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控制(精选12篇)
检验控制 篇1
2015年10月1日新食品安全法即《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主席令第21号) (以下简称新《食品安全法》) 施行, 食品安全监管职能调整, 根据新《食品安全法》的要求, 食药监督管理部门对《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条件》进行了重新修订。新形势下, 食品检验机构如何保证样品的代表性和真实性, 如何保证食品检验质量, 如何识别、分析和控制食品委托检验中存在的风险。本文详细分析食品委托检验的类型, 并以检验报告为主线, 对样品、检验、签发及报告等环节的关键控制点进行讨论, 提出风险控制方案。
食品委托检验类型
食品检验机构的检验任务主要为指令性检验任务即法定检验任务和委托检验任务。指令性检验任务主要为监督检验 (包括国家、省级、市监督抽查检验, 日常监督抽查、专项监督抽查、风险监测) 和行政许可前的检验 (食品安全性检验与评估) 。对于质检机构, 不论哪种检验都属于“委托检验”范畴, 只不过根据委托方的地位、性质或与质检机构关系的不同而采取一种更能体现检验任务性质的表达方式。对于依法设置或依法授权的食品检验机构, 所属上级即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布置的任务用“下达”取代“委托”, 称之为“监督检验”;食品药品监督部门为解决食品安全投诉, 法院等为解决纠纷中涉及的食品安全问题时的委托检验亦可称之为“仲裁检验”。
食品检验机构检验活动类型归纳为公共管理、行政许可、监督管理、民事行为等范畴。新《食品安全法》明确食品检验活动的9种类型, 涉及公共管理内容包括: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隐患检验、标准检验方法建立和验证、食品安全事故调查中的致病因子分析检验。行政许可内容包括:监督部门发许可证前的食品检验、进出口食品检验。监督管理内容包括: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和复检;民事行为内容包括:食品生产企业对产品检验和委托检验。
食品检验活动本质为两类, 即食品中已知物的检验和食品中未知物的检验。食品中已知物的检验, 包括:标准方法建立或新方法研制及方法验证;依据标准方法开展检验活动如监督抽检、风险监测、隐患检验等;利用非标方法或建立新方法开展检验活动如风险监测、隐患检验、中毒或突发事件病因分析、企业委托等;食品中未知物检验如隐患检验、中毒或突发事件病因分析等。
不同类型的委托检验活动在检验合同的设计、选择抽样依据、制定抽样计划、设计和填写抽样单、抽取样品、选择检验依据和检验方法、确定检验项目、描述检验结果和检验结论、接收保管流转处理样品等各个环节的要求都各有不同。
检验报告为主线, 对样品、检验、签发、报告等四个环节识别和规避风险
样品环节
抽样:对于行政监督类委托检验, 会涉及到抽样环节。
选择抽样依据, 选择合适的抽样依据是检验工作开始的第一步。通用抽样参考标准有GB/T 2828.11-2008、GB/T 6378.4-2008、GB/T 16306-2008。一般的监督抽查任务依据食药局下达监督检验任务的相关部门的特殊要求和相关文件抽样。委托检验涉及抽样的, 依据委托方合同约定的内容或相应执行的产品标准进行抽样。
选择抽样人员, 抽样人员必须熟悉抽样标准、抽样方法、抽样部位、抽样数量等抽样规定, 能熟练使用抽样工具, 并经培训考核合格, 抽样人员不得少于2名, 抽样人员和检验人员分开。
制定抽样计划。第一, 制定依据:根据抽样依据和相应的检验依据 (标准) 、检验方法和检验项目, 确定抽样的数量、抽样的方法和部位, 如涉及微生物项目的检验, 其样品的抽取、接收、运输、保存、处理符合其特殊的要求的规定。第二, 计划内容:内容主要包括选择抽样依据;选定抽样人员;抽样前培训;确定抽样方案, 包括确定抽样数量、方法和部位, 样品的运输和保存方式等。
抽样单的设计和填写。抽样单是检验机构出具检验报告的前提, 也是监督检验后处理重要原始材料。质检机构根据抽样类型的不同制定不同的抽样单, 包含不同的内容, 如国家监督抽查抽样单、监督抽查抽样单、委托检验的抽样单等。抽样单内容力求完整, 要求有足够的信息量。《委托检验行为规范》中规定“委托检验合同内容应当包括委托方信息、对样品的要求、样品的状态、检验项目、检验依据、异议处理、样品处理方式和保存期、双方权利和义务等约定, 并注明委托方对样品及其相关信息的真实性负责。”
随机抽样:按照预先制定的抽样方案, 包括抽样数量、抽样部位、抽样方式进行随机抽样, 图绘抽样部位。抽取具有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明或者以其他形式证明合格的产品;抽样人员在市场上或者企业成品仓库内待销的产品中随机抽取, 不得由企业抽样, 在市场等流通领域抽取的监督抽查任务的样品, 应与生产企业进行样品确认。
封存样品:在样品的适当位置贴封条, 封条上抽样人和被抽样单位签字, 并盖抽样单位章。抽样人员封样时, 应当采取防拆封措施, 以保证样品的真实性。选择合适的密封材料和方法, 原则以拆封后不能恢复原状, 封样部位应保证不破坏封样材料不能取出样品;再次密封被破坏或样品被调换后应容易识别。
样品接收:应当检查、记录样品的外观、状态、封条有无破损及其他可能对检验结果或者综合判定产生影响的情况, 并确认样品与抽样文单的记录是否相符。对检验和备用样品分别加贴相应标识后入库, 在不影响样品检验结果的情况下, 应当尽可能将样品进行分装或者重新包装编号, 以保证不会发生因其他原因导致不公正的情况。建立关键控制点检查表, 对流转样本的时间和地点记录, 以便控制质量, 因为温度和时间影响微生物样品的检出质量。
样品流转及标识、入库、领用、检验、保存及处置程序规定, 封存样品、检样的保存。样品建立唯一性标识和流转标识。样品按流转顺序流转, 交接签署时核查样品状况。样品贮存在适宜场所, 样品分类存放, 贮存环境应安全、无腐蚀、清洁干燥且通风良好, 对贮存有特殊要求的样品, 应有保存的环境和设施, 并做好监测和记录。检验环节
检验方法选择:原则上按委托方指定的检验方法, 对于机构自行选择方法, 选择机构有资质的检验方法, 考虑产品标准、方法的检出限、适用范围, 通常第一法和仲裁方法较保险。
检验依据的选择:检验依据的正确与否为质量投诉的原因。检验依据选择原则以发证细则、产品标准为依据。检验依据为产品标准时, 填写相应的产品标准代号及标准名称;如检验依据为合同、协议、技术图纸及其它有关技术规定或要求时, 填写相应的 (文件) 编号及要求。
检验结论的描述:检验结论根据委托方的性质、检验项目的数目选择严谨的描述方式, 防止造成对产品质量水平的评价错误。委托方要求下结论, 检验结论需与检验依据一致;委托方不需要下结论的可以直接报告数据。
签发环节
检验报告严格实行三级审核, 包括主检、审核、批准, 三级审核签字才能发出。
报告环节
委托检验合同:合同是委托客户和检验机构双方责任和义务规定的文件, 具有法律效应 (效力) 。在检测实验室合同是检测任务的起点, 是质量体系要素的开端。合同应反映的主要内容技术要求:所依据的产品标准、方法标准、检验项目。样品要求:样品制备、准备、储存、样品安装、托运、返回处置方式等;交付报告时间;保密和保护客户所有权的要求;传送检验结果要求;根据检验结构评价意见和建议的要求;双方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应收取的检验费用。
对检测报告签发前的全过程中关键控制点列成表格形式, 而每个关键控制点的操作过程记录情况就是我们对该点控制情况检查的依据。当其记录内容满足要求时, 可以认为该点在可控制范围内;并在检查表中记录该点通过。当检查表中所列出的关键控制点检查结果全部通过时, 可以确定整个检测过程应在可控制的范围内, 可签发检测报告。
结论
食品检验机构在授权和资质认定范围内依法开展其检验活动, 通过完善实验室管理, 提升检验能力保证检验质量, 维护客户和实验室双方的利益, 协调好双方的关系, 使客户认可检验机构提供的检测服务, 增加客户的信任, 降低客户对检测质量的抱怨, 是规避和防范检验风险的最佳方式。
检验控制 篇2
1目的对供应商提供的物料进行检验,保证物料符合规定的要求。
2适用范围
适用于供应商提供的所有物料。
3职责
3.1仓库负责物料的接收、保管工作。
3.2采购部门负责将来料的不合格情况通报给供应商,并办理不合格物料的退货。
3.3品管部门IQC负责物料的检验。
3.4技术部门负责重大技术设备及相关辅助零配件的验收。
4作业程序
4.1供应商交货时,仓管员应按采购单的要求,对照供应商的送货单点清物品名称、规格、重量、数量等。
4.2仓管员将所收物料放入待检区,以送货单形式通知品管部门IQC进行检验。
4.3IQC接到送货单后,按物料检验标准进行来料检验工作,并在《来料检验报告单》上记录。
4.4对检验合格的产品,IQC对货物进行标识,出具“合格品”绿色标签。通知仓库管理员逐一点收。
4.5当来料整批或部分不合格时,IQC必须对不合格物料标识“不合格品”红色标签,并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执行。
4.6IQC将《来料检验报告单》分送至采购部、仓库、生管部。
4.7仓库将“合格”“特采”的物料置于仓库指定区域,并办理入库手续。对做“退货”处理的物料,仓库应及时通知采购部,由采购部与供应商协商退货事宜。
4.8品管部对因检验能力有限而无法检验的物料,可通知采购部门要求供应商随货附上相关检验合格证明文件,品管部参照供应商提供的质量合格证明文件对来料进行验证。
4.9品管部门每月月初应对上月来料的质量情况进行统计,填写《来料质量月报表》,经总经理批准后,发放至采购部门。
浅析临床免疫检验质量控制 篇3
【关键词】 免疫检验;质量控制;相关措施;探析
医学检验专业是建立在科学实验基础上的临床医学专业学科,又称为实验室医学,是实验室科学技术与临床医学相结合的一门专业。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免疫检验专业在医学检验中是越来越重要。目前免疫学检验也是在各门检验专业中发展较为迅猛的学科,免疫检验技术更新换代是越来越快,因此免疫学检验实验教学也就需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适应免疫学的发展。针对这些因素,我们免疫检验实验课程每年都在做相应的改变,也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1 影响免疫检验质量的原因
