区。斯堪的纳维亚设计以简约、不繁复、极少主义、功能性和低花费的大规模生产为特征。它是一种永恒的、注重实际和不同于异形设计的时尚。

一、项目概况

武汉被称为千湖之城,这个城市的166个湖泊,272个水库和165条河流占城市总面积的四分之一,这个比率在中国的省会城市中首屈一指。武汉英特宜家购物中心项目的地块位于武汉市硚口区额头湾地区,西临城市三环线,南接解放大道(107)国道,北近城市规划道路。整个购物中心的建筑面积共为209 806.4 m2。建筑底层架空为停车场地,架空层面积26 646 m2。上面的购物中心共三层,高层部分五层,面积181 051.4 m2。购物中心的二层和三层包括一个大卖场和大量的时尚零售。四层包括一个电影院,一个电器卖场和大量餐饮,同时包括一个餐饮广场和一个主题百货。五层和六层包括KTV和部分后勤办公。地块西侧与轻轨站相连,公交、轻轨、自驾车都可便捷到达。项目西侧沿三环线设置三个机动车入口,两个出口。南侧设置机动车入口和出口各一个,东侧设置一个机动车入口及两个出口(见图1)。

二、建筑设计——趋于移情的空间体验模式

出于对场所精神的尊重,设计师在“空间”这一客观的现象中引入了文化主体的情感。注重生活气息、人情味和场所感的营造,使其具有“场所”的内涵。这样一来,就形成了一种关注公众情感体验的设计思路和方法。在建立的场景中为人们提供想象的空间,使人们进入场景之后产生不同的感受和体验,进而演绎出独特的文化事件。凭着情感的互动,人与建筑俨然已经是自然的一部分。

1. 建筑平面设计中情感设置的体验模式

英特宜家项目处于武汉市汉口西部的硚口区,今后周边将开发出丰富和现代商业资源。它的产生不仅提供了一个商业中心,而且创造了一个社会性的环境。它反对无序蔓延,鼓励步行而不是驾车,并且以一种更便利的方式将零售与其它日常活动统一起来。它的建成将带动整个武汉市商业的发展更新,提供可观的商业收入,促进消费,并增强市民对城市的向心力,从而吸引更多人来这里工作和生活。

(1)外观的概念设计

享誉世界的芬兰建筑师阿尔瓦·阿尔托曾经说过:“建筑艺术是在材料形式下的生活的再现。我们应该尽力避免局部的碎片化的思考,而是应该将各部分和谐的设计在一起。”在武汉英特宜家的外观设计中,试图将主要立面、轻轨连接体、入口、宜家家居、关键的室内道路、广告牌的设置等几个关键点系统的考虑,以力求整体风格的和谐统一(见图2)。

(2)入口大厅设计设计要点

1)入口大厅1——与宜家家居共享

商业中心与其连接的宜家家居的入口被设计成为一个大的共享空间,无论从IICC(英特宜家简称)还是IKEA(宜家家居简称),都可以自由进出。中间连接体的玻璃立面区分了各部分特征,蓝色与黄色的宜家家居与商业中心保持着各自的特征,并且内部在连接处有着强有力的视觉联系。

2)入口大厅2——电影院/大卖场

戏剧性的入口将商业中心与电影院/大卖场连接在一起。作为一个正式的入口,它是体现该方案特征的特殊元素。这个入口有一定的规模和存在感,前面虽然增加了一座双层停车楼,但仍然可见。

3)入口大厅3——特色中心

南部入口被定义为空间网格的变化点,于是室内的弯曲表面成为商场内部和外部的景观。从外部看,一个有斜坡的景观桥联系着室外景观和一层的建筑室内。室外大台阶既是消防策略的一部分,也是室外景观的必需部分。首层的入口大厅设置在景观桥下部,通向溜冰场和儿童相关的零售店。使购物中心的上层部分与主要的零售层也有着良好的视觉联系。

