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工艺

2024-06-18

医疗工艺(精选7篇)

医疗工艺 篇1

很多医院建筑工程经常面临这样的情况:临时改变设计初衷, 或在建成后再改变建筑功能, 或在建成后重新布置、调整科室, 使科室的医疗功能和医疗流程极为不便……不仅给医院造成投资上的浪费, 也影响着医院的整体医疗和经营活动, 这一切, 都是忽视或不重视前期规划中医疗工艺设计的结果。

业内专家曾讲述了这样一个案例——

某综合性医院修建了一座非常宽敞、大气的门急诊大楼, 由于设计之初没有考虑到就医路线便捷性, 采用的是回廊式设计, 致使医疗流程错综复杂, 类似商场的手扶电梯设置的不便捷, 加之标识系统的不明确, 致使患者挂号后, 要花好长时间才能找到就诊科室, 甚至该院的医生也曾抱怨, 有时连他们都搞不清方向。这就是医疗工艺没有进行优化设计的结果。

在国外, 医疗工艺设计是作为新建医院建筑设计之前必须进行的、与建筑设计同样重要的工作。随着我国医疗体制的改革和发展, 一些合资或外资医院, 在建院伊始, 都聘请国外的一些医院管理公司为其进行系统的医疗工艺设计, 从而使医院的建筑符合医院的定位、战略和功能的实施。

对于新建医院, 如何进行医疗工艺设计?专家们的建议是——

明确医院的市场定位

医院的市场定位与经营战略, 应根据本地区卫生规划、区域人口、经济状况、医疗卫生需求、其他医疗机构状况 (医院等级、床位数、人才优势、技术特色、经营状况) 等进行先期调查, 然后明确自身在医疗市场中的位置, 再根据区域卫生规划拟定符合自身条件、切实可行的经营发展战略。

在竞争战略的选择上, 作为医疗单位不应以争夺资源和价格竞争为主, 而应将竞争的重点放在提高对医疗消费市场的占有率上, 主要应在高技术、高质量、高效率、低消耗、多样性和优质服务等方面进行选择。不同医院的市场定位与经营战略是不同的。

由于医院特点的不同, 在建筑设计的要求上也有很大的不同。比如说儿童医院的设计, 一定要有更多的符合儿童特点的设计, 在建筑设计之初, 应对儿童医院的发展方向、发展趋势进行调查研究, 掌握其发展的方向, 在功能上达到医院市场定位与经营战略的要求。当然, 还要有更多的“柔性”设计, 即所有的设计为医院的经营管理服务, 让设计有更多的空间。

关注现代化医院发展趋势

现代化医院的发展将呈现以下趋势:

*医院建筑现代化

现代化医院建筑的功能分区将更加合理, 将更注重运用现代科学技术, 体现卫生安全、绿色高效和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管理人员职业化

现代化医院也将会像大型企业一样实行职业经理人制度, 由经过专业培训的职业经理人来经营管理。医院管理的职业经理人须具有先进的医院管理理念, 精通管理, 熟悉医疗产业, 掌握信息技术, 了解国内外最新医疗动态和国家相关政策法规。

*管理决策科学化

现代化医院除需加强医院内部管理外, 医院管理人员还要在提高医院核心竞争力和综合竞争力方面下功夫。了解市场, 及时掌握国内外医疗动态, 果断做出决策, 积极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并立于不败之地。

*医院管理信息化

现代化医院须建立数字网络、远程会诊、办公自动化, 使管理信息化、无纸化等。

*医院服务人性化

患者的利益将是医院经营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医疗服务品牌化

在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中, 品牌的作用将更为突出, 没有品牌的医院, 将难以在竞争中赢得市场。

*岗位职责明确化

现代医院要求人力资源配置更加科学合理, 岗位职责更加分离、明细, 专业要求更高, 技术要求也更精。考核评估应合理化。没有科学合理的考核激励机制, 员工积极性就难以调动, 工作效率低, 经营效益差, 难以适应医疗市场竞争。

*医院服务主动化

现代化医院医务人员须主动走出去, 迎进来, 深入社会, 才能适应新的医疗市场竞争要求。

注重诊疗流程

很多医院普通的门诊就医流程是挂号→门诊→划价→交费→取药。在建筑设计中, 往往有挂号、划价、交费、取药4个独立的窗口。而有些医院, 流程为挂号→门诊→划价交费取药, 只有挂号、划价交费取药两个独立的窗口。

两种模式, 有何不同呢?

第一种模式可减少患者的等待、走动时间, 在一些大医院, 原来每个窗口都要患者等待, 现在一个窗口就解决了问题。

第二种模式可减少医院的处方流失, 在原来的情况下, 患者划价后一看费用高, 就可以不交费或到外面药店去买药。而现在给患者思考的时间少了, 减少了处方流失。

两种不同的流程, 可以有两种不同的建筑设计。因此, 医疗工艺流程设计与诊疗流程息息相关。

重视基本展示系统的设计

《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 (2004年征求意见稿) 的医疗工艺设计一章中, 规定了医院的标识系统, 但是, 在实践中, 重视医院展示系统的不是很多, 应引起重视。

所有的服务行业中, 医院的患者和医生的接触度最高, 时间最长。医院展示系统设计的好与坏, 直接影响到患者对医院的信任程度。根据信息不对称原理, 作为服务行业的医院来说, 患者对医院的信息了解越多, 产生的信任程度就越高。

在以往的医疗建筑设计中, 关注医院展示系统的不是很多, 许多医院由于没有展示场地或者展示场地不合理往往影响了医院的整体形象。由于医疗工艺设计不到位, 有些最佳的展示场地都被其他内容占据。曾有位院长说, 他们花了几千万修建了一个医院的门诊大楼, 连医院的今日门诊和专家栏都没有地方挂, 实在是一个遗憾。

医院的展示系统分为基本展示系统和延伸展示系统。

*基本展示系统

围绕医院的基本服务所需要展示的内容。如医院门诊服务的就诊住院须知、今日门诊医生的安排、医院专家介绍、药品公示等。

*延伸展示系统

这是医院服务的特点和优势需要向患者展示的内容。包括医院的设备、技术、服务和人才优势等。

如果在建筑设计中, 把医院的展示系统进行合理规划, 那么, 医院的建筑完成以后, 功能就会更加地符合医院的定位。

总之, 医疗工艺设计是新扩建医院建设环节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从某种意义上说, 医疗工艺设计的好坏, 直接决定医院经营的好坏。不合理的医院建筑设计, 会造成巨大的浪费, 而好的医疗工艺设计, 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医疗工艺 篇2

