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农村专项资金管理

2024-08-15

对农村专项资金管理(共12篇)

对农村专项资金管理 篇1

近年来, 农村的环境日益恶化, 且环保资金的管理杂乱无章, 引起了中央和地方政府的高度关注。财政部、环境保护部等部门于2009年关于印发《中央农村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文件, 旨在为规范农村环保资金管理,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促进农村环境的改善。在新的时期, 农村环境保护还依然存在着项目申报不够严谨、项目资金挤占挪用、项目建设的预期效果难以保证等诸多问题。改善农村环保资金的专项治理, 需要从严格项目申报、确保专款专用、专项资金考核奖励机制、实行专项资金监督检查等方面入手, 促进农村环保资金的合理使用。

1 当前农村环保专项资金存在的问题

1.1 项目申报不严谨

很多农村环保项目申报者在项目申报过程中, 缺乏严密的实地调查研究, 为了争取到国家资金, 沿用老路、套路制定可研报告和实施方案, 申报项目。更有甚者, 一些地方申报者虚报项目, 伪造数据, 骗取国家专项资金, 可见, 农村环保项目申报极不严谨, 有待改进。

1.2 挤占挪用专项资金问题突出

当农村环保专项资金申报后, 一些基层政府获得者则想法设法挤占挪用专项资金。例如申报的环保项目为农村垃圾治理, 基层政府则将此项资金用于农村道路改善。还有一些基层单位领导将此项资金变相的用于投资自己村庄建设, 甚至挪为己用, 资金专款专用已成一纸空文。

1.3 资金“回拨”现象时有发生

当某些地方的环保项目获批争取到经费后, 一些主管部门则想法设法将所拨资金“回拨”。比较常见的方法有:一是采取咨询、数据调查等为由收取服务费, 二是通过举办专项培训收取高额服务费用, 间接地“回拨”专项资金。

1.4 项目建设的预期效果难以保证

一些农村环保项目即使投入了专项资金, 但是其效果也是难以保证。现在的农村环保项目主要集中于农村厕所改善、污水治理等方面, 但是一方面, 农村外出人口较多, 项目建设完工后, 使用者少。另外一方面, 很多的环保项目需要真正投入运营才能发挥效益, 这就需要配套资金, 而基层政府财政一般都是捉襟见肘, 配套资金也就成了天方夜谭, 使得环保项目建设完工后, 难以运营, 预期效果不得而知。

1.5 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大

很多的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大, 不少地方政府将为数不多的财政大部分都投给了招商引资, 很难兑现农村环保的配套资金。

2 农村环保专项资金的对策

针对上述农村环保专项资金使用存在的突出问题, 应该要做到严格项目申报, 做到专款专用, 严格农村环保专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 具体来说,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入手:

2.1 严格项目申报

在一方面, 环保部门要严格把好项目申报材料关。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 提高实效, 突出重点, 对项目的可行性、资料的完整性、项目的质量性进行指导和审核, 如对乡镇工业比较密集, 水污染比较严重的村镇, 申请设立污水处理站项目。在另一方面, 项目申报单位和个人要增强意识, 杜绝弄虚作假现象的发生, 认真调查研究, 提高申报课题的质量。

2.2 严格财务管理, 确保专款专用

专项资金按照“统筹安排、保证重点、注重实效”的原则, 采用“以奖代补”的方式, 主要用于自然保护区、生态区的治理和修复, 农村面源污染防治设施建设及农村饮用水源保护, 以及自然生态环境和农村污染防治的科研、技术推广、预测预报、宣传教育等项目。项目建设单位应严格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财务制度规定使用专项资金, 并加强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 严格开支范围和标准对不同专项资金的来源, 专项资金的使用范围都要作比较明确详细的规定, 使得专项资金的管理更具可操作性, 真正做到专款专用, 资金的使用有据可依, 杜绝专项资金安排使用过程中的随意性。

2.3 建立专项资金考核奖励机制

各级政府部门要对各地专项资金和项目执行情况进行考核, 考核结果作为专项资金安排的重要依据。财政主管部门应在中央财政下达资金预算后, 及时下达专项资金预算。农村环保专项资金应该专款专用, 对于挪用环保专项资金的个人或者单位, 应该给予严肃处理。应该建立健全专项资金使用财务制度, 对于农村环保资金的使用要有账可依, 对于表现优秀的个人或者单位, 应该给予奖励。

2.4 实行专项资金监督检查

上级主管部门应根据项目进展情况会同评审机构对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要不定时的进行检查监督, 对于违反有关规定, 不合理的使用环保专项资金, 要严格处理。地方财政部门应当会同环境保护部门要根据实际情况, 完善相关的监管制度。明确规定项目管理部门对项目的确立、监督管理和资金使用、效益等负第一责任, 使用专项资金的主管部门和单位要健全相关制度, 强化内部管理, 充实内部监管机构, 对项目实施的全过程进行监督。地方财政部门和环保部门将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抽查。对未按规定使用、挪用或虚报冒领的现象, 严格追究相关责任。另外, 专项的使用明细应该按照有关要求在村民村务公开栏上进行公开, 自觉的接受村民的监督, 有条件的村组织, 还应该主动将专项使用的经费在网上予以公布, 自觉接受社会的监督, 对于敢于举报的单位和个人, 经查实属实的, 应该给予相应的奖励。

参考文献

[1]逯元堂.中央财政环境保护预算支出政策优化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 2011.

[2]李君.农村环保公共品的供给与需求[D].西南财经大学, 2011.

对农村专项资金管理 篇2

第二条专项资金确保拨付到位,使用公开,专款专用,实现“政府出资、市场运作、乡镇搭台、农民看戏”。

第三条加强专项资金管理,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搞好调查研究,精心安排,高度重视,稳步推进,扎实做好农村文化事业专项资金的安排。

第二章专项资金的来源、使用和管理

第四条来源:省财政安排给我县的农村文化事业专项资金,县级财政每年适当安排管理工作经费。

第五条使用范围:购买各级各类专业文艺演出团体到乡镇、村进行文艺演出;购买各级电影公司组织放映队到农村放映电影;乡(镇)政府组织农民群众开展具有地方特色、内容健康的文艺演出以及展览、比赛等文体活动。

第六条使用比例:购买文艺演出、购买电影和乡镇组织的文化、体育、科技等农村文化活动的资金使用,原则上按40:40:20的比例进行分配。

第七条专项资金严格遵守专款专用原则,只能用于购买文化产品,不得挪用于管理、差旅、会议等开支。对不按规定使用的,县文化主管部门不予报帐。

第八条每个乡镇每年必须购买四场以上县级(含县级)专业文艺演出团体的优秀节目,在乡镇所在地或有条件的乡(镇)、村为农民演出。对文艺演出实行最高限价,文艺演出一般每场不得高于3000元,大型文艺演出(演职员在60人以上),其演出费用可适当增加。

下乡演出的文艺演出团体必须事先报县文化行政部门审查、批准后,方可进入演出市常

第九条乡镇政府每年为每个行政村购买六场以上电影为农民放映,购买的电影必须是县级以上(含县级)电影发行放映公司正版渠道发行的拷贝。电影放映归口县电影发行放映公司,每场放映故事片1个、科教片2个,且每场收费不得高于300元。

第十条乡镇政府每年要组织2—3次由农民群众共同参与的综合性文化、体育、科技活动(包括歌咏、棋类、武术、书法、美术、摄影、龙舟、农村科普知识竞赛或其它有地方特色的文体活动)。开展各项活动的方案必须事先经县文化行政部门审核后(大型活动须经公安机关安全审核)方可实施。

第十一条报帐程序

(一)报帐票据:各专业文艺演出团体凭乡(镇)政府演出证明,到各乡(镇)财政所开具费用单据后,凭费用单据到当地地税所开脸税务发票;电影放映公司凭放映许可证、复印件,村委会放映证明和乡(镇)财政所开具的费用单据,到当地地税所开具税务民标;各乡(镇)组织开展的群众、文化、体育科技活动,必须对照文化活动方案,由财政所审核并开具费用报销票据。

(二)到县文化广播局报帐:专业文艺演出团体、放映公司携带税务发票并附上演出、放映许可证复印件,演出证明和地税所开具的税务发票,到文化广播电视局报帐;由文化广播局领导签署意见后拨付到乡镇财政所。

第三章乡(镇)政府职责

第十二条乡(镇)政府要加大对基层文化建设的基础设施、配套设备及维修等资金投入。建立健全文化站机构,并配备好人员。各乡(镇)要提供演出、放映场所,并负责维持演出、放映场所的秩序和安全保卫工作。

第十三条乡(镇)政府在安排文艺演出和电影放映时,应优先考虑老少边穷地区,以改善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年终抽象将作为评比先进的条件之一。

第十四条乡(镇)政府是进行文艺演出、电影放映和其它文体活动的主办单位,开展活动前,事先要负责向当地公安、卫生部门报告,采取必要措施,消除安全隐患,保障活动期间人员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第十五条乡(镇)政府要制定开展文艺演出、电影放映和开展群众文体活动的方案,有选择地确定全年的节目和影片的投放,于每年1月底前报县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审定后执行。