1.1 检验标本的采集、运输与存储 一般情况下,免疫检查采用的检验标本,血浆是采集的标准,某些时候也会因为特殊的检验项目,进行如下采集:大便、小便、脑脊液等。采集标本的全部过程,对标本的质量有很重要的影响。包括:血液样本的采集时间,采血时是否姿势正确,止血带的使用时间,抗凝剂的使用否标准,都会直接影响到送检标本的质量,对后期的检验结果造成重要的影响。
1.2 仪器设备及试剂的检测与选择 任何免疫检验工作,都离不开仪器设备使用及试剂的选择。免疫检验过程当中,检验仪器设备的性能一定要精确,选择的试剂质量一定要达到标准,否则会直接影响到免疫检验结果的精确度与可靠性。
2 分析与研究免疫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
2.1 影响检验结果的标本因素 标本采集过程中的影响因素,例:日常临床的血清(浆)标本中,如含有高浓度非特异免疫球蛋白、类风湿因子、异嗜性抗体、补体、交叉反应物质等干扰性物质,可能致使测定结果为假阳性。因此,为了避免对ELISA测定干扰,检验过程中,对其含有的干扰成分浓度进行稀释,将干扰成分浓度降到最低,使得采集的标本对检验结果产生比较少的干扰或者不产生干扰。对于个别激素类及治疗药物测定的血清标本,须特别注意样本的采集时间与收集时患者的体位,可错过早四点到六点,即黄体激素、生长激素、促卵泡激素的峰值出现时间。如确实需要采集,可在相连时间,每间隔一段时间取几份样本,采取中间值为样本测定值。
2.2 影响检验结果的仪器设备使用及试剂选择因素 检验仪器设备是实验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检验仪器的性能直接影响检验结果的精确性。所以,要定期对所使用的仪器进行检查。如:实验室所需的水浴箱与恒温箱、酶标仪、温/湿度计与分光度计、比浊仪等精密仪器进行校正和核定,达到检验所需要求,确保试验结果的准确性。注重检验器皿的规格,以及不同生产批次间的差异,保证检验标准的稳定性。对于其他辅助工具如:吸量管、试管、稀释棒等量器等,也要做定期的检查,把试验误差的系数降到最低。同时,试剂质量对免疫检验结果也有很大影响。因此,对试剂的生产厂家要严格把关,对试剂做些必要的性能检定,避免频繁更换不同厂家的产品。
2.3 影响检验结果的人员因素 对免疫检验临床质量控制,每一位从事免疫检验的工作人员,都必须应在工作中,牢固树立起责任意识、质量意识、服务意识,加强业务学习,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业务和服务水平,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做好检验工作的每一环节。同时进一步明确工作人员职责,明确流程,督促培养在常規工作中养成良好的职业操守,杜绝人为操作的失误,保证免疫检验质量。
3 资料与方法
3.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于2006年12月—2008年1月在本院免疫检验实验室进行检测的13291份血清样本,检查的项目主要包括有:
血样10805份,检验项目包括:血清胰岛素(INS)有2354份。血清C肽(C—P)有1856份,甲胎蛋白(AFP)有1285份,癌胚抗原(CEA)有2168份,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有1035份,胰岛素抗体(IAb)有2107份;于2008年1月—2011年1月在本院进行检验的血清样本10862份,其中INS有2178份,C—P有1769份,AFP有1437份,CEA有2368份,β—HCG有1124份,IAb有1986份,前者为质控前检测的样本,后者为质控后检测的样本。
3.2 方法 检测方法:对所有血清样本检测均采用ELISA法进行,仪器使用全自动生化检测仪及酶标仪,实验操作严格按照试剂盒上的说明进行。
3.3 观察指标 本文主要对指控前后各个指标的变异系数(SV)进行比较,变异系数是反映不同实验结果存在差异大小的一个指标,其计算公式为:SV=X/SD,SV值越大说明变异越大。
3.4 统计学方法 若为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统计学分析采用两组间的t检验进行,对于定性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或者秩和检验,本次研究中对于指控前后不同血清样本的变异系数进行比较,采用两组间t检验进行,当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统计软件应用SPSS13.0进行统计学分析。
4 结 果
2008年1月—2011年1月的血清样本INS、C—P、AFP、CEA、β—HCG及IAb检测的变异系数均小于2006年12月—2008年1月的血清样本相应指标的变异系数,质控后样本的各项指标的平均变异系数小于质控前样本的各项指标,质控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本次研究中,对于质控前血清样本与质控后血清样本的INS、C—P、AFP、CEA、β—HCG及IAb进行检测,比较质控前后的变异系数,其结果显示质控后样本的各项指标的平均变异系数小于质控前样本的各项指标,质控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临床免疫检验的结果主要受采集样本、仪器的使用、检验过程等因素的影响,对实验过程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能够明显减少各个结果之间的变异系数,提高结果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参考文献
[1] 免疫检验的质量控制分析[J].医学信息,2011,24(7):4824—4825.
[2] 丁艳涛,赵惠红.临床免疫检验的分析前质量控制[J].实用医技杂志,2007,6(22):1123—1125.
[3] 谢文光,陈文锋,杨媛媛.罗氏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专用质量控制与朗道质量控制的比较[J].实用医技杂志,2008,(8).
质量检验机构检验室质量控制解析 篇4
1样品的采集, 样品的管理
抽取样品是检测工作的重要环节, 抽取的样品应做到真实完整, 具有充分的代表性。检验室应对样品的保管, 传送, 处理等过程进行严格管理, 以确保样品保持完好的原始状态。例如, 如不能在现场测定酚类, 可以在每升水样中加0.5g Na OH及1g硫酸铜加以固定, 保持原始状态。另外保证样品在运输, , 贮存过程中不受其它因素的影响。
2明确检测依据
接受检测任务后, 首先要明确检测依据的技术标准的技术规范, 在完全理确检测依据的基础上, 编制操作的检测程序方法。
3构建良好的实验室环境
光线, 温湿度, 震动, 空气, 用电等方面符合要求, 避免实验结果产生误差。操作有毒, 易挥发试剂时必须在通风柜内进行, 仪器不可与有挥发性试剂同处一室, 互相干扰试验不可一室进行。
4实验室管理要规范化
根据样品性质和测定项目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 制定合理的抽样和检验方案。主要从精度和准确度干扰情况, 费用节省人力资源等方面来考虑, 根据实验要求选择正确的分析方法, 避免产生系统误差, 对仪器和器皿进行定期校准, 纯水和化学试剂应保证符合要求。配备合格的标准溶液, 要定期与权威单位的标液进行对比, 制定符合要求的标准曲线, 并经常进行校对, 如发现问题要立即加以解决。
强化工作者分析操作的熟练程度, 杜绝个人观察器官不敏锐和固有的习惯所引起的对滴定终点颜色的判断错误, 对仪器刻度标线读数不准确等引起的测量误差, 增加平行测定次数是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 消除偶然误差的主要方法, 测定次数为3-5次, 如没有意外的发生, 基本上可以得到比较准确的分析结果, 如配制标准溶液, 平行试验不得少于8次, 两人各作4次, 每人平行测定结果的极差与平均值之比不得大于0.1%, 结果取平均值。在分析样品时可以用标准方法与选用的方法测定同一试样, 若测定结果符合公差要求则说明方法可靠, 如果测定结果超出允许的公差范围, 就应重做。加标回收率的检验方法也是控制分析质量的重要方法, 在相同的方法下进行二等份试样, 在其一份加入一定量待测组分的纯物质, 如测定结果和加入纯物质的回收率在标准范围内, 则样品的测定结果可靠, 如在标准值范围之外, 则应查找原因重新测定。分析样品时可以用回归分析法制定标准曲线, 用制做分析用控制图来确定样品的控制限和真值, 来验证分析数据的可靠性, 如数据在控制限外, 则应弃去此数据并查找原因, 加以改正。
除了以上实验室的基础工作以外, 实验室建设还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 抓好检验人员素质的提高:在建室中要任用有实践经验和掌握化验技术的人员担任负责工作, 对化验人员进行业务技能, 安全操作技能等方面的培训教育, 经厂级, 车间级, 班组级培训合格后, 方可上岗作业。
二, 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相应的规章制度则是搞好各种检验工作的保障。近年来, 我厂为了搞好实验室的质量控制围绕“稳定生产, 保证质量”先后制定了三级质量考核制度和标准物质管理制度, 样品管理制度, 业务培训制度, 等四十多种规章制度。使各级各项检验工作有章可循。使我公司投产以来无质量事故发生, 使出厂产品人工煤气合格率100%, “哈依牌”工业用甲醇一等品率大于95%, 煤中油, 粗轻油, 粗品酚, 液氨合格率100%。列于2007年中国化工五百强第285位。
三,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检验机构是具有权威性的机构, 要求分析检验人员具有清正廉洁的素养, 公正公平的科学态度, 因此要加强对检验人员的思想教育, 充分调动积极性使其以饱满的热情, 公正廉洁的态度投入到质检工作中, 这样公司才可生产出合格产品。
要使质量检验机构具有科学性, 公正性, 权威性, 就应从实验室建设抓起, 严格对质量检验工作进行质量控制, 公司才会生产出顾客满意的产品, 公司的前景才会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刘珍.化验员读本.第四版[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1983, 9.
