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术期病人的护理教案

2024-10-07

围术期病人的护理教案(精选9篇)

围术期病人的护理教案 篇1

专题报告

骨科围术期病人便秘的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骨科围术期便秘病人的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于骨科行手术后便秘的患者43例为研究对象,针对便秘的原因给予个性化护理,观察术后1周的便秘改善情况。结果:43例病人中显效19例,有效21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3%。结论:由于手术方式、卧床时间、饮食及排便方式等原因,骨科围术期患者常会发生便秘,给予个性化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关键词]:骨科手术;围术期;便秘;护理干预

处于围术期的骨科患者由于肢体活动不便,需要卧床休息,活动量明显减少,加之不合理的饮食结构等原因,常会发生便秘,据统计约

[1]50%~70%的骨科患者会出现便秘。便秘常会引起患者食欲减退、腹胀、头晕、头痛、疲乏等症状,粪便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过长,毒素蓄积也会对人体造成伤害,若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不仅会影响到治疗的效果,也会延缓术后的恢复。我院针对骨科便秘患者43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合理的护理干预对改善便秘症状的效果较好,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于骨科行手术后便秘的患者43例为研究对象,男20例,女23例,年龄为31~80岁,平均年龄为(62±2.4)岁。其中上肢骨折8例,下肢骨折24例,脊柱骨折3例,骨盆骨折6例,多发性骨折2例。所有患者均排除有习惯性便秘者。1.2 方法

①心理干预:各种情绪刺激、疼痛反应等都会促使交感神经的兴奋性增高,导致肠蠕动减弱,诱发便秘。骨科的多数患者是由于突然出现的意外导致骨折等的发生而入院,在心理上除有恐惧等情绪外,常常会由于对日后生活的担心而出现紧张、焦虑、不安,护理人员应多注重对患者的关怀,按时找患者进行沟通,科学的讲解疾病的治疗方法及预后,也可通过一些已经康复的病例激励患者增强信心,缓解心理压力。多数患者由于担心排便后会污染整个病房或者是由害羞的心理而刻意的抑制排便,这也会增加便秘的几率,因而护理人员应做好患者及家属的思想工作,告知其便秘发生的原因及不良后果,科学的指导患者床上排便,鼓励患者主动排便,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当污染被服时应及时更换,保持床单的整洁,减少患者的心理负担。②构建舒适隐蔽的环境:多数患者发生便秘是由于不能及时排便导致,严重的心理障碍使患者主动抑制排便,而导致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就是担心排便后会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因而环境问题的解决是关键,要注意保持环境的洁、净。应争取单间治疗,若条件不允许则可以将同性安排同住。排便时注意患者的隐私,告知无关人员回避,及时拉上屏风或窗帘等,尽量为患者提供隐蔽的排便环境,及时的开窗、开排气扇,条件允许可以使用空气清新设备,尽量驱散异味,使患者心情放松的排便。家属及护理人员应尊重患者,不催促患者,使其自然排便。嘱患者家属在患者便后及时清洗其肛门,肛裂及痔疮患者要局部涂抹马应龙痔疮膏,脱肛患者要为其及时还纳,避免脱垂太久而至炎[2]性坏死。

③饮食干预:护理人员应具备食疗常识,嘱患者清淡饮食,多摄入富含纤维素及水分的蔬菜、水果,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如生姜、辣椒等,避免进食牛奶、糖,少食产气的食物,防止腹胀。也可请营养师为其个性化定制适合自己的食谱,保证每天蔬菜、水果的进食量

[3]分别为400~500g和100~200g,饮水量1500~2000ml。多数患者由于存在心理负担,希望减少排便的次数,因而进食量较少,这不仅不利于身体的康复,对于便秘的预防也是不利的,胃肠蠕动的减缓更加重了便秘的发生,因而护理人员应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介绍合理饮食的重要性,保证水、纤维素等的摄入,也可适当饮用蜂蜜等,起到润肠通便的作用。

④按摩干预:腹部按摩、热敷等方法可有效促进胃肠的蠕动,促进排便。护士可指导患者及家属实施腹部按摩,按摩时将手置于右下腹部,用大鱼际及掌根着力,沿着结肠的走向,由轻到重的环形推展按摩,直至产生肠蠕动,可于次日早餐后30min或排便前20min进行。⑤对于在正常饮食量下,超过排便习惯2d无排便者,及时汇报医生,给予缓泻剂或开塞露2枚塞肛。1.3 疗效评价标准

显效:2天以内排便一次,便质转润,排便通畅。有效:3天以上排便,便质转润,排便通畅,无效:症状未改善。总有效率为显效率和有效率之和。2 结果

43例病人中显效19例,有效21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3% 3 讨论

便秘是骨科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粪便长时间留宿在肠内,会使毒素蓄积,危害健康,因而积极探讨便秘的形成原因,采用适当的护理措施减少、改善便秘的发生对于保证骨科围术期患者的健康尤为重要。

长期卧床是导致便秘发生的主要原因,据统计卧床时间小于10d者便秘的发生率为73%,11~30d者便秘发生率为83%,31~60d者便秘

[5]发生率为92.3%,大于60d者便秘发生率为100%。长期卧床导致肠黏膜应激性减弱、张力减退,从而引发便秘。因此在临床上护理人员应针对这一原因对不能活动的患者进行腹部按摩护理,通过外力作用促进肠蠕动,缓解便秘。心理及环境因素也是导致患者便秘发生的主要原因,焦虑、烦躁等情绪刺激使交感神经兴奋,肠蠕动减弱,长期的抑制排便也会诱发便秘,针对不同的心理状态给予个性化的护理更容易使患者排解心理障碍,通过构建一个相对隐蔽、干洁的环境也会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不用考虑在床上排便会带来的不良影响,从而顺利排便,养成按时、自主排便的习惯,这些都有助于缓解便秘的症状。合理的饮食是预防及缓解便秘的主要措施,长期卧床患者的消化能力较差,容易出现食欲不振的现象,过少的饮食摄入使胃肠不能得到有效的刺激,胃肠的蠕动就会变得更慢,使便秘进一步加重;高营养的摄入也会加重肠道的负担,食物不能及时消化吸收,积滞于肠道,随着水分的逐渐被吸收,粪质变的坚硬、干燥,更不利于排出。护理人员应嘱患者及家属每天保证水、纤维素等的摄入,也可食用蜂蜜、香蕉等食物,一方面促进胃肠蠕动,另一方面使肠道润滑,有利于粪便的排出。对于各种护理措施无效的患者也可给予开塞露等药物治疗,促进排便。[4]本次研究中通过合理个性化的护理干预,93.0%的患者便秘改善明显。因此,给予适当的护理干预是减少骨科围术期病人便秘的有效方式。[参考文献]

[1] 贺彬.舒适护理在骨科便秘中的应用[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19(3):492-493.[2] 宫岩.关于骨科卧床患者便秘护理的回顾性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3):178-179.[3] 李红晶,孙佳琦.骨科卧床患者发生便秘的原因与护理分析[J].吉林医学,2012,55(15):3354.[4] 王芳.综合护理干预对解除骨科卧床病人便秘的效果观察[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25(9):4832.[5] 李秀华.综合护理干预对解除骨科卧床病人便秘的效果观察[J].全科护理,2013,11(34):3196-3197.

