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与结算

2024-11-05

国际金融与结算(共12篇)

国际金融与结算 篇1

国际结算课程是高等院校金融贸易等专业的必修课程,该课程主要基于国际贸易、国际金融等相关学科知识,研究由国际贸易及其他方面的交往所产生的跨国货币收付,是一门外向性和操作性都很强的课程。在经济全球一体化和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背景下,我国对外经贸活动及其他方面的交往在深度和广度上都在不断地扩展,由此产生的对国际结算的需求不断地增加,对国际结算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国际结算课程的教学目标就是培养掌握国际结算基本原理和具体业务流程,熟悉业务操作中的基本步骤和方法,掌握各种业务操作的娴熟技巧的国际结算人才。但由于国际结算课程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操作性,同时又具有与国际惯例紧密相连、与多学科交叉等特点,使得学生在学习国际结算课程的时候感觉内容枯燥、又多又细,不仅难以掌握,也很难产生学习兴趣。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真正满足人才培养的要求,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和总结合适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一、国际结算课程的教学模式

课程的教学模式根据围绕中心的不同,可分为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新型的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是施教者,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灌输者;学生是参与者,是知识的灌输对象,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理解主要来自于教师的课堂讲授。新型的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是引导者,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理解主要来自于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学习。

目前高校国际结算课程的教学模式多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以课堂讲授为主,教师上课讲概念、讲流程、讲操作、讲例题,学生被动地听讲、记笔记。这种单凭教师的讲解或简单的多媒体教学,对于国际结算课程,很难取得良好的效果。国际结算课程是一门多边交叉学科,内容繁杂,既有理论层面的,又有实务层面的。对于从未涉足于具体业务操作的学生而言,在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下,学生很难理解和消化实务层面如单据、结算方式方面的内容;对于理论层面的内容,由于条文众多,内容显得空洞又难以把握。虽然绝大多数院校都设置了实践教学环节,但仍缺乏综合性、设计性的实践课程,学生对于如何将书本知识及课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缺乏感性认识,实际操作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鉴于传统教学模式的缺陷,许多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进行总结和创新,探索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新型教学模式改传统模式下的TTT(Teacher Talk Time)为STT(Student Talk Time),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再是片面的知识灌输,更加注重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目前对于国际结算课程的新型教育模式,没有统一的范式。王学惠、张丽琼(2008)提出,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学校和教育者都要更新教育观念,彻底转变“以师为本”的教育理念,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教育者自身要做到终身学习,紧跟国际结算的新变化;根据不同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侯方淼等(2011)提出了“国际结算课程多层互动式教学模式”。该模式的基本框架包含四个互动层次:老师学生间的互动、学生间的互动、知识能力互动以及课内课外互动。通过这四个层次的互动来实现以学生为主、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建构理念。赵璋等(2009)将建构主义理论运用到国际结算课程的教学中,提出了基于建构主义的“TCSP”教学模式。具体包括理论教学(Theoretical teaching)、案例教学(Case teaching)、情景教学(Situational teaching)、实践教学(Practical teaching)四个环节,即“TCSP”教学模式。运用“TCSP”模式在进行教学时,将课堂作为共同体,实现了理论与实践、教学与调研、课内与课外、共性培养与个性发展、动态与静态五个结合,有效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实现了对学生知识、能力及综合技能的培养目标。张才杰(2010)提出了“国际结算产学研一体化的教学模式”。通过大学与商业银行、进出口公司和企业联合的方法来实现国际结算人才的培养直接与国际结算的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这些新型的国际结算教学模式,虽然形式不同,实质都是在探索更好地实现以“学生为中心”,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教学理念。

二、国际结算课程的教学方法

根据国际结算课程的特点,为了提高国际结算课程的教学效果,真正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许多教师通过不断的探索,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了很多国际结算课程的教学方法,归纳起来主要有: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情景教学法,模拟实验法,双语教学法等。

(一)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指在国际结算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以国际结算教材为依托,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结合各种实际案例,让学生参与到案例的讨论活动中,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缩短理论和实践之间的差距。国际结算课程具有很强的实务性,因此案例教学法是国际结算课程教学中经常采用的方法。但具体到在国际结算课程中如何运用案例教学法,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体会。案例教学法一般包括案例的选取和课堂实施两个步骤。在案例选取上,汪艳秋(2010)认为,案例的选取应该由浅入深,以增强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王晓静等(2008)认为,案例的选取应结合学生所学的专业,对金融专业的学生,案例的选取应以银行为核心,选择与银行承兑、贴现票据、开证、审单有关的案例;对贸易专业的学生可选取有关合同构成要件,汇票当事人权责,进出口商在托收和信用证业务中的纠纷等方面的案例。还有教师认为案例的选取应坚持案例的选择和设计与理论内容一致,以实际工作中出现的具体情况和理论相矛盾的地方为出发点,选取具有典型性、现实性和新颖性的实际案例。在课堂实施上,基本采用案例导入、案例讨论、案例总结三个环节。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只起引导作用,把话语权交给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可根据案例的难易程度,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如穿插式、问题牵引式、课堂讨论式、启发式等具体方法,从而有效地提高案例教学的效果。

(二)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以实践为导向、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它从职业的实际需要出发选择具有典型性的项目为教学内容,通过师生共同实施某一完整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由于国际结算课程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结算的工具和方式与实践紧密结合,采用项目教学法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贾先文(2009)详细阐述了项目教学法在国际结算课程中的运用,提出了项目教学法在国际结算课程中的具体实施步骤:教师首先讲透相关理论,然后和学生一起探讨并明确具体项目,最后由学生完成国际结算项目。项目教学法的效果取决于多个方面,对学生、教师和学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辉辉等(2011)强调了项目目标制定的科学性,建议由优秀的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由优秀行业、企业及银行结算业务人员组成的)全程参与课程项目建设,共同确定国际结算课程的项目,准确地把握行业和企业的需求;通过专兼职教师队伍的沟通合作,形成从课程项目向专业项目扩展;提出直接使用原单进行教学和分析,以增强案例的真实性,缩短理论与实践的距离。

(三)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出一个能引发情感体验、认知体验的教学环境,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融入情境,产生内驱的动力,在情境中发现问题,自发地分析问题并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情景教学法不仅促进学生对知识和能力的掌握,而且促进了学生的认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和谐发展。张文娟(2010)对国际结算课程中如何运用情境教学法进行了讨论,认为情景教学法的实施,创设问题情境是最关键的一环,可利用学生身边熟悉的生活场景,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其次是建立任务情境,分配角色,让学生自发生成问题分析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最后是解决问题,师生协作,对学习进程和结果进行反馈和评析。张宇馨(2009)认为基于任务的教学,应该首先调整课程内容,把教学内容模块化,设计的任务既要反映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又要生动有趣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探索精神。然后根据模块内容和教学目标设定难易程度不同的任务,并强调任务实施过程中引入实践教学和双语教学。

(四)模拟实验教学法

模拟实验教学法也称模拟教学法(崔文芳,2009),是指在课堂内外为学生提供一组模拟情景,让学生根据设定的条件或借用现实条件,自主决定采取何种虚拟的经济行为,然后观察和分析这种行为的结果。模拟教学法可以有两种方式:一是借助模拟教学软件,让学生在电脑上进行演练;二是建立相关的有形实验室或实验基地,为学生创造一个模拟训练的场所。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国内高校很少能在校内建成国际结算实务实验室或实验基地,因此第一种方式是最适合一般高校的。采用这种方式时,利用网络汇集和共享高水平的软件是一种低成本、高效率的途径。尚庆梅(2008)论述了模拟实验教学法在国际结算课程中的实践和启示,指出进行国际结算课程模拟教学,可依托国际贸易实验室、国际结算软件和金融实验室。模拟教学法可通过角色扮演(或角色分配)法让学生置身于模拟的场景中,参与具体的国际结算过程,从而使课程内容更生动,更能激发学生参与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李静等(2011)提出了基于QQ邮件的模拟实验教学方法,该方法不同于前面介绍的方法,不需要借助于专业实验室和软件,而是利用QQ邮件,由学生自己构建一个业务背景,然后进行邮件和文件的传递,完成业务的沟通,直至收回货款。并指出这种方法更接近于现实情况,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真正脱离实验室教学的模拟环境,增强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双语教学法

双语教学是指综合运用母语和外语(在我国主要是英语)作为媒介用语,对学生进行相关专业知识讲授的一种创新型教学方法。《国际结算》课程具有较强的实务性和操作性,国际结算业务既涉及商业银行的国际业务部门,又涉及外贸企业、运输、保险等众多相关单位和业务环节,要求相关业务人员具备较高的外语水平处理往来函电。实施双语教学不仅能使教学内容与国际惯例及业务规范相吻合,而且能加深学生对英文专业术语、单据的理解和掌握,尽早熟悉实际工作环境。双语教学法在国际结算课程的实施,共同的观点是需要提高教师队伍水平、提高学生英文水平、选取适当的教材和教辅材料及授课方式多样化。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个性的建设性观点。王艳文等(2008)指出国际结算课程双语教学应安排成选修课,并按基础分成小班授课,并增加课时量。朱艳玲(2008)指出,国际结算课程实施双语教学,应先试点后铺开,确立“专业第一语言第二”的原则。罗琪(2009)提出,国际结算课程双语教学可采用“四人团队学习法”,将学生以四人组成一个团队,团队成员一起讨论分析,集思广益,并进行任务分配,角色扮演,可以很好地提供学生双语学习的积极性和效果。任丽娟(2010)指出,在双语教学时,学校还应该改革双语教学的考评机制,向双语教学倾斜,提高教师的积极性和水平。

教学无程式,思维无定式。国际结算课程的教学也没有固定的模式和方法,而是应该在不断适应和满足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基础上,因时而异、因地而异、因人而异,对教学方法不断地进行创新实践,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才能真正提高教学质量,最大限度的挖掘和调动学生学习国际结算课程的积极性,满足社会对专业人才素质的要求。

摘要:国际结算课程是高等院校金融贸易等专业的必修课程,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操作性,同时又具有国际性、交叉性的特点,但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感觉内容枯燥、难以掌握。为了不断适应和满足社会对专业人才素质的要求,以及教学的需要,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国际结算的潜能和积极性,需要不断地探索和总结合适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关键词:国际结算,教学模式,教学方法

国际金融与结算 篇2

当今世界国际贸易迅速发展,商品交易的数量、品种、金额不断扩大,传统“银货两讫”的结算方式早已不能适应现代国际结算的需求。当前大多数进出口贸易都是由经办国际结算业务的银行通过票据,单据等结算工具转移和传递并借助某种结算方式清算国际间贸易的债权债务,从而实现贸易的最终完成。由此银行的国际结算品种逐渐多样,方式也不断发展和创新。选择结算品种主要取决于国际间经贸活动的内容、融资的需求、风险的保障程度和银行的服务范围等因素。目前最普遍使用的品种有:信用证、托收、汇款、保函,保理和福费廷等种类,对于广大的出口企业而言,如何正确认识各种结算方式,并根据自身需要作出适当选择,以更好适应国际贸易的发展,是企业降低收汇风险、减少结算成本、扩大利润,增加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摘要] 当今国际贸易中常见的结算方式主要有预付货款、托收、信用证、银行保函、赊销及其组合。这五种国际贸易结算方式,在促使或监督对方履约方面的力度不同,其交易成本亦不同。国际贸易结算方式的最佳选择应注意:在促成贸易成功的大前提下,有效监督对方履约并尽量降低结算成本。