第十六条各乡(镇)要严格按照本乡镇文化活动方案和经费预算使用专项资金,超支补,结余转下年继续按规定用途使用。

第十七条乡(镇)政府要成立农村文化事业建设活动领导小组,组长由乡(镇)长担任,副组长由分管领导担任,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农村文化事业建设和文化活动的工作,确保演出、放映和文体活动顺利开展,并制定本乡镇活动方案和签订有关演出、放映协议。

第四章文化行政主管部门职责

第十八条县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协同县财政部门做好农村文化事业建设活动专项资金的管理工作。在每月7号前将上月文化活动费用支出报表送县财政局,并接受监督检查。

第十九条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协调指导各乡镇政府开展各类活动,做好业务上的培训和指导,以及组织开展各类活动的建议。督促、检查各乡镇政府开展文化活动的情况及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

第二十条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必须在通盘考虑,择优劣汰的基础上,向各乡(镇)推荐演出团体、放映单位,并审定相关内容,供乡(镇)政府选择。

第二十一条文化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基层文化工作者的思想水平和业务素质,加强基层文化事业建设活动的信息收集、档案整理,并认真总结经验。

第二十二条切实加强农村文艺演出队伍和电影放映的建设,确保全年演出和放映场次任务~完成,有效解决农民群众看戏和看电影难的问题。

第二十三条乡(镇)购买低级庸俗的非专业文艺表演团体演出和走私、盗版等低

劣影片放映或弄虚作假、虚报演出场次,骗娶截留、挤占、挪用专项资金的,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将视情节轻重,给予扣减、停拨、取消补助资金的处罚,触犯法律的将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五章财政部门职责

第二十四条县财政部门负责参与编制全县农村文化专项资金预算和审核文化事业专项资金和使用计划,安排调度好农村文化专项资金;监督、检查文化事业专项资金的使用。

第二十五条乡(镇)财政所负责参与编制乡(镇)农村文化专项资金的预算,审核乡工(镇)组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费用报帐等,确保乡(镇)做到专款专用。

第六章组织领导和监督检查

第二十六条为切实加强农村文化活动建设专项资金的管理和监督,促进农村文化事业建设专项资金的管理和监督,促进农村文化事业建设活动有序进行,成立以分管县长为组长,文化、财政等部门为成员单位的上饶县农村文化事业建设活动领导小组。

第二十七条县文化行政、财政部门和乡镇政府要精心组织,通力协作,积极做好宣传工作,通过广播、电视、报纸、宣传栏、墙报、标语、幻灯等新闻媒体和工具,大力宣传省政府设立“江西省农村文化事业专项资金”和农村文化事业建设活动的重大意义,使之深入农村,家喻户晓。切实加强农村文化活动建设,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第二十八条领导小组要加强业务指导,制定工作计划,培训文化骨干,组建文化队伍,鼓励文艺演出团体,电影公司抓住机遇,多出新品、精品,提高竞争力,积极开展农村文化活动。

第二十九条加强对专项资金使用的监督检查,对演出、放映和组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情况和经费使用情况定期向群众公布。

第三十条公布县文化行政部门(8442910)和县财政部门(8444231)的举报电话,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第七章奖励处罚

第三十一条建立奖惩制度,每年评比一次,对推动农村文化事业全面发展,获得农民群众好评的乡(镇),演出团体和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

第三十二条对违反规定挤占、挪用、截留专项资金的乡镇将视情节轻重,给予扣减、停发、取消补助资金的处罚。

第八章附则

对农村专项资金管理 篇3

2011年省级新农村建设专项补助资金已经批复下拨(吉财乡指〔2011〕701号),为了加强对专项资金的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现将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严格按照批复项目使用专项资金。2011年省级新农村建设专项补助资金,主要用于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确定的1000个示范村的新农村建设项目补助。重点支持基础设施、公益事业建设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补助范围严格按照《关于下达2011年省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专项补助资金的通知》(吉财乡指〔2011〕701号)文件批复建设项目使用,不得截留、挪用、串项使用。要严格按照规定的用途及补助的额度使用,严禁用于补充工作经费、发放奖金等,杜绝套取国家补助资金等违规、违纪、违法行为的发生。

二、及时拨付和使用省级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按照省财政厅和省农委联合印发的《吉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吉财乡指〔2008〕797号)文件的规定,各县(市、区)财政部门在接到省财政厅指标文件后,应在15个工作日内将项目资金拨付到建设单位,并通知当地财政所(分局)。各地要严格按照这一要求,及时拨付专项资金,不准缓拨和滞拨,务必将专项补助资金在规定期限兑现到村,用到项目建设上。各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办公室和财政部门要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跟踪检查。特别是市所辖的区,资金必须及时由市拨到区,由区拨付到乡镇财政所。发现缓拨和滞拨的,省里要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建议省财政部门收回资金,另行安排。

三、建立严格的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和项目建设制度。一是坚持报账制度。省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实行专款专用,按工程进度拨付资金,在乡镇财政所(分局)实行报账制,严格防止白条入账。二是严格履行项目建设相关程序和手续。主要是建立健全工程招投标、项目合同、工程监理、法人负责、竣工验收等相关制度,严格程序,完备手续,经得起检查和审查。三是及时公开。项目建设要充分尊重基层和农民群众意见要求,专项资金和项目每一个环节都要及时向群众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增强透明度,不准暗箱操作。四是建档立卷。对于基础设施、公益事业建设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建设情况,都要及时备存相关的文件、资料和图片。县(市、区)和各村都要建立相关档案,以备查询和检查。

四、切实加强对专项资金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省级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已列入第一批省级投入专项绩效科目,按相关要求,省里将统一安排年度专项资金使用检查,凡是不按規定使用或出现违规、违纪的,省里绩效评价直接计为零分。省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已经明确各级农业、财政部门负责对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和项目建设的审核验收及监督检查,因此,各级新农村建设机构要切实肩负起省级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和项目建设监督管理的责任,主要领导要负总责、亲自抓,分管领导要直接到现场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要重点解决虚报瞒报、骗取补助、挥霍浪费、截留挪用、克扣贪污项目资金等问题。对于领导重视不到位、工作组织不到位,省级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出现问题的,不仅要追究相关领导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还要削减下一个年度的专项资金扶持规模。要建立专项资金使用管理重大事项、重大问题报告制度,对于出现的问题不及时上报,或者假报瞒报的,将给予严厉批评。对于出现的违法违纪问题,要依法依纪严肃处理。

对农村专项资金管理 篇4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健全农村流通网络体系,助农增收,便民惠农,拉动农村消费,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7]1号)和《国务院关于促进流通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19号)精神,中央财政设立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工程专项资金。为规范专项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及其实施细则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工程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重点用于支持供销合作社农资、农副产品、日用消费品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等服务体系的改造。

第三条专项资金的安排遵循公开透明、规范合理、突出重点的原则,确保资金的使用效果。

第二章资金支持范围

第四条专项资金支持范围包括:

1.农资经营企业农资配送中心、连锁经营网络体系、批发交易市场升级改造项目;

2.农副产品经营企业农副产品配送中心、连锁经营网络、冷链物流系统、批发交易市场升级改造项目;

3.日用消费品经营企业日用消费品配送中心、连锁经营网络体系升级改造项目;

4.再生资源回收企业再生资源社区回收点、分拣加工中心和集散市场升级改造项目;

5.供销合作社主管的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专业经济协会等各类组织以及供销合作社系统农资、农副产品经营企业农化服务体系、农副产品、农资市场信息收集与发布、质量安全服务体系等公益性服务项目;

6.经财政部批准的其他项目。

第三章资金支持方式

第五条专项资金采取以奖代补、贷款贴息和财政补助等支持方式。

(一)贷款贴息。对于投资规模大、能够获取银行贷款的项目采取贷款贴息方式予以支持。贴息资金根据实际到位银行贷款、规定的利息率、贷款期限和实际支付的利息数计算。贴息年限一般不超过3年,年贴息率最高不超过当年国家规定的银行贷款基准利率的60%。

(二)以奖代补。对难以取得银行贷款,但能够制定具体量化评价标准的项目,在项目验收合格后,经审核符合奖励条件的项目,采取以奖代补方式予以支持。

(三)财政补助。对难以取得银行贷款,且盈利性弱、公益性强,量化评价困难,不适于以奖代补方式支持的项目,采取补助方式予以支持。项目承担单位自筹资金比例较高及地方财政给予支持的优先安排。

第四章资金申报、审核和拨付

第六条专项资金主要采取项目法进行分配。财政部每年印发专项资金申报指南,明确当年申报工作有关规定和要求。

第七条符合本办法和当年申报指南规定的项目单位,供销总社所属单位通过供销总社向财政部申请,地方供销合作社所属单位通过省级供销合作社向省级财政部门提出申请。

第八条专项资金的申报材料主要包括:

(一)供销总社或省级财政部门专项资金申请文件;

(二)项目承担单位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三)项目承担单位法人营业执照复印件,地税、国税登记证复印件;

(四)项目承担单位相关资质证书复印件;