(一)根据医院的规模、性质和处理污水排放去向,进行工艺选择。根据医院分类,分为传染病医院和综合医院。医院污水处理后排放去向分为排入自然水体和通过市政下水道排入城市污水处理厂两类。

医院污水处理所用工艺必须确保处理出水达标,主要采用的三种工艺有:加强处理效果的一级处理、二级处理和简易生化处理。工艺选择原则为:

1、传染病医院必须采用二级处理,并需进行预消毒处理。

2、处理出水排入自然水体的县及县以上医院必须采用二级处理。

3、处理出水排入城市下水道(下游设有二级污水处理厂)的综合医院推荐采用二级处理,对采用一级处理工艺的必须加强处理效果。

4、对于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小型综合医院,条件不具备时可采用简易生化处理作为过渡处理措施,之后逐步实现二级处理或加强处理效果的一级处理。

(二)不同处理工艺的应用情况考虑到以上原则,本方案设计的医院污水处理工艺流程进行比较: 随着污水处理技术不断地发展,近年开发的在国内外普遍应用的工艺有:

1、加强处理效果的一级处理工艺

对于处理出水最终进入二级处理城市污水处理厂的综合医院,应加强其处理效果,提高ss的去除率,减少消毒剂用量。加强一级处理效果宜通过两种途径实现:对现有一级处理工艺进行改造以加强去除效果和采用一级强化处理技术。(1)工艺流程

对于综合医院(不带传染病房)污水处理可采用“预处理→一级强化处理→消毒”的工艺。通过混凝沉淀(过滤)去除携带病毒、病菌的颗粒物,提高消毒效果并降低消毒剂的用量,从而避免消毒剂用量过大对环境产生的不良影响。一级强化处理工艺流程(略)

医院污水经化粪池进入调节池,调节池前部设置自动格栅,调节池内设提升水泵。污水经提升后进入混凝沉淀池进行混凝沉淀,沉淀池出水进入接触池进行消毒,接触池出水达标排放。

调节池、混凝沉淀池、接触池的污泥及栅渣等污水处理站内产生的垃圾集中消毒外运。消毒可采用巴氏蒸汽消毒或投加石灰等方式。(2)工艺特点

加强处理效果的一级强化处理可以提高处理效果,可将携带病毒、病菌的颗粒物去除,提高后续深化消毒的效果并降低消毒剂的用量。其中对现有一级处理工艺进行改造可充分利用现有设施,减少投资费用。(3)适用范围

加强处理效果的一级强化处理适用于处理出水最终进入二级处理城市污水处理厂的综合医院。

2、二级处理工艺(1)工艺流程说明

二级处理工艺流程为“调节池→生物氧化→接触消毒”。医院污水通过化粪池进入调节池。调节池前部设置自动格栅。调节池内设提升水泵,污水经提升后进入好氧池进行生物处理,好氧池出水进入接触池消毒,出水达标排放。

调节池、生化处理池、接触池的污泥及栅渣等污水处理站内产生的垃圾集中消毒外运焚烧。消毒可采用巴氏蒸汽消毒或投加石灰等方式。

二级处理工艺流程(非传染病和传染病污水)(略)

传染病医院的污水和粪便宜分别收集。生活污水直接进入预消毒池进行消毒处理后进入调节池,病人的粪便应先独立消毒后,通过下水道进入化粪池或单独处理(如虚线所示)。各构筑物须在密闭的环境中运行,通过统一的通风系统进行换气,废气通过消毒后排放,消毒可采用紫外线消毒系统。(2)工艺特点

好氧生化处理单元去除codcr、bod5等有机污染物,好氧生化处理可选择接触氧化、活性污泥和高效好氧处理工艺,如膜生物反应器、曝气生物滤池等工艺。采用具有过滤功能的高效好氧处理工艺,可以降低悬浮物浓度,有利于后续消毒。(3)适用范围

适用于传染病医院(包括带传染病房的综合医院)和排入自然水体的综合医院污水处理。篇二:医疗污水处理设备医院废水处理系统(工艺流程简图)《医疗污水处理设备医院废水处理装置详细资料》

(工艺图)

一、dsw-a设备特点 1.可埋入地表以下 2.无污泥产生

3.对周围环境无影响

4.全自动控制、不需要人员管理 5.操作简单、维修方便 6.工艺新、效果好 7.使用寿命长

二、dsw-a(0.5-5)结构图

三、dsw-a(10-30)工艺流程、结构图

四、dsw-a工艺流程图

1.调节池(不在设备内)2.潜污泵(二台一备一用)3.初沉池 4.三级接触氧化池 5.二沉池(二只并联运行)6.消毒池 7.消毒装置 8.污泥池 9.风机房 10.风机(二台交替运行)注:dsw-a(0.5-5)设备不设初沉池,污水直接进入接触氧化池。接触氧化池为二级,二沉池的污泥自流至污泥池。污泥采用厌氧消化。

五、dsw-a设备适用范围

该设备适用于住宅区、宾馆、疗养院、学校、矿山、工厂等生活有机污水处理与之类似的工业有机污水处理。

六、dsw-a设备工艺说明

dsw-a设备的设计主要是对生活污水和与之类似的工业有机污水处理,其主要处理手段是采用目前较为成熟的生化处理技术——生物接触氧化法,水质参数按一般生活污水水质设计计算,按bod5平均200mg/l,出水bod5按20mg/l设计。共有六部分组成:(1)初沉池(2)接触氧化池(3)二沉池(4)消毒池、消毒装置

(5)污泥池(6)风机房、风机。现分别论述如下:(1)初沉池:该设备初沉池为坚流式沉淀池,污水在沉淀池的上升流速为0.6-0.7毫米/秒,沉淀下来的污泥用

空气提至污泥池。(注:dsw-a0.5-5m3/h不设初沉池)(2)接触氧化池:初沉后的水自流至接触池进行生化处理,接触池分为三级,总停留时间为4小时以上,加强型设备接触氧化时间可达6小时,填料为新颖梯形填料,易结膜,不堵塞,填料比表面积为160m2/m3,接触池气水比在12:1左右。(注:dsw-a0.5-5m3/h接触池为二级)(3)二沉池:生化后的污水流到二沉池,二沉池为二只竖流式沉淀池并联运行,上升流速为0.3-0.4毫米/秒,排泥采用空气提至污泥池。(注dsw-a0.5-5m3/h污泥自流到污泥池中)(4)消毒池与消毒装置:消毒池按规范:“tj14-74”标准为30分钟,若是医院污水,消毒池可增加停留时间至1-1.5小时。采用固体氯片接触溶解的消毒方式,消毒池与消毒装置能根据出水量的大小不断改