围术期病人的护理教案 篇2

1 临床资料

病人59例, 男54例, 女5例;年龄34岁~81岁, 平均61岁;其中喉部分切除加颈清扫9例, 喉全切除加颈清扫45例, 单纯全喉切除5例。所有喉癌手术均行气管切开, 所有病人手术后次日晨给鼻饲饮食。除2例咽瘘、1例并发呼吸衰竭带呼吸机外, 其余均于术后10 d~15 d改经口进食, 全部恢复吞咽功能。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全身疾病的治疗护理

喉癌病人多数为老年人, 常并发肺、心、脑、肾等功能损害, 术前一定要重视这些疾病的治疗, 待病情相对稳定再行手术, 以最大限度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2.1.2 心理护理

喉癌手术会使病人失去与外界正常的言语交流能力, 这给病人带来了很大的心理压力, 常表现为烦躁、恐惧、抵触、绝望等心理。为此请手术成功康复较佳的病人现身说教, 使病人消除顾虑, 积极配合治疗。为了使病人在术后初期能顺利表达自己的意愿, 特别制定了一些日常用语卡片, 如大便、小便、吃饭头痛等。对于不识字者养成特定的手势习惯, 如大便用大拇指, 小便用小指等。

2.2 术后护理

2.2.1 体位护理

术后当日给予全身麻醉术后护理常规。术后24 h~48 h平卧位, 将病人床头抬高15°~30°, 以利于改善通气, 提高组织供氧。

2.2.2 颈部护理

喉全切+颈廓清病人术后常规放置引流管, 要防止引流管脱出, 并严密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若24 h引流血量> 250 mL, 应报告医生进行处理。

2.2.3 气管切开护理

气管切开术的并发症有气管套管脱出、切口感染、咽瘘、肺部感染、皮下气肿, 发生率可达6%~66%[2], 所以做好气管切开的护理是保证喉癌手术成功的重要技术。

2.2.3.1 防止气管套管脱出

①选择适合病人型号的套管;②气管套管固定松紧应适当;③在取出内套管时, 左手一定要按住外套管托板, 以防脱管发生意外。

2.2.3.2 气管切开护理

保持伤口干燥、清洁, 每日常规更换伤口敷料, 使用药物性气管套垫有预防伤口感染的作用[3], 同时观察伤口周围皮肤有无皮下气肿。采用氧气疗法:即用氧气距伤口1 cm处对准切口直吹20 min, 对预防和治疗切口感染有很好的疗效[4]。

2.2.3.3 保持呼吸道通畅

①吸痰:吸痰前要给予吸氧[3], 吸痰时应边吸边拔, 切勿上下抽吸过猛或固定一点不动, 每次抽吸时间不可超过10 s, 注意把握吸痰指证, 避免频繁刺激病人, 导致呼吸道溃疡、出血和黏膜损伤[3]。②气道湿化:气管切开是肺部感染的高危因素。气道湿化是防止和减少并发症, 保持呼吸道通畅的一个重要措施[2]。临床中采用生理盐水100 mL + 庆大霉素8×104 U +α-糜蛋白酶4 000 U, 以3 gtt/min~4 gtt/min的速度持续滴入的方法进行气道湿化, 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

2.2.3.4 重病室的空气消毒

保持室内通气和消毒, 以减少外源性感染。每日紫外线消毒2次, 每次30min, 保持病室温度在20 ℃~22 ℃, 湿度在50%~70%。必要时用加湿器保持病室湿度。

2.2.4 饮食护理

严格执行喉癌术后鼻饲饮食护理常规, 拔除胃管后早期一定要吃流质饮食。本组1例病人, 拔胃管后第3天因吃饺子造成颈前部隆起一包块, 后经手术切开取出很多食物残渣, 造成了咽瘘。所以拔管后适以全流食→半流食→普食的顺序进食。防止鼻饲管脱落:喉癌术后初期只能通过鼻饲饮食提供热量, 若鼻饲管脱落后重新插管, 则会损伤咽喉吻合口, 造成咽瘘[5]。所以, 在下胃管时一定做好解释并交代术后注意事项, 以保证能量热量的正常补给。

2.2.5 心理护理

尽管全喉切除术可以使喉癌病人生存期延长, 但手术使病人喉生理功能的丧失和容貌的改变, 给病人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 使病人抑郁。据报道其抑郁发生率高达50 %~75.3 %[6], 为此应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 重视社会因素对病人的影响[7]。做好家属、子女、单位领导的工作, 让周围人都来关心、帮助、鼓励病人, 使病人积极与社会接触, 克服在康复过程中的不良情绪, 从而尽快恢复健康。

2.2.6 指导病人掌握自我护理技术

训练病人掌握食管发音技术, 指导病人掌握更换、消毒气管管套[8]技术, 这也是保证病人生命, 提高病人生存质量的有效措施。

3 小结

通过对59例喉癌病人进行护理, 总结出对喉癌围术期要掌握的护理技术。术前积极治疗原发病, 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术后做好颈部护理、气管切开护理、饮食护理和心理护理。特别指出, 指导全喉切除术病人掌握自我护理技术是保证病人生命、提高病人生存质量的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1]曲荣, 坤韩杰.23例老年喉癌病人术后的气道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 2008, 43 (4) :332.

[2]燕玲.喉癌病人气管切开术后精密持续气道湿化法的效果评价[J].临床护理杂志, 2009, 8 (3) :16.

[3]郭桂珍.气管切开术护理体会[J].全科护理, 2010, 8 (6C) :1654.

[4]李军.喉癌术后人工气道的护理体会[J].临床护理, 2009, 47 (13) 87.

[5]李海晶, 康风.38例喉癌病人术前术后护理体会[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 2000, 2 (4) :449.

[6]单蓉, 席淑新, 季素娟, 等.全喉切除病人术后不同时期抑郁状况的调查[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9, 26 (8B) :19.

[7]杜瀚.抑郁程度对喉癌病人生存的影响[J].临床医学, 2004, 24 (8) :59-60.

围术期病人的护理教案 篇3

【关键词】老年;股骨颈骨折;护理

股骨颈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骨折类型,我国老年股骨颈骨折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1】。由于老年人合并症多,术后易发生呼吸系統感染、压疮等并发症,因此做好老年股骨颈骨折围手术期的护理,能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1 临床资料

2012年6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老年股骨颈骨折病人30例,其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62岁~80岁,平均71岁;致伤原因: 摔伤 18 例,车祸伤 10 例。发生骨折至手术时间为1d~6d,平均3.8d;伴有高血压病 10 例,冠心病 8 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2例。

2 护理干预

2.1 术前护理措施

2.1.1 一般护理 护理人员在病人入院后应向患者详细进行入院宣教,使病人尽快熟悉环境;鼓励病人戒烟戒酒;日常给予高蛋白、高纤维素、低脂、低盐易消化饮食,多饮水,保证大便通畅;长期卧床病人,每天换洗被褥、清洁皮肤,特别是会阴部皮肤清洁;患肢外旋或屈曲者,应当在镇痛同时,给予标准皮牵引矫正畸形5d或6d;注意病人肢体受压部位的保护,防止压疮出现;此外,护理人员还应保证病室安静整洁,每天2次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清新,同时注意房间清洁消毒[2,3]。

2.1.2 术前准备与指导 病人入院后全面评估身体状况,判断病人手术耐受性。指导病人行深呼吸,有效咳嗽咳痰,训练床上大小便;实施合理基础疾病控制,按时按量用药,保证病人血压、血糖等控制在合理范围。通过全面综合治疗,使病人机体状况处于较适宜状态,以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4]。术前常规备血备皮、禁食水,对于睡眠质量障碍病人,术前晚可适量给予镇静药物。

2.1.3 心理护理 老年人由于遭受意外创伤、骨折带来的疼痛、功能障碍,担心年龄大影响手术的效果等因素,易产生烦燥、恐惧、悲观、焦虑等心理反应【5】。护理人员应当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意识[6],耐心讲解手术方式、麻醉方法、手术疗效及介绍手术成功病例,同时向患者及家属交代手术的必要性、危险性、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术后恢复过程的注意事项,使患者有充足的心理准备以积极乐观的态度迎接手术。