(五)申请银行贷款财政贴息的项目,需提供相关银行贷款合同和贷款承诺书等凭证;

(六)其他要求提供的材料。

第九条供销总社或省级财政部门按专项资金申报指南规定的时间要求,将项目补助资金申请及按规定应提供的申报材料,一并上报财政部。

第十条财政部会同供销总社对申报项目进行评审。根据评审结果及当年专项资金财政预算安排,财政部下达专项资金预算。专项资金拨付按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五章资金监督与检查

第十一条地方各级财政部门应当会同同级供销部门加强对项目的执行情况和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追踪问效。财政部会同供销总社将不定期抽查。

第十二条专项资金必须专款专用,严禁截留、挪用。对弄虚作假、截留、挪用等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一经查实,按《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同时将已经拨付的财政补贴资金全额收回上缴中央财政。

第六章附则

第十三条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财政部印发的《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工程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建[2007]821号)同时废止。

第十四条本办法由财政部负责解释。

对农村专项资金管理 篇5

财教〔2013〕2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

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支持农村文化事业发展,中央财政设立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为了规范和加强专项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我们制定了《中央补助地方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执行中如有问题,请及时向我们反映,以便进一步完善此项工作。

财 政 部

2013年4月10日

中央补助地方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第一条 为了规范和加强中央补助地方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专项资金由中央财政设立,用于支持农村公共文化事业发展,保障基层农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

第三条 专项资金管理和使用坚持中央补助、分级负责、合理安排、专款专用的原则。

第四条 专项资金实行定额补助和因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方法。

第五条 专项资金管理和使用应当接受财政、审计等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二章 支出范围与标准

第六条 专项资金包括补助资金和奖励资金,其中:

(一)补助资金主要用于补助行政村文化设施维护和开展文化体育活动等支出,包括:

1.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村级基层服务点运行维护和开展宣传培训等支出;

2.农家书屋出版物补充及更新支出;

3.农村电影公益放映场次补贴支出;

4.行政村组织开展各类文化体育活动支出。

(二)奖励资金主要用于鼓励地方开展农村特色文化体育活动、加强农村基层文化体育人才队伍建设、丰富农民群众文化体育生活等。

第七条 行政村文化设施维护和开展文化体育活动等支出基本补助标准为每个行政村每年1万元,其中:

1.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村级基层服务点每村每年2000元;

2.农家书屋出版物补充及更新每村每年2000元;

3.农村电影公益放映活动按照每村每年12场,每场平均200元的补助标准,每年2400元;

4.农村文化活动每村每年2400元;

5.农村体育活动每村每年1200元。

第八条 中央财政对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分别按照基本补助标准的20%、50%、80%安排补助资金,其余部分由地方统筹安排。

地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提高补助标准,所需经费由地方自行负担。

对党中央、国务院文件规定的比照享受中部政策的东部地区,中央财政按照基本补助标准50%的比例安排补助资金;比照享受西部政策的东中部地区,中央财政按照基本补助标准80%的比例安排补助资金。

第九条 奖励资金实行因素分配法,根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兵团,以下简称省)区域内农村基本情况、财政文化投入水平、农村文化体育活动开展情况等因素进行分配,具体因素和权重如下:

(一)自然因素(权重20%):

1.农村人口(10%);

2.行政村数量(10%)。

(二)投入因素(权重30%):

1.公共财政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水平(15%),指某省公共财政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占该省公共财政支出的比例;

2.公共财政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增长率(15%),指某省公共财政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比上年增长比例。

(三)工作因素(权重30%):

1.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村级基层服务点年均服务人次(6%);

2.行政村年均电影公益放映场次(6%);

3.农家书屋出版物年均补充及更新数量(6%);

4.行政村年均组织开展文化活动、举办文化类培训班及讲座次数(6%);

5.行政村年均组织开展体育活动次数(6%)。

(四)管理因素(权重20%):

考核各省农村获得国家级奖励情况(荣誉称号如全国文明村、文化示范村等),村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运行管理机制是否科学合理、农村文化建设各项财政资金管理制度是否健全、监督措施是否到位,上报材料是否及时、数据是否准确,是否存在违规问题等。

第三章 申报与审批

第十条 省级财政部门应当会同同级文化、广电、体育、新闻出版等相关主管部门(以下简称相关主管部门)及时做好有关数据收集整理工作,填写上《×××省(区、市)农村文化事业建设情况表》(详见附表),连同专项资金申请报告于每年4月30日前以财政厅(局)文件形式报财政部。

第十一条 财政部会同中央相关主管部门,根据统计年鉴、财政决算、部门统计数据等,对省级财政部门上报数据进行审核。

第十二条 财政部根据专项资金预算规模及相关数据审核情况,按照本办法规定的补助标准和分配因素核定专项资金预算并下达省级财政部门,同时抄送中央相关主管部门。

第十三条 财政部按照当年补助资金总额的一定比例,于每年9月30日前提前下达下一部分补助资金预算。

第四章 管理与使用

第十四条 省级财政部门收到中央财政专项资金预算后,应当及时商同级相关主管部门,制定专项资金分配使用方案,并于60日内将专项资金预算按照规定程序下达到县级财政部门。其中:

(一)专项资金中的补助资金,应当按照基本补助标准及各县行政村数量,下达到县级财政部门。

(二)专项资金中的奖励资金,由省级财政部门商省级相关主管部门根据本地农村文化建设情况统筹安排,不得用于抵顶基本补助标准中应由地方财政负担的资金。

(三)需要省级或者市级相关部门集中采购的,应当按照政府采购有关规定办理。

第十五条 县级财政部门应当会同相关主管部门完善专项资金管理和使用有关规定,按照“村级申报、乡镇初审、县级审核拨付”的方法,确保专项资金落到实处。

第十六条 专项资金的分配和使用应当符合本办法规定,做到分配合理、使用规范,不得用于村办公场所建设、村委会办公经费等超出规定范围的其他支出,不得平衡预算、截留和挪用。

第十七条 专项资金支付按照财政国库集中支付管理制度规定执行。

第十八条 省级财政部门在每年报送专项资金申请报告时应当同时将上一专项资金分配和使用情况报财政部。逾期未报送的,财政部将适当核减其当年奖励资金。

第五章 监督检查

第十九条 各级财政部门应当会同同级相关主管部门建立健全专项资金监督检查和绩效评价机制。财政部将会同相关主管部门对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检查,检查结果作为以后分配专项资金的重要参考依据。

第二十条 对于违反本办法规定截留、挪用专项资金或者报送虚假材料骗取专项资金等行为,依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规定追究责任。

第六章 附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财政部关于印发〈农村文化以奖代补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教〔2008〕104号)、《财政部 广电总局关于印发〈农村电影公益放映场次补贴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财教〔2008〕135号)同时废止。

附表:×××省(区、市)农村文化事业建设情况表(略,详情请登录财政部网

对农村专项资金管理 篇6

记者近日从环境保护部获悉,为落实“以奖促治”政策,加快解决突出的农村环境问题,10亿元中央财政专项资金已陆续下达各地,将有1200多个环境问题突出的村庄得到治理,170多个生态示范创建村镇得到奖励,900万群众直接受益。

环境保护部的相关负责人表示,这10亿元专项资金将按照“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公开透明、专款专用、强化监管”的原则,重点支持位于水污染防治重点流域、区域以及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范围内,群众反映强烈、环境问题突出的村庄。

据介绍,10亿元专项资金中,约9.2亿元用以支持1200多个环境问题突出的村庄开展环境综合整治;约0.8亿元用以支持170多个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国家级生态村开展生态示范建设,将有超过900万群众直接受益,带动各地农村环保投资近15亿元。

(新华网)

中国苹果产业世界第一

记者近日从陕西省果业局获悉,作为世界最大的苹果生产国和苹果浓缩汁出口国,中国的苹果产业规模居世界第一。今年上半年陕西果品出口量明显增长,表明全球市场对此间果品需求量仍在增大。

近十多年来,中国对世界苹果产量增长的贡献率高达百分之八十四,主要集中在渤海湾、西北黄土高原、黄河故道和西南冷凉高地四大产区。其中陕西苹果种植面积现为中国第一,并拥有世界上先进的苹果优良品种,苹果良种化率达到百分之九十。业内人士称,在美国市场,每消费十瓶苹果汁,就有七瓶是中国生产的,其中四瓶以上产自陕西。

(中国新闻网)

全国大学生村官主题征文活动启动

首届全国大学生村官“青春奉献大地”主题征文活动7月24日在京启动。活动历时三个月,由人民日报社《大地》周刊、共青团中央“中国青年网”、大学生村官之家网站共同组织,江苏省文明村标兵无锡黄土塘村协办。

选聘大学毕业生到村任职,是党中央的一项重大决策,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目前,有13万大学生村官活跃在农村基层。按照“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官的目标,未来两年内我国的64万个行政村都将选聘大学生村官。征文活动旨在总结回顾大学生村官走过的历程,展示大学生村官的风采,忠实记录大学生村官的所为所想所感,深度拓展大学生村官交流的平台,以更好地发挥优秀大学生村官的示范作用,促进大学生村官工作形成长效机制。征文活动主要面向2006年至今选聘的在职大学生村官,体裁为散文、调查报告、研究论文,字数限定在2000至8000字。