变加药量,达到多出水多加药,少出水少加药的目的,需要其它装置可另行配制。(注:如用于工业污水,消毒池与消毒装置可以不要)(5)污泥池:初沉池、二沉池的所有污泥均用空气提至dsw-a的污泥池内进行好氧消化,污泥池的上清液加流至接触氧化池内进行再处理,消化后剩余污泥很少,一般1-2年清理一次,清理方法可用吸粪车从污泥池的检查孔伸入污泥池底部进行抽吸后外运即可。(dsw-a0.5-5m3/h污泥采用厌氧消化)(6)风机房、风机:设备dsw-a的风机房设在消毒池的上方,风机房进口采用双层隔音,进风口有消声器、风机过滤器,因此运行时无噪声。风机采用二台l型罗茨鼓风机,能自动交替运行,单台风机运行寿命为30000小时左右。

七、dsw-a设备技术参数表

dsw-a设备因为埋地设置,维护与保养较为困难,因此在设计中该设备就考虑了它的免维护性,整个设备结构合理可靠,同时也考虑到即使发生一些故障,也可通过设备的各检查孔进入设备内。

dsw-a设备所有设施均设置在若干个箱体内,箱体采用a3钢板制作,钢板厚度8mm,各箱体用无缝钢管联接,设备内外均采用化工部推广产品氯磺化聚乙烯防腐涂料,设备一般涂刷该涂料8道:2道底漆6道面漆,防腐寿命一般可达10年以上。

整套dsw-a设备设计维护保养周期为10年。

十、dsw-a设备配套水泵

dsw-a所配套的水泵是用于把污水从调节池内提升至dsw-a设备内篇三:医院污水处理工艺流程说明书

医院污水处理工艺流程说明

医疗工艺设计与运营管理 篇3

医疗工艺设计应在符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的前提下, 理清三层关系:第一层, 明确每栋建筑之间的关系, 包括建筑与周边道路的关系, 即整体流程;第二层, 医院建筑的空间功能设置, 空间之间的横向与纵向联系;第三层, 科室内部设计与交通的规划;另外, 还应考虑防火分区、室内装修等方面, 科学地将这些元素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可以说医疗工艺设计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

找准功能需求

医疗工艺设计前期应重点把握两个方面, 即功能需求与人群定位。

* 人群定位影响空间设计

医院的功能需求, 主要是明确医院的属性, 是属于综合医院, 还是专科医院?专科医院中, 是眼科医院还是妇产医院?之后再定位受众人群, 分析该医院面对就医人群层次与等级, 如日门诊量预计3000~5000 人次, 由此可推断出医院等候大厅、取药大厅等基本数据以及床位数等。如果定位为一所100 张床位的高端妇产医院, 面对的就医群体具有一定的消费能力, 则与公立医院应是完全不同的定位模式、服务模式。这样的医院门诊量一般较少, 等候大厅、取药大厅等不必采用大空间设计, 可取消挂号、药房、前台等窗口, 缩小大厅面积, 将问询、导诊、挂号、收费、取药等功能集中在一个平台解决, 由此出发设计, 更符合高端医院的管理模式。

* 科室设置应在前期完成

很多新建医院在需求不明确时, 因客观条件限制造成先建医院后进行科室设置的情况, 常常导致不断的返工。曾经有一所医院在主要科室设置好后, 才规划口腔科, 于是计划在二层的东南角空缺处增置, 但却忽略了正下方一层的放射科, 由于医院的大型医疗设备放置于此, 而新建大楼还未做降板或是高架地板的情况下, 将难以解决口腔科的污水排放问题。期间也尝试了很多方法, 仍难以保证“滴水不漏”, 尤其是上水, 如果水压过大将导致管道爆裂, 漏水会对下层的大型设备造型损坏, 为医院带来严重的损失。

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 理清各个科室的位置关系、合理设置, 是医疗工艺的特点, 也是难点。医疗工艺设计犹如蝴蝶效应, 前期设计未能考虑周全, 必然导致在后续的工作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 熟知设施设备的属性

对医院的功能空间需求了解后, 空间内部的人性化设计在施工前也应考虑周到。比如病房走廊的采光, 一定会受到病房的影响, 需考虑采用有规律的照明, 并兼顾地面的材料, 顶面的灯具。

对检验科的设置, 需要进行数据的了解和统计, 以日为单位计算生化量、标本量、免疫量、微生物量, 这些数据直接影响实验室的面积、离心机的台数和功率、冰箱的台数和功率, 综合之后与机电工程师确定荷载数据、回路数据, 以计算出检验科的面积和设备的类型、数量等, 才能得出最合理科学的设计数据。然后结合医院发展规划, 再动笔设计, 才是最佳的方案。

了解经营理念

医疗工艺虽是医院整体建设当中的一小部分, 却贯穿整个设计过程, 从最初的土地规划一直到装修、验收等环节均有医疗工艺的密切参与。作为建设医院基础的甲方设计任务书, 更多的时候没有完整的书面文件, 此时医疗工艺师除要对院方的空间功能需求了然于胸, 更要了解医院的经营理念, 以明确医院的人群定位, 只有这样才能细致到每一个空间设计和每一个设施的设置。

* 变被动了解为主动询问

医疗工艺师对业主的需求应足够的了解, 可将被动了解变为主动询问。很多时候设计师处于被动接受需求, 并不清楚院方领导以及医生对自身需求的了解程度, 也未主动的真正站在医院定位的角度去考虑运营后的需要, 导致画出的图纸与需求不符, 后续即使多次改动, 也依然达不到院方的要求。另外, 院方领导与医生都有需求局限性的问题, 设计师更应从长远的眼光做打算, 不能缺失对市场的把握能力, 以自身丰富的经验采取建议性的指导询问, 实现院方与设计方想法的互相了解。