[关键词]国际结算方式,适应国际贸易

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和中国加入WTO,中国经济正日益与世界经济接轨,为了更好地融入国际市场,在国际贸易中获得更佳的经济效益,灵活选择国际贸易结算方式就显得尤其重要。当今国际贸易中常见的结算方式主要有预付货款、托收、信用证、银行保函、赊销及其组合。这五种国际贸易结算方式,在促使或监督对方履约方面的力度不同,其交易成本亦不同。国际贸易结算方式的最佳选择应注意:在促成贸易成功的大前提下,有效监督对方履约并尽量降低结算成本。

国际贸易中的成本由很多因素构成,如商品制造或购买成本、运输成本、保险成本等,在现代国际金融体系下,结算成本也是其中因素之一。如果只有一种结算方式,因无法比较,可以说不存在结算成本问题。但当有多种结算方式供选择时,在不同结算方式的比较中就会产生贸易结算成本的概念。例如因支付方式的改变,导致了交易中某一方财务费用的增加,或者导致了使用第三者(一般是银行)费用的增加等等。所谓贸易结算财务成本,就是使用某种支付方式时所必须承担的各项费用,主要包括财务费用、款项转移费用。

在实际操作中,采用何种结算方式就应分别算出其对应的财务费用、款项转移费用,然后加以比较选择,一般而言,如果说双方都不担心对方违约,或者说,在双方违约风险几乎为零的时候,首选的支付方式应该是预付货款或赊销,其次是托收,再次是信用证,最后才是保函。

在国际贸易中,国际结算风险成本主要包括:对方违约风险和对方退出风险。对方违约风险。这种风险是指在交易双方既定的支付方式下,一方履约后另一方违约的可能性,或者说一方履约后另一方违约空间的大小。另一方违约的原因既可能是商业性的,也可能是非商业性的。比如在托收方式下,出口商将商品运抵进口商所在国后,进口商拒绝付款、拒绝提货的可能性要大大高于信用证支付方式。因为托收方式下,出口商履约将货物运抵目的地后,如果进口商拒绝付款或拒绝接受货物,他不会遭受损失,也不会直接受到来自第三方的惩罚。对方退出风险。这种风险是指:一种支付方式下,由于条件不利,导致商业中的一方退出交易的可能性。在交易中追求自己利益的最大化,这是国际贸易商人的理性行为。进口商的最大利益莫过于不付钱而获得自己想要得到的商品,出口商的利

益最大化莫过于到了款项而不提供商品。真正的商人不会做赔本的买卖,健全的市场经济都会有一个良好的退出机制。因此,一种支付方如果使得交易一方遭受风险太大或无利可图时,他退出交易的可能性就是对方遭受的退出风险。比如全额预付货款的支付方式,对出口方有利,但由于进口方承担的风险太大,即便价格和运输条件已谈妥,也有可能导致进口商因支付交易成本太高而退出,那么出口商将遭受很大的对方退出风险。因此,进出口商人选择结算方式时,不仅要考虑结算必须付出的费用,而且还要考虑选择结算方式时所承担的风险成本,在所有结算方式中,汇付货款是出口商满意的方式。选用此方式,出口商所付的财务费用和转移费用较低,遭受对方违约的风险很小,但却面临较大的对方退出风险,所以出口商在选择使用该种支付方式时,必须考虑进口商的接受程度。如果进口商根本没有接受的可能性,为了成交,出口商宁愿采用其他的结算方式。综上所述,当存在违约风险,考虑贸易风险成本时,双方首选的支付方式是信用证。至于预付货款、赊销、托收都是次优选择,如果非要在次优中挑选出一个来,就取决于哪一方更握有主动权了。

一笔贸易究竟采用哪一种结算方式,在业务实践中,往往取决于各当事人自身收益衡量与风险偏好基础上的谈判,此外还与贸易货物的特点、贸易地区的交易习惯、相应法规相关。长期以来,信用证一直是国际贸易结算中最常使用的方式。但是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推进,这种局面也在悄悄地发生变化。据有关资料统计,美国企业利用信用证进行国际贸易结算的比例大约在25%。在欧洲,尤其是欧盟内部,信用证业务较少,有“夕阳业务”之称,代之而来的大部分是见货后或者收货后付款。

为什么信用证在西方经济发达国家的对外贸易中用的比较少呢?上文已经提出,当交易中存在较大违约风险时,信用证是支付交易成本最低的结算方式;当违约风险较少时,使用信用证结算则会增加交易成本,为理性的交易者所不采用。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之间,世界政治动荡,经济秩序十分混乱,国际贸易商为了规避结算风险,创造并发明了信用证结算方式。二战以后西方国家进入较长时期的相对稳定发展的阶段。欧洲大陆国家普遍比较小,国家与国家之间大部分是陆路相通,彼此之间犹如左邻右舍,可以说是知根知底;现代计算机及通讯技术的进步,商业欺诈行为因信息不对称条件的改善而大为减少;此外,欧洲悠久的法治传统和市场经济下对商业信誉的重视,买卖双方违约事件发生的概率比较低,交易者自然要选择比信用证交易成本更低的支付方式。

国际金融与结算 篇3

【关键词】国际结算 模拟实验 体系

实验教学在应用型人才的素质和能力培养中具有重要作用。对国际金融与贸易专业而言,国际结算课程的实务性操作性要求极高,除常规的理论教学外,课程的模拟实验教学应在课程体系内占据重要位置。丰富完善并提高国际结算模拟实验教学整体水平,是拓展培養国际金融与贸易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必然举措。

一、国际结算模拟实验教学的现状

目前,国内大学国际金融与国际贸易专业中,绝大多数都开设了国际结算这门核心课程。有条件的也陆续开设了国际结算实验。从运行的情况看,整体的实验教学质量水平不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内容设置上看,教学内容和项目较为死板,灵活应用和综合创新性的实验项目少,实验教学的计划安排过多依附于理论教学的要求。个别院校不重视模拟教学,根本就未开设模拟实验。有的院校存在认知上的极大误区,只在国贸专业开设模拟实验,而金融专业不开设。资源投入上,有些院校的建设投入欠缺,硬件配置标准低,实验人员也只配备通用型实验员,没有配置专业的课程实验指导教师。有的院校将实验教学视为鸡肋,给予的课程教改立项较少,教师没有经费支持,缺乏动力去更新实验的项目、案例和技术资源。实验安排过分随意、实验考核过分死板、实验教学制度缺乏规范完善,也是目前国际结算实验教学中存在的痼疾。

二、国际结算模拟实验的层次构成

国际结算模拟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其他相近学科一样,应按照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由实物认知到自行操作,再到自行设计、刨新的循序渐进的方式建立,从实验教学体系的层次分析入手,过渡到体系的设计与完善。结合多年的实验教学工作实际,可将国际结算模拟实验划分为以下几个层面:

感性认知:提升学生对课程知识体系的感性认知,是模拟实验教学的基础。应事先安排学生对国际金融、贸易专业课程涉及到的知识进行充分了解,使其对学习的内容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增强学生的代入感。

课程模拟实验教学:指导学生模拟操作实验,掌握具体操作方法和业务流程,如在外贸单证实习平台上练习填写备种单证等。

综合应用:学生有了感性认识后,让学生分角色开展实验,扮演国际贸易中的不同角色。这一层次的实验不仅能够反映出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还能巩固学生的专业技能,反映学生的应变能力、协调能力、社交能力等。

创新升华:鼓励并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的专业知识,设计、策划一些专业实践性的创新活动。通过引导和训练,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强化和拓展专业技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国际结算模拟试验教学体系设计

针对以上模拟实验教学的层次构成分析,可将国际结算实验教学体系相应划分为几大类别逐项予以设计:

外贸单证类试验:外贸单证是银行和国际贸易中关键的业务组成部分。单证制作的好坏,一定程度上关系到企业的业务成败盈亏。外贸业务单证种类繁多,有出口企业、进业、海关、商检、银行、保险、运输等部门填写的单证等几十种。为此,可在实验室中设置单证展示柜,展示各种国际贸易中的单证,比如结汇单据、贸易合同、信用证等,让学生使用现实中外贸公司制作单据的流程方法、标准的结算业务软件、规范的单证格式来进行实际的制单工作,使学生从感性上认识国际贸易中的各种单证。同时利用外贸单证实习平台让学生学会制作外贸单证的方法,为将来的工作打下扎实基础。

角色类实验:角色类实验是通过国际结算模拟实习平台在网络上建立仿真的贸易模拟环境。如分别指定不同的学生(或同一学生不同时点)模拟受益人、开证申请人、开证银行、通知行、议付行、保兑行、海关商检、运输、保险等角色,让学生体会国际贸易中不同当事人面临的具体工作和互动。在仿真的国际贸易环境中,让扮演进出口商的学生注册自有公司、开立银行账户、向银行借贷还款、组织货源、网上营销、开立信用证、订舱、报关、结算、出口退税等,全面培养学生的市场开拓、商务协商、风险预防、资金筹措等实际能力。

创新类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型思维,培养学生的市场开拓信心和思路。可安排国际商务谈判、商务项目策划、商务网页设计与制作等课程的实验,这些课程的实验都需要一定的设计能力和创新意识。如在国际商务谈判的实验中,可在实验是开设模拟的商务谈判室,营造谈判的氛围。实验中除了让学生掌握如何撰写邀请函、练习谈判的技巧、掌握谈判礼节、谈判之后报告书的制定、贸易合同的签约外,还可让学生自组谈判团队、自行设计适当的谈判风格、设计谈判策略、制定出适宜的战术,针对不同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商业环境制定不同的谈判战略。

四、完善国际结算模拟实验教学体系的思路

(一)实验项目的考评管理

项目是实验教学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建立并培育完善《国际结算实验项目目录》,可在学科项目下分设几个方向的国际结算实验教改项目,给予一定的经费倾斜,鼓励国际结算学科的一线教师进行项目的创新和探索。在合理的实验期间内成功且达标的实验项目列入《国际结算实验项目目录》,并列入日后的常规教学计划安排。

(二)推进实验教学文件规范化

模拟试验教学规范化建设,应从完善国际结算试验大纲和国际结算试验指导书入手。实验大纲要明确课程实验教学内容、强化实验教学考核、保证实验教学的质量。实验指导书要不断修订完善优化。规范化的模拟试验考核要和理论教学考核结合起来,作为课程教学效果的最终评判依据。

(三)加强模拟实验教师队伍建设

实验教学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上是由一线实验教师的指导水平决定的。一些高校往往是将那些学历不够、学生教学评价较差、年龄较大的教师安排在实验室岗位,这是实验教学效果差的根源之一。应优先安排那些热爱实验室工作的高学历、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从事实验教学工作。为激励一线实验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应对实验指导课与理论课的课时转换系数设置一个合理的比例。给实验技术人员提供各种培训、研讨交流的机会。

(四)逐步实施实验室开放式管理

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国际结算模拟实验室的开放式管理可尝试推出以下菜单模式供学生自主选择:时段选择:学生做实验可不局限在规定学时内完成。可结合学生的宿舍、图书馆设置校园网络ip区段,将国际结算实验室向学生全天候全时段开放。偏好选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利用业余时间,在遵守实验室管理规则的前提下,在规定的实验项目中自由选择自己要做的实验。拓展选择:学生根据实际,提出自己的要求,拟出实验目的及所需仪器,经指导教师批准后进行实验或团队实验。开放实验室里教师只解答问题,将实验的主动权全部交给学生。

参考文献

[1]张汝根.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应用型国际贸易专业人才[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7):34-35.

[2]王波.论国际贸易专业实验教学与实验室建设[J].常州工学院学报,2004(2):23-26.