(光明日报)

今年上半年我国农民工参加“四险”最新情况

7月24日,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新闻发言人尹成基通报今年上半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进展情况和下一步工作安排。在通报农民工工作时他说,截至6月底,全国农民工参加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工伤、失业保险的人数分别达到2380万人、4153万人、5054万人、1518万人。

谈到下一步工作安排,尹成基表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今后将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措施促进农民工就业,继续开展十大维护农民工权益行动,部署开展第三次全国农民工工作督查行动,督查的重点是各地促进农民工就业和返乡创业、加强职业技能培训、确保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加强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维护土地承包权益等方面的工作落实情况。其他方面的工作安排还包括:研究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扩大农民工参保覆盖面、进一步改进农民工公共服务、发展家庭服务业促进就业。

(农民日报)

我国8亿多农民将拥有自己的健康档案

根据卫生部8月6日公布的《关于建立农村居民健康档案的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我国将为农村居民建立健康档案。

征求意见稿中要求,以家庭为单位统一建立农村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档案应包括农村居民个人健康档案和家庭健康档案。由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通过周期性健康体检、院内外医疗卫生服务、入户调查等多种形式,获取农民健康基本信息,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2009年是建立农村居民健康档案工作的启动之年。卫生部要求各地慎重选择试点地区。试点地区应根据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农民群众健康需求和疾病谱等方面的特点,选择部分适宜模块建立健康档案,不强调一步到位。

征求意见稿要求,到2009年底,各地建立健康档案的农业人口数不低于本地区农业人口数的5%,到2011年建档率不低于30%。优先为老年人、孕产妇、儿童、残疾人、慢性病人等重点人群建立健康档案,逐步覆盖到全人群。

(农民日报)

198万农户受益农机补贴政策

据农业部最新统计,截至7月31日,全国各省(区、市)已实施中央补贴资金94.66亿元,补贴机具超过225万台(套),受益农户逾198万户。全国各省(区、市)已实施中央补贴资金94.66亿元,占中央财政已下达100亿补贴资金的94.66%。

目前,已有16个省(区、市)补贴资金全部用完,绝大部分省(区、市)进度已过90%。从补贴机具类别看,动力机械、收获机械、耕整地机械、种植施肥机械使用补贴资金分别占已实施补贴资金的43.39%、20.34%、11.65%、5.99%。畜牧水产养殖机械、农产品初加工机械、设施农业设备、田间管理机械、排灌机械共使用补贴资金5.6亿元,占已实施补贴资金的5.91%。从补贴机具品种看,水稻插秧机、玉米收获机、谷物收获机、大中型拖拉机需求量大,4种产品使用补贴资金达57.51亿元,占已实施资金的60.76%。

(人民日报)

农村地区全面开展“全民健身日”活动

从今年起,我国将每年的8月8日设为“全民健身日”。日前,记者获悉,农业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切实促进“全民健身日”活动在农村地区的组织和开展,推动我国农民体育事业的发展。

据了解,农业部、原国家体委和中国农民体协从1990年起,就在全国广泛开展了以乡镇为重点的“亿万农民健身活动”。活动开展20年来,一批适宜在农村开展的体育项目和健身方法得到推广,广大农民的健身意识和健康水平显著提高。活动中举行的体育健身和竞赛活动形式多样、丰富多彩,与农民的生产和生活联系紧密、农村特点鲜明。不但使广大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得到丰富,也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农村经济的繁荣。另外,许多乡镇的党员领导干部亲自组织并积极参加体育活动,与农民成为球友、棋友,和农民的感情得到沟通、加深。

有关人士介绍,该活动开展以来,累计评比表彰了8批、共1888个全国“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乡镇,省级“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乡镇达到6242个。

(农民日报)

海南省上半年农业增速全国最快

据海南省统计局初步核算,上半年全省农业增加值达227.95亿元,同比增长7.4%,比全国平均增幅高3.6个百分点,居全国之首。全省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760元,增长9.3%,扣除物价因素,增长10.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农业对全省经济增长贡献率由去年同期的19.6%提高到21.5%,成为金融危机下支撑该省经济增长不可或缺的一支重要力量。同时,海南现代农业也促进了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为更多农民提供就业岗位。

据海南省农业厅副厅长朱清敏介绍,上半年,围绕农产品出岛出口,海南省生产性服务业也快速发展,为45万农民提供季节性就业,仅农民从事瓜果菜代购、分选、包装、预冷等服务性务工,收入都近9亿元。

今年上半年,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惠农政策极大地调动了海南农民调整产品结构、发展现代农业的积极性。

(人民网)

第七届中国“花博会”将于今年9月举行

第七届中国花卉博览会将于今年9月26日至10月5日在北京市顺义区和山东省青州市两地同时举行。本届花博会将是我国举办的规模最大、档次最高、影响最广的国家级花事盛会,被称为中国花卉界的“奥林匹克”。

本届花博会将吸引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港澳台及境外30个国家和地区组团参展,参展企业1300余家,展品达20余万种。荷兰驻华大使馆农业处、泰国农业与合作社部、日本全国花卉出口扩大协议会、朝鲜金日成花金正日花委员会等国家级花卉机构将以国家名义参展。美国知名农业院校密歇根州立大学将首次以教育机构身份参与花博会。

北京国际花卉物流港占地面积138216平方米,这是国内迄今为止最大的集花卉展览、物流、研发、交易于一体的专业性场所。未来,这里将汇聚全世界最顶级的花卉,成为北方乃至全国最大的花卉物流交易中心。

(北京商报)

我国将加速推进绿色通道工程建设

国家林业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李育材日前在郑州举行的全国绿办主任(绿化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工作会议上表示,今明两年,我国将加速推进绿色通道工作建设,力争全国所有可绿化的公路、铁路、河渠、堤防全面绿化,初步形成层次多样、结构合理、功能完备的绿色长廊。

李育材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全国绿色通道建设的通知》中明确要求,到2010年,力争全国所有可绿化的公路、铁路、河渠、堤防全面绿化,形成带、网、片、点相结合,层次多样、结构合理、功能完备的绿色长廊,使绿色通道与生态环境、城乡绿化美化融为一体。“现在仅剩下一年多的时间,绿色通道建设任务尚未完成,离目标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工作还很艰巨。”李育材在会上表示。

据李育材介绍,截至去年年底,我国公路已绿化161万公里,占可绿化里程的57.5%;宜林铁路已绿化达标2.99万公里,占宜林铁路全长的52.66%;水利系统绿化湖泊库区9.53万公顷,江河沿岸绿化累计4.03万公里。

对农村专项资金管理 篇7

一、专项资金管理基本概述

1. 专项资金管理的涵义

专项资金管理是指国家财政部门或上级部门拨付给事业单位的专项资金和专用基金, 在设立、分配、使用和监督等程序上, 必须遵循专款专用的管理原则。各种专项资金的形成、建立、提取和使用都必须符合国家统一规定, 事业单位对各种专项资金要单独核算, 划清其余生产经营性开支的界限, 不能相互占用, 尽量使专项资金按规定的用途使用并达到预期目的。

2. 专项资金管理的范围界定

专项资金在使用过程中, 应实行分类管理。由于专项资金种类多、资金量大、涉及面广, 要合理规范资金的使用, 就应当界定项目资金管理的范围, 实行分类, 以明确专项资金管理部门的职责, 规范操作。具体来说, 专项资金管理应按工业、农林、文教、社会保障以及其他五个分类来实行管理。

二、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中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 随着政府职能转换和公共财政体系的建设, 部门预算、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支付以及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等改革措施对财政资金的有效使用和全过程监督起到了积极作用。然而, 当前一些事业单位在专项资金具体的使用和管理过程中, 还存在不少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专项资金分配缺乏科学合理的标准和依据

预算编制中的基数加增长的办法仍然存在, 甚至有的只是将专项资金进行“切块”分配, 使得专项资金预算编制时主观性强, 随意性大。一方面, 一些单位专项资金大量结余, 形成资金沉淀;另一方面, 一些专项事业资金又供给不足, 影响事业发展和政府职能的实现。同时, 由于存在“切块”预算, 对资金使用没有细化的标准, 导致资金使用效益低下, 更不利于财政或其他监督部门对其使用情况的控制和监督。

2. 专项资金使用不规范

事业单位申请到专项资金以后, 有时并未按申请时的说明使用资金, 以致具有特定用途的专项资金使用存在不规范的现象。

(1) 挪用专项资金的现象时有发生。有些单位挪用专项资金作为行政经费和消费性支出。有些单位不重视专项资金的核算管理, 专项资金之间互相混用。在专项资金中违规列支行政经费, 专项资金之间互相混用, 未严格执行部门预算;

(2) 专项资金滞留在行政事业单位额度较大。有些行政事业单位在完成专项业务后, 相关的专项资金仍结余在本部门中, 没有退回财政部门, “行政事业经费要收支平衡, 略有结余, 结余留用”似乎成了事业单位约定的习惯, 结余的专项资金就这样自然而然地变成了各部门的正常经费;