* 空间管理化繁为简

医院建筑被称为最复杂、最特殊的民用建筑, 不仅科室类型复杂, 而且患者人群对空间要求高而特殊, 但实际上这些复杂的工艺流程, 可以用简单的方式表达出来。拿到任务书后, 先进行分区, 将门诊、医技、手术、病房等梳理出来, 再细化到门诊区域的药房、科室、收费处、会议室、治疗室、换药室等等, 之后考虑医技区域中与门诊搭接的心电图、脑电图、B超、X光、检验科等空间。单独设置的区域为急诊、急救、传染病、儿科, 其中急诊急救可以共用一个通道, 进入急救区后, 一般与之相邻的是抢救室, 隔壁可安排手术室、医生更衣室、器械室, 随之设置污物通道, 检验科就会依附于污物通道而设置。急诊区、检查区、治疗区等基本的区域划分出来后, 再根据医院的具体需求进行功能空间调节。

对于手术室位置的设定, 其上层设置一般为放置机械设备的设备夹层或是屋顶, 然后考虑与之匹配的床位数, 以及最为合适的垂直交通距离, 从而得出电梯数量, 确定手术室具体位置与层数。而与手术室配套的功能空间为血库、病理科以及供应室, 根据血库的运营, 检验标本的运输流线, 可设置出污梯、洁梯。

在手术室确定后, 可以考虑学科上与其联系紧密的ICU, 两者间的联通及机房、空调的设置。该层如设有产科, 那么一般多与手术室相邻, 根据功能空间的联系规律, 污物通道、洁净走廊、器械室、麻醉科等辅助空间也可有序排列出来。

* 考虑气候、采光设计

由于城市用地紧张使得很多医院为高层建筑, 但大平层多分支建筑更有利于解决通风采光的问题。将医院建筑设计成不同的形状, 比如卫星状, 目的是为使房间两侧都可以开窗, 增加了通风的面积, 低层建筑对电梯的要求也降低了。如此, 也满足消防要求, 方便抢救。

另外, 当地的气候条件也是必要的考虑因素。现在很多医院倾向于具有现代感的玻璃幕墙, 但是哈尔滨、内蒙北部地区却不适合使用这样的建筑材料, 哈尔滨室内30℃, 而室外-30℃, 这60度的温差, 只用一层玻璃相隔, 根本无法达到水泥墙和保温板的隔热效果, 很可能还会对周围环境造成“光污染”。

3~5.通过医疗工艺设计将所有内容落实在规划平面上, 才能使医院环境和服务有所提升, 最终实现经济效益的提升

* 兼顾整体性

符合各项标准的医疗工艺设计虽毫无差错, 但有时却限制了建筑其他方面的发挥, 比如装修。将楼内空间设计的方方正正, 从技术角度来说没有问题, 但如此标准化的设计使之在空间效果上没有发挥的余地。如空间内两侧设置房间, 那么装修设计师可能会在中间部分用以造型设计, 墙面也可设计为曲线或者弧线的效果。不仅需要兼顾技术层面, 医疗工艺设计甚至要求对今后标识出现的地方也预想的非常清楚。因此需要医疗工艺设计师既懂建筑前期规划, 又要懂内装方案, 还要懂得标识系统、智能化系统设计, 才能根据实际情况对项目进行全面性整体性管理。

国外理念借鉴与否

医疗工艺设计理念各国均有不同, 如美国的理论体系就与我国大相径庭, 以手术室区域设计为例, 在我国以污物通道区分污物与洁净, 而美国则认为包括医生、患者等由外进入手术区域的都为“污物”, 只有处于洁净管道的手术器具才能称为洁净物, 因此美国的设计理念很多来到中国都“水土不服”, 就是因为在医疗工艺上不符合中国国家标准。日本医院诊室设计也与我国有所不同, 它并非选用硬性隔墙, 目的是平日作为诊室, 战时或地震时打通隔断便可做抢救室。

因此, 针对“借鉴”, 需结合我国医院的实际情况, 取其精华, 改造利用。

结语

医疗工艺流程中的绿色设计策略 篇4

在医疗建筑设计中, 应以医疗工艺流程布局的主线为主导, 逐步达到绿色设计的要求, 在节能、节地、室内环境等方面应考虑到以下情况——

总体规划应体现绿色理念

*节约用地

在我国, 建设用地愈趋紧张。根据《综合医院建设标准》, 医院用地应秉承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如今经常出现的现象是, 一些地方的职能部门发现医院建设的一期工程留有空余用地, 就不愿按原计划批地, 这常常导致一些医院在建设时违背节约用地的原则, 使建筑一次性占用了全部土地。设计师应协助业主向政府规划部门说明预留用地与未来发展之间的关系。

*分期建设

新建医院根据发展规划需要分期建设, 往往一期工程为300张床位 (或500张床位) , 二期再建200张床位, 这样必须要在总体规划的同时考虑医疗工艺流程, 才能有远近期合理的布局。

*逐步归并

老医院的改扩建规划, 应在对医院内部医疗工艺调查的基础上为医院制定逐步归并的实施步骤。

建筑群体设计强调资源共享

*资源共享, 节约改扩建费用

在医疗建筑总体布局伊始, 医疗工艺流程设计就应介入, 要重点考虑医疗各部门之间的资源共享, 避免在总体规划时, 因缺乏医疗工艺流程设计而导致医技科室在扩建时的重复设置, 造成极大浪费。因此, 强调资源共享, 对老医院改扩建费用的节省十分有意义。

医技科室同时为门急诊、住院部共享, 各部患者流线均能以最短的路线到达;

药房、输液室、放射影像等科室, 能同时为门急诊患者共享;

中心消毒供应、病理科、血库等能方便为手术部、病区、ICU共享;

门诊诊室共享、医患分流布局, 医护人员有各自的更衣、洗手间以及办公、茶歇间等用房, 不固定医师的诊室管理制度, 这可大大提高诊室的利用率;

手术室采用麻醉诱导的布局方式, 尽可能减少手术室的数量, 以节约昂贵的手术室的投资费用及日常运转费用。结合我国实际情况, 至少在手术部中集中设置一间术前麻醉诱导室, 以提高手术的效率。

*集中布局, 节约能源

相应的采用集中布局, 缩短患者与医疗流线。最大限度缩短设备管线的长度, 以节约日常运转的费用。

*病房直接采光通风

尽可能使大多数病房有直接的自然采光通风条件;利用地形高差的自然情况, 设置局部下沉式广场, 为地下一层空间创造采光通风条件。

注重诊疗环境设计

论医疗工艺流程与建筑布局的统一 篇5

一、医疗工艺流程决定建筑功能布局的合理性

医疗工艺流程广义是指对医院内部全部医疗系统活动的过程及程序, 即组成医疗系统整体的各个部分、要素、成分相互组合的方式或构成的形式以及要素之间形成的相互关系。医疗活动单位是独立完成大量重复的某一类医疗行为系列或流程的基层组织单元, 其行为构成了医院的一组组基本的技术活动, 而行为发生的空间构成了具有特定流程要求的空间系列。建筑功能布局则是各个不同的空间系列的有序排布。合理的建筑功能布局是实现医疗工艺流程高效便捷目标的保障, 先进的医疗工艺流程是医院建筑功能布局的依据。

