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术期护理

2024-07-14

围术期护理(通用9篇)

围术期护理 篇1

专题报告

骨科围术期病人便秘的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骨科围术期便秘病人的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于骨科行手术后便秘的患者43例为研究对象,针对便秘的原因给予个性化护理,观察术后1周的便秘改善情况。结果:43例病人中显效19例,有效21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3%。结论:由于手术方式、卧床时间、饮食及排便方式等原因,骨科围术期患者常会发生便秘,给予个性化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关键词]:骨科手术;围术期;便秘;护理干预

处于围术期的骨科患者由于肢体活动不便,需要卧床休息,活动量明显减少,加之不合理的饮食结构等原因,常会发生便秘,据统计约

[1]50%~70%的骨科患者会出现便秘。便秘常会引起患者食欲减退、腹胀、头晕、头痛、疲乏等症状,粪便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过长,毒素蓄积也会对人体造成伤害,若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不仅会影响到治疗的效果,也会延缓术后的恢复。我院针对骨科便秘患者43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合理的护理干预对改善便秘症状的效果较好,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于骨科行手术后便秘的患者43例为研究对象,男20例,女23例,年龄为31~80岁,平均年龄为(62±2.4)岁。其中上肢骨折8例,下肢骨折24例,脊柱骨折3例,骨盆骨折6例,多发性骨折2例。所有患者均排除有习惯性便秘者。1.2 方法

①心理干预:各种情绪刺激、疼痛反应等都会促使交感神经的兴奋性增高,导致肠蠕动减弱,诱发便秘。骨科的多数患者是由于突然出现的意外导致骨折等的发生而入院,在心理上除有恐惧等情绪外,常常会由于对日后生活的担心而出现紧张、焦虑、不安,护理人员应多注重对患者的关怀,按时找患者进行沟通,科学的讲解疾病的治疗方法及预后,也可通过一些已经康复的病例激励患者增强信心,缓解心理压力。多数患者由于担心排便后会污染整个病房或者是由害羞的心理而刻意的抑制排便,这也会增加便秘的几率,因而护理人员应做好患者及家属的思想工作,告知其便秘发生的原因及不良后果,科学的指导患者床上排便,鼓励患者主动排便,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当污染被服时应及时更换,保持床单的整洁,减少患者的心理负担。②构建舒适隐蔽的环境:多数患者发生便秘是由于不能及时排便导致,严重的心理障碍使患者主动抑制排便,而导致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就是担心排便后会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因而环境问题的解决是关键,要注意保持环境的洁、净。应争取单间治疗,若条件不允许则可以将同性安排同住。排便时注意患者的隐私,告知无关人员回避,及时拉上屏风或窗帘等,尽量为患者提供隐蔽的排便环境,及时的开窗、开排气扇,条件允许可以使用空气清新设备,尽量驱散异味,使患者心情放松的排便。家属及护理人员应尊重患者,不催促患者,使其自然排便。嘱患者家属在患者便后及时清洗其肛门,肛裂及痔疮患者要局部涂抹马应龙痔疮膏,脱肛患者要为其及时还纳,避免脱垂太久而至炎[2]性坏死。

③饮食干预:护理人员应具备食疗常识,嘱患者清淡饮食,多摄入富含纤维素及水分的蔬菜、水果,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如生姜、辣椒等,避免进食牛奶、糖,少食产气的食物,防止腹胀。也可请营养师为其个性化定制适合自己的食谱,保证每天蔬菜、水果的进食量

[3]分别为400~500g和100~200g,饮水量1500~2000ml。多数患者由于存在心理负担,希望减少排便的次数,因而进食量较少,这不仅不利于身体的康复,对于便秘的预防也是不利的,胃肠蠕动的减缓更加重了便秘的发生,因而护理人员应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介绍合理饮食的重要性,保证水、纤维素等的摄入,也可适当饮用蜂蜜等,起到润肠通便的作用。

④按摩干预:腹部按摩、热敷等方法可有效促进胃肠的蠕动,促进排便。护士可指导患者及家属实施腹部按摩,按摩时将手置于右下腹部,用大鱼际及掌根着力,沿着结肠的走向,由轻到重的环形推展按摩,直至产生肠蠕动,可于次日早餐后30min或排便前20min进行。⑤对于在正常饮食量下,超过排便习惯2d无排便者,及时汇报医生,给予缓泻剂或开塞露2枚塞肛。1.3 疗效评价标准

显效:2天以内排便一次,便质转润,排便通畅。有效:3天以上排便,便质转润,排便通畅,无效:症状未改善。总有效率为显效率和有效率之和。2 结果

43例病人中显效19例,有效21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3% 3 讨论

便秘是骨科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粪便长时间留宿在肠内,会使毒素蓄积,危害健康,因而积极探讨便秘的形成原因,采用适当的护理措施减少、改善便秘的发生对于保证骨科围术期患者的健康尤为重要。

长期卧床是导致便秘发生的主要原因,据统计卧床时间小于10d者便秘的发生率为73%,11~30d者便秘发生率为83%,31~60d者便秘

[5]发生率为92.3%,大于60d者便秘发生率为100%。长期卧床导致肠黏膜应激性减弱、张力减退,从而引发便秘。因此在临床上护理人员应针对这一原因对不能活动的患者进行腹部按摩护理,通过外力作用促进肠蠕动,缓解便秘。心理及环境因素也是导致患者便秘发生的主要原因,焦虑、烦躁等情绪刺激使交感神经兴奋,肠蠕动减弱,长期的抑制排便也会诱发便秘,针对不同的心理状态给予个性化的护理更容易使患者排解心理障碍,通过构建一个相对隐蔽、干洁的环境也会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不用考虑在床上排便会带来的不良影响,从而顺利排便,养成按时、自主排便的习惯,这些都有助于缓解便秘的症状。合理的饮食是预防及缓解便秘的主要措施,长期卧床患者的消化能力较差,容易出现食欲不振的现象,过少的饮食摄入使胃肠不能得到有效的刺激,胃肠的蠕动就会变得更慢,使便秘进一步加重;高营养的摄入也会加重肠道的负担,食物不能及时消化吸收,积滞于肠道,随着水分的逐渐被吸收,粪质变的坚硬、干燥,更不利于排出。护理人员应嘱患者及家属每天保证水、纤维素等的摄入,也可食用蜂蜜、香蕉等食物,一方面促进胃肠蠕动,另一方面使肠道润滑,有利于粪便的排出。对于各种护理措施无效的患者也可给予开塞露等药物治疗,促进排便。[4]本次研究中通过合理个性化的护理干预,93.0%的患者便秘改善明显。因此,给予适当的护理干预是减少骨科围术期病人便秘的有效方式。[参考文献]

[1] 贺彬.舒适护理在骨科便秘中的应用[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19(3):492-493.[2] 宫岩.关于骨科卧床患者便秘护理的回顾性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3):178-179.[3] 李红晶,孙佳琦.骨科卧床患者发生便秘的原因与护理分析[J].吉林医学,2012,55(15):3354.[4] 王芳.综合护理干预对解除骨科卧床病人便秘的效果观察[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25(9):4832.[5] 李秀华.综合护理干预对解除骨科卧床病人便秘的效果观察[J].全科护理,2013,11(34):3196-3197.