2.2 术后护理措施

2.2.1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24h 内持续心电监护直至平稳。定时观察伤口渗出物情况,早晚各更换敷料1次,保证伤口干燥清洁。保持引流管通畅,并观察引流液的性状及引流量,如发现异常,立即记录并及时处理。病人手术完成后即应保持平卧,病床放置体位垫以维持患肢外展中立位,同时穿体位矫正鞋,以防止患肢外旋发生关节脱位。正确评估切口疼痛程度,及时注射止痛剂缓解症状。密切观察肢体血运、感觉、活动情况等,有针对性地观察血压、血糖变化,使其保持在一定范围内。

2.2.2 疼痛护理 术后疼痛常导致病人难以忍受,影响术后康复,因此给予合理疼痛护理是极为重要的。一方面通过播放音乐、、电影等有效分散病人注意力,另一方面对于疼痛剧烈病人,可给予适量镇痛药物,一般在术后36h内进行。

2.2.3 饮食护理 各种因素致使术后患者的消化道不良反应较大,故术后饮食应当遵循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适量纤维素、清淡、流质或半流质等原则,避免便秘发生。同时还应鼓励病人术后饮水,以防止泌尿系统的感染。

2.2.4 并发症预防 老年股骨颈骨折病人术后并发症主要包括呼吸系统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压疮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等。①呼吸系统感染预防:老年病人骨折愈合较慢,卧床时间长,术后较易发生呼吸系统感染。护理人员应当指导病人行扩胸运动,深呼吸及有效咳嗽咳痰等。同时协助病人2h翻身叩背1次,必要时行雾化吸入。此外,还应注意早晚消毒病房,阻断呼吸道感染途径。②泌尿系统感染预防:护理人员应当每天清洁病人会阴部,用 0. 5% 碘伏消毒尿道口,每天 2 次,术后( 2 ~3) 天根据病情拔除尿管。此外,护理人员还应鼓励病人多饮水,保证每天饮水>2000mL。③压疮预防:保持床铺平整干燥,定时翻身,经常按摩骨突部位,用医用乙醇每天至少两次擦洗按压,以促进血液循环。同时受压部位还应放置软垫。④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鼓励病人行下肢抬高、屈伸,上肢内收、外展锻炼,同时配合下肢按摩及热敷护理,以有效促进血液流动,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避免在下肢同一静脉反复穿刺,不能在术肢留置套管针。

3 结果 30例病人经有效治疗及完善护理后,均安全度过围术期,顺利出院,无关节脱位、泌尿系感染、深静脉血栓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4 讨论

老年股骨颈骨折病人身体机能退化严重,同时多合并有基础疾病,手术风险较大,术后恢复较慢,易出现术后并发症。术前应当严格身体状况检查、评估,有效治疗基础疾病,完善手术准备,术后进行有效的康复训练及出院指导。通过采取科学全面的临床整体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病人术后生活质量,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周果兰. 老年股骨颈骨折病人围术期的护理干预[J].CHINISE NURSINNG RESEARCH,2012 1009-64933C--836-02

[2] 孙洁,周凤英.手术病人术前及康复期心理护理浅析[J].中华临床护理,2006,1(3):38.

[3] 张瑞芳,许红璐,周雪梅,等.高龄病人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2):28-29.

[4] 邹毅.老年股骨颈骨折68例的围手术期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23):5696.

[5] 汪晓虹.高龄股骨颈骨折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J].青 海医药杂志 2012 年第42 卷1 期.

围术期病人的护理教案 篇4

1、了解颅内压增高的病因。

2、熟悉颅内压增高及头皮损伤的主要身心状况。

3、掌握颅内压增高病人主要的护理措施。

4、了解颅脑损伤的分类。

5、熟悉颅脑损伤的临床特点、急救处理。

6、掌握颅脑损伤的护理措施。【教学过程与内容】

颅脑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一节

颅内压增高

一、概述 ㈠概念

颅内压是指颅内容物对颅腔壁所产生的压力。脑组织、脑脊液、血液三者的体积与颅腔容积相适应,使颅内保持着稳定的压力,称颅内压。㈡正常值

颅内压正常值在成人为70—200mmHg,儿童为50—100mmHg。颅内压增高是指颅内压持续地超过200mmH2O,可导致脑疝。㈢病理生理 ㈣类型

1、根据病因不同

⑴弥漫性颅内压增高:多由于颅腔狭小或全面性脑实质的体积增加所引起 如:弥漫性脑膜脑炎、弥漫性脑水肿、交通性脑积水 ⑵局灶性颅内压增高:多因颅内有局限的扩张性病变引起 如:颅内肿瘤

2、病变发展快慢

⑴急性颅内压增高:如颅内出血、高血压脑内出血 ⑵亚急性颅内压增高:如颅内恶性肿瘤 ⑶慢性颅内压增高:如颅内良性肿瘤

二、护理评估 ㈠健康史

颅内压增高的原因

1、颅内容物体积增加 ⑴脑体积增加 ⑵脑脊液增多 ⑶脑血流量增多 ⑷颅内占位性病变

2、颅腔容积缩减 ⑴先天性畸形 ⑵大片凹陷性骨折 ㈡身心状况

1、头痛:最早最主要的症状

原因是颅内压增高使脑膜血管和神经受刺激与牵拉所致 在清晨和夜间加重,多位于前额及颞部

2、呕吐 呈喷射状

3、视神经乳头水肿

因视神经受压、眼底静脉回流受阻引起

头痛、呕吐和视神经乳头水肿合称为颅内压增高“三主征”

4、意识障碍

⑴急性病人:进行性意识障碍 ⑵慢性病人:神志淡漠、反应迟钝

5、生命体征变化:Cushing(库欣)综合征 多见于急性颅内压增高

颅内压增高后先出现血压升高,脉搏缓慢有力和呼吸加深变慢,继之出现血压下降,脉搏细速,呼吸浅快不规则,终于呼吸停止,最后心脏停搏而死亡

6、脑疝 ⑴定义

脑疝是指当颅内压增高超过了脑部的自身代偿能力,脑组织从压力高处向低处移位,压迫脑干、血管和脑神经,引起脑干损害及脑脊液循环通道受阻而产生的一系列严重变化 ⑵常见类型