国际金融与结算 篇4

关键词:信用证,UCP600,受益人,利好,相符交单

信用证是国际贸易中一种重要支付方式,因其独特的优势为企业在国际结算中广泛应用。规范信用证业务的主要国际惯例是《国际商会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U-niform Customs and Practice for Documentary Credits,简称UCP),它是国际商会制定的一套关于信用证业务的统一规则,长期实践中已成为国际公认的非政府商业机构制定的最为成功的国际惯例。目前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万家银行在信用证中声明适用UCP。随着国际贸易、运输、保险各行业及单据处理和结算工作的发展和巨大变化,自1994年实施的UCP500(国际商会第500号出版物)已不能完全适应和满足实际业务的需要,最新修订本UCP600(国际商会第600号出版物)于200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作为信用证领域最权威、影响最为广泛的国际商业惯例,新修订的UCP600必将在接下来的至少10年当中主宰全球范围的信用证业务。

2009年我国进出口总额22,073亿美元,其中出口12,017亿美元,进口10,056亿美元;中国成为全球出口“冠军”。信用证在我国企业进出口结算中仍扮演着重要角色。作为信用证业务中受益人的出口企业,在信用证业务操作中必须遵循UCP600规则,更应充分理解和利用UCP600相对UCP500实质变动中与受益人密切相关的利好条款,正确把握UCP600一些操作层面的具体规定,以在信用证支付方式下及早、顺利收取货款。

一、UCP600对受益人的利好与适用

(一)“议付(negotiation)”新定义

在UCP500中,议付“意指被授权议付的银行对汇票及/或单据付出价金。仅审核单据而未付出价金并不构成议付”。UCP600第2条则定义“议付指指定银行在相符交单下,在其应获偿付的银行工作日当天或之前向受益人预付或者同意预付款项,从而购买汇票(其付款人为指定银行以外的其他银行)及/或单据的行为”。在新的定义中,明确了两点,一是议付是对票据及单据的一种购买行为,二是议付是银行对受益人的融资———预付或承诺预付。这无疑是对受益人利益的一种维护,因为对于受益人而言,获得支付或融资才是最终目的。

(二)删除“可撤销信用证”类型

在UCP500中,“信用证可以是可撤销的,或不可撤销的。因此,信用证应明确注明是可撤销的或是不可撤销的。如无此项说明,应视为不可撤销的信用证”。UCP600第3条则删除了对出口人极为不利和实际业务中极少使用的“可撤销信用证”类型,规定“信用证是不可撤销的,即使未如此表明”。显然在UCP600下,所有信用证都是不可撤销信用证,这种信用证对受益人较有保障。

(三)新增对受益人融资授权

UCP600除了在第2条议付的定义中明确了其预付性质外,还在12条中增订新规定“开证行指定一银行承兑汇票或做出延期付款承诺,即为授权该指定银行预付或购买其已承兑的汇票或已做出的延期付款承诺”,明确了开证行对于指定行进行承兑、做出延期付款承诺的授权,同时包含允许指定行对延期付款信用证(deferred payment credits)办理贴现(预付或买入)的授权。这项规定旨在保护信用证下受益人从指定行获得融资的行为。

(四)缩短单据审核时限

关于开证行、指定行及保兑行(如有)审核单据的时限上,UCP500规定为“合理时间,不得超过从其收到单据的翌日起算7个银行工作日”,而在UCP600第14条则改为“最多为收单翌日起第5个工作日”。这一改变,首先取消了“合理时间”的概念,杜绝长期实际业务中经常出现的处理时间是否“合理”的争议和纠纷;其次缩短了银行处理单据的最长时限,总体来说对受益人更为有利。对于出口商而言,在新的规定下有望更早提前收汇。

(五)增加拒付后单据处理的选择性

UCP600第16条增加了银行在不符电中对单据处理的选择项。其一为“开证行留存单据直到其从申请人处接到放弃不符点的通知并同意接受该放弃,或在其同意接受对不符点的放弃之前从交单人处收到其进一步的指示”,这就意味着拒付后,如果开证行收到申请人放弃不符点的通知,则可以释放单据。这点在UCP500中没有作出规定并不予认可,但这一做法目前在银行业务中经常用到。依照UCP600中的这一新增条款,受益人在单据不符的情况下,如申请人同意,即使开证行拒付之后,仍可获得开证行的付款。这无疑有利于更好地保障受益人利益,因为受益人提交单据最基本的目的是获得付款。

(六)强化单据遗失的银行责任

在UCP500中,“银行对由于任何文电、信函或单据传递中发生延误及/或遗失所造成的后果,概不负责”。UCP600第35条中又对此作了补充,“如果指定银行确定交单相符并将单据发往开证行或保兑行,无论指定银行是否已经承付或议付,开证行或保兑行必须承付或议付,即使单据在指定银行送往开证行或保兑行的途中,或保兑行送往开证行的途中丢失”。这一补充和强调保障了受益人利益,只要受益人向指定银行提交了“相符”单据,即使单据在银行传递中遗失,仍可获得付款。

二、企业出口信用证操作中的把握

(一)提交相符的单据

1. UCP600第2条(定义)中第一次厘清“相符交单”(complying presentation)的定义:“相符交单是指与信用证条款、本惯例的相关适用条款以及国际标准银行实务一致的交单”。这一定义与传统上对于相符交单的理解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众所周知传统上相符交单指的是所谓的“八字真言”,即“单证相符、单单一致”。而在UCP600新定义下,相符交单必然包含三层涵义,受益人提交的单据不但要做到“单证相符、单单一致”,而且要做到与UCP的相关适用条款相一致,还要做到与国际标准银行实务(ISBP)一致,只有同时符合以上三个方面的要求,才是相符单据。

2. 依照UCP600第14条“单据审核标准”d款,即使在单证之间也不要求“等同”(identical),仅要求“不得矛盾”(must not conflictwith),这样比过去UCP500单单之间“不得互不一致”(not inconsistent with)的审单标准似乎略为宽松,但值得注意的是,该条款并不放弃“相符”的审单原则。

3. UCP600明确定义了“相符交单”,单据间“不得矛盾”外,还在第14条f款中规定对出单人或单据内容未作规定时,“提交的单据”必须“满足单据的功能”。比如对于汇票,UCP与一般的信用证中都没有必须由出票人签字的规定,但是根据票据法,没有此项要式内容,汇票无效。因此,一张没有出票人签字的汇票肯定是不合格的。

(二)信用证的修改

修改信用证,受益人既可以向银行发出接受或拒绝的通知,也可以交单的事实作出接受或拒绝。这点上,UCP600与UCP500的精神一致。但UCP600在第10条“修改”中的f款新增“修改中关于除非受益人在某一时间内拒绝修改否则修改生效的规定应被不予理会”,表明了沉默不等于接受的立场,明确否定了修改书中“如受益人未在规定时间发出通知,则修改生效”的规定,从而进一步维护了信用证不可撤销性质和受益人利益。因此,UCP600实施后,对于信用证修改书中加列了接受或拒绝修改的时限的类似条款,银行将不予理睬,受益人可不予理会。

(三)选择指定银行的信用证

UCP600在第7条c款规定开证行责任时强调了指定银行的独立权利,在第12条增加b款以解释开证行选择指定银行的具体含义,充分体现了对指定银行权益的保护。

UCP600还在第6条d款新增条款首次在UCP中明确了交单地点应在指定银行及开证行所在地,也就是受益人可以自由选择向指定银行还是开证行交单。

因此,从有无指定银行的角度考虑,出口方可选择带有指定银行的信用证。因为一是一旦受益人向指定银行提交合格单据,新规则对指定银行权益的保护就相当于对受益人的保护;二是如指定银行为当地一家银行,可及时交单及时收汇,对出口方较为有利。

(四)正确使用可转让信用证

关于可转让信用证,UCP600在第38条中新增“第二受益人或代表第二受益人的交单必须交给转让行”的规定,旨在避免第二受益人绕过第一受益人直接交单给开证行,损害第一受益人的利益。UCP600同时还吸纳了国际商会发布的一项专门针对可转让信用证的指南中的类似条款,即当第二受益人提交的单据与转让后的信用证一致,而因第一受益人换单导致单据与原证出现不符时,或者简单说单据不符仅由第一受益人造成时,转让行有权直接提交第二受益人的单据给开证行。这项规定旨在保护正当发货制单、没有过错的第二受益人利益。这些新变化需要引起作为第一受益人的贸易代理或拥有进出口权的母公司,以及作为第二受益人的实际供货人的特别注意。

(五)注意单据业务中的新变化

在信用证单据操作中,受益人须提交符合上述“相符”的单据,还要注意一些相关的新变化。

关于交单日。UCP500中规定信用证中如无规定交单期,“银行将不予接受迟于装运日期后21天提交的单据”;UCP600第14条c款则明确限定受益人“在不迟于发运日之后的21个日历日内交单”,将此21天明确为21个日历日(calendar day),而非银行营业日(banking day)。

关于发运日期和到期日。依照UCP600第3条的解释,使用“在……之前(before)”及“在……之后(after)等词用于确定发运日期时,不包含提及的日期,“在……之后(after)”等词用于确定到期日时不也包含提及的日期,一律从第二天起算。

关于受益人和开证申请人地址和联系细节。按照UCP600第14条j款,任何单据的受益人及开证申请人地址均无需与信用证及其他单据同一,只要是在同一国家范围内即可。而至于地址信息中的联系细节(电话,传真号码,email等)干脆就不予置理,可减少受益人制单中容易出现的因笔误而遭致拒付的情形。但有一点例外,就是运输单据上的收货人及通知人的地址和联系细节应与信用证的规定相符,因为承运人需依赖这些详细信息,以及时通知收货人或通知人有关到货及提货事宜。

关于正本单据。UCP600第17条a款,凡信用证规定的每一种单据必须至少提交一份正本,而在UCP500中并不十分明确。至于什么单据视为正本单据,UCP600也作了些宽松的规定。

UCP600新规则下涉及单据的新要求还有很多,比如:信用证不得规定汇票以开证申请人为付款人;发票必须以信用证同样货币表示;保险单据可以包含任何除外条款;一票货物以两个或更多运输工具同时装运出发也视为分批;运输单据可由承运人、船东、船长或租船人以外的任何人(当然也就包括运输行)签发,只要其签署满足运输单据条款的要求等等。出口企业在信用证单据缮制和处理时必须符合新规则新要求,以便顺利及时收取货款。

参考文献

[1]顾民.最新信用证(UCP600)操作指南[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7-11

[2]张宁.UCP600重要变动分析[J].集团经济研究,2007(4)

[3]曾鸣.UCP600主要变化及对实务的影响[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06

国际金融与结算 篇5

班级

姓名

学号

得分

一、填空题(每题0.5分,共10分)

1、国际贸易中使用的票据主要有、和,其中使用 为主。

2、持票人将汇票提交付款人要求付款或承兑的行为叫。

3、汇票通过 可以不断转让下去。

4、汇票是无条件的支付 ;本票是无条件的支付。

5、就资金流向与支付工具的传递方向而言,汇付方式采用的是,托收与信用证支付方式采用的是。

6、托收的基本当事人有四个,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7、跟单托收按其交单方式的不同,可分为、。

8、对开信用证适用于。

9、假远期信用证规定受益人开立__________汇票,由付款行负责____________,并且贴现利息和费用由____________承担。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1、使用D/P、D/A和L/C三种结算方式,对于卖方而言,风险由大到小依次为()A、D/A、D/P和L/C B、L/C、D/P和D/A C、D/P、D/A和L/C D、D、D/A、L/C和D/P

2、在国际贸易中,用以统一解释调和信用证各有关当事人矛盾的国际惯例是()A、《托收统一规则》 B、《国际商会600号出版物》 C、《合约保证书统一规则》 D、《国际商会434号出版物》

3、一张有效的信用证,必须规定一个。()A、装运期 B、有效期 C、交单期 D、议付期

4、买卖合同规定支付条款为D/P见票后45天付款,代收行于4月20日向进口商作汇票提示,进口商同日承兑,按惯例,进口商应于 付款。()A、6月4日 B、6月9日 C、5月30日 D、6月6日

