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术期病人

2024-08-25

围术期病人(精选12篇)

围术期病人 篇1

关键词:断指再植术,围术期,护理

充分的术前准备, 妥善保存断指, 尽早实施手术是提高断指再植术成活率的重要环节, 而术后良好的休养环境, 再植指局部护理、疼痛护理、严密观察病情是提高手术成活率的关键。现将80例断指再植术病人围术期的护理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80例断指再植术病人, 男55例, 女25例;年龄18岁~46岁, 平均32岁;其中完全断离45例 (切割伤30例, 电锯伤10例, 撕脱伤5例) , 不完全离断伤35例 (压砸伤18例, 切割伤10例, 撕脱伤7例) ;术后成活78例, 失败2例, 2例均为自残性断指。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术前准备

妥善保存断指, 设法冷藏保存, 切忌浸泡在任何液体中, 冷藏时避免与冰块直接接触, 以免冻伤。一般认为手指伤断的再植时限夏季为6 h~8 h, 冬季为10 h~12 h, 放入冰箱冷藏保存, 可延长时间。术前协助病人做常规化验及心电图, 是否适应手术。术前做好手术皮肤的清洁。

2.1.2 心理护理

术前病人思想情绪波动大, 特别是自残性断指病人要做好心理护理至关重要。应设法解除病人思想负担, 使其积极配合手术[1]。

2.2 术后护理

2.2.1 一般护理

再植术后的病人安排在安静、舒适、空气新鲜的病房内, 温度23 ℃~25 ℃, 湿度50%~60%, 监测生命体征至平稳, 卧床7 d~10 d , 防止患指再次受伤。患肢置于垫枕上, 抬高约30°, 使患手略高于心脏水平, 以维护有效的循环血量, 并利于静脉淋巴的回流及减轻局部水肿。患手上方放置60 W烤灯局部照片, 距离为40 cm左右, 维持局部温度并便于观察患指血液循环变化。禁止侧卧, 以防肢体受压, 特别是夜间应注意观察, 防止病人熟睡后不自觉的侧卧, 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翻身和起坐解便的动作, 以防发生血管危象, 应反复告知病人其重要性。病区内严禁吸烟, 因烟雾中尼古丁可致血管痉挛, 告知病人禁食刺激性食物, 防止再植手指血管痉挛。

2.2.2 心理护理

病人心理反应如情绪变化与再植成活率密切相关, 此类病人以青壮年为多。护理人员应多与病人沟通, 了解其心理和情感变化, 满足其需求, 消除其顾虑, 同时做好病人家属的思想工作, 取得家属支持, 使病人愉快地接受治疗[2]。

2.2.3 疼痛护理

病人术后常因疼痛而诱发血管痉挛, 且可影响睡眠, 加重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 影响手术成功率[3]。对于术后疼痛可预防性用药, 术后3 d常规使用镇痛药, 不要待疼痛难忍时再给药。

2.3 局部血液循环观察

2.3.1 指体颜色

血管危象多发生在术后3 d~7 d, 偶可见于术后1周~2周[4]。一般正常断指再植术后指体呈潮红色或接近健指肤色, 如指体由潮红色转为苍白色且指腹张力降低, 说明断指处于缺血状态, 可由动脉痉挛或栓塞引起。经保守治疗无好转后可考虑手术探查, 恢复血液循环如指体由潮红色转为暗紫色, 且指腹张力加大, 说明静脉回流障碍;此时可采取患手抬高, 拆除部分皮肤缝线或指端小切口少量放血来缓解症状。

2.3.2 指体温度

再植指体的皮肤温度为33 ℃~35 ℃, 与健指温度基本相同或低1 ℃~2 ℃, 如低于3 ℃~4 ℃或再下降则说明血液循环出现障碍, 可对患指酌情进行处理, 皮肤温度现已不为血液循环观察的敏感指标, 因它受室温及病人局部温度、暴露时间等外界因素影响。

2.3.3 指腹张力 (肿胀程度)

如指腹张力过大且出现指体色泽发紫则表示静脉回流障碍, 如指腹张力低下, 色泽由潮红转为苍白则说明动脉供血障碍。指腹张力很少受外界因素干扰, 是比较可靠的血液循环观察指标。

2.3.4 毛细血管充盈试验

当用手指或棉签按压指腹或指甲时, 受压的指体由潮红色转为苍白色, 松压后恢复原状, 该试验为毛细血管充盈现象正常, 时间为1 s~2 s。如充盈现象迅速且出现指体色泽暗紫则为静脉回流障碍, 如充盈现象消失或出现弹性降低则为动脉供血障碍。毛细血管反流是很少受外界因素干扰的客观观察指标, 是判断再植指体有无血液循环存在最敏感指标。

2.3.5 指端小切口放血试验

正常再植后的断指指端用小尖刀切口后立即有鲜红色的血液流出, 如切开后创口不出血或经用力挤压才有少许血液渗出则表示为动脉供血障碍。如切开后先有暗紫色血液较迅速流出, 血色很快由暗紫转为鲜红色则提示静脉回流障碍。指端小切口放血试验是临床判断再植指体有无血循环存在的最直接指标。

2.4 血管危象观察

2.4.1 动脉痉挛

术后常因寒冷、疼痛、精神紧张、情绪低落或哭闹及吸烟等因素诱发, 多发生于术后1 d~3 d, 表现为指体苍白或呈淡灰色, 指体温度下降, 指腹瘪塌, 无毛细血管充盈现象, 指端小切口不出血, 此时要寻找原因并予以消除[5]。

2.4.2 动脉栓塞

常因血管清创不彻底, 血管缝合质量差或血管吻合口张力过大引起, 也可以因血肿压迫, 局部感染及动脉长期痉挛而引起。多发生于手术后1 d~3 d内[6], 又以术后24 h为多见, 动脉栓塞的临床表现与动脉痉挛相同, 在两者初期很难鉴别, 只有经过解痉治疗观察一段时间后指体无血液循环改善时才能说明有动脉栓塞的可能, 应考虑手术探查。

2.4.3 静脉栓塞

主要原因是血管清创不彻底, 血管吻合质量差, 静脉修复的数量过少或缝合皮肤过紧压迫造成, 临床表现为:指体由红润变为紫色或暗红且指体温度下降, 毛细血管回充盈现象消失, 指腹张力明显增高, 指端侧方切开先流出暗紫色血液, 以后流出鲜红血液。手术后3 d内发生静脉栓塞, 局部无明显感染存在, 应予以手术探查。

2.5 功能锻炼

早期活动的手指功能明显优于晚期活动和不活动。早期活动原则是在不影响组织愈合的原则下对关节做轻微的被动活动并逐渐增加活动度。术后3周再植手指的关节可以开始作被动伸屈练习, 幅度由小到大, 次数由少到多, 待指骨连接克氏针拔出后要求每日练习3次~5次。每次15 min~20 min, 并逐渐增加活动量, 要求病人使用伤手做捏、握、抓的使用练习, 如捏皮球、拣火柴杆、花生豆、拧盖、解纽扣、系鞋带等, 通常情况下要求术后3个月恢复正常生活适当做家务劳动, 从而使伤手的功能获得较满意的恢复。出院后嘱其定期复查, 并进一步指导功能练习。

3 小结

断植再植围术期护理至关重要, 加强围术期护理是减轻病人痛苦及提高手术成活率的关键, 护理人员做好术前准备、术后护理及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是断指再植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马剑芬, 李春莲, 宋丹.断指再植的护理与功能康复[J].护理研究, 2007, 21 (11C) :3042-3043.

[2]赵秀琴, 王燕, 刘芳.断指再植病人的心理护理[J].护理研究, 2008, 22 (5B) :1260.

[3]王志英.断指再植术后的观察与护理[J].护理研究, 2007, 21 (1Suppl) :185.

[4]张明梅, 闫玲, 邹惠玲, 等.仅吻合指动脉断指再植的术后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 2003, 38 (4) :271-272.

[5]邵建云.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护理研究, 2005, 19 (2B) :322-323.

[6]刘茜.断指再植围手术期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 2007, 9 (14) :1.

围术期病人 篇2

【摘要】目的探讨胫腓骨骨折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胫腓骨骨折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6.84%,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55.26%,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有助于保证手术治疗的质量,预防并发症,加速患者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胫腓骨

骨折

围术期

护理

胫腓骨骨折在长骨骨折中发生率较高,其中多为粉碎性骨折。由于人体胫骨表面软组织较少,容易导致骨外露和软组织挫伤,手术治疗的难度也随之增加。因此,积极开展围术期护理对提高治愈率、加速患者恢复具有重要意义。现对我院胫腓骨骨折患者的围术期护理工作进行回顾性分析如下。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1月—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胫腓骨骨折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观察组中男24例,女14例,年龄19岁~62岁;对照组中男26例,女12例,年龄27岁~69岁。其中交通事故造成骨折27例,重物砸伤造成骨折13例,高处跌落造成骨折36例。患者受伤部位包括:中上段骨折18例,中下段骨折43例,下段骨折15例。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年龄、性别、骨折位置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患者入院时表现为局部疼痛和肿胀,受伤部位畸形明显,经临床确诊,同时排除糖尿病及其他代谢疾病患者。

1.2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分为急诊手术和择期手术。患者送手术室后接受麻醉,医护人员对患处进

行清创处理,根据伤口创面形状将VSD敷料剪裁处理,对敷料边缘与创面周围健康皮肤进行缝合处理。患者经骨折复位后使 用钢板螺钉内固定,或使用石膏外固定支架固定。

1.3

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 照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

1.3.1

术前护理①基础护理。仔细观察患者患肢疼痛、肿胀和畸形情况,检查患肢胫前区和腓肠肌区张力增大情况,监测患肢远端毛细血管充盈时间,认真做好记录。手术前对患肢踝或膝关节行正、侧位X线片检查,明确骨折位置及患肢损伤程度。护士应按医嘱检查患者出凝血时间、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血钙磷、尿糖水平。手术前,医护人员要注意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叮嘱患者术前12 h禁食,术前4 h~6 h禁水。部分患者同时患有其他慢性疾病,术前应遵医嘱服药。②患肢护理。患者入院时如果发生患肢伤口出血,护士要立即对患肢进行消毒和止血包扎,并记录术前患肢的温度、颜色、张力等,为手术及术后恢复提供参考。术前护士应为患者备皮,备皮时将患肢放于海绵垫抬高。部分患者发生严重闭合骨折,护士应按医嘱为其进行静脉滴注。③心理护理。患者发生胫腓骨骨折后,由于患肢肿胀疼痛,心情烦躁;同时对于即将进行的手术,患者也会产生恐惧、担忧,情绪紧张。此时医护人员应积极开展对患者的心理护理,亲切、主动地与患者及家属沟通,耐心解答他们提出的问题,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并详细讲解手术方案、需要配合的事项,从而使患者对手术治疗形成清晰的认知,消除疑虑,树立治疗信心。④饮食护理。患者术前饮食应保持清淡,注意营养均衡,忌食辛辣、刺激、油腻食物,保证大小便通畅。