4)入口大厅3——室内空间区域

能够很清晰地看到下层的溜冰场,并且被食物和饮料区环绕。从这里能够清楚的看到购物中心的各个方向,并且作为娱乐和放松区域成为商场有趣的组成部分。

5)入口大厅4——轻轨连接体

这个入口大厅是一个明确的交通节点,通向连接二层的轻轨站。在地面层,这个入口也是从主要道路到基地西侧的第一个可见入口。

(3)室内环境设计

考虑到武汉雨季和该建筑的斯堪的纳维亚特征,确定该购物中心的丰富室内感受,并通过不同的材料、几何形状和颜色来体现。商业步行街区域的颜色比较简洁、纯粹,在边界的细部体现水和季节变换的概念。而商场中心岛区和活力区被定义为使用斯堪的纳维亚设计语言,这种表达空间概念的方法与无锡和北京的项目类似。

1)静谧的秋之水。扩散照明,线性边缘,简洁的线条和冷静的自然特征,使得商场的边缘与商场中心区的特征形成对比,营造了秋天静谧之水的气氛。

2)灵动的春之水。扩散照明、下射灯、流动的空间边界和简洁的线条,营造了运动感,反映了边界特征。不同于中心岛区的色彩,这部分空间反映了春天的灵动和勃勃生机。

3)斯堪的纳维亚特征包括了丰富的灯光、简洁的设计、有章法的设计、流动性,商场的中心岛区域比其它区域更具有斯堪的纳维亚风格。这部分弧形的表面,玻璃的栏杆扶手以及照明区的曲线小中厅,使得该区域融合了功能美和雕塑感很强的形式美,从整个商场空间中脱颖而出。

(4)在购物中心中,还有以下一些特色区域如活力区、促销中心、汽车展览区、媒体中心、家庭友邻空间、年轻人休闲区、趣味参与区、点心区、休闲区、与宜家家居的连接区域、店面等。对于它们的设计,主要是采用灵巧的几何形态、丰富的灯光,体现该设计的自然特征和斯堪的纳维亚特征。

2. 建筑立面设计中时空交融的体验模式

水是武汉的关键元素。长江和汉江在此交汇,将城市分成三个部分:汉口、汉阳和武昌。河流、湖泊和岛屿形成了武汉城区的强烈特征和个性。武汉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港,连同其它类型的交通,这里成为中国最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

(1)建筑与自然的美妙融合

英特宜家项目建筑设计贯彻了规划的思想,项目的建筑语言则在现代主义的基调上,运用了包括材料、色彩和质感等丰富多彩的多元化词汇。并将景观、照明和环境标识设计都小心翼翼地纳入整体设计意念。

得益于武汉的气候条件,英特宜家项目设计为完全开敞的现代化大型购物娱乐中心,自然和生态成为重要的设计元素。建筑立面的处理,充分考虑到当地历史的继承和延续。引入“水”的符号,通过现代金属材质的演绎,使之具有时代性。同时,利用传统材质和当地材料来表现现代商业立面。进一步打破传统与现代的界限,让项目体现“城市的演化”。

(2)建筑与景观的概念关系

项目着重塑造斯堪的纳维亚特色的景观环境,我们把斯堪的纳维亚景观当作范本,它自然而简洁。在自然中占据主导的景观元素有:水、木和石。这些元素也可以在武汉的景观中找到,它们成为本项目的主要元素。景观特征的相似性,使得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观与彼此的关系紧密了一些。

英特宜家的景观将建筑的边界延伸到街道边,延伸到周围的绿化带。无论从街道上还是从空中看,景观区都联系着街道、公共交通和购物中心,这是顾客对英特宜家的第一印象。有魅力的、友善的、有特色的景观反映了购物中心本身的个性特征(见图3)。

(3)灯光设计

1)外部灯光设计

对武汉英特宜家的外立面进行照明,营造建筑的良好夜间效果。创造一系列舒适、可行以及鼓舞人心的环境,鼓励顾客留在这里,以及再次光临。在品牌、商业化、吸引力、颜色和力度、气氛等方面,考虑的顾客需求,整合照明设计以显示建筑特征。