5、公司向乙公司出口一批货物,乙公司通过丙银行开给甲公司一张不可撤销的即期信用证,当甲公司于货物装船后持全套货运单据向银行办理议付时,乙公司倒闭,于是丙银行:

()A、可以以乙公司倒闭为由拒绝付款

B、仍应承担付款责任

C、有权推迟付款,推迟时间可由甲、丙双方协商

D、将乙公司的开证押金付给甲公司

6、某公司在收到国外开来的信用证时,当即开立以开证行为受票人的汇票,汇票上注明“Draw under opening bank at 30 date of draft”这一汇票性质属于:

()A、远期商业汇票

B、即期银行汇票

C、远期银行汇票

D、即期商业汇票

7、按《UCP500》规定,在议付信用证项下,汇票的付款人应是:

()A、开证申请人

B、开证行或其指定的付款行

C、议付行

D、通知行

8、信用证体现了:

()A、开证申请人与开证行之间的契约关系

B、开证行与信用证受益人之间的相约关系 C、开证申请人与开证行之间的契约关系,又体现了开证行与信用证受益人之间的契约关系 D、开证申请人与信用证受益人之间的契约关系

9、下列几种结算方式中,对卖方而言风险最大的是。()A、票汇 B、承兑交单 C、即期付款交单 D、远期付款交单

10、在补偿贸易或易货贸易中经常使用的信用证是。()A、循环信用证 B、对开信用证 C、对背信用证 D、红条款信用证

11、不属于本票的票据行为的是()

()

A.出票

B.付款

C.承兑

D.追索权

12、代收行的责任之一是()

()

A.审核单据内容

B.执行托收行指示C.服从付款人指示

D.保证付款人付款

13、接受汇出行的委托将款项解付给收款人的银行是

()

A.托收行

B.解付行

C.代收行

D.转递行

14、下列关于本票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本票的基本当事人为出票人、付款人和收款人

B.未记载付款地的本票无效

C.我国票据法上的本票包括银行本票和商业本票

D.本票无须承兑

15、当汇票遭到付款人的拒付时,持票人不可以向()行使追索权。

()

A.出票人

B.保证人

C.承兑人

D.付款人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5分)()

3、一张汇票往往可以同时具备几种性质,因此,一张商业汇票同时又可以是银行即期汇票。()

4、一般情况下,汇票一经付款,出票人对汇票责任即告解除。()

5、相比较而言,托收方式对买方更为有利。()

6、可转让信用证办理转让后,买卖合同也随之由第一受益人转让给第二受益人。()

7、在承兑交单情况下,是由代收行对汇票进行承兑后,向进口商交单。()

9、汇票、本票和支票可分为即期和远期两种。()

10、信用证是一种银行开立的无条件的付款承诺的书面文件。()

11、信用证是一基本内容自足的文件,一经开立就成为独立于买卖合同以外的约定,但是如果信用证援引了合同,例如:本信用证根据合同号FG357的合同开立,那么,银行审核单据时,就要受合同的约束。()

12、票汇方式用于预付款的出口交易,出口人收到国外银行汇票或银行本票时,即可发运货物。()

13、在议付信用证项下,汇票的付款人应是议付行。

()

14、银行保证书与信用证同属于银行信用,因而银行保证书的担保银行与信用证的开证银行均承担第一性的付款责任。

()

15、在D/P方式下,银行交单以进口人付款为条件,如进口人不付款。货物所有权仍在出口人的手里,所以D/P对出口人比较有利。

()

四、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1.汇票

2.托收

3.本票

1、在票汇情况下,买方购买银行汇票径寄卖方,因采用的是银行汇票,故这种付款方式属于银行信用。

2、空白背书的汇票凭交付而转让,交付者可以不负背书人责任。

()

8、汇票和票汇的区别是:前者是支付工具,后者是支付方式。

()

4.信用证

5.保兑信用证

四、计算题(第一题10分,第二题15分,共25分)

1、某公司向西欧推销箱装货,原报价每箱50美元FOB上海,现客户要求改报CIFC3% Hamburg.问在不减少收汇的条件下,应报多少?(该商品每箱毛重40公斤,体积0.05立方米。在运费表中的计费标准为W/M,每运费吨基本运费率为200美元,另加收燃油附加费10%,加一成投保一切险,保险费率1%)

2、我某公司出口某商品1000箱,对外报价为每箱25美元FOBC4%,外商要求将价格该报为每箱CIFC5%汉堡,已知运费为每箱1美元,保险费为FOB净价的1%,请问:(1)要维持出口销售外汇净收入不变,CIFC5%应该报多少?(2)已知进货成本为每箱180元人民币,每箱的商品流通费为进货成本的3%,出口退税为每箱30元人民币,则出口的该商品盈亏率和换汇成本分别是多少?(假设汇率为:USD1=RMB6.5)

五、案例题(每题10分,共20分)

1、我出口企业收到国外开来的不可撤销信用证一份,由设在我国境内的某外资银行通知并加保兑。我出口企业在货物装运后,正拟将有关单据交银行议付时,忽接该外资银行通知,由于开证银行已宣布破产,该行不承担对该信用证的议付或付款责任,但可接受我出口公司委托向买方直接收取货款的业务。对此,你认为我方应如何处理为好?

2、某公司与国外客户签订的合同规定交货期为2012年5月之前,不久收到客户开来的信用证,该信用证规定:“Shipment must be effected on or before MAY,2012”。于是我方在5月10日装船并顺利结汇。约过了一个月,客户却来函要求因推迟装船,要求索赔,称索赔费应按国际惯例每逾期一天罚款千分之一,因迟装船10天,所以应赔款百分之一。

国际金融与结算 篇6

转让信用证与对背信用证通常用于中间上在实际买主和实际供货商之间的转手交易。两种信用证的形式上, 都是由中间商在进口商申请开来的原信用证基础上通过新开证行向实际供货人开立, 都同各自原证一起共同完成一笔业务在三个交易商(进口商、中间商和实际供货人) 之间两次连续交易的结算。因此, 不管是从涉及两种信用证的当事人来看,还是在信用证的内容上来看都有许多相似之处,加之这两种信用证所涉及的环节、程序比一般信用证复杂得多,所以在实务中时常被混淆。而实际上,可转让信用证和对背信用证从业务流程和本身性质上都有区别。只有了解了两者的区别后,才能在国际贸易实务当中进行正确的选择和使用。

一、业务流程的不同

1.可转让信用证。首先第一受益人(中间商)与进口商签定贸易合同;接着进口商申请开立可转让信用证;开证行开出可转让信用证;转让行通知信用证给第一受益人;第一受益人申请转让信用证;转让行向第二受益人作转让通知(开立新证);通知可转让信用证;此时第二受益人发货;第二受益人向通知行交单;向转让行寄单;转让行付款;转让行通知第一受益人换单证;第一受益人換发票和汇票,转让行向第一受益人支付发票或汇票差额(议付);转让行向开证行寄单索汇;开证行审单偿付;开证行通知进口商赎单;进口商付款赎单;最后进口商提货。

2.对背信用证。对背信用证是以议付方式且原证通知行、议付行及对背证开证行为同一家银行,对背证通知行、议付行为同一家银行来进行介绍。其中,中间商既是原证基础的贸易合同下的出口方,又是对背证下买卖合同的进口方。

对背信用证业务程序的第一步是进口商申请开立不可转让信用证;接着进口方银行开证(原证);原证通知;原证受益人(中间商)申请开立信用证(对背证);原证通知行开立对背证;对背证通知;对背证受益人(实际供货商)发货;实际供货者交单申请议付;对背证议付行议付;对背证议付行寄单索汇;对背证开证行审单偿付;对背证开证行通知中间商单到;中间商重新发货(是指在货权句为记名抬头的情况下,中间商要先收货再办理发货,如果货物单据是空白抬头,实际供货者可直接将货物发往中间商指定目的地,即进口商所在地);换单据议付;原证通知行(对背证开证行)支付汇票差额;向原开证行寄单索汇;原开证行审单偿付;原开证行通知进口商赎单;进口商付款赎单。

二、信用证形式上的不同

1.从信用证数量和当事人来看。可转让信用证只有一张信用证,一个开证申请人和一个开证行。开证行在开出信用证后应同时对第一受益人和第二受益人负责,并且开证行只有在可转让的授权下才能转让,反之则不得转让。根据《UCP500》第四十八条B款规定:可转让信用证必须注明“可转让”,而且只能使用“Transferable”一词,诸如“可分割(Divisible)”、“可分开(Fractionable)”、“可过户(Assignable)”、“可转移(Transmissible)”这类词语,不能使信用证成为可转让,即使有记载,也视为不可转让信用证。

对背信用证涉及两张信用证,两个开证申请人,两个开证行和第一、第二受益人,并且原证的受益人即为新证的开证申请人。两张信用证彼此是独立存在的,两家开证行分别各自的受益人负责。同时,对背信用证可在任何情况下,只要银行同意,都可以一证为基础,开出另一张信用证。

2.从信用证的内容来看。可转让信用证在转让时,除了允许修改的项目外,其他条款均应与原证完全相同。值得注意的是,第一受益人在转让信用证时,除信用证金额、单价、到期日、最后交单日、装运期可以减少或缩短,投保的保险金额比例可以增加外,其他项目只能按原证条款转让。

对背信用证中第二证(新证)的内容并不受第一证(原证)内容的约束,尤其是可以不出现原证申请人的名称。通常,为了便于对背信用的受益人在规定期限内交来要求的单据后,中间商能在原证期限内更换发票,利用交来的其他单据实现原证受益人的权利,对背证(新证)的条款与原证可有变动,具体表现在:①原证的开证申请人是进口商,新证的开证申请人是原证受益人(中间商);②原证的开证行是进口地的一家银行,新证的开证行是出口地的通知行或者其他银行;③原证的受益人是中间商,新证的受益人是实际供货人;④新证相比较原证,金额单价减少,装运起缩短。

三、性质上的不同

1.从付款的性质来看。因为可转让信用证的开证行同时要对第一、第二受益人负责,所以只有一次交单付款。对背信用证中两证的开证行分别各自独立对其受益人负责,因此有两次独立的交单和付款。另外,对背信用证受益人与其原证受益人得到的是不同开证行的付款保证,所以所处的地位和拥有的安全性、保障性是不一样的。

2.从中间银行承担的风险来看。可转让信用证的转让行由于不承担付款责任,因此面临的风险小。对背信用证新证的开证行承担的风险相对来说比较大。如果中间商违约,新证的受益人有能提交出合格的单据,新证的开证行将很难从原证开证行那里得到索偿。

3.从对实际供货商的保障来看。可转让信用证对实际供货商,即第二受益人的保障性不够充分。而对背信用证的实际供货商是新证的直接受益人,并且独立与原证,所以对供货商的保障比较充分。

国际金融与结算 篇7

一、Tutorial模式的教学方式及特点

(一) 教学过程:知识交流讨论

Tutorial课堂模式的具体讨论方式可分为两种:案例讨论和讨论报告。实施案例讨论课时, 老师与同学共同交流, 进行一两个具体案例的分析, 课堂氛围愉快轻松, 平等的沟通体验, 有利于学生提出自己学习过程中遇见的难题, 老师可以根据不同的问题, 有针对性地将某一个知识点进行深入解读, 这从另一方面也对从业老师提出更高的要求。

第二种讨论方式是讨论报告。学生分组讨论, 将讨论结果进行报告总结, 或者是演讲形式。这种讨论方法的侧重点在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沟通, 可以有效提高自我总结、自我表达的能力, 有利于发散思维, 深入思考。