1.3.2

术中护理手术治疗过程医护人员应密切配合。患者送入手术室后,护士应为患者建立心电监护,打开静脉通道,使用无菌敷料覆盖伤口,同时为患者取平卧位,暴露出手术位置,患者双臂平放,患肢一侧轻向外展,肩胛下放置软枕。如果患者情绪紧张,医护人员要给予疏导,鼓励其积极配合手术。

1.3.3

术后护理①基础护理。患者术后6 h应去枕禁食,取平卧位姿势,头偏向一侧,防止部分患者发生恶心呕吐引起窒息危险。平躺时护士可适当抬高患肢,以促进血液循环,减轻肿胀。术后医护人员应严格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观察心率、血压、呼吸是否正常。护士应定时为患者翻身,协助咳痰,必要时可使用雾化吸入稀释痰液。如果术后伤口出现渗血,护士应为患者重新包扎,保证伤口清洁。引流管拔除前护士每日要记录引流量,检查引流管的畅通程度。如果患者对病情较为担忧,医护人员要耐心与患者及家属沟通。②患肢护理。术后护士应将患者小腿放于海绵垫上,取外展位,并认真观察患肢的色泽、立即通知医生处理。护士应按时为患者按摩患肢,促进血液循环。③疼痛护理。患者术后1 d内患肢容易产生剧烈疼痛,引发患者不适和情绪焦躁,甚至影响机体组织恢复。护士应根据医嘱按时给患者服用镇痛药物,疼痛严重时可遵医嘱使用镇痛泵,以减轻痛苦。④并发症预防。手术后常见并发症有伤口感染、下肢静脉血栓、压疮、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患者伤口渗血时,护士应遵医嘱为患者使用抗生素治疗,以防伤口感染;患者下肢运动不便,护士应帮助按摩下肢,并指导患者积极开展膝关节、踝关节的被动屈伸,防止静脉血栓;保持床单干净整洁,护士按时为患者清洁皮肤、翻身,避免压疮形成;护士应指导患者进行呼吸锻炼,按时饮水,清洁口腔,防止呼吸道感染;及早为患者拔除尿管,鼓励患者自行排尿。⑤饮食护理。术后早期,护士应指导患者多食用水果、蔬菜等食物,中后期开始可进食钙质食物,如牛奶、骨头汤等,以促进骨折的愈合。患者术后要禁食辛辣、刺激、油腻、高脂食物,禁止吸烟、喝酒。⑥康复锻炼护理。患者术后应循序渐进开展康复锻炼,帮助肢体功能恢复,护士应指导患者进行系统的肌肉和关节练习。患者病情不同,负重也应区别对待,如粉碎性骨折应部分负重,直到有骨痂形成才能完全负重;横断的稳定骨折术后1~2周内可开始完全负重。⑦出院指导。患者出院前,医护人员应进行出院指导,告知患者饮食及运动方面的注意事项,安排定期复查。

1.4

疗效判定标准治疗效果分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四个等级,以优秀和良好为总有效率计算的依据。①优秀:骨折痊愈,患者走路步态正常。②良好:患肢旋转畸形角度在10°~15°。③一般:患肢旋转畸形角度在15°~25°。④较差:患肢旋转畸形角度超过25°。

1.5

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见表1。

12组疗效比较

例(%)

组别

例数

优秀

良好

一般

较差

总有效 观察组

15(9.47)

18(47.37)

4(10.53)

1(2.63)

33(86.84)对照组

8(21.05)

13(34.21)

14(36.84)

3(7.89)

21(55.26)Χ

29.21 P

<0.01 讨论 随着社会发展,交通事故、高空坠落事件增加,胫腓骨骨折发生率也有所提高,临床常采用手术方式治疗。治疗过程中如果缺少有效的护理,将会直接影响患者的康复,因此,围术期护理工作至关重要。胫腓骨骨折多由意外伤害所致,常合并其他脏器和部位的损伤,医护人员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以明确诊断[1],以便为手术治疗做好准备。骨折不仅给患者带来身体创伤,也会造成心理压力,所以围术期的心理护理亦不容忽视。心理护理缓解了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高了其疼痛阈值,减少了对药物依赖性[2]。术后护理中护士应注意保持患者切口清洁,做好患肢护理、疼痛护理工作,尽量减轻患者痛苦,同时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早期功能锻炼可以促进患肢消肿,减轻肌肉萎缩的程度,预防关节粘连僵硬,促进骨折愈合[3]。本文观察组患者经综合护理干预,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综合护理干预有助于保证手术治疗的质量,预防并发症,加速患者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围术期病人 篇3

【关键词】手术; 大量输血; 并发症; 观察与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1)10-1758-01外科手术中由于严重创伤、大出血等常需大量快速输血,此时除可发生输血的一般不良反应如过敏、溶血、发热等外,还可发生一些特殊并发症,此类患者多伴有休克及脏器功能障碍,病情危重、复杂,因此,其并发症较难予以确切判断和处理。本文就我院2003年~2010年36例手术患者大量快速输血并发症的观察以及预防和治疗中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本组大量快速输血的评定标准[1] 紧急输血超过患者血容量的1.5倍,或者1小时内输血量相当于患者血容量的1/2。

1.2 本组33例中,男20例,女13例,年龄18~65岁。其中严重多发创伤15例,肝脾破裂8例,颅脑手术5例,骨盆骨折4例,产后大出血1例。手术时间3~15小时。术中输血量最少3000ml,最多9600ml,平均输血速度1200~3000ml/h,输血速度最快150ml/min,最慢20ml/min。

1.3结果: 输血过程中发生并发症循环超负荷2例,循环超负荷2例,出血倾向3例,低钾血症5例,低体温4例。死亡1例,其中1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其余32例治愈出院。

2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2.1 低体温: 低体温是大量快速输血的常见并发症,本组患者中有4例发生低体温,其平均体温为(35±1.5)℃,最低1例30.5℃。护理措施:①将大量备用的库血放在温度适宜的环境中自然升至室温再行输入,另外也可用热水袋加温输血的肢体。②大量快速输血时将手术间温度控制在24℃~25℃,此温度有助于患者保持正常体温。③注意患者的体温,如避免不必要的躯体暴露,术中使用温热的盐水及冲洗液,用棉垫包裹非手术部位,对体温下降者予热水袋处理。④密切观察并记录患者术中体温变化,如体表温度低于35.5℃,应测量食道温度,采用能测量35.5℃以下的体温计。

2.2 循环超负荷:由于大量快速输血的严重并发症,需紧急处理。本组2例并发循环超负荷者均为老年患者,1例65岁,1例61岁且有冠心病病史5年,心脏功能较差,故易并发此症。患者表现为呼吸急促、颈静脉怒张、脉搏增速、细弱、血压下降、中心静脉压增高。护理措施:①掌握一定的输血速度,均匀分配全程血量,对年老体弱或有心脏病史者以及婴幼儿应注意合理调整输液、输血速度,特别在大量输血的后阶段,只要血压基本能维持正常,尿量>40ml/h,则输血速度不宜过快。②输血同时密切监测中心静脉压、血压、心率、颈静脉充盈情况、尿量,根据中心静脉压高低和患者其他表现调整输液、输血的量和速度。③出现循环超负荷表现,立即停止输血、输液,给氧,在四肢近端扎止血带(压力在收缩压及舒张压之间),每隔15 min轮流结扎一側肢体,使静脉回流受阻,如手术条件许可,让患者取坐位。④配合麻醉医师予强心、利尿、抗呼吸困难等治疗。2例并发循环超负荷者经积极抢救均恢复正常。

2.3低钾血症: 发生本症的原因为:大量输血致血钾稀释,肾脏排钾增多以及输入的红细胞内钾低面吸收胞外钾所致[3] 患者可表现为肌肉软弱无力、腱反射减退或消失,但因麻醉作用掩盖而较难发现,故主要依据心电图改变及血生化检查而发现,本组发现低血钾症5例,其钾均值由术前的4.2mmol/L下降至3.1 mmol/L。发生低血钾症时,因手术创伤可致血钾升高,故非重度低钾以及无心律失常等严重表现时可术后再予补钾,本组5例低钾血症均在术后进行。

2.4 出血倾向:主要由于大量快速输血致部分凝血因子被稀释,以及库存血内不稳定凝血因子被破坏所致[2]。患者表现为手术野大量渗血不止,非手术部位皮肤出现紫瘢、淤斑。护理措施:①尽可能输注保存期较短的血液,情况许可时每输3-5个单位库血即予新鲜血1各单位,以补充凝血因子。②严密观察,发现出血表现,首先除外溶血反应,立即抽血作出血、凝血项目检查,查明原因,予输注血小板、止血药物等相应处理。本组3例出血倾向,经及时抢救后恢复正常。

通过对循环超负荷、出血倾向、低体温、低钾血症等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加强输血输液中的监护,及时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抢救成功率。

参考文献

[1] 盛卓人.实用临床麻醉学[M].第三版.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392

[2]程素芬.大量输血的并发症及处理[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999;19(7):397~399

喉癌病人的围术期护理 篇4

1 临床资料

病人59例, 男54例, 女5例;年龄34岁~81岁, 平均61岁;其中喉部分切除加颈清扫9例, 喉全切除加颈清扫45例, 单纯全喉切除5例。所有喉癌手术均行气管切开, 所有病人手术后次日晨给鼻饲饮食。除2例咽瘘、1例并发呼吸衰竭带呼吸机外, 其余均于术后10 d~15 d改经口进食, 全部恢复吞咽功能。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全身疾病的治疗护理

喉癌病人多数为老年人, 常并发肺、心、脑、肾等功能损害, 术前一定要重视这些疾病的治疗, 待病情相对稳定再行手术, 以最大限度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2.1.2 心理护理

喉癌手术会使病人失去与外界正常的言语交流能力, 这给病人带来了很大的心理压力, 常表现为烦躁、恐惧、抵触、绝望等心理。为此请手术成功康复较佳的病人现身说教, 使病人消除顾虑, 积极配合治疗。为了使病人在术后初期能顺利表达自己的意愿, 特别制定了一些日常用语卡片, 如大便、小便、吃饭头痛等。对于不识字者养成特定的手势习惯, 如大便用大拇指, 小便用小指等。

2.2 术后护理

2.2.1 体位护理

术后当日给予全身麻醉术后护理常规。术后24 h~48 h平卧位, 将病人床头抬高15°~30°, 以利于改善通气, 提高组织供氧。

2.2.2 颈部护理

喉全切+颈廓清病人术后常规放置引流管, 要防止引流管脱出, 并严密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若24 h引流血量> 250 mL, 应报告医生进行处理。

2.2.3 气管切开护理

气管切开术的并发症有气管套管脱出、切口感染、咽瘘、肺部感染、皮下气肿, 发生率可达6%~66%[2], 所以做好气管切开的护理是保证喉癌手术成功的重要技术。

2.2.3.1 防止气管套管脱出

①选择适合病人型号的套管;②气管套管固定松紧应适当;③在取出内套管时, 左手一定要按住外套管托板, 以防脱管发生意外。

2.2.3.2 气管切开护理

保持伤口干燥、清洁, 每日常规更换伤口敷料, 使用药物性气管套垫有预防伤口感染的作用[3], 同时观察伤口周围皮肤有无皮下气肿。采用氧气疗法:即用氧气距伤口1 cm处对准切口直吹20 min, 对预防和治疗切口感染有很好的疗效[4]。