(1)外部照明在武汉的街景中各种各样,从夜间展示到广告招贴,几乎无所不包。武汉英特宜家考虑照明分区设计,有针对性地处理各个元素,平衡整个方案的设计。

(2)当来访者到达建筑外部,非常关键的是可以通过照明设计到达建筑的入口。入口所有界面的照明对于确保顾客从各个方向都看到入口非常关键。

(3)照明在这些立面不需要太亮,以突出这些面上广告屏幕的光亮,使得上面的信息能够清晰地被人感知。

(4)大卖场微妙的上射灯被用作烘托外表皮的材质。与其让这些元素之间互相竞争,不如让它们显示各自的特色。

(5)景观照明与入口毗邻的景观空间设计,营造了入口与自然元素的整体性。

2)详细策略分析

(1)入口在关键的垂直表面上进行上射光部照明。入口导向的照明应当简洁,照亮垂直表面,使顾客能够顺利地环绕建筑活动。

(2)从玻璃外墙和停车场溢出的光线将增加外部空间的环境光。商场的主立面不建议设置照明,以使墙面上的标牌和数码屏幕突出醒目。

(3)大卖场/电影院狭窄的上射光照射在大卖场标牌下部的表面上,简洁明了的强调了表面材料。与IMAX影院作为商业形象的中心相衬托,西南的双塔住宅作为住宅建筑的轴心,会所置于其间,从而在空间上引导住户的活动领域。影院门厅在建筑上做出相应处理,为观众的购票、等待、休息和消费提供场所。

(4)商业步行街照明研究

多种灯具,区分照明层次。1)照射拱腹的上射灯:拱顶下的白色覆罩灯反映出拱腹的表面材质。2)高处的聚光灯:可调式金属卤化物灯被安装在高处,为没有光线照射的侧壁提供环境光。3)间接照明:安装在曲面上的冷阴极管灯为柱廊提供间接照明。4)下射灯:嵌入式筒灯用于提高L12层的照度,使其接近店铺照明的要求。5)侧壁照明:线性LED用于中心岛侧壁和外部商场侧壁的照明。

三、结语

现代社会中,消费者在有着丰富多彩的物质商品可选择的状况下,对物质的追求相对满足,而对信息价值的追求成为了主要的目标。人们总是从商业空间环境刺激中选择信息,以外部刺激来激发人们的消费欲进而转入消费行为。武汉英特宜家致力于创造一个使大多数人生活更精彩的购物中心,在为大多数人服务的购物中心中争创第一,让消费者在购物中时时体验惊喜与创意。

参考文献

[1]刘利巧,唐国安.浅析垂直型购物中心建筑设计——以上海中粮大悦城为例[J],中外建筑,2013(01).

[2]董理,王向东.万达广场购物中心消防建筑防火设计问题总结[J].河南建材,2012(02).

武汉中心 篇11

日前,教育部下发《教育部关于批准北京大学环境与生态实验教学中心等100个“十二五”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通知》(教高函〔2012〕13号),公布了“十二五”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名单,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图书情报实验教学中心”榜上有名。

武汉大学“图书情报实验教学中心”是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图书馆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档案学、编辑出版学、数字出版以及电子商务6个本科专业实验教学基地。自2007年被评为湖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以来,该中心针对信息管理类专业和非信息管理类专业学生信息素养与信息能力的培养,将国际先进的实验教学方法和科学研究成果融入教学实际中,注重学生信息能力提升和专业创新拔尖人才培养,并和国内外知名企事业单位联合共建校内实验室和校外专业实习基地。

根据规划,中心将在“十二五”期间充分整合学科及校内外优质资源,构建一个集实验、实践、实习于一体,校内与校外相促进、国内与国外相结合的图书情报实验教学综合平台,使中心成为面向全校学生信息能力提升和信息管理类专业创新及拔尖人才培养,服务教学、科研、社会的集成基地,成为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图书情报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教育部将拨出专项建设经费,重点支持其进行实验教学改革,包括实验教学资源的开发、模拟、仿真、虚拟等实验环境的研制,实验教学模式的创新,实验师资队伍的培养、培训和交流,建设成果及经验的共享等。(沈祥兴)

武汉中心 篇12

根据市政府总体要求将武汉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事业做大做强, 并创建品牌医院, 规划建设达到“一院一景”的良好效果, 中心提出了基本建设的总体规划, 规划范围沿用原武汉市儿童医院和武汉市妇幼保健院旧址, 总体规划占地面积约65935.7m2。

一、中心基本建设规划指导思想和目标

指导思想: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办院宗旨, 以不断满足广大妇女儿童健康需求为目标, 把中心建设成为管理科学化、技术现代化、质量标准化、服务人性化、环境舒适化的全国一流的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