以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新建诊断楼为例, 建筑面积14950m2, 概算投资7140万元, 2007年初竣工投入使用, 通过近3年的使用, 证实了该院诊断楼的接诊能力满足了现代医疗流程提倡的方便患者与提高工作效率的要求, 在规划布置中尽量缩短相关功能科室之间的空间距离, 做到了建筑功能布局紧凑, 各部分的相对位置符合医疗程序和医院内部工作流程的要求, 成为方便患者的、高效能的有机体。

(一) 建筑空间布局的合理分区

医疗工艺流程决定了人流的流向与数量, 各相关功能房间应围绕主要人流、物流动线在建筑平面上进行排布, 而不应是在建筑空间布局上的简单叠加。通过对医疗工艺流程的分析进一步量化人流、物流的流向与数量, 决定功能布局的集中与分散布置。

1. 集中布置

⑴缩短建筑空间距离。诊断楼紧邻门诊楼, 将患者流量大、医疗设备数量多且重的各影像检查科室集中设在较低楼层内, 使门诊患者的就诊距离最短, 减少了他们的往返时间, 方便患者就医。

⑵空间共用。候诊大厅两侧不同检查区的对称设置, 使得两个科室共用一个候诊厅, 节省了建筑空间。操作区打破独立控制操作室小开间布局, 采用共用操作廊大开间的设计, 使建筑空间得到了最大化的有效利用面积, 同时方便了工作人员之间的相互联系协作。

⑶设备机房集中管理。影像检查设备机房集中排布, 以便于射线防护与设备管理, 减少对周边房间的环境影响。

2. 分散布局

⑴合理组织就诊人流, 避免拥挤杂乱。通过分析不同检查项目的患者人流的流量、检查程序的复杂程度与等待时间的长短, 我们把接诊量较大的CT室与B超室分层设置。同时考虑到CT与胃肠造影检查相对时间较长, 而B超与X线检查相对时间较短, 这样两两组合避免了同一候诊空间内等候人流过大, 造成滞留混乱的现象。

⑵为患者提供便利。分层设置收费科室、登记咨询等服务功能用房, 缩短患者往返办理手续的距离, 流程前后衔接科室布局紧凑, 使患者少走回头路。

⑶营造安静的医疗工作环境。病理科与检验科其工作流程均可在科室内部完成且与其他科室的联系较少, 具有相对独立性与较强的专业性, 为避免与其他科室及患者人流的交叉、混杂, 达到安静且相对封闭的目的, 自成一区且分设在较高两层。

(二) 检查流程与建筑平面布局的紧凑便捷

1. 分区明确, 动线不交叉

作为大型肿瘤专科医院, 我院拥有多种影像诊断设备, 以不同设备类型进行分区, 采用多过道成团组合的平面布置型式 (由于其形似d及b的组合又称db型) , 即等候厅、患者走廊、操作廊、辅房走廊兼有的环廊布局型式。在平面布局中以患者二次就诊走廊为轴线, 照相设备机房与相关辅助用房在其两侧相对集中布置。设备机房及操作廊安置在患者走廊与辅房走廊之间, 同时患者走廊与辅房走廊又在不同方向通向患者等候厅及工作人员操作廊。患者就诊动线与医护工作操作动线严格分开, 分区明确、避免相互交叉与干扰。

2. 功能房间齐备且便捷

登记护士站与皮试室的接待人流量大且较为嘈杂, 设在等候大厅的一侧, 既方便患者的登记与咨询, 又避免干扰患者走廊二次待诊患者的秩序。

为使做增强CT检查的患者在注射造影剂后出现不良反应时能得到最快、最有效的救治, 以患者走廊为中心, 抢救室、药品库与照相机房相对排布, 缩短了往返距离, 为患者争取了宝贵的抢救时间。

做胃肠造影的患者需口服或从肛门塞入钡剂, 患者会有不同程度的上吐下泻, 在胃肠摄影机房做套间设计, 设独立的患者更衣与卫生间, 既保证了患者的隐私又实现了人性化的布局设置。

(三) 医疗人员工作流程与建筑平面布局的安全高效

1. 按房间不同使用功能、使用人群分区布置

病理科从医疗工作流程上主要分为制片与读片。相关制片房间在工作流程上具有一定的连续性、使用性质相近、有一定化学试剂刺激性气味、操作设备集中, 工作人员具有一定的固定性, 故在建筑布局上采用相关制片功能用房紧凑排布在科室平面的一侧, 与读片功能用房分离。医生读片用房需要相对安静、通风的工作环境, 设置在建筑平面的四周, 中间光线较差的房间作为辅助用房如库房、标本陈列室等。不但缩短了各工作人群的往返工作距离、提高了工作效率, 同时也便于分组管理, 物理分区亦使刺激性气味的串味现象得到很好的控制。

2. 依据不同的检验项目的相对洁净与污染进行分区布置

检验科工作人员更衣布置在走廊的入口处符合检验科的操作流程的基本洁净要求。临床生化检验室具有“四多”的特点即化学玻璃器皿仪器多、化学药品多、各种设备多、精密光电仪器多, 所以应采用大开间检测室与小套间库房的布置形式, 不仅便于管理, 而且缩短了工作人员往返试剂库、仪器室的距离。因其安全性较高且检验工作量最大, 因此设置在距离检验科入口走廊最近的地方, 缩短待检样本的物流距离, 提高工作效率。污染性较高的HIV检验、传染病检测与微生物检测应相对集中设在检验科尽端, 与相对洁净要求较高的试验检测室、医生办公室等功能用房分散排布, 同时鉴于其污染性很高, 还应在建筑功能房间的设置上增加过渡前室、传递窗及专用清洗消毒间, 以满足洁净安全的要求。

二、数字信息化促进流程效率的提高

随着数字信息化管理程度的提高, 以医院信息化系统为纽带高起点地对医疗流程各环节进行合理的简化整合, 尽可能地削减非必要性环节并进行流程整合, 使其流畅、连贯, 以满足患者需求。因此合理安排患者就诊过程, 减少患者在就医过程中不必要的等候时间, 才能提高整体医疗服务水平。