小脑幕切迹疝(颞叶钩回疝)和枕骨大孔疝(小脑扁桃体疝)⑶小脑幕切迹疝临床表现

①颅内压增高:剧烈头痛,进行性加重,伴烦躁不安,频繁呕吐 ②进行性意识障碍:嗜睡、浅昏迷、深昏迷 ③瞳孔改变

先是患侧瞳孔略缩小,光反应迟钝;接着患侧瞳孔散大,直接和间接对光反应消失,伴上睑下垂及眼球外斜;最后双侧瞳孔散大,光反应消失

④运动障碍:病变对侧肢体肌力减弱或麻痹,继之波及双侧,可出现去大脑强直

⑤生命体征变化:紊乱,晚期出现血压骤降,脉搏快弱,呼吸浅而不规则,呼吸心跳相继停止而死亡

⑷枕骨大孔疝临床表现 病情变化快

剧烈头痛、频繁呕吐,颈项强直,生命体征紊乱出现较早,意识障碍出现较晚,早期可突发呼吸骤停 ㈢诊断检查

1、头颅X线摄片

2、无损伤性脑成像检查

3、脑造影检查

4、腰椎穿刺

颅内压增高症状和体征明显的患者禁用

三、护理诊断

⑴潜在的并发症

脑疝

⑵清理呼吸道无效

与意识障碍有关

⑶有误吸的危险

与吞咽困难、意识障碍有关 ⑷疼痛

与颅内压增高有关

⑸有体液不足的危险

与长期不能进食、呕吐、用脱水剂有关 ⑹营养失调

与频繁呕吐、长期不能进食等有关 ⑺有外伤的危险

与意识障碍有关 ⑻便秘

与大量、长期应用脱水剂及限制水摄入量有关 ⑼排尿异常

与意识障碍较深致排尿反射障碍有关 ⑽排便失禁

与意识障碍较深致排便不能自主有关 ⑾思维过程改变

与颅内压增高有关

四、护理措施 ㈠治疗原则

1、去除原发病因

2、对原因不明或一时不能解除者 ⑴控制脑水肿,采用脱水治疗 ⑵激素应用 ⑶冬眠低温治疗 ⑷巴比妥类药物治疗 ⑸过度换气 ⑹脑室引流 ㈡具体护理措施

1、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⑴意识状态

意识障碍分级法:意识状态分五级

格拉斯哥(Glasgow)昏迷分级评分法:最高分15分,为意识清醒,8分以下为昏迷,最低3分

⑵瞳孔观察 ⑶生命体征变化

⑷头痛、呕吐及视力障碍 ⑸肢体活动和癫痫发作情况 ⑹颅内压监测

2、防止呼吸道梗阻

3、体位

床头抬高15o—30o的斜坡卧位

4、控制液体入量

成人每日输液量控制在1500—2000ml,尿量不少于600ml

5、控制高热

⑴使用冬眠药物之前可使用镇静剂

⑵冬眠药物使用30分钟后再加用物理降温 ⑶降温以肛温32℃—34℃较为适合

⑷停止冬眠疗法,应先停物理降温,再停冬眠药物

6、维持营养

7、肢体活动障碍的护理

8、症状护理

9、注意心理护理

10、协助病人做好各项检查

11、脑疝的急救与护理 ⑴立即脱水治疗

快速静脉输入20%甘露醇250ml(15—20分钟内输入)⑵保持呼吸通畅,给氧 ⑶可急症行手术治疗

12、脑室引流的护理 ⑴引流管护理原则

⑵引流袋放置位置、引流速度,日引流量要注意

⑶引流一般不超过5—7天,开颅手术后不超过3—4天 ⑷拔管要求

第二节

颅脑损伤

一、头皮损伤 ㈠概述

1、头皮解剖

头皮可分为五层:皮肤、皮下组织、帽状腱膜、帽状腱膜下层和骨膜层,其中皮肤、皮下组织、帽状腱膜三层连接紧密,不易分离,帽状腱膜下层和骨膜层连接疏松,较易分离

2、分类 ⑴头皮血肿 ①皮下血肿

②帽状腱膜下血肿 ③骨膜下血肿 ⑵头皮裂伤 ⑶头皮撕脱伤 ㈡护理评估

1、健康史

原因:钝器伤、锐器伤或机械力牵扯

2、身心状况 ⑴头皮血肿

①皮下血肿:常见于产伤或碰伤

②帽状腱膜下血肿:头部受到斜向暴力 ③骨膜下血肿:颅骨骨折 ⑵头皮裂伤 ⑶头皮撕脱伤

3、诊断检查 ㈢护理诊断

1、潜在并发症 休克

2、组织完整性受损

与损伤有关

3、有感染的危险

与积血、头皮完整性破坏有关

4、疼痛

与损伤有关

5、恐惧

与外伤刺激及对疾病知识缺乏有关 ㈣护理措施

1、头皮血肿

⑴较小血肿,不需特殊处理,可加压包扎,早期可冷敷,24—48小时后可热敷 ⑵较大血肿,加压包扎,一般不穿刺抽吸血肿液

2、头皮裂伤

局部加压包扎止血,争取在24小时内清创缝合

3、头皮撕脱伤

加压包扎止血、防止休克,应保留撕脱的头皮,避免污染,用无菌敷料包裹,隔水放置于有冰块的容器内,争取6—8小时内手术

二、颅骨骨折 ㈠概述

颅骨骨折的类型

1、按骨折的形态可分为线性骨折和凹陷性骨折

2、按骨折的部位可分为颅盖骨折和颅底骨折

3、按骨折是否与外界相通分开放性骨折和闭合性骨折 ㈡护理评估

1、健康史:骨折的原因:直接暴力和间接暴力引起

2、身心状况 ⑴颅盖骨折

①线性骨折(发生率最高):局部压痛肿胀 ②凹陷性骨折:局部可扪及局限性下陷区 ⑵颅底骨折

3、诊断检查

头颅X线摄片:颅盖骨折可确诊

颅底骨折一般需通过临床表现加以诊断 ㈢护理诊断

1、潜在并发症

颅内压增高、颅内出血、颅内感染

2、疼痛

与损伤有关

3、感知改变

与颅神经损伤有关

4、恐惧

与受伤无心理准备及对疾病知识缺乏有关 ㈣护理措施 脑脊液漏的护理

护理重点:一抗二要三避免四禁

1、一抗: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2、二要:要头高斜坡卧位;要保持鼻、耳道外面清洁

3、三避免:避免擤鼻涕、打喷嚏、剧烈咳嗽

4、四禁:禁止耳鼻道填塞、冲洗、药液滴入和禁腰穿

三、脑损伤 ㈠概述

1、概念 脑损伤是反映脑膜、脑组织、脑血管以及脑神经的损伤

2、脑损伤的分类

⑴脑组织是否与外界相通:开放性脑损伤和闭合性脑损伤 ⑵脑损伤病理改变的先后

①原发性脑损伤:暴力作用于头部后立即发生的脑损伤 ②继发性脑损伤:头部受伤一段时间后出现的脑受损病变

3、颅内血肿分类

⑴依血肿的来源和部位 ①硬脑膜外血肿 ②硬脑膜下血肿 ③脑内血肿 ⑵依时间

①急性颅内血肿:3天以内发生

②亚急性颅内血肿:3天到3周以内发生 ③慢性颅内血肿:超过3周

4、脑损伤的机制 ⑴直接损伤 ①加速性损伤 ②减速性损伤 ③挤压伤 ⑵间接损伤 ①传递性损伤 ②挥鞭性损伤 ③特殊方式损伤 ⑶旋转损伤 ㈡护理评估

1、健康史

⑴开放性脑损伤:锐器伤或火器伤直接造成 ⑵闭合性脑损伤:钝性暴力或间接暴力

2、身心状况 ⑴脑震荡

脑震荡是指颅脑外伤后出现一过性脑功能障碍,无肉眼可见的神经病理改变,但显微镜下可见神经组织结构紊乱 临床表现:

①立即出现短暂的意识障碍,一般不超过30分钟 ②逆行性遗忘

③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脑脊液中无红细胞,CT检查亦无阳性发现 ⑵脑挫裂伤 临床表现:

①意识障碍:受伤后立即出现,一般超过30分钟 ②头痛与恶心呕吐 ③局灶症状与体征 ④颅内压增高与脑疝 ⑶颅内血肿 ①硬脑膜外血肿 a.原发性脑损伤较轻

先昏迷,后清醒,最后又昏迷,即出现“中间清醒期” b.原发性脑损伤较重 无“中间清醒期”

c.原发性脑损伤很轻或无 早期无意识障碍 ②硬脑膜下血肿

a.急性:无“中间清醒期”,急性颅内压增高症状明显,脑疝症状出现较快 b.慢性:有局灶症状和体征,颅内压增高症状出现较晚

3、诊断检查 ⑴脑脊液检查 ⑵头颅X线摄片 ⑶CT扫描

硬膜外血肿:双凸镜形或弓形密度增高影 硬膜外血肿:新月形或半月形密度增高影 ⑷颅脑超声波 ⑸脑血管造影 ㈢护理诊断

1、潜在并发症 脑疝、出血

2、清理呼吸道无效

与意识水平降低有关

3、有误吸的危险

与反射活动降低有关

4、体温调节无效

与脑干受损有关

5、低效性呼吸型态

与严重脑挫裂伤或脑干损伤有关

6、有感染的危险

与损伤、手术和脑室引流有关

7、有体液不足的危险

与呕吐、高热、高渗利尿剂应用、尿崩症和不能正常进食等有关

8、营养失调

与呕吐、长期不能正常进食有关

9、疼痛

与颅内压增高和手术切口有关

10、有外伤的危险

与癫痫抽搐、躁动、感觉障碍等有关

11、排尿异常

与排尿反射障碍有关

12、便秘

与大量、长期应用高渗利尿剂及卧床有关

13、语言沟通障碍

与语言中枢受损有关 ㈣护理措施

1、治疗原则

⑴开放性脑损伤:清创缝合术

⑵闭合性脑损伤:手术治疗颅内压增高和脑疝

2、具体护理措施 ⑴保持呼吸道通畅 ⑵病情观察

①意识状态的观察 ②生命体征的观察 ③瞳孔的观察 ④神经系统体征 ⑶颅内压的监测 ⑷体位

⑸控制脑水肿

⑹防治水、电解质代谢和酸碱平衡的失调 ⑺预防感染 ⑻营养支持

⑼对症护理与并发症处理 ①排尿异常 ②躁动的护理 ③便秘

④高热的处理 ⑤五官及皮肤护理 ⑥外伤性癫痫

⑦消化道出血的护理 ⑧外伤性尿崩症的护理 ⑽手术前后的护理

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 ①出血 ②感染

③中枢性高热 ④尿崩症 ⑤胃出血 ⑥顽固性呃逆 ⑦癫痫发作 ⑾健康教育 【课堂小结】

通过该堂课的教学,重点要求学生掌握好颅内压增高病人的诊断、主要护理措施以及头皮损伤、颅骨骨折、脑损伤病人的诊断和主要护理措施。【课后练习】

1、什么是颅内压增高?简述其主要的身心状况改变。

2、简述颅内压增高的护理措施。

3、简述颅底骨折的身心状况。

4、简述脑脊液漏的主要护理措施。

围术期病人的护理教案 篇5

作者:朱斌斌 单位: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麻醉科

资料:患者男,36岁,65kg,因“高热伴转移性腹痛2天”入院。病区检测---体温:39.4℃,血压:74/50mmhg,心率:120次/分,呼吸有28次/分。神志清,皮肤微湿冷,诉既往体健。血常规:wbc:15.7×10 9/l,血红蛋白hb:182g/l,hct:0.52l/l。

急诊入手术室后,给予抗休克治疗,补充林格液体2000ml,羟乙基淀粉1000ml,见尿有600ml,测血压:82/55mmhg,心率:100次/分;测量血气分析:血钾:3.1mmol/l,hb:129g/l,ph7.417,spo2:98%,BEecf:-5mmol/l,考虑休克有改善,轻度代谢性酸中毒,给予5%的NaHCO3 共100ml,开始全麻诱导:咪唑安定3mg,芬太尼0.2mg,万可松8mg,气管插管。手术1小时余,出血甚少,约50ml,期间未用血管活性药品,仅补液达2500ml,尿量共1000ml,血压在85/50mmhg波动,心率最低100次/分。神志清醒,肌肉力量及潮气量恢复正常后拔管送ICU。

送至ICU,血压82/50mmhg,心率110次/分,鼻导管吸氧下SPO2:96%,患者神志清。4小时后,患者氧饱和度下降到86%,改用面罩吸氧,上升至98%,继而又下降,患者自身诉略感胸闷,测血气,PO2仅64mmhg,故改无创通气,采用840呼吸机BILEVEL通气模式,潮气量6-8ml/kg,呼吸次数15次/分。上线PEEP为11cmH2O,下线PEEP为5cmH2O。持续通气1个小时未见SPO2上升,查床旁胸片,双肺纹理增粗。心肌酶谱均正常,心电图未提示ST-T改变,约4小时后,SPO2渐渐升到正常。如此通气持续8小时,使SPO2维持在94%期间用多巴胺40mg/50ml维持,血压在85-91/50-53mmhg波动,给予治疗剂量的西地兰和速尿,血压无明显影响。讨论:本病例看到阑尾炎的炎症反应对全身的影响,由于没有在2天前发作当时及时控制,患者机体的抗炎反应不足以抗衡,发生了SIRS(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者的体温,心率,呼吸次数及血象改变均支持这个诊断。结合病人手术前收缩压<90mmhg,少尿,酸中毒,符合1991年美国胸科学会和危重病学会联合提出的感染性休克的定义(1)。由于炎症的应激,而级联导致各个系统的改变,如凝血功能,APTT:94.6s超过正常值。但以循环和呼吸系统改变最明显,虽然没有明显的心率失常,但感染所引起的细菌毒素释放,激活机体免疫系统引起中性粒细胞,内皮细胞,细胞因子及其他炎性物质的释放,导致低有效循环血量,血管扩张,心肌抑制(1),对血管活性药物反应不强烈,甚至对强心药物也没有明确的体征响应;而呼吸系统,则体现在顽固的低氧饱和度上,根据患者手术后血气分析:PO2为78mmhg,fio2为33%,比值<300MMHG,胸部X片提示肺部纹理增粗,符合我国急性肺损伤的诊断标准(2)。可能是肺巨噬细胞被激活,释放大量前炎症细胞因子,进一步激活肺巨噬细胞、PMN等效应细胞释放大量细胞因子和炎性介质,激活补体、凝血和纤溶系统,产生瀑布效应,使机体处于高代谢状态,高动力循环状态而导致过度炎症反应。

治疗方面,原发疾病已经解除,我们采用机械通气,减少呼吸做功,可使更多的萎陷肺泡重新复张;另一方面还可以防止吸收性肺不张,改善氧合和呼吸力学状况[3 ]临床观察上,ARDS的病人残存的有通气功能的肺泡数量明显减少,故本病例中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的使用,小潮气量的使用体现了肺保护通气策略。氧饱和度逐渐回升到正常。期间病人无明显的抵抗和人机不适。而药物治疗上,关于AL I的药物研究大多处于实验阶段,仅有一小部分进入临床研究。有人使用山莨菪碱(6542可降低病死率[4 ],其它如一氧化氮,肺表面活性物质文献报告提示效果未尽人意,均未使用(1)。总结起来,由于无创通气的及时使用,使病情没有进一步往ARDS方向发展。体现了无创通气的优越性。参考文献:

1. 庄心良,曾因明,陈伯銮 现代麻醉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 曾因明,危重病医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心脏手术病人围术期的心理护理 篇6

1 掌握心脏病人的心理问题在哪些方面

通过对1000例心脏手术病人术前焦虑问题访谈归纳, 术前患方最担心、关心并需要帮助解决的问题有:术前害怕手术风险及生命安全147例, 关心手术医生的手术效果310例, 焦虑紧张, 需求照顾27例, 关注愈合及远期效果、生活质量141例, 担心不适应手术和监护期间的温度变化7 3例, 担心住院及手术经济负担3 8例, 担心其他意外24例, 40例病人完全年幼不能表达。根据调查结果, 针对病人在手术室、监护室期间将陆续面临的问题, 预测会产生的焦虑、颓丧、抵抗等情绪, 做好心理疏导和阶段性配合指导。