2.2.3.3 保持呼吸道通畅

①吸痰:吸痰前要给予吸氧[3], 吸痰时应边吸边拔, 切勿上下抽吸过猛或固定一点不动, 每次抽吸时间不可超过10 s, 注意把握吸痰指证, 避免频繁刺激病人, 导致呼吸道溃疡、出血和黏膜损伤[3]。②气道湿化:气管切开是肺部感染的高危因素。气道湿化是防止和减少并发症, 保持呼吸道通畅的一个重要措施[2]。临床中采用生理盐水100 mL + 庆大霉素8×104 U +α-糜蛋白酶4 000 U, 以3 gtt/min~4 gtt/min的速度持续滴入的方法进行气道湿化, 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

2.2.3.4 重病室的空气消毒

保持室内通气和消毒, 以减少外源性感染。每日紫外线消毒2次, 每次30min, 保持病室温度在20 ℃~22 ℃, 湿度在50%~70%。必要时用加湿器保持病室湿度。

2.2.4 饮食护理

严格执行喉癌术后鼻饲饮食护理常规, 拔除胃管后早期一定要吃流质饮食。本组1例病人, 拔胃管后第3天因吃饺子造成颈前部隆起一包块, 后经手术切开取出很多食物残渣, 造成了咽瘘。所以拔管后适以全流食→半流食→普食的顺序进食。防止鼻饲管脱落:喉癌术后初期只能通过鼻饲饮食提供热量, 若鼻饲管脱落后重新插管, 则会损伤咽喉吻合口, 造成咽瘘[5]。所以, 在下胃管时一定做好解释并交代术后注意事项, 以保证能量热量的正常补给。

2.2.5 心理护理

尽管全喉切除术可以使喉癌病人生存期延长, 但手术使病人喉生理功能的丧失和容貌的改变, 给病人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 使病人抑郁。据报道其抑郁发生率高达50 %~75.3 %[6], 为此应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 重视社会因素对病人的影响[7]。做好家属、子女、单位领导的工作, 让周围人都来关心、帮助、鼓励病人, 使病人积极与社会接触, 克服在康复过程中的不良情绪, 从而尽快恢复健康。

2.2.6 指导病人掌握自我护理技术

训练病人掌握食管发音技术, 指导病人掌握更换、消毒气管管套[8]技术, 这也是保证病人生命, 提高病人生存质量的有效措施。

3 小结

通过对59例喉癌病人进行护理, 总结出对喉癌围术期要掌握的护理技术。术前积极治疗原发病, 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术后做好颈部护理、气管切开护理、饮食护理和心理护理。特别指出, 指导全喉切除术病人掌握自我护理技术是保证病人生命、提高病人生存质量的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1]曲荣, 坤韩杰.23例老年喉癌病人术后的气道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 2008, 43 (4) :332.

[2]燕玲.喉癌病人气管切开术后精密持续气道湿化法的效果评价[J].临床护理杂志, 2009, 8 (3) :16.

[3]郭桂珍.气管切开术护理体会[J].全科护理, 2010, 8 (6C) :1654.

[4]李军.喉癌术后人工气道的护理体会[J].临床护理, 2009, 47 (13) 87.

[5]李海晶, 康风.38例喉癌病人术前术后护理体会[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 2000, 2 (4) :449.

[6]单蓉, 席淑新, 季素娟, 等.全喉切除病人术后不同时期抑郁状况的调查[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9, 26 (8B) :19.

[7]杜瀚.抑郁程度对喉癌病人生存的影响[J].临床医学, 2004, 24 (8) :59-60.

围术期病人 篇5

乳腺癌是一种严重影响女性身心健康甚至导致女性死亡最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目前,对乳腺癌的治疗采取乳癌根治术为主,化疗、放疗、生物治疗为辅的综合治疗模式。其特殊的手术创伤以及癌症本身对病人的心理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产生不同程度地的心理问题,因此围术期的心理护理尤为重要。现将35例乳腺癌病人围术期的心理护理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我科20xx年5月—20xx年5月共收治35例乳腺癌病人,均为已婚女性,年龄33岁~72岁,平均49.5岁;全部行乳癌根治术治疗,通过病理活检确诊,浸润性导管癌32例,浸润性小叶癌2例,小管癌1例;住院时间12d~21d,平均住院16d。

2心理护理

2.1术前心理护理

由于对“癌症=死亡”的错误认识,病人一旦被确诊为恶性肿瘤后,往往难以接受,表示怀疑。同时特殊的手术方式让病人感到自己残缺不全,失去女性特征,担心自己在家庭及社会上的地位将会发生变化,难以进入先前的生活角色,不同程度地出现恐惧、抑郁、悲观失望等心理状况,失去生活的信心,有的病人甚至拒绝治疗。为此病人入院后,要主动加强与病人沟通,倾听其主诉,了解病人的基本情况及心理活动。鼓励家属给予病人更多的`关爱,让病人感受到重视与关心,以减轻担心、沮丧、紧张、无助和悲观等不良情绪。同时向病人及家属耐心解释手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介绍乳腺癌的治疗方法及过程,术前或术后化疗方式及预后,告知术前的注意事项,提高病人对癌症的认识,消除对手术后的各种顾虑和不安,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2术中心理护理

虽然术前对手术有一定的了解,但病人进入手术室,仍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精神紧张和恐惧,手术室护理人员应态度和蔼,主动与病人沟通,适当交谈,详细讲解手术室的情况、麻醉方式、手术体位及术中的注意事项等,做好解释和安慰工作,取得理解和配合。术中应加强巡视,保持手术间肃静,各项操作稳、准、轻、快,井然有序,避免无关谈笑及噪声,消除不良刺激对病人心理产生的负面影响,减少术中应激反应发生。

2.3术后心理护理

2.3.1术后康复期心理护理

乳腺癌术后病人具有特殊心理特征,由于乳腺对女性有着特殊意义,乳腺癌病人必定会有区别于其他癌症病人的特定的心理体验。病人不仅会担心疾病带走自己的生命,也担心治疗带来的不良效果,失去乳房对于女性来说是非常残酷的事情,这些更加重了病人的焦虑及忧郁,所以术后心理护理显得尤为重要[2]。术后病人最关心、最渴望的就是自己疾病的真实情况和手术效果,因此病人回病房后,护士应立即告知病人手术成功的消息并表示祝贺,这是对病人最大的安慰和鼓舞,以利于改善病人的心理状态。术后由于伤口疼痛,加之躯体不能自主活动,多产生焦躁不安的情绪,因此要向病人详细讲解术后注意事项,鼓励病人早日下床活动,指导病人进行功能锻炼,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主动关心和体贴病人,使之积极配合治疗,争取早日康复。

术后病人一旦亲眼看到自己单个或双侧乳房缺失,常会感到害怕、失落、无奈甚至厌恶自己,情绪波动较大,护士应以极大的同情心去理解病人,以乐观的态度去感染病人,多鼓励家属给予病人心理上的支持,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减轻因乳房缺失引起的不良心理反应,帮助病人正确对待术后乳房缺失,要敢于面对,要让病人的审美观发生转变,让病人明白健康就是美,让其对战胜疾病充满信心。并告知病人可通过乳房重建术、佩戴特别的乳罩等方法来弥补缺陷,乳房切除术不会影响正常的夫妻生活,使其尽快从心理困惑中解脱出来,同时要帮助病人丈夫正确对待妻子身体缺陷,多鼓励、支持病人,共同度过术后心理适应期。

2.3.2术后化疗期心理护理

进入化疗期后,病人常常表现出强烈的求生欲望,但同时因对化疗的不了解仍会产生紧张、恐惧的心理,因此化疗前应加强化疗知识的宣教,介绍化疗、放疗的重要性和不良反应的基本知识,积极处理化疗副反应,减轻病人的痛苦。向病人介绍康复较好的病人的治疗康复过程,利用榜样作用或现身说法来增强病人的信心,劝说病人术后要坚持化疗和放疗,重新工作,回到家庭、社会正常从事各种活动,提醒他们要定期复查,解除后顾之忧。同时引导病人家属给予精神鼓励和精心的生活照顾,使病人体验到亲人的温暖。

3结果

本组35例病人术前、术中、术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经过针对性地加强围术期心理护理,本组病例均恢复良好,无任何并发症的发生,安全顺利渡过围术期。

4小结

围术期心跳停止分析 篇6

病历资料

12例患者中11例是急诊危重手术患者,中、重度休克6例,昏迷1例,1例为高龄高危择期手术。术前ASA分级Ⅲ级3例,Ⅳ级8例,经紧急复苏7例恢复,成功完成手术,安全返回病房,5例复苏失败死亡。

例1:患者,女,59岁,化脓性胆管炎,中毒性休克,持硬麻醉下行胆总管探查、取石、减压手术,术中血压下降,经快速补液,升压药处理,勉强维持,手术进行70分钟左右心跳停止。

例2:患者,女,45岁,脑外伤颅内血肿,行开颅探查,血肿清除手术,术前病人深昏迷,呼吸困难,缺氧明显,麻醉诱导时心跳停止,紧急气管插管发现呼吸道大量胃内容物。

例3:患者,男,30岁,车祸伤,右股骨开放性骨折,腹腔内出血,失血性休克;气管插管静脉复合全麻下两组医生同时行右股骨清创、复位内固定及剖腹探查止血手术,手术开始30分钟左右心跳停止。

例4:患者,男,46岁,车祸伤,脾破裂,失血性休克,全麻下行脾切除手术,手术开始10分钟后心跳停止。

例5:患者,女,29岁,车祸,脑挫裂伤,昏迷入院,后发现血压渐降、脉快、腹部渐膨隆后诊断脾破裂,于气管插管全麻下行剖腹探查手术,手术开腹后心跳停止。

例6:患者,男,23岁,右上腹部刀伤,重度失血性休克,气管插管全麻下剖腹探肝脏修补止血手术,开腹后大量血液涌出,心跳停止。

例7:患者,女,28岁,宫外孕破裂大出血,重度失血性休克,入院建立静脉通道后急送手术室,搬上手术床后心跳停止,紧急复苏后全麻下完成手术。

以上7例患者经控制呼吸,胸外心脏按压,肾上腺素静注,快速大量补液,回输血后3分钟内循环复苏,完成手术,6例痊愈出院,例7术后18小时死于DIC和多器官功能衰竭。

例8:患者,男,48岁,因胸、背、四肢多处刀伤及腹腔穿通伤3小时入院,在几乎未作术前准备的情况下立即送手术室,持硬麻醉下行剖腹探查手术,术中患者血压下降经快速扩容、升压药应用后循环改善不明显,手术开始30分钟左右探查上腹部时心跳骤停。

例9:患者,男,22岁,因全身挤压伤,肠破裂,全腹膜炎,在当地治疗1天后入院,患者已合并感染性休克、ARDS、多器官衰竭(心、肺、肾),全麻下行剖腹探查手术,手术开始20分钟心跳停止。