(一) 提高人性化服务水平

很多患者为了确诊需要做多项诊断检查, 而不同的项目依据具体的检查要求是不能在同一天进行的, 因此集中预约不仅在建筑布局上为患者提供了一站式服务, 避免了患者往返各个影像检查科室进行预约, 为患者节约了时间。同时依赖信息资源共享为患者依据不同的检查要求合理地安排各项检查顺序和时间, 避免了由于患者对检查项目要求的不了解而错误的预约检查时间, 真正做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意识。

(二) 使人流有序化

紧凑合理的建筑功能布局决定了人群的物理分流, 而完善的数字信息管理系统对高效的协调与分流也是至关重要的。在患者就诊流程中, 人流是产生有形物体空间变化的主要方面, 而信息流的有效整合可以减少人流的流量变化, 提高人流的效率。

预约系统作为第一步分流, 严格按照接诊能力合理安排各时间段的就诊量, 避免检查患者扎堆, 帮助患者合理安排检查时间。分诊系统通过电子叫号与显示屏使等候大厅与二次候诊廊的患者人流有序化, 避免了嘈杂混乱的现象, 提高了就诊效率。

(三) 信息资源共享

各项检查诊断的图像与报告信息实现资源共享, 向无纸化、无片化的现代化数字医院迈进了一大步。这不但节省建筑实体的存储空间, 而且能进一步充分使用原始数据, 增加后期应用制作研究等功能。便于临床医生实时、快速调看, 为做出准确的诊断与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可靠的依据, 缩短了传统中查找与传送病历的时间, 进一步提高了医疗工作效率。

三、结束语

在医院建筑设计中, 先进的医疗工艺流程是建筑功能布局的依据, 数字信息化管理的应用进一步提高了人流、物流组织的效率, 而恰当的建筑装修风格则体现了医疗环境的人性化。我们只有对各医疗系统功能与工作流程都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和理解, 才能够设计出符合现代化医疗要求的医院建筑。设计医院不仅要满足当前医疗服务的需要, 也要为未来新的、不同的服务形式与不断更新的医疗设备的需求留有扩展的余地, 以实现功能齐全、布局合理、人性化、可持续性发展的建筑空间模式。

摘要:在现代医院建筑的设计中, 医疗工艺流程与建筑功能布局相统一是决定建筑能否为医疗服务所用的关键, 本文以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建设工程项目为案例, 分别从医疗工艺流程决定建筑功能布局的合理分区、紧凑便捷、安全高效与数字信息化促进流程效率的提高等方面进行了具体阐述。

关键词:现代医院,医疗工艺流程,建筑功能布局

参考文献

[1]于冬.医院管理学医院建筑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罗运湖.现代医院建筑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医疗工艺 篇6

1 水质和水量

医院提供的设计污水量为1000m3/d, 水量时变化系数K=2.0, 小时平均流量为41.6m3/h, 小时最大流量为83.2m3。医疗废水处理前的水质见表1。

单位:mg/L

2 工艺流程

医疗废水处理工艺流程见图1。

医疗废水经化粪池将粪便等污染物进行初步处理后, 在经格栅滤除悬浮物, 出水进入ABR水解池, 污水进行均质、均量调节和污染物小分子化, 出水进入好样吃, 通过曝气机向污水内强制充氧, 是污水好氧微生物活性加强, 彻底氧化分解有机物。出水中含有部分老化脱落污泥进入斜管沉淀池进行自然沉淀;内设污泥泵回流至ABR厌氧池, 剩余污泥经消毒池后拉出填埋。沉淀池出水进入消毒池, 投加消毒剂;消毒液虹吸进入接触消毒池进行消毒反应, 杀菌后的污水经脱氯池脱氯处理后有取样井进行城市排水管网, 脱氯剂投加采用自动控制系统。

3 主要处理设施和设备技术设计参数

3.1 格栅

格栅主要用于拦截粗大颗粒物质。格栅安装角度为90°, 由12PVC塑料制作而成。

3.2 化粪池

化粪池主要起着破坏大分子链, 提高废水可生化性, 腐烂粪便等有机质的作用。

设计水力停留时间:6h。池子外形尺寸为:12000mm×5000mm×500mm。钢筋混凝土结构, 池壁做防渗漏处理, 池子加盖板。

3.3 ABR水解池

水解池主要起到有机物小分子化及调节作用。

水力停留时间:10h (有效) 。池子外形尺寸为:18000mm×5000mm×4500mm。池子加盖板。

3.4 好氧池

该构筑物是整个工艺的关键, 该工艺结合了活性污泥法与生物膜法的优点, 抗冲击负荷能力强, 容积负荷高。曝气池内设生物填料, 采用半软性组合填料。曝气设备选择复叶潜水曝气机, 无噪声, 设备性能可靠。

设计构筑物参数如下:填料体积:150m3。有效容积:320m3。有机容积负荷:1.05kgBOD/ (m3·d) 。有效尺寸为:9000mm×8000mm×4500mm。钢筋混凝土结构。

3.5 斜管沉淀池

斜管沉淀池主要用于沉淀污泥。

斜管采用塑料斜管, 直径60mm~80mm。构筑物外形尺寸为:8000mm×5000mm×4500mm。水力停留时间:2.0h (最大小时水量计算) 。表面负荷:F=1.5m3/ (m2·h) 。钢筋混凝土结构, 内设污泥回流泵。

3.6 定量池

定量池设计采用小时最大水量的1/4, 设计构筑物外形为:8000mm×2000mm×4500mm, 钢筋混凝土结构。

3.7 消毒接触氧化池

该构筑物主要用于消毒, 对细菌进行氧化破坏机体。消毒时间1.5h, 按最大小时水量计算, 其外形尺寸为:5500mm×5000mm×4500mm, 钢筋混凝土结构。

3.8 脱氯池

主要用于去除余氯。设计氧化时间40min, 按小时最大水量计算, 池子外形尺寸:5000mm×2800mm×4500mm, 钢筋混凝土结构。

3.9 控制室

据现场情况设在构筑物盖板上。室内设二氧化氯发生器、控制柜、分析化验间。

4 处理效果

医疗废水处理工艺各单元处理效果分析见表2。

5 结语

ABR—好氧工艺处理工艺流程简单操作管理方便, 工程投资小, 处理效果稳定;耐冲击负荷, 不会发生污泥膨胀;污水处理系统的厌氧—好氧功能是污水中的微生物在不同的环境下发挥自身的优势, 从而达到处理效果;通过工程事前证明, ABR—好氧工艺处理工艺适合处理医院产生的医疗废水。

摘要:采用ABR—好氧处理工艺处理医疗废水, 该工艺具有处理效果好, 占地面积小, 易操作, 运行可靠等特点。工程验收监测结果表明, 处理后水中各项污染物指标均达到了国家排放标准。

关键词:医疗废水,ABR—好氧工艺处理

参考文献

[1]沈耀良, 王宝贞.废水生物处理新技术—理论与应用[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6:34~46.