(二) 提高效率:促进知识当堂吸收

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授课为主, 老师做完每周一次的课程之后, 所有的复习总结全靠自觉, 学生如果遇到什么问题也没有更多的机会向老师提问, 而开设Tutorial的小班辅导课, 可以将课后的复习集体进行, 不仅仅可以解决个人碰到的难题, 还可以通过其他同学的问题发现新的知识点, 并且查漏补缺, 带动了整体的学习积极性。[1]通过及时地解决问题, 老师下一次的课程就可以将复习讲解案例的时间省下来, 转而进行更加深入的教学活动, 长久看来, 是一种很好的良性循环的过程。

(三) 教学重点:由“教”到“学”

Tutorial教学模式, 与传统的大班授课的教学方式, 最根本的不同在于将学习的主动性重新“下放”给学生, 大部分的基础知识, 可以由学生自学完成的, 老师就不再进行反复的讲解, 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方面老师也需要主动研究探索更深层次的问题, 而不能仅仅依靠基础知识就结束一节课, 推动建立教学相长的教学生态, 将老师和学生的位置摆放得更加平稳, 二者就学术进行平等的沟通和解答, 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学生在单独学习过程中, 需要独自克服很多问题, 养成自我学习的好习惯, 这与大学的办学方针相吻合, 在校其间不仅仅是为了获得一个文凭, 更重要的是能够获得学习的知识, 提高自我学习的能力。

二、Tutorial模式与《国际金融与结算》相结合的可行性分析

(一) 理论性知识加强吸收

国际金融和国际结算的知识内容较为复杂, 传统课堂里对于好老师的认可方式是:能否多方面地讲解复杂的理论性知识, 将国际市场的汇率变动、金融市场的具体条例、债券货币买卖交易等知识进行清晰的解释。[2]为了能够将抽象的概念解释清楚, 老师不一例外地选择具体的案例分析, 然而就实际的教学效果看来, 过度的灌输并不一定能够达到教学目标, 学生必须在课后花费一定的时间主动学习才能将知识点吃透。Tutorial的教学模式, 将原本难以检测的这一环节搬到课堂上, 学生只有参与到学习后, 才能融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 要求学生在课前就完成知识点的学习。

Tutorial的教学模式, 必然可以带动学校教学模式的改革, 具体的学生评分系统也随之变化。原本的评分仅仅依照学生期末成绩定调, 30%的平时分虽说有一定占比, 但是由于学生缺少可以真正参与课堂互动、主动学习的能力, 这一部分的评分往往不够清晰、缺少公开透明的评分标准。设置小班辅导课之后, 学生的主动学习态度, 可以直接作为参考标准, 因为学生之间有更多的协作, 因此小组成员也可以进行相互进行打分。原本占大比例的考试成绩, 由此仅仅具有参考价值, 因为具体的学习情况视个人而定, 课堂上学生提高的是个人学习和合作能力。

(二) 国际金融与结算知识的实务操作训练

以往的国际结算课程中, 有大量的案例分析, 在Tutorial模式下, 可以由实务操作模式代替讲解。如国际结算中, 在选用不同的结算工具和结算方式可能出现的风险;学生可以模拟不同的进出口贸易公司, 依照公司的规模和经营产品, 模拟商务谈判, 制定贸易合同, 老师作为评委对不同的谈判小组进行分析打分;学生依照贸易合同进行具体跟单, 参与国际贸易中的各个环节, 这些具体的操作演练, 有利于学生日后参与到, 由国际贸易专业人员担任的具体社会工作中去。

三、结语

《国际金融与结算》的课程固然繁多, 但是由于其体系内是相互联结的, 只要能把握各个环节的主要责任和风险的关键知识点, 就可以进行自我学习、不断进步。Tutorial模式为学生的学习方法提供了一整套完整的理论, 加强组内沟通, 并对老师的教学内容提出新的要求, 二者共同进步。笔者希望转变学生原本的学习习惯和态度, 帮助学生在学校期间建立良好的自学习惯。

摘要:随着我国对外经济与贸易的继续深入, 市场对于国贸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多, 很多高职类院校也开设了国际贸易专业的专业课程, 并且绝大部分高校也应实际需要将《国际金融与结算》这门课程设置为必修课, 然而由于金融与结算知识本身的专业性强、偏重于理论的因素, 导致课堂的教学效率相对不高, 课程积极性比较低, 为了解决该问题, 笔者提出引进国外的课堂教学模式——Tutorial模式 (即小班辅导课) , 将金融与结算的知识理论利用小班教学的形式进行更加深入的剖析和讨论, 由此提高本专业人才对于课程和专业的吸收。

关键词:Tutorial,国际金融与结算,贸易实务

参考文献

[1]王炳焕.Tutorial模式在国际贸易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管理工程师, 2012, 03:63-67.

国际金融与结算 篇8

国际结算这门课程是研究国际间由于政治、经济等联系而发生的以货币表示债权债务的清偿行为或资金转移行为。这门课程属于经济类国际贸易、金融等专业的核心课程,它的内容横跨经济、法律、管理等一级学科,其中先修课程包括票据法、国际贸易实务、银行会计。笔者从2007年以来,通过对国际结算9年的教学实践和理论探索,总结该门课程有如下特点。

第一,综合性强。国际结算从内容上可以分为国际贸易结算、非贸易结算,且以贸易结算为主。贸易结算涉及国际贸易实务、金融实务等相关知识,因此要求学生对国际贸易流程、银行业务有一定的把握。从研究客体上对国际结算进行划分可以分为单据结算和非单据结算,其中以单据结算为主要研究对象。而单据结算涉及票据法、民商法等相关知识。

从专业课程的设置上来看,它通常被放在本科教学的第六个学期的教学任务中。众所周知,需要基础知识越多的学科且交叉性越强的学科通常会在高年级开设。可见,国际结算这门课程是一门综合众多学科知识的交叉学科。

第二,先修课程结构复杂。众所周知,对一个概念的把握须从相邻学科出发,找到明确的界定边界。因此,若从国际贸易流程角度出发,将内容扩散到合同签订与履行、品质条款、结算条款、运输条款、保险条款、纠纷解决机制条款等,要求学生对联合国国际商品买卖公约、海牙规则、汉堡规则、海商法、保险法、UCP600等相关国内法和国际经济法有一定的了解。

同理,若从金融实务角度出发,我们要将知识点扩散到金融体系、商业银行经营范围、银行中间业务实际操作流程、银行资产负债表、国际借贷等金融及银行会计的领域。那么,就需要我们对担保法、民事诉讼法、票据法等相关国内法律有一定的了解。

而这些先修知识的获得的顺序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对知识的学习需要反复研究,不断回头探索,不断否定再否定。比如,在国际结算中同学们接触结算的工具——票据,知道票据法规定票据的开票人只能是债务人(只承认顺汇),而在国际贸易实务中遇到了信用证和托收等方式下出票人竟然是债权人(出口商)。细心的同学则会大惑不解,但是如果回头仔细研读国际结算中的相关参考内容票据法,则会得到“票据法只允许顺汇,然而国际经济法可以接收顺汇也可以逆汇”的结论。

第三,学科系统性弱,需要学生自己把握。不同于类似于西方经济学这样系统已经成熟的专业基础课,国际结算是比较年轻的学科,而且实践应用性强、综合性强,因此其系统构造不容易把握,导致学生的学习可能会变成规则强记的游戏。

诚然记忆是学习的基础,但是学生为了应付期末考试和证书考试,纯粹靠记忆强行背诵书本上的内容则是应试教育的悲哀。学生之所以靠背诵解决问题,是因为他没有理解相关知识的逻辑关系,更是因为他没有把之前所学的各门专业课及专业基础课有效地衔接起来。导致学生对某一学科的理解只能从学科之内出发,而不能从其他学科得到启发,或者说将学科与学科串联起来。

这种衔接在有些课程中是比较好把握的,如本身就以抽象性强而著称的西方经济学。但是,国际结算课程各章节处处可见实践操作的具体事项,却缺少足够的抽象概括,也缺少和其他学科之间明示的呼应。这不仅对教学者提出了高要求,也需要学生们自己理解,依靠自己在经济学中培养的思维方式及学习各门学科后培养的基本素养来融会贯通。

2 国际结算课程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联系

由于该课程开放性强,知识更新快。正如前文所述,国际结算的先修知识点数量庞大,且结构性复杂。但是,由于学科的规范性和抽象性,以及教学时间的限制,如此众多先修知识不一定都要在教学计划中体现为先修课程。那么就存在着这样的一种可能,学科与学科之间可能会有漏洞,而国际结算这样的交叉学科的先修知识或许处于被疏忽的状态。

也许有人在此会提出反问:如果基础学科之间没有真空,那么要学这门综合性学科干吗呢?笔者在此持不同观点。诚然综合学科的功能之一在于补充曾经被遗忘或者被遗失的基础知识领域,然而仅仅是补充,而不是认为从零开始理所当然。况且综合性学科的主要功能是将之前的基础知识串联起来,形成一张有特定应用价值的知识网,从而解决实际问题,塑造应用人才。若是缺乏对基础知识的把握,那么这种网络则会破绽百出。应用者从一个知识点到另外一个知识点的衔接将无法体会到逻辑上的理所当然,而认为是文意所定。那么,学生将被知识固化而奴役,无法随着知识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因此,虽然综合性学科可以解决部分基础知识问题,但基础知识的获取需要其他渠道。或许在教学计划之外,或许在兴趣之上。

因为国际结算课程的开放性强,因此被奴役的自由意志将难以体会到新鲜血液注入背后的逻辑上的必然,从而怠于不断汲取。这样一来,有的人走上工作岗位后会发现没有学过这门课程与学过这门课程的同学没有差距,从而否定教学。教学与实践操作的距离会越来越大,这与培养应用型人才位导向的教学定位是背道而驰的。

除此之外,国际结算课程实践操作性强。国际结算这门课程讲究实践操作,它是理论课中的实验课。只有通过实验环节,学生才能巩固抽象的理论知识。而新技术革命的浪潮改变了国际结算课程实习的环境。因此,为了适应网络环境,改革国际结算课程势在必行。

而现在市场上新的教学软件也层出不穷,为国际结算的实践教学提供了广阔的平台。或许有人认为,文科生的实践环节无非是“小孩办家家”,可有可无。笔者持保留态度。因为实践环节起着理论教学中所无法替代的作用,没有此环节,缺少的不仅仅是几个学分的安排,更多的是学生对空洞知识的迷失和衔接上的乏力。从初学者的角度来看,他们更易接受具体、直观的事物,通过对这些事物的把握,他们才可以在更高的平台上抽象、概括。因此,我们对实践环节的评价应该从反面评估,即“如果没有这个环节,我们会失去什么”。答案不言自喻。但是,笔者并不赞同过分重视实践环节而忽视理论教学,其实这两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各自扮演不同的角色。

3 国际结算网络课程建设的经验探索

笔者2008年承担了建设国际结算网络课程的任务,主要针对以上总结的课程特点开展课题研究。在“天空教室”的网络环境下,通过各个模块的设置,教师可以上传各种教学参考。其中,习题练习、讨论题、案例分析等是国际结算这门课程在教学中必须得到巩固的。由于课时的限制(32课时),在课堂上,教师无法介绍足够的案例来分析比较,因此在“天空教室”上传并布置相关作业,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果。正如前文所述,国际结算的先修知识结构性复杂,需要不断巩固,而对于学生而言,让他们重新翻开上学期的书本查缺补漏几乎不可能。因此,笔者不仅上传了本学科的案例,而且还上传了与本学科密切关联的综合案例。让学生通过一个综合的案例,将过去遗忘的知识记起来,并与本门课程结合在一起做一个有益的串联。比如,“保兑行在开证行拒付下的应对方法”涉及民法中关于合同的相对性、国际贸易实务中信用证的实质、国际结算中保兑行的划账方式等综合问题。这种案例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本们课程的理解及运用,而且能把学生在大学期间相关的专业课程结合起来,形成一张知识网络。