围术期护理 篇2

1 术前心理护理

术前心身整体护理的目的是使患者处于有利于手术顺利进行的状态。 进行护理思想交流, 要注意言语亲切和蔼。了解患者的情绪、病史、健康观和人生观及护理需求, 尽可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具体做到、做好必要的解释工作, 精神上给予安慰, 生活上关心体贴。

心理咨询要根据患者的心理需求、认识水平和心理承受能力, 及时地有选择地对患者进行手术及相关心理咨询, 使患者对手术目的、过程有基本了解, 解除其心理焦虑, 求得患者合作, 使其能正确面对现实,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顺利地渡过手术关。

例1:患者, 女, 72岁。2006年12月9日住本院的内科。因反复心前区疼痛, 伴胸闷、气短、恶心、呕吐等情况, 经心电图、B超提示为冠心病, 不稳定心绞痛。为求进一步诊疗需做冠状动脉造影术。患者因病多年, 情绪焦虑、恐惧、感情比较脆弱, 难以承受手术刺激, 拒绝手术治疗。后经医护人员耐心地进行解释, 说明了手术的目的和意义, 操作时做到认真、熟练、轻捷, 尽量满足患者术前的需要, 另外还请来做过同类手术的患者现身说法及调阅以前手术过程的录像做劝导工作, 患者终于受到启发, 接受了介入手术治疗, 顺利度过了手术关, 痊愈出院。

2 术中的心身护理

术中患者多会发生恐惧心理, 担心手术成功还是失败、手术是否安全、以及疼痛刺激能否接受等, 由于手术患者承担着很大的精神负担, 常常在手术中患者出现紧张、皮肤湿润, 甚至大汗淋漓, 呼喊疼痛, 严重时影响手术进行, 加重了患者的疼痛。如何才能使患者解除顾虑, 保持安静, 密切配合, 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应做到以下两点。

2.1 术中巡回护士加强巡回, 给予安慰和鼓励, 与患者建立感情。

2.2 介绍手术和有关情况, 为患者擦汗, 关心体贴患者, 必要时调整患者的肢体位置, 按摩受压部位, 以稳定患者的情绪。

2.3 在手术过程中, 不要言谈与手术无关的话题, 避免患者产生不安全感。

2.4 术中发生意外切不可惊惶失措, 不要让患者感到慌乱和紧张气氛。

3 术后心理护理

术后患者易产生怀疑和悲观的心理, 这类患者常怀疑医生手术没有成功或支架的脱落, 容易产生悲观的心理。护理人员要理解其心情, 给予诚挚的安慰和劝解, 同时要准确地分析患者的性格、气质和心理特点, 密切注意其语言、行动, 给予正确的处理, 避免伤害其自尊心, 同时在卧床时间要给予细致照顾和帮助, 保持体位并对患肢进行按摩, 辅助大小便, 从而使患者的心情愉快、增强生活的信心。

例2:患者, 男, 50岁。2006年2月9日因冠心病, 行冠脉支架术, 术后情绪低落, 唉声叹气, 担心支架脱落危及生命, 医护人员给予安慰反复强调手术非常成功, 并结合手术当时的录像资料, 使患者树立起生活的信心, 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术后恢复较好。

4 体会

通过实施整体护理, 使医护人员对患者的病情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 减轻了患者的紧张心理, 能更好地取得患者的积极配合。并且沟通了医护患三方的关系, 建立了新型的医患关系, 通过征求患者意见, 护理工作日臻完善。通过实施整体护理, 护理质量显著改善, 加强了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并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提高护理理论知识, 从而从整体上提高了护士的业务素质。

总之, 做好手术患者的心身整体护理, 能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能有效地解除患者的紧张、焦虑心理, 使患者主动配合手术操作和手术效果, 减少心理、行为反应, 促进康复, 减少并发症, 同时还能改善医护关系。因此, 要求护理人员除加强本身业务学习外, 还要注意学习心理教育、伦理、哲学和美学等方面的知识, 注意学习沟通交流的技巧, 通过实施心身整体护理, 满足患者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顾沛.外科护理学 (二)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 2:3.

[2]石红英.老年胃癌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中国现代医生, 2008, 46 (20) :29-30.

探讨胃出血围术期护理 篇3

【关键词】 围术期;胃出血;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443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765-02

本文对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例的45例胃出血患者围术期护理情况进行了总结分析,详细情况如下文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本组共45例患者,男23例,女22例,年龄22-73岁,平均35岁,以患者出现黑便及呕血的症状对出血进行判定,其中便血患者20例,呕血患者18例,便呕血患者7例。其中9例患者为消化性溃疡出血,11例患者为胃癌出血,25例患者为硬肝化门脉高压致食管下段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本组患者中共有18例患者进行大部分胃的切除术,12例患者进行了胃根治术,15例患者进行了脾切除加贲门血管离断术。

1.2 护理方法

1.2.1 术前患者的生命体征的监测 观察患者是否有再出血的危险现象,对患者的呼吸、血压、尿量和意识变化进行严密的监测,通过尿量可对肾血流和全身循环的情况进行判断,是对出血性休克的患者进行观察的重要指标。对患者的腹部体征进行观察,确定其是否有肠鸣音亢进的现象,定期的对患者的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和血细胞比容等进行复查。若患者为老年人,则应根据其情况选择心电监护措施进行。对患者的行为举动、语言意识进行观察,若护理的过程中若患者的意识逐渐模糊、出现嗜睡的情况或反应较为迟钝,则应及时向报告采取相关措施。

1.2.2 术前血容量的补充与止血药的应用 为患者创建良好的静脉通道,以便及时的根据医嘱对患者进行输血、输液治疗,采取输注胶体溶液、输血的方式使患者的血容量维持在正常水平。若患者的出血量较少,可使用去甲肾上腺素2mg和20ml的0.9%NaCI溶液对患者进行治疗,每日共三次;若患者的出血量较大可将4-8mg的去甲肾上腺素加入100ml0.9%NaCI溶液中口服或进行胃内注入。在进行注入前先将胃液抽筋,然后注入后进行30min的夹管,最后吸引出来,此注入治疗方式每5小时进行一次。使用醋酸奥曲肽进行静脉滴注的患者,护理人员要对此药物的浓度、使用的时间和滴注的速度进行控制。