(3) 违规违纪利用专项资金行为比较多。比如, 在专项资金实际管理使用中, 私设“小金库”和“账外账”的违规行为较为明显;内控制度不健全, 有些事业单位存在资金管理混乱, 会计和出纳岗位同一人担任, 极易出现账实不符等现象。

3. 财政监督不及时, 且力度不够

一是专项资金分配时缺乏社会监督;二是缺乏项目资金绩效评价反馈体系, 没有完整地建立绩效监督机制, 使绩效监督工作缺乏法律约束与制度保障, 造成财政管理只管拨款, 不问效果, 部门和单位只管要钱、花钱, 不讲求效益状况, 也使绩效监督工作的规范性、准确性受到影响;三是对责任单位和相关责任人处理缺乏应有力度。对于一些不按预算执行或随意改变支出用途的问题, 对违规人员的惩罚力度较小, 而且没有相应的解决办法和措施, 直接影响了财政监督的权威性和有效性, 助长了财政支出过程中的浪费、违纪现象, 使管理手段相对弱化, 导致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低下。

三、规范专项资金管理的对策分析

加强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 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使用效益, 是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1. 完善专项资金管理制度

认真贯彻落实《会计法》、《预算法》, 充分认识到专项资金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是提高发展能力的重要保障, 确保管好、用好专项资金。建立专项资金跟踪反馈制度, 项目安排在一定期限内未启动实施的, 专项资金必须上交。已完工项目结余资金也应及时上交, 以利统筹安排资金;属于维修、改造等工程项目, 应按基本建设会计制度进行核算, 完工项目经工程决算审价后方予以核销。用专项资金购置的固定资产, 纳入资产统一管理, 涉及政府采购、大宗材料采购的, 必须严格按有关规定执行。

2. 坚持专款专用原则, 完善专项资金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在对专项资金的使用上要坚持专款专用的原则, 这与我国设立专项资金的目的是相一致的。事业单位应对专项资金形成事前把关、事中监督、事后检查的监督管理机制。首先, 应该严格按照上级规定的资金使用用途和标准使用专项资金, 并积极接受相关部门的审查监督;其次, 应该加强单位内部对专项资金的管理, 建立健全专项资金审查和监督制约机制, 完善专项资金管理制度, 以便及时发现并制止专项资金使用违规现象。另外, 要细化预算, 使预算支出落实到每一个项目和每项支出的每一款。为做到这一点, 在对专项资金实行项目库管理的基础上, 要对原有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加以分析和利用, 合理确定同类用款单位或同类项目的支出标准, 作为预算编制的参考;同时, 要有效控制或尽量减少专项资金中人员经费的比重, 使专项资金预算能够反映资金的最终用途及结构, 以改变原有对专项资金预算实行“切块预算”的不良方法, 提高预算编制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对于一些必须发生的人员经费, 可采取通过每年调整基本支出中人员标准来加以解决, 缓解规范专项资金核算管理与单位经费不足的基本矛盾。

3. 注重财务人员的辅助控制作用

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工作, 必须具有良好素质的人才。并建立以单位财务科为中心的会计人员管理体系。上级管理单位对下属核算单位配备完整的财会队伍, 由财务科实行统一管理。下属各单位的财会人员严格按财务科的要求负责本单位的财务工作, 监督本单位各项财务制度的执行, 同时将各项经济活动直接向财务科反映。财务科根据他们的工作实绩, 定期进行工作、业务等的考核评比, 并与奖惩直接挂钩。为了适应单位专项资金管理工作从核算型向事前预测、事中控制监督、事后反馈型转化, 财务科要积极地对财会人员进行定期培训, 领导者也应创造条件给财务人员提供适当进修机会, 以提高财会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

与此同时, 将财务部门的职能定位于全面参与资金使用的决策与控制。财务人员应该参与到资金管理的全过程, 对于整个过程进行统筹规划, 使资金管理尽量与资金使用相互联系起来。此外, 财务人员还应加强对资金支出方面的管理, 及时了解项目进度, 据此有效地进行付款安排, 保证资金使用的高效率。

4. 强化监督, 加大惩罚力度, 不断提高专项资金使用效益

在加强科学编制和合理细化专项资金预算的基础上, 财政监督方式要走出事后集中性检查的套路, 把重心转到日常监督上来, 实现全方位、多层次、多环节的监督;在财政内部要建立专门监督机构的检查与资金管理部门的日常跟踪、问效相结合, 与预算编制部门相互协调的财政监督机制, 使对专项资金的监督贯穿于财政活动的全领域、全过程;同时还应充分发挥审计监督部门的作用, 建立专项资金监督检查新格局, 加强对单位的会计报表质量和单位的重大会计事项的检查, 对掌握专项资金的部门, 应该做到专项性检查和经常性检查互补, 加强监督与管理, 切实发挥各职能部门的作用, 保证各项专项资金效益最大化的实现。

在强化专项资金管理监督的同时, 事业单位也应加大对各种违规使用专项资金行为的惩罚力度。严厉的惩罚措施将在一定程度上威慑有关人员对于专项资金的挪用以及不合理使用的行为, 从而保证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的专款专用和单独核算。

对农村专项资金管理 篇8

关键词:县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

一、县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预算不规范、执行不严格。

一是目前项目主管部门对预算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重视不够, 编制不够规范。主要表现在预算编制质量不高, 完整性差、透明度低;专项资金的项目支出预算缺乏编制依据, 随意性强;预算编制审查不细, 把关不严。二是预算管理的刚性不强, 执行不严, 缺乏约束力。项目单位对财政专项资金运用认识不足, 擅自调整、变更专项资金的使用范围, 导致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脱节, 影响了专项资金使用效果。三是专项资金的结余使用不规范。专项资金的结余未纳入下一年度预算, 或未按规定向财政部门报批, 擅自留作己用, 存在较大的主观性和随意性。

2、会计核算不规范, 部分专项资金管理不够规范。

有些单位对专项资金的概念模糊不清, 在管理和核算的口径上存在着较大差异。有的专项资金管理过于分散, 资金条块分割, 管理上的不规范导致资金在使用上的浪费, 因地方财力有限, 挤占、挪用上级补助的专项资金现象也时有发生。

3、专项资金使用的监管力度不够。

由于缺乏规范的分配办法及有效的监督手段, 有的单位多跑多要, 要回的资金作为部门的机动财力;有的未按实际情况申请补助资金, 存在虚报骗取项目资金的问题。所有单位的专款资金的项目、规模、资照“项目批到哪里, 责任就跟到哪里”、“资金流到哪里, 监管就跟到哪里”的原则, 采取跟踪审计的方法对发现专项资金方面的违规违纪问题, 从严查处确保资金的使用效益。

4、申请上级专项资金有盲目性, 缺乏科学规划, 造成资金浪费或资金闲置。

有些部门只要听说上面有项目, 不管是什么项目都申报, 不科学论证, 不规划, 项目资金回来了, 工程预算还没有做, 迟迟不能开工, 造成专项资金闲置, 沉淀资金过大, 有些项目实施后, 才发现不符合当地实际, 造成资金浪费。

二、加强县级专项资金管理的几点建议

1. 规范专项资金的预算管理。

预算编制是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首要环节。一是要规范预算编制。项目主管部门和项目单位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的相关法律、法规要求, 认真做好预算编制工作, 切实加强部门间的配合和协调, 进一步规范农口部门的预算管理, 做到部门预算真实、完整、统一, 专项资金预算真实可靠、内容细化、科学合理。二是要强化预算的刚性, 维护预算的严肃性。专项资金预算是经同级人民代表大会通过, 具有法律效力, 必须不折不扣地执行, 同时专项资金预算执行的好坏, 直接关系到农业投入政策的落实。所以项目单位必须按照批复的工作内容, 认真组织实施, 不得自行调整、变更, 确因特殊原因需调整、变更的, 应按原申报程序履行报批手续。三是要加强项目结余资金的管理。项目单位要按照预算批复的要求, 积极组织项目实施, 加快项目执行进度, 对已经执行但当年尚未完成的项目所形成的专项结余资金, 要按照预算管理的要求, 纳入下一年度预算;对于已完成的项目形成的净结余资金, 要上缴财政。

2、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的监督管理。

各单位应加强内控制度建设, 规范会计核算, 通过建立专门的专项资金监管制度, 明确各级财政主管部门以及财政机关内部各职能机构的日常监管职责。财政部门要重点加强对拨付到主管部门的专项资金的的使用效益。同时还是要再次建议上级政府提高资金安排的透明度, 尽量减少“跑”项目, 从源头上遏制腐败现象的发生。

3. 完善专项资金的管理办法。

如果各用款单位都能严格按照规定的资金用途使用, 就会最终实现专项资金的优化和高效益, 要达到此目的, 就必须作出科学的, 对各个行为主体既有约束又有奖惩的激励制约机制。将专项资金的范围、预算编制与执行、项目合同方法、支出范围标准、绩效预算管理、项目监督机制、奖惩措施等有关专项资金管理问题以制度化的形式确定下来。建立从政策控制、过程控制到效率控制的高效支出控制机制。应出台关于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若干规定, 确定总体原则;再制定特定项目资金的具体管理办法, 一个专项资金一个管理办法, 构建完善的专项资金管理制度框架, 保证专项资金监督、管理。