质量控制医学检验流程 篇5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基质量控制医学检验流程的优秀论文,对正在写有关于满意度论文的写作者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摘要:检验医学作为-门独立的学科,综合了各基础医学学科的经典实验和最新技术成就,渗透在临床医学、基础医学的方方面面。随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广泛渗透,现代临床检验医学已经从原始的手工操作和简单的生化测试方法,逐步向着标准化、自动化、信息化、人性化的方向发展[1]。医学检验流程是医学检验生命线,只有做好医学检验流程,才能确保检验质量,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在检验流程过程中,我们要切实有效抓好检验质量,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和提高山,完善检验流程。以下简要介绍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
关键词:检验 质量
1、重视检验流程的质量
1.1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实验室质量控制是一项重要的监控内容,关系到实验室操作检验项目是否正确,对于失控项目要做到及时分析并进行讨论记录在案,同时尽快提出解决方案,避免同类事故发生。检验室之间质量监控的重要目的是解决检验准确度的问题,这一准确度是室内质量监控所无法解决的。各检验室之间的质量监控与盲点调查,关系到检测实验室的质量评价及评测各实验室的项目质量。合格的室内质量监控和各检测室之间的质量评价在检测项目上各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发生医疗纠纷时,更是进行举证的重要参考依据。
1.2检验仪器及试剂质量的重要性
①建立操作规定手册,仪器操作人员必须按照规定的流程进行操作,并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仪器保养维护且记录在案。同→个项目有多台仪器的情况下,应该互相对比结果,保证实验室报告结果的一致有效。
②选用质量过关的试剂确保结果的准确度,同时庄意不要使用过期的试剂,避免造成检查不正确。只有试剂质量过关才能取得准确可靠的检测结果,提高检测的质量。
2、检验方法实现标准化
检验方法实现标准化测定一种化学成分有多种不同方法,即使使用同一种方法进行测定,具体的步骤也会有细微差别,所得到的结果和参考值也千差万别,这样会给临床医护人员、患者以及检验人员带来极大的困扰。现在国内外不少学术组织都在研究和推行一个国家或地区乃至全球的方法标准化。
方法标准化不仅能够使全球方法和结果表达得到统一,有利于统一诊断标准,而且更便于试剂的生产、质量控制和保证检验准确性和可比性。尤其是处在这个人性化的时代,除了准确快速地检验出各项生理指标外,患者在各个医院甚至不同地区医院的`化验结果能够通过也是十分必要的。医学检验的标准化就是为实验“一单通”提供保证[3]。
3、重视检验质量操作流程
重视检验质量操作流程检测全过程的每一个细节都要采取严密的质量管理措施,包括全过程中分析前标本的采集、运输,分析中标本处理、测定,分析后报告储存、输送。检验流程至关重要,对采集标本、标本检测、标本保存都要规范操作,以确保提供给临床医护人员及时、准确、可靠的依据。
3.1严格控制试剂盒的质量选择试剂盒时,应该首选卫生部检定合格的产品,在使用前进行必要的自检,然后试剂盒必须按照规定进行保管,同时注意在有效期内进行使用[4]。
3.2检验过程中质量控制正确的标本传送在众多的检验项目中占很大比重,它对标本采集离开人体后的保存工作有相当高的要求,如:湿度、光照、温度、时间等一系列外界因素。所以采集以后要有专人负责传送,并保证传送的安全和及时。到达实验室后,要安排专人认真核对,对采集的不合格的标本要给予退回并说明退回原因。尽快进行正确有效地处理,每个细小环节都会对最终的结果都有较大的影响,所以务必要求检验操作人员必须仔细操作,尽可能地减少误差。
3.3实验之前控制质量包括患者的准备、样本的收集时间及收集方法,样本查对和收集之后的相关步骤。患者在采集前如在短时间内曾有过服用药物或者输液,即可造成样本某些成分的改变,导致检验数据结果失误。
4、患者准备
患者的准备是否正确和合理在很大程度上能影响检验之前的质量控制。患者的准备和医护人员的医嘱有着直接的关系。时常有患者直接拿着检验申请单到检验科要求抽血,这样不仅会影响到检验结果,甚至会让医生得出错误的诊断。这样的结果时常在日常生活中发生,为了避免其发生,就要求所有的医护人员要高度重视质量控制,在操作过程中,正确检验是很重要的。
①患者的生理、情绪、心理等众多可变因素是重要的外源性的影响因素。
②患者检验前是否进食和患者的饮食规律亦可引起检测质量影响检验结果在正常的进餐后,血液中的甘油三醋(TG)会增加50%,血糖(GLV)会增加15%,所以检测前切记一定要进行食物的控制。
③人在剧烈运动后血液成分也会发生变化,在检验前要保持平静、安静状态。
④在检测前一定要停止服用对检测结果有影响的药物。
5、检验报告及其记录
检验报告及其记录的重要性检验报告单要统→标准,不能涂改检验报告并规商检验汉字记录,切记在报告单上注明“仅对本次检验的标本负责”,并进行检验记录、电脑备份,详细对工作流程进行记录如:标本、实验、试剂、仪器、报告、质量控制等一系列细小环节,保存检验报告单数据可预防患者遗失报告单。
6、重视检验人员的医学检验知识培训
临床检验过程的质量控制分析 篇6
【关键词】临床检验;质量控制;分析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4-0087-02
引言:在临床医疗活动中,诊断患者病情的依据来自于医学检验结果,能够提高人们对于疾病的认识。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疾病诊断工作也需要更加准确的检验数据。但是,在检验误差、人员操作、设备仪器等因素的影响下,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仍然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以下根据实践经验提出控制检验结果准确性的措施,希望进一步促进我国临床检验工作的开展。
1.临床医学检验误差的分类和特征
1.1系统误差:系统误差是由固定的因素引起的,指的是检验中具有相同倾向的数据偏差。只要影响因素不消除,系统误差就会一直存在,不具有随机性的特点,并且找不到明确的分布规律。造成系统误差主要有两个因素:①在操作检测仪器之前,没有对仪器进行重新校核。②患者自身的感官障碍所引起的偏差也会影响到检测结果,从而产生实验误差。
1.2随机误差:随机误差指的是在检验过程中由于仪器、设备、试剂引发的误差,除此之外,也包括检验人员的不当操作,以及不良的环境影响。该误差具有随机性的特点,在变化上并没有明显的倾向性,因此在控制上的难度更大。不过,增加检验次数、提高检验进度,就能够减小这种误差。而且,随机误差的数据具有对称性,呈现出正态分布的特点。
1.3抽样误差:所谓抽样误差,指的是在总体中抽取的样本,会因为存在变异情况而与总体不符所产生的误差?.避免抽样误差的方式是增加样本数量,采用科学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抽样误差与样本数量有密切的关系:样本数量越多,抽样误差越小;样本数量越少,抽样误差越大。
2 临床检验质量的控制措施分析
2.1加強分析前的质量控制
2.1.1临床医师对检验检查项目的选择
首先临床医师要正确选择检验项目的意义,各种组合项目的功能。由于检验医学近年来发展很快,检验项目不断更新,临床医生可能会对检验项目及其应用不够了解。检验人员应给予介绍和推荐,为此我们科编制了《临床检验指导手册》发给临床医生。征求医生意见开展新项目,方便医生选择。
2.1.2采集标本前做好病人的准备
送检标本的是否合格、是否具有代表性直接影响到检验结果,病人年龄、性别、妊娠等生理特点以及运动、饮食、服药等都对结果有明显影响。为保证检验质量,我们科编制了《临床检验标本采集指导手册》发给全院各科,以保证病人留样规范化。
2.1.3标本采集、运送和保存
现在临床科室普遍使用真空采血管,各种管子添加剂均不同,选择合适的采血管采集定量的标本。留取粪便标本,要嘱咐患者采集有粘液或是血液的部分;采集痰液标本的时间一般以清晨为好。嘱咐患者采样前须用牙膏刷净牙齿,用清水漱口3次,将口腔内的唾液吐出,用力咳出气管深处的第一口痰。吐入无菌容器内。在标本转运过程中,严格执行标本转送处理制度,实验室在标本接收时要填写标本接收登记,并对标本进行验收,对于溶血、脂血、抗凝血有凝块的标本,要通知临床医生重新采集标本,并填写不合格登记。对不能及时检验的标本,要在合适的温度下保存;血液标本要及时分离血清并在合适的温度下保存。
2.2加强检验分析中的质量控制
2.2.1标本确认
首先要查对标本上的姓名、标本号与申请单是否相符,并再次检查标本是否合格。