1.2.3 术前呼吸通道的通畅护理与口腔的清洁 患者休息时在保持卧位的情况下最好采取头高较低的状态,从而对其颅内的循环起到改善的作用,且在休息时尽量保持安静。保证患者的呼吸通道通畅,从而表面呕血出现吸入血液的情况造成窒息,患者发生呕吐时应将其头部向一侧偏向,必要时可采取吸氧措施。若患者处于昏迷或休克的状态,则要检查其口腔内是否存在血块等异物,若发现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清除,以避免呼吸道堵塞,每天为患者进行两次口腔护理。处于活动性出血期的患者应避免饮食。

1.2.4 术前压迫止血 临床上常选择三腔二囊管对患者的胃底和食管的中段、下段等处进行填塞止血。每次进行5-30分钟的放气后进行注气,从而避免黏膜出现长久的压迫出现缺血性坏死。其次还要每隔两个小时用水对胃腔管进行一次冲洗,以防治空洞被血凝块堵塞,对胃腔管的使用造成影响。

1.2.5 术前心理护理 通常胃出血发作较为反复,且拥有相对较长的病程,所以患者多会出现焦虑、恐惧、紧张、抑郁等不稳定的情绪,因此在进行护理时,护理人员应注意应用语言艺术,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护理,采取劝慰、疏导、解释、鼓励等方法;安排专人对患者进行看守,并为患者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在护理的过程中,及时的清除血迹,避免患者看见血迹出现恐惧、担忧心理;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与生理需要并及时满足,以使其积极的配合治疗。

1.2.6 术后护理与观察 术后每2小时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一次监测,直到术后8小时停止;采取留置胃管的方式对患者进行胃肠持续减压,直至其胃肠功能恢复正常,对患者胃液量和性质进行观察记录,并了解其术后是否再次发生出血,嘱咐患者切勿自己将胃管拔出,因为若重新插置胃管会出现安全风险;使患者了解术后合理饮食的重要性,告知其饮食合理可起到促进康复、止血的作用,在患者胃功能恢复正常之前要禁止饮食,恢复初期可以流质的食物为主,温度切勿过高或过低,如食用适量的豆浆、牛奶等,饮食保持少量多餐的规律,并逐渐根据患者恢复情况增加食物的分量。

1.3 效果判定 对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进行对比,主要包括便血、呕血及便呕血三项。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以p<0.05为统计学意义标准。

2 结果

本组患者经过精心的护理后,44例患者手术止血成功,1例患者手术后再发出血经保守治疗痊愈,护理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对比,详细结果,见表1。

3 讨论

胃出血有40%的可能是因急性胃出血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及胃溃疡引起,而其发病的原因主要包括情绪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饮食长期的不规律或过度劳累等。通常以上因素所引起的胃出血多在进行常规的治疗后便可痊愈。若患者的出血量较大,一般情况下采用手术方式进行治疗,而对于病情变化严密的观察、及时的诊断、有效的治疗措施以及精心的护理均可患者的出血情况及病死率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本文通过精心的护理措施有效的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了治愈率,对患者生命质量的提高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凤灵.胃出血围术期护理[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30):97.

[2] 翟金林.急性胃出血的急诊治疗及临床效果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5):880.

围术期护理 篇4

“以病人为中心”的药学管理模式和药学服务已逐渐成为医院药学发展的新方向,临床药师开展的药学干预、药学指导、药学服务等项工作,不仅在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药学管理与药学服务也已成为医院药学工作者必须面对和解决的新课题。本文就2011-2014年在我院骨科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11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药学服务在骨科住院患者围术期合理用药中的作用。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1年3月~2014年9月在我院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119例,男68例,女51例,年龄44~81岁,平均(65.7±9.4)岁;其中股骨颈骨折88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9例,陈旧性股骨干骨折10例,强直性骨脊柱炎并髋关节强直2例;合并高血压39例,冠心病27例,糖尿病24例,慢性支气管炎及肺心病9例;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38例,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81例。以开展药学服务的时间为分界点将119例患者分为2011年3月~2012年6月开展药学服务前入院的对照组和2012年7月~2014年9月开展药学服务后入院的`观察组。其中对照组37例,男15例,女22例,平均年龄(66.4±8.1)岁;其中股骨颈骨折27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6例,陈旧性股骨干骨折3例,强直性骨脊柱炎并髋关节强直1例;合并高血压12例,冠心病8例,糖尿病7例,慢性支气管炎及肺心病3例;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11例,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26例;观察组82例,男53例,女29例,平均年龄(64.8±7.7)岁;其中股骨颈骨折61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3例,陈旧性股骨干骨折7例,强直性骨脊柱炎并髋关节强直1例;合并高血压27例,冠心病19例,糖尿病17例,慢性支气管炎及肺心病6例;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27例,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55例。两组患者的性别构成、平均年龄、骨折类型与治疗方法、合并症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均符合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指征,均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且对治疗方案知情同意。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标准术式治疗与整体护理,对照组在围术期常规应用镇痛剂、抗生素及治疗并发症的药物,观察组在围术期增加药学服务,由临床药师指导、干预临床用药。药学服务措施包括:(1)药师深入科室,积极参与科室的会诊、查房和药物应用方案的制定。一是了解每位患者和整个科室的用药情况,对于药物应用不合理情况进行登记、分析,实施药物品种、数量的使用监督,检查及限制等药学干预服务措施;二是开展合理使用药物相关知识的讲座、培训与合理用药咨询工作,更好地普及合理使用药物的相关知识,提高临床医生对合理使用药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三是对科室临床用药情况进行监督管理,尤其是术后镇痛剂、抗生素及其他特殊药物的应用,要反复核查,确保用药的安全性及合理性,对药物应用不合理情况及药学干预服务结果进行归纳、分析、总结,上报医院并反馈给科室及责任医生,责成其整改并跟踪检查,将考核结果与科室及责任医生的经济利益挂钩。(2)积极开展药学服务,临床药师要加强学习、不断更新知识、掌握药学领域的新动态,努力提高药学服务质量;在有新药应用于临床时,要及时与临床医生进行交流、沟通,讲解新药的优点、应用方法、注意事项等,确保药物使用安全、经济、高效。