“天空教室”中的参考文献、书籍、网站等板块则是对教学者提出的要求。要求教学者提供的书籍、文献等具有层次性、可读性及相关性。当然,学生的自觉性也很重要。笔者设置此板块的目的是提供给学生一个温习知识及不断更新知识的平台。国际结算从一定角度上来看,是研究相关结算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因此,在整体上把握相关当事人的履行目的、履行方式、保障方式是一条捷径。然而,由于每一种规则都是在不同当事人利益之间的权衡取舍,规则的订立必然会牺牲一部分人的既得利益或者可期待利益。由于利益主体的不断诉求、社会标准的不断迁移及经济政策的不断改变倾斜方向,规则也在与时俱进。比如,“在转让信用证中为保护第二手收益人的利益,当第二受益人提交的单据与转让后的信用证一致,而因第一受益人换单导致单据与原证出现不符时,转让行有权直接提交第二受益人的单据给开证行”。这种权衡无非是侵权责任法中过错责任在国际经济经济法中的体现,对第二受益人而言更加公平。然而,第二受益人接收的信用证仍然是第一受益人的商业信用没有改变,这是在巩固银行及中间商的利益,以及信用证转让后的安定性,而局部牺牲第二受益人的部分利益。

笔者认为,最值得开发的是“天空教室”的实践操作板块。根据教学计划,国际结算课程会另外安排32课时的实践课,但是实践课安排在学期末,部分学生可能已经遗忘课堂的理论知识。既然学校已经有可以应用的软件,那么就可以让学生在学完理论课程之后,直接通过实践流程的操作实现教学延续,这样不仅可以节省理论课的课内实践学习,也能使学生对结算流程得以更具体的认识,有助于对新知识的巩固。因此,在实践板块中上传可以连接到服务器的ACCESS具有必要性。

同时,笔者在这里再次强调,我们既不可忽视实践教学,也不可过分低估理论教学在课程中的重要性。因此,在“天空教室”中增设网上答疑、知识点的探讨等互动讨论板块也具有现实性指导意义。正如前文所述,对于综合性强的学科要注重建立知识网路,而只有找到先修知识链接起来的结点,才能构成严谨的知识网络。这些结点对于学生而言很难把握,然而却是抽象思维建立的有效途径。比如,很多学生不能理解或者经常遗忘“进口商在申请信用证时要交纳开证押金”。通过民法中反担保的学习,对这种押金的实质把握就顺其自然了,并且能够理所当然地想到反担保可能会随着被担保人信用的改变而调整,那么开证押金也可以调整。其实这恰恰也是开证行的权利。

我们很多注重应用型教学的大学常常忽视学生们建立的这样知识网络,只强调操作性。这毫无疑问是对应用型教学的曲解。而结点的修复与弥补、重置与删除则需要各位同学不断思考。板块中的论坛提供了这样的平台。一个积极的思考者在论坛上可以抛出他的问题,让大家共同思考。如果将论坛讨论的参与次数作为平时分的参考依据,那么会有更多的学生前来讨论,从而增强他们获取知识的主动性。笔者也可以自己抛出论题,或者请一些学习主动性强的学生参与其中作为某些论题的版主,将学习知识变成一种习惯,而逐渐让学生产生兴趣和渴望。一旦学生的幸福感建立在学习新知识后的满足上,那么他离教学目标中的应用型人才就不远了。

摘要:国际结算是一门金融类交叉学科,先修课程较多。在教学过程中,交叉学科的处理与讲授对于前期知识的累积和应用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文章根据课程的特点对于这门学科的建设与安排提出如下建议与总结。首先,基于“天空教室”网络平台,提供相关学科的文献、书籍,扩充相关知识点的学习,注重对比分析和模块记忆。其次,利用“天空教室”学习平台完善实践教学环节,让学生可以在教室、图书馆、机房等环境中随时登录操作端,巩固技能。此外,通过平台与教师端沟通交流,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关键词:国际结算,网络课程,应用

参考文献

[1]左新娥.对编译原理课程教学中展业能力和素质培养的探讨[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6(7):144-146.

[2]冯莉.国际结算教学改革初探[J].当代经济,2014(18):92-93.

国际金融与结算 篇9

原油期货是石油期货中最重要的品种, 其价格已经成为国际原油价格的标志, 自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之后, 石油期货由于其价格发现, 规避风险和规范投机的三大功能得以快速发展, 目前国际市场中比较著名的有纽约商业交易所的轻质低硫原油 (WTI) 期货合约、高硫原油期货合约, 伦敦国际石油交易所的布伦特 (Brent) 原油期货合约, 新加坡交易所的迪拜酸性原油期货合约。其中WTI和Brent的价格成为国际原油市场的导向。

一、我国建立国际石油期货交易市场的必要性

从2000年开始, 我国的石油消费水平就超过了生产水平, 而随着时间的推进, 石油的消费与生产的缺口在不断的加大, 对于石油的进口也在不断的增强。在BP公司2011年发布的《2030能源展望》中, 中国已经成为石油消费增长的最大来源。预计到2030年中国的石油消费量将每天增长800万桶, 达到每日消费1750万桶, 超过美国而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消费国。

作为国际原油市场中的主要消费者和需求者, 我国一直企图在国际石油市场上占有一定的话语权, 最终能够对于国际石油价格的形成产生影响, 而不是一直被动的作为价格的接受者和承担者。从这点出发, 我国应该建立自己的石油期货交易市场, 显然这是降低我国能源风险, 提高价格主动性和国际市场影响力的有利选择。

二、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为原油期货人民币结算提供可能

目前全球贸易有近七成以美元为交易单位, 不少国家都以美元为外汇储备。于此同时, 欧元, 英镑以及日元都作为得到国际社会认可的交易货币。就长远而言, 为了保障国家利益和稳定世界经济发展, 人民币的国际化及最终成为国际储备之一, 也是中国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为之努力的目标和战略。中国是石油消费的大国, 在期货市场中利用人民币结算, 随着交易需求的增加, 人民币的流通率和应用范围会随之扩大, 可以扩大人民币的国际影响, 加快人民币的国际化。

自2009年以来, 我国在上海和广州、深圳、珠海、东莞等城市启动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 发展良好。据央行数据, 截至2011年3月, 试点地区已经扩大到全国20个省份, 参与试点的出口企业由最初的365家增加到2010年底的6.7万多家, 2010年银行累计办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5063亿元, 预计到2011年年底, 中国8%的对外贸易可能以人民币结算。从中不难看出我国政府积极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努力。国际上多家银行业在积极推荐人民币的结算业务, 包括汇丰, 渣打等香港银行, 花旗和摩根大通也在亚洲、欧洲和美国举行路演, 向企业推介人民币结算服务。石油期货市场的人民币结算将是我国人民币结算业务中的发展, 其具有积极的意义和可行性。

三、我国建立国际原油期货市场的基本模式

目前国际原油期货的主要标的物仍为中东石油, 而各地的期货结算货币却不尽相同, 在这个方面, 新加波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案例。新加坡商品期货交易所自2002年推出中东迪拜石油期货合约以来, 除了和东京商品期货交易所一直保持合作, 还在2010年8月起推出了以美元计价的WTI原油期货交易和欧元计价布伦特原油期货合约, 致力于发展其在东亚时区能源衍生品交易的门户平台作用。从价格发现和降低风险等因素的综合考虑, 我国的国际原油期货市场可以建设成为以中东石油为标的物, 以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的发展模式:

(1) 中东石油作为标的物:统一性强, 认可度高

虽然我国拥有大庆油田等比较大型的产油基地, 但是国内的石油生产价格不是自由浮动的, 用大庆油田的石油作为标的物, 对于国际原油市场缺乏指导作用, 也不能反应国内的石油进口需求情况, 意义有限。相反, 如果运用中东石油作为标的物, 则能够主动参与到国际原油市场中, 起到价格发现和价格指导的作用。

(2) 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风险性小, 能动性高

我国现在接近50%的石油需要进口, 作为日益增长的石油消费市场, 如果可以有以人民币作为结算的本地期货市场, 而且标的物为主要进口的中东石油, 将会极大的降低国内交易商的购买外国期货的外汇成本和交易费用。也可以避免在国外市场的其他风险, 比如当地政策的调整或者未知的政治因素。而对于主要为套期保值的国内原油期货购买者来说, 稳定性增加, 便捷性增加, 将会吸引他们转向购买国内的原油期货。这样既有利于国内的交易商, 也促进期货市场的发展, 同时这样也增加了本国原油供给的稳定性。

对于国外的能源商而言, 人民币结算的原油期货市场也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套期保值, 价格发现的新平台, 有利于竞争的差异化和我国期货市场区域化, 国际化的发展。

四、我国原油期货市场选择人民币结算的必要性:维护金融市场稳定发展

新兴市场在资本的流动性与独立性之间往往有矛盾, 观察巴西, 印度, 台湾的期货市场, 由于金融产品比较开放, 允许外资的较为自由的流入流出, 在增加了流动性扩大了交易量之时也面临被美元挟持的问题, 其主要的指数多随着世界主要市场规律浮动, 失去了定价议价的自主能力和独立的影响力。人民币的结算有利于我们独立自主的管理资本金融市场, 维护我国还在发展阶段的金融市场的稳定, 制定独立的货币政策, 减少热钱的流入。

在2003-2007年之间, 我国热钱的流入在7300-9500亿美元之间, 这些国际热钱给中国的金融市场带来极大的不稳定, 也是国内通胀率居高的原因之一, 如果原油期货以美元结算, 那么意味着资本市场将要大规模的放开, 在现行的监管机制不完善的情况下, 必然带来热钱的投机冲击, 新兴资本市场的开放对于一国经济的安全是巨大的考验, 在97年经济危机中, 东南亚国家就是因为过度开放的资本市场和不健全的监管机制遭受了巨大的损失。结合我国现有的国情, 有条件的, 有步骤地开放资本市场, 才是我国应该坚持的发展道路。

五、原油期货市场人民币结算的风险情景分析:风险可控

资本项目自由化和汇率制度弹性化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必要条件, 在具体操作的问题上, 原油期货的人民币结算的风险考虑的情景有二:

其一在固定汇率的情景下:固定汇率制下, 人民币仍然随着美元的涨落而涨落, 此时人民币的结算在实际风险上对于外国购买者的冲击不大, 固定汇率下人民币与美元的比率基本维持, 美元的升值或贬值会引起石油价格波动, 在期货市场上需要购买者承担一定风险, 而固定汇率制下事实上规避了汇率风险, 外国购买者只须承担石油价格变动的风险。

其二, 在浮动汇率制的情景下:由于人民币目前有对美元升值的压力, 一旦汇率放开, 可以预见人民币对于美元将会升值, 这样的变化是可以预期的, 在期货市场中, 交易商对于人民币有可知的升值的预期, 可以通过购买人民币期货降低风险, 也可以通过短期的进出来减少汇率风险影响。

六、QFII为外资参与人民币结算的原油期货市场提供可行性

(1) QFII提供了外国资本进入的可操作性

QFII制度的全称是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制度, 是指允许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 在一定规定和限制下汇入一定额度的外汇资金, 并转换为当地货币, 通过严格监管的专门帐户投资当地证券市场, 其资本利得, 股息等经过批准后可转换为外汇汇出的一种市场开放模式[1]。QFII是新型市场国家和地区在资本帐户尚未完全开放的条件下, 允许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国内证券市场的制度, 是证券市场开放的一种过渡性制度。