2 制定手术室、监护室规范的指导内容, 语言通俗易懂

医患之间沟通技巧如今越来越具有艺术性和潜能。它是两方传递信息的强劲手段, 沟通能够做到语言贴切到位, 让患者的疑虑迎刃而解, 达到术前病人不背负过重的思想包袱, 平静乐观, 甚至有积极配合手术和监护的思想准备。

2.1 患者担心手术安全、害怕手术风险

手术室护士访视病人前充分了解手术的主刀医生, 病人的管床医生, 告知病人您的手术准备和手术情况一定会由负责手术的某某医生详细解释, 我院开展此类手术已有相当多的例数 (必要是告知确切的例数) , 如果手术中有疑难问题, 医院会会集院内专家来帮助解决, 让患者感到既有可信任的主刀医生, 也有坚强的专家团队支撑。

2.2 焦虑紧张要求照顾

患者焦虑紧张是由于担心进入一个未知的治疗程序, 不熟悉为他治疗护理的医护人员, 所以我们把术前访视工作列入护理常规流程, 执行制度化。手术室和监护室的护士术前访视时都必须向患者介绍自己和科室, 缩短技术科室与患者的距离, 消除其陌生感。手术室护士访视时亲切介绍手术室的环境特点、设备设施有哪些, 与病房布置、色彩、格局的不同之处, 详细介绍手术当日的接送流程、病人及家属的配合要点, 告知病人不要担忧, 参加您手术的各专业主要人员M A z u i处, 简单的主刀医生, 院内外颇有造诣的专家来帮助解决。都会来看望您、鼓励您并通力合作。告知病人完成您的手术, 我们一般要有12~16名医护人员参加, 您不用担忧没人照顾, 另外手术室内还有优雅舒缓的背景音乐, 您全身心都会得到放松。

2.3 关注愈合、手术后远期效果、生活质量

告知病人所有的手术方式都会首先关注到远期效果才采取决定, 有些手术要根据病情先解决基本生存需要, 再争取为下次手术的条件创造。手术总是有风险, 首先要在精神上承受得住, 精神因素对手术及术后的恢复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手术后注意听从医生的要求服药和进一步治疗, 按期随访, 完全能象正常人一样工作生活着。

2.4 担心温度变化

心脏病人抵抗力差, 易感染, 已习惯自我关注季节变化、气温变化, 同样对手术期间、监护期间的温度影响也有担忧, 手术室护士须告知病人手术室的温度是现代化层流设备调控, 按照病人的需要随时调节, 告知心脏手术中要建立体外循环, 温度调控的手段更科学可靠, 不用担心;监护室护士也要告知病人监护室也是层流温控, 监护您的医护人员随时根据您治疗和恢复的需要调整温度, 同样不必担心着凉、感染等。

2.5 担心经济负担

心脏手术费用对于一个普通家庭, 尤其是长期为治疗奔波的家庭, 的确是一笔负担, 作为医护人员在了解病人有这些顾虑时, 一方面鼓励病人先不要太关注经济负担, 只有通过手术, 改善身体条件, 才能工作, 负担就是暂时的;另一方面告知患者, 无论手术室还是监护室都会尽量为您节约一些材料的使用, 做到安全实惠;另外, 我们还请示医院为贫困患者的家属提供了寝食方面的便民服务, 从根本上为患者减轻负担, 最后我们还倡导了爱心捐助活动, 将为特别困难的家庭送上最温暖援助。

3 注重沟通能力的培养

我院为新建设的心胸医院, 手术室、监护室的护士平均年龄在26.5岁, 他们年轻, 阅历甚浅, 与人交往的能力和沟通的技巧都有待提高, 在访视过程中, 一旦遇到不能交流的问题, 容易给病人带来负面的影响, 为了提高护士们在面对心脏病人的专业性问题时的交流能力, 护理部通过业务学习、护理大查房、公休座谈会等形式让护士加快业务提升的速度, 敢于探索, 敢于用专科知识进行宣教;让护士长模拟病人的提问, 发动全科护士积极应对;护士们通过一些交流成功的术后病人来给新手术病人进行实例宣教, 使得对患者心理的掌握和调控水平快速增长。

4 体会

当社会文明发展和经济基础并驾齐驱时, 护理以人为本的健康服务模式将越发得到医学发展的重视, 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增强, 在就医的每个阶段都有各种心理问题需要得到医护人员的指导和安慰。心脏病人在心理调控的需求上更多于其他专科, 在围术期, 能为病人做好全程心理关注和护理, 使得病人在病房、手术室、监护室都能得到科学、有效的护理心理指导, 对心脏病人的身心治疗大有裨益。

摘要:通过规范手术室、监护室护士对心脏手术病人术前访视, 了解和掌握心脏病人系列的心理影响因素, 并适用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共同完成围术期病人的心理护理。

关键词:心脏手术,心理护理

参考文献

[1]满力, 姜世昌.心理护理发展现状及展望[J].护理学杂志, 2003, 18 (1) :77~78.

[2]梁燕仪, 阮洪, 蔡文玮, 等.浅议护理人员实施心理护理的基本技能[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2004, 13 (2) :219.

心肌缺血病人围术期观察 篇7

我们对近三年来术前心电图检查存在心肌缺血的病人进行回顾调查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06年至2008三年,手术病人中存在心电图示:T波改变、ST段改变、前壁心肌缺血、下壁心肌缺血、侧壁民肌缺血,共计96例。伴有高血压22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3例、心功能不全4例、偶发室早或房早9例、房颤4例、心功能Ⅰ~Ⅱ级者93例,Ⅲ级者3例。术前均行降压、扩张冠状动脉血管、改善心肺功能治疗一周以上。行胆囊摘除术者57例、前列腺气化电切术者12例、全子宫切除术者6例、剖宫产术3例、腹股沟疝修补术14例、下肢骨拆内固定术4例。

1.2 麻醉方法:病人入室后开放静脉,以10ml•kg-1•h-1输入生理盐水及羟乙基淀粉注射液,30分钟后改6ml•kg-1•h-1。测血压(NIBP)、血氧饱和度(SpO2)、心电图(ECG),对伴有心功能不全及房颤病人行中心静脉(CVP)监测。上腹部手术及全子宫切除术均采用气管内插管全凭静脉麻醉术,老年病人行上腹部手术时采用硬膜外加气管插管全麻术,下腹或下肢手术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或硬膜外麻醉。术后均应用术后镇痛。

1.3 用药情况:本组病人采用全身麻醉者68例,在麻醉苏醒期给予艾司洛尔47例,苏醒期血压较高者给予尼卡地平18例,对术中血压较高者应用乌拉地尔者16例,术中应用硝酸甘油者3例。采用硬膜外(下腹部及下肢手术)麻醉者28例,术中血压升高者给予乌拉地尔3例,其他未用任何药物。

2 结果 

96例病人围术期血压维持平稳、心率控制较好,心电图未出现异常变化。

3 讨论

心肌缺血使手术的危险因素加重。术前检查尤为重要,尽可能的控制病人的心率、血压、改善病人的低氧血症作好术前准备。术中完善的麻醉方式及充分的镇痛是防止心肌缺血加重的关键。术中根据心电图及病人情况,合理应用β阻滞剂、钙阻滞剂、硝酸甘油等药物。