2.2.2试剂准备及仪器维护
检验科每天开机工作前应对试剂余量进行检查,根据每天的工作量加足试剂,保证满足当天的工作量,并定期统计试剂存量及时做好补充。所有的仪器都严格按仪器要求做定期保养,并做好登记。做好配件的工作状态记录,以便及时更换,同时做好部件更换记录,以便查询。此外,室内温度、湿度以及室内的卫生应符合仪器要求,以免影响仪器工作状态,造成分析误差。做好室内质控工作,每天开始检测标本之前,对有效的标准质控品进行检测,结果在标准允许范围内,才可继续工作。同时在仪器的维护使用权限上要设立管理员,每个仪器有专门的负责人员,避免由于人员较多、业务熟练程度不同造成仪器的不当操作。
2.2.3重视分析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是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性的主要依据,检验科的质量控制主要有室内质控和室间质评。室内质控的目的是保证每个患者标本测定结果的稳定性,消除或减小随机误差造成的影响,保证检测结果的精密度。做好室内质控首先要保证质控品的稳定性和有效性,需要按要求保存、复溶,其次在新质控品使用前要做出自己实验室的RCV(常规条件下的变异),才能给出质控品的标准值范围,保证所发出报告的无误性;当出现质控品检测结果不在控的情况时,要分析原因并采取纠正措施,并重新做质控,通过后才能发报告。
2.3检验分析后的质量控制
分析后的质量控制主要包括:检验结果的审核;结果的发放;实验室数据管理等。各环节的质量控制要点如下:
2.3.1检验结果的审核
检验结果审核采用计算机管理,临床体检报告单由专业人员审核,签字并录入系统。审核者主要审查检验项目是否与申请单相符, 查看检验结果有无异常,确定结果是否需要复检并做好登记,对于超过“危急值”的异常结果,及时复检,并与相关科室联系同时做好“危急值”的反馈登记,对于已签发报告的异常血液标本在4℃冰箱中保存5天,以免有疑问时复查。近两年我科室狠抓漏检项目的检查工作,每天值晚班的人员于下班前通过系统软件查询有无漏检项目,发现漏检项目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微生物及理化检验报告单由专业人员审核,双人双签字,并由科主任复核后通过系统软件报告结果。审核者主要审查检验项目是否与申请单相符, 查看检验结果有无异常和错报情况,对于一些致病微生物和重点监测有毒物质,应及时复检,并与相关科室联系做好反馈工作,对异常标本进行正确的保存。
2.3.2结果的发送
对于有条码的样本审核无误后及时通过系统软件报告结果,无条码的样本正确填写报告单审核无误后及时将结果录入系统,同时将报告单及时交接给相关科室,尽快出具报告。临床检验科室还应做好各个项目每天的工作量登记工作。
2.3.3实验室数据管理
每月会对所有开展项目进行工作量统计,所有项目均保存完整原始记录,在计算机管理的同时设有样品交接记录本、危急值登记表、值班记录本、血液样本交接记录本等登记项目,有较为完善的数据管理体系。
结束语
临床医学检验质量关系到整个医院的医疗质量安全,必须要通过加强临床医学检验各个流程的质量控制,为医院诊断提高准确的检验结果,而且在今后的发展中,也要不断完善临床医学检验的系统化与自动化,努力抓好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工作。
参考文献:
[1]李勤广,赵霞.临床检验实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J].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07(02)
[2]傅瑜,李东升,刘江虹,王联连,马心惠.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及管理[J].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00(04)
煤炭灰分检验的关键控制 篇7
作为一种固体可燃的有机岩——煤炭, 它的组成成分非常复杂, 在不同程度的煤化下, 它的很多基本性质以及工艺特征都有极大的不同。因此, 我们不仅要了解煤炭的组成成分, 还要知道它在不同条件下经过转化所生成的物质以及显现的性质。灰分就是煤炭通过完全燃烧使得其中的矿物质在一系列的复杂反应后所留下来的残渣。灰分是一种无用资源, 不仅影响煤炭的发热量, 而且也不利于加工利用。因此, 煤炭灰分的检测对于煤质量的鉴定以及煤的使用价值有着极大的意义。
1煤炭灰分的检验
目前, 灰分的测定方法主要有缓慢型与快速型两种灰化法。根据本人所学的相关知识以及检测的经验, 现对缓慢灰化法提出了几点看法。
1. 1试样的采取
根据煤质的不均性制定出一定的采样方法, 其原理主要是对同一批煤的不同部位分别采取一定量的子样, 接着将其组成一个总样, 把它作为采样期间煤炭的平均质量。采样时, 采样人员对于采样点要选择合理、恰当, 进行多点采集的方式, 最后, 将所采集到的试样进行一个汇总并对其进行封样; 此外, 在采样时, 把采到的煤块、矸石和黄铁矿等样品要收集起来, 不能丢弃; 采样时, 要对选取好的采样点进行表层处理, 除去表层残渣差不多0. 2m左右, 然后对其进行采样。
1. 2试样的缩制
粉碎和缩分煤样的整个过程被称为煤样的缩制。在缩制时, 必须严苛遵守规章制度, 仔细、认真地对煤炭试样进行粉碎、筛分、掺合以及缩分, 使制取的试样在性质与成分上能够符合所采煤样的性质与成分; 相反, 如果制备过程不严谨, 就会造成错误的检测结果, 最终使得整个实验失去意义。粉碎可分为机械粉碎与人工粉碎。必须使粉碎的试样全部通过筛子, 如果有没有通过的, 应对其再次粉碎, 直到筛分完全。常见的缩分煤样方法主要有三种: 分别为四分法缩分、分样器缩分以及棋盘式分样法缩分。我们通常采用的是四分法缩分, 其原理是将样品粉碎至2 mm, 然后将其分为两份, 一份作为检验煤样, 另一份作为保存, 以备后期查看。
1. 3试样的称取
称取试样时, 首先要选取合适的天平, 并对天平进行检查, 看天平是否水平, 是否在所测量范围内。保证检查正常后, 才可对其进行称样。使用预先灼烧且质量恒定的灰皿, 称取颗粒度在0.3 mm以下的空气干燥煤样1 g±0.2 g, 精确到0.3 mg。样品称取的准确度直接关系到检测的结果, 因此, 检验人员在称取样品时, 要选择精确度高的天平, 如果允许的条件下, 可以进行多次称量求平均值。
1.4灰化的温度和时间
煤样的加热温度、加热时间以及通风条件是影响煤样灰化检测结果准确性的另一关键性因素, 因此, 我们要对煤样的灰化温度与时间进行严格的控制。就目前条件而言, 实验室所用的箱式电阻炉配备的控制仪有两种: 一种是微电脑室温控制仪, 灰化的温度与时间是在设计好的电脑程序下自动控制的; 另一种则是普通控制仪, 灰化的温度与时间都是检验人员通过手工控制的。使用微电脑时, 温控制仪做实验的误差相对较少, 普通控制仪由于人为控制因素会造成较大的误差。总之, 不管使用哪一种控制仪, 在做实验之前, 检验人员都要对仪器进行检查与矫正, 使实验可以顺利进行。
1. 5注意事项
煤样由于水分过大, 将会造成粉碎和缩分工作不宜进行, 影响下一步的工作, 所以应该先在不高于50℃ 的温度下对样品进行干燥, 保证煤样质量变化在0. 1% 以下为止, 即达到空气干燥的状态。在煤样粉碎时, 首先用磁铁将煤样中的铁屑吸走, 再将其粉碎成0. 3 mm。称样时, 先取出天平内的干燥剂, 打开天平的两个侧门, 使天平达到平衡状态, 合上侧门, 开始称量, 读取数值。称取试样时, 首先将小钥匙放在试样瓶中, 对样品进行充分搅拌, 然后在瓶中进行不同部位的取样, 禁忌只从式样的表面取样, 目的使实验结果更准确可信。在做实验时, 要进行一式两份, 平行测定, 确保测定结果。在箱式电阻炉中取出试样后, 要先对其进行冷却3 ~ 4 min, 然后再将其放入干燥器中进行冷却, 直到室温, 称重, 目的是保护干燥器, 确保试样灰分不超过15% , 如果超出, 必须对其再次进行灼烧, 直到质量变化低于0. 001 g。在煤灰分检测过程中, 必须保证各项操作步骤与注意事项严格进行, 只有这样, 煤灰分的检测结果才能科学、合理、准确。
2结语
由于煤炭属于不可再生资源, 我们更应该合理科学的检测, 合理利用煤炭资源。同时, 煤灰分检测结果的准确程度将成为评价煤炭质量的重要技术依据, 直接影响煤炭企业的经营效益, 因此, 我们应该不断改进检测技术, 促进我国煤炭企业的发展。
摘要:煤炭是埋藏在地底下的植物, 经过复杂的生物化学和物理化学变化逐渐形成的固体可燃性矿物。煤炭灰分则是指煤炭完全燃烧后剩下的残渣。煤炭中的灰分是煤炭最主要的计价指标, 煤在用作动力燃料时, 灰分的量会严重影响煤的发热量, 同时也影响煤的使用、运输与储存。因此, 煤炭灰分量的检测是目前的首要问题, 为了更精确地测定灰分含量, 就从试样的采取、缩制、称量、灰化控制以及注意事项等方面对煤炭试样的检测作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煤炭灰分,采样,制样,称样,灰化控制
参考文献
[1]杨金和.煤炭化验手册[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4.