目标:根据政府总体要求, 整体规划设计效果要达到“一院一景”, 在国内同行业中处于领先水平;中心规模五年内达到设置病床1000张, 其中儿童医疗病床850张, 妇产科床位150张。

二、中心基本建设规划设计原则

(一) 总体设计要求

1. 科学设置、合理布局、功能完善、流程快捷, 建筑风格主题凸现“象征未来”, 融医疗、保健、科研、教学、休闲、娱乐于一体的花园式的医保中心。

2. 规划设计的建筑与香港路主干道建筑物相协调。

3. 以人为本, 体现人文关怀, 达到人与环境的和谐统一。

(二) 规划区域设计要求和功能划分

1. 妇幼保健区:兴建约16000m2的大楼。功能布置:门诊、病房 (妇产科床位150张) 、妇幼保健管理中心、科研、信息中心、培训健教中心、行政办公用房等。

2. 儿童医疗区:保留现10层住院大楼, 兴建约28000m2手术综合大楼, 裙楼安排检验、放射等功能科室, 同现住院楼连通。功能有:内、外科16个病区, 开放床位约850张, 14间手术室, 检验、放射、药学、影像、学术报告厅、儿童疾病研究所等。

3. 儿童医疗区、妇幼保健区和其他的辅助设施区、绿化区、儿童娱乐休闲区, 既相协调又各具特点, 同时绿化、景点、道路和停车场相互贯通, 位置适宜。

三、中心基本建设规划方案

方案采用的是集中式布局, 各功能区联系更加密切、便捷, 同时节约了建筑用地, 扩大、丰富了室外绿化环境空间。该方式使建筑主体形象更加突出, 在总平面和外部空间景观上确立了医疗建筑的主导地位。以中心绿地将医院区域划分为北部的儿童医疗区和南部的妇幼保健区。南、北两端的三角形区域, 规划为绿化广场, 改善了城市道路景观, 提升了城市形象, 同时也起到隔离内外环境的功能。规划建筑面积约36000m2, 总投资匡算约1.6亿元。

此方案布局均较合理, 功能分区、出入口的道路、景点和广场以及绿化安排适宜, 达到了“一院一景”的效果, 实现了花园式的整体布局, 绿化、景点以及部分景体造型富有时代气息, 有“象征未来”的特点, 绿化率达到42%~68%。

四、中心基本建设规划方案论证情况

基建规划方案形成后, 中心分别向市卫生局、市计委、市政协和市政府分管领导进行了专题汇报, 并组织了专家论证会, 邀请国家级设计大师袁培煌、重庆、上海等地儿科医院院长以及其他建筑规划和医院管理专家参加了规划论证。

(一) 方案特点

经过充分讨论, 专家对方案形成了一致认可的意见, 认为该方案总体规划除区域划分、道路交通以及绿化、景点设计安排合理。

1. 单体设计合理

(1) 妇幼保健大楼设置在香港路和光华路的交叉路口, 后退50多m, 避开了正前方23层远洋大厦的压迫感, 留出了相应绿化空间、景点布置, 就诊人群休闲娱乐环境适宜, 充分体现医院人文关怀思想。

(2) 儿童外科综合大楼设置在北面, 并后退60余m, 留出了足够的绿化面积、景点, 不仅为患儿提供了康复活动空间, 更增强了城市美化功能。

(3) 两栋楼造型简洁明快, 楼层不高 (手术综合楼16层, 妇幼保健大楼9层) , 垂直运输方便, 坐北朝南方位, 可保证冬暖夏凉, 房间通风明亮, 节约能源;病房、床位设置合理, 便于管理。

2. 节约与绿化

节约用地, 提高了绿化、景点覆盖, 为今后的发展留有较充分的空间。绿化率达到了68%以上, 实现了“一院一景”, 内外呼应的“人性化”空间。

3. 节省投资

保留现住院大楼, 可降低总投资, 在建设期间可保持医院医疗业务工作正常运行, 同时通过改造现住院楼, 可完善和提高大楼使用功能, 并同新建楼外观保持一致性。

4. 提升“中心”整体形象

在香港路上规划了标志性的出入口, 将原有的出入口进行改造、扩大, 形成4700m2以集散为目的的弧形前区广场, 气势宏大, 广场中央树木密植成林, 喷泉环绕成带, 既提升了医院形象, 又减少城市交通的干扰。