β阻滞剂能抑制围术期心动过速,降低心肌氧耗,有利于改善缺血状态,降低外周血压从而减少收缩期左室壁张力,促使血流从心外膜向心内膜下再分布改善和维持整个心肌血液供应,被认为是最有效的预防和治疗围术期心肌缺血的药物[1]。在全麻醉苏醒期特别是吸痰及拨除气管导管时应用艾司洛尔控制病人心率,尽量提前拨除气管导管,以减少吸痰及拨管时对病人的应激反应。

钙阻滞剂对心肌呈负性肌力作用,能扩张周围血管而致后负荷降低,使心肌耗氧减少,并能扩张冠状动脉,可解除冠脉痉挛,并具有明显的抗再灌注性心功能抑制作用[1]。我们对于术中或全麻苏醒期血压升高者给予间断应用尼卡地平以降低血压,并减慢心率。

硝酸甘油能扩张全身大小动、静脉降低前、后负荷,降低左室舒张末压和室壁张力而降低心肌氧耗。有利于冠脉血流从心外膜流向心内膜,可刺激生成侧枝,也可使已有的侧枝开放,从而改善心肌缺血,但可能发生代偿性心动过速[1],我们只是在术前有心肌缺血症状,术中持续少量的静脉泵入。

大量文献证明临床浓度的丙泊酚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的舒张收缩功能有保护作用,其心肌保护作用与减少自由基有关[2]。全麻时采取气管内插管,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下腹部及下肢手术我们采取盐酸罗哌卡因实施椎管内腰-硬联合麻醉或硬膜外麻醉,麻醉阻滞完善,常规吸氧,血压稳定。术中观察病人心电图无明显变化。

胡燕华等[3]的研究表明术后镇痛可减轻手术创伤及术后疼痛引起的舒血管物质分泌失衡状态,减少心肌缺血的发生率。本组病人全部实行术后镇痛,也是防止冠脉痉挛的措施之一。

我们认为对于心肌缺血病人只要术前进行认真的准备,改善心脏功能,术中控制心率,保持血压的平稳,充分供氧,减少围术期的应激反应,是能够安全度过围手术期的。

参考文献

[1] 杨静,李立环.围术期心肌缺血的临床监测和治疗.临床麻醉学杂志,2006,22:719-721

[2] Javadov SV,Lim KH,Kerr PM,et al.protection of hearts fromrerfusion mitochondrial permeability tramsition.Cardiovasc Res,2000,45:360-369

[3] 胡燕华,曹庆博,孙雪华等.术后镇痛对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的影响.临床麻醉学杂志,2007,23:385-387

妇科腹腔镜手术围术期的护理 篇8

【关键词】妇科;腹腔镜;围术期护理

现代外科手术除了对技术严格要求外,还要讲究微创,将患者身心之痛若降至最低,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术后疼痛轻?住院时间短?恢复快?腹腔粘连少?无碍美观等优点,目前已广泛用于临床各科,已成为许多妇女首选的手术方式[1]?许多妇科良性疾病如良性肿瘤?异位妊娠等腹腔镜技术已逐渐成熟,在恶性肿瘤方面腹腔镜手术的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拓宽,如早期子宫内膜癌?子宫颈癌?卵巢癌中的应用亦逐渐开展?为加强术前?术后的护理及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尽量舒适安全地度过围手术期,现将妇科腹腔镜手术的围术期护理综述如下:

1 术前护理

1.1 心理护理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患者的需求在疾病发生?发展,转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已日益得到重视[2]?无论何种手术,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应激,如紧张?焦虑,对手术的治疗效果持怀疑态度?因此,术前应该配合医生把腹腔镜手术与传统手术的不同之处?手术的方法和优缺点告知患者及家属,说明手术在电视直视下进行,局部可以放大,手术视野清晰,术中采用电凝止血,具有充分的安全保证,使患者放心地接受手术?

1.2 完善术前检查

充分的术前准备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必要条件?术前详细了解病史,完善各项检查,如胸片,心电图,宫颈刮片,腹部B超,肝?胆?胰?脾?肾B超,血常规,凝血4项,血型,输血前4项,肝功,生化,尿及大便常规等?通过全身检查排除生殖道?呼吸道急性感染等手术禁忌?

1.3 皮肤准备

按腹部手术范围做好皮肤准备,手术通常在脐区及下腹部两侧做切口插入腹腔镜?所以,尤应注意脐孔的清洁[3]?方法是:先用松节油使脐孔内污垢软化,再用棉签将污垢清除洗净脐孔,后用5%碘伏液消毒?清洁消毒脐部时动作要轻柔,保证脐孔无损伤,以免引起感染,备皮后请患者沐浴?

1.4 阴道准备

除异位妊娠手术外,术前3天开始进行阴道冲洗准备,根据白带常规检查结果选择阴道用药,术前一天用双氧水纱布填塞阴道消毒,术晨再用络和碘行阴道冲洗1次?

1.5 肠道准备

胀气的肠曲可防碍镜下操作的视野,限制了手术器械在盆腔内的操作,同时有污染腹腔的危险,因此妇科腹腔镜手术前肠道准备是为了刺激肠蠕动,软化和清除粪便,排除肠内积气,便于手术野的充分暴露,保障手术顺利的进行,减轻术后腹胀不适?目前多采用术前一天中午饭后1h口服20%甘露醇250ml或磷酸钠盐口服液100ml导泻,术晨给予生理盐水灌肠,术前晚进食清淡易消化半流质饮食,术前禁食12h,禁水6h?

2 术后护理

2.1 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

腹腔镜手术虽然损伤小 但手术在二氧化碳气腹下完成,术中大量吸收二氧化碳易出现高碳酸血症,因此,术后应注意监测血压?脉搏?呼吸的变化,尤其注意监测呼吸频率和深度及血氧饱和度,鼓励深呼吸和有效咳嗽,促进肺顺应性恢复?术后常规给予低流量吸氧2L/min吸入6 h,可显著减少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又可加快人工气腹后残留的CO2排出,纠正高碳酸血症?

2.2 腹部切口的护理

术后患者回病房时,护士应立即检查手术切口敷料有无渗血渗液,不能因为没有腹壁大切口而忽略对腹部小切口的观察?急诊手术患者因术前准备时间仓促,术后出现呕吐频繁?咳嗽剧烈?提前有排便感的情况多于非急诊手术患者?当出现呕吐?咳嗽时可对症处理,并用双手压住腹部或用腹带减少腹压,减少切口张力,必要时局部用沙袋压迫止血或缝合止血处理?

2.3 体位护理

麻醉未清醒时去枕平卧6h,清醒后,嘱患者多活动四肢,以避免静脉血栓形成,特别是切除子宫的手术,术中患者需膀胱截石位,术后更要加强双下肢的护理?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促进血液循环?

3 并发症的护理

3.1 与气腹有关的并发症

①肩背酸痛或不适:多因CO2未完全排尽刺激膈肌所致,术后可能出现腹胀?肩背酸痛等不适,可持续数小时或数天,应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护理要点是术后对腹壁轻轻加压,将气体排出,如肩痛明显时,让患者取膝胸卧位,使气体上升向盆腔聚集,以减少对膈肌的刺激?②皮下气肿:皮下气肿为气腹针穿刺时气体逸入皮下引起,压之有捻发音,无需特殊处理,3~5d可自行消失?皮下气肿明显者可增加吸氧时间,局部使用理疗,加速气体代谢,一般术后第1天,此症状明显消退?③皮下血肿:皮下血肿发生在术后2h,穿刺口有红色液体渗出,局部皮肤膨隆,经挤捏后局部渗血增多?早期采取冷敷,同时加用止血药及抗生素,后期给予理疗,促进血肿吸收?