4、在预算编制上, 加强专项资金管理监督。

加强预算本身的透明度, 就是要细化预算, 使预算支出落实到每一个项目和每项支出的每一款。而专项资金监督必须贯穿在整个资金分配使用的全过程, 即要开展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督管理。事前管理, 在申报专项资金时, 项目实施部门及各相关部门应依据国家财政法规要求及产业政策发展趋势, 分析影响项目资金编报的各类因素, 编制项目资金用款计划, 并就用款理由、计划规模、预期目的等事项填报专项资金项目申报表。事中管理, 在专项资金项目实施过程中, 建立专项资金管理责任制, 落实项目负责人, 对金额较大的支出项目要签订合同, 财务部门应对照项目下达指标及工作计划, 真实、全面、完整地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反映, 坚决杜绝虚假支出, 不得任意改变项目内容或扩大使用范围, 保证专款专用, 并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检查监督。事后管理, 专项资金项目完成后, 财政部门、项目实施部门会同各相关部门应依据项目计划对项目进行验收, 发现问题后, 及时予以整改。

参考文献

[1]、张玉中.县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研究[J].当代经济.2009 (12)

巨额专项资金投向农村物流 篇9

2月底, 广西自治区所辖各市的商务、财政部门及有关项目单位完成了“2009年度农村物流服务体系发展专项资金” (以下简称“专项资金”) 项目的验收工作。去年全年, 广西财政共筹集专项资金8816万元, 积极落实农村物流服务体系建设项目, 大力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双百市场工程”以及“下乡产品流通网络”建设。

去年下半年, 财政部、商务部联合下发了《关于2009年度农村物流服务体系发展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 (财办建[2 0 0 9]7 1号, 以下简称《通知》) 。《通知》要求, 各省级商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专项资金项目的实施及验收工作, 并将项目验收和资金安排情况以正式文件报送商务部。其中, 根据项目实施和验收情况需对具体项目安排进行调整的, 应报财政部、商务部备案。

近期, 这一专项资金验收工作先后在全国各地纷纷启动。

支持力度显著

为了规范2009年度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 《通知》详细界定了资金的支持重点范围及金额标准。其中, 专项资金的重点支持项目包括“万村千乡市场工程”, “双百市场工程”, 农产品“农超对接”, 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产品流通网络建设, 以及农资流通体系建设等等。

对于建设“万村千乡”农家店、农村商品配送中心并经验收合格的“万村千乡市场工程”, 《通知》规定对东部地区每个农家店支持4000元、中西部地区每个农家店支持6000元, 每个农村商品配送中心按不超过5 5万元的标准予以支持;对于建设改造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并经验收合格的“双百市场工程”, 专项资金拟按每个农产品批发市场200万元、每个农贸市场5 0万元的标准予以支持。同时, 对于农村商品配送中心、农产品批发市场及农贸市场的支持资金均不可超过其项目总投资的50%。

对于农产品“农超对接”项目的支持, 则率先在河北、吉林、浙江、安徽、江西、山东、青岛、河南、湖北、湖南、海南、重庆、四川、贵州、陕西等15个省市试点。在试点地区实施农产品“农超对接”项目并经验收合格的, 每个“农超对接”项目原则上按200万元的标准予以支持, 且不得超过总投资额的70%。其中, 对鲜活农产品冷链系统或农产品配送中心项目每个支持150万元, 鲜活农产品快速检测系统项目每个支持30万元, 基地农产品品牌建设项目每个支持20万元, 支持额度亦均不得超过项目总投资的50%。

对于农资流通体系建设的支持, 则先在内蒙古、辽宁、黑龙江、广西、贵州、云南、甘肃、宁夏、新疆和新疆兵团等地试点, 在试点地区建设农资配送中心并经验收合格的, 每个配送中心原则上按50万元的标准支持, 同时不得超过项目总投资的50%, 并且不得与“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等其他财政补助政策重复享受。

在专项资金重点支持的项目中, 仅有下乡产品流通网络建设的支持力度未能得以明确, 只规定对于建设汽车摩托车和家电下乡产品销售网点、售后服务网点及配送中心并经验收合格的项目予以支持, 但具体支持标准由各地财政部门与同级商务部门确定。

综合上述项目的支持标准及下达给各地的专项资金建设任务安排 (详见后表) , 尚且不计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产品流通网络建设以及农资流通体系建设的项目支持, 中央财政2009年下达的专项资金就高达22亿余元。

以获得专项资金总额列全国第一的河北省为例, 2009年河北省共计获得国家农村物流服务体系发展专项资金12350万元。这笔资金主要用于支持河北省建设“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双百市场工程”以及农产品“农超对接”项目, 建设任务包括10000个农家店、60个配送中心, 6个农产品批发市场、25个农贸市场以及13个“农超对接”项目。

建设热情高涨

前所未有的巨额专项资金支持力度, 极大鼓舞了相关部门和企业参与构建农村流通体系的热情, 各地纷纷掀起了构建新农村流通体系建设的高潮。

2009年全年, 广西自治区财政积极落实农村物流服务体系建设项目, 共筹集专项资金8816万元, 大力推进农村物流服务体系的建设。一是安排资金2160万元, 支持建设包括3600个农家店及30个物流配送中心的“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二是安排资金2000万元, 支持建设包括22个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的“双百市场工程”;三是安排资金2651万元, 支持下乡产品流通网络升级改造, 为下乡产品流通服务网点配置电脑1296台、扫描枪7889支, 建设售后服务网点1000个、下乡产品配送中心3个;四是安排资金400万元, 支持1 6个农资流通网络项目建设。

值得注意的是, 全国各地的邮政企业和供销系统均在此轮农村物流体系的建设高潮中发挥了显著作用。2月10日, 由中华全国供销总社全额出资的中国供销集团有限公司在北京正式宣告成立, 全国供销总社直属的12家企业全部纳入其中, 中国供销集团因此成为集贸易、实业、信息、服务、科研为一体的综合性企业集团。据悉, 中国供销集团有限公司组建后, 将通过产权扩张和联营合作等形式, 推动系统企业联合, 着力带动和加强农资、棉花、农副产品、日用消费品、再生资源经营服务网络建设, 进一步发挥农村商品流通主渠道作用, 促进农产品、日用消费品双向流通, 发挥整体规模优势, 使供销集团公司在新农村现代流通经营服务网络建设中真正发挥龙头作用。

农村现代流通网络作为供销社服务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 是各地供销社当前工作的一号工程。去年, 河南省供销系统实现了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的新跨越, 截至2 0 0 9年底, 全省供销系统发展超市、连锁店5.2万个, 建立各类物流配送中心581个, 县有配送中心、乡有超市、村有便利店的连锁经营体系逐步形成, 共实现连锁经营销售额260亿元, 占系统消费品零售额的67.67%。

同时, 河南省供销系统积极争取政策支持, 去年全省供销社共争取到财政部、全国供销总社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工程、农业综合开发专业合作社项目35个, 国家及省内配套资金2700多万元, 项目数量和扶持资金均位居全国前列。

同时, 河南全省的供销社以项目为载体, 2009年共引进资金23.7亿元, 农资、日用消费品物流配送中心建设, 农产品加工、冷藏物流、规模化生产基地农业产业化经营等一批关键性的涉农项目正在强力推进, 有的已经建成见效。全国供销总社新合作集团将在近两三年内向河南省投资1.3亿元, 建设农村日用消费品流通网络;郑州市政府2009年安排扶持资金2000万元, 支持郑州供销社规划建设了29个配送中心、再生资源集散市场等新网工程项目, 新建和改造农村超市9万平方米, 并且这三个项目的建设均取得了显著成效。

地方政策配套

《通知》中关于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程序规定, 对于“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双百市场工程”及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产品流通网络建设项目, 均采取因素法将专项资金先行分配到地方, 按照下达给各地的项目建设任务、中央财政下达的专项资金及相关规定, 各省级财政、商务部门负责制订本地区资金使用管理的具体操作办法, 省级商务部门负责组织本地区项目并提出项目安排初步意见, 省级财政部门终审后会同商务部门将项目安排意见及项目资金使用管理操作办法报财政部备案。

其中, 操作办法应明确本地资金申报、审核、拨付等具体程序、所需材料等方面的详细要求;项目安排意见应包括项目安排的原则和标准, 并在“项目安排一览表”中列明项目名称、所在地、实施企业、项目内容、项目总投资、支持方式和拟支持的资金额度等方面的具体内容。在各省级商务部门及有关部门组织项目实施, 并及时进行验收之后, 各省级财政、商务部门再根据验收结果和规定的支持标准, 按规定程序及时拨付资金。

对于农产品“农超对接”和农资流通体系建设项目, 各地试点工作方案审核通过后, 再采取因素法将专项资金分配到地方。具体使用管理程序是由省级商务、供销部门提出试点工作方案, 省级财政部门终审后会同同级商务部门报财政部、商务部。财政部会同商务部对试点工作方案进行确认后, 财政部下达专项资金。并且, 试点工作方案应明确本地区项目安排的原则和标准、具体项目安排意见、地方配套资金等保障措施以及资金申报、审核、拨付具体程序等方面的详细要求。