例10:患者,男,79岁,右股骨颈骨折,多年冠心病史,两年前行心脏冠脉支架植入,术前2级心功,入手术室血压190/100mmHg,全麻下行右髋关节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术中使用骨水泥后,血压一度轻度下降,余循环平稳。术毕使用多沙普仑后呼吸逐渐恢复,病人清醒,循环正常稳定后拔管,拔管后,自主呼吸差,SPO2逐渐下降,面罩加压给氧控制呼吸后无好转,心跳逐渐渐慢至停止。

例11:患者,女,77岁,胃穿孔、全腹膜炎、重度感染性休克,心电图示广泛心肌缺血、多发室早,端坐呼吸,心功4级。全麻下行剖腹探查胃穿孔修补手术。术中血压维持在80/50mmHg左右,术毕使用多沙普仑后呼吸逐渐恢复,患者清醒,观察10分钟,呼吸循环稳定后拔管,拔管后患者出现频发室性心律,经处理无效,呼吸心跳停止。

例12:患者,男,19岁,闭合性腹部外伤,重度失血性休克,全麻下行剖腹探查手术,术中发现肝、右肾破裂,损伤严重,术中失血12000ml左右,输入血2400ml,胶体2500ml,晶体7000ml,手术历时6小时后,心跳停止。

以上5例经反复多次复苏仍失败、死亡。

讨论

原因分析:①疾病因素:本组11例为急、危重患者,1例为高龄、高血压、心功能不全患者,都具备了发生心跳骤停的病理生理基础。②麻醉因素:例1、例6选择硬膜外麻醉对已明显休克患者是不恰当的,应选择更为安全的气管插管全麻;例2快速诱导前未注意呼吸道已明显梗阻,应先行清理通畅呼吸道。例10术前准备不充分,高血压、心功能不全患者,择期手术应控制血压,改善心功能后再行;例10、例11拔管时机、麻醉复苏管理欠妥当,最好术毕送ICU加强生命体征管理,自然复苏。③手术因素:例1手术操作复杂,用时太多;例3两组医生同时开展剖腹探查及内固定手术,对已明显失血、休克患者打击太大。危重患者手术治疗应本着先救命、后治病的原则。例11高龄循环差的患者术中使用骨水泥欠妥;例12手术耗时太长应处理明显出血后填塞压迫止血,待患者好转后再行Ⅱ期手术。④病情判断因素:例5只注意脑外伤,而忽视腹部情况,致使术前扩容不力,手术推迟;例6只重视腹部穿通伤而忽视长时间未作处理的全身多处刀伤的活动性出血,匆匆大范围探查未发现明显出血的腹腔;例7伤后当地医院未重视腹部情况,对病情未作出正确诊断和处理,1天多后转入我院时已明显感染性休克并发多器官衰竭、ARDS,已失去手术时机。车祸、外伤患者要重视多处伤、复合伤,应全面仔细检查患者,综合判断病情。

以上报告分析了12例围术期患者心跳骤停病例,急诊危重手术患者应重视充分的术前准備,作好病情判断及手术时机方式的选择,选择好麻醉方式并作好术中生命体征的监护及维持,以期保障患者的安全。

脊柱结核病人的围术期护理 篇7

关键词:脊柱结核,抗结核治疗,功能锻炼,护理

脊柱结核是脊柱外科的常见疾病, 是骨与关节结核最常见的部位, 占50%~60%[1,2]。近年来, 国内外专家主张对有适应证的脊柱结核病人采取积极有效的外科治疗手段, 即对脊柱结核进行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前路或后路内固定术。为保证治疗效果, 精心的术前准备与细致的术后护理是保证疗效、预防并发症的重要措施。我院在2009年1月—2010年12月共收治脊柱结核96例, 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现将围术期护理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96例脊柱结核病人中, 男68例, 女28例;年龄4岁~71岁, 平均34.9岁;病变部位:颈椎3例, 颈胸椎1例, 胸椎31例, 胸腰椎17例, 腰椎34例, 腰骶椎9例, 其中伴随椎旁脓肿9例, 脓肿面积 (2×3) cm2~ (4×8) cm2, 髂腰肌脓肿1例;有神经功能损害24例, Frankel分级:B级2例, C级8例, D级14例;有24例伴有肺部病变, 但病灶较局限;所有病人均有低热、盗汗、食欲减退、乏力、体质量减轻及明显的胸部、腰部、背部疼痛, 红细胞沉降率 (ESR) 在51 mm/h~115 mm/h;所有病人经X线、CT或核磁共振成像 (MRI) 检查诊断为脊柱结核并经术后病理检查确诊。

1.2 治疗方法

96例病人中, 病灶清除12例, 病灶清除植骨融合14例, 经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61例, 经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后路内固定术9例。手术结束时, 病灶局部应用链霉素1.0 g、异烟肼0.2 g, 并在有椎旁脓肿的部位置橡皮胶管引流。

1.3 结果

本组病人均获得6个月~24个月随访 (平均18个月) 。病灶清除未见复发, 椎体植骨均获得骨性融合。ESR 30 mm/h~40 mm/h, 内固定稳定, 病人可正常工作生活。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术前正规抗结核治疗

术前常规应用SHRZ:链霉素0.75 g肌肉注射, 每天1次, 异烟肼0.3 g、利福平0.45 g、吡嗪酰胺0.75 g晨起顿服, 四联化疗2周~4周[3]。对有明显结核活动征象者, 可用左氧氟沙星100 mL静脉输注, 每天2次或延长抗结核治疗时间。

2.1.2 改善全身营养状况

给予支持治疗改善全身情况, 卧硬板床脊柱制动, 调理至结核中毒症状消失, 体质量及食欲增加, 血红蛋白达100 g/L, 血浆蛋白量正常, ESR≤50 mm/h后手术[4]。

2.1.3 心理护理

本组病人患病时间长, 大部分病人为中青年人, 为家庭主要成员, 有些病人来自农村, 经济负担重, 对手术效果和成功率持怀疑态度, 担心手术失败, 病情加重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 存在不同程度的紧张、恐惧、焦虑心理。在病人入院时应与其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与病人及家属充分交谈, 介绍手术必要性、方法、注意事项并介绍手术成功病例, 增加病人的安全感及信任感, 消除其顾虑, 使病人明白良好的心态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使其积极主动配合治疗与护理。

2.1.4 气管推移训练

为更好地暴露手术部位, 使病人适应手术对气管、食管的牵拉, 减轻术后吞咽困难、憋气等不适感, 术前3 d由责任护士指导病人进行气管推移训练, 以增强手术时对牵拉的耐受性[5]。训练时, 病人取仰卧位颈椎过伸位, 用右手除拇指外的4指将气管从右侧推向左侧, 推移力度以病人感到轻度憋气为宜, 要求气管偏移中线2 cm~3 cm, 开始每次5 min~10 min, 以后逐渐增加至15 min~20 min。

2.1.5 呼吸功能锻炼

术前1周开始指导病人进行深呼吸及有效咳嗽训练。①缩唇呼吸:指导病人在嘴唇半闭 (缩唇) 时呼气, 类似于吹口哨的口型。该方法包括小量吸气, 长时间缩唇呼气, 呼吸按节律进行, 吸气与呼气时间比为1∶2或1∶3 , 尽量将气体呼出, 同时呼吸次数较平时减慢 (每次8 min~10 min) 。每次训练15 min~20 min, 每天3次或4次[6]。②训练有效咳嗽:术前1周开始指导病人在咳嗽时先深吸一口气、憋气, 同时别人协助按住胸部, 用爆发力使肺深部痰液咳出, 每日2次或3次。

2.1.6 唤醒试验练习

术前训练病人听命令动脚趾, 以便术中及术后能正确理解医务人员的命令动脚趾, 以及时发现脊髓有无损伤, 减少神经系统的并发症[7]。

2.1.7 戒烟与肺部功能锻炼

吸烟会引起咽喉不适及呼吸道分泌物的增加, 影响伤口愈合, 且可导致肺部感染, 因此应在术前告知病人吸烟的危害, 术前2周开始戒烟或逐渐减少吸烟量。对长期卧床的截瘫或者脊柱不稳病人, 应指导其进行抬头、扩胸、深呼吸及上肢运动, 练习腹式呼吸, 增加肺适应能力。

2.1.8 卧床大小便训练

因此类手术病人术后需卧床数十日至数月, 为适应术后恢复期在床上生活, 术前2周开始应进行床上大小便练习。

2.1.9 术前一般准备

①术前备皮, 操作时防止损伤皮肤;②常规配血400 mL~800 mL;③术前晚常规禁食、禁饮;④为预防感染, 术前应给予有效抗生素治疗。

2.1.10 术前访视

术前1 d由巡回护士对病人进行访视, 内容包括:查看病历、了解病情、向病人做自我介绍, 讲述术前心理状态对麻醉手术及术后恢复的影响, 告知有关手术情况及手术中、手术后有关应对措施等。术日晨由访视护士到病房迎接病人, 询问睡眠和禁食情况, 了解病人术前准备是否完善, 多与病人交流能有效缓解病人紧张状态, 给病人抚慰、疏导, 使病人感觉亲切、安全, 消除其对手术室人员及环境的陌生感, 以良好心态接受手术。

2.2 术后护理

2.2.1 观察病情

全身麻醉清醒前病人取平卧位, 头偏向一侧, 保持呼吸道通畅, 给予氧气吸入3 L/min~4 L/min。常规30 min监测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1次。病人麻醉清醒后, 改为1 h~2 h 监测1次, 连测3 d, 同时观察病人面色、吞咽动作及意识状态, 四肢有无感觉异常、运动障碍、肌张力及腱反射变化等情况。

2.2.2 选择正确体位

病人麻醉清醒后取平卧位, 卧硬板床;颈椎内固定者可在颈下垫一薄枕, 使颈部稍后伸, 颈部制动, 可给予颈部两侧沙袋固定[8]。翻身宜缓慢进行, 保持头、颈、躯干在一直线上, 避免颈椎过度屈伸和旋转。同时翻身动作应轻、缓、慢;严禁坐位或不平衡翻身, 防止脊柱扭转, 造成植入的骨块松动或移位。

2.2.3 观察伤口渗血情况

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性质、24 h内引流量不超过150 mL, 如引流液为鲜红色血性液体, 引流量过多, 24 h内引流量超过200 mL应警惕有无活动性出血[9]。如果伤口渗血过多, 敷料在短时间内被血渗透, 应及时更换, 并用腹带加压包扎。同时报告医生用巴曲酶等药物止血。本组有3例出现伤口较多渗血, 采用此种方法后止血效果良好。

2.2.4 饮食护理

全身麻醉术后禁食、禁水6 h, 术后第1天, 可进流食;第2天, 可进半流食;第3天可进普食, 应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 因术后长期卧床, 应多给粗纤维食物。但术后早期要减少甜食、牛奶、饮料等容易引起腹胀的食物。

2.2.5 功能锻炼

术后第1天可指导病人在床上进行上肢肌肉的收缩运动;第2天进行双脚侧伸、双下肢屈曲、直腿抬高等运动, 术后2周~4周带支具下床活动锻炼, 但动作应缓、慢、轻。

2.3 并发症预防

2.3.1 肺部感染

术前做好有效咳嗽训练, 术后合理使用抗生素, 鼓励病人咳嗽、咳痰, 定时协助病人翻身、叩背、雾化吸入等, 经以上措施处理, 本组无一例发生肺部感染。

2.3.2 泌尿系感染

泌尿系感染主要表现为尿急、尿频、尿痛, 因长期卧床, 病人抵抗力下降, 术后应及时拔除导尿管, 同时鼓励病人多饮水, 配合使用抗生素, 可有效预防泌尿系统感染。

2.3.3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主要表现下肢皮肤湿度降低, 下肢肿胀、疼痛。由于长期卧床, 下肢静脉失去肌肉的泵作用和血管舒缩反射, 导致血流缓慢、外周静脉扩张。术后要早期鼓励病人开始下肢肌肉收缩锻炼, 对瘫痪病人要及时给予被动肌肉锻炼, 每天按摩各关节4次, 每次20 min。同时严密观察患肢颜色、温度、感觉, 每日测量记录患肢不同平面的周径。本组有1例截瘫病人出现患肢肿胀, 经被动按摩各个关节3周后, 肿胀消失。

2.4 出院指导

①告知病人术后必须坚持足够抗结核治疗12个月~18个月, 绝不能因手术后植骨、内固定或结核中毒症状消失而停药, 否则结核容易复发。②指导病人注意营养与休息, 避免过度劳累。③向病人发放健康教育处方, 向病人及家属解释抗结核药物的剂量、用法、不良反应等, 每月定期复查肝肾功能, 如有不适请及时来医院复诊。

参考文献

[1]郭立新, 马远征, 陈兴, 等.脊柱结核的外科治疗与术后疗效评估[J].中华骨科杂志, 2008, 28 (12) :979-982.