1.3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在围术期的不合理用药情况发生率、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抗生素使用情况和临床治疗效果及患者对治疗与药学服务的满意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两组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率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围术期不合理用药和药物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在围术期不合理用药情况发生率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

2.2两组围术期抗生素使用情况比较

对照组患者在围术期抗生素使用种类数、使用天数和药物费用等指标均明显高于观察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2.3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术后6个月至3年随访,依据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1]评价手术效果,其中对照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为81.08%,观察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为80.49%,两组临床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两组患者满意情况比较观察组患者对治疗及药学服务的满意率为85.36%,对照组患者对治疗及药学服务的满意率为70.27%,两组满意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26,P<0.05)。

3讨论

近年来,随着药物治疗学专业化、科学化的不断发展,临床药师开展的药学干预、药学指导、药学服务等项工作,在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及药物治疗效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临床药学服务是在面向临床、以病人为中心、服务患者的前提下,以达到提高药物治疗水平、促进药物合理应用、保障患者用药安全、促进临床药学全面发展的最终目的;临床药师在药学服务与药学干预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主导地位与重要职责,尤其是在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面能够发挥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我院开展药学服务前后在骨科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11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在围术期的不合理用药情况、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抗生素使用情况、临床治疗效果、患者对治疗及药学服务的满意情况等指标,探讨开展药学服务在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面的价值。结果显示,开展药学服务后,虽然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但观察组患者在围术期不合理用药发生率、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围术期抗生素使用种类、使用天数、所需费用等指标也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此外,观察组患者对治疗及药学服务的满意率也较对照组明显提高。由此表明,开展药学服务对于降低不合理用药情况发生率、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有重要意义,能够明显改善围术期抗生素合理使用情况。临床药师在开展药学服务、减少不合理用药方面发挥的作用包括(1)充分体现了临床药师的作用,临床药师能够透彻掌握临床药物的用途,可从专业角度干预患者用药,避免重复用药和滥用药物事件的发生;(2)可以及时向医护人员介绍新药信息和指导新药的临床应用、监督,确保用药安全、高效、合理;(3)能够以专业人员的身份为患者讲解药物治疗的原理、机制和用药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等,避免患者不规范用药。综上所述,开展药学服务对于降低不合理用药情况发生率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有重要价值;而临床药师深入科室,直接参与临床药物使用,不仅能够充分发挥专业特长,为患者提供安全、高效、经济的药品,而且可以与临床医生及患者直接沟通,提高工作质量与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痔疮围术期的护理体会 篇5

1 临床资料

本组518例均为我院住院患者, 其中混合痔391例, 占总数的75.41%, 外痔90例, 占总数的17.45%, 内痔37例, 占总数的7.14%;年龄27岁~73岁;病程最短10 d, 最长30余年;住院时间9 d~36 d, 平均15 d.

2 术前护理

2.1 心理护理

痔疮是一种常见的疾病, 对患者造成的不适和痛苦难以言表, 加之患者对痔疮的病情及治疗等知识了解甚少, 常或多或少地产生一些精神紧张、恐惧和焦虑等。医护人员要主动热情地接待来诊患者, 语言应简明, 态度要诚恳。护士在整个护理过程中关心体贴患者, 具有高度的同情心, 与患者沟通时保持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一致, 注意自己的仪表、神态和语调, 以取得患者的信任。并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年龄、性格特点、心理应对机制采取不同的方式减轻患者焦虑或恐惧心理: (1) 向患者说明痔疮的临床表现、发病机制、治疗方法及预后; (2) 说明医务人员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3) 检查治疗过程中, 医务人员保持严谨的工作作风。在治疗时, 转移患者的注意力。

2.2 术前准备

2.2.1 饮食护理

严格控制饮食, 向患者讲明控制饮食的意义, 肛管直肠手术后若排便过早, 可增加患者疼痛, 影响愈合。术前3 d主食口服瑞素, 1 000 m L/d, 瑞素为陕西华信医药有限公司生产的一种肠内营养乳剂 (TP) 。辅食为各种清流质、水果蔬菜汁, 液体量不够的可饮水, 停用其他饮食。

2.2.2 肠道准备

术前3 d用抗菌药, 如甲硝唑0.4 g, 庆大霉素8万U, 每日3次。用药期间每晚用番泻叶9 g开水冲泡后饮服, 直至排出大便为清水样, 不含粪渣, 必要时术前晚、术日晨清洁灌肠。并向患者讲明肠道准备的目的是清洁肠道, 减少肠内细菌生长, 防止术后感染发生;同时, 严格清洁肠道也是为了避免术后排便过早, 影响创面愈合。

2.2.3 肛门坐浴

坐浴是直肠肛管疾病手术前后的重要辅助治疗手段。坐浴是清洁肛门, 改善血液循环, 促进炎症吸收的有效方法, 并有缓解括约肌痉挛、减轻疼痛的作用[2]。每晚及便后, 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坐浴, 整个肛门及会阴部浸泡在热水中15 min~20 min, 如水温下降应补充热水加温, 对直肠肛管有炎症病变者用0.02%高锰酸钾溶液坐浴。

3 术后护理

3.1 饮食护理

术后肠蠕动恢复、肛门排气后, 先饮少量白开水, 如无不适, 开始主食服瑞素1 000 m L/d, 连服5 d, 辅食为各种清流质、果菜汁及水, 停用其他饮食。5 d后可进半流质饮食, 同时每晚口服石蜡油30 m L, 对石蜡油口味不能接受者, 可改服香油30 m L, 口服石蜡油的目的是软化大便, 润肠通便, 减轻排便对肛门的刺激。1周左右可进软食, 选择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 提高机体抵抗力。

3.2 肛门坐浴

每晚及便后, 用0.02%高锰酸钾坐浴, 整个肛门及会阴部浸泡在热水中, 持续坐浴15 min~20 min, 如水温下降应补充热水加温。

3.3 疼痛护理

对术后疼痛剧烈的患者, 给口服去痛片、盐酸曲马多等, 或肌注强痛定注射液2 m L, 必要时给予度冷丁50 m L肌注。经过医护人员的耐心解释及恰当处理, 患者对术后疼痛均能忍受。

3.4 尿潴留护理

排尿困难是痔疮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通常是由于术后肛门疼痛引起肛门及尿道括约肌痉挛, 加之精神紧张或肛门内填塞过紧等原因引起。此时, 护理人员应鼓励患者自主排尿, 并给予腹部按摩, 起床排尿或针刺三阴交、关元、中极等穴, 或利用听流水声以及反射诱导其排尿。可适当应用止痛剂, 但术后尽量避免用吗啡等抑制平滑肌的药物。在排除出血的情况下可用热水袋热敷小腹部, 或用温水冲洗会阴部。术后10 h可取出填塞肛门内的敷料, 减轻张力, 有利于排尿, 但要密切观察肛门创面有无渗血, 防止局部出血。若用上述方法无效, 患者24 h未排尿, 或膀胱胀满形成尿潴留时, 可行无菌导尿。导尿中应严格无菌操作, 1次放尿不超过1 000 m L, 以防发生虚脱和血尿。