对农村专项资金管理 篇10

一、我市农村公路管养现状

“十二五”期间, 我市公路建设和养护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对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村经济的和谐发展和农村物流网络的全面覆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截止2015年底, 我市公路通车里程达2.4803万公里, 排名广东省第1位。农村公路养护总里程2.2614万公里, 占比超过我市公路通车里程的88%, 其中:县道养护里程1729公里, 占绝对多数的乡道养护里程1.2638万公里, 村道养护里程8247公里。

我市农村公路管养资金主要来源于省交通运输厅的养护补助资金和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拨款, 如:2016年, 我市新增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省补助4299万元, 清城区县道公路养护纳入一般公共财政预算200万元。广东省也出台了相关政策如《广东省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 管养资金省补助资金标准也明确规定按照为每年县道不少于7000元/公里、乡道不少于3500元/公里、通建制村的村道不少于1000元/公里, 以有效保障管养资金的投入。

然而, 随着我市公路通车里程的不断增加、路面等级的逐步提高, 农村公路路况呈逐年下降趋势, 使用状况堪忧, 乡村道路交通事故频发, 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极大伤害, 个别农村公路得不到及时的养护和维修, 处于无管养或半管养状态。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有农村公路管养资金来源较为单一, 随着农村公路通车里程的快速增长, 道路管养资金的供需矛盾凸显;专项资金到位率低, 存在被占用、被统筹等现象;资金使用效率低下、监管不到位等。因此, 加强农村公路管养资金的使用、监督和管理, 探索建立农村公路管养资金稳定供应的长期有效机制就具有重要是现实意义。

二、我市农村公路管养资金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一) 管养资金来源渠道单一

俗话说得好:“道路三分建、七分养”。目前, 农村公路管养资金来源主要为各级政府财政投入和社会捐资等方式。由于农村公路显著的公共产品经济属性, 社会效益明显优于经济效益, 通过市场化方式来筹集管养资金难度较大;其次, 社会捐资方面也只是“雷声大、雨点小”, 落实起来也比较困难。因此, 农村公路管养资金主要依靠各级政府承担, 资金来源渠道单一且总量较少。再次, 成品油税费改革后, 交通六项规费和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的取消更是直接减少了以往最稳定、最可靠的农村公路管养资金的来源, 削减了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的可支配财力, 更加加大了管养资金的缺口。

(二) 资金到位率低, 存在挤占、挪用、被统筹的现象

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前, 公路养路费等是我市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的主要资金来源, 改革后, 按照资金属性不变、资金用途不变等原则, 成品油消费税增长性返还通过转移支付应专款专用于公路建设和养护。然而, 现实情况是地方财政吃紧, 不仅同步配套资金难以保障, 农村公路上级补助管养资金也难做到专款专用, 部分交通专项资金被挤占、挪用, 资金层层下拨过程中, 到位率低。

以我市为例, 清城区、连山和阳山县当地财政以人员比例安排养护经费, 造成了养护经费不足。如:“费改税”实施后, 清远市财政局以2007年规费收入作为基数, 每月拔付清城区交通运输局养护经费73.5万元。2010年4月, 清城区半数人员过渡到执法局后, 市财政按人员比例将交通规费返还缩减至每月38.5万元, 造成清城区交通运输局养护经费严重不足, 且近年来进入了养护高峰期, 县道养护资金预算安排不增反降, 而乡道、村道养护资金财政预算项目则一直没有被安排;市直交通主管部门的成品油消费税增长性返还资金 (替代原手扶摩托车养路费资金和公路和水路运管费) 更是被地方财政以“统筹”的名义被截留, 资金使用方向更是偏离了原应有的路线。

(三) 养护体制不完善, 管养资金使用效率低下

我市农村公路管养里程长, 贫困地区多, 养护难度大, 日常养护不足或难以到位, 大多数农村道路由村民集中性或季节性养护, 管养技术水平低, 效果不理想。一些小修、保养由于养护不及时, 路面状况容易恶化拖延成中修、大修工程, 从而增加了养护成本, 降低了养护效益, 造成建设资金的极大浪费。尤其是近年来, 英德、源潭等地瓷砂、水泥、砂石材料等自然资源开发方兴未艾, 辖区内道路运输繁忙, 大量超限超载车辆对公路也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害, 公路使用寿命急剧缩短, 建设和养护成本逐年上升。

其次, 农村公路管养资金的拨付需要层层下达, 如我市农村公路养护补助资金主要通过市财政拨付给各县 (市、区) 财政局, 再由各县 (市、区) 财政局拨付给所属的各县 (市、区) 交通运输局, 各县 (市、区) 交通运输局根据工程进度及完成情况拨付给养护单位。由此可见, 整个拨款过程时间长, 流程复杂, 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项目拨款延迟、补助资金使用效率低下。

(四) 地方配套资金不足, 监管不到位

按照广东省的实施方案, 县级人民政府在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中具有主体地位, 方案同时要求市、县政府每年应安排不少于500元/公里的专项资金用于农村公路日常养护管理并根据经济发展和养护实际情况逐步增加。由于成品油税费改革后, 地方交通规费转变为中央税, 地方政府失去了与其事权相对应的稳定财政资金来源, 直接减少了地方交通主管部门的可支配财力, 加之我市处于粤北山区, 经济基础薄弱, 地方财政收入本就不高, 近年来, 各级地方政府加大了高速公路和普通干线公路的投入, 大部分乡 (镇) 政府和村委会也在近几年的通村公路建设中投入了相当大的财力, 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的投入相对不足, 导致农村公路地方配套资金难以保障。

其次, 在农村公路管养资金管理、拨付过程中, 各地交通主管部门按养护计划只注重资金的拨付, 较少关注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果, 即便相关财政预算支出项目列入了绩效评价, 也缺少必要的绩效评价标准来控制资金支出, 监督职能被弱化, 容易出现“重资金到位, 轻支出使用和后续监管”现象。

三、加强我市农村公路管养资金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一) 加强制度建设, 从制度层面上规范农村公路管养资金的使用管理

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并结合当地农村公路管养实际情况, 出台相关法规和规章制度, 规范、加强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如专门制定农村公路养护资金计划管理和使用监督办法、各类农村公路管养费用标准、定额等, 一方面, 节约养护成本, 防止公路养护过程中的资源浪费;另一方面, 有效避免农村公路管养资金的挤占、挪用等现象, 减少管理人为因素。此外, 其他各级政府职能部门也要争取以政府的名义出台相关政策措施, 争取将农村公路建、管、养、运工作纳入到政府年度考核范围, 为工作开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确保各项目标的顺利完成。

(二) 积极将农村公路管养资金纳入地方财政公共财政预算, 并逐步提高补助标准, 从政策上向农村公路管养方面倾斜

按照《意见》的要求, 到2020年, 实现农村公路管理机构经费全部纳入财政预算, 建立起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的资金保障机制。就我市清城区而言, 地方交通主管部门应积极协调并落实好农村公路管养资金, 争取将乡道、村道养护资金纳入年度部门预算, 做好预算管理工作, 并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逐步提高、地方财力的增长而适当提高补助标准。

目前, 我市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590公里, 位居广东省第2位, 并在2014年提前1年实现了县县通高速目标。因此, 地方政府在统筹规划、平衡协调发展高速公路、城乡公路与农村公路时, 促使高速公路在资金、技术、管理、设备等方面反哺农村公路, 加大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养护、运营等方面的资金投入, 尤其是粤北贫困山区的投入, 实现区域间平衡协调发展。同时, 中央财政也应加大交通专项资金的转移支付力度, 提升农村公路管养资金总量水平和支出比例。

(三) 拓宽资金渠道, 加强资金保障

清远作为全国首个涉农资金整合优化试点地级市, 应抓住机遇, 创新财政涉农资金管理模式, 积极探索将涉农资金用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尤其是社会效益显著的四好农村路的建设, 突破现有管理制度模式, 对涉农资金统筹安排并适当调度使用, 拓宽农村公路管养资金来源渠道, 促进农村交通事业协调、可持续发展。

其次, 各村委会可以通过“一事一议”方式, 筹集农村公路管养资金。如我市阳山县注重发挥村民的主体作用, 增加广大农村群众对地方政府的可信度, 积极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 将涉农资金与“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相结合, 推动乡村道路 (巷道) 相继实施硬底化, 从而夯实了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 村民们也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效益, 促进了农村和谐稳定发展。

再次, 我市旅游资源、农产品和矿产资源丰富, 可以探索以资源换取农村公路的建设和养护资金, 或捆绑式招商引资, 鼓励、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到农村公路的建设和养护中来, 形成“以资源换资金”模式;也可通过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生产基地来吸引投资, 以及利用道路冠名权、路边资源开发权、绿化权等多种方式筹集社会资金用于农村公路发展, 实现“以路养路”。