[2]王姝南, 梅丽娜, 侯筱菲, 等.局部持续化疗和持续引流治疗脊柱结核的护理研究[J].护理研究, 2006, 20 (3C) :767-768.

[3]王飞, 倪斌, 刘军.一期前路病灶清除钛网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胸椎及胸腰段结核[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2010, 20 (5) :390-394.

[4]杨斌辉, 刘继超, 赵金龙, 等.前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合[J].脊柱外科杂志, 2010, 8 (1) :11-14.

[5]孙玉华.颈椎前路植骨忆扩钉内固定术的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 1997, 13 (11) :584-585.

[6]田勋燕.术前呼吸训练改善肺减容术后患者呼吸功能效果观察[J].护理学杂志, 2005, 20 (14) :30-31.

[7]高春红.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患者的围术期护理[J].护理学杂志, 2006, 21 (24) :28-30.

[8]陶海燕, 陈江宁, 黄心英.脊髓型颈椎病自锁钢板内固定的护理[J].护理学杂志, 2001, 16 (12) :726-728.

颈部淋巴结核病人的围术期护理 篇8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281例病人, 男74例, 女207例;其中左侧颈部淋巴结结核87例, 右侧144例, 双侧47例, 其他3例;年龄13岁~72岁, 平均32岁;其中20岁~40岁占54.6%, 16例病人合并肺结核。

1.2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以颈部无痛性逐渐增大的肿块为首发症状, 质地中等, 常呈串球样或数枚淋巴结相互粘连, 形成脓肿后可触及波动感, 甚至破溃。98%的病人无自觉症状, 有乏力、低热、食欲不振、盗汗等中毒症状。双侧颈淋巴结同时受累者多系血行播散而来, 一般出现在结核初感染半年内;单侧感染多于龋齿、扁桃体、咽部感染所致, 受累的淋巴结多位于颌下和胸锁乳突肌的后前缘后下面。肿物好发部位依次为:枕三角区、锁骨上窝三角、颌下三角、颈上中下深。前三者占90%。8例破溃者经多次伤口换药, 待分泌物明显减少后手术。术后病理检验均确诊为淋巴结核。

1.3 麻醉方式

全身麻醉254例。对肿物在2 cm以下的单纯性肿物粘连不明显的病人采用局部麻醉+强化。

1.4 结果

病人切口均I期愈合, 术后继续规律抗结核、保肝治疗9个月至1年, 随访半年至1年, 均无复发。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疏导

病人对疾病和手术知识知晓甚少, 因此, 术前大部分病人出现了恐惧和焦虑心理状态。我们采取播放手术宣教片与邀请术后病人现身说法相结合的方法, 对病人进行健康宣教。将术后需要注意的事项和出现的问题打印成文字, 指导病人阅读, 与病人一起共同参与医生的手术方案分析, 使病人在详细了解治疗过程后以平和的心态接受手术治疗。

2.1.2 评估

认真完善各项术前准备、确定病人健康及手术耐受状况。

2.1.3 术前常规准备

手术区备皮后, 再用肥皂清洗2次~3次, 遵医嘱做好各项术前检查和术前准备。如给予普鲁卡因皮试、抗生素皮试、庆大霉素皮试等。全身麻醉病人术前晚21:00给予0.9%氯化钠或0.1%肥皂水300 mL~500 mL低压清洁灌肠, 术晨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术前半小时给予留置导尿管。

3 术后护理

3.1 生命体征监测

术后病人均进入监护室, 全身麻醉病人取去枕平卧位4 h~6 h, 头偏向一侧, 以防呕吐物引起吸入性肺炎和窒息, 给予禁饮食, 术后第1 d进流食, 第2天进普食。保持伤口负压引流管通畅, 持续动态血压、血氧饱和度监测、2 L/min~3 L/min持续吸氧4 h~6 h, 保持留置导尿管通畅, 每2 h放尿一次, 次晨拔除, 并给予尿道外口护理。局部麻醉+强化的病人禁饮食4 h~6 h后进流食, 次日进普食。

3.2 切口护理

保持切口处敷料清洁、干燥、无渗出, 发现敷料有渗出液时及时更换, 防止切口感染。

3.3 潘氏引流管的护理

全身麻醉病人手术区各腔低位放置潘氏引流管。在体外接潘氏负压吸引球, 装置紧密连接, 用别针和胶布将引流管妥善固定在外衣上, 避免打折、弯曲、受压, 下床活动时可随身携带引流装置, 嘱病人活动时注意保护潘氏引流管及负压吸引球, 不能伸拉。5例局部麻醉+强化病人于切口放置了橡皮引流片。始终保持潘氏负压吸引球呈负压状态, 使手术腔隙的前后壁紧密贴合, 以充分吸引皮下积液和积血, 促进切口愈合。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性状;本组病人术后24 h内每小时观察1次, 引流液均为鲜红色的血性液体, 术后第1天, 引流液一般为150 mL~200 mL。术后第2天为50 mL~70 mL, 第3天为10 mL~20 mL。及时倾倒引流液, 潘氏负压吸引球充盈后及时倾倒, 发挥负压引流管的吸引作用。 当引流液少于20 mL时, 即可拔除引流管, 均于术后48 h~72 h拔除, 即术后第3天, 橡皮引流片于术后第2天拔除。

3.4 雾化吸入

术后3 d常规生理盐水雾化吸入, 预防肺部感染, 促进排痰。

4 拆线

病人术后6 d~8 d拆线。

5 出院宣教

注意休息, 加强营养;出院后继续足量、联合、规律、全程抗痨、保肝治疗;定期复查肝功能、肾功能、血常规, 每月1次;不适随访。

参考文献

食管癌病人围术期的护理 篇9

1 临床资料

31例食管癌病人中, 男26例, 女5例;年龄52岁~89岁, 平均64岁;食管上段癌3例, 食管中下段癌28例;术前均经胃镜及病理检查确诊。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疏导

食管癌病人进行性加重的进食困难, 体质量日渐减轻, 病人难以接受患病的事实, 有焦虑心理。家庭和社会支持是病人情绪支持的重要来源, 具有明显改善病人负性情绪和提高生活质量的作用[2]。加强与病人及家属的沟通, 了解病人及家属对手术造成认知程度, 使家庭成员充当心理支持者的角色, 争取家属在心理和经济方面的积极配合, 解除病人的后顾之忧。另外, 向病人讲解当今治疗食管癌的医疗信息, 让病人知道食管癌并非不治之症。协同医生讲解各种治疗方案的利弊及手术治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必要时让已好转的病人现身说法, 消除病人的手术顾虑, 以乐观的心态积极配合手术。

2.1.2 健康指导

食管癌手术范围大、时间长、创伤大, 对呼吸功能的影响较大。加之由于手术造成胸壁创伤、肺机械损伤、疼痛刺激等因素, 术后可使呼吸功能急剧下降达30%[3]。因此, 术前做好呼吸道准备尤其重要。长期吸烟者嘱病人至少戒烟1周~2周, 教会病人掌握有效的咳嗽、咳痰方法, 必要时雾化吸入及体位引流, 尽量排除呼吸道分泌物, 保持呼吸道通畅[4]。注意保暖, 预防感冒, 保持口腔卫生。有针对性地指导病人进行肺功能锻炼和腹式深呼吸。告知病人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 少量多餐。食管梗阻严重者, 术前3 d每晚常规以0.9%氯化钠溶液100 mL加庆大霉素16×104 U经胃管冲洗食管, 可减轻局部充血水肿, 减少术中污染, 防止吻合口瘘。

2.2 术后护理

2.2.1 严密观察病情

食管癌病人手术后病情变化复杂, 0.5 h观察病人意识、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1次, 观察病人有无面色苍白、呼吸及血压下降。妥善固定各引流管, 保持各引流管通畅在位, 严密观察引流液的色、质、量。 术后3 h内, 胸腔闭式引流量每小时超过100 mL, 或者胃管引流量每小时超过200 mL, 呈鲜红色, 甚至有较多血凝块, 病人出现烦躁不安、血压下降、脉搏细速、尿量减少、皮肤湿冷等休克症状, 应考虑有活动性出血, 应立即报告医生, 并做好相应的抢救准备。

2.2.2 呼吸道护理

食管癌术后易发生呼吸困难、缺氧, 并发肺不张、肺炎, 要密切观察呼吸型态、频率和节律, 听诊双肺呼吸音是否清晰, 观察有无缺氧症状。 病人清醒、生命体征平稳者, 协助病人半卧位, 有利于肺的膨胀。术后给予面罩吸氧, 氧流量6 L/min ~8 L/min, 2 h~4 h后, 生命体征平稳, 改鼻导管吸氧, 氧流量2 L/min ~4 L/min 。鼓励病人深呼吸及有效咳嗽、吹气球, 促使肺膨胀, 同时协助病人叩背, 通过叩击可以使附着于肺泡及支气管内的痰液松动脱出, 而随咳嗽排出[5]。咳嗽时协助按压病人胸部切口, 减轻咳嗽引起的疼痛。鼓励并协助病人床上活动, 指导有效咳痰。痰液黏稠者行超声雾化吸入, 使痰液稀释易于排出。对咳嗽无力、痰多的病人, 应立即行鼻导管深部吸痰, 必要时行纤维支气管镜吸痰或气管切开吸痰。