[2]张泽琳.杨建国.煤灰分在线检测方法及设备[J].选煤技术, 2012 (2) :21.
药品检验的质量控制 篇8
1 我国药品检验的现状
为了保证我国药品检验的质量, 政府部门出台了《药品管理法》、《药品注册管理办法》等多部法律规定, 对药品检验工作进行了明确的规定, 立法上的完善对我国药品检验工作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1]。质量控制式药品研发、生产和进入市场流通的中间环节, 只有经过严格的检验, 确定药品合格后, 才能够送入到患者的手中, 治疗相应的疾病, 医疗是基础民生问题, 确保药品的质量, 对社会稳定和发展, 都能够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受到经济水平和技术水平等因素的影响, 我国药品检验的治疗控制还存在一些问题, 主要表现在某些检验人员自身素质较差, 尤其是多年机械性的工作, 使其对药品检验缺乏足够的重视, 在一些经济欠发达的地区, 对于药品检验的投入较少, 该地区使用的检验设备比较落后, 无法保证药品检验的质量。我国的一些检验标准也存在问题, 虽然近些年我国一直在努力改善这个问题, 但是由于药品的种类较多, 而且不断的有新药面市, 我国现用的某些标准, 还是多年前制定的, 这些标准显然无法很好的适用于现代药品检验。考虑到市面上的药品以西药为主, 而西医传入我国的时间较短, 受到祖国传统医学的影响, 西医在我国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目前我国对于新药研发的水平不够, 很多新药都是模仿西方发达国家, 严重缺乏自主创新, 对于这类药品的质量标准, 还是我国药品检验质量标准的短板[2]。
2 药品检验的质量控制
药品检验的质量控制, 应该从检验人员、管理人员、检验标准、原始记录等各个方面, 确保药品检验的质量, 对于检验人员和管理人员, 首先要做好宣传工作, 利用传单和手册等方式, 让检验人员了解先进的药品检验知识, 知道药品检验的种药品, 定期的组织检验人员培训, 学习药品检验专业知识, 适当利用考试等方式, 检查工作人员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考虑到我国药品检验人才存在较大的缺口, 药品检验工作存在较大的难度, 随着我国与国际接轨, 很多药品在国际上进行了注册和认证, 引入了大量先进的药品检验设备和技术, 但是受到检验人员工作经验和自身素质的影响, 我国药品检验质量还没有得到国际上的认可。要想解决药品检验人才的问题, 应该建立专业的人力资源培训系统, 最大程度上提高检验人员的专业素质, 进入到药品检验工作岗位后, 检验人员也要不断的自我学习, 设立终身学习的机制, 尤其是药品发展速度很快, 药品检验设备和技术更新换代也很快, 只有不断学习新的知识, 才能够确保药品检验的质量。
此外还要提高药品检验的标准, 由于致病菌会不断的产生耐药性, 药品需要不断的进行改进, 改进后的药品, 显然不在适用于之前的检验标准, 因此药品检验标准也要不断的进行升级换代, 祛除过时的废弃检验标准, 加入更加科学合理的检验标准。随着我国药品数量的增加, 药品检验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也随之增加, 由于检验结果涉及到人身健康, 使得检验人员的工作压力很大, 而目前我国对药品检验工作的投入较小,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检验人员的工作质量, 检验技术和检验设备都存在一定的问题, 因此政府部门有必要加强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
药品检验中试剂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良好的试剂能够提高检验的质量, 如果试剂自身存在问题, 就会导致检验结果不准确, 因此药品检验之前, 必须对使用试剂进行严格的检验, 对于购入试剂按照相应保存条件进行保存, 控制试剂生产的过程, 保证试剂的质量, 避免由于试剂原因影响药品检验质量。药品检验中的取样需要采用科学的取样方式, 保证样品的完整性和科学性, 提高药品检验的效率, 尤其是容易受到湿度和温度等环境因素影响的药品, 必须在特定的环境下保存和检验, 同时重视原始记录, 在遇到问题时, 可以找到原始记录进行对比。
3 结语
药品检验是确保药品质量的重要方式, 与人身健康息息相关, 必须加强药品检验的力度, 采用先进的检验方式、检验设备, 高素质的检验人员, 最大程度确保药品检验的治疗, 才能够促进我国药品的健康、持续发展[3]。
参考文献
[1]陈为, 李健.药品检验机构质量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J].中国药事, 2013, 27 (8) :807-811.
[2]秦昕.浅谈药品检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求医问药 (下半月刊) , 2013, 11 (10) :329-329.
尿液检验的质量控制探讨 篇9
1 标本的采集
尿液标本采集的正确与否将直接影响检验结果。尿液标本一般由患者亲自或由护理人员帮助按照医嘱留取随机尿, 医护人员应该根据尿液检验项目的, 口头和书面指导患者如何正确收集尿液标本及收集尿液标本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应该用清洁容器由患者随时留取一次尿。尿液标本要求: (1) 送检尿标本容器应清洁、干燥、有盖; (2) 留尿前应认真填写申请单, 详细记录患者的姓名、性别、科别、床号、住院号、样本类型, 收集时间及实验项目。 (3) 尿液标本要新鲜, 尿常规检测最好留取清晨第一次中段尿, 一般尿液标本留取至少30m L, 应在2h内检查完毕。 (4) 尿液标本如不能及时送检或分析, 必须冷藏或实施相应的防腐措施。临床医护人员和实验室工作人员应指导患者正确留取尿液标本。妊娠诊断和疑诊肾脏患者则应留取清晨第一次尿。定量项目的检查则应留取24h尿标本。对女性患者均应先清拭外阴后留取中段尿。留尿时应避免月经血或阴道分泌物、精液或前列腺液、粪便等各种物质的污染, 应向患者交代应用肥皂水清洁尿道口及其周围皮肤。
2 尿液的保存
由于尿液成分具有不稳定性, 如贮存时间过久, 细菌生长, 蛋白质分解, 氨升高而导致细胞管型等有形成分破坏。以往认为晨尿较为理想, 但在实施时注意到, 若早晨5~6点留尿送到实验室, 须隔3~5h才能检查, 必然会影响其中的成分。因此, 近年来强调留取第二次晨尿, 即8~9时的尿, 用作物理、化学及镜检, 即留尿后, 不得超过2h检测[1]。
3 样本的检查与验收
门诊患者的尿液标本由患者或患者家属运送, 住院患者由临床医护人员运送, 尿液一定要新鲜, 留尿后标本在2h内检查完。不能立即送检的标本应4-8度冰箱环境中或室温条件下保存。对有传染性的尿液标本运送要确保不污染环境和保护运送人员。接收尿液标本时应核实填写内容必须齐全, 尿液标本容器标识应与检验申请单的内容一致。尿液标本种类、尿量 (10m L) 是否符合所申请实验项目的要求。验收合格后应对所接收的标本进行登记, 包括患者的姓名, 科室, 标本的类型, 检验项目及接收标本的日期和时间。
3 样本的检验
尿液显微镜检查是临床常规项目之一, 通过显微镜检查可以发现标本中的红细胞、白细胞、各种管型等病卵成分。进行尿沉渣物检查时, 应于排尿后立即检验, 以免有形成分分解破坏。取混匀尿10m L于尿液离心管内离心。如肉眼可见有脓、血或大量结晶沉淀, 则不必做离心沉淀。但写报告时应说明未离心沉淀。取出离心管, 弃去上清液, 残留尿和沉淀0.2m L, 摇动试管混匀沉淀, 取混匀的尿沉渣0.02m L, 滴在载玻片上, 盖以18×18mm盖玻片, 然后镜检。镜检时应用较弱光线, 以低倍镜将涂片伞貌观察一遍, 寻找有无细胞、管型和结晶等。若呈阳性, 则应计数20个低倍视野内所见的管型, 并分别计数各视野所见的数目。再用高倍镜仔细辨认和计数各类细胞在视野中数量, 至少计数10个视野。
尿化学分析仪和试纸条、校准条组成标准的检测系统要求必须配套使用, 因为各仪器组成的检测系统中方法不一定相同, 试纸条量级标准也有所不同, 要对选用的试纸条进行性能评价, 合格后方可使用。对新购进的仪器要进行技术性能全面测试和评价、鉴定合格后方可使用。尿试纸条要避光密封保存, 放在30º以下, 保证良好的防潮通风条件, 拆封后要盖紧容器, 不得使用超过失效期的试纸条。对使用中的仪器, 要根据操作需要和厂家对仪器的要求定期进行校正, 这是保证仪器准确的根本。必须掌握质控标准:每次必须使用“正常”和“异常”两种浓度的质控物进行试验;一天内最好使用1份质控物, 质控物的测定结果由“正常结果变成“异常”结果, 或由“异常”变成“正常”结果均为失控。检验时, 严格控制室温, 保证实验操作温度的一致性, 对仪器出现的故障及时登记并请专业人员进行修理。操作应严格按说明书进行, 由专人管理, 建立完整的管理制度、登记制度。严格按规章、规程, 对每天仪器操作的情况、出现的问题以及维护情况逐一登记。测定完毕, 要对仪器进行全面的清理、保养, 以达到仪器每天处于最佳状态。尿液检验完毕后应详细认真的书写检验报告, 并做好登记工作。对于检验仪器的操作人员应进行上岗前培训, 对每项检验的实验原理、操作规程、干扰因素以及仪器参数进行详实的了解, 注意患者服用药物对检验结果的干扰。积极提高检验人员的素质, 增强高度的责任心和事业心。