[2]张自杰.废水处理理论与设计[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3:55~58.

[3]王凯军.厌氧工艺的发展和新型厌氧反应器[J].环境科学, 1998, 19 (1) :94~96.

医疗工艺 篇7

灭菌是用适当的物理或化学手段杀灭产品中一切活的微生物的方法;而消毒是杀死病原微生物、但不一定能杀死细菌芽孢的方法。

无菌是指产品中不含任何活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及芽孢)。然而,对于任何一批灭菌产品来说,绝对无菌是无法保证。已灭菌产品的无菌标准一般以物品灭菌后微生物存活的概率-无菌保证水平SAL(Sterility Assurance Level)表示。最终灭菌产品微生物存活的概率不得高于10-6(即100万件产品灭菌之后,只能允许有1件或以下可能有活的微生物存在),已灭菌产品的无菌保证状况可以通过验证实验证明[2]。

与粘膜、血液接触或植入到体内的医疗器械(例如一次性注射器、心脏导管、吸引管、人工关节、伤口护理敷料、血管支架、组织工程皮肤等)都要按照标准要求进行彻底灭菌。倘若这类医疗器械没有按照要求灭菌,非常容易引起感染,甚至导致生命危险。因此,灭菌工艺的控制和灭菌检测是保证医疗器械安全的一个关键环节。

1 灭菌方法

1.1 湿热灭菌

湿热灭菌是将产品放在压力锅内,利用饱和蒸汽在最小温度为121℃的压力下,热力和湿气被迅速传递给灭菌产品,灭菌时间至少15min。蒸汽潜热大,可迅速提高物体的温度,水分子穿透力强,容易使蛋白质凝固变性,所以湿热灭菌是热力灭菌中最常用、效果较可靠的一种灭菌方法。适用于湿热灭菌的医疗器械有:衣服、被单、聚四氟乙烯、外科手术器械、硅橡胶、聚丙烯、环氧树脂等。但对一些不耐高温的聚合物如聚氨酯等,承受不了这样的高温,只能采用其他的灭菌方法。

1.2 干热灭菌

干热灭菌是将产品放于热空气箱中、利用干热空气的氧化作用,杀灭一切活的微生物或消除热原的方法。干热灭菌通常使用的温度较高,范围在160~250℃,依据其使用的温度,暴露的时间可达2h。干热灭菌条件一般为160×120min以上、180℃×60min以上或250℃×45min以上,也可采用其它温度和时间参数。实际应用中,干热灭菌的适用范围十分有限,一般应用于耐高温的玻璃器具和金属外科器械,另有些产品不仅要求达到必要的无菌水平,还要消除细菌内毒素(热原物质),应用其他的灭菌方法很难消除细菌内毒素,而干热灭菌的温度时间参数设置在250℃×45min,可以除去玻璃器具的热原物质。

1.3 环氧乙烷灭菌

环氧乙烷灭菌是医疗器械领域比较常用的灭菌方法,环氧乙烷灭菌原理是通过其与蛋白质分子上的巯基(-SH)、氨基(-NH2)、羟基(-OH)和羧基(-COOH)以及核酸分子上的亚氨基(-NH-)发生烷基化反应,造成蛋白质失去反应基团,阻碍了蛋白质的正常生化反应和新陈代谢,导致微生物死亡,从而达到灭菌效果。

环氧乙烷灭菌时,灭菌柜内的温度、湿度、灭菌气体浓度、灭菌时间都是影响灭菌效果的重要参数。一般采用的灭菌条件:温度(55±10)℃、相对湿度(60±10)%、灭菌压力8×105Pa灭菌时间120min。环氧乙烷是一种烷化剂,穿透力强,能够使用各种包装材料,在常温下能杀灭各种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病毒、真菌孢子等)[4]。适用于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比如天然橡胶、聚乙烯、聚丙烯及聚氯乙烯等。环氧乙烷灭菌器包括一个防泄漏、防爆炸的钢制腔室,首先将灭菌腔内抽成真空,通过蒸汽调节腔内的物料温度和湿度,然后进一步抽真空,再通入经过预热的环氧乙烷气体。包装材料必须是对空气、蒸汽及环氧乙烷渗透性良好的,这样容易达到适宜的灭菌条件。由于环氧乙烷具有潜在的致癌性、致突变性、急性毒性反应,为了工作人员的安全,应在灭菌过程中,严密监控大气浓度和腔室的温湿度、压力、环氧乙烷气体浓度及灭菌时间。灭菌效果通常使用生物指示剂来监控[8,9]。灭菌器的控制具有一定难度,整个灭菌过程应在技术熟练人员的监督下进行。灭菌处理后,应通入过滤后的无菌空气,经历真空空气循环过程,使残留环氧乙烷安全去除。

1.4 辐射灭菌

辐射灭菌是将灭菌产品放于适宜放射源辐射的γ射线或适宜的电子加速器发生的电子束中进行电离辐射产生自由基通过控制辐射条件而达到杀灭微生物的方法。灭菌用的γ射线通常以钴Co-60或铯Cs-137作为放射源,发生衰变时发射出1.33MeV和1.17MeV两个能级的射线,使微生物DNA受到不可恢复的损失,达到人们所需要的目标[3]。辐射灭菌通常用于外科器具、人工假体、注射器和缝合线等。

用辐射灭菌法灭菌的无菌产品其SAL应≤10-6,γ射线辐射灭菌监控的参数主要是辐射剂量。辐射剂量是依据标准细菌芽孢(短小芽孢杆菌芽孢)所允许的灭菌剂量计算值算出来的,同时应考虑灭菌产品的适应性,验证辐射剂量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辐射灭菌使用的剂量通常为25kGy。对某些医疗器械应在保证无菌的前提下尽可能采用低辐射剂量灭菌。钴Co-60辐射灭菌法验证时,除用生物指示剂验证试验外,还需要确认空载和装载时灭菌腔室内辐射剂量的分布图、灭菌产品的均一性、灭菌物品的吸收剂量及最大和最小吸收辐射剂量的分布、灭菌腔内产品的装载方式等[5,6]。