2.2.3 引流管护理

食管癌病人术后常规安放多根引流管, 做好引流管的护理至关重要, 特别是做好胸腔闭式引流和胃管引流的护理。各引流管在体外均应保持一定的长度, 妥善固定各引流管, 保持各引流管通畅在位, 防止受压、扭曲、牵拉、脱出。引流管不要高于引流出口平面, 以免引流液反流, 引起感染。观察胸腔闭式引流水柱波动, 一般在1 cm~3 cm。引流管要经常挤压, 以免管口堵塞, 保持通畅[6]。准确记录引流液的色、质、量, 术后48 h~72 h, 引流量<50 mL, 水柱波动不明显, 夹闭引流管后无胸闷、气急等不适, 听诊双肺呼吸音清晰, X线显示术侧肺膨胀良好, 可考虑拔管。食管癌术后3 d~4 d, 需持续胃肠减压, 保持引流管通畅在位。胃管不通畅者, 可用少量生理盐水冲洗并及时回抽, 避免胃扩张使吻合口张力增加并发吻合口瘘。术后6 h~12 h可从胃管内吸出少量血性液或咖啡色液体, 以后引流液颜色逐渐变浅。若引流出大量鲜血或血性液, 病人出现烦躁不安、脉搏细速、血压下降、尿量减少等休克症状, 应考虑吻合口出血, 应立即通知医生并做好相应的抢救准备。胃管脱出后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有无胸闷、气急、呼吸困难等不适, 绝对不能盲目再插入, 以免戳穿吻合口, 造成吻合口瘘。

2.2.4 饮食指导

大多数食管癌病人术前因不同程度的吞咽困难而出现摄入不足、营养不良, 术后吻合口处于充血水肿期, 又需禁食、禁饮3 d~4 d。待肛门排气、胃肠减压管拔除后, 应告知病人饮食需循序渐进, 不能操之过急, 需待24 h后, 病人无呼吸困难、胸内剧痛、患侧呼吸音减弱及高热等吻合口瘘的症状时, 方可进食。先试饮少量水, 术后5 d~6 d可给全清流食, 每隔2 h给100 mL, 每日6次。以后逐渐从半流食过渡到软食, 术后3周病人若无特殊不适可进普食, 要细嚼慢咽, 进食量不宜过多、速度不宜过快。避免进食生、冷、硬食物 (包括质硬的药片和带骨刺的鱼肉类、花生、豆类等) , 以免导致吻合口瘘。要少量多餐, 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 纠正机体的负氮平衡, 增加病人的抵抗力[7,8,9]。餐后宜取半卧位, 有利于防止进食后反流、呕吐, 有利于肺膨胀和引流。睡前把枕头垫高, 以防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

2.2.5 出院指导

告知病人保持乐观开朗的情绪,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定期复查, 坚持后续治疗, 提高远期生存率。

3 体会

食管癌病人手术创伤大, 术后病情变化复杂、并发症多, 加之多根引流管的牵绊, 长期的禁食、禁饮, 难免烦躁不安。所以, 做好食管癌病人的心理护理、术前及术后健康指导非常重要。应耐心听取病人的主诉及其情感表达, 做好病人的解释工作, 给病人讲明精神心理因素对疾病的影响, 手术后放置引流管的目的、注意事项及配合方法。必要时让已好转的同类病人现身说法, 消除其恐惧心理, 树立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 让病人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术后严密的病情观察、行之有效的呼吸道和引流管护理, 可以增加病人的舒适度和有利于引流, 并能及时发现并发症的发生, 可提高手术治疗成功率。同时告知病人饮食的宜忌, 饮食循序渐进增加的必要性。定期复查, 坚持后续治疗, 可提高病人的远期生存率, 降低病死率。

参考文献

[1]吴在德, 吴肇汉.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349.

[2]李惠珍, 田利, 朱霞明, 等.肿瘤患者心理干预模式的探讨与实践[J].护士进修杂志, 2008, 23 (19) :1735.

[3]齐战, 朱德成, 陈万生, 等.胸胃对食管癌围手术期呼吸功能的影响[J].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2000, 16 (3) :150.

[4]顾沛.外科护理学[M].第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18.

[5]孟爱凤, 戴柄媛.高龄原发性肺癌围术期的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 2002, 18 (5) :26.

[6]赵锐瑾, 周丽华, 蒋曙娟.食管贲门癌术后张力性气胸的观察与护理17例[J].实用护理杂志, 2004, 20 (10) :24.

[7]陈燕茹, 郑利珍, 吴悦娜.老年食管癌病人围术期的护理[J].护理研究, 2008, 22 (增刊2) :8-9.

[8]梁继娟, 诸蕊玉, 梁玉连, 等.食管癌病人围术期饮食指导及心理护理[J].护理研究, 2007, 21 (6B) :1550-1551.

痔围术期病人的中西医护理 篇10

关键词:痔,围术期,护理

痔是直肠黏膜下和肛管皮肤下直肠静脉丛淤血、扩张和屈曲形成的柔软静脉团。痔是常见病、多发病, 民间素有“十人九痔”之说, 任何年龄都可以发生, 且随着年龄的增长, 发病率增高。根据发病的部位不同, 可以分为内痔、外痔、混合痔。其主要临床表现:便血, 肛内肿物脱出, 肛门坠胀, 有异物感或疼痛等。我院肛肠科2011年1月—2012年11月共收住痔病人268例, 通过手术治疗及围术期护理干预, 疗效甚佳, 现将围术期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人268例, 男180例, 女88例;年龄18岁~80岁, 平均41岁;内痔病人61例, 外痔病人18例, 混合痔病人189例, 混合痔病人均伴有肿物脱出。经手术治疗, 均痊愈出院, 平均住院14 d。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①病人由于疾病的发生, 常表现出渴望手术而又惧怕手术的复杂心理, 渴望早日手术减轻痛苦, 但又担心手术是否会出现意外, 是否造成大便失禁或肛门紧缩等情况, 表现出高度紧张、恐惧、焦虑不安等情绪。护理人员在接待病人时要平易近人, 热情大方, 主动做自我介绍, 详细介绍本科室的病区环境、手术室的环境、手术时的体位、手术时的麻醉方法、手术大概过程及所需时间、术前的一些准备以及为其手术操作医生的情况, 消除病人紧张感和陌生感, 增加病人的信任感和安全感。②耐心听取病人的意见和要求, 鼓励病人说出自己的顾虑及心情, 认真讲解相关疾病的知识和成功病例, 针对性地向病人指出手术中可能出现的疼痛及不适, 使病人有心理准备。对于高度紧张的病人, 要阐明手术的必要性, 使病人尽量放松, 认为手术并不可怕, 而且是治疗的唯一手段, 必要时请科主任或主管医生进行咨询。③环境护理, 病房环境安静、整洁、舒适、安全, 要根据病人的年龄、文化层次和性格安排病房, 这样病人之间容易产生共同语言, 使之在和谐、舒畅的气氛中分散注意力, 减轻疼痛感[1]。

2.1.2 术前准备

术前1 d晚排空粪便, 用温盐水给予清洁灌肠, 排出积粪, 利于创面愈合, 预防感染, 同时利于术中操作。对于便秘或腹泻病人, 肠道准备尤为重要。灌肠时要告知病人灌肠的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消除病人的恐惧感以取得病人的配合。病人排便后嘱其用温水坐浴, 保持肛周清洁。同时完善术前各项检查, 保证手术顺利进行。要告知病人相关检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其次戒烟酒, 痔手术治疗采取局部麻醉或骶椎麻醉, 长期嗜烟、喝酒病人对麻醉药不敏感, 可造成麻醉效果不理想, 影响手术效果。

2.1.3 饮食护理

术前要控制饮食, 不要摄入太多或不洁食物, 以免造成术中大便排出, 造成伤口污染。其次忌辛辣刺激食物, 防止引起肛门直肠部位毛细血管充血过度, 术中出血过多。

2.1.4 精神状态

睡眠:术前要安慰病人, 放松心态, 保证充足睡眠, 有利于肌肉放松, 方便手术治疗。

2.2 术中护理

病人进入手术室, 面对陌生的环境, 会加重焦虑心理, 护理人员应正确对待病人的焦虑感, 尽量满足病人的要求, 用有限的时间多与病人交流, 尽量打消病人的焦虑感[2]。同时经常询问病人的感受, 并告知配合方法, 使用安慰性、鼓励性语言, 增强病人的勇气, 使病人在不察觉的情况下顺利完成手术。同时密切观察病人的面色及疼痛情况, 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另外冬天要注意保暖, 防止感冒。

2.3 术后护理

2.3.1 病情观察

术后当天病人因麻醉、创伤、疼痛, 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反应, 应严密观察病人面色, 伤口疼痛程度、性质, 肛门有无水肿, 有无发热, 小便有无困难等。如果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按常规术后3 d, 每天测4次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术后体温可略升高, 这是机体对手术刺激的反应, 一般不超过38 ℃, 1 d或2 d后可恢复正常, 无需处理。鼓励病人多饮水, 汗出后切忌当风。如体温继续升高, 或3 d后发热, 病人精神欠佳, 应报告医生及时进行处理。

2.3.2 休息活动

病人术日要卧床休息, 勿过早下床活动, 可在床上适当活动四肢、翻身, 下床前嘱其先坐位或斜靠数分钟, 下床后站稳无头晕再走动, 避免引起术后直立性低血压性晕厥。初次下床走动或临厕要有人陪同。术后第2天鼓励病人早活动, 活动以病人无不适为度。术后7 d~9 d痔核处于脱落阶段, 禁止剧烈活动, 避免结扎线脱落引起出血。

2.3.3 合理进食

术后一般无需限制饮食, 术日进食少量, 以半流食为主, 以后逐渐恢复正常饮食, 应多食蔬菜、水果等富含粗纤维食物, 忌食辛辣刺激、肥甘厚味炙煿之物。

2.3.4 保持大便通畅

一般术后均控制排便1 d, 术后第2天早晨即可排便, 以后应保持每日排便习惯, 防止大便干结。术后第1次排便病人有些恐慌, 不敢用力, 担心排便时疼痛出血、撕裂伤口。护士应及时给予指导, 安慰病人, 鼓励病人用力排便但要适度, 同时早晨空腹一杯淡盐水。术日晚上开始口服缓泻药通便灵胶囊, 每日1次, 一次5粒。术后数日未排便者, 遵医嘱给予肥皂水500 mL清洁灌肠。灌肠时告知病人其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以取得病人的配合, 同时安慰病人, 消除紧张情绪。

2.3.5 加强生活护理

保持床铺清洁、干燥, 做好个人卫生, 经常更换清洁, 穿柔软的衣裤, 保持伤口敷料干燥。

2.3.6 疼痛的护理

由于手术损伤和病人思想恐惧, 手术当天常有不同程度的疼痛, 护士应及时给予指导, 耐心听取病人的诉说, 敏锐观察病人的反应。如果病人表情痛苦、辗转呻吟, 表明疼痛较剧烈, 应遵医嘱及时给予止痛药, 口服索米痛片或肌肉注射布桂嗪或哌替啶50 mg~100 mg等。对于一般疼痛的病人, 要告知疼痛是暂时的, 可以缓解, 并教会病人用分散注意力来缓解疼痛的方法, 如听音乐, 看电视、报纸, 与同病房的病友聊天等都可以缓解疼痛。

2.3.7 中药熏洗坐浴的护理

采用我院自制的中药, 在便后或换药之前, 坚持肛门熏洗坐浴, 每日2次, 每次10 min~15 min。通过中药熏洗, 达到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收敛除湿的功效, 对术后局部感染、分泌物多、切口水肿有很好的作用。指导病人正确熏洗, 坐浴水温高时先用蒸汽熏浴, 水温减至适度时坐浴, 防止皮肤烫伤, 增加感染。