(2) 我国相关法规确定了QFII进入期货市场的可行性

虽然在2004年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期货公司仍是外商禁止投资的领域, 但是不难发现这份停留在国家部门层级的规章制度没有完全关上QFII进入期货领域的大门。事实上, 陆续就有经国务院批准的外商投资期货公司的情况。在内地与香港, 澳门签订CEPA补充协议之后, 香港、澳门地区注册的期货公司可以参股境内期货公司, 其合资期货公司的经营范围与内资期货公司相同, 持股比例最高不超过49%。2007年国务院新公布的《期货交易管理条例》第八十七条规定, 境外机构在境内设立、收购或者参股期货经营机构, 以及境外期货经营机构在境内设立分支机构 (含代表处) 的管理办法, 由国务院期货监督管理机构会同国务院商务主管部门、外汇管理部门等有关部门制订, 报国务院批准后施行。条例为符合条件的QFII进入期货市场提供了可行的依据。

(3) 我国引入QFII在证券市场的效果

2002年11月7日开始, 我国正式引入QFII制度, 特别是2006年以来, 我国的证券市场不断发展, QFII的投资规模不断扩大, 投资额度从原来的100亿美元提高到300亿美元, QFII制度下的境外投资者基本上都是一些坚持长期投资理念的, 坚持稳健投资原则的理性机构投资者, 他们的投资决策行为对国内的投资者起到了良好的示范效应, 也进一步促进了国内的金融机构在金融创新的竞争。国内证券制度个人投资者持股比例由2003年末的70.01%下降到2007年底的51.29%, QFII制度的引进优化了我国证券市场的投资者结构。

从近10年我国对QFII的管理经验来看, 我们可以根据本国经济的发展, 综合考虑来批准外资进入的速度, 通过QFII制度, 管理层可以对外资进入进行必要的限制和引导, 使之与本国的经济发展和资本市场发展相适应, 控制外来资本对本国经济独立性的影响, 抑制境外投机性游资对本国经济的冲击, 推动资本市场国际化, 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这对于期货市场的发展来说是有益的。

七、小结

在2005年至2030年间, 全球能源需求将增长55%, 其中近一半的增长贡献将来自中国和印度两个全球经济和能源市场巨人。作为国际石油市场的最大的需求者, 建立以人民币为结算单位的国际原油期货交易市场对于我国而言不仅可以保护我国的进口石油的利益, 起到套期保值的作用, 更是增加我国在国际市场的议价权, 促进我国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对我国的经济发展, 金融改革有着积极的作用。

摘要:石油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能源, 由于经济发展对于石油的需要和其本身能源的稀缺性, 使得石油在国际政治经济舞台上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本文尝试以人民币结算的角度对于我国建立国际原油期货市场的必要性及可行性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国际原油期货市场,人民币结算,QFII

参考文献

[1]王修华.QFII制度:我国证券市场对外开放的现实选择[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2002 (04)

《国际结算》课程双语教学初探 篇10

在《国际结算》课程中实施双语教学是由该课程的自身特点决定的。在各高校的教学大纲中, 《国际结算》一直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重要的专业必修课程, 其主要研究进出口贸易及非贸易的结算工具、结算方式、融资方式以及相关的国际惯例和国际公约等内容, 是一门具有涉外活动特点、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应用学科。在实际教学中, 《国际结算》课程涉及大量直接以英语、尤其是专业英语形式出现的业务文件, 如票据、单据、信用证等, 这就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专业英语知识, 而目前各高校所开设的基础英语课程无法提供专业英语方面的指导。传统的中文授课方式虽能使学生了解国际结算的基本内容, 但无法让学生习惯用英语来思维和操作, 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的有效实现。因此在《国际结算》课程中有必要实施双语教学, 这不仅能使教学内容与国际业务规范相结合, 而且能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的专业英语, 提高对相关英文业务文件的读解和制作的能力。

二、《国际结算》课程实施双语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明确《国际结算》双语教学的教学目标

双语教学的教学目标具有双重性, 一是要获取学科知识, 培养专业人才;二是培养和提高外语思维和运用能力, 最终实现母语和英语或其他外语在所需环境下的自由转换。任何忽视其中一种目标的教学方式都是不恰当的, 而在《国际结算》双语教学实践中经常出现将专业教学当成语言教学的教学误区。因此在教学实践中, 我们首先要明确《国际结算》双语教学的目标, 即《国际结算》双语教学应以国际惯例和国际公约为准则, 强调结算流程的掌握, 注重结算实务操作, 着力培养学生判断、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利用双语教学为学生创造一个用英语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条件, 便利其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掌握大量专业英语。其间, 语言只作为传播专业知识的载体, 而不是教学的终极目的。这一目标可能一时无法完全实现, 但它应是正确的发展方向。此外, 《国际结算》双语教学过程中涉及的教材和教辅材料的选择、课程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采用等都应为实现这一目标服务。

2、选择适当的教材和教辅材料

《国际结算》双语课程缺乏原版引进教材, 目前所使用的教材大多数是国内学者编写的, 部分教材内容的广度和深度较之中文教材明显降低, 较多强调专业外语的学习, 不利于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因此, 在选择一本国内学者编写的英文教材的同时, 还可适当选择一些优秀的中文教材作为辅助教材, 便于学生获取更多的专业知识。当然, 在课堂教学中还是应鼓励学生专注于英文资料, 尽量用英语学习和思考问题。

3、合理安排课程教学内容

《国际结算》是一门实务操作性很强的课程, 其内容相当丰富。但由于教学资源等一系列原因, 国际结算的课时并不充裕。各高校国际结算课程的课时安排普遍在30课时, 再加上双语教学存在语言问题, 课时更为紧张。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尽可能系统地完成《国际结算》双语教学工作, 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 教师就应合理地安排课程教学内容, 做到内容精练并突出重点和难点。在国际结算的知识体系中, 结算工具、结算方式、融资方式的主要内容;各结算业务的主要流程;不同结算工具、结算方式、融资方式之间的联系和区别等应作为教学的重点, 其他内容, 如票据、单证的基本要式以及与结算相关的国际惯例、规则等可让学生自学了解, 教师只需进一步强调并讲解其关键和较难理解的部分即可。教学的难点可从学生学习绩效的角度另以考虑。

4、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

目前各高校对双语教学的分层主要有简单的英文渗透、中英文交叉渗透以及以英文为主的三种教学方式。在《国际结算》双语教学中采用何种方式、如何具体运用还需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条件而定。从《国际结算》双语教学的实践来看, 笔者认为第二和第三种方式更符合教学目标, 其中第三种方式更好。同时在具体运用时还可采用科学、丰富的教学方法来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如在课前可安排一些思考题、案例让学生预习相关的知识点, 在教学中采用研讨式、启发式或辩论式等教学方法讲授, 此外, 还可运用现代教学工具和手段来辅助教学。

三、《国际结算》双语教学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

对教师而言, 双语教学的难度和强度要普遍高于普通授课, 因此, 为了更好地开展双语教学, 教师应不断地提高自身的英语素质、专业能力和授课水平。在备课前, 应对学生的英语水平、学习兴趣等进行调查, 以便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同时还应积极借鉴其他高校双语教学的实践经验, 提高教学效果。

对学生而言, 学生的英语水平直接影响双语教学的效果。虽然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学生英语水平普遍较高, 但由于国际结算本身涉及到大量的专业英语, 遣词造句都有一定规定, 固对学生而言仍有一定的难度。因此,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仍需做好预、复习准备。在充分接触专业英语的同时, 还应积极查询并阅读相关的中文资料, 以提高自己的理解水平。

参考文献

[1]费钟琳:国际结算课程双语教学实践[J].教学研究, 2008 (1) .

[2]钟小立:《国际结算》课程双语教学初探[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7 (5) .

国际结算双语教学研究综述 篇11

【关键词】国际结算 ; 双语教学 ; 研究 ; 综述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3-0016-02

国际结算双语教学的研究起步较晚,而且发展得并不好。《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2007年才开始有第一篇专门研究国际结算双语的教学论文。到目前为止,国际结算双语教学论文共36篇,而同期全国双语教学论文数量已达1084篇。虽然从国际结算双语教学论文数量占国际结算教学论文数量的比重我们可以发现,双语教学对于这门课程的重要性日益被认可,但2014年以来双语教学论文却只有3篇,由此可见,国际结算双语教学走入了困境。

笔者运用文献研究法,对2007年以来《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的国际结算教学教学论文加以梳理与分析,并进行研究综述,旨在分析当前国际结算双语教学研究的进展,提出当前研究的不足,为进一步研究提出建议。

一、国际结算双语教学的重要性

学者普遍认为,国际结算课程很有必要实施双语教学。首先,这是由国际结算课程的特点决定的。国际结算业务具有很强的涉外性和实务操作性。国际结算中大量的业务文件以及惯例规则都是以专业英文形式出现的,“遣词造句都有一定之规[1]”。双语教学能使学生“加深对英文专业术语、单据的理解和掌握,尽早熟悉适应工作环境[3]”。其次,国际结算双语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熟悉和学会应变不断发展变化的国际惯例和规则。另外,国际结算双语教学也是提高教师素质和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双语教学要求任课教师阅读大量国外专业文献,了解国外前沿问题,在更新专业知识的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英语水平[2][5]。

二、教学目标

从总体上来看,国际结算双语教学的目标在于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专业英语的掌握。很多学者都认为应该秉着“专业第一,语言第二”的原则,“以国际惯例为准则,强调业务流程,注重实务操作,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6]”,同时“为学生创造一个用英语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条件[3]”,以帮助其掌握专业英语。从具体的教学目标来看,应该合理地安排课程内容,突出重点和难点和新变化[1][3]。一些学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列举了课程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如:杨海认为信用工具、结算方式和单据是重点部分,而难点在于国际结算术语和国际惯例行为规范[1]。韩静认为,结算工具、结算方式、融资方式,而包括国际惯例和规则在内的其他内容则只需学生自学了解即可[7]。贺翔、唐果重新调整了课程的课时分配和教学方案[9]。王雪则详细地分解了每个部分的具体教学目标和学生应具备的能力[9]。为达到更好的双语教学效果,王艳文、王永茂等人建议最好适当增加国际结算双语教学的课时量[10][16]。

三、教学方法

双语教学第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如何确定双语比例。虽然教育部规定英语教学要占50%以上,但学者们认为这得结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做合理调整[11],“不仅要考虑到授课对象的英语程度,而且也要综合考虑课程的性质以及教师本身的英语水平”[12]。有学者认为,应该先小范围内挑选英语好的学生试点,而且有必要“选择相关课程,形成一个双语教学课程的体系[15][17]”。学者们还提出要运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现代教学工具和手段来辅助教学,将课程讲授变得生动有趣,如案例法、实训法、情景法等等。

四、双语师资

研究普遍认为,缺乏合格的双语师资是国际结算双语教学发展的最大瓶颈。国际结算课程对教师的专业功底要求很高,双语授课又要求教师要具备较高的英语水平,尤其是口语能力。专业课教师“难以用英语对课堂进行有效的控制和驾驭”[18];而英语教师在专业方面达不到一定深度,很容易把这门课讲成商务英语。所以,师资培训是必不可少的,而且“不应间断”,可以鼓励教师到实务部门挂职锻炼,学习以及国外培训的办法来提高教师水平[14],也可以在教研室内部集体备课[15],国内培训和国外进修相结合也是一种较好的的形式[5]。鉴于国际结算双语教学的难度和高工作量,大多数学者建议给予教师更多的自主权和待遇上的提高,以及资源上的支持。也有学者提出要建立更完备的规章和制度[5]。

五、学生素质

学生参差不齐的英语水平和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问题也是影响国际结算双语教学效果的障碍。学生们在英语的听、说、写及专业资料的阅读上能力有限,对于专业术语、词汇和语法的表达也一时难以适应[18],而且“受生源地域、学科专业以及学生个体差异的影响,学生的外语水平参差不齐[4]”。因此,最好“根据学生英语水平的差异,分班授课,渐进式教学[18]”,并“结合实验室建设,让学生多做模拟操作[13]”。提前预习也会使得双语教学效果好很多。另外,应多注重平日督促,增加平时考核和小组作业,加大平时成绩比重,鼓励并指导学生报考报关员、报检员等专业证书[5]。