4 讨论
目前尿液标本采集的过程主要由患者来完成, 而患者的医学知识较为缺乏, 就迫切需要医务工作者根据检查目的, 耐心、细致、全面对患者的指导, 把好尿液检查分析全质量控关, 避免由与尿液采样方法欠妥, 造成尿液标本不合格, 导致检测结果的不准确, 为临床提供错误信息, 严重时可以引起医患矛盾[3]。尿液检验质量管理主要存在以下特点: (1) 影响因素的复杂性, 如患者状态、饮食、药物、采集标本的时间; (2) 质量缺陷的隐蔽性:内在的影响如患者是否使用对检查结果有影响的药物在接收标本时从外观来说大多很难发现; (3) 责任难确定性, 在该过程各个环节间尚缺乏统一的质量管理和监督, 因此造成责任性不强或责任不清的现象。因此, 在全国或一个地区至少是在一个医院内制定一个尿液检验的标准, 不管是那一个实验室或是在那一台仪器上检测都应按照这一标准进行操作。看似最简单的操作, 但对结果有很大的影响。因此, 在制定标准时应有严格要求, 其它各个方面也应有统一标准。只有严格控制各项操作环节, 才能保正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以及各个实验室之间所有结果报告的可比性。
摘要:目的 从临床尿液采集到出具检测报告全程分析尿液检验的注意事项, 保证尿液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并对检验结果进行分析。方法 严格从尿液样本的留取、离心、镜检、鉴别等各个环节遵守操作规程, 严格进行质量控制, 对每一份尿液标本都要进行细致、规范的检测。结论 尿液分析的质量控制涉及到临床检验管理的各个环节, 规范检验程序和方法能够提高尿液检验的正确性, 为临床提供准确、可靠、有效的检验结果。
关键词:尿液检验,质量控制
参考文献
[1]朱忠勇.尿分析进展[J].中华医学检验杂志, 1999, 22 (1) :19-21.
[2]陶月仙, 张晋英.尿液检验的质量管理[J].中华临床医药, 2003年, 10 (4) :99-100.
输血检验流程的质量控制 篇10
关键词:输血检验流程,质量控制
失血过多在急救和抢救过程中是极其常见情况, 此时输血是拯救患者或伤者生命的重要措施。与一般的临床检验不同, 输血前对血型的检验过程必须严格操作, 保证每一位供血者的血型与患者的血型具有一致性[1]。为保证输血顺利进行, 对其输血检验的质量控制十分重要, 本文针对此问题, 对输血检验流程的质量控制进行详述, 具体如下。
1 输血检验前血液质量控制
输血过程容易导致感染性疾病的传播, 例如HBV等常见疾病容易通过血液渠道使得患者受到感染, 引发严重的后果。因此做好输血检验前质量控制可以从献血者和患者本身进行控制[2]。根据不同供血者的具体项目指标, 我国目前采取的规定主要包括:HBs Ag、抗-HCV、抗-HIV、梅毒试验和ALT检查等。每个供血单位应对献血者的身份以及血液健康安全性均有了解和保障, 因此, 对患者输血过程前的血液检查与质量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及时检查感染性疾病可能存在的传染源, 做好隔离防护措施, 注意自身的保护避免感染[3]。同时对治疗所需器械在治疗前进行严格的灭菌与病毒消除工作, 防止发生交叉感染的发生。患者进行输血前对其输血适应症必须了解, 若达不到输血指征的就不予以输血, 若必须输血治疗的则应当规划好输血量, 主要以成分输血。
2 输血检验的质量控制
2.1 血液标本的质量控制
采集血液标本过程与运送过程均需按照《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标准操作。对于输血申请单上的需进行认真核对, 保证实际病人与申请单上保持一致, 此外, 其他资料亦须齐全, 注意病人的免疫学检查项目与血液标本的符合性, 交叉配血标本必须是3天前的标本[4]。若患者的免疫情况异常导致配血试验受到影响, 此时, 该患者所用的治疗药物亦随之受到影响, 因此必须使用所采集的血液标本进行配血试验。医疗护理人员与输血科检查人员需逐项核对血样与输血申请单[5]。在规定时间内做好贮藏冰箱内温度登记工作以及常规消毒工作, 认真处理停电等意外, 做好预防标本丢失或失效的工作。
2.2 血型鉴定过程的质量控制
血型鉴定过程需要观察检测试剂是否标注有生产批号、有效截止时间等。按照标准操作程序严格执行每一步试验, 尤其要严格观察血浆与红细胞之间的比例大小, 针对于蛋白水平异常的患者, 在做血型鉴定时, 最好联合使用洗涤红细胞配合鉴定[6]。ABO正反定型不合可以分为:反定型、正定型的不合以及蛋白质、血浆等的异常和其他不合原因共4类。对于以上类型的不符, 试验时应有足够的重复性, 保证红细胞悬液浓度控制在2%、试验所用试管无菌性以及其他污染、血液标本归类清晰无混淆情况发生;其次对于抗原抗体的遗失以及ABO亚型存在时, 需要进行吸收放散试验以及唾液血型中的测定等试验。对于有过输血史、妊娠史等患者按要求做不规则抗体筛查, 非急诊患者应进行Rh (D) 血型检查, 并严格执行操作说明中的步骤进行定型[7]。
2.3 交叉配血过程的质量控制
交叉配血是指在进行交叉配血操作后对于ABO不相容及ABO系统以外的抗体能够检验出来。交叉配血实验在安全输血流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主要包括酶、聚凝胺、抗人球蛋白等物质[8]。通过交叉配血实验可以发现鉴定血型出现的失误以及是否包含不规则抗体。在进行交叉配血实验时应注意主测、次测有无血液凝集、溶血情况发生, 对于有过输血、妊娠史的患者短期内以及多次输血患者必须进行不规则抗体筛选[9]。
交叉配血实验完成后, 注意对试验结果逐项检查, 检查内容主要包括患者与供血者标本是否正确、实验操作过程是否符合程序标准、实验反应所需条件是否正确、试验得到的结果是否科学, 将以上内容检查核对完成后, 填写交叉配血报告单, 填写时应将患者与供血者的姓名等基本信息以及采集日期等基本血液标本信息标明, 以便在出现意外时查找原因[10]。检查确认无误后, 检测者与复核者需联合签名, 表示对该项试验的责任所在。已发出的血液不得退回。如在检查发现有任何质量问题不得发出, 而应及时通知采集供血单位采取妥善的应对处理措施, 并做好相应的登记。
3 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
3.1 假阳性
血液检验试验过程可能出现的假阳性的主要原因包括如下: (1) 冷凝集:患者出现免疫性贫血以及病毒性肺炎疾病, 其血液血清的冷凝集素效价容易出现上升。可采取37℃温度的生理盐水将污染的血液进行洗涤, 并在同一温度条件下做好凝集试验工作。 (2) 假凝集:针对于带有肾炎、肝脏疾病以及骨髓内肿瘤等患者血液中的血清球蛋白、血液黏滞性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增加, 以及在进行玻片法实验过程时所用的时间超标, 导致实验内的水分蒸发过多, 最终导致假凝集。 (3) 凝集的原因来自病理性冷抗体的不断产生。 (4) 一些患者在使用青霉素注射液后会出现相关药物抗体, 具有吸附RBC的作用, 并导致和血浆发生凝集作用。
3.2 假阴性
血液检验实验出现假阴性主要原因包括如下: (1) 血液中的血清抗体效价出现异常下降。 (2) 血清含量与红细胞水平含量之间的比例失调。 (3) 年龄因素, 年龄较高者、年龄较低者在对红细胞的保存时间超过一定标准后凝集功能降低。 (4) 实验反应时间, 实验所用时间不足够使得一些较弱的凝集现象不能正常出现。 (5) 在血检时已经出现的凝集但以轻微溶血表现的往往容易被误认。 (6) 实验反应使用的温度不正确, 对于不同血型的鉴定需要在室温下进行, 而对于不完全抗体的鉴定需在在37℃下进行。
3.3 人为错误
在抽血、加样以及登记查看过程时均会出现人为性的错误;对于相关资料填写潦草以及不规范, 均容易导致输错血的现象发生。因此在执行每一项操作时均要持认真的态度, 观察每一项检验结果, 保证报告单等资料填写正确无误;医生在填写信息亦需认真, 此外, 在输血科工作的人员遇有可疑情况应及时记录。
参考文献
[1]蒋利星.血型实验室的质量控制与输血安全[J].医学影像与检验, 2012, 23 (6) :238-239.