2.3.8 伤口换药护理

术后由于分泌物、粪便的污染, 应每天对伤口进行清洗和换药。从手术后第2天开始, 每日下午换药, 换药前用中药熏洗坐浴后, 用碘伏消毒后敷以凡士林纱条, 最后用消毒纱布覆盖即可。注意创面有无渗血, 如敷料已被染湿, 应及时更换。同时注意换药动作要轻柔, 以免引起疼痛、出血。

2.3.9 尿潴留的护理

术后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病人排尿不畅, 或不能自行排尿, 导致尿液潴留于膀胱。病人表现出小腹隆起、憋胀难忍。具体护理措施:①首先安慰病人, 使情绪稳定, 勿紧张, 术后适量饮水。②给予下腹部热敷可缓解尿道、肛门括约肌痉挛, 促进排尿。③打开水管听流水声, 诱导排尿。④可松解压迫的敷料缓解疼痛, 促使排尿。⑤可对关元、气海、三阴交、中极、长强穴施灸。前列腺肥大引起的尿潴留可取足三里、三阴交等穴。经上述方法无效, 遵医嘱给予导尿。导尿时要注意无菌操作, 防止感染。同时做好病人的思想工作, 取得配合。

2.3.10 出血的护理

正常时手术后前几天, 排便时有少量滴血现象, 一般便后自止, 嘱病人无需恐慌, 如发现便后大量出血, 同时伴有肛门下坠、头晕、心慌等症状, 应立即报告医生, 给予紧急处理, 注意稳定病人情绪。告诉病人施行结扎术后不要牵拉肛门外面留的结扎线残端, 同时在伤口愈合期间, 嘱病人不要剧烈运动, 尤其是在术后7 d~10 d, 痔核处于脱落阶段, 应减少活动, 以免引起出血。

3 健康教育

直肠肛管疾病常与排便不畅有关, 应保持排便通畅。①养成定时排便习惯 (没有大便也要定时到厕所做排便条件反射训练) , 在排便时避免看书、看报。每次大便时间不宜过长, 否则易造成肛管持续下坠, 加剧局部静脉的扩张、淤血。如大便干燥时, 可适当用一些通便药, 如通便灵胶囊等, 不可随便乱用泻药, 因长期服用不仅会加重便秘, 而且形成药物依赖性。②鼓励年老体弱病人进行适当活动, 长久站立或坐位工作的人要坚持锻炼, 定时活动下肢或臀部肌肉, 从而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局部气血通畅则不易患痔。③避免强力负重, 以免腹压增加影响肛门、直肠血液循环。④饮食要清淡, 忌烟酒, 慎食辛辣油炸等刺激食物, 多食蔬菜、水果及富含粗纤维的食物, 尤其是香蕉、蜂蜜等润肠通便的食物, 多饮水, 每日晨起可空腹服一杯温盐水, 以促进肠蠕动, 保持大便通畅。⑤指导局部按摩保健, 每天排便后及睡前, 按摩肛门或骶尾部, 同时做肛门上提收缩, 并且深呼吸, 反复20次~30次, 可以有效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增强肛门括约肌功能, 促进肠蠕动, 有利排便。⑥保持心情舒畅, 如肛周发现不适及时到医院就诊。

4 讨论

痔手术是肛肠科最常见的手术, 术后如果观察不细致, 护理措施不当, 会发生很多并发症, 如术后大出血、尿潴留、肛门失禁、肛管及直肠狭窄、术后直立性低血压晕厥等。通过对268例痔病人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干预, 认为术前积极评估病人状况, 术中严格无菌操作及健康指导, 术后密切观察病情, 及时与病人沟通, 发现问题及时报告, 并协助医生积极处理, 可以大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本组268例痔病人, 经过精心的治疗和护理, 无一例发生并发症, 均痊愈出院。

参考文献

[1]王燕洁.肛周脓肿伴糖尿病患者的围术期护理[J].中国民间疗法, 2008, 16 (12) :52.

子宫肌瘤56例围术期护理体会 篇11

【关键词】 子宫肌瘤;围术期;护理体会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中常见的良性肿瘤。若肌瘤大于2个半月妊娠子宫大小,或症状明显者,或经药物治疗无效又无须保留生育功能的患者可行子宫切除术[1]。我院收治子宫肌瘤患者56例,均行腹式子宫切除术。通过充分的术前准备和精心的术后护理,加强围术期护理,保证了手术的顺利实施,促进了患者的康复。现将护理总结汇报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8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56例子宫肌瘤患者,均行腹式子宫切除术,年龄38~63岁;黏膜下子宫肌瘤10例,浆膜下肌瘤12例,肌壁间肌瘤32例,多发性肌瘤2例。

1.2 治疗及结果 56例患者均为择期手术。腰椎麻醉50例,腰椎硬膜外联合麻醉5例,全身麻醉1例。行腹式子宫切除术后全部痊愈出院,无1例护理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为(1.5±0.3)h,住院时间为(7±3)d。

2 护 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加强护患间的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针对性地做好心理护理。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子宫肌瘤的有关知识,告诉患者子宫肌瘤属良性病变,并非恶性肿瘤的先兆,不必过分担忧。让患者知道子宫切除术后虽然不再出现月经,但一般都会保留卵巢,术后仍可分泌激素,不会改变女性特征和影响性生活。做好术前指导工作,介绍手术的方式和过程、麻醉的方法和选择;介绍主治医师、麻醉师的技术水平,让患者及家属共同参与决定其治疗和护理方案。

2.1.2 配合术前检查 协助患者做好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化验,心、肺、肝、肾功能及腹部B超检查等。遵医嘱做好药物过敏试验、交叉配型备血等。

2.1.3 术前并发症护理 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合并有对贫血、高血压病、糖尿病、上呼吸道感染者配合医师予以纠正,防止麻醉或手术时加重病情或引发严重后果。

2.1.4 手术野皮肤准备 术前1d以顺毛、短刮的方式进行手术野备皮,上至剑突,下达耻骨联合,两侧至腋中线及外阴与大腿内侧上1/3皮肤,并注意脐部的清洁。

2.1.5 阴道准备 术前3d开始用0.02%碘伏溶液行阴道冲洗或坐浴,每天2次。术晨用0.5%碘伏棉球擦洗阴道及穹隆后,并沿宫颈涂1%甲紫作为腹部子宫切除时进入阴道的指示标记。

2.1.6 胃肠道准备 术前1d口服20%甘露醇或番泻叶,使患者排便至少3次以上,术前日晚和术日晨用1%肥皂水各清洁灌肠1次。术前1d晚流食,术前8h禁食,术前4h禁饮,以免术中因恶心、呕吐而发生窒息或吸入性肺炎,同时还可以防止发生术后腹胀。

2.1.7 膀胱准备 患者进入手术室前排空膀胱,留置导尿管并妥善固定,保持引流通畅,以避免术中伤及膀胱,术后尿潴留等并发症的发生。

2.2 术后护理

2.2.1 体位护理 全身麻醉患者苏醒期要有专人护理,给予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有呕吐物及时吸出,防止误吸引起窒息,防止舌后坠、坠床等意外发生;清醒后取侧卧位,次日晨可取半卧位。腰椎麻醉的患者则需去枕平卧位6h,防止颅内压降低、血管扩张而产生头痛。

2.2.2 生命体征观察及护理 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并及时记录。术后15~30min测量血压、脉搏、呼吸1次,平稳后改为4h1次至稳定清醒;之后改为每天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4次至正常后3d。观察阴道出血和内出血情况,发现异常,应立即报告医师并采取处理措施。

2.2.3 尿量观察及护理 保持留置导尿管通畅,观察尿量及颜色变化,患者每小时尿量50ml以上为正常。24~48h后拔除导尿管并协助患者排尿,观察膀胱功能恢复情况。留置导尿管期间应擦洗外阴,保持局部清洁,防止发生泌尿系统感染。

2.2.4 引流管观察及护理 保持引流管通畅,观察引流液的性质及量,一般24h负压引流液不超过200ml。24h引流量小于10ml且患者体温正常可拔除引流管,注意观察局部伤口处愈合情况。

2.2.5 缓解伤口疼痛 术后24h内伤口处疼痛最为明显,按医嘱可用曲马朵、哌替啶等止痛药物或自控镇痛泵缓解疼痛。使用吗啡类镇痛剂时可引起嗜睡、呼吸抑制、胃肠道反应等不良反应[2],护士要加强巡视,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处理。此外,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分散注意力等非药物疗法,亦可起到缓解疼痛的作用。

2.2.6 伤口观察及护理 术后伤口用敷料加压包扎,24h内观察伤口有无渗液、渗血等。注意敷料是否干燥,有无浸湿、松散、滑脱等情况,保持伤口清洁、干燥。

2.2.7 会阴清洁及护理 术后每天用0.5%聚维酮碘溶液擦洗会阴2次或3次,持续1周,防止阴道残端感染。指导患者每次大小便后用消毒液清洁肛周及会阴部。

3 讨 论

腹式子宫全切术具有手术视野充分、难度低、易操作等特点,适用于所有需子宫切除术治疗的患者[3],是基层医院常用的术式之一。加强围术期护理是手术顺利进行和术后如期康复的重要保证。临床护理实践证明,术前正确评估患者的心理,针对性地做好心理护理,帮助患者认识手术的必要性及消除顾虑,使患者以轻松的心态接受手术,并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工作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基础。术后加强患者生命体征的观察,有效缓解伤口疼痛,积极防止阴道残端感染、腹部伤口愈合不良和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尿潴留等并发症的发生,并加强健康教育工作是促进患者如期康复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郑修霞,夏海鸥.妇产科护理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54.

[2] 孙成茹.术后自控镇痛泵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08,14(22):3840.