5.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总用地面积6.5 9公顷, 建筑用地面积为12215m2, 绿化面积45451m2, 绿化率为68.9%, 地面停车场占地面积为1587m2, 可停车81辆, 地下停车场占地面积为6062m2, 可停车180辆。新建总面积为37535m2。其中:儿童外科综合大楼最高层为十六层, 建筑面积为28000m2, 占地面积为2485m2, 妇幼保健大楼最高层数为九层, 建筑面积为16635m2, 占地面积为3175m2。总投资匡算1.94亿元。

(二) 专家意见

专家们对该方案不足之处提出以下修改意见:

1. 中心地带要相对独立和封闭;

2. 考虑到城市的发展和病人的需求增加停车位, 停车场尽可能安排在地下, 人车分流, 方便病人就医。应设置停机坪;

3. 将南向房间留给病人;

4. 手术室尽可能安排在一层楼内, 医技部分尽可能靠近门诊;

5. 单体设计应有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的建筑特色, 赋予建筑亲切、明快、活泼、清新的特点, 并将人文、休闲、儿童娱乐引入建筑内部, 创造人性化空间;

6. 北面绿化广场退出面积较大, 影响“中心”今后发展用地, 应调整修改。

五、资金筹备及工程时间

中心基本建设规划经过充分酝酿、专业设计、专家论证后已初步拟定, 总投资约1.94亿元, 除政府投资妇幼保健大楼的3500万元外, 其余1.59亿元资金由中心自筹。分三期实施, 一期完成妇幼保健大楼及周边绿化和亮化工程建设, 二期完成儿童手术综合大楼及周边绿化和亮化工程建设, 三期完成原十层住院部改建成儿童内科大楼暨绿化、环境、道路和休闲等辅助区域建设。其资金投入和筹措:妇幼保健大楼投资6200万元, 于2006年9月投入使用;儿童手术综合大楼投资1亿元, 在2007年9月主体结构封顶, 2008年年底交付使用;十层住院部改建成儿童内科大楼暨绿化、环境、道路和休闲等辅助区域等设施建设, 计划投资3200万元。按照总体规划建成后楼宇、住院与门诊之间以医院街内廊的形式相连。保证人流在有遮挡无风雨中行走。

六、结论

(一) 主题鲜明

本工程完成了规划初期的要求, 即:科学设置、合理布局、功能完善、流程快捷, 建筑风格主题凸现“象征未来”, 融医疗、保健、科研、教学、休闲、娱乐于一体的花园式的中心。

(二) 协调与特色

建成后的武汉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既与香港路主干道建筑物相协调, 又保留了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应有的亲切、明快、活泼、清新的建筑特色。

(三) 彰显人文关怀

将人文、休闲、儿童娱乐引入建筑内部, 创造人性化空间, 以人为本, 体现人文关怀, 达到人与环境的和谐统一。

(四) 建筑外观寓意深刻

妇幼综合大楼、手术综合大楼的单体方案显现现代化医院的气息, 赋予建筑亲切、明快、活泼、清新的特点, 外观形体寓意深刻, 妇保综合大楼外观鸟瞰以“人”字形和裙楼椭圆形顶面形成人在地球上生活, 人与自然的和谐;儿童手术综合楼外观鸟瞰以一位母亲双手掌合拢寓意儿童在医护人员精心呵护下健康成长。

(五) 提升“中心”整体形象

在香港路上规划了标志性的出入口, 将原有的出入口进行改造、扩大, 形成4700m2以集散为目的的弧形前区广场, 气势宏大, 广场中央树木密植成林, 喷泉环绕成带, 既提升了医院形象, 又减少城市交通的干扰。

(六) “一院一景”

总体规划布局合理, 功能分区、出入口的道路、景点和广场以及绿化安排适宜, 达到了“一院一景”的效果, 实现了花园式的整体布局, 绿化、景点以及部分景体造型富有时代气息, 有“象征未来”的特点, 绿化率达到42%~68%。

上一篇:科学综合课程下一篇:微时代下大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