1.5 低温等离子体灭菌

低温等离子体灭菌是最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新的低温灭菌技术。等离子体是气体或蒸汽受电场或磁场影响,使大部分分子发生离子化而形成的。等离子体灭菌器是由电源、激发原、气原、传输系统和灭菌腔室组成,抽真空后通过水蒸汽,蒸汽在电场作用下转变为等离子体。等离子体灭菌优点是杀菌效果可靠、作用温度低、灭菌后的器械不需要放置空气中去除残留气体,无腐蚀性[7]。目前,许多国家已开始应用这种技术,主要用于不耐热的医疗器械。

2 灭菌工艺验证

灭菌工艺的验证是无菌保证的必要条件,灭菌产品的无菌保证取决于生产过程中适宜的的灭菌工艺、规范的GMP管理和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灭菌工艺的确定应综合考虑生物负荷检测、环境监测、灭菌程序验证和无菌检查等。

2.1 生物负荷检测

生物负荷是指产品中微生物数量或浓度,无菌产品所能达到的无菌保证水平取决于灭菌工艺及灭菌前的生物负荷。怎样在制造过程中减少微生物污染的概率就显得格外重要,因此,有必要使用高质量的原材料,制造环节尽量使用不利于微生物生长的条件,比如提高温度、降低PH值等。

2.2 环境监测

为了保证微生物数量不超过规定限度,必须监控生产操作范围的微生物的水平。微生物可以从工作台面、固定设备和仪器的任何环节传播到产品中。因此,任何微生物可能聚集的死角都必须清除,所有的工作操作区域都必须保持干净、干燥和整洁。空气中掉落的微生物的尘埃和颗粒是常见的污染途径之一,空气中细菌、霉菌的数量的监测是将营养琼脂平皿置于空气中暴露一定的时间,孵育后计数菌落算出来的。

操作人员是另一个潜在的污染源,操作人员的衣服、手套和面罩都应取样,进行微生物种类与数量的评估,有必要对工作人员进行微生物学知识的培训。

2.3 灭菌程序验证

灭菌程序验证是无菌产品灭菌操作过程中最复杂、最重要的环节。通常的灭菌程序验证需要撰写灭菌程序验证方案及制定评估相关标准,确认灭菌设备及监控设备在规定的参数范围内正常运行,提供依据以证实灭菌能达到预期效果,结合生物负荷使用生物指示剂,在“极差”的情况下灭菌工艺仍能达到无菌保证水平,上述检验需要至少三次及以上来证明结果的重复性和稳定性,综合上述结果,撰写验证报告。用于灭菌工艺中的生物指示剂是标准化的细菌芽孢制备品,它所应用的细菌种类须经严格挑选,非致病性,对特定灭菌工艺的耐受能力高于平均水平(表1)。

注:D值即生物指示剂芽孢十倍致死时间

日常生产中,应对灭菌程序的运行情况进行监控,确认关键参数(如温度、压力、时间、相对湿度、灭菌气体浓度及辐射剂量等)均在验证确定的范围内。灭菌程序应定期再验证。当灭菌程序发生变更(包括灭菌物品装载方式和数量的改变)时,应进行再验证。

3 无菌检查

无菌检查试验是通过将医疗器械或其浸提液接种于培养基内的方法来评价灭菌后的医疗器械是否有未杀死的微生物。依据《中国药典》,无菌检查试验主要有直接接种法和薄膜过滤法两种。

3.1 浸提液制备方法

(1)管类器具:按管内表面积每10cm2流过管内腔1mL浸提介质,流量约为10mL/min。(2)容器类器具:容器内已装有液体的可直接抽取容器内液体为供试液;空容器按容器内表面积每10cm2加入浸提介质1mL,振摇数次。(3)实体类器具:实体类器具按表面积每10cm2加入浸提介质1mL,振摇数次。

3.2 直接接种法

将产品或其有代表性的部分直接投放入营养培养基内。药典推荐两种培养基:(1)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内含有葡萄糖和巯乙醇酸钠,在30~35℃温度下培养,适宜于需氧细菌和厌氧性微生物的生长;(2)改良马丁培养基在23~28℃培养,适宜于真菌的生长。

3.3 薄膜过滤法

当产品不适宜直接投放或产品有抑菌成分就要采用薄膜过滤法。具体做法是先进行无菌验证,然后用无菌氯化钠溶液或其他有机溶剂浸提产品,使浸提液通过装有孔径不大于0.45μm的薄膜过滤器,然后用0.9%无菌氯化钠溶液或其他适宜的溶液冲洗滤膜。之后将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与改良马丁培养基分别加至薄膜过滤器内(封闭式过滤器),或取出滤膜,分别加入上述二种培养基中,按药典规定的温度和时间培养。

3.4 结果判断

当阳性对照管显浑浊并确证有细菌生长,阴性对照管呈阴性时,可根据观察所得的结果判定:如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及改良马丁培养基管均为澄清或虽显浑浊但经证明并非有菌生长,均应判为供试品合格;如需气菌、厌气菌及真菌培养基管中任何1管显浑浊并确证为有菌生长,应重新加倍取样复试,除阳性对照管外,其他各管均不得有菌生长,否则应判供试品不合格[1]。

无菌检查不能保证每批产品的无菌,但它是产品出厂前的最后一道检查程序,坚持进行无菌检查有助于提高灭菌工艺及无菌操作效果的可信度。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

[2]袁洽劻,凌波.实用消毒灭菌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3]薛玲,林华,王辉.北京市医疗器械产品γ射线辐射灭菌调研[J].医疗器械导航.2007.9:4-5.

[4]朱瑞银,路蓓,何忠平.无菌医疗器械环氧乙烷灭菌的验证方法[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08.14(9):10-17.

[5]朱南康,王春雷,滕维芳.医疗器械辐射灭菌的现状及进展[J].核技术.2003(.03):189-196.

[6]王宏,丁增成,徐宏青.医疗卫生用品辐射灭菌.消毒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安徽农业科学.2003(.02):246-247.

[7]李莹,李柯,陈杰瑢,等.低温等离子体杀菌消毒技术的应用进展[J].化工进展.2004(.07):718-722.

[8]ISO 11135-1:2007 Sterilization of health care products--Ethyleneoxide--Part 1:Requirements for development,validation and routine controlof a sterilization process for medical devices.

上一篇:城市低保档案下一篇:汽车电气自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