3.2 与手术相关并发症

①管腔损伤:手术过程中电凝?切割?牵拉等可导致管腔的损伤,如术后出现持续加剧的腹痛,伴有恶心?呕吐?发热?心跳加快?血压下降等症状,腹部检查有压痛?反跳痛?肌紧张等体征,应警惕肠管损伤;据文献报道,膀胱和输尿管损伤是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主要的并发症,发生率为0.17%~2.70%,附件手术发生率相对较低?术后如有漏尿?腹痛?发热等症状,应进一步检查泌尿系统有无损伤?②腹腔内出血:大多因血管结扎脱落?血栓脱落?热损伤而发生延迟性出血?故术后护士要严密注意腹部体征?腹围的大小?切口渗血及阴道出血情况,尤其是注意腹腔引流的量?颜色,若引流液呈鲜红色或短期内引流量较大?患者血压下降?心率加速?脸色苍白?出冷汗?腹部膨胀?肠鸣音消失?肛门坠胀感等症状应警惕内出血发生?

4 康复护理及出院指导

手术2周后可淋浴,然后逐渐恢复正常活动?异位妊娠者出院后定期复查血HCG下降情况至正常?腹腔镜手术多采用电凝或电切的方法, 可造成热损伤, 如输尿管缺血性坏死, 症状常于术后1 ~2 周出现, 而此时患者已经出院, 若患者对相关的知识缺乏, 可能延误就诊?因此患者在出院前除常规宣教, 还应给予个体化的指导特别是盆腹腔粘连严重或手术有难度的患者作为重点?告知患者出现以下症状及时就医, 如不明原因的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尿量减少或尿色改变以及发热等?

参考文献

[1] 张丽英. 妇科腹腔镜手术围术期的护理进展[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0,32(3):38?

[2] 蔡伟萍,黄叶莉.妇科腹腔镜临床应用及护理进展[J].护理研究,2004,7:1143.

围术期病人的护理教案 篇9

关键词:急性下肢动脉栓塞,围术期,护理,抗凝,溶栓

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是指栓子自心脏、近侧动脉壁脱落或自外界进入动脉, 被血流推向远侧下肢, 阻塞下肢血流而导致肢体缺血坏死的一种病理过程。临床表现为“6P”征, 即疼痛 (pain) 、麻木 (paresthesia) 、苍白 (pallor) 、无脉 (pulseless) 、运动障碍 (paralysis) 和皮肤温度变化 (polikiothermia) [1]。2005年—2009年我院采用Fogarty导管取栓, 结合术中及术后溶栓、抗凝等综合治疗方法治疗22例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病人, 效果满意。现将其护理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病人22例, 男16例, 女6例;年龄33岁~72岁;左下肢14例, 右下肢7例, 双下肢1例;发病至手术时间6 h至2周;均经下肢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和血管造影确诊。

1.2 治疗方法

首先, 给予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同时急诊行动脉切开Fogarty导管取栓术, 手术根据血栓位置, 选择股动脉、股浅或腘动脉纵向切开, 髂动脉用5 F~6 F Fogarty, 腘动脉用4 F Fogarty。给予动脉近端及远端插入气囊导管, 拖拉出栓子至近端喷血, 远端有血液回流, 肝素盐水注入远端动脉冲洗并注入尿激酶25×104 IU。对于缺血时间较长的病人, 术中应分次间断开放近端动脉, 控制再灌注量, 术中或术后适量应用甘露醇、呋塞米及碳酸氢钠防止肾衰竭。术后低分子肝素抗凝、尿激酶溶栓, 1周后使用华法林口服至少半年。

1.3 结果

本组22例病人发病72 h内来院的19例手术成功, 术后患肢恢复足背动脉搏动, 血供良好, 皮肤温度正常, 未截肢;4 d以上来院的3例症状改善。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指导

本病起病急, 症状明显, 病人往往会担心今后不能行走而产生焦虑情绪。首先要安慰病人, 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 消除病人的焦虑和恐惧心理, 使病人以良好的心态配合医护人员做好术前准备工作。同时告知病人绝对禁烟。

2.1.2 患肢护理

卧床休息, 抬高床头15 cm~20 cm, 局部禁用冷热敷, 因热敷可使组织代谢增高加重缺氧, 冷敷能引起血管收缩加重缺氧[2]。病人肢体疼痛可遵医嘱给予止痛剂。嘱病人切忌用手按摩患肢, 以免血栓脱落造成肺动脉栓塞。

2.2 术后护理

2.2.1 患肢观察及护理

术后患肢平置, 局部保暖, 或红外线灯照射患肢, 避免患肢受到寒冷、潮湿等不良刺激。密切观察患肢足背动脉搏动, 肢体远端皮肤的光泽、温度、感觉术后肢体温度由凉变暖, 肤色恢复正常, 远端动脉搏动恢复, 表示动脉血流恢复通畅。如术后肢体皮温由暖变凉, 则考虑再栓塞的可能。需要指出的是患肢动脉搏动有时需要数小时甚至2 d才能完全恢复。同时应严密观察患肢有无疼痛、肿胀、浅静脉怒张等, 如肿胀明显, 提示有缺血后灌注综合征存在, 应及时切开肢体骨筋膜, 以减轻组织水肿血管的压迫, 避免肢体再次缺血坏死。注意定时翻身, 预防压疮。

2.2.2 注意心力衰竭、肾衰竭的发生

急性下肢动脉栓塞常伴有严重心血管疾病, 且好发于老年人, 心肺功能的保护是成功治疗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的关键因素之一。严密监测血压、脉搏、呼吸的变化, 做好心电监护, 观察有无胸闷、气急、发绀等情况, 发现异常及时给予吸氧, 遵医嘱给予强心利尿等治疗。由于取栓后血液循环通畅, 坏死组织的大量代谢产物进入血液, 临床常出现酸中毒、高钾血症、低血压及肾衰竭, 应注意监测血气分析及电解质的变化, 应用5%碳酸氢钠及补充所需电解质, 监测生命体征及尿量、尿质, 根据情况适当扩容、利尿, 及时纠正肾衰竭。

2.2.3 抗凝及溶栓治疗的护理

动脉栓塞取栓术后常规使低分子肝素钙、肠溶阿司匹林、华法林等抗凝药物治疗。如有残留血栓存在, 同时还要用尿激酶进行溶栓, 用微量输液动脉导管内持续泵入, 连用5 d~7 d。在用药期间严密观察全身皮肤有无出血点, 口腔黏膜有无淤斑, 切口或注射部位有无出或血肿, 以及切口引流液的量, 尿及大便颜色变化。按医嘱行凝血功能检查, 根据结果调整药物用量。嘱病人注意自我防护, 如轻刷牙、防磕碰、不食过硬食物等。

2.3 出院指导

①日常活动要劳逸结合, 不引起疼痛、疲劳为原则;缺血常导致神经组织损伤而发生一定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和感觉障碍。帮助病人主动和被动活动卧床时, 做足背伸屈动作, 按摩小腿肌肉, 借腓肠肌的肌泵作用促进深静脉血液回流, 防止血栓再形成, 避免足下垂和肌肉萎缩。下地行走时可给助行器, 家属或护理人员协助, 每日1次或2次, 每次15 min以上, 并逐渐增加活动量。注意鞋袜不宜过紧, 以免影响血液循环。②饮食以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高纤维素、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为主。③应严格掌握用药剂量, 按医嘱服药, 定期复查凝血4项。服药期间, 注意有无出血症状, 发现异常, 及时就诊。

参考文献

[1]张培华.临床血管外科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3:344.

上一篇:模拟炒股实验报告心得下一篇:(清小说部分授课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