3.5 出血的预防和护理

痔疮术后出血是常见并发症之一。多因手术创面大、内痔结扎不牢脱落, 痔核坏死脱落, 术后饮酒、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剧烈活动, 排便等因素引起。出血以术后数小时及痔核坏死脱落期 (5 d~14 d) 为多见。术后应注意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 手术当日应卧床休息, 次日可下床活动, 但避免剧烈活动, 在痔核坏死脱落期应减少活动, 以免引起大出血。仅创面少量渗血, 可用凡士林纱条填塞压迫。若患者出现肠鸣、肛门坠胀及便意感等出血先兆时, 应嘱其绝对卧床休息, 并采取紧急措施进行处理, 以防发生出血性休克。

4 健康教育

(1) 养成良好的每日排便习惯, 不要久忍大便, 多吃新鲜蔬菜水果, 保持大便通畅, 忌饮酒, 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2) 出院时如手术创面尚未完全愈合者, 仍应每日温水坐浴, 保持创面干净, 促使早日愈合; (3) 发现排便困难, 应及时去医院检查, 有肛门狭窄者行肛门扩张术; (4) 避免久坐久立, 经常进行适当的运动和活动, 增强体质, 促进全身气血流畅和增加肠道蠕动。

参考文献

[1]吴阶平, 裘法祖.黄家驷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1741.

子宫肌瘤56例围术期护理体会 篇6

【关键词】 子宫肌瘤;围术期;护理体会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中常见的良性肿瘤。若肌瘤大于2个半月妊娠子宫大小,或症状明显者,或经药物治疗无效又无须保留生育功能的患者可行子宫切除术[1]。我院收治子宫肌瘤患者56例,均行腹式子宫切除术。通过充分的术前准备和精心的术后护理,加强围术期护理,保证了手术的顺利实施,促进了患者的康复。现将护理总结汇报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8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56例子宫肌瘤患者,均行腹式子宫切除术,年龄38~63岁;黏膜下子宫肌瘤10例,浆膜下肌瘤12例,肌壁间肌瘤32例,多发性肌瘤2例。

1.2 治疗及结果 56例患者均为择期手术。腰椎麻醉50例,腰椎硬膜外联合麻醉5例,全身麻醉1例。行腹式子宫切除术后全部痊愈出院,无1例护理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为(1.5±0.3)h,住院时间为(7±3)d。

2 护 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加强护患间的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针对性地做好心理护理。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子宫肌瘤的有关知识,告诉患者子宫肌瘤属良性病变,并非恶性肿瘤的先兆,不必过分担忧。让患者知道子宫切除术后虽然不再出现月经,但一般都会保留卵巢,术后仍可分泌激素,不会改变女性特征和影响性生活。做好术前指导工作,介绍手术的方式和过程、麻醉的方法和选择;介绍主治医师、麻醉师的技术水平,让患者及家属共同参与决定其治疗和护理方案。

2.1.2 配合术前检查 协助患者做好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化验,心、肺、肝、肾功能及腹部B超检查等。遵医嘱做好药物过敏试验、交叉配型备血等。

2.1.3 术前并发症护理 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合并有对贫血、高血压病、糖尿病、上呼吸道感染者配合医师予以纠正,防止麻醉或手术时加重病情或引发严重后果。

2.1.4 手术野皮肤准备 术前1d以顺毛、短刮的方式进行手术野备皮,上至剑突,下达耻骨联合,两侧至腋中线及外阴与大腿内侧上1/3皮肤,并注意脐部的清洁。

2.1.5 阴道准备 术前3d开始用0.02%碘伏溶液行阴道冲洗或坐浴,每天2次。术晨用0.5%碘伏棉球擦洗阴道及穹隆后,并沿宫颈涂1%甲紫作为腹部子宫切除时进入阴道的指示标记。

2.1.6 胃肠道准备 术前1d口服20%甘露醇或番泻叶,使患者排便至少3次以上,术前日晚和术日晨用1%肥皂水各清洁灌肠1次。术前1d晚流食,术前8h禁食,术前4h禁饮,以免术中因恶心、呕吐而发生窒息或吸入性肺炎,同时还可以防止发生术后腹胀。

2.1.7 膀胱准备 患者进入手术室前排空膀胱,留置导尿管并妥善固定,保持引流通畅,以避免术中伤及膀胱,术后尿潴留等并发症的发生。

2.2 术后护理

2.2.1 体位护理 全身麻醉患者苏醒期要有专人护理,给予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有呕吐物及时吸出,防止误吸引起窒息,防止舌后坠、坠床等意外发生;清醒后取侧卧位,次日晨可取半卧位。腰椎麻醉的患者则需去枕平卧位6h,防止颅内压降低、血管扩张而产生头痛。

2.2.2 生命体征观察及护理 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并及时记录。术后15~30min测量血压、脉搏、呼吸1次,平稳后改为4h1次至稳定清醒;之后改为每天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4次至正常后3d。观察阴道出血和内出血情况,发现异常,应立即报告医师并采取处理措施。

2.2.3 尿量观察及护理 保持留置导尿管通畅,观察尿量及颜色变化,患者每小时尿量50ml以上为正常。24~48h后拔除导尿管并协助患者排尿,观察膀胱功能恢复情况。留置导尿管期间应擦洗外阴,保持局部清洁,防止发生泌尿系统感染。

2.2.4 引流管观察及护理 保持引流管通畅,观察引流液的性质及量,一般24h负压引流液不超过200ml。24h引流量小于10ml且患者体温正常可拔除引流管,注意观察局部伤口处愈合情况。

2.2.5 缓解伤口疼痛 术后24h内伤口处疼痛最为明显,按医嘱可用曲马朵、哌替啶等止痛药物或自控镇痛泵缓解疼痛。使用吗啡类镇痛剂时可引起嗜睡、呼吸抑制、胃肠道反应等不良反应[2],护士要加强巡视,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处理。此外,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分散注意力等非药物疗法,亦可起到缓解疼痛的作用。

2.2.6 伤口观察及护理 术后伤口用敷料加压包扎,24h内观察伤口有无渗液、渗血等。注意敷料是否干燥,有无浸湿、松散、滑脱等情况,保持伤口清洁、干燥。

2.2.7 会阴清洁及护理 术后每天用0.5%聚维酮碘溶液擦洗会阴2次或3次,持续1周,防止阴道残端感染。指导患者每次大小便后用消毒液清洁肛周及会阴部。

3 讨 论

腹式子宫全切术具有手术视野充分、难度低、易操作等特点,适用于所有需子宫切除术治疗的患者[3],是基层医院常用的术式之一。加强围术期护理是手术顺利进行和术后如期康复的重要保证。临床护理实践证明,术前正确评估患者的心理,针对性地做好心理护理,帮助患者认识手术的必要性及消除顾虑,使患者以轻松的心态接受手术,并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工作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基础。术后加强患者生命体征的观察,有效缓解伤口疼痛,积极防止阴道残端感染、腹部伤口愈合不良和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尿潴留等并发症的发生,并加强健康教育工作是促进患者如期康复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郑修霞,夏海鸥.妇产科护理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54.