[2]马宏伟, 谢辉.红细胞意外抗体鉴定在输血安全中的重要作用[J].中国实用医药, 2012, 7 (32) :57-58.
[3]孔祥骞, 吴松远, 杨作云.低离子聚凝胺技术在临床输血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探讨[J].实用医学杂志, 2009, 25 (6) :983-984.
[4]陈德生.输血检验流程的质量控制[J].哈尔滨医药, 2010, 30 (4) :44-45.
[5]滕文祥.临床输血检验流程中的质量控制[J].中外健康文摘, 2012, 9 (8) :58-60.
[6]郑志民.信息化在输血科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2, 9 (21) :2768-2770.
[7]王雅芬.输血过程中临床护士应注意的问题[J].中外医疗, 2012, 30 (32) :153-155.
[8]李笋.Rh血型表型检测在输血中的应用意义研究[J].中外健康文摘, 2012, 9 (19) :226-227.
[9]吕健, 宋千, 许刚.脑膜瘤术前影像学特征与术中出血及输血的相关性[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2, 20 (11) :801-802.
检验检测机构的质量控制 篇11
关键词:检验检测机构;质量控制;质量保证
中图分类号: F20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28-37-2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使用产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这也给检验检测机构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检验检测机构主要依据相关的技术标准,利用仪器设备的相关技术,然后对相关的产品进行检验检测。检验检测机构的质量控制主要是对产品进行检验前、中、后的质量控制过程,给客户提供真实可靠的检测数据结果。在具体的检验检测中,检测的结果一般都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检测人员、质量控制方式、检验设备等,因此,相关检验检测机构就应该把握好检测方法,制定质量方针和目标,从而保证检验检测结果的准确、可靠。
1 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对于检验检测机构来说,制定完善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从目前我国检验检测机构的发展现状来看,没有制定完善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没有定期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因此,为了保证产品质量检验检测的可靠性,就需要制定完善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检验检测机构在制定质量方针之前,一定要结合自身机构的实际特点和客户的需求,并保证制定出来的质量方针符合实际。与此同时,要把质量目标进行量化处理,定期统计目标完成情况,然后相关部门再根据统计的结果制定下期的质量目标。
2 质量控制
目前,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变革,我国相关政府越来越重视产品质量检测问题,因此,检验检测机构应该依据《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相关规定对产品进行认真检测,保证产品检验检测数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同时还应该注意把检验检测数据误差结果控制在国家规定的允许范围内,从而达到检验检测工作的质量要求。
2.1 质量控制的分类
产品质量检测控制主要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内部质量控制;另一种是实验室间质量控制。其中内部质量控制主要指的就是检验检测机构对产品检验检测过程的一种自我监督,其中包括很多质量控制方面的内容,比如,空白实验、定值标准物质测定、校准曲线检查、平行样分析等等;实验室间质量控制主要指的对于不同的检验检测机构和检测人员质量进行监督的过程,并根据检测出来的数据做下对比分析,从而分析出检验检测机构的实力。一旦发现检验检测机构有任何问题,就要及时向相关负责人提出,并改进检验检测方法和标准,从而提高产品检验检测的质量。
2.2 质量控制的方式
在具体的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质量检测的控制方式有很多,其中包括绘制标准曲线法、绘制质量控制图法、不同方法间的比对实验、样品平行试验、标准物质试验等。
3 质量保证
要想保证产品的检验检测质量,就需要从以下几点着手:检验检测人员、检验设备与标准物质、试剂和耗材。
3.1 检验检测人员
从事国家规定的特定检验检测技术人员应该具备符合法律法规所规定的资格。同时,相关的检验检测人员还应该具备一定的学历,并且还要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和较强的专业知识。除此之外,检验检测机构还应该依据自身的实际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定期对相关的检验检测人员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让他们能够与时俱进,学会运用新的专业技能。在培训的过程中,还应该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监督,制定完善的考核制度,当培训结束后,还应该对相关的培训人员进行考核,只有考核合格的人员才能胜任检验检测工作岗位。
3.2 检验设备与标准物质
3.2.1 检验设备
检验设备是从事检验检测工作最直接的工具,同时也是重要的基础设施。为了要保证检验检测工作的顺利完成,各个检验检测机构都应该配备准确的检验设备,比如,抽样、检验、检测、测量等必需设备。
3.2.2 仪器设备的量值溯源
在检验检测之前,还有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那就是要对所用到的设备进行核查、校对,要保证所有的设备都能满足相应的标准要求。检验检测机构还要做好仪器设备的量值溯源工作,这也是保证检验检测结果准确的重要前提。在进行量值溯源工作之前,相关的检验检测机构应该制定一系列仪器设备的校对维护计划,对于那些不能溯源到国家标准的检验检测仪器设备,应该采用相应的方法进行校对,比如实验室内部比对等方法,从而保证检验检测结果的可溯源性,使得测量结果能溯源到国家基准或国际基准。
3.2.3 仪器设备的期间核查
为了判别仪器设备能否保持校准状态,比如,参考标准、标准物质等,在具体的障碍点处定期对设备进行可靠性核查,从而保证仪器设备的置信度。当仪器设备核查完了之后,还应该对核查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一旦发现核查结果存在不够稳定、有很大偏差等问题,那么就应该立即停止对仪器设备的使用,然后向上级领导做下汇报并找专业的维修师进行维修,当仪器设备再次恢复标准之后,才能投入使用。在对仪器设备进行核查时,要着重对硬件、软件的保护,以免其发生损坏,影响检验检测结果。
3.2.4 标准物质和标准溶液
标准物质的主要任务就是要保证检验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实现量值溯源的重要物质。标准物质作为控制物质,应该与待测物质同时进行分析。检验检测机构在购买标准物质时,一定要选择国家级别的标准物质,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产品检验检测的准确性。但是,当没有标准物质时,检验检测机构就应该采用相关的检验方法来提高检验检测的准确性,比如,能力验证、实验室间量值比对、使用实验室质控样品等方法,从而保证检验检测数据的精密度。与此同时,在检验检测的过程中,检验检测机构还应该注意标准物质的有效使用期限,在配置标准滴定液时还应该根据相关标准《标准滴定溶液的制备》(GB/T601-2002)进行配置。
3.3 试剂和耗材
3.3.1 试剂和实验用水
在具体的检验检测中,试剂和实验用水是其中必备的材料,试剂和实验用水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检验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因此,在具检验检测之前,相关的检验检测人员一定要根据标准方法和技术规范来采用与之相对应的试剂和实验用水,不能为了节省成本,就购买低级别的试剂和实验用水。
3.3.2 实验耗材
除了试剂和实验用水,实验耗材也是影响实验数据的一个重要因素。其中针对玻璃量器来说,在进行检验检测之前,相关的检验检测人员也应该对其进行校对,只有符合规定的产品才能投入使用。同时,在选择玻璃耗材时,应该保证标准曲线和平行样品的量器一致性,只有这样才能减少测量误差。另外,玻璃器皿在使用完之后还应该对其进行及时清洗,尤其注意的是如果是带有刻度的玻璃器皿一定不要对其进行加热,一旦加热就会严重影响其称量准确度。
3.4 环境条件和设施
环境条件和设施也是检验检测中不可忽视的问题。在具体的检验检测中,检验检测的环境条件一定要满足相关的标准要求,如果有电磁场、噪声振动、温度变化等外界环境的影响,那么就会直接影响仪器设备的测量准确度。环境条件的检测应该有真实和及时记录性。同时,在检验检测时,相关工作人员一定要配备相应的环境条件和设施,从而保证检验检测工作的顺利进行。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检验检测机构的质量控制是一项非常系统且复杂的工作,因此,为了保证检验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相关的检验检测机构就应该重视产品质量检验检测工作,制定出完善的质量检测方针,不断改进检测方法,从而保证检验检测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参 考 文 献
[1] 徐健峰,孙晓丽.检验检测机构整合盘锦模式见成效[J].质量与认证,2016(07).