六、双语教材

目前,国际结算双语教学所使用的双语教材大多是国内学者编写的,但“部分教材内容的广度和深度较之中文教材明显降低,不利于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3]。学者们推荐了一些比较优秀的国内教材,如:泰定主编的《国际结算(英文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版);朱文忠著《新编国际结算与案例(英文版)》(对外经贸大学出版社,2010版);许南、张雅编著的《国际结算》英文版;赵薇编著的《International Settlement— Payment Techniques and Finance in International Trade》(東南大学出版社,2005版)。也有学者选取的是英文原版教材,如Export/import letters of credit and payment methods(作者John S. Gordon)[19];香港银行学会会员资格考试使用的《International trade finance》[20]。另外,一些学者们建议可以引进一些教辅材料,如“国际商会出版的惯例和公约的中英文对照单行本”;“国际商会、国际保理联合会、国际福费廷协会、环球银行金融电讯协会”等机构的网站,以及国内外商业银行、福费廷公司、专业网站、专业论坛网站等等[4]。针对英文程度不太好的学生,还“可以适当选择一些优秀的中文教材作为辅助教材”[7]。endprint

七、现有研究的不足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首先,现有研究比较宽泛,缺乏重点分析。大多数研究都是从“国际结算双语教学的意义”到“目前国际结算双语教学的瓶颈”,再到“对策建议”,研究大量重复且显得泛泛而谈、创新不足。其次,现有研究大都是学者自身双语教学经验的总结,定性分析偏多结论,数据、实证的定量分析不多。所有论文中,仅4篇文章采用了问卷调查[1][11][13][14]。虽然双语教学被日益看重,但经过多年实践,有些问题仍然没能得到有效地解决,导致目前的研究难以有所突破,这或许可以解释近两年来研究骤减的原因。

针对于此,笔者建议,今后的研究可以针对一些具体问题进行更深入、细致的研究,比如教学目标的细化、教学的评价和考核等等。从研究方法上,今后可以更多地运用问卷调查等方法,要尽量获取连续时期的数据,从数据对比中研究教学方法等的有效性,注意斟酌调查问卷中问题的设计等等。

参考文献

[1]杨海. 国际结算双语教学研究初探. 当代经济,2007年第12期

[2]张亚贞、张秦伟. 高职高专《国际结算》课程双语教学初探.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年第11期

[3]费钟琳. 国际结算课程双语教学实践. 教学研究,2008年第1期

[4]朱艳玲.《国际结算》课程双语教学方法探析.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8月

[5]任丽娟、张元春. 国际结算实行双语教学研究. 现代工业外贸,2010年5月

[6]谌玲.《国际结算》课程双语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索. 科教导刊,2011年11月

[7]韩静. 《国际结算》课程双语教学初探.当代经济,2008年7月

[8]贺翔、唐果. 基于层次分析法提升《国际结算》双语教学效果——以宁波大学为例. 经营与管理,2012年7月

[9]王雪. 《国际结算》双语课程教学设计实践与创新——基于国外高校教学设计理念的探索.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13年12月

[10]王艷文、王凤瑜、任金平. 国际结算双语教学研究. 商场现代化,2008年5月

[11]周锦. 对《国际结算》课程双语教学的问卷调查及思考. 经济研究导刊,2010年第23期

[12]乔平平. 高职院校《国际结算》双语教学探讨. 科技信息,2011年第14期

[13]潘东梅.高职学生对国际结算双语教学满意度的分析.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

[14]孙玲.国际结算双语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与改进措施.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10月

[15]陈沄沄. 《国际结算》课程双语教学初探. 江苏科技信息,2014年第20期

[16]王永茂.双语教学在《国际结算》课程中的运用与思考. 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2年第14期

[17]吕红.《国际结算》双语教学的方法研究. 科技与惯例,2012年9月

[18]周宏芸.应用型《国际结算》双语教学方式初探.中国电力教育,2009年1月下

[19]南晓丽、孙晓.“全英+实践”的国际结算课程教学模式创新探索. 教育教学论坛,2014年3月

[20]缪海荣.从《国际结算》双语教学到《国际贸易融资》全英文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教育教学论坛,2013年第38期

国际贸易结算方式风险探讨 篇12

(1) 汇付定义:

remittance, 又称汇款, 是最简单的国际贸易货款结算方式。采用汇付方式结算货款时, 买方将货物发运给对方后, 有关货运单据由卖方自行寄送买方, 而买方则径自通过银行将货款交给卖方。

(2) 汇付风险表现形式:

①赊销 (O/AOpenAccount) :

是出口商将货物发送给进口商, 在没有得到付款或付款承诺的情况下, 就将货物运输单据交给进口商, 让进口商提取货物的一种结算方式。这种先货后款的方式是一种给了进口商较大信用、较长融资时间的结算方式。在这种情况下, 出口商能否得到货款, 完全依赖于进口商的信誉, 一旦出口商违约, 就会出现钱货两空的局面。而进口商则在没有支付任何货款的情况下得到了货物, 并且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处理货物。

②货到付款:

出口商先行将货物出运, 在进口商收到货物后再将货款汇付给出口商。货到付款具体又可以分为寄售和售定两种, 在付款时间点上两者有细微的差别, 但是都是出口商向进口商提供的单方融资渠道, 并且出口商还要承担进口商拒付的风险。在国际贸易实务中, 多用售定方式, 即买卖双方签订合同, 在进口商收到货物后立即将全部货款以电汇的形式付给出口商。

③预付货款:

进口商先将货款汇交出口商, 出口商在收到货款后再发货给进口商的方式, 多见方式为预付定金。

(3) 汇付风险的防范:

①对客户进行有效的资信调查, 弄清对方的资信情况, 仅和那些资信可靠、经营作风正派的贸易商采用汇付结算方式。

②在预付货款的交易中, 进口人为了减少预付风险, 采用凭单付汇的做法。进口人将货款汇付给汇入行, 并指示汇入行凭出口人提供的某些指定的单据和装运单据付款给出口人。因此对进口人来说, 比一般的汇付方式多了一层保障, 对出口人来说, 只要按时交货交单就可以拿到全部货款。

对于预付定金, 一般为合同总值的25-30%, 或者以起运地到目的港所需运输费用的两倍或者略高一点。这样做, 首先预付金并不算多, 如果是有一定信用的进口商, 这种方式并不会触及其根本利益, 从而体谅出口商的苦衷而给予配合;其次, 进口商预付了货款, 就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牵制, 即使日后想毁约, 也会考虑其预付金而勉强履约。退一步而言, 就算进口商到时真的不提货、不付款, 出口商还可以降价销售或用其他办法处理, 其损失的部分可用进口商的预付金来补偿, 最坏结果也可以将货物全部运回。

2托收

(1) 托收定义:

collection, 根据《托收统一规则》, 托收定义如下:托收是指由接到委托指示的银行处理金融单据和/或商业单据以便取得承兑或者付款, 或者凭承兑或者付款交出商业单据, 或凭其他条件交出单据。

(2) 托收风险的表现形式:

①进口商的信用风险和代收行银行风险。

在市场行情不好的情况下, 进口商会找借口拒收货物拒付货款;还有可能与代收行串通, 或者伪造代收行骗取提货单据。

②进口国的政治风险。

进口商可能会因为进口国的战争骚乱、罢工、未能取得出口许可证、进口国的外汇管理等原因造成不能按时付款。这些都属于出口商需要考虑的进口商所处国家的政治风险。

③财务风险。

一旦进口商拒绝付款收汇失败, 出口商即使在掌握物权的情况下, 也不得不独自承担相关的财务损失。如:货物转售的价格损失;目的港的仓储、提取和保险费等, 货物存储时间过长还可能腐败变质;实在不能转售, 还不得不承担往返的运费等等。

(3) 托收风险的防范:

①加强对进口商和进口商银行的信用审查。

详细调查客户的信用状况及代收行银行的可靠程度。

②投保出口信用险以转嫁出口收汇风险。

出口信用保险是一国政府为鼓励和扩大出口而以财政资金做后盾, 由专门保险机构向出口商提供的保证其收汇安全的一种政策性风险保障制度, 是一种政策性保险业务, 它所保障的风险是一般商业保险公司不愿或不能承保的境外商业信用风险或政治风险等。

③多种结算方式结合, 预收部分货款以降低收汇风险。

根据委托代理理论的观点, 为使代理人有足够的激励去自动选择有利于委托人的行动, 就必须在合同的设计中让代理人也承担一部分不确定的风险, 并从这种风险承担中获得相应的补偿。所以, 为了确保托收方式下的收汇安全, 出口商可以预收一定的预付金, 余额用D/P即期的方式收汇。预付金的比例和汇付一样, 一般为合同总值的25-30%为宜。

3信用证

(1) 信用证的定义:

letter of credit, 即由一家银行依照客户的要求和指示或自身的名义, 在符合信用证条款的条件下, 凭规定单据, 向第三者或其指定人付款, 或承兑并付受益人出具的汇票;或授权另一家银行进行该项付款、或承兑并支付该汇票;或授权另一家银行议付。

(2) 信用证风险的表现:

①开证行信用风险。

信用证虽然是银行信用, 但是也不是绝对安全的。在一些国家银行的成立不像中国这样严格, 并且需要有注册资本的限制, 国外银行的所有权也大多是私有性质的, 在这种情况下, 银行的资信非常重要。进口商会同一小银行或者根本不存在的银行联合进行诈骗是完全可能的。

②信用证硬条款风险。

在信用证的规定格式中, 有许多的硬性条款, 这些构成信用证的基本要素, 如受益人、有效期、装运期、交单期、议付行等, 任何一个条款的细微变化都可能给出口商带来麻烦。

③信用证软条款风险。

在信用证业务中, 进口商或开证行有可能利用信用证只关注单据这一特点设置“陷阱条款”, 或称为信用证软条款。

④单据风险。

信用证是一种单据买卖, 实行的是凭单付款的原则。首先, 银行审单只要“单单一直, 单证一致”就会把货款付给出口方而不管实际货物是否符合进口方的要求。其次, 如果单证可能完全做到一致, 就会出现单据不符。对于单据不符包括两种情况, UCP500 也有明确的规定:一是无关紧要的不符;二是名符其实的不符。无关紧要的不符是指虽然单据表面与信用证不符, 却可以视为相符的不符点, 这种不符点单据仍可为银行所接受。名符其实的不符, 即构成可以拒收拒付的单证不符。包括单据不符合信用证条款的规定;单据不符合 UCP500 的规定;单据之间相互矛盾三种情况。该类型不符点单据的后果是开证行解除了单证相符条件下的付款责任, 将银行信用证转为商业信用证, 也就给进口商提供了拒付的理由。

4总述

国际贸易错综复杂, 由于交易双方在不同的地域、国家, 所以更加增加了贸易结算的困难。不论采用哪种国际贸易结算方式, 最基本前提是对贸易方的资信状况要了解清楚, 只有双方有良好的信誉, 才能促使贸易的顺利完成。在贸易结算方式的选择上, 尽量规避风险比较大的方式, 积极采用保险或者多重结算方式抵消风险, 一旦采用某种结算方式, 要尽可能的考虑到风险隐患并较早采取相应措施, 保护自身利益。

摘要:由于我国国际贸易数量和规模的不断扩大, 贸易结算风险防范对于保护企业利益显得尤为重要。从汇付、托收、信用证、银行保函四个方面阐述结算中可能会发生的风险, 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上一篇:苏教版小学语文下一篇:音乐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