[2] 孙成茹.术后自控镇痛泵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08,14(22):3840.

门静脉高压症围术期护理体会 篇7

【关键词】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大出血;护理

门静脉高压症是一种临床常见病,是肝硬化失代偿期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其外科治疗是肝硬化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外科治疗的主要目的是预防和控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1]。我院自2008年12月至2010年12月共施行手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患者90例。在治疗过程中,通过对病情的细致观察和护理,有效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取得了显著的治疗效果,促进了患者的康复,现将门静脉高压症围术期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90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中,男58例,女32例。年龄16~70岁,平均年龄(38.6±17.7)岁。其中乙肝后肝硬化74例,丙肝后肝炎后肝硬化7例, 酒精性肝硬化5例,自身免疫性肝硬化4例。所有患者均有呕血、黑便等上消化道出血史,临床表现为呕血、黑便、腹水、脾功能亢进等。其中合并胆囊结石和(或)慢性胆囊炎者12例 ,糖尿病史者26例。

1.2治疗方法 本组病例均手术治疗,其中急症手术15例,择期手术65例。行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62例,分流术8例,脾切除加断流联合分流20例。手术前行保肝治疗, 使肝功能Child分级达A或B级;术后继续行保肝治疗、应用抗菌药物,分流术者术后要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等祛聚药物。

1.3随访 所有患者接受定期门诊随访,出现消化道出血或肝性脑病症状者随时就诊。随访内容包括肝功能、再出血、肝性脑病、腹水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门静脉高压性胃病、生存情况等。

2 结果

切口感染8例、腹腔内出血6例、肝性脑病5例、肺部感染3例、肝功能衰竭2例、急性门静脉血栓形成2例、粘连性肠梗阻1例、腹腔脓肿3例、胰瘘2例;术后死亡5例,其中3例在术后1周内因腹腔内出血致失血性休克死亡,急性肝功能衰竭死亡2例。本组82例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2年,随访率93.1%,本组病人术后均有效地降低了门静脉压力,胃镜检查静脉曲张消失16例,改善61例,远期再出血5例。

3 护理

3.1术前护理

3.1.1 术前准备 多数门脉高压症患者肝脏功能储备比较差,需要积极术前准备,以纠正患者全身病理情况,提高对手术的耐受能力[2]。合并腹水的患者可给予白蛋白、利尿药物、保肝药物等治疗,对有重度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患者,可给生长抑素等药物降低门静脉压力, 防止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引起上消化道大出血。术前可少量多次输红细胞、血浆以纠正患者贫血或凝血机制障碍。对于合并有糖尿病的患者,术前应制订糖尿病饮食计划,正确评估血糖控制情况,术前应用胰岛素控制血糖。有吸烟习惯的患者应劝其戒烟,指导患者床上排尿练习等。术前做好药敏试验、皮肤清洁、留置尿管、胃管。

3.1.2 心理护理 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一般病史较长,需要外科治疗的病人多有上消化道出血史,往往心情紧张、消沉,强烈要求手术治疗的同时又对手术有恐惧感,不了解手术的意外、风险和术后效果等,存在一些心理负担[3]。针对上述情况,护士应主动与病人交流和沟通,介绍病人的病情,手术治疗的方法及成功的病例,使病人有心理准备,打消顾虑和恐惧感,让患者有积极的态度配合手术。

3.2术后护理及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3.2.1术后护理 患者回病房后多采用平卧位或半卧位,根据医嘱给予吸氧、静脉输液,连接心电监护仪,监测脉搏、血压、呼吸和体温等生命体征,同时监测患者血氧饱和度,连接好腹腔引流管、尿管,向医生了解手术情况等。

3.2.2腹腔内大出血 门静脉高压症术后之再出血是术后主要并发症,其发生率为在10%~13%[4],及时发现、及时诊断、及时处理是抢救腹腔内出血最有效的措施。因此,术后严密观察患者意识、血压、脉搏、呼吸、尿量,持续心电监护,术后根据血压、脉搏及时调节输液速度;保持引流管通畅,密切观察引流液色泽、量、性状及速度的变化。如术后引流量>200ml/h,手触引流管有温热感,提示腹腔有活动性出血,应立即通知医生妥善处理,并准确记录单位时间内引流液的颜色和量[5];对于生命体征不平稳而腹腔引流液不多时,应考虑有大量血凝块堵塞并结合全身情况做出正确判断,以免延误病情。

3.2.3 术后感染 门静脉高压症术后由于肝功能不良、免疫力下降、手术创伤大、腹水以及肠道细菌移位等容易并发感染,一般在术后3~5 d发生。①切口感染。为常见并发症之一,应加强局部换药或局部理疗。②肺部感染。由于手术采用全身麻醉,手术创伤大、术后疼痛等因素使呼吸活动受限,呼吸浅促,容易并发肺部感染。因此,术后应经常听诊肺部呼吸音,鼓励患者深呼吸、有效咳嗽, 翻身、叩背,痰液黏稠时雾化吸入,同时加强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③膈下感染。由于左膈下脾窝积血、积液未经引流排出而导致感染。术后血压平稳6 h后取半卧位可有效加强引流预防膈下感染。

3.2.4肝功能衰竭与肝性脑病 部分患者术后出现肝性脑病,严重时出现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临床表现为兴奋易激动、幻听、幻视, 手足扑翼样震颤, 步态不稳等[6],术后应严密观察患者有无嗜睡、烦躁、谵妄、视力模糊或复视、定向力障碍,性格和行为的改变、扑翼样震颤等肝性脑病的先兆表现。注意观察肝性脑病的诱因并予以排除,限制蛋白质的摄入、减少血氨来源与吸收。

3.2.5急性门静脉血栓形成 术后2周内每日或隔日复查一次血小板,若超过600×109/L,立即通知医师,协助抗凝治疗。应注意用抗凝药物前后的凝血时间变化。

4讨论

对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及时正确的围术期护理措施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做好围手术期的护理,可以减少或避免某些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手术疗效,缩短了术后住院日,促进了患者的康复;出院后向患者说明饮食、休息与门脉高压发病有密切关系,避免劳累和较重的体力活动。禁烟、酒,少喝咖啡、浓茶,避免粗糙、干硬、过热、辛辣食物,以免损伤食管和胃粘膜,诱发出血;告诉病人定时复诊。

参考文献:

[1] 杨镇.门静脉高压症外科治疗手术术式的選择与评价[J].临床外科杂志,2002, 10 (3):132-133.