[2] 陈凌云.检验检测机构诚信评价模型的探讨[J].质量技术监督研究,2016(03).
[3] 翟博洋,乔东,谭晓东.浅谈我国检验检测机构资源整合及发展[J].现代测量与实验室管理,2013(05).
[4] 刘宇军.多措并举完善检验检测机构发展规划[J].中国检验检疫,2011(03).
血栓与止血检验的质量控制 篇12
1 仪器的质量控制
血凝仪的检测性能是保证检测结果可靠的关键, 对血凝仪使用应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
1.1 仪器的环境
应远离热源、震源, 相对湿度<80%, 最适温度15~30℃, 电压 (220±10) V, 因为这些因素均能影响仪器的运行状态或影响仪器的光学信号而影响测定结果。
1.2 仪器的校正
用仪器原配的校正液, 合理地校正参数。校正仪器可使用新鲜混合浆, 其定值要直接或间接溯源至国际标准。
1.3 及时正确地保养和维护仪器
定时测试和校正仪器的性能, 如温度、波长, 特别是对光源灯要定期检查、校正, 避免因光源灯光学性能衰减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同时保持机械和光学附件的清洁, 确保仪器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
2 样本的质量控制
临床样本的采集、运输和处理是否得当对试验结果有直接影响, 是获得准确结果的第一保证, 也是分析前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但是这些环节经常被忽略, 日常工作出现“难以解释”的试验误差常与这些环节有关。
2.1 采血前患者应处于平静和空腹状态。情绪激动、剧烈运动和神经紧张会引起血小板数增高, 血凝和纤溶性增强。
2.2 采血技术
取血时患者应放松, 环境温暖, 防止静脉痉挛, 止血带压力尽可能小, 压力大及长时间束缚 (超过5 min) 可影响血液浓缩和内皮细胞释放纤溶酶原激活物, 后者将引起纤溶活性增强、血小板释放反应及某些凝血因子活性增强。抽血时, 采血人员应技术熟练, “一针见血”, 以防组织损伤或发生溶血。因组织中含有丰富的Ⅲ因子, 可激活外源性凝血途径, 加速凝血酶原的消耗, 使试验结果偏低。拉针栓的速度要适当, 使血液平稳地进入注射器, 速度太快, 可发生气泡, 使Fg、V因子变性;太慢或抽血不顺, 可能激活凝血系统, 试验结果将会显示凝血因子活性增高、血小板假性降低等异常结果。一旦取样完毕, 立即与抗凝剂充分混合10次, 避免用力振摇而破坏凝血蛋白。
2.3 血浆分离
标本抽取后, 尽快离心3 000转/min, 离心10 min后分离血浆, 目的是除去PF3、PF4和某些凝血因子, 以便获得乏血小板血浆, 因血浆中血小板会影响测定结果。标本避免溶血, 因为红细胞膜含有磷脂, 有凝血活酶的活性, 且红细胞释放出的物质会改变凝固时间, 使凝血时间缩短;高脂血浆和黄疸血浆在以光电转换检测装置为原理的凝血仪上检测结果有误差, 可选择电磁式或机械测试原理的凝血仪来检测;标本中如果出现凝块, 无论凝块多么小, 均会影响试验结果。血标本离心后, 用塑料吸管移取血浆, 因玻璃吸管表面能激活凝血系统, 从而使试验结果受到影响。
标本保存的温度和时间不同可影响凝血因子的促凝活性, 因此严格的标本保存措施是分析前质控的重要内容。
3 试剂的质量控制
3.1 抗凝剂的选择
抗凝剂种类很多, 选用合适的抗凝剂尤为重要。草酸盐抗凝剂能与Ca离子形成不溶性沉淀物, 影响光电终点的观察;肝素抗凝剂可与ATⅢ (抗凝血酶Ⅲ) 作用并抑制许多凝血因子反应;EDTA能抑制或干扰纤维蛋白凝块形成时纤维蛋白单体聚合, 使Fg结果偏高, 且EDTA对Ⅴ因子保护性差;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推荐使用109 mmol/L枸橼酸钠抗凝的血浆做APTT试验, 其对肝素敏感性远远高于草酸盐抗凝血浆。近年来, 许多实验室采用缓冲抗凝剂对标本经冷冻保存后再分析更为适宜。因为无缓冲剂, 血浆pH随时间而增加, 缓冲剂的作用是维持血浆恒pH, 防止易变因子失活。
血液与抗凝剂比例:血浆与抗凝剂之比为9∶1, 一定要准确。抗凝剂在血标本中的绝对含量可改变血浆中钙离子浓度, 而影响试验结果。所谓血液与抗凝剂按9∶1混合, 实际上是指抗凝剂与常压积血液的血浆之间的比例而言, 因此应根据患者红细胞比积 (HCT) 随时调整抗凝剂用量, 当10%
3.2 试剂的保存
血凝检测中所使用的试剂盒, 提供了根据不同反应而加入不同的凝血因子, 均为生物制剂, 容易受环境因素影响而降低其生物活性, 甚至失去活性而丧失引起凝血反应的能力。故试剂的运输和保存应严格限制在2~8℃, 使用过的试剂一般放冰箱内不得超过3 d, 每次使用时均应做质控血浆的测定, 检查试剂是否失效。一般随着试剂放置时间的延长, 测定时间也随之延长。
3.3 血凝测试试剂的选择
应选择与仪器匹配、适合检测目的、质量可靠、性能稳定的试剂。根据所用仪器的类型和特点、检测目的, 选择与仪器匹配的适当ISI值的试剂, 不同ISI的试剂会得出不同的测定结果。不宜用同一PT试剂进行对口服抗凝药物治疗监测和外源性凝血系统的筛检试验。对口服抗凝药物如华法令的监测, 应选择ISI值低的PT试剂, 因ISI值愈接近1.0, 表明试剂愈敏感, 检测结果愈准确。APTT试验所用的活化剂不同, 对检测对象的敏感性也不同, 要根据检测目的选择不同活化剂的APTT试剂。测定内源性凝血因子活性, 激活剂宜用白陶土作活化剂。肝素治疗的实验室监测, 激活剂为硅藻土更敏感。狼疮样抗凝物的检测, 激活剂为柔化酸更具特异性。
试剂的溶解:用pH为7.0, 无Ca离子的未被生物、化学污染的去离子水复溶30 min后使用。溶物试剂不能剧烈振摇, 防止产生气泡, 稀释倍数要准确, 并标明复溶时间。复溶试剂要严格按照说明书要求保存, 确保试剂符合测定要求。冰冻保存的试剂不能反复冻融, 反复冻融会使试剂中的因子失活而影响测定结果。不同厂家不同批号的试剂不能混用。
4 质量控制和标准化
4.1 正常对照血浆
许多试验都需要对照, 以避免试验操作所造成的误差。正常对照血浆要采集20份以上, 年龄在18岁~55岁之间的健康男女个体, 除外服药者, 须在平静状态下采血。血液经抗凝离心后, 分离血浆等量混匀, 分装小瓶, 冻存于80℃备用或冷冻干燥。
4.2 参比血浆
标准化是质量控制的主要组成部分, 方法标准化对不同的试验来说是有困难的。为了使检测结果不同实验室之间或同一实验室的不同时期有可比性, 就要使用标准品或参比血浆。
5 样本检测中的质量保证
5.1 将复溶的试剂放到血凝检测仪的相应位置, PT及
APTT试剂瓶内需放入磁棒, 保证试剂能充分混匀。根据工作量配制足够的试剂, 不同批号的试剂不能混用, 如测定中更换不同批号试剂要及时校正仪器。
5.2 样本测定前先进行正常及异常值两种质控品及正常
混合血浆的测定, 质控品的定值与稳定性要好。通过质控品, 正常混合血浆检测能及时了解仪器的运行状态和试剂质量, 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质控品、正常混合血浆超出范围时停止样本检测, 查明原因后再做标本。
5.3 观察测定数据与临床诊断的符合程度、测定数据间
的符合程度, 如发现不符, 及时与临床沟通, 了解患者采血及用药情况, 必要时复检。
【检验控制】推荐阅读:
检验前质量控制05-31
免疫检验质量控制08-20
输血质量的检验控制09-20
医学检验质量控制10-29
医院临床检验质量控制11-06
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11-13
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11-07
质量检验控制建设工程07-24
检验科质量控制工作总结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