此外, 2011年, 广东省成为第一批开展地方政府债券发债试点, 我省应抓住这一契机, 积极尝试通过发行地方政府债券方式来筹集农村公路管养资金, 吸收城乡闲散资金, 缓解管养资金缺口和压力。

(四) 内部挖潜, 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果

当前, 我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仍处高潮期, 资金的供需矛盾依然突出。受成品油税费改革和收费公路清理等因素的影响, 地方政府资金安排捉襟见肘。尽管根据中央税费改革的相关要求, 原以养路费为主要构成部分的燃油税用于养护资金的比例不得低于80%, 但总量依然有限, 因此, “节流”就攸关重要了, 我们要充分利用现有已分配资金、历年滚存结转结余资金, 挖掘管理潜能, 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节约管理养护成本, 加强公路路政管理和治超力度, 通过提高农村公路管养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果, 降低农村公路养护资金投入来达到来缩小资金缺口的目的。

(五) 强化审计监管和考核

目前, 农村公路管养资金使用方面, 实现了管养分离, 出现了市场化、承包化的养护模式, 管养资金来源也呈现多渠道、来源分散化趋势, 资金使用过程中被挤占、挪用的风险加大。因此, 我们应加强监督考核, 及时发现发现并制止农村公路管养资金违规操作行为, 提升审计监督效能, 为资金统筹安排提供依据。

其次, 审计监督和考核要从制度层面上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 内部监督审计工作应由过去单纯的财务收支审计向资金效益审计、风险管理审计方向拓展, 审计内容从单纯的农村公路管养资金收支往来向管养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检查。同时, 健全信息披露、政务信息公开制度, 提高资金使用透明度, 接受社会监督。

四、结语

农村公路是全国路网的“毛细血管”, 管养资金是农村公路管养工作开展的“瓶颈”。2015年是“十二五”的收官之年, 我市全年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53.08亿元, 其中市重点项目及县乡农村公路完成8.49亿元, 全面完成了633公里国省道烂路维修改造和90公里县道烂路改造, 然而, 农村公路管养资金供需矛盾仍很突出, 因此, 在资金筹集、保障方面, 探索建立农村公路管养资金稳定供应的长期、有效机制;在资金使用、监督方面, 加强对农村公路管养资金的审计监督检查和考核, 化解资金风险, 保障资金安全, 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果是我们将来行动的方向, 进而推动农村公路建、管、养、运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为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交通环境。

参考文献

[1]河南省交通科技项目课题组.河南省农村公路建设与养护资金筹集问题及对策研究[J].交通财会, 2012 (02) :4-12.

[2]农村公路投融资问题研究课题组.成品油税费改革后农村公路养护问题及对策[J].交通财会, 2009 (11) :8-11.

[3]交通运输部.关于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的意见 (交公路发〔2015〕73号) [S].

就业专项资金管理纪律规定 篇11

《就业专项资金管理纪律规定》全文如下:

一、不准超越权限、违反规定、违反程序决定、干预或插手就业专项资金分配。

二、不准截留或拖延下拨就业专项资金。

三、不准隐匿、转移、侵占、挪用、拆借就业专项资金。

四、不准将就业专项资金私存私放,或与其他资金混存、混支、混用。

五、不准将就业专项资金用于设立“小金库”或委托理财,或违规用于部门及单位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差旅费、会议费以及房屋建筑物购建、租赁、交通工具购置等与落实就业政策无关的支出。

六、不准在审批中随意扩大或缩小就业政策补助范围、增减补贴项目、变更补贴标准、在手续和资料不全的情况下批准拨付就业专项资金。

七、不准弄虚作假、欺诈、骗取、套取或协助他人骗取、套取就业补贴资金。

八、不准违规在接受补贴的单位兼职、取酬、投资入股。

九、不准默许、纵容、授意配偶、子女及其配偶、其他特定关系人收受补贴申领对象的财物,在其管辖地区和业务范围内从事与就业政策补贴直接相关的职业培训、职业中介等经营活动,或在其中担任高级职务。

十、不准违反规定、违反程序、降低标准确定定点培训机构、中介机构、见习基地。

十一、不准向违反培训合同、分包转包培训任务的职业培训机构发放补贴资金。

十二、不准伪造、篡改、擅自销毁就业专项资金补贴对象的基本信息、享受补贴政策记录及申领补贴政策的基础材料等。

十三、不准在使用就业专项资金进行政府采购过程中采取围标串标、明招暗定、以次充好、回避招标或其他非法手段谋取私利。

十四、不准在资金分配、管理、审批等各环节谋取不正当利益,索取、收受或以借为名占用行政相对人的财物,接受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礼品、宴请及旅游、健身、娱乐等活动安排,接受礼金和各种有价证券、支付凭证。

十五、不准以资金分配、管理、审批为由从管理和服务对象以及其他与行使职权有关系的单位列支或提取工作经费、赞助费。

《就业专项资金管理纪律规定》适用于全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从事或参与就业专项资金管理使用工作的人员,包括就业、职业培训、技能鉴定、劳动关系、社会保险行政人员和经办人员,信息管理系统相关人员。

对农村专项资金管理 篇12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审计,问题,措施

所谓农村审计就是对农村财务代理中心和村级的财务收支及各种专项资金进行检查、监督的活动。农村审计是一种新型的审计, 尽管现阶段我国《审计法》对农村一级审计尚未规范, 但从发展趋势看, 一定会加强农村审计的发展。就其性质分析, 因为它既不单纯是国家审计, 又不单纯是社会审计或内部审计, 而将其设立在国家机关它则是国家审计, 设立在部门或单位它则是内部审计, 面向社会它就是社会审计, 因而它是一种新型的审计类型。而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审计就是在这种新型审计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1 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审计存在的问题

1.1 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审计的基础环境较差

一是农村财会基础薄弱。虽然某些地市大力推行会计委托代理制, 会计的基础有了很大提高, 但一些措施还有待完善, 农村会计、统计工作不规范, 会计资料不全、账目混乱等现象仍然存在, 农村经营管理部门无法按其提供的会计资料进行全面审计, 审计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没有保证。二是对农村审计的认识度较低, 缺乏广大群众和各部门的支持与配合。

1.2 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审计立法工作滞后

我国的审计组织体系不包括农村审计, 农村审计是人们按审计所处的地域来称谓的, 是自发建立起来的。目前国家对农村审计尚未立法, 农村审计的性质至今尚未明确, 对其归属也没有规定, 因此, 没有一个权威机构对农村审计机构的设置、人员的合理配备提出统一的要求, 也没有对农村审计人员专业知识的提高有计划地进行培训, 更没有对开展的农村审计工作进行规范化的指导与管理。

1.3 专业审计人员缺乏, 综合素质不高

专业审计人员缺乏, 知识结构单一, 综合素质不高, 直接影响审计效能, 给审计工作也带来一定的难度。目前乡镇审计人员兼职的多, 审计人员调动频繁。审计人员平时都分散于纪检、财务等工作岗位, 需要时由乡镇领导调配组成审计组, 审计工作具有明显的临时性和被动性。现在农村审计人员中, 缺少懂业务、懂微机、懂经济、懂管理、懂法律的综合型人才。微观审计人员多, 宏观审计人员少, 文化素质参差不齐。

农村审计人员由于受到审计工作实践经验、审计业务水平以及审计工作时间等方面的限制, 所采用的审计工作手段简单, 不能适应审计工作的需要。在新农村建设审计过程中, 审计人员往往只简单地采用审阅法, 注重阅读和审查会计凭证、账簿、报表, 以及有关文件、预算或合同、管理制度等, 而忽视了结合采用外调、查询法、复核法、核对法等其他手段进行审计, 使新农村建设审计工作达不到预期的审计效果。

2 针对新农村建设中专项资金审计问题的解决措施

2.1 营造良好的专项资金审计环境

一是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宣传媒介宣传农村审计的知识、作用、意义, 让社会各界认识、了解、支持农村审计工作。二是要大力推行农村会计委托代理制, 进一步健全各项管理制度, 提高财会人员素质, 规范农村财务行为, 为农村审计提供准确、真实、完整的会计资料, 保证审计质量。

2.2 制定统一的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审计法律法规

将新农村建设审计纳入国家审计监督的范畴, 制定统一的新农村建设审计法律法规, 对审计对象、职责、范围、程序和法律责任等做出统一规定, 规范审计执法程序和审计处理依据。特别是对审计主体和客体作出具体规定:明确审计在各级审计机构指导府或根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行使村级事务管理的村民委员会而不是其他经济组织, 保证审计主客体的规范性和严肃性。

2.3 不断创新为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审计服务的新途径

要根据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的走向和现行的“乡财县管、村财乡管”财政管理体制, 延伸审计和审计调查乡村财务, 揭示和预防基层农村组织在涉农资金管理和使用中存在的问题。要加强审计结果的宣传和公告, 充分利用审计信息、审计结果公告以及新闻媒体等, 对认真落实新农村建设各项政策措施的地方和单位予以肯定和反映, 宣传推广典型经验和做法。

2.4 全面加强审计队伍建设

上一篇:茶叶品牌的发展机遇下一篇:基于机床夹具设计