[2] 梁玉英,贾燕瑞,孟杰等.腔内支架成形术治疗肠系膜上动脉狭窄患者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7, 23(6): 38-39.

[3] 武桂平,王卫红,王志民.门脉高压症的围手术期护理[J].河南外科学杂志, 2005, 11(2): 86-87.

[4] 王超,杨镇,韩娟,等.纤维蛋白封闭剂在晚期血吸虫病门静脉高压症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6,15(12):893-896.

[5] 程静,章娟.腹腔双套管在肝叶切除手术后的应用和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2,17(1):58-59.

喉癌手术的围术期护理 篇8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行喉切除术患者31例, 均为男性;年龄54岁~71岁, 平均年龄62.2岁;30例患者有嗜烟史, 约30年, 平均30支/d;临床分期Ⅱ期18例, Ⅲ期10例, Ⅳ期3例;声门型喉癌17例, 声门上型喉癌14例;喉癌部分喉切除术后复发5例, 声门型喉癌放疗后复发4例, 22例初次确诊患者, 31例患者均经病理确诊。

2 护理方法

2.1 心理护理

采用解释与疏导、鼓励与支持等心理护理措施, 根据患者的病情、个性心理等自身特点, 用坚定、真诚的语气, 耐心细致地进行解释和安慰。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及手术的重要性, 以纠正患者对癌症及其手术治疗的错误观点, 增强其治疗的信心, 调节和改善情绪与行为问题。鼓励与支持是一种常用的心理治疗手段, 对癌症患者尤为重要, 应贯穿于治疗的整个过程。应特别强调治愈率与完全康复的病例, 以消除患者的顾虑, 增强其对手术及治愈喉癌的信心[2]。

2.2 术前护理

手术前要对患者的全身情况有深入了解, 排除可能影响整个病程的各种潜在因素, 包括心理和营养状态, 心、肺、肝、肾、内分泌、血液以及免疫系统功能、血压、糖尿病等。恶病质是癌症患者的常见体征, 是营养不良的具体体现, 术前尽可能纠正患者营养不良的状况。应鼓励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的饮食。并完善心血管疾病、肺功能障碍、糖尿病、凝血功能等检查, 了解患者相关脏器功能, 排除手术禁忌证。同时, 对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也是相当重要的, 有静脉血栓危险因素者, 应预防性使用低分子量肝素, 联合多种方法抗凝, 对预防静脉血栓形成有积极意义。

2.3 手术器械准备

术前应先了解手术医师对手术的器械要求, 除准备常规的手术器械外, 还应准备喉癌手术的特殊器械, 包括气管切开包、骨剪、大小合适的气管导管、吸引管等, 做好交叉配血试验、血型检查, 准备需要量的血液, 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2.4 术中护理配合

巡回护士配合:巡回护士将患者接进手术室后, 应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入院诊断、手术部位及麻醉方式等。立即建立静脉通道, 配合手术医师行气管切开后再进行气管内全麻, 患者手术体位取仰卧位、垫肩头后仰, 肩部两侧置沙袋辅助固定, 连接好负压吸引器。协助器械护士在术前、术中及术后双方核对手术器械和敷料, 术中临时添加的物品要做好记录, 清点时勿遗漏。

器械护士配合:器械护士应了解手术步骤, 熟知各种手术器械的名称及用途, 将手术器械分类整理, 保持器械摆放台的整洁。在行气管切开时, 器械护士要辅助选择合适的气管导管, 协助气管内吸引、吸痰, 保持呼吸道通畅, 气管切开完成后, 应及时更换气管切开包, 换上手术包。在肿瘤切除及颈淋巴清扫术中, 密切关注手术进程, 协助气管内吸痰, 防止气管堵塞及吸入性肺炎, 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和遵循无瘤原则, 准确保留好手术标本, 手术结束后协助切口包扎, 认真清点、处理手术器械。

3 结果

31例喉癌患者平均住院13 d, 24例拔管出院, 7例带管出院, 无手术死亡病例, 患者及其家属对手术、麻醉和护理均表示满意。

4 讨论

4.1 心理护理在喉癌患者中的重要性

癌症患者心理特征突出的表现为恐惧、焦虑和绝望。对于喉癌患者, 手术治疗是一种明显的不良心理刺激, 患者除具有一般手术患者的紧张、恐惧外, 往往还对手术的成功与否或危险性表现出过分的担忧[3]。术前, 患者往往担心手术的成功率的高低, 能否彻底根治所患癌症;术中, 则担心癌症是否扩散或发生转移, 并出现恐慌及忧心忡忡;术后, 因手术致失音及容貌损毁等而使患者的自尊心受到伤害, 并可因此而悲伤、哭泣, 严重者可有明显的抑郁焦虑情绪, 甚至产生悲观厌世的念头[4]。

术前恐惧期需要向患者讲述手术成功的病例, 如果条件允许, 可以请手术后恢复良好的患者现身说法, 使患者产生安全感和信任感, 重新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消除紧张和不信任心理。让患者从心底里懂得只要与医护人员很好地配合, 一定会取得手术成功。

术后心理逆反期:由于患者术后带鼻饲管和气管套管, 暂时不能进食及语言交流, 加上手术的疼痛与不适, 悲观情绪上升, 烦躁易怒, 悲观绝望, 甚至拒绝治疗及护理, 产生敌对情绪。此时应加强与患者的非语言交流, 如身体语言、书面交流、手势等, 与患者建立有效的沟通方式, 减少沟通障碍带来的心理焦虑, 缓解心理压力, 逐步恢复患者发音及进食, 使手术达到预期效果。

4.2 手术相关护理的配合

手术相关护理贯穿于患者整个治疗期间, 从患者入院后的术前准备到术后患者切口愈合。

4.2.1 熟悉手术步骤, 注重细节操作。要求器械护士基本技能娴熟, 基础理论扎实, 器械护士应对手术步骤有基本的了解, 每一个手术环节的配合紧密与否, 直接关系到手术能否顺利进行[5]。

4.2.2 强化责任心, 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患者病情康复速度与护理配合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在整个治疗过程中, 所有参与治疗的护理人员应以高度的责任心、精湛的护理技术与医师密切配合, 使患者治疗顺利完成。

4.2.3 注重微创操作, 减少治疗过程中对患者的损伤。在对患者术口换药、气管套管护理、呼吸道护理时, 操作宜轻柔, 避免对局部造成二次损伤, 增加患者的痛苦。

参考文献

[1]金静.全喉切除术患者护理研究进展[J].现代护理, 2006, 12 (3) :222-223.