胃癌根治术病人的围术期护理 篇12

1 临床资料

64例胃癌病人中, 男47例, 女17例;年龄28岁~76岁, 平均55岁;肿瘤位于胃底贲门部15例, 胃体部9例, 胃角部10例, 胃窦部30例;术前经上消化道钡餐及胃镜和病理检查而明确诊断;64例根治性切除术中, 近端半胃切除12例, 远端半胃切除20例, 全胃切除32例;伴高血压冠心病12例, 糖尿病12例, 术后切口感染3例, 二期愈合;肺部感染1例, 吻合口瘘1例, 无一例死亡;手术疗效满意, 平均住院16 d。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疾病发生后, 病人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情绪低沉、绝望等心理反应, 有些病人失去治疗信心, 不能很好地配合治疗。病人入院后首先要热情地接诊, 向病人介绍主管医师、责任护士、病区情况及住院规则, 讲解手术治疗的必要性、安全性和手术治疗的效果。详细介绍手术程序、术前注意事项、术后可能出现的一些不适以及病人自我松弛的方法。对病人的疑问给予耐心的解释, 鼓励他们以正确的态度对待手术, 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 引导病人与手术成功的病人进行交流, 消除病人的焦虑心理, 增强治疗疾病的信心, 给手术创造良好的条件[2,3]。

2.1.2 饮食护理

因手术操作范围及复杂性较大, 应注意少食多餐, 3餐间适量加餐, 给予高蛋白、高热量、富含维生素、易消化、无刺激的少渣饮食, 半流质或流质饮食;避免摄入过冷、过热或粗糙饮食, 以减少物理刺激。此外, 应戒烟。一般胃癌病人就诊时已是中晚期, 机体消耗大, 常有营养不良、脱水、贫血、幽门梗阻和胃内潴留的现象, 术前应进行适当给予少量多次输血、血浆, 以纠正贫血和低蛋白血症, 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2.1.3 术前准备

做好术前多项常规准备, 如备皮、各项皮内试验、配血等, 并检查重要脏器功能。向病人充分讲解胃肠道准备的重要性, 术前晚清洗灌肠, 禁食水, 术晨留置胃管抽尽胃内容物。

2.1.4 术前指导

术前1周练习床上排尿, 避免术后留置尿管时间过长, 引起尿路感染。术前3 d教会病人有效的咳嗽, 预防术后肺部并发症。术前沐浴、更衣、备皮, 讲解术前禁食水、放置胃管、尿管的目的及配合方法。

2.2 术后护理

2.2.1 病人体位

全身麻醉未清醒前取平卧位, 头偏向一侧, 麻醉清醒、生命体征平稳后取半卧位, 以减轻腹壁张力, 减轻伤口疼痛, 利于正常呼吸和血液循环。

2.2.2 生命体征观察

手术后一般每15 min~30 min测量脉搏、血压、呼吸1次, 至少连续6次, 直至生命体征平稳后可改为60 min测量1次或l h~2 h测量1次, 其后可改为4 h 1次。体温一般为4 h测量1次。同时观察病人意识、肤色、尿量、伤口敷料及引流液 (胃肠减压) 情况, 详细记录24 h出入量。

2.2.3 正常生理功能的维护

2.2.3.1 维持呼吸功能

常规吸氧, 并做到及时吸痰, 有呕吐物及时清除, 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发现病人烦躁不安、鼻翼动、呼吸困难, 应立即查明原因, 尽快处理。术后病人因害怕伤口疼痛不敢深呼吸及用力咳嗽, 导致气管和支气管分泌物潴留, 为了防止肺不张和肺炎的发生, 应待病人生命体征平稳后鼓励和协助其床上翻身、叩背、变换体位, 做深呼吸、咳嗽、咳痰;对痰液黏稠不易咳出者可应用超声雾化吸入抗感染和稀释痰液, 每日2次或3次。我科行胃癌根治术后病人曾出现2例肺炎, 2例肺不张, 经积极治疗后, 效果良好。

2.2.3.2 维持有效循环血量和水电解质平衡

给予静脉补液, 根据中心静脉压、尿量、尿比重、脉搏的变化调整补液量。定期抽血化验, 及时了解电解质与酸碱平衡情况, 纠正失衡。每日计算24 h出入液量, 记录尿液的颜色、性质和量, 检查皮肤的温度、湿度和颜色, 观察敷料渗血情况, 并保持各种管道通畅[4]。

2.2.4 胃管护理

对于胃手术病人留置胃管至关重要, 通过有效的胃肠减压可抽取胃内的积气、积液, 减少胃内容物对吻合口的刺激, 预防术后腹胀、吻合口水肿及胃吻合口瘘[5]。胃肠减压管应妥善固定, 防止扭曲、受压、脱落, 保持有效负压, 严密观察引流液颜色、性质、量, 同时教会病人及家属一些自我观察方法, 如有恶心、呕吐、腹胀等表现应及时报告医护人员。检查胃管是否滑出或有无堵塞现象, 如有梗死, 2 h用生理盐水冲洗胃管1次, 每次量不超过20 mL并相应吸出, 避免压力过大、冲洗液过多而引起出血。注意引流液的性质及量, 并准确记录引流量。如有鲜血抽出, 必须及时报告医生处理。胃管应妥善固定, 不可随意移动, 注意有无脱落或侧孔吸胃壁, 使胃肠减压停止, 以便及时得到处理。

2.2.5 饮食护理

对于胃肠减压者术后24 h~72 h禁食、禁水, 经静脉补充营养, 待肠道功能恢复, 肛门排气后拔除胃管, 试行进食。拔除胃管当日少量饮水或米汤;第2天进半量流质饮食, 每次50 mL~80 mL;第3天进全量流质, 如豆浆、果汁均可, 每次100 mL~150 mL;若进食后无腹痛、腹胀等不适, 第4天进食半流质, 以蛋羹、菜汤、稀饭为宜;第10天~第14天可进普食或少量牛奶、豆类、蛋糕等易产气食物, 忌生、冷、硬和刺激性食物。注意少量多餐, 开始时每天5餐或6餐, 不宜过饱, 以后逐渐减少进餐次数并增加每次进餐量, 逐步恢复正常饮食。

2.2.6 疼痛护理

镇痛术后病人常有不同程度的疼痛, 以术后当天下午或晚上疼痛最为剧烈, 24 h~48 h后疼痛会逐渐减轻。因为疼痛与伤口的大小、伤口的部位、体位和情绪等因素有关, 所以控制疼痛的措施应包括取合适的体位、药物止痛和减轻焦虑, 对执行的各种处理和操作要向病人进行解释, 教导病人自我处理疼痛的方法。用止痛泵者注意预防并发症, 如尿潴留、恶心、呕吐等。

2.2.7 早期活动

早期活动能促进肠蠕动, 预防肠粘连, 促进呼吸和血液循环, 减少术后并发症, 故应鼓励病人术后早期活动, 卧床期间可2 h翻身1次。除年老体弱或病情较重者, 一般术后第1天协助病人坐起并做轻微的床上活动;第2天下地, 床边活动;第3天在室内活动。活动量应根据病人个体差异而定。

2.2.8 心理护理

由于手术的创伤, 给予必要的心理安慰非常重要。这时应向病人说明各种治疗措施的必要性, 同时应得到其家属的配合。病人良好的心理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2.2.9 术后并发症预防和护理

2.2.9.1 呼吸道并发症

最常见的是肺不张和肺炎。主要预防措施有:术后协助病人早期活动, 卧床病人做床上移动和翻身。鼓励病人每小时需要重复做深呼吸5次~10次, 至少2 h咳嗽、咳痰1次。观察痰液外观、性质。痰液黏稠, 带有颜色或有气味, 给予雾化吸入, 局部或全身用药稀释痰液, 控制感染。保持足够的水分摄入。避免术中术后呕吐物误吸, 防止继发感染。有呼吸道感染的病人术前积极控制感染, 术中尽量不用吸入麻醉[2]。

2.2.9.2 胃肠道并发症

常见恶心、呕吐、腹胀、便秘等, 多数为麻醉反应以及术中暴露、手术操作刺激的神经反射性反应造成。主要预防措施有:术前灌肠, 放置胃管;麻醉前给药;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及早纠正低血钾、酸中毒等;术后禁食, 留置胃肠减压3 d~4 d;卧床病人取半卧位, 坐床上移动和翻身, 腹部按摩;协助病人早期进行术后活动、下床行走;严密观察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给予心理支持, 消除紧张情绪。

2.2.9.3 泌尿道并发症

常见尿潴留、尿路感染。主要预防措施有:术前锻炼床上排便;术后鼓励和协助不习惯床上排尿者在床沿或站立排尿;给予镇痛药物控制疼痛;积极解除排尿困难, 防止尿潴留诱发尿路感染;对留置导尿病人操作时注意无菌原则;鼓励留置导尿病人多饮水, 冲洗尿道;观察排尿情况。

2.2.9.4 术后胃出血

一般术后24 h内胃管引流量为血液和咖啡样液体100 mL~300 mL。若术后短期内从胃管引流出大量鲜血, 甚至呕血和黑便, 尤其是在24 h后仍继续出血者, 无论血压是否下降, 皆可定为术后出血, 需及时与医师联系并处理。术后胃出血多采用非手术疗法, 包括禁食、用止血药物和输新鲜血。我科出现术后胃出血男性病人3例, 其中吻合口出血2例, 胃黏膜1例, 均采用此法治愈。

2.2.9.5 预防倾倒综合征

胃癌病人手术后胃的容积缩小。进食后特别是进食甜流质膳食时, 食物可迅速进入空肠, 在进食后10 min~30 min内出现腹部胀痛、心慌、眩晕、面色苍白或潮红、出汗、恶心、呕吐、全身疲乏甚至虚脱等一系列症状, 一般持续30 min~60 min。出现倾倒综合征时应立即让病人平卧30 min, 使病人逐渐恢复正常, 还可通过饮食调节进行控制。首先应避免进食含糖过多的食物, 做到少量多餐, 餐后病人最好能平卧30 min, 餐后30 min~60 min再进食流质或饮少量无糖液体。

2.2.9.6 胃肠吻合口瘘或破裂

少见, 多发生在术后5 d~7 d。多数因吻合处张力过大、低蛋白血症、组织水肿等致组织愈合不良而发生。早期吻合口破裂引起明显的腹膜炎症状和体征, 后期发生者因腹腔内局部已形成粘连, 形成局限性脓肿或向外穿破而发生腹外瘘。处理原则:及时行腹腔引流, 控制感染;禁食和给静脉营养, 一般多能自行痊愈。

2.2.9.7 其他并发症

如压疮、下肢静脉血栓和化脓性腮腺炎。压疮和下肢静脉血栓均与术后卧床、缺乏活动有关。一般手术病人均应鼓励于术后24 h~48 h内下床活动, 下床活动要循序渐进, 可由第1天从床上坐起开始, 逐渐增加活动量至坐床边椅上数分钟, 然后再开始床边、房间内和走廊走动。

3 出院指导

饮食少量多餐, 定时定量, 进营养丰富的饮食。少食腌、熏食品, 避免过冷、过烫、过辣及油煎炸食物。注意劳逸结合, 避免感冒。可进行适当的轻体力劳动以增强体质。保持乐观情绪, 积极参加社会活动。讲解术后化疗的必要性以及如何防治毒副反应。定期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等, 注意预防感染。定期复查。术后1年内每3个月复查1次, 第2年每6个月复查1次, 以后每年1次。如出现腹部膨隆、肝脏肿大、左锁骨上淋巴结肿大、剑突下持续性烧灼痛、呕吐物含胆汁且吐后疼痛不减轻、消化道出血等异常情况应随时就诊。

4 体会

通过对64例胃癌根治术病人进行护理, 认识到对病人的护理应是系统的, 要保证对病人从入院到出院的护理不能间断, 而且对病人的护理应是积极主动有计划地进行, 必须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提高病情发展的预见能力和分析能力, 以防患于未然。

关键词:胃癌,围术期,护理

参考文献

[1]顾沛.外科护理学 (二) [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3.

[2]张艳.胃癌根治术的围手术期护理[J].安徽医药, 2008 (12) :1252-1253.

[3]王惠芳.胃癌病人围手术期的护理[J].护理研究, 2007, 21 (5C) :1354-1355.

[4]韩云凤.45例胃癌根治术围手术期的护理[J].中外医疗, 2009 (3) :129-130.

上一篇:手指关节内骨折下一篇:教学方法和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