[2]王宜平.全喉切除的围手术期护理[J].中国中医急症, 2007, 16 (10) :1291-1292.

[3]张学华, 沙金霞.59例喉癌术后护理体会[J].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0, 33 (2) :112.

[4]恭岚, 梅志红.心理干预对癌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化护理杂志, 2002, 37 (10) :787-788.

老年病人的围术期护理 篇9

1 临床资料

2009年5月—2011年5月共收治60岁以上的老年病人128例, 其中男85例, 女43例;年龄65岁~91岁, 平均75岁;合并有高血压34例, 慢性支气管炎29例, 脑梗死后遗症15例, 糖尿病38例, 冠心病29例, 帕金森病1例, 其中有的病人合并有多种疾病。经围术期精心护理, 123例病人按期出院, 5例病人因营养差、低蛋白血症、经济困难不能及时补充营养造成切口延期愈合。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一般护理

老年病人由于各个器官逐渐发生退行性改变, 器官功能出现不全, 对手术的耐受力影响很大。因此, 要详细询问病史, 尽可能完善术前检查, 特别是心、肝、肾功能的检查及血压、血糖的测定。及时发现和有效治疗各种并发疾病, 预测手术对病人的危险性, 积极给予营养支持, 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 提高病人对手术的耐受力。另外, 要保持病房环境清洁、安静, 尽可能满足病人的合理要求。

2.1.2 心理护理

由于老年病人对疾病的认知能力差, 对疾病的焦虑、恐惧, 缺乏安全感, 甚至由于疾病的缠身, 对生活丧失信心, 不配合治疗。护理人员与病人交谈时要用通俗易懂语言, 尊重病人, 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避免传递不准确的信息, 造成病人对疾病治疗等方面的误解而引起情绪波动[1,2], 要多关心病人, 讲清手术目的及手术的重要性, 使病人以积极的心态接受手术。

2.1.3 术前指导

吸烟病人术前2周戒烟, 防止呼吸道分泌物过多, 影响呼吸道通畅。鼓励病人术前练习并掌握深呼吸运动、有效咳嗽和排痰等方法。胸部手术者进行腹式呼吸的训练, 腹部手术者进行胸式呼吸的训练。指导病人术前练习床上大小便。

2.1.4 术前宣教

给病人介绍手术室环境、手术医生, 给病人讲解麻醉方式、术后可能留置引流管及目的和意义, 以减轻病人的恐慌, 使病人主动配合护理, 顺利完成手术。

2.2 术中护理

调节手术室适宜的温度, 保持安静, 巡回护士可与病人亲切地交谈, 也可轻握病人的手, 以减轻病人的恐惧心理, 使病人顺利度过麻醉阶段。术中不谈与手术无关的话题, 严格控制补液量和补液速度,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 保证手术顺利完成。

2.3 术后护理

2.3.1 常规护理

术后根据麻醉方式采取合适的体位,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 有引流管的应妥善固定引流管。老年病人术后因疼痛、精神紧张、感染等因素易诱发高血压、心律失常。应及时给予镇痛、镇静、抗感染药物, 并注意电解质的平衡, 必要时术后1 d~2 d给予适量糖皮质激素, 以提高应激能力[3]。

2.3.2 并发症预防

老年病人免疫力低下, 术后易发生各种感染。长期卧床及惧怕切口疼痛, 不敢咳嗽, 不能有效地清除呼吸道异物, 极易发生肺部感染。因此要定时帮病人叩背, 鼓励病人用手捂住切口咳嗽, 尽量将痰液排出, 同时给予雾化吸入, 有利于预防肺部感染。有留置尿管的病人应每天用0.5%碘伏棉球擦洗尿道口, 保持会阴部清洁, 鼓励病人多饮水, 能尽早拔除尿管的要尽早拔除, 以防泌尿系感染。

2.3.3 切口护理

由于老年病人切口愈合能力差, 抗感染能力也差。对于营养状况差, 估计切口愈合不良的腹部手术病人, 最好采用减张缝合;同时术后应加强全身营养支持疗法, 合理应用抗生素, 及时更换切口敷料, 观察切口有无红肿、渗出。如果是腹部手术最好使用腹带, 因为老年人腹肌薄弱, 防止因用力咳嗽而引起切口裂开, 老年病人切口可延长1 d~2 d拆线。

2.3.4 营养和饮食护理

由于老年人机体抵抗力差, 应给予营养丰富的饮食。根据病情多食用一些高蛋白和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 饮食要规律, 少食多餐。对于不能由口进食或进食不足时, 应行肠外营养, 满足机体的需要, 保证机体的修复。

2.3.5 皮肤护理

老年病人由于局部皮肤血液循环障碍, 加上手术后惧怕疼痛, 不敢翻身, 局部皮肤长期受压, 极易发生压疮。应建立皮肤护理卡, 2 h用红花酒精按摩皮肤受压处及骨隆突处1次, 促进血液循环。避免物理性刺激, 保持床铺平整、整洁、干燥、无渣屑, 能翻身的病人鼓励并帮助病人2 h翻身1次, 并告诉病人及家属压疮的危害, 增强其预防压疮的意识。

3 小结

通过对128例老年病人的精心护理, 体会到老年病人对手术的耐受性差, 术前应对病人做好充分的心理护理和生理准备, 因为良好的心理状态能提高病人对手术的耐受力, 充分的生理准备能使病人顺利度过围术期。同时应做好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营养支持, 这样才能使病人顺利康复出院。

关键词:老年病人,围术期,护理

参考文献

[1]姜安丽.新编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200.

[2]闫凤云, 翟付敏, 赵亚伟.术前评估护理在老年手术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 2011, 17 (19) :22-23.

上一篇:小学语文毕业试题(六)(无答案) 人教新课标版下一篇:在赴沿海发达地区挂职